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3 12:17:48
导语:在会计案例分析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动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2006年2月,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同时在更正前期差错方面做出了更严谨的理论规制,使差错更正会计处理更规范和科学。这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中有越来越频繁地实施重大前期差错更正的现象。其中2006年至2009年期间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中,由于重大前期差错因素导致的占15.48%。
例如2006年华新股份将商铺销售业务中的2199万元确认为收入,结转了1172.5万元的成本,当年利润为1026.5万元。但是经证监会审计调查发现,改项目是由昱道实业运作(开发、销售)的,华新股份仅根据销售清单、销售发票存根就进行了收入确认,然而并未取得收款凭证和销售合同等资料,没有根据会计准则进行正确的销售收入处理。属于重大前期差错,导致利润虚增,损害了该公司财报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导致深圳证监局对该公司的行政处罚。
重大前期差错不仅导致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对股东、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造成了重大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大大受损,造成了信任危机。更可怕的是恶意差错更正会影响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和规范秩序,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我国资本市场上披露前期差错更正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2001年就达到了317家。而且有的上市公司,IPO后上市第一年,就实施了前期差错更正,有的上市公司前期差错更正数额巨大。而且行为大言不惭,让人怀疑其差错更正的动因。
我国资产市场监管机构的上市配股退市等政策与上市公司的利润挂钩,这导致上市公司为了资本运作的目的,采用各种盈余管理方法来调节利润。但是近几年,证监会颁布了一系列打击不正当盈余管理手段的法规政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所以上市公司有积极寻找新的盈余管理手段的内在动机。由于前期差错更正及相关监管法规政策还不够成熟完善,所以开始应用前期差错更正来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上市公司行为越来越多。
而且前期差错更正不仅说明上市公司财报存在虚假信息,也说明了相关的审计工作没有发现会计差错,上市公司前期差错更正行为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说明了审计不尽责的现象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独立审计质量还达不到公正公允的地步,发现前期差错上力度不够,而且上市公司往往以临时公告形式来向外界披露前期差错更正的内容,而且往往以尚不明确等理由拒绝及时公布前期差错更正的详细情况,而且放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这导致投资者无法根据前期差错更正的情况及时做投资决定。
所以研究上市公司前期差错更正的动因及表现形式,还有调节会计利润的方式、特征,以及如何遏制并杜绝前期差错更正的滥用,并提早察觉并防范,如何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达到监管的成熟、完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前期差错及其更正来操纵利润,使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利益受损,研究上市公司前期会计差错的动因及手段,并提出改正措施,有益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所以,研究重大前期差错更有重要的意义。前期差错更正的相关研究,在理论领域有助于改善财务处理方法,有助于扩展盈余管理内容,丰富我国会计理论内容,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和治理结构改革。
研究内容:论文首先概述了会计差错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规定,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的内容规定,从会计制度框架下,对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然后结合盈余管理的理论,对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不正当动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会计差错及其更正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最后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主观故意会计差错的表现形式,在综合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防范对策及建议。
研究方法:论文在论述会计差错更正的概念和会计制度规定、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内容上,主要采用了文献阅读法,通过对会计制度文献和已有研究的深入阅读分析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
在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表现形式上,结合案例分析法,用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利益会计差错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案例加以佐证,并以生动、真实的案例来分析滥用会计差错及其更正所造成的信息失真,和对投资者、债权方等利益相关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经验,针对目前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济法作为中职学校会计、营销等专业的基础课,只有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从培养既要精经济又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角度看,目前中职学校在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在此特提出改进意见或措施。
1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因专业不同而有差异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本文由收集整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应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相同的教案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这样教师就没有做到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条文一一介绍清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的加以介绍。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应重点介绍各类市场主体、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重点介绍合同法等市场运行方面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以提高教学质量。
2 相关课程的安排要合理
经济法的教学内容离不开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而目前中职学校所开设的《法律基础》这一公共基础课,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而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却一般在三年级开设,时间间隔一年以上,这无形中破坏了这两门课程的继承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前后照应不上。
《法律基础》的开设对日后学生学习和理解经济法课程有很大的帮助,但这两门课程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衔接。经济法课程应开在《法律基础》课后,但间隔时间不宜太长。要同统计原理、会计原理等课程同步开设,以经济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为后续。此外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应开设不同学时数的经济法课程。
3 教材的选取要考虑到“先进性”和“适用性”
能否使用优秀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先进性”和“适用性”是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既要有突出的学术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适用性”指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前市场上经济法的版本众多,有为法学专业适用的经济法,有适用财经类专业的经济法等,各种版本良莠不齐。因此,在选取教材时要考虑到专业学生的特点,谨慎选择。
4 采用案例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
由于中职学校会计、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没有接
转贴于
受过法学的系统教育,对于高度概括、原则和抽象的法律规范往往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来讲解,学生会感觉十分枯燥,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案例教学是将案例讨论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法律条文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的一大特色。案例多是为了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从周围的实际生活或者书刊报道中选取,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结合所讲内容,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组织模拟法庭,通过控辩双方的辩论,锻炼学生对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5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电子课件教学,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经济法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电子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法律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电子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6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采用多种方式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目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及优势互补
学 号
院、 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学历 本科
2011年09月22日
填 表 说 明
1、指导教师意见由指导教师填写;
2、开题小组意见由开题指导小组负责人填写;
3、其余由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填写.
4、此表供学院参考使用,各学院可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的学术规范作适当调整.
论文(设计)题目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及优势互补 学科分类(二级) 790.37
题目来源(a.教师拟题;b.学生自拟;c.教师科研课题;d.其他) c
本选题的依据:
1)说明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2)简述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见解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研究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算化会计逐步的将代替传统手工会计,而手工会计的发展历史悠久,有着较为成熟的思路与规范,而电算化会计则有许多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搞清楚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势,差异,达到优势互补.
2、应用价值:
网络经济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会计在网络经济时代面临着更加巨大的责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与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尖锐矛盾.那么如何使电算化会计更好的运用,并逐步代替传统会计,使得会计事业发展得更加简洁,完善,快速,那就是会计的电算化.
主要内容:
一、传统会计
(一) 传统会计的含义
(二) 当前传统会计的发展
1、发展速度慢
2、发展范围广
3、发展潜力小
二、电算化会计
(一) 电算化快的的含义
(二) 电算化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及影响
(三) 电算化会计的未来发展
三、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四、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缺点对比
五,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势互补
主要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收集法、分析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实际操作法
研究进度计划:
2011.10.01到2011.11.05 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011.11.06到2011.11.06开题报告答辩
2011.11.06到2011.12.30完成初稿
2012.01.01到2012.02完成修改初稿
2012.02到2012.03完成初稿
2012.03到2012.04定稿
2012.04到2012.05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 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于庆华.审计学与审计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reexistsomeproblemsintherevenuecoursesofaccountingspecialty:suchasmonotonousteachingmethod,lackofpracticesector,andoldfanshionedexammeans.Thispaperanalysestheseproblemsandputstorwardsolutionstoachieveimprovements.
Keywords:accountingspecialty;revenuecourses;teachingreform
一、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僵化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的教学中,都遵循着这样一种传统模式:固定的授课地点,使用固定的教材,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税收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来讲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讲授税收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用大量的案例作为辅助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税收政策,调动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双向互动式教学等,要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锻炼学生对税收政策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不过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还或多或少受着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教学手段比较陈旧。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训练量总体偏小,教学效率低下。
(二)税收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提倡“以实践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模式的今天,暴露出实践性教学严重缺乏的问题。现有税收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的规定比较笼统,实践性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和方法不够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偏少,远没有达到税收课程理论与实践1∶1的标准,致使在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落实随意性大,而且实践性教学质量缺乏监控。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考试方法有待改进
税收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一般属于考试课程,其考试基本采用闭卷形式。笔者认为,考试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例如: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税收课程,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教师讲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原理的理解和税收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师讲授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应当避免对学生“填鸭式”的灌输和照本宣科[1]。
2.学生讨论法。学生讨论可以多种形式开展。比如,针对事先给定的主题,由学生在课后自行收集资料,利用课堂时间讨论。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等,这样的方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3.案例教学法。税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税法条文十分枯燥,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不仅丰富而且生动,可以说案例教学是税收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教师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结合所讲内容,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税收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4.邀请税收界知名人士讲学。由从事税收工作的知名人士为学生做讲座,可以拉近学生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注重跟税收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大量聘请税收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士承担相当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把税收理论教学和税收实务结合起来。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课件教学,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税收教材中几乎每一税种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会浪费大量时间。此外,税收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2]。
(二)加大税收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力度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修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增加税收相关课程门数,确保实践性教学课时。如今高职税收课程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税收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要加强税收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力争达到1∶1。高职院校应当增加税收课程门数,税收涉及的税收原理、涉税实务和税收筹划等,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税收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课时比例在25%以上,同时扩充税收实训科目,选择或自编合适的税收实践教材。当前市场上税收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合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税收实训教材。
2.高职院校应当强化税收模拟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场所。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税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税收模拟实验室,同时把税收工作有创新、有成果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正如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3]
3.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培养税收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4]。税收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作为税收专业教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税收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要定期参加税务部门组织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经常到企业从事报税的实践操作工作。应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向税务部门、税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聘请税务专家、注册税务师、财务总监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税收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担任税收实践课程教学,弥补在校税收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可与税务部门联系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等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税收教师经常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税收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税收工作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税收专业教师只有深入实际,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税收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1.改革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重视技能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如设计相关的企业纳税申报资料,要求学生填制纳税申报表;给出企业相应的资料,要求学生设计纳税筹划方案等。以实际案例分析为主,尽量避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
2.探讨抽题考核的新办法。这一考核办法可用在终结性考试,如毕业考试,将税收实务分为若干段,编制若干段的实际操作考题,给每段的此类题目编号,由学生随机抽取,抽到哪段就考哪段,可以节省考评时间。这种考核办法虽不能考查学生的全部技能,但由于是随机抽题,考前定能鞭策学生去全面掌握各段技能,考试结果也能够反映学生的水平。
3.将平时的考核和期末成绩有机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并围绕讨论题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税法的掌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学期末的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以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为主,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晓东.工商管理大学科中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2):101-104.
[2]李晶.基于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3):89-91.
关键词:成本会计成本核算教学
《成本会计》课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一样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达到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从事成本会计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我县职教事业发展较快,财会教师数量众多,县职教中心经常举办教研会,在与其他教师的探讨时发现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狭窄。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老师倾向于详细讲述成本核算内容而对成本管理的内容则讲述很少,使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感受最深的是成本计算和核算,对成本会计缺乏整体、完整的感觉。教学方法简单。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还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学的需要。教学手段落后。教师受条件限制,仍就使用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而成本会计课涉及的表格很多,不可能将所有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讲解,教师只能一味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不但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师有时也会有厌烦情绪。教学能力不足。成本会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缺乏真实的感受,不能灵活运用相应的案例,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上述现状,本人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
1重视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是否有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第一节课非常重要。在第一课教学中,我们可通过问题设置情境,如引入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学习“成本会计”(即成本会计的目标、作用)?什么是成本会计(即成本会计的内涵、本质)?怎样做好成本会计工作(即成本会计的步骤、方法)?换句话说,“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就是“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同时说明全书的内容就是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从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此时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以某一单位的成本资料为例展示其操作结果,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2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转变观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设计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可先由学习小组一起合作讨论,重要、难懂的内容再由老师点拨评价。如:在讲解主要产品成本报表时,可先由学生根据课本的说明试着填写一张报表,再由学生提出存在问题。这样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不仅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还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为独自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引导,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
3讲透讲活理论,打下扎实基础总体上来讲,在《成本会计》课中计算和习题占了大部分比例,但在教学中不能因此偏废了对理论的讲解。因为通过例题可以教给学生怎样做,而通过理论的讲解能够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把理论讲清楚了,才能使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更好的理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第二章中,“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它实际上暗含了成本会计核算程序的线索,把这一理论讲清楚,有助于学生理解成本计算的过程和方法,能够在头脑中对成本计算的步骤形成一个清楚地认识和系统地把握,为学习后面章节作了极好的铺垫。
【关键词】 财务综合分析能力; 《财务分析学》; 课程建设及创新
财务分析作为会计分析职能的体现,是会计参与管理的前提,财务分析工作通过对一定期间财务活动的总结,为企业进行下一步的财务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从财务分析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将书本现有的概念、方法介绍给学生,而不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适应性差,独立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求职需要”与“低知识技能”的不匹配成为目前《财务分析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应加强《财务分析学》课程建设与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财务综合分析能力。
笔者从8个方面介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财务分析学》课程建设及创新的具体措施,期望能对其他高校的财务分析教学提供借鉴,以便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财务分析能力的人才。
一、成立课程组,优化《财务分析学》课程教学工作的组织
要想完善一门课程的建设,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提高《财务分析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和总体水平,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了《财务分析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小组。课题组由两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助教组成,其中3名博士、1名为在读博士。职称结构合理,教研能力较强,并且老中青搭配,能够很好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课程组成员多次获得校级和院级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讲课比赛奖。在学校《财务分析学》课程建设基金的资助下,加强了对《财务分析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教出了本课程的特色。
二、建设财务分析背景资料,创造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环境
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会计工作的流程和财务分析的具体内容,增强学生对财务分析的感性认识,课程组制作了以下背景资料:
1.制作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会计背景资料。收集大量的实际的会计资料,如凭证、账簿、报表等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坐在教室学习就看到现场,增强了对财务分析工作的感性认识。2.制作会计实际工作流程的背景资料。进行会计实际工作的教学需要“手把手”地教,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场会计工作的流程,进行引导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将抽象的叙述性教学内容制作成图形或动画背景资料予以展示。如资金循环、周转和资本运营等知识贯穿全书,用动画或图形教学,形象、生动,印象深刻。
三、制作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财务分析知识
财务分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流动资产专题分析。包括:货币资金专题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专题分析、应收款项专题分析、存货专题分析。2.非流动资产专题分析。包括:固定资产专题分析、非流动资产投资专题分析、其他非流动资产专题分析。3.负债专题分析。包括:流动负债专题分析、长期负债专题分析。4.经营业绩专题分析。包括:弹性预算法下业绩评价专题分析、成本差异专题分析、市场占有率专题分析等。5.所有者权益专题分析。包括:资本保值增值分析、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分析。6.财务综合分析。包括:财务战略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杜邦财务分析、沃尔评分分析、能力指标综合分析、资本绩效综合分析、经济效益综合分析。7.资金流动分析。包括:融资资金流动分析、运营资金流动分析、“现金流”适配性分析等。8.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包括: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现金流量折现评估法、经济利润评估法、相对价值评估法。9.投资决策分析。包括:投资决策方法、投资决策一般分析、投资决策风险分析、基于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期权定价分析。10.企业整体功能分析。包括:企业整体分析、营运杠杆分析、财务杠杆分析、成长模式分析、财务危机预警分析。11.证券市场财务分析。包括:市净率分析、市盈率分析、证券市场风险分析、股市效应实证分析、上市公司热点问题实证分析等。
根据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课程组制作了全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图表、动画及相关数据的展示,模拟实际财务工作流程,将抽象的财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其次,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要先讲专项财务分析内容,后讲财务综合分析内容,最后还要将专项财务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结合起来,以便前后联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编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并在教学中使用
1.编写《财务分析学习指导书》。每章由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基本概念、思考题五部分组成。“学习目的与要求”概括了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和难点等知识点,便于自学;“基本概念”是每章核心概念的解释;“思考题”的设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各章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2.编写《财务分析习题集》,提供了较多的练习机会,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3.编写财务分析案例,并在教学使用中不断完善、更新、充实新内容,汇编成案例集,案例的设计体现较强的综合性,以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4.开通网络课堂,及时更新网站资料,上传配套学习案例及学科动态前沿,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增强互动性。
五、出版《财务分析教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整合教材内容,出版了《财务分析教程》教材,解决了原教材课程体系不完善,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该教材不仅随时反映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尤其是我国会计改革、税制改革的实际,保证了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而且兼顾了会计改革发展的国际趋向,力求同国际惯例接轨,充分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此外,在内容安排上做到先专题分析,后综合分析;在篇章结构上做到先写“财务分析初级教程”,再写“财务分析中级教程”,最后写“财务分析高级教程”,突出了财务分析技术的逐渐深入。并且运用上市公司和其他典型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及其他财务活动事件作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财务分析原理,更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
六、开发《财务分析学》课程学习网页,扩展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平台
为便于学生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开发了《财务分析学》课程学习网页。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集、教学案例、教学日历、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等内容均已上网,可供学生随时上网查阅,实现了网上习题,作业上传、网上讨论与网上答疑。网上论坛还专门增加了一项“如果你想告诉我”,学生在这里的问题,只有教师一个人能够看到,教师回答的问题也只有学生本人能看见,开辟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新途径。课程学习网页的开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建立了教师与学生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同时解决了案例讨论课堂时间的限制问题。
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财务分析能力
1.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专项财务分析能力。案例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专项财务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编写了财务分析教学案例集。为了使案例分析达到应有的目的,任课教师必须做到三条:一是要补充大量的中外会计数据,有的应揭示标准数值,以便学生掌握客观评价标准;二是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案例教学法中学到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述能力。课程案例应紧密结合财务工作和财务活动的实际,显示出高度拟真性的特征;三是引导学生自己编制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组设置分析案例专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搜集专题资料,编制专门案例,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2.进行情景设计,培养学生的财务预测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财务预测能力,可以对某个具体企业或单位的未来进行情景设计,再让学生进行未来财务活动的筹划。例如,以ABC股份有限公司现有财务状况为基础,设计十年后扩大一倍的公司情景,并相应编制出“资本扩张方案”、“资金筹措方案”、“资金投放方案”、“盈利分配方案”等,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和财务预测决策能力。3.进行统计与调查,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设计能力。第一,开展智力投资教育专题,要求学生查阅统计年鉴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计算从幼儿园到大学期间的教育支出,编写智力投资分析报告,通过算账使学生深刻理解每堂课的价值,并学会感恩,努力学习,报答父母、报效国家、回报社会。第二,要求学生实地调研小型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可行性方案设计、小型公司财务预算分析评价体系设计、网络财务数据检索汇总设计等,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设计能力。4.进行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财务综合分析能力。可采用两种模拟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财务综合分析能力。一是设计财务综合分析训练题,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方法的模拟训练和进行扮演角色的模拟训练。二是进行网上实战训练,让学生上网,进入上市公司网站,下载三大财务报表,然后分组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评估上市公司价值并对其股价走势进行预测。同时为了避免小组成员盲目听从“优生”,使其缺乏自己的观点,教师可让各小组成员逐一上台讲解自己所作的内容、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如何保证及时、准确、有效传递数据信息,其他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提问和评价。
八、注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并投稿发表
将财务分析课程建设及改革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结合起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中国矿业大学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平台,立项资助教师指导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的项目。立项资助的项目结题后给指导老师工作量补贴,并给参与的每个学生加2个学分,一般一个项目可容纳5个学生。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通过比较理论与实际差距,比较中外差距,撰写出学术论文,提出言之有理的观点,鼓励学生发表。近四年,课程组教师已经指导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
【参考文献】
[1] 朱学义,李文美,刘建勇,朱亮峰.财务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朱学义.论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51-54.
关键词: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一、案例教学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次升华
(一)理论教学方法
侧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分析,以培养理论研究型为主,但随着大学教育职业化和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传统理论教学方法应用面越来越窄,更多的高校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案例教学被验证是
《经济法》教学堪称完美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构建学生经济法学习习惯和堆积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也值得推广。笔者从事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教学工作,推行案例教学起到较大的作用。学生作为三本类、经管专业学生本身缺乏法律专业基础,加之对经济法课程经济法律关系抽象性的排斥,大多没有学习兴趣,我以典型案例作为每个法律关系的开始,激发学生对实践社会想象的分析,引发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不脱离案例本身,是学生对案例分析不间断;通过学习的专业知识分析案例时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法律思维,逐步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排斥到吸引。
(三)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新思维,创新案例教学的新方式
案例分析大多也是让学生对案件进行分析,要么课内要么作为课外作业,形式单一。如果把案例作为铺垫形成一些项目让学生来完成是否能锻炼学生新的学习能力呢?笔者按照学校项目化要求,在会计学专业学生中推行案例教学+项目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项目化教学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一)以案例为基础,遴选和设置多个项目
《经济法》诉讼案件中大都涉及律师,可以设置“授权委托书”项目;合伙企业法中可以设置“合伙协议书”;公司法中可以设置“投资协议书”;破产法中可以设置“对雷曼兄弟破产分析小论文”;合同法中则比较多样,可以设置“房屋租赁合同”项目、“货物运输合同”项目,还可以是“货物买卖合同”项目,这些都是学生接触比较多、比较熟悉的东西,学生也会积极完成;反垄断法中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写目前比较热门的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是否涉嫌垄断的小论文;产品质量法中可以让学生做市场调查,写调查报告;消费者权利法有些人主张组织学生进行3.15法律咨询和宣传,笔者不赞同这种方式,笔者组织法律专业学生开展十余年法律宣传活动,并不认为会计类学生能胜任此项工作,但学生可以对消费纠纷市场调查后写调查报告;票据法中则可以设置学生填制汇票、本票、支票;证券法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炒股对股票投资的流程进行讨论;劳动合同法中则可以设置“起草劳动合同书”;仲裁法和诉讼法中则可以设置“书写简单的书、答辩状、词”项目等。
(二)学生分组完成,一般对分组要求4-6一组
要求学生在组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项目化主要是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思辨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如果让学生单独完成,一方面有些项目就失去了设置的意义,比如调查报告、市场调研;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搭档失去了相互监督和鼓励,项目化效果就大打折扣。分组人数也不宜太多,如果太多必然有些学生浑水摸鱼,不能按照要求参加项目。(三)考核的要求明确。(1)项目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①遵循格式,写全事项;②主旨鲜明,阐述精当;③叙事清楚,材料真实;④依法说理,折服有力;⑤语言精确,朴实庄重。占25%。(2)项目文书在叙述事实时的要求:①写清事实的基本要素;②关键情节具体叙述;③因果关系交代清楚;④争执焦点抓准记清;⑤财物数量记叙确切;⑥叙述事实平实有序;⑦材料选择真实典型。占25%。(3)项目文书阐述理由的基本要求:①列举事实证据确凿;②分析受理以法为据;③据案引法,据法论理;④前后照应,通领全文。占25%。(4)项目文书格式要求:①格式规范;②语言简练;③逻辑清楚。占25%。每学期完成的项目不宜太多,案例教学与项目化相互配合,从设置的项目中选择8-10个项目作为一学期学生完成的项目要求。每次项目得分按照相应比例给组员赋分,再把项目化得分按照设定的比例与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综合为学期期末成绩。总之,项目化作为案例教学的创新方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提升项目设置的质量、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考核的公平性;案例教学的创新方式思维还需要从教师到学生接受、养成。项目化教学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很有益的,现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假期兼职、实习学生越来越多,通过项目化形式培养学生法律专业技能越发重要。笔者也希望教师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探索项目化在案例教学中的新思路,不断创新,提出更多的想法。
[参考文献]
[1]赵联果,袁显朋,杨雪宁.项目教学法下会计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6(6).
[2]于艺,丁福军.项目化教学对学生职业的培养[J].智富时代,2015(9).
[3]赵联果,袁显朋.案例教学法下会计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知识经济,2016(8).
论文摘要:回首五年制高职的十年发展历程,其会计教育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但困扰会计教育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致使高职会计教育举步维艰。本文在分析目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引言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职业的竞争更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然而,五年制高职的生源基本为普通高中选择后的学生,客观地讲成绩差、学习能力不强、并且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何况会计成为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伴随着不断变迁的客观经济环境,层出不穷的业务创新,会计知识的更新呈现明显的“加速度”态势。因此,如何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具备一定竞争实力的会计从业人员?如何缩短会计教育与实务的差距,追踪会计发展的步伐?高职会计教育的改革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1 高职会计教育的反思
回首五年制高职的十年发展历程,其会计教育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但困扰会计教育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致使高职会计教育举步维艰。时至今日,盘点高职会计教育,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1 会计教学设计的缺陷 第一,现在颇为通行的会计教学模式仍然是一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教科书为授课依据,教师按部就班逐章逐节地讲授课本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度较低。
第二,教学手段单一。因客观条件制约或主观因素,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仍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填鸭式”灌输教学。因为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呆板,不能有效地吸引求知欲并不强烈的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佳毋庸置疑。
第三,教学方法缺乏新意。会计教学的重点理应定位于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科学地设计并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此目标的实现。但在众多情况下,上课时以讲授课本知识点代替了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简答题、名词解释和选择题、填空题等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这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四,只注重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现行的会计教育方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编制分录,了解了凭证、账簿的结构和格式,懂得了报表各项目的编制方法,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完整地处理一个企业的业务,进而生成会计信息方面,常常一筹莫展,更不要奢谈利用信息支持日益复杂的企业管理高层的决策。
第五,学时安排不合理。现在很多会计专业课程学时安排没有充分考虑各课程的知识容量,也没有顾及高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常显时间紧、任务重。一方面,难以发挥案例教学的魅力,因为这需要充裕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暇为学生融通课程知识框架。更兼高职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以至学生所学知识往往是一章一节的知识,难以系统化,无法对各门课程形成总体认识。
1.2 会计专业教材设计的缺陷 第一,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主干课之间内容重复较多。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在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存货管理、利润管理以及投资决策等方面存在严重重复;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及责任成本会计方面不乏诸多的重复;西方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内容重复更多。即便是《经济法》与《税法》,《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彼此间也存在类似问题。
第二,教材编写形式缺乏趣味性,不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只注重对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刻板地阐述,而没有辅之以生动形象、读者可直接感知的全真或仿真的案例,难以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积极性;偏重对会计制度解释,将教材视为制度的说明书,缺乏必要的理论分析,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与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第三,会计专业教材的内容应新颖、具有适度的前瞻性。在会计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会计专业教材理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然而现在高职的一些会计专业教材版本明显滞后,严重地制约了会计教学工作。
2 高职会计教育的对策
面对高职会计教育的种种弊病,其改革已时不我待,但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持之以恒地着力解决下列问题:
第一,会计教育理念的突破。对会计本质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必然会影响到会计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如果将会计视作一个信息系统,认为会计只是记账、算账和报账,那么,会计教育只要传授会计核算技术和方法。如果把会计理解为一项管理活动,会计教育就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核算技能,还会涉及职业素质、决策能力、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的培养。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会计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管理活动论”,而这种观点也确实反映了会计的本质内涵。因此,会计教育的改革应以此为基点,统筹考虑课程设计,内容的编排,以便培养的学生能胜任未来的会计工作。
第二,教学模式应转变。以学生为主体,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启发式、探索性的教与学。采用师生间交互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反馈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对一些问题的观点和见解;老师也可以随时有针对性的答疑,适时性地进行引导。课堂教学过程中,广泛开展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手段的改革。高职会计教学,因为生源质量缘故,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尤显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和会计教学软件进行讲解,广泛开展演示教学;将某些现实问题借助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再现,广泛开展虚拟现实教学。让学生在动感的、多彩的教学氛围中感悟会计知识、接受会计知识。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必须继续提倡开设有关会计教学模拟实验室,模拟各种真实的会计环境,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在会计课程改革中,必须安排足够的课时,让学生进行各种模拟训练,更好衔接会计实践。
第四,整合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注重教材间的衔接,减少不必要的知识重复;改进教材编写形式,增加具有针对性且实用性强的案例;关注会计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位教育 中国启示
2013年7月笔者参加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和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联合举办的CPA方向院校师资培训班,走访了包括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伦敦大学学院(UCL)、布鲁内尔大学(BRUNEL)、牛津大学(OXFORD)、利兹都会大学(LEEDS METROPOLITAN)、格拉斯哥大学(GLASCOW)等英国高校,以及会计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等,从各个角度全面了解了英国会计行业、职业及教育的状况。笔者结合我国会计教育现状,就如何推动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思考。
一、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多元化的会计教学目标
英国的大学是自治机构,为自己的学术标准和质量负责。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程序,对自己的课程项目进行正规的检查和周期性的评估。但大学都会在外部的评估和质量保证机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颁布的学科教学大纲的起点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南框架下,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按照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对教学目标的(即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学会的技能方面的质量要求)规定,开设会计专业的大学都会围绕着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四个方面对其五个层次的教学阶段分解教学目标。在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提升认知和智力技能方面,主要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运用能力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在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提升核心和转换能力方面,主要是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管理信息能力、自主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七个子项目分别提出要求。
同时,英国的会计教育也完全融入了终身教育的理念,会计教育不只是年轻人学习专业的开始。无论什么年龄,在工作的哪一个阶段,只要有需求,经申请就可以到学校里接受正规的会计教育。同时,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掌握方法和继续学习的技能。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教育环节,都体现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想。
二、基于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的综合会计课程设置体系
英国会计课程设置不只局限于会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是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注重在紧密相关的知识,如经济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与财务等相关学科知识融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同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因此,在英国,不同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单纯的会计专业学位很少,有的学校将会计专业与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有的与管理学学位结合在一起,且会计专业在不同的大学隶属于不同的学院。总体而言,英国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重视宽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
英国的会计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宽基础,通过开设自由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知识面。英国大学会计专业一年级的课程都开设有“会计入门或基础”(prerequisite),主要是为学生介绍选择会计专业后需要学习什么课程、掌握什么技能,完成什么学习任务以及如何学习、如何选课、如何完成课程作业以及如何获取学习援助等。在课程设置上也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鼓励学生多阅读权威的杂志、报纸来拓宽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要求学生在经济生活、商务活动等背景下认识和了解会计是什么,为解决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掌握什么会计知识, 同时要求学生广泛地阅读相关著作和文章,选修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课程,了解会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以会计专业数年被泰晤士报排名第一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为例,第一学年学生可以从人类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地理学、法律、哲学等课程中自由选修一门,另外开设经济学基础和财务会计基础两门必修课。第二学年学生可以在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商务统计等课程中自由选修一门,必修课是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第三学年学生必须完成一门自由选修课,同时必修财务分析。
这种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会计并不仅是会计”的思想。会计作为一种记录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或手段,必然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LSE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就是将我国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划分,要求学生在掌握会计门类课程的基础之上,多涉猎经济学、法学等相关课程。
(二)课程科目设计与会计专业机构资格考试科目协调
英国的会计专业机构很发达,拥有英格兰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S)、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I)、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ACCA)、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特许公共财务及会计协会(CIPFA)六个会计团体,以及ICAEW、ICAS、ICAI、ACCA、AIA五个公认的考试团体,各大会计师公会各自招收会员,各自组织考试。为了避免与高校会计教育的交叉,六大会计师职业团体共同成立了会计团体咨询委员会,下设会计教育课程鉴定委员会(BAEC)负责对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行鉴定,通过鉴定的院校的毕业生可以得到豁免考试的权利。许多大学的课程科目与英国当地的特许会计师协会资格考试科目紧密衔接,学生在获得学位的同时能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部分考试豁免。
英国很多高校都与ICAEW、ACCA等职业认证机构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帮助学生满足职业发展需要。英国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之后,如果不是继续深造,则绝大多数都会去ICAEW实习,花一年时间考取ACA会员资格,然后再找工作,或是工作三年后取得ACCA会员资格,然后谋求更高的职业发展。其中,ICAEW与105所高校或协会组织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利物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利兹都会大学等高校都与ICAEW、ICAS、ACCA、CIMA等资格认证机构签订了免考互认协议,其中,利物浦大学被ICAEW允许免考12门(一共15门),是被免考最多的学校。利兹都会大学在被ACCA允许免考9门(一共14门)的基础之上,与ACCA合作设置了MSc in Accounting项目,学生读硕士期间将学习未被免考的5门ACCA课程,毕业时同时获得硕士学位和ACCA会员资格。
借鉴英国经验,中注协是否可以允许CPA专业方向学生对某些简单课程的考试(如经济法、税法)享有豁免权,这样做显然能够有效地提高CPA的专业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加入到会计职业这个团体组织,有利于我国会计事业的更好发展。当然,高等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是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它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教育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顺利实现“衔接”,既需要通过宏观引导与调控,确立高等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街接的基本构架,又需要通过微观调整与建设,加强高等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关联。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需要教育专家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部门的通力协作。
(三)“三明治”课程体系缩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差距
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会计实践经验,英国会计课程体系中专门安排为期一年的工作实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实习期间长,企业也普遍欢迎兼职学生,招聘时对专职岗位、兼职岗位会区别明示。“三明治”课程使学生毕业时不但获得学历,同时获得了相关的会计工作经验,减轻学生就业压力。
以格拉斯哥大学(GLASCOW)为例,为开展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在部分课程中引入职业界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把一些企业老总及其管理人员请到课堂上来。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要加强案例分析,多用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公司管理和商业经营上的实际知识贯穿整个教学之中。大学教师应关注公司管理和商业经营的实际情况,了解社会和企业关注的热点,熟悉实务操作情况,注重和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能力,善于在实践操作中总结和升华为思想或理论,能够运用专业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与考核机制
(一)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模式
英国大学每一学年有三个学期,班级授课和学习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但每门课程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课时是课堂授课,其余的时间根据课程性质安排为辅导课、模拟课、实验课和小组讨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一个管理者或引路人,是组织学生“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靠个人去探索。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列出与该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书,学生对每门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是通过阅读教师列出的参考文献,以及完成课程论文、小组作业过程中获取的。因此,学生课下需要花大量时间阅读、查资料和写论文。课堂上,教师以“课堂圆桌会议”等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仅仅讲授专业知识的整体框架以及重点、难点,其余时间都是指导学生重点掌握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
(二)注重能力素质的考核
英国会计课程考试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主要通过课程论文(作业)、小组作业以及期末考试来完成。教师对于学生交来的课程论文或小组作业以及考试试卷的评定标准会在课程开始之前告知学生。学生为完成课程论文,不仅要结合所学课程的理论分析并提出观点,更要有证据(文献评述、模型以及数据)支持观点,不仅要熟练掌握一些分析研究的技术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还要系统自学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广泛阅读与该课程相关的论文、新闻报道等。
课程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个人作业,另一种是小组作业。学生为完成小组作业,不仅要集中在一起讨论小组作业的内容和结构、技术方法以及重要结论,还要分工查找资料、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在完成小组作业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主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所提升。如在利兹都会大学(LEEDS METROPOLITAN)会计专业一共设置14门课程,其中30%的课程采用作业形式考核,70%的课程采用考试形式考核。考试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撰写论文、报告、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报告等。许多课程还要求学生上讲台进行演讲。对课程成绩的考核采用单元制,即分单元学习,单元结束时即时测验,一般不设期末考试。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是报表的编制,大部分的课程试题都以案例分析为主。
四、营造以净化学生内心、塑造人格为目的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关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或教学手段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的基石。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GLASCOW),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伦敦传统知名学府的学术氛围。苏格兰的浪漫、激情以及可能激发人无限想像力与创造力的空气,赋予了格拉斯哥大学非凡的气质,让人们用心去感受学习、生活的种种乐趣。
我们不禁会思索,如何能实现一种纯粹的、持久的和深入人心的教育,如何能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并实现自我的超越?我们应该营造一个以净化学生内心、塑造学生人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在高校中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回归。X
(注:本文系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资源整合与效果评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