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8 20:45:28
导语:在禁毒条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FIDIC合同条件;工程进度;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FIDIC指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它是由该联合会的法文名称字头组成的缩写词,合同条件中涉及工程进度控制的条款主要包括有关工程进度管理的规定和有关工程延误的规定, 根据合同工程师应从进度计划审查、实施、调整等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
一、认真审批承包商的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
1、目标基线进度计划的批准
工程师审查和编制基线计划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中间完工日期和竣工日期要满足合同要求;工作分解结构及其编码有科学性和完整性;工程项目、内容要完整、齐全;施工工艺、工序及项目间的逻辑关系要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资源要满足施工强度要求;网络计划中关键路线要明确、合理、可行;施工强度、施工方法及现金流量是可行和合理的;施工总布置与招标文件提供的条件要一致;场区使用、施工进度与其他承包商及业主的关系要符合合同要求;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与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及施工强度、方法和布置对照。
2、施工组织设计的批准
一个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实现进度控制目标的必要条件,工程师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时,主要考虑因素为:施工方案、方法与措施的优化,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应充足、简单和高效,资源配置和材料采购要满足合同工期要求,房建、辅企、加工等临建设施规划的可行性,安全、环保规划的合理性,料场、工作场地及土地的使用要规范,尽量避开或减少当地老乡的干扰,与工程有关的其他事项。通常目标基线计划和施工总组织设计要同时报工程师审批。
3、设备、材料到场和资源配置审查
设备、材料的进场问题是进度控制的充要条件,进度工程师按照进度计划提醒承包商应该到场的设备和材料,在不同时段检查承包商的设备运行、材料和资源配置情况。对于不能满足进度计划要求的,及时向承包商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施工按照进度计划完成。
二、在FIDIC 合同条件下工程进度计划的管理
1、承包商提交工程进度计划
承包商在接到工程师开工令之后的 28d 内,应递交一份完整详细的施工进度表,由工程师批准。每份进度计划应包括:承包商计划实施工程的次序;每个指定分包商工程的各个阶段;合同中规定的检查和检验次序和时间;一份施工方法的说明文件。除非工程师在接到进度计划后 21d内通知承包商该计划不符合合同规定,否则承包商应依照此进度计划履行义务。
2、审查承包商的施工进度计划
工程师在审查进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合同进度计划、合同规定的各完工日期、合同谈判及协议书有关内容、承包商投标进度计划、已批复的施工措施等,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承包商提交的计划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不符合合同要求和不合理的部分,通知承包商进行修正,施工进度计划表一经工程师批准即成为合同的正式进度表。工程师在审查施工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承包商发出书面修改意见,并协助承包商修改。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是承包商的基本义务,提交给工程师审查是为了听取工程师的意见,工程师对进度计划的审查和批准, 并不解除承包商对进度计划的任何责任和义务。
3、监督进度计划的实施
工程师监督进度计划的实施,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工程师应根据施工合同有关条款、施工图及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进度控制方案,对进度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防范性对策,经总工程师审定后报送业主。工程师应检查进度计划的实施,当发现实际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时,应签发工程师通知单指令承包商采取调整措施,当实际进度严重滞后于计划进度时应及时报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与业主商定采取进一步措施。通常,工程师每月检查一次承包商的进度情况,如果工程师认为进度不符合进度计划,则要求承包商修改施工计划,使其进度赶上被确认的进度计划,但经过一段时间如果承包商的实际进度没有明显改进,工程师则应要求承包商修改原进度计划并重新提交工程师确认。
三、工程延误与延期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工期的延长,依照 FIDIC 合同条件,造成工期的延长情况: 一是由于承包商自身的原因造成工期的延长,称为工程延误;二是由于承包商以外的原因造成工期的延长,称为工程延期。工程延误和工程延期虽然都导致工期的延长,但它们属于 两种不同性质,业主和承包商承担不同的责任。
1、工程延误
如果由于承包商自身的原因造成工期延误,而承包商又未能依照工程师的指示改变这一状况,则承包商应承担以下责任:误期损失赔偿,如果承包商未能按合同规定的竣工日期完成工程,则承包商应向业主支付误期损害赔偿费。这笔误期损害赔偿费是指投标函附录中注明的金额,即自相应的竣工时间起至接收证书注明的日期止的每日支付,但全部应付款额不应超过投标函附录中规定的误期损失的最高限额。终止对承包商的雇用,如果承包商严重违反合同,包括拖延工期而又不采取补救措施,业主有权终止对他的雇用。例如:承包商接到工程师的开工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推迟施工,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无任何理由要求延长工期,施工进度缓慢,严重影响合同实施,又无视工程师的书面警告,在这些情况下,都有可能受到终止雇用的处罚。终止对承包商的雇用,这是对承包商违约严厉的制裁, 因为业主一旦终止了对承包商的雇用,承包商不但要被驱逐出施工现场, 而且还要承担由此造成的业主损失费用。
2、工程延期
由于承包商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工期拖后,应由工程师根据合同条件批准工期延长,所延长的时间属于合同工期的一部分。承包商得到工程师批准的工程延期不仅可以免除由于延长工期而支付的误期损失赔偿费,而且工程延期所增加的费用将由业主承担,因此工程师应依照有关的合同条件公正地区分工程延误与工程延期,并合理地批准工程延期的时间。
①工程延期的条件
FIDIC 合同条件规定了工程延期的条件,为工程师审批工程延期提供了依据,如果由于下述任何原因致使承包商竣工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或将要遭到延误,承包商可依据合同条款要求延长竣工时间:变更或合同中包括的任何一项工程数量上的实质性变化;无法预见的由公共当局引起的延误;异常不利的气候条件;传染病或其他政府行为导致不能获得充足的人员或货物;由雇主、雇主人员或现场中雇主的其他承包商造成的干扰或阻碍;导致承包商根据合同条件的某条款有权获得延长工期的延误原因。从根本上讲,凡是承包商自身以外的任何原因造成工程延误, 工程师应当依照合同条件的有关规定,批准承包商的工程延期,这是处理工程延期总的原则。
②工程延期的审批
承包商的通知,如果承包商认为他有权获得竣工时间的延长,在引起工程延期的事件发生后 28d 内通知工程师,随后承包商应提交要求延期的详细说明。如果引起延期的事件具有持续性的影响,不能在申请延期的通知书后的 28d 内提供最终的详细说明报告,那么承包商应以不超过 28d 的间隔向工程师提交阶段性的详细说明,并在事件结束后的 28d内提交最终详细说明。工程师做出工程延期的决定,工程师在接到要求延期的通知书后应进行调查核实,在承包商提交详细说明后,应进一步调查核实,对其申述的情况进行研究,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工程竣工时间是否延长的决定。
结语
在FIDIC 合同条件下对工程进度实施控制时,工程师应当依照合同条件开展工作,并应积极与业主磋商,提醒业主履行职责,当延期事件发生之后,工程师应当根据合同条件进行妥善处理,合理批准延期时间。按合同条款实施进度控制,及时处理好合同变更,最终按合同计划完成整个工程进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医疗费用
中图分类号:F842.6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5-0052-01
目前,国人对医疗保险的要求随着医疗保险不断发展而提高。尽管在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中,医疗保险基金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然其中问题仍不可忽视,尤其是研究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这一层面的工作还很不到位,为此,有必要对这一领域加大研究力度,从而建立健全有关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这一层面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一、我国目前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基本情况
目前,中国大陆的医疗保险基金多为收入和支出“双单一”(基金积累方面也基本如此)的形式。中国大陆从有医疗保险基金制度以来,一直采用结合社会其他保障基金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也正因如此,基金往往难以和其他机构有各种形式的资金来往,而只能划转到财政专户,从而也使其他支付业务无从谈起。相关的财政部门在经办机构需要输出资金之际,只能将财政专户中的基金根据支出计划,向基金支出用户转款,在此过程中,支出用户只能接受财政专户对其拨入的基金和利息。
二、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中国大陆人口数量自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其人口老龄化这一副作用一直没有改善,以至于“未富先老”这一不正常现象有所显现。这一现象带来的最主要问题就在于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层面压力陡增。相关统计显示:如果医疗服务价格变化层面发生的各种影响不予考虑的话,中国大陆医疗费用往往会由于人口老龄化而年均上升1.22%。由此可以预见,在未来15年时间内,医疗费用将会因为人口老龄化而上升至目前数字的127.6%。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深,患病者数量也会随之上升,中国大陆老年人口比重和医疗费用同步上升的状况,往往会极大程度上对医疗保险基金压力起到拉动作用,以至于医疗保险基金也同样面临挑战。
三、我国目前的城镇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1.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医疗保险费用在一些医疗统筹的参加地区往往显得相对较高,也造成了入保人负担重大,同时就医手续和形式等方面也显得很复杂,在此背景下的医疗保险费用制度方面的各种问题未获解决,尤其是医疗保障制度缺乏应有的层次感,而一系列相关制度却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也正因如此,城镇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也显得“任重道远”。2.覆盖范围和缴费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截至目前,城镇医疗保险获得了颇广的覆盖面,不仅包括各种形式的企业,还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诸多形式的社会团体。而就乡镇企业层面来说,职工拥有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往往还显得较为狭窄。很多城镇个体经济业主、从业人员往往需要相关部门加以分析,才能决定是不是可以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来对其加以覆盖。依据国务院出台的相应规定,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这一活动的主体应该是用人单位和职工两个方面。二者缴纳钱财数额的比例依据则是其获得的实际收入,用人单位缴费总比例一般情况下占据职工收入总额的6%左右,而职工缴纳比例则是其经济收入的2%左右。
四、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体制的措施和方法
1.完善保障体系,扩大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若打算真正对医疗保险覆盖面加以扩充,首先要对医疗保险发展对象进行明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突破”。在此方面,主要应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努力做好一些大、中城市中的相关工作,以各种办法,将城镇个体经济业主、从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提高参保率;其次,努力提升县级地区工作,将相应的城镇医疗保险工作加以全面启动;第三,努力抓好医疗保险基金重点单位方面的工作,将省属单位、中央部署单位的相关政策贯彻落实好,将参保率进一步的提高。除此之外,更应注重对参保人员中一些经济条件较差者问题的解决,对接续保险这一方面的问题加以创新和突破,使就业人员参保管理工作灵活化和完善化。2.拓宽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来源。至今,“统账结合”这一方式在中国大陆已普遍应用,而事实证明,该制度仍需深化创新和改革,在对城市社会职工医疗保险基金问题加以转变和解决的同时,更重要的则是对农村居民在这一层面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处理。就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而言,应逐渐将其向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方向加以转变,一方面有效扩大其功能,另一方面则对其渠道加以拓展。作为管理部门,完全可以在社会医疗保险机构范畴中“吸纳”社会福利机构。
五、结语
如今,当前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工作中提升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这一活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只有将其有效地加以完善,方可真正为国民做出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蔡丰兵.试析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江苏商论,2012(8).
关键词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除湿;空调节能
Research Progress i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 System
Chen Jinjian
Abstract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 system,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actual application, and future task on development of this system is indicated.
Keywords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B65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比例也正在上升。而在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占近50%[l],因此,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降低空调能耗,对减少能源消耗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常规的空调系统采用温湿度藕合的控制方法,夏季利用冷冻水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除去室内的热湿负荷,这种处理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2,3]。(1)能源消耗严重。由于采用冷凝除湿方式,需要采用5-7℃的冷源。在空调系统中本来可以采用高温冷源(15-18℃)排走的热量,却与除湿一起共用5-7℃的低温冷源进行处理,造成能量利用品位上的浪费。而且,经过冷凝除湿后的空气,在有些场合温度过低,需要对空气进行再热处理,这就造成了能源的进一步浪费。(2)湿度难以控制。通过冷凝方式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其吸收的显热与潜热比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而建筑物实际需要的热湿比却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而冷凝除湿方式往往难以满足湿度要求。例如当室内空气被处理后湿度仍然过高时,不得不通过降低室温来改善热舒适,造成能耗的增加。(3)室内空气卫生条件差。传统空调系统采用冷凝除湿方式,使得换热表冷器表面成为潮湿表面,甚至产生积水,这样的潮湿表面就成为霉菌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严重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另外,冷水管路还会出现结露现象,因此需要设置凝水盘和凝水排除系统。
针对常规空调系统热湿联合处理出现的种种问题,前人提出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策略,即采用新风除去室内余湿,提供满足室内卫生要求所需的新风量,采用高温冷源排除室内余热,并针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进行了研究。
1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工作流程
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是采用温度和湿度两个独立的控制系统来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处理。温度控制系统承担显热负荷;湿度控制系统承担新风负荷和潜热负荷,采用溶液除湿新风机组进行处理。两个系统独立调节,分别控制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可以满足房间温湿度比不断变化的要求,克服常规空调系统难以同时满足温、湿度参数的要求,避免室内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如图1所示。
图1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示意图
处理显热的系统包括:高温冷源、室内显热和部分新风显热消除末端装置、冷媒输送管道。如果输送冷媒为水,则显热系统的冷水供水温度不再是常规冷凝除湿空调系统中的 7℃,可以提高到 18℃左右(冷冻水的温度一般比室内露点温度高 1℃);如果采用机械制冷方式,制冷机的性能系数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处理室内湿负荷的系统,同时也承担去除室内二氧化碳、灰尘等物质的功能,从而保证了室内空气质量。此系统由溶液除湿新风处理装置、送风末端装置等组成,利用新风作为能量输送介质,通过对送风的含湿量和流量来调节室内的湿度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新风的除湿过程中,除湿是关键问题。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核心技术是溶液除湿技术,以下主要针对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发展进行讨论。
2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
溶液除湿空调作为一种新的系统,节约了建筑用能,符合当今社会对空调的要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和专家已投入到此领域的研究。
2.1 除湿剂的特性
除湿剂的特性对除湿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系统的除湿效率和再生效率。
1955 年,Lof 提出溶液除湿的思想,他采用三甘醇(TEG)作为除湿剂,利用太阳能作为再生热源[4]。之后研究一度中断,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由于能源危机而被重新提出。
Kaushik[5]和Lyer[6]分别对 LiBr 和 LiCl 开展了研究,发现它们的性价比并不高;Robison 发现三甘醇(TEG)的黏度较大,易出现系统循环的不稳定,易挥发,对人体有害[7]。采用金属卤素盐溶液(如 CaC12溶液)也可以作为除湿剂,但是它对金属的腐蚀性大。S. Y.Ahamd 通过 LiCl 和 CaCI2混合溶液的研究,证实它们的性价比高于单质除湿剂[8]。W.Kessling等[9]用聚丙烯作为填料制造了一台内冷型的平板降膜式除湿器,除湿剂为LiCl溶液,并首次提出利用溶液的蓄能功能,LiCl溶液的蓄能能力要比冰的蓄能能力大3-5倍左右,为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蓄能研究作了铺垫。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杨英、李心刚等人[10][11]进行了液体除湿特性的实验研究,采用 CaCI2和 ZnCI2组成混合工质作为除湿剂,设计了液体除湿装置,分析了空气流量、温度、湿度与溶液流量对除湿性能的影响。赵云、施明恒等人分析了几种常用除湿剂的除湿性能、腐蚀性和成本。
2.2 除湿器/再生器结构
除湿器和再生器作为溶液除湿系统的两大重要部件,除湿器内空气与溶液进行热质交换,溶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浓溶液变为稀溶液,放出热量。再生器是一个相反的过程,溶液由稀溶液变为浓溶液,水分蒸发而吸收热量,需要驱动热源来提供热量。这两大部件的结构和性能关系到整个除湿系统的整体效果。
Kan[12]研制了Licl溶液为除湿剂的叉流肋片管板翅式除湿器,建立了二维稳态模型来预测其冷却和除湿性能,描述了除湿器内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其性能受水与空气流量比、空气的传热单元数、溶液浓度和冷却水温度的影响较大,并拟合出了经验公式。W:Ysaman和S.Alizadeh[13]研究了一种除湿/冷却交叉流板式换热器,该换热器由相互垂直的两种水平通道构成,在平板的一侧对室外新风进行降膜除湿;而在平板的另一侧引入室内回风与溶液蒸发冷却,对除湿过程起到降温过程,同时有除湿和间接蒸发冷却作用,达到一定节能效果,针对这种换热器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其性能。
Shahab等[14]使用聚丙烯材料.制造了Licl叉流板式换热除湿器,利用冷却水和回风对除湿过程进行降温,回收了排风的热量,但是该除湿器在冷却水温度和溶液温度低于24度时,其热质传递效率仅为8%左右,效果很不理想。K.Gommed[15]建立了开式LiCl-水绝热型冷却除湿实验台,也利用了蒸发冷却技术降温,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模型程序测定实验性能,并对其进行分析。
Gommmed K 等人[16]建立了一个以太阳能和冷凝热为驱动热源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为再生器热源,以氯化锂溶液作为除湿剂,在夏季运行工况下,系统能够严格将处理空气含湿量控制在 4g/kg~11g/kg 的水平,结合室内的蒸气压缩式空调降温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人的舒适范围之内。T Katejanekarn 等人[17]建立了一个以太阳能为驱动能源的溶液除湿式空调系统,并对新风进行预先处理,同时和常规机组做了能耗方面的比较。
代彦军等[l8]对叉流式纸制蜂窝式除湿器进行了研究。张燕[19]等以氯化铿溶液为除湿剂,搭建了测试翅片内冷型液体除湿器性能的实验台,分析了溶液和空气进口参数对除湿量和除湿效率的影响。殷勇高等[20]搭建了系统实验台,采用了板翅式的内冷型除湿器和内热型再生器。测定除湿器性能时发现冷却水温度越高,除湿器效率越低,溶液温度越低,传质系数越高。此外还测定了再生器的再生效率,相比绝热型再生器其再生性能更好。
2.3 除湿的热质交换
除湿器和再生器的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对除湿系统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R. E. Treybalt 用“微元控制体模型”方法,将绝热型除湿器沿高度方向划分为微元控制体,在稳定除湿状态下,推导出传热传质的控制微分方程[21];H. M. Factor, G. Grossman, P. Gandhidasan 等人在数值算法上作了一些改进,使其能够较好地求解发生在绝热型除湿器中的传热传质过程。
由于绝热型的除湿/再生器效率偏低,近几年来国内学者把注意力放在内冷型除湿器、内热型再生器上。李春林等[22]对内冷液体除湿系统的模型进行了简化,得出具体解析式,并用实验数据验证,吻合较好,同时研究了内冷型除湿器的主要影响因素;常晓敏、江亿等[23]建立了内冷型溶液除湿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已有的文献数据进行验证,误差在10%之内,同时比较了两种流型的内冷除湿器的性能,相同工况下空气与溶液逆流、冷水与溶液叉流的流型比空气与溶液顺流、冷水与溶液逆流的流型性能要优越。
2.4 系统的研究
在对系统的研究上,空调系统的能效是研究的重点。
Adnan 等人[24]建立了溶液除湿空调实验台,采用压缩式制冷作为辅助冷源,冷却进入除湿器的溶液与从除湿器出来的空气。另外,溶液除湿空调在蓄能上的应用也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如 Kessling 等人[25]搭建了开式液体除湿实验台,将热源用来蒸发溶液,将浓溶液作为蓄能介质。
在有关可以利用低品位热源驱动的空调系统上,清华大学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为代表的研究员对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他们提出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在溶液除湿和再生效率提高、除湿系统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索和研究,并进行了示范工程应用[26][27]。
3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应用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项目采用了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包括:(1)北京人民医院急诊大厅、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北京锋尚国际公寓项目、北京印钞厂;(2)深圳招商地产总部办公楼、南方报业佛山印刷基地;(3)上海虹桥科技产业园、世博园沪上生态家;(4)江苏徐州卷烟厂、新天津火车站等。
其中,北京人民医院急诊大厅使用的是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在2003 年SARS 期间,该机组的使用有效地缓解了急诊大厅交叉感染的问题。北京锋尚国际公寓项目采用基于溶液调湿技术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后,配合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该项目能耗仅为目前新建节能建筑的1/3 ,节能效果显著。深圳招商地产南海意库项目是华南地区最早设计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的项目之一, 也是该技术应用较为全面的工程项目, 可为高温潮湿地区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28]。
此外,该空调系统在民航机场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应用。如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29],目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也已规划设计,将于办公区域部分应用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除湿空调系统。
4 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系统,各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都表明其性能的优越、节能效果的显著,是节能、环保、舒适空调系统的发展方向,值得推广应用。
4.2展望
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结构比较复杂、运用的设备较多,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
(1)采用溶液调湿新风机组时,由于机组的体积较大,必须考虑安装时的一系列问题。
(2)溶液除湿技术必须与其他节能技术结合应用进行优化设计。溶液除湿装置自身也必须优化设计,以适用于不同应用环境的装置形式的开发与优化。
(3)随着太阳能技术的迅速发展, 必须考虑如何高效利用太阳能产生的低品位热源驱动溶液再生, 构建无需外接热源的太阳能溶液调湿空调系统, 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碳排放。
参考文献
[l]周晋,杨伟,张国强.暖通空调系统节能[J].建筑节能技术.2007,4:40~42
[2]江亿,李震,陈晓阳.溶液式空调及其应用[J].暖通空调.2001,12(34):375~390
[3]江亿.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Lof G.O.G,Cooling with Solar Energy,1955 Congress on Solar Energy, Tuscon,Ariz,1955,171~189
[5] Kaushik S V. Mass Transfer in Packed Bed Reconcentration of Lithum Bromide for Open Cycle Absorption. Cooling. MS. Thesi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Co.1984.
[6]Lyer r, packed bed Reconcentration of Lithum chloride solution in an Open Cycle Absorption. Cooling. MS Thesi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Co.1984
[7] Robison, H I, Liquid Desiccant Solar Heat Pump for Developing Nation, Paper, Pres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Workshop on Solar Energy, Cario,Egypt,June,18~24(1978)
[8] S. Y. Ahmad, P. Gandhidasan, A.A.AI-Farayedhi.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Liquid Desiccants. Solar energy, 1998, 62(1):11~18
[9]W.Kessling,E.Laevenmannn,C.KaPthammer. Energy storage for desiccant cooling systems component development [J].Solar Energy.1998,4(64):209~211
[10] 杨英, 李心刚等.液体除湿性能的实验研究.太阳能学报.2000 2 (21)
[11] 方承超, 孙克涛等.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模型的建立.太阳能学报.1997, 2(18)
[12]Aishad Y.Kan.Cooling and dehumidifiea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internally cooled liquied desiccant absorber [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1998,5(18):165~281.
[13]W.Y.Samam and S.Alizadeh.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cross-floe type plate heat Exchanger for dehumidification/cooling[J].Solar Energy.2001,4(170):361~372.
[14]Shahab Alizadeh,Kame Khouzam. A study into the potential of using liquid desiccant solar air-conditioner with gas backup in Brisbane Queensland[J].Desalination.2004,123:1-8.
[15]K.Gommed,G.Grossman, F.Ziegler.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LiCl~water open absorption system for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2004,126:710~715.
[16] Sandeep Nayak D M R R.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of integrated engine
generator- liquid desiccant system[J]. CHP system. 2005, 4(12): 234~241.
[17]Thosapon Katejanekam Surapong Chirarattananon B S K.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solar-regenerated liquid desiccant ventilation pre-conditioning system[J]. Solar Energy.2009(83): 920~933.
[18]DaiYJ,ZhangHF.Numericalsimulationandtheoretiealanalysisofheatandmass
-transferinacrossflowliquiddesiccantairdehumidifierPackedwithhoneyeomb
PaPer[J].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2004,45(9-10):1343~1356
[19] 张燕,丁云飞,孙虹.翅片式内冷型液体除湿器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制冷与空调.
2007,3(6):78~82
[20] Yonggao Yin,Xiaosong Zhang,Geng Wang, LeiLuo.Experiment study on a new internally cooled/heated dehumidifier/regenerator of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Jl.Refrigeration.2008,(31),857~866
[21] R. E. Treybal. Adiabatic gas absorption and stripping in packed towers.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1969: 61~68
[22] 李春林,吴安明,张鹤飞.带冷却液体除湿系统性能分析的简化方法[J].太阳能学报.2007,9(28):1033~1034
[23] 常晓敏,刘晓华,江亿.内冷型溶液除湿器的热质交换分析及流行比较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2(30):170~177
[24] Adnan A. Kinsara. Parametric study of an energy efficie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ing liquid
desiccant.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1979: 327~335
[25] W. Kessling, E. Laevemann, M. Peltzer. Energy storage in open cycle liquid desiccant cooling
system. Int J. Refrig. 1998: 150~156
[26] 李震, 江亿, 陈晓, 刘晓华.溶液除湿空调及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 暖通空调, 2003, 33(6):26~33
[27] 陈晓阳, 江亿, 李震.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工程实践.暖通空调, 2004, 34(11). 103~109
吕小兰(1988-),女,汉族,湖北荆门人,兰州大学法学院2012级民商法学研究生。
摘要:一个完善的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是住房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对于我国已推行20年之久的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不仅为住房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促进了住宅产业的发展。本文从住房公积金利率调整的对住房保障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为住房公积金利率的正确调整,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保障,效率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住房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利率;利率调整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具和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利率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核心,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住房保障制度,房地产业以及金融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住房公积金利率从2002年起进行了多次的调整,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必然给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具有冲击力的。
一、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影响
2008年至今,央行多次对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进行了非对称性调整,08年期间持续五次下调了住房公积金,2010至2011年四月又持续四次上调了住房公积金。实然,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多次调整折射了国家将本是住房保障制度一部分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变成了实行经济政策的工具。
(一)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下调的影响
低存低贷本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灵魂。但同期且持续下调住房公积金利率给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对于高收入者来说,依据其贷款缴纳能力申请公积金大额度的贷款成为可能,这样导致了公积金贷款的不公平。相对于中低收入者而言,申请较难,这类群体只能用自己的储蓄为高收入者提供住房补贴,同时住房公积金存款还出现了贬值的风险,中低收入的收益空间大幅减少,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中长期存款收益微薄。另外,高收入家庭利用降低贷款利息的优惠炒作房地产业,使资金流入高收入者手中,不仅炒热了房地产业更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压力。这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是相背离的,更谈不上对中低收入家庭住宅权的保障。
2008年的低利率和准备金率稳定了内需,拉动了实体经济和房地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同时,也加剧了2010年的楼市泡沫化。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的实施受到了阻碍。2008年5次非对称性下调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缩小了存贷款利息利差,使公积金的增值受到收益空间了限制,这是和住房公积金社会性的理念不符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初衷,即,使更多的人从该制度中获取住宅权的保障,同时将公积金的增值收益投入到廉租房的互适用中。
(二)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上调的影响
2010至今,央行已四次上调了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笔者认为,此阶段上调还将持续。在经济过热时期,央行在不断提升商业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也将住房公积金利率带入了“加息通道”,使公积金利率成为了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工具。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上调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比下调住房公积金利率,可以将上调住房公积金利率概括为“高存高贷”,如果说低存低贷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灵魂,高存高贷就是不符合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的。换言之,高存高贷使住房公积金制度变成了一项国家调控经济的工具,而不是保障民生的手段,还怎么将住房公积金制度归类为一项保障制度呢。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利率上调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影响不仅在于破坏了该制度的效率性,也显失公平。
从住房公积金现有的增值途径看,主要是通过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利息收入。因此,住房公积金利率上调将会限制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住房公积金的运用。吸存抑贷不利于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个贷比率低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只要将尚未使用的公积金存5年定期存款,就可以获得比调度给资金紧缺的提高公积金管理机构放贷更高的收益,且没有风险,这就使资金使用率低的公积金管理机构缺少融出资金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率的原动力。①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很大程度是由国家的利率政策决定的,利率的上调决定了公积金水平收益大幅度下降,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运作效率和效益,最终会影响了整个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
二、住房公积金利率调整对住房保障体系的影响
公积金利率上调或下调均会对住房公积金制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不言而喻,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购房提供资金支持,在基本住房消费的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有助于减少贷款人的还款压力,同时亦导致不公平,房地产过热的经济现象。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则是调控经济过热,稳定物价的手段,但是极大程度的增加了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负担,相比而言,利率的上调对作为保障制度的公积金制度的破坏更大。
廉租房建设已经成为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仅向低收入居民提供的住房的制度,其具有政府主导型,社会保障性,非营利性的特点。对于廉租房制度这种公益行为,政府和社会的无偿投入大量资金来保障实施。那对于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中心管理费用后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也应该是廉租房建设的资金来源。这就决定了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将会影响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入,进而影响廉租房制度的发展。
政府为了促进社会财富平均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廉租房建设具有很大的争议性,考虑到有失公平和没有法律依据,且依据住房公积金所有应归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职工所有,很多学者不建议将公积金增值收益作为廉租房的建设资金。笔者的观点是认为住房公积金不是以公益而是以解决职工个人住房为目的而设立的住房资金的理念与住房公积金作为互和互动性的制度是不相符的。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给高收入者有了逃避这份社会责任的机会,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银桃.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12.
[2]梁硕.利率非对称调整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住房保障的影响分析[J].中国房地产金融・政策性金融,2008(12).
[3]李.我国住房公积金利率政策评析[J].西部金融,2009(09).
关键词:项目管理;进度调整;模糊规划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项目管理的主要运行模式是通过对整一系列的项目运行过程进行进度的调整控制,从而对项目的总目标进行迅速的实现,在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上主要包括了工期、费用和质量这三个最主要的方面,这也造成了项目管理进度调整的多目标性。但是现在有不少大型的项目都具有高技术难度、工作程序复杂多样、项目需要的产品批量较小但是型号众多的特点。而历史数据中的量化指标和专业管理人员和相关专家设定的定性指标都是能够影响到项目管理进度调整输入的因素。所以在面对工程量大而且风险较高的项目时,更加应该把进度调整的定性输人指标量化,并且要充分实现定量指标对进度调整的指导作用。
一、 基于模糊动态规划法的项目进度调整方法
模糊动态规划法的英文全名Fuzzy Dynamic Programming Method,下文统一简称为FDPM。FDPM这种规划法一般用于复杂的系统控制与管理上,根据在控制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来对项目中的多阶段过程进行分析,找到最好的决策方法。
在模拟动态规划法的作用下制定出进度调整的最好方案,要经过以下六个主要的工作步骤。第一是在网络计划的基础上对项目中比较关键的路径进行分段;第二是对划分出来的关键路径上各项工作的定量指标进行计算;第三是计算出定性与定量指标的相对优属度;第四是计算出因素的集权重定量;第五是对方案的平均相对优属度进行调整和最后的确定;最后一步就是利用决策序列相对优属度总和最大法求解最优化调整方案。
二、 模糊动态规划法具体步骤分析
1、 以网络规划为基础,对项目中的关键路径进行分段
在项目的整体运行当中,关键路径在项目中的重要地位,任何一点工作微小变化都会对项目的整体目标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要将关键路径进行分阶段的控制管理,这些分段都可以作为实施进度调整的依据。而造成项目进度发生偏差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期网络计划在转变为实际计划时积累下来的。所以为了能够节省费用和继续保证项目的质量,项目人员采取的办法是将发生的偏差分散到后续路径上的所有工作,也可以针对目标工作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实现偏差向几个特定工作进行转移,可以能够起到快速纠正偏差的效果,这两种选择方式划分都是基于同一个原理的。
2、 对关键路径上各种定量指标的计算
在项目管理中输入因素主要是在工期、费用和质量,但是这也不是每一个项目都固定不变的。如果根据具体项目出现新的关键因素,也应将新的因素纳入进度调整。定量因素是指有显示的公式可以对输入因素进行计算的。而有些因素在没有明确的公式可以进行对输入因素进行计算的时候,更好的时候是依靠专业人士或者相关专家来确定质量好坏。
一般情况下,工期压缩难度是项目工期调整中比较容易定量计算的输入因素,在工期作为项目进度调整的定量输入因素的同时也要对工期压缩难度系数模型进行构造。
3、 定量与定性指标相对优属度的确定
在进度调整的过程中,定量与定性指标之间有不同的优属度计算方法。相对来说,定性指标的计算过程要比定量指标要复杂。定性指标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确定某个定性指标对于各项工作的矩阵排序讯;第二步是根据第一步确定出来矩阵排序再结合语气算子,计算得出定性指标的相对优属度。而为了更好地对定性指标的相对优属度进行,在二元定量对比中易于按照项目管理的习惯给出定量标度,就一定建立语气算子与定量标度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这样关系进行统计和计算,可以得出目标计算指标的语气算子矩阵,从这一个矩阵计算得出来的结果与工程调整决策的矩阵相乘得出指标的相对优属度矩阵。
4、 对因素集权重的定量计算
这一步对因素集权重的定量计算步骤有两个。第一是对因素集中的所有因素进行二元的比较。通过这种比较的工作建立优越性定量标度与语气算子的映射关系。这一步骤跟第三步对定性指标优属度的计算有相同的步骤,通过映射关系的比较得出因素集对优越性的优属性向量。
5、 确定整体方案平均相对优属度
经过了上面几个步骤的计算还是不能完整地完成进度调整工作,为了更好地将上面的计算得出的两个优属度进行更好的统一,更好对调整方案的平均相对优属度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在计算的过程中利用两级模糊优选相对优属度模型。
6、 得出最佳的调整方案的最好办法
这一步是综合了前面的步骤,然后确定项目中关键路径调整方案中各项的平均相对优属度矩阵,在调整和计算的过程中引入决策序列相对优属度总和最大法,多阶段多方位地对平均相对优属度递推工作进行调整。
三、 模糊动态规划方法的应用分析
在我国当前的项目管理技术上,基于多目标的进度调整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更多的都是依靠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经验直接对工期进行压缩。一般的项目管理软件都是对项目工期进行一次性的项目时间计算。而多目标调整方法没有得到普及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项目运行过程中比较容易主观客观导致的变化,而且准确地做好进度调整工作,必须要运用大量的历史数据,这些都会造成对项目管理造成一定困难。
在实际的编程过程当中,计算量大和存储量大是这种方法的特色。而且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进度调整过程中的大部分状态转移都不能满足模型的约束条件,省去了大量的数学计算,可以大大节省计算时间。此外,采用迭代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计算,而且不需要附加的递归栈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杰,李原,张开富,杨海成,项目管理中进度调整的模糊动态规划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8).
关键词:过度自信;基金经理;行为金融
一、引言
1932年,Berle—Means提出“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相分离”的经典命题,揭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此产生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一问题。在委托一关系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做决策的企业经理关心所有者和企业的利益而不是经理自身的利益?应该设计一套怎么样的有效机制来对企业经理的行为进行约束,以降低企业经理的道德风险?影响企业经理决策和经营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企业经理决策和经营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等。
二、委托一关系
Jensen和Meckling在1976年重点分析了企业中物质资本所有者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一关系,提出了监督成本和保证成本等概念,认为企业所有者与经理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经理的行为并不总是最大化所有者的利益,所有者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会对经理进行监督,监督力度的大小和监督的质量受监督成本的制约;经理为了取得所有者的信任和提高所有者对自己支付的报酬,也会以某种方式做出某些承诺,保证自己会按照有利于所有者的方式采取行动和决策,保证也是有保证成本的,保证的效果受到保证成本的制约,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这种委托一契约在经过监督和保证活动的反复调整以后,在当时条件下是最有利于所有者和经理的制度安排方式。但是,Jensen和Meckling的这个研究结果是以企业所有者可以对企业经理实行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监督为前提的,事实上,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不可能的,一方面,由于经理从事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他们比企业所有者拥有更多的关于公司经营绩效方面的信息,而且所有者还可能受到经理散布的虚假信息的误导和影响,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所有者不可能对经理进行完全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随着公司的发展和股票市场的不断完善,公司的股权越来越分散,股东人数越来越多,每个股东所占有的公司股份越来越少,股东投资资产在某家公司遭受的异质风险可以通过充分的投资分散化来完全规避掉,这使得股东不再有兴趣和精力、也没有动力和能力去关心企业的经营,进而使得企业的控制权越来越集中在企业经理手中,但企业经理受到的监督力度也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什么力量在防止企业经理为了追求自我目标而损害股东利益呢?人们为什么还要自愿地把自己的钱投资于上市公司让那些追求自我利益的经理们去经营呢?对此,现在主要有四种观点:
(一)经理报酬补偿的激励作用
既然经理对企业经营成败负有主要责任,那么经理报酬的设计对他们的行为就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最优报酬设计必须把经理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或者经营业绩联系在一起。Jensen和Mushy在1990年提出了一个使管理者利益和股东利益保持一致的管理层补偿合同结构;1986年Grossman和Hart,1990年Hart和Moore创立了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探讨了委托人如何选择和设计最优合同来促使人努力工作的问题等。
(二)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对经理的制约作用
法马经过研究证明作为劳动力的特殊组成部分的经理人市场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经理的业绩,经理人市场的竞争能够对经理施加有效的压力,企业经理的人力资本价值取决于其过去各期的表现,并在经理人市场得到完美的体现。如果经理在经营某家股份公司时严重失败,那么该经理不仅将失去在该公司担任的高级职务和工作,而且这个承载着该经理无能或者无德的信号将在经理人市场迅速扩散,使他的声誉受到严重伤害的同时,也使他自身的人力资本在经理人市场上急剧贬值,进而无法在其他公司找到相应的工作。从动态来讲,经理人市场会自动地按照市场规律、根据过去的表现计算出这个经理将来的价值,并将其价值信息在市场上迅速传播。即使不考虑直接报酬补偿对经理的激励作用,费用也不大,这使得企业所有者与经理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委托一关系引起的效率问题。霍姆斯特罗姆根据法马的思想进一步推导建立了如下模型:假设经理的实际能力是未知的,时间是无限长的,那么经理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努力工作。这是由于经理人市场会根据他过去的表现对他的未知能力做出估计,虽然在均衡点上,市场不会被欺骗,但是由于经理害怕市场对他做出不利的判断,为了长远利益考虑,他会努力工作。这个模型的一个有趣性质是,一旦经理得知市场已经知道了他的实际能力,他就不再会努力工作了,因此经理努力工作完全是为了给市场留下好印象。1983年Nalebuff和Stiglitz,1992年Hermalin,1997年Hay和Liu等也研究了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如何促使人提高其努力工作水平的问题。
(三)产品市场竞争对经理的制约作用
直觉告诉人们如果企业的产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那么这种竞争会对经理形成很大的压力;如果产品市场是垄断的,那么经理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哈特建立模型证明了这一直觉的正确性,如果市场上同时存在着经理控制和所有者控制这两种类型的企业,而且所有者控制的企业足够多的话,那么产品市场的竞争就会约束经理的偷懒行为,从而降低道德风险。在1988年Scharfstein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经理努力工作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资本市场竞争对经理的制约作用
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它的主要形式是接管,接管被认为是防止经理损害股东利益的最后一种武器。沙夫斯坦建立模型证明了资本市场竞争对经理的制约作用,认为资本市场的价格较好地反映了经理的经营业绩,资本市场上一直存在着潜在的股票收购者和恶意接管者,如果经理经营不善,那么企业的股票价值就会下跌,市场上的股票收购者和恶意接管者就能够用低价在资本市场上买进足够多的公司股票,从而完成对该企业的接管,企业原来的经理就会失去他原来担任的高级职务和工作,而且这个表示“该经理无能或者无德”的信息还会在经理人市场扩散,使得该失败经理无法再找到类似的高级工作。这种压力迫使经理的目标函数向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近。此外,1988年Harris和Raviv EFranks和Harris,Franks和Mayer,Morck,Shleifer和Vishny。等也研究敌意收购威胁对企业经理行为的制约机制问题。
三、过度自信条件下基金经理风险规避
大量心理学研究文献表明,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倾向。总是趋向于过高估计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其对成功的贡献度,过高估汁其所掌握信息的精确性。人们认为一定发生的事件实际上只有80%的可能性发生,而认为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大约有20%的可能性发生;关于过度自信的研究成果表明过度自信是人们的一种经常性的心理表现。“实际信心”是使人利益最大化的信心,可以解释过度自信出现的原因。通过博弈模型来说明如果经理人形成信心,过度自信是博弈均衡的结果。
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增多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以进行金融资产交易为职业的专业经纪人和雇佣专业经纪人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与其雇佣的经纪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委托一关系,正如一般委托一理论所揭示的那样,二者之间也同样会产生利益冲突和存在道德风险问题。Bhattacharya在金融机构能够确切地知道经纪人承担的风险水平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出了二者之间的委托一模型。随后,Starks推导出了经纪人选择更高努力水平同时也选择超过投资者偏好的更大风险投资组合的条件;Ad-mati考察并设立对经纪人行为的影响基准,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设立基准与获得最优投资组合是一致的,但将趋向于降低经纪人选择努力工作的动机:Dia-mond研究表明如果人的控制空间有足够的维度,即委托人在设定激励措施方面的自由度少于人相应的回应自由度,那么,随着人努力成本的减小,最优合同将趋向于一个线性合同;Palomino考察了经纪人有有限责任的情况,证明存在一个表现为奖金合同形式的最优合同。
上述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假设金融机构和经纪人都是理性的。然而,大量心理学研究文献表明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总是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倾向。过度自信是人们的一种经常性的心理表现。这为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与经纪人之间的委托一研究提出了一个问题:经纪人的过度自信对金融机构与经纪人之问的委托一合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借鉴Palomino和sarlrieh等人提出的过度自信表示方法,可利用随机最优规划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基金经理过度自信条件下的金融市场委托一合同。过度自信的表示方法:a表示基金经理的能力,A表示基金经理自己认为的能力,d=A—a表示基金经理过度自信的水平,合同形式为r+RV。
在基金经理风险规避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将按买卖风险资产的数量来最大化其效用。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随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加,基金经理将买卖更多的风险资产;基金经理的实际业绩,随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基金经理的实际业绩的风险用实际业绩的方差表示会随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利用随机最优规划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基金经理过度自信条件下的委托一合同,其目标函数为基金的收益,约束条件为基金经理按其投资策略即买卖风险资产的数量来最大化其效用,基金经理的效用大于其保留效用,基金承受的风险小于其保留预期风险(Y)。
在研究基金经理风险中性的情况需要加入基金经理的努力成本和基金经理的努力选择两个参数。基金经理的效用函数为:H(R)一cw,c是努力成本,w是基金经理努力选择,w取1或0,分别表示基金经理努力工作和不努力工作。努力成本的增加,基金经理的效用将下降,在均衡时,一定有个努力成本的临界值K,c>k时,w=0,即基金经理不努力工作;c
假设基金实施监督时,可以观测到基金经理的努力选择。基金经理的效用函数为:H(R)-cw,c是努力成本,w是基金经理的努力选择,w分别取1或0时表示基金经理努力工作和不努力工作。利用随机最优规划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基金经理过度自信条件下的委托一合同。目标函数为基金的收益,基金按最优监督成本最大化其效用,约束条件为基金经理按其最优努力成本来最大化其效用和基金经理的效用大于其保留效用。由于人类的心理活动具有随意性和可变性,受人类心理活动影响的经济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基金经理过度自信”的假设前提条件下,可根据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过度自信基金经理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以揭示过度自信的基金经理和理性的基金经理之间的决策差异。
关键词:核电机组;调试;进度控制;计划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119
0 引言
核电项目调试进度计划包括了从系统移交调试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期间的所有调试活动。调试处于机组建设最后环节,考虑接口及遗留问题多等因素的影响,调试进度与计划的管理存在了挑战性。本文对核电调试进度与计划管理的体系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措施与建议,为核电调试计划管理提供参考。
1 概述
核电机组调试进度计划管理是运用动态控制的基本方法,围绕调试进度计划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包括调试计划的编制、、跟踪、评估、反馈、调整以及计划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维护,是核电站调试重要管理项目之一。
2 进度计划体系
(1)一级进度计划:工程总体进度计划,跨度从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至机组完成全部启动试验投入商运,内容包括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启动等阶段重大一级里程碑和关键活动; (2)调试二级进度计划:以项目调试关键路径为基础,以核岛系统和总体试验为主线,严格控制冷试、热试、首次装料、并网和商业运行等关键里程碑点。是核电项目调试进度控制工作的基准进度; (3)调试三级进度计划:以调试二级进度计划为依据,考虑各系统间的调试逻辑关系和前提条件,并以各系统调试程序执行为基本要素编制,包括重要的运行和施工等外部支持活动; (4)调试四级进度计划:以调试三级进度计划为依据,由试验负责人编写,包含调试准备、试验步骤和系统移交等调试过程中的重要活动; (5)联调一体化计划:针对机组总体启动试验而编制,以现场调试工作为主线,全面指导调试区域内各项活动; (6)调试周计划:安排一周的现场调试工作内容的进度计划。每周召开周计划协调会,主要讨论上周进展情况、下周的主要工作安排,重点对调试各专业之间的系统配合和制约调试进度的问题进行协调; (7)调试三天滚动计划:安排三天内联调试验区域的所有活动。进调试验阶段后,通过日计划会,协调总体试验区域内的所有试验活动和工作。
3 运作机制
核电机组调试进度计划运作机制由调试计划队伍,相关会议和协调机制组成。调试计划队伍是从事调试进度控制与计划协调相关工作的专门性、矩阵式组织。它以机组为单位,由调试计划工程师、接口工程师和各专业计划工程师共同组成。会议机制主要有调试周计划会,日计划会,计划讨论会,专项协调会。与调试进度控制密切相关的协调机制主要有:调试启动工作组会、现场调试委员会及调试专家组会议。
4 影响因素
调试作为核电站建设的最后一环,工期紧、任务重,且协调工作量巨大,进度控制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上游问题遗留。核电建设周期较长,上游设计、采购、土建、安装环节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自身遗留问题累加,堆积在最终调试环节。协调处理难度较大;(2)系统移交滞后。部分设备未按期到货或安装进度偏差等造成的进度延误,导致系统无法如期移交调试,系统调试计划逻辑将被打破,甚至影响主线计划整体工期滞后;(3)国产化率提高。当前国内核电设备已经基本摆脱了国外进口的窘境,但国产设备的技术及设备可靠性均有待长期的考验。根据经验分析,国产化率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调试进度的延误;(4)人力配置偏差。当前国内核电“多项目,多机组,多技术路线”全面开工的局势下,调试人员数量有限,动态调整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否满足现场实际需求,也会影响进度控制的合理性。
5 措施与建议
(1)建立闭环动态循环控制。从编制调试进度计划开始,经过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检查,收集有关实际进度的信息,比较和分析实际进度与调试计划进度之间的偏差,找出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确定调整措施,再修改原进度计划,以此形成一个封闭的动态循环系统。
(2)确定迅速准确跟踪机制。以调试计划为龙头,重视接口管理,建立反应迅速而且能准确跟踪工程调试进度的管理机构和信息反馈保障系统,以便确定多方沟通渠道,掌握实时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确定关键路径。随后采取有效措施,提供足够资源,保证关键里程碑和总进度目标按期实现。
(3)优化进度计划技术管理。首先,计划人员要熟悉调试各类各阶段主线逻辑,从系统移交计划,专项计划,主线计划等,在实际过程偏差中,把握重点,重拳出击,为调试的进展披荆斩棘,铺路搭桥。编制进度计划要科学合理可行,适当留有余地,各专业要维护调试进度计划的严肃性,不可因进度计划裕度,而主观忽略实际工作的过程控制。要事先分析完成计划的问题和风险,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各项计划按期完成。其次,调试要有前瞻性,主动深入上游安装阶段跟踪检查,有利于达到安装向调试的移交,调试向安装探底的双赢效果。同时由于调试人员能提前熟悉现场情况,有利于调试活动本身的进展,缩短调试工期。
此外,关于调试人力的保障,计划管理要提前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整体安排,筹划人力资源配置需求,提前或靠前布置人力资源配置,未雨绸缪,防止在实际调试活动中人力缺口过大,造成非技术原因的调试进度滞后现象。
6 结语
核电进度与计划管理工作是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人员全面掌握调试逻辑与技能知识,也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技能。在实际的进度计划管理中,科学合理可行的计划配备闭环的跟踪与控制机制才能确保进度计划执行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因为核电站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质高效的完成核电建设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银行;短期外债;调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5-0030-04
近年来,我国外汇资金大量流入形成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和货币供应的最大创造者,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压力。虽然2012年外汇占款规模快速增长势头有所转变,全年新增外汇占款较上年猛降2万余亿,但2013年1月,我国资金流入再次出现快速增长,新增外汇占款6836.59亿元,是2012年月度最高值的4.8倍。在外汇资金流入的众多渠道中,银行短期外债是银行利用境外资金的重要手段,并通过银行贸易融资产品造成企业延迟购汇,成为影响结售汇顺差的重要因素。本文尝试在构想全口径银行短期外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银行运用外汇调控手段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进行探讨。
一、加强银行短期外债管理的必要性
银行外债以短期外债为主。加强银行短期外债管理既符合外汇管理改革的方向,也符合宏观审慎管理理念的要求。
(一)银行短期外债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是银行从境外调动资金的重要手段
境外资金流动性充裕且成本较低,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周期内,银行和企业利用境外资金动力较强。2012年3月末,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2994.28亿美元,占我国登记外债余额的62.36%。这些外债资金被广泛用于支持企业贸易融资业务。近年来,银行为吸引客户,主动利用境内外汇差利差,通过境外借贷创新大量套利产品,如“人民币定期存款+外币海外代付+远期售汇”等,减少企业即期购汇,成为加大资金流和货物流差异、推动外汇占款增加的重要动力。企业和银行所套取的利益,正是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对冲大额结售汇顺差所支付的部分成本。2013年第一季度,山东省反映跨境资金流入压力的贸易顺收顺差(结售汇顺差-进出口顺差)达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进一步提升了加强短期外债管理的紧迫性。
(二)以调控为主的政策手段是外汇管理改革的方向
应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和开放跨境资金流动限制,为货币政策创造更多空间。当前形势下,要实现资本流动自由度的提高,必须改变现有以微观真实性审核为主的外汇管理方式。外汇管理方式的改变不是一放了之,而是由微观管理向宏观和总量调控转变。对银行外债总量的调控符合外汇管理的方向。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宏观总量调控的各项外汇管理改革均是在为货币政策独立争取空间。
二、银行全口径短期外债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当前, 除90天以下已承兑未付款远期信用证和90天(含)以下海外代付、90天以下的“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在同一法人银行的50万美元(含)以下非居民个人存款、非居民外国投资者专用账户余额及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情形以外,金融机构各种形式的短期对外负债均要纳入指标管理。现行银行短债监管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监管口径偏窄,不能有效覆盖银行全部债务性资金来源
2007年银行短债指标管理范围收缩以来,不受银行短债指标限制的产品种类增多、规模迅速扩张,但外汇局未随着形势发展将各类新型对外负债纳入短债指标管理,银行短债管理由2006年的“全口径监测管理”转为事实上的“宽统计、窄管理”。
一是对90天以下的外币信用证和海外代付业务监管不足。为规避短债指标规模限制,银行大力发展90天以下的信用证及海外代付业务。2013年第一季度,山东省银行开立的90天以下外币表外远期信用证发生额和余额分别为55.4亿美元和133.8亿美元,占远期信用证发生额和余额的96.7%和96%。为限制银行通过短期限融资产品组合变相实现较长期限的融资,2011年外汇局将90天以上“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纳入指标限制,但目前,仍有“90天以下远期信用证+90天以下进口押汇”等形式的融资可以在规避指标管理的同时,通过产品组合实现90天以上融资。
二是对创新型表外贸易融资业务监管不足。近年来,为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和规避短债指标限制,银行积极开发与境外银行联动的创新型表外贸易融资业务。这些创新产品或在企业进口时替代购付汇,或在出口后便利企业提前收回货款,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资金流入压力。由于尚未建立银行创新型贸易融资产品报备制度,通常只有某创新业务规模发展较快或对跨境资金影响较大时才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监管十分被动。此外,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同质不同名、同名不同质的现象普遍,无法通过产品名称判断该业务涉及的对外负债情况,加大了对创新产品的管理难度。
三是对人民币跨境融资产品监管不足。现行政策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居民对非居民的人民币负债,包括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的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等,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余额不纳入外债管理。由于外币业务监管相对严格,本币业务相对宽松,部分银行以此规避短期外债指标限制,利用境内外汇差和利差,为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如企业以在境内银行开出的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作为抵押在境外融资,既规避对90天以上外币远期信用证规模的限制,也利用了境外市场的低利率资金。2013年一季度末,山东省人民币远期信用证发生额和余额分别为178.9亿元人民币和108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和88.6%。
银行短债监管口径不能有效覆盖银行全部短债资金来源,使得银行外债规模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银行短债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在资金流入压力较大时期,部分银行在监管视野之外通过短债利用境外资金,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流入压力。
(二)监测手段滞后,难以准确全面评估银行外债风险水平
当前,外汇局依靠外债统计监测系统对银行外债指标使用情况进行非现场监管。由于该系统不具备对单个银行外债余额的查询功能,无法实现对各家银行指标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同时,对银行外债数据的采集来自于不同部门的不同报表,这些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重复,又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且多经二次加工,数据质量难以保证。通过现行监测系统和报表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评估银行的整体债务水平,无法衡量其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具体影响和整体债务风险水平。对外担保方面还没有专门的针对或有债务的业务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监管信息的采集主要依靠手工统计。
(三)指标分配按年度实施,不利于外债资源灵活均衡配置
当前,外汇局对各家银行短期外债指标按年度来核定,规定各行当年度内任一工作日末的短期外债余额均不得超出指标。核定指标未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周期特点,以及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等实际情况,造成银行政策执行困难。指标未设定浮动区间,一旦银行申请调整需经分局以上审批,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银行业务突然增长及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变化难以预测的情况下,指标管理缺乏灵活性。实际操作中,有的银行基于利益考量,将短债指标筹集资金用于境内代付或拆放给其他金融机构;有的银行则为避免短债超标,不得不放弃贷款业务,从其他渠道融资。
(四)银行非融资性对外担保监管有待加强
对外担保是银行或有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外汇局对银行融资性对外担保实行余额指标管理方式,银行可在外汇局核定的指标内自行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但银行提供非融资性对外担保不受指标控制,无需逐笔向外汇局申请核准。非融资性对外担保形式多为有贸易背景的履约保函。近年来,此类业务发展迅速,但对此类或有外债的监管还是空白。
三、对银行全口径短期外债管理制度的构想
加强对银行短债的总量管理和调控,应建立银行全口径短期外债指标管理制度,将银行各项下的对外负债均纳入管理范围,按照风险等级对各类短债赋予不同权重,对各行加权后的短债总量实行规模控制,同时,依据形势变动,对银行短债规模进行总量动态调控。
(一)对银行短期外债实施全口径统计与管理
应将银行外债全部纳入统一余额指标管理,既包括实际外债也包括或有负债,既包括外币外债也包括本币外债,既包括90天以上外债也包括90天以下外债。按照银行短期外债定义和银行业务实践,可将银行短期外债分为四类:
一是同业拆借类(以D1表示)。指银行自身与非居民机构发生业务往来而产生的债务,主要包括境外借款、境外同业拆借、境外同业存放、境外联行和附属机构往来等。
二是非居民存款类(以D2表示)。主要包括非居民机构存款(定期和活期)、非居民个人存款(定期和活期),以及相应的理财存款和应付利息等。
三是贸易项下对外负债类(以D3表示)。主要指银行作为媒介为企业提供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产品过程中对非居民形成的直接或间接债务,部分放在表内,部分放在表外。主要包括代付类,如海外代付、境外同业代付和境外分行协议付款等;远期信用证付款类,如已承兑未付款远期信用证等;组合产品类,如“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等。
四是对外担保类(以D4表示)。包括融资性对外担保和非融资性对外担保,如保函和备用信用证等。
近年来,银行推出的创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多属于银行居间业务,境内进出口企业与境外银行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境内银行与境内进出口企业、境外银行之间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从债权债务角度看不适合归入D3进行管理。对此,建议外汇局设立银行创新型贸易融资业务报备制度,涉及到对外负债的,外汇局应结合银行产品业务流程和合同等确定短债管理分类,确认为代付类业务的,纳入D3管理;确认为居间类业务的,应由企业按照相关政策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自2011年起,外汇局开始探索摆脱产品名称限制,按债权债务关系对贸易融资产品进行分类和全口径统计,为加强创新型贸易融资产品管理打下一定基础。
(二)对银行短期外债分类赋权、总量调控
在对银行外债各项目进行赋权时,应主要考虑各项目的风险水平,风险性越大的,风险权重应越高。各项目风险权重的确定应充分考虑银行业务的实际经验,可统计各类业务实际发生偿付风险的概率,并将业务风险由高到低排列,以风险最高项目的风险权重为基础,依次调减一定比例,业务操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试错,确定合理数值。
其中,境外借款、境外同业拆借和境外同业存放、境外联行和附属机构往来以及非居民存款项目有实际资金流入,需进行等量的资金偿还,应进行严格控制,可将同业拆借类(D1)和非居民存款类(D2)的风险权重设定为α。
贸易项下对外负债(D3)不实际发生资金流入,银行在提供结算和融资业务时一般对客户进行较为严格的信用评估,且一般有真实贸易背景做基础,实际违约率较低,发生偿债风险比率较低。由于本币债务风险低于外币,因此将贸易项下外币对外负债风险权重初步设定为β,贸易项下本币对外负债风险权重初步确定为γ。
对外担保类外债(D4)中,银行不是主要债务人,在发生债务违约时才承担对外偿债责任,通常违约概率相对较小,因此风险权重初步设定为δ(其中,α>β>γ>δ)。
单个银行开展业务时应受制于以下条件:
[各项目债务余额×风险权重≤单个银行外债指标规模]
假定单个银行外债指标规模为D0,根据以上确定的风险权重,则约束条件为:
[(D1+D2)*α+D3(外币)*β+D3(本币)*γ+D4*δD0]
(三)建立银行短期外债总量动态调节机制
一是总量动态调控。根据我国国际收支形势、GDP增速、贸易投资需求和上年度指标使用情况综合调整年度短债指标总量。具体说,当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压力较大时,可根据政策调控目标适当调减银行短债规模;当我国经济增长较快或者企业对外贸易投资需求高涨,短债指标存在缺口时,可根据企业需求增加银行短债规模。
二是个别灵活调整。由国家外汇局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在全国性法人银行和各省级外汇局间进行指标初次分配,由各外汇分局进行本地短债指标的分配。对单个银行的指标分配,可结合外汇局对银行的年度合规考核情况,调整各家银行下年度短债指标规模,实行分类管理。同时,建立个体微调制度,针对国际业务发展较快的地方性法人银行的临时业务需求,可通过报批方式由国家外汇局总局核准增加该行短债指标或核定临时业务指标;对于发生较大业务风险的银行,可酌情调减该行年度可用短债指标余额。
(四)对银行全口径短债管理模式的评述
一是体现了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五个转变的要求。银行全口径短期外债管理制度中,外汇局在不影响银行业务的情况下,可随时通过调取银行业务报表中相应会计科目数据掌握银行短债规模,能够提升银行短债事后监管的效率。对外担保纳入全口径短债管理后,可取消涉及银行对外担保等业务的行政审批项目,有利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时,对银行全口径短期外债指标的核定不干预银行微观经营业务,只要银行不超出短债指标,就不会被检查或处罚,体现了“无罪假定”和“负面清单”的要求。
二是与市场接轨的外汇总量调控手段。随着外汇管理方式不断转变和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推进,微观的行政审批管理逐步淡化,外汇管理的总量调控职能逐步凸显。银行全口径短债管理是真正可调的市场化管理手段,外汇局既可以根据宏观形势的变动调整银行短债总量,又可以通过设定和调整各类型短债风险权重灵活调整各类短债业务发展,优化短债结构。
三是将明显提高外汇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银行和企业通过进出口贸易融资产品套取汇差和利差一直是困扰外汇管理的难题。通过建立银行全口径短债管理制度,将各类套利型产品均纳入监管范围,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通过创新规避短债指标管理,贸易融资领域的监管盲点大幅减少。同时,银行全口径短债管理与现行的境内银行短期外债指标控制模式接轨性好,改革无需依赖其他管理部门,外汇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将大大增强。
目前,银行全口径短债管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D1—D4各项目管理权重的设定仍需认真研究。本文仅依据管理经验和业务情况初步设定了各项目权重,还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试错确定合理数值。二是制度实施初始阶段存在协调沟通成本。科学确定银行初始短债指标要准确掌握各银行上年度业务情况,需要各级外汇局及当地银行对各类别短债的业务范围及开展情况进行沟通。三是处理银行外汇业务系统数据存在一定难度。目前,各银行国际业务处理流程和业务报表生成方式不尽相同,在提取短债数据过程中,需对银行业务系统和报表数据含义进一步加强研究。
四、对未来银行外汇调控管理手段的设计构想
一是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即以银行权责发生制头寸管理为基础,收付实现制头寸管理为辅助,由外汇局根据形势灵活调整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的上、下限,实现管理和调控目标。可考虑根据银行结售汇顺差情况,设定银行权责发生制头寸下限,引导其承担相应国际收支平衡责任。头寸管理本质上是强迫银行和央行成为利益相关者。通过调节预期,就能使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动配合外汇局。
二是银行间市场买入/卖出比例。银行间市场买入/卖出的比例反映了银行向外部转移外汇敞口风险的行为,有的银行只卖不买,将风险全部转嫁给中央银行,一旦形势变化,银行可能又会以买盘为主,对外汇市场风险起到正反馈型放大作用。外汇局有必要根据承受能力,对各法人银行核定买入/卖出比例,并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节,引导银行与社会共同承担汇率风险,促进其商业行为向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方向转变。
三是银行自身资金跨境调动净额。大型商业银行往往会根据利率、汇率、国内资金需求等因素,调节其在国内外的“资金池”,从而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外汇局一般对这种资产调动及其规模知之甚少。如在人民币快速升值、国内外汇贷款需求强烈的形势下,一些银行将境外外汇资金调回支持企业延期购汇行为,加大了净结汇压力。可在充分了解银行境内外资产分布的情况下,对法人银行跨境资金或流动资产调动行为核定限额(包括流入和流出),通过数量管理防止其对国际收支平衡造成冲击。
参考文献:
目前,各精神科医院工作排班是夜间有两名护士值班。由于精神科工作的特殊性,夜班护士不同程度产生紧张心理。为了提高夜班护士的工作质量,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本文对118名参加值夜班护士的心理紧张程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精神科共有7个病房118名护士参加值夜班,其中3年内护龄者38名,3~10年护龄者47名,10年以上护龄者33名。男42名,女76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应用心理紧张程度测试问卷,调查问题如下:①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是否感到满意;②心情不好时能否调整自己的情绪;③是否感觉夜班太多太勤;④是否感觉到疲劳;⑤感觉疲劳但难以入睡;⑥是否对前途充满信心;⑦是否感觉休息比进食更重要;⑧是否因为小事发脾气;⑨当需要帮助时,能否得到帮助;⑩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是否感觉在工作上和别人做的一样好;生活安排是否有条理;是否渴望工作;是否不知道为什么工作;是否下班后仍在想工作内容,检查有无工作缺陷;是否希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当心情烦闷时能否采用有效的放松方法;能否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各项均采用4级评分,没有为1分,很少为2分,有时为3分,绝大多数为4分,各项分相加为总评分。总评分分值越大心理紧张度越高,反之,分值越小心理紧张度越低。评分分数61~72分为心理高度紧张,51~60分为心理较高度紧张,41~50分为心理正常高限,18~40分为心理正常。
1.2.2 调查方法 采用无记名调查,收回问卷118份,均为有效问卷。
1.3 结果
被调查的118名护士中,心理高度紧张32人,心理较高度紧张54人,心理正常高限27人,心理正常5人。夜班值班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并且护龄越短,心理高度、较高度紧张的人数越多。
2 讨论
2.1 原因分析
调查表明,10年内护龄的护士处于高、中度紧张者29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24.5%。分析其原因:①心理紧张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密切相关,夜间遇有病人病情变化需要紧急处理时,由于技术不过硬,稍有不顺便心慌、手抖,心理压力增加。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改善,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再轮到夜班时,即使病人没有病情变化护士也提心吊胆,心理失衡。②死亡事件的刺激也会导致护士心理紧张。对本院8个病房随机抽样13例死亡病例,有9例夜间死亡,2例临终死亡期经过夜间。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给护士带来直接的心理压力外,还导致继发影响,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认为是自己工作失误没看好病人而导致病人死亡,这种刺激发生在夜深人静时,刺激的强度成倍增加;同时,抢救工作中的紧张以及对死亡病人亲属的同情,更增加了护士的心理紧张。③独立工作的性质易使护士产生紧张心理。夜间病区内产生的一切护理问题及一些特殊情况均需要值班者果断独立地解决处理。对夜间病情观察判断不定或护理操作失败时无人相助,使夜班护士产生孤独感;而强烈的责任感和护士职责使护士在对睡眠中的病人进行隐蔽性的观察时或常规操作时,又害怕有异常情况发生,贻误抢救时机,这种复杂的担忧与信心不足,使夜班护士由孤独感发展到紧张害怕。
2.2 对策
(1)提高业务水平,树立自信心 提高业务水平非一日之功。只有平时工作中多看、多学、多做、多练,各种操作技能才能逐渐提高,工作中按照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去工作,具备应急心理,才能树立起自信心。
(2)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的放矢地开展护理工作 夜班时严格交接班,重点病人床头交接。有自伤、自杀、伤人的病人安置在重点房间,病人的一举一动都应在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内,如病人有自伤、伤人现象应遵医嘱给病人必要保护性约束,要及时观察约束情况和约束部位、松紧度、血运情况等。严查危险物品,防止危险物品流入病房。对危重病人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报告值班医生进行处理,出现问题时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有秩序,不慌乱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