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产品线调研报告

时间:2023-01-02 08:39:40

导语:在产品线调研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53)

摘要:浙江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与经纪人队伍建设一直来都比较重视,许多措施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从调查的数据分析看,有相当比例的经纪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以个体经营为主,经营规模较小,普遍缺乏抗击农产品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应从政府、协会和经纪人自身三个层面出发,立体构建农产品经纪人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农产品经纪人;经营规模;经营能力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73-02

作者简介:王婉芳(1963-),女,浙江湖州人,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

0 引言

浙江是全国最早成立经纪人协会的省市之一,截止2013年底,全省共组建了市级协会11家,县(区)级协会73家,基本实现了市县两级全覆盖;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也不断壮大,已建立起一支650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的作用,需要关注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并促进其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对浙江的农产品经纪人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发展状况的抽样调查。

1 调查数据说明与农产品经纪人基本情况

1.1 调查数据说明

为了充分了解浙江农产品经纪人的现状,浙江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与浙江商职院的农产品流通研究团队一起,自2012年6月起至2013底结束,分阶段对全省84个县(市)的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会员、从事农产品流通的经纪人数量等进行了摸底调查,并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其中20个县(市)实施了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获得有效问卷1404份。问卷涉及农产品经纪人基本信息、从业技能培训、经营种类与地域范围、竞争状况、突出问题与相关诉求等方面内容。截止2013年底,全省有农产品经纪人65364人,实现农产品销售额684亿元。

1.2 农产品经纪人基本情况

浙江现有的6万多农产品经纪人中,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的只占7%左右,41~50岁的占了近40%,50岁以上的占了近1/4;从文化结构上看,现有的农产品经纪人中绝大多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普遍缺乏从事农产品经营所需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基础。详细数据见表1。

2 农产品经纪人的从业现状

2.1 经营形态与组织形式

全省农产品经纪人的经营形态大致销售、信息和复合三种类型,组织形式多样。销售型绝大多数为初入市场的经营者;信息型本身不从事购销活动,生存靠提供需求信息获取农民的销售提成;复合型或者是上面两种的结合,或者是购销和加工储运的结合。会员经纪人的经营形态涉及上述三种类型,一般采取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农批市场和个体经营等组织形式,具体数据见表2。

2.2 从业知识与技能

经过对样本1404位经纪人从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统计分析,95%以上的经纪人都参加过从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有的达3次以上,但能拥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经纪人还不到4%;由于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有的经纪人虽然经过多次培训后提升了农产品经营能力,但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仍有难度。具体数据见表3。

3 农产品经纪人的经营种类与经营规模

3.1 经营种类与地域范围

在全省65364名农产品经纪人中,主要经营领域为花卉苗木、茶果蔬菜、水产、畜禽等;农产品经营的辐射面不广,大多数农产品以本地及省内为主。调查数据见表4。

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农产品经纪人的经营种类以鲜活、干货产品主,约占75%;经营的地域范围较窄,近六成主要在省内销售;出口比重不高,只占12.3%左右。

3.2 经营规模与经营能力

因农产品经纪人大多是自发形成的,以单打独斗的个体经营为主,季节松散型、家庭单干型所占比例较大,合伙型、公司型等经纪人实体较少,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市场信息不灵、不快,缺乏现代营销手段,缺乏自律管理及权益的自我保护机制,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规模大的不多。具体数据见表5。

表5中的数据显示:农产品经纪人整体上经营规模不大,大多数经纪人年销售额集中在100万元以内,说明浙江现有的农产品经纪人普遍缺乏抗击农产品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调研的数据资料显示:浙江现有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大部分经纪人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且年龄结构也偏大,50岁以上年龄的经纪人占23.5%。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的经纪人,经营理念相对落后,没有英语基础,一般都缺乏对计算机及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工具的应用能力,对大量来自网络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收集与筛选能力较弱,更缺乏现代农产品经纪人驾驭大数据的能力。年销售额100万以内的农产品经纪人占70%以上,这种小规模、少品种经营的经纪人,就难于抵御农产品经营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规模小、实力弱的经纪人难于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消除农产品传统经营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障碍,就无法渗透到全国性的农产品市场经纪业务之中,更谈不上以市场行为来推动农产品标准与市场准入条件的制定和实施,规范农产品生产,对上游生产企业发挥引导与制约作用,为农产品安全提供保障。为此,建议浙江的农产品经纪人应从政府、协会和经纪人自身三个层面出发,立体构建农产品经纪人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农产品经纪人健康发展。

①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从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农民致富的高度重视农产品经纪人的发展问题,可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运输补贴、仓储费用补贴等方面给予农产品经纪人政策扶持;或加大对农产品经纪人培养经费扶持,各级协会则管好、用好经费,注重培训效果,让当地政府能看到经费扶持带来的成效。

②经纪人协会完善各项服务。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是农产品经纪人自己的组织。协会不仅要为会员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培训、金融、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更应该通过完善各项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农产品经纪人加入协会,为提高经纪人的组织化程度提供便利条件。

③经纪人自身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壮大过程也是一个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个人,要树立持续学习自我发展的理念,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变化;作为组织,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行经纪人之间、经纪人与生产者之间、经纪人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以提升经纪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石琼,王婉芳.浙江省农产品经纪人发展状况报告[R].2014,10.

第2篇

继三星代工厂普光等倒闭后,苹果旗下iPad供应商也传出停产歇业消息。今年10月下旬,业内被称为“台湾第一大”以及“全球前三大面板厂之一”的中强光电南京分厂“璨宇光学(南京)有限公司”下发通知:目前公司已依法申请解散清算程序,正式停产歇业。

据了解,璨宇光学(南京)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大中小尺寸LCD面板、反触挂面板的一条龙全方位显示器提供者,曾拥有员工1 500多人。主要为iPad提供背光模组,供应南京LG厂区,满产时每月产能为百万级。

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停产歇业是多重因素所致,但主要原因还是受上游企业的不景气拖累,导致订单严重不足。

在过去的一两年中,平板电脑市场经历了最辉煌的时期,但令人诧异的是其低谷期来得如此之快,不少企业的转型也令人措手不及。从用户的需求上讲,平板电脑并非是必需品,它的功能定位更介乎于“比智能手机更大的屏幕”以及“比传统笔记本电脑更方便携带”。另外,它的使用场景也与上述两者相重合。所以当出现越来越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以及更大屏的智能手机时,这一产品便遭到两大刚需市场的挤压。

生死存亡间的一线契机

自今年开始,平板电脑市场就已经处在洗牌的格局中。像苹果这样有着产品线自我消化能力的大公司,则是通过转移战略重心来化解市场危机。苹果如此,三星联想也是如此,他们通过多重的产品线来维持利益平衡。但像那些一直处在行业边缘的平板厂商,就难以抗衡平板电脑市场来带的冲击,其中一些转型做起了便携式电脑的生意。

如今,平板电脑的三大系统都在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空间。苹果的iPad系列进行重大升级,缺乏产品特色的Android平板电脑继续价格战,而能够兼容娱乐和办公的Win10平板电脑,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两大功能的平衡关系,也许有一定的生长空间。行业知名分析师潘九堂最近公开消息,称小米有意推出同时支持Android和Win10双系统的2代平板电脑,将采用英特尔Cherry Trail平台的处理器,最快会在第三季度,小米也有意改变此前第一代平板销售不利的形象。

但是,这都是些不足以改变整个市场格局的“小”动作,大动作是什么?是将平板电脑的使用场景和功能性重新定义。

混合型平板电脑表现如何?

简单说,混合型平板电脑抓住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这两个市场的用户。但事实上,混合型平板电脑在三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当时还被苹果CEO蒂姆・库克戏称为“电冰箱+微波炉”的奇怪组合。但是令库克也没想到的是,三年时间过去,iPad没有改变世界,但混合型平板电脑却成了这个市场的“救命稻草”。

IDC项目负责人Ryan Reith指出,2015第二季度,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40家厂商生产混合型平板电脑,而就在两年前,仅仅还只有14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数量还会增加。

现在,这些混合型平板电脑已经模糊了平板电脑的移动性和传统电脑的兼容性之间的界限。它们已经成为了计算机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一类产品。据业内预测,Surface Pro 3和Yoga 3 Pro这类被称为“2合1”的混合型平板电脑的销量,会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增长五倍。

这样的增长幅度在平板电脑市场中并不常见,其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前可拆卸可折叠键盘的流行,以及移动硬件的性能提升。如英特尔Core M微处理器能够将平板电脑类设备的速度提升到传统中等笔记本的水平。

如今,人们对平板电脑的需求用途主要集中在玩游戏、收发邮件以及观看电视节目上。来自Strategy Analytics调研公司的报告指出,纯平板设备的销量预计会在下一年度中下降8%,而使用场景更契合人心的混合型平板电脑的销量却能稳步上升。比如英特尔移动平台副总裁Navin Shenoy在一份市场调研报告中提到:“人们购买混合型平板电脑的周期,要比传统笔记本要短8~12个月。”

第3篇

突发缺勤需要纳入管理

调研显示,偶尔突发的缺勤同样是导致每天生产率最高净损失的原因(即,由于情况突发,工作不能及时被别人代替从而导致遗漏和推迟),与提前请假的缺勤和长期请假相比分别为:19%、13%以及16%。每个员工每年偶尔突发的缺勤天数平均有5.4天,范围从豁免雇员的2.9天到非豁免领薪雇员4.9天、非工会时薪雇员5.8天以及工会时薪雇员7.3天。

各种主要缺勤的总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成本平均占到基础薪资的35%。成本分布为豁免雇员29%、非豁免领薪雇员36%、非工会时薪雇员39%、工会时薪雇员38%。

虽然其他调查已经确定了其他特定缺勤,如休假、节假日以及病假补贴的直接成本,但是Kronos/Mercer的调查是唯一一次确定大规模缺勤总体成本的尝试。该报告分析了各种员工类型(包括豁免,非豁免领薪、非豁免时薪和工会时薪)以及各种缺勤(突发、有计划以及假期延长)情况。

Kronos核心产品线高级主管 Michele Deziel认为:大多数组织的高层领导往往没有意识到员工缺勤的全部成本。这些成本仿佛不可测量或者可以忽略不计。虽然对于一个组织其他大多数费用都是可以得到密切监控的,但是对员工缺勤,即便进行追踪也相对松散,无法彻底地揭示整体成本。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雇主可以通过对缺勤相关费用进行更好的跟踪和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缺勤状况,来控制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率。

谁在没病装病?

克罗诺思公司的劳动力研究院与哈里斯互动调查公司(Harris Interactive) 共同进行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印度、墨西哥、英国和美国的员工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装病请假的翘班行为。Kronos全球缺勤调查关注:哪个地区的缺勤率最高?同事请病假会对其余员工造成怎样的影响?雇主该如何对此类问题进行更好的管理?

世界各地相当多的员工都承认存在实际未生病的情况下装病翘班。中国有71%的员工承认曾经装病请假,位居各受调查区域首位,法国比例最小,仅为16%。其他国家的数据分别为印度62%、澳大利亚58%、加拿大52%、美国52%、英国43%,墨西哥38%。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谎称生病请假时,各个地区大多数受访者的主要原因均为压力大需要一天休息,此比例为加拿大71%、美国62%、中国60%、英国57%、法国53%、澳大利亚51%、墨西哥46%以及印度44%。其他原因包括需要照顾生病的孩子、工作量过重以及没有足够的带薪假期。

那么,装病请假的这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除印度和墨西哥外,在其他地区最主要的两项活动就是宅在家中看电视或者睡觉。在印度和墨西哥,呆在家中看电视是首选,排名第二的是访亲探友。

当被问及为防止员工装病请假,雇主该怎么办时,除法国外,每个地区的首要反馈均是希望雇主能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法国员工们则表示“夏季周五”影响最大――希望能在夏季周五放假,将工作在一周的其余时间内补回。包括有机会在家办公以及有机会请无薪假期在内的其他措施,在各地员工的反馈中所占比例也很高。

在中国,有大约45%的员工表示增加员工带薪休假将会发挥很大作用,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加拿大38%、美国34%、英国32%、澳大利亚25%、印度24%、法国15%、墨西哥12%。

各个地区大多数的员工都表示同事请病假会对自己带来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自己不得不承担缺勤员工的工作或者为他们替班。除墨西哥和法国外,第二个原因是会增加精神压力。墨西哥和法国的员工没有那么多的压力,但是他们确实很担心工作出现遗漏或被遗忘。

第4篇

实际上,国产厂商不仅仅是在MWC大会上大放异彩,在近日国际权威分析机构IDC的《2012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中显示,仅在2012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和市场份额的排名里,前五强中中国品牌就占据了三个席位!自2007年以iPhone为代表的大屏智能手机发展起来后,中国品牌终于首度大比例进入国际前列。以联想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在逆境丛生的移动终端领域再度上演了突破重围、奋而登顶的大戏。

中国“品牌”开始“影响”世界

区别以往,智能终端变革引起的移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这些年中,中国可谓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纵观国际市场,一线品牌阵列不外乎三星、苹果、诺基亚、索尼、LG等寥寥几大厂商,但在国内,移动终端厂商可谓百花齐放,不仅有联想、华为、中兴等一线阵列品牌,甚至还有天语、魅族、TCL、康佳这样的二线品牌。不仅如此,国内市场的多元,又催生出诸如小米、小辣椒、盛大这样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而它们的竞争、高中低产品线的分布都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据美国移动分析公司Flurry最新的报告显示,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设备市场,未来的中国市场将成为智能手机领域最大的战场。可以说中国市场已经足以左右全球智能手机的格局,随着未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这一趋势还将更加明显。

但国产手机的影响力并没停留在国内。在2012年里,中国品牌就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影响全球的移动智能终端市场。在一份来自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的调研报告中显示,联想作为中国本土唯一可以与顶级国际品牌竞争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其将在今年(2013年)取代三星,成为中国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

不仅如此,近日另一家国际权威分析机构IDC的报告也指出,联想集团凭借在包括PC、平板和智能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市场的卓越表现,不仅以绝对优势雄踞中国智能终端设备榜首,甚至已经开始越来越显示出紧随苹果、三星的步伐,成为跃居全球第三大智能终端厂商。

中国智能重点市场一片火爆

无论是Gartner的数据,还是IDG的报告,他们无疑都揭示了一个现实—以联想为首的中国移动终端厂商已经成为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所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人正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进步,中国市场会因此成为影响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纳百川,走出自己的路

为什么中国移动终端品牌在2012年到现在迎来了自己的一个大爆发时期?在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品牌国货精品化路线和国际化趋势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中国移动终端品牌不断革新自己的产品理念,同时打下身后的技术基础,厚积薄发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产品。而且也不断将产品设计得更加人性化,更符合用户的审美观念和使用习惯。

同时,在营销和推广上,也有很多充满创意的招数。消费者乐于看到这些好玩、有趣的推广手段,自然也会为产品买单。同时,在售后服务上,中国品牌也越来越规范,减少了消费者购买国产产品的后顾之忧。

以联想为例,其推出丰富的产品组合,使其更新换代速度大大超越三星、LG等洋品牌。在这方面联想针对不同细分的客户群打造K(高端旗舰)、S(时尚型)、P(商务型)、A(经济型)四个产品系列,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市场。以丰富的产品组合从定位、设计、价格和渠道等方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其次,联想还大力投入软件和云端服务开发,打造最佳的产品、用户体验。而注重云端和软件商的投资是联想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一个主要特点。比如联想拥有超过20万款在线应用的应用商店,通过一系列自主研发的差异化特色应用,如乐安全、乐关联、乐语音、乐同步等,为用户提供硬件、软件、云端服务整合的全面使用体验。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联想还拥有全球统一的供应链。要知道联想的供应链管理是非常关键的核心竞争力,高效的全球供应链迅速提供了性价比极高的原材料,保障研发和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并能够让联想将最好的手机产品以非常合适的价钱卖给客户。

此外,联想还坚持和高端厂商合作,推出高性价比的高端手机。比如就携手Intel全球首款高端智能手机K900。要知道K900可是全球首款搭载Intel Atom Z2580处理器的智能手机。还采用16:9 FHD(1920×1080)5.5英寸、400+超高PPI的超高清屏幕,能为用户带来超爽的视觉体验,而78毫米的机身宽度更便于用户单手操控。

同时,联想K900还支持手套、指甲和普通笔的触控,这是对现有触控技术的巨大革新,也能让用户的使用更加随心所欲。再加上跨界“高级腕表”的精湛设计绝对能够彰显用户的独特品位。可以说,联想K900就是中国移动终端品牌与国际顶尖厂商合作的最好范例。

联想非常注重向消费者提供出色的创新产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市场细分,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全面覆盖。联想还有着和其他中国品牌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首先保卫中国市场,其次进攻国际市场”。在保卫中国市场方面,联想关注消费者需求,加强品牌和渠道建设,发力高端市场,深化与运营商的合作,继续提升份额和利润。

第5篇

对手:如鲠在喉

有媒体5月13日率先报道,惠普计划以120亿美元到1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EDS。惠普和EDS均表示,这一交易能否最终达成还无法确定,因此在协议达成或谈判终止之前不会发表进一步的评论。随后有分析称,如果惠普成功收购科技服务巨头EDS,那么这一交易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并不是EDS可以给惠普带来什么,而是将给惠普的竞争对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惠普如果成功收购EDS,惠普将在政府和大企业管理技术领域成为IBM的最大竞争对手。与此同时,惠普的主要竞争对手施乐、戴尔和Sun将遇到麻烦,因为它们都通过EDS销售产品。通过这一交易,惠普可以获得一个重要的产品销售渠道,同时还可以从服务业务中获益。

戴尔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输家。戴尔曾经同EDS建立了稳固的联盟,但随着EDS去年将惠普引入为第二大台式机合作伙伴,这一联盟受到了削弱。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被惠普收购,EDS同戴尔的联盟将会土崩瓦解。在高端Unix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领域,Sun是惠普的竞争对手之一。如果惠普收购EDS,Sun也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分析认为,惠普和EDS将会尽最大努力来推广惠普设备的应用。

从这方面来考虑,拥有强大的服务业务对于惠普来说非常必要。事实上,惠普前任CEO卡莉・菲奥莉娜已经将服务业务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过,她最终放弃了对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收购,而转向PC领域的竞争对手康柏。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惠普:征途漫漫

这一备受瞩目的巨额收购案,确实有望让“新郎”惠普成为蓝色巨人IBM的最大竞争对手。但也可能是它的一场豪赌。

首先,IBM早已是全球IT服务的先行者。相对而言,惠普多年来转型缓慢,目前,服务业务所占比例还不到整体营收的16%,其净利润不及IBM。其次,即使借助现有的数据来粗略计算,“联姻”后惠普的IT服务总营收仍落后IBM约150亿美元。而在高端IT服务领域,无论惠普还是EDS,也都远非IBM的对手。

据悉,辉煌一时的EDS,去年营收虽高达221亿美元,但净利润却只有7.61亿美元。EDS员工总数高达14万名,几乎接近庞大惠普的员工总数。

这表明,在人力资源上,双方将势必经历一番大规模的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产生文化与原有商业模式的冲突。2002年收购康柏之后,惠普曾一直处于调整之中,从而被戴尔超越,宏也在欧洲市场成为领先者。这一局面,伴随着IBM剥离PC业,甚至一度引发业界对惠普PC业务命运的高度质疑。

但同时,这一交易有望提升惠普在技术咨询和客户支持领域与对手IBM的竞争力,并可能激发科技领域更大规模的并购交易,因为类似惠普等现金充沛的成熟科技公司希望通过收购促进增长。

下一站:叫板IBM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收购EDS,惠普将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同IBM竞争,特别是在科技服务和IT外包领域。通过收购EDS,惠普可以为大企业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EDS的优势领域是基础设施管理服务,以及定制应用服务,即帮助客户设计、整合和管理应用。相对而言,EDS在打包应用服务方面的实力较弱,因此无法帮助惠普迅速提升提供给生产线管理人员和企业高管的商业咨询服务。

惠普有望冲击IBM在IT服务市场的老大地位。收购前,IBM的市场占有率为7.2%,EDS虽名为第二,但市场占有率仅为3%,远落其后;而惠普则仅以2.3%名列全球第五。收购后,双方服务总营收接近400亿美元,将成为这一领域的超级竞争者,从而牵动着全球IT服务市场的格局。

这也将进一步提升惠普的整体规模优势。2007年,它已借助1043亿美元的总营收超越IBM,获得信心,只是仅次于有些偏离IT业的西门子。如果以2007年惠普、EDS的营收数据来计算,2008年,它将有望超越西门子,荣登全球榜首。

双方认为,这一合并将有望大幅削减管销支出,惠普也可直接向EDS的顾问客户出售更多服务器和工作站。这一整合模式,事实上也延循了IBM的做法,即并购不仅仅是体现在技术层面,而更是包括渠道与客户资源。

第6篇

1.1外部因素(1)经济因素。主要指一城市或区域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居民收入、消费者结构等方面的情况。房地产企业投资项目的所在城市或区域必须满足一定的经济条件才能支撑项目的有效运转。(2)政策因素。房地产企业投资是与政策因素息息相关的,这是房地产企业投资区别于其他企业投资的最大特点。政策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政府对房地产企业投资的认可程度,以及政府的各种财政税收等优惠性政策等。房地产企业投资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所在区域的政策环境。(3)社会因素。主要指当地人的风土人情,居住习惯、价值观念、居民消费意愿等方面的情况。房地产企业的最终客户是消费者,投资项目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去化率的高低,这与当地人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密切相关。

1.2内部因素(1)项目产品特点。包括项目的类型、规模、性质及产品定位等要素。不同房地产企业的主导项目产品特点不同,同一房地产企业在不同区域的项目产品也会有所不同。房地产企业要将产品线的特点与投资意向区域特征有机结合,做到两者的相互匹配,已达到有效投资的效果。(2)企业所处地域集中或分散。即指本地项目或异地项目的离散性,包括形成区域性的项目开发,如项目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或华北地区等。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在已有项目比较集中的区域的投资需求较小,在空白区域且战略意义重大的区域的投资需求较大。

2优化设计对房地产建设投资的影响

2.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

2.2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房地产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谈房地产工程建设投资的控制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房地产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3房地产企业投资管理控制的对策

3.1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投资的关键,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起决定作用。投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所选择投资项目相类似项目的各种功能、设备和建筑材料的选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编写调研报告,提出设计标准,编制工程投资估算上报总经理办公会决策。投资管理部门参与组织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选择技术先进可行、使用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的方案,将评选结果上报总经理审批。投资管理部门负责审核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概算,根据设计概算编制工程成本计划。

3.2施工准备阶段的投资控制根据施工图预算确定的工程造价进行招标工作,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标底内。选择质量好、信誉高、价格合理、工期适当、施工方案先进可行的施工队伍与之签定合同。根据施工合同修正工程成本计划。

3.3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经济签证。无论任何一方提出的工程变更,投资管理部门首先要分析提出的工程变更对项目的合理性及成本的影响。分析有关的合同条款、文件记录,初步确定处理变更所需要的费用、时间范围和质量要求,提出变更评估报告。加强对索赔事件处理的管理工作。以合同为依据对承包商提出的索赔进行评审、反驳和修正。对承包商延误工期、施工缺陷及不履行合同义务等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进行核实提出反索赔报告。控制结算程序,依据合同文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核对合同条款,对竣工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件要求,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只有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并验收合格才能进入竣工结算。检查隐蔽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均需要进行验收并由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修改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设计、审核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工程管理部门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重大设计变更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按合同规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材料价格和优惠条款对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审核。

3.4加强组织构建及人员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投资管理组织机构是保证房地产企业投资成功的必要措施。因为,管理组织机构不仅确定相关工作的责任人,也确定了管理沟通的渠道。一方面,需要加强投资管理的专门部门的组织构建及人员管理,将项目责任到人,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责任与激励并举,加强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同时以一定的激励政策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管理需要其他部门的协作,因此,还需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举企业之全力保障投资项目的顺利进展。

4结束语

第7篇

产品选择的关键点

经销商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对选择产品的标准也存在差异。一般划分为入行阶段、发展初期阶段、一定规模阶段。

第一,入行阶段。通过对不同经销商入行的总结,大致可归结为三个特点:入行时间较早、靠一个大品牌起家、通过大品牌逐步建起自己的销售网络。他们由于行业经验少,品牌选择的偶然性很大,但能够敏锐抓住市场动态,顺应市场变化。

代表人物:福州嘉伟商贸有限公司曹春朝

曹春朝进入食品行业前其靠租赁门市生活,之后偶然成为娃哈哈的商,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虽然利润较低,但是也是在这个时候拓展和巩固了销售网络。曹春朝认为,起步阶段的经销商更看重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他所指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仅仅指生产厂商在全国范围内的总体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指该品牌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经销商选择那些在当地享有盛誉的产品,销售周期会大大加快,资金回笼速度提高,经营风险降低。

第二,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多数经销商已经有了初步的资金积累,而且基本梳理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在选择产品上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而是能够主动根据公司的发展状况选择产品。他们选择品牌的标准一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一二线市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很高,而处在发展阶段的经销商还没有能力引导消费者,而只能顺应当地消费特点,故他们选品牌首先要看的是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二,看厂家。通过对外地市场的调查或者朋友介绍了解厂家,看厂家是否经常有变动,是否适合本土市场的操作思路及厂家对当地市场的支持力度。第三,产品在当地市场的成长潜力。经销商通过对类似产品做市场调研,看有无市场空间而决定是否这个品牌。

代表人物:上海美宝食品有限公司姜袁芝

姜袁芝最早在冠生园公司做黄酒,后来在味全做味精(4年),因此对调味品行业较为熟悉,卖场资源较为丰富。1998年姜看到上海市场上辣酱产品较少,而该产品在其他市场增长速度较快,于是姜就到处寻找合适的辣酱品牌。这时候经朋友介绍,姜接触到了老干妈,专门跑到贵州见了陶华碧,并谈了自己对于老干妈产品的未来规划,其思路和老干妈企业的想法不谋而合,厂家当场拍板,将老干妈辣酱交给姜运作上海市场。

第三,具备一定的规模阶段。在这个阶段,经销商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已经跨过了生存坎,迈向了规模发展阶段。这个时候经销商选择品牌的标准取决于其公司的定位,而经销商的定位又取决于其自身资源的特点。他们选择品牌一般关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二线和区域性强势品牌。就目前情况看,一线品牌的渠道下沉限制了这类经销商的发展,它们一般都不是这类经销商的首选。而二线或者区域强势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产品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保障,而且厂家也有外拓的欲望,经销商与之合作在产品包装、新产品开发等各方面的谈判相对比较容易。二是不投机做没有希望的小品牌。三,看企业老总的发展信心。四是渠道的接受度。

代表人物:武汉市鸿雁商业管理公司汪晓鸿

在选择与农夫山泉、王老吉等大品牌合作后,鸿雁现在更看重于二线区域品牌的合作,以完善自己的产品线。汪晓鸿认为,在经过发展阶段以后,产品要与经销商的经营理念相吻合。最优秀的产品不一定是最适合经销商选择的产品,这个道理非常浅显易懂。经销商选择产品的时候,除了考虑产品本身之外,还需要全面考虑生产厂商的各方面要素,以及经销商的经营理念、经营风格。惟有这样,经销商才能选择到真正“合适”的产品。

经销商产品选择新变化

变化一:从短期流行到发掘潜力

一个经销商的成败和产品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优秀的产品能够起到助推的作用,而短期流行的产品则减缓经销商发展。在发展初期,经销商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有的抓住了当时的畅销产品,有的则抓住了潜力产品。结果抓了一大把短期流行产品的经销商,至今也没有给自己带来持续利润的产品,网络、渠道、团队也没有随之建立起来,即使经过了10年的发展,仍然是小经销商。而注重挖掘有发展潜力的产品经销商看重的是产品流行的趋势,这种趋势的把控才是判断产品能否盈利的关键。

经销商一般是从三个大的方面去判断一个产品有没有潜力:

1、产品本身。其中包含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产品的卖点、产品包装。

代表人物:西安佳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蒋哲伦

蒋哲伦认为,一个有潜力的产品必然是品牌产品。“我们所说的品牌影响力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必须是品牌,这个品牌不限于名牌,还可以是二线或者三线品牌;二是要有影响力,影响力不够,就无法形成对市场的推力。”

2、厂家。有人说选产品就是选厂家,因为对于厂家来说,产品是亲生的,而经销商只是养父母,产品是领养的孩子。所以,看产品就要看厂家。在这方面经销商主要考察厂家的实力、信用、发展状态、政策支持、市场管控力度、厂家的配合度等。

代表人物:武汉市生泰副食有限责任公司,李汉清

李汉清认为,利润是经销商的做的原动力,没有利润一切免谈。在利润方面,经销商有两种考虑,一是所选择的产品能直接带来利润,二是所的产品能分摊公司费用,因为省钱就是赚钱。这两点中,李汉清更看重的是企业是不是对产品负责,在生泰经销的产品中,有很多不知名的小品牌。生泰不在乎企业的大小,而是看重它运作是否规范,产品是否优质、营销手段是否完善等指标。

3、自身的需求。经销商自身的需求不同,出发点不同,对潜力产品的要求就不同。比如说如果为了提高自己公司的知名度和名誉度,那么就要选名牌产品;如果为了分摊费用,就要则能跑量或者有高利润的产品。

代表人物:青岛永生调料有限公司,赵红

经销商应该对选择的产品非常熟悉。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一些经销商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来规避风险,原本只能卖地摊货的中低端经销商纷纷经营高端产品,一些原本以高品位形象赢得消费者的经销商也开始销售低端产品。他们的初衷是对的,但结局多数并不美妙。产品与经销商的经营理念要相吻合。我们知道,每个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对于一种需要长期推广、持久经营的产品来说,它比较适合于那些有远见性的经销商。反之,一种产品属于短期暴利性产品,那么它就比较适合于短视性经销商经营。经销商经营理念不同,对未来规划不同,则选择产品的准则也大相径庭。

变化二:从经营视点到消费视点

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产品通常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产品的核心、包装及附加值,而这三个因素所对应的消费者的需求则分别是使用需求、心理需求及潜在需求。由此可见,产品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选好一个产品,除了产品自身的品质有保证外,良好服务理念也是至关重要的。调查中,不少经销商在这方面感受颇深,以往经销商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较多站在厂家角度考虑,而现在则更多转向对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的关注。

1、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对自己所掌握的市场渠道进行分析,除了要考察当地的人口、人均收入、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外,还要了解市场当地人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还有所选行业的特点和一些操作规则或方法。

代表人物:成都中南糖酒有限责任公司,刘佩珊

一个产品适不适合在你所经销的区域销售,也就是适不适合你的地盘。虽然说你的地盘你做主,但是只有适合你的产品你才可能做得好主。如果一个产品不太适合你的区域,你将会花费很多不必要的力气和金钱,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一个产品在你那个地盘有适合的消费群体吗?这个问题也要搞清楚。例如,在四川自贡某县,一个比较有实力的经销商,在厂家业务员的一再恳求下,进了一款果汁饮料,一万多元,可是在那个县城,消费者根本不认可那种包装,铺不出货。半年了,还囤在仓库里,只好请求别人帮他倒货到别处去。

2、好产品源自对消费特点的深刻把握

由于我们中国地大物博,而且不同地域和不同的风俗、文化存在差异,因此,带来了消费特点也因此而存在南北差异。因此,经销商选择产品的时候还要对当地市场消费特点有深刻的把握。

代表人物:北京鑫金路通经贸有限公司,孙志刚

从公司成立开始,孙志刚便很注重对消费数据库的完善,对消费特点和有发展前景的产品也具有敏锐的捕捉能力。他认为,中国不同区域人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差异,北方的豪情、成都的柔媚、广东浓郁的商业气息、北京的京畿意识和上海的都市心态等等,都是各个市场独特的个性。王致和的腐乳适合北方人的口味,但是拿到南方市场去卖,没有人认。同样的道理,恒顺的镇江香醋在南方市场很受欢迎,但是卖到山西以及周边地区就不现实,因为山西老陈醋是当地以及周边消费者的首选。所以,你选择的产品也应该适合你自己所操控的那个市场的独特个性。越符合市场的个性,才越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机遇和生机。

小贴士:产品选择四步曲

经销商在选择产品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学会系统思考。综合各种因素,只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进行产品结构优化的同时,以达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在此介绍产品选择的四步曲:看得见、看得起、弄得懂、玩得转。

第一步,看得见。要善于发现机会,要有敏锐的目光发现好产品、好企业 ,这是基础。

第二步,看得起。如果发现、看见的产品有许多好处,但是还需要“够格”、让经销商看得起,有意义、有价值、有差异化优势。

第三步,弄得懂。仅符合第一、第二步的标准是不够的,很多错误的选择问题就出在这里,看到了好产品就匆忙上马。经销商还必须要看得懂操作该产品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只懂其一不懂其二,千万不能盲目做决定。

第8篇

曾经有一句话,大意是多看朋友圈会拉低智商。虽然有些夸张,却道出了一些自媒体的问题。各种虚假的知识,谣言被大量转发。每天都能看到各种段子手和各类鸡汤。然而,真正有营养和干货的内容却得不到足够重视。

昨天,笔者看到了UC联合新榜的自媒体调研报告,提到目前大约有40%的自媒体月度流量不足1万,同时有超过50%的自媒体没有任何收入。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些定量的分析和笔者的主观感受也不谋而合。

笔者有时看到其他自媒体发发鸡汤或者搞笑段子就轻松突破10万+的阅读量,内心也会有一些失落感。好在笔者也算享受过最初自媒体红利的人,这些年也积累了像你们这样一批忠实的用户。但对于新加入的玩家,错过了最初的流量红利后,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流量。同时,没有好的商业变现模式又更加难支撑一些小平台的自媒体做大。最终形成一种负反馈。

有趣的是,和自媒体的凉秋对应的却是网红经济的春天。由于具有更加精准的流量,大量的广告商离开传统媒体,将更多广告投入到自媒体中。2015年前三季度,电视广告下滑4.9%,报纸广告下滑34.5%,自媒体广告上升23%。从Papi酱估值3亿以及2200万的首单广告拍卖,都能看到自媒体的价值。

笔者在想,或许两者其实是同一个东西,本质是通的,但怎么打通是个问题。

从渠道角度看,流量入口巨头微信公众号占据领先地位。几乎所有的自媒体都会有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等竞品的开通率也不低。但过去几年我们也看到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微信虽然有巨大流量,但格局基本已定。微信公众号一开始的巨大红利也逐渐消失。此外,从企业的基因来看,腾讯的基因是社交,阿里的基因是商业。所以,微信公众号虽然有比较强的社交属性,但商业化能力比较弱。大量的微信公众号没有任何商业化能力,即使有也仅仅是做一些软文。对于许多初创的自媒体人来说,大家非常渴望找到一个新的平台,既能提供全新的流量分发,又能更多元化的商业化变现能力。作为自媒体老鸟的笔者,昨天就了解到一个具有这种特征的新平台:UC订阅号。

UC订阅号的优势:

UC订阅号是一款全新的自媒体平台,背后有阿里大数据和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支撑,而且阿里在商业化方面又有天热的基因。笔者认为自媒体运营者有三个最大的痛点:粉丝太少,变现太难,运营太苦。基于这三大痛点,UC订阅号也有针对的服务:

1)依托大数据的精准推送。UC订阅号依托阿里数据的强大背书,在当前日分发量高达60亿的优势基础上,实现有效、质优、多样、精准的推荐。让自媒体人不必担心自己的文章缺乏流量,让自媒体人的关注点重新回归到内容本身。UC的大数据来自于搜索、电商、视频、地图、社交、应用、游戏,移动几大互联网最top的应用场景。基于这些数据。分析用户阅读喜好、阅读层次、所处时间段、阅读时长、喜好资源(如视频、纯文本)等阅读行为,去给不同的用户做不同的推荐。这也导致自媒体可以不再担心流量问题,专注于内容的制作。也不会出现各种没有实质内容的标题党,伤害用户体验。

2)对优质原创内容的保护,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负反馈。将媒体定位为种子源,根据媒体定位,作出合适加权,根据其调性不同做不同的推荐。有效快速定位到深度垂直领域,保证优质文章的下发量和阅读量,同时,在利用强大算法筛选的同时配备以对自媒体进人工审核,保障内容质量。这样,优质的内容被保护,提高用户体验。

3)流量变现模式多样化:平台直接来做,包括商家合作,社群电商,广告等。阿里的基因就是商业化,这点我们从最近微博的商业化加速也能看到。对于大部分自媒体来说,是否能商业化关乎其长期生存的命运。UC依托阿里的商业化能力,能够满足各种需求。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初期可以通过广告分成、消费阅读来实现内容变现,随着社群规模的日渐扩大,可以以内容为介质向电商变现模式发展。过去一年微博对于自媒体的商业化也做的非常成功。UC订阅号也将借鉴微博的成功经验。

4)开放式的运营体系。大部分自媒体的问题就是平台过于封闭和中心化,同时由于公众号是单向交流,导致和粉丝的互动比较少。UC订阅号则采用分发与互动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人性化、开放式的社群化交互场景及多种运营模式的有效结合,实现自媒体运营能力的最大化,帮助自媒体轻松沉淀粉丝。有评论运营,自定义栏目和菜单,还有各类文章排版,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以及第三方平台接入和社群运营。

分析,什么样的公众号平台会成功?

笔者认为,自媒体时代1.0已经结束,最初的流量红利分割也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流量为王。拥有最大社交流量的微信公众号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龙头。但是看未来,什么样的订阅号平台能成功?由于最初的卡位已经不再有意义了,差异化服务会越来越重要。平台型公司对于自媒体的意义在于几个方面:流量,商业化,社交,运营。差异化服务太重要,简单提供流量没有意义。如何解决用户痛点也至关重要。笔者发现,大部分自媒体平台还是过于封闭化,很难搜到别的东西,导致自媒体人变现出现问题。未来一个更加开发,产品线打通的自媒体平台才更有价值。通过一个订阅号,获得其他资源。UC订阅号的价值也有很大部分来自于其开放的体系。

UC产品矩阵,开放体系的核心:

UC有12年的浏览器积累,清楚网络供给、需求两端的情况,UC浏览器全球月活超过4亿,是全球第二大的浏览器,用户量已经超过Safari,仅次于Chrome。以UC、高德为核心,配合神马搜索(中国第二)、阿里文学、PP助手、阿里游戏(中国第二)等,阿里移动事业群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一,相互引导、配合优势明显。所以我们看到在渠道方面,阿里具有神马搜索,PP助手。在转换变现方面,UC可以依托阿里汇川平台。我们看到整个体系是非常开放的。商家可以从一个体系向另一个体系切换。下图是BAT生态圈的对比。我们看到阿里相对弱的就是内容。此次推出UC订阅号,也看是否能补充阿里在内容端的弱势。

展望自媒体未来:

第9篇

27岁的Paul是美国芝加哥混凝土公司Ozinga Bros. Inc.的第四代管理者,2010年iPad问世起他就开始试着用它来做一些账户管理的工作。从去年夏天开始,这个家族企业为每位经理、销售以及质量监控人员配备了iPad。

不过大家很快就习惯了这个新工具。当施工队想看看运混凝土的卡车开到哪儿时,都会凑到捧着iPad的Paul身边让他打开GPS地图看一看。“在过去,现场的顾客会问你,‘我的车在哪里?’通常来说,我们的答复都是,‘快到了’、‘它已经开出工厂了’、或者‘它在路上’。而现在,再也不会心里没底了。”Paul Ozinga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GPS定位当然不是新鲜玩意儿,但在iPad出现之前,很难找到一个终端能够让建筑师在想起来要看地图时,直接走到离吊车和钢筋稍远点儿的空地手指动两下就能准确定 位。

同样只要手指点几下,身穿荧光背心头戴安全帽的Paul拿着iPad就可以站在正不停搅拌着混凝土的大卡车边上向他的客户提供即时报价。接着打开后台,滑动屏幕,页面就从标着各种颜色的报价单切换成了交易表,签下名字,交易就成了。

99年前,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用大型流水线改写了工业文明─不仅改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还改变了人与机器的关系。iPad并没有改变这个本质,但iPad也许史无前例优化了福特的大设计。

“这很困难,因为当今公司的财务系统不是为运营设计的。但是,我们正在将运营系统和财务系统整合起来,朝未来的方向迈进。”宝洁CEO罗伯特·麦克唐纳在一份麦肯锡的调研报告里说。他对iPad辅助生产的设想是通过这一系统,能看到任意时刻、任意工厂、任意生产线上任意产品的实际状况和相应的成本数据。

iPad正在渐渐改变许多行业的工作方式,但这一点并不容易为普通人所察觉。

2011年,《第一财经周刊》曾经做过一次iPad使用者调查,当时在182名受访者中已经有54.82%的公司人用它收发邮件,46.4%的人用它做会议记录,39.16%拿iPad给客户做演示,48.8%会把电脑中的文件传输到iPad里随时查看。在那篇《Toy or Tool》的文章中,我们发现iPad作为工作设备已渐成趋势。

现在我们又用一周的时间对206位公司人进行了调查,他们中有45%属于管理层,30%工作超过10年,有10%的被调查者说他们公司已经普及了iPad,而有接近29%的被调查者表示“iPad可能会逐渐取代传统工作方式”。

你可以在前面的图表里看到更详细的调查结果。对于那些B2B行业而言,拍照、定位这些普通消费者熟悉的应用正是它们的工作方式之一。中远集团的一位员工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它们正尝试将iPad作为集装箱报废的操作平台,当运输船在航行过程中遇到集装箱损耗时,就像签到一样地将地理位置、时间、破损照片等信息捆绑及时发回信息中心作为回报损害时的证据。

“当苹果推出iPad时,制造业如梦初醒。行动装置并非只和外勤员工相关,它对需要资讯、但无法久坐桌前的内勤人员也大有帮助。”研究机构IDC Insight制造业分析师曼恩迪说。

2012年3月,苹果公司送了一批iPad给北京史家胡同小学作为课堂教学工具,而更早的2011年12月,上海卢湾第一中心小学做了类似试点,并起名为“云课堂”,但它们都不愿意就教学细节透露更多,许多媒体对两家的指责依然是“这个不便宜的设备作为教具意义何在”。

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云课堂”做技术支持的工程师田野觉得iPad教学并不是一个噱头,最明显的好处与宝洁CEO罗伯特·麦克唐纳说的一样,数据及时传输和集成。老师通过iPad分享教案,教完一个知识点后,学生在iPad上进行当堂练习,“云课堂”平台采集和分析全部学生的答题情况后自动同步数据到教师的iPad上。老师对哪道题正确概率高、哪道题差错在哪个环节,甚至每位学生的答题步骤都能一目了然。

“iPad为教学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教师能获得教学反馈,立刻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田野告诉《第一财经周刊》,此前学校也试图在计算机房进行类似的测验,但iPad显然更为便捷。田野供职于上海嘉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它们的客户还包括一家知名德国电气企业。在那个项目里,车床操作中细致如螺丝的扭距、角度等精密生产数据都能通过iPad采集汇总,以便工厂管理者随时掌握生产线运作情况和实时评估。

数据汇总是这家公司的夙愿,只不过过去每台车床都会连着一台计算机,数据汇总后还要传输到其他系统集中分析,现在这些都由iPad 一步完成:从车床到云端。

而福特当时为工人设定的工作角色此时更进一步。在这家德国公司的中国工厂里,流水线每个工位旁都有架着iPad的支架,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和iPad能进行“傻瓜式交互指导”─每个工人都经过简单培训,但更细致的操作工序则由iPad演示完成。即使是处理仪器故障这类复杂工作,iPad里也早存有预案,工人便不需要有经验的师傅放下手中的工作代为推敲修理。

一切都是云、移动互联网和App的结合体,虽然可实现这些的终端为数不少─但从苹果的产品线来看,从iPod Touch到iPhone都可胜任。但iPad的屏幕此时成为不可替代的优势,这在欧美的建筑界尤为显著。

“以前,我们的经理、销售和质量监控人员不得不依赖打电话来获取各种信息。现在,我们能够以分秒为单位对手头的工作进行操作,增加或减少订单、变更货物等等。iPad使得他们拥有了一座移动办公室,他们在哪儿都能像坐在办公室一样搞定所有工作。这大大减少了周转期。”Ozinga Bros. Inc.的通讯主管Tim Ozinga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全公司普及iPad之后,Ozinga开发了一款名为Ozinga Concrete Calculator的App对顾客开放。这款App能够帮助用户计算一个具体项目会使用多少混凝土。进入这个App,用户首先会看到一个计算器的界面,通过输入长宽高Ozinga Concrete Calculator能快速地计算出一项工程所需的混凝土量。不仅如此,它还具备交互功能。用户拍下整个工作区域的照片,并添加地址或输入GPS坐标并发送这些信息给Ozinga。如果在他们的服务范围之内,他们会迅速给出工程报价等客户反馈信息。如果顾客在他们的服务范围之外,也还是可以使用计算结果,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个人邮 箱。

美国建筑咨询公司D7的董事长Joseph Daniels这样解释他们推荐客户使用iPad的原因。“iPhone吗?不行。”Joseph说着竖起了自己的食指:“很简单:手指粗。iPhone屏幕尺寸不够大。这部手机用来工作还是有些麻烦。”

“几乎每个人都使用iPhone或者其他触屏设备,让他们快速上手这个设备完全没有问题。”D7咨询的设计负责人Terrell Woods说。一般花3个小时员工就能学会如何用iPad组织和传输文件、做笔记,输入关于设计和文件的录音,寻找素材并且实时和几英里之外的质量管控人员做报 告。

改变同样发生在澳大利亚的建筑工地上。推出建筑蓝图管理应用PlanGrid的Loupe公司CEO Ryan Sutton-Gee认为,iPad是第一种可以真正被应用在建筑工地上的电脑。它为解决建筑行业,尤其是工程队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可 能。

拥有建筑背景的Ryan一直都受困于这样一个流程: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现场,当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对某些设计产生疑问时,他首先需要特地去一工作间取出设计图,然后回到工地对着问题在设计图上做出标记,接着再回工作间,把标记好的图纸扫描发送给建筑师。出于安全目的,电话、电脑、电缆都被摆在工地旁的一个小房间,因此工程负责人不得不在那里才能办公。

而通过PlanGrid等应用,设计师和承包商站在正在砌砖的工人身旁就能完成调取图纸、修改设计、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工人的沟通等工作。事实上,iPad的计算能力已经能够满足设计图纸的渲染要求。加之PlanGrid本身是一个云服务,修改被上传到云端后,能立刻被整个工程队共享。

“可能在工具性上,iPad相较于传统PC的优势更突出。”在科技网站爱范儿上发表《平板电脑如何改变建筑业》的作者Kevin Liao举例,不同的App可以把重力感应技术变身为吊线锤、陀螺仪、指南针等许多工具,它的运算能力还能使测量精度更细致。

2012年1月16日,市场研究公司IDG公布了一份《2012年iPad商用调查报告》,据说91%的企业用户使用iPad工作,12%的企业用户表示,iPad已经完全取代了笔记本电脑,还有54%的企业用户称iPad部分取代了笔记本电脑。调查还发现,6%的iPad企业用户声称iPad完全取代了他们的台式电脑,另有33%的企业用户表示iPad部分取代了台式电脑。

其实讨论iPad在多大程度上取记本或者台式电脑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它更多是凭借其SoLoMo(Social、Local、Mobile)的属性成为一种新的工作设备,并渐渐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就好像现在,Ozinga的员工每天上班之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就是确认是否带上了他的iPad。

还有哪些行业被iPad改变了:

1. 医疗行业

Manhattan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数据表明,已经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欧洲医生开始使用iPad来辅助工作。包括开病历、写医嘱这些纸质化工作内容,甚至察看、放大和批注X光图像都可以在iPad上完成。基于iPad开发的移动医生工作站更能对一家医院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资源进行整合。诸如放射PACS系统、超声、病理检查报告系统、手术麻醉、放疗化疗、电子病历书写等都能集成在医生手边的iPad上方便随时察看和使用。

2. 销售行业

现在有不少销售已经开始带着iPad去见客户了。捧出iPad来实时查询产品数据和替客户登记信息,省去了纸笔书写以及事后整理录入的麻烦。有一些公司甚至给每名销售配一台iPad来考勤。上班时间销售们必须打开定位功能,以便被确认是否按规定拜访客户;每月还需要在iPad的定制软件中填写自己的行踪表,以保证行踪和定位位置一致。

3. 采矿行业

采矿一直是一个高危工作。不过俄亥俄州的一个采石场,矿主开始尝试让操作员使用iPad轻松地来对传送机器进行启动、停止等人为控制,远程操控大大降低了原本实地操作带来的危险性,同时节约工作时间。通过iPad软件平台的数据传输,矿主还能在自己的终端上实时监测材料质量。

4. 残障人士辅助行业

iPad自身的许多功能十分适合用来为残障人士的生活和沟通进行辅助,这让许多企业能够吸收残障人士来辅助工作,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例如SSB Bart Group开发的辅助应用就大量运用了VoiceOver、LED闪光灯、震动等特性帮助聋哑人士向外界传达讯息。一些医院也会使用iPad来对病人进行言语矫治。

5. 科学研究

iPad是不是很快会成为除了显微镜、酒精灯、量筒之外科学实验室的另一项标配?24岁物理学家Richard Bowman去年3月与同事合作开发了一款App“iTweezers”,能够让用户通过触摸iPad的屏幕来操纵微观物体。具体来说,是用来控制光学镊子,一个用激光束捕捉和移动微观粒子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