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6 00:21:43
导语:在企业财务分析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财务报表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财务报表仅仅是数据,分析的核心在于解释数据,并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关键是要透过数据发现是否存在影响贷款安全的风险隐患,从而得出借款企业有无还款能力的结论。财务报表分析是把整个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成不同部分和指标,并找出有关指标的关系,以达到认识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的目的。当然,财务报表分析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银行在信贷审查中把握的一条重要原则是,针对借款人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控险措施,若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则可予以贷款支持,否则不予支持。
二、银行信贷审查中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银行信贷审查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最关注的是借款人现在和未来的偿债能力。借款人偿债能力与其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和净现金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财务分析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结合企业所处行业及发展阶段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财务特征,有不同评价标准及审点。(二)研究规模、结构及质量:不同规模的评判标准不同。而“平衡、和谐”的结构是一个重要感觉。资产的规模、结构及质量反映企业经营和投资战略;负债和权益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反映企业融资战略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收入和利润的结构和质量反映企业盈利模式及持续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反映企业现金流量运转的顺畅程度、现金的赚取能力、筹资能力和投资战略。(三)详细分析三张表:三张表应互相印证、有机统一。运用一些分析方法(如指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对异常变动找原因,并预测未来现金流情况,对整体财务状况尤其是偿债能力给予综合评价,为贷款决策提供参考。
财务比率的比较是重要的分析手段。这些比率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可分为: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银行审查中比较关注变现能力比率,即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分析。如银行在与一担保公司合作前,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该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及资产都较大,但其资产多是固定资产,资产的价值和快速变现能力较差,其担保能力并非财务数据反映的那么强大,与其合作应审慎。
三、银行信贷审核中财务分析的关注点
除上述常规分析方法外,结合银行信贷审查的特点,实际操作中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关注存货、应收帐款。存货有太多沉没成本还是固定资产增加闲置资产,还是技术落后或营销体系不完备导致滞销?分析存货结构、价值、期限以及变现性。应收帐款关注集中度、回收率、变化趋势,详细分析帐龄、结构及质量,确定坏帐风险及其坏帐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特别提示的是“其他应收款”不可忽视,往往隐藏很多问题,如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占款,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对银行监控贷款资金的使用带来难度。通过其他应收款大额往来明细及款项性质的注释,可了解企业大额资金是否被其他企业占用,有无往来单位名称异常(如投资公司、期货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往来性质异常的款项,对分析企业的资金流向及风险有很大作用。(二)关注销售收入增长但利润下降情况,分析主营业务成本的变动,是否成本增长率高于销售增长率?关注销售收入增长但经营活动现金流下降情况(应收帐款增加)。财务分析关键是解释数据,如利润率下降是由于市场原因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造成的,是整个行业的下滑还是个案,对企业影响有多大,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这些分析都很重要。(三)分析盈利能力应分析各层次利润,如毛利润、营业利润、税前/后利润及与销售净额的比率。以存货作为营运周期主要部分的贷款对象,重点分析毛利润,同时结合考察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对于以成本控制为成败关键的贷款对象,重点分析营业利润。(四)负债中的“应付款”同样分析账龄和集中程度,还涉及商业风险问题,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其他应付款”也是一个需花时间核实的科目。往往隐藏着向股东、关联企业或职工的大额借款,削弱了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资本的特征就是具有稳定性,而流动性负债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可能影响其持续经营及偿债能力。银行审查中会详细了解该科目构成、还款期限等,通常的控制措施是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在结清我行贷款前不得归还股东借款/职工集资款”。
(五)核实资产的真实有效性和价值。
如资本公积中的资产评估增值,是否有虚增情况。若评估增值所占比重过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真实性,影响对其偿债能力的判断,只有还原为真实有效的资产所作的评价才是有意义的。例:一户造纸企业,所有者权益1.8亿,实收资本2000万,资本公积逾1亿(大部分为评估增值),资产负债率69%,若剔除虚增资产部分,资产负债率高达83%。(六)重点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不局限于现金流量表,还要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结合起来对照分析,相关数据是否一致统一,可互相解释,这样才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管理业绩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成绩和问题。现金流量分析应集中在:借款人的现金来源和用途有哪些,是否围绕其主营业务;是否存在现金流不足或为负情况,其主要原因何在;借款人未来的现金需求如何;借款人未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否稳定等。而且还应注意现金的性质,如公积金、公益金有很多专业性质或专门用途,不能用来还款。只有“自由现金流”可直接用于还款。另外,货币资金中有多少已用于质押,用于承兑汇票保证金,对正确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很重要。(七)在对企业申请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分析时同样需结合其财务状况分析:为什么需要贷款?是规模扩大产生的需求还是市场销售不畅造成资金回笼不及时产生的需求?究竟资金链中缺口产生在哪个环节?需特别说明的是,银行在衡量大额贷款客户风险度的五条标准中涉及财务指标的两条重要标准为:现金流量的脆弱性和财务杠杆比率的高低。可见银行在风险把握上对现金流量和负债率指标的重视。
由于银行非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不够专业,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不可否认,很多情况下是凭经验判断。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往往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发现其中的风险隐患,为信贷决策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我们将不断总结、探索更加有效的分析方法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信贷》2005年度,中国金融出版社
1.1财务分析有助于企业经营者制定正确的决策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使企业经营者更好地了解目前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营运和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分析比较影响问题的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是微观因素还是宏观因素,划清责任界限。正确地进行财务分析可以使企业作出正确的投资、融资和分配利润的决策。例如,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状况可以了解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据此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情况,便于企业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等。
1.2财务分析有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长期以来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的目标,这种目标原则容易使企业短视,不利于长期的发展壮大。而现代的财务分析要求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企业中未充分利用的各项资源,有效整合,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财务分析工作的认识不足
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值、产量和利润是企业业绩考核的重点和核心,也是考核领导能力的指标。传统型的领导多是生产型和技术型的,往往重产量、轻财务,财务管理的意识淡薄,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靠产量来提高的,而不是靠财务计算出来的,至今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另外,经营者在管理中对经营利润和经营目标的实现要强于对各种资源的管理,尤其是忽视对资金的运用。这种对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的轻视,会导致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
2.2财务分析所使用数据存在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通过评价分析企业的会计数据来评价经营状况,会计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财务分析的结果。现实中,由于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会使会计数据存在局限性。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如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法还是成本法,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市价法还是账面价值法,固定资产是采用平均折旧还是加速折旧,存货的发出计价是加权法还是先进先出法等,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等。这些都要依据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企业正确选用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至关重要。企业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会计数据会差别很大,不同企业之间甚至相同企业不同时期,会计数据之间缺乏可比性,这样的财务分析结果是毫无意义的,对于企业改善经营活动毫无帮助。此外,会计报表上的数据都是用货币来表示的。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会严重歪曲报表中各项数据的真实性。收入是现实的,成本是历史的,根据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通货膨胀会使当期成本低估,利润虚增。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3财务分析只被作为事后分析
财务分析按照分析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事前的分析侧重于预测,事中分析侧重于监督控制,事后分析则是检查结果和总结经验。真正的财务分析可以控制财务计划、指导财务决策、监督财务结果。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只是将财务分析作为事后分析的工具,这样不利于企业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并规避风险。因为在经营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或者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会使企业面临各种经营风险,如存货的积压、现金流短缺、产品不被市场接受等,各种经营风险通常都会影响财务分析的结果。
3改进财务分析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强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分析工作
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强财务管理意识,认识到财务分析对企业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首先应该设置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指派专业人员及时收集企业的财务信息、分析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针。其次,管理者要将财务分析工作科学化和制度化,为财务分析人员提供制度保证。最后,管理者自身应学习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真正认识到财务分析可以优化企业管理的作用。
3.2提高财务数据的质量
财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分析的结果,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因此,企业应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满足监管要求和披露要求。首先企业应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可以自己选择会计政策的会计事项,应坚持不随意变更,做到企业自身前后期会计数据具有可比性。其次,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建设,从源头上杜绝会计数据失真。企业还可以主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服务机构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确保企业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企业还可以增加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及时收集数据处理相关变化的环境,使财务分析能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3.3将财务分析应用于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
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和监督,为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依据。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分析是对反映过去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属于事后分析,达不到财务分析的目的。因此,企业应将财务分析与各项经营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分析企业的人财物、信息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变化来分析企业。只有将财务分析应用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才能真正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挖掘企业的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4结语
关键词:茶叶企业;经营调查;财务分析
随着人们养生理念不断发展,如今关于健康与绿色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因此如何才能享受到健康与养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茶叶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饮用历史,但是在近代,随着西方饮料和咖啡等融入,致使茶叶的地位和市场受到了一定影响。
1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新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分析
随着互联网应用发展不断成熟,如今O2O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在我们国家发展迅猛,取得了长足进步;O2O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紧联系在一起,各行各业发展都离不开这一模式。茶叶企业也不例外,更是如此。对于O2O模式应用来说,企业经营及具体财务状况直接充当了企业发展的供给角色,因此可见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整个企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目前,整个茶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因此暂时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维持上百家共同争夺茶叶消费市场的现象。所以,在现阶段,茶叶企业除了要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和内涵,丰富销售渠道、完善自身宣传推广途径以外,还需要对自身经营模式及盈利思路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摸索和调整。可以说,当前所处的互联网电商时代,这是时代的最大特点,因此,茶叶企业想实现自身发展,必须充分融入这一时代要求。O2O模式无疑于当前茶叶企业发展的新变化。O2O这一新兴商业模式在我国发展迅猛,凭借其良好的商业前景,能较容易获得其他资本的有效支持,助力自身发展。然而,随着改革深入,整个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如今O2O模式经营也在面临全新问题,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加大,茶叶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遭遇更大阻力,因此茶叶企业如何有效适应时代特点,打破经营困局,就值得自身有效研究。此外,随着80、90逐渐成为消费主流,其消费观念对整个消费市场也起到了极大影响和作用。除了产品特点外,其消费习惯中更倾向于互联网消费,因此这就为茶叶企业探索应用新模式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但茶叶企业在应用新的经营模式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全新经营模式应用的同时,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状况及发展融资来源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就当今经济发展形式而言,资金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是否能够及时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实效的实质性结果。因此,科学、合理有效应用金融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将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2企业O2O模式应用发展概况阐述
从2003年开始,各种生活服务类网站兴起。其成功打开了生活服务市场,让广大网民享受便利生活。此后几年,随着消费者电子商务理念及支付能力逐渐成熟,O2O模式逐渐发展成熟起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适用领域也在进一步扩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如今通过京东商城、天猫商城和淘宝网,进行交易的茶叶量已经远远大于实体店消费。可以说,O2O模式在茶叶企业的应用、发展,助推了整个茶叶行业的发展进步。当前,互联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成熟,茶叶企业只有结合时代变化,调整自身经营方式,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经营状况,有效助推自身经营发展,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注入新活力。O2O运作模式主要包括运营平台、线下经营实体、消费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他相关方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是整个模式运转的关键,通过有效借助互联网和相关终端,从而完成整个交易。对于整个O2O的模式运作而言,加强O2O平台管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全面合作,才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和关键。这一模式的运营价值,首先,O2O模式应用过程中,有着巨大、复杂的价值体系,通过将这一模式应用到商品线上的预约,线下茶叶企业来说,可以科学、准确依据顾客的订单信息,合理安排自身资源,从而有效降低经营支出。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消费者对自身消费理念有更清楚的了解。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实效,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成本。通过利用O2O模式,不仅符合时展特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弱化了茶叶企业生产地较为偏僻这一客观劣势。当然,随着互联网电商应用不断成熟,任何茶叶企业只有走O2O模式才能适应市场竞争,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这一模式的盈利点主要在于:首先,是产品的利润差,O2O模式能提供客户的就是生活服务,引导其线下消费,增强用户良好的消费体验。这种差价就是产品的利润差。通过利用这一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也能让企业让利消费者,从而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利益共赢。企业O2O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其资本来源是企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但当前很多茶叶在应用这一模式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竞争、资源环境条件限制、经济形势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作用,很多茶叶企业经营面临较为困难的境界。在企业资本融合方面,多数茶叶企业仍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因此很多茶叶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但现阶段很多茶叶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缺乏担保资金,加上申请流程较为繁琐,所以茶叶企业发展需要有资金做支撑。
3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分析
根据有效数据显示,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发展遭遇巨大困境,其主要表现在对消费市场发展方向和趋势把握不够,很多茶叶企业的产品很难与市场消费实际相匹配,致使很多茶叶产品很难在市场上占据相应的位置。茶叶企业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一旦产品营销受阻,其企业运营和资金回笼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受国家政策、金融组织和企业自身三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存在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3.1政策不完善,茶叶企业融资缺乏有效保障从现阶段茶叶市场经济发展实际看,“老字号”茶叶企业仍然是整个市场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国家政策对这一类企业的支持力度大于其它新兴茶叶企业,从而造成多数茶叶企业面临政策环境失调。根据目前整个茶叶行业发展情况看,现阶段整个茶叶市场中,新兴茶叶企业占比重超过了一半。而从目前茶叶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看,现阶段整个法律机制中很少有关茶叶企业新兴融资模式的法律法规制度。茶叶企业融资政策不健全,没有较强执行性的专项法律对茶叶企业融资过程进行具体细化。此外,在茶叶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存在完善的保障机制做有效支撑。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缺乏完善的支持机制。而目前多数茶叶在经营过程中,其资本筹集多依赖民间借贷。这一方式不仅缺乏有效担保政策,同时也很难保证资金借贷链条的完整性。一直以来,很多茶叶企业的经营规模都不大,其在资金利用上,缺乏对国家政策的有效研究,因此很难寻找到适合自身经营的资本。但客观上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国家政策体系不到位有直接关系。3.2金融保障机制不到位,企业缺乏有力资金支撑很多金融机构组织对茶叶企业发展贷款不“感冒”。通常情况下,银行金融机构都热衷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金借贷机构,这大大增加了茶叶企业的融资难度。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茶叶企业凭借自身经营实力很难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无论是自身经营模式,还是发展规模水平都亟需提升。但目前多数金融机构有着一系列极其复杂、较为严苛的审批机制,因此在现实情况下,茶叶企业需要经历更为严格的审查机制,时间成本很高,从而错过发展机遇。3.3茶叶企业财务经营管理能力较弱茶叶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经营管理能力水平的地位和价值日益重要。财务经营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效益。当前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新的时展环境,电商和互联网时代,茶叶企业只有高效运营,才能实现时代需要。现阶段多数茶叶企业在成本管控方面,经验较为匮乏,其经营利润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完善有效的发展资本做支撑,目前很多茶叶企业缺乏有能力的资金运作能力。较弱的财务管理能力,使得很多茶叶企业不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想要满足市场竞争要求,必须有针对提升财务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自身资本运营能力。
4结语
如今,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环境不断改善,加上人们健康理念日益成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发展成为自身的生活习惯,而这就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对多数茶叶企业来说,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对茶叶企业来说,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其茶叶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时,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企业运行资金的充足状况也影响到企业发展。对当今茶叶企业发展经营来说,最大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在于互联网电商模式的不断兴起和发展,也就是茶叶企业能否适应O2O模式,直接影响到茶叶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黄华珍 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涛.茶叶企业经营形势特点分析[J].经济论坛,2013(9):58-63.
[2]李孟.电商时代企业经营思路调整研究[J].理论界,2013(17):189-193.
[3]付强.茶叶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5):73-77.
(一)盈利能力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得利润的最大化,投入最小的成本,永远都是企业的生存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目的,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综合素质、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企业只有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各方面的高端的人才资源,加强科学管理,以及有着良好的企业文化,才可能获得丰厚的利润,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使得企业在未来发展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作为企业的股东或者投资者们以及债权人十分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直接和他们的利益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些股东、投资者们、债权人很明显地知道,盈利强的企业,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利益,提升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增强企业的信誉。企业利润的高低不仅要看其大小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财务工作人员通过会计核算资料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发展能力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不仅是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和员工们的关心,而且也是企业股东、投资者、政府等个人或组织的关注,都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以及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表现的盈利持续增长、股本资本增长、资产增长、市场竞争力增强、经营规模的扩大等指标,进行综合企业发展能力分析,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挖掘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的发展状况,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给企业在未来发展由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三)运营能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有大量的流动周转资金,使得企业的经营过程才能顺利地进行。一个企业的资金流动周转速度快的话,资金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其管理水平就会很出色。在企业的供、产、销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将会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提高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水平,做到未雨绸缪。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销售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清楚地知道,只有产品顺利地完成销售,投入的资金才能回笼,顺利完成资金的流动周转。这时候就需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通过会计资料所提供的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相关的会计财务来分析企业的资金流动周转状况,进而评价企业运营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以及未来的发展,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偿债能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都很重视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到期偿还债权人的债务能力。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一般在1年之内所需要偿还的债务能力,通常多指的是流动资产的负债能力,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以现金直接偿还。财务人员在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主要通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流量比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例等指标加以衡量的,所以就要求财务人员正确地、科学地分析这些指标。短期债务中的流动负债具有很大不确性的财务风险,其风险将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陷入困境,直至企业的倒闭破产。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分析企业的短期债务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分析长期的债务能力,这是投资者、债权人更关心的问题,主要有权益乘数、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偿债保障比率等指标加以衡量的,从而评价企业长期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所面临的风险,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经营提供偿债能力的财务信息与决策信息。
二、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各个经营时期是不尽相同的,时而好,时而坏;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不相同的,这些差异都是可以相互比较的,即不同的企业财务状况的比较或者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经营状况的比较,进而揭示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差异化,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横向比较分析法,就是说一个企业同其他企业的财务信息状况进行相互比较,寻找出其中的不同点,来说明本企业的财务状况的优点以及不足点,并加以改正。纵向比较分析法,又可以称之为财务趋势分析法,指本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加以分析,通常有比较财务比率方法、比较财务报表方法等,来确定财务变动方向、资金的数额和波动的幅度,阐明不同时期的企业财务变化的情况。
(二)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比较分析法的进一步延伸,同时也是比较分析法的补充。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同一时期中,会计核算资料中提供的相关指标或者项目的比较,洞察不同的财务比率,寻找出企业财务状况的不同问题。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企业在进行一个项目投资时,必然涉及到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二者之间的财务比率,就称之为效率比率,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企业的项目投资在未来收益的情况,以及更好地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通常以销售净利率、资产报酬率家估算与预测,这是其一。其二,企业所投资的项目往往不止一个,通常会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项目,这些项目的财务比值称为相关比率,该方法主要说明企业的各个项目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项目之间的财务运营状况,一般以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方法加以核算。其三,企业的某一个经济指标与整体之间的比值的财务比率,称为结构比率,又称之为构成比率,一般是用流动负债与负债总额、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等估算。
三、企业财务分析程序
(一)积极寻找与财务分析范围相关的经济材料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企业财务分析的范围,因为它是由财务分析的目的所决定的。作为企业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可能不会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的关心;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则要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做出全面的分析,这种分析的范围往往都是比较广泛的、全面的、系统的,就需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积极寻找大量的与财务分析有关的经济材料,才能达到最终的企业财务分析。
(二)选择财务分析指标与分析方法在确定好财务分析的范围,寻找到财务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有关的经济材料之后,财务工作人员就要很据财务分析的目的与范围不同,选择恰当的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方法。关于财务分析方法上文中已经介绍过了,一般是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这两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本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特点来选用,可以是一种方法单独使用,也可以是两种方法综合运用。通常全面整体的财务分析,建议两种方法混合使用;部分的或者非整体的财务分析,建议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在财务方法选取好之后,就要选择恰当的财务分析指标,不同的企业的财务具体目的是截然不同的,所选取的财务分析指标就会有差别化,这就需要根据本企业自身的发展而确定,比如前文所提及的偿债能力,就用资产负债率进行核算的。
(三)掌握财务分析主要因素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探索出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日常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以及未来发展中的潜在因素。财务工作人员通过企业财务分析时,将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因素,有的是主要因素,有的是次要因素;有的是内部因素,有的是外部因素;有的是有利因素,有的是不利因素;在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因素面前,就需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通过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主要的、内部的因素,或者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克服不利的因素,并且提出解决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经营决策。
(四)提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方案本文通过上面的三个步骤的分析,就可以提出和制定不同的解决办法,再通过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加以比较与衡量,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法,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把这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呈送给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决策,然后高层管理者决策出来的结果,再反馈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财务工作人员加以分析,再呈送企业的管理者,管理者再反馈到财务人员,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终在反复斟酌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方案。另外,财务工作人员总结以往的经验,以便工作加以改进。
四、企业财务分析目的
(一)管理层财务分析现代企业的股东们委托企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经营企业,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要考虑股东们的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的管理者对企业的财务活动的状况需要有全面科学的分析,通过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信息,来及时地掌握企业财务信息的变化,以便发现财务信息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问题,迅速提出整改措施,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审计师财务分析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编制财务报表的时候,需要通过审计部门或者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师进行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出现虚假的或者隐瞒的财务数据信息,以及改正不规范的会计分录且符合我国的会计准则标准。而财务分析在整个审计师审计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占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往往在编制财务报表会犯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以及不规范的会计分录存在,这些看似在财务工作中,由于人为疏忽发生的过失,都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一般在财务分析中被忽视的问题,因为审计师的存在,要提高财务报表的正确率,降低其风险的发生,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以及提供正确科学的审计意见。
(三)股权投资者财务分析股权投资者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企业发展的命运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股权投资者要使他们获得最大的、长远的利益,他们需要时刻关心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时对会计核算资料所提供的会计财务信息要求更为详尽,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就更为全面,这样使他们所承担的风险降到最小。在进行企业财务活动时,股权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情况和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企业价值和股票价值是他们所关心盈利能力的具体表现。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的报酬,通过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价值,而折现率与风险程度呈正比例关系,折现率越大,风险越高。股票价值和企业经营所获得的利润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经营不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价值就有可能受损,所承担的风险也就会更大。因此,股权投资者需要更加重视企业的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基于企业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多个角度,以会计数据和资料为研究依据,为外部投资者和内部信息使用者等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财务工具。
2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
2.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财务分析通过一定的会计数据支撑,将会计报表转化为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有用的财务信息,使企业管理者借助财务数据了解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制定未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使外部利益相关者更便捷、及时的掌握企业的内部发展状况,做出正确的投资或贷款决策。
2.2财务分析是企业价值分析的有效工具财务分析为企业提供了会计数据,企业管理者根据这些会计数据作出分析和定位,确立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位,了解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发展水平和在市场中的发展状况,合理确立企业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效定位。
2.3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正常运行提供参考财务分析考虑了企业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出具财务分析报告,这种财务指标能够为企业的运行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同时,如果企业的运行状况不佳,管理者可以从财务分析数据中发现问题,合理分析企业存在的发展风险,为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意见。
2.4财务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企业财务分析提供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成长能力、财务综合状况等指标,涵盖了企业发展过程的各种数据,使企业管理者比较全面和直观的了解企业目前的营运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偿债能力状况、成长状况等,基于这些数据资料,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综合状况进行考量定位,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并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有效预知。
3新时期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不完善,对非财务性指标重视度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单纯的财务指标已经不能全面的揭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适时弥补非财务指标,具体包括:
①产品市场占有率:随着企业由萌芽期进入成长期、成熟期,企业规模向着日渐扩大的方向发展,产品生产线也必将拓展,但是企业目前并没有衡量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指标,企业的市场发展缺乏有效数据的支撑和指引,企业拓展生产线将会是盲目的发展,可能会引起无序的经营状态。
②产品质量指标:一方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不了解产品的生产标准造成盲目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完成投放市场之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愿望;再者,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要承担退货的风险,并向消费者补偿损失,企业目前缺乏相应的退货率及投诉率指标。
③产品适销率:企业生产的产品要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才能使产品畅销,由于缺乏相应的衡量指标,企业无法准确判断产品的销售状况,造成大量研发新产品,产品又大量滞销积压。
④新产品开发能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迅速膨胀,单纯以规模效益取胜,往往忽略了企业文化、品牌价值、市场信誉等非财务指标的构建,导致企业内部建设出现“空壳化”现象,最终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导致企业发展受阻,停滞不前。
⑤技术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企业虽然在发展进步,但并没有注重产品技术的创新,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研发能力上,只能生产出一种或者两种主打产品,随着技术的更新进步,必将落后于其他企业,导致大多数企业的寿命都比较短暂。⑥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角色位置,企业的生产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劳动效率。然而,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企业员工劳动生产率的衡量,甚至企业并没有建立这方面的衡量指标。
3.2财务分析方法落后,分析内容不足企业通常使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比较陈旧的财务分析方法,适合于传统阶段的财务分析。随着企业的战略调整及发展进步,原有的财务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全面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财务分析提供的数据不准确,进而误导信息使用者。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而往往忽略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财务分析的内容具有片面性和狭隘性,往往只注重会计数据的堆砌,而忽视了对会计信息的反应和分析。
3.3财务分析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能够代替手工劳动的电算化的财务分析方式,这种财务分析工具能够轻松的处理各种会计数据,同时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但是这种方式在一些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有些企业还会因为自身财务人员电算化水平有限而选择采用传统的人工分析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增加人员浪费的情形,同时,也会因为人工核算分析而导致分析结果错误。
3.4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限
①财务人员通常情况下注重会计数据的具体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出具,固定刻板的进行数据整理,而往往会忽略对财务报告的具体分析。
②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具体运用时,不能正确的出具财务报告,或者会计数据核算错误,更别提做到财务分析,为相关使用者提供数据信息。
③一些能做到进行财务分析的企业也存在问题,通常财务分析是有部门财务经理进行整理分析的,其他财务人员基本不参与,这就造成了财务分析结果存在人为的主观因素,财务经理一人独断,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狭隘和片面。
4完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路径
4.1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完善财务指标体系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具体指标构建如下:
①产品市场占有率:代表企业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越高,表明企业的产品越畅销,企业本身的经营实力越强。因此,企业必须将产品市场占有环节做好,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指标,这样才能够提高经营效益,获得更多的企业利润。
②产品质量指标: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产品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事关企业的生存发展。要着手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确定合理的产品质量测量指标,例如规定产品的合格率及品质指标,以量化指标的方式更容易把握产品质量的“度”,有了具体的产品质量量化指标,企业就能够把握产品质量的问题。
③产品适销率: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产品适销率越高,代表企业生产的产品越畅销,越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了使企业避免遭受产品滞销的风险,必须建立产品适销率指标,有效的衡量企业产品销售状况。
④新产品开发能力:企业应注重新产品的开发,积极培育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掌握必要的开拓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拓宽企业的发展道路。
⑤技术创新能力:只有掌握了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发展才不受技术问题的钳制,企业在同行业中才能凸显优势,才能拥有竞争对手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在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⑥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越高,员工的工作越有效率,所创造的企业收益越高。因此,企业要加快该指标的构建,使其能够准确的衡量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参考基础,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4.2完善财务分析方法,补充财务分析内容基于企业财务分析方法比较陈旧的情形,要根据财务状况,及时改变传统阶段的财务分析方法,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及发展进步的步伐,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财务分析方法,并建立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体系,丰富财务分析方法的运用。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只侧重于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而更加注重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减少财务分析的内容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改善目前财务分析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要更加重视对会计信息的反应和分析,使其能够为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财务分析内容。因此,在财务分析的内容方面,企业自身要加快建立完备的内容反映体系。
4.3要进一步强化电算化的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运营水平要随之进步,要多鼓励运用电算化的方式进行财务分析,这种财务分析工具能够轻松的处理各种会计数据,同时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针对这种方式在一些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以及有些财务人员电算化水平有限的情况,要增加对企业财务人员电算化的培训,强化电算化运用的重要性,从而节约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在减少财务人员的浪费的同时,避免因为人工核算分析而产生分析结果错误的情况。
4.4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企业财务人员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提高财务人员财务分析意识,改变财务人员通常情况下只注重会计数据的具体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出具,固定刻板的进行数据整理,而往往会忽略对财务报告的具体分析的局面,使其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
②加大投资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财务培训,使财务人员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具体运用时,能够正确的出具财务报告,减少会计数据核算错误,及记账错误的行为,为做好财务分析提供基础依据,并为相关使用者提供数据信息,使他们能够根据企业财务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
1.经营上的独特性。一般的生产企业经营品种相对单一,而外贸企业涉及的产品品类繁杂,涉及行业众多。与一般的商贸业务比较,外贸企业业务涉及到众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牵涉环节众多,因而单证、票据、文件要求较高,处理过程较为繁杂,牵涉面很广。而且,近年来,随着外贸竞争日益激烈,外贸企业的交易条件明显恶化,DA、TT等放账业务比例增大,账期延长,极易导致客户违约风险。同时,由于合同执行地在国外,运输过程较为漫长,一旦出现问题都会加大处理难度。
2.财务结构的独特性。一般的外贸企业自有资金较少,负债率较高,主要依赖客户资金和银行借款运转。在资产结构方面,流动资产占比较高,应收账款和存货是其中的重点。相对应的,外贸公司自有资金和长期负债等长期资金相对较少,资金来源主要是短期类债务,如票据质押短期贷款、客户短期资金占用等。因此,应避免资产负债错配,导致短期资产长期化。同时,对于出口型企业,外币应收账款远大于外币应付账款,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提高财务风险;对于进口型企业,外币应付账款大于外币应收账款,人民币贬值会增加财务风险。
3.内控基础相对薄弱。在传统的外贸企业中,由于业务两头在外,业务采购销售合一,业务员占据绝对主动地位。企业的客户、订单、流程等知识载体个人化特征日趋突出,导致企业对业务人员个体的过度依赖,企业的内控基础薄弱。由此,在管理方面,表现为许多外贸企业对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制度约束,业务人员包办了业务的全过程,而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不审核、不监控、不提醒情况时有发生。在信用管理方面,企业缺乏严格内部控制和客户管理体系,在客户信用调查方面严重依赖中信保。
4.对政策了解不及时或应对不当。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开始转型,对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下降,导致外贸政策环境频繁变化,包括人民币汇率连续升值,出口退税率已经连续降低。在税务征管方面,从2009年开始,由于电子信息的广泛使用,税务部门可以通过调用海关、外管方面的信息,税务部门对外贸企业的检查力度在增强等。而多数人意识还停留在传统外贸环境中,缺乏了解政策变化积极性,更难做到恰当应对。
二、加强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建议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发现风险点,并提前实施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步骤主要包括:(1)积极利用信息系统,强化数据的分析,建立企业正常运转的指标体系,为后续监控提供基础;(2)加强日常数据监控,实施指标包括日常现金收支,贷款占用、银行资源等,短期指标包括企业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的变动,及时发展异常情况;(3)建立风险管理应对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异常情况,要提前制定改进方案,如压缩授信规模、限期清理高龄存货等。
2.规范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是防范风险的关键。外贸企业应参照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外贸企业的特点,规定业务处理程序;定期职务轮换;适当授权和分权;实行限制接近制度;分离不相容职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等制度。对于不相容的职务,要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另一方面,公司高层要给予内控制度足够的重视,提升制度执行力,才能保障内控的顺利推行。
3.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设立信用管理的专职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客户资信的调查、分析、评估,建立和管理客户信用档案;未经信用部门审核,业务部门不得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和采购协议。要结合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外部环境,制订企业的信用政策;对于重大的业务和金额,要有信用管理部门牵头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制度,任何个人不得擅自进行决策;重视应收款项的清理,按照应收帐款性质、债务人情况和账龄,分类管理,对超过信用额度、已经逾期的应收帐款,要提醒相关部门注意收款风险,对有逾期账款的客户必须收妥货款后才能备货出运。
4.加强部门的沟通和信息搜集。企业应在内部建立归口管理的原则,让各自不同的部门负债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和政策的搜集。并在企业内部建立部门间定期沟通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反馈政策变动。如财务部和运营部要定期进行存货的实地盘点,保证存货安全,账实相符,对残损变质积压的高龄存货提醒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变现,减少存货的资金占用。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勒(Merto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纳(John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的财务管理,将继续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网络财务管理变革则遥遥领先。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网络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曲小刚.知识经济冲击财务管理方法.中华财会网,2002
2.李会太.20世纪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经济管理,2000(6)
1.企业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和监控机制,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企业的财务管理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核心工作,因此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可以有效地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控。目前,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缺乏有效可行的管理和监控机制,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时会出现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情况,给企业的后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果对财务工作进行定期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高效进行。
2.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幻多端,激烈的竞争中难免会产生风险
如今,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一些企业会出现盲目进行投资和价格判断失误等问题。整个市场经济的竞争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企业,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都不同,在变幻多端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随机应变,分析各行各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灵活应对市场竞争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成功,否则会被无情的淘汰掉。
3.企业财务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否正常运行和发展绝大部分取决于企业财务管理者,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高素质和高业务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熟练精确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他们掌握并了解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信息,拥有较强的市场风险意识,能够把企业面临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反之,企业如果聘用一些素质和业务水平较低的财务管理人员,很有可能由于财务管理者的一时失误造成整个企业的损失和浪费。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风险和困扰,因此,企业要针对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实际有效而且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颁布一些符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尤其针对票据问题,不能马虎大意,有些财务管理者贪图利益,,不严格按照规章进行工作,从而走上违法的道路,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损失。
2.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风险意识
为了预防和规避企业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风险,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增强了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尤其是新的员工,通过培训丰富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在培训工作之后,还要对员工进行审核和评估,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查,通过审核和评估的人员才能正常上任,没有通过审核的还要跟着下一轮培训继续进行学习和深造,直到通过考核才能正式上岗。
3.企业投资要统筹兼顾,保证投资的科学性
面对巨额利润的利益刺激,一些企业往往盲目地进行投资,最终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进行投资不能以个人的意愿投资,要通过多个部门进行协商,经过深思熟虑,达成一致协议,才能进行投资。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要全方位地进行分析探讨,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从中寻求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把握投资的时机。在企业投资时,还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等,有些客户需求很高,企业就要尽一切可能地完成任务,而有些客户的需求很少,企业就要根据其需求操作,以免造成产品积压和浪费,从而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企业为了保障投资的安全性,必须建立风险预测机制,利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管理的和谐发展。
三、结束语
1.企业筹资困难,限制了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一般是合伙投资,资金多是业主家庭自己积累或向亲朋好友借的,这使得企业的资金规模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些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又不健全,基本上还是非公开,信息透明度差,可抵押资产又少,使得的借贷信誉都大打折扣。我国的金融机构也没有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优惠,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又不健全,使得中小企业以贷款形式获得融资成本高,筹资不太容易。这些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导致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扩大发展。
2.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不系统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原动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自有资金短缺,筹资困难,对于筹到资金的,又要面临还债的成本风险,企业经营中承受损失的能力有限,这使得企业经营活动偏重于短期,他们总是希望尽快的回收投资,利润最大化基本上是中小企业的唯一目标。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缺乏长期规划,追求短期利润形成,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制定。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相对缺乏,而他们为求得尽快收会投资又需要积极地投资,能力的缺乏使得企业投资往往显得很盲目,投资方向把握不准。造成很多企业不但收不回投资,还落得倒闭的结果。
3.财务控制力差,监管力度差
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对现资管理方法和资本增值方法了解不多,使得企业资金浪费严重。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财务管理人员的资本增值意识薄弱,经营活动中偏重于用现金交易,提早支取,延后结算,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损失利息收入和投资收入;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发生坏账呆账的风险加大。中小企业的竞争激烈,大多企业为了争取客户,采用赊账方式,但在催收措施上不力,造成发生呆坏账的几率加大;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周转缓慢。中小企业对存货的监管不力,没有规范适合的存货计划,使得存货有时占用资金较大有时又会发生存货不足的情况,影响资金运营效率;四是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企业定期盘存实施得也不到位,产品保管不力,资产丢失、损坏等时有发生。资金监管不力使得资金闲置、浪费严重,资金周转率低,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4.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业务水平低下
企业管理人员大都还受制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统一,企业的经营者同时又是所有者,企业管理权利集中,这种管理模式势必会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绩。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起来,在机构设置上层次不清,权责不明确,财务管理混乱。同样的原因,受限于企业管理者本身管理能力不高,在对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人才聘用和培训上欠缺。财务管理人员还是老套的管理模式,现财方式、管理理念不了解,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不高,缺乏创新能力。这些都使得企业内部管理上职责不清,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缺乏创新。
二、解决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全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积极的改进措施。不仅要注重外部环境的改善,最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体制及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1.创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的政策环境
企业的运转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符合条件且有发展后劲的中小企业,国家可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给与积极的金融支持。在此基础上,要支持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方面的支持系统。缓解和分散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金融风险,改进企业的筹资条件,使企业更容易筹到发展资金。
2.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实现目标的保障条件的关系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但最终目标的实现要有相关保障条件的配合。良好的财务状况是实现目标的条件和保障。但是良好的财务状况需要企业管理者协调好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只有规划并实施好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此外,企业在投资前要实事求是的做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调查分析市场情况,确定投资产品的可能产销情况,减少投资盲目性。
3.改变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管理方法。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上,要严格遵守《会计法》规定的人员上岗资格,及对财务管理人员经常进行在职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的更新观念,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人员管理体制,采用激励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竞争上岗。
4.健全财务管理资金控制制度,做好各项资金进出计划
企业应做好资金的支出安排,尽量延长资金的增值时间,对购买物资所需资金尽量采取转账方式,缩短资金的闲置时间。健全产品赊销政策,组织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清欠队伍,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清欠方式加强收款力度,减少坏账损失。要尽量准确的计算物资使用数量,做好物资购进时间、数量等的计划安排,使得物资库存量、进货量、使用量衔接起来。积极地开展清仓查储,定期盘存物资,减少超储和断料的情况发生,减少资金占用损失和物资丢失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学红周海琼: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科技,2008,4,54~55
[2]姜娟娟: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工会论坛,200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