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 19:21:25
导语:在办公自动化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中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方法;评价方法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国中职学校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在传统教与学模式下,教师占主动作用,学生往往是在教师引导下被动的学习,学生学习自觉性比较差,学习效率不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
二、目前中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学校里,办公自动化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2]。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制定自己学校的教学计划;当然,也有不少学校是在结合本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经过市场调研、可行性论证等阶段后,制定出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教学计划,但基本上都是以学期为单位安排教学计划。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这种按学期、按周课时安排教学计划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中职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实际教学需求,进而影响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综合考核与评价。此外,当前中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学生方面。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大多数基础较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习惯。有些学生课前几乎不预习,上课又不做笔记,课下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课外练习,对所学功课不进行及时的复习。
第二、课程方面。本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学习过程枯燥,学习难度较大。
第三、评价方面。本课程考核内容侧重于理论,而技能实训方面教学考核标准不明确,综合评价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以知识为主,过于重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极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难的情况,从而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计划。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改革的方法探索
在中职学校,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是以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办公的能力,学生能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为后继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学习和应用作前期准备。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方法探索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划分成若干个任务,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最终使他们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能力的掌握[3]。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贴近实际的任务可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随着一个个任务的解决,学生易产生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心。任务的实现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打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此外此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实施阶段性集中授课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在阶段性集中授课的教学方法中,知识点的划分更加明确,有利于知识点的分解,使不同课程可共用同一知识点。使一些和专业并不搭配的知识内容显现出来,学校完全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课程内容,强化技能训练,突出重点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
(二)评价方法改革的方法探索
从内容上看,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心偏实践的课程。因此,在学生评价考核方法设计上,不能像理论课程一样安排期末笔试考试,也不能像实践课程一样,采用项目式或者现场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办公自动化教学内容知识点模块划分明显,在各个模块授课结束后,应进行模块项目式考核。在期末考核上,主要采用上机操作和现场考核两种方式,即多元化的阶段评价考核方法。
从总体设计来看,本课程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期初,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每一个知识点选择相应的考核方法,在教学过程或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评价。
四、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
首先,在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依据实训内容重新组合教材章节,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把办公自动化课程划分为办公理论、办公软件、办公网络和办公自动化设备共四个模块部分,按照模块组织教育教学和考核评价。例如,在办公软件模块的教学中,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置任务知识模块,可将其又分解为若干个小模块。教学中,以突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中心目标,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老师的教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思路。理论课教学以教师演示为主,讲练结合。以练习、以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新知识,引导他们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做到讲完就练,及时巩固。由教师提出案例,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探讨、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加团队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解答疑难问题,总结各小组讨论成果。
此外,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中等教育阶段接触计算机比较少,操作能力和水平相对较差,但对于另外一部分来自城市的学生来说,接触计算机机会较多,操作水平较高,一些简单的基本操作已经掌握,因此,课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区别对待,每节课除了必须完成的案例练习外,还会增设一个拓展练习,供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完成,避免出现部分同学轻视课程内容、上机玩游戏的情况,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化发展。
实践证明,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一个在日常办公中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或者用一个轻松愉快的话题,迅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刺激他们想要探究深入学习的欲望。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加深知识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考核和教师评价方式探索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分为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两方面。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则难以衡量。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模块化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结果通过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以往办公自动化课程考核方式多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形式,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及课堂表现组成。这种方式可谓“一考定成绩”,不利于监控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对某些抱有“考前突击”心理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督作用。因此,我们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改进后的考核方式由平时考核+最终考核两部分组成,期末学生的总成绩由环节考核(占总成绩60%)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两部分构成,侧重平时环节考察及阶段性测试、创新测试等环节的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重视平时操作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近期的改革探索表明,考核方式的改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专业技能,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与学,就是要求通过教师的悉心辅导和学生的反复练习,使学生体会通过某个具体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和技巧,最终能够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与其同时还要建立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小组互评的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协作共进的学习习惯。此外,在小组互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教育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尊重他人,积极倾听同学发言,相互交流,最终实现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的综合收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平时上机任务的完成情况等项目进行综合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注重日常积累,把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成长的功能[4]。
教师评价以激励为主,努力挖掘学生操作技能的闪光点,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提高驾驭计算机的能力。还应注重评价语言的艺术性,把握分寸,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之,针对不同的课程要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才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5]。随着企业现代化进程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总结和调整教学和评价方法,改进考核方式,这样方能培养出适应信息化时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琴琴,汪艳丽,关纬朝.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 中外教育研究,2010(01):175.
[2]张金萍.中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索[J].俪人:教师,2015(11):128.
[3]周春.《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4):34.
关键词:校本教材;工作过程;办公自动化
一、研究背景
1、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中提出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品、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2、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目前,广西技能型产业工人奇缺,全区有技术工人130多万人,所占比例不到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产业工人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到2020年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信息产业为4.66万人。
3、学校建设的需要
我校作为国家首批重点、广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其中的重点支持专业,办公自动化方向的中初级技术人才是在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中。配合学校示范校的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需要整合相关教材的重复性内容,增加技能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行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特色教材。
4、课程使用教材现状
现计算机应用专业《办公自动化》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从国家规划教材中选择相近课程标准的教材,没有贴近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企业需求,主要以讲授知识点和学生操作练习为主,知识点较为零散,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不能与工作岗位和职业需求相联系。随着广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兴的北部湾区域对信息产业人才需求有所更新,需要有效探索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在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上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经验,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最新的教学理念设计课堂流程,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配合教材改革实施。
总之,传统教材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到社会岗位中来,其所具备的能力与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二、《办公自动化》校本教材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能较好的解决上面所存在的问题。
1、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根据专业基本素质和能力需求设置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学习背景,分模块传授知识,改变把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传统格局,删除陈旧的脱离实际工作的理论知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开发与企业实际相联系、与校内实训基地配套的教材,完善相关电子教案、课件、学生工作页、案例习题、考核任务和评价方式等资源库。
2、通过教师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提高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建立较完善的编写原则和体系,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通过互相合作和研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编写较为科学、系统、特色的校本教材,为学生的适应社会需求提供依托,为创建国家示范校添砖加瓦,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
1、教材定位
聘请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编委会。深入企业调研,采用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等形式,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归纳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方向人员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确定教材的定位。
2、教材设计
>教材目标设计:教材总体目标设计、教材章节目标设计;
>教材内容筛选:教学实践中分析学生特点,详细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删除陈旧的知识点和脱离实际的案例内容,开发有鲜明职业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工作任务。
>教材结构设计:教材,作为教与学的客体,其结构是由学习观和教学观说决定的。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校本教材,在内容上突出工作岗位技能训练。
3、教材编写
教材设计完成后,需要先编写教材的大纲,再根据大纲编写教材内容。
4、教材审定
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教材的定位、规划、设计和编写进行审定。
同时,开发教材配套资源,如: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学生工作页、试题库、案例集等资料。
四、采用基于岗位情境的授课方式
1、在教材实施过程中积极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形成老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使学生提早融入实际工作氛围,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构建自我的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充分开发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组织开展相关模拟教学实训,设置实际的工作岗位,完成具体的岗位职责,使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相互渗透、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手段更丰富。
五、校本教材的评价
1、校本教材的试用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试用新开发的校本教
采用多维度的评价考核体系,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以工作模式为评价平台,将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个综合性的考核项目中,考试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知识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毕业生必须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全面衡量教学质量。
六、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密切与行业间的联系,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堂教学指导,提高专业技能实训的技术含量及质量,在开发教材过程中,专业教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和培训,学校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不断提升校企合作效益与质量,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七、提高教师实训教学能力
积极探索校本教材的建设研究,积极与企业专家交流,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考察调研,使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获取实践工作经验。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和示范校建设能力,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参与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 VBSE;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47-0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企业在用人时都希望学生知识型和创新型并重,技能型和复合型兼顾,具备跨领域、跨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然而大部分财经类院校的实训以课程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全貌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构建一个高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全面提升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VBSE的概念
VBSE(virtual business society)即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是一种新型跨界实践教学模式,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教学理念,通过在校园内搭建全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高度仿真企业中的真实工作场景,设置企业职能部门、岗位、流程、执照、仿真货币、产品、物流等,学生自主选择企业、银行、工商、税务等各行业工作岗位,在虚拟的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以培养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综合职业素养及全局合作意识。
二、VBSE实践教学设计
(一)前期专业课程准备
在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教学中,学生应具备企业、银行、工商、税务等各行业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前期必须设置与各岗位群对接的相应专业课程作为支撑。为配合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教学,应有计划地设置《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办公自动化》《会计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等财经类专业公共平台共享课程,打造基础共享平台,使学生在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时能胜任各行业工作位,实现财经专业群“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前期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见表1。
在财经专业群公共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各财经类专业要继续开设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课程的中层分立。如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产品推销技巧》《网络营销学》等;财务会计专业开设《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管理》等;金融保险专业开设《金融学》《保险理论与实务》等。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培养财经类学生不同专业的理论及核心职业技能,提升其专业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在职场生涯中实现职业成长。
(二)VBSE综合实训框架设计
VBSE实训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已完成公共平台共享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即将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习。此时学生已具备职业通识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在学生生涯的最后阶段安排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全仿真的商业环境中检验知识能力。VBSE综合实训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所处位置如图1所示。
VBSE实训课程在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中心完成,将前期各专业、各课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办公自动化》《会计基础》等)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引入企业的真实数据展开实训,让学生在实训平台体验企业运作原理和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本课程设计包括课程标准设计,内含课程名称、参考学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学习情境/教学项目的教学方案设计,包括教学流程的描述、教学阶段 、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教学方法手段等;支撑教学实施过程的资源、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及评价工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表格、评价工具等)。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将高仿真企业经营场所、办公环境、实训软件、资源管理系统与多媒体演示教学、场景教学、交互探讨、案例教学、网络教学、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立体交互式全新校内综合实践模式。VBSE实训课程能使学生认知企业内部、外部组织运营流程及各组织间的相互关系,深切感知企业各岗位工作对其他岗位业务的影响,明确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依据各岗位职责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对于职业岗位认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意义重大。
关键字: 专业设置;市场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
目前计算机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进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进,才能使计算机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根据目前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切身感受的问题,现将自己的想法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的改进
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是社会急需人才。因此,职高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四个方向:①办公自动化:以Office 2003为主,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技术人员;②网页制作:培养网页设计人才;③计算机网络: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同时培养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检测和消除计算机病毒的网络管理员;④图像处理: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技术员。
2教学计划的改进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突出专业特色。
三年制的职高,前两年每学期用3至4周在机房进行专业训练,最后一学期根据学生特长及爱好,分方向进行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爱好上有特长。具体安排为:第一学期,打字强化训练;第二学期,办公软件Office培训;第三学期,网页制作培训;第四学期,用四周时间进行计算机平面图像设计。再用四周学习网络安装和维护,培养网络管理员,使能掌握Inter Net网络接入技术及局域网安装和维护。最后用四周时间,根据学生特长将他们分组,在机房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3教学课程的改进
社会对职高生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性,因此必须对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改进。
(1)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应弱化或舍弃 “重理论、深分析”的理论课程,开设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课程。
(2)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培养目标。
(3)教学计划不能一成不变,根据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特点,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调整、改进。
4教学模式的改进
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方式的改进。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在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转变成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2)建立实验室、视频室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教学模式。因此,视频教学是计算机教师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3)建立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其次,教学内容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再者,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听、看、动手操作的环境。最后,学生可以按照学习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
(4)建立网络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等教学技术,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5考核方法的改进
教务处及实训中心是关键的两个综合职能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好,建立一支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实训档案管理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加强实训资料技术的管理工作,充分挖掘实训的潜能,为学生实践学习活动提供现代化的实训环境。对于专职档案资料管理专业人员,应与教学、科研、图书管理人员同等对待,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或任命)工作。并逐步改善工作条件,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档案部门添置必要的管理设备,以便于开展工作。档案资料室的设置,可设在实训中心办公室,设保管专柜、多媒体室的影象信息资料专柜等。各二级学院、实验室、实训室也应设实训档案专柜,负责保管好院系的各种实验实训仪器设备资料,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细化。实训指导教师,除完成本部门本室的实训工作任务外,平时要注意收集整理材料,要对与本部门的实践教学资料包括学生实训实验报告归档。实训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自身业务建设,一方面积极学习借鉴社会上的档案专业知识理论和管理知识理论,另一方面建立档案工作网络,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管理水平,使实训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跟上办公自动化步伐,为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其它工作服务。
高职院校实训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要把实验实训讲义备齐备全,缺少的讲义及时组织编写,并把学生的实习报告作为短期实训档案保存。全面普查更新补充由于我院列入并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验收,实训仪器设备投入量大。学院合并组建初期,一些仪器设备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已在更新淘汰之中。在搬迁过程中,有些仪器设备没有资料,或有的资料混乱。资料不全、遗失缺少不可避免。因此全面普查实训仪器设备管理资料,更新补充,有的要上网收集,或厂家重新提供,补充齐全。这是实现我院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注重收集,加强管理高职院校的实训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把仪器设备管理众多资料及时汇总存档的工作,归档的过程方法管理很重要。首先要整理收集资料,并剔除淘汰设备的无用资料,才能避免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实训技术资料归档管理,是以二级学院为划分单位的管理档案,分设仪器设备资料档案、实验实训中心仪器设备存档资料表。列好档案宗卷计划号,按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等。制定仪器设备存档资料(表),以及电子档案(设多版本保存,防止损坏数据遗失)。按统一标准标好仪器设备的采购日期、仪器设备名称、产地、规格型号、产品资料留存明细(驱动盘、保修期、说明书)、存放地标示清楚。由于大部分仪器设备要长期实验、实训使用,设备不淘汰,相应的档案资料也应长期保存。存档的具体技术资料:对操作说明书、合格证、检定证书、保修卡、软件光盘、使用说明书进行存档保管。
高职院校实训仪器设备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化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OSTA考证 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的职业教育,一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强调技能的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是他们在进行其他有关计算机操作前必备的基础。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以下简称OSTA认证)相结合。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都要通过OSTA的计算机认证考试,实际上是实现了“一考两证”,即通过OSTA的认证考试学生可以拿到《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也标志着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顺利结业。自2007年OSTA计算机认证考试采用了新的模板,对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修改之后,对我们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适应考证的宗旨,也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困惑与改革后续发展的思考
1.教学项目的来源及持续性
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教学项目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光凭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师对专业和行业的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在制作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也只是凭借个人多年来的社会经验和对此专业其他课程的一些了解进行设定。有些项目现在看来并不一定准确,跟学生就业时可能真正接触的实践内容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各个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相关的操作实例,那我们在教学项目的设置上对学生的实践就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只有解决了教学项目设置的来源问题,计算机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才能更好的得到推广。
2.学生层次两极分化与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招收范围较广,因此在班级中学生间学习能力不同,对任务完成效果和时间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很难照顾全面。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测试。根据最终测试情况,在上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班级中,根据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
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目前只是我们的一种构想,如果要真正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很多细节问题,以及各方面的大力配合。
3.高职毕业前对计算机课程的扩展教学
四年级下学期在班级课程中安排一门办公自动化操作课程,是对以前所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的回顾复习,又加入一些办公室常用设备的操作说明。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容的走向社会岗位,在进入到单位后对于办公自动化操作可以更加熟练,这也是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提出一项要求。当然,在此课程中我们的教学将完全以企业项目为主体,实际就是学生实习前的技能强化。这就要求我们和企业要做好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将教学融入到校企合作之中。
三、现阶段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面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OSTA考证要求,从2008年起,我们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就开始有所变化。
1.阶段性的加入综合实训
为了巩固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不同组件的熟练应用程度,在学习完某一组件的基础操作之后,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我们在课程中加入了部分综合实训。以此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技能的实用性。如Word电子小报的制作、利用Excel对班级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中国十大旅游城市的介绍等。
2.结合专业,采取项目教学
在最初进行博西华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时,考虑到博西华班学生的特殊性,在和学生、老师有了一定沟通后,我们尝试将课程教学项目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在一起,完成了Excel电子表格的操作技能学习。下面就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简单叙述如下:
项目名称:《完成2008上半年博西华家电销售统计表的制作》。
(1)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初,给予学生相关的项目情景描述,让学生对整个项目的实施环境和前提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思路就比较清晰明确,知识体系结构也会比较完整。
(2)在给出学生项目总体要求之后,带领学生对项目进行分析、思考。由于整个项目的内容范围较广,在帮助学生分析时可以根据项目完成的步骤及各个知识点的不同,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任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减小,不会因为项目过大一时无法完成而丧失信心。
(3)作好准备,便开始身体力行,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开始实施操作。把项目下的小任务要求发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根据任务要求,参考书本上相关的内容知识自行先完成任务的操作。学生通过翻书自学,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在通过自我努力解决问题后,对问题的理解加深,且获得一定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难点无法解决时,会更关注于教师的教学,这样更容易掌握知识点。最后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重点讲解,分析操作难点,并配合相关操作练习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在博西华班进行实验的一学期,学生的反馈情况较好。因为跟他们所学专业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有所提升。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将课程的专业教学项目逐渐推广到其他各个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例如,在土木工程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Word软件教学中,曾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完成某小区某幢楼工程预算价审计报告》、在Excel软件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完成玄武区某住宅装修工程主材预算表的制作》、在PPT软件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南京过江隧道建设工程投标演示文稿制作》;在环境艺术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计算机基础课程Word软件教学中,曾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完成海南省水质环境监测报告》等。
通过这样的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课后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对课程的兴趣也有所提升。在课后以外的学习过程中,也能较好的看书完成。同时,在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间开始相互协作,特别是帮助他人解答难点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清晰。因为在项目的设定过程中结合了专业,这样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实践性也更强。
参考文献:
[1]刘艳,马芳.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文员的工作内容
总体内容
1、深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如果有脱节或不完善的管理制度,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提出改善或补救办法,并起草书面文稿呈交上级领导审阅批示。
2、文员应做好企业外部来函的接收,登记,报送,报批,复函,内部发送,传阅,回收以及文件起草等工作。
3、文件资料校对是文员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文件格式书写是否规范,文字,标点是否正确。都直接印象企业的外部形象!应特别注意校对。
4、负责文件资料的管理工作,可根据文件来源对文件进行编号,分类,归档等处理,以方便企业内部人员查找,使用。
5、经常对公司内部相关事务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调查,归纳总结后,为领导提供一些真实的分析数据。
6、负责本部门的日常工作,包括清洁工作,外事接待,客户联络,日常打印,登记台帐,考勤统计,等事务。
每日任务
1、接听电话;接待来访人员,并作好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向有关领导汇报。
2、负责校长办公室、会议室的清洁卫生。
3、负责接收信件、报刊杂志,并及时归类、分发。
4、负责文件资料的收发、标识、装订、存档、保管工作,为领导起草有关公文。
5、收发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和资料,根据文件内容和要求向领导请示、汇报。
6、按照档案管理规定,收集、整理、装订相关文档。
7、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日常内务工作,领导临时安排的其他工作。
每月任务
1、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工作。
2、负责各类文件及外来文件的收集、发放、存档、汇报、登记工作;
3、管理好职工的人事档案材料,建立、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严格借档手续。
4、负责会议前准备、会上服务、会后清理及会议的记录、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5、负责各类公文撰写、打印、汇报与传达工作。
6、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工作职能
1、负责文件资料的打印、登记、发放、复印、装订。
2、管理饮水。
3、保管登记和按规定发放公司办公用品。
4、负责接转电话和记录工作。
5、负责传真收发与登记。
6、负责接待来宾。
7、负责考勤和加班申报单的报表与汇总。
8、收发报刊函件及整理保管报纸。
9、完成其他临时工作。
文秘的工作内容
1.做好迎接来宾的准备和接待工作
2.运用各种沟通方法和同事以及领导进行有效地沟通
3.布置商务谈判的现场,营造商务谈判的氛围
4.制定会议的流程以及预算经费和日程
5.安排会见、会谈
6.办公室环境的管理、布局、改善
7.信息、档案、文件等日常管理
平面设计现代特征人才培养
当代社会,随着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等高科技的发展,人们更倾向于用电脑这种便捷的工具代替传统的设计工具进行创作。当平面设计普遍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时,平面设计也以最快的速度多样化的发展起来。平面设计是用于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用视觉元素来传达设想和计划,通过图形、文字及色彩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能够了解你的意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判断一个平面作品是好是坏,应该看它是否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及是否能准确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
一、平面设计的几点特征
1、个性化设计
全球商业环境的剧变为平面造型设计行业设计者创造了一种激烈环境元素。当前,商业和设计行业出现了重叠,设计工作必须要在这个需求较高的新环境中能标出自己的领地。随着周围标识语的不断增多,设计者要重新去适应不熟悉的新领域。但当平面设计走向程式化之后,其设计创意就必须具有个性化。平面设计行业从业人员通过对设计内容,版式等设计元素的重新组构,在演变中寻找个性,倡导设计风格。施展个人非凡的干劲和创造精神,设计在个性表达的道路上
2、可持续与人性化设计
可持续性设计在平面设计中更多的体现在商品的外包装上,体现出平面设计中人性化的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表明,人们对于设计的追求是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的日益进步而逐次提升的。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消费者对设计有了更高的需求——除使用之外的更多心理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这势必要在设计以及设计过程中添加更多人的因素。更多的为消费者考虑。如平面设计中的包装这一块,开始较多地注重产品满足心理需求的程度,这就意味着包装不能仅仅具备它最基本的功能,而且要能体现对人的关怀,产品包装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采取不同设计形式,倡导个性化、人文化,儿童应活泼、生动;老年应沉稳、安详;中青年应生机盎然。无论图案设计,还是色彩搭配,均充分体现人的思想、理念。另外图案设计将更加倾向于简洁、明快、富有内涵。
二、人才培养的几点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几点介绍平面设计当代社会的特征及用途的广泛,设计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面对如此之大的设计市场,就业竞争无处不在,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如何能在市场中夺得一席之地,学校该如何培养出优秀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设计人才,这是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不同的教育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不同的。经过实践的证明,优秀的平面设计制作人员既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即能熟练掌握平面设计常用软件的操作、掌握常用硬件设备的使用、熟悉各类平面设计的制作及流程等等;又需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要有大胆的创新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较强的可塑性和兼容性。对于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来讲,要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机制,加大力度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地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我们要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训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基础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训。职业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方面往往较为灵活,他们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形势的变化迅速调整课程的设置。
1、平面设计专业及常见的软件
平面设计专业可以设置基础理论、软件制作、办公自动化、专业实训等等教学模块。其中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绘画基础与构成基础。侧重于透视原理、色彩关系、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绘画技法等教学,把形式美法则作为重点知识传授。在此很多人质疑绘画基础课程的开设。让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在短短的学期内来掌握素描和色彩的绘画技法很不现实,而应该取消绘画基础的课程。而我认为绘画在艺术领域里占据重要的地位,绘画的表现形式及传达意境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平面艺术设计。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形体刻画、明暗变化、色彩关系只会对今后的设计有益无弊的。软件制作模块着重于平面设计软件的学习。包括Photoshop、CorelDRAW、IIIustator、PageMaker等常用平面设计制作软件。办公自动化模块重点是汉字录入、office、常用工具软件及常用办公设备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2、任务式教学与因材施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起关键作用。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和需求,满足岗位的需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出了校门就能工作。新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任务式”教学法则是把实际操作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就是教师要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设计众多具体的、虚拟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从而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迅速的提高。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加以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激发,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接到真正的业务和项目,将实际的商品平面策划、设计及制作业务引进课堂,将是最佳的教学方法。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从调查分析、策划、创意到设计、制作、,可以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到很多实际的经验和知识,并且具有课堂模拟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们要以学生为主,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不应该束缚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发展,而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天性,给学生表现真实的自我、发现潜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平面设计的过程,就是完善解决方案的过程,对方案的评价应该是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尽量挖掘方案的亮点,指导其完善不合理的部分;不要设定统一的标准,而要倡导不同的个性方案。在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文秘专业;工学交替;职业能力
随着经济加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职业教育由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转向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学生就业由国家计划分配转向国家引导,职业教育开始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教育部已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学校、企业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文秘专业作为一门传统的专业,要想在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变中保存自身,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模式,必须通过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我校开设的文秘专业教学模式是以企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规范为标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走“工学相交替”的道路。
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内涵
工学交替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模式,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工学交替的课程模式,通过进行整体化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工作人物和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理解。学生不但借此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通过合作学会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工学交替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工学交替,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只有输出端的技工院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受到企业欢迎;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技工院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使技工院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根据市场需求设置文秘专业
我校文秘专业是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在设置之前,对社会上的企业展开了充分的市场调查。目的是了解企业的整体结构、企业类型、企业规模等,以便确定培养的文秘专业人才为何种类型,适应哪种类型的企业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本校现与十多家园区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达成了三十多项合作意向,设置了具体的专业类型,譬如面对外企的文秘专业,面对本地区的文秘专业等等。在确定了这些专业之后,专门设立了“文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企业的高管、资深文秘人员、同行专家和学校的领导组成,负责文秘专业的教学指导工作。
三、按照文秘岗位的工作过程开发课程
我校文秘专业的课程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各种文秘专业的课程。并经“文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课程主要内容围绕着实际的生产实践,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将不同的工作任务,以项目的形式来完成教与学。根据不同的文秘工作内容将其工作过程分解;如:可选取某一个具体文秘内容,或模拟某个企业文秘工作,分解工作任务,配置教学资源,完成工作任务,总结评价,巩固提高,实际应用等形式。
四、创建文秘专业实训基地
我校根据文秘专业发展趋势、社会对秘书岗位要求和培养目标,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实训、社会调研、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等途径,强化对基础素质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秘书专业的必备技能。我校除了与合作企业商榷,确定校外实训基地外。还创建校内文秘综合实训室,共分为三个功能区:电脑仿真模拟实训区(主要功能为文秘专业提供全程仿真模拟训练,包含事务管理、文书拟写与处理等项目的实训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秘书资格培训。);办公自动化实物场景实训区,主要进行办公设备、办公软件操作使用训练;礼仪实物场景实训区,主要进行会议模拟、商务谈判模拟、签字仪式模拟等项目的实训。整个实训室注重功能互补,高效实用。既有电脑模拟,又有实际操作,涵盖了文秘专业的实训环节。
五、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对文秘学生的教学中,要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能力, 就要以“ 实际、实用、实践”为导向组织教学,突出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单一课程和综合实训的结合,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渐进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在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的教学模式之后,学校与合作企业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并根据专业特点和校企合作实际,方案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执行力方面都加大了实践性环节的课程量,采用“教学(含校内实践)——实践——教学——实践”的模式完成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