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自动化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3-01-08 04:19:56

导语:在自动化专业技术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自动化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化工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TQ0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083-01

1 前言

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发展过程异常艰辛。由于化工企业本身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等特点。所以,化工行业一直以来都伴随着危险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事故,小则企业财产受到损失,大则环境被污染以及对人的生命都会受到威胁等。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工业自动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技术先进的新型的仪表出现标志着化工生产逐渐完成自动化过程。目前对于化工仪表的管理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而在目前状况下,国内缺少具备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优秀的相关仪表自动化人才。不仅如此,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维护质量不高、对出现的故障难以进行及时而有效管理的问题,这些对企业的生产造成较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相关企业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对于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化工行业仪表自动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人才缺失

现如今由于行业的薪酬问题,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分配呈现出2:8现象,即80%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到20%行业中去,其中化工行业一直以来都属于社会边缘行业,工业的性质以及发展空间都制约了该行业人才的出现,因此专业人才的缺失是目前化工行业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发展空间受限

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得相关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些因素主要包含企业的性质、企业所在地点的地域特征以及传统观念等。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会使得工作人员停留在原先的岗位上而不能获得进步与突破,而长期以往的积累,势必会对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导致管理失位。

2.3 培训机制存在缺陷

2.3.1缺少主动培养意识

目前状况下,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注重对员工的技能以及素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之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训内容不具有实际意,重视理论研究,轻视实际操作。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培训的实际效果。不仅如此,化工生产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在对化工仪表维护人员进行培训时,经常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尤其是对一些老同志来说,他们往往具有十分丰富的实战经验,但缺乏相关的理论体系,这样一来,他们对于工作不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描述或者书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培训的效果以及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2.3.2培养经费不足

进行对于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的培养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物质保障。而且,化工仪表往往较为先进,实现对其的有效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出于技术保密等需要,化工仪表生产厂家一般都对此严格控制。除非特殊需要,才会提供有限的相关技术资料,并需要缴纳相关费用才肯提供培训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仪表自动化人才的培养。

2.4 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缺失

2.4.1产生与收集脱节

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主要指各种设计图纸、仪表使用说明书等。当前,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原因,使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技术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出现部分真空,使专业技术档案出现了一定的脱节和遗漏。特别是由于部分人员跳槽,为提高身价,利用工作之便,带走部分技术资料,更使企业应有的技术资料出现空白,影响了后续人才的培养。

2.4.2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目前状况下,企业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多游离于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范围之外。特别是一些较先进的技术资料,如新进仪表的说明书,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某种程度存在着人为原因造成管理真空的现象,使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断层,难以为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借鉴。

3 提高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3.1 齐抓共管推进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

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要把该工作作为企业员工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上加强对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分类指导、监督、检查。要主动与生产、设备、研发等部门,共同促进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并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人才培养的经验。同时,各相关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做好企业的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

3.2 努力形成重视化工仪表专业技术人才的氛围

企业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生产工艺、设备的领导和部门,要把化工仪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和使用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发挥推动作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积极制定政策,对于那些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土专家,要采取科学考评,综合认证等形式,做好首席技师评选等相关工作。

3.3 健全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规范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的根本保证。要健全制度,应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要依法治档,提高档案意识。各部门和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坚持依法治档,把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大力宣传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制定细则,做好协调工作。化工企业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研发、设备、档案管理等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解决。因此,必须要建立管理细则,使每一环节均有章可循。三是强化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深入到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的主要产生单位,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为收集整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4 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

人才缺失问题并不是不可弥补的问题,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做好化工仪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打破传统观念,提高主动培养意识从制度上提高辅助单位的地位,同时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为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4 结束语

工业仪表自动化问题是任何一个工业必须经历的发展过程,我国化工行业仪表自动化起步晚底子薄,但是发展速度很快,成绩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从目前来看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培训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只要我们认清事实,端正态度,转变观念正确看待问题就可以在问题面前纠正错误,只要秉承坚定不移的进取心我国化工行业仪表自动化的管理水平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肖红,王德心.浅析自动化仪表安装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3):112-115.

[2] 王春雪,李国成.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化现状及下一步工作重点[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3(02):143-146.

[3] 高家会,方佳慧.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浅析[J].科技资训2011(04):103-109.

第2篇

【关键词】调度自动化系统 加强管理 思路方法

1.榆林地调简介

目前,榆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基本实现 “四遥”,即遥测、遥信、遥调、遥控。全区共接入厂站121个,通信通道基本实现2M数据网传输,建立了9个骨干节点,网络的优化建设,缓解了榆林调度数据网的瓶颈问题。2011年我们又开始建设榆林集控中心,现在已接入20个无人值守变电站,2013年我们又将接入18个无人值守变电站,无人变电站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必将促进管理的进一步提升。

调度主站系统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功能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榆林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我们选用的南瑞科技的OPEN3000系统,其系统性能可靠、稳定,容量充裕,系统功能满足电网不断发展的需求。在榆林如此好的一个系统平台下,怎样提高管理水平,则显得至关重要。

2.自动化与其他专业的维护分界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杜绝维护中可能出现的盲点问题。我们针对各专业的特性,划分了自动化与各专业的维护分界点,

2.1调度自动化专业与通信专业的维护分界点

原则上按以下界面划分:通过变电站控制室(通信机房)通信接口配线柜(提供ODF、DDF、VDF、以太网口等通信接口)连接的调度自动化通道,分界点为通信接口配线架的出口侧。

通信接口配线柜及其通信出口,由光纤班维护,通信接口配线架出口至调度自动化设备的电缆、转换设备等由调度自动化部门维护。不经过通信配线架,直接由通信设备连接至用户设备的,分界点为通信设备出入口电缆(光缆)侧(不含通信设备端子)。

具体如下:

(1)主站:以进入自动化班机房的配线架为分界点;进入配线架由光纤班维护,出配线架到路由设备之间的连线由自动化班维护,如果遇到在远动机房做光纤和2M环回,由光纤班工作,远动班配合完成。

(2)分站:2M维护分界点以通信配线架出线为维护分界点,2M传输线以及中间的转接件由自动化班维护;V.35维护分界点由公母头的结合点为分界点,母头到通信配线屏由光纤班维护,到路由器由自动化班组维护;带光板的路由器,以路由器光板为维护分界点,光板信号由光纤班负责测试;

2.2调度自动化专业与二次专业的维护分界点

原则上按以下界面划分:

(1)RTU系统:

A、遥测转接屏与二次回路接口电缆,分界点为端子排。 端子排至远动设备的电缆,由调度自动化维护人员负责维护管理;

B、遥信信号:遥信转接屏与以开关端子箱接线端子为界,端子排至远动设备的电缆,电缆由调度自动化维护人员负责维护管理;

C、保护信号,保护屏端子排到遥信转接屏端子排电缆由调度自动化维护人员负责维护管理;

(2)对于综自单元,与保护专业的接口以保护装置自动化信号输出端子为界;对于主变、110KV线路以通信管理机为维护分界点;对于公共管理机则以公共管理机的出口网线为维护分界点;

(3)电源:以站用交直流的空开为维护分界点,电力线缆和远动专用UPS由自动化班组维护,空开之内的直流屏和直流电源由直流班维护;

(4)与智能测量表计的接口以测量表计的输出接口端子串口485的端子排为界;

3.调度自动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专业特性划分之后,由于各专业归属的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自动化维护的各个环节畅通无阻,很好的衔接,使自动化的维护管理更加规范合理,是我们必须理清一个问题。目前,我们虽然在内部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编制了调度自动化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接入厂站信息流程和自动化应急预案,但榆林调度自动化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总结有以下几点:

3.1调度自动化专业技术维护人员缺乏

目前,自动化按照主分站分为自动化运行班和自动化检修班,自动化运行班主要负责主站各个系统的维护,自动化检修则主要负责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维护。自动化运行班6人共维护主站5个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EMS)、高级应用(PAS)、调度生产管理系统(OMS)、电能量系统(TMR)、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DTS),还有一个集控中心,5个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自动化检修班8人负责厂站端设备的维护: 共维护68个公网变电站、47个电厂所有的远动设备、电量集抄器和数据网设备,还有5个县调近40个变电站的站端设备。如此大的维护量,却面临着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短缺,这就严重地影响了自动化运行设备的维护效果,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达不到保障,维护周期延长,大大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影响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3.2生产职能部门缺乏通信自动化专职管理人员

由于管理部门自动化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造成了调度通信自动化的维护流程的不畅通,沟通的不及时,管理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协调性,需要跨部门的工作因无人协调,导致工作各顾各,造成非常不好的后果。比如:计量电表的变比的修改,或者更换电表,不能及时的告知自动化运行人员在主站做及时的修改和设置,从而导致数据信息的异常;同时维护分界点执行的力度不够,职责的不明确,互相扯皮推诿,导致维护的不彻底,为日常维护留下了隐患。

3.3自动化设备选型过于混乱,给运维带来不便

自动化厂站端的设备选型过于百花齐放,给运行维护带来极大的不便;自动化设备的订货与采购,把关不严,导致设备的性能达不到要求;满足不了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可靠性、稳定性极差,数据异常、设备故障频发。

4.解决办法和思路

4.1加强技术培训,增加维护力量,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增设运行维护人员,自动化运行班增至10人,自动化检修班增至12人,对于县调则成立专门的运维班进行县调的统一管理与维护,或在自动化检修和运行中按比例增设。以确保调度自动化系统维护力量,使设备的维护及时准确到位,保障调度自动化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4.2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流程,保障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行

调度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十几年以来,生产职能部门没有专门的通信自动化专职管理人员,导致维护管理制度不完善,流程不畅通,缺乏至上而下有力的指导、监管与考核,一人说了算,缺乏硬性的考核标准,是造成自动化管理难以提升的一个核心问题。只有管理健全,人员保证,才能确保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的及时性,保障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3慎重设备选型,优化网络建设,完善调度自动化体系建设

新建的变电站,应按高标准设计,达到无人值班条件,站端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选型上,要着重考虑运行成熟的产品,要选择性价比较高,诚信度较高的厂家,杜绝产品的百花齐放,从而降低维护压力。同时要要严格按照数据网的规划设计,合理分配地址,接入厂站,使数据网络更加优化,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

综上所述,榆林调度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以后,一直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调整结构,适度监管,合理分配,保障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实现设备使用和管理并重,只有这样才能使调度自动化管理有计划、有步骤上台阶,才能使自动化设备在良好有序的管理中体系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满足榆林电网的科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调度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作者:魏学忠

第3篇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系统;安全技术

引言

社会在不断进步,与此同时,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实力也在不断的增长。虽然我国电力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确不容忽视的。近年来,电力自动化系统安全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却很难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此外还总结了一些对该技术进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使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力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影响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总结了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具体如表1所示。

1.1设计不够合理

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加大了对电力系统的要求。对此,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在寻求应对之策,因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革,例如自动化安全技术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运行效果。虽然这一技术的引入在理论上是完全行的通的,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很容易出现设计与实际不符的现象,从而影响该技术的实施,难以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结果。

1.2管理不够规范

虽然现在这一技术已经很常见了,但是其实际的使用时间并不长,所以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对这一系统还不够熟悉,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故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管理人员难以对其进行专业的管理,这样长此以往,就很容易对该技术的实施造成影响。该技术在管理存过程中在着以下的问题。(1)不同的技术需要采用不一样的管理制度,因此对于这一技术而言,电力企业需要重新制定与之相符的管理制度,而现在的电力企业很难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就会出现将其它的管理制度应用在这一技术上的错误做法。(2)电力企业需要专业的人员对该技术进行维护,但是实际上,我国现在缺少符合这些条件的工作人员,因此很难实现这一要求,从而影响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1.3设备存在缺陷

虽然电力自动化技术存在很大的优势,但是实际上人们都注意到了该技术的高要求,但是实际上人们都忽略了对设备的重视。但是一旦设备存在问题,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该技术的实施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找到设备存在缺陷的原因,并尽力去弥补这些缺陷,从而降低其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实施的影响。本文主要总结了一下的几点设备存在问题的原因。(1)在设备的实际生产和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对其相关参数的控制,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生产的设备存在某些问题。(2)在完成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之后,由于相关的检测人员不够专业,因此很容易出现检测不严格的现象,这样一来就会有部分存在问题的设备被忽略,从而按照合格品出厂。

1.4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对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技术应用不佳的现象,因此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来进行该技术的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实际上,现在的大部分管理人员还不够专业,因此很容易出现上述的现象。此外,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会缺少专业的安全意识,疏于对现场的控制和管理,因此很容易出现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2电力自动化系统安全技术的管理策略

作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对该技术的了解,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具体如表2所示。

2.1合理的设计

虽然我国在这一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在这一技术的设计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国外先进的技术我们应该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以全盘吸收,一定要有针对的学习,所借鉴的内容要适合我国的特点,这样才可以设计出适合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安全技术。完成上述的设计学习之外,我们接下来就需要设计适合我国的技术,这就必须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实际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新思路。

2.2强化管理

实际上对该技术进行强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管理和维修这两部分,因此需要制定符合该技术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员工进行详细的分工,这样才可以保证员工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在电力企业当中,员工若能够明确自己的任务,相互配合,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2)增加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这样在进行技术的完善和维护时,才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而不至于由于资金的缺少而影响到该技术的研究。(3)不断提高该技术的实际水平,这样一来才可以确保电力系统可以进行自动的检测和维护,从而方便该技术的有效实施。

2.3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想要提高技术的应用效果,那就必须不断的完善这一技术,这项工作需要高技术水平的人员来完成。电力企业确定自己的目的,然后制定一个详细的员工培训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主要是可以通过集体授课、单独讲解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2)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员工可以尽心的去工作,从而降低人为因素对该技术的实施产生的影响。

2.4提高电力系统的二次安防

人们为了保护电力的监控系统从而设置二次安防,其主要的意义就是保障电力系统的数据和监控不会丢失或者损坏。也就是采用横向网络安全间隔技术等来组止一切的系统破坏行为尤其是黑客和恶性病毒对系统的攻击,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二次安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起到了关键性的保护作用,因此电力系统需要设置相应的二次安防。本文主要是按照南方电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暂行规定来设置二次安防,这样一来才能够使二次安防真正起到其该有的意义和作用。

3结论

通过上述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知道,虽然我国在电力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不能掉以轻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仍需努力克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该技术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相关的研究人员积极努力,从上述的多个方面出发,找到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虽然想要立刻的实现该技术的全面实施可能不太现实,但是我相信,通过我国电力行业的共同努力,相信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李广萍.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5(3):161-161.

[2]李世宏.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河南科技,2013(07).

第4篇

关键词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流程;常见问题实况;具体分析;解决方案;实效价值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2-0004-01

电力系统主要结合基础发电装置,以及必要的输电渠道流程,进行专属接收结构部件的补充,使得满足高效控制的基础设备标准实施工作能力的划分,以及关键通信机组的保护功能能够逐层落实。在整个电力规划流程逐渐深入的阶段环节中,根据不同地域专有的网络主控网架的形成以及扩大潜力进行不断技术的补充,以及质量的完善,使得不断先进的实验技术纠正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保证现下操作过程中的细致问题的全面改善,进而实现供电可靠效应的进一步加持。在整体高度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规模效应影响下,结合严格规划的管理流程内容以及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进行专业权限和固有责任承担体系的建设,保证国家统一计划的电网调度以及分级、分层管理的工作价值效应能够全面覆盖,这是我国自动化控制电力事业标准流程机理内容的主体核心概念。

1 关于电力自动化运营活动的具体内容

电力系统的主要调度工作结合专业结构中的具体设备仪器以及先进预测手段,进行实时机组运行状态的监督,保证内部监督指挥者的标准总体控制能力的发挥。现下具体的电力自动化工程的设计标准主要结合范围的涵盖标准效果,进行自动化机电安全保护的追加,使得满足必要细节处理功能的先进工作价值以及效率能够全面落实。关于实际电力结构的主要调度任务,是根据设备内部负荷的承担能力,以及可靠稳定效应下的必要输电准则进行整体质量的追加,使得高度合理的经济能源效应得到全面补充,促进后续发电、供电以及用电等综合系统工作的整体衔接标准效应。关于电力系统结构的深度复杂水准,借助目前比较广泛的计算机智能操作处理流程以及系统支持能力进行充分设计,使得关系到不同地域的下属输电结构的追加补充,能够根据当地实际用电用户的具体水准要求进行全面统计,结合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进行互联网络终端的总体监督维护。关于电能的生产提供活动,主要是按照用户平均电量的督促效应以及电网扩建的规模水准进行综合分析的。

2 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

2.1 管理体制

根据实际电力系统规模的复杂形式,以及细节工作贯彻的重要价值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强化,全面杜绝一切人为调度失误现象的滋生,对于不服从指令的擅自停运设备的行为必须进行严格责任追究。注意内部思想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针对必要的安全控制技术知识进行定期考核,保证细节安全监督工作的积极补充;对于专业技术的培训,需要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自动化机理系统的控制原理以及亲身体验综合活动形式进行全面培训,使得综合化的现代管理人员素质水准得到全面发挥。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使得内部操作控制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得到具体展现,保证细节问题排查工作在总体设计方案的及时效应,这是贯彻人机综合控制管理工作基础的主要实践活动。根据用户实际用电质量要求的上涨幅度,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施展扩散效果进行内部经济成本规划,使得必要的硬件设备支持,以及软件实现程序标准能够按照国际要求的流程设计标准进行逐层满足,这是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新自动化控制流程下的电力事业的主体要求方案内容。对于过去操作控制过程中出现的主体安全事故进行调查,结合内部的经济成本丧失程度进行统计,保证细节问题的有效掌握,同时进行及时处理,尽量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停电现象的发生,确实促进人们生产以及生活活动内容的丰富价值。

2.2 技术支持效果

根据实际内部系统装置的软件程序的扩展能力,以及结构细节控制的时效标准效应进行一定通信渠道的维护建设,保证内部交流活动的及时进行,避免任何形式的工作缺陷问题。由于整体系统结构的设计相对比较繁杂,对于全程电网环节中的质量问题滋生效果有着一定的加大效果。根据实际接地措施的保护装置进行结构停电率的控制。对于装备内部的直接监护处理活动和自动装置处理,主要依靠现场分析的计算机智能控制机理进行全范围的空间补充,使得内部低压尖峰符合程度满足必要的安全规定要求。若根据分时交换电价自动计量的电网规划管理方案时,可以实际规模活动下的必要校正处理手段,使得关于后期的具体技术改革以及设备补充能够满足一定格局的成本控制效应,经济效益指标设计相对比较合理。因此,关于实际的电网建设规划活动主要是根据自动化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效益的双向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使得相对合理的机构效应得到全面补充,保证内部责任体制的高度划分,保证细致工作的积极落实,促进整体安全质量问题以及稳定效应改进方案的整体设计标准改建,满足现代化自动处理工作的具体原理,同时注意后期不断创新改进内容的追加。

2.3 硬件产品的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研究

根据实际结构的硬件补充效应以及装配实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使得相对合理的产品结构形式以及装配资源能够满足密切交流的关系。产品的实际装配性能设置是根据性价比的主要原则进行环节要素的补充,使得综合性能支持效应下的具体产品综合水准的开发,以及内部机理的主要自动化支持标准效应的发挥能够根据时下的具体质量信息进行逐步自我评析,进而设计具体的补充方案内容,使得具体的电力维护工作需要的设备能够根据快速的装配效率,以及标准服务的达标效果进行低成本的完善,这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智能控制范围下的自动化电力结构的主要应用实例表现,必须根据后期的技术改动消息进行全程监督跟随,确保适应时代要求的具体电力服务工作的全面进行。

3 总结

我国的电力自动化控制工作中,主要伴随计算机控制基准内涵下的一系列的稳定电量控制效果,以及硬件对于安全输电渠道支持水准的问题形势,这就必须结合整体成本价值的具体范围进行细化工作的设计,使得满足自动化控制流程标准下的具体设计指标得以落实,进而促进安全质量的全面完善,满足现代社会不同用电活动的全面提供。

参考文献

[1]彭昱.电力系统电压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自动化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需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开发要实现职业教育目标,首先要保证课程体系是源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经过系统的总结、归纳、提升,最终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开发出符合高职专业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其根本目的是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 现行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测控技术的融合与渗透,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均采用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些都急需自动化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 调查发现,市场竞争使得各行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大,专业技术需求增强。然而,一方面大量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自动化专业人才。这一现象表明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同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相对陈旧的课程体系,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1 强弱电融合问题

我国自动化技术主要分为电气自动化、过程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强电为主、单机概念,观注的主体是加工机械装置运行状态、以“电动机”作现场驱动设备为主的逻辑控制、时序控制;“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为弱电方向,强调自动化核心,关注的主体是流程生产设备热工量状态、以“调节阀”作现场驱动设备为主的流程控制。传统认识与课程设置上,电气自动化与过程自动化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强弱电并重需要解决两者间融合问题。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化,自动化技术改变了制造业传统的生产模式企业要求自动化技能人才具有“强弱电并重”的职业技能,对岗位工人要求一岗多能,强调职业技能的复合性。

1.2 课程设置沿袭知识领域分科模式

近年来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但更多的经验与成果是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并未突破知识核心课程体系。由此导致课程标准不明、课程目标定位不当,在强调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同时,考核评价标准仍停留在对知识了解多少、理解多深、掌握多牢的框架内;课程内容选择与序化更多地考虑学科知识的连续性、完整性,不能体现职业活动过程的连续性、完整性;课程内容方向抉择强调对知识、原理的阐述,实验与实训目的及操作模式在本质上体现对知识的强化与巩固、规律与关系的验证,不能充分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

2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开发模式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职业能力培养,知识“适度、够用、会用”,其课程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在经历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模式后,正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

(1)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即针对现有职业,按照学习理论和人的发展规律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这是一种典型的从普通教育移植的素质教育模式,被很多发达国家采用,在美国,它是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学生认知能力、一般行动能力和个性发展,其结果是学习内容与职业活动联系不够紧密,职业教育提供的只能是一种职业预备教育。

(2)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开发,即我国大规模实施的CBE模式。这种建立在职业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方法,能较好把握和分析工作行动中的客观因素,但存在忽视了工作的整体特性和经验,从而忽略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3)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必须能够将职业工作的内容在主观上作为一个整体化行为并付诸实施;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同时强调创新素质的培养中,统筹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 构建基于职业活动能力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结构与职业标准是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职业领域中的工作任务是课程改革的主导线索。

3.1 “宽口径、强弱电并重”的实施途径

强电类如电气自动化技术、弱电类如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构成了工业自动化技术主体应用领域:流程生产控制与离散生产控制。虽然两大领域中生产形式、状态参数、执行手段、控制策略不同,但系统构建与控制技术本质具有同一性,大多涉及生产运行状态检测、操作、自动控制及联锁保护三大任务。

工业自动化技能人才的职业活动实践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维护单体自动化设备、装置;(2)组织与维护相关设备、环节,构建系统完成自动控制;(3)实施与维护系统、环节间信号传递、协调工作;(4)调整控制策略、优化系统控制参数。整体职业能力结构:(1)基础层——保障职业活动必需的基本能力;(2)设备层——对构建系统的各环节设备、装置操作维护能力;(3)系统层——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的综合能力。

第6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国内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时随时会接触到英文版专业应用软件、设备操作手册、产品说明书等各种专业英文资料,升职与出国培训更是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因此,专业英语对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支撑性作用。然而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仍然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1],由教师讲解语言点,讲解关键词汇,然后逐句翻译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集中在翻译课文和记忆单词上,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逐步产生一种“疲倦”效应,学习积极性下降,专业英语教学形成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

1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探究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高职大学生认为专业英语不重要,缺少学习的动力。一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把专业英语课设置为选修课程,总学时约30学时太少,这也是一个客观因素;(2)高职大学生本身英语基础比较差,英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信心不足;(3)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该课程的重要性,讲好专业英语绪论课[2],可以通过身边的毕业生就业典型现身说法,让学生知道学好专业英语对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影响,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下面,该文将从精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培养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如何改进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

2精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差异性很大,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走因材施教的道路,将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能够利用英文词典等工具,阅读理解并翻译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第二层是能够书写专业的英文资料;第三层是能够听、说基本的专业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专业英语强调的是英语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包括读、写、听、说等方面,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的能力。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而言必须掌握第一层,优秀的大学生则可以达到第二层甚至第三层的要求。为了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必须合理地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进行选取[3]。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组织,每一个模块涉及专业的不同知识点,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专业英语的特点、专业词汇构词法、翻译知识与技巧。(2)电路、电子元件(电阻、电感和电容等)。(3)模拟电子电路,如放大器电路。(4)数字电子电路,介绍与门、或门等基本逻辑门电路。(5)仪器仪表测量,如示波器的使用。(6)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知识,如控制原理、典型控制系统、机器人等。(7)PLC控制器技术。(8)微机控制技术,如单片机、串行通信等。(9)专业技术的新发展,如现场总线技术等。

3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方式

(1)营造专业英语教学氛围,采取参与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要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一种专业英语的教学氛围和情景[4],具体方法包括:①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进行丰富多彩的、动态的教学内容展示,强化视觉和记忆效果。②结合具体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可以将专业英语课堂开到一些专业实验室。利用专业设备实体及其英文说明书进行现场专业英语讲解,并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如讲解《MeasuringvoltagewithOscilloscope》一文时就可以在电子实验室进行教学,边讲解边操作示波器如何测量信号电压,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情境,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在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5]。例如,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模式,预先给某个团队(3~5名学生自愿组成)布置一个专业英语资料的翻译、整理工作,在每次授课结束时可以留15min让他们在班级进行PPT汇报展示,内容一般与该次授课内容的专业技术相关或者介绍该专业的新技术进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更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心,活跃了课堂气氛。(2)讲授专业英语应与具体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突出英语在专业方面的应用性。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既离不开英语,也离不开专业知识。如讲授《OperationalAmplifier(运算放大器)》时,可以先简要总结一下运算放大器的特点,以及它在实践中作为比较器和运算器的两种典型用途,然后再结合这个专业知识来讲授专业英语,这样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也更深刻,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讲解专业英语中电子元器件部分时,就以网上的电子元器件产品英文说明书为案例,讲解如何查阅英文说明书,如何理解其各种电气参数等以用于简单电子线路的设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讲解专业英语中单片机部分时,可以结合英文版专业软件KEIL的英文菜单来讲解,如何使用该软件进行编辑和调试,如何根据程序调试时的英文出错信息来帮助查找程序错误,如何阅读软件的英文使用帮助说明,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3)注重专业词汇的归纳整理。由于专业英语教学学时少,每个项目模块只能精选一、两篇专业英语文章进行讲解,因此需要对该模块相关的专业词汇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在讲解resistance(电阻)等电子元器件时,可以把其他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其相关的电气参数如reactance(电抗)、impedance(阻抗)等同时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专业英语词汇体系。

4培养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要想搞好专业英语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英语能力的教师。当前高职院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英语专业毕业的外语教师,另一类是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显然专业英语的专业性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更适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往往侧重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及专业文章的翻译,然而其英语语言水平相对偏低,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大都各自为政,相互间缺乏交流。因此,高校加强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非常必要,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1)将专业英语教师送出去进行英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英语教学方法和英语口语,纠正不标准的英语发音;(2)组织该校英语教师系统地为专业英语教师进行英语的系统培训;(3)组织专业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英语培训,相互交流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经验。

5结语

尽管专业英语课程的学时很少,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学好专业英语将会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英语教学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晓霞,任亚洲.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3(13):56-57.

[2]陈柬,严金云.构建高职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的“点-线-面”新体系[J].高等职业教育,2012(8):63-64.

[3]李美娟,周美兰,戈宝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探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67-69.

[4]李晶,邓琳.情景式教学的实例分析——以电气化专业英语授课为例[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66-68.

第7篇

1.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特征

1.1专业性 电力调度自动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其本身建立在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电力调度自动化过程中涉及的机器、工作环境都不是漫无目的设置的,需要经过专门人员设计。电力调度机器需要专门的设计、制作、调试、维护、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人类的智慧、经验,只有专门人员才能完成。看似这个领域的工作不太难,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力调度人员,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1.2技术性 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技术,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际的电力调度操作也对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有较强的要求。电力系统涉及到诸多的机器,机器操作也需要遵循严格的流程,在非专业人员看来,这样的庞然大物令人头痛。但是在那些专业技术人员看来,这些机器、设备确实最熟悉的伙伴。

1.3普适性 全国各地的电力环境不尽相同,但是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很快地适应,与当地的电力环境融为一体,适应当地的具体情况。这种普适性是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保证。

2.电力调度自动化应用现状分析

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应用主要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2.1发电系统自动化 在发电系统管理中,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幅员辽阔,电力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而这个庞大的系统还有区域的小系统,不同区域掌握着该区域的发电情况。而究竟如何对这些不同的区域进行管理,确定发电量、发电方式、发电优先级,是各个发电系统都不可避免要考虑的问题。而引入了电力自动化技术,就可以依靠自动化技术控制这些具体的变量。借助自动化机器,我们可以准确、有效地计算、控制发电量,并选择最适宜的发电方式,确定优先配电的区域和目标。

2.2输电系统自动化 在输电系统中,该技术主要用来控制和解决输电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有效地发现、扼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电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电力系统对人民生活、生产的意义不言而喻,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电力系统己经融入到人类生产生活当中,发生任何的输电问题都会引起社会的恐慌、生产生活的停滞。如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越来越多。缺少了电力系统,城市的闪耀将暗淡,城市各个系统也将无法运转。故而,输电系统不可以出现任何闪失。引入了电力自动化技术,我们可以对输电系统进行更为精确、预先、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避免输电过程中出现问题、潜在风险,提高输电系统的安全性。

2.3用电系统自动化 所谓的用电系统,实际上就是电力应用的一个终端。电力系统是大小之差,大系统一般应用于工厂等用电量比较大的机构,采用大型用电器;小系统针对是如家庭这种用电量不大的用电单位。在我国的不同领域,用电系统是不尽相同的,要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引入电力自动化技术十分必要。例如,定时功能。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带有定时功能的用电器,如定时电饭煲等,这些用电器实际上都体现了自动化功能。我们比较熟悉的“跳闸”现象实际上也是因为用电系统应用了电力自动化技术,当电力系统出现问题,为了用户的安全,避免用户终端对整个用电系统造成破坏,便会自动切断电源以规避风险。

3.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已经逐渐成熟,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还需要深入发展,实现电子化、智能化。这三点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也应该向这三个方向倾斜,只有培养足够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电力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才能使我国的电力事业更上一层楼。

3.1电子化趋势 这里所谓的电子化趋势就是指利用电子化的器材,逐渐摆脱机械化机器。机械化时代,虽然较之以往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机械制造毕竟尤其局限,机械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而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化机器将逐渐代替机械化机器,改善这些不足之处。进入电子化时代,机器体积将更加微小,操作更为便利,可操作性更强,人才培养也更为容易,是今天的机械化机器难以企及的。

3.2智能化趋势 这里所谓的智能化趋势实际上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帮助人完成工作,让人从大量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思考更为高级的问题。要实现智能化,关键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制造,这需要一批专业人员进行探索,不断升级改造电力系统,花费时间很长。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这个领域企业、人才也将面临一次较大的变动。

第8篇

关键词 中职 电气自动化技术 模块化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049-02

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推动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职学校也不落其后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中职学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力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这样的教育目标驱使下,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就更加有创新和发展的必要。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CBE和MES,而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模块化教学有所研究,一直被沿用至今。当前在中职学校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也开始应用了模块化教学模式,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加强,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充分使用在学校学到的技能,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模块化教学给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来的影响

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当中,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并能够使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能有相对应的模块。一般在运用模块化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同教学目标也会出现不同的模块教学,将这些模式与对应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用所选模块来验证教学目标,将所有的模块教学最终都能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使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富含丰富性,拥有简单的课程同时也有综合性的课程,通过教师将知识不断进行时深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补足传统教学模式所忽视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学习节奏过快的课堂教学中也能充分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操练习,由此可见,模块化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种种不足,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也能让学生良好掌握。

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方向所有不同,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成为技术型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将教学活动的时间增加,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应用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这样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生具备了知识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这对学生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依照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每个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估算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分析和总结,这样应用模块化教学才能发挥出真正作用。

二、模块化教学在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有效实施的策略

(一)制定完整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所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因此中职教育在设置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这样才能发挥出中职教育的意义。在模块化课程建立上,必须要将技术与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并且难度上也要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良好接受知识。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基础课程使用模块化教学时,用可编程控制技术这节课举例,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让学生掌握工作站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阅读电路图和气路图;学会用指令编写控制程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电路图和气路图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利用学生学习,之后教师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操工作站的生产系统,练习安装设备,并让学生运用指令进行尝试编写控制程序。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实践操作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并能在不断操作中运用知识,从而掌握知识。

(二)制定培养人才对策

当前我国发展非常迅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中职学生想要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就要掌握良好的技能和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个人才能,具备团队意识,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够有效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并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模块化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理想,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萌萌.浅析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

[2]焦峰.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J].知识经济,2016,(4).

[3]李文斌.浅析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J].电子测试,2015,(19).

第9篇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生产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传统的电力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解决生产技术落后、配电网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一、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发展失衡

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较晚,速度也相对缓慢,电力企业使用的设备及技术都比较落后,同时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人口分布却并不均匀,电力线路也是跟随人口分布进行布设的,所以就出现了主干线路长和分布点少这种分布失衡的现象。这严重降低了线路之间的联络程度,是直接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发展。

2.配电自动化的应用较差

目前,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配电自动化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技术落后的问题且普及范围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仍然较差。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各方面因素影响,配电自动化技术并没有发挥出其最大效用。

3.其他配电管理问题

我国配电自动化程度低,配电生产管理水平也较差,对于配电自动化技术了解不够全面,自动化设备没有投入使用到生产工作当中。建设配网时,还会出现配网规格不达标的问题。相关人员在配电网自动运行时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严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执行标准。

二、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1.安全原则

配单自动化要遵循安全原则,它是保障电能供应安全、稳定的前提。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碓蕉嗟牟品与生产都离不开电能的需求。一旦电能供应不能够稳定,极有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用电安全是一定要放在首位的。

2.可靠原则

配电自动化要遵循可靠原则。随着社会用电量需求的不断增加,供电的可靠稳定是一定要保证的。如果不能保证电能供应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另外,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遵循可靠原则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失误与故障的发生。

3.实用原则

配电自动化要遵循实用原则,在选择自动化设备时不仅要选择质量好运行稳定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很多的配电系统当中,选择的是最先进的设备,引进的是国外成熟且相对领先的技术,完全照搬,可是并不符合实际工作,使用起来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最常见的问题是电压部匹配的问题,盲目地引用只会浪费资源、流失资金成本,达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目标,不能广泛覆盖。

4.创新原则

配电自动化要遵循创新原则。配电自动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有不间断的技术支持,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配电自动化在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研究,完善现有配电自动化应用,以求其更能适合我国国情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配电自动化的应用与管理工作也要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逐步调整、创新科技,这样就可以提升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水平,与时俱进,甚至赶超发达国家。

三、配电自动化的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合理设置输电线路,以防漏电;另外管理工作中要通过自动化程序对数据要及时修改更新,同时实施监控。以下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1.数据信息

配电自动化中一个基本的功能就是信息数据的管理,它将配电过程中的数据全部收集起来并进行分析后储存起来,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那么工作人员和系统就要对其脱离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及时对信息变化进行修改、检测、整理。

2.安全保障

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合理的分配设置线路,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因电压过大引起的短路问题。建立配电自动化系统时,由多条馈线组建从而确保线路安全。如果某条线路出现了故障,就可以把线路压力及时的分配其他的馈线,从而有效地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与稳定不会受到线路故障的影响。

四、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加强技术指导,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给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使其明白配电自动化的优势,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并要求严格执行。对技术操作规范标准的执行定期考核,及时纠正操作中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保证避免事故的发生。

2.定期组织培训。配电自动化需要专业技术强,综合素养高的管理人员,这是保证配电工作安全、稳定的前提。因此应该重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再教育工作,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水平,培训结束时对所学内容进行考核。另外要注意对于新技术的学习,提前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培训,以便为国家电力事业的未来发展做好知识储备,从而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3.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自动化配电管理工作中,应该及时规范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其工作有法可依,加强政府的监督作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以相关法律解决。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而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五、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应用的未来趋势

目前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开展较早的地区如辽宁、福建,配电自动化发展已经在各个方面发展的相对先进一些,发展形势良好。如辽宁省是我国“十二五”早期开始实行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其中包括大连、沈阳都是早期的试点城市,沈阳在核心区投入了1.5亿进行升级改造,其供电可靠性与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到了99.999%和99.987%,环网率、N-1率、线路绝缘化率和配电自动化覆盖率都达到了100%,不停电作业比例100%,用户故障年户均停电时间是4.5min,沈阳城区不停电作业比例87.27%,截止到2015年城区生产类投诉同比降低41.7%。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依据国内外配电自动化发展进程,可以分析出未来的配电自动化发展方向为以下几方面:

1.配电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就是说用户电力技术,即有效结合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机技术、控制技术,将之运用于中低压配用电系统中,这是一种可以有效保证电能质量、使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新型综合技术。这种新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电能的供应能够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于不同的用户,从而满足用户的更高层次需求。

2.优化通信方式

目前的配电通信方式有无线、光纤、载波和电缆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覆盖状况都是不同的。优化现有的通信方式将是未来一定要做的,使现有的通信手段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地充分利用起来,这将给配电自动化带来重大的发展。

3.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

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供电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优化网络结构,极大程度地减少线路损耗。这样就给供电企业降低了成本投入,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的研究重要且必要。

结语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将会继续不断提升,对电能的使用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甚至更加具有挑战性,因此做好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工作非常必要。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从而应对其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