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2 18:46:44
导语:在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课程标准;一体化教学;《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的专业基础课,是机、电类专业的“语言”,只有将“语言”学好了,才能学好其他的专业相关的课程。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内容对于刚刚从高中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较为枯燥、难懂,尤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同学想要学好非常困难。所以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精心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经过多年本课程教学积累,制定了较为成熟的《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标准,经过实施,教学效果明显。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开课时间】第1和2学期
【学时/学分数】230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授课对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
2 课程定位
2.1 课程性质
机械制造业有有机加工、热处理、装配、钣金、焊接、维修等多类工种。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应根据图纸要求运用各种设备及工夹具完成机械零件的下料、加工、测量、装配和设备的维护、维修等工作。能否看懂图纸和各种技术要求,对设备的正确操作、加工及装配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在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其工作岗位逐渐向管理与技术岗位的迁移,在设备的技术改造、工装设计与新产品研发中,要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图纸,其绘图能力则成为核心技能。本课程就是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而开设,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2.2 主要任务
本课程主要是针对制图员、工艺员等岗位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从而能熟练阅读较复杂的机械工程图样,并能应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正确绘制机械图样;同时,掌握AutoCAD二维、三维绘图基本指令和操作,顺利完成二维零件图绘制,为学生后续学习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等专业课程服务,为机械零件的设计、加工、安装与维修等技能训练奠定基础。另外,机械制图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养成严谨和一丝不苟的工程意识和专业精神,为形成一个机电类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课程衔接
该课前续课程无,后续课程为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CAM应用技术、普车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
3 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将知、技、能的培养融入整个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读图、绘图、测绘能力的培养,能够顺利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图纸的的识读,能够使用软件顺利完成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装配图绘制、测绘工作。培育学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具体包括以下目标:
(1)能够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能够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按照国家标准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
(3)能够熟练测绘中等复杂零件,并使用正确的表方法进行表达;
(4)具备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5)具备独立制定计划并完成任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总结的能力;
(6)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7)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4 课程设计思路
4-6人一组组成团队,以完成生产中常用的减速器、球阀等项目全套图纸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为六个学习情境,在每个情境中,分若干子情境,从对减速器等机构的拆装、测绘等真实任务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基本知识点贯穿于整个工作任务中,采用六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学习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接合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图形绘制和实体造型训练,获得基本的工程图样绘制的能力和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整个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教学中联系机械制造的过程和造型基础,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读图的应用技能提高。通过生产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模型与图样之间的关系并初步了解机械零件的制作加工过程,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
6 教学参考书
机械制图教材的选用:杨老记主编《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AutoCAD教材的选用:杨老记、梁海利主编《AutoCAD2008(中文版)工程制图实用教程》。UG教材的选用:黄开旺主编《UG产品造型实例教程》;郑福禄,等主编《UG NX产品造型设计实例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7 教学基本保障条件
(1)工业用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10套、配套图纸10套;
(2)专业绘图室、绘图机房(计算机60台,按照相应的绘图软件);
(3)测绘工具10套。
8 考核标准
通过国家高级制图员考试者即为合格。以上课程标准经过两学年度的实施,由于实施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率良好,两届学生高级制图员通过率95%。此课程标准可作为实施《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较为成熟的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制图;全面考核;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机械制图课程是是理工类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它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不可或缺的基础。特别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机械制图课程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成才与就业,因此应采取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考核学生学习课程的全过程,对学生机件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徒手绘图技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进行全面考核,力求督促学生做到理论实践结合,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的能力。
1 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学生现有的能力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眼高手低”,给学生的就业带来诸多不利。经调查很多用人单位在应聘机械类毕业生的时候喜欢把机械制图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因为是否具备电脑画图、手工绘图以及识图的能力,决定了后续专业知识能否掌握。可见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工程语言,其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上岗的工作效力和工作能力。其次,总结近几年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情况,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甚至是一些制图理论知识学的比较扎实的学生在独立面对机器和零件时,也不能正确选择视图和合理表达机件,亦不能合理表达机器的工作原理,更无创新。
由此可见,目前很多高校机械制图考试并没有体现以“素质、能力本位”为核心,单纯的卷面考核方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评价作用,也没有发挥激励和引导的功能,同时极大地扼杀了一批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对制图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2 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养成主动学习、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绘图和识图能力。我们在2013年后,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考核,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机件表达的考核
采用期末考试(闭卷)。以补画视图的形式考核切割体、相贯体和组合体。运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机件表达方法阅读和绘制不同类型的零件,合理地标注零件图尺寸。重点考核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视图不少于4个)的阅读和绘制。
要求:视图应正确、直观、简明;尺寸详尽,不遗漏不重复,标明零件在制造和检验应达到的技术要求。尺寸三要素的规定画法为细节问题,必须按国家标准执行。
考核分值:采用100分制,占课程总成绩的40%
(2)自学能力的考核
采用期中考试(开卷)。重点自学章节为标准件和常用件,主要内容包括螺纹规定画法及标注方法、常用螺纹紧固件连接的规定画法;键、销及其连接的规定画法及尺寸标注方法。以螺柱连接、螺栓连接和螺钉连接、齿轮啮合为题目进行开卷考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分析解决图样表达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工程意识和标准化意识。
要求: 螺纹、键、销和齿轮为国家标准件和常用件,国家标准对其画法都有统一规定,考试采用国家标准比例画法。
考核分值:采用100分制,占课程总成绩的20%
(3)徒手绘图技能考核
采用课内和课外考核。考核徒手绘制零件图,运用合理的机件表达方法,在坐标纸上按照1:1比例徒手绘制快速阀盖和阀体的零件图;考核徒手绘制装配图,根据泵体、主动轴、传动轴、各标准件和常用件等11个零件图在坐标纸上按照2:1绘制齿轮油泵的装配图。
要求:草图尽管是徒手绘制,但决不是潦草的图。应做到图线清晰、投影正确、字体工整; 能正确地将装配图拆画成零件图,也能正确将零件图拼画成装配图,并合理地进行装配图尺寸标注。
考核分值:等级得分制,占课程总成绩10%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考核
采用测绘实习周考核。在实习周之前,提前下达所要测绘的零件和机器测绘任务,同学们通过查阅标准、参考书、互联网,熟悉部件工作原理、装配关系、装配尺寸等,了解工程背景,培养工程意识并写出预习报告。实习周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正确、完整、创新地完成测绘任务。
装配体拆装实验:
①同学间合作,用工具将减速器按正确顺序拆开并记录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②通过拆卸,分析减速器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观察装配结构特点;③思考减速器各配合面的配合基制和配合种类;④按顺序正确组装减速器,弄清常用件和标准件在减速器中所起的作用,学习在装配图里如何表达标准件;⑤完成减速器装配图。
零件测绘实验:
①根据减速器各零件的结构特点,确定表达方案,按比例徒手绘制二维草图;②利用测绘工具测绘出所有需标注的尺寸,并根据零件的表面结构特点,确定被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根据零件所在的装配环境,确定尺寸和形位公差;③利用cad绘制完整零件图并出图。
要求:通过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熟悉绘制装配图的技巧,基本合理地进行装配图尺寸标注。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理论实践结合能力。
考核分值:课程设计,等级得分制,。
(5)综合能力的考核。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做一个简单机械产品的装配图设计。内容涵盖零件图、装配图、标准件和常用件应用;在产品设计中锻炼徒手绘图技能;增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相关实践。
要求:了解现代设计理念,掌握现代设计的初步方法,培养构型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熟练掌握使用绘图软件表达零件或装配图的方法,锻练徒手绘图技能,提高表达交流设计思想的技能。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们必须探索新型的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职教育;计算机制图;创新思维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优化设计实践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机械制图教学中,能够使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和优化。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模式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冲击了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对教师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使学生更多地站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以系统方法为指导,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教学设计要包含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操作。此外,教学设计还应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要从评价中获得更优秀的设计方案。通常来说,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优化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目标阐明、学习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以及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二、机械制图教学设计改进与优化
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机械制图课程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机械制图教学要先进行传统的教学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机械制图课程中重点知识板块“组合体视图”为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组合体视图主要由相贯线、截交线和组合体视图的补图补线等组成,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1.机械制图传统教学设计模式结合课程设计的流程和内容,将机械制图课程中“组合体视图”教学设计分为七个环节。(1)机械制图的需求分析。在该课程环节,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基本几何体表面求点、求线的知识,但对于几何体平面截切、贯穿截交线、相贯线的绘制等存在较多问题,多数学生混淆各种相贯线、截交线的形状,甚至不知其绘制方法,这对后续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学设计有较大的需求。(2)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否则容易使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脱节,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学习者分析的内容包括对该板块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水平、学习偏好和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在学习中的共性特征等;学习环境分析内容包括教学点对教学需求的满足程度、教学点模拟应用环境的适应性、在教学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可营销教学设计和传递的限制等。(3)确立教学目标。“组合体视图”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设定为理解概念,将组合体拆分为基本几何体,培养学生组合体形状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补画出第三视图。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是使学生达到自主观察与分析、自主操作的能力,并掌握组合体视图方法。要使学生树立起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习。总体来讲包括语言技能、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技能、认知技能。(4)明确教学难点和重点。在机械制图课程的“组合体视图”模块,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组合体的组合方式,读出组合体视图,并补画第三视图,要求学生掌握绘制组合体平面图的技能。(5)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设计思路的确定。在“组合体视图”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讨论交流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借助相关教学课件、平面图、组合体模型等。学生的方法为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则为“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6)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整体内容包括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意图和教学反馈评价。单纯从“组合体视图”知识模块的教学来讲,教学过程为:创设环境引入课前知识的引入引入新课分析组合体组合方式逐个绘制简单基本几何体的画法分析绘制几何体外部连接部分的画法分析绘制几何体内部衔接部分的画法想象组合体的空间立体形状通过组合体的空间立体性状并补画第三视图。(7)作业评价。在课堂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应结合“组合体视图”教学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合适的作业,作业的内容为补画第三视图。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与工具为三角板等绘图仪,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作业是否符合视图投影规律,绘制图线是否达到要求,视图补画是否正确,包括外形正确和细节补画完整与否。2.机械制图教学改进设计与实践由于机械制图课程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其在教学中最好能够给学生展现立体形象,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机械绘图的理解和记忆。三维形式的组合体视图展示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对于实现这种教学要求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时,组合体视图教学需要对传统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优化。首先,教学目标需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修改和优化,补充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空间转化为平面作图能力、读图能力与计算机画图能力的培养。其次,整合调整教学内容,包括投影基础、制图基础、机械图、计算机基础等几个部分。在组合体视图教学中,将抽象的组合体平面图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借助多媒体展现出来,实现实物与图的转换。在线面切割、拉伸、并、差等造型三维体教学展示中,引入三维CAD/CAM软件,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观察和理解。对于生产中常见的标准件画法和读图、装配图展示,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加深学生记忆。其后,在“组合体视图”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即进入知识情境、建立支架、独立自主探索、协作合作学习、总体效果评价。比如在“螺纹连接”教学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来演示螺栓结构,并用动画说明螺栓连接的工艺过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通过注释和演示细节来加深学生印象。然后,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创新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方式,比如点线面的投影、借助CAD/CAM软件展示组合体立体模型的形成,让学生找到易切削的材料进行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培训。最后,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师将机械制图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调整了实践性内容,加大徒手画草图的训练,并结合实际生产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讲解。
三、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优化实践效果分析
一、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理念不能达到工作岗位能力要求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挂图、板书、模型来进行教学,不能灵活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内容,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也不能很好的教学,所以,这种教学理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学生理解起来困难。
2.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实践环节较少
由于课程设置安排及实践教学条件的原因,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所以,只能对于一些相对比较重点的知识进行有侧重地讲解,并且在课程安排上,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较少。
3.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中,由于老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加上教学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出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是按照课本的纯粹的教学,不能充分的体现出高职高专工学结合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调动起积极性,对课程不感兴趣,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前提
机械图样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的技术语言和技术交流的工具,俗称“工程语言”,是工程技术界的图形文字。它是设计、制造及用户三者间的共同语言,它有极强的通用性、标准性。图样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才不会影响图样的通用性和标准性。故在教学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树立良好学风,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风,是至关重要的。
1.重点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绪论课上得好,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工程图的重要性,感到这门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需的,那么学生就会乐于学习这门课。正如心理学所说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同时,重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绪论课上还可结合生活、工作中的实例,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显示一些需要,如:家庭中需要制作有自己特色的晒衣架;在技术革新中需要对机器或工、夹具的某个部位进行变革等等,都需要用机械图样来与人交流。
2.重视每堂课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教学也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在教学中首先要强调国家标准的重要性,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在板书图画时认真严格,指导学生作业时,重视图面质量,杜绝不规范制图。如:在板书示例的过程中,明显区分粗、细实线,规范使用虚线、点划线以及准确、合理标注尺寸。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使用规尺检查,引导学生从点、线、面做起,决不马虎画图,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三、采用讲练结合教学法培养学生机械制图能力
本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由此教学中应加大学生的习题量,在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学中应采用“讲—练—评”的教学模式。对教材中不易理解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练习题选择应做到重点、难点明确,每个练习题要“有所指”。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及时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再练”,对习题中突出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组合体的画法”中,由于该节是后继“零件图”学习的重要知识基础,因而本章节的教学组织中应加强学生对组合体组合形式的认识,加强对不同表面连接关系的绘图训练,教学中精选习题反复练习,让学生利用“形体分析法”熟练掌握组合体的绘图。通过讲练教学可将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内在的一种技能和技巧。
在教学中突出实践课教学,增加练习课的比例,重点训练学生提高机械制图的速度和质量。鼓励学生在大量的机械制图练习中探求和总结作图技巧,在实际作图时加以恰当运用,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将其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好方法向所有学生推广,求得机械制图水平的整体提高。课堂上留出一定的作业时间,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一些不同难度的课堂作业,按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学生可获得不同分值的平时成绩。这些措施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作图技巧和能力。
四、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设定问题,把教授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及部分内容编制成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设置情景,提出假设,提示各种可能(比如,由一个视图想象立体形状,由两个视图设计合适的形体,各种表达方法的优缺点比较等)。将问题的各种思考过程带进课堂,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问题的求解,发现和掌握规律,从而达到空间思维的成功建立,使学生学习更独立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钻研求知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自我研究问题,其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同时,要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使其与教师的讲解同步,跟上教师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对学习知识就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认知中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机械制图;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工作任务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课程内容设置大体按如下顺序来搭建:制图的基础知识、投影理论、三视图的形成、基本体、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件及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而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都是根据课程的知识体系制订并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在后续工作实践中,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图样表达能力和看图能力。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突出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已为广大职教工作者所接受,项目化课程模式已逐渐深入人心。
一、项目化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机械制图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完成该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学习与之相关的制图知识、投影作图知识及图样表达知识,并在实践中掌握工程对象的图样表达技能、读图与绘图技能。项目化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以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一系列工作任务将制图课程中各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1.课程内容定位
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我们从机械加工行业企业的岗位分析可知,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机械制图对应的就业岗位有:技术改造、机床操作、设备维修、产品检验、产品设计、工艺编制、质检员、产品装配、生产管理员等,这些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分别是绘图能力、读图能力、测绘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而这些正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2.设计思路
(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当个体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首先,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将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定、基本技能及读图和识图的原理循序渐进地融入各项目之间,并通过工作任务来分析与完成;其次,必须使学生形成任务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把知识与工作任务整合起来。
(2)突出实践性,强调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只有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参与、完成,才能形成相应的技能,掌握实用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具体项目、工作任务及考核方式,在单元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及课前要完成的准备工作。
(3)强调工作过程,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其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强调工作过程及工作效率的重要性,按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任务中的每个能力训练项目都应制订详细的考核方法及标准,以便于学生参照执行。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具体读图、画图的能力,在课程结束前采用闭卷式的水平测试,试题宜采用典型机械产品的零部件图,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教学实施过程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改造后的教学采用做、学、教一体化集中教学模式,其基本的教学程序是:确定项目和项目目标及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步骤和程序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工合作,实施项目一教师总结一师生共同检查、评估项目结果一资料汇总、提出新任务,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具备识读和表达零部件的能力。
下面以教学项目“轴类零件的表达与识读”为例介绍教学实施的过程。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关键――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其唯一的任务,而主要功能是创设教学情境、构筑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当然也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学生中间,当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时,教师可以点点头,或者表示一下微笑,营造一个宽松和喜悦的学习环境;当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碰到困难或者出现问题时,教师给予具体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多的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是学生碰到问题时候的咨询者,这就要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选教学项目。选择项目内容应联系实际,使每一教学内容有具体的事物、形象的描述、明确的任务,强调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课前熟悉项目内容并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的有关知识。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3)教学过程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协调,突出技能训练,提升学生能力;教师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
(4)在项目内容讨论评估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不要片面地否定学生的成果,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
四、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项目教学法按实施步骤要求学生在老师分配完任务后自己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学生直接参与对任务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
2.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课程中的项目设计来源于生产实际,将企业真实产品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展现典型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了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
3.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项目教学法中,学生要自己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先要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典型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提高了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的学习兴趣。
4.改进了学习评价模式
在项目教学法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评价主体多元化,而且评价的方法也多样化了(包括纸笔考核、语言表述、实际操作、作品评价和行为观察评价)。各种评价方式的综合应用弥补了以往的不足,能够较真实地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真正效果。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教师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课程项目设计要抓住真实性、覆盖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启发性的要点,才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力得到训练,知识得到积累。
参考文献:
[1]李春玲.机械制图项目化课程改革浅析[J].科技教育,2009(10):151.
关键词:绿色教育理念;机械专业课程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绿色教育理念的提出
在2001年11月23日“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提出了“绿色教育”这一新理念。他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科学与人文各有其独特作用,不可以分割或对立。科学精神是立世之基,科学知识是生产力之源,科学思想是正确思维的基础,科学方法是获得成功的前提;人文则关系着民族存亡、国家强大、社会进退,以及个人思维智慧、人品高低、言行文野和事业成败。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则保证科学方向的正确。“科学人文,交融生‘绿’。二者的交融可以生成正确的追求目标、优秀的思维品质以及良好的同外界的关系。”
二、绿色课程设计
绿色意味着活力,意味着气息的清新、机体的舒展和灵性的激发。“绿色教育”不同于以往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其精髓是“人类智力的开发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在绿色教育理念下衍生出的“绿色课程设计”,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
三、构建绿色课程设计
【课题】苹果手机逆向设计。
【对象】高职三年级学生。
布置任务后,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题需要学生具备的初步能力为:(1)能熟练运用AutoCad进
行平面和三维造型。(2)了解常用的一些三维造型软件。(3)能熟练运用图纸表达机件外形。(4)能够使用常见的一些测绘仪器对简单机件进行测绘。
【学习心理分析】部分学生刚开始时兴趣高涨,自信满满,但是经过讨论和初步尝试后,发现完成有困难,但是依然有决心和恒心把作业完成。
【性格特点分析】很大一部分学生,恒心、毅力、意志力都不强,并且做事态度马虎、思维不够严谨缜密。少部分学生,虽然都具备,但是还需要持续加强。
【知识背景分析】大部分学生通过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AutoCad等相关课程的考核,但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能力还欠缺。
【教学设计】本次课题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评审阶段。准备阶段激发学生兴趣、好胜心,通过对设计背景的调研发现设计意义,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决心。
(一)准备阶段
1.以苹果手机三维造型为题,说明该课题的意义。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苹果公司的背景、苹果手机设计背景、设计理念、设计团队以及其创造出的有形和无形价值,培养学生热爱设计的情感和建立设计理想。
3.提供设计参考书籍。(AutoCad二维、三维造型实例、《机械制图》、机械测绘类书籍、其他三维造型软件类书籍)
4.针对常用测绘仪器的正确使用,课后提供场所,组织学生多次反复练习,提升测绘能力。
(二)设计阶段
1.对苹果手机进行测量,取得外形数据。教师对测量过程全程监督和指导,同时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完成后进行下一步操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于手机曲面数据测量,由教师完成。
2.初定苹果手机零件图表达方案。教师全程监督、指导,审核通过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3.初定苹果手机装配图表达方案。监督、指导、审核后,进行CAD绘图。
4.组织学生讨论苹果手机三维造型方案绘图思路。
5.完成课题说明书。
(三)评审阶段
细化作业要求,确定评分标准,对上交作业进行评分,进行经验总结、优秀作品展览。对于课程成绩评价标准,不仅该看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态度,更要让学生和原来相比,是否有进步,进步有多大,不抹杀任何一个可发展人的信心。对于能力强的,也不一味地说好,而忽视了指出他不足之处的机会。评价不该是呆板的评分细则,而应该是明确又中肯的建议,使每个人都会有收获,在唇齿之间留有余味,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石。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与人文交融之“绿”,它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绿色设计,不局限于时间与空间,更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也不局限于专业知识,更注重激感、生成态度和价值观,与国家科学发展观相统一,为我国输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达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绿无处不在,绿无时不在。只有有了绿色的教育生态,才有小树苗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钟歆.浅谈绿色教育理念下的绿色课堂..
[2]孙淑平,李文.深入理解“绿色教育”内涵推进“绿色”课堂改进行动.
关键词 钢结构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hi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metal structure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summed up step by step, interactive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s one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bu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other courses.
Keywords metal structure course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课程设计是与高等教育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的配套实践环节,是学生运用前修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实际问题,开展自主项目设计的重要教学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熟练地使用资料和相关工具书、手册等,把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起到温故知新、相互促进的作用,能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自学研究能力等。
金属结构设计这门课程已经在许多高校的机械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开设。目前,我校在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开设了金属结构设计课程及相应的课程设计,结合本专业发展方向及我校在金属材料成型方面的特长,教学内容侧重于钢材的基本性能和构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等。本课程的讲授时间为40学时,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命题以实用性很强的钢屋架和轻型门式刚架两种形式为主。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对材料成型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能自主完成给定命题的设计过程,要求学生掌握金属结构设计的一般原理要求和设计方法。最后的考核标准是全面详实的计算书和施工图,以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作为设计作品目标。
1 金属结构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金属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繁杂
金属结构设计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既要讲述金属结构的设计理论,又要介绍结构的构造措施,还要综合考虑结构体系选型、结构抗震以及钢筋混凝土等建筑工程相关知识。知识体系要求具有完备的理论分析,严谨的设计理念,还要与相关的规程紧密联系,按照规范要求严格计算。这就要求,讲授金属结构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熟悉相关规程规范,还要有一定的土木工程建筑类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否则,很难讲好课。
课程设置方面,存在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我们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特点,在有限的40学时内,主要讲授金属结构的连接设计、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等金属材料中最常用的基本结构设计内容。教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学时的分配,会选择性地结合专业特点讲授部分内容,而造成有些问题讲得不够深入,系统性不强,进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影响课程设计的成果质量。
1.2 金属结构设计课程的章节联系不紧密
金属结构设计的课程内容虽然多,但每一章节之间的顺序联系不紧密,前后章节大多相对独立。例如:同样是连接计算,焊缝计算与螺栓计算的公式完全不同,杆和梁的规范规定完全不同,且公式繁多,适用条件复杂。学生具体应用时,首先要严格按照设计条件,再综合理解和分析问题,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样,落实到课程设计环节时,有部分学生一旦概念不清,或把握不准,就很容易出现大量的计算问题。
1.3 金属结构设计课程的专业特色不鲜明
金属结构课程设计是金属结构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或专业方向指定选题,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给定命题的金属结构单体设计过程。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是先修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求学生掌握金属结构设计的一般要求、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尤其要具备较好的相关力学知识。因此,大部分的课程设计采用通用化的命题,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这为学生提交最终的学习成果带来了一些难度。
在讲解专业理论时,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对应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按照通用授课方式讲解,必定难以针对课程设计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通常课程设计安排在W期即将结束的前两几周,学生在匆忙完成计算书和图纸后,便准备回家或外出,大多归心似箭,完成的质量均有待提高。
2 改进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包括理论部分讲解和课程设计具体运算。前续课程结课时间先后不同,教师授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金属结构设计理论和相关规范后,进行课程设计工作。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最终提交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进行考核。我们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开设金属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上,有如下几点体会:
2.1 分步学习与互动教学相结合
为准确把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一般配备二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在讲解清楚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时,更重要的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准确了解他们的进展情况,及时补充需要的知识点,适时调整教学计划,高效地利用两周时间完成任务,达到教学要求。比如某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学生完成轻型屋架设计,在第一节课上,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必要的已学知识,重点是夯实力学基础,细致地讲授设计规范、结构体系和计算方法,并针对不同的屋架结构形式,在结构的内力分布和计算方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找准规范,根据适用条件进行计算分析。
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在第二次课时,指导教师进行巩固和复查,按照给定数据的分组,先核查学生对规范掌握的程度,再随机抽查学生的设计大纲,要求详细演示自己设定的计算流程。由于指导教师的检查监督,一般能较快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有目的地重点讲解。同时,要求每个学生的现场演示,对所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强化作用。为了做好演示的PPT,学生都会仔细查阅相关金属结构设计资料和规范,独立思考、分析总结、精心练习,这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提高。这样在后续的学时中,学生也会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质量地按时完成课程设计。
2.2 书本学习与实例教学相结合
随着国家对PPP项目的大力扶持,基础工程建设的投入有加大的趋势,金属结构的建筑物也日益增多,学生对以金属结构为主体结构的实际工程并不陌生,如果教师再略有提示,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国内外已建和在建的典型工程作为耳熟能详的教学范例,除以照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外,还将其主要受力结构件与校内、市内、省内的钢结构建筑物实体相对照,将书本知识与身边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我校以水电为特色,我们积极利用本校的产学研资料,给学生讲解著名的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和其他一些水电站中应用钢闸门和水工钢结构,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身边实例联系起来,在一个个亲切、生动的具体形象和实例中加深了知识理解。
此外,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金属结构设计之前,已经完成了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机械类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对课程设计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是,由于金属结构设计的施工图表达方式和机械制图有一定差异,部分学生用施工图表达钢结构实体时不够完整。为此,指导教师在教学初期就精选了出符合现行制图标准的轻型屋架结构规范和相应的施工图,并特别从字体选择、图面布置等细节之处,要求学生从结构设计的布置到每个节点单元的详图分步完成。指导教师还引导学生与专业的机械制图进行对比学习,从施工图对比中发现结构图的问题,纠偏订正。经过这样的引导和对比,学生最终能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改正,图面完成的情况较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3 注重选材料、抓住截面设计的重难点
榱颂逑植牧铣尚图翱刂谱ㄒ档奶氐悖在金属结构课程设计中,我们注重选材及材料成型方法的选择。截面设计就是体现专业特点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普遍存在截面过大、板件厚度太厚或太薄、连接处截面不等高或不等宽等问题。从计算书来看,截面强度、稳定、刚度等均满足要求时,会出现截面应力比太小造成材料浪费,或截面连接处截面不等高、翼缘不等宽造成外形层次不齐。腹板厚度太薄使焊接质量难以保障。为减少工作量,部分学生以等截面H型钢替代经济合理的楔形截面。虽然教师在理论讲解中反复强调过共性问题,但学生在提交的成果中,仍然会重复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只重点讲解了构件的强度、稳定和刚度等安全性问题,而忽视了金属结构设计应考虑的结构整体性因素。因此,在截面结构校核的过程中,我们突出正确设计理念的讲授与把握,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设计理念去处理问题、选择材料,做到安全性、适宜性和经济性有机统一。
为避免学生因截面选择不当而引起的设计不合理,指导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将学生按不同数据分组,通过汇报和演示,发现共性的问题。同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相互排查,确保每位学生能明确认识到常见错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教师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都能基本掌握课程设计的脉络。若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再通过一对一重点答疑讲解,促使学生学到应知应会的知识、掌握真懂善用的本领。
4 探索学习的立体考核方法
本校的“金属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以计算说明书、最终提交的施工图,部分指定部位的制图为考核依据,与本校其他机械类课程设计的通用考核方法不同。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要求,指导教师首先按照每个学生的分组数据,指定关键设计部位的图纸并加以区别,要求用Auto CAD进行计算机绘图,给出对应具体部位的计算和说明。
为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命题数据分组设置后,指导教师加强了平时对学生的检查与了解,做到情况心中有数,要求规范规程严谨完整,计算数据逻辑连续,再同时考核学生的课堂汇报表现。最终考核时,由学生的书面材料、汇报讲解和课堂问答“三位一体”,给出综合评价,这样就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降低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难度。同时,结合提交的纸质、电子资料,能对学生做出比较全面地考评,进而实现公平公正。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创新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学生获取工程技术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道,进一步提高收集技术资料和绘图、设计的能力,特别是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设计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的题目各类过于单一,而且实践过程较为死板枯燥,缺少对学生创新性、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问题。比如题目往局限于机床刀架传动系统、牛头刨床等几个题目,训练内容大体上都是围绕系统方案的设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设计运动循环图、对凸轮或连杆机构进行设计等。方案设计完成后,缺少验证环节,学生无论方案正确与否,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没有得到调动。由于课程设计题目种类单一,往往出现全班或者半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做同一个课程设计,这样导致部分同学自己并没有拟定机构或系统的运动方案,甚至有部分学生自己根本没有动脑而是直接抄袭,缺少主动参与的热情,更不用说通过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
针对传统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拟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设计过程以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等方面探讨教学改革,引导创新设计,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形成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开放式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式及方法。
(一)选题的多样化与生活化
选题是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核心部分,不仅需要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设计得以顺利完成。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改变以往学生的设计题目均由教师给定的方式,采取教师引导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选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创新的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指导书上的一般方法,规定几个大的方向,引导学生如何来进行选题。学生最熟悉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装置,可以适当的举些例子如来源于生活又能使生活更便捷的一些小的机械装置。比如为了解决城市或小区中家用车停车难的问题,设计一套节约场地、低投入、免维护等小型停车机械装置,达到空间利用率高、安全、便捷的目的。考虑农产品或水果采摘过程中存在劳动工作量大、作业范围广、触碰的力度控制要求高等一系列问题,可以展开辅助人工采摘草莓、菠萝、桔子等水果的小型机械装置的创新设计。这样不仅能提高水果的采摘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与采摘的投入成本。教师抛砖引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教师需要规定机构选型需要涉及几类机构。限制一定的时间,如一天内需要选好题目并制定初级运动方案,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后交由老师修改确认。对于没有选好题的学生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由指导老师为其给定一个题目,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能得到一定的训练与进一步巩固一些基本专业知识。
(二)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共同完成课题
要完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全部目标与要求,总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如果规定某位学生在一周内独立完成,这挑战无疑是非常严峻的。此外,现代制造企业对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日益看重,一个项目的完成住往是一个大团队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迎合了现在制造企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中,不再强调独立完成任务。我们的设计方式为:根据自愿原则将学生分为4-5人一组的设计团队,每组确定一个设计题目。选题结束后,每一个组员都必须独立完成几项任务,各自完成的任务最终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指导老师对其题目、方案以及任务分配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从资料收集、选题、运用创新方法设计以及报告提交和电子版设计、计算机绘制图纸、PPT答辩每位学生需要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三)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为了更好的的发扬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肯定其创新成果,对创新较好的课程设计进一步进行跟踪指导与完善,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作品并可以参加比赛。对创新较好的方案可以申报实用或发明专利,学校或学院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果经费充足可以将实物制作出来参赛或展览等。学生的创新性想法或思维老师要大力支持,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学以致用,如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收获更大。此外,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也将为我院参加一年一度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无碳小车比赛”或其它类型的比赛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总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改以往设计统一题目的模式,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广泛搜集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程设计中,既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创新设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倡导学生自主选题,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以小组为单位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满足现在企业需求。对创新好的方案鼓励学生动手加工出实物,使学生对机械制图、机械加工、互换性公差与配合有更深入的认识,书本上的知识得以巩固,学生收获巨大。
参考文献:
[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中职AutoCAD制图教学七字教学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教学与七字教学环节
七字教学环节是中职学校提出的实训课七个教学环节,这七个环节分别为:备、组、讲、范、训、评、理。“备”是指准备,准备设备与实训器材;“组”是指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讲”是指讲解,讲必要的知识点,讲操作要领、操作技巧与操作注意事项;“范”指示范;训指训练,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在操作中培养技能;“评”指教学评价,通过评价认可、肯定学生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并超越自我;“理”是整理整顿,清洁,安全等。这是一个科学的课堂结构,实践证明在中职实训课中七字教学环节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喻教于乐。
这里我将通过教学实例探索,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七字教学环节,将好的教学方法与科学的课堂结构融为一体,以期更好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将任务驱动教学融入七字教学环节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要在进行课程教学总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分流,确定不同阶段不同课程的子目标;根据各分目标的最终要求,进行下一层的目标分解,形成相对独立的子目标,各子目标包含一定量的操作技能模块,涉及需要学习的有关知识、基本操作方法。目标的分流使课程教学目标不断细化,使任务设计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检验任务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标准。对于AutoCAD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实现学生能够绘制机械零件图,成为一个绘图员,我并不是按传统教学,一个一个命令的教学,而是根据课程标准,将之分为二维图形绘制、二维图形编辑、绘制机械零件图等几个项目,每个项目又根据学习的内容细分为几个小任务,比如二维图形绘制分为直线类图形绘制、圆圆弧类图形绘制、多边形类图形绘制、多段线、点与样条曲线等几个小任务,每个任务里面,根据任务要求选择适合图样作为课堂学习时,学生完成的任务,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达到学习知识培训技能的目的。以多边形类图形绘制为例:这个任务的目标是学会并掌握正多边形和矩形的绘制,完成学时4课时,所以我选择了如下四个图形,一个课时完成抄画一个图形。
这些学习材料的准备便是教学第一环节――备,当然还应该准备好绘图用的计算机以及相应的AutoCAD软件。
第二个环节――组,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展示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小组讨论分析如何完成这个任务。通过讨论分析,我们发现还需要学习那些新知识,学会那些新的操作技能,以上面图4为例,要抄画这个图形,当中我们目前还没学习掌握的是矩形的绘制。
由此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讲,教师在此就要讲解矩形相关知识,如确定矩形的要素,还讲解绘制矩形的操作要点。这里除了讲解还需要示范,图4的抄画是本课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所以教师的示范就不是给学生画这个图,那么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矩形的绘制,我们准备另外的案例图形给学生示范。
于是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范
以完成图4 为例,这里要学会矩形绘制,我以下图的绘制作为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完成案例图形的绘制,在操作中学会矩形的绘制,到这里学生就可以实施并完成任务了。
自然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训
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任务实施,这时有了足够的知识准备,分小组进一步讨论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图形绘制。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入本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评
评价是学生学习很重要的环节,科学的评价可以肯定学生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当然首先得制定详细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评价,一是自己根据评分细则打分,二是小组间相互评分,三是教师点评等,然后分小组总结得失,最后完成实作报告。
完成任务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任务仅仅只工作的一部分,不容忽视的还有有安全、清洁卫生等,一项完整的工作,一堂完整的课还应该有最后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理,作好整理整顿,作好清洁,关闭设备保证安全等。
三、注意事项
对于AutoCAD机械制图这门课来说,“任务驱动法”应该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任务驱动法”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首先要注意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因此,在进行AutoCAD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灵活地将任务驱动融合到七个环节之中,做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让学生真正的学,教师真正的教。
(二)任务的提出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并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协作学习探讨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在保证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保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扮演好“导演”角色,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重要条件。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间相互学习,多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在教学中增加师生交互,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动态,控制学生的情绪。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七字教学环节的融合,在中职AutoCAD机械制图教学中只是一种尝试,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若能把各环节落实到位,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绘图技能,将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将大大缩短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孟照彬.当代课程设计与管理[M].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9.
[2] 李伯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3.
[3] 张先华 《先进的教育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