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择业就业工作计划

时间:2022-02-08 09:54:45

导语:在择业就业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择业就业工作计划

第1篇

就业指导中心在院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拓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扩大学院品牌、提供优质就业岗位为工作重心,“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就业办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特别对今年的全国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为顺利完成全年就业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绩与不足

(一)基本情况汇报

全年共计安排学生就业人,占毕业人数的53.1%,按所在企业生产类型;外贸企业推荐人数21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7.6%,内销企业推荐人数18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56.2%,自主品牌企业人数48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29.9%,其他企业人数9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6.2%;从事就业岗位来看;推荐制版岗位11人,服装平面设计岗位84人,服装样衣岗位21人,qc跟单岗位23人,ie管理岗位37人,一线车工岗位132人,销售岗位95人。

(二)利用多种渠道,开拓就业市场

今年全国高校有611万大学毕业生,相对我院的毕业生来讲,优势比较弱,为了更好将毕业生推荐出去,就业办利用新华人才网、各行业网站、报纸、期刊、参与各类招聘会广泛收集信息,另外与合作单位、班主任、已就业学生、兄弟院校的沟通、介绍,深挖就业市场内部资源,采集大量的岗位信息,积极联系企业、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拓宽就业市场;先后与50余家招聘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今年我们借助教育集团公司的就业网平台,帮助学生熟悉网上就业流程、制作简历,上传简历,推荐优秀学员,手把手的教学生网上求职,帮助学生完成网上求职,自主就业率达31.6%;切实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

目前我院与智联招聘网、新华人才频道、新华就业网开展合作,20xx年毕业生首先将实施网络就业,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集中优势全面报道就业情况

就业办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全校现有对外宣传栏8个,就业办长期使用其中的5个专栏,全年更换就业新闻7次,调研报告4次、专场招聘会报道11次、同时对就业回访、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做了及时的报道,利用教育集团网站、新华就业网、新华人才频道、兄弟院校就业板块等相关网络,及时更新我院相关就业内容;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在校生的就业信心。目前就业办正着手搜集成功学子素材,制做《东方巴黎故事》宣传册。

(四)及时反馈促进教学管理的

就业办每个月对合作单位,通过上门访问、电话回访、邀请企业领导到校等多种方式,收集到就业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就业单位对我院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也了解到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情况;并将回访信息月末以就业工作报表(电子稿)的形式,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今年共计发送就业工作报表电子邮件9次,促进了部门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实施就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

,我院就业指导中心重新整理规划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自编《当前就业形式分析》、《事业职业就业》、《就业指导》、《高效人士的7搞好习惯》等10余篇课件,结合教务部门安排的职素课,对在校生实行一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素教育,让学生认识学校、认识自己、认识工作岗位;通过4个阶段24个课时的就业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消除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思想,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帮助学生清晰定位、明确目标、增强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了我院毕业生的竞争力,提高院校整体就业水平。

(六)完善制度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就业办自着手整理部门相关材料,通过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初步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日常工作各项材料,制定了部门规章制度、部门员工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搜集整理了已就业学生信息、在校学生信息、成功学子信息等并登记造册,全面把控就业工作;建立了学生推荐材料、就业宣传材料、专场招聘会材料、就业回访材料等一系列材料、工具,进一步健全部门档案、材料,全面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日常的部门工作管理严格按照院校工作计划执行,建立工作日清制度,制定合理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实行就业工作月清、周清、日清制度,实现当日事当日毕;部门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总结中提高;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和学院提供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班,利用外部优质 资源,学习他人先进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高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了部门联动,积极协调、沟通工作事宜,保障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七)做好服务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校为家,积极参与院校各项工作,响应各部门号召。在春秋招生高峰期,在保证部门工作的同时,不遗余力的加入到招生大军中,为学院的招生工作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9月份院校迎来搬迁之喜,就业指导中心再次发扬主人翁精神,奋斗在工作第一线,顶烈日、战酷暑,为院校搬迁工作圆满成功尽一份力;11月25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徽派服饰论坛,与会的各级领导、负责人、企业领导、其他院校的同行、服装界精英们都对这次会议的组织、召开及会议的精神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进一步提升了东方巴黎服装学院在安徽服装界的影响力。

二、工作中的不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有所萎缩,我院全体员工在院长的带领下,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群策、群力,就业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三、工作计划

第2篇

一、2012年就业工作情况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1 2 3 4 5 63、完善就业服务工作制度,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为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对促进就业的重大作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紧紧围绕促进就业稳定和服务企业和谐发展这一中心,建立完善了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季报制度,面向各类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全面开展“一站式”、“一对一”的“人本化”就业服务。市人力资源市场面向为社会公开承诺“不挑不拣5个工作日推荐就业岗位”,并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全市各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年初我市组织3个劳务信息对接考察组,到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等经济发达省市收集就业岗位43608个。同时,组织专人采取了分片包干制,深入全市各类用工单位广泛收集就业信息,重点加强对工业园区新建项目跟踪服务,摸清了全市用工需求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账。2月下旬,经我市职业介绍中心牵线搭桥,烟台、南通两市就业服务部门带领多家企业与煤电技师学院等个培训机构签订劳务协议20多项,订单式培训12项。

1 2 3 4 5 64、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工程,充分发挥创业的倍增效应。以建设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主线,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加强创业培训。每期创业培训班均设立班主任跟班制度,将集中授课与互动教学、创业见习有机结合,邀请成功创业者以现身说法激发学员创业激情。截止11月底,共举办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特色创业培训班88个,其中农民工创业培训1976 人。二是加强创业后续服务。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建立了创业服务中心,专家志愿团每月两次在就业服务大厅集中开展“会诊式”创业服务,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三是鼓励返乡创业。利用两节期间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召开返乡创业座谈会,通过宣传政策、亲情拉动,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四是建立了创业项目库网络系统,拥有分类检索查询创业项目、在线创业服务指导等多项功能,城乡劳动力可“足不出门”查询创业信息。

1 2 3 4 5 6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大学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矛盾突出,“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群体实现就业难度更大。全市仍有一批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岗位不稳定。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化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带来一定压力。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劳动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适应,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 状况并存,结构性矛盾成为影响就业形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2011年就业服务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2011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就业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我市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就业目标任务,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服务制度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形成促进就业综合政策体系。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促进充分就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创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及创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做好困难就业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

(二)主要目标

1 2 3 4 5 6(三)保障措施

1、实施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坚持在促进发展中扩大就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最大限度地吸纳就业。

2、深入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将促进创业工作作为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工作考核“五大体系”。

3、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加强对全市就业工作的分析研究和指导,准确了解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就业情况。将人力资源信息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解决就业信息供求不对称矛盾,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求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4、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自谋职业、自强自立的意识;开展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楚,帮扶到人;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就业工作;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项改革措施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目前,高等教育已不是精英化教育,转而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高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加之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是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指导的概念解释

高校就业指导是指高校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高校就业指导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早日走上既符合国家需要,又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岗位,形成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就业指导具有以下内涵:第一,就业指导是帮助择业期的大学生依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和的职业的一项工作;第二,就业指导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和职业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的发展;其三,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它依据心理学、医学生理学、职业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原理,对人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判断、咨询,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

二、近几年就业情况分析

1.宿迁学院经贸系近几年的就业率均在99%以上,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其中,协议就业率较高,考研、考公人数较少。

2.从专业角度看,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就业难度相对较小,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就业率。

3.近年来,宿迁学院经贸系考研人数不断增加,考研率有一定提升。

4.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以江苏省内为主。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经济发达地区,选择在宿迁本地就业的毕业生较少。

5.从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来看,金融、会计专业学生大多选择银行、证劵期货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他们从事的工作基本上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公司、企业求职,大多数同学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大联系。

三、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

1.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始终。在新生人学教育过程中,通过专业教育,向学生宣传介绍专业特点、专业发展前景、本专业就业范围及岗位、在大学期间应该培养的素质及应具备的竞争实力等,使学生一进大学就对所学专业有十分清楚的了解,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设想。将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未来择业、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抓好考研工作,进一步促进就业。大三上学期通过召开班会、班委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做好考研动员工作,向学生强调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取得研究生学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期间,通过制定《考研工作计划》、《考研工作时间安排表》等,加强考研学生的后期管理,帮助他们确定考研目标,合理制定复习计划,联系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举办考研讲座及经验交流会,定期找考研学生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近两年宿迁学院经贸系考研录取人数有很大增长,07级、08级考研录取人数(不含出国)均为18人,较往年有很大提高。

3.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营销大赛、会计技能大赛、企业沙盘模拟大赛、模拟股市大赛成为宿迁学院经贸系传统四大学科竞赛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专业性强,学术氛围浓厚的竞赛活动,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第四届全国高校“花之林杯”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上,市场营销专业曹玉秀、孟丽、徐晓娟三位同学组成的“旭梦者”团队以出色的表现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苏鲁赛区决赛中,由宿迁学院经贸系项华录老师指导,黄微、胡玲玲、林祖翔、盛淼等四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1)认清形势,加强教育,转变观念。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的教育,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了解就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我,合理定位,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保持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使毕业生对困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的选拔,到基层去锻炼自己。

(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随着我国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不再有从一而终的职业。指导毕业生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5.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1)与中行对接,订单式培养。宿迁学院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宿迁分行共建大学生实训就业基地,从而帮助有志加入宿迁中行的宿迁学院经贸系在校优秀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更好地就业。目前,宿迁学院经贸系已有13位毕业生与中行宿迁分行成功签约。

(2)积极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开展供需见面活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活动是毕业生择业的重要环节和重要途径,对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交流、双向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宿迁学院经贸系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联络、宣传发动、热诚邀请用人单位来系举办招聘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广开门路,利用多种渠道开展毕业生择业活动。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利用亲友、校友、人才市场等多种社会关系开展择业公关活动,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搜集就业信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种人才招聘活动。鼓励和引导毕业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广泛与用人单位联系,上门推销自己。

6.多种渠道,确保毕业生及时掌握招聘信息。为使毕业生及时获取各种就业招聘、考研调剂等重要信息,通过短信平台、QQ群、就业信息网等方式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快捷地掌握到各种有效信息。

7.毕业生跟踪调查。宿迁学院经贸系每年组织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外出至毕业生就业比较密集的地方做跟踪调查。通过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宿迁学院经贸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市场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的意见、要求。根据所反馈的信息,有效地促进了宿迁学院经贸系教育教学与社会接轨,同时,反馈信息与学生互通,让他们明确自己在校期间要具备的各种技能,从而为他们更好地就业奠定了基础。

8.实训基地。近年来,宿迁学院经贸系实习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根据现实情况变化,更新了部分实习基地,与一批重视学生实习、实习效果良好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共建有16个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宿迁学院经贸系创新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促进了学生尽早进入职业环境与职业角色,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就业的“磨合期”,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大为,韩呼生.2009年全国毕业生就业AJ.50所典型经验高校经验汇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9).

[2]王伯庆.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J[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

第4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al industry downturn, the coal market demand continued to declin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of coal related majors is grim, increasing employment pressure.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of coal related majors.

P键词: 高职教育;涉煤专业;就业指导;就业竞争力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al related major;employment guidance;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224-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逐年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大,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2013年,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结束,煤炭价格回落,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对煤炭行业而言,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但最坏的时候却可能还没到来。煤炭企业劳动需求减少,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员增多,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对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剖析,提出做好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相应措施。

1 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总体形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逐年扩招,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增幅很大,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共有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比2013年增加28万人,可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2015年毕业生达到749万,2016年毕业生达到765万,2017年毕业生预计795万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煤炭行业不景气,煤炭市场需求持续下滑,煤炭市场呈现一片惨淡景象。煤炭行业过去靠透支资源和环境换取发展的经济模式,已不可持续,煤炭需求增速趋缓,煤炭市场2003-2005的风光难以再现,煤炭市场结束了“黄金十年”,进入“寒冬”,据了解,按照云南省政府的要求,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整合重组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整顿关闭一批”进行,曲靖市计划今明两年关闭40多个煤矿。高职涉煤专业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面对激烈的竞争,高职涉煤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关键。

2 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就业观念落后,缺乏就业竞争意识 “专业对口”和“铁饭碗”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毕业生的择业观,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缺乏冒险精神以及对风险的预测与承受能力,这极大的限制了自我的发展。有的学生好高骛远,希望择业时一蹴而就,忽略了个体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磨合与“双向选择”这个客观因素。从这点来看,“先就业,后择业”的职业发展模式能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平衡个人能力、个人兴趣爱好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关系,经过就业历练之后更容易找准职业方向。因此,毕业生初就业时应该放平心态,放低姿态,尽量根据个人能力和职业兴趣尽快就业,然后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社会经验,减小择业难度。

2.2 依赖心理严重,求职主动性差 我国扩招政策出台后,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面对这种状况,学生认识程度不同。就业压力或是就业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就业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认识到现在的就业比较难,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认识不到就业难的现状,就业主动性差。在就业上有过分依赖心理,一是过分依赖学校为其分配工作而不主动去寻找工作机会;二是过度依赖家属亲朋给自己介绍工作,并且对工作机会挑肥拣瘦,对工作机会缺乏主动性。

2.3 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缺乏诚信,毁约率高 通过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安排大三学生在第二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许多学生在第二学期的顶岗实习开始前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但是在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学生会跳槽,毁约改签另外的单位。通过了解,毕业生对工作的报酬、工作环境和将来的发展不满意。大多数学生不愿意选择环境艰苦的岗位,认为那样的岗位不体面,尤其是认为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非常艰苦,在就业时决意转行。但是对其他专业工作又缺乏专业积累,相对专业对口的竞聘者来说竞争力较弱。还有一些学生自我蒙蔽,不乐于接受现实,以致于在择业时优柔寡断而错失好的就业机会,最后为了完成学业而草草签约又草草毁约。

2.4 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深厚,缺乏就业竞争力 从以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研情况来看,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水平在企业中备受好评,但是在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不少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功利心较重,缺少热情。尤其是高职涉煤专业的学生,以往该专业市场需求旺盛,工作机会较多,学生几乎没有就业压力,于是就放松了对专业的学习。另外,涉煤专业的岗位环境非常艰苦,专业知识枯燥,学生主观上排斥艰苦的工作,一边计划着毕业后转行,一边漫无目的的进行专业学习,自然觉得学习过程枯燥无味,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毕业时没有扎实的专业积累,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无法顺利择业。由此可见,专业积累和技能水平是否扎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顺利走上职业道路,并且在职业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

3 提高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3.1 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科学就业观 现在大学生就业趋向市场化,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就业观念,放宽择业标准,要认清当前就业的形势和需求,转变理想化的求职方向,不要放弃一些工资少,条件差社会地位低的岗位。要响应国家“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指导思想,克服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强调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国情与艰苦创业精神相结合,教育和引导涉煤专业学生,坚定树立科学的、务实的事业观和奋斗观。要教育毕业生摆正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在就业择业时适当降低期望值,主动深入基层寻找历练机会,厚积薄发,最终走上更好的职业道路。

3.2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优质就业指导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本人从2010年开始从事涉煤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对毕业学生进行回访,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了这些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专升本、就业中体现出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在涉煤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中,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外部认知、职业选择、目标和行动,有针对性地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在就业指导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以及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正确地进行就业定位与自我肯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所学专业、职业爱好、发展潜力等要素,选择相应的应聘企业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职相宜和人薪相宜。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有这样一个理念:招生与就业是学校的生命线,就业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学院2012年成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连续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一等奖”,连续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就业先进单位”。学院先进的学生就业工作理念推动了就业制度、就业机制的创新,也就创造了数年高就业率的奇迹。因此,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就业信息、论坛交流服务等,为学生提供优质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模拟仿真实训 专业技能是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因素。专业技能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点。无论当前涉煤专业就业竞争压力多大、就业多难,关键的问题要提升自己就业竞争力。我们应不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社会调研反馈,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发展转型需要的实用型高职人才。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资环学院为例,资环学院涉煤专业依托校内模拟矿井为综合实训平台,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人才培养规格以及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改革课程设置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以及实践能力要求,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深化并发展了“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培养制度,通过科学的设计,使教、学、做融为一体,产学研结合得以有效实现,人才培养同生产一线得到有效对接,确保了学生实训教学的安全与可行,发展职业能力。在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培养目标的定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建构、教学环节和学时的分配等因素,达到了总体设计优化。在教学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模拟仿真实训,提高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治学态度、知识能力结构、教学方法、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因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从教师的“师德、师能、师表”抓起,不断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鼓励教师进修,到企业实践锻炼;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以此带动横向课题项目合作、技术引进和信息交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聘请职业教育专家、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等参与教学;让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制订新教师培养指导工作计划,安排专人指导,定期督察;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作用,开展专业交流,进行教学研讨,聘请职业教育专家、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等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高职涉煤专业学生要正视现实社会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强化竞争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从现在开始,要立志,定下目标。只要你有信心,你就能移动一座山,只要你相信成功,你就会赢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周炳全,谢彩英主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 就业服务体系

近几年来,在高职教育大发展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就业工作。总体来看,就业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一些有着鲜明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一直不错。但与此同时,即使在“供过于求”的现实就业环境下也出现了很多制约与影响就业的因素,诸如在择业时把收入放在第一位,或希望能够在大城市或热门行业就业,而不从现实的需要和个人长远的发展需求来考虑等不利于就业的想法,使得职业院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随之对我们的就业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时的突出表现为:(1)在发展方向方面多以就业为取向,但行动缺乏一定的规划。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明确就业领域的学生相对较少,选择“继续深造”的则更少。(2)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渴望,但缺乏一定的引导。多数学生选择就业时最看重的因素是“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但对企业“人才政策”及将来的持续发展空间则较少关注。(3)就业时的追求层面有所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对薪酬的追求[1]。

但是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不客观定位和特殊心理,使他们就业意识处于困惑的心理状态,甚至于要面对就业难的社会现实。一些毕业生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少数毕业生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在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无法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导致无法就业。以上负面心理因素都严重影响他们的择业和就业。

当前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大多是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学方面、教育学方面、经济学方面的教师,而真正从事理论研究的工作者较少,因此在理论研究中缺乏一定的理论性和深刻性,一些重大问题得不到重视。另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理论论述薄弱,加之对创业教育实践总结不够,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根基不够扎实,因而理论研究不能够充分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毕业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心理干预,若到临近毕业时才进行相关工作,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从入校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和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科学正确的就业和择业理念,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初步定位专业学习领域,则可以有效避免学习和就业的盲目性。

二、开展常规就业指导工作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更是高职生求职择业的需要。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服务职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首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尽可能解决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而且在分析思想矛盾、缓解思想困扰等方面也能够发挥很好的教育功能。如果毕业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就可能不会顺利实现就业和择业[2]。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指导,并在求职技巧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如开展职业性格测试和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理清求职动机与自我认知,即提高自我认知的准确性,从各方面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知识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也可通过邀请专家、学长开展就业讲座,提供就业指导和讲述就业心得,并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交流会进行学习交流,讲心得、谈感想,以报告会的方式总结经验。或开展校园模拟招聘,全程模拟用人单位真实的招聘面试过程,既包括常规性面试,又包括非常规性面试,力求从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做到与现实情况一致。此外,在模拟招聘结束后,针对模拟招聘过程中应聘者出现的问题与不足,由面试官主讲,召开一个座谈会,对学生进行点评与建议,使学生了解自身优势与劣势,找到前进方向。最后,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面向多种所有制单位就业;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主动寻求就业门路,积极创造、把握就业机会,务实就业。

要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接触社会,使其主动了解我国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增强其对社会、就业市场的适应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同时引导学生开发个人社会关系,自主到企业实习。树立“不等”、“不靠”的就业思想,着重强化自己的就业意识,教育毕业生树立“劳动就是就业”的理念。另外,在可能的情况下,激励学生勇于自主创业,开辟就业的新天地。

三、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扩展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到目标的全过程[3]。目前,大部分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来自于自身经验,以及在解决相关的困惑时也主要是靠自己,这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不到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并充满信心地开展起此方面的工作[4]。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职生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低年级抓起,使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此,我们可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确定指导重点:初期可侧重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中期则可侧重自我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毕业年级则可重点帮助学生了解面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与解决技巧,从而让他们对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形成初步的心理准备。

另外,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就业心理咨询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它不仅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就业心理咨询“学校―家庭”双层化

注重利用校内资源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就业心理误区给予分析,进行感化引导;课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学生解决具体就业心理问题,从而使学生今后在面对类似就业心理问题时能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的就业观念能与国家就业引导同步。上述校内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对大学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在就业决策时,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的择业观影响很大,因此,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建立“学校―家庭”双层化合作机制,使其作为学校心理辅导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样,学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就业观同步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发挥各自的长处,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

2.就业心理辅导个性化

在科学的职业倾向心理测评基础上,指导教师通过与大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专业的就业心理辅导,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个案研究所实施的是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收集个体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大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化对待,因此可以说个性化辅导,将成为今后就业心理指导最重要的方式。

四、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在常规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上,应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及心理辅导,使之相互促进发展,培养高职毕业生健康的就业理念,可全面提升高职生就业服务体系,摆脱原来就业指导工作“就事论事”的方式,把就业指导工作由“产品销售”转变为参与“产品设计”。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洪礼章,唐新军.提升高职就业质量的思考[J].教育与改革,2008.3,19-21.

[2]陈勇.加强高职思想教育 树立积极就业观[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163-164.

第6篇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就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渗透到班主任对学生全程的日常管理与学习教育中,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浅析了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对班主任的新要求及班主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班主任开展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在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毕业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如何提高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如何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开展就业工作,这对高职院校的就业部门来说,提出了新的课题,而在农业高职院校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就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就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渗透到班主任对学生全程的日常管理与学习教育中,从人学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将会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对班主任的新要求

(一)深入学习。转变观念。提高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认识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就业工作对各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的高低,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最终检验。

班主任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增强就业工作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和思想动向

班主任要经常深人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和思想动向,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从进人大学起就开始关注就业,及早形成明确的择业目标,早为就业做准备;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指导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克服从众心理,培养科学的决策能力;要激励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到基层、到生产一线最需要的岗位建功立业。总之,班主任应该通过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制定出本班学生的“就业基本情况表”,然后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就业,使学生能人尽其才,学有所用。

(三)熟悉专业与行业,准确掌握本地区就业市场供求状况

班主任老师要熟悉学生的专业,掌握行业发展趋向,要认真分析本地区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对社会的就业需求进行调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需要多少?”,并做到准确掌握供求状况,而且这个问题必须在一、二年级就要搞清,从而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树立正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要对就业需要潜力较大的行业和单位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学校及专业系部与这些单位密切联系,长期合作,为学生就业提前打好基础,决不能出现就业市场上的“单相思”,给失望的学生精神上造成打击。

二、班主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主力军作用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班主任已站在了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构成了高职学生就业工作队伍的主力军,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执行者作用

班主任老师是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者,是就业措施的落实者,是学生开展就业活动的指导者,是进行就业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当前很多单位在用人招聘时,越来越注重考察应聘者的团队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而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一两堂就业指导课就能完成的。班主任作为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特性,融会职业技能的养成与训练,因材施教,把就业技能的培养渗透到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当中。通过日常生活、班级活动中的潜移默化,形成学生内外一致、表里如一的良好综合素质,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

(三)协调沟通作用

班主任具有协调、沟通学校、用人单位、家长、学生几者之间关系的功能。

学校就业部门收集到就业信息后,需要通过班主任及时传递到相关学生甚至每个学生手中,即使现在一些高校已开通了学生就业信息网乃至短信平台,但只有班主任才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具体的求职进展及求职意向情况,因而能够确保就业信息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就业信息的效率。而当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就业工作有意见或建议时也往往愿意先对班主任说,通过班主任反映给学校有关部门。当家长与孩子因就业问题发生矛盾时,班主任要出来协调;当用人单位对某生是否录用犹豫不绝时,班主任需要马上打电话详细介绍、推荐、证明学生情况,使用人单位放心;当用人单位与学生发生权益纠纷时,班主任要协同学校同双方进行协商以获得和平解决方式。总之,在就业问题上,学生会认为班主任最了解自己,家长会认为班主任最可以信赖,用人单位则认为班主任最知情,班主任的协调沟通作用会使很多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班主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加强就业观教育,树立职业理想

从新生人校开始,班主任就要有计划的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及时关注有关就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或组织学生阅读、收看和就业有关的报纸、书刊、电视节目,在班级班报中开辟就业专栏,使学生能够非常及时地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

同时要随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班主任应该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毕业生只是具备了就业的最基本条件,就业的方向就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线岗位”,刚进企业或单位要从基层做起,正确地对待收入问题,“低薪金和低起点”,循序渐进地成长。要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干中学”的就业观,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更好地选择,也可以先就业,然后在职业发展中去选择专业、成就事业。

班主任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可以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中心调研人才需求状况,感受就业压力,到用人单位见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和工厂工人、单位人事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培养他们竞争择业的意识,继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准确定位职业方向,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

(二)加强专业教育。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及系里开展的相关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一定要通过谈心或主题班会的形式使每名学生都尽快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认识大学学习特点和高职学习要求。如在新生人学后就组织召开座谈会,请在校的三年级学生与班级同学互动交流,谈一下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体会,说一下他们对专业的认识,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真正加深同学们对专业的了解。以后再结合毕业生招聘会、请优秀毕业生及企业代表到班级进行座谈等形式,适时给大家讲行业形势与发展动态,增强同学们对社会的了解,对专业的了解。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特点,班主任要指导每个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清楚“我能做些什么”、“我适合做些什么”。依据其职业生涯规划,班主任还应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确立近期与远期学习目标,并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在不断实现阶段目标的同时,满怀信心地向新目标奋进,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在专业课的学习阶段,班主任老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从一年级开始就引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就业能力。

(三)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开展就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就业竞争优势

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初即应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班主任老师要经常向学生灌输竞争择业的意识,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告诉学生就业过程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就是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帮助他们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班主任老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元旦晚会、知识竞赛、辩论赛、趣味运动会等。班级活动千万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监督班级干部及相关人员组织、设计、实施好,通过这些活动要真正起到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理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为今后就业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老师还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笔者曾经做过研究:试验班级在人学后即在就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制订了详细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结合调查法、讲授法、模拟情境法、讨论法等开展系统的就业知识辅导和就业技能训练,按照从塑造外部形象到内在修养,从知识积累到技能熟练的顺序进行组织实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次活动的组织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业指导内容大致包括行为礼仪之说、责任意识训练、服务意识训练、合作意识训练、就业心理训练、应聘技巧、创业计划答辩等等。通过对试验班级学生就业后两年的情况追踪调查,表明就业指导对学生职业稳定性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班级。

(四)积极开展顶岗实习前的心理调适工作,做好就业推荐与跟踪调查工作

实习与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实习、就业观念,调适实习、就业心态。

要加强高职学生自我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培养,以平常心面对实习与就业形势,以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建立新型的就业观。

同时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就业机会,消除一些不良就业心理。班主任老师要通过诸如主题班会的召开、细致人微的个人谈心,以及请企业人士做报告等等,减轻学生的焦虑心态,消除学生的迷茫心理,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就业岗位。

第7篇

2018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紧密围绕人社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各单位、各股室工作职责范围,按照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召开双拥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双拥工作遇到的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双拥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做好军队转业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

积极做好我县满12年兵龄的退伍士兵的就业安置工作。2018年共接收符合条件的转业士兵4名,分别安置到县环境监察大队等4个参公单位工勤人员岗位工作。

二、全力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随军家属安置政策工作

据上级工作部署,我局积极会同县编办、县人武部门制定随军家属安置政策,指导和督促各有关单位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每年都有指定岗位面向随军家属公开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核查相关单位,2018年没有符合条件的人员需要安置。

三、切实做好涉军人员社会保障服务工作

(一)设立专门窗口为部队退伍军人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

认真做好退伍军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我局积极与民政部门沟通掌握退役军人动向,主动做好退伍军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自2016年至2018年10月底,我局共办理了467人退伍军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业务。

(二)积极做好部分退役人员和军队干部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的参保工作

这部分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方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缴纳基本保险费,同级财政按其缴费50%给予补助。今年来我局共为15人这类人员申请财政补助,并已补助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为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一是全面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活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对享受困难补助的企业军转干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慰问企业军转干部57人,合计发放慰问金30000元。二是做好2018年军转干部解困资金发放工作,截止目前,合计发放军转干部解困资金约72.4万。三是组织30名军队转业人员进行体检。

五、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退役军人就业观念陈旧,不适应目前就业市场需求。二是退役军人就业选择与转业安置部门信息不对称,有部分转业士官没有按时来转业安置部门办理安置手续。

六、2019年工作计划

(一)根据人力资源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为自主择业转业士官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和免费职业介绍,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就业。

第8篇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登记失业人员47348人,其中持有效证件登记失业人员10170人,实际失业人员1256人。《*市就业援助证》申请办理2368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2552人。在登记失业人员中,隐性就业人员41259人,各种原因暂不就业人员4833人,其中无就业愿望4453人,无就业能力380人。全区现有社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2977人,其中保安岗位1618人,保洁岗位1114人,保绿岗位131人,助老助残岗位114人,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4419人。近四年多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3276个,年均增长114.3%;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74809人,年均增长112.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417人,年均增长165.5%。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2年末的4.43%下降到20*年9月的3.28%。今年截止9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8813个,完成目标任务的99.54%,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409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5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70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19.58%,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的失业问题。目前,全区现有“零就业家庭”已基本消除。

二、主要工作特点

1、领导高度重视。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和各街道、有关部门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区政府每年将就业再就业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先后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春风常驻推进社区服务若干政策》、《关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并实施岗位补贴若干意见》、《关于用工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实行用工补贴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春风常驻”提升困难群体生活品质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从2002年投入18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355万元,年均增长144.8%,大大超过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财力保障。区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就业再就业工作,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街道、社区、零就业家庭,督查再就业工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就业再就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协同各街道、社区千方百计挖掘公益性就业岗位,大量安置“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2006年以来,己举办专项劳动力招聘会20余次,为就业困难人员推出就业岗位5000多个,使很多就业困难人员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武林药店有限公司、*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威芸服饰制作有限公司、乐购超市等企业领导也十分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招收了一批失业人员。比如*武林药店有限公司在企业改制后,对买断工龄的原有职工全部留用,没有将一个员工推向社会;又如*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在招聘录用的700多名员工中失业人员占95%以上。

2、组织体系健全。为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区政府建立了区就业管理服务处,8个街道、71个社区均建立了劳动保障站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做到了人员、场地、经费、网络、工作“五到位”,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体系。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抓好落实,各社区按每300名失业人员配备一名五级服务联络员,协助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五级服务”的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朝晖街道建立了由16家辖区单位组成的“朝晖地区促进就业工作俱乐部”,为失业人员提供了500余个岗位。武林街道通过建立岗位信息员、就业疏导员、政策宣传员、培训指导员、困难帮扶员“五大员”队伍,在全区率先实现了无“零就业家庭”的目标。石桥街道依托共建优势,组织辖区60多家单位参加街道举办的劳动力资源交流会,新增就业岗位1500多个。潮鸣街道体东社区利用社区网站,建立了用工信息库,开辟了招工信息专栏,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信息。

3、目标任务明确。区政府制定了就业再就业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体系。区领导每年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各街道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目标考核。各街道把目标任务分解到社区,建立层层工作责任制。今年,区政府提出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890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0人,组织失业人员、失土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各类再就业培训10000人,与2006年全区新增17400个岗位相比,又有了新的提高。由于目标明确,任务落实,措施有力,到9月底已基本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8813个,完成年度目标的99.54%;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4092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4.5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709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19.58%;举办就业再就业培训班180期,10412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培训,完成年度目标的104.12%。为切实抓好“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区政府制定了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对今后五年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考核标准。

4、工作扎实到位。一是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今年年初,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进行了完善和充实,在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开展再就业培训、鼓励开展职业介绍、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从事灵活就业援助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按照“一家一策、一人一策”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多渠道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问题。到9月底,全区现有“零就业家庭”已基本消除。二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取得实效。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和各街道、社区都成立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计划,建立了工作台帐。每年组织对“充分就业社区”达标单位进行考核评比,并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纳入了星级社区评比的考核内容之一。目前已有25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占全区71个社区的35.2%。三是就业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今年以来,区政府在充分借鉴江苏省南通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下城实际,实施了“十百千万”(评选“十佳创业明星、评定“百佳安置企业”、开展“千人千岗补助”活动、组织“万人免费培训”)再就业工程,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在促进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工作中,实行“一帮一”、“一对一”的帮扶机制。针对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区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加大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全区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困难群众已达2977人,占*市公益性岗位总量的29%。加强与辖区单位的共驻共建,浙江联通、市红会医院、世纪联华等共建单位挖掘安置潜力,推出了1000多个岗位,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四是培训工作特色鲜明。近年来,我区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组织开展了SYB(创办你的企业)、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等创业培训工作。今年年初,区政府又制定了“万人培训计划”,整合辖区资源,与五所技能(技工)培训学校签订了《委托培训协议》,基本形成了“培训机构出菜单、政府来买单”的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通过听取社区负责人汇报、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等方式,抽查了10户原“零就业家庭”,均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主要表现在劳动者充分就业的要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劳动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劳动力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4050”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三股就业压力交织在一起,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失土农民的就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全区失业登记的情况反映出,每月仍有300至400名新增失业人员,石桥地区撤村建居的社区仍有1000多名失土农民需要安置,解决再就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一些归正人员和处于“4050”边缘且确有困难的失业人员从事就业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2、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择业观教育的力度有待强化。近年来,我区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对失业人员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发了一批以社区公益性岗位为主的适合困难人员就业的岗位,但从这次视察了解的情况看,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时有存在。仍有少数就业困难人员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不理解,“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国家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安置他们的重新就业,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所以,他们宁愿待在家里,消极等待政府解决就业、扶贫解困,也不肯主动去找工作。还有少数就业困难人员对再就业条件要求苛刻,不符合实际,对岗位待遇、工种、时间等条件要求过高。*威芸服饰制作有限公司还有8%的员工不愿购买五项社会保险。

3、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还不够强。近年来,全区的技能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大部分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都参加了劳动等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但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目前劳动力市场现状看,低技能劳动力过剩,中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从全区就业困难人员的现状分析,大部分“4050”就业困难人员由于技能单一或缺乏技能,普遍反映出市场就业竞争能力较弱,实现正规就业的难度较大,而社区公益性岗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安置其他就业的难度也较大,培训的内容与市场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失业人员参加培训不是自愿报名的,而是社区为完成上级培训指标指定的,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比较突出。

4、个别再就业政策不够完善。在调研中,有的企业反映,企业招用失业人员用工补贴还不尽合理,如有的企业占政策空子,反复招用、解聘失业人员,以领取更多的用工补贴。而一些规范的企业为稳定社会尽责,不随意解聘失业人员,反而得不到用工政策的补贴,这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不利的。近年来,我区大力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对“4050”人员腾岗、增岗,困难家庭脱贫以及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队伍的管理,与当前形势要求、工作任务、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虽然与街道签订了非正规组织就业协议,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够规范,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公益性岗位养懒汉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几点意见建议

1、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和择业观教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通过印发政策汇编、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举办政策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和社区居民真正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强化政策的普及率和影响力,做到就业再就业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新老政策的衔接和平稳过渡。要加强对失业人员、失土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的择业观教育,引导他们认清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良好的择业观,提高职业技能,增强竞争意识,正确定位,摆正心态,选择合适岗位。同时鼓励自谋职业、自我发展。

2、按照“南精北快”的发展战略,重点做好北部失土农民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网络作用,切实加强对“零就业家庭”和“4050”就业困难人员的动态管理,努力做到发现一户、跟踪一户、解决一户。要多渠道、多途径开发一批归正人员和边缘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在继续抓好南部地区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要加快推进北部地区新建社区、撤村建居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的软环境建设,通过开展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一条龙的就业服务,促进失土农民充分就业。大力开发门槛低、投入少、容量大的保安、保洁、保绿、助老助残等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撤村建居社区间的岗位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针对我区北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客观实际,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失土农民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提供保障。

第9篇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