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反思大讨论心得体会

时间:2022-04-03 05:07:46

导语:在大反思大讨论心得体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反思大讨论心得体会

第1篇

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及具体日程安排,我公司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即学习动员、征求意见阶段已经结束,现将该阶段的活动开展情况做简要总结。

一、首先是根据集团公司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要求成立了以书记、经理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办公室,负责公司活动的组织领导及日常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____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学习计划,由各党支部负责人负责具体组织集中学习、指导并检查学习笔记。在学习中我们力争全部做到“八有”、“四统一”的学习目标,即有教材、有学习制度、有学习考勤制度、有辅导材料、有记录笔记、有体会文章、有学习园地、有讨论交流;“四统一”即笔记本规格统一、封皮标记统一、内容时间统一、档案资料整理统一。我们把每个学习环节中产生的档案资料都分类整理,规范入档,专人管理。

其次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几项活动。先是召开了全公司范围内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向全体职工传达了集团公司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并对此项活动的开展做了具体部署安排。然后,我们通过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参加在公司举行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讨论交流会,讨论对“解放思想、实现跨越”的科学阐述,了解最前沿的思想信息,对广大职工进行关于怎样解放思想、促发展的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活动。从而使大家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矿区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首先创优环境,使大家对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使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工作中去。在各学习小组组织的集中学习活动中,把党历来遵循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路线与当前的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新思路结合起来,同各自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深刻反思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在服务企业及社会的实践中,自己都存在哪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尽快纠正解决,要力争让群众看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际效果。

第2篇

“合规大讨论”活动的开展,令我们振奋,也深刻感受到“合规”正在我们行逐步根植于我们心中,固化在我们的行动中。

一、让“合规”融入全行的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合规文化。合规文化是各个银行企业文化大厦的基石。基石牢固,大厦就会风雨不动安如山;基石不牢,大厦将会摇摇欲倾,毁于一旦。

合规文化,关键是“规”。什么是“规”?对我们而言,“规”就是我们的各项制度办法、各项业务流程、各项操作规范。“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律制度,就将没有秩序,混乱不堪;我们银行行业的经营管理如果没有制度规程,也将漏洞百出,充满风险。

对战线较长、点散面广、管理环节多的邮储银行来说,严格管理、从严治行决不是一朝一夕的权宜之计,只有借助于企业文化对员工思想观念的强烈暗示和导向作用,逐步把严格管理的“硬”要求升华为“软”文化,方能达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达到理性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加压的新境界。为了把合规文化与实际经营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我们必须立足当前,以“合规大讨论”活动为载体,把合规文化和严格管理有机融合,倡导人人合规,要求事事合规,在全行上下营造“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合规文化氛围。

我们的“规”是一代代经验的累积、总结,是一次次血的教训甚至是生命代价的转换、警醒。所以,作为邮储银行的一分子,不论在哪个岗位,都必须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坚决依规办事!

二、让“合规”成为员工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群体性活动,其灵魂根基是以人为本。把刚性的制度要求转化为每个员工的潜意识和价值取向,并成为自觉行为,是一个复杂、艰难的历程。

在全员参与、互动共进的过程中,让合规成为员工操作的基本准则,最大限度减少合规与违规的冲突频率,将成为合规文化建设的关键点。首先要建立监管与操作两个层面的有效互动。逐步纠正过去的“猫鼠游戏”规则,让监管者和操作者多层面交流,达成合规共识。其次要建立教育与惩戒有效互动,减少制度运行阻力。大力宣传弘扬合规人人有责,倡导主动合规,让员工在心灵深处认同制度,使行为合规成为一种价值追求。第三,要建立学习与履职之间的有效互动,扎实开展岗位制度教育,通过定期学习和培训,让每个员工全面细致地熟悉岗位制度要求,增强风险责任意识。第四,建立发展与合规之间的有效互动。时刻摆正合规与发展的关系,严防借发展业务随意冲击制度执行,让合规成为执行的底线和思想的警戒线,得到员工全面认同和发自内心的自觉贯彻执行。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们深刻体会到:如何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如何实现邮储银行的长治久安,必须要靠合规文化扎牢防范的篱笆,用合规文化打造内控的防线。

坚持制度,依规办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也许我们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但是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必须改变。要让“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要求扎根在我们的头脑中,要让按制度办事、按规程操作变成我们自己的行为习惯。

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曾经使我们的经营举步维艰,至今仍需要我们不得不付出时间和精力清收、处置。所以,违规经营就是无效发展、有害发展。我们必须时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必须时刻牢记审慎、规范、稳健的理念,必须时刻遵守“四个统一”的发展观,让上级行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和管理要求成为我们业务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让“合规”成为动力,得到切实执行

经过多种合规心境的培养、调节、约束和激发,最终使全行员工养成良好的合规心态,历练合规有素的思想、合规有序的行为,从而形成全行上下时时守规章、事事合规则、处处律行为、环环控风险的良好合规文化氛围,这必将为各级行顺利推进经营转型,实现两大跨越和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对我们全体员工来说最主要的一点是:执行制度、维护制度尊严要靠人人参与。我们必须明白:邮储银行是大家的,幸福是自己的,遵纪守法、关爱他人、珍惜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在集体中都有一个特定的运行轨道,而制度就是员工在轨道上安全运行的路标和警戒线。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各行其事、无所约束,势必脱轨离道、脱离集体。所以,我们每个员工只有把这个“轨道”印在脑子里,烙在内心里,落实到行动中,化被动为自觉,使自觉成习惯,才能一往无前,顺利开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新局面。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共同努力培育“合规文化”氛围,用心去建设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支行行长合规回头看心得体会范文二

第3篇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理论素养

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造、不断地创新及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不断地强化学习政策规章,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才能具备一定的发展能力。要做到这些,不学习、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是不行的。要转变思想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就不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不可能有高度自觉的律己意识,团体意识和发展意识。要创新发展,首先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没有扎实的业务理论基础,就没有对所从事业务的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更谈不上发展。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在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去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分清是非,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业务上积累下丰富的业务知识,为拓展业务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纪律,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在工作中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没有坚强的队伍,更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我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认识到“职能怎么转,我该怎么干”活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学习整改,迅速地把自已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矿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矿兴我荣、矿衰我耻”与“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工作观念。首先要严明工作纪律,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要严以律己,从我做起。

三、认真剖析,挖掘错误缺点,提升完善自己

通过对前半年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我认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前半年的各项任务没有全面完成,除了客观因素外,根本还在主观。

2、工作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

3、思考的不够全面,超前度不够。

第4篇

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员、警风警纪监督员制度,公开举报电话,24小时接受群众的控警、投诉,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深入查找了问题,深刻剖析了原因,制定了整改措施。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队伍作风整顿整改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队伍作风整顿整改报告一

x年3月以来,我院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认真开展了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在搞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去。我是一名从事多年检察工作的同志,工作中常常满足于既得的荣誉和已有的经验,不注重学习,不注重调研,导致工作上老是原地踏步,没有新的起色。经过1个多月的学习、讨论和深刻反思,我感到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素质能力提高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各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了加强自我改造,进一步提升自己,我按照这次教育整顿的要求,深入查找了问题,深刻剖析了原因,制定了整改措施。现简要汇报于后。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学习教育重视不够,对自己工作学习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工作上见子打子,纪律上显得有些散漫。

(二)近年来,检察院连续获得不少殊荣,我个人在工作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渐渐地,便滋生了骄傲自满情绪,工作上有些松劲了。

(三)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深度不够。工作缺乏激情,争先意识不强,创新意识差。

(四)办案存在畏难情绪,尤其的在办理反渎案件和大要案时,总显得畏首畏尾,缺乏较真碰硬的勇气。

(五)没有很好地遵守院里制定的规章制度,上班有时有开小差的现象。

(六)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还有些淡薄,为民分忧、为民执法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骄傲自满。认为自己有多年的办案经验,对付一些案子应该不是问题。加之近几年检察院和自己所在的科室频繁取得好成绩,使自己渐渐地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

二是重业务轻政治。忽视了政治理论对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了对政治理论学习有所放松。

三是没有坚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工作作风和纪律作风有些涣散松弛。

四是强调客观困难多,主观努力不够,认为办理有些案子很容易得罪人,使得自己在执法上显得有些为难情绪。

五是深入群众,了解和解决群众疾苦,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使得自己在工作上有时有些脱离群众。

三、整改措施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地位观、金钱观;通过参加实战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自己的执法办案水平。

2、严格要求自己,向先进学习,努力争当先进检察官。

3、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群众,切实为民办事。

4、严格执法,敢于较真碰硬,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力争在今后的工作办理更多的大要案,为大英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队伍作风整顿整改报告二

“自我剖析、集中整改”阶段,公安分局着力在抓深化、求实效上下功夫,针对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突出“活、实、严”,有力地推动了大讨论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查漏补缺,突出一个“活”字

针对部分民警对“创新服务、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认识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善于学用结合,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等现象,分局采取“两补”措施,通过民警自我剖析和整改,使民警达到四知(知目的意义,知目标任务,知阶段步骤,知工作要求)、四有(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有自我剖析,有整改措施)和三提高(目的认识提高,参学意识提高,实践积极性提高)。

“集中补”,民警因公办案,未能参加集中学习,分局组织缺学人员集中补课,达到教育学习目的。“结对补”对组织纪律散漫以及素质较低的重点民警,分局采取“一对一”结合辅导方式,由所在队领导监督补课,力求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对照检查,突出一个“实”字

分局采取多种措施,出实招,认真查找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一是互动查。分局采取自己查、组织评、群众提、相互帮等形式,对照“六查六看”,深刻剖析和深挖问题根源。每名民警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了剖析材料。二是开会查。分局先后召开组织生活会和全体人员会议,在逐人剖析根源的基础上,局领导进行点评,深刻分析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

三、边查边改,突出一个“严”字

第5篇

关键词 教学中联系社会;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写作中反映社会

【Abstract】" The full-time ordinary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yllabus ( experimental revised edition ) "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 should be close to social lif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ity of lif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 ... ... " This undoubtedly to our language teaching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talks about several problems: the text in the teaching for point contact society; in various language activities in society; to guide and encourage students' writing in the reflection of social life.

【Key words】Teaching in social contact; language activities in society; writing reflects society

王丽在引发语文教育大讨论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不仅是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反思。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这种“半截子”人才,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竟争?怎能满足正处于快速、剧烈、深刻变革之中的社会之需求?又怎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比如文言文教学,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在教学高中新教材中诸子散文单元后,我就利用课外语文活动,举办了题为《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讲座,除介绍了百家争鸣中诸家学说概貌,儒家成为封建社会至尊地位的背景、原因知识外。还着重分析儒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社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负累。从而帮助学生辨正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觉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社会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新教材中《内蒙访古》一文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一则报道:成千上万蒙古野驴因外蒙古生存条件的变化,进入我国内蒙古阴山一带的乌拉特旗,当地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我当天就结合《内蒙访古》的教学,由地理环境的介绍切入,告诉学生这一消息。学生对课文产生亲切感,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意识。

2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我注意精心组织开展,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社会中黑恶势力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评价和引导,从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有一个学生在“读书读报沙龙”活动中,介绍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在珠江三角洲,物质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的“四不青年”。这个学生还从“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则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我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引导,他们是很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3 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三股文” 盛行。这使我焦虑并深感紧迫。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能改变文风,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卖西瓜》中,写农民“老忠”家的遭遇:寄托全年希望的西瓜熟了,雨却无休止地下,买瓜的老板难觅,“老忠”只好忍痛签订了亏本的卖瓜合同。“到了摘瓜的时候,天气奇好,瓜价攀升”,“老忠闷声地抱瓜过秤,抱瓜上车”。“车开走了,老忠拿着钱,怎么也笑不起来”。作文最后一段只一句“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我读了这篇作文被深深地感染了。我与同事说,结尾这一问,简直是一个沉重的“天问”!

是啊,“老忠”一家是我们周围,乃至整个中国许许多多农民的一个缩影。文章反映的社会问题太复杂了——农业经营方式问题、农产品市场问题、农业基础建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农民素质问题……写作的学生未必全考虑到这些,但其中的关注民生,思考社会,同情弱者……的情怀,不正是当代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吗?

我将这篇作文打印出来作为范文,在评讲课中热情地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思考文中提出的社会问题。并高度地评价作者直面社会,积极思考的眼光。在学生中引起热烈的反应和良好的影响。

经过以上这些努力,我执教班学生对社会的视觉变得敏锐起来,人文素质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也因此大大增强,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在各次语文考试中,成绩的进步处于学校同年级前列。

第6篇

一、树立“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观,开展“生动”教学

1、“新课标”下的小学教育观

在传统的观念中,以为小学只是打基础的阶段,我们的任务就是夯实双基,基础打扎实了,考上个好初中、高中,然后是重点大学,拿到文凭,学有一技之长,就能受用终生,谋划到一个好职业就能一劳永逸了。“生命固然是可以用一些数字来刻画其某些状态的,然而生命又总是逸出在我们的刻画之外。” 当今时代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交互影响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观、价值观也必须改变――

新课标指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关注人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我们新课标的课堂里,一切的活动的目标,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认真解读新课标后,不难发现我们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在求学阶段除学习教育基本课程外,还应注意各种能力的培养。什么能力?教给学生经营现在和未来生活的能力。

2、转变教育思想,开展“生动”教学。

今年3月的“人才学校”之旅,深深为那里小组合作课堂模式所震撼。为什么从教学内容上看完全是应试教育的一套,却培养出淳朴与张扬个性兼具、有序又勇于质疑善于学习的高才学生?应试教育只是学习的载体,经过小组合作的讨论、探究,生成的精彩也不过是顺手拾起的果子,学生们真正的成长是在小组合作时――你问我答、你说我查、你思我辨中,学会了利用身边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经验,汲取别人的精华,去质疑、查找、验证、分析、归纳……他们真正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学习力!人才真正践行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回来后,学校组织了课堂模式的大讨论;全体会上陈校长又将郭思乐和生本教育引进了我们的视野;各个教学组观看录像课、评课,结合学科特点深入剖析教改方向和操作建议:各年级备课组也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学习资料、交流心得体会;到希主任7篇教改系列博文,白莹老师、谢月巧老师的学习感受讲座,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研讨课,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大练兵,4个实验班的严谨探索…… 最终学校也明确提出了属于我们学校的 “生动”教学理念。核心是人,而不是方法和技巧,何谓生动教学?就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最终要实现“轻松、高效、智慧”的课堂。一切能让学生做的事情,我们都想方设法交给学生去做,是其重要理念。

二、做“三爱”教师

我们都是怀揣着教育理想来到这里的,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呢?学校早已明确“教师要爱教育、爱学生、爱学校”;去年全体会上陈校长进一步指出“要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一位全国特级教师也有过比喻“你教的是语文,那么你在讲台上一站,你便是语文。”马云说好的东西一定是三句之内能说清的。这学期我和学生们都认同了一个这样的观点:能做到博爱善良,你就是个好孩子;若还能做到博学勤奋,你便是个好学生了。所以班训定为了:博爱博学、成人成功。那怎么才算是个好老师呢?我告诉自己:对学生做到博爱,对教法博学钻研,那就是好老师。

其实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比我更有经验,对这个话题更有发言权,我只是从自己有限的经验、水平来谈一些粗浅的感悟,希望能引发大家更深刻的思考。

1、“爱学生”“爱学校”,做个“博爱”的老师

崇拜相貌平平的薛瑞萍,只因为她的两句话“我的学生怎么受益大,我就怎么教!至于评论我是不是指导得多了,是不是展示得多了,只要我的学生们最大程度的受益,别人评论我薛瑞萍是优是劣,何足挂怀?”是什么让复杂的评判标准变得如此简单而纯粹?那一定是因为热爱!“爱学生”表现在每一个智慧的教育行为上,表现在呵护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好学生的自尊上,表现在让学生学会经营生命的指导上。爱的前提是理解,是信任。

还记得今4月的读书节时,在语文学科集体教研时,决定延伸“生动”理念,将策划、组织、前期每班统计分类学生们拿来的三四百本书、确定标价、贴价码,活动当天的本班书屋设计、推销、现金交易、登记盖章、到其他班购书……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案非常有效,整个活动热火朝天却又井井有条,几乎没有出现任何纰漏,还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在班长组织商定《文明购书协议》时,激动不已的他决定带领全班同学加上个齐声宣誓,在神圣的氛围、浩大的声势中内化协议;在书市尾声时,大家发现还有十余本无人问津,便创造性地想出“买一书赠一灯笼、或赠一标价牌”、打九折、“买书可照相留念”等促销手段,还派出一批导购员,寻找资金富裕的老师和相对容易说动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购买。 读书节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生动”的无穷力量,让学生体验到了“生动”的轻松、智慧,一位家长写来感言:读书节会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其实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充满爱的故事,老师们用一个个包容的微笑、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次次细心的批改演绎着对学生的挚爱;用反反复复的思索、精益求精的教研、倾其所有的努力,践行着对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热爱。

2、“爱教育”,做个“博学”的老师

惟有“博学”,博闻善思, 钻研教法、严谨治学,才能有自己的专业尊严 。许多书要读,开卷有益;公开课要听,短短的35分钟却凝聚着授课老师近几年的教育精髓;同班其他学科任课教师的常态课也要听,一对比就能反思自己课堂组织上的问题;教育教学反思一定要写,写的过程就是一次最冷静、最深入、最有效的思考;专业书籍、全国性教学杂志更要学,篇篇精华,有很多是可以拿来就用,一用就灵的。而一位老师的所有教育智慧都集中体现在教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体现在“爱学生”“爱学校”中。

3、做个“有人情味”的老师

第7篇

1、制定有效的课题实施方案。

20*年8月,各课题实验学校就课题研究制定了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课题管理模式。组建了一支实验队伍,要求课题组成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2、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九年义务课程标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撰写心得体会。采取了“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由指定的教师进行授课,主要讲述探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如何选题、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聘请指导老师、撰写报告等,并指导学生选题和开展课题研究。没有固定课时安排,但每学期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完成1—2个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案或教案,以及开展探究的结果报告或情况报告。其目的是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和关注探究性学习,使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树立二种观念,实现三种转变。首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其次应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学本”、变“教学”为“学教”。

3、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学生实际,构建了“自主预习——导入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质疑问难——拓展迁移”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供充足时机,引导自学探究。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注重疏导点拨,学会合作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课堂注重激励评价,引导深入探究。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并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4、探究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经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精心探索,我区在实施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方面摸索出多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的自身经验,发现问题,采用类比生疑法、联想生疑法,异同对比法、借果推因生疑法等,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求过程中要总结规律、培养技能。

(2)情境探究法。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兴趣提高和知识的掌握。

(3)自主探究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

(4)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如果用在刀刃上,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如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对阅读写作等整体性的学习内容,组织整节课探究学习……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就能产生1+1>2的效果。

(5)想像探究法。对于一些寓言、神话及有想象空间的小说、戏剧等,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存在的问题。

(6)纵横探究法。既从课文间的联系从纵向横向两方面进行问题探究,获取知识。

(7)接受式探究法。根据文本需要,让学生对个人、学校、社会等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中直接搜集或询问得来。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8)发现式探究法。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的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探究者对文本经过阅读、分析、解读、研讨等活动过程,通过知识间的链接来获得认识成果。

还有一些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如口语交际课的情境探究法——它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充满着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写作课的合作探究法——将探究性学习引入作文评改课堂,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确定一名学生作记录人,小组集体讨论评改分配的作文,评改内容按照本次作文要求(包括作文是否说了真话、抒了真情以及在拟题、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优点、不足、修改意见),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评改情况,小作者根据小组评改的意见写出二稿,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本次作文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活动课的体验探究法——如学生在综合性探究学习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了成功,也体验了挫折。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此,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二、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对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径,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教育的主要特点及有效途径。

2、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3、构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知识体系,形成实施自主探究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四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通过研究,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增强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地学习实践活动中,课前预习已不必由教师作专门的指导,只须按照掌握的预习方法进行就行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的欲望、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课外阅读更是深入学生的心,大语文学习观已渗入到每位学生的心坎。

3、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努力实现现代语文教育的鼻祖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4、自主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主张,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自疑解疑的习惯。

5、自主探究教育观念深入师心,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

几年来的实践许多教师觉得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如今我区初步探索出了几种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如探究式、讨论式、情境式。

6、提高了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还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和教案。参与科题研究的教师有200多项成果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可谓成果颇丰。

四、思索与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1、新的教学方式,旧的评价标准。

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开设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作用和积极效果还受到很大制约。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没有真正纳入学生整体评价体系中。评价观念不从根本上改变,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教学相长,教师滞后。

探究性学习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放在学科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缺乏整合,有待提高。

在学生探究活动上,教师的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形式大于收获。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学习方式依然单一,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在课堂探究时,学生缺乏充分的读书时间,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学生未能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导致探究不够深入。还有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没有特色,构思内容过于狭窄,且忽视了学生在修改环节上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怎样引导学生走出校外进行有效的大语文探究;如何建立全面评价教师、学生的体系等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第8篇

教师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随着社会进步和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发展的地位更显重要。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平。因此,探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对于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校来说,成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发展教师,是校长工作的第一要务。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已经成为校长思考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话题,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能仅仅停留于技术或个体层面的思考和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群体在相互交往中的影响。教师在认知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在合作探究的组织氛围中,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实现教师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教学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才能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合作的学校文化支持。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学校逐渐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方向一—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合作文化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和经验分享上的一种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教师合作文化,目的在于鼓励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教师团队的合作情感,使大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学习,提高专业智慧。学校逐渐形成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进而形成“大气、和谐、求是、进取”的学校文化面貌,推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一、提升合作意识,建立共同愿景

构建教师合作文化,首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干主义”观念,形成合作的意识和愿望。激活教师的合作意识就是要让教师认同教师合作对于实现课程变革和提高教学效能的现实意义,使教师对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并用客观的态度审视合作在当今社会中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学校要组织教师围绕“教师合作为什么、教师合作是什么,教师合作怎么办”等问题,开展关于教师专业合作的大讨论。通过教师的相互回应与反思,使合作意识逐渐融入每位教师的思想意识中。同时,在实践中让教师认识到合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流动性很强的文化氛围,需要冲破个人主义观念,形成共享、共创的团队精神,以寻求彼此间的团结协作。合作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在专业上的欠缺,激发自觉发展的动力;合作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教育问题,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益;合作可以帮助教师克服个人常有的偏见,作出适合的专业判断或决策;合作还可以使教师产生新的知识与行动,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为了保证教师合作的成效,学校要提炼出决定合作品质的“合作四要素”行动纲领,即“有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规则、有互惠的效益”。行动纲领经过教代会的认真讨论后,使之成为全校教师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以此引领教师自觉地追求专业发展。

实践表明,在平等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共同发展愿景,能实现学校组织的共同抱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增强学校的生命力。

二、实施文化管理,营造合作环境

教师合作的实现需要有一个温暖的、可信赖的合作环境作为支持与保障。教师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除了要不断发展自身专业技能外还面临着外界的压力,平日的工作强度较大,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学校如果没有提供其相应的合作环境,就算教师有了合作的意识,实际的合作依然只会流于形式。因此,营造合作的环境,对于学校合作文化的构建至关重要。

首先,能不能形成合作的环境,取决于校长的领导方式。校长要善于从文化管理的层面,努力营造一种教师合作的“软”环境。如校长要引导教师在学校理念、办学目标、教师使命、同事关系等方面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学校中的使命及行为方式,引导教师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同时,学校要努力创设民主、开放、和谐、共享的合作氛围,要让教师想说、敢说,能够畅所欲言,并愿意共同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教师在开放和民主的氛围中感到自由与放松,从而把自己作为教学和教育的主人,把整体的教育视为己任,形成自发的教师合作。

其次,想要在学校形成合作的环境,还需要校长在物质和制度上予以保障。如要保证教师合作的时间,只有保证了时间,教师之间才能充分交流心得体会,才能解决专业发展上遇到的难题。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奖励为教师合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应为教师合作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积极探索新型的合作平台,特别是基于网络的技术平台,为教师合作提供保障。

最后,学校还需为教师寻求校外专业支持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如学校与各大知名师范类院校达成合作协议,派遣教师前往进行研修和交流。另外学校可积极邀请教育界的知名专家走进学校,让广大教师能有机会向专家请教,接受面对面的指导,得到最新的课程实施信息。借助专家力量,引导教师进行广泛的校内外合作交流,帮助教师获取更多的专业发展资源,促成开放的、民主的、合作的教师文化。通过有效的文化管理,为教师合作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建立合作团队,确定合作主题

合作需要平台的支持,需要有相应的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撑。因此,组建教师专业合作共同体,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专业合作共同体不是一个教师的科层组织,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基于共同发展取向而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合作团体,它可以是正式与非正式的组织,例如备课组、教研组、课题组和专业研究会等。这些合作体的存在,以尊重教师的专业属性、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并致力于建立一种合作、探究、反思的教师群体文化。

当然,合作体的存在除了以专业共同属性和情感为联系纽带,也需要靠合作主题来维系。合作主题往往是教师感到困惑、关注较多或者是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对这些问题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参与的热情和合作的效果因而也都会大大提高。

例如针对传统的听评课中“合而不作,作而不合”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使听评课的效率大大降低的现象,学校构建了一种新的听评课模式—课堂观察LICC模式。该听评课模式包括三个环节: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课前会议中,上课与观课双方就彼此感兴趣和困惑的问题展开专业研讨,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观察点,并组建合作观察小组。此后,课堂观察合作体共同开发观察量表。课中观察时,观察小组开展合作,共同找寻课堂中有效的证据来研究所选的观察点。课后会议时,观察者和上课者围绕各自观察到的现象展开专业研讨,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诊断并提出教学建议。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合作共同体在课堂观察开始前就已经组建并开始活动了,而且一直持续到课后会议、课例撰写和交流。

当合作的课堂观察成为教师日常的专业生活时,合作也就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常态,成为学校组织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校本教研方式的充实丰富,都是因为在课堂观察中采取了真诚的合作姿态以及因为课堂观察而生长起来的合作文化。

教师合作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学校对教师合作需求的关注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校应定期了解教师合作的需求,进行及时的梳理、归类,帮助教师解决他们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如“基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堂观察”、“基于教学目标叙写、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校本研修”、“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建构”、“基于策划的教研组活动展示”等,就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科的具体问题所开展的主题研讨活动,这些都有效提高了各教研组的专业水平。可见,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合作主题是构建教师合作文化的有效“黏合剂”。

四、搭建合作平台,丰富合作方式

构建教师的合作文化,需要多样化的合作平台和灵活的合作方式。学校应充分挖掘或整合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探索多样化的专业合作平台,为教师合作提供保障。教师在各自的交流平台上可以同大家分享经验、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观点,他们在交谈中可以有意无意地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巧,这无疑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当前,很多学校的青年教师人数在教师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学校可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需要,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三方面建立青年教师研修合作体,从而有效提高青年教师合作水平。青年教师合作体根据不同的合作主题,通过专题讲座、读书活动、课堂诊断、案例剖析、课例分析、网络交流等方式,定期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学校可组织校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给青年教师合作体做导师,既为合作体开展活动提供专业引领,也为年轻教师与校内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新的途径和方式。

学校构建教师合作文化,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开会学习或专题报告等少数几种方式,这容易使参与者感到乏味,从而导致专业研修效果不佳而流于形式。而且传统方式对于统一的时间和场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无疑减少了合作的机会和互相学习的时间。学校应该开发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引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修学习,倡导教师自由合作、共同发展。如通过茶吧、游学、论坛、沙龙、读书会等方式开展研修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参与水平,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幸福感。

五、优化考聘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制度作为学校管理的手段之一,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一些学校的教师评价,往往是以考试分数为中心的、竞争性的评价机制,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评价教师教学优劣的—个极为重要的,甚至是全部的指标。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同学科教师之间不愿交流,不愿公开自己的成功经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会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因此,改变教师合作现状的关键因素就是要改变竞争性评价模式,实施有助于教师合作的规定性、选择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学校要改变以教师个体为评价对象的评价机制,建立以合作小组、教学团队为评价对象的评价机制,既要看到每位教师的工作绩效,更要看团队成员的协同效果,使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鼓励协同合作,从而实现团队整体的共同发展。

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发展性,注重规定性评价、选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自评与团队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价与群体评价相结合。在这一评价机制的引导下,逐渐形成合作性的学校文化。

第9篇

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是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针,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力争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农村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中实践探索了富有成效的现实途径。

先进理念引领教育腾飞

均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就可以实现。鉴于农村存在的教学点多,教学资源少,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的实际,沁县在发展农村山区教育中找准切入点,在改进教学手段、培养专业教师队伍、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三个方面做文章,致力实现农村学校的整体提升。

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化 国家强调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目的是为了缩短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推进教育公平。无论是促进教育公平还是提高教育质量,都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国家实施的薄弱学校改造,不少地方将改造的重点放在信息化方面,这样就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提供了保证。项目实施后,过去一些农村学校没法开设的课程,学生们没法学到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获取。即便在一些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设施的学校,学生们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行操作进行学习,达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的目的。农村的薄弱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可以发挥薄改中信息化的后发优势,通过弯道超车的形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缩短差距,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教育信息化在农村山区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虽然沁县薄弱学校改造起步较晚,但是设备配备标准较高,尤其是把改造的重点放在信息化方面,在长治市独树一帜。全县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的主体目标,在各学校实现“班班通”,县城有条件的班级力争实现“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信息化教学设施配备到位以后,最关键的是使用,教学资源库中强大的资源功能,不使用甚为可惜,绝对不能让资源闲置,出现“电灯下点蜡”“步行在高速路上”的现象,要保证设施设备的最大效益化。农村学校校长应该首先转变观念,认识到位,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要重视信息化,宣传信息化,了解信息化,进入信息化,校长应该成为信息化的领路人,成为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行家里手。各学校都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切实把信息化发展列入学校发展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想方设法增加投入,增添设备,制订方案,落实措施,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为信息化搞好服务,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的海洋中畅游。

实现校长教师专业化 2013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提出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坚持的价值导向。当前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仍处于低级水平,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要求相差甚远,突出表现在一些教师不读书,不学习,没有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知识,知识陈旧、理念落后,方法单一,教育教学质量还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最为严重的是,农村教师随着条件的好转,为了自家孩子上学方便,多数在县城买有住房。因为自家孩子上学的需要,学校环境差的影响,多数教师不愿意在农村从教,千方百计往县城调动,已经没有了扎根农村,献身山区教育的意识。所以,农村山区今后应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教师专业标准,着眼于教师队伍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广大教师通过专业标准的学习,充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制定专业发展目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素质较高、热爱教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更高层次的认识,站在塑造人灵魂和心灵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职业,把教育当成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为农村教育奉献终身。

致力学校办学特色化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农村特色学校建设,把创造区域特色作为开展差异性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支持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积极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全力打造一批理念先进、办学质量一流、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富、有较高满意度的知名学校,引领各级各类学校创办“质量+特色”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教育好每一名学生,发展好每一名老师,打造好每一所学校”的基础教育新格局。重用有特色的校长,培养有特色的教师,充分发挥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人翁作用,做到胸中有学校、心中有学生,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关心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有所收获,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把学校打造成让教师幸福工作、让学生微笑成长的求实创新乐园,真正做到用文化环境塑造人、影响人和教育人。

区域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沁县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使之引领全县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区域教研在探索实践中形成沁县模式 2011年以来沁县开始在小学推行区域教研活动。2013年,为了把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逐步实现县域化、均衡化、发展化、模式化,扩大到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完善区域教研网络机制。组建了六个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的城乡校际联合体,以城内学校为“龙头校”,农村学校为“协作校”,每周一次在不同学校开展同年级同科目的“同课异构”公开教学。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包片、包校,与基层学校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制度,与校长、教师一起研究教学,耐心细致地引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推动了全县的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13年累计开展区域教研活动20余次,做报告讲座5场,开展公开课教学30节,撰写教学心得150 余篇,参加区域教研活动教师达到1500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搭建教育质量提升平台 依托中国教育网,于2012年2月份开通了沁县教育网,并在全县各学校建立起30个校园网站,形成县域网络教研平台。各学校成立了网络教学研究管理领导小组,完善了网络教研管理模式,明确了网络研究管理职责。选择电脑技术操作熟练的一线教师担任组长,结合实际拟订网络教学研究计划,从人力上为网络教研工作开设了绿色通道,从制度上保证了网络教研常态化、全员化。充分依托网校资源,继续实施网络教研。通过在网校开设三级教案、网络课堂、视频教学、教师博客、名师交流等模块,为全县教师搭建教研交流的平台。到目前为止,沁县教育网累计访问量达到47万余人次,30余所下属网校总访问量达120万次,共上传一级教案、课堂实录和课件等各类资源8756篇,上传教研教学论文等29482篇。教师实名注册空间达到1425人,占到全县专业教师总数的77%,率先走上了教育信息化的快车道,也有效地推进了课堂高效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继续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深入开展区域教研、网络教研、名师评比等活动,改变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办法,通过强化责任管理、提升队伍素质、打造高效课堂,落实校长包班、骨干教师包学科、教研员包片的管理机制,切实推动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教师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在全县开展了网络个人反思、案例研讨、课改沙龙、说课评课、专家引领等活动,使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整合并放大了教育资源效益,基本上解决了专业支持力量和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

改善条件支撑教育发展

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学校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2010年,围绕沁县“151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把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同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规模学校,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初中布局不变,小学向中心村中心校集中的原则,公办小学由原来的134所调整为38所,调整面72%。具体规划为:项目校50所,改造危房面积95649平方米,建设面积90105平方米,建设总投资7008万元。

改扩建乡村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项目工程,是山西省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内容之一,也是沁县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为将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县教育局精心规划,科学施工,严格把关。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人口流动和未来适龄儿童变化情况,对改扩建幼儿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12年全县改扩建园舍面积4534平方米,漳源、樊村、南里等12个幼儿园投入使用。2013年,全县有册村、羊庄等八所幼儿园高标准竣工,累计完成投资337万元,改扩建面积1863平方米,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城乡幼儿园办学水平。

规范办学行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执行《山西省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十二条规定”》,规范招生秩序,小学、初中招生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原则,招生时间、入学条件、报名办法、招生结果向社会公布,县城入学后统一实行阳光编班,2014年全县有1611名初一新生,997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参与了编班。为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同等义务教育,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简化手续、降低门槛。秋季开学,城内4所小学和3所中学共接受符合条件入学少年儿童1031人。为更好地体现体育考试的公平、公正,2013年县教育部门争取资金14余万元,购买了体育测试仪器设备,实行人工智能化测试,进一步提高了体育测试成绩的真实可信度,促进了教育公平。

加强培训提升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素质硬的教师队伍,对促进全县教育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沁县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积极打造学习型机关 建立了机关周一学习制度。每个星期一轮流由局领导和各股室负责人组织全体干部学理论、学业务、研究工作,力求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开展学习一年以来,局机关干部撰写心得体会120余篇,累计记录学习笔记100余万字;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全局党员干部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培养了干部职工爱学习、勤学习、善学习的良好习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精简会议,严格公务用车,严格公款消费。并和各校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引导教育系统干部争做勤政廉政标杆。局党委也先后召开了“密切联系群众,力戒”等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积极开展“下基层、送服务”活动。局机关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积极转变作风,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为中小学开展教学指导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职业中学创办家政培训班,年培养家政服务人员1000余人。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全县各学校举办了师德师风大讨论、爱岗敬业演讲赛、实施“三评”等活动。在沁县教育网开辟师德专栏,先后报道了史丽琴、李党生等8位省市师德和育人楷模的感人事迹。同时开展了“寻找身边最美教师”活动,池堡小学“拐杖教师”曹建社的感人事迹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同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体罚学生、以教谋私、赌博等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评议、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训战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对全县150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派出教师参加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农远工程网站、“国培计划”等培训290余人次。先后组织开展了教职工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开展了“阅读强素质,共筑中国梦”的教职工主题演讲比赛,举行了全县教师技能大赛,开展了省“三优”工程评选活动,在评选活动中,评选出优质课教学教师26人,优秀学案50篇,研究性学习成果16篇。其中有3位教师优质课被推荐参加省级比赛。2013年以来,共选派50余名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参加了省市教学能手和技能比赛。通过各项比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