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泥鳅养殖技术

时间:2023-02-19 03:12:20

导语:在泥鳅养殖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泥鳅养殖技术

第1篇

1.土池对鳅苗的培育最为适宜,作为鳅苗食物的浮游生物,应该提前准备充足。应注意的是,每一池放养的鳅苗应是同一批孵化,并保持密度在800~1000尾/m2,有助于该池中的鳅苗平衡生长,提高鳅苗的成活率。2.鳅苗的培育,应当注意投放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投放数量,各类的浮游生物的供给量一定要准备充足,轮虫、原生动物和小型浮游植物等饵料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精饲料的投放也必不可少,熟蛋黄、鱼粉、奶粉等可以为鳅苗提供一定的营养,大约4~5天后,便可以投放粗饲料,如米糠、麦麸等,小杂鱼肉等肉类的饲料在此期间也可以投放,投放的次数应该为3~5次/天,每天投放食物的重量应当不超过鳅苗总重量的10%,此外,池内的温度应当保持在20~30℃,保持鳅苗的活跃性和进食的积极性。

二、成鳅的饲养

1.专池养鳅

引水方便、弱酸性质的池塘是养殖成鳅的理想地方,池塘面积一亩大小为宜,密度宜为8~10万尾,水底应有15~20厘米深的淤泥,以满足泥鳅钻泥的习性,还需辅以底肥,为泥鳅提供有机肥。有机肥和浮游生物是不足以满足泥鳅对食物的需求,投放有机肥料和各种饵料,如米糠、豆渣、麦麸、蚯蚓等,各种食物的残渣活食品加工的剩料也可以作为泥鳅的饵料,另外,还需提供各类的肥料,如人畜粪便、农作物的堆肥等,这样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增加,也增加了泥鳅的营养来源。泥鳅的生长温度适宜在15~30oC,而且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食也比较多,有助于泥鳅的生长。成鳅的生长期大约为8~10个月,若管理得当,饲养方法科学的话,每亩产量可达300~400千克,每尾泥鳅可达15~20克,身长可达12~16厘米,符合市场上的普遍规格。

2.稻田养鳅

稻田养鳅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好泥鳅外逃的防护,加固田埂,无论是进水口还是出水口,也都需要加固,最好选择金属网栏。在稻田中需要开挖2~4个水坑,每个大约占地2、3平方米,深度应达40厘米,每个水坑都要有水沟相连,这些水坑可以在施化肥时和水温过高时为泥鳅提供栖息水域,同时也利于集中泥鳅,便于捕捞。稻田放鳅的时间适宜在插稻后的第一次耕田,每亩稻田可投放10千克的鳅苗,在水稻施肥的时候顺便为泥鳅供食,投放的饵料以麦糠、蚯蚓、鱼粉等为主。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尽量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对泥鳅的危害。

三、病害的防治

第一,水霉病,多由霉菌引发,其病症是病体表面长出白色绒毛装的碎斑点状霉菌,常见于鳅苗孵化过程中的低温阴雨天气,尤其在冬天,泥鳅发病率很高。其防治措施为:①尽量避免使泥鳅受伤,在运输和捕捉是尤为注意。②将生病的泥鳅放入浓度为4%的淡盐水中,持续5~10分钟。③在全池喷洒浓度为50mg/L的新洁尔液,有效防治水霉病。第二,腐鳍病,由杆菌引发,其症状是背鳍周围肉体腐烂,严重时背鳍会脱落,病体内浮肿,伴有红斑出现。其防治措施为:①全池泼洒金霉素比例为1mg/kg或土霉素比例为0.1mg/kg。②用浓度为20mg/L的土霉素溶液浸洗生病的泥鳅15~20分钟。第三,寄生虫病,多由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引发。其防治措施为:在全池泼洒0.7ppm的硫酸铜杀灭车轮虫和舌杯虫,泼洒0.5ppm的晶体敌百虫杀灭三代虫。第四,生物敌害,往往对泥鳅养殖业产生重要影响,各种蛙类、水蜈蚣、夹子虫等会杀死泥鳅幼苗,蛇、鸟类会以泥鳅为食,这对泥鳅养殖的产量会有很大影响。尽量避免在泥鳅池中实行蛙捕,在全池喷洒浓度为95%晶体敌百虫5ppm,也可用煤油灯诱捕夹子虫和水蜈蚣。

四、泥鳅养殖技术的发展建议

注重泥鳅养殖过程中的病害的防治工作,保证泥鳅的健康成长。一定要参考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技术和养殖方法,争取达到泥鳅养殖业的增产增值。在培育过程中,对温度和饵料的掌握决定了鳅苗的成活率,养殖者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控制。在捕捞的过程中,要讲究技巧,不可蛮干,尽量避免泥鳅受伤,以免影响销售价格。

五、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东北泥鳅;池塘养殖;人工繁殖;孵化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33-01

东北泥鳅主要为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Paramisgurnus dabryanus),习惯上两者统称为泥鳅,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小型经济鱼类。泥鳅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小人参”的美誉[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注重养生保健,泥鳅国内市场也逐步扩大,养殖前景广阔[2]。东北地区受气候影响,泥鳅养殖规模小、数量少,主要靠天然捕捞,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鳅苗选择及放养密度

鳅苗来源于当地水产良种场培育的夏花(3~5 cm)或收购的天然苗(5~8 cm),选择规格整齐、游动快、反应敏捷、无外伤、经镜检未带有寄生虫等病源的个体。放鳅苗5万~8万尾(3~5 cm)或3万~6万尾(5~8 cm),根据鳅苗大小、池塘状况、水质情况和养殖技术等确定放苗数量。鳅苗下塘前可用2%~3%食盐水浸泡消毒5~10 min。

1.2 池塘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质为壤土或黏土的池塘,每口池塘面积以666.67~2 000.00 m2为宜,最大不超过4 000 m2,池深1 m,池水深度保持0.5~0.8 m。苗种放养前清整池底,要平坦,池埂要夯实坚硬,以防泥鳅钻洞外逃,池边要有40 cm高的围栏(塑料布),以防风雨天泥鳅逃逸。池塘在放泥鳅前用生石灰750~1 050 kg/hm2+漂白粉225~300 kg/hm2溶水全池泼洒消毒。第3天施基肥并加水至0.5 m深,10 d后药物消失即可放苗[3]。

1.3 日常管理

1.3.1 清除敌害。在泥鳅鱼苗饲养期间,主要敌害有蝌蚪、青蛙、凶猛鱼、蛇、水蜈蚣、水斧虫吞食和夹死鳅苗,在养殖过程中要严加防范和清除。此外,泥鳅经常会受到空中水鸟等的侵袭,需要设置防鸟网。

1.3.2 巡塘管理。每天要巡塘至少3次,发现病鱼、死鱼必须捡出并检测病因,及时分析处理。拔除池埂的杂草。检查池边的塑料布和防逃网,注意堵塞漏洞,防止逃跑。池塘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15~20 cm。观察池水的水色化和泥鳅活动情况,严防缺氧死鱼。

1.3.3 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使用方便,对水质污染小。每天按泥鳅体重3%~4%比例投喂膨化颗粒饲料,每天2次(8:30―9:30、16:00―17:00)。投喂时,要沿着池塘的边缘均匀泼洒,投喂量以泥鳅在1 h内吃完为度。检查和清扫饵料台,掌握泥鳅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1.4 病害防治

养殖期间要通过换水或开动增氧机调节水质,严防气泡病的发生。适当栽种一些水生植物,以起到遮荫、净化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作用。做好工具、养殖池、饵料台的消毒工作,每隔15 d用生石灰120~150 kg/hm2化浆全池泼洒消毒。定期向池中泼洒EM菌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1.5 收获捕捞

泥鳅一般采用地笼(地笼间隔3~5 m)捕捉,早晨下笼,下午收笼。彻底清塘后,可用手抄网捕捞池塘底部的泥鳅。

2 结果与分析

鳅苗5―6月下塘,经过100~120 d池塘养殖,10月即可长到10~15 cm,可以出塘销售或越冬继续养成。

3 讨论

3.1 鳅苗选择及放养密度

选择鳅苗大小差异不宜过大,避免相互吞食,也有利于投料生长[4]。放养密度不宜过大,鳅苗规格大,放养密度适当降低。高密度养殖会带来很多问题,如病害多、生长慢等。放苗的规格则直接影响到养殖成活率、养殖成本、养殖产量,甚至养殖效益[5]。消毒时注意观察鳅苗反应,如果应激反应大,需降低盐度或缩减消毒时间,放至清水中缓解后再下塘。下塘时,注意水温的平衡,温差不超过3 ℃。

3.2 池塘选择

池塘不宜过深、过大,面积最好为1 333.33~2 000.00 m2,有利于泥鳅生长。池边的围栏可以换成夏花网片插在池塘中,离岸边0.5~0.8 m,底部深埋在水底50 cm,以泥鳅钻不透为宜,露出水面50~60 cm即可[6]。

3.3 日常管理

当水中缺氧(泥鳅经常跳跃水面呼吸)或水温超过30 ℃时,要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中溶解氧,同时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进行遮阳。在放养前要彻底清塘消毒,清捡蛙卵、注水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敌害进入池内。泥鳅的身体很小,极易钻洞逃跑,因此饲养员每天巡池时,必须检查池边的塑料布或水中网片是否严实,防逃网是否结实,注意堵塞漏洞。如天气闷热,雷阵雨或连阴雨时,应注意观察泥鳅是否浮头,若浮头严重,应及时采用换水及化学增氧等方法以消除浮头现象。

3.4 病害防治

主要注重放养前池塘和苗种的消毒,以及鱼苗操作上减少伤害、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和饵料营养平衡以及定期水体消毒等。使用药物时,要准确测量水体,施药后不能离人,发现泥鳅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采取加注新水等急救措施。泥鳅病害中主要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肠炎病、水霉病、寄生虫病、气泡病、赤皮病等[7]。

3.5 收获捕捞

用地笼捕捉泥鳅不会伤害泥鳅身体表面的黏膜,能够提高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捕捉到的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 d的暂养,以去掉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提高运输时的成活率。

4 参考文献

[1] 李燕.印杰.话说亦食亦赏的“水中人参”:泥鳅[J].中国观赏鱼,2007(42):17-18.

[2] 李楠,江淼,姜智飞,等.泥鳅的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渔业,2016(3):58-60.

[3] 赵林斌.泥鳅苗种规模化繁育与高效生态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7(5):40-42.

[4] 刘晓东.泥鳅高产高效养殖试验总结[J].水产养殖,2009,30(11):9-10.

[5] 徐希明,孙斌,高锡伦.泥鳅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的研究[J].江西水产科技,2006(3):21-22.

第3篇

1.稻田选择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在稻田中呈土黄色,其生长水温为15~34℃,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当水温降到5~6℃以下或高于35~36℃时,它便潜入泥中10~30厘米泥层进行休眠,所以套养泥鳅的稻田应慎重挑选,一般宜选择水源充足且稳定、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而且交通方便、水利设施好的田块,面积1300~6700平方米为宜,稻田地段以方便种养管理为宜。

2.田块整理在鳅种放养前,必须对田块进行整理,主要做好鱼凼和鱼沟的开挖:

(1)开挖鱼凼。一般667~3300平方米的田块可挖鱼凼2~3个,建在稻田中央和田埂边,开挖成方形,深1~1.2米,与中心鱼沟相通,一般鱼凼占稻田总面积的15%左右。

(2)开挖鱼沟。在离田埂内侧1~1.5米的地方,开挖外环沟,沟宽0.6米,深0.8~1米,然后在外环沟内田板面上,开挖沟宽0.5米,深0.6~0.8米的田沟,视田块大小而挖成“十”字形或“井”字形,与外环沟相通。在开挖环沟时,可利用土方加高加固田埂,夯实以防渗漏。并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纱窗等(入泥30厘米)建设起80厘米高的防逃墙。建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1处,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排水管平时用水泥封住,起防逃和防止敌害生物入池的作用。

3.水稻种植种植水稻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水稻品种宜选择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及产量高的品种;②育苗及插秧尽量提前,具体以各地水稻种植时间为准,以便尽早放鱼入池;③为保证稻田的丰收,插秧时采取宽窄行密植,利用边行优势,适当增加埂侧沟旁栽插密度;④为保证泥鳅的安全,稻田排灌应保持沟中有一定水位,晒田时间不宜过长;⑤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稻田翻耕时每667平方米按200千克施足有机肥,多铺底肥。追肥宜少量多次,氮肥施用量应低于常规养鱼,一般要减少10%~15%;⑥水稻病虫害防治应以生态防治为主,施用农药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忌用剧毒农药。施药前将田间水灌满,施药后及时换水,切忌雨前喷药,以免影响泥鳅安全。

4.鳅种放养

(1)放养准备。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放养前2周,每667平方米用75~100千克生石灰化水泼洒于鱼凼、鱼沟及田块中,以进行消毒,次日用耙子等工具将凼、沟及田底耙动一下,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放种前一周施入发酵过的畜禽粪肥进行肥水,667平方米用量200千克,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

(2)放养时间。一般在水稻插秧后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时放养。有的地方为了增加鱼类生长期,在5月中旬便将鳅种放入鱼凼、鱼沟中饲养,待秧苗返青后再打通沟、凼放鳅鱼入田,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3)放养方法。鳅鱼从天然水域捕捞,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龄,雌性体重15~25千克,雄性体重12克以上。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进行清整消毒,667平方米施发酵过的猪粪100~200千克,进水经过滤入田,沟内水深30~40厘米,培肥水体,水的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秧苗返青后,667平方米放3~5克/尾规格的鳅苗1.5万~2万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消毒后入田。

5.日常管理

(1)投饵施肥。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沉积池底的残饵、粪渣也可作它的食料。还可投喂商品饲料,如花生饼、米糠、麸皮、豆饼、蚕蛹粉、螺、蚯蚓、水丝蚓、鱼肉、家禽家畜内脏等。泥鳅个体小,重量轻,贪吃,吃饱时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正常呼吸造成胀死。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浮游生物不断,必须及时、少量、均匀地追施有机肥。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肥150千克。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667平方米施1.5千克左右的尿素或2.5千克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投饵由于田中泥鳅的密度较高,应投喂人工饲料,如豆饼、蚕蛹粉、蝇蛆、蚯蚓、螺、蚌、屠宰场下脚料、米糠、豆渣、菜子饼、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7~8月是泥鳅生长的旺季,要求蚕蛹粉达15%、肉骨粉10%、豆饼25%的配比,日投饵2次,投饵率为10%。9~10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2%~4%。早春和秋末2%左右。具体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1~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

(2)水质调节。鳅种下田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一次,每次施入人畜粪肥,用量按每667平方米150~200千克。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去田水的20%~30%。

第4篇

关键词池塘;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2009年,在肥西县丰乐镇池塘7 333.33 m2、稻田4 666.67 m2多水面养殖泥鳅,平均产量分别为2 250、3 750 kg/hm2,平均效益分别为1.05万、1.65万元/hm2。现将泥鳅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池塘精养

1.1鳅池建设

养殖泥鳅的池塘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以便定期注水;面积为300~500 m2,最大不超过1 333.33 m2为好;池深为70~80 cm,并在排水口附近挖6~10 m2、深60~80 cm的集鱼坑,以方便放养和捕捞;池塘岸要整齐平直、坚硬,并在埂内贴1层塑料膜以防泥鳅钻洞逃逸;池底要整实,并要有20~30 cm淤泥,深浅要均匀。

1.2清塘消毒

将整建好的塘口进行药物消毒,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清塘:生石灰化水后能杀害野杂鱼、水生昆虫和细菌等病原体,不仅有除害灭病作用,还能改善水质,增强底泥的肥力;生石灰的用量应根据水深情况而定,一般水深7~10 cm的干池用900~1 125 kg/hm2;水深1 m用1 875~2 250 kg/hm2[1]。漂白粉清塘:漂白粉遇水后能放出初生态氯,具有较强的杀菌和灭敌害生物的作用。干池塘用60~75 kg/hm2,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1.3肥水放养

放养前3~4 d施基肥,品种以畜禽粪肥为主[2],用量为9~12 t/hm2,以提高泥鳅苗种成活率。为减少疾病,用10 mg/L漂白粉溶液在水温10~15 ℃时,浸洗泥鳅鱼种20~30 min,或者用3%食盐水浸洗30 min左右,杀灭泥鳅鱼种体表的病原菌,增加抗病能力。池塘养殖成鳅时,放养量按放3~4 cm泥鳅鱼种18万~24万尾/hm2,如有流水条件的池塘可适当增加投放量,反之可少放。

1.4科学投饲

泥鳅鱼种入池后,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培养水中的天然饵料。每日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日投饵量3月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为4%,7—8月为10%,9—10月为4%。投喂方法,2次/d,上午、下午各1次,并在池塘内向阳、离岸1.5~2.0 m处搭设饲料台,把饲料放在台上,有利于泥鳅均匀摄食,可减少饵料的浪费,便于检查泥鳅的食量和生长情况。

1.5种草与增氧

在鳅池中种植适量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种草的覆盖面应控制在15%左右,避免高温阳光直射,为泥鳅提供栖息的场所。注重观察池水变化和泥鳅活动情况,如果池水呈茶褐色或大量泥鳅不时窜出水面“吞食空气”,要立即注入新水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同时可选用富氧或粒粒氧增氧。

1.6泥鳅捕捞

泥鳅具有钻入土的特性,因此不容易捕捞。针对泥鳅的这一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捕捞方法:一是食饵诱捕法。把炒香的米糠或麦类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笼置于池周边沿部位,引诱泥鳅进入笼内。二是排水捕捞法[3]。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 cm、深25~30 cm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2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捕1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泥鳅。

2稻田养殖

2.1稻田选择与准备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 cm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源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黏性、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土壤为佳。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 cm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 cm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4]。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 cm、宽90 cm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口处畅通。养殖泥鳅的稻田插秧前施尿素150 kg/hm2为宜。

2.2放养与管理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 d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长3~4 cm为好,放养37.5万尾/hm2左右。一般每天投喂饲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饲料台。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重量的4%~5%。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泥鳅经4个月的饲养,体长达到10~15 cm、体重达到15~20 g,可以捕捞出售。

3参考文献

[1] 姬鸿,金艳.泥鳅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9):248.

[2] 张娟.池塘泥鳅高效养殖一例[J].渔业致富指南,2009(23):45-46.

第5篇

一、泥鳅苗种培育

泥鳅苗孵出3天后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适当多放。育苗池的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消池,并施禽畜的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人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粉、玉米粉、麦粉、菜脚叶等植物饵料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泥鳅总体重的2%~5%,后期8%~10%,经育苗池喂养1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进行成鳅饲养。

二、成鳅养殖

(一)池塘鱼种培育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随养殖规模而定,一般为100~250平方米,池塘深0.7~1米,可用砖、石砌成,进、出水口处要用铁丝网或朔料网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池塘砌成后,用水泥抹平,待凝固后放人肥泥25~30厘米深,并注水30~50厘米深。

2.清塘:按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7~10公斤加水溶解,趁热全池泼洒进行消毒,以杀灭池内寄生虫、病源菌和改良肥泥性状和增加钙肥的效能,清塘7~10天后药性消失,即可放幼鳅人池饲养,注意放苗前一定要“本文由收集整理试水”后再放苗。

3.苗种放养:每平方米水面放养3~4厘米长的幼鳅50-60尾。鱼种阶段,池子面积可适当大一些,水深一些,有流水条件的还可以加大。

4.投喂管理:投喂人工饲料,包括米糠、麸皮、鱼粉、蚕蛹等。投饲量5~6月份为泥鳅体重的4%,7-8月份加大到8%~10%,9~10月份可再降到4%。每天投喂两次,下午最好在傍晚时投喂,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2/3。7-8月份泥鳅摄食高峰期,每天增加到投喂3次。水温降至15℃以下或升到30℃以上时及雷雨闷热天可不投饵。据介绍目前部分地区采川膨化饲料进行投喂取得良好养殖效果。

5.水质管理:根据水质的肥瘦进行施肥,培养浮游生物,热天水温达到30℃时,要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

三、疾病防治

1、水霉病

水霉病义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产动物真菌病之一,也是常见疾病之一,此类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k繁殖,最适溫度13-18℃,水质较清的水体易生长繁殖。造成此种病的因素大约有:一是受伤或局部组织坏死,二是水温剧烈变化(抵抗力下降,组织变坏),三是季节交替时易发生。

泥鳅曰前多为自然苗,苗种下塘前多易受伤。加之此时水温正适合霉菌的生长,因而水霉病为泥鳅苗种期间常见病之一。

防治方法:

(一)彻底清塘,从而杜绝病菌来源,从而可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

(二)放苗前对池水严格消毒。

(三)捕捞时操作要细心,防止鱼苗受伤、,

(四)一旦发生该病,应在早期进行治疗为好。得病的苗种可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采川宏扬镇海生物防护有限公司生产的“水霉净”。曾资料介绍偏方:每亩使用5公斤苜蒲、0.5-1公斤食盐,对15~20公斤人尿,全池泼洒。

2、红鳍病

又名赤鳍病、腐鳍病,大多由一种杆菌引起。泥鳅被感染后,鳍、腹部及周围有充血发白并溃烂症状,有些则有出血斑点、肌肉腐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

烂等现象。

防治方法:种苗放养前用“苗种平”消毒,治疗可川“双氧片”或“强氯精”泼洒,严重时连续使用2次,同时按饲料重0.3%中拌人“氟苯尼考”进行投喂5-7天。

3、肠炎病

亦叫烂肠瘟、乌头瘟。患病症状为:行动缓慢,停止摄食,鳅体发乌变青,头部显得特别,腹部出现红斑,肠管允血发炎,红肿,轻者腹部有血和黄色黏液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

治疗方法:①每50千克泥鳅用“新鱼血止”5克,饲料中按饲料重5%添加“鱼用多维”拌料投喂。连喂3天即叮;②每50千克泥鳅用7.5克大蒜素拌料投喂5~7天,第一天投喂药饵量加倍。

4、白尾病

第6篇

泥鳅是底层温水性鱼类,多生活于软泥底的湖泊、河沟、池塘、稻田中的浅水水域。生活水温为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当水温上升到30℃以上时,即钻入淤泥中度夏;水温降到5℃以下时,潜入泥土小冬眠。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有三种呼吸方法,即鳃呼吸、皮肤呼吸和肠呼吸,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也吃配合饲料。

我县有水域面积16.86万亩,全县山塘水库总面积15637.8亩,其中已养面积14820亩;池塘面积22193.3亩,已养面积10860亩。我县的气候非常适宜泥鳅的生长,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比较明显,其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夏热冬凉。光照充足,太阳辐射量多,光、热、水基本同步。我县平均气温20.3℃,年极端最高气温39.9℃,年极端最低气温-4.0℃;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8.5℃,最冷为每年1月,平均气温10.1℃,极端最低多年平均值为-0.9℃。泥鳅最宜生长期在每年的3月至11份。

目前市场泥鳅的市场销售价格可达60元每公斤,与四大家鱼的销售价相比,显现了极高的经济价值。养殖户也意识到了这明显的区别,已有少数养殖户行动起来。但只有极少数养殖户在池塘中放养,没有形成较大的养殖规模,社会效益偏低。而我县气候非常适宜泥鳅的繁殖生长,全年对养殖泥鳅可进行饵料投喂时间从3月至11月上旬,进行轮捕轮放模式养殖,一年基本可对养殖泥鳅起捕3次以上,养殖效益大大地显现。所以在本地发展泥鳅养殖,改良我县淡水养殖结构,提高我县水产养殖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可行途径。

我县黄冕乡六脉村村民潘勤源2012年4月在自己的10亩养殖鱼塘内投入规格5公分的泥鳅鱼种80万尾,利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2012年11月统一起捕,产量达6500公斤,以13元/公斤售往广东,产值达33.8万元,除去养殖成本18万元,获得利润达15.8万元,经济效益比较显著,每亩养殖水面产纯利润达1.5万元以上。

我县鹿寨镇石路村民覃龙才2013年4月投入2公分泥鳅苗150万尾,养殖面积水面7亩,利用本地产豆腐渣、花生麸等混合饲料进行投喂,到2013年7月,养殖时间3个月左右,自估产量达3500公斤,产值达18万元,除去养殖成本5万元,可获利润13万元,每亩养殖水面产纯利润达1.8万元以上。

以上两例泥鳅养殖户不同的饲料养殖,养殖泥鳅的养殖水面每亩纯利润都超1.5万元,比我县现阶段的四大家鱼养殖水面每亩纯利润收获超5倍多。

我县发展泥鳅养殖条件基本成熟:

1、养殖渔业稳步、快速地发展,科学养殖技术理论思想已经得到养殖户的认可,改良养殖品种,改造老的养殖结构,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水产养殖户都达到共识。

2、 我县处于广西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3℃之间。非常适宜泥鳅的繁殖生产。

3、我县交通便利,水电和通讯设施非常发达,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泥鳅属于杂食性小型经济鱼类,抗病能力特别强,做好养殖前期的消毒工作,合理的养殖密度,泥鳅很少发病;养殖泥鳅以投喂本地产的农家饲料,加以配合饲料的搭配,所需养殖成本低廉。

5、泥鳅养殖有较强的技术服务体系,依托柳州市渔业站技术骨干力量及利用鹿寨水产畜牧兽医局技术骨干能力,可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养殖服务队伍,柳州市有高级的水产工程师 3名,鹿寨水产畜牧兽医局技术骨干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5人,助师和技术人员27人。全县9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51人。可为泥鳅养殖提供养殖技术保障。

发展泥鳅养殖,可以实现我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改造,提高我县水产养殖成品的质量和产值,推动我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增加我县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品种种类,增加我县水产养殖户的收入项目。可以使农民由过去比较老旧的养殖模式转化出来,使养殖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综合养殖生产能力,增加养殖收入。

第7篇

我们可以先参考最常见的生猪养殖。在整个动物养殖界,生猪的繁殖养殖技术是最成熟的,产业规模也是最大的,但其中大行其道的生猪品种为什么是长白、杜洛克、大约克这些人工培育出来的品种,而不是诸如文昌猪、淮猪这些地方品种?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品种在生产性能(包括繁殖力、成活率、生长速度等)上的表现远远赶不上人工培育品种,导致地方品种的养殖经济效益低下,因而受到崇尚规模化养殖、追求规模效益的养殖场排斥。

在泥鳅养殖产业,品种问题同样也是一个核心问题。养殖户想要买到优良的泥鳅品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资质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各省市《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凡开展水产苗种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必须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否则,即不具备苗种繁育资质,即属违法经营。

泥鳅养殖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采用人工繁育的泥鳅苗种。任何鱼类的规模化养殖,都应该而且必须是从人工苗种开始的。没有任何一个成熟的鱼类人工养殖项目是靠野生苗支撑的。与具备泥鳅苗种繁育资质的公司合作,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2.甄别野生苗 几乎任何一个新兴项目火爆的时候,总会冒出一些不良的炒作公司,浑水摸鱼,以假乱真,用市场上收购的野生泥鳅苗冒充人工苗,同时自吹自擂,自己给自己贴上新品种标签,蒙蔽大众,让投资人血本无归,也让原本能造福社会的项目蒙尘。

单纯凭肉眼甄别苗种的真假,非专业人士很难做到。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避免买到野生苗:①查验资质。养殖户在购买任何一家的泥鳅苗种之前,或接受其技术培训之前,要求对方出具《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若无,十有八九是假公司。②考察繁育基地,确认其繁殖规模。在长江流域,泥鳅的苗种繁育期从每年的4月上旬持续至9月下旬(华南地区时间跨度更大,海南全年均宜)。在此期间,必须要见到大面积的繁育设施设备,必须要见到大规模的水花繁育场景和寸片(3厘米及以上规格)培育场景。尤其是寸片,更是判断其是否具备真工夫的硬指标。 如果连苗种都不可能繁育出来,那么,它出售的苗种又从何而来?若无,证明是在炒种。③不买大规格。仅购买水花和寸片,超过寸片规格的苗种不要买,也没有必要买。道理很简单,炒种公司不可能从集贸市场上买到大量的水花和寸片苗,但6~8厘米的大规格野生苗满世界都是。另外,寸片基本上度过了危险期,没必要买寸片以上规格的苗种。

3.选择优良品种 鳅科有110多个品种,是淡水鱼中的第二大科。平时所说的泥鳅,主要指青鳅和黄板鳅(大鳞副泥鳅)。这两大品种又因地域的不同而具备很大的差异。一般从规模化生产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地方品种的表现在总体上都是不理想的,不是在生长速度上表现不佳(一般须隔年上市),就是在个体大小上差强人意(一般只能长到20余克甚至更低),这些都影响了单产,直接影响了养殖效益。这种状况非纯粹的技术所能解决。惟一可行的方式,是直接采用人工选育的杂交品种。

杂交品种的优势在于,它集合了各个地方品种的优势,屏蔽了其劣势,是集优势之大成,比如由湖北蓝海春鳅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TW-6台湾龙鳅,其个头大,长得快,3个月可长50克,最重可达500克,而且还不钻泥,在冬天容易捕捞,可以卖个好价钱,这些都是本地泥鳅无法比拟的。

但TW-6台湾龙鳅本身就是一个人工培育品种,当其分布到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环境中时,必然会产生种质资源的退化的现象,这种退化由隐性而逐步显性,到最后会退化到与本地品种无异,甚至表现更差。因此,不断地提纯复壮和本土化是一项长期且十分重要的工作。湖北蓝海春公司技术总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樊启学教授研发的TW-6台湾龙鳅本土化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其本土化问题,使得台湾龙鳅在不同的地域均有理想的表现,在生长速度、个体大小、免疫力、商品品质、成本控制等核心指标上均能与原种保持一致。

第8篇

【关键词】泥鳅;网箱;规格;养殖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称,是鱼中佳品。近年来野生泥鳅资源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发展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广阔。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网箱养殖泥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量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技术。

1 材料

1.1池塘 15667m2池塘1口,水深1.5m,池塘淤泥厚15cm,长方形,东西向,池塘对角设进出水口。水源来自河水,水质清新,透明度度为30厘米,pH值7.5,溶氧量为605mg/L。

1.2网箱材料、规格与设置 网箱是用聚乙烯制成,绞丝网类型,网箱框架为竹竿搭制,直接固定于水中。养鳅网箱分为鳅种培育网箱和成鳅暂养网箱。鳅种培育网箱网目大小以苗种不能逃脱为准,箱体面积10~25m2。成鳅暂养网箱网目为0.5~1cm,箱体面积约50m2。箱体高度视养殖水体而定,一般使网箱上部高出水面40cm。泥鳅不喜强光,网箱宜设置在湖边浅水处,箱底铺15~25cm厚的泥土。

2 方法

2.1池塘清整

2012年4月2日,1米水深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

2.2网箱安放

4月15日将新制作的网箱放入20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网箱20分钟,然后放入池水中浸泡半个月左右,让网衣表面附着一层藻类生物膜,使其变得柔软光滑,同时去除新网衣中的有害物质,以避免泥鳅体表擦伤或患病。5月3日,开始安置网箱,网箱的上下8个角用竹蒿固定,网箱底部距池底25cm左右,网箱上沿高出水面50cm以上,网箱行距5m间距1m,以便投饵管理和水体交换。

2.3移植水花生、革命草或凤眼莲

5月10~15日从清洁的河中,捞水花生革命草或凤眼莲共约10吨(湿重),布置在网箱中,覆盖面积达70%~80%。5月18日,每亩施尿素10千克化水泼洒,促使水花生、革命草及凤眼莲快速成长。

2.4选种与放养

网箱养鳅的苗种来源包括人工繁殖苗种和野生苗种。人工繁殖苗种养殖成活率高,增重快,但苗种成本高;野生苗种成本低,但养殖成活率相对低,增重慢。苗种投放前用1×10E-5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30s,或用3%~5%的食盐水浸浴10~20秒,以杀灭体表病菌及体表寄生虫,同时,剔除受伤体弱的苗种。鳅种培育网箱放养体长3~5cm的鳅苗30000尾/m2。当泥鳅体长增至10~15cm时,转入成鳅暂养网箱,其放养量为1500~2500尾/m2。鳅种网箱和成鳅网箱的具体放养量应根据水体肥瘦、是否有流水、泥鳅规格及体质、饲养技术水平等条件而定。如水质肥爽、有微流水、泥鳅规格整齐、体质好以及饲养条件技术较好时,可适当增加饲养量。

2.5选食与投饵

泥鳅的食性很广,除摄食天然饵料生物以外,还摄食人工配制的饲料。网箱养鳅以人工投饵为主,投喂的饵料包括米糠、豆饼、麦麸、鱼粉、鲜活饵料以及配合饵料等。人工配合饵料用豆饼、菜饼、鱼粉、蚕蛹粉和猪血粉等制成,其中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4。如水温升至25℃以上时,配合饵料中的动物性饵料比例应提高到80%。投饵应遵循“四定”原则:定时,泥鳅在一昼夜中有明显的摄食高峰,分别为6∶00~9∶00,16∶00~18∶00;定点,饵料实行定点投喂;可使泥鳅形成集中摄食的习惯,也便于人工观察泥鳅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定质,做到不喂变质腐烂的饵料,饵料保持新鲜并且组成相对稳定;定量,每天的投喂量应根据泥鳅的生长状况、水温、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一般以1~2天内吃完为准。泥鳅摄食量受水温的影响较大,在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内,日投喂率为4%左右,一般以1小时内吃完的投喂量为最适宜。泥鳅在夜间摄食量较大,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根据这个特点,投喂应以晚上为主。由于泥鳅具有贪食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应避免过量投喂。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2℃时,泥鳅食欲减退,此时应少喂或停喂。

2.6日常管理

水质管理同常规鱼养殖一样,泥鳅苗放入网箱后1~3天内不喂食,从第5天,开始用50%蚯蚓、10%黄鳝全价料、40%花白鲢绞成鱼糜,捏成团定点投喂训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逐渐减少蚯蚓的比例,增加花白鲢、全价料的数量,达到20%蚯蚓、15%全价料、65%花白鲢。训食成功后(摄食量达3%~4%),开始投饲药饵,先用“鱼虫清”驱虫药物内服,连服3天,再服“败毒颗粒”抗菌药物,连服3天。每隔15天用生石灰20千克/亩,强氯精等水体消毒药物交叉使用消毒。8月15日、9月10日各使用微生态制剂1次,净化水质,调整微生态平衡。每天早晚巡视,检查网箱有无破损、泥鳅活动是否正常。7月至8月高温季节,水花生覆盖的水面占网箱面积的1/2时要清除网箱内过多的水花生,使其覆盖网箱面积1/3左右。泥鳅抗病力较强,加之收购苗种时严格把关,基本不会发生病害,但在养殖过程中,仍要做好池塘防病、治病用药等工作。11月20日网箱覆盖晒干的杂草,保暖越冬。

3 结果

3.1产量

10月18日起捕并箱越冬,产量3500千克,净增产1240千克,成活率80%以上。

3.2效益分析

春节前后出售,泥鳅平均价格40元/千克,销售收入160000元,减去鳝种、饲料等投入65000元,收入95000元,平均每口网箱净增效益1020元,投入产出比1∶2∶5。

4 讨论

(1)投苗时间应避开产卵高峰期,因在此期间泥鳅苗因捕捞、运输、投入而受伤,影响成活率。淮北地区一般选择在6月底7月中旬放苗较为合适。

(2)饲料质量要根据泥鳅苗的食性,选择可供长期投喂且成本低、增肉率高的饲料。如10%蚯蚓、40%鲢鱼、人工合成的饲料可占投饲的50%。投饲量要足,不能时有时无,以有少量的残食为好,投饵要定时,一般以傍晚前后为宜,在摄食旺盛的8~9月份,每日应投饵2次,上午8~9时、下午4~5时各一次。投饵要定位,将饲料捏成团置于水花生、革命草或凤眼莲上,一般每4㎡设1个投喂点,多点投喂,减缓争食,使泥鳅生长均匀。

(3)选择泥鳅喜食的开口饲料训食。自然生活的黄鳝,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蚯蚓、虾等鲜活动物性饲料,人工养殖泥鳅开始用蚯蚓、河蚌为主,逐渐加大人工配合料和鲜鱼糜的比例,这样训食的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快速提高摄食量。

(4)及时清除食台残饵,保持网箱内水质清新, 网箱规格应以2米×6米×1.5米为好,宽度太宽,不利于箱内水体交换,不利于投饵除残。

(5)勤刷网衣,保持箱体内外水体流通。箱内水质活爽,利于浮游生物进入箱内。及时检查网箱,有漏洞立即补好,以防泥鳅逃跑和有害生物进入网箱,同时,网箱要设箱盖等防逃设施。

第9篇

提高重庆产地水产品质量措施初探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渔业全面发展

当前渔业技术推广的新特点与新对策

关于三峡水库五年禁渔的建议

金湖县渔船安全生产现状及其监管措施

“鱼菜共生”、“微孔增氧”技术试验——市引育种中心“微孔增氧”、“鱼菜共生”项目试验情况简介

黄颡鱼养殖高产技术

利用沼渣沼液养鱼效益好

翘嘴红鲐的网箱养殖技术

青鱼鱼种养殖技术

池塘养草鱼如何防病害

斑点叉尾触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对策

一种古老的新观赏生物一三眼异形龙

白斑狗鱼(Esoxlucius)江苏省2个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杂交青虾“太湖1号”和日本沼虾抱卯量的比较研究

油脂添加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2种中药有效成分对3株水产致病菌体外抑菌试验

嘉陵江瓦氏黄颡鱼卵巢生物化学周年变化的研究

8种常用药物对湘华鲮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斑点又尾鮰肠道疾病发生原因调查与防治技术

从扬州的实践看渔业协会的科学发展

抚仙四须鲃的人工驯养繁殖试验

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种群密度、温度、食物对发头裸腹潘休眠卯的诱导

化学抗生素对鱼类的毒性和残留效应

太阳能网箱养殖黄颡鱼集成技术研究

黄鳝网箱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甲鱼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投喂浮性料与冰鲜鱼养南方鲇的减碳技术效益对比

水库网箱浮性饲料养殖罗非鱼高效养殖模式

软孵化桶孵化培育鳜鱼苗试验发展泥鳅养殖 重庆大有可为

涪陵区水产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铜梁渔业的现状和问题

渝北区休闲渔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大鲵人工繁殖中几个技术问题的初步探讨

养殖池塘的水质指标和水质调控技术

冬季跨海区暂养海湾扇贝苗种技术

高温期水产安全管理要点

规范化网箱养殖黄鳝新技术

马口鱼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

藕塘立体生态套养小龙虾技术

沙塘网箱养殖瓦氏昔一颡鱼试验

水库小体积网箱养鲤试验

白甲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鱼类喹乙醇中毒的机理及其预防

水库网箱养殖鳜鱼的病害防治

鱼塘初夏鱼病防治技术要点

草鱼新三大病害的科学防治技术

垂钓鱼塘“十不宜”

永川区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

壳聚糖复合物对草鱼种生长性能的影响

美国的小龙虾市场和销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