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2 06:13:07
导语:在小学教育学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喜欢数学 体会数学 享受数学
摘要:数学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它作为一门反应人们思维与智慧的学科,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20多年的光阴已经悄然落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回顾20多年的教育历程,想说的话太多太多。当然也包含着本人的些许经验与教学方法和对教育事业及学生的诸多感情,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较为抽象的学科,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它作为一门反应人们思维与智慧的学科,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并且,它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一能离开数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也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数学好玩”,勉励青少年学数学、爱数学,为中国成为世界数学大国、强国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数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教给学生们一些基础的和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知识,引导他们去喜欢数学,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是我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比较单一的思维与单纯的内心,此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把学数学当做是一种享受,体会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真正意义上欣赏这一门学科是我的一贯宗旨。
其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一些数学模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与课堂上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到数学教学中的工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及一些贴近课本的练习更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到数学的相关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感恩教育;渗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改变了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主要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在数学课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错误认识。我的数学课堂中,除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还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到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让数学教学课堂增添了一定的感彩。那么,怎样把感恩教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知恩”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感恩教育内容并不占重要的地位,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也能发现有许多地方含有感恩素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结合数学教材,及时地捕捉、挖掘、拓展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得体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感化,从而懂得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和社会之恩等。例如,我在“统计”的教学中,进行了调查统计,问学生:“你们知道平时父母最喜欢吃什么菜吗”。其中知道父母最喜欢吃什么菜的占80%,于是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不知道的占15%,我及时指出他们平时不够关心父母;还有5%的学生就说父母什么菜都喜欢,说明平时父母任劳任怨,这时我及时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儿女的一片爱心,教育他们要力所能及地回报父母、感恩父母。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很好的教材。
二、巧设教学情境,渗透“感恩”
数学课不同于语文课,没有一个固定的思想教育点,只能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教学情境,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抓住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抓住每一幅图或有感恩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进行渗透。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环节之中,保证学生的品德和智力同步发展。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方向与位置——前后”这一内容时,结合实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了,有8个小朋友排队在饭堂打饭。小明排在第2位,这时我请学生说出小明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等学生回答后,我再加设情境:忽然小明的好朋友小东跑来要直接站在小明的前面,小明说“要讲文明有秩序地按先后顺序排好队”,小东还是不理不睬,此时小明自觉地站到了队伍的最后,小明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其他人变了吗?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及时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秩序,做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三、通过小组合作,体验“报恩”
小组合作交流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小组内的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让学生互助互学的同时,还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团结友爱,养成大公无私、克己待人的好品德,使学生懂得关爱家人、尊重教师、团结同学的道理。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他们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懂得对他人报恩。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前布置小组准备好一个硬纸板的圆和一根包装绳,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与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认识圆周率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最后小组内互相出一道求圆周长的题。整个学习过程我只起牵线作用,所有知识点都是学生在互动中一步一步学习完成的。通过分组讨论、共同合作,不仅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还能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使所有学生能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追求成功和生存奠定稳固的基础。
四、通过课后延伸,尝试“施恩”
感恩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内容,将数学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于一体,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让感恩教育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就能让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例如,在“欣赏与设计”的实践教学中,班上开展优美图案设计大赛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还结合各个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以及亲朋好友的生日等,鼓励学生自制美丽的贺卡,写上几句祝福语,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学生能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教师的教诲之恩、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感激祖国之恩等。
五、结语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其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离,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守旧,使得其语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缺陷,对于这类学生的语文教学就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也没有顾忌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毫无新意,对本来就带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这不仅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加无法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经常按照书本进行朗读和讲解,而且让学生反复阅读,会使得学生经常面临重复性的知识内容,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这些带有残疾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对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忽略学生的兴趣点,对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做出合理的更改,致使教学内容缺少吸引力,这不仅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低下,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启发,从而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对特殊教育学校实行语文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可以全面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一)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要结合一些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优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层次制定一些新颖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式,并将语文知识渗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获得语文知识,逐渐产生主动学习意识,而且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极大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要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将书本中枯燥的知识灵活化,使之带有生动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定为一些故事情节,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知识;教师也可以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如增添游戏、趣味的图片和短片等,利用这些色彩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兴趣中获得语文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积极学习心态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不论是小学数学,还是中学数学的教学,提升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开头。通常,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为了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有效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将信息技术适时的运用于教学中,有效的开启学生的知识大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探究思想等,促使小学生在一堂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状态下由以往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首先,面对比较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那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为了更形象化的将该堂课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我们学校内的绿化环境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结合多媒体的形、象、声、色等的有机结合,画面上出现了正方形、菱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的环境图。最后,问同学们:“这些图片好看吗?”“很好看”同学们一同回答道。老师接着问:“那它们都是由什么样的图形组成的呢?”此时,同学们的兴趣已经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他们争先恐后的议论着并抢着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还能提升教学效率。
2重难点的讲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采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以便学生更加自如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重难点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本章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借用三维动画的变形功能,在学生的面前展现“一个圆柱体在侧面在展开之后形成一个长方形”。同学们通过对该过程的仔细观察之后,就很容易的掌握该章节的重点知识:圆柱体的表面积主要是由两个圆形面积加上一个以圆的周长为长、圆柱体的高度为宽的长方形面积之和。这样的教学方法中,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制作出动画,通过立体式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能帮助学生在思维上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借助信息技术了解清楚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特点,以及表面积的公式等,促使该堂课的重难点知识轻易的被破解,有效的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揭示规律——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演示出实际的整个操作过程,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去[2]。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比较等掌握知识的实质内容,从而更加科学、正确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对于同学们来讲,要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整个过程中比较困难的,理解起来也是比较发杂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客观限制,凭借自身的能力是很难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所拼凑成的圆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化园为方这个道理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将一个圆分成2等分,这两个半圆分别采用黑白表示,接着将这两个半圆分别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小扇形排成两列,将其拼似成为一个长方形,且闪烁显示出来。然后,再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方法进行割补。通过这样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深深的了解到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就更容易转变为长方形。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并且还要理解和掌握圆是可以转换成一个等面积的长方形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圆的面积公式自然而然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同学们也是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并掌握其难点知识;同时,在一定的基础上,还能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
一、以爱“激”学
儿童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对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师爱”犹如母爱,又胜似母爱,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面前不会因为“怕”而不得不学,而是更主动地去表现自己,这就由“被动”的学而变为“主动”的学。这恰恰是老师的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呢?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要“见缝插针”,因为数学教师一般都不是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更需要人为地创造一些机会,在生活等各个方面去关心学生,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都能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建立起爱的氛围。
二、以趣“激”学
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针对儿童的特点,可以采用猜谜、讲故事、对口令、游戏、操作等多种形式,无论哪一种形式,只要恰到好处,都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7加几的加法”时,设计了一个猴子摘桃的游戏,让小朋友来扮演小猴子,每个小猴子拿着一个“7加几”的算式,去摘写着这道题答案的桃子,谁摘对了桃子就归谁所有,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热情可高了,学生在游戏中深深地感受到“凑十法”的妙用,接着我又用趣味性的语言说:“猴王看到小猴子们又对又快地摘到了桃子,非常高兴,他又给小猴出了一道难题。”接着,我出示算式“6+7=”,结果,小朋友们在高涨的情绪下,一下子就想出了三种方法。这样,既复习了看7想3的凑十法,又顺带复习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知识;聪明的小朋友还类推出看6想4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6加几做了良好的铺垫。可见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疑“激”学学起于思源于疑,采用设难质疑的方式,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
例如:我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开始,我拿出一个正方形的框,然后演示把一只球放在框的中间,球掉下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球为什么会掉下去?”进而再问:你能想一个简单的办法,让球不掉下去吗?,学生会想到在框的的中间加一片硬纸挡住球就不会掉下去了,从而引出了“面”,通过这样的置“疑”,使学生对“面”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兴趣,使之乐于学。另外,在课结束前,出一道难易适当的思考题,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善于设“疑”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好老师。
四、以“信”激学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上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以不同的帮助,使他们树立起坚强的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战胜困难,才能不断进步。
1.1建立专业的调研机构和组织
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产物,这个也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国家的教育部分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围绕这个新的课题进行全面专业的调查研究,这样需要专业的人士对教学的内容、过程、目标和模式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更好的结合,对于结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且对方案进行多种验证。及时的发现信息技术和小学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出合情合理的方针策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同时专业的调研结果也可以为政府部分做出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更好的引导教育行业的发展,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连续性。
1.2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接触信息和接受知识的范围。信息技术也走进了课题,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和传统模式有着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以计算机教学方法为主,突出信息技术教育在实际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计算机当成新的教学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态度,自觉地获取新的知识和有选择地接触新事物,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1.3重视信息技术中所用到的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和管理
信息技术进入学校,不仅是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的改变,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使用资源也要有所变化,专业的网络资源和办公用品是学校应该给教师配备的基本教学用品,网络化办公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把一些有经验教师的讲课方法和讲课过程直接呈现在教师的面前,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学习先进的讲课经验和讲课方法,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让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使用比重的加大,国家应该研究制定适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政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推广,不管技术支持方面,还是软件建设方面,都需要各级政府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促进和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良性发展。
2加强政府行为,切实处理好几个关键的问题
2.1领导的重视与认识问题
新信息技术在中学教育中能否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决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领导者的重视以及正确的决策可以使得政府做出一系列的有效行为。由于领导的认识、设备配置的经费以及当前的教育体制,使得中小学的实际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十分有限的。政府应该采用适合当前状况的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为中小学教育提供服务。
2.2经费投入的问题
学校进行有序的信息技术教学,稳定的经济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资金的持续稳定。对此,政府主管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资金项目,专款专用,进行信息技术建设,可以采用奖金或者校园建设等多种方式发放到各个小学。同时,政府也可以鼓励中小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建设中,社会企业在学校或者教育专管部分在采购信息技术设备时应给予低价或者折扣,教育主管部门在进行信息技术设备建设和规划时,要做好全面的考虑,在硬件个软件建设,技术人员培训分配中要有机结合,使得资金和人力能发挥最好的整体效果。教育主管部分再进行经济投入和整体规划的时候,也要尽量照顾到经济条件比较差和基础设施不好的中小学,尽量地缩小教育上的地区差异。
2.3硬件问题
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状况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着这个地区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所以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需要的基础教育设备,这样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也使得新的建设和原有的教学设备更好地融合。除此之外,还要对硬件维修和维护工作上做出有效合理的安排,以便保证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转,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2.4软件问题
小学美术环境教育就是指美术教育所需的环境条件,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美术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它还需要大自然的帮助,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感悟美术知识。小学美术环境教学有自身的教学原则,
(1)渗透原则,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去探索美术知识,渗透性教学给美术环境教育提供了很多方便,很符合现代教育的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学习小学美术知识。
(2)地域性原则,环境教学给小学美术教学的帮助很多,而且环境对学生的创作影响很深远,小学美术教学的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可是教育的环境是一个不定向因素,它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对学生有不一样的影响,学生也会对美术有不一样的感悟。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多帮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环境,感悟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有效性。
(3)创造和审美原则,小学美术环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这两个能力相互协作,密不可分,因为在教师授课时,引导学生观赏美术作品,并对美术作品进行品评,相信学生在不断地鉴赏过程中审美能力会不断提升,对美术作品的创作也会有不同以往的感悟,丰富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提高美术创造能力。
(4)主体主导的原则,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教学环境,把学生作为教学对象,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自如地在课堂里发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主动追求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气氛。
二、加强环境教育与美术教学的紧密结合
(一)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美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追求一种知情结合、文质兼美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在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能够得到美的陶冶,提高审美情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在充分再现语言所描绘的山水之美的基础上,可把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引入课堂,并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作解说词。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他们心旷神怡,领略了山水的自然美。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其受到了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
(二)数学教学中的艺术美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教师应重视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利用艺术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数学美的特点,让学生乐学、爱学,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欣赏美、感受美。如,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充满情趣美的数学游戏,有“夺红旗”、“小动物找家家”、“动物餐厅”、“小邮递员”、“数学医院”等。这些数学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美、学习乐的氛围中提高了计算能力。此外,教师还编写了大量的数学歌谣、顺口溜、儿歌等,为数学教学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三)音乐、美术中的艺术美
音乐、美术中的艺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作品,激发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国外的优秀作品,扩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和表现艺术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创造能力等。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用生动的语言、美妙的方法、形象的现代化电教手段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来向学生展示艺术美,让学生感受艺术美、欣赏艺术美、理解艺术美,进而去追求美,创造美,把教学过程变成艺术审美的过程,就一定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美所带来的愉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
二、兴趣活动,创造艺术美
艺术教育兴趣活动是现代小学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我校开设的兴趣活动项目内容广泛,贴近生活,不仅体现了兴趣活动课的情趣性、知识性、创造性特点,而且还为兴趣活动课教学的实施、提高和发展架设了桥梁。
(一)遍地开花式的兴趣培训活动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兴趣培训活动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学生班级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成立了书法、绘画、舞蹈、计算机、编导、剪纸、无土栽培、柔力球操、合唱团、田径等10余个社团活动,实现了个个有兴趣,人人有活动的兴趣培训。此外,我校还将兴趣活动嵌入学校教学计划,将其在课堂上落实,营造了积极、健康、进取的校园艺术氛围。同时,我校还开发了《植物探秘》《书韵留香》《乐在炫舞》《七色神笔》《快乐在e》《HappyABC》等多元特色的选修课程,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个性需求,锻炼了师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师生的素质。
(二)满园春色式的培训活动
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持续发展,是兴趣的保持和发展。学校以“冠音乐团管乐队”为载体,将一些拥有艺术技能特长,又爱好艺术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提高式培训。这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艺术需要,又有利于稳定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我校的“冠音乐团管乐队”成立于2007年12月,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冠音琴行的支持下,该乐队已小有名气。在吴老师的带领下,管乐队的成员每天早晚都坚持训练。每周,冠音琴行的专业老师都会来校作两次辅导。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区艺术节展演中,管乐队一直都摘得桂冠。电视台也播出过冠音乐团管乐队的精彩演出。该乐队还频频走向校外,在庆典慰问演出、街道居委宣传、艺术节展示中斩露头角。
(三)一支独秀式的兴趣培训活动
这是在学校艺术培养的基础上将优秀的学生选送到校外的专业培训活动,它是对学校所开设的艺术兴趣培养活动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学校积极将有艺术特长发展潜力的学生推荐给一些专业艺术团队,让他们参加学习和培训,为其日后的成长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
三、社会活动,展示艺术美
一所学校的文化气氛包括了校风、学风、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学校是专业化、制度化教育的产物,是人类的教育形态和文化发展状态进入自觉阶段的标志,基于此,学校的教育也必须体现人的生存智慧和文化涵养才行。那么,艺术教育作为文化的载体,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将艺术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并落到实处,为提升学校的文化气质提供活力源泉。同时,学校应加强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艺术课程教师队伍,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并通过组建社团、兴趣小组、举办艺术文化节、体育比赛等形式,为志趣相投的学生提供结识和互相切磋的平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学校还可以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遵循“特色立校,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以此来带动学校其他工作的进步。因此,加强艺术教育对于提升校园文化气质、树立办学特色都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为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启迪智慧,开发创新思维
艺术教育所追求的并非只是单纯的艺术知识或精湛的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独特的思路、纯真的情感以及对美的创造。其实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舞蹈、戏剧,其任何的艺术形态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社会的真实图景,它能够轻易到达人的内心深处,唤醒人对于这个世界美好事物的思考。所以艺术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用细腻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让他们到生活中去发现美和感受美,从而激发起学生创造美的愿望。再在专业的课程培训中通过教学指导和思维启发,加上学生自己后天的不断练习,将这种美好愿望变为现实。因此,在这样一个观察、发现、创造的过程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发展个性,建立充足自信
不管何种形式的艺术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个性色彩,因此在教学体系中开展艺术教育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有着突出效果。在教育实践中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缺乏关注,自信心逐渐减退。但是当身上其他的一些特长得到展示并受到肯定时,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明显提高,学习也更有劲儿。教师要利用这一效应,通过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掘与展示帮助他们建立起充足的自信心,从而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学校可以为学生打造形式多样的个性展示平台,以比赛、晚会的形式让学生能在不同的领域展示自我、创造成绩、博取关注,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并借助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情感得到宣泄,缓解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健康成长。
(三)多重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很多的艺术表演都需要多名参与者的集体配合和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所以艺术教育的推行还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在当今社会,团队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无可避免的都要与自己的合作伙伴、辅导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沟通,例如编辑与导演的配合、作词与作曲的配合、篮球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考验与锻炼。希望艺术教育的教师能重视对学生这一方面的训练,为他们今后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德育结合,提升道德境界
“道德不是单一的,而是知、情、意、行各方面的统一”,可见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教书,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而育人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艺术教育的作用也正在于此。而艺术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从对艺术知识的学习与领悟中,对艺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中促成内心的蜕变和灵魂的净化,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懂得辨美丑、明是非,理解道德的真正含义。另外,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将生活中的美进行加工和放大,艺术教育利用感知和想象给学生提供了比书本知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去发现美和创造美,最终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反映到生活实践上。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教育对于学生道德的培养、思想境界的提升有着强大的德育功能。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