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2 17:47:07
导语:在初中地理教学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①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②认知、理解或运用基础的地球和地图知识以及基础的世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③初步掌握终生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④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重点: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洲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难点: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气候
第四章第二节世界语言与宗教
一、学情调查分析
学情的调查应包含学生成长的区域自然、社会环境,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学年段学生的特点,它是实施校本化教学的前提。
1.教学与区域环境具体结合,是校本化教学的突出表现。融合学生成长认知的区域环境,设计校本化乡土地理教学是落实地理素质教育,发挥地理教学在国民素质教育作用的重要环节。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从知识系统构成及能力要求角度结合区域环境的调查,融入关联内容,有利于校本化教学实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从知识内容来看,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他部分知识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有较强的整体性。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但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养成区域分析的综合思维能力。
(2)从能力认知角度看,区域地理包括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等感性知识,也包括形成区域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等的理性知识,这些感性的与理性的地理知识要通过综合分析、因果推理、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过程来构建。结合区域、社区的已有认知,可以使教学生活化、直观化,更有利于形成学科思维能力。
2.结合社区、所在学校特色。同一地域,不同社区、不同学校的特色差异明显,如本区中有学校在河岸边,学生对河流相关知识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有学校在山区附近,学生对山地地形相关知识更熟悉;有学校在铁路边,学生对交通影响等更清楚;也有学校主要是工人子弟或工业区附近,学生对工业活动更了解等等,通过调查分析,能更清楚学生成长的社会家庭环境,使我们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把握学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充分结合学情,设计校本化教学思路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方式,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可采用问题情境探究式,直观资料展现式,调查归纳式,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引导,实地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组织学习,有效地将地理学习要素融入其中,实现以简单可操作方式完成教学目标要求。
1.学生较为陌生,缺少直观体会的内容,应结合学情进行多样化的迁移教学。世界地理是初中教学主体内容,但世界各区域远离学生的直观感受,如果每个区域都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课堂会有疲惫感。针对学生的感受,教学设计中,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熟悉认知进行,对教材进行调整使用。例如在学习中亚、南亚相关内容时,先从本区域名胜风景桂平西山风景区、千年古刹南山寺等著名佛教文化传播谈起,引导学生想象历史事件唐玄奘西天取经的见闻,描述相关见闻,并以问题情境探究展开学习,引导进行学习内容的联系性、综合性分析。
2.针对学生有一定直观了解但缺少深入分析的内容,可以由社区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对比、应用等理性分析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学习中国交通运输部分时,结合活动调查社区学校附近的交通状况,布置相关的任务:
(1)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交通的过去(问老人、查资料),查交通局和国土资源局的统计资料。
(2)收集资料:交通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实地考察相关的交通点、线,例如车站、客运线路。
(3)撰写调查报告或感想:交通的变化及影响。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地理课堂开展到野外,气象台等相关部门,同时充分挖掘学生个体可能的见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对不同年级段学生要注意把握其特点设计教学。七年级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兴趣较浓厚。教学可多利用地理实验、集体活动、制作地理小报、开展小组竞赛等形式,开展实践探究,培养观察、动手能力。例如:在“人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让学生实验并观察小鱼在清水、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作好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
八年级学生对新闻、网络兴趣浓厚。教学可以多结合社会新闻、时事,选择适宜的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讲授《中国地理》的“分区地理”时,我有意将教材的编排做些改动,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和西部。结合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6~8人一组,选择某一个具体方面,以“走进西部”为课题,增进对西部的了解和认识。
三、通过教学实施及反馈,进一步深化学情分析,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往往出乎教学的预设,此时教师应注意捕捉学生的新观念,新认知,分析背后原因,并把相关经验积累起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学生学习的成果如报告、小论文、墙报等都能反映出学生关注方向、认知程度、思维层次,充分把握这些学情并融入教学中,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评价 优化策略 信息化手段
一、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有效互动,优化课堂评价
1.依托白板实现互动,凸现学生主体的即时评价。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借助电子白板,把通过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当各组的代表把自己的成果凝固在白板上,师生就可以客观地对各教学内容做出自己的评价了。而且通过课堂即时评价,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了长足的提高。课堂评价中注重教师自身评价和同行评价,促进教学反思和教师专业发展。交互电子白板的即时保存和回放功能将教师在白板上操作的一切活动记录和保存下来,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同行评价创造了便利条件。
2.利用录像回放功能,促进反思,实现滞后评价。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录像、存储、回放等特有功能,在地理教学课堂评价中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也很宝贵,我们很多时候在课堂上根本来不及对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实时评价,可以通过“另存为……”课后再来回顾教学过程作出合理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仅要关注那些已经被预设的要素,更要关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要素。这种生成要素是伴随着课堂教学过程而产生的,它具有即时性、个体性和隐蔽性,它们往往更能反映个体行为在方式上和策略上的独特性。”电子白板的拍照、录像、回放等功能就可以实现在课后把.师生在课堂上的“细节”重现,捕捉到的细节,我们把它定格,并在课后,把它客观地“回放出来”,重现出来。细节回放的过程,已经是一个“放大”的过程,然后再经过细细琢磨,甚至还可以把课堂教学进一步延伸。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第二课堂,优化课后评价
1.通过互联网,实现生生、师生课后即时沟通互评。网络,现在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谈网色变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除了传统的电脑上网,智能手机等浏览网络也很方便,再让现在的初中生远离网络已经不合时宜了。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论坛、微博等设立一个讨论主题,广大师生各抒己见,对课堂“细节”做出自己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设置类似学习课程的测评内容,请学生课后抽空去自测。尤其在寒暑假中,我们利用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让学生提出一些地理相关的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进行很多的即时沟通互评,使互联网能在课后为广大师生所用,尽可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
2.借助实物投影,对学生课后地理手抄报做出发展性评价。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很容易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到很多资料,怎样把这些资料做出归类、分析、整理,这很重要,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地理手抄报”,就是一种实用的形式,有部分学生甚至能做出靓丽的电子报。这些地理手抄报,在课堂上通过实物投影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上展示出来,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做出评价,这样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我们在进行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垃圾分类回收等教学过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三、建好学生成长档案袋,合理分层,实施个性化评价
1.按学生年龄特征,分年级建立档案袋目录。初中地理区域地理为主,初一与初二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教学过程中不重在于求学全,而在于学会归纳、对比,找到各知识点显著的特征,体现出区域性和差异性。档案袋(成长记录袋),能很好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结合教师的要求可以按自己的选择把相关材料装入档案袋。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托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加有针对性,更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同一个年级学生按能力、分层次提要求进档案袋。在同一所中学同一年级学生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档案袋的要求整齐划一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容易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成就感、充满自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性评价就要按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提要求,进档案袋的材料也是如此。对初中学生,主张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个人学习心得报告、小组评价会、结合研究性学习任务进行评价等等。
参考文献:
[1]于丽凡.初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步探索与反思[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2]杨庆余.数学课程与教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刘春燕等.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05).
[关键词]电子白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28
地理是一门需要将理性思维与记忆理解结合的学科,对于初中层次的学生,学习地理是富有挑战和具有难度的,这便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教学模式日新月异,初中地理教学也从传统PPT课件授课模式进入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新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引入,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地理知识的机会,但同时,这项引入不久的新教学媒体,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新技术领悟不透彻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将传统PPT授课模式升级的新教学媒体。它有别于以往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这也是现今交互式电子白板普及的原因。然而教师不会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白板就形同虚设。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的领悟新教学媒体的不同,不能完全发挥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导致新课堂与旧课堂并没有什么两样,地理课堂改革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革,依旧延续着旧时机械放着视频,听着音频,看着图片的地理课堂。
例如,在解读某一地区的等高线地图时,许多老师直接在白板上显示一张密密麻麻的曲线地图,指着哪条曲线展示了什么样的地貌,该曲线体现了该地貌有何特点,由于曲线的多而杂,给学生的教学就会是混乱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利用白板的交互性,一步步画出学生需要理解的每一条曲线,这样既能提高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加深理解。
(二)课堂教学信息量过大,思考浅尝辄止
地理是一门注重动手画图,根据图形理解地理本质,记忆地理知识的学科。但交互式白板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通过直接的图片展示,增加学生与教师表面形式的互动,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学生看的起劲,真正掌握到地理知识的同学却少之又少,快速便捷的课件,鼠标一点一闪而过,相关的地理图像无非走马观花,是无效的教学。在新教学媒体渗入课堂后,不同于以往黑板板书的低效,使用电子白板时,电子白板可以承载更多内容更多种形式的教学信息,能够快捷的导入导出丰富多彩的信息,许多老师利用这一优势,本着给学生传授更多知识的好意,做出的课件涵盖了形形的动画,图片,表格等,希望图文并茂的帮助学生们理解地理知识,但恰恰相反,学生们给出的反映是,知识没理解多少,花样倒是看了百出。许多地理教师每每开启一堂课时,由于不能结合新模式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导致一堂课教授内容过多,信息量传输过大,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来不及思考消化,教师一堂课课件放完就结束,但却大大增加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压力和难度,令学生苦不堪言。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一)展开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技术培训普及
对于这项新技术在初中校园里的普及,不仅仅是地理教学,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应同样引起重视。毕竟是一项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媒体,学校在实施安装之后的有关教学技术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校方应邀请交互式电子白板领域的技术人才对新模式教育进行宣传,并讲解新技术使用下的各个学科教学案例,帮助各教师领悟到这项技术的不同之处而加以利用,这有助于教师对新教学方式的理解和创新,创造高效的趣味课堂。例如,在介绍四川成都的板块地形时,教师在掌握交互式白板后,可以灵活自如的模拟板块的运动,在学习火山有关章节时,也可以根据侧重点调用火山场景图,这些创新都能打造出有趣高效的地理课堂。
(二)合理安排教学,注重课堂思维互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的逐渐投入使用,一方面给教师授课带来便捷,一方面给学生增加了趣味性,在地理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消化,形形的教学信息能够让课堂显得生动丰富,但教师不能凭此依赖交互式白板给出学生学习轻松愉快的假象,评判学生消化知识的多少。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了,享受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却加大了,这会打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引导学生思维的互动,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课堂进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把地理课堂打造成有趣丰富却又能高效学习地理知识的场所。所谓交互是电子白板,它尤其注重交互两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其优势让课堂活跃起来,增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又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自发的去学习。
总而言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否为地理教学助上一臂之力,与教师熟练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技巧,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打造高效互动的趣味课堂密切相关。如何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如何使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交互式教育和学习,帮助双方在愉快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仍旧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之处,不断创新,发现新技术下适应学生的地理教学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赵刚.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8).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思考与对策
初中学生在步入高中课堂后,迎来了崭新、高层次的学习生活。在初中与高中,不管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还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任务都有很大的区别存在。随着学生对高中地理接触范围的提升,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直接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教学成果。所以,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做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背景
新高考改革后,学校虽然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通常还是以应试教学为主,更加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多数地区的初中学校并没有将地理学科的测试成绩归入中考成绩中,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地理知识水平没有得到提高。
由于学校、学生对初中地理学科缺乏重视,教师对地理的教研探讨也随之减少。地理学科不仅课时少,大多数学校通常还将仅有的课时转给主要学科。由于初中教学中地理会考安排在初二,所以仅在初一、初二年级安排了地理课程,而初三并没有涉及地理学科的课时安排。由于初二进行的小中考题型多为选择题[1],初中教师通常让学生大量记背知识点便于参加考试,而忽略了对学生知识点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深入,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地理学习时,出现非常严重的知识遗忘问题,地理基础知识水平十分低,导致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有很大的难度。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措施
1.将初中地理纳入中考范围。
要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做好,必须使地理教学连续性的进行,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都开设地理课程。将原本只出现在初二会考中不受重视的教学理念改变,将初中地理归入升学考试中,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初中地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初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同时,针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应促进初高中学校的沟通程度,提高高中教师对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情况的掌握程度,也便于初中地理教师对高中地理教W内容进行了解并作出针对性教学计划。
2.地理教师应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措施。
(1)把握好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地理课。
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接触地理学科的第一节课程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先将高中地理的大致学习内容以及重要性告知学生,而不是直接进行新知识的讲授。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情况,带领学生适当回忆初中地理知识,与学生分享有关地理知识的趣闻趣事,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高考改革中,要求学生将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学习,使学习效率提高。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相关的地理信息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例如:赛跑比赛中,为什么非洲人独占优势?在我国南方为什么多以米饭为主食,而北方多以面食为主食?这些问题与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学生会有很大的求知欲,有了兴趣探索后,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能在教学中创设情境[2],例如在《洋流及其地理意义》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提出:为什么能够在41°N碰到冰山?学生会有很大的探究欲产生,能够主动且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还可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在逻辑思维、空间想象以及综合概括能力方面都会得到不同水平的提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利用自身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多多关注社会热点等,从中寻找有关地理的素材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例如北京成功申办2020年冬奥会,引导学生结合自然与社会因素对在北京和张家口选址的原因进行分析。这些知识从未出现在地理教材中,可以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加活跃,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信息提取、迁移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衔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初高中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变化也会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在进行衔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初中学生在学习时过多依赖家长与教师,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步入高中后,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得到增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梳理初高中知识的连贯性,主动将高中知识与初中知识衔接,便于高中地理知识学习效率提高。
三、结语
新高考改革后,素质教育随着关注程度的提升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新高考改革下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循序渐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加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针对以上教学观摩,其中得出以下启发:
1、注重地理教具的合理有效的使用,增强学生形象感。
2、合理有效的组织师生互动课堂。
3、肢体语言在地理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4、制定优美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3、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当老师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地理教学在中学地理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阻碍,我总结了几点:
一、学校、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1)就是我们学校总是用一些非地理专业的人来上地理课(特别是用理科老师来上,在他们看来,讲讲课,让学生下来背就行了)我认为,地理学科不能像历史学科,光背是不行的。
首先就说明学校不够重视地理的教育。
(2)传统的教育习惯形成的这是一门“副科”。给学生甚至老师打下深深的烙印。虽然人人都在说现在做素质教育,但无论从政策还是实际行动都表明这是一门无足轻重的学科,(还没从这个阴影中跳出来)。以至于我们地理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困难重重。但就近两年来看,重视程度有所改善,尤其是把成绩加入中考成绩中来以后,硬件和软件的配置有所提高。
当前,大多数地区中学选择人教版地理教材进行教学,但是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步就是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知识与自然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教材,将生活元素与地理教材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加深对地理教材与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的了解,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和删减,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素材添加到教材中。另外,教师不必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教材的深度开发,使地理教学变得更丰富、更生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省级经济、政治、文化与自然环境等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中出现的北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知识,还要补充学生所处地区的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对所处地区的发展做出评估。在地理环境的调查分析中,教师可以请学生拍摄一些与地形相关的照片,以照片作为教学切入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教师对地理教材内容的补充与修正,能够完善地理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联系生活引入生活案例,投身社会实践
如果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那么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无用的。同样,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因此,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入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在学习“河流与湖泊”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地区有哪些河流与湖泊?同时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有的学生调查研究河流湖泊的污染、开发及治理情况,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从实际生活切入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重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主题,教师在教学中请学生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在真实的案例中发现地方经济、政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结语
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教学课时安排
课题
课题内容
课时
1
地球
2
2
利用经纬网定位
2
3
地图
2
4
大洲和大洋
1
5
世界五种主要地形
1
6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
7
东亚
1
8
东南亚
1
9
南亚
1
10
中亚、 西亚和北非
2
11
欧洲西部
1
12
欧洲东部和北亚
1
13
美洲
2
14
大洋洲
1
15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
16
中国的地形
1
17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2
18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
19
中国的自然资源
2
20
中国的农业
1
21
中国的工业
1
22
中国的交通和旅游业
2
23
中国的区域地理
5
总复习
[关键词]传统文化 必要性 如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46-01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地理学融自然性和人文性于一体,是一门综合科学,并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地理学科易与同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例如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而文化具有地域性,早期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积淀,作用于文化个性形成和成熟的过程中,使文化带上特定的地域特色,从而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必然会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从高山峻岭,到河流湖泊;从塞外边疆,到江南水乡;不论是人口分布,还是行政区划……地理教学都包含着深刻爱国热情和人文情怀,教师在教学中便可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们既掌握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例如在《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并与学生一起唱了起来。让学生欣赏我们壮族的铜鼓舞;蒙古族的赛马、摔跤、射箭;毛南族的马革球。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活动,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情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爱乡情感
我们的学生来自各地,但是他们对于自己本乡的文化并不是十分了解,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文化已经出现了断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在文化的冲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所在乡镇,安排教学计划,给学生复习他们的传统文化,并希望他们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壮族,是我国的一个主要民族。但是很多的同学并不知道这个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所以,教师应告诉他们每年的“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上万的男女青年,都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
(三)实施华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根据学校综合调查,当代中学生对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其表现为: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有些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有些学生也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对父母缺少应有的感恩之情、缺少亲情的交融等现象。通过华夏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让他们学习到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四)有利于传承和谐理念
我国山河壮丽,气象万千,长江黄河,一南一北,奔流不息,自然环境独特而复杂。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国家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使多种灾害的产生成为可能,人们在改造利用它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地理与文化结合
地理这门学科,不但难度大,内容多,涉及面广,触及的问题较多,而且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要强硬灌输,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只有通过电教多媒体这个渠道,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八年级《地理》时,要讲青藏地区的交通。解放前,青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姑娘出嫁远方,马道又远又长;翻过三坐高山,趟过三条大江;走了三十三天哟,才走进新郎的帐房。通过多媒体显示,让学生看清楚青藏地区羊肠小道的险峻和行走的艰难。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一种探索的良好状态。
(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创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心灵家园。时下,国学热在各地方兴未艾,诵读经典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而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发行,更是开启了一条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新路。引导传统文化进课堂,将国学教育有机融入到中小学体系,无疑有助于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作为德育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的稳步推进,能够帮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努力探究地理知识元素,挖掘文化底蕴
努力探究地理知识元素,挖掘文化底蕴,这就要求教师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水平,要全面掌握地理知识和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并钻研其蕴藏的传统文化,才能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总体上有个把握。此外,还要求教师对相关学科如历史和政治课程也要跟上去,这样在综合地理、政治、历史等条件下,才能更生动形象、并有说服力的讲解地理文化,同时学生也更易于接受。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四)既要应试又要实践
传统文化进课堂,尤其是地理教学,既要过应试关也要过时间关。只学不考试固然有基于为学生减负考量的因素,但在应试教育下,很可能遭遇到“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最终和其他副科一样,沦为给主科让路的陪衬。这显然有悖于我们的初衷。此外,传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要摆脱庸俗化、肤浅化,避免流于形式。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担负起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形成自身的文化素养。
总之,传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十分迫切的应用需要,但在应用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教学结合,增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http:///article/browse/98488.jspx.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