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牛郎织女教案

时间:2022-02-21 15:45:28

导语:在牛郎织女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牛郎织女教案

第1篇

    一、正音。关于这篇课文课题中的“奔”字的读音,很多老师都在那儿不停的提问,郑老师特地做过解答。这两天,仍然发现学生在早读时还把这个字读错,于是我便想到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知道要随时使用工具书,这是这学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的。同时,由此引导学生搜集关于嫦娥奔月的其他版本的故事,也完成了课内课外的衔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探究习惯。

    二、发现美。从月美,到人美用优美、甜美的语言去读课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我想学生会在感悟中能充分感受到这些美的。

    三、古诗文的引导和阅读。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继承和发展下去,这节课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拓展阅读,还让学生收集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任务有什么看法,以及自己的读书体会;然后在学生读《嫦娥奔月》让学生边感悟课文内容,边体会文中内涵,来体会文中人物的形象,在自己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对整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最后,安排了5到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课堂作业,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课后反思:

    这节课磕磕巴巴的上了下来,应该来说,想得还是比较多,但是最终执行的效果并不好。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备课的时候考虑的事情太多,而有了一些所谓的想法,教者并没有把这些取舍好,整合好。

第2篇

小时候,喜欢听故事。爸爸在冬天的夜晚为我们讲《白毛女》,“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在与喜儿同悲共喜时,对自己的贫困生活有了满足感,毕竟比喜儿强多了。故事就像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我们姐弟四人,晚上坐在床上听故事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于是,从《白毛女》到《牛郎织女》,再到《嫦娥奔月》《杨门女将》,爸爸总有得说。故事成了那个年代我们最美好的记忆,爸爸就像是《月光启蒙》里的母亲一样,给我们清贫的日子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点燃了我们姐弟热爱文学和艺术的心灯。虽然我并没有成为孙友田那样的诗人,但却爱上了读书,爱上了语文教师这个职业。我也时常在想:我该做个怎样的语文老师,我该在小语这块园地里做些什么?

农民的一亩三分地,春种棉,夏栽秧,秋播小麦冬育桑,都是有讲究的。我们在自己的“园地”里同样应该做出些名堂,收获些喜悦。这样,才能体会到做语文老师的快乐。

瞧瞧这些语文人,他们的“名堂”在哪儿?

薛瑞萍:一个孜孜不倦的朗读者

薛瑞萍,网名看云。她虽自称“布衣”“草根”,但却有着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以及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我读过她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佩服她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敏锐的思考与观察力。她的“名堂”就是自己爱读书并坚持不懈地带着自己的学生读书,而且是高品位的读书,这一读就读出了名堂。作为一个“草根”教师的她,展示的是一个有信念、有精神的知识个体对其周围环境和社会的改变的力量。

戴建荣:读之、唱之、吟之、舞之

第一次听到戴建荣这个名字,是在浙江绍兴的中华经典诵读研讨会上。一个年轻阳光、充满朝气的男老师,上的居然是古诗。古诗,很多人不敢上,觉得要有一定的生活积淀和文化底蕴,才能演绎好古诗句中的激昂或哀怨。在不解和期待中,聆听了他的课,读之、唱之、吟之、舞之,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向所有人展示了他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伴随着他的一举手、一投足,大家都沉醉在中国古典文化的意境中了。戴老师在传承古典文化精髓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做出了自己的名堂。

像他们这样的名师还有很多很多,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窦桂梅、薛法根、孙双金……你会说,他们都是名师,我们不能跟他们比。那么,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呢?这也是我时常会想到的问题或者说是发出的疑问。事实上,谈这个话题其实是自己多年来的一个遗憾,也可以说是对当下年轻教师的一种期望和友情提醒。做老师做到麻木状态是一种失败,要使自己喜欢它,依恋它。一个 厌倦生活的人,生活也同样讨厌他。看着一块好端端的田地里长满杂草,蛇鼠出没,你会恐惧。如果在田里种上瓜果蔬菜或者绿草鲜花,你会是什么感觉?我回到乡下,最喜欢到菜地里去转转。看看菜园里各色蔬菜瓜果,心生喜欢,还会想象着父母在地头辛勤劳作的情景。只有这样,人活得才有劲头和盼头。

我1985年参加工作,回想起来,觉得做语文教师,可以做也应该能够做到的事情至少有这样一些:

一、 多读点书

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不要光看教学杂志和教材、教参。以前,我曾天真地以为,语文教师只要有一本教参就行了。工作后才发现,语文老师不能当教参的“搬运工”,那会使自己没有一点职业的技术含量和精神。要提升自己,必须多读书,读各种书,这是必须的功课。大凡有所成就的语文名师没有哪个不是饱读诗书的。要读出文化底蕴,读出专业水平,读出文化视野。为什么我们读教材读不出东西,总觉得没有什么好讲的?于是,“教什么”成了当下研讨的重要话题。语文老师连课堂上教什么都没有搞定,就谈不上“怎么教”。其实,这两个内容都是语文教师很花工夫的东西。它需要技术含量和专业水平。鲁迅说:在我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读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在《绞刑架下的报告》里的开头写道:从门口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是七步……读了,你又作何理解?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作文中写:我吃了两个包子,一个是肉包子,另一个还是肉包子。你又该如何评价?这需要技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掌握和拥有这种技术。

二、 多上点公开课

上公开课能锻炼自己,这是毫无疑问的。经过公开课的打磨,你会发现自己有时真的有种脱胎换骨的改变。年轻时不懂,怕上公开课,上不好难为情。我工作不久学校便安排上公开课,记得来听课的老师很多,还记得自己上的是三年级的《海底世界》。记不清教案是如何设计的了,只记得黑板上被我画满了梭子鱼、气鼓鱼、海参、乌贼,还有海带等各种海底植物,最后是两个中心词语: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下来的,只记得按照教学的程序往下走。此后,我便经常上公开课,上多了,也渐渐悟出了一些语文课堂的真谛。

在追求了一段“行云流水,波澜不惊”的公开课之后,终于发现,课堂应该是自然本真的,有曲折的课堂犹如蜿蜒的小溪,自有一番淳朴动人的风景,于是,不再牵制学生,而是顺其自然,还其课堂应有的真实面目。这是公开课给我的历练和启发,我也在公开中逐渐成熟。可惜的是,事情总是这样,当你懂得的时候却常常不再拥有这样的机会,当我懂得的时候,却被“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这道坎给拦住了。如果能够回到年轻时代,我会倍加珍惜上公开课的机会。

三、 多写点文章

写作,是语文教师必练的看家本领。我们的生活太鲜活了,有太多可圈可点的教育生活可载入文字。薛瑞萍的“班级读书日志”不就是她的教学生活的原始记录吗?贴近生活的东西,老师们爱看,自己读着也喜欢。要思考着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样的记录需要毅力,需要反思,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

四、 多做点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案例分析

引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课堂教学设计正是“预”的过程。在实施新课标以来,要发挥学生的主关能动性,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发挥自主合作学习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更多的功夫,注意调动学生课堂上的氛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样,“预”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总结反思与分析。教学案例的分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避免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的偏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是纽带和中介。教学案例与课后案例分析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必由之路。

1课堂教学设计

1.1教学目标

地理作为一门所谓的“副科”没少遭受同学们的“白眼”,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基础较差,存在多样的学习问题。高中学生对备考应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过于生疏,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考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最终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有效的地理信息处理方式。

第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地去学习。

第二,学会通过已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现象,具备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乐于探究的能力,以及能够独立验证地理原理的能力。

第四,使学生形成在游戏中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拼图中对各个地理区域进行全面的认识进而形成对地理终生学习的兴趣。

第五,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培养看图、记图、用图的能。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根据教材特点将教材案例尽量生动的展现在课堂上。

1.2 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却按照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人地关系统一设计,各个独立模块之间密不可分。三个必修模块分别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地理的主线是人与地理的关系,指导思想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着手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并不断深化,使这些知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够在人类和环境问题之间有自己的认识、做出独立的判断并发表看法;能够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作用科学的方式、知识和技能学好基础知识。经过高一一年的地理知识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对高中地理有了一个已经不算模糊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用图的能力,能理性的分析地理事物,具有初步地理思维能力,为地理学习的复习过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于新课标改革的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比较紧张,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必修三与选修六的学习与复习,任务繁重,这更需要同学们在高一的时候有一个好的基础。

高三的地理教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着重于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理解掌握。由于高三学生对备考的理念和应试的要求较高,也要在应试的技巧与方法上有所重视,掌握好审题答题的方法、技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训练强度和内容都应有所区别,使学生取得更好的进步。

1.3 学情分析

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主导的地理教育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考不考地理,造成了有些学校对地理的直接不重视,这使得有些学生对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造成课堂上理解不到位,实践上能力发挥不出来,几乎不主动探究课堂以外的地理知识。

随着教育体质的改革,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已经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学生需要由过去灌输接受的学习方式转换为主动学习,不能只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记下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在考试时准确再现,学生的学习方法亟需改变。

第一、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课容量的增加,刚刚生入高中的孩子们常常表现出跟不上课堂进度的情况,不能进行及时的有效自我调节,使得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学生逐渐失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造成恶性循环。

第二、学习方法不科学,主动性差。大部分同学仍只习惯于以前听讲―背诵―练习―再现在试卷上,对课堂内容并没有完全理解透,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只要记住能在考试时答对就好,这样机械的学习势必收不到好的效果,也容易使学生因事倍功半而失去对地理的学习信心。尤其是高一地理难,知识点繁复,比较偏理科一点,刚刚到高中,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基础知识没有夯实,使得学生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教师慢慢培养学生个方面的能力。

由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新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是至关重要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1.4 教案策略选择与设计

首先,教学策略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到学生个体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硬性规定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需求、方法、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目标,能够“异步运行”以达到让每个学生跟得上学习脚步,成绩最大化恶目的。其次,教学设计要立足于课堂,以教材为范例,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设计也要常常反思,这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好的过程,准备、实施、反思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反思并完善教学设计是提高的必由之路。教学设计合适,才最有效。

教学设计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教学目标明确化;第二,知识呈现情景化;第三,学习方式多样化;第四,题目训练模式化;最后,总结图示化、表格化。这些都对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1.5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无非是要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知识。重点及难点,顾名思义,即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但两者又是有明显区别的。重点知识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知识,一般与贯穿整个地理或是在升学考试中占据大的分值。例如,地球地图的认知和技能,对地理的整体把握起重要的作用。而难点是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的内容。例如,地球的运动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掌握不好就很难理解其意义。很明显,重点是指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难点是指知识的难易程度。而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气旋与反气旋,行政区域的划分,气候的类型及成因,地壳运动及其意义等知识即是教材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做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在确定重难点之后便要想尽办法突破。

1.5.1 多学科渗透

地理是一门与很多学科有渗透关系的综合性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遇到学科交叉的知识可以用别的知识来解答,能达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即可。

1.5.2 例证

对教材中的难点,可以举出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实例来说明。

1.6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包括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课内活动指学生除了听课以外的活动,例如阅读图文,讨论,制作,填绘地图,表演等。课外活动包括地理观测、阅读写作、竞技、参观旅游等。活动是载体、是桥梁,它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体验知识的生成,掌握方法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1.7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水平不是教师本人说了算的,要看同学们是否接收到了需要的知识,教学方式是否能让同学们接受,对教师的评价可以设在教学的多个环节。首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教学设计公示给别的教师,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抑或赞赏。其次,可以上公开课,俗话说群中的眼睛是雪亮的,多位老师观摩课堂,提出自己的意见总会对授课者有帮助。最后,在课堂结束后可以调查一下学生对本节课的反响,例如,讲气旋时可以调查一下同学们对气旋方向判断这个知识的掌握率,试着听取学生希望老师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课堂。

2 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1 导入式案例

类似于引言,导入式案例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地理课程开课之前或者一个地理单元开始之前运用的具有导入意义的案例。这类案例往往类似于一本书的前言,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时效。在上课之前,通过导入式案例设计课堂背景,提出问题,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堂的内容满怀期待,处于最佳接受状态。例如,在讲必修一第一章内容之前可以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引出课题。教师先给出案例,让同学们凭自己的直觉答题,然后再揭晓正确的答案,这种"设问"的方式往往能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检验式案例

顾名思义,检验式案例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是否掌握了运用知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其形式一般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抛出一个不符合规定的案例,让同学们找出不符合规定的地方,然后教师根据同学们反应的情况去引导。这种方式能有效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和全面性。

2.3 实践式案例

实践式案例就是让学生们明白地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差距,提高学生对于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意识。例如在讲中国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家乡气候的观察使学生感受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书通,曹书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发展与展望――以历年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0)

[2] 曹书通,曹书铭.“工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3(S2)

[3] 李桦.例谈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策略[J].地理教学.2013(06)

[4] 李军杰.基于地理思维与能力目标达成的课堂有效教学――以“地理环境整体性”高三一轮复习课为例[J].地理教学.2012(2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