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图书馆培优辅差

时间:2022-08-05 06:32:28

导语:在图书馆培优辅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图书馆培优辅差

第1篇

    一、 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 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作文评比中好多同学还获了奖。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文化餐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三、 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 ,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 积极参加学校及区、市里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9月份到唐三小讲研讨课,9月、11月参加学校的语、数公开课,11月份参加了市语文优质课比赛,12月份参加了区班主任素质赛获一等奖等。除此以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局教研室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听课节数达40余节。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第2篇

上学期,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初中各年级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总分平均分都位于市所有参考学校首位,单科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大部分列市前二名,初二数学、初三英语、物理、政治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列市第一名。高一、高二市统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总分平均分三项总排名均为市第6名(含市属三校),两个年级的总排名为市第5,单科合格、优秀率、平均分大部分列市前6、前8、前6名,高一英语、化学,高二数学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列市第6名。校内统考科目成绩喜人。但有个别科目成绩不理想,在市或镇的排名靠后,个别老师的教学成绩与同级同科最好的相比,差距甚远。 二、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工作目标  1、完善、落实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继续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为教学骨干。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初一1、2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初一3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四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线人数要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优生成才率要达到前八名。 四、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科组、级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高考、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主动权。  (1)高三级:尽可能把三轮复习的进度安排好,争取每次模拟考取得好的成绩。  (2)高二级:语文、数学、英语应至少超前二周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政治科要略有提前,物、化、历、生五科会考科目必须在第10周前结束新课。X科中的物、化力争把高三的内容讲完,政治历史争取把高三的部分内容讲完。  (3)高一级:地理科争取在第10周前结束新课,其他各科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应适当超前,为会考及市统考作好充分准备。  (4)初中部:初一、初二争取提前二周结束新课,初三力争在第6周前结束新课,为升中考复习提供足够时间。  3、抓好时间协调。本学期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比例和学科特点,把白天和晚上的自习课分到各科,以协调各科的教学工作。各科任教师要视当天教学内容和自习安排情况,合理调整好作业量,并教育学生利用好自习时间。  4、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好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5、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6、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7、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举办一次学生作业展览和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8、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除必须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之外,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9、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编好练习题、参加青优课评选。在形容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将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运用情况。  10、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1、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2、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举行1~2次学科竞赛,继续开展上学期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激发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3、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五、行事历  周次

日 期

工作内容

1、 2月3日~10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

2、 11日~17日 制定各类计划

3、 18日~24日 学生作业展览;教师计算机培训

4、 25日~3月3日 高考综合科全市统一测试

5、 3月4日~10日 学风建设经验交流

6、 11日~17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

7、 18日~24日 教学常规检查

8、 25日~31日 全市高考模拟考,教研工作检查

9、 4月1日~7日 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

10、 8日~14日 目标分层教学青优课评选

11、15日~21日 教研工作阶段性总结

12、 22日~28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高考广州一模

13、 29日~5月5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

14、 6日~12日 高考工作视导

15、 13日~19日 市高考工作视导 优秀论文评选

16、 20日~26日 教学常规检查

17、 27日~6月2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高考广州二模

18、 3日~9日 市高考工作视导,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

19、 10日~16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7日~23日 期末复习、初三升中考

21、 24日~30日 期末复习、高一、高二毕业会考

第3篇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 11月18日——24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 总结

13、 11月25日——12月1日 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 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 12月9日——15日 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 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 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 12月16日——22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 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 12月23日——29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 1月6日——12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月13日——19日 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第4篇

计划应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目标、任务和应达到要求。任务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有的还要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渗入到新课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同学受。在高中学习中,文化课固然重要,可是身体素质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问题了,所以说在高中的时候,体育和健康教学必须要实行下去。

二、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高二上期,身体素质较初中有了明显提高,各方面能力也在提高,而同时学习任务较重,这个时期的教学要注意教学的艺术,要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全员参与,提高身体素质,减轻学习压力。

三、本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高中体育第一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球类等内容。学生虽然进入了高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的自觉性、主动性仍较差。为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去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的:

1、深入了解体育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手段,懂得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作用,增长体育知识,并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

2、学习一些基本体操,加强协调性练习。

通过素质练习,提高学生跑、跳、投的能力。进一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

3、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上期所学的内容。

使之学为所用,提高体育达标成绩。

4、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时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力求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相结合。

2、上课讲解时,做到声音要宏亮、吐词清晰,组织得端,示范准确。

教法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3、抓好两操及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4、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5、很值得探究一番。

看了开头就迫不及待的读下去。

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2一、学情分析

本届高三文科班学生,由于高二下学期重点忙于高中学业水平检测考试复习,对区域地理复习没有认真对待,加上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比较散乱,系统性不强,识记难度大,造成前段时间的复习效果不理想,使本学期的一轮复习内容变多,任务变重,会影响到二轮复习的进度。__届高三地理备课组全体组员为了使备考工作顺利进行,针对存前段时间复习存在的的问题以及地理学科的特点,经过反复商议和斟酌,特制订如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力争__届高三地理科在__年的高考中保持__届的优势并有所提升,夺取__年高考胜利。为学生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__年高三地理备考复习分三轮进行。

一轮复习必须在__年9月至__年1月完成,主要是以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为主,复习的具体要求如下: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二轮复习必须在__年2月至__年4月完成,在这一阶段,紧紧抓住课本,切实抓牢基础;注重讲练结合,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精细培优扶弱,实现整体推进。形式为专题复习,根据高考的重点、热点内容,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按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联系划分专题,深刻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三轮复习从5月到6月,形式为冲刺复习,训练仿真题,查看已做试卷中的错题,抓住主干知识,重视地图,关注热点和焦点,讲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抓好常规教学环节

1、备好和上好每一节课。

在领会考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在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外延。

2、加强集体备课。

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提出备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供讨论或总结备课过程中所收获的新的体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互通信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备课组成员必须做到到五个统一”,即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习题设计统一。

3、精选、精练、精评习题。

对试题要精心挑选,题不在多,关键要精,要起到真正练习的作用。要分析试题,要把握高考题的特征利用好每次单元检测、月考,出好每次考试题,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还要强调答题的规范化,用词的专业化。对典型题还要写到纠错本上,确保学生每次考试能拿到70%的基础题分数。

4、认真辅导学生。

重视学情分析,不断的调整教学思路,进一步优化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切实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跟踪关注每次考试前十名学生的变化,其试卷要进行面批,及时反馈其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自习课、晚自习等时间对考试成绩较差的后十名学生进行进行辅导答疑,解决疑难问题,使他们在地理学习上尽可能减少障碍。让他们学有所得。

5、加强督促和检查。

除了检查每次作业是否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外,还要通过提问检查要求掌握的内容是否掌握,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纠错的检查和督促。

(二)钻研考纲和教材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

注重总结与分析。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的分析。

(三)研究高考,提升质量

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是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基础上,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备课组要着重研究近5年的地理高考的特点和命题趋势。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3一、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总目标是: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文书资源:图书,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

2、音像教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材软件。

3、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对媒体设备,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

4、人力资源:学生,求职人员,教师,邻居等社会人士。

三、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从此跨入初中,跨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为了珍惜新的起点,为了更好地成长,要认识新环境,提高自己的各方面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药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新奇的特点,促使他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进而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措施:

1、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熟透教材,通过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

把握每一节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课堂上,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指导学生做到课前的收集资源,资料和图片的准备。

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划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后有一课综合探究活动,每一课为四课时,探究活动两课时,具体安排见进度表。

本学期增补《地理读本》为扩展学生的视野知识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4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1、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2、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3、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5篇

一、模式的提出

教学要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掘学生潜在能力,满足学生适合自身最佳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学生最优发展的教学实践中,既要整体有序地把握教学进程内外诸因素的关系,又要符合学生认知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教学的因果发展、层次梯度,表现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的素质内化进程。在近些年的学生最优发展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能涵盖各学科教学特点的学生最优发展教学模式:“抓起始、打基础、重能力、促发展”。诚然,该教学模式的表述较简明,但其内涵却十分丰富,需要有序地、分层递进实施。各学科围绕该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相应制订各具特色的实施方案。而且还要做到学科间相辅相成、和谐地同步前进。

二、模式实施原则。

1.整体性。

用整体性观点看教学过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属于学校的整个教育系统。我们在“抓起始、打基础、重能力、促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全面优化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改进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现代化等方面,力求过程中每一成分和环节都能充分发挥最优功能,进而求得全过程最大程度的整体效益。

2.联系性。

用联系性的观点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构,揭示过程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内在联系,这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联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过程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既表现在师生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也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前后衔接,学生兴趣、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的因果联系和发展联系上。

3.综合性。

用综合性观点(方法)处理教学中的方法和形式问题,以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任务之间具有对应性,在对应范围内,教学方法会显示出其优越性和高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自始至终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必须综合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使之相互配合,最优结合,以达到整体优化、优势互补的教学效果。 常用的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各有其优点和弱点,因而在各个阶段与场合都必须考虑其最优结合,尤其是要根据具体需要在教学过程的相应环节中突出某种组织形式,而以其它形式为辅,以求最优的组合效果。

4.最优化。

用最优化观点开展教学工作,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每个教学环节都以整体的低耗高效来衡量教学行为和效果。

三、模式实施的基本要求

1.以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为出发点。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是一个反映学生学习的内外部条件的综合性概念。由于学生总是处于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情境中,所以, 实际的学习可能性这个综合概念是动态的。因此,我们要求全体教师不断地研究学生,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得出一些有根据的综合性判断和鉴定,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发展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以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2.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认识过程的主体,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因此,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为基础,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不但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且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协调统一。全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组织形式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始终坚持将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协调统一,最优结合,以确保最佳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强调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有区别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另一方面则强调充分合理使用多种教学资源,使其最大可能地发挥效益。

四、模式的具体实施

1.抓起始

我校生源整体较好,但由于学生来源不同,其知识层次、能力水准、学习习惯等均有明显的差异。我们提出“抓起始”,既是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 也是要发展提高这种“可能性”,使教学“可接受”性更强。我们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新生入学伊始,教师通过审阅入学成绩和新生档案,在适当时机用适当方法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习惯,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②查漏补缺,知识衔接。为使全班的知识水平有相对整齐的起点,同时考虑到初、高中知识有较大跨度。我们实行“起点低一点,坡度小一点,进度慢一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起始阶段有一个补习、衔接、转换、适应的过程,让学生“排好队,齐步走”。

③培养习惯,改善方法。从初中生到高中生这一角色变换的转折点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转变。我们在提醒学生严格遵循学习常规的同时,十分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帮助学生探求适合自己特点的自学方法。

④协调关系,健康心理。进入高中的学生大多是初中的优秀生。但在新的环境中未必都具优势,因而会产生种种影响学习和心理健康的不良心态。我们通过开展优良班集体活动,和谐师生、同学关系,营造良好氛围,注重心理引导,提倡愉快教育。

2.打基础

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在相应条件下相互联系,合乎规律地保证取得巩固的、理解的、实效的教学结果,这是最优化教学的重要原则。夯实基础对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求在教学中做到“三落实”:

①落实课堂教学。教师按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优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特点,把握知识的难度、密度、深度,“照顾中下面,不搞难精尖”。实行知识教学“三小步“,即:适当重复,前后关联,巩固消化。

②落实检查考核。学校严格要求试卷命题有适度的知识涵盖面和梯度,命题依据三原则:基础性、全面性、合理性;考查后作试卷分析,做到考一次,查一次,补一次。

③落实培优补差。对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既实行“能跑则跑,能飞则飞”的“提优”原则,同时实行“四同四不同”的做法。“四同”即按大纲要求相同,教学进度相同,期末考核相同,课时量相同;“四不同”指课外训练不同,知识拓宽不同,平时检查不同,最终达到要求不同。优生重在知识拓宽加深,中下面学生重在查漏补缺。

3.重能力

能力是知识、技能的概括化和迁移,也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我们在抓基础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其一是重视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其二是重视特殊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中,我们的做法是:

①课堂教学。变“讲堂”为“学堂”,凸现学生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脑”的基础上“动口”、“动手”,让学生上台表现,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动手操作等能力。

②课外活动。强化活动意义,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渠道,为学生培养能力“搭台”。我校有多种兴趣小组、学科竞赛、文艺社团、周末文化等课外活动,有效地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欣赏、文学创作、科学思维、组织协调等能力。

③社会实践。组织发动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在向社会和生活学习中锻炼能力,培养才干。如计算机教学中让学生为区公安局和校办厂等开发应用软件,“灵通社”同学的社会调查采访等,不仅提高了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也锻炼了社交能力。

4.促发展。

教学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所指的“促发展”,就是侧重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基本做法是:“给时间,留‘空间’,展特长,明目标”。

①给时间。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就得给学生自由支配的足够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精,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开展思维活动;课后各学科向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给学生足够的预习和复习的时间。只有学生掌握自学的主动权,才具有最优发展的可能。

②留“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余地。教师相信学生具有自己获取新知识和对某种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有意识有目地的规定学生自学内容,而且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提出拓宽知识、加强深度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创造性劳动。这些属于“再认识“的思维活动,也是一块很大的“空间”,是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思维活动的重要过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欲使学生最优发展,必须留给学生最优发展的“空间”。如果教师全部占领了学生的发展的“空间”,那就无所谓有“最优”可言。

③展特长。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发掘学生个体潜在的特长和能力,这也是“促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十分清楚,今天和将来社会都需要各类人才,特别需要在具有良好全面素质基础上又有某方面特长的人才。因此,学校和教师完全有责任认真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特长。为此,学校为学生“配班子”(物色辅导老师)。“搭台子“(提供学习阵地、创设表现特长的环境和机会)。

④明目标。学生进入我校的第一天,我们便明确告诉他们,决不能以跨入大学校门作为自己的目标,要在中学阶段达到自己最优发展,将来为国家作大贡献。进入高三年级,特别是复习迎考阶段以后,我们清楚地告诫学生,高考竞争是公平的,要有勇气去寻求适合自己最优发展的学习环境,不管录取分数线多高,都要敢于攀登。事实上,我们有些有条件成为保送生的同学,考虑到接受保送学校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的最优发展,因此放弃了“保送”的权利,敢于冒风险参与竞争,接受国家的挑选。正因为我们的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努力目标,因此都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这也是实施“学生最优发展教学模式”的成功保障。

五、模式操作的基本环节

我们通过多年的模式实践,形成了以下几个教学基本环节,如图所示:

反 馈

--------------------------------------------------------------------------------

1.明确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中的行为目标。明确的教学目的,不仅要体现科学性,还要努力做到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体现在不同年级,不同专题,不同教时,不同学生;努力体现教学的发展性,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逼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优选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最根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目的的重要保证。在优选教学内容时,我们着重强调: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补充必要的知识,注意科际协调,反映教学效率,控制作业总量。

3.激发动机。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活动成为“自觉的操作”。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最佳学习心态,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和满足,激发起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4.优化教法。优化教法最直接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本质。优化教学方法必须达到“五符合“:(1)符合教学原则;(2)符合教学目的任务(目标);(3)符合该专题的内容;(4)符合学生的学习可能性;(5)符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努力使教学教法多样化, 手段现代化,形式合理化。

5.加强检评。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检查与评价,调整、校正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学生也可从中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自我调节。我们把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并突出学生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在评价的方法与形式上,我们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端性评价结合起来,注意发挥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在评价的方向上,贯彻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

六、学生最优发展教学模式实施的保证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学生最优发展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只有“教师高水平”,才有“学生高质量”。为了给最优化教学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努力建设这样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有优良的教风,严谨、求实、一丝不苟;有优良的学风,能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刻苦钻研大纲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有高超的教学技巧,课堂教学效率高。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全体教师能不断获得进修学习的机会,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2.创设最优的教学条件

创设应有的教学物质条件、卫生条件和心理环境,是有效的高质量地发挥教学过程作用的先决条件。我校在学生最优发展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把创设最优的教学条件作为改革的一个主要环节来抓。

建设现代化教学设施。镇海中学在1987年学校本部重建时,就立下要建设至少二三十年不落后的现代化教育设施的远大目标。近几年随着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综合实验楼、体艺馆、电教图书馆等一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工程已逐步完成。

优化校园环境。镇海中学在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前后投入近百万元资金,有计划地修复了抗倭、抗英、抗法等七个历史遗迹,三个革命烈士纪念亭楼。使一批具有历史内涵的人文景观对学生立志成才,发愤读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我校还十分注意绿化、美化环境,师生动手植树绿化。校园里草坪雪松,满目葱绿;桃红柳绿,姹紫嫣红。十个德育教育点与现代化教育设施镶嵌在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