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5 04:04:17
导语: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与人用来传递心情、表达想法的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沟通。沟通就好比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的一座桥——一座心灵之桥,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想法就凭这座心灵之桥到达他人心中,从而让他人来享受你的快乐,感受你的心酸,分担你的忧愁,同情你的悲伤。
世界上的桥形形: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牢固与不牢固之分。心灵之桥也是这样:这桥的大小、长短,以及有多宽,有多牢固,是取决于你与他人关系的紧密程度的。你与他人的关系越好,是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那么这座心灵之桥就会很短,也会很宽,当然也会很大,并且十分地坚固。即使再来几千次甚至几万次的由摩擦与误会融合而成的“洪水”,也拿它没办法,也冲不垮你与他人的心灵之桥!反之,你与他人关系不是太好,连一个普通朋友也算不上,那么你与他人的心灵之桥将会变得很长很长,很窄很窄,甚至窄得来让桥两边护栏都搭在一起。那种心灵之桥是极不安全的,不仅窄不说,桥还很长,也极不牢固,简直就是一座废桥!如果发生一次小小的“洪水”,极有垮塌的危险。
我们都知道:桥是有桥墩的。心灵之桥的桥墩就是你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鼓励支持。你越是信任他人,越是相互鼓励和支持,那么桥墩会变得越粗,从而也就会大幅度提升桥的抗洪能力。如果你与他人的来往越多,关系就会越好,那么即使你们的心灵之桥再小再长再不牢固,它也会因你们的友好来往而变得牢固。就算一次偶然冲垮了心灵之桥,也可以再重新建立,并且会变得比上次还要牢固。而你与他人的那座很窄且长还不牢靠的桥,就像是没有桥墩的支撑似的,就算躲过了一场浩劫,仍然还在水面之上,那么也只算是表面现象,其实它已经摇摇欲坠了,起不了任何作用。如果你与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建立起一座像样的桥,那么你将会孤立与群体,孤立于社会,孤立与全世界!
编者按:张岱游西湖,不在暖春,不在月下。张岱看西湖,不看朝烟,不看夕岚。在“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的夜晚,张岱独步西湖,是“痴”但更是孤独之中的坚守。下面让我们共同阅读这篇客此之人,痴情之人,乃孤独中坚守之人。
客此之人,痴情之人,乃孤独中坚守之人
陈金叶
在教学中遇到名篇既兴奋又惶恐,兴奋于可以再次和学生一起分享那情那景,惶恐于通过教学不能使学生体味出文中的真味。又一次与《湖心亭看雪》相遇,这次和我一起相遇张岱的是一群零零后。带着孩子赏赏西湖的奇景不难,和孩子一起谈谈白描的写法也容易,怎样让青春活跃的他们领悟张岱的太仓稊米之感,领略张岱阅尽繁华后的坚守,在教学之前,我再次陷入了惶恐之中。
课间,一学生和我闲聊时讲到了预习《湖心亭看雪》的困惑。他不明白,为何“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不理解舟子所说的“痴”是何意。学生的疑问一下击中了我的内心,这两个问题不就是解读文本情感的突破口吗?迷雾顿时拨开。
课堂教学中,在疏通文本之时当学生将这两个问题抛出来时,大多数学生也称此处存疑。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顺势组织了课堂讨论。在探讨第一个问题时,学生的想法各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简约说,这是张岱和两个偶遇之人对话的一部分,为了文笔的简洁,不必要交代他们的姓氏,这样更省笔墨。
二是醉酒说,张岱当时“强饮三大白”,不胜酒力,只记住了这两人的籍贯。
三是地域说,古人重视出生地,这两位也许没有告诉张岱他们的姓氏,只告诉了自己的籍贯。
当学生各执一词之时,有一位学生提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张岱为何要写到他们“客此”呢?当学生的探讨进行到这个时候,我告诉学生张岱是绍兴人,寓居在杭州,“客此”的不仅是湖心亭邂逅之人,也有张岱本人。在湖心亭之上,萍水相逢之人,虽相见甚欢,但此后也将消失于茫茫人海,给对方留下的只是茫茫大雪之中的一串脚印。这时,相忘于江湖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张岱不记对方姓氏,只记的他们是“客此”之人,实为传递出漂泊无依的孤寂之感。
为了解决文中“痴”的内涵,我请学生查阅了古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对“痴”的解释如下:1、痴呆,引申意为痴迷。2、停滞不前。结合语境学生一致认为舟子口中的“痴”为痴迷山水之意,学生认为舟子被张岱雪夜看雪的雅兴打动了。果真如此吗?我引导学生再次细读文本。
我引导学生从“喃喃”一词入手,“喃喃”可见舟子是自言自语,他说这句话不是为了夸赞张岱,完全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大雪三日之后的西湖,寒冷彻骨,夜间乘舟看雪恐怕不是寻常人之举,且张岱开篇就写到“独往湖心亭看雪”,去湖心亭的也许不是一个人,但“看雪”的只有张岱一人,一个“独”字写出了张岱决然于世外之感。湖中偶遇相谈甚欢之人尚且相忘于江湖,更何况舟子呢,看来舟子对张岱之“痴”是不解和疑惑,但在张岱听来确是自得和感慨。笔墨极为俭省的张岱将舟子的这两句话收入文中,恐怕大有深意。
在世人眼中张岱确为“痴”人,他出身仕宦家庭,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曾经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里“癖”或许就是文中所说的“痴”吧,以有“痴”“癖”“疵”,为有深情,有真气,为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为有傲世刺世的锋芒。这“痴”舟子怎能读懂?何止舟子,芸芸众生也未必能懂“客此”之人的“痴情”之举。若不是看尽了繁华之后的苍凉,若不是饱尝了国破家亡之痛,张岱也许不会有这样深刻的太仓稊米之感。
对于茫茫宇宙,谁不是“客此”之人,谁不是“两三粒”之一?惟其不愿成为随波逐流的过客,张岱选择明亡后不仕,选择落魄后隐居山林,选择隐居时寄情诗文。痴迷山水是文人的孤寂,也是中国文人真情、真气的坚守。
张岱游西湖,不在暖春,不在月下。张岱看西湖,不看朝烟,不看夕岚。在“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的夜晚,张岱独步西湖,是“痴”但更是孤独之中的坚守,这是我和学生一起领略到的《湖心亭看雪》的滋味。
公众号:曲一奏雅
【关键词】学生; 心理健康;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开展已20多年,虽然时间较短,但心理健康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取得成绩,充分说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我国重新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也说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现在中小学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如:2013年5月2日,南京两名中学生,因没有完成作业,双双跳楼自杀身亡。同一天,南京燕子矶山庄一名初三学生因没完成作业,跳楼自杀身亡。2013年1月11日,呼市实验中学火箭班一名初一学生,领完成绩单,因成绩后退回家跳楼自杀身亡。2013年1月17日,扬州名校树人学校一名16岁初三男生,因压力大自杀身亡。2012年9月4日,无锡市第一中学一名高三学生,早上在自家跳楼自杀身亡。一名小学生下雨天专门淋雨求感冒,为的是想在家休息不上学。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当前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里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又如:北京有一所寺庙里,每年新增的成员中,都会有清华大学的学生,这些最高学府的学生,因为学习上一路顺风,虽然知识多了,但伴随着问题也多了,于是他们进寺庙当起了和尚,在当地人们还把寺庙称为:清华大学的分院。
2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因素有哪些
2.1 每个学生不同学习阶段都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每个个体发展上都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即由低到高,由点到面,由面到全。
2.2 每个学生学习阶段除学习外,还有各种发展的任务。如: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
2.3 学生受到来自家庭、班级、网络、社会等各种影响,个体发展水平是各种因素相互叠加产生的结果。
2.4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需要自然地贯穿和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如:在课堂、课间、公寓、餐厅等方方面面。
2.5 心理健康教育也应体现在学校外的生活中。
3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想让其改变,就得从了解学生开始。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学会讲学生的故事,就得认识学生,理解学生故事发生的特点、现状、以及发展状况,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因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顺序、不同时期心理特点是不一样的。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服务、帮助,把学生成长的阻力变成成长的助力。该关注时关注,遇到学生事不要过度紧张。如:现在的学生说谎的比较多,这事很令我们教师头疼。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想,学生从不会说慌到会说慌,这是他的一种能力,是他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就不会那么生气了。因为许多时候,学生是为了逃避惩罚,或是为了获奖才说谎的。
有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有一家人,家中有两小兄弟。一天,她妈妈拿着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问
弟弟:“你要哪个苹果?”弟弟说:“我要大的。”结果妈妈批评弟弟说:“应该将大的让别人,才是乖孩子。”哥哥听到后,当妈妈问他要哪个时,哥哥违心地说:“我要小的。”妈妈当时就表扬了他说:“你看,你哥哥多懂事。”此后,是妈妈的无意让哥哥就形成了说谎的习惯。这个故事也说明:如果不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像我们在教育学生中,也可能在无意间会给学生造成终身的影响。如:一名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抓好班级的个人卫生,组织了一次班会,班会由学生主持,评选出一个月内班里个人卫生最好的学生,戴大红花表扬,并评出个人卫生最差的学生,让其面对全班学生作出承诺,限期改正。虽然这是一节完整的班会,表杨好的学生,差的做出自我批评。但有谁想过,这名面对全班作出承诺的学生,是否已对他造成终身的影响。如果能稍微改变一点,方式也会有很多种,既能倡导讲究个人卫生,又能告诫个人卫生较差的同学,这些其实我们都能做到。
北京的一位心理专家讲,现在北京去咨询最多的:
3.1 是白领有工作的,他们咨询内容大多是工作压力大、婚姻问题。
3.2 是大学生,咨询内容大多是就业压力大。
3.3 是中学生,咨询内容大多是考试焦虑和青春期交友问题。
3.4 、是小学生,咨询内容大多是学习、与父母沟通问题。为什么蓝领或其他人群去咨询的就少呢?因为白领人群中大部分人从小就是乖孩子。一般乖孩子的思维习惯是:“我应该怎样做。”而没有想“我要怎样做。”可是,一般蓝领人群和其他人群思维习惯就不一样了。
4 学生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例如:现在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差,就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子女的减少、家中教育的娇纵、父母的包办代劳等等。学生差异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父母教育的差异;(2)孩子身体的差异;(3)学生脑得差异;(4)环境的差异等。
5 学生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如现在的流行歌曲,是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发展,是向个人“我”喜欢发展,所以很难出现人人都喜欢传唱的歌曲。而过去就不一样,一首好歌,很块就会唱红全国,大人小孩都会唱几句。这说明,当代学生发展具有时代的烙印,具有环境的特征。有一个丛众心理实验:参加回答一般问题的7人中,专门安排6人回答错答案。而其中一人全然不知。第一个问题在回答时,安排的6人全回答错答案,第7个人坚持了正确答案。第二个问题在回答时,安排的6人还是全回答错答案,第7个人这时犹豫了一会儿,就不再坚持了,也回答了错误答案。这个丛众心理实验也说明,每个学生也都会受到丛众心理的影响。
北京有一所初中,一个成绩最好的班级,做了一次家长调查问卷。如有13%的学生家长不知自己的孩子在上网。现在我国学生上网成瘾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西方国家的孩子是把网络当工具,而我国的孩子则把网络当玩具。这个班级学生的家长关注子女的内容程度调查排序是:(1)成绩;(2)健康;(3)品德;(4)兴趣。调查后,老师非常震惊。
6 关注特殊学生。如何改变成绩不良的学生
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杭州市教育局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成绩不良学生大部分是教师放弃所造成的。因为从成绩看,这类学生刚入学差距不大,随着年级的升高差距也在扩大。同时发现:后三分之一学生学习情绪比前三分之一学生低;后三分之一学生学习时间少;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家长学历低、对孩子关注少、沟通少、低要求、低引导、低关爱等。所以,杭州市教育局近年来对学校的学生成绩考核,只考核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提升。
其实,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学业不良学生群体发展模型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学生的不良情感;(2)低自我要求;(3)不良学习状态;(4)低校园关注(既低同学信任);(5)低家庭关爱;(6)不良同伴群体。要想改变这部分学生,就得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勇于承担改变学生的职责,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应用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转化改变学生不良行为;应用“小步子原则”,改变学生不良行为;应用“差别强化法”接纳不良行为的暂时存在,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进行表扬或奖励;少问学生“为什么?”,而是直接告诉他现在应该怎样做;许多时候往往是老师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学生去做。
[关键词] 开簿成本会计;信任风险;信任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34.2 [文献标识码] A
一、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中关于信任的研究文献综述
开簿成本会计(0pen book cost accounting)是指法律上独立的企业合作伙伴之间超越企业界限的成本信息的披露、共享。这些成本信息是企业成本控制起关键作用的信息,并且通常是保密的信息。这些成本信息可以用来向供应链上游追溯成本动因,实现成本的前端控制与源头控制,优化整个供应链成本,但是开薄方披露机密的成本信息,如果没有机制约束,就会使自己面临机会主义行为损害的风险。因此,组织间开薄成本会计需要强调组织间的信任。正因为如此,曼迪表明,互信是敏感信息如成本数据交换的基本条件(Munday,1992)。许多学者也赞同信任是开簿成本会计的前提条件。实施开簿之前必须至少有一个基本的信任,公司之间应当相互保证所提供的资料不被滥用。因此,利用开簿成本会计这一技术建立信任是一个关键问题(Axelsson,2002)。建立信任是实施开簿会计的机制之一。开簿成本会计更可能发生在高度信任的组织关系间(KulmaIa,2005)。Mouritsen(2001)把建立信任作为开簿的基本要求。信息在这之前一直秘而不宣现在可以提供,最需要的就是有关各方之间充分信任并存在一个可以积极分享的信息系统。信任和信息的相互作用取决于企业间关系的成熟度(Tomkins,2001)。在组织间关系形成的初期阶段,信任和信息互为补充,在企业间关系后期阶段,信任可以作为公司的一种治理机制增强信息的互动。Tomkins(2001)认为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信任水平和信息渠道之间的关系不是单调变化的,而是随着关系生命周期在发生变化:信任随着时间逐渐增长,而在关系生命周期中间信息需求达到最大。这就意味着开簿成本会计应当在半成熟关系情况下出现,而不是在最信任的情况下出现。Hansen(2001)发现开簿成本会计在信任尚未形成的关系中也可以出现,在相互间不信任的情况下,双方或多方通过协议等形式要求对方提供成本信息,是一种极端的控制方式。Seal(1999)提到强制的开薄不一定起作用,但可能反过来试图从权力不均衡性中受益。另外,强制的开簿仅可能在直接的相互依赖的成对关系中存在。相反,在一个包括间接业务关系的网络企业,权力通常不利于实现开簿成本会计。然而,也有人证实,不均衡权力分布的企业之间更有可能发生完整、系统的成本信息交流。因此,两个有权力的企业没有信任的基础实现成本信息交流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适当的安全机制或单方面的依赖是必要的。因此,从理论上讲,信任不是均衡权力的合作伙伴之间成本信息交流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有人认为对于开簿会计的研究有两种相互矛盾的结果。一方面,许多研究建议开簿会计双方要求信任,(Munday, 1992a; Berry et al.,1997; Tomkins, 2001; Mouritsen et al., 2001; Axelssonet al, 2002)。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支持解释开簿会计和透明度建立信任(Seal et al., 1999)。在实践中,信任已经看到作为开簿会计一个要求和结果(Kulmala 2002),但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批判性和实证分析。
二、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信任风险分析
信任在开薄会计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开薄双方要求信任,二是开薄能促进信任。但是信任存在信任风险。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信任风险主要是因开薄企业间信任不对称,从而引起成本信息披露的不对称而带来的风险。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对称从时间上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前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有些信息只有一方当事人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称为“隐藏信息”,由此产生“逆向选择”风险;另一种情形是发生在签约之后的信息和行为不对称,也就是签约时双方都了解有关信息,但签约后有一方可以利用对方不了解的签约后信息,采取有损于对方利益的行为,给对方带来损失,称为“隐藏行为”,由此产生“败德行为”风险。因此,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的风险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由于“逆向选择”带来的风险,称为“逆向选择”风险;另一类是由于“败德行为”带来的风险,称为“败德行为”风险。
第一,“逆向选择”风险。是指在开簿会计网络中有些本来不具备开薄能力的组织,为了能进入网络,获得与其它节点长期交易的关系,同时又考虑敏感数据的安全要求,防范对方机会主义行为而悖逆选择,给网络其它节点发出虚假成本信息,做出错误的能力承诺,以获得其它节点的信任。而这些信息本身是私有信息,其它节点不可能或很难直接辨认其能力,由此产生了“逆向选择”的信任风险。这种信任风险可能在后期的交易中蒙受巨大的损失。比如在开簿成本会计通常体现为强势客户要求供应商公开账簿(Kaj Liter和Kulmala,2005),客户要求供应商承担风险,没有对冲敏感数据披露的安全要求。这不符合供应商的长期生存,因此供应商必须作出回应对冲风险,因信息非对称进行悖逆选择,提供失真或损坏信息,从而保护其经济地位。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为客户检查创造的完全错误的开簿。
第二,“败德行为”风险。是指在开簿成本会计网络中,节点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做出有损其他企业利益或整个网络整体利益的道德风险问题。比如购买商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将所有供应商的成本信息进行比较,选择成本较低、竞争力强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而抛弃产品成本较高、竞争力弱的供应商;另外,接受信息的购买商可能将供应商的成本信息作为价格谈判的砝码,使后者面临降低价格或提高质量的压力。甚至,将成本数据转移给竞争对手严重损害一个企业的竞争力。
三、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信任机制研究
信任会随着时间维度而不断强化。本文基于时间维度从组织间相互信任的产生、强化、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来阐述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信任机制的构建。
(一)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信任产生机制
1.信任产生的网络信任度评价机制。信任是合作的基础,组织间实施开簿成本会计,必须选择有一定信任程度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选择不当是产生信任风险的直接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开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为了减少信任风险,重点在于建立信号传递机制,使开薄双方的信息对称起来。对合作伙伴信任度的评价可以借助基于网络的信任评价。基于网络的信任评价就是在运用信任评价机制对参与开薄企业进行直接信任评价的基础上,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网络沟通机制,综合考虑其它网络企业对参与开薄企业的间接信任评价,形成网络信任度,提高信息的对称性,降低信任的风险。
2.信任产生的专用性投资机制。网络成员不可收回的专用性投资可以提高可置信承诺使每一个成员都形成一个自我实施的单边保护措施。专用性投资作为一种双边共同套牢方式可以增加双方的相互依赖性,抑制机会主义,提高违约机会成本,强化分工合作关系,使共同经济关系更加稳固,威廉姆森将这种支撑这类长期易的因素称为合作中的“人质”因素,双方共同提供“人质”是当事人相互套牢,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开簿成本会计中互惠的专门投资可以作为安全手段用于专门的成本信息的系统披露。例如一个合适的接口软件可以作为联系两个企业的成本会计系统的重要工具,该接口软件创建了一个简单而可靠的实现企业间成本信息交流的手段,因为其专用属性,它不能被用于其它业务关系。通过这样做可以增加可置信承诺,稳固长期的信任关系,以实现互惠、长期的开薄。
3.信任产生的声誉机制。企业声誉是指其他组织或个体对企业形象、企业品质的总体认知印象和主观判断。企业好的声誉会形成声誉资本。声誉资本会产生很强的声誉效应。但声誉资本是企业以往专用性投资的长期积累,即使一个细小的机会主义行为也会对其声誉产生恶劣影响。因此,企业声誉会直接影响合作企业对该企业的期望,进而影响合作企业对该企业的信任程度。声誉对于信任机制的建立是相当重要的。正如亚当·斯密所强调的,长期以来,声誉一直是确保合同得以履行的最为重要的机制之一。声誉机制是指基于保持自身声誉的考虑而不会做出机会主义行为。而声誉机制作为开薄组织的自我监督机制,可以将机会主义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因此,声誉机制是保障开薄组织不受损害的有力机制。声誉机制可以使企业的履约过程具有可置信性,从而具有激励利益相关者进行专用性投资的功能。凭借声誉机制,企业在未来与利益相关者的缔约过程中,可以不必进行事先的专用性投资,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缔约成本与风险,并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灵活性。
4.信任产生的承诺机制。承诺是规范、约束承诺双方行为的重要途径。在开薄成本会计实施过程中一个企业对网络的长期承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具有长远观点的承诺可以使人们发展互信和从中长期受益。因此,开薄企业之间应建立承诺机制实现、落实真实的承诺。承诺机制一般包括刚性承诺机制和柔性承诺机制。柔性承诺是基于名誉的承诺,它包括口头的承诺和非正式的合作契约。刚性承诺即正式的刚性契约,可表现为共同签订的合作协议,同意进行统一开薄的规章、制度,或者以红头文件下达的开薄要求等。
5.信任产生的财产抵押机制。财产抵押机制是建立合作伙伴财产抵押的事前控制机制。即要求合作伙伴在合作之前先进行财产抵押或预交保证金,如果失信,则以抵押或预交保证金补偿施信方的损失,这是一种事前控制办法。在开簿成本会计中,可以以互惠的专门投资作为担保或者支付一定保证金。利用担保,除了作为惩罚机会主义行为手段,这可以确保减少机会主义的问题并不立即导致新的问题的保证。
(二)相互信任的强化机制
1.信任强化的网络激励机制。对于“败德行为”信任风险,重点在于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使守信者得到奖励,另一方面使失信者得到惩罚,从而规范网络行为,避免期骗行为。在开薄成本会计中,基于网络的激励机制在于充分考虑各个网络结点的利益合理分配与平衡基础上,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为原则设计出一个公平、合理、多赢的收益分配机制。有效的收益分配制度,可以促使网络行为的一致性和持续性,促进网络结点之间相互信任,密切合作,实现网络目标,达到自身绩效和网络绩效的平衡。收益分配可以根据合作伙伴的成本费用,或为客户创造价值所作出的贡献进行收益分配。但是仅单独根据合作伙伴的成本费用进行收益分配,合作伙伴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投入成本;如果仅单独根据作出的贡献进行收益分配也欠妥。而且利益不能均摊。因此,开簿成本会计的收益分配最好采用组合规则将两者结合起来,既奖励创新者,也奖励实现降低成本目标的企业。同时,由于投资的不可逆性,在利润分配机制中也要考虑成员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以及节点企业的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和投资额。
2.信任强化的相互依赖机制。企业自愿给合作伙伴提供、共享成本信息的愿景与经济依赖程度相关。依赖程度通常可分为对称性依赖和非对称性依赖。研究表明在对称性依赖中,合作双方对彼此的依赖性越强,越容易锁住双方合作关系和促进双向的信息交流和信任发展。而在非对称性依赖中,虽然也有信息的交流,但是信息的流向大多是单向的,信息交流也不会很深入。在开薄成本会计中,信息的流向也与经济依赖性密切相关。在单边开簿会计中,信息往往只从供应商流向客户,顾客很少公开信息。在多边开簿会计中,彼此进行互动信息交流,信息流向是双向的。另外,信息的使用也与经济依赖程度相关。在双边依赖的情况下,成本信息通常用于供应链成本的改善、优化分析;在单边依赖的情况下,它主要用作控制对方活动的手段。时间维度影响着开簿成本会计的应用模式,长期商业关系中开簿成本会计比在短期商业关系中应用更为广泛。开簿成本会计经常用于高程度依赖的企业关系间,并且有持续长时间的合同。因此,实施开簿成本会计要从改变合作企业依赖程度着手,促进企业之间从非对称性依赖向对称性依赖、从单边依赖向双边依赖发展。依赖程度越强,就越容易锁住合作关系,信任程度就可以越强化。
3.信任强化的沟通机制。沟通是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对有用而及时的信息共享。沟通是加强双方信任的关键。由于节点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在合作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习惯性防卫心理和机会主义倾向,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信息网络,实现低成本的、实时的沟通,以及必要时面对面的直接沟通。节点在彼此交往中,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提高行为的透明度,一方面使每一合作者都了解其它各方策略行为的时间进度,并参照其它方的行为和能力来确定自己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由此降低对合作者行为的不理解程度,保证快速而友好地处理行为的不一致给合作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4.信任强化的违约赔偿机制。违约赔偿机制就是对开薄组织中未履行合约的企业对其他企业根据合约规定实施违约赔偿,如扣除事前预交的保证金或抵押的财产。这是一种惩罚机制,这种惩罚机制对败德违约者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有效的惩罚机制也可以限制机会主义行为。通过采取惩罚措施,以潜在的巨大经济威胁限制合约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合作成员的违约成本大大高于从违约行为中所得的收益,而且违约企业任何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的所得相对于长远利益的损失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从而根除了投机心理,有效地防止了企业的败德行为,从而使得各方企业像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样来关心其它成员和整个合作的成败兴衰,也提高了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度。
5.信任强化的权力均衡机制。Kulmala(2004年)发现,均衡的权力结构的连接最适宜实施开薄成本会计。不对称的权力关系仅仅会使信息从权力弱势方流向权力强势方,导致关键成本信息的单向交流。也有人认为不对称权力分布的企业之间更有可能发生系统、完整的成本信息交流。强制的开簿成本会计仅仅可能在直接依赖的成对关系中成立,相反,在一个包括间接业务关系的网络企业,权力通常不利于实现开簿成本会计。因此,对于不对称权力的企业必须改变其依赖关系,使企业权力结构对称,因此,开簿成本会计的权力均衡机制要从改变合作企业依赖程度着手,从而促进权力从不对称权力向对称权力转变。
(三)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信任保障机制
这套机制的本质是通过加大欺骗的成本,从负向激励方面促使合作企业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达到保障合作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的目的。这也是信任的一种补充机制。
1.信任保障的合同、契约约束机制。开簿成本会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供应链成员识别和确认其成本管理的问题之处,分享信息,优化成本管理。Seal(1999)认为开簿会计协议有助于建立信任,如果协议是透明的,被认为是公平的,信任和合作在将来更有可能。因此,为了减少信息开薄方对信息被滥用的担忧,信息接受方应该主动与信息开薄方签订明确的信息使用协议,详细规定信息的用途,以法律效力来缓解信息开薄方的担忧。此外,信息开薄双方还应该签订收益分配协议,就开簿成本会计项目的投资支出、供应链成本节省和收益的分配方案达成一致。
2.信任保障的专用投资退出成本约束机制。资产专用性(Williamson,1985)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价值的前提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专用资产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无法替代性。当改变交易对象时,可能会使已投资的资产失去原本所能发挥的价值。对于有着长期交易行为的两个企业,资产专用性投资规模越大,表明自己被专用资产锁定的程度越高,树立长期导向以收回投资成本的取向越明显,也就越容易赢得对方的高度信任,增加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在开薄成本会计中,开薄企业可以通过成员企业相互间的不可撤回性投资来“锁住"对方,一是提高合作者的退出壁垒,二是提高合作者之间的相互依赖。
3.信任保障的道德成本约束机制。道德成本的约束是指合作一方如果在当前合作中出现违规的行为,即会使其社会道德形象或声誉受到严重的影响。尽管合作中违约方获得的当前利益大于履约利益,但在未来与他人再次合作中或未来的行为进行中违约方会出现更大的损失,从而带来更高的“道德成本”。因此,合作方为了自身声誉或社会形象,有可能选择履行义务,完成合作,从而使合作双方建立起信任关系。
4.信任保障的团队文化机制。开薄网络强调共同的愿景:共享成本信息降低成本。虽然开薄网络中节点的性质、规模、目标可能不同,节点间的相互关系也不一样,但各个节点都在开薄网络中为了共同的愿景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就要求各个节点形成一致的团队文化。团队文化不是以牺牲合作成员企业的利益来服从整体目标,而是系统地考虑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关系,并在合作过程中通过随时协调,充分沟通,达到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的一致,促进团队文化的形成。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相互信任机制的基本框架,如图所示。这个信任机制能够有效规避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信任风险。
五、结论
信任是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前提和要求,但相互信任具有风险。因此,如何认识信任风险和防范风险是关键。笔者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分析了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的两类风险:逆向选择风险和败德行为风险。建立信任机制是促进组织间实施开簿成本会计的机制之一。文中提出了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机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信任的产生机制、信任的强化机制以及信任的保障机制。这些信任机制的建立与发展可以形成一个“信任开簿成本会计更高程度的信任”的良性信任循环,可以规避“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风险。
[参 考 文 献]
[1]T. Jarimo and H. I. Kulmala. Incentive profit sharing rules joined with openbook accounting in SME networks[J]. 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 volume 19, number 5, pages 2008(5):508-517
[2]Peter Kajuter, Harri I. Kulmala. Open book accounting in networks Potential achievements and reasons for failures[J].ManagementAccounting Research,2005(16):179-204
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注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人们发现那些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师,对人对己、对社会都能够保持良好认知及良好心态,能够协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同时在他的班级里,学生们也会感到轻松愉快,往往学习成绩也好。反之,心理失衡的教师,易使学生产生害怕、说谎、缺乏礼貌、违抗、挑衅等不良心理反应。可见,教师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很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健康心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而社会是各种人际关系的综合,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对学生来讲,教师在其成长的轨迹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的本质不是知识的传授关系,而是教师人格和学生在教育中的相遇。建立在教师的心理健康基础上的师生关系不仅使传授知识更为有利,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良好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尊重、理解、信赖以及对学生爱的基础之上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依赖心理健康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是一位利他主义者,有颗包容与仁爱之心,“心理换位”是其思考问题的主要特点。无论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还是在解决学生问题时,或是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都能从对方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就乐意与教师接近、交往,学生的心理总是有种温暖的情怀。这样使得悲观的学生变得快乐,受挫折的学生建立信心,懒散的学生变得勤奋,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固执的学生变得灵活。反之,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在处理问题时易产生极端行为,如讽刺挖苦、打击报复。它不仅僵化了师生关系,淡化了师生情感,使学生处于惶恐与不安中,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发展。
二、教师的健康心理为学生健康心理产生和发展树立了榜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学生,尤其是处于心理突变期的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多为15-18岁,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经历,心理发展不成熟,好奇心强,容易冲动,周围的一切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最直接、最可信、可敬、可亲、可学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严谨务实的求实精神、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学生变得乐观向上、克服学习困难、踏实肯干,日常生活变得有条不紊。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健康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榜样。
三、教师的健康心理有助于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也都知道“环境造就人”的道理。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与正直之中,就会知道什么是真理与公正;生活在友爱之中,就会去爱护别人;反之,生活在批评、敌意之中,就会偏激和争斗;生活在讽刺之中就会自卑;生活在恐惧之中就会忧虑。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无法回避的,是学生生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教师的心理状态是他们成长的重要环境。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为学生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教师的人格魅力使身处环境之中的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有人格障碍的教师会使环境变得紧张,使学生惶恐不安,还谈什么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
四、教师的健康心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 服毒,心理问题,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44-02
WHO(1999)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约有100万人自杀死亡,10~20倍于此数的人自杀未遂。仅我科2005年7月~2006年7月就收治服毒自杀病人82人次,甚至有的病人是多次服毒。进入21世纪后,随着“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作为急诊科护士,面对众多的服毒自杀病人,更应该在给予洗胃急救治疗的同时,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并实施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达到使病人身心康复的目的。
首先要求护理人员业务精湛,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和病人交流沟通,了解服毒自杀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1 服毒病人的几种心理表现
1.1绝望
病人因为对家人或某些事情感到失望,几经努力而达不到目的,对生活失去信心,也有些病人因车祸、工伤等致残,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而处于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的状态;还有些年轻病人富于理想,但当学习、工作、前途、爱情、婚姻不如意时产生悲观、绝望心理。因绝望而导致服毒自杀,并且拒绝配合抢救。
1.2 恐惧、紧张
来自于对医院环境的陌生,人群的不适应以及对所服毒物、使用的药物和所致疾病知识的缺乏和怀疑自己是否真正会死去。
1.3 担忧
一是担心自己做错了事后会被人瞧不起。二是担心毒物发挥作用的情况。三是担心是否有有效的解毒剂。
1.4 焦虑
焦虑是多种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来自多方面的复杂情绪反应。根据病人的焦虑谱[1],其焦虑程度均在中度以上,需要护士进行教育指导。
2 健康教育措施
2.1 制订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评估病人的情况,根据服毒病人自身的特点及心理表现制订有效、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和明确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健康教育达到预定的目的,短期内减轻心理问题,最终达到身心康复。
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2.1 医院和病房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以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环境,帮助病人转变角色。
2.2.2 介绍所服毒物的作用及毒物发挥作用的后果,使病人对自己服毒自杀的行为产生悔意,介绍目前经洗胃抢救后的状况,所用服毒剂、药物的作用和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关疾病知识与工作人员的努力,消除病人的顾虑。
2.2.3 根据病人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及心理卫生宣教。心理因素既是致病的原因,也是治疗的条件,并是提供防病的依据。我们在急救、治疗、护理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杀行为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及时给予心理健康指导,给予心理支持,
理解他们在机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绝望、恐惧、焦虑等,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2.4 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属的支持不可忽视。做好亲属及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取得家人的配合。使其理解、支持病人,避免不良刺激造成更大的伤害。
2.2.5 人生观教育。在服毒自杀病人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把人生观教育列为一个教育内容。使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确保身心健康。
3 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取得病人的信任
自杀的病人有难言之隐,护士应提高自身素质,对病人态度热情温和,使病人感觉值得信赖、亲切,并愿意把护士作为一个亲人、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愿意接受治疗和健康教育。
3.2 交谈、沟通
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交流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护士应注意沟通技巧,通过眼神、手势、表情、语气等,使病人感觉很受尊重,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通过交谈了解病人自杀的真正原因,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社会背景、家庭情况、健康教育需求,在教育中要解决的问题。护士要关心、耐心、细心,注意、留意病人的态度、表情,遇到问题随时给予教育,并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病人不断调整心态,去面对和解决所发生的一切。
3.3 “一对一”指导
为了防止病人产生顾虑,采取“一对一”个体化指导,遇到需保密之处,避免外人参与,给病人一个心理轻松的机会,保护个人隐私。
3.4 阅读
发放有关健康教育手册、资料,让病人阅读,充分了解健康的含义。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对病人得到的实际效果评价,注重实效[2]。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不断评价教育内容,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不断改进,根据病人的要求,及时补充和修订计划。
4 讨论
要做好服毒自杀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本身就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多学习有关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学习现代护理理论、观点,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好地把握健康教育的科学性,熟练的沟通技巧等健康教育的基本素质要求,才能很好得完成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了以往只注重身体康复而忽视了精神(心理)上的康复[3]。使病人彻底消除悲观、绝望的情绪,珍爱生命,增强战胜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的勇气,提高病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我们不仅挽救生命,更要挽救误入迷途的灵魂,每一个人健康,那么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巩玉秀.整体护理概论与模式病房建设[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9.
[2]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6.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措施
一、中职学生在心态上存在的问题
1.厌学情绪重
每个班级总有几个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的学生。他们不仅自己不学习,还带头违反课堂纪律,甚至顶撞老师,常常搞得班级“鸡犬不宁”。这些孩子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他们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个“问题家庭”:或是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管教孩子,或是家长性格暴躁,动辄打骂孩子。
2.缺乏自信心
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中的失败者,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文化素质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个性或人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面对课业学习时往往表现出心理恐慌。而且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处于青春期,心理处于比较敏感脆弱的关键时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又很难恰当地做出应急处理,导致其挫败感增强,自信心必然会下降。缺乏自信心已经成为桎梏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3.心理压力大
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压力已经成为中职学生心理上的三座大山。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对重重挑战,中职学生就必须在技能水平和个人能力上下足工夫,才能在求职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过大的心理压力是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的。
4.自我意识不完善
中职学生大多十六七岁,心理趋于成熟,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能够认识到自我的社会定位与自我价值,期待早日独立。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并不完善,对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不能完全理解,也就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有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诲深感厌倦,在与同学交往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同学关系不融洽;还有的学生希望与异性之间建立友谊,但不懂得如何沟通和交流等。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二、转变学生心态的措施
1.拒绝“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便是双胞胎,在性格以及为人处世上也会有惊人的差别。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跟他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内部了解学生背后的生活现状。
2.落实班级干部责任制,重塑责任心
学生原本无“好”“坏”之分,“坏”学生调皮捣蛋的背后其实是缺失关爱。如果让他们换个角色,化身成正义的“英雄”时,一股无形的潜在的正义感便会油然而生,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从“坏”学生的队伍中解脱出来,变得自信、阳光、充满正能量!他们会用感恩的心维护好班集体,也会对班级凝聚力的养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营造健康学习氛围,保持积极向上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作铺垫,所以班级健康氛围的营造同等重要。通过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可以让大家深刻剖析自己的陋习,从内心深处找到弊端,从而删除心理污点。还可以依托板报传播正能量,讨论当下社会热点,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完善班级文化建设。
4.组织多彩文娱活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玩”是人的天性,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很多技能都是通过“玩”掌握和创造出来的。所以要充分调动人的天性,就要到活动当中去。比如,利用大课间组织学生到操场拔河,注重劳逸结合的同时还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课余时间可以带领大家做一些拓展运动,培养大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为赢的理念。鼓励大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娱活动,展现真自我,提升自信心。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了不起的,因为我们正以孜孜不倦的爱心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说中职班主任工作是块硬骨头,要躲、要闪、要避让,但我坚信只要找到啃骨头的方法和技巧,就会突破困难,并从中收获快乐和幸福。
作者:果鑫磊 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参考文献:
对税源实行以行业为主的税收风险差别管理和以户为主的基础信息标准化管理是改变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要求、提高税收服务科学发展效能的具体表现。今年以来,市国税局针对存在问题,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探索实践“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的税源管理方式,促进了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税收管理员制度自推行以来发挥了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实践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事多人少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国税局为例,在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共有税收管理员46人,担负着全市9941户企业和个体户的征管工作,人均管理216户左右,同时,这46人还要忙于纳税评估、查找税收风险点、税源预测以及事务性工作。这种模式使得大多数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暇集中力量开展税源风险管理,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二)衔接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税源管理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税收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统筹协调、资源整合不够,从而造成各部门在布置工作上较多内容重复,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窗口前台与管理后台缺乏有机衔接,纳税人“重复跑、多头跑、多次跑”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执法监督面不够广泛。现行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涉税事项通常由某指定税收管理员担负,容易造成税收管理员根据其思维定势“各自为政”,弹性执法、人情执法。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监管,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加大了管理员的税收执法风险。
二、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采取的措施
市国税局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主要方式是根据工作特点和职能分工,在各基层分局组建了结构合理、能力互补、团结高效的纳税服务管理团队和税收风险管理团队,实施“双层架构,团队管理”。具体有以下三项做法:
(一)完善闭环运行。市局充分发挥资源的聚合效能,将“一般纳税人认定、供票资格”等六项业务提前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进行办税辅导,公开办税程序,压缩办结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将现有税收征管161项业务的受理全部前移至办税服务厅,凡是纳税人依申请提起的各种涉税事项,在受理时必须提供相关涉税事项办结时限承诺,且以办税服务厅为终端,实行集中受理,并进行系统分类梳理,按照受理即办、受理转审批、受理转调查转审批三种类型建立工作流。从而实现了外部业务流程征纳双方单点交互,其他业务流程全部内化,岗位、部门之间以信息流为载体,环环相扣的“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闭环运行方式,为纳税服务管理团队与税收风险管理团队间的无缝隙衔接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实施分类管理。撤消原来以人划块确定的16个责任区,实施行业分类管理,以分局税源管理股为基本单位,重新设置7个税收风险管理团队;以分局办税服务股为基本单位,设置5个纳税服务管理团队,搭建纳税服务和税源管理的双层架构体系。纳税服务管理团队内设基础信息管理岗,主要承担基础信息的维护与管理、ctais2.0工作流程节点的处理、基础性巡查和调查、催报催缴等日常管理事务及资料的整理与归档等工作,通常由基础管理知识扎实,工作比较细致的同志担任,大多依ctais2.0工作流程、上级交办而启动本岗位工作流;税收风险管理团队内设税源管理岗,以不特定纳税人为管理对象,主要承担税源分析、税源监控、风险管理等工作,通常由具有一定税源管理经验,综合分析能力较好的同志担任,大多以团队风险分析监控结果、上级税源管理联动布置而启动本岗位工作流。这种管理方式促使各团队的工作任务和事务更加明晰化,并初步形成了管事与管户的适度分离,同时使征管力量更具效率地在不同领域进行分工协作,为推进“双层架构、团队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三)明晰岗位职责。市国税局先后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突出加强了各项业务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层级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机构、管理层次、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岗职体系,确保各负其责、高效运行。二是建立集体审议制度。对一般纳税人认定和注销、纳税评估、财产损失报批等实行集体审议,确保严格把关、执行政策。三是建立审批审核制度。保留必要的审批审核,如大额临时经营门市代开发票、免税农产品代开普通发票等,确保防范风险、堵塞漏洞。四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税源管理参加单位,按期进行风险目标规划,着力加强职能整合,努力提高团队管理效能。计统、税政、征管各部门在做好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风险建议,经联动会议税源管理指导意见。五是健全考评制度。根据税源管理的新要求,对现行“星级责任区”、“十佳责任区”的评比办法、标准和指标等内容进行调整优化,研究制定了税源管理“十佳管理团队”考评办法。同时,调整绩效考核办法,对差别管理按季评价,无差别管理按 月评价,使绩效工具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确保奖惩激励制度与税源管理机制相匹配。制度健全、岗职明晰、考评到位,为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保障。
三、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取得的成效分析
从实施情况看,“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的管理模式把“管事与管户”、“管理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变集权管理为分权管理,变保姆式服务为依法服务,变全程管理为环节管理,有力地促进了税源管理与税源监控、税收管理与廉政建设的有效结合,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1、实现人性化管理,加强了队伍建设。团队管理和专业化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科学的岗责体系,根据每个干部的特长分工,优化组合人力资源配置,明确各自的权利与责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队伍年龄老化、业务参差不齐带来的种种矛盾,发挥了每个干部的特长,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格局。在此基础上,将业务骨干从繁杂的日常事务管理中解放出来,集中到税源风险管理上,突出工作重点,形成优势兵力,解决重大税源风险管理难题。同时还促使窗口人员不断增加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紧迫感,从而不断提高政策水平、沟通能力,更进一步地树立国税良好的行政形象。
2、实现专业化管理,强化了廉政建设。过去管理员大量的精力要从事基础管理,税源风险管理的绩效难以得到稳定的保证。推进“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的新机制后,新的税源管理模式在充分挖掘每一个干部潜能的同时,有效地防范了廉政风险。以前纳税人事无巨细找管理员,现在一切找窗口,基本上切割了企业与管理员一层不变的单项联系,改变了管理员过去“一人统管”的状况,变成现在按涉税事项的项目化管理,促进管理员公正执法、依法行政,有效避免和防范不廉行为的发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不断凸显,人类已进入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时代。各国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聚焦到了人才素质,尤其是人才创新素质的竞争上来。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异质性创新知识的拥有者,包括知识创新人才、技术与产品创新人才、管理创新人才和制度创新人才等。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坚实的创新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创新能力等基本素质。高等学校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它不仅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且也是科技人才集散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创新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确立人生追求的关键阶段,高校德育管理自然就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谓高校德育管理体系,它是一种以人为核心,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学籍管理、社团组织管理、生活管理、宿舍管理、学生活动管理等,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环节庞大且层次复杂。它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宽容合作的团队精神、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创新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功能。尤其是针对高校这一特殊组织中的特殊人群,德育管理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对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我们追求的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德育管理体系,首先,它应该能够激活大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其次,它应该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激情。第三,它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品质。最后,它还必须要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紧迫性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它是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是使受教育者知、情、意、信、行不断发展的完整过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理应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德育管理体系自身的局限导致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出现了不适应性,以致人们在德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偏见和认识误区,认为德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不大。就高校而言,德育管理体制不顺、规划不实、落实不力、运行不畅、机制不活等问题还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革命给高校德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正在成为大学生接触世界、把握人生的主渠道,给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为高校德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德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借机利用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我国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企图通过“不战而胜”的思想战略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由此带来了人们思想上的种种波动,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也日益趋向多元化。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对我国高校德育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改革开放给高校德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高校德育管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市场经济的求利、竞争、自主等特性在大学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打上烙印,使其在思想意识、学习态度和日常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长期积压的问题不断凸现出来,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心理调适能力及行为控制能力、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与智力水平也出现了明显的反差。这些变化都给高校的德育管理观念及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然而,许多高校仍然沿袭或固守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封闭的德育管理模式,管理效益低下,直接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进程和质量。
3、高校自身的问题也给德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教育对象构成的日益多元化,其思想、观念、行为等方面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现在的大学生一方面有着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独立意识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等优点,另一方面又存在辨别能力低、自控能力差等方面的不足。传统的高校德育曾经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对象的变化,高校德育管理无论是在认识上、机制上,还是在方式方法上都存在一些陈旧过时的东西,造成了“强调教育,弱化管理”的现象。虽然一些高校纷纷推出配套管理举措,但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应高校自身特点的德育管理体系,以教育代替管理的现象仍十分突出,致使德育管理处于相对滞后的被动局面,游离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如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给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三、加快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的步伐
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整个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识。面对新的希望、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的高校德育管理,如何适应并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构建和完善德育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德育管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功能,努力开创德育管理新局面,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建立动态开放的德育管理系统。德育管理是为德育的育人功能服务的,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创新人才的培养必然对德育管理提出改革的要求。高校必须尽快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主动的、开放的、注重实践的德育管理系统,以达到整合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实效的目的。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合理规划德育发展目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管理体制。要打破“围墙”,开门办学,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高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员关注的德育管理机制,实行全员参与,强化有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学生管理职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互联互动的动态开放的德育管理系统。把立足点放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中心上来,主动发挥基层组织的德育管理功能。
2、建立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系统。加大科学管理力度,促进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化手段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管理的时效和水平,是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德育管理放在一个大系统、大背景、大环境中研究,纳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探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德育管理方法,实现高校德育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要加大投入,加快现代化步伐,在学生管理部门办公室配置计算机、建立互联网等现代管理设施,主动促进学校与经济社会、与世界各高校及相关行业接轨,促进学校内部综合信息传递与交流,以便随时调控各个层面和层次的德育管理工作,实现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3、建立素质优良的德育管理队伍。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素质优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校德育管理队伍,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要把德育管理队伍建设问题与当前高校的机构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对德育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的再设计。通过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制度规范,加强队伍建设和投入,促进德育管理队伍的合理流动。要有计划地抓好对德育管理队伍的培养提高工作,引导和帮助他们把德育作为一门科学去钻研、去开拓。尤其要加强专职德育管理队伍和工作人员中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改善队伍知识结构,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德育管理队伍的骨干和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