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学老师论文

时间:2022-08-27 11:47:45

导语:在数学老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学老师论文

第1篇

一.                  坚持理论学习,积极撰写心得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好的老师的论文曾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白机老师的论文“导言设计刍议”获区成教系统一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在成教系统教学经验交流会上,闫老师的文章“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体验成功”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二.                积极参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3-4次参加区数学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还曾几次到似的、撰血等兄弟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成教系统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每年都有数学老师参加,且二位教师的公开课得到高度评价。

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自制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

为了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我组老师积极参加课件的学习和制做。初步掌握了制作动画的基本技能,。获学校课件制做评比二等奖,赵立新、王淑敏老师获三等到奖。

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从2004年到2005年。连续参加市数学水平测试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及格率达到到99%以上,

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优秀率达到68%以上。 

第2篇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如我们科组李绍端老师的论文曾获省论文评比二等奖。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开展组内公开课教研活动。每开展公开课活动之前,总是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此外我们科组还开展了校本教材开发活动,我们科组的每位教师分工合作,个个不辞劳苦,为校本教材开发默默工作,不久,我们的校本教材将脱迎而出。

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针对我校中专部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在期终考试中,大部份同学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对于初中部的教学,我们积极的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认真开展一月一考的教学法,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解题能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存在问题

这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学质量管理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教研能力有待提高。

第3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的价值;团队协作

我院数学建模协会建于2009年,经过三年时间的基本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我们从宣传、组织、培训、比赛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高职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增强他们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在已结束的三届建模大赛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1 加大高职院校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知悉率

“数学建模是什么?是工业上的模型吗?它跟数学有什么关系?”这就是许多同学第一次听到数学建模时脑海中出现的问题。后来听说我们学院曾有人得过这项赛事的全国奖,即便如此,还是对它不了解。从来也没有听别人认真讲过,只是一些道听途说,更别说会参与,多数人连想都不敢想。为了提高我院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知悉率,揭开“数学建模”的神秘面纱,我们通过宣传、造势,尽量突出其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协作精神方面的独特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十分有益而又有趣的事,努力营造一定的数学建模氛围。建模协会举办了许多课外活动,其目的主要是配合数学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多方面数学素质能力。设法让他们相信“数学建模”并非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带领会员们慢慢地步入建模天地,由陌生到模糊、由模糊到感觉、由感觉到实践……以至于迷上。

2 开展形式多样的建模活动,努力寻找数学失落的价值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理性思维不足而感性思维活跃的特点,作为数学课堂的延伸,建模协会不遗余力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借助其独有的时间灵活,内容选择余地大,活动场地,形式不受限制的优越性,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很好的激发了其好奇心、求知欲。通过组织有一定规模的建模活动,由浅入深安排一些可用数学知识巧妙解决的问题。这些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研究方式是动手动脑,讨论,调查等多种多样。由于这些建模活动风格够新颖、道理够通俗,比较符合高职生追求个性化的学习态度,有效地调动了会员的积极性。最明显的变化者当数往日谈“数”色变的五年制学生了,数学软件的强大威力在为他们减负之余还彰显出其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不服输的优势。在与三年制学生选手建模的同场竞技中他们敢于高调亮相。告别了尴尬、困扰、心虚状态之后的选手一旦进入到建模乐园,历经拼搏、奋斗、徘徊、微笑、心动、惊喜,他们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相信平凡照样可以造就伟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学生热点问题不断地被攻破,建模协会积聚起越来越多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同学,他们开始慢慢摆脱学习数学的思维定势,逐渐走出“作题、解题”的狭小圈子,转而开始寻找数学的本意,寻找数学失落的价值。

3 通过建模竞赛培训计划的不断落实,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

随着建模活动的不断深入,遇到的数学现实问题难度加大了,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不利因素凸显出来,在会员感到问题棘手,知识匮乏时就需要对他们不断充电。为了配合数学老师进行系统化培训工作,我们合理地制定了培训计划,并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初级培训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目的是初步树立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基本懂得如何用数学的观点看世界。第二阶段为暑期集训阶段。主要培训内容为数学建模所涉及的众多数学分支和多种建模方法以及常用的数学软件知识。第三阶段为模拟实战与案例分析阶段。前面两个阶段研究的问题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相应的数学工具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大部分是为了训练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而将实际问题简化而编成的题,离真正的数学建模学习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此时数学老师会提出条件更模糊,解决方向也不明确的实际问题,带领学生一起去解决,同时也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建立模型。

4 做好大赛前的准备工作,为选手“临门一脚”增加胜算

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就能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思维方法,可以一展身手了。为此我们还专门对选手的应赛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用学长们以往参赛的经验与教训帮助他们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生对竞赛中各个环节的熟悉程度,如:合理的安排时间,正确的论文格式,竞赛中的群体思维方法等等;(2)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队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如:相互尊重,充分交流,杜绝武断评价等等;(3)加强学生对论文细节部分的处理能力,如:论文结构,论文与建模同步进行等等;(4)加强对薄弱环节的训练。

实践证明,建模竞赛对于参赛的选手来说真是一种磨练,知识的比拼,意志的考验使他们每个人都会有丰富的收获。对于数学的意义,他们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教科书上,他们更懂得了数学的价值,更懂得合作的力量。由此可见,只有参加建模竞赛,才能激励学生经过马拉松般的洗礼后成为真正的勇士,同时彰显出数学建模的育人功能;也只有通过竞赛,才能检验出组织建模活动的方式是否真的有效,学生在数学建模活动中是否真正开启了智慧,提高了能力,即建模协会的工作是否落到实处。

5 数学建模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数学建模协会随着三次大赛一路走来,我们发现选手们的收益远不止于此,由于参赛选手在口头表达、快速反应、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这实际上是我们协助老师向学生施行了一项科研工作的模拟训练,如此说来学生收获的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作为铺路石子的数模协会成就感大增,同时也坚定了我们的奋斗目标,那就是继续努力,争取进一步扩大数学建模活动的受益面。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谢金星.一项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2] 何文阁.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意义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3] 叶其孝.数学建模活动与大学生教育改革[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7(01).

第4篇

一同学去找校长了,说:“校长,我早恋了,怎么办?”

校长特和蔼地说:“别急,慢慢说,来,把你的名字和班级写下来。”

第二天,那个同学就被处分了。

表哥:“你们班有谈恋爱的吗?”

表弟:“有。”

表哥:“你呢?”

表弟:“没有。”

表哥:“为什么?”

表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多女少。”

表哥:“有多失衡?”

表弟长叹一声:“男的比女的多一个,我就是那个多的。”

有一次,生物老师布置写篇关于进化论的论文。一同学在文中写道:食食物者为俊杰,适者生存。

老师批语:还真没有不吃食物的俊杰!

语文课上,老师给大家讲解中国古代文学:“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学特点和文学成就,比如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老师,那三国时期就没有了吗?”一学生打断了老师的话。

“当然也有,”老师打算更详细地向学生讲解,“比如说三国时期的……”

“三国杀!”教室角落里猛地传来了一个兴奋的声音。

黑板上,老师让填词:静如_____,动如_____。

一学生应声答道:静如瘫痪,动如癫痫。

一学生呆了半晌:静如压力山大,动如凌波微步。

一二货学生道:静如如来,动如悟空。

老师气极:我还静如观音,动如母夜叉呢!

儿子:“今天数学老师和体育老师打了一架,他把体育老师打得屁滚尿流。”

父亲:“老师打架太不像话了,他后来怎么跟你们说?”

儿子:“数学老师说他之所以打了体育老师一顿,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知识就是力量啊!”

一次自习课,教室里乱哄哄的。我大喊:“老师驾到!”同学们瞬间静下了。

不一会儿老师真的来了,把书丢在讲台上严肃地说:“刚才谁喊的驾到,现在出去接旨。”

于是我站了一节课……

第5篇

华罗庚不但是才华横溢的数学大师,而且是学贯中西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数学研究生涯中,形成了一套成功而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1、勤能补拙

华罗庚具有超人的天才和惊人的智慧,但是他认为“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学习科学不能投机取巧,没有捷径和快速的学习方法”;“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对于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要经常温习,惟有如此,才能“熟能生巧”,“推陈出新”.

2、夯实基础

华罗庚曾说:“我在小学里,数学勉强及格,初一时,也不见长进,到了初二才有了根本的转变.因为从那时我认识到了一点,学习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别人用了一小时解决的问题,我就准备用两个小时解决……由于我不断地刻苦学习,后来别人用一个小时解决的问题,我用半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解决.”他还说过,“科学研究要有坚实的基础”,“基础”打不好,“研究”就是一句空话.打基础,要不怕困难,刻苦学习,这是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同时学习必须踏实,不能踏空一步,踏空一步,就要付出重补的代价;踏空多步,补不胜补,就会全部泄气.不过,一旦发现自己有踏空现象也不要怕,回头是岸,赶紧找机会来补,不补永远是个洞.

3、“厚薄说”的读书法

如何打好数学基础?华罗庚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公式:薄――厚――薄.首先是“由薄到厚”.比如学一本书,每个生字都查字典,每个不懂的句子都进行分析,不懂的地方加上注释,经过这一番功夫以后,觉得懂多了,同时也觉得书变得“厚”了.有人认为这样就算完全读懂了,其实不然,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句、每一字都懂了,这还不是懂得的最后形式,最后还有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必须把学得的知识进行咀嚼反思,组织整理,反复推敲,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的问题来,看出来龙去脉,抓住要点,再和以往学过的知识比较,弄清楚究竟添了哪些新内容、新方法.这样,你又会觉得书变“薄”了.“由薄变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变薄”是消化、吸收的过程.华罗庚说:“经过这样消化过的东西,就容易记忆,就能够得心应手的应用.”

4、正确面对失败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差生的表现状态和转化方法

 

缺乏来自家庭的有效监管和辅导,差生的面比较大,常常令数学老师们头疼不已。

差生“差”在何处?

1、数学基本理论知识会记而不能理解:学生在描述数学中的各类概念、定律、定理时为记忆而记忆,属于死记硬背,不能阐明易混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答题能力差:学生解答习题时不能洞察材料中所叙述问题的解题关键;不能根据解题关键正确列式;不能厘清文本中所叙述内容的解题难点;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题;阅读理解能力差。

3、学习思维混乱:差生解题逻辑性不强、结构松散不严密;知道大致结果却解释不了怎样达到结果,不知道运用哪些对应的知识点才能正确解题。

4、学习无自觉性:差生对于数学学习中涉及的课内外练习、作业,完成的质和量都差强人意。教师常常需花大量时间盯差生的作业,往往是教师“推一下”差生“动一下”;对所学知识缺乏刻苦的动力;题目偏难时不愿动脑思考,图方便或抄袭或瞎做一气。数学学习中他们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探究意识不强。

5、学习主人翁意识不强:课堂教学环节,即使教师采用小组竞赛等形式从事练习活动,这部分学生始终以局外人的心态端坐在教室内;抱着对学科单元素质测试结果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考前不愿扎扎实实搞复习,考试时完全指望考场上“临时发挥”或作弊过关;答题随意性大,有的甚至交“白卷”。

如何转“差”为“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差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差”为“优”就成功了一半。

1、多种教学手段使用的妙处。

大部分差生都认为数学枯燥且难学小学数学论文,需要在答题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勤思苦想。课堂上使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或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等教学辅助手段的植入,或采取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画一画、动一动、说一说等多种教学方法,差生会对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反应更深刻、更持久。

2、锤炼课堂教学用语,使课堂教学动静相宜、有趣有效。

差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意志力不强,往往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容易受环境干扰、心绪久久难以回到课堂中。他们对教师缺乏激情和吸引力的讲课语言无动于衷。这时,教师可恰当运用艺术性的、幽默的、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每位学生进入思维活跃状态,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差生更渴望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差生取得的一丁点进步要付出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心血、毅力。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教师真诚的表扬和对他们所付出努力的肯定是差生再接再厉的强心针。当差生体验了付出就有回报的成功感,在情感上亲近老师、接受了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就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差生的主动性也会增强。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介绍一些解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分层作业。注意差生组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和低难度,及时表扬作业上有进步的差生;在课内外加强对差生的辅导,查漏补缺、耐心地帮助他们补习功课。教师要克服焦虑情绪,要有差生学习成绩在补差后效果不明显的心理准备;避免对差生加大、加重、重复作业量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学生更厌恶数学。

2、大部分差生比较青睐记忆类的理论知识考查或简单的一步计算的思维训练题,不愿动脑筋深入思考较复杂的思维题。由于差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发现总结“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缺乏克服困难不服输的学习劲头,教师在补差时,要注意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如何思考分析问题,鼓励和激将并用,要随时纠正他们在解题中出现的偏差小学数学论文,逐步放手培养差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宽松与严格交织转化差生。教师对差生宽松,意味着差生可以只完成低层次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任务,可以在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得到老师大力表彰,可以得到老师课余的一对一辅导;教师对差生严格,意味着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会受到严格的诸如取消他们最爱的课外活动的惩罚。不少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意志不强、行为懒惰。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对差生降低学习目标的同时采取严格的措施督促他们完成目标。

三、认真做好每次测试复习和总结工作,注意让差生小步前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每次的单元素质测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差生已掌握的知识点作为考试题目,让差生认识到学习上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回报。考前教师应抽时间对差生不同的知识薄弱点“开小灶”,这样可使有些差生经过自身努力能得较高分,逐步改变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自卑感,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补差工作艰巨而繁琐,上述各种转差方法综合运用对提高差生的成绩有一定效果。只要我们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引导转化差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7篇

追求卓越,见证自我蜕变。

她坚持心中存大、眼中有小、手中能细,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数学教师,她“追求卓越,守正创新”。她工作21年,17年的班主任,17年的教研组长,3年的教导处工作,徐老师芳华岁月全力奉献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担任数学老师她开启了数学阅读的启蒙,她的数学笔记法荣获奎文区金点子二等奖,并在《教育科研》做过详细刊登,她以错为媒,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荣获省论文一等奖;她坚持以课题引领课堂研究,先后多次参与主持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她笔耕不辍,善于总结,先后有40余篇文章在各级刊物发表获奖;她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开发,成功编撰二年级校本课程《数学探索 启迪智慧》,幸福教育课程《奇思妙想金点子》。丰厚的教学底蕴,让她逐渐形成了“和谐自然、启迪思维,注重实效”的教学风格。

她所任教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担任教研组长她所带领的团队总是活力四射,担任教导工作她所分管的工作总是在比赛、评比中成绩斐然,她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工作,见证孩子的成绩,见证学校的辉煌,见证一切的美好在自己的努力下变成现实。在师徒结对活动中,她是令人敬佩的师傅。我在考局编时,徐老师利用自己厚实的数学底蕴把1-6年级的所有知识点都和我疏通了一遍,一天下来我都坐不住了,她仍然神采奕奕辅导我。我成功考上了新老师,她成了我不折不扣的师傅,在数学学科融合课的研讨中,她引导我读课标、读经典、落实环节设计、精细化学具、调整评价,一次次磨课,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蜕变,最终获得了奎文区教科院领导的高度好评。在她的指导下,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各级比赛获奖,她总是在老师们最需要时扶一把,功成不必在我,成就大家,奉献自己!

不问收获,默默耕耘的她,先后被授予奎文区十佳班主任,百优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奎文区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奎文区数学立德树人标兵,优秀少先队工作者,优秀辅导员,被山东省教育厅聘为山东省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课程团队专家等。成绩和荣誉呈现了过去的努力,脚下的路依旧深远悠长。

她严于治学,勤于育人,乐于奉献,不管白昼黑夜,办公室、教室总有她忙碌的身影;她亲和睿智,孜孜不倦,二十一年不变的是诲人不倦的崇高形象。如果说忙碌是一种财富,那么她一定就是最富有的人;如果说低调是一种光华,那么她一定是最耀眼的光芒。在百花齐放的教坛上,她就是那色调淡雅,却最香气远播的一朵。洗尽铅华,沉淀精彩,驻足静听花开的声音,放眼细看桃李满天下。

第8篇

差生“差”在何处?

1、数学基本理论知识会记而不能理解:学生在描述数学中的各类概念、定律、定理时为记忆而记忆,属于死记硬背,不能阐明易混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答题能力差:学生解答习题时不能洞察材料中所叙述问题的解题关键;不能根据解题关键正确列式;不能厘清文本中所叙述内容的解题难点;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题;阅读理解能力差。

3、学习思维混乱:差生解题逻辑性不强、结构松散不严密;知道大致结果却解释不了怎样达到结果,不知道运用哪些对应的知识点才能正确解题。

4、W习无自觉性:差生对于数学学习中涉及的课内外练习、作业,完成的质和量都差强人意。教师常常需花大量时间盯差生的作业,往往是教师“推一下”差生“动一下”;对所学知识缺乏刻苦的动力;题目偏难时不愿动脑思考,图方便或抄袭或瞎做一气。数学学习中他们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探究意识不强。

5、学习主人翁意识不强:课堂教学环节,即使教师采用小组竞赛等形式从事练习活动,这部分学生始终以局外人的心态端坐在教室内;抱着对学科单元素质测试结果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考前不愿扎扎实实搞复习,考试时完全指望考场上“临时发挥”或作弊过关;答题随意性大,有的甚至交“白卷”。

如何转“差”为“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差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差”为“优”就成功了一半。

1、多种教学手段使用的妙处。

大部分差生都认为数学枯燥且难学小学数学论文,需要在答题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勤思苦想。课堂上使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或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等教学辅助手段的植入,或采取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画一画、动一动、说一说等多种教学方法,差生会对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反应更深刻、更持久。

2、锤炼课堂教学用语,使课堂教学动静相宜、有趣有效。

差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意志力不强,往往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容易受环境干扰、心绪久久难以回到课堂中。他们对教师缺乏激情和吸引力的讲课语言无动于衷。这时,教师可恰当运用艺术性的、幽默的、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每位学生进入思维活跃状态,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差生更渴望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差生取得的一丁点进步要付出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心血、毅力。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教师真诚的表扬和对他们所付出努力的肯定是差生再接再厉的强心针。当差生体验了付出就有回报的成功感,在情感上亲近老师、接受了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就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差生的主动性也会增强。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介绍一些解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分层作业。注意差生组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和低难度,及时表扬作业上有进步的差生;在课内外加强对差生的辅导,查漏补缺、耐心地帮助他们补习功课。教师要克服焦虑情绪,要有差生学习成绩在补差后效果不明显的心理准备;避免对差生加大、加重、重复作业量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学生更厌恶数学。

2、大部分差生比较青睐记忆类的理论知识考查或简单的一步计算的思维训练题,不愿动脑筋深入思考较复杂的思维题。由于差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发现总结“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缺乏克服困难不服输的学习劲头,教师在补差时,要注意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如何思考分析问题,鼓励和激将并用,要随时纠正他们在解题中出现的偏差小学数学论文,逐步放手培养差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宽松与严格交织转化差生。教师对差生宽松,意味着差生可以只完成低层次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任务,可以在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得到老师大力表彰,可以得到老师课余的一对一辅导;教师对差生严格,意味着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会受到严格的诸如取消他们最爱的课外活动的惩罚。不少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意志不强、行为懒惰。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对差生降低学习目标的同时采取严格的措施督促他们完成目标。

三、认真做好每次测试复习和总结工作,注意让差生小步前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第9篇

我记得那时,每当上午最后一节课铃声响起,同学们便如脱缰的野马奔出教室,争抢着食堂窗口最有利的位置。

乱糟糟的。哪怕学校安排教师执勤,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夹塞的、对骂的,甚至打架的也时有发生。

但这种乱象也不是每天都上演,也有例外的时候。

我清晰地记得,每次轮到一个叫张峪铭的老师值日,学生是万万不敢插队的,更别说闹事了,只见五六十余米长的队伍寂静无声,甚至连偌大的校园都静悄悄的。学生队伍像经过正规训练的部队,不歪不挤,打饭像流水般,匀速,安静。

食堂师傅也舒心地露出少有的笑容,从伸进窗口的手指尖上疾速取下饭票,同时往同学瓷缸里快速装饭。一个挨一个,井然有序,极其和谐。

而且,令人惊奇的是,每当轮到张老师值日,他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站在学生队伍旁边监督,他总是和家人在房子里就餐,看书,或者偶尔露一下头。不用死盯着,不用瞪眼骂人,不用罚站打人,却让全校学生服服帖帖,规规矩矩。

我不知道张老师使用了什么魔力,竟有如此不可思议的效果,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倒听说过同学间口口相传,说张老师厉害着呢,不能犯在他手上,不然没好果子吃。究竟他会给学生啥好果子吃,大家都不知道,因为也没见着他暴力对待学生。况且,学校爱体罚的老师也有啊,也没见着管纪律管得有张老师这么出神入化的。是他管理班级的名气大,还是教书的名声大,还是有别的煞气?这就像个谜,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我读初三时,张老师第一次教我们班地理课。第一课学习地球的经纬度,那么抽象枯燥的内容却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明白通透。我们真正领略了张老师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无怪乎,他所带的班级班风班纪总是全校最佳,他所教的数学教学成绩连年位居全县前茅,他后来所管理的中学总能成为标杆式学校。

张老师的能耐,其实还有很多,多得让人惊叹。他教了二十多年初中数学,却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示范高中担任语文教师。他还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十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了千余篇散文、小说,是国内某几本知名杂志的签约作家。

一个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亦属不易,但像张峪铭老师这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真让我觉得是一个“谜”。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