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00:07:13
导语:在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本学期共带7个班生物专业课;兼任xx市中学生物学会理事、xx区中学生物教学专业研究会副理事长、xx区生物名师工作室成员、46中生物教研组长、心理素质拓展中心负责人、心理咨询师工作。
2.第一周,家长开放周接待课共10节
3.第二周,师徒结对工作,认领新进校王志明老师为徒弟,并帮助指导相关教育教学工作。
4.教学活动月,组织指导开展了一节示范课、一节研讨课和一节考评课。之前多次组织开展听评,进行磨课。
5.组织并参加编写我组三年来组织学生参加的三届xx区学生和教师的科学探究大赛获得作品集,制作8块学生活动展板和三项学生现场演示作品,参加在合肥工大附中进行的“xx市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展示”,共11项学生作品全部获优秀,其中本人指导的3篇学生作品,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6.十月下旬组织指导王启金老师《生物的变异》课堂教学,参加xx区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并获二等奖
7.参加xx区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指导工作。
8.十月底,十一月初,代表xx区在全国课改十年经验交流会展示优秀教研组工作,并被颁发荣誉证书
9.参加为期5个月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培训,并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等三项考试。
10.参加为期五天的xx省中小学心理指导专委会举办的“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第六期)”,论文《爱心责任陪伴孩子》获二等奖。
11.11月9日以来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工作启动和师生心理辅导,两月辅导38例,其中团体3例,共个别接待58人。接待从中央到各兄弟学校校长团各级各类大型视察、参观8次。整理案例并归档、参与素质拓展中心网站建设工作
12.合肥师范学院实习生指导工作
13.指导合肥师范学院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
我校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共9个项目。
14.指导合肥师范学院教学法讲师的挂职锻炼工作并接受双方学校领导的视察。
15.申请参加省级重点课题《初中生化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一系列工作。
16.参加xx市于38中举办的教研活动
17.参加xx区名师工作室的各种工作
18.组织参加xx区主题听课的设计和实践
19.和一中老师互动:围绕“初高中生物课的衔接”主题的研讨及互上互听公开课,本人上了一节公开课,听一中老师3节公开课。
20.接待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老师的调研并组织听评刘经智老师的《细胞分裂》公开课。
21.参加校七届一次教代会。
22.参加xx区教职工运动会并获奖:中年女子组200m第一名、100m第一名。为46中代表队多挣了14分。
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兰州市第十六中学专职心理教师金晓丽老师为大家做青春期心里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金老师的到来!
金老师是一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助理心理师、兰州市教育局“兰老师”心理热线骨干成员、兰州市兼职教研员、城关区骨干教师、知心妈妈悦读汇亲子培训师。曾在省级刊物《甘肃教育》《教育革新》《新课程》《当代家庭教育》上发表多篇心理方面论文;主持、参与完成多个有关心理方面的省级规划课题;多次做客兰州广播电台“天天向上”节目担任嘉宾,就家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发声。金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及家庭教育工作,心理个案辅导累计达数百人次,团体心理辅导时数超一千小时。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下面,请金老师为大家讲课,大家欢迎。
(讲座)
同学们,刚才,金老师以她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为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心里健康知识课,为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科学舒缓压力打开了一扇窗,聆听金老师的讲座,我们受益匪浅。
关键词: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汤某,女,22岁,大二学生,身高约1.6米,体态偏瘦,外貌清秀。来自一小镇。父亲为公司职员,母亲为小学教师,有一弟弟念大一,家庭收入一般。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
汤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自尊心强,对自己要求较高,凡事力求做到最好,很看重别人的评价,凡事喜欢争第一,对外界比较敏感。家庭教育传统,父母从小对其要求严厉,经常要求其做一个规矩的女孩子,知书达理,不赞成其与男生过多交往。上初中时有一男同学到家里来玩,其母亲极力反对,说不正经,此后很少与男生交往。中学因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没有太大的行为异常。由于高考发挥失常,考入一高职院校。进入大学后,闷闷不乐,自卑和失落感增强。大一下学期,发现自己与优秀男生交往时心理开始紧张,不愿意与他们接触,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后发展为一见到男生就紧张、脸红,渐渐的与女同学接触也不舒服,也紧张。到后来,只要有人坐到她旁边就很不自在,心就“怦怦”地跳,一直焦躁不安,以致无法专心上课,成绩也下降。平时不敢与人对视,与别人说话头也总爱低着头,与别人交谈时间稍微一长,便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脸红、口吃不清,全身发抖。曾因心跳过快,身体发抖而到医院检查,未发现身体异常情况。
心理测试情况:(1)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75分;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际关系敏感3.1,焦虑2.9,恐怖3.4,抑郁2.5,总分为169,阳性项目为52项。
二、主诉
大一下学期,一年轻男教师担任自己的专业教师。该男教师潇洒、英俊,口才好,有魅力,很受学生喜欢。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位男老师,上课经常看着他着迷,课后还经常想起这个男老师,想在路上遇见他。但是每当有这想法,又很自责,认为学生喜欢老师是不正经、不道德的。想到父母供自己和弟弟上大学很不容易,应该好好学习,如果因此学习下降,就觉得很内疚,对不起父母。此后,上该老师的课便非常紧张,不敢直视该老师的眼睛,偶尔的目光对碰也让自己惊慌失措,课堂上也从不发言。路上遇见该教师,非常慌张,常面红耳赤,言行失措。后来与男同学相处也不自然、紧张,最后发展到与女同学交流也不自然,不愿与他人接触,害怕与他人说话。一和人说话便不知所措、手心出汗、心跳加快,脸红、结巴、颤抖。为此,常回避出入公共场合,个性变得越来越孤僻,导致无法与人正常交往,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自己觉得十分痛苦,因此前来咨询。
三、咨询老师的观察
来访者来咨询室时说话很小声,不敢抬头对视,两手紧握,脸红,说话结巴。交谈中不断诉说痛苦矛盾的心情,并自责自己成绩下降,对不起父母,求治心切,有自知力,无其他异常行为反应。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状态评估
根据对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的心理状态主要归纳为以下:
(1)人格特点:自小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不善与人交往。
(2)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和强烈的情绪体验
①从小形成与男孩交往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
②上初中时与男同学玩受到母亲严厉的批评,体验到 “与男孩子玩是不正经的”的强烈负性情绪记忆。
③大一喜欢男老师,认为学生喜欢老师是不正经、不道德,自责和愧疚情绪很强。
④害怕与人相处,有身体反应症状的出现,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脸红、结巴,颤抖,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生活和学习,内心十分焦虑痛苦。
(3)有恐怖症状的表现:害怕与人接触,先是优秀男生,再是普通男生、再是一般女生,最后是普通人群。害怕与处境不相称;并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如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等;对与他人的交往行为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求助者能认识到这种反应是过分的和不合理的,有主动求助意识。
(4)病程特点:病程为一年,最近症状加重。
2、诊断与鉴别
根据求助者的心理状况,可以排除以下可能性:
(1)精神性疾病
该求助者对社交恐惧症状有痛苦感,有要求治疗的迫切愿望,而且他的主观和客观反应的统一性,知、情、意的内在一致性,人格的稳定性无损害,无幻觉、妄想、意向障碍等精神症状,自知力完整,因此精神疾病可排除。
(2)器质性疾病
根据来访者的病史,曾因心跳过快,身体发抖而到医院检查,未发现身体异常情况。因此也可排除器质性病的可能性。
(3)心理测试
①做焦虑自评(SAS)量表:得分为75分(中国常模标准分为50分),说明焦虑症状明显。
②做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人际关系敏感3.1,焦虑2.9,恐怖3.4,抑郁2.4,总分为169,阳性项目为53项,其他因子正常。可以看出,单项恐怖因子分值最高,高达3.4,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达到3.1,焦虑因子与抑郁因子得分也较高,以上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
因此,初步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3、评估的依据
(1)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诊断神经症的要求[1]:该病程超过一年,来访者精神上感觉非常痛苦,害怕与人接触,不敢与人交往,学习和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社会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求助者症状得分大于6分,符合神经症的特点。
(2)再根据恐怖性神经症的特点:
①由外在特定的客观对象或情景所诱发;
②表现为指向特定对象的焦虑;
③焦虑的程度与恐怖的对象不相符合;
④回避成为缓解焦虑的主要方式;
⑤求助者能认识到恐怖是不合理的,但不能控制,因而是自我失谐的。
汤某的主要症状表现都符合恐怖性神经症的特点。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商定,达成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1)改变与男孩子交往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让其意识到与男孩子交往是正常的、允许的行为。
(2)改变“喜欢男老师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让其意识到大学生喜欢男老师是正常的心理活动。
(3)使汤某面对男同学时不再紧张。
(4)使汤某面对女同学时不再紧张。
(5)能与人正常交往。
(6)降低恐怖、焦虑情绪到中国常模以下。
2、远期目标
克服其追求完美、敏感、好胜的人格弱点,健全人格。提高汤某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调节情绪,促进自我健康的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方法和适应原理:主要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2]是一组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科技论文。心理行为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认知模式,治疗者通过发现、挖掘这些不良的认识,并加以分析、辩论,而代之于理性的、现实的认知模式,就可以消除病人的痛苦,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科技论文。
行为疗法[ 3]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重新学习、训练、教育,再强化的方法,即条件反射作用的方法,消除或矫正那些异常的行为或异常的生理功能,也可以建立新的健康的行为来代替它们。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
该求助者从小养成孤僻、内向、胆怯的性格,同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对男女之间交往形成错误认知。进入大学后,对师生男女生的交往又产生错误认知,进一步强化了对男女生交往的错误认知。
同时,来访者上大学后,内心渴望与人交往,但由于对正常性心理变化形成“罪恶”、“可耻”的错误认知,使其对正常的需求采取压抑的方式,造成强烈的内心矛盾冲突,最终造成害怕与人相处。社交恐惧症的这些不良行为模式是在其家庭环境、成长经历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4]。这种不良行为的形成与个体认知的偏差是分不开的。因此,可以采用认知疗法,了解自己的症状形成原因,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错误认知,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再通过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训练,逐渐形成正常的交往,达到消除社交恐怖的咨询目标。
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根据该来访者的情况,商定每周咨询1次,每次约50分钟左右。特殊情况视求助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咨询的费用:学校咨询免收费用。
七、咨询过程
咨询方案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
本阶段共3次完成。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原则;倾听汤某的内心苦恼;了解汤某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协助其作相关的心理测验,发现问题,作出评估和诊断,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本阶段共6次完成,主要采用认知领悟疗法以及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
(1)采用认知领悟疗法,让汤某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认知。首先改变与男孩子交往是不正当的错误认知,其次改变喜欢男老师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和认知,让其认识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心理,让其意识到喜欢优秀的异性老师是青年人正常的心理反应。
当其对上述的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以后,进一步解释症状的根源。让汤某认识到症状的根源在早期的精神创伤——上初中同一个男同学要好而受到母亲训斥,由此引起的恐惧情绪在脑内留下痕迹。现在是成人了,谈恋爱是正常的事情,不要受幼时的影响;同时指出她具有性格内向、追求完美的心态、以偶然的一次挫折为契机导致病态,在完美的心理压力下会越来越严重。
(2)采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帮助来访者进行行为矫正,
首先与汤某共同制定焦虑等级。即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焦虑等级为0,想到要见人,焦虑等级为1;见到陌生的女性,焦虑等级为2;见到陌生的男性,焦虑等级为3;见到熟悉的男同学,焦虑等级为4;见到那位男老师,焦虑等级为5。帮助汤某按焦虑等级依次依级进行想象脱敏,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然后停止想象,进行放松,使情绪和机体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的反应,学会如何放松。
此外,还给其布置家庭作业,让其每天按照焦虑等级做2次想象放松,进行系统脱敏。科技论文。
经过5次的心理咨询,汤某的人际恐怖情绪得到缓解,焦虑程度下降,原先伴有的心跳、脸红、口吃的情况也逐步减轻直至消失,与宿舍同学关系开始改善,与班级同学之间的交往开始增加,恐怖症状得到很好的缓解。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本阶段进行了2次咨询,以后随访1月1次,主要是巩固疗效,总结、评估效果。该阶段让求助者不断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一年后,求助者情绪较稳定,学习效率提高,社交恐怖症状基本消失,学习生活恢复正常,经过开学后随访,人际关系有了很大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进入班级前十名。
八、效果评估
自我评估:“我现在觉得轻松、快乐了很多,也自信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自己是病态的,害怕与人交往,出现脸红、紧张的情况比以前少多了,基本上能参加班里的活动,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在那个男老师面前也不那么害怕和紧张了,不过有时候在那个老师面前还是会脸红和心跳加快。”
心理测验:(1)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44分;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93分,阳性项目数39项,人际关系敏感1.5,焦虑1.7,恐怖1.8,抑郁1.5,各项指标均属于正常。
咨询老师评估:求助者在行为和情绪上,基本消除社交及恐惧的症状,人际交往关系明显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生活及学习也较为正常,基本达到了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第288-289页
(2)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第86页
(3)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6:第37-45页
1995年__于__教育学院毕业后,就主动要求回她的家乡__镇初级中学教语文。她所在的农村初中是__的大东北,距城遥远,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新教师得到培训提升的机会少得可怜。为了适应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她报考了教育硕士。她利用寒暑假时间,克服对家与对孩子的思念,发奋苦读。尽管读教育硕士的路是艰辛的,但聆听专家的讲座,体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在农村学校,想要与名师交流,还有一条路,就是多读书。于是她更喜欢上了语文教学类的报刊杂志,拜读了于漪,走进了钱梦龙,结识了魏书生等语文届的泰斗,被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机智的教学手段所吸引。拜读名师,从他们身上汲取教育教学的“营养”,从而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积极参与各项教研,让她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得到飞快发展。她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种公开课都积极参与,尤其是校外的专家来听课,她更是主动积极申请上课。在局教研员来检查听课时,她都愿意被抽中上课,这并非她好出风头,而是她把这看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更看成是积累经验的过程。由于她积极参加教研,善于倾听、反思和总结,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境界快速提升,她的课堂成了学生的最爱。在教学过程中,她10多篇,几十篇论文获奖,2010年被评为__市中青年教学骨干,2013年她被评为__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作为班主任,她始终以慈母的情怀,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很多,她每学年至少全身心地帮扶一名留守儿童,从生活到学习。。
__是她曾经帮扶的一名留守儿童。__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他母亲便回了贵州老家,从此以后,__与7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知道孩子家庭情况后,__老师常常主动找孩子谈心,帮他克服消极心态,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正确认识。
她任命__做她的语文科代表,这样她就可以更多地关注他的生活与学习细节。她发现__中午在外面代伙,而早饭与晚饭却常常没有地方吃,她便时常买些面包、苹果、饼干、鸡蛋给他,又给他买了几十张晚饭卷。孩子脸皮薄不肯要,她就说,你也姓__,算起来跟老师家还有亲呢,再说你是语文科代表,也是老师的好帮手,老师请你吃点东西不可以吗?这样他很乐意地接受了。天渐渐冷了,她又给孩子买了带厚绒的黑色夹袄、保暖内衣和羽绒服,孩子吃饱了,穿暖和了,她的心也就踏实了,这一帮就是三年。
其他学生对我的“偏爱”有所不满,我便告诉他们,__每天帮你们拿作业本,这是他的劳动所得!孩子们嚷嚷道:“早知道这样,我也做语文课代表了。”我告诉孩子们让__做语文科代表,帮老师做点事情,是要维护他的自尊,让他树立自信。其他学生终于理解了我的用心,全班同学也掀起了一股互帮互学的热潮。在农村学校,像__这样的留守儿童有很多,我总在不同的场合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希望通过大手拉小手的形式,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他们,让我有了坚守乡村田园的理由。
正因为她以慈母般的情怀对待每一个学生,她所带的班级学风浓,班风正,她多年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2009年被评为__市第二届“十佳百优”班主任,2012年被评为__市“十佳师德”标兵、,2012年获得首届感动__教育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2013年被评为“__市最美乡村教师”,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2009年__教育硕士毕业后,她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初中的留守儿童占66%,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她参加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考试和答辩,顺利地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并在学校建立了“阳光小屋”心理访谈室,定时开放,为学生做个体访谈、团体心理辅导,定期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曾有一个女生小华(真实姓名不便透露)因与同学关系紧张导致自卑感强,心理脆弱,__老师便找她谈心。小华向她诉说在学校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在家又受到奶奶的责备,我想认真读书,可成绩却总是不理想。__老师便开导她如何与别的学生和睦相处,如何正确认识努力与成绩的关系。同时__老师将小华提到的五个同学请来做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小华的优点与不足。__老师将问卷调查的结果给小华看,小华才知道,她还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学生,终于让小华从自己的心理阴影里走了出来,成为一名阳光女孩。在她的学校,有很多像小华这样的孩子,在__老师的个体辅导中,走出心理阴影,成为阳光少年。
__老师还编写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预想在七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今“阳光小屋”在市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内设个体访谈室、团体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和音乐躺椅,成为__市农村初中唯一的一所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周六、周日全面对留守学生开放,义务为学生做个体心理访谈和心理健康讲座。
如今
__老师已经成为镇妇联的“爱心家园”的成员,__市计生委的“呵护青苹果”和__市文明办“萤火虫行动”的心理志愿者,正发挥她的专长——心理咨询,利用周末、节假日给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在学校,她成了这一帮农村娃的知心人。2013年她被评为 “__市优秀志愿者“,2014年她被评为甘于奉献的“__好人”。__老师不但努力提升自己,而且还帮助学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作为学校教科室主任、学校骨干教师,与她青蓝结对的青年教师有多名,尽管她自己工作任务重,但是从青年教师教案的编写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她都不放过,她还坚持每周至少给青年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每周听每位青年教师一节课,在她的帮助下,学校的__、__、__和__等青年教师都快速成长起来,在市教育局的高效课堂验收活动中都获得优秀等级,其中__和__老师还获得市级优秀课二等奖。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改变了学校由于语文组年龄结构偏大而出现的人力断层的局面。
2012年在__省“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她认真研读__省《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潜心研究__省高中课程基地的建设内容,提出了构建”生态式语文课程建设“的设想,从申报答辩到课程建设,从学校文化环境的布置到各功能室的创建,从课程资源的开发到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都留下了她的智慧和忙碌的身影,在她不懈的努力下,学校在__省课程建设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创设新型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科实施的方式,她愿意为农村的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像城区的孩子一样享受阅读的快乐、感悟世界的精彩。乡村的田园里留下了她奋斗的足迹,更留下了她快乐前行的脚印。
高中的班主任是学生青春路上的助跑者,是学生思想旅途上的点津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态,班主任是否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以此案例为契机,开始了把心理健康教育扎根于班上的探索旅程。
一、坚持理念的普及化取向,将心育理念根植于全体班主任的头脑
推进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愿不愿做”的问题。受传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教育窄化为智育,又把智育浓缩为分数”的教育方式,在中小学校并不少见。很多班主任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为智育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班主任的认识,我们先后邀请了全国知名心理学家北师大郑日昌教授、华中师大刘华山教授、市教科院教科所张汉强副所长、靳岳滨等专家学者以及颇有教育管理经验的上海建平中学老校长冯恩洪来校讲座,他们的精彩讲演和点拨,极大地推动了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水平。同时,我们还派出大批心理骨干教师和班主任代表到各地心理健康示范校进行考察,不断提升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从而形成班主任非抓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的思想意识,营造了大家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操作的专业化取向,将技能提升贯穿于队伍培训的全程
在开展理念转变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对班主任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重点解决有些班主任“有热情,不会做”的问题。
1.专业引领式培训
专业进修:班主任参加心理培训,学校承担50%到100%的学习费用。在此项政策的激励下,四位班主任完成了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一位班主任目前正在积极攻读华中师大的心理学研究生。学校还积极组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心理健康业务培训、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课题引领:我校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题研究,以期教师在参与课题的行动研究中,得到专家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提升教育能力。《班级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是在刘华山教授指导下的湖北省重点课题,十年来,其研究成果成为我校班级心理辅导的指导依据。省重点课题《优化情感—社会因素,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结题达到了省级领先水平,课题成果让更多的老师认识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与教学成绩提高的相关性,促进了更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校还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测评和团体辅导研究》子课题、*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市重点课题《教师心理支持系统建设》的研究。课题的引领,提升了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近两年,我校有30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乃至国家级奖励。
2.技术支持式培训
我们与高校合作,对全校班主任进行“格式塔图形”心理学知识培训,并请班主任亲身体验,做“房、树、人”心理测试,大大提高了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兴趣。
在教科院的指导下,我校配备了专业心理测量软件“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专业教师及班主任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接受了一系列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近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心理健康档案,获得了每位学生的个体检测报告和班级年级的群体分析报告。针对群体分析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开展相关团体辅导活动;针对个体报告中出现的偏常情况,心理教师协同班主任积极进行关注和干预。心检系统的使用,使心理辅导工作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
此外,学校为每位教师发放《心灵绿阴——教师心理自助手册》,为每位班主任老师订阅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杂志。同时,学校图书馆购置大量心理专业书籍,供老师借阅;学校心理辅导室购置的心理书籍、杂志和光碟,可供班主任随时参考。
三、坚持活动的多样化取向,将求实效作为班级心育工作的最终归宿
1.开设“菜单式”心理健康课程
学校在每年开学初就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对全校各班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针对调查报告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我们列出各年级“心理自助菜单”,各班级自主选择,报到政教处备案,然后申请什么时候上,由谁来上,还差哪些条件,政教处统筹安排。周四社团活动时间按“心理自选菜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利用班会安排适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此外,高三毕业班还定期开设心理讲座,每次大型考试后都要请本校教师或聘请有关专家到校讲座,进行心理疏导,以解除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2.实施班级为本的心理辅导
每班设立一个心理辅导委员,负责处理班级学生日常的心理问题,设立一个悄悄话信箱,收集班级学生的焦虑、烦躁、意见、建议,然后以合理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班主任,尽量把心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信箱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有心理疾患倾向的学生,这时我们就会聘请心理辅导老师来进行心理辅导或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机构。
“周记本”是我校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传统有效形式,从军训到高三结束,师生的心灵碰撞在这里展现,对一些特殊学生而言,这是温暖一生的精神财富。在学生珍珍成功地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后,她和警察的真情故事开始为人们所传颂。这个秘密,被善良的班主任和学校共同保守了三年,终于使这位死囚的女儿阳光、健康的成长。
我校的“心灵绿地”,是一个心灵倾诉和求助的空间。按照*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心理辅导机构建设的试行意见》,学校不断投入,逐步完善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轻松安全的环境、一应俱全的软、硬件设施,便于师生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为了拓宽沟通渠道,我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心理信箱、电子求助信箱、“心灵绿地”博客和17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魔灯,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咨询中作用。
3.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我校每班每学期至少办一期心理小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举办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刊和教室内心理健康教育名言布置等。每年高考前夕,非毕业年级每个班都以学弟学妹的身份办一张心理展板,以“为高三加油”为主题表达祝福和鼓励,营造温馨和谐的备考氛围。
4.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延伸进家庭、社区
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鉴于此,我们在校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把它延伸至家庭、社区、社会。我校的家长学校是学生未进学校,家长就已入班,引领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对贫困生的关爱,我们引进社会力量,但从不采用社会上常用的捐赠形式,而是精心组织召开“勤学励志座谈会”,奖励贫困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做到“大爱无声,爱不以爱的名义”。每年的寒假、暑假,我们都要与社区进行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理念传播到社区,共同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1这次培训共开课十一次,历时一年。每一次为我们讲课的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参加培训,从不缺课。每次培训都认真做好记录,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笔记。按要求完成作业,认真复习积极备考,最终通过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了自我,面对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为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我所在的学校里有很多中职生,他们正处在心理上的转型期,有些学生心理成长的很好,在迈向社会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力量,而也有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得不到成长,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思想、行为上的不成熟,常常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中职生迫切需要有人走进他们的心灵,给予他们心理指导。但是由于师资条件有限,任课教师负责教授各种文化课和专业课,多的是知识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和学生心灵沟通较少。班主任工作繁忙,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精力有限。有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物质上的关心较多,而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较为欠缺。我希望自己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帮助中职生重新认识自己,进而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看着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态、满怀信心走向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2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节与工作,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局本学期教育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__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地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开专项研究会议,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计划之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领导经常给以具体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学工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门,对班主任、家长、生活教师等进行了指导与培训,并给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2、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严谨和健全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隐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辅导室工作
(1)安排好咨询室的值班工作。学校安排专兼职教师在心理咨询师值班,认真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2)加强了宣传教育,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有问题时能轻松走进咨询室。
(3)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1)开办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播栏目,对教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周广播一至二次)。
(2)开办校园网站上的“心理健康”专栏。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是通过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识培训讲座,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引导老师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二是通过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当中,逐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及时做好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过规范档案的管理,为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3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为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辅导技巧。
学校还聘请讲师团老师来我校作心理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题为《欣赏与赞美的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平时推荐一些文章印发给老师进行学习,帮助老师掌握一些辅导技巧,帮助班主任上好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我校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1、坚持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周一至周五12:00-12:50
15:50-16:4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海报,课堂上促进,校园广播,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还有电话咨询。
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12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15人次,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初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校在2019年3月20日举办了以“信念”为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给初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初三,面对考试。
2019年5月18日又邀请专家李仁奎老师给初一、初二学生做了题为“用爱成就未来”的讲座, 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学生深受感动,效果非常好。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心语广播站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分年级开展心理讲座,教育效果更佳。
本学年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初一年级主题: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初二年级主题:善于与人交往 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初三年级主题: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4.通过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月份举办了心理健康小报评比活动,组织初一年级及初二年级收看电影《我与世界不一样》并要求写观后感,校园网上挂出“心理调适”系列内容,发放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等,均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月份,学校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给我们的家长进行讲座,并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提高我们家长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体备课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5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是德育的一部分,是在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的改进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建制建网
许多看似道德品质的问题,其实质未必是品德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心理问题。我校一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2.制定落实制度。
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辅导老师工作守则》、《心理辅导教师道德守则》、《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等,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计划、活动到检查指导等各个环节,环环落实,避免因教育教学工作繁忙而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经费、做好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的有效管理机制。
3.注重队伍建设。
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人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研讨会,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任课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后援团,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授为全体教师举办普及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题讲座。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多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
二、全员教育,分层辅导
我校心理教育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
1.初一新生一入学就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碰到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入学教育期间就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与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利用每周的心理选修课,运用自编教材,综合各家之长,从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心理知识,增加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针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情感教育,以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期望与生活态度,增强自律、自控能力,发展自尊、自爱的个性,增加心理稳定性。
3.针对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进行如何放松应试紧张心理的指导,邀请演讲团为初三学子加油鼓劲,邀请苏大心理专家为初三全体学生开设了一次题为《自信、从容,走向成功》的心理辅导讲座,每年举行中考百日宣誓。
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各班自行开展不同的心理主题活动,收效显著。
4.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在保密的原则下,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减轻甚至消除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特别有效,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开展活动,形成特色
1.注重全方位渗透。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比如语文课,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周记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视生命。从周记中还能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早实施必要的辅导与干预。
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目前每天上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能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大脑反映的灵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节身心、促进健康。
每学期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名人故事、古典名著的过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我们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学校网站宣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宣传教育。
2.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我们从本学年起开始在各班评选班级心理委员,让这些自身充满阳光的少年,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倾听同学心声,协助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带动周围伙伴阳光地学习、生活。
3.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为此坚持办好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讲座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促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另外,我们积极利用社会教育中如龙城网上家长学校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四、强化科研,初见成效
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参与和承担苏州市立项课题《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各种评比中获奖。
五、成果与反思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新生;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17-02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加大;同时独生子女和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增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加之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和手段比较滞后,德育工作远未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得心理教育面临新的课题和任务,同时也对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挑战。
一、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我院近三年来的新生问卷调查,每年都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且人数逐年增加。同时根据我院每年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统计,有超过55%的咨询学生都是大一新生,因此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二、高职院校新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中学时代由于竞争淘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现实的不情愿,而升入大学后,生活和学习的条件及环境变了,自身的社会角色变了,家庭和社会的要求也变了,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的适应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
1.环境适应问题。高职新生面临的第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环境的变化。多数学生从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到大城市读书,在家庭所在地就读的高职生也从走读变成住校。能否适应新环境,就成了高职生们必须迎接的第一个挑战。从自然环境上来说,大多数学生属于异地求学,他们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从东西南北汇聚到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学校,气候、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有较大改变。
2.学习问题。刚进入高职的新生,满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来。由于高职的学习方式和中学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学习的压力特别大,从而产生焦虑、郁闷、厌学的情绪,并逐渐失去自信,甚而怀疑自己的能力。高职自习课、课外活动增多了,很多学生却不知道该去做什么,觉得十分茫然。
3.人际交往问题。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的类型、交往方式都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大学校园比起中学来说更接近于社会,同学来自于全国各地,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思想观念、语言都会有一定差别,在这个大家庭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挫伤,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则是因为交际能力欠缺,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够积极主动,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是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他们在同学中不被理解而被排斥,久而久之就产生被冷落或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4.自我定位问题。高职新生产生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自我定位的改变而导致。在大学以前,学生受周围老师、同学的喜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进入高职以后,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在其他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能更受推崇。而那些来自偏远贫困地区或者一心埋头苦读而很少注意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深感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劣势而滋生自卑心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高考发挥不理想,没有被录取到理想的学校或专业不接纳、不认同,心理上的抵触情绪比较严重,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自卑感。
三、团体辅导在高职新生班级中的运用
1.团体辅导有利于消除陌生感,融入集体,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过分依赖手机和网络,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似乎可以填充很多新生的业余时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明显变少。很多学生一学期甚至更长时间以后,还是只熟悉本宿舍的同学,交流的范围很小。通过团体辅导,每次都让学生打破宿舍团体,和其他同学组成小组,不断扩大交往的圈子。设计“名字滚雪球”、“内圈外圈”活动,强调学生的微笑和真诚,在不断的重复中,结识更多的学生,消除陌生感。对于相对内向的、人际交往有压力的学生在不断地向别人自我介绍、听别人自我介绍中,虽然只是简单的重复,但是通过眼神,能观察并学习到别人交流的方式,逐渐消除内心的疑虑,可以更大胆地和人交往。
2.团体辅导有助于增强合作,增加集体荣誉感。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凝聚力差、集体荣誉感不强的问题,这可能和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等有关,学生缺少合作意识,我行我素,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总抱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班级活动仅靠几个班干部在维持。因此首先设计活动“爱的抱抱”,让学生体验到孤独和失落,渴望拥有集体的感觉。其次通过“队旗设计”、“同舟共济”、“怪兽”等活动,在学生展示作品时,充分体验到因团队合作而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不断提高集体荣誉感。
3.团体活动有利于发现自身优点,增强自信,合理自我定位。首先就目前高校的录取顺序来看,高职院校的录取排在后面,因此,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普遍是文化基础不太好的一批学生,高职生大多被认为是“高考的落榜生”,这加剧了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很多学生形容自己的将来是“前途无亮”。同时,高校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得分数不再是评判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准,这使得很多以前只会读书没有很多兴趣爱好的学生,看到别人每天生活得很丰富,也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在大学里不知道可以干什么。因此设计活动“天生我才”、“优点轰炸”等,通过自我的审视和同学真诚的赞美,能发现自己以往忽略掉的长处,增强自信。
4.团体活动有助于增强彼此信任,改善人际关系。“90后”学生独立意识强,加之家庭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很多学生觉得现在凡事都要靠自己,别人都是靠不住的。很多学生在实际咨询中经常会提到“我觉得我很真诚地对待别人,可是别人都好有心机,我觉得我没办法相信他们了”,大学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淡。因此在班级中设计“互助圈”、“信任背摔”、“疾风劲草”、“盲人之旅”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带动个体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新生班集体形成初期,充分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将对加快新生适应,合理定位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合作与信赖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鄢呈玥,蒋宇.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心理健康,2007,(1-2).
[3]朱静.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论文关键词:地方工科高校;就业指导;有效性
一、地方工科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方工科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地方工科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所起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地指导和辅助地方工科院校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主动出击、适应市场、理性择业”成为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课题。
对于工科毕业生来说,成功的人生选择不但需要过硬的意志品质、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离不开学校的正确指导。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续高速增长,而市场能提供的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的增幅大大低于毕业生数量的增幅。以2011年为例,当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6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0万,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毕业人数的剧增,给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工科院校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心理压力。地方工科院校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所需技术人才的使命,而工科生的工作环境相对于其他专业更艰苦,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引起心理障碍。加之主观上缺乏合理的自我分析和职业定位,对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不足,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因此,搞好工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帮助其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同时能够指导学生理性分析当前形势,对帮助其掌握科学的择业方法,展现自己的智慧,显示和增强专业实力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引导地方工科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相关设计工作,有利于提升就业成功率和就业满意度,逐步减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等、靠、要”等消极心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合理就业。
二、地方工科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存的问题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趋势的加快,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面向大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就业指导。虽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有过不少积极的探索,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效果上都还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求职、创业需要,也还不能充分适应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随着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学校要进一步改进工科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于工程技术人员成才的需要,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参与社会就业。
1.就业指导功能定位不合理
受制于传统就业心态,对就业指导的认识不够,社会各界往往误认为就业指导是毕业前的指导。从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和对象来看,基本上是以毕业班学生为对象的“第四年指导”,把“就业指导”简单地理解为“择业指导”,各高校基本上都存在着认识上失误和行动上滞后的问题。直到现在,许多高校仍然将就业指导工作安排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年,称其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为毕业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就业指导的对象多为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很难得到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甚至有相当数量大学生表示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特点。就业指导对象单一、内容陈旧、形势陈腐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认可。这种功利性很强的就业指导,对于发展和完善就业保障体系也非常不利。
2.就业指导体系、机制尚不健全
相当数量的地方工科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就业指导工作当作一个规范的科学体系来建设。片面认为就业指导只是某些职能部门和师生在大四学年的事情,没有把就业指导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过分的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将大量的教学时间专门用于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分析、企业用工需求信息等表层工作。这些教学内容,对毕业生掌握择业技巧和提高就业的成功率有促进作用,却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重服务、轻教育的短视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指导的深入开展。在教学形式上忽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如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个别咨询、社会实践等。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缺乏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指导,最终影响了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
3.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人员紧张,个性化指导不足
根据教育部规定,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与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但目前多数地方工科院校还没有达到这个比例。有条件的高校在就业指导人员不足时,会抽调人力资源等专业的教师应急,而地方工科院校受制于学科、专业设置,往往缺乏相关领域的人才。面对上级检查时,往往临时雇佣社会人员凑数,考虑到编制、待遇等问题,检查过后立即解除用工关系。学校又没有针对就业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加上这支队伍流动快,稳定性差,所以专业水平不高。由于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不够,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常为百人规模的大课堂,师生间缺乏互动,更谈不上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个性化就业指导需要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职场知识背景,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长时间与工作对象保持互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当前就业指导教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开展起来的确十分困难。
三、南京工业大学为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而进行的探索
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培养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和建立了一套有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了工科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性。
1.明确职责、落实考评,建立动态就业指导体系
地方工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转变为就业指导而指导的心态。为使此项工作持续而有效地开展起来,南京工业大学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就业指导工作。二级学院都成立了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各院系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工作各项指标(参与各级各类的就业指导课题研究并形成学术成果;进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并形成书面的调查报告;学院领导积极推进与对口行业重点单位的联系与合作,邀请对方派人开展职业能力培训等)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定期召开由校领导、院系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校就业指导工作会议,研究布置相关工作。明确职责和落实工作,努力使招生、培养、就业形成一个横贯学生学业生涯的系统工程。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交叉互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时调整就业指导的目标、计划和方式、方法。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从动态的角度审视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各二级学院也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积极主动的开展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向社会有针对性地推荐毕业生。
2.建设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系统
南京工业大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介绍、就业指导课、职场人士讲座、日常咨询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系列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技能。
很多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为对专业认识不清、对行业现状不了解等原因而未能做出合理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工业大学对新生进行了性格测试、职业兴趣测量、能力倾向测量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专长和弱点,进而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目标的准确定位。在进行就业指导时,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学长讲堂”、“企业hr进校园”、“合作企业开放日”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解关于本专业就业信息和工作情况的机会。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制定初步的学业规划与人生定位。结合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就业教育和人生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以实现双向选择和人职匹配的职业目标。面对部分新生在入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而出现的厌学现象,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系、攻读双学位等,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作出调整。
进入二、三年级后,学校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对想直接求职,毕业后就业的学生,组织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每学期末还需根据学生的表现,修正和充实富有个性化的指导内容。学校依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业意识,同时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职业定向,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深化。为此,南京工业大学围绕“我是一个职业人”来设置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以及就业指导课程的环节。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以此增强就业的岗位核心竞争力。因应学生的要求,聘请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传授求职方法和面试技巧等应聘必须掌握的知识。学校还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为广大学生提供资格水平、能力认证等方面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专项技能水平。针对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学生群体,组织每年两次的专场咨询会,进行考研和出国留学方面的咨询工作。
四年级时学生即将毕业,学校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职业品德。具体落实:帮助学生调适择业、就业心理;引导学生加快个人社会化进程,自觉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辨析就业形势政策、就业程序;传授求职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抓住机遇,顺利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学校还引导学生以成熟心态面对求职过程中的挫折,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南京工业大学对现有实习基地进行梳理,组织多场“实习生岗位招聘会”。实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场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将专业技能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勇于迈入职场的坚毅品格,引导他们与用人单位进行良性互动,从而学会自我营销,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3.铸造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
南京工业大学建立了一支以就业指导专职教师为龙头、辅导员为主体、职业指导专家广泛参与的就业指导队伍。过去几年中,学校陆续引进了几位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在校内聘请了十余位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组建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学校特别组织教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见习参观、参加各类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受训后的教师不但具备就业指导教学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能够为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利好政策的驱动下,学工部门把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到学生工作体系中。在校的专职辅导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后续培训,获得了职业指导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证书,逐步建立起了就业指导教师的授课准入制度。教学主管部门积极配合,引导广大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把就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在职支教经历教师;专家引领;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出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支教的新一轮热潮。
栗木镇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本地城乡,且他们中的已多数有过支教经历,而关于支教经历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资本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长期影响却鲜有研究。对于有支教经历的栗木镇教师,他们的专家引领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调节作用以及中介变量等等则成了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1 相关概念界定
“支教教师”定义为在边远落后地区至少担任一门学科教学或者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三个月以上的人。在职支教经历教师则是指有支教经历,现在在各种学校的在职教师。也称作有在职支教经历教师或者曾经支教的在职教师。
主观幸福感SWB是人对自己所过的生活的一种喜欢和接纳的程度。SWB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维度组成。
专家引领就是由教育领域专家引导教师去研究教育和实施个人教育专业发展。本文的专家引领结构采用客观引领,主观体验以及专家引领力度的说法。影响机制主要存在两种理论模型:主效果模型(the Main-effortModel)和缓冲器模型(the Buffeting Model)。
教师心理资本定义为“教师在学校工作时期所具备的、可以通过测量和开发来帮助其获得自我肯定与成就的积极能力的总和”。心理资本由四个维度构成: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影响机制有主效应模型(直接影响),缓冲效应模型(间接影响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动态效应模型
2 实验过程
本研究在选择栗木镇教师作为被试,并筛选出具有在职支教经历教师,并对其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专家引领、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一:在职支教经历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专家引领、心理资本之间关系密切。
假设二:在职支教经历教师的心理资本是专家引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
本研究的所有被试均来自笔者所在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的五个学校(栗木中学、栗木镇中、栗木中心校、龙虎小学、西岭小学)在职教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45份,有效率为81.4%。同时通过基本情况问卷中支教情况筛选出有支教经历的在职教师。在被调查的245 名教师中,在职支教经历教师有12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2.3%,无在职支教经历教师有11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7.7%,同时将无在职支教经历教师作为对照样本。
研究工具为:家庭基本情况问卷,专家引领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采用SPSS21.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3 实验结果分析
对在职支教经历教师的专家引领、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所示:总体幸福感与专家引领总分、客观支持、主观体验、专家引领利用度、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心理资本总均分呈正相关;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与专家引领总分、客观支持、主观体验、专家引领利用度、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心理资本总均分呈正相关;松弛与紧张与专家引领总分、客观支持、主观体验、专家引领利用度、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心理资本总均分呈正相关。结论支持假设一。
本研究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以专家引领、心理资本及其因子为预测变量,考察在职教师的专家引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否随着心理资本的引入而发生变化。结果给出三个模型,如表3-1所示。
a. 预测变量: (常量), 韧性。
b. 预测变量: (常量), 韧性, 乐观。
c. 预测变量: (常量), 韧性, 乐观, 专家引领总分。
d. 因变量: 总体幸福感
由上面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到,尽管专家引领对主观幸福感仍有显著的影响,但在加入心理资本后影响力下降。可见,心理资本在专家引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一个部分中介作用,属于专家引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结果支持假设二。
可以通过结构模型方法验证前面回归分析中心理资本起着中介作用的结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把专家引领作为自变量,总体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心理资本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根据心理资本为部分中介作用或完全中介作用,可以构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结构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专家引领对心理资本的回归系数(0.49***)显著,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0.52***)显著,专家引领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0.23***)显著,而且当引入心理资本之后,专家引领对总体主观幸福感的标准回归系数由原本的0.48降为0.23。说明心理资本在专家引领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是部分中介作用。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标见表3-2。
对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表明,对有在职支教经历教师而言,专家引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通过心理资本这个中介变量实现的,心理资本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职支教经历教师与无在职支教经历教师相比,在心理资本水平及各维度上的差异均不显著。但是除乐观维度外,在职支教经历教师的心理资本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均略高于无在职支教经历教师。说明有在职支教经历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要略高于无在职支教经历教师,且他们的心态更加乐观。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在对专家引领、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等相关概念、理论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以在职支教经历教师和无在职支教经历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支教经历对在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和专家引领、心理资本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还验证了在职支教经历教师的心理资本在专家引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如下: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资本及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专家引领呈显著正相关。
在职支教经历教师的专家引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通过心理资本这个中介变量实现的,心理资本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心理资本作为专家引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一个中介因素,可以为相关教育行政机构提供了这样的工作思路: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对支教教师和在职支教经历教师等支教教师的心理资本进行研究,挖掘他们在不利的专业发展中的保护性因素,从而有效改善他们的专家引领状况,提升其积极心理资本水平,进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郝振,崔丽娟. (2007). 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支教教师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心理科学,5,1199-1201.
[2]何冬丽. (2013).支教教师专家引领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8,952-954.
[3]胡会丽. (2009). 一般自我效能感训练对农村支教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 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大学.
[4]Barrera, M., & Ainlay, S. L. (1983).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1, 133-143.
[5]Choi, Y., Lee, D. (2014). Psychological capital, Big Five traits, and employee outcomes.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29(2), 12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