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3 11:12:02
导语:在学校教师素养提升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 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因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有赖于班主任教师对班级的精细化管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实际,浅显论述班级精细化管理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班级;制定班规;家校共育
学生的综合素养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既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又包括学生的良好公民素养;它既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包括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它既包括学生的健康水平,又包括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班级是学校最为基本的组成单位,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最终是通过班级管理工作实现的。因此,为逐步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总体目标,班主任教师务必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班级进行富有成效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贵在“精”,重在“细”。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实际,浅显论述班级精细化管理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制定班规从细密处入手,抓好制度落实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班约是管理班级的重要保障。如果班规班约过于笼统,那么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班规班约的制定要从细密处入手,做到事无巨细。从细密处入手制定班规班约是班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教师只有制定出细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班规班约,才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全面地加以落实。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等相关制度,结合班级工作实际制定出一些具有班级特色的班规班约。比如,某位班主任教师在学习园地中开辟了一块专栏――班级每月之星评比栏。针对这块评比栏,教师制定出了评比的细则,从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教师秉着精细化管理班级的理念,从细密处入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约。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严格遵守各班规班约。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言行举止得以不断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得以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自然而然也就会得到不断提升。
二、管理学生从细小处入手,团结两支队伍
这里所说的两支队伍是指班干部队伍和课任教师队伍。班干部是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得力助手。班主任教师一定要选好、用好班干部,让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各任课教师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要助手。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协调好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学生中成立行为规范督查支队,具体包括课堂纪律管理员、课间行为纠察小队、“三操”管理员、携带零食管理员等;班主任教师还可以成立学习习惯阳光支队,具体包括早读管理员、语文助理员、数学助理员、思品助理员、英语助理员、音乐助理员、美术助理员等。班主任教师在团结好两支队伍的前提下,从细小处入手对学生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自然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三、家校沟通从细微处入手,实现家校共育
学校教育不能是孤立的,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
合。因此,班主任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班主任教师通过从细微处入手疏通家校沟通渠道,全面地实现了家校共育。家校共育是精细化管理班级的有效途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一定要认清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细微处入手进行家校沟通。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请进来”就是教师要利用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走出去”就是教师要抓住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家
访,通过家访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话、微信等通讯手段与家长主动沟通。班主任教师在与家长的深入沟通过程中,不仅会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苗头”,还会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等。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健康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训练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班级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努力从细密处入手制定班规班约并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制度保障;班主任教师要尽力从细小处入手管理学生并团结好两支队伍,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人力支撑;班主任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沟通家长并实现家校共育目标,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营造良好氛围。总之,班主任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精益求精抓细节,厚积薄发提素养。
参考文献:
[1]马瑞彬,李延玲.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
【关键词】信息素养 知识内涵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信息是一种社会资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各个方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促进教育对象健康成长所具有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情操等。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1989年美国国书馆协会(ACA)理事在其年度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定义为:“个体认识信息需求,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一般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和信息技能(技术层面)。笔者认为,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具备如下特点:知识层面上依据小学、幼儿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要求,须有扎实的文学修养、心理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专业理论知识,要成为一个幼儿教育的“全科教师”;意识层面即必须有较强的信息敏锐感、信息获得意志、能力、信息甄别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层面就是能将信息加工转化成教学资源的自我素质。
二、小学、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幼儿园教师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一是部分学校老龄化加快,这在农村、山区小学尤为明显,教师分布出现了断层,据调查,部分学校48岁以上者占到了60%,信息知识也出现了萎缩;二是新招小学、幼儿教师80后居多,信息知识层面足够,但信息道德、职业理想还存在一定问题;三是撤点并校后部分初中教师分流到了小学、部分小学教师分流到了幼儿园,他们的信息素养还只是停留在小学阶段,对幼儿教师专业、幼儿心理学、保健等知识未系统学习。
另外,近年来教育系统一些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常常发生侵害幼儿身心健康现象。作为小学、幼儿园教师,在追求知识层面和技术层面技术上,还必须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因此,加强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加强教师的信息道德教育是其信息素养提升和信息内涵提升的重要保障。
三、提升小学、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小学、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转变信息素养观念,强化信息道德教育
首先,教师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教师既是新的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使用者和受益者,更应是一名信息素养的传道者,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足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教育,要有“信息危机意识”。 其次,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道德,是他们立身为教的根本和基础。再次,构建终身学习理念。瑞士优秀教师的评选标准是:教师要习惯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生的好习惯,而信息素养使教师的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然。
(二)鼓励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升素养品质
培训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也可以说是给教师一种最大的福利。近年来,国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法规。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3年教育部又出台《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高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加强培训,科学正确引导教师参加各项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良好途径。
1. 集中脱产研修,共同提高
从2011、2012年两年看,国家为幼儿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些培训,直接服务于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脱产研修是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
2. 远程网络学习,拓宽学习渠道
新课程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因此,学会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解决信息闭塞、教学资料缺乏等问题,使自己能及时了解到新课程信息,掌握新课程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
3. 校本研修,让教师自主发展信息素养
近年来,在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过程中,各地倡导并开展了一种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研修方式――校本培训,是在学校里教师不脱离工作岗位,但很有组织有目标有活动的一种研修行为。在研究形式上,有基于课堂教学,如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等;基于专家指导,如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名师工作室等;基于同伴互助: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三)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升运用效度
信息素养提升与工作是有机的统一,以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激发信息获得,强化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信息素养的价值;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才能有效提高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1. 高校、名校外派学习平台;2. 送教下乡平台;3. 博客交流平台;4. 活动交流平台。
(四)对照专业标准与指南,加强信息素养考核
2011年,国家出台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2012年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知标准、对标准,查不足,定目标是当前信息素养提升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引导与必要的考核,是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措施,只有外部的助推才能使内因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在于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是密切联系的,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人类传统文化素质和延续和拓展。小学、幼儿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信息知识补充、信息技术训练、信息道德的提升等,是教师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教师面向未来,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信息素养也将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教师区别其他行业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杨剑屏. 信息素养──21世纪教与学的新坐标.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
[2]林正范,徐丽文. 小学教师专业与小学教育专业探析[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0).
[3]张海水.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个人书库建设初探[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0).
关键词:教师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16-01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师的有效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面对全民创业的大好社会局面,教师自然也会心潮澎湃,同时也会有着他们的困惑和需求,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敬业精神不足、业务能力不高的现象。如何走进教师的内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内在需要,给教师一个想创业、能干事的空间,充分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1 加强师德修养教育
要加强对《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开展了以“重师德、树形象”的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违法师德的行为展开讨论,促使教师摒弃当今社会上的浮躁心态和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树立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榜样典型作用,组织好“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评选,再通过师德征文活动和“爱岗敬业演讲比赛”活动,弘扬伟大师魂,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爱岗敬业、怀着一份敬畏之心来工作,展现教师风貌,让教师理解师德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要把师德考核和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结合起来、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促使教师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出勤率和请假制度,特别是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捧出一份爱心和诚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2 加强业务素养学习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让教学多读书,勤钻研,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脉络,真正懂得本学科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方法。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观摩和学习,让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意识和良好的教学组织调控能力。要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让教师把课堂学习的自还给学生,真正落实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特别是要深刻理解“学讲教学方式”的深刻内涵,组织和引导好学生的自主先学、合作助学、质疑问学和检测促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让一步、慢一步、等一步、停一步、缓一步,鼓励学生的创意思维和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做好对教师的业务指导,按照“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备好课、上好课,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促进学生的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
3 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
要落实好教学常规管理,学校要以分管副校长牵头,由政教处、教务处和教科室具体组织实施,落实好教学责任制,层次分解好教育教学任务。政教处要落实好点名和请销假制度,真正关心教师的具体生产和工作情境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来确保出勤率,让教师开开心心上班来、快快乐乐回家去。教务处要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指导下,要求每位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和学生实际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工作重点、工作具体举措。教务处要有开学初的各项工作计划检查、每个月的备课、作业批改记录检查和培优补差具体记录的检查,做到教学过程全监控、教学轨迹全记录。教科室要组织好各教研组之间的公开课、示范课活动,让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听课和观摩,要有详细的听课、评课记录,倡导教师指出不足、多提建议、真正地相互帮扶和提高,促进教师整体教学素养的发展。鼓励教师参与省市县各级重点课题研究,发表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组织好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收获成功、感悟快乐。用精细化的教学常规管理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以求收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效果。
4 完善绩效薪酬激励制度
要依托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完善教师的福利和奖励制度。提升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比例。设立出勤奖,落实好事假、病假的绩效制度,该扣的扣,该奖的奖,对于每学期请假时间一定数值内的教师发全勤奖;对于获得县级抽测和学科竞赛中获奖的教师给予相对较高的教学成绩奖,对获得课题立项、结题,学术研究获奖成果的教师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对于获得“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各级“教育先进工作者”的教师给予特别嘉奖。拒绝大锅饭、拉出等级差,让勤勤恳恳工作、做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能够优绩优酬,用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促进形成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5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职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下文就以语文教学为基础,浅谈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背景以及特色都已经发生了较大地的变化,因此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展开新思路,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下文针对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发生的变化,指出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一、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
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的日益凸显。近年来,中职学校是国家教育的重要扶持对象,其教学理念是以就业为主导、以技能为核心等,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创业本领、升学希望等教学目标。其次,社会上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企业用人标准更关注职业人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对职业人的专业技术与操作技能进行再培训,而专业岗位群人员的道德素养就应当在学校培养。再次,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变化,由以前的三年制变成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2+1”模式。最后,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被忽视,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逐渐下降,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无法满足学校乃至的社会的要求。
二、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一)重视人文教育,渗透学生管理工作
近几年,中职学校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规模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学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就令人堪忧,中职学校的应当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以及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德育教育,并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利用语文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进而让学生的配合学校与教学的管理工作。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文学名篇的教学中,给学生灌输人文思想,像《出师表》,教师在教授时,不仅让学生掌握作品中的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总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征,诸葛亮的忠诚、坚定、尽职尽责的精神品质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言传身教,逐渐形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德育奠定基础,更能帮助学生具备较高地综合素养。而且语文教师利用人文精神进行教学,表现出对学生尊重、关心,学生便能从情感角度出发认可和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人文教育,渗透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革新教师理念,加强德育师资建设
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想要完善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务必要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的德育思想建设。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师的德育培训逐渐边缘化,一些中职学校教师得不到德育培训的机会,再加上有的教师对德育培训的理解缺乏深度,导致中职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缺乏专业化特征。中职学校必须要求德育以及语文教师确定专业精神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师可以充当德育教师的角色,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总结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企业的人才要求;另外,语文教师眼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理性化水平。学校从革新教师教学理念入手,加强的德育师资建设,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更好的层面。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社会经历等都存在较大地差异性,学校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增强学生抗压能力,进而让学生具备适应就业、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建设校园文化,提升中职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可以体现出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与校园学风等,是中职学校进行德育工作一个重要形式,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一些中职学校的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或是个性不足,或者中职学校特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建设校园特色文化。中职学校的可以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写一些校园文化标语,既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也能渗透校园文化,教师要提醒学生校园文化的标语必须体现中职学校的特色,甚至是可以整合一些企业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突出中职学校的特色,表现出时代的主旋律。另外,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内容要务必要包含实践性、科学性,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才能积极、健康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中职学校要积极建设校园文化,提升终止办学特色,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理,促进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言论已汗牛充栋,本文的观点也略有浅显,望能对完善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金燕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1前言
对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确保语文教学工作和人文教育工作有机的融合,从而提升小学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加以重视,并根据学生情况寻找更为科学的方法,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工作中的问题
2.1小学语文教学观念以及方法需要进一步提升
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对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不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出语文课程的教育优势,没有利用语文教学工作有效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根据作者长期的教学经验来看,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学校受到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拥有较强的文化熏陶作用。不过,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作用,让小学语文课堂变成了乏味的记忆性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人文培养过程中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
2.2教师的人文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以及指导者的角色,同时也是保障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现阶段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在乡村学校中,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3小学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3.1寓教于情,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较多的人文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有效挖掘,能够更有利于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进行《彩色的非洲》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便能够把其中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思想加以挖掘,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人文之美,让学生更加的热爱自然,懂得保护自然。通过对课文中人文内容的深入挖掘,再利用寓教于情的教学方法,能够到达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采用寓教于情的教学方法,首先,应当采“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较为适宜使用在一些情文并茂的课文学习过程中。比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文过程中,要是教师能够通过“以情激情”的方法,声情并茂让学生了解到母爱的伟大。另外,在这一课文之中,还有有关友情的内容,通过对这一内容的深入学习,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的珍惜友谊,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亲情与友情,以达到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也可以采用“以情触景”的方式,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立特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够亲身的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感,这样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的对课文内容进行挖掘,这样才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3.2增强学生人文素养自我提升意识
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时,应当充分的发挥处学生能动作用,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人文知识,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事先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够主动去寻找、学习课文中的人文知识,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例如,进行《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小枣树嘲笑小柳树长相的时候内心的想法,再向学生讲解由于生物的不同特征,它们的生长和特性有所不同,我们不能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以貌取人。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他人看到的不足有可能是不客观的,我们应当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3.3发挥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提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
只有教师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才能更好的确保示范指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第一,要重视语文教师学历的提高。通常情况下,教师拥有较高的学历,其人文素养也会相应的有所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起到极大的作用。学校能够将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师收益挂钩,激励教师努力的提升自身学历,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第二,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进一步的完善考评体系。要想确保语文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确保教师能够积极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校要依照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让教师定期的对现代教学理念深入学习,并且建立有针对性、完善的教师考评体系,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4结语
通过语文教学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当强化自身的实践技能,不断的总结经验,更好解决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能够得以全面发挥,构建一个良好的人文学习氛围,达到人文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雪艳.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思考[J].中华少年,2017(11):59.
[2]张光惠.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50.
关键词:边区小学;校本教研;教学素养
校本教研是一种“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和为了学校”的教育研究,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校改进为目的,既要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也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质量,还要提高教师的饿专业化发展水平。中小学教师参加学校的教育研究有助于促进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和研究型学校的发展。
位于云南西部的龙陵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怒江、龙川江之间,群山连绵,山高谷深,江河纵横,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对于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民族情况、区位情况,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显得极其重要。
在《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这里提高教师师资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得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一政策措施的提出,再次表明了提升教师素质是薄弱学校改造的重要任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这些学校今后的生存与发展。由于我国区域、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各地区教师素质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教育质量相对偏低、社会信誉不高、办学条件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更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有一些行之有效的针对边区小学实际的教师培训方式。校本教研无疑是当前龙陵县边区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选择。校本教研是立足于本校工作实际,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专业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它是着眼于“校本”,即在以校为本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研究”的重要性,力图做到教师、学校、学生发展的协调统一。
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目标,切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改变边区小学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农村边远山区教师校本教研方式选择的关键。所谓的可行就是必须能够适应农村边远山区财力、物力、人力缺乏的现实状况,并且还要保证校本教研的质量,当前的校本教研方式,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从总体上看,每种方式都有多侧重,又有所区别,体现出了“求同异存”的特点。但是这些方式对于边远山区学校是否有可行性呢?边远山区薄弱学校一般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学校分布分有散、交通不便等问题,这就决定了只有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校本教研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健全机制,完善管理
为了增强校本教研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学校首先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完善了以校为中心,教导处和教研组长为指导,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组织网络。为保障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教研制度。
强化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向书本学习,从不同的教育书刊中学习有效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素养。
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坚持开展同伴互助式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发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1、 单元集体备课。为了整体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没各教研组规定时间地点,由教研组长负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个人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同科目的教师集体分单元集中备课,目的是以强代弱,整体把握教材,找准重点,确立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及基本的教学方法。每课确定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补充、质疑、争论,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备出自己的特色。
2、 互相听评课,把每节没有课的教师组织起来,推门听课,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的备课,不定时的听课,听课的教师要提前熟悉教材,认真听课并写好听课记录,从中找出有价值的课例。
3、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为教师提供完整、可控制的实验经验,让教师有机会思考教学的成败原因,并激励教师不断的反思。具体步骤是:发现问题――提供完整、可控制的实践经验――提供环境――学习、实践、分享、反思教学经验。自我反思对于边远山区学校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切实可行且受益匪浅的方式。边远山区小学教师的培训或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但自我学习的机会相对来说和发达地区的教师是相等的。这种以“自修”为主,专家指导为辅,要求教师不离岗,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位思考对象,进行自我研修,从而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的专业素养。
4、联片教研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但不是“一校为本”。在边远山区小学,有点村镇只有几名教师,有的年级只有一个班,有的学科只有一个教师,这样的学校如果独立进行校本教研,困难非常大。基于这种现状,可以按照地点就近原则,找一所规模较大,办学水平较高、教研能力较强的学校牵头,几所学校联合,扩大规模,挖掘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这样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支援教育资源匮乏的薄弱学校,促进教师发展,解决一些学校无法顺利进行的校本教研困难,从而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组建校本教研联合学习的时候,还可以联合城市学校,组建城乡联合学校,在校际资源互相支援的基础上,合作共享,平等交流,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教研活动,从而解决一些学校无法顺利进行校本教研的困难。
5、分段教研
边远山区小区学校教师素养参差不齐是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的一大障碍。长期以来,缺乏针对性的教研方式让不少教师产生了抵触心理,很多人参与研修动力不强,只求合格即可,追其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各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依据教师成长规律,针对不同教师的成长周期,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教师校本教研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新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发展期教师要注重学科教育实践方面的研究,成熟期教师要注重对知识的更新,增加薪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加强经验总结技能。不同阶段的教师听过不同的校本教研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关键词:知识管理 高校教师 专业素养
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人才逐渐成为各行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在各大院校中,教师们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综合水平直接关乎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因此,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各高校紧急的课题和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文通过从个人知识管理对高校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的状况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关于提升院校竞争实力的有效方法以及使高校处于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源自企业对自身的资产经营管理,近年来,这一科学管理思想已经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作为其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肩负着培育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学术探索等与知识相关的各项工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很少有教师关注个人知识的系统及科学管理,这最后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快速、稳步提升,对于教师个人素养的锤炼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为此,只有倡导高校教师开展个人知识管理,才可以帮助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使高等院校的竞争实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1 对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认识
1.1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把知识当作一种资源、资本、生产要素加以运营管理,最后,通过知识的共享和运用集体的知识、技能、智慧来提高组织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高校教师的工作轨迹通常是由教学、科研两部分组成的,虽然身处院校这样的工作环境,但教师的个人学习及对个人知识的梳理并不规范和系统,通常都是工作中需要什么知识,教师临时去寻找和学习,这就导致教师对信息的积累没有科学性。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只有运用知识管理才能使教师的信息积累具备科学性,另外,实践发现,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个人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激发个人的工作创新能力。
1.2 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本质在于帮助人们整合个人信息资源,以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收集、提取、共享和应用,将个体中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进而来构建个人的知识库。在某种程度上,个人知识管理(pkm)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管理的子集,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整合个人信息资源,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体会多存储在教师的头脑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凭自己的灵感来创设的教学环境以及凭内容来选取的教学手段,都可以被认为是因材施教的隐性知识,而且这些隐性知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能够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将其显性化,不仅可以达到总结个人经验,萃取精华的目的,而且合理地转化和应用还可以帮助年轻教师们不断进步和成长。为此,我们得出结论,运用个人知识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丰富教师这一集体的知识资源,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团队的专业知识素养。
1.3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含义
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人或学校产生、获取、收集、组织、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通过运用集体智慧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提升学校整体应变及创新能力的系统过程。它的本质在于促使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和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使其具备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最终使教学具有创造性。教师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利用资源,减少重复不必要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进而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最终实现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 知识管理过程中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
2.1 对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序
教师拥有,或教师专属的知识包括专业学科基础知识、认知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等,这些知识都属于显性知识,它们都是由以下各内容组成的,包括教材、辅助材料等图书资料;论文、专著及教案;个人知识积累所需的各种文件和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及管理系统等内容。这些都是教师知识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因此,我们就必须对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序,使他们的个人知识条理分明、分类合理,又不失彼此之间生动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另外,对高校教师进行知识管理,可以让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完整性和有序性。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发展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设计实用的个性化教案;归集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并善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来支持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高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对知识管理的水平的提升也会有相应的积极作用。
2.2 对各种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处理
高校教师知识素养提高的障碍不仅仅在于新知识的获取数量,还在于教师隐性知识是否能够成功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它也是反映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学经验是体现任教者教学思想中富有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但通常情况下,这种珍贵的知识却很难被清晰地识别和分享。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都普遍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实践性知识,总有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内隐性,也就是说,这部分知识很不容易被清楚地表达出来,或者说让人百分之百地心领神会。与此同时,教师头脑中的部分知识还存在结构松散,体系不健全、逻辑关系欠严谨,个别闪光点稍纵即逝的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该类问题、实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就必须对教师进行有效地知识管理。也就是说,将教师拥有的,却属于隐性知识范畴内的难以进行规范化地描述,如教学心得、体会及经验等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以及主观性强、零星的内容等,通过让教师个体或群体对此类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来将它们变得显性化。管理措施包括反思、交流、分享、共生等,通过采用这些管理措施来使之理性化,这便是最佳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的方式。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转化,可以将教师的各种隐性知识,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进而使曾经松散、零乱的知识被逐渐整序成为稳定且具有逻辑性的体系性知识,这些知识或智慧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理论,这也是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最显著的方面。
2.3 实现教师知识的有效获取与积累
知识的动态性特征要求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充实个人知识。外因驱动的自主学习或通过参加专家讲座来获取知识,是教师们通常采取的知识获取与积累的途径,在教师群体中进行教学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交流与探讨,也是非常有效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另外,知识在群体中进行传播、流动,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分享,同时还能够激发个体灵感和新知识的产生。
3 开展知识管理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方法
3.1 建立个人专业及相关知识数据信息库
先进的管理有赖于科技的支持,建立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电子存储系统,是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任务。之所以说建立数据信息库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是因为数据是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基础和源泉,只有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数据,教师才能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即信息。那么掌握了信息的教师再加入个人的经验判断和文化脉络就形成了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根本。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分类方式管理信息,如以信息内容、时间顺序或地域范围等方式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可以系统管理个人知识,用多样的形式归类过去较凌乱的各种知识资源,使其从以往沉睡的状态中苏醒,用于教学实践,而且还可以通过较有效的搜索方式,让教师对所积累的知识有更多维的认识,激发创造力,产生新知识,从而有效优化教学实践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2 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教师的知识积累
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任务,更是教书育人的教师的终身工作。教师可以利用日常自学、专项培训、观摩教学、集体研讨等形式,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在保持自己旺盛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的同时,使得个人的知识基础被持续加固和丰富,如此以来,此种积累必然会对教学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3.3 记录并定期整理教学反馈笔记
教师应该定期地通过
反思性学习,来管理教学心得和经验。另外,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实践中呈现的问题与教学理论进行相互印证,不断反省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对特定教育事件处理的案例,并在过后对该类事件进行反思和展开全面的分析,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从而推动个人素质的提升。
4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助力教师和院校的发展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这一先进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将教师本身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教师可以养成更加良性的学习习惯。因此,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就必须坚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提高个人的学术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为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因实施知识管理而取得的进步,会推动其个人知识素养的提升,反之教师知识素养的不断提升也会反作用于教师的知识管理,使之不断良性发展下去。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升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挖掘自身科研潜力,以及注重培养个人较高的现代信息素养,都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提升专业素养和自身价值的根本保证。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人才培养则依赖于教育,而打造优质教育更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归根结底,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高校的教育实力。
参考文献:
[1] 任长印.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初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 孙芳芳,任永祥.高校教师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6).
[3] 魏佳.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模型[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4] 纪清华.浅谈教师知识管理及其管理系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
【关键词】职业素养;提升;高职学生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各高校纷纷实行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面向一线的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其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尤为关键。所谓职业素养是指员工在职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它是员工从事某项职业,某个工种的内在要求。职业素养一般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基本层面的素养,主要包括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第二个层面主要是学生个人自身修养,主要包括身心素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等;第三个层面主要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素养、创新能力素养和创业能力素养。三个层面之间紧密联系,层层递进。
1 职业素养对学生从业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现代企业已越来越需要不仅具备一定技能、更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职业道德已被置于职业技能之上。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几乎都是典型的90后,在工作过程中大多容易出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刚开始参加工作就谈待遇是否优厚,工作环境是否优越,往往对自己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抱一些过高期望,一旦企业无法满足其期望就会跳槽。此外部分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缺,不能从自身找原因,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在工作中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企业调整其用人需求和用人思路。笔者2013年走访深圳某外贸公司时,其经理明言以后招人尽可能招收一些农村来的毕业生。首先是要能吃苦耐劳,业务能力差一点可以在企业慢慢培养,但精神和品质却很难提升。可见企业用人观念之一斑。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如果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他们不仅有自己工作待遇方面的需求,也有职业环境、工作晋升和自我全面发展的需求。学生如果缺乏一些基本的身心素养会影响其健康成长,毕业后容易给企业、社会和他人造成负面影响。缺乏职业规划素养则容易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出现盲动。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大后又会盲目跳槽,容易对自己的工作前途产生迷茫感,进而引发一些悲观情绪。此外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情商能力,员工在企业不是机械性地工作,而是要学会适应环境,并能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缺乏情商的员工在组织内容易产生孤独感,进而引发心理问题,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典型问题
2.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生在生源素质上一般较本科生、特别是重点院校本科生存在一段差距,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一般相对弱一些,学习纪律性不强。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反映学生课堂纪律问题严重,上课玩手机等不良现象突出,学生对课程所学内容兴趣不高,这就直接导致很多课程难以达到其人才培养目标。此外部分学生对专业课有较高兴趣,但对于一些人文素质类课程兴趣不足。此外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实践、轻理论,对一些实习实训课程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对一些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兴趣。
2.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职业素养的高低人格魅力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往往容易获得学生的敬佩,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是一种榜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学历上、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有所欠缺,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3 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协同参与。校园文化对于实现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各职业院校纷纷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且都提出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对接企业文化,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停留在口号和理论研究上,或者重校园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忽略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建设,校园文化难以推动到行为层。校园社团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补充作用,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对各种社团的发展缺乏明晰的规划,各社团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导致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难以实现。此外,主管教学的领导和部门在整合全校教学资源、协调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存在一定程度欠缺,导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所出入,进而导致学生综合素养难以提升。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与途径
3.1 学校层面
3.1.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根本和指南。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首先要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盯市场需求,要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企业所需的岗位职业素养,将其归纳整理后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职业素养培养的支撑课程,并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领域课程如计算机、英语、大学语文、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需要学校层面的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以统一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公共领域课程承担部门和教师的参与,使其熟知不同专业人才所需的不同职业素养,以加强以后授课的针对性。
3.1.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者,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师素质提升力度,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质量。一是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造,一方面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科研能力来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来提升实践能力;三是要通过各种培训和竞赛等活动让教师掌握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要通过师风师德、文明标兵、教学名师等荣誉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标兵,以其为典范推动全体教师的参与,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3.1.3 学工部门和社团部门积极参与
学工部门和学校各社团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大有可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纪律是很多教师头痛的一大问题,课堂纪律的维护不仅是课堂教师的责任,也需要学工部门老师的参与。学工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对学生上课的到课情况、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共同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此外,学工相关部门可以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部门活动和协会活动,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兴起学习之风,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3.2 企业层面
员工的离职率对企业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并非被动位置,企业要主动走出去,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进行对接,开展校企合作。企业要主动与学校合作,将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传递给学生,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接纳学生实习实训和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更早接触企业,进入企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这样学生的素养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而且也会缩短从学生到员工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离职率,从而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3.3 政府层面
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应发挥好协调作用。政府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的制定者,还应融入校企合作的环节之中,形成学校、政府、企业三方互动的模式。政府的政策不仅仅在于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例如设置一些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下企业实践,设立一些专项补贴资金或奖励资金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从而实现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年轻教师 文化素养 成长发展 工作环境
新学期的第一次市级教研活动,我们到兄弟学校进行课堂教学观摩。课的开头很新颖,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智慧与学生学习的智慧碰撞出美丽的火花,对这位年轻老师的钦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恰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插曲出现了:这位老师在讲到海市蜃楼时,在黑板上板书成了“海市辰楼”,顿时教室里思维的火花像被浇灭了一样,学生静得出奇,有的学生想指出来,但又好像在众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有些担心,不知是讲出来好还是不讲好。这位老师也有些愕然,左右看看不知是出了什么状况,这种尴尬的气氛持续了大约10秒钟,随后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位老师继续接下来的教学。
在写听课反思的时候我有些茫然,不知道从何写起。当我们轰轰烈烈地推进新课程的时候,当新课程的理念通过反复的宣传和实践逐渐深入人心的时候,也许我们忽视了或者说是淡忘了一些最原始的东西,课堂中最朴素的东西,今天的课中丢失的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的规范、精确、严谨。类似于上述案例中的现象还有很多,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毕业的年轻教师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较明显,有一次听一位年轻政治教师的课,他居然整节课都用“M义”来板书和表达指代。
一
难道是我们这些老教师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不是。左思右想,课堂细节折射出年轻教师基本素质技能和文化素养的缺失。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批年轻教师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年轻教师们的成长发展过程来说
1.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度、快节奏的发展,许多事情都应遵循简便、简约的原则,因此原本一些不该再简化的汉字被简化得面目全非。还有为了表达的简单方便,一些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搭配被频繁地使用,这一点在网络语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网络聊天时,为了加快打字表达的速度,同音不同字的许多汉字被乱配在一起,更有甚者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情况。这批年轻教师就是在这样一种语言环境特别是网络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难免受到影响,这也许是造成案例中现象的直接原因。
2.这批年轻教师是在近十多年应试教育表现尤为突出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比如说汉字的使用,应试教育中上课反复教的、考试中反复训练的都是那些易错易混的字,相反忽视了常规的生词生字教学。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培养出来的考上大学的学生易错易混的字词没有分清楚,常规的字词也是稀里糊涂。再比如说古诗词的背诵,除了考纲规定的篇目之外,绝对不会多背一首。从这两个细节可以推知,这批年轻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文化的积淀远远不够。
3.高等师范院校在四年的大学过程中对教师业务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育不够。许多师范院校的课表在外人看来根本看不出这是师范专业的课表,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过多的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共课占用了四年大学生活中大量的时间,再加上不少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培养理念,很多师范生是到大四利用一个月匆匆忙忙参加实习,而且以听课为主,然后急急忙忙找工作,其实真正站在讲台上上课还不到一个星期。这就致使不少原本可以在大学学习期间暴露并解决的问题在师范生踏上工作岗位后才暴露出来,客观上制约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成熟。
4.年轻教师在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发展意识不够也是导致教师基本素质技能和文化素养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四年的大学时光以自主学习为主,由于在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反复引导下学习,当真正的自主学习来临的时候,很多大学生变得无所适从,甚至整日在网吧虚度光阴,多数大学生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有的学生甚至四年中去图书馆的次数不超过十次,可想而知是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的;有的学生大学毕业比高中生的文化素养高不了多少,试想怎么能适应教师岗位的要求。
(二)从年轻教师的工作环境来说
1.年轻教师刚毕业的这几年正是江苏高中新课程全面推行的几年,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思想铺天盖地而来,年轻教师在接受新事物上优势明显,新课程的思想在课堂中体现得非常出色,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许多年轻教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过分注重新课程思想的体现和渗透,重宏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法的运用,轻传统教学中注重的严谨和细节。记得我第一年参加工作时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化学老师身边常备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好奇地询问原因,这位化学老师说:备课时总会碰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查一查搞清楚了,不要上课的时候闹笑话。朴实的话语中体现了对工作的严谨和对学生的负责。
2.从学校层面来说,对年轻教师的培育力度还远远不够,像案例中的这位年轻教师在市级公开课中居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学校显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位年轻教师上市级公开课前一定要有备课组集体帮助充分备课,并且要选班试上,选班试上以后备课组成员根据听课情况就有关问题再作斟酌和调整。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的过程,有利于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然而案例中的学校显然没有做到。
另外,不少学校缺少年轻教师的有效培养机制也是导致年轻教师教学业务素质技能和文化素养偏低,成长速度缓慢的重要原因。这些学校在新教师的培养上往往只是简单地采用师徒结对这样一种手段,而且往往流于形式,缺少过程的监控和成果的考核。其他的针对新教师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措施基本没有,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也被年轻教师当成负担。学校的不重视间接造成了新教师的松懈,造成了新教师能力培养的松懈。
(三)从危害性方面来说
教师基本素质技能和文化素养的缺失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位教师就是一面旗帜,他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而且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小的方面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素养能力低下必然受到学生的轻视,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应该有一桶水,而且应是一桶活水。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角度来说,要充分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
二
这一批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已不可能重新进行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师范教育阶段的学习,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和年轻教师自身紧密结合,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推动年轻教师成长发展的有效机制。
(一)从年轻教师自身来说
1.要养成勤读书的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水平,而且可以丰富内涵,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引领者。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单靠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是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的,那么怎样才能不被时代的步伐甩开呢?唯有不断学习,而读书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许多学校为鼓励教师多看书,每年给教师报销一定的购书款,为学校营造了一个浓厚的读好书、育好人的氛围。
2.善于听课。学校的其他教师的课堂是年轻教师最宝贵的也是最富实效的学习资源。多听课不仅有利于教学业务能力的快速提升,而且有利于综合文化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年轻教师要注意不仅仅听同学科老师的课,其他学科老师的课也要多听,这样有利于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
3.多为自己创造知识和学历水平提高的机会。现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在职培训非常多,年轻教师应该积极争取这样的机会,从而来提高自己。特别是假期中培训较为集中,更是年轻教师们不可多得的发展机会。另外,从深造进修这个角度来说,建议年轻教师可以报考在职教育硕士,从备考到课程学习都是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的优质平台。
(二)从学校层面来说
1.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强化和完善年轻教师的培养机制,建立专门针对年轻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培训与考核制度。一是完善现有的师徒结对考核制度,加强过程的监督与考核,让师徒结对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二是强化新教师夜办公制度,通过时间上的保证促进年轻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三是定期开展年轻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和竞赛活动,通过以训备赛、以赛促训的方式促使年轻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基本素养。在基本功训练的内容设置上不要仅仅就学科讲学科,在突出学科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尽可能多样化,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要把年轻教师培养成专业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新时代教师,而不是简单的教书机器。四是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上岗三年新教师的考核相结合,强化学校层面的年轻教师自我发展的考核机制,从教育教学常规到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再到综合能力素养多方面、多层次加强对年轻教师的考核,督促年轻教师的自我发展、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