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

时间:2022-02-12 04:27:52

导语:在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特色专业建设; 市场营销; 农业院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6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101- 03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湖南农业大学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于2000年开设,是面向营销管理而设立的一个宽口径专业,2001年在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点设置市场营销方向,2008年获省级特色专业立项资助。湖南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农业高等院校自身优势,面向农村和农业,培养既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技能,又掌握农村市场与农村社会以及农村各类企业的经营特点,并且适应在农村中为城市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为农村企业打开国内国际市场的市场营销专门人才,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型市场营销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农产品营销、农业生产资料营销、农村营销研究基地。

1 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与举措

1.1 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人才培养的指针。湖南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在保证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并改进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主要涉及课程增减、课程性质调整、课程开课学期调整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等项内容,具体包括:

(1) 课程增减:增设专业主干课“零售学”,增设专业选修课“创业学”、“顾客关系管理”、“竞争情报”、“管理沟通”;删减专业选修课“营销策划”、“渠道管理”、“贸易经济学”。

(2) 课程性质调整:“消费者行为学”由专业主干课调整为专业基础课;“财经应用文”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专业选修课;“国际市场营销”由专业必选调整为专业选修;“品牌营销”由专业选修调整为专业必选。

(3) 课程开课学期调整:“市场营销学”由第三学期提前至第二学期;“消费者行为学”由第五学期提前至第三学期;“非营利组织营销”由第七学期提前至第五学期,“财务管理”由原来的第六学期提前至第四学期,“商务谈判”由第五学期提前至第四学期,“品牌营销”由第六学期提前至第五学期;“公共关系”由第四学期推迟至第七学期,“农产品国际贸易”由第五学期推迟至第七学期,“企业经营管理”由第四学期推迟至第六学期,“金融学”由第五学期推迟至第六学期。

(4) 实践教学改革:新增“市场营销模拟实习”项目(执行学期为第六学期,为期2周,共计2学分);新增“营销策划”模拟实习教学项目,执行学期为第七学期,为期2周,共计2学分);取消“市场营销学”、“ 推销理论与技巧”的课程论文项目;“农产品营销”、“现代推销学”、“广告学”、“零售学”安排专门的实训学时,其讲授课时和实训课时分别为:“农产品营销”为30学时+20学时,“推销理论与技巧”、“广告学”、“零售学”为40学时+10学时。

1.2 大力推进课程建设

(1)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提升课程建设和改革水平。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管理信息系统等3门课程获湖南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立项,消费者行为学获学校网络课程立项。逐步把其他主要课程打造成为精品课程,建设完善的精品课程体系。

(2) 以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实践课程教学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学习考察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营销沙盘模拟+营销综合模拟的实验模拟教学方案,增加了市场营销模拟实践教学环节和营销策划教学实习环节,耗资150多万元专门建设营销实验室。通过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的教学设施。并逐步为市场调查、广告学、商务谈判等课程提供类似的教学配套软件及专用教室。

(3) 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组织了“企业家进课堂”活动,聘请具有丰富营销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参与课堂教学或者进行专题讲座,较好地利用了社会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教师积极采用企业实例作为课堂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实践,如“品牌营销”课程联合“广告学”课程指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为企业进行营销诊断和策划,并且在课堂上把各组的营销策划实例作为讨论的素材,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践的能力,获得了相关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

1.3 积极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1) 实践教学形式实现多样化。经过充分论证,市场营销专业于2010年调整了专业教学计划,增设了市场营销模拟实践教学环节和营销策划教学实习两个实践教学项目。经过改革,教学项目实现了形式多样化,其中课程论文和教学实习以课程教学为基础,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调查以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为目的,赋予学生的自由度相对较大;综合实习是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的实践,市场营销专门联系了一系列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定位较为契合的企业作为实习合作单位,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平台。

(2) 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固定化。经过长期实习合作的考察和磨合,湖南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与一部分实习单位成功签约,双方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合作关系,如唐人神集团、燕京啤酒湖南有限公司、都市花乡花艺连锁机构等成为本专业的固定实习基地,长期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较好的实习岗位,并且成为了湖南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单位。

(3) 实践教学时间实现科学化。为了优化实践教学的效果,市场营销专业通过研讨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将原来定于第六学期开展的综合实习调整到第七学期,使得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全覆盖,从第三学期开始,每个学期都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实践的有机结合。

1.4 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1) 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以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倡和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整合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每个成员在团队中的作用。鼓励教学团队吸纳不同学科的教师参加,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市场营销专业承担的15门专业课程均组建了课程教学组,每门课程由2~5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

(2) 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市场营销专业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组织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编写教学案例集,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研讨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技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讨、启发式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论文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营销问题进行调研提高学生自主思维、团队协作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注重教学手段创新。在教学手段方面,市场营销专业通过示范性的多媒体教学演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研讨以及鼓励教师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多媒体课件比赛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在教学手段应用方面的能力,教研室承担的大多数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相当大的贡献。

(4) 注重教改成果形成。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市场营销专业积极引导教师梳理教学改革的过程,形成教学改革的理论成果。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共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等7项,立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

(5) 注重科学研究深化。省级特色专业立项以来,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已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团队成员公开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在农产品营销、中小企业管理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5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坚持培养与补充并举、稳定与引进并重的方针,注重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与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教师队伍的结构逐步趋入合理、规范,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省级特色专业立项以来,共引进人才2人,稳定人才2人;有1人晋升教授职称,3人晋升副教授职称;3人获得博士学位,9人获得硕士学位。

2 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效与基本经验

2.1 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1) 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的特色导向初步凸显。适时修订了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农产品营销等“农字号”营销特色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特色地位;牢固树立实践教学育人意识,深入推进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的全面改革;为适应农业农村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要求,逐步增加双语教学课程。自从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以来,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每年接近100%,就业形势良好。

(2)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师资力量不断提高。主要围绕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通过引进高水平、高学历教师,改善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使之与学科专业结构相适应。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构建营销教师专职兼职新团队。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

(3) 教学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平台初步形成。完善和健全现有的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室、商品学实验室、商务谈判实验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群。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现代需求的新型人才拓宽渠道。大力推进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规范管理,密切开展校企合作。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真正接触到高水平营销企业和企业家,掌握实用的营销技能,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研教改科研进一步深入,涉农特色营销领域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本专业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提高教学效果的办学方针,形成了教学与科研互利、互动的良性协调机制。涉农企业研究所的建立,为学术研究,尤其农产品营销、农村市场营销等“农字号”专题学术研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分量的涉农特色营销领域研究成果。

(5) 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健全,特色专业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市场营销管理系在特色专业建设期间成功地承办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议与比赛,在省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提高了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在省内外的知名度。湖南农业大学营销管理系先后承办了2008年湖南省市场学年会、全国营销管理软件暨沙盘模拟大赛湖南赛区比赛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先后获全国营销管理软件暨沙盘模拟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全国高校营销大赛三等奖。

2.2 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经验

在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要真正建设好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切切实实办出特色,人才培养理念是根本,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平台搭建是保障,特色凝炼是目的。为此,我们根据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与学科特点,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树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我们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使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与年龄结构科学化、合理化,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人”的保障。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稳固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搭建学科专业发展平台,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物”的保障。有了上述3方面的保障,专业得以建设和发展,特色得以凝炼与深化。

3 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的设想

3.1 市场营销专业综合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课程建设与实践环节脱节的现象没有根本解决。专业建设过程中,虽然突出和强调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匹配,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实践环节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因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推动作用不强,另一方面,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得也不够,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因而实践教学与课程建设的衔接仍然不够紧密。

(2) 教学和科研成果数量不多、档次尚低,科研团队急需形成。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科研立项,公开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科研论文,但总体来说,目前科研课题的档次偏低,缺少国家级的科研课题,教学改革课题更加缺少,重点课题、重大项目十分缺乏。科研成果获奖数量不多、等级不高。科研团队分散,形成一两个重要的、有突出影响的科研团队十分困难。

3.2 推进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设想与措施

(1) 以课程建设为纽带,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努力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课程建设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与根本,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推动下,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施,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同时,进一步抓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在行业与地域上力争实现新的突破,突出涉农的特色,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2) 努力打造市场营销科研团队,力争多出科研成果、出高档次的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是市场营销专业理论教学与课程建设的灵魂与核心,高档次的科研成果进入课堂就意味着理论教学与课程建设基本上是与时代接轨、与先进接轨。因此,在未来的专业建设中,拟以课题招标等方式,引导科研团队的成立并健康、稳定发展。

(3)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1+2+1”等相对灵活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直接关系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对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不断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使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 2007.

第2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市场需求;个性化发展

一、树立基于市场需求和个性化培养的的教育理念

(一)以市场需求为重点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根据市场的需要,研究实战中优秀营销人员的能力构成,以此作为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提高为宗旨,在基本的教学环节,计划实施通过理论教学、实践和实训教学,把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紧密结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当社会或者说市场对营销人才提出这种要求时,作为人才培养的生产车间的大学,为增强产品的社会适应性,必须做出这种理论上的适应性选择,否则就会被淘汰或排斥。

(二)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人才

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育中,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个人的发展。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分类培养,通过设置专业方向或教学内容等措施,进行个性化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实这里要强调的是必须满足一些学生非大众化的学习要求,一方面是对通识课程的需求(这个后面会有具体论述);另一方面是对专业理论更深层次的需求。因为当我们在偏重于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时,由于技能和技巧比重的增加,往往会忽略专业理论的提升,使之流于庸俗化。笔者认为当我们讲述某一个案例时,无论这个案例如何典型或精彩,其实我们讲述的都是过去时,案例存在的时空条件早已发生了变化。如果不在理论上进行提升或整理,学生在日后的实践中照搬照抄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三)设置交叉学科背景下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其目的在于突出学生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以及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今天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社会中,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往往是具有整体性或者说全面性(广博性)知识,并有能力综合运用系统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所以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更加广博的知识。这样才符合这个时代对创造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这正如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的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而Facebook的引擎发明人马克・朱克伯却是哈佛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一样。我们必须让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具备更多的适应其未来发展的基础。

二、建立“一体两翼”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

所谓“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具体内容是,“一体”即以专业理论的学习为主体,其目的是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市场营销人才。“两翼”即:一是建立通识教育课和公共基础课平台;二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增加实践课时,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质是对传统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是“三层楼”式的,所谓“三层楼”是指一个系或专业的课程体系是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三个层次组成的,人们常常形象地把它们叫做“三层楼”。很显然,新的课程体系并非是对原有体系的否定,而是增加了更多的实践的内容,同时也调整了各个部分的比例。传统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是不容否认的,它的设定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但很显然其建立的基础是培养社会精英,当大学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并客观地存在着非专业化就业的倾向时,则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在“一体两翼”的体系中,“一体”是主体、是中心,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是不容偏离的;“两翼”是支撑,是围绕核心展开的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三、按照课程体系的要求设计科学的课程内容

(一)科学设置市场营销专业理论课程

根据“一体”的主体性要求,以专业理论的学习为主体,设置市场营销专业理论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这体现了对传统课程体系的继承,并突出了专业特性。学科基础课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宏微观)、政治经济学、经济法、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专业必修课包括市场营销学概论、服务营销、新产品开发管理、销售管理、市场调研与预测、分销管理、品牌管理、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心理学、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等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

(二)根据“两翼”的支撑性要求设计通识教育课和公共基础课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学术领域、了解不同的文化,在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进步的基础上开拓大学生的眼界。对于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识课程,要求课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又能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课程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并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识课程可以开设历史与文化类,包括中国儒学、世界宗教、古希腊文明、古典诗词导读、佛教与中国文化等;艺术与审美类,包括戏剧鉴赏、美术名作鉴赏、摄影技术与艺术、音乐鉴赏等;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包括数学文化、物理与人类文明、基因的奥秘、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等;社会经济与管理类,包括跨文化国际管理、领导艺术、生活中的经济学、逻辑和批判思维等;创新创业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创意思维与创新方法、创业实战演练、专利与发明创造等;以及其他,如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社交礼仪(现代礼仪)、人际交往心理学、家庭与法等。

公共基础课既要强调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又要重视加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应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体育、计算机基础、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大学语文等课程。

(三)根据“两翼”的支撑性要求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是设计以课堂、企业和社会为载体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堂实践、实训教学、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实践四个环节。

这就产生了一个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具体应用的问题。例如我们完全可以在理论上系统地论述并让学生理解目标市场设定、产品定位定价、分销渠道确定以及促销策略的选择,但当把这些问题放进具体的情境之中时,学生的运用则是另一个问题。可能很好理解了定义和概念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够真正成为实践的赢家。因此需要建立以课堂、企业和社会为载体的多元化、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课堂实践教学。通过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市场调研与预测、网络营销、品牌管理、分销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课程的课内实践构成。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即时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是已有案例的再现,让学生清楚营销的现实存在是怎样的,并清楚营销理论产生的依据。

二是实训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的定价、营销渠道的确定和促销组合的方式等实训课程。实训教学环节通过项目、协同工作等形式将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实践操作环节串联在一起,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主要是运用沙盘或相关软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CEO、CFO等体验在生产实践的运行过程中营销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在模拟实践的基础上理解营销决策行为本身。

第3篇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理财、证券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工作;能够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论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操作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考取英语、计算机、保险人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风险意识;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了解国家有关经济、保险、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能熟练处理业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金融保险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概况

金融保险专业自开设以来,学校对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良好发展,专业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础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学研究上狠抓基础环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都搞,每个人都搞,并形成阶段性经验积极进行推广。重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革新方案,把课程建设的与时具进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金融保险专业中,遴选7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概论》。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简易网络课程、试题库、习题集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同时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证券、经济法、金融方面的专职教师都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了师资力量提升

近两年通过对外引进,补充了师资新力量,这些年轻老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一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此外,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实施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建立与校外专家的定期讨论和研讨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毕业,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成果丰硕

几年以来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一成果得益于长期不懈地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措施,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同一学期、不同学期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与技巧。通过这些努力和付出,培养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04级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55人,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98.1%,就业率达到100%。05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100%,06级保险人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3.8%。此外,部分学生参与全国股票大赛,取得二等奖。本专业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科研规划,鼓励教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共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获院级奖励证书15件,市级奖励证书3件。

(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努力,金融保险专业与大唐联合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每一届学生都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在三年培养中,注重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生实训实践中,与实训基地人员共同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的同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专业建设也必须强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专业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赢的合作机制。虽然建立了实习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无法掌握更多的业务流程。

(三)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在评职称中对是否承担或参与过科研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不重视科研项目,只重视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限于学校层次与激励不足问题,致使专门研究、专题研究比较少,老师们缺少内在动力,科研队伍难以发展壮大。(论-文-网LunWenNet-Com)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基本状况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使之更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教学体系。

(一)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对金融保险人才的规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应用。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拓宽实习实训领域和增加时间,让学生接受系统理论知识后,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锻炼,而不仅仅单纯追求一种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实践部分,注重实用性,与实践单位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据需要随时调整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使之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实施教学计划,注重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制定多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办法。重点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专题讲座三方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中,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将一些不需用的课程内容加以削减;同时向学生传授道德、礼仪、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有关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我系职专层次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平台建设,包括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为加深或拓展专业方向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继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课抽查考核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课强化实践考试;二是取消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考试与综合测评、多元评价、多证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半工半读;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技能实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四)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各项资格培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将学生活动与核心课程、潜在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发动骨干学生力量,组建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学生自适应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扩充实习实训平台

积极发挥老师、学校和毕业生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如证券、金融基地,给学生提供多种技能的操作与应用平台。采购支持相关技能训练的应用软件,建立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

(六)重视科研,推行有效激励机制

鼓励老师在授课之余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建立报酬机制,出台评聘结合办法,深入发掘和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奖励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LagendijkA.CornfordJ.Regionalinstitutionsandknowledgetrackingnewformsofregionaldevelopmentpolicy[J].Geoforum,2000.

[2]Leeuwis,municationforInnovationinAgricultureandRuralResourceManagement.BuildingontheTraditionalofAgriculturalExtensionOxford:BlackwellScience.2003

第4篇

关键词:工商人类学;工商管理教育;单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54-05

课程结构与设置,涉及学生在商学院中学习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商学院的教育质量水平,并直接影响商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工商世界对商学院毕业生的满意程度以及商学院学生对学院的满意程度等。众所周知,工商世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商学院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工商世界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将传统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比如人类学等,应用于工商管理教育的具体实践,是高等商科教育的一个最新发展趋势。目前,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在美国,人类学已经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到工商管理教学实践之中,而且发展态势非常迅猛,值得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界关注。本文拟以简介工商人类学为起点,通过回顾和总结汕头大学商学院工商人类学单门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和实践过程,来探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人类学的几个问题。

一、工商人类学简介

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以人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业学科,它是一个跨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人类学。狭义主要是指对人类体质和体形发展规律的研究,通常称为体质人类学。广义人类学研究范围广泛,可以说囊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对人类社会生活,即由人类创造并由社会继承下来的技术、经济、社会结构、政治法律、风俗习惯、交易行为等等。广义人类学又可细分为文化人类学或者社会人类学、经济人类学、城市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管理人类学、环境人类学等等[1]。

工商人类学就是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工商管理具体实践中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2]。人类学在工商管理领域的应用,说起来也有一个比较长的历史了,比如,以美国为例,早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便开始了对坐落于芝加哥的西电公司雇员人际关系与劳动效益的研究。参与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埃尔佟·马犹(Elton Mayo)和黎尤德·沃耐尔(W. Llyod Warner)依据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应用参与观察等人类学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个影响工商管理研究长达数十年的结论,即雇员的劳动效益会随着管理层对他们的关注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该项研究成果被誉为人际关系学派的奠基石,标志着工商人类学(当时被称作工业人类学)的诞生[3]。

此后,人类学家们便开始广泛从事应用方面的研究,从工商管理到妇幼保健,从军事行动到国际援助,从幼儿教育到通俗文化等无所不及。1941年应用人类学学社在哈佛大学成立,1946年勃雷·贾德纳(Burleigh Gardner)和黎尤德·沃耐尔等脱离了大学环境组建了社会研究合作公司,开创了工商人类学管理咨询业务的先河。社会研究合作公司的业务囊括了工商管理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成功地为数百家大中型工商企业提供了咨询服务,至今依然是美国非常活跃的工商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公司之一[3~4]。

时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教育和学术领域的吸收力度有限,从事应用研究的人类学家日益增多,他们当中不乏受雇于工商企业的人类学家。而受雇于工商企业自然就要恪守企业的商业机密。这种现象再次引起了美国人类学界关于职业道德的争论,学会最终同意职业性研究,从而使得工商人类学有了法理依据,更多的人类学家开始了他们的工商管理咨询业务生涯。与此同时,“文化”这样一个人类学最常用的词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大众传播媒体和工商企业家们,也突然变得对人类学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极大的兴趣。促使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成功[5]。

1987年,美国成立了学习研究研究所,旨在研究学习的自然过程以及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虽然该研究所是一个综合研究机构,但其主要研究方法则是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及互动分析。后来,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实践当中,以提高工人的学习能力为手段从而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商人类学家的贡献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高层所认可,成为工商管理研究领域的主体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西方国家,许多跨国的大中型工商企业出于公司赢利的需要,开始正式雇佣人类学家为公司的管理提供可操作的研究。比如著名的电信设备公司摩托罗拉,著名的电器制造商通用公司,著名的金融跨国财团花旗银行,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等都正式雇佣了人类学家,有的甚至雇佣了一个人类学家团队,为企业内部的长期正式从业职员,为公司的战略发展而从事人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3~5]。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为学术目的而开始参与工商管理领域的研究,比如哈佛大学的杰瑞·撒尔特曼(Jerry Asltman)和格兰特·马克侩肯(Grant McCracken)教授,西北大学的约翰·雪利(John Sherry) 教授等。此外,越来越多的商学院教授也开始采用人类学方法从事工商管理研究,比如儒特格斯大学商学院教授卡洛·考夫曼—斯卡伯若 (Carol Kaufman-Scarborough)博士等[1]。澳大利亚沃隆贡大学商学院的凯西·陆德肯(Kathy Rudlkin)博士与赫曼特·迪欧(Hemant Deo)博士应用人类学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在2005—2006年对当地数家银行分支机构进行了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研究,并得出结论说人类学的实地参与观察研究方法,对于银行业来说是最为有效的研究方法,应该大力推广[6]。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人类学系正式开设工商人类学课程,并开始培养工商人类学硕士或博士,比如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奥尔根州立大学,北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美国的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布尔德分校更于最近开设了工商管理学与人类学双硕士学位,很受欢迎。而人类学对商学院教学大纲的影响力,根据安· 峤丹(Ann Jordan)博士的研究,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益增大,特别是在组织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与管理,商业竞争情报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商学院的教授们在其教学实践中,已经大量引入人类学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2]。

2003年,峤丹博士发表了其重要著作《工商人类学》,标志着工商人类学分支学科的正式确立,工商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也开始在一些商学院系开设。2010年,美国北美商务出版社发表了由罗博特·田等撰写的教科书《工商人类学概论》,为工商人类学的本科教学奠定了基础。目前在工商管理领域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比较适宜应用于以下特定方向:企业文化与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产品设计与开发,商业竞争情报,跨国经营管理等。某些学者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许多公司都将不得不设立首席人类学家这样一个新的高层管理职位,同公司的其他高级主管一道,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出谋划策,特别是要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和睦相处而尽心竭力,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劳动效率[1~6]。

二、课程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案

人类学在中国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有待发展的学科,而工商人类学作为应用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中国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前景广阔。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生导师周大鸣教授,以其特有的学术敏感和对中国应用人类学发展的责任感,已经开始组织有关人员从事工商人类学基本教科书的写作[1],但迄今为止尚无一部完整的中文工商人类学教学用书。汕头大学商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国际工商管理教育认证权威机构AACSB的注册会员,也是为数不多的通过欧洲EMPAS认证的中国商学院之一。汕大商学院以“功在商道,心达寰宇”为院训,致力于工商管理教学国际化的战略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商学院课程和教材,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工商人类学作为专业选修课,推荐给本科高年级学生。

教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工商管理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未来工商世界领军人才。虽然商学院的具体教学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即落实工商管理教育的宗旨。虽然从学科划分上讲,工商管理属于管理科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由于工商管理涉及到较为复杂且瞬息万变的人与事,在具体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我们似乎很难归纳出一套共通无误的经营管理模式。再者,工商管理人员在其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企业内外部经营决策问题,往往都有很大的差异,很难形成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规则。因此,我们认为工商管理教育又具有很强的人文学科属性[7~8]。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如何将人文学科知识有机的融汇到工商管理教育之中,曾经是商学院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发展的热门讨论话题。美国商学院教授普遍认为,管理人员要有一个开阔的视野和较宽广的知识面,要懂得文学、历史、伦理和艺术。学员在商学院学习人文学科知识,不仅可以多掌握一些事实,更主要的是可以学会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找到解决工商管理实践问题的各种途径。比如波士顿管理学院,就十分强调管理学科与人文学科的有机整合。他们认为平衡的教育,对培养管理者的战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9]。工商人类学,作为跨人文和管理的新兴边缘学科,可以从多种角度帮助商学院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非常适合作为商学院学生提高人文科学知识,又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单门选修课。

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王伟廉教授指出,单门课程的设计和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单门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第二,确定教学活动与教材,第三,制定教学大纲。王伟廉教授还进一步指出,明确单门课程教学的“预期学习结果”(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是课程设计和编制的核心内容[10]。在工商人类学的课程设计和编制上,我们设定的预期学习效果为:(1)认识并理解工商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更新发展,并将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在工商管理具体实践中;(2)发现和认识能够通过人类学原理和方法而给予解决的工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可供操作的管理建议;(3)能够进行具体的实地参与观察研究,辨别并应用相关的人类学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4)发现并研究影响公司结构和具体业务操作的文化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供操作的公司文化建设和发展方案;(5)认识在国际工商交往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并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利用或回避这些文化差异。

根据汕大商学院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安排,我们明确规范了工商人类学单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工商人类学简介,工商人类学发展史,工商人类学方法论,文化要素与工商实践,人类学、文化变迁与创新,民族志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市场、市场营销与人类学,人类学与消费者行为,人类学与产品设计,人类学、竞争情报与知识资产管理,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人类学,人类学与企业家研究,工商管理教育与工商人类学发展前景等方面。此外,我们还明确规定必须结合课程的进展,进行案例学习和分析(见表1)。教学活动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堂参与和讨论,学生对章节学习体会的阐述,案例分析,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撰写学期论文。由于工商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有关这个学科的成熟教材还比较少,因此在教材选用上,目前还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美国北美商务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工商人类学概论》(General Business Anthropology)。在参照美国和欧洲一些大学工商人类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汕大商学院的教学特点,我们编制了教学大纲并提出开设工商人类学这门新课程的报告,经主管教学的学院领导和学校教务处批准,于2011年秋季学期正式开课。

三、教学活动与过程

在2011年秋季学期,共有70名学生选修工商人类学,我们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组合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人数为5~6名,全班共有12个学习小组。我们建议学习小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选出学习小组召集人,负责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由于教材是英语原版教材,因此我们决定用英语教学,但教师容许学生在课堂用中文回答问题,用中文进行章节学习体会阐述,用中文撰写作业和学期论文。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学校的数字学苑网上教学平台,教师在数字学苑系统上传了大量与本门课程有关的资料供学生阅读,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此外,教师也鼓励学生用英语写作,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成绩。教师在学期的第一节课里,详细并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预期和要求,并强调相互作用为本课程的教学特点。

王伟廉教授指出,教学中的相互作用策略(interactive strategies)主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对话,在实践上,诸如小组设计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活动等,都属于这一策略[10]。根据教学大纲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阐述,在讲授过程中针对已经教授过的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当场回答,老师要求在整个学期过程中,每名学生必须参与回答至少10个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组成两人小组,从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选择一个章节,在课堂上进行大约10分钟的章节内容和学习体会阐述,然后让学生对阐述进行评论,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讲评,肯定学生的成绩,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我们还要求每个学习小组从教材中,或者从其他阅读材料中,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对案例的分析,必须从工商人类学的视野进行,并按照工商人类学的原理,对案例中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活动是,学生依据所学到的知识,提出和设计并完成一个具体的研究项目。从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学生个体行为)和随意性的参与观察开始(学生个体行为),然后提炼出具体的研究问题(班集体行为),并根据这些具体的研究问题,设计需要刻意观察的内容、深入访谈内容和调查问卷(学习小组集体行为),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对所设计的调查工具(问卷等)进行讨论和最终确定(班集体行为)。然后,学生再分头执行刻意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学生个体行为),学习小组汇总成员的调查数据后进行初步分析(学习小组集体行为),并将调查数据交送班集体进行数据处理。整个研究过程可以图示如下(实线为集体行为,虚线为个体行为):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及时和具体的评价。我们利用汕大提供的数字学苑平台,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文献资料研究综述、各种调查研究数据,都上传到指定的空间,以便与其他同学分享。此外,我们还将学生完成的作业及老师的评语,分门别类地在数字学苑课程空间展示出来,从而不仅能够让学生及时地得到老师对其作业的评语,而且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比较并竞争的机制,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做好作业。比如有一个学习小组,在撰写课堂研究设计和方法论时,没有进行具体扎实的讨论和准备,匆匆忙忙地写好之后就上传到课程网页上,经老师点评及与其他小组的作业比较后,他们认识到自己提交的作业,在质量上与其他学习小组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要求老师容许他们重新写作。为此,我们决定将所有学生的作业予以开放修改,换言之,我们容许学生对于已经上传的作业进行修改,直到学生们自己满意为止。此外,我们还利用数字学苑平台,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在数字学苑平台上传自己的作业,信息,还可以对课程的设计和进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种开放式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所完成的章节内容和学习体会阐述,除了能完整地、准确地概括章节的内容外,还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及未来的打算,阐述该章节的具体应用价值。有一名同学,在学了工商人类学的发展和方法论之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小型研究课题,应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青年人创业的动机和经营结果之间的关系。该同学在进行实地参与观察时,突破了老师在课堂所讲授的观察资料整理方法,创造性地将参与观察资料和访谈内容资料糅合在同一表格之内。教师对该同学的创造性精神,在课堂上给予及时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也能够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师所传授的方式,在研究陈述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教师在阅读了同学们的文献资料研究综述和研究设计报告后,对学生们的敬业精神和科学态度,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并鼓励同学们争取写好学期论文,以便能够公开发表。在12个学习小组中,有一个学习小组用英语写作其文献研究综述和研究思路设计,他们在学期论文设计中,强调应用工商人类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高校餐饮服务与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综合性研究,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其学期论文研究立意比较新颖,很有学术潜在价值。教师很快将该小组研究设计和论文引言部分,提交给了国际科技协会(Intellectbas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年度学术会议主办者。三位独立评审专家对该小组同学的研究设计,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一致建议大会组织者邀请该组同学赴会作学术发言,同时还建议该小组同学对其研究论文加以修改和完善,以便在国际科技协会主编发行的同行双盲评审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

对于处于本科阶段的中国学生来说,做一个研究项目在他们看来还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工作,而这又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宣布各学习小组在本学期需要用工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完成这样一个项目时,很多同学表现出了一些忧虑,因为在他们之前所修读过的课程中从未做过类似的工作,担心自己无法完成该项研究。但后来随着教师耐心地解释和引导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学生越来越理解了进行该项目的方法和意义,也越来越有信心能出色的完成项目研究。

最后,教师在教授学生工商人类学知识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对待学术、正确对待他人的观点和劳动成果的态度。教师鼓励并支持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针对某些问题的不同观点展开讨论。但针对中国学生缺乏欣赏他人劳动成果的现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面对他人劳动成果或他人与自己观点不同时,先不要急于否定甚至攻击他人,而首先应该看到他人劳动成果或观点合理的一面,学会肯定他人的成绩,之后再以相互学习的态度进行坦诚的交流和讨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交流态度的做法,得到了学校课堂质量检查人员的大力肯定和赞扬。

四、结论与建议

工商世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以为工商世界培养未来领军人才为己任的商学院,必须紧跟复杂多变的工商世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工商世界对未来人才的需求[11]。工商世界对未来领军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的,因此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结合和相互渗透,是当代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主导趋势。各国高等商科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文理渗透已成为工商管理课程设置的一个主要方面。而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实行文理分科,致使中国大多数商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文理结合的力度不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学院学生知识结构的科学构成,出现了或者重理轻文,或者重文轻理的倾向。这两种倾向无疑都是有害的,不利于中国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了改变中国商科高等教育偏科现象,我们应尽快强化文理渗透,以保证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12]。

目前,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人类学已经逐渐的被广泛应用于工商管理教学和科研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边缘学科,即工商人类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了商学院的教学内容。从汕大商学院的实践来看,工商人类学非常适合作为商学院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由于人类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工商人类学课程在教学方面强调实践性,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由于人类学强调研究文化因素对人的行为影响,因此在商学院开设工商人类学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考的能力,而学会跨文化思考对于商学院毕业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他们毕业以后从事国际工商业务时,跨文化思考能力更为重要。有鉴于此,汕大商学院主管教学的领导决定,在2012年的春季学期,继续向本院高年级同学开课,并要求授课老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工商人类学的教学活动和内容。我们期望在汕大商学院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努力,工商人类学能够成为一门特色课程,并向其他兄弟商学院推广。

当然,工商人类学毕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理论体系和方法论还有待完善。具体到教学而言,我们认为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我们给予特别关注。第一个问题就是教材问题,由于该门课程非常新颖,目前尚无中文版教材,现在我们选用的教材主要是针对美国商学院学生的,教材中的许多案例对中国学生来说都很陌生。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学课时问题,目前该课程为两个学分,每周两个教学课时,全学期共32个课时,在这样少的课时内,很难完成我们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更不用说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工作。第三个问题就是缺少必要的辅助阅读材料和可供学生分析的案例,当然,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中国从事工商人类学研究的学者还为数不多造成的。

显然,要推进工商人类学的教学发展,我们就必须努力克服和解决以上几个问题。第一,我们必须尽快组织力量编写富有中国特色的中文版工商人类学教科书。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导周大鸣教授虽然已经着手组织科研人员在编写工商人类学教科书,但进度较慢,已经赶不上现实的需要。第二,我们建议将工商人类学的课时扩展为每周3个教学课时,全学期共48个课时。第三,我们也应当组织力量编写符合中国工商实践现实的案例,供工商人类学教学参考。此外,为了向其他兄弟商学院推广这门新课程,我们建议在适当时机举办工商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以及工商人类学教学观摩会。

总之,我们认为,由于管理学科的特点,和中国加入WTO 之后对国际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改革必须要与国际接轨,同时又要适应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中国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必须抓住机遇,从教育目标、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水平。而增设工商人类学课程,无疑是加快工商管理教育改革步伐,与国际商学院接轨,并增强中国管理教育国际竞争力的一个简易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蓝雪华,田广.人类学在商业教育中的应用及工商人类学的崛起[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4):70-75.

[2] 蓝雪华,田广.论民族志研究方法及其在商务实践中的应用[J].福建论坛,2011,(4):65-66.

[3] Baba,M. Anthropology and Business [C]//In H.James Birx (Ed.) Encyclopedia of Anthropology.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 2006,83-117.

[4] Jordan,A.Business Anthropology[M].Prospect Heights,Il:Waveland Press,2003.

[5] Tian,R,M.Lillis,and Van Marrewijk,A.H.General Business Anthropology[M].Miami,FL: North American Business Press,2010.

[6] Tian,R.The Unique Contributions and Unique Methodologies:A Concise Overview of the Applications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2010,(2):70-88.

[7] Tian,R.and A.Walle.Anthropology and Business Education: Practitioner Applications for a Qualitative Meth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9,(2):59-67.

[8] 张颖丽,许正良.中外管理教育的比较[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3,(2):32-34.

[9] 郑长娟,陈林兴.美国优秀商学院本科管理教育的特色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3):109-112.

[10] 王伟廉.单门课程编制原理与方法(汕头大学教师教学法培训材料)[Z].汕头:汕头大学教务处,2011:1-14.

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市场营销;模式;设计

一、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1.突破课堂空间,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实践性教学是对学生消化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一种补充形式。由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侧重于介绍比较相对稳定的理论知识体系及基本构架,学生往往感到课堂上对所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实践教学则不同,通过社会调查、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及参与企业小型营销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及时地转化书本知识,利用书本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2.使学生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层面。在实践性教学中,由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补充,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去解决现实社会经济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不仅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层面。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而言,不仅仅需要他们熟练地掌握经济、管理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他们了解法律、心理、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要能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

3.改变教师的角色,变单一的理论灌输为问题探讨。开展实践教学实际上是对教师的挑战,因为,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不仅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还必须熟悉实践工作的各项操作流程。此时教师的角色是要融传授知识与教会技能为一体的“双师型”人才。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解决实践性教学条件下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且教师自身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也不一定是最优的,所以,教学方式要求由以前单纯的说教变成平等式的讨论,教师是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或者教练的角色。

4.考核学生更注重知识的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封闭式试卷测试,其考试内容大都是书本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知识原理,其成绩的好坏往往由一张试卷决定下来。而强调实践性教学条件下进行的考核有所改变,不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而是强调知识的融合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为假若一个学生

《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试卷考了98分但却不能很好地将一个产品销售出去或策划好一个项目,那说明学生同样没有掌握专业知识的要领。所以,在加强实践性教学时,考核由理论知识的试卷考核和设计如调查报告、策划书等形式构成。

二、实践性教学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实践性教学是体现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特色的主要途径。就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言,以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是不同层次高校人才定位的通用目标。但是,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资源,教学科研条件、师资队伍现状、管理模式与水平等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定位。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受自身条件限制,无法与“211”高校进行全面比较,因此,只有体现比较优势,注意扬长避短才能形成特色。而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手段,在实现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性教学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重要体现。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知识学习与吸收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首先,实践性教学具有深化知识、整合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过系统地介绍理论知识,给了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其树立系统分析问题的思维

方法。但是,这种学习却是间接的、且有些教条主义,如果学生不去应用这种知识、不去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实际工作,知识掌握再多也没有多大意义。而实践性教学则不同,它通过接触社会,解决社会中遇到的实践问题,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结合起来,促进知识的转化。

其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专业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能力更加能反映个体水平的高低,如果说理论知识必须通过个体的学习才获得,那么动手能力和从事实际工作能力更是如此,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亲自动手或参与才能有体会、才能逐步掌握。

最后,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完善。与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只需与同学老师打交道不同的是:实践性教学必然要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人际沟通的挑战。于是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如何与他人合作成为学生课堂外的必修课。这样,就能进一步养成勤奋、严谨、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成为一个高素质专业人才。

3.加强实践性教学也是大众化教育条件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大众化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用人单位不再是高、精、尖的技术领域,大部分用人单位都是非常普通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即使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也有对本科学生的需要。所以,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识修养,更关注知识以外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包括基本的职业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对学生的要求,也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掌握知识而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求突破传统知识教学的框架而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方式转变。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思路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手段,特别受英国市场营销专业“三明治”式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启示,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尝试设计“两条主线,四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两条主线”即:贯穿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贯穿于四学年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四个子系统”分别是准备型实践教学子系统、课程实践教学子系统、综合型实践教学子系统、外延型实践教学子系统。

1.准备型实践教学子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是针对于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而进行的实践教学。当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时,为了帮助其适应大学生活而进行的专业介绍与专业教育,让其成为正式的学生时对专业有足够的了解。由于专业教育往往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因而给予了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实践机会。而当学生完成大学学习准备进入社会时,又通过就业指导、毕业教育等实践教学,为其顺利地进入社会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当包括课程调查、课程策划、课程案例、现场教学、实验教学及课程实践等组成。从市场营销专业的公共课到专业课再到选修课,除了理论讲授外,一些课程都应设计一定比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等公共课就会通过课程实践性环节来增加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而专业课更不用说,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课程大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安排一定时量的实践性教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广告理论与实务》《推销技巧》《商务谈判》《酒业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等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是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讲授外,还要求有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社会实践、调查分析、市场预测等定量研究及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是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也是推进市场营销教学创新的结果。以《市场营销学》教学为例,将理论与实践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如图2所示的完整的教学过程。

《市场营销学》课程如此,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大体相同,只是内容安排有些差异。

3.外延型实践性教学。外延型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外延,不仅包括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还包括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其教学形式较多,可以是由专业教师带队完成,也可以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配合完成,具体可采用专业调查、创业大赛、案例分析大赛、学生课题及校企结合的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

创业大赛和案例分析大赛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创业大赛包括了各个层次的比赛,其规模大、影响力广、时间长,再加上有由专业课老师和学工部老师共同指导,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教学形式。而案例分析大赛往往只涉及相关专业,面较窄,所以,从案例材料提供到案例分析指导到评选等环节,都由专业课老师全程指导,往往都是以企业实际例子为素材,其针对性较强,效果也比较明显。

学生科研课题是学校或学校企业联合起来提供给学生的研究性项目,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系统的知识,并且能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对理论知识极好的消化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最佳方式。

4.综合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综合模拟实验、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和创新实践等形式是综合型教学环节的主要体现。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对理论知识系统的整合,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提升,是学生整体能力的直接体现。

综合模拟实验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络通讯技术构造一个有效的无风险的营销环境,让学生扮演企业营销过程中各种不同角色,从各个角度分析营销案例,进行营销决策,并且得到决策的结果,然后做出下一阶段的决策的一种形式。它利用计算机辅助模拟教学过程,通过营造一个虚拟的市场环境,能够让学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经过对整体营销战略、产品研发、价格制定、生产安排、广告策略、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各种市场经营决策的制定、运作,得到可能成功或者被竞争者打败的结果,再来反思、调整自己的策略,不断运用体会营销知识。它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将理论与市场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是实践性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已经在高校中沿用多年,其形式和内容相对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或设计进行创新才是最为关键的。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而言,试用企业策划方案来代替毕业论文的做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由于策划方案不仅要掌握理论背景、文献检索、数据应用等能力,还需了解企业实践等理论与企业运行情况,并且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熟练地运用人际沟通、分析诊断等能力,是对学生全面的考核,往往比论文撰写更能反映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高低。

总之,对于地方商科院校而言,要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校教育的“质量工程”,形成地方商科院校的专业特色。如何进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重视实践性教学的作用与地位,科学地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洪才.大众高等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87-89.

[2]李海琼.市场营销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6-28.

[3] 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10)8-9.

第6篇

服务营销学是现代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它既能普及服务营销的基础知识,又能指导企业实践.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服务营销学的实践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提出了关于服务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1引言

服务营销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其重要性随着全球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造业的服务化大趋势而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服务营销学的研究之中.目前,我国的服务营销学呈现出内容完整、理论深入、纯粹的学术研究较多、而为企业服务、实战性的研究较少的特点.服务营销学是一门研究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目前,服务营销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依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的层面上,其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随意性和经验性的特点,不利于强调实践能力的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试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针对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服务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作初步探索,以期为提升服务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服务营销学的局限性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更好地通过服务来实现顾客期望、提升顾客满意度已成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终极目标.服务营销学建立在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之上.关于服务营销学的研究方法有:启发式、讨论式、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投射技术、角色扮演等.由于服务营销学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其实践体验也是综合性的.虽然随着对服务营销学研究的深入,服务营销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1学科本身的局限性

服务营销学本身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点,内容多且零散,不容易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2.2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服务营销学的授课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以PPT演示、讲授为主.由于课时限制,加上学生又是合班上课,人数很多,教师往往很难运用创新的方式来教学,要想把晦涩难懂的PZB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SEGRVQUAL量表讲透彻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听起来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虽然有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实践教学,但其形式主要是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教师提出的案例一般是日常生活中的服务营销行为,短小简单.案例的分析程序通常有两种: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完成书面作业.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先内部讨论,然后得出一致的结论.这类案例分析的问题设计往往不够深入,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3考核方式的局限性

目前,服务营销学的考核方式还是以考试或完成课程论文为主,以学生出勤率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为参考.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并不利于提升和体现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设计的几点思

考服务活动是一种市场行为,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指标就是服务产业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作为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准确把握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本上的理论.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启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观察、体验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其自发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3.1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1.1坚持案例教学

服务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服务营销领域的新变化,使实践教学内容前沿化.在设计服务营销实践教学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案例的选择应尽量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多选择我国企业实际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且要确保其时效性与实用价值.当然,案例也可以来自学生们自身的服务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地接纳知识.除了选择好的案例,还需要精心设计探讨的问题.好的问题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得学生对案例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3.1.2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销售服务营销情境,然后由不同的学生来扮演模拟情景中的销售人员、顾客、管理人员等,然后完成服务营销的各个环节,包括服务的提供投诉、购后行为等仿真模拟.情景模拟教学是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真实的服务营销沟通,真切体验各种心理现象对顾客行为的影响.这种方式不仅强调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高度仿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累实战经验,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不过,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成功的前提是教师得事先设计好合适的情景.

3.2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身对服务营销这门课程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

3.2.1通过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在每次课程结束前,提出需要掌握的某个关键性问题或是相关的现实热点问题,引出下次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其次,要求学生课后通过互联网检索文献资料或跟踪最新学术动态来进一步了解这一问题.最后,在下一授课环节,请学生代表就这一提问畅所欲言,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提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当前服务营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其求知欲望,使其在分析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

3.2.2通过社会实践调研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的开展可以从社会实践调研入手.教师可以把社会实践调研作为一项作业或者考核项目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好的调查范围,在一定时期内,利用课余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市场调研,通过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服务企业的相关信息.然后,应用营销学、市场调查、统计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调研报告.最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实践体验的过程与收获.或许起初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研只是为了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但随着调研的深入,学生的信息收集的能力、数据统计分析的技能以及社交技能都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学生对服务营销学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增强了实践能力.

3.3组建学习小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首先,课程开始之初,将全部学生按4-5名成员为一组的形式分成若干个实践训练团队.其次,根据理论教学进程来安排校内实践模拟训练,然后由实践训练团队来合作完成.最后,除必要的理论教学外,鼓励实践训练团队利用假期或学习的空余时间参与课外社会实践和市场调查,深入企业一线.在追踪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提醒其及时向从事服务营销管理的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请教,以获取更多的感性知识.另外,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服务营销组合策略,熟练掌握服务蓝图的绘制和设计,学会经营管理服务企业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现代企业中感受服务营销岗位的工作氛围、坚定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提升其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服务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规范实践教学活动,完善实践活动场

所针对服务营销学的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编制相应的教学大纲,增加实践环节和实践课程的比例.明确实践的理论依据、目的、步骤、任务内容、实践结果等,使整个实践活动有章可循.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践活动场所,加强对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软件与硬件建设,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弥补校内实践的不足,着力培养实用性专业型人才.

3.5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便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教师可采用QQ、微信等多种途径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当然,服务营销网络课程建设对于加强师生的互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当今的大学生普遍知识面比较广,又敢想敢为,他们的某些观点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师生之间及时而多方面的交流互动对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3.6改变考核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在要求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服务营销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既要重视学习的效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考核的内容也要涉及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理论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鉴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以往单纯以试卷考核学生的方法已不再合适,为了更好地检验服务营销学的教学效果,可将课程的考核方式作如下改变.3.6.1改变成绩的构成课程考核不再只是参照期末的考试成绩.而是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考核之外,还要重视其实践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学生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加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3.6.2改变课程考核标准新的课程考核标准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第一个层面是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服务营销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第二个层面是考核学生服务营销职业素养的完备程度(即职业意识、行为、团队合作精神等).具体标准有:(1)实践调研技能.主要考察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社会实践调研,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完成实践活动,如圆满完成课程中安排“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分析”这一调研课程作业.(2)设计能力.主要考察学生能否利用前期收集的二手资料,在调查服务行业的服务现状的基础上评价调研目标的服务质量,并运用服务质量五大差距模型对调研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完成一份结构合理、视角新颖、可操作性强的服务质量调查报告.(3)表达能力.主要考察学生能否在实践活动中自如地利用专业术语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对调研报告宣讲的过程中,做到解说清晰、有条理.(4)实践考核采用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的方式.总之,既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调研、设计和表达能力,又要考核调查报告质量和团队合作情况,从而确保实践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4结论

21世纪是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服务质量的优劣和顾客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现代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经营战略也由传统的重视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升转向注重外部客户忠诚度的培养,服务营销愈加受到专家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重视,服务营销学也因此飞速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刘圣兰.以科研提升服务营销课程质量的教学方法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

[2]马自欣.基于实践的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经济,2012.

[3][美]巴巴拉􀅰G.戴维斯.教学方法手册[M].严慧仙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

我国在将近700所普通高校当中,有几百所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方向)的学校,分布在综合类院校、经济类院校和其他各专业类院校当中。其中,很多医药院校也设置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或医药经济国贸方向),有些甚至设置了医药贸易学院。由于师资、办学理念等差异,医药院校的国贸专业在不同学校所教课程、课程模块化方向有很大不同,有些以医药类课程为主,有些以经济类课程为主,有些在不同的课程模块当中平均用力;有些院校选修课很多,有些院校基本是必修课。本文以全国29所医药类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或方向)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它们所设立的课程及课程模块,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1对医药院校国贸专业主干课程的分析

29所高校总共开设了144门不同的主干课程,平均每个学校开设21门的主干课程,有些课程的重叠度比较高。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军事课、体育这4门课程是必开的。有10所以上(包括10所)院校均开设的课程表略。综合这29所医药院校,开设最多的主干课程全部以经济管理类课程为主,主要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如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等;其次是专业方向课,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等;然后是一些社会学研究方法,如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调查、统计学等。对于课程设置的第二梯队,主要是5所~9所院校选择的课程,。表2开始体现医药院校的特点,譬如开设药事管理学、中药药剂学、药理学、中医学概论、临床医学;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经济、金融、管理类课程,譬如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等。对于医药和经济、管理结合的课程,这29所院校主要开设有卫生经济学、医药商品学、医院管理学、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统计学、医药企业管理学、药品商务策划、医疗保险学、卫生服务营销学、医药进出口业务、卫生管理统计、医药营销学等。这些课程反映了不同医药院校在不同方向的医药与经济结合的方向,所以开设院校都比较少,从医药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方向)主干课程的模块化来看,首要的主干课程是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其次才是医药类课程,而经济管理和医药类相结合的课程,在大部分医药院校开设都比较少,这首先和师资力量有关,大部分教师没有从纯经济或者纯医药专业转变过来;其次和研究水平有关,国内把医药和经济管理相结合的研究,还停留的实证层面,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就无法独立成一门学科;再次和教材编写有关,国内的医药院校还没有实力相对比较强的高校能够真正编写医药和经济高度结合的课程教材。

2医药类院校国贸专业课程模块化的分析

对于大部分医药院校国贸专业(方向),在课程模块化过程中,基本划分为通识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选修模块、实践课程模块5类。通识基础模块主要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学生必修的通识课程,譬如政治、哲学、计算机、英语、创业教育等;学科基础模块是和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必修课程,譬如高等数学、化学等;专业基础模块是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如国际贸易理论、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专业选修模块就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学校师资力量,主要是以选修课程为主。大部分医药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课程开设情况都不是很理想,有些有一定的实验室,有些通过实习基地完成,有些通过第二课堂等形式完成。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院校很多,可以把这些院校划分为综合类院校、经济类院校、医药类院校,把医药类高校开设的课程与乔传福等(2009)的研究作对比,(表略)。在总体课程设置方面,医药类高校门数最多,平均共计61门;而经济类高校平均共计58门,综合类高校平均共计51门,与前两者相差很大。提示综合类高校开设的课程并不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长。医药类高校课程门数多的原因主要是选修课特别多,其它学科建设还不是很规范,目标不明确,来自于经济、管理、医药、法律等不同类型的课程比较多。而经济类高校就克服了这个弱点,其选修课主要是以经济类课程为主,但是其经济类课程的实力要比综合类高校强一些,学生的选择面宽些。从内部结构来看,选修课模块变化最大,医药类高校选修课最多,其次是经济类高校,最后才是综合类高校。从实践课程来看,经济类高校最多,其次是医药类高校,而综合类高校最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经济类高校的主导专业,实验室齐全,实验设备充足,教师齐备,所以开设实验课程有先天优势。从通识基础模块来看,经济类高校最多,而医药类高校最少。这说明经济类高校对于通识类课程,师资力量较强,开设较容易,而医药类高校,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实际上,即使在医药类高校当中,其课程设置也极为不同,反映了医药类高校的国贸专业的差异性。这种状况在美国多个高校的人力资源专业上表现也很明显[2]。

3我国医药类高校国贸专业课程模块化存在的问题

3.1课程模块化目的不明确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能力、综合能力,但我国医药类高校在国贸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普遍存在大杂烩现象,培养目标不清晰,定位不明确,课程联系不紧密。课程模式陈旧,学校的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脱节。在这个课程体系下,学生不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无法清楚自己的课程模块在整个培养体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3.2反映经济与医药结合的新课程少真正把医药和经济相结合的课程少,而这些课程真正开设的学校也很少。学生进入医药大学学习国贸专业的目的,肯定与进入经济类大学或者综合类大学不同,着重差异在经济类课程与医药相结合。这就要求医药类高校在这些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编写教材,在具备良好的医药和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以医药为背景学习到很多的经济学知识。

3.3实践课时不够,教师实践不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门外向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理论教学主要是以基础理论为主,重点在加强实践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该具备同等地位,这就需要大力减少一些公共基础课程。要开设一些国际性的课程,尤其是国际商务、贸易函电、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已经不是理论基础扎实,而是首先工作要能上手。高校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进入高校,缺乏在企业相关工作的经历,即使是那些具备国际贸易各种资格证的老师,也是属于考证型,真正在企业实际工作、实际应用的教师占比比较小,所教内容很容易与实践相脱节。

3.4课程安排不合理且缺乏实践教材从选择的教师教材来看,大部分都是理论型教材,缺乏实践性教材。现有的教材是学科、学术型,而非企业任务完成型、项目完成型。教材内容的设计偏重理论,而且对实践细节无法把握,即使是案例分析,仿真程度也不是很高。高校普遍要求一定的理论课程和一定的实践课程相对应,但是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来讲,很多实践课程要涉及多个理论课程,比较合理的实践课程方式是实践课程脱离原来的理论课程对照体系,设立几个综合的实践课程。

4高校国贸专业课程模块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为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国贸专业对学分制选修课模块进行了分类,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包括3个方向,分别是医药产业与金融方向、国际市场营销方向、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方向,还有一个共同限选课方向。将选修课程按照毕业方向进行“套餐”化,这样既能体现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联系性,又能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当然并非所有选修课均实行方向组模块化,还有14门课程是共同限选课,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当然这种改革会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师利益的分配方式、对原有的实验实习实训模式的形成挑战。毕竟方向组不同,实验实习的要求也就完全不同。除了选修课程“套餐化”之外,医药院校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4.1多设置学生实训的课程医药类高校经济类实验室建设水平普遍较低,实习基地对学生的纪律要求较严,学生无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付诸实践,如果能够在高校里开展一些实训机会让学生参与,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譬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风华国贸,让国贸学生在广州大学城自己筹建商品交易柜,从整个流程上用自己的资金开展真实的商品交易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实践理论,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获得收入。

4.2做到课程模块多样化课程模块的弹性化,既要考虑学生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多开设选修课,同时要让学生学习有一定的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可以在不同方向设置几个课程组合,学生按方向选修课程,更有一定的合理性。这就解决了课程模块动态化的要求,因为按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组合,同一方向的不同课程可以根据市场、师资、研究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但是方向组是比较稳定的。教学计划制定者可以根据专业发展状况,对需要修改的少数模块进行修订,不仅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专业的发展,而且能大大缩短教学计划的制定周期。同时在方向组里,可以开设一些专题研讨、学者专家讲座,以增加很多科技前沿,以及与社会、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与内容。

4.3将新的课程体系纳入到专业模块当中要求基础层次是通识教育模块,而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都应该根据医药方面的经济、管理要求,把原来的经济类课程、管理类课程进行改造,实在不能改造,也可以提供在医药方面的案例,加以教学研究,真正提高学生的医药经济知识和能力。要把医药院校国际贸易的课程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起来,强调医药的特色,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反映新兴和交叉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把医学和药学教育背景放在突出位置。要提高医药院校国贸专业的地位,就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跟上现代科学知识更新的步伐,压缩传统课程,建立反映时代特点的新课程体系。医药院校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是学科专业化和业务专业化的统一,要把学科专业化、纵深化和业务专业化、实践化结合起来。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