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6 06:31:27
导语:在内科医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内科实习的60名护理专业学生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循证医学模式教学,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构成和平时成绩等方面,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教学模式,以临床查房、经验传授和技能操作为主要教学模式。
1.2.2试验组的带教老师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学生和老师针对具体患者提出内科护理中的主要问题。(2)查阅文献收集解决问题的研究依据。(3)严格评价研究依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4)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具体患者的护理。(5)经过临床实践后作出效果评价和总结。
1.2.3采用理论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针对试验组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教学模式间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评分结果两组学生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操作及病案分析的评分别为(79.4±6.9)分、(88.6±6.1)分和(89.3±5.7)分,对照组学生评分分别为(75.3±7.8)分、(74.1±7.2)分和(70.4±6.5)分,对比两组学生在实践技能操作和病案分析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对自己在内科护理学实习期间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和教学满意程度等方面的肯定率分别为86.67%、76.67%、86.67%、100.00%和93.33%,均优于对照组的56.67%、46.67%、53.33%、40.00%和6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循证医学(EBM)是美国流行病学家ArchieCochran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临床思维方式,并在1992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CordonGuyatt教授正式提出,其核心思想是:(1)临床诊疗方法和医疗决策应该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即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后善于查阅医疗文献寻找现有临床研究科学依据。(2)科学合理的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临床经验相结合,这样可以避免研究证据的约束性和医务人员经验的局限性。(3)促使医务人员不断学习,及时更新医学知识和诊疗思维的与时俱进。作为培养临床医务人员的医学教育近年来也在不断的尝试将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引入医学教育,即循证医学教育。循证医学教育是循证医学在普及中向医学教育领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医学教育新模式,其核心是将现有的最佳医学证据与临床教师的临床经验、最新的研究证据很好的与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等神经内科疾病日益增加,《神经病学》这门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凸显重要。但是大部分医学生在学习《神经病学》时比较困难,原因如下:一是神经系统的解剖比较复杂,通过单纯的文字学习不容易理解。二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且比较抽象,形象化不足。三是教学形式主要是为挂图和板书,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授课的效率低下,严重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神经内科实践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将循证医学理念有机地贯穿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践全过程,利用循证教学模式将既往脱节严重的临床见习和实习连贯结合起来,帮助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掌握临床理论与技能,重在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理念,有利于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评判性思维,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计算机与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医疗卫生事业优质服务人才意义重大。
二、《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实施方法
在《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对医学生进行循证医学理念的启蒙教育,包括循证医学的概念、原则及具体实施步骤,比较传统的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之间的优缺点,逐步培养医学生对循证医学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2.成立《神经病学》循证医学小组,所有成员由具有循证医学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具备流行病学知识,计算机、英语水平较强的临床和基础医学师资组成,经常主动查询阅读文献,能够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上网查找文献并进行评价。
3.做好实践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准备,师生均应具备改革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意识,主动去学习并熟练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技能。循证医学实施的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怎样准确地提出核心问题,怎样正确使用数据库查找资料,怎样正确快速查找、阅读并利用相关中英文医学文献,怎样寻找评价的最佳证据等。
4.在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将学生分成为不同的循证小组,步骤如下:(1)提出具体临床问题: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关键问题;(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收集证据;(3)评价文献资料并咨询临床专家,找出最佳证据;(4)利用证据指导问题解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学知识,找到现有的最好的应用于病人诊治过程中的研究证据进行总结分析。(5)后效评价,每个小组推选学生代表汇报,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5.在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进一步引导医学生适应并熟练掌握循证医学模式:(1)准确并恰当地提出临床关键问题: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准确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关键问题;(2)根据问题查询现在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3)鉴别所寻找证据是否真实、对临床是否重要;(4)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所学的临床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寻找到最好的诊疗方案,并通过整理资料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成为全球共享的学术资源。
6.每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调查与反馈,不断加强和改进,形成更适合医学生的循证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临床现象多提问题,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7.终末评价方法:(1)学期结束时进行考试或实习结束进行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情况问卷调查。(3)学生毕业后与就业单位及学生本人联系,对其在临床工作中继续运用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调查及信息反馈。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有5个特点:(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指导教师一体化;(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教材与实践课教材一体化;(3)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即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一体化;(4)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师由“主讲型”向“指导型”转变,“教学做”一体化;(5)教学手段一体化,即由“讲授、板书”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学”转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教学做合一”源自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他将“教学做”视为一体,认为“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这一理论对现代职业教育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德国采用“FH”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加拿大实施CBE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英国推行NVQ(职业资格证书)训练模式理论—实践教学。从国内外一些实际经验来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内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调整教学大纲和学时。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准备教学资料和实验用品,如模拟病房等。以“心衰病人的护理”为例,将学时从2学时调整到6学时,分3次课完成教学。教师根据病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然后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完成项目任务,最后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学实施步骤: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视频观看与临床病例讨论相结合,评估病人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教师示范相关技能操作,将简易标准化病人与角色扮演法、演示法结合,学生操作,教师点评,教师再示范,学生再操作,教师再点评。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也可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将内科护理技术分为若干个模块,包括呼吸内科护理技能、心血管内科护理技能、消化内科护理技能等。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为例,实施步骤如下:选择典型病例,分解工作任务,解决工作任务,学生总结理论知识,上课前抽2名学生测试,教师总结。
4讨论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在相关职业教育目标指导下实施,教学方式不强求统一,因为每个院校都有自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尚未摆脱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2)“双师型”教师偏少,理论课教师偏多,不少教师只会“教”不会“做”,实验指导教师严重不足;(3)教学软件资源不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4)缺乏与专业技能课程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和实训条件。改进对策:(1)巧妙创设教学情境;(2)制定新的课程标准;(3)建立先进的评价机制;(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传统教学模式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再实践,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只能凭想象去理解、记忆,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操作时无从下手。而“教学做一体化”可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工作为主要内容,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目标更加明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其次,要根据教学大纲挑选出适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章节,重新调整课时,加大实践课比例;再次,教师开课前要精心准备和设计;最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应用,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强师生互动。只有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项目任务的完成相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实现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27.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63.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科技论文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与思考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西安城北医院 连秀峰
医学永远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因为医生呵护的是人最珍贵的东西——生命。基于此点,我才走上学医之道。做医生,虽然累苦,但觉得值。当抢救危重病人喜获成功时,特有成就感,倍感这一职业的神圣和崇高。
目前,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造就了医疗行业的现状,医生的崇高形象被“红包”、“回扣”、“渎职”蒙上了阴影,医疗体制的众多因素造成了医疗领域现在的低谷期,医生不再是“白衣天使”的形象。同时医生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身处法律、道德乃至生命风险的边缘。作为医生,其工作生活,可能存在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不管外界环境千变万化,我们首先要具有良心,所谓“医乃仁术,医者父母心”。在任何情况下,医生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抢救患者的的生命,我们要准备面对和承受各界的误解和埋怨。
我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爷爷的曾祖父为清代朝廷御医。1964年我18岁,以平均82分的高考成绩,考入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居全年级新生300人之第2位,学医6年。大学令人回味的6个春秋,绚丽多彩,我是学习班长,每门功课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70年大学毕业后,正式开始了我的从医生涯。
“将升岱岳非径莫为,欲指扶桑无舟莫适。”救死扶伤,甘为孺子牛,就是我要攀登的“岱岳”,就是我要抵达的“扶桑”,而大学6年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则是我登泰山之“径”、达彼岸之“舟”。从毕业到现在已走过了46个春夏秋冬,我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如今。并身兼多职,专著4部,论文52篇,获国家级中药新药生产批文三类2个、八类2个、九类6个。主编“钙拮抗剂的药理与临床”是国内第一部关于钙拮抗剂的医学专著,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教授为该书题词——“希望有更多更好的钙拮抗剂应用于临床以造福人民健康。”参编“简明临床药物新辞典”,原国家卫生部崔月犁部长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最新专著《连秀峰医学临床研究——初度七十》201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54万字,大16开本。本书是作者从医45年来救死扶伤和医药科研攻关的真实记录,其翔实的史料是作者在基层县医院和八年来在某集团公司科研处工作及退休后返聘到本地和外省二甲医院多处任心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工作学习的总结和升华。书中“量子生物学概论”是作者在医学界首次对时空生物医学阐发的新学说、新观点,是本书的代表作之一。医学论文中大部分是关于心血管病的论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前瞻性和科学性兼顾,实用性和参考价值较高。全书共分为医学论文、医学专著、项目概览、工作日志、医学飞鸿、医学人文、诗歌拾遗等篇章。本书文字清晰,思路新颖,叙述简炼,图文并茂。在作者古稀之年,诚愿把从医与科研生涯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奉献给医学界同仁和年轻朋友;该书实为基层医疗和科研工作者学习成才的一本好参考书。
1998年被录入《中国当代名医名药大典》、1999年被录入《世界医学界名人录》和《中国人才世纪献辞》、2003年被录入《中华风云人物录》画册等大型国际交流系列权威辞书中。
以上是我从医46年来的心路历程和微小收获,但我仍然不满足现状,决不停滞不前,我正在不断的努力学习、充电和提高。医海博大精深,知识永无止境,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段被称为“东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大医精诚》,至今仍广为流传,并被不少医学院校作为新生入学誓言。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050-02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胸部疼痛
急性心肌梗塞(AMl)若缺乏典型症状(指典型胸痛),临床上极易被误、漏诊而贻误治疗。本文对1980~2005年收治的100例缺乏典型症状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364例有典型胸痛者作对比,以期吸取教训,引起警惕。
1 临床资料
本文临床症状不典型的AMI患者(IA组)100例,有典型胸痛者(TA组)364例。
1.1 性别与年龄 IA组100例中,男89例,女11例;年龄26~84岁。60岁以下22例,61岁以上78例,平均年龄68.5岁。TA组平均年龄55岁,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
1.2 病史 IA组有高血压病史者37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16例,糖尿病史者9例,陈旧性心肌梗塞再梗塞者2例,共占IA组的64%,与TA组无显著差异(P>0.05)。
1.3 发病至入院时间 IA组平均为27.5小时,TA组平均为8.5小时,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
1.4 与心绞痛的关系 lA组均无典型心绞痛发作史,TA组164例有心绞痛发作史,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
1.5 住院死亡率 IA组32%,TA组11%,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
1.6 IA组的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
2 讨论
2.1 疼痛部位不典型 在我国,1/6~1/3的病人疼痛的性质及位置可不典型[1]。本组有60例(占总例数的12.9%)缺乏典型的胸痛,而以放射部位的疼痛为主诉。
2.1.1 以上腹痛为主者29例,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20例分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胃穿孔等。据报道,疼痛部位不典型患者46.4%为上腹痛[2],本组疼痛部位不典型者占48.3%。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以腹痛为主诉者,亦可有腹部压痛及腹肌紧张,极少数患者可由于应激性溃疡表现为消化道出血,更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临床上如遇原因不明之上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一般治疗不缓解时,尤其是老年人应想到AMI的可能。
2.1.2 以肩、背痛为主诉者10例,分别误诊为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等,提示上述部位有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疼痛时,尤其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患者更要想到AMI的可能。
2.1.3 以咽、牙痛为主诉者8例,年龄均在70岁以上,无慢性咽、牙痛病史,体检未发现局部病灶,5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冠心病。说明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想到AMI的可能。此时如不做全面检查,贸然拔牙则十分危险。
2.1.4 另外,本组中有4例表现为头痛,3例为颈部痛,3例下颌痛,均经ECG证实为AMI,其中1例下颌关节多次脱位,因未能早期明确诊断,反复行复位术,结果患者死亡。
2.2 无痛型AMI本组无疼痛表现者共40例。
2.2.1 本组8例以左心衰竭、4例以心源性休克、5例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起病,其中10例有高血压、冠心病史者死亡9例。因此对老年患者,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者,发生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时,应警惕AMI的发生。
2.2.2 本组以脑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者8例(占20%),且年龄均在65岁以上,因此,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应常规做ECG、心肌酶谱检查,以免误、漏诊。
2.2.3 本组有14例仅表现为胸闷不适,1例表现为精神异常,均经ECG及心肌酶谱检查而确诊为AMI,且年龄均在70岁以上,提示老年患者出现难以缓解的胸闷不适或不明原因的精神失常,可能为无痛型AMI的主要表现,应引起警惕。
2.3 无痛原因分析 目前认为,AMI无疼痛表现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其所供血的心肌在尚未释放足量的代谢产物引起疼痛前已经坏死[1];②高龄老年反应迟钝,加之AMI时心搏出量减少,或严重心律失常而致脑供血不足,或脑血管痉挛致痛阈增高;③糖尿病患者心脏的植物神经纤维变形、断裂、数量减少甚至消失,致使疼痛的感受和传导阻滞;④心肌梗塞的面积较小,向血中释放的致痛物质较少,不足引起疼痛;⑤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逐渐形成,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代偿性侧枝循环形成,AMI后不易引起疼痛;⑥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原有疾病症状可能掩盖疼痛。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09-1110.
你们好!
我于年从毕业,同年月分配到担任儿内科医师,2001年从事儿内科临床二线医师工作,并负责科室部分行政管理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受到病友的称赞。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专科进修,使儿科专业水平更进一步提高,并撰写了多篇医学论文并在杂志上发表。2002年5月承蒙院领导的信任,指派到医务科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在院领导及前任医务科长的培养下,使我的医院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于同年11月份,担任医务科负责人工作至今,我带领医务科全体人员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使医务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认真处理医务科的各项日常工作,特别是在去年几起较大的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我们医务科本着爱院敬院的思想,积极处理,极力化解且表现突出,并在医疗质量、科技兴医、人才管理上狠下功夫,使我院的医疗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
今年,正值党的“大”之后医院改革的关键年,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各行各业轰轰烈烈地开展,在这种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以“经营”医院、科技兴院的思想为主导,我竞聘医务科科长职务,我自信有能力做好医务科的管理工作,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服从医院领导,完成医院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定期在科内组织政治学习,抓好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带领全科人员钻研医院管理业务,提高全科人员的医院管理水平。
2、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发展及加大业务管理力度,根据医院走“大保健、精临床”思路,重点抓好专科建设、科技兴医,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品牌效应与知名度。
3、进一步抓好医疗常规及规章制度的落实,协助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教学管理及红会工作。
4、着重加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加快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提高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以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技术优势来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来带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5、在任职期间,将负责组织完成新技术引进20项以上,启动科研项目8项以上,完成专科建设(专病门诊)15个以上,组织编写完成诊疗常规并负责落实,确保120急救任务的落实,保证上级相关检查达标。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努力地配合院领导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来要求自己,并不断加强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完成医院下达的每一项工作指标和任务。
因我如今已步入晚年,人老体衰多病,这是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有病为了恢复健康,延长寿命,必须求医问药,也是不得不为之事。近些年来,投奔医院、接触医生多了,对身体保健获得一些裨益了,自然而然地改变了以往的想法和看法,并对高明医生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和崇敬之情,真是前后判若两人。关于这一点,还得从我老伴身上的事说起。
那是2007年7月初,我陪老伴去海南。在住院留医的日子里,我天天看见设在外科楼的血液科,病房都是住得满满的,有的病号不得已还愿住在两边病房中间的通道旁。面对这里病房特别拥挤的原因,我开始不知原因。空隙时间与一些病友或其亲属闲聊,才得知,许多病号都是从全省各市县远道慕名而来的,因为这里有一位优秀的血液科专家,大家都亲昵地叫她姚主任。
初来不久,哪位是姚主任,我还不认识。因此,便趁着每天上午8点,医生开始巡视病房之际,留意打听和观察,终于认识了她。姚主任原名叫姚红霞,她中等个儿,长得清秀,一头美发,衣饰得体,戴着一副精美的银丝眼镜,言谈举止温柔亲切,红润的脸颊常带着笑容。也许是她驻颜有术,滋润得好,看去还像一个尚在青年行列的女性;然而,或许是她已过了不惑之年,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奋战了十多或二十多个春秋,要不,怎么能从一个翩翩少女成了一名血液专科的德高望重受人崇敬的权威医生?我对她如此好奇胡思乱想地猜测着,每当见到她时,也总会投去一缕敬慕的目光。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邻居的一间病房,有个青年病号的母亲,突然与其媳妇发生了口角,吵得面红耳赤,口沫横飞,砸盆掷煲,混乱一片,媳妇被家婆数落谩骂得委屈痛哭,声泪俱下……姚主任闻讯,赶来询问调解,得知他们一家是东方市人,媳妇原安排留守在家,但时间久了,因思念丈夫,便带着幼儿前来探望。这么远道而来,花了一笔路费,到医院后又得增加伙食费开支,造成家庭经费一时紧张,家婆不满,便跟媳妇发生了以上的闹剧。姚主任当即慷慨解囊相助,给了那媳妇一些钱,让她第二天先回家去,解决暂时的困难,平息了这场风波,也深深感动了在场围观的人们!
老伴住院20多天后,病情有所好转。姚主任考虑到我们是自费医疗的,费用未免紧缺,便允许老伴提前出院,并开了一些药方,回家继续治疗。临走前,她还特意给了我一张名片,并在上面这样写着:门诊时间――周一上午秀英门诊二楼内科;周四上午龙华门诊三楼内科。嘱咐我们回家后,要按时在当地医院检查老伴的血常规,并将情况随时向她电话汇报,由她指导吃药的定量和办法,还规定隔若干时间,就得去海口找她复查。每次见到我们时,她都笑脸相迎,仔细询问情况,安慰一番,然后对症开药,真让我们如沐春风,倍感温暖亲切。今年春节前后,因她有事需出国两个月,她也提前告诉了我们,那段时间老伴该如何吃药。而今,快一年时间了,她还一直在跟踪关心着我老伴的康复情况,为我们减少了许多麻烦,节省了开支,终于使我老伴的病情得到控制和继续好转,身体逐渐恢复健康。对此,我们无限感激,也终生难以忘怀姚主任这样难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
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题目: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
课题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平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着,已经形成共识。 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 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 取出内固定器械, 清除骨断端间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复位, 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 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 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 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质, 钻通髓腔, 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 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采集时间
20XX年5月~1年1月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2)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2)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评价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 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双侧肢体不等长。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①明显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③软组织情况不良;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 Seu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3]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l: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分数 痛疼 任一关节活动受限 日常活动
差 无
用力或疲劳后
持续性 完全不受限
轻微受限
严重受限
课题进度及安排:
收集病例及随访
撰写论文、定稿
可行性分析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近年应用钢丝环扎36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5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5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 43:159 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 438:1~3Jes J MChy, Jhn HezenbegTibil Nnunins [J/OL] eMediine, Ap 9, 4
[7]陈文红,史振满,陈建常,等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的外固定架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8):691~69
[8] 周来喜,林本丹,钟志刚,等胫骨骨折三种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和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5 ( 5 ):48 ~43
[9] 李峰,欧阳跃平骨不连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8:11~119
[10] Hvey EJ,Henley MB,Sinksid MF,e l Iyuy,3; 34:111~116
[11] 任可,张春才,赵建宁,等持续动态压应力下骨折愈合时软骨内骨化的特点及其机制[J] 解剖学杂志,8;31(4):5~54
[12] 李兴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J]中医正骨,;19:43~44
[13] 吴国华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4;13( 1):4~48
[14] 权毅,潘显明,王元山,等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3;11(3,4):~9
[15] Seeke W, Suge G, Kinzl L Ll pliins f in-edully niling[J]Ohpde,1996;5:4~91
[16] Fnullh, Muhd Shib Khn ,Syed Muhd Ais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 DEFECT WITH ILIZAROV FIXATOR [J] Ayub Med Cll Abbbd, ; 19(3)
[17] Dvies R,Hl N,Nyg SThe e f pin sies ih exenl fixin[J]hp:51lunen/shushiki/ Junlf bne nd Jin Sugey,5;8:16~19
[18] 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64
[19] 杨立民当今骨科感染的特点与对策[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139
[20] Sluzlek M,Gzdzik T S,M zek S e l Exenl fixin in heeen f sevee ibil fues plied by sf issue injuy [J] Op u1 Rehbil,4;6( 1):1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