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会计基础实训报告

时间:2022-07-08 12:34:15

导语:在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会计基础实训报告

第1篇

关键词:中职 会计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262-01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以为各行业、企业培养初级会计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会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一、目前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不适应性。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普遍开设了企业财务会计课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核心课程。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核算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在讲授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时,都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内容展开的。目前企业财务会计课程讲授内容与目前中职生的实际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具体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深度与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不相适应。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对于规范我国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以及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内容广泛,包含一个基本准则和多个具体准则,且会计处理难度较大。尽管许多学校在讲授该门课程时,会考虑到目前中职生的实际,在内容上进行删减,但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的安排上仍与日益下降的中职生素质表现出不相适应。二是课程知识的适用范围与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不相适应。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实施,其实施范围不包括小企业。但是从对中职生就业情况所作的调查看,目前中职生毕业后主要就职于各类小微企业。以东莞地区为例,作为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东莞地区以民营经济发展为主要特征,民营、小微企业是吸纳中职学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企业。而目前企业财务会计课程讲授内容尚未充分考虑中职生今后就业的需要,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都有待提高。

2.会计课程教学中经济业务呈现方式的不适应性。在中职学校会计类课程尤其是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人们一直习惯用文字来表述或反映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例如,业务1:“2012年9月20日向正荣公司购入a材料1000吨,材料款100000元已通过银行支付。”业务2:“采购员张山预借差旅费2000元,企业用现金付讫”等等。用文字表述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对经济业务的基本概括,给会计教学以及学生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也给后续的专业学习尤其是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不适应性。由于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进行后续会计课程(包括专业会计课程、会计实训课程等)的学习时,只习惯文字呈现经济业务,对用原始凭证反映经济业务表现出不习惯,有的甚至感到无所适从,不明白凭证上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让学生由习惯用文字表述企业的经济业务转变为习惯用原始凭证反映经济业务,在会计教学中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3.会计实训教学缺乏明显的岗位性。从目前各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组织情况看,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会计单项实训。这种实训主要是配合各相关章节的学习进行的。如会计基础教学中所开展的会计凭证填制;总账、日记账、明细账的登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等。会计单项实训活动的开展,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认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种实训活动既是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开始,也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二是会计综合实训。这种实训活动一般安排在毕业前进行。这种实训活动较前一种会计单项实训活动而言,涉及的业务类型多,会计核算难度更大,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知识、会计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适应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开展的会计实训活动来看,无论是会计单项实训还是会计综合实训,都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开展的会计实训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分岗轮岗实训教学则不多见。

二、改进中职会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1.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开展中职会计教学。根据中职生就业主要集中于小微企业的实际,建议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要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讲授小企业会计准则知识点。同时考虑到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间分工明确又相互衔接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作适当延展,即在讲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可适量加入企业会计准则的部分内容。

2.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用原始凭证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建议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用原始凭证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最初接触会计时,使其所学与会计实际一致,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激发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笔者所在学校在2011级会计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革:一是改变了会计基础教学中一直沿用文字反映经济业务的习惯做法,改用原始凭证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加强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认知能力;二是将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也由原来的一学年(第一、二学期)改为一年半(第一、二、三学期),进一步凸显会计基础课程在整个会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改革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会计综合实训中采用分岗与轮岗相结合的方式。按企业会计工作,设立基本会计岗位进行实训业务,包括会计主管、出纳、流动资产核算、存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利润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等,分岗实训可以创设一种贴近实际、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会计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职责。在此基础上,通过轮岗,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会计综合实训中采用分岗与轮岗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要解决好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岗轮岗实训涉及各会计岗位的业务,业务处理涉及的知识点多,实操性也非常强,因此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实际操作经验和问题处理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二是分岗轮岗实训对课时量要求较多,必须对课程及课时做出合理的安排。

参考文献:

[1] 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2] 李炜.论中职财务会计教学的有效性.职业教育,2013(1)

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会计基础教学;技能培养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院校教学的理念是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了解并掌握专业课学习的要求。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顺应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就是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训室,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了技能训练中,利用直观性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把企业请进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1.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

因为实训室是讲授专业理论课知识的课堂,也是操作技能训练的场所。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有其特殊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就必须构建融教学、实验、实训、考核等为一体的理实一体教室,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演示教学等教学手段,还要求每位学生配备好红笔、黑笔、回形针、剪刀、记账凭证、各种格式的账页、报表等记账用具,让教学方法直观、灵活,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目前学院已经建立多媒体网络电教室、手工账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证券投资实训室1个、模拟银行1个、模拟工商窗口和模拟税务窗口各1个和ERP(企业资源计划)实训室。

2.校外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

会计课程中有些业务知识仅仅依靠模拟实训是不够的,还需要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来开拓思路。例如,与会计软件企业联系,让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将会计事务所的专家请进课堂,使学生了解账务处理程序在企业中的运用;参观证券交易所,了解证券交易的实战情况;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学生会对会计专业的一些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有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会计专业的学习效果。

二、会计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准备

(1)首先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实践专家,为学生介绍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经历等,并演示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同时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2)ERP实训室模拟企业管理系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结构、资金的来源、原材料的购置、生产线的设置、销售的形式等,例如,ERP中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投资者投入资金和债权人投入资金,引发会计基础中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共同构成了企业资

产的来源,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等于权益,根据分析可知,在任一时点企业的全部资产必定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并引申出会计等式也是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中的工作环境,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2.课程实施

(1)会计基础专业教学设置:要求学生了解会计基础课程设置,第一章会计概述;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五章会计账簿;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会计档案;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会计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具体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从账务处理程序上来看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会计报表。

(2)在手工账实训室中下面通过一实例详解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账务处理程序。

例:A公司从B公司购入一批材料,贷款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元,对方代垫运杂费1 000元。材料已运到并验收入库(该企业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款项尚未支付。

通过第一章会计概述的学习了解到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在此实例中,

①确认:原始凭证是由B公司提供商品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

发票和代垫运杂费专用票据,而A公司并未付出货币资金,形成负债的增加;

②计量:记录经济业务的金额确定,包括货款成本101 000(货款100 000+运杂费1 000)、增值税税费(17 000)及负债总额(118 000)的确定;

③记录和报告:在会计中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A.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记账凭证。

借:原材料 1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 000

贷:应付账款――B公司 118 000

通过上述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使学

生了解会计分录中的借贷是在第三章复式记账中指出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成为会计上的专业术语,用来标明记账的方向。还有在实际编制记账凭证中提示学生注意第四章会计凭证中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

B.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在第五章会计账簿中了解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有封面、扉页、账页。启用会计账簿时,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并平行记入账内。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

C.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第八章会计报表中了解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①资产负债表;②利润表;③现金流量表;④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要求学生了解编制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

决策。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3.课程总结

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职教论坛,2007(06).

[2]金启东.试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念.职教论坛,2007(10).

第3篇

摘 要: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要在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标准、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在教学中努力创新和提高。

关键词: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创新;提高

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如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开这门课———准确的课程定位

找准会计基础的课程定位须从两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理清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1. 正确的课程理念

《会计基础》的课程目标直指就业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因此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双证制”的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不是仅仅拿到毕业证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更高的会计职称证书,只有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叩响会计职业的大门。

2.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必须明确会计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资格考试体系中的位置。鉴于职业特点,会计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设置素质基础课、毕业论文职业基础课、会计职业课和职业拓展课,核心是会计职业课。会计职业课又分为三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和社会实践课。专业主干课共设 8 门,其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考科目,《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成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是取得会计初级、中级必考的内容。专业技能训练课包括《会计基础综合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是 8 门主干课的综合应用延伸、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社会实践锻炼,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所必需的。

二、这门课教什么———明确的课程标准 &n会计毕业论文范文bsp;

明确的课程标准是指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的课程内容。

1. 明确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有三个基本理念:(1)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形成课程目标框架,将能力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课程考试大纲)直接衔接。(3)建立课程标准的更新机制。

2.明确的课程目标

按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双证制”人才培养要求,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能够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具体要求:(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假设和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管理等;(2)能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会计基本操作,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的实务操作;一般账务处理,即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会计的本质和意义,为会计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

3.明确的课程内容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依据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更新机制为若财政部的大纲内容或相关法律规定变动,教学内容应随之更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 会计从业资格必考内容

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论文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 职业能力训练必要的内容

包括复式记账运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包括资金筹集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应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训练职业能力。

(3) 其他内容

包括成本计算和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的教学内容根据复式记账运用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旨在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衔接。

三、这门课怎么教———科学的教学设计 &n

--> bsp;

要教好会计基础这门课,就必须贯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遵循高职课程职业性(专业教学与职业融合)、实践性(教职业实践中实际要做的事)和开放性(固有内容的“打散”重组和更新,课与课之间相互渗透,知识技能向运用的延伸等)的要求,搞好教学设计。

1. 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排列组合思路: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教学实施策略思路: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和“温故知新”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选择思路: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思路:采取校本评价(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进行的评价)和外考评价(参加由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两种评价办法。校本评价应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促进教学。

2. 合理组会计毕业论文织教学内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设计三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各有侧重,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项目一:××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账会计核算,采用真实的证账表操作。项目二:教材实例制造业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例”会计核算,完成制造业的一个完整业务过程的核算。项目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备考。本项目为实证会计综合,旨在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全面准备。

四、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时俱进,按需创新

第4篇

目前《会计基础》课程常见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方式,这种方式不注重过程管理,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的考核,难以全面反映学习效果;二是采用平时、实践、期末三部分来考核,较上一种方式来说已经有所改进,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纳入考核之中。非会计专业在评价学习效果时也沿用上述方法,无法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的,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才,而是通过了解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程序,熟悉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在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成为符合当代经济、社会会计发展的时代对人才需求的通用性、综合性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知识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从能力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从素质目标看,应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明确了教学目标,各专业的学生也能够理解本专业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和作用,比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庞大而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在企业的运用,其覆盖了企业所有的部门,需要各部门联合处理信息。作为销售部门来说,这时就不仅仅只负责业务联系,更要负责销售结算手续等,所以要求各部门人员都要熟悉业务流程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当营销专业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时,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强调综合性和针对性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和整合教学内容,应摒弃原有的传统观点,不再追求会计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总体设计思路是一要删除会计核算的内容,以适用为原则简化教学内容;二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从报表结构框架开始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本原理;三要增加适合各专业的财经知识和财务知识,利用专题讲解来体现各专业的针对性。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比如财务专题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专题或者补充。并且各专业的特点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编排销售、仓库、物流、税费计算等内容。在举例和讲授凭证等内容时,可以选择相应的销售业务结合供应链知识讲解业务流程以及票据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开具销售发票的实践操作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立起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011年,萨尔曼•汗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使翻转课堂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改善目前学生课后不会主动学习的现象,更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翻转课堂与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的运用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所以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势。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展为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堂下的教学,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化为先学后教。首先在课堂下,学生需要提前学习教师录制或者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对视频讲解做出笔记,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难点,这些难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就学生没有学懂的知识点、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惑,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最后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优化教学评价,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5篇

[关键词]高职 会计 课程体系 建议

会计是一个操作性和技能性较强的学科,专业教学内容非常多,职业能力也有较复杂的一面。在高职短短的三年或者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们要把一个对会计一无所知的高中生培养成一个出去就能上岗的职业会计人,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安排什么样的上课形式,如何去考核评价学生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决定了高校能培养出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知识体系的人才,也决定了这种人才是否适应企业单位的需求。在当今会计专业办学层次多样化,单位对会计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需求呈现普通的财务人员严重供大于求,而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的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科学与否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地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前提

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走出学校,走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去了解社会、企业对会计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调研活动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面向:一是直接面向用人单位的市场调研活动;二是直接面向高级会计师、会计专业副教授及单位财务负责人的市场调研活动;三是直接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求职情况的调研活动。每次调研活动都要有详细的调研计划,有明确的调研目标和调研内容。并充分考虑调研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问卷调查法、面谈法、电话访谈法、专家座谈法、企业参观、学术(行业)会议交流等多种调研方式。

1.面向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进行的会计岗位设置、人员能力要求和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

这种调研活动要经常开展,每学期至少要展一次,调研范围应该是包括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银行、政府机关单位等在内的各行各业的企业和单位,调查对象可以是单位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负责人,也可以是普通会计工作人员。通过调研要了解企业生产组织形式和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规格,会计岗位在职人员的职业体会等。调研活动可结合专业教师到企业参观挂职锻炼,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等活动一起开展。

2.面向高级会计师、会计专业副教授及单位财务负责人的市场调研活动

在对面向用人单位的市场调研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高职院校要初步拟写会计专业的职业面向,岗位描述及课程设置。并将这份资料提交给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会计服务公司的总经理、单位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以及既具有会计专业副教授职称又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专业人员等高层财务人员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并集中这些高层次的会计行业人员进行座谈,为会计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出谋划策。在专家座谈会,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些调查表格,对入会专家自身的从业经历、职业岗位变迁及个人职业感言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变化和每一岗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

3.面向近两届会计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求职情况的调研活动

一般来说,刚毕业的学生,学生本人以及其本身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会有一个磨合期,刚毕业的一两年是磨合的较为激烈的时期,表现在学生的换岗换单位的频率较快。单位在挑选学生,学生也在挑选单位。而刚刚毕业出去的学生可以看作是我们在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输送出去了,客户是不是满意?产品是不是适销对路?用人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的第一个岗位是什么?多长时间会换单位?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所学和工作所需有什么样的体会?他们认为那些课程或那些能力在他们的首次就业或早期就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对校内的学习生活有何反思?这些都是我们要调查的内容。通过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根据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如有必要也可进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二、深入细致地进行岗位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是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

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要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深入细致地进行岗位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

1.岗位描述

如通过调研,我们明确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初次就业及毕业后近两年时间内的职业岗位是出纳、会计及审计(助理)三个岗位,并具体描述了各个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

2.职业能力分析

结合上面的岗位描述,要对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定性分析,明确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进而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一般一个专业可确定2~4项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是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延展与提升;职业关键能力是完成职业工作时除专门技术能力以外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在确定职业能力时,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早期就业,也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纵向升迁和横向的职业迁移。会计专业的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愈来愈高。尤其对于毕业生的品质、能力、性格要求上,各用人单位尤为重视,他们认为毕业生责任心要强、能吃苦耐劳、而且要具有团体合作精神。而在社会上,与企业、事务所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其他单位与个体,他们更看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等有利于他们的软件。所以高职会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报税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其中会计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在学生的早期就业中,用人单位比较重视的就是这两个能力。而会计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是学生职业纵向升迁和横向的职业迁移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可以看作是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拓展能力。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职业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即提取信息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即按工作任务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环境和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即学习中能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等方面的能力。

在职业能力分析中,现代人普遍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也应考虑进去。

三、对应岗位和能力,科学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按岗位和能力设置专业学习领域

针对岗位和能力,按知识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按技术的繁简程序从易到难依次安排12个专业学习领域:包括《会计基础》、《会计相关法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审计与稽核》、《小企业会计实务》、《应用统计》、《财务决策》、《会计文案写作》、《顶岗实习》。

其中《会计基础》和《会计相关法规》是入门课,专业基础课。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专业工具即账户和专业方法即借贷记账法。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中《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内容以及每年组织的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法规汇编的内容,开发编排《会计相关法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知会计工作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工作应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理解支付结算制度规定,明确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这两门课侧重于对出纳岗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小企业会计实务》是专业核心课,是针对会计岗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这几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即会计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会计分析能力的训练。

《审计与稽核》、《应用统计》、《财务决策》、《会计方案写作》是专业纵向拓展课,是针对审计及较高级别的财务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这几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即会计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最后是《顶岗实习》,这是学生在毕业前到合作企业或自行寻找单位,进行岗位见习和工作。

2.按通用能力和横向拓展开设通识课和选修课

按通用能力要求安排有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会计专业英语、word高级应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商务礼仪、职业生涯规划、口才与沟通等课程;按职业横向迁移和纵向拓展要求安排有:经济数学、市场经济知识、营销策划、管理基础、证券投资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物流基础、ERP模拟实战、flash制作、图像处理(photoshop)、茶艺等课程,由学生自行选修。

3.根据会计岗位分工,设置会计实训项目

会计职业是典型的以岗位工作任务逻辑展开的。在会计实务中,每个企业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财会岗位设置为一人一岗,或者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等。因此需要按照会计岗位分工,设置会计实训项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能应用。三部分实训内容并不是并列的,而是由简单技能逐渐过渡到复杂技能.呈阶梯式上升,基本技能是基础,专业技能是专门化方向,技能应用是实践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三者相辅相成。具体设置如图1。

1.基本技能实训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收银出纳技能实训与财会手工账模拟实训。通过各项训练,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具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的技能。同时强化训练最基础的财会工作岗位即出纳岗位所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2.专业技能实训

专业技能实训实质上是专门化方向训练,是指学生在学习基本会计技能基础之上,再学习较复杂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电算会计、会计综合实训、企业ERP实施、财务决策等。通过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中,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即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的训练。通过会计综合实训、企业ERP实施,让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发展及形成结果全过程,从会计循环的角度进行理解,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通过财务决策训练,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

3.技能应用

技能应用就是安排学生进有关公司、企业的财务部门、仓库、车间班组等实际会计工作环境.从最基本的会计岗位做起,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与技能。实习时,要求每一个参加的学生都必须按所在单位会计部门的要求.在各会计岗位以跟随或以助理角色或以正式顶岗等工作方式.完成实习过程;并要求学生以所在单位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及学校所学的理论,遵守操作规程,在所在部门领导或其指定人员的支持、指导下开展工作。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要根据实习过程写出自我评估报告。此外,在前面五个学期,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相关的职业能力。社会实践可以是专业调研、专业实习、社会认识等。要求学生在放假前先提出实践计划,交给老师审核备案。实践结束后要根据实习过程写出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1]杨忠智.试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J].财会月刊(综合),2006,(4):73―74.

第6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高职基础会计;经济规律

一、课程性质与背景

该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信用管理、国际贸易、金融管理等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既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以会计基础知识讲授为引导,以会计核算基本方法与会计基础操作技能为重点,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及会计基础操作技能,具备会计核算工作基础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理解掌握会计的共性知识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知识,初步构建会计基础知识体系。掌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对企业基本经济业务进行系统核算的能力。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从而使学生打造好专业学习的基础。

二、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脱离业务,课程内容未精细区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在会计初学者心中留下两个未解的字,那便是“借”和“贷”。该课程对于现实中出现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突出和明确会计的职能。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突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的方法,可以重点分析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确认与会计主体相关的经济活动。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开设实训实践课程进修记录、计量与报告。传统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资金进入企业、资金在企业内部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行业务讲解和核算。对经济业务从现金流量表的角度,按内容进行分类分为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从出现的频率来说,可以分为常规业务(RoutineTransactions)和非常规业务(NonRoutineTransactions)。会计专业应加重非常规业务的分析、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

2.教学脱离技术,教学内容未精准体现互联网+、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从资金运动论角度来进行教学,从资金筹集、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财务成果计算及利润分配为线进行基础会计教学。“财务机器人”与“共享财务中心”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会计核算很有可能消失。借贷记账法的消失,但仍然需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复式记账绝对会永存。

3.教学脱离认知规律,教学设计未精心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有很多专业概念和科目名称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很多学生被两个字“借”、“贷”所缠住,甚至存在个别学生听不懂而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的现象。至于科目名称,很多学生存在概念不清,容易混淆的情况。比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很多学生不了解经济活动的实质,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会计科目的名称,并不能透彻地理解和运用,就往往用错会计科目。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利于以后的专业课学习该门课程涉及到很多专业概念,很多学生的反映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比较抽象。在此门课程的学习中对概念没有透彻理解,对会计原理和会计科目混淆不清,将不利于以后的专业课学习。

三、基于财报视角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涵

1.从常规经营活动入手,符合高职学生的学情。传统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资金进入企业、资金在企业内部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行业务讲解和核算。这将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很高的挑战,尤其是对高职的学生。高职学生的基本学情是对抽象的、理论的兴趣度极低,对于具体的、实践的有认识。将经济活动进行进行分类分为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从出现的频率来说,可以分为常规业务(RoutineTransactions)和非常规业务(NonRoutineTransactions)。

2.从具体实践活动开始,便于初学者入门。传统资金论教学从“借贷论”入手,熟悉基本方法,知晓基本理论,懂得基本操作技术,但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相当不容易,教学内容有一定高度。从会计主体常规业务入手,销售活动、采购活动等开始,有利于抓住高职学生的特点,使其参与到教学讨论中,便于初学者入门。

3.从分析与讨论业务活动开始,进一步明确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方法。所为经济管理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充分了解和熟悉经济活动是进行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但其前提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熟悉,知晓资金的来龙去脉。财务是为业务服务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是会计的主旋律。

四、基于财报视角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创新点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就业导向

1高职会计教学实践体系的建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逐步向国际化接轨,会计行业的服务对象也越来越广泛,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会计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不断改善教育模式,构件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培养模式。近几年,高职会计的培养模式已经向多元化发展,教课内容也与实践接轨,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实现了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践培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师资队伍等途径来实现。笔者通过对已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其定义为“一二三四”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一,以就业为导向;二,校企合作;三,单项、综合、顶岗的阶段是教学来提高就业技能;四、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内部控制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培养。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2.1为了迎合会计人才市场需求,高职院校不断构件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具体来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技能需求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清楚每一个会计专业,并针对具体的专业来培育具体的专业技能。比如说应及时关注审计热点问题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管理时代,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高效采集和信息充分利用的情况,企业审计部门应该及时的控制监督信息的反馈工作,结合内部审计的各种手段以及审计方法,尽可能的减少审计时间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深刻、清晰地报告,为全面预算提供增值服务,另外就是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出具报告的质量应该提高,明确审计报告的层次及范围,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只有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才能为企业的全面预算减少风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关注会计相关的热带你,来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2.2应加强校企合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并在高职院校进行模拟实验室的建立,在实验室里对学生进行仿真培训。可以通过张贴会计核算流程图、工艺流程图、职业守则等来进行环境的模拟和仿真,并应准备足够的仿真教学中使用的原始凭证、业务说明、空白的记账凭证、空白报表、空白帐页等。除此之外,还应该进行岗位的综合实训,在训练过程中对实际会计工作进行进一步划分,使其更符合实践操作,改善了传统理论教学中所出现的以实践脱节的现象,是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真正掌握会计电算化以及手工会计,并可以灵活的运用到工作中。以培养会计成本核算人员为例进行介绍,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的要求,能在职场中游刃有余,高职院校在培养成本核算人员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教学。(1)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增强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条件就是重视企业核算人员的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塑造,成本核算的复杂性要求核算人员要积极的学习,努力发展自身的业务胜任能力,掌握先进有效的核算方法,能够学以致用,这样有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适当简化成本核算的程序,有效降低核算的复杂性企业要想科学准确的确定核算对象,就必须明确核算的环节,简化成本核算的程序,在核算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讨价还价,减轻核算人员的工作负担,进而提高核算的效率。另外,由于成本核算本身的复杂性要求核算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简化成本核算,降低核算的复杂性。(3)完善核算的信息,全面核算内容企业的成本核算往往伴随着核算内容的片面以及核算信息的不完全,要求核算人员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全性,首先要注意核算过程中的各个经营环节的成本核算,不仅包括外部成本,还包括内部成本的核算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核算,全面综合的考虑各个环节的因素,摒弃将所有成本简单相加的观念,而是将成本根据核算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4)实现创新经营方式,跟进时展的步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一定要在经营方式上不断创新,根据时展的要求,找出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模式,相应的成本核算的方法也要跟进时代步伐,勇于吸取先进的成本核算经验,了解国内外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吸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不断地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方法,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5)由于会计行业有很高的保密性,因此很少有单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高职院校为了构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就业模式就必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让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让其真正参与到会计工作中,通过真实的工作体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一些经济项目,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复杂的经济问题,来为企业谋利益求发展。企业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帮助,实现双赢的合作。2.3教学过程应进行三段式的技能培训(1)单项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准也技能,在培养过程中应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第一阶段应进行会计基础实训(包括对会计工具的使用和会计程序的掌握)、财务会计实训(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长期股权投资、存货等)、审计实训(报表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审计报告、债权债务审计等)、成本会计实训(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等)以及财务管理实训等单项技能的培训。(2)综合技能训练当学生完全掌握了单项技能之后就应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在综合训练过程中应该以实际工作为原型进行训练,通过对企业中会计工作的某一个具体环节进行模拟。在进行综合实训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际、实践、实用、实效原则进行,并且应该建立以就业指导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进行。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科学的教学手段、开放的教学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的综合技能训练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进行基础会计的实训,让学生的实训过程中达到初级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第二个阶段是进行工业会计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小型工业企业的会计工作;第三个阶段,要求对学生进行成本核算的能力培训,通过在校外试验模拟基地来培养学生的成本核算能力;第四个阶段,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以及财务管理能力;第五个阶段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培训,是学生能够达到专业会计人员的水平,保证学生在就业以后可以独立工作,独当一面。

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规划

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为适应市场竞争,高职院校就必须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学以及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率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校企合作开发项目的规划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以及增加企业效益的产出是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快速赢得市场占据有利优势,创造企业效益的最大化。3.1合理规划校企合作项目体系为了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就应该建立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校企合作项目的体系,可以通过共同构建合作课程的要求、共同制定会计人才的专业培养计划、共同建立科学的教学团队、互派管理人员等方式来构建校企合作项目,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习经验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更大的空间、为实现共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3.2在校企合作课程中将专业课发展为专业拓展课和专业方向课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培养过程中在校企合作课程中应将会计专业课程,如:会计基础、成本核算与控制、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会计业务核算与报告等会计专业课程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中不断发展为专业拓展课和专业方向课,实现会计专题、审计、证券投资实务、管理会计、财务网络等课程的全方位发展。3.3定期修订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多变性,会计发展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对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为了保障所培养的会计人才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会计就业市场,就应该根据会计行业的现状对校企合作课程的教材进行定期的开发和修订。3.4邀请会计专家加入到校企合作课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会计人才能够达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在修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时应该邀请专家参与到教材的修订以及会计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进而保证所培养出的人才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4结束语

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不断改善就业模式,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培养教学体系。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高职会计教学实践体系的建立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从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模拟基地、阶段式学习等方面并结合会计行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最新要求对如何构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教学体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规划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希望对高职院校培养就业性会计人才有所帮助。

作者:张鸫 单位:云南省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梁瑞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09,26:90-92.

[2]郭江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5-6.

第8篇

(一)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关职业所应具备的本领,是履行某个职业角色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行动的总和。职业能力是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它由多种能力复合而成的,从能力内容看包括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能力性质看包括了职业关键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一定领域的工作或者可以处理好特定行业事项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依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关于人的能力的划分,可以认为专业能力是由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组成。职业特定能力是每一种职业特定岗位独有的能力,通常与进入这一行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相联系,适应面很窄,但有一个职业就有一个特定的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是以各大类行业为基础,从各类行业的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可通用的基本能力,可适用于这个行业内的各个岗位或工种,适应面比较宽。职业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它是专业能力之外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需要的能力,是伴随劳动者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从其内涵和特点分,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知识、信息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属于基本发展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流、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是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会计职业能力会计职业能力是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的综合表现,。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会计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的会计人才必须是具有复合能力的,既具备满足各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适应社会的能力。会计专业能力是会计人员能胜任特定岗位和行业相关岗位工作的根本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会计核算能力是指准确对常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能力,这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功。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是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能力,财务分析能力是运用专业知识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预测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面对复杂或不确定的交易与事项,依据法律法规和职业规则,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辨识并做出处理决断的能力。在这四项能力中,前两项是专业基础能力,可以通过学校的反复训练培养,后两项是专业提升能力,除了学校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框架外,更多需要在实践中积累获得。除此之外,会计人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还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主要指根据工作需要持续自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分析、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会计文案写作能力,从企业财务战略出发、依法处理突发或非常规会计事件的能力,在团队工作中能有效交换观念、思想、知识等信息,与其他成员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任务或行为的能力,在与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打交道中,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与本科院校侧重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同,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要明确会计职业能力的构成与内容,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此,本着务实与战略相结合的思想,将企业元素融入实践教学,按照真实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递进式层次化实训项目,完善职业能力导向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无缝对接。

(一)构建多重融合的实践教学三大子体系以制造业企业为学习情境,以训练扎实的岗位操作技能为基础,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育与养成,按照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组织实践教学,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三大子体系: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面向中小企业为主要就业领域,以培养能胜任出纳、会计核算、纳税、审计等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岗位技能和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形成直接上岗与升迁岗位相融合的实践教学目标。该目标体系既兼顾了会计特定岗位技能的训练,又重视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银领”人才需求。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会计职业活动,融合手工与电算、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重组实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形成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包括以下构成要素:①会计基础技能:着重解决证、账、表等单个操作技能的局部行为向连贯行为的转移;②会计岗位技能:解决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从连贯到熟练的转变;③会计综合技能:解决会计职业能力从熟练到自如的转变。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将认知实践、课程单项实践、综合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融入整个实践教学,形成工学结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会计职业能力认定为中心,融入会计资格证、会计技能抽考、会计技能大赛等考核标准和方式方法,建立会计实践能力评价标准,形成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重视职业素养考核,建立学生自评、教师考核、社会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二)设计实践教学的三种形式,实现会计职业能力能力进阶发展通过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仿真实训和顶岗实习三种主要实践教学形式,完成从学生到会计的角色转变,实现零距离就业。通过三阶段、三种形式进阶式培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学习———工作———学习”的循环交替中,完成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推进职业素养不断提升,体现职业能力递进式发展的规律,最终将学生培养为熟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能核算、懂税法、会理财的高端技术技能会计人才。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实施保障

(一)实训条件建设为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同时解决会计行业实践性强与难以成建制接纳大批学生到企业财务部实习的矛盾,必须加强校内实践条件建设。1、综合仿真会计实训室建设———综合仿真会计实训室是通过仿真企业环境,模拟实现企业财务会计手工作业流程,培养学生在仿真性的环境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可控制性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室软硬件设施至少能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出纳实务》《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教学的需要。通过实训,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全过程的会计核算工作,掌握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技能,全面掌握会计账务处理流程,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是在一个被企业广泛应用的软件环境中,利用系统、仿真、循序完善的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对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全过程的介绍,并提供分阶段和综合的实际操作训练。实训室软硬件设施至少能满足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一体化综合实训》等课程教学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能力、账套初始化能力、日常业务处理能力、月末转账处理能力、对账与结账能力、财务报表的设置与数据处理能力、工资系统的管理与核算能力、固定资产系统的管理与核算能力、购销存业务系统的管理与核算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处理各项会计业务,毕业之后有能力直接上岗工作。3、财税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财税一体化实训室利用不同功能的软件并将金税工程、网上申报系统引入实训课堂,以虚拟企业管理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企业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重点培养学生单项的专业技能,包括: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填制、成本核算、速录、纳税申报、办理有关工商手续等。让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线索,针对某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独立完成业务处理。4、ERP沙盘仿真对抗实训室建设———ERP沙盘仿真对抗实训室主要服务于会计专业《ERP沙盘模拟和对抗实训》课程教学需要,同时可以培训学生参加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ERP资格认证考试和比赛。学生借助ERP沙盘模拟整个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运营的整体流程,理解企业由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所构建的决策系统,全面了解企业机构设置、职责及权限的划分,通过ERP沙盘仿真对抗,进一步深化和应用平时所学习到的财务和管理知识,提高应用科技手段管理企业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宏观规划、战略布局的思维模式,进一步优化高职高专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优势,为今后学生的工作和就业做好积极准备。

第9篇

关键词:实践考核;实践技能;实践教学;教育功能;能力训练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财务会计实践处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应具有运用这些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财务会计处理技能解决企业财务会计实际问题能力,而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改革传统的实践考核模式,努力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训练。

一、传统《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考核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目的模糊。众所周知,教师在整个《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的财务会计技能程度情况,通过采取科学的考核可以得出合理的评估。但是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考核不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实践操作上,对实践考核作用的认识,仅停留在确定学生成绩这一方面,局限于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没能体现对职业教育的重点―财务会计实践技能的培养,造成与实践教学初衷相违背。

(二)考核内容狭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离校后要求马上能上岗、顶岗,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对会计职业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发现、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实践考核内容要力求把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考核放在首位。而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考核更多的是个别内容的孤立考评,由于单个实践项目的目的、原理、步骤、结果较固定化和模块化,内容上缺乏职业性、综合性。其实践考核成绩不能如实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显然,这种考核内容的狭窄难以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

(三)考核方法单调。目前,高职院校在《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考核中实行期考制,对学生考核是“一考定优劣”。而且,实践考核以笔试为主。这种“纸上谈兵”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财务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无疑助长了“上课看别人做账、复习照书本背书”和“考前突击”不良风气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限制了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甚至有的仅依据实训报告决定学生的最终实践成绩,导致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完成实训报告,机械地、片面地学习知识,忽视实训现象的细致观察与思考,缺乏将实训内容与企业财务会计实际有机结合的能力,这与高职教育目标和要求是相悖的。

(四)考核组织混乱。在《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考核过程中,往往一个教师在一定时间内负责40―50个学生,教师很难做到准确记录每个学生的实训账务处理情况,造成无法准确、公平地评估学生的财务会计实践能力。另外,对人数多的班级,考核要分批进行,使许多后考的学生有机会向已考的学生打听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容易拿到高分。以上现象使许多同学产生了“平时不努力,考核侥幸过关”的想法,造成学生对实践考试不重视的局面。

(五)考核安排欠妥。由于学生人数多,考核时间有限,一般每个学生只安排60―120分,从而使考核内容的覆盖面小,偶然性大。另外,在短的时间内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在《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也难有机会给予学生及时纠正。

(六)考核成绩失实。在实践考核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尽管有的同学善于思考、有见解、有创新能力,却在考核成绩中却体现不出来,而花时间背书、机械地记账务处理步骤的同学,其成绩却比较好,导致了在学生中漫延“高分低能”的现象。显然,这样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考核成绩无法反映学生的财务会计技能及综合运用知识的真实水平,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士气,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考核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实践考核目的,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要突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因此,《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目的,并始终贯穿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适应其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为此,考试应是一个鼓励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为了要考核而考核。

(二)拓宽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多用综合题少用单项题。首先,从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出发,考核内容应具综合性,即包括实践的整个过程,从实训计划的制定、实训纪律和态度、实训资料完整性和实训结果的准确性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内容;其次,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走出课本,走向财务会计实际,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促进个性发展;再次,综合题要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学习、考核的压力,又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全面掌握。相反,单项题仅局限于考核学生对某几个步骤的了解和掌握,内容单一,覆盖面小,必然造成学生思维的疆化,视野狭窄、墨守成规,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不相适应,这显然是不妥的。(2)多用开放性、探索性的题目少用固定性、机械性的题目。在《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考核中增加开放性、探索性的考核内容,以考察学生的税务实践与创新能力。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面,给出题目、要求和注意事项、建议等,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设计纳税方案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交回教师;其次,老师审批财务会计方案,然后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操作考核;再次,要同时考查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企业经济分析能力和财务预测能力。最后综合各考核指标,得出结论,给出评语。(3)重视考核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科学内容的考核。《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考核不但是对财务会计学科知识技能的测评,还包括对情感、态度、习惯、创造性、价值观、思维品质和合作精神等非科学内容的测评。所以在《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技能考试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非科学方面的表现给予关注,把对学生非学科内容的评价作为《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考核成绩之一,使学生意识到其重要性,从而增强考核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改进实践考核方法,变实践考核方式单一化为多样

化。(1)口答、笔答、操作和综合技能相结合。口答主要考核学生对实训目的的了解、实训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误差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等。口答既能发现学生的不足,又能及时指出并纠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科学完整陈述所学知识。笔答主要考查学生对实训原则的论证和实训结果的计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按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训,能否在实训中正确处理税务问题等。综合技能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税法原理的全面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2)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过程性考评可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是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基本操作以及非学科内容的方面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力求充分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变化情况。突破了以往终结性评价“一锤定音”的、死板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能力发展过程、情感态度等纳入了评价范畴,不仅使评价更为全面,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采用“分数+评语”的方式,评语是在教师对学生的考试进行分析、对学生平时表现进行观察后,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也可以采用即时的口头评价、谈心式的评语,以激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语言的措辞上非常谨慎,要突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客观描述学生的潜能、进步和不足。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充分发挥语言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作用,加强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有效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不要走极端,不能认为“只说好不说差”才是激励,在对学生有全面和客观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优势和进步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才是有效的激励。(4)考核评价与促进学习相结合。考核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促进学生再学习的动力。实践考试应给予学生多次机会,只要学生觉得考试结果不理想,就可以申请重考,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此外,也可以出三种难度不同的试题,赋予不同的分数权重,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题类进行考核,这样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其实,很多“差生”是由于我们的评价标准单一而“制造”出来的,所以在实践考试应注重学生差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把考试作为查缺补漏和促进学生学习环节。(5)校内考核与校外检验相结合。考核方式不要盲于应付或者流于形式,不要只注重近期效果而不注重远期效益。为了使实践考试更真实具体,对学生行实践考核可在企业、单位或模拟室中进行,力争创造一个现场环境,让出学生置身于实际的工作状态中,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表现和学生潜能的挖掘,从而可以科学地检验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请工作在第一线的专家作评委,使考试的结果更客观、更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