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初中物总结

时间:2022-05-01 09:31:17

导语:在生初中物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初中物总结

第1篇

记得在军训之前,我认为军训是一件不仅苦而且乏味的事。可没想到的是,军训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它教会了我们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使我在军训后一下子成长了好多。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初中生军训心得体会1今天上午,我怀揣一种好奇的心理来到学校,因为我们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要军训一周,对于在小学从来没军训过的我,根本不知道军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总是听别人说军训特别苦,可是我想了想军训是为了我们能够学习解放军叔叔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战胜天热、口渴、疲劳。所以我觉得吃点累也是对我们有好处的。

我走进教学楼,进了班级,只见同学们身穿白衣、白裤、白鞋,每个同学都显得特别精神,好像对军训充满了信心,就这样,我们认识了一位新的教官,他姓x,我们都叫他x教官,他天天带我们练习队列,我们都很尊敬他。

吃过午饭,又开始了下午的军训,下午是我校的体育老师教我们学校的校操,老师一步一步的教我们,“12345678”口号声在校园里回荡,老师累的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我们只有好好学好好做才能对得起老师了,我们全体同学全都认真的做好每一个步骤,最后老师夸我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们高兴极了!

通过了这一整天的军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吃苦耐劳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学会吃苦耐劳。最后我希望在接下来的4天里我们的军训顺利!

初中生军训心得体会2一谈起军训,想必少不了“苦”这字了。要我说,这军训可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呀。

五天的军训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成熟,吃不饱,睡不好,就连个洗澡的好地方都没有,我想,这大概就是磨练人的地方吧。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确如此。

烈日下,我们汗流浃背,却丝毫不动。一首《严守纪律歌》唱出了军人的作风,唱出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一次靠几滴水洗完的经历,洗出了军人的珍惜,洗出了我们对水的节约;一次拔河比赛,拔出了军人的团结,拔出了我们集体的精神。训练中,坚持乃我们心中的标志,千言万语,只为“坚持就是胜利”。

之前的我们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永远是呆在温室里的花朵。而如今,五天的军训将我们改变了,再也不依赖了,坚强,我们变得坚强了,变成石缝中顽强的野花,尽管环境多么恶劣,也能在其中锻炼自己,成长自己,正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苦的衬托,怎能显示甘的美丽。

于是,成长,蜕变,我们懂得了集体的力量,向往着集体带来的喜悦,记住“步调一致得胜利”,不再害怕五天里的日子。

落日将我们带到了x月x日下午,这一刻,真的好不舍。仰望,天好蓝好蓝,任白云自由地飘;俯视,水好绿好绿,任鱼儿自在地游。踏出了这里,告别了五天的军训,也许,泪珠早已在眼眶里打转,但我不让它落下,因为,在这里,我要坚强。

尝尽了酸甜苦辣咸,军训,就是这样,好似一瓶打翻的五味瓶。

初中生军训心得体会3告别了那个令我回味无穷的母校,升入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中学,进入中学的每个新生都必须参加军政训练。“军训”——多么可怕呀,令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对军训产生了恐惧感。然而军训对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小孩也是有好处的。有人说:“为什么要军训?军训有什么好处呢?”军训能使我们养成不畏困难的精神;使我们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并有时间培养一技之长,创造新的财富,只有这样,我们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是中国的未来不致落空。

军训的感受像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军训是残酷的,记得刚开始军训的第一天,教官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立定。让我们在烈日炙烤后的塑胶跑道上站上半个小时。热气不断的从地里面往上透,脚底又酸有烫,汗不断地脸上流下来,滴在地上,而且还口干舌燥的,我有点想打“退堂鼓”了,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我一直告诉我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时间快到了,再忍一下就行了,要是现在放弃的话,那前面的辛苦不就白费了吗?于是我就咬着牙,硬撑了下来。

这么一天下来,我已被折腾得差不多了,我软绵绵地躺在床上,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这虽然很累,但我觉得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初中生军训心得体会4转眼间,6天的军训就结束了。在这6天的军训中,我体会到什是军人,什么是军人的生活,什么是军人的作风。

教官就像钢铁一样,我们就像豆腐一样。

在训练中,酸、甜、苦、辣的味道都齐全。

军训休息的时间,我们的心情就像蛋糕的夹心那么甜。

“立正--”教官“可恶”的口令又响了,又要进行“地狱”式的训练了。烈日下,我们纹丝不动,如同一座座雕像。我就像吃了辣椒一样,浑身发热。我们要站半小时的军姿,可是站军姿的时间走得特别慢,才一分钟、两分钟,我的双腿就开始颤抖,汗不停地流着,我恨不得马上把它擦掉。我多么渴望有一阵风向我们吹来。半小时里苦苦的煎熬后,终于盼到教官叫“踏步”的口令了。哎,这半小时真难过!过了一会儿,教官还要我们练齐步走,再练踢正步。

终于,一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我洗完澡后,躺在床上,全身的肌肉酸软了,特别难受,睡觉时,我闭着眼睛,泪水顺着眼角流进嘴里,泪是甜的!我曾经想过放弃,但是同学们都做得到,难道我就做不到吗?我想到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起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就暗自下定决心我不能这么容易就放弃,因为我连基础都没做到,还没有资格谈放弃。

真是度日如年啊,好不容易捱到了第6天,我们就把这七天的军训的成果表演给校干部们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走出了“世界纪录”,真兴奋。军训虽然苦,但苦中也带乐。

通过这次军训活动,不仅深化了我们的国防意识,也加强了我们的纪律约束,增强了团队精神。我们学到的是坚强、自尊、团结,丢掉的是懦弱、懒散、自私,锻炼了身体,学到了真正的本领。

初中生军训心得体会5离开了小学,我们顺利的升到了初中,而我们在初中要面临的第一场挑战就是军训,而面对这个挑战,我相信我是准备好的,也相信我是能够度过的。

军训其实也是一种磨砺,更是一场挑战。这将考验我们是否能够很好的适应初中的生活,很好的面对这一新的开始,并且这磨砺的也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对于心理上面也是一场磨砺。

从小我们是父母捧在手心里面的宝贝,我们从来没有干过什么重活,也没有做过什么很累的说,向来也是饭好了就吃。可是这是因为父母在我们身边,是因为他们在替我劳累。而这一次我们参加军训,就是让我们开始脱离这样的状态,更是一次让我们贴近解放军的生活,甚至也好好的体验一把他们的生活。

刚开始听说要参加军训,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可是在我正在的置身于军训当中的时候,我却又是另外的一番心境。不仅是多了一份感悟,更是多了一份坚定的信念。同时也觉得我要好好的学习,将来一定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当我站在烈日之下的时候,我刚开始总是在想退缩,想请假,可是看见教官却一动不动的站在阳光下,似乎他并没有被烈日所影响,他站的笔直,没有因为烈日就有所弯腰。当我一动不动的站军姿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全身都要散架了,可是当我看见教官身上的伤疤时候,就在想他曾经的经历,是不是他真的经历过真的散架呢?当我一圈圈的奔跑在跑道上面,我总是觉得我好像要因为窒息死在跑到上面,可是当教官从我身边跑过,没有丝毫的喘息的时候,我突然在想,他在此之前跑了多少圈才能练成这样啊!

想着想着,我就开始觉得,我们之前是在是生活的太过于安逸了,而当我们吃一点苦的时候就总觉得自己不行了,可是却不知道,我们所吃的这一点苦还只是别人的一小点呢!突然的就想起了之前不知道在那里看到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之所以能有这么安稳的日子,也要好好的感谢那些为我们负重的人。

第2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现状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文学积累不够,写作时,往往为了凑够字数而苦思冥想,而教师也普遍感受到作文教学的难度较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此外,除了写作存在这样的问题,阅读教学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普遍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教师遵照传统的教学办法,逐字逐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套路,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不够,平时很少或从不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由此造成了写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初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很多教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办法,主张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传授写作方法,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二、以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1.教师设计教案要深掘课本

为了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语言发展的特色,设计教学案例,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初中生的语言积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初中生的词汇量大量增加,写作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渐形成,情感亦日趋丰富。为了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深挖课本中的潜在写作资源,让学生在总结阅读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写作能力。学生需从课本中学会立意,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对周围事物以及自身情感的思考,写作时便言之无物。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与学生的年龄或生活阅历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课文中探寻立意点,总结经验。例如《散步》一文,作者一开头就写道“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样的开头直接点明主题,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却很曲折,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教师需教会学生从语文课本中学会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表现人物形象或事物的特征,增添文章的感彩。

2.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解读课本

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不仅是要了解文章的情感与思想内容,还需从中悟出写作的技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只有在充分解读课本的基础上,才能领悟立意的高妙;教师需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好文章的思想内涵。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享受生活》《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等大量优秀的文章,或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师需努力引导学生从中学会享受生活、观察生活,让学生形成新的写作视角。充分解读课本内容与结构,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会作文布局,学生在看文章时,要明白作者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过渡、衔接的语段,让学生在体悟文章布局的基础上,增强对文章结构的认识。

3.写作教学应结合课本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语文;渗透

引言: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然而就我国而言,精神文明的步伐并没有及时跟上,以心理健康水平为首,亟须引起足够重视。初中生正处于第二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殊时期,在学校教育中若不给予足够重视,很容易让学生由于没有正确引导而误入歧途,对自己及同学造成伤害。除了单纯的心理健康课程之外,还可以在其他科目的日常授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样,既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长,又丰富了载体科目授课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兴趣。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学生及家长对其非常重视。又由于语文的基础性及阅读的广泛性,使得语文在承载心理健康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自己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它。心理健康是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足够强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就相关文献报道,心理健康问题在初中生中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际关系方面

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第二次萌芽。许多家长向学校反映,中学生比小学生听话了,难以管教了,也不与家长交流,好像每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事情。据报道,有将近23%的中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与家庭成员之间相处不融洽尤为突出。另外,青春发育期,无论是性生理还是性心理都有跨越式的发展,如何处理好同异性的关系,也成为初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的一大课题。缺乏学习途径的学生可能会变得自信低、不合群,爱发脾气,甚至会影响学习。

(二)学习态度方面

从小学升入初中,认知发展是一个跳跃。从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从知识的广度到学习的深度,各科目的教学大纲要求都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目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另外,由于学习方式由老师带着学逐步转换成为自觉主动的学,学生应对这样的转变也需要一段适应过程。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在学习上的焦虑。如何应对这些焦虑,使其压力有效转换成为学习的动力,不至于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绊脚石,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作用。

(三)思想品行方面

大多数学生在青春发育期都有眼高手低、爱唱反调、对长辈没礼貌等恼人的行为。一些家长由于缺乏应对的策略,而跟学生硬碰硬,让学生的这些原本正常的恼人行为愈演愈烈,甚至升级成为品行问题。常见的品行问题有习惯性说谎、频繁逃学、离家出走、攻击等。

其实并非学生本身是“小恶魔”,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也是受害者,焦虑无助的学生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学习如何化解这些冲突。由于强烈的逆反心理,在专门的心理健康课上的教学也许效果不如丝丝渗透在其他科目中的好。而语文由于其人文性,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天然载体。

二、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良好科学的课堂设计本身就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推动作用。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有效交流。老师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让学生抓住交流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展师生关系并且辐射影响学生使其发展健康积极向上的同学关系。可以开展的教学活动有课堂竞赛、小组合作探索、辩论赛等等。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建立关系、合作所需要的品质,并且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中可以如此快乐。以上这些策略都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是一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

大量阅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环节,有目的的给学生安排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优美文章,让其阅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消化吸收。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曾开展过一次有趣的阅读活动:笔者安排学生在课下各自阅读名著《雷雨》。挑选文章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对其总结和分析,要求总结文章中对该人物的描写以及其在故事中的人物发展脉络,之后根据自己的总结来描绘该人物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并设想,若是自己,是否可以改变该人物的内心状态,使其在故事结局有不同的结局。先要求学生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交给老师,之后由老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作业内容,挑选出优秀的作品来,全班分组,每组负责一个主要人物,按照学生作业中所改进的人物心理状态,演出不同结局的“新雷雨”。

这一活动促使学生仔细阅读了文学名著,而在阅读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故事中人物内心状态的变化,锻炼了其共情能力;为人物设计不同的结局,给了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通过修改故事中人物的内心状态来学习如何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结论: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并且符合初中生存在逆反心理的心理发展特点。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嵌入性强,使其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这两方面入手,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培育出心理健康的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荣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9)

第4篇

1.1什么是虚拟技术

虚拟技术是基于现代网络科技下的一种新兴的各种实验技巧的总和,该技术采取虚构的幻影结构,将现实中真实的场面或事物,以相似的场面或事物用虚拟的造型呈现在你面前,使人感觉到身临其境。这种手段就叫做虚拟技术。

1.2虚拟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将虚拟技术手段运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使得其采取更加适合灵活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便达成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相比较于原始的物理实验,这种虚拟技术的采用显得更加简便快捷,所用的设备没有必要是非常齐全的,采取的数值也很随意,最关键的是,物理中的几乎所有实验都可以采取虚拟技术来完成。该种技术的使用对于各种设备材质完全没有要求,而且几乎不怎么耗费实验设备,使得做实验所需要的物质资本明显减少。这种技术是基于现代网络的一种实现方式,该实验的速率很高,操作也很便捷,使得学生更好地保持并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该种技术运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够使得实验更加生动直观,创造出一个完全自在乐观的学习环境,这样对于快速实现学生的素质目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 虚拟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1在展示型实验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展示型的物理实验最喜欢被运用在物理教学中,展示是否成功甚至可以决定那一堂上学生的收获效率。这种方法的运用,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使得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决心大大增加,是一种比较完美的实验方法。但是,这种展示型的物理实验,实际操作起来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限制,例如,实验室里的环境或者设备器材等,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着物理实验是否高效。此时,虚拟技术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展示型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种种不足。比如,在做光的实验时,老师可以先从最基础的概念谈起,使学生们对光的认识形成一个大概的框架,再使用相关的设备制作光的模型,运用虚拟技术来现场展示光是如何反射的,对学生们一定会有很大的诱惑力。接着便是带领孩子们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思索这一实验过程和结果,从而总结出实验的相关规律。其次,老师再次使用虚拟技术重做该实验,让学生们从不一样的方位、思路上来查看实验,最终结果,由老师总结得知。

2.2在探索型实验中的应用

该种物理实验主要是以学生自己为主体,自己去探索特定的物理事项,调查得出特定的物理规范。这种实验方法的推行使得学生更好地去增强自我创作与观测能力。这种探索型的试验方法,真实使用时是有很大的难处的,此时,虚拟技术又是一剂良药,它能够发现探索型实验的种种不足,并且加以弥补。譬如,当我们在做凸透镜的摸索实验时,在真实条件下,实验室里的光线是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而虚拟技术的推广,使得这种限制因素立马不复存在。第一,老师还是得运用实际存在的事物来做相关的实验,把设备慢慢从远处到近处的方位接近凸透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实验的结果,由此更好更快的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然后,运用虚拟技术来进行试验,指导学生自己做这些实验。该实验的首要步骤就是创立能够使用虚拟技术的条件,引导学生放好实验的设备,使用计算机鼠标来实施,使实验设备慢慢挨着凸透镜,学生要对这时的各种现象做仔细观察和相应的记录,最终得出一定的结论,老师这一过程中,就起到指引作用。

2.3在操作型实验中的应用

这种类型的物理实验指的是,由学生自身参照学过已掌握的相关物理知识来自行设置、研究一些物理实验,最终要总结出相关的物理结论,寻找到一定的物理上的难题。这种实验属于较高难度的类型了,在相当多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学生根本不会有时间和条件来做一些实验,完成自作能力的训练。所以,此时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虚拟技术的作用,将其推广在课堂教学中,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当老师讲到“电路短路的问题”时,使用虚拟技术,能够使学生们可以亲自操作该实验,有着亲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找出电路线断开的因素,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做实验时的安全,使得教与学达成了完美的统一。学生在使用虚拟技术进行试验时,自己连接电路,运用鼠标进行位置的变动,一定要仔细观察和记录相关的现象与数值,以便最终结果的总结能够顺利。而这些过程都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的。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培养形象思维 策略

初中地理是学生在进入中学校门之后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增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使得地理学习不再枯燥难懂,而是一种享受学习乐趣和掌握自然现象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一、通过地理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地理的形象思维是经过实际的地理现象反馈和掌握地理事物实质的一种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单单是对地理知识思考的闪念,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一直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对地理形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可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智力,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地理的全过程中,这种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的地理形象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这几种:第一种是经过地图、模型、幻灯片和多媒体资料等直观的形象;第二种是教师采用讲述的方式,将地理现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第三种是借助简洁的线条符号以及地理示意图再添加少量的文字进行讲解,将涉及的地理知识表达出来。这三种都可以为教学中培养地理形象思维提供材料,学生经过对这些地理形象内容的研读,再加上教师对地理情景的详细讲解,学生就可以构造一个整体的地理形象思维,也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形象记忆,为日后的地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感性材料,加强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思维的开端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也是将具体、直观的感性知识通过加工总结、归纳,最后到对事物本质和运行规律的理性思考。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可以将只看到表面现象的学生引进核心思考中去,对知识的理解层层递进,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到高层次上。比如,教师在进行“海陆变迁”这课讲述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有关海陆变迁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在学生观看结束之后,讲述自己看后的感想。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变化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就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变化就很缓慢,但是像火山以及地震,变化就特别剧烈。借助些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直接思维发展为对抽象事物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展示南北两半球,让学生观看海陆轮廓,尤其是北美洲以及非洲西海岸轮廓的特征,在屏幕上展示南美洲和非洲之间相互漂移之后刚好吻合的现象,促进学生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推断的理解。这是在流域平面图上无法观测到的,学生一定要通过抽象的思维才能得出。

三、融合地理学科特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结合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作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导学生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初中地理教学就是借助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联合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将抽象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整理清楚,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某所学校旁边有座山,在山的南边生长的是浓密的灌木丛,北边则是草地。教师就可以利用实际现象,将学生带到山上进行实地考察:“为何山的南边和北边有如此大的差异?”经过实地观察和思考,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就很容易将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当地的降水情况联系起来,从而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现象结合在一起。经过对景物的实地考察,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现象的逻辑思维,也实现了教学目的。

四、借助地图,看重笔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习惯

地理的眼睛就是地图,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大量查看这种样式的地图,这样可以充分开发他们的大脑,为他们的思维空间奠定基础,指导学生的地理思维在理想空间中畅游。例如,在阅读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的时候,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学生清楚分析夏天和冬天的不同特点,再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会在最短时间内总结出冬季气温降低和夏季温度升高的特点。下一步观察降水情况,学生也很容易总结出降雨情况是夏季多而冬季少。借助读地图的方式,学生掌握这种气候也就容易多了,也为学习其他气候类型奠定基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做笔记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初中学生并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自觉性,所以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做笔记。

五、总结

总之,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思维一直都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所接受的知识也越来越广泛了,思维渐渐地就从形象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2(4).

第6篇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二、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自习辅导课)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以及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且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便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此外相对初中数学所富有“生活趣味” 来讲,高中数学则更有“数学味”。高中数学第一章就是集合、简易逻辑等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初中删减的内容都需要在高中阶段补充上,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四、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每学习一道例题,都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板演的机会较多。 

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 例题,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新高一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讲授,尽量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讲解抽象的数学慨念。

比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o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课桌的分配方法” 等直观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初中学生尚未形成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在高一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让学生进行板演,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比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初中所学过的“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入手,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存量,引导学生找到联系与区别,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教材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第7篇

鉴于《三国演义》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及初中生阅读时间偏少、教师指导不尽人意的现状,我们以《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为课题进行了研究,旨在重构名著,高效利用。

一、引入之准备:构建校本课程

所谓《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就是指在对《三国演义》原著的内容、结构、主题和风格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从指导初中生阅读的需要出发,整体重构《三国演义》文本内容,形成便于教师教学、学生阅读的校本教材,构建可操作的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初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相应的教学措施。因此,构建有效的载体――《三国演义》校本课程,是《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

(一)教材框架设计

在编写《三国演义》校本教材(即《三国作品选编》)时,我们按以下框架设计:

1.确定单元数目,加注单元标题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六个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人物群像的核心,与他们相关的成语、故事、谚语、诗文与初中语文课文关系尤其密切。因此,我们就以这六个三国英雄人物为中心,分别组成六个单元,并加注了每个单元的标题。

2.编写单元提示语和主要人物评语

单元提示语主要介绍本单元主要人物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在政治、军事、文化或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人物评语主要对各单元的中心人物而言,我们统一引用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的评语进行简要评价。因为陈寿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比较审慎谨严,文字也以简洁见长。

3.选编篇目,注析诗文

这一栏目主要选编与人物相关的诗歌、成语、故事、歇后语、谜语、文章等。同时,对深奥难解的诗文进行恰当的注析。

4.设计思考与实践题

这一栏目旨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5.设立人物欣赏栏目

围绕单元主要人物,设立“请欣赏”栏目,选择一些鉴赏性、评价性的文章或观点有争议的文章,刷新原先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旨在换一个角度评价人物,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材选文原则

在选择《三国演义》校本教材的作品时,我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经典性和通俗性相结合

围绕三国主要人物精心选择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观,选文时力求通俗易懂。

2.小说和史实相结合

在选择作品时,我们还注意了小说与史实的结合与互补,让两者相得益彰,初步体会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差异。

3.兼顾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时期,需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所以,教材除选择诗歌、小说、散文外,还选了一些典故、成语、歇后语等,让学生广泛涉猎。

(三)教学安排

由于《三国演义》是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学生感兴趣、易接受,所以我们根据新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初中各年级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每周1节),把“《三国演义》校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但考虑到初一学生文言文刚入门,初三学生复习迎考任务重,因此把课程安排在初二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教学时间为每周1课时,共20课时(不含学生课外自读时间)。具体教学内容、类型、课时如表1所示。

另外,我们还通过讲三国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并进行成果展览或表彰,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三国作品的兴趣,增强阅读自主性,提高阅读效果。

二、引入之过程:实施分类教学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按照重点突破、兼顾全体的原则,避免平均用力,把校本教材《三国作品选编》内容分成四种类型(“单元导读”“比较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和“课外自读”),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既有“面”上的单元导读又有“点”上的比较教学,既有课内教学又有课外自读,既有阅读课又有活动课,从而促使《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得以具体而有效的落实。

(一)单元导读

从“面”上对校本教材各单元内容进行导读,使学生对各单元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进而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1.教学模式

我们以“导引―点评―延伸”的模式作为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所谓“导引”,就是从背景介绍、内容梳理、方法点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点评”,就是师生对该单元的主要人物诸多方面进行评价。“延伸”,就是进一步探究该单元主要人物及其相关作品的社会影响和价值,用现念观照该人物及其相关作品对人生的意义。

2.教学方法

(1)设疑诱导。在“单元导读”中,利用紧张的三国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迫切阅读校本教材的好奇心。(2)总结导读。没有总结性的阅读,学生往往会陷入“囫囵吞枣”的状态中。因此我们要求把各单元经典诗文的具体分析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3)趣味问答。在“单元导读”前,我们事先汇编三国趣味竞赛题,引导学生搜集相关三国知识并形成一个个知识链,并在单元导读课上进行必答、抢答活动,这样既加深记忆,又有一定的娱乐性。

(二)比较教学

从“点”上对校本教材各单元的具体篇目进行比较教学,引导学生精读校本教材,旨在“点”上突破对三国作品重点、难点的理解,进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比较教学”主要由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组成:

1.相关内容烘托

为在教学中营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可以引用相关的三国诗歌、成语、故事、歇后语、谜语等,可以剪辑脍炙人口的影视歌曲,也可以配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画面,以此为烘托,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作品的相关内容。

2.比较阅读

运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方法,从现象入手,进行甄别、提炼,找出与本文有共同点的其他三国作品,或找出本文之中塑造人物的异同,并揭示一般规律与个性特征。一般可以按三个步骤进行:(1)归纳梳理文章的文言词语,《三国演义》全书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的文言词语大都在初中文言教学的要求范围;(2)讨论文章的艺术特色;(3)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础上,比较异同。

3.总结归纳

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进行提炼、归纳,然后以这些知识引导下一次的教学实践,形成螺旋式提升。

4.迁移练习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与文章深浅程度相当或内容有关的三国作品中去,进行有效的练习,达到巩固已有知识、运用已有知识的目的。

(三)综合性学习活动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名著阅读也可以借鉴运用,设立此项活动。因此,在“单元导读”“比较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搭建综合性学习活动平台,展示阅读收获,交流阅读心得,激发学生对三国作品、三国文化的热爱,也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校本教材。此活动根据校本教材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活动项目,活动主题分别为“走进曹操”“走进刘备”“走进孙权”“走进诸葛亮”“走进关羽”“走进周瑜”。我们如此做的目的是,既唤醒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又拉近学生与三国英雄人物的距离。这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体审美意识的学习活动跳出了传统教学的窠臼,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人物。

(四)课外自读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学习 方法 培养兴趣 提高能力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60

初中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不仅初中生常常这样抱怨,就连初中物理教师们也深有同感。同时初中物理也是被认为比较重要的学科之一,关系到高中物理以及以后对物理学科的研究。学生一旦学不好,很容易会在中高考之中被拉开较大的差距。据了解,很多学生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畏惧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原因。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探究式学习法在教学中应运而生。它更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研究能力”。可见,这种方法的本质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通过兴趣的指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

一、调整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而这主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成绩,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相反这次考试的失利恰恰是让学生寻找自身的缺点,经过自己的改正与调整,下次更容易地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才能稳步地提高学习成绩。

另外,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通过兴趣的指引,自觉克服重重的困难,努力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兴趣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所以,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兴趣是很必要的。

二、注意实验过程,加强推理总结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学生通过了解自然的事物和现象,通过探究此过程而获得新知。

(一)善用演示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要让学生明白,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实验是探求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有效途径。对于实验的现象和实验中的数据变化,要努力去分析,认真去思考,要透过实验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来总结出抽象出概念或规则,并推广到一般物理情景。因此探究实验的过程,就是就是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

例如,初中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时,初中生会感到很抽象的。如果我们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即体积不同的多个对象,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计算出他们密度是相同的,从而得出物质的属性,不受体积的影响的结论。因此,结合实验,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密度概念的。

又比如在串、并联电路教学中,进行总压和分压的关系分析时,如果能够用实验来演示,让学生切身看到通过仪器的数据电压的变化,然后来分析,就容易理解这个概念了。

(二)加强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物理学中,很多的规则、公式都是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对已学过的旧知识,利用严密的数学推导而得出新的结论。这恰恰是物理学中最神奇,也最难的一个方面。一般通过这些复杂的推导,能够获得很多知识和技能,主要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逻辑推理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会公式的变化,总结推理方法;其二为思维的方式,即懂得推理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比如,在物理概念和一些常用的公式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生熟记其表达式,更应令学生能准确地推导其过程。这样才能对物理知识记得牢固,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三、认真教好概念,提高理论能力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三个特点是根据研究,能够形成科学的概念。概念是同类事物本质的属性的特性,而这里明确地点明了学习概念的重要意义。所有的学科,都要从概念开始学起,他是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教好概念。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如下三点。

(一)正确地形成和修正概念,并且要灵活地理解概念在科学中不同的情境下的变化

通过抽取特征和总结具体例子来对概念进行修正,在学习概念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形成概念,如此反复,可以有效地推理出更加准确的概念。

(二)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我们物理学中所接触的概念往往都具有的内涵就是概念的本质和属性特征。但是一般概念都有一个应用范围,也就是概念的外延,这是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学生学习中,要明确各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了解概念的适用范围。

(三)注意概念的同化,了解概念中的隶属关系

概念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在教学中注意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概念,更可以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深入对概念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从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法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般的自然科,都是从感性开始,逐渐向理性过度,从形象到抽象来进行认识的过程。认识论是从坚持实践到认识,再经过实践最终再认识的过程。简单讲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对于物理教学来讲,具体就(1)观察和发现(2)实验设计(3)实验条件控制(4)实验数据测量和现象(5)数据记录(6)数据处理和解释(7)分类解释(8)推理和演算(9)规律性和规则(10)实验模型化(11)提出假说(12)假说验证等诸多环节组成。这就是真正物理学习的过程,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渗透这种物理研究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如此不仅可以令学生更容易地学习物理知识,并且深刻了解到物理的强大的实际运用,明白物理学科的魅力,从而达到了为祖国培养未来物理研究人才的目标。

以上是便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培养心态、提高兴趣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推理,深入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并且培养出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经验。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的,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希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

反思性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中,个体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从而形成再认识,不断促进学习活动的发展。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经验的积累,是体验、构建的过程,需要主体不断总结经验,获得超越。在这个过程中,反思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是思维得到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反思,学习主体才能真正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明确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必须首先明确反思性学习的有关内容。反思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学习对象,学习过程,学习心理,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学习结果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学,获得有效的认识。比如对数学学习习惯的反思,学生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是否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学习习惯,通过反思,使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反思,既是一种学习意识,更是一种学习习惯。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有意渗透,便会在润物无声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在初中阶段,尤其是部分男生,他们在审题的时候研读往往不够细致,惯于根据想当然的思维误区去解决问题。其实,他们完全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由于思虑不够周密,思维片面导致出现错误。鉴于此,引导学生有效反思,便于提升他们思维活动的全面性与严谨程度。如对于分式方程x2-3=2+3x-3来说,很多学生会按照一般的解题规律,得出x=3的结论,并写下来,忽略了此根为增根,是没有意义的。此时,我们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明晰为什么x=3不是这个分式方程的根,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进行反思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反思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就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在初中数学中用到的反思性学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错误反思法。错误反思法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在学生的数学作业和考试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错误指出,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做题过程,反思错在哪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避免新的错误的产生。比如,在解-4x=20方程时,很多学生会得出x=5,这就是错误的,教师要使学生自己纠错,找出答案,并总结错误原因。

(2)比较反思法。这种反思方式对系统认识事物具有很大的作用。初中数学知识存在内在的联系,系统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相关性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对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有理数的运算与小学四则运算进行比较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比较学习,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对比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实践,比较反思能力可以得到锻炼。

(3)批判性反思。批判是科学获得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批评,科学就没有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利用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能力。比如这道题:平面图形能够卷成什么几何体?很多学生都会想到可以卷成圆柱。教师进一步问学生,这个答案确定吗?一定会卷成圆柱吗?有些学生就会想,不一定能够卷成圆柱,如果要想卷成圆柱,这个圆的周长就要和长方形相等,但是否真的相等,还要进行进一步测量。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批判精神进行积极的肯定,只有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批判性反思,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发现,不断进步。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反思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学生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反思性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认识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生活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