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时间:2022-12-19 04:36:20

导语: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物联网,指的就是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感知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等技术融合,综合实现的物、物相联网络。物联网由三大部分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每一层都包含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应用层包括应用实施和应用控制两大模块,主要负责整个物联网的技术应用环节;网络层主要负责整个物联网的云计算平台;感知层位主要负责所有物品的信息属性的采集、整理、归类等。

2我国物流管理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1)物流系统管理功能有待提高。一个全面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多个部分,主要环节有仓储管理、企业资源管理、运输管理、货物配送、分销需求管理等模块。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大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在了仓储和企业资源管理两大部分,而对其他环节的改善提高并不重视,这就影响到了整个物流的速度和效率。原因在于物流公司的整体资本有所欠缺,另外也与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有关,导致企业的硬件设施无法跟随企业规模升级。

(2)数据采集效率低下,准确率不高。在数物流企业中,物流信息统计大多是由人工完成的,通过人工扫码或输入快递单号实现物流信息更新,人工操作耗时长,还会产生失误,降低了整个物流信息的准确率,数据可靠性难以保障,造成物品丢失、破损等现象出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对企业的公司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3)物流实时信息难掌控,监管存在困难。目前大多数物流系统都未设置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功能,物品的运输情况、运输环境、运输位置都无法得到监管。对于普通顾客而言,无法实时查询物品流动信息会带来诸多不便,对于某些特殊物品如化学物品、危险物品而言,如果物流企业不能实时监控其在运输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将加大社会的不安全性,物流物品服务范围也将因此受到限制。

(4)物流环节信息共享有待加强。要想建设高效便捷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最关键的就是拥有全面详实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而我国物流业的中间环节较多,供应链较长,且各环节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供应商、企业、顾客各方的信息资源共享需求,降低了物流信息系统化的整体运作水平,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3物联网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影响

(1)可使物流信息具有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电子标签的形式对商品属性、快递编号、物流信息等进行监控,在互联网终端实现资源实时更新和共享,实现物流情况的实时跟踪查看,为客户和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2)可使物流信息具有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物联网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在物流运输中通过数据上传到网络终端使物品可以随时被追踪,实现信息实施更新查看,顾客以及工作人员可随时掌握全面准确的物品信息。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参与了所有的仓储配送、加工包装等环节,物流信息系统可实现对每一件物品的监测记录,保证了整个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因此可以快速全面的掌握所有物品的具体信息。

(3)可使物流信息具有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物品流通中,所有的物流企业竞争的最根本条件就在于速度,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了物流企业的实施市场地位,因此通过物联网下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以高效的物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4)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供条件。物流企业要想在客户群体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根据客户的特殊化要求进一步提供企业的增值服务,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互联网等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为企业提高自身的信息服务水平提供了基础。

4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再造策略

(1)加大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物联网技术是一项集合众多跨行业学科的综合技术,各物流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基于物联网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投入能够在物流管理工作效能提高,人力成本节约上获得长期回报,从而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加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力度。

(2)加快物流业务流程改革。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化系统中的深入应用,必然会导致物流业务流程的改革。各物流企业应尽量减少物流中间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物品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为普通客户提供人性化物流服务,为特殊客户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

第2篇

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众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之一,隶属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是一系统行为原则,以人为主导,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施及其他相关设备为基础,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物流企业战略优化、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物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概念结构上可分为四部分:(1)物流信息源是物流信息产生地,也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2)物流信息处理,其责任是物流信息的传输、加工、储存等任务。(3)物流信息用户,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利用所得到的物流信息进行决策。(4)物流信息管理者,负责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在实现以后负责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就层次结构来说,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数据库、业务处理系统、运用系统、控制系统、决策系统。

就基本功能来说有: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加工、信息解释、信息输出。

二、订单管理信息系统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活动中,按照顾客的订货要求,接受订货处理是物流活动的第一步。只有在接到订单后,其他事情才会开始,订单处理扮演开端的角色。因此,接受的订货信息是全部物流活动的基本信息。

企业从收到订单到发出货物的时间称为订货周期,在订货周期中要相继完成四项重要活动:订单传递、订单处理、订单准确和订货运输。通过对订单有效管理可以提高公司对客户所需要服务的速度。

订单基本流程:网上下单、接受订单、订单资料处理、完成出库单。

下面详细讲解下订单状态管理中的电子订单处理系统。

(一)电子订单处理系统的概念。电子订单处理系统(EOS)是企业间利用通信网络(VAN)和终端设备以在线方式进行订货作业和订货信息交换的系统。即:将批发、零售商所发生的订货数据输入计算机,即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资料传送至总公司、批发商商品供货商或制造商处。

(二)EOS的构成。由许多零售店和许多批发商组成的大系统整体运作方式。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批发、零售商场。采购人员根据MIS系统提供的功能,收集并汇总各机构的要货商品名称、要货数量,根据供货商的可供商品货源、供货价格、交货期限、供货商的信誉等资料,向指定的供货商下达采购指令。采购指令按照商业增值网络中心的标准格式进行填写,经商业增值网络中心提供的EDI格式交换系统生成标准的EDI单证,经由通信界面将订货资料发送至商业增值网络中心,然后等供货商发回有关信息。

商业增值网络中心。不参与交易双方的交易活动,只提供用户链接方界面。每当接收到用户发来的EDI单证是自动进行EOS交易伙伴关系的核查,只有具有伙伴关系的双方才能进行交易,否则视为无效交易。确定有效交易关系后还必须检查EDI单证格式,只有交易双方均认可的单证格式才能进行单证传递,并对每笔交易长期保存,供用户今后查询或在交易双方发生贸易纠纷时,以商业增值网络中心所储存的单证内容作为司法证据。

供货商。根据商业增值网络中心转来的EDI单证,经商业增值网络中心提供的通信界面和EDI格式转换系统成为一张标准的商业订单。根据订单内容和供货商的MIS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供货商可及时安排出货,并将出货信息通过EDI传递给相应的批发、零售商,从而完成一次基本订货作业。

(三)EOS的基本流程。在零售店的终端利用条码阅读器获取准备采购的商品条码,并在终端机上输入订货材料;利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传到批发商的计算机中。批发商得到提货传票,根据传票开出拣货单进行拣货,然后依据送货传票进行商品发货。

送货传票上的资料成为零售商的应付财款资料及批发商的应收财款资料,接到应收财款系统中去。零售商对送到的货物进行检验后,便可以陈列与销售了。

(四)EOS的作用。对于传统的订货方式,如上门订货、邮寄订货、电话传真订货等,EOS系统可以缩短从接到订单到发出订货的时间,缩短商品的交货期,减少商品订单的出错率,节省人工费用。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库存水平,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效率,同时也能防止商品特别是畅销商品缺货现象的出现。

对于生产厂家和批发商来说,通过分析零售商的商品订货信息,准确判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有利于企业调整商品生产和销售计划,有利于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使各个业务信息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更加便利,丰富企业的经营信息。

(五)应用EOS需要注意的方面。1、订货业务作业的标准化,这是有效利用EOS系统的前提条件。2、商品代码的设计。销售行业的单品管理方式中,每一个商品品种对应一个独立的商品代码,商品代码一般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对于统一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商品则采用本企业自己规定的商品代码。商品代码的设计是应用EOS系统的基础条件。3、订货商品目录账册的制作和更新。订货商品目录账册的设计和运用是EOS系统成功的重要保证。4、计算机,订货信息输入和输出终端设备的添置和EOS系统设计。这是应用EOS系统的基础条件,需要制定EOS系统应用手册并协调部门间、企业间的经营活动。

(六)EOS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EOS的日益普及,EOS的标准化和网络化已成为当今EOS发展趋势。

要实施EOS系统必须做一系列的标准化准备工作。以日本为例,从20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包括对代码、传票、通信及网络传输的标准化研究,如商品的统一代码、企业的统一代码、传票的标准格式、通信程序的标准格式以及网络资料交换的标准格式,等等。

由于EOS给贸易伙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业网络和地区网络逐步扩大和完善,交换的信息内容和服务项目都在不断增加,EOS正趋于系统化、社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三、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对于整个物流系统而言,配送是系统的终端,是直接面对客户的部门。配送系统功能完成的质量和达到的服务水平,直观而具体地体现了物流系统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连锁经营物流系统的大多数物流活动都是集中在配送中心进行的,可以说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管理情况是整个物流系统运营好坏的标志。建设高效率、高服务水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及管理是关键。

(一)配送中心业务功能。物流配送中心不仅对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障的功能,而且具有连接整个供应链和提高整个供应链活动效率的功能:

1、仓储保管功能。商品完成交易后,除直接送货外,所有的商品都将经历入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后出库的过程。分为有形仓库管理作业和无形库存管理作业。

2、商品配送功能。商品拣取、包装处理好后,由运输设备送达客户手中。商品配送包括:派车计划及出货路线选择、装车调库等。其中,派车计划包括该批次出货商品所需配送车辆品种及数量,计算机管理系统应通过路线选择系统来决定配送顺序,装车人员还可据此顺序装载商品。此外,还须实现配送途中配送状况的信息传输,以便在商品配送途中进行商品的跟踪、运送设备的监控管理以及意外状况的处理。

3、商品流通加工功能。分类、称重、打包装、拆箱改包装、商标、标签粘贴作业等。

(二)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系统功能模块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19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物流业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因为传统的物流运输业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准确地定位顾客的具置,所以该行业的发展一直有所限制。而物联网的发展正好弥补了这一劣势,物联网与物流业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不仅可以帮助更加精确地定位顾客位置而且还能够实现实时监控物流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掌握物品传递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满足顾客更为多样化的需求。

1物联网的运行原理及构架

物联网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通过感知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等多种相关技术相互融合,以此来实现物物相连的网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在某一物品中镶嵌具有一定特性的芯片,该芯片具有感知能力,然后我们通过借助一定的设备或者软件等读取芯片中储存的信息,从而更加了解物品的实时情况,即让物品更加智能化地表达自己。这样就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让物品与物品之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网络之间自身信息的交流互动,借此达到高效识别、实时监控跟踪的目的。

物联网构架在逻辑原理上分为三层:一是感知层,它属于物联网架构的最低一层,这部分通过利用某些特殊的感知工具和实物感触等部分来进行物品自身的属性信息的采集等工作;二是网络层,属于中间架构,它主要通过借助有关网络的相关技术,负责物品自身属性信息采集完毕之后的信息理和存储等工作;三是应用层,位于架构的最高一层,这部分主要是借助物联网的各种应用平台来完成对存储信息的利用以及控制等最终工作。

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物流管理功能有待完善

由于很多企业忽视信息化技术的资金投入以及其他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人力投入,企业本身的管理观念不跟随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进步,导致目前物流管理过程中许多物品的信息更新不及时,位置不准确,为客户带来了很多困扰。所以目前的物流管理系统亟待改革。目前很多企业所采取的还是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即办公自动化和仓储管理信息水平,还有很多物流管理方面的工作和技术有待加强和完善,让处在物流全过程中的物品的具体信息能够及时地相互传递,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2物流环节信息共享有待加强

我国传统的物流管理系统分为很多的环节,每一环节还有很多烦琐的工作流程,导致物流供应链过程,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传递,所以物品信息常存在不完整、不正确等多种问题,以上这种种问题和缺陷同时也严重地导致了客户无法掌握物品的实时信息,无法满足供应商、企业和客户三方和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因此也大大地降低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运作水平。

23物流数据采集效率有待提高

现在很多企业的物流系统在采集物品信息时主要通过人工扫码或者输入单号等方式来,但是人工操作也导致了很多问题,例如人工操作容易出错,重复采集、疏漏采集等问题频出,出错率较高,并且物品信息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新采集和更新,这样就更加提高了信息采集工作的难度。因此物流管理系统需要利用新型的发展技术快速地提高物流采集的效率和准确度。

24物流运输实时监管能力有待改进

目前企业大部分都在物流节点设置监控点,在两个节点运输的过程中所有有关物品的信息都无所获取,所以在物品的运输过程中无法实现实时监控。这种情况给顾客带来了很多困扰,他们无法随时获取物品的准确物流信息,就会担忧他们的物品的安全问题,这样就会使顾客对物流企业的信任产生怀疑,影响企业信誉。对于危险物品而言,如果企业不能实时监控该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随时了解该物品的具体信息,这将会对运输人员以及其他人员造成极大的危险威胁。

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运用及系统功能模块优化

3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运用

第一,RFID技术。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无线电信号来采集信息和录入数据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物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工作。

第二,GPS技术。GPS技术即全球定位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借助卫星导航技术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主要应用于物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实时定位、实时监控工作。

第三,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主要是借助传感器接收信息,然后将接收到的信息利用通信技术进行处理和传输等后续工作。该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物流过程中物品信息采集以及处理、传输工作。

第四,移动数据通信技术。移动数据通信技术主要是指移动3G和移动4G技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来实现物流过程中采集后的信息快速传递、人人共享的目的。

第五,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高度模拟人的思维来进行某些工作,这项技术可以使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更加智能化,能够自主控制工作流程。

第六,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指通过将信息传输到网络云端进行存储,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随时查看、计算和处理信息,提供高性能、高准确率的计算能力。这项技术适合应用在信息的处理工作中,随时随地可以计算和处理物品的物流信息,及时提供给客户和企业。

3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优化

第一,入库管理功能模块优化。在物品入库前,利用RFID技术(为物品粘贴电子标签的形式,可以随时随地采集物品信息),避免人工重复工作带来的负担和错误。RFID标签自身的识别范围较广,因此识别的精确度较高,并且它还能满足客户和企业在物品运输过程中采集物品信息的需求,及时更新物流信息,减少物流各环节中烦琐的工作流程。

第二,仓储管理功能模块优化。在传统的仓储管理功能模块中融合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仓储管理的智能化。系统可以自动地分配物品的仓储位置,管理人员只需根据系统的指示进行分配,既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还可以充分利用存储空间,极大地提高仓库利用率,减少企业在仓储管理方面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第三,出库管理功能模块优化。物流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物品不同的配送范围和配送时间自动生成不同的物流分配方案,管理人员根据系统已经生成的方案,在物品智能入库的基础之上,减少拣货过程中的工作,简化物品出库时的工作烦琐程度。并且根据物联网技术,出库管理模块可以自动更新物品的物流信息,根据物流信息自动生成更加科学高效地配送方案,减少配送过程中的时间,同时简化配送工作,减少人力投入。

第四,运输管理功能模块优化。在传统的运输管理过程中,物品的物流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因此经常导致客户不满意,企业信誉受损。在优化后的运输管理功能模块,系统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以及物品本身不同的信息建立不同的配送方案,包括车辆、路线等,我们可以采用最优化的配送方案进行配送工作。同时为满足客户在运输过程中及时了解跟踪物品信息的需求,我们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每一辆运输车配置全球定位系统,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实时跟踪,及时更新物流信息,并且可以及时了解每一辆运输车的安全情况,增强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4结论

为真正地改革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企业需要准确地把握和运用物联网技术,紧跟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脚步,不断地尝试让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更加高效和科学,采取多种手段简化物流工作流程,增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让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充分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2010(5)

第4篇

关键词:MVC;B/S;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2-6135-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MVC

GE Wen-geng1, GUO Fei-fei2

(1.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China; 2. Hangzhou Applied Acoustics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310012,China)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enterprises execute uniform management on purchasing, ordering, feeding, transporting, thus they can reduce the expenditure of storage, quicken capital turnover, compress inventory, create value for customers, enhance informatization. With the research of MVC model and B/S architecture, we designed and devoloped a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MVC.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system can meet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it i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ystem.

Key words: MVC;B/S;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快速响应市场要求,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等[1],成为企业实力的体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对采购、订货、发货、运输等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减少库存支出、加快资金周转、压缩库存量,对于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为顾客创造价值,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并实现。

1 系统的主要功能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财务结算管理模块对企业的进账、出账进行录入、修改、统计、生成报表等;公告信息模块对留言、公告等进行显示、、修改和删除;商品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对商品的查询、显示、录入、修改及删除;入库单信息管理模块对入库单进行录入、查询、列表、修改及删除;出库单信息管理模块对出库单进行录入、查询、列表、修改及删除;仓库信息管理模块用于显示及录入仓库位置、修改及删除仓库位置、录入商品位置;运输车辆管理模块用于显示、录入、修改、删除车辆及车队信息;分类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录入、修改、删除商品类别、职务类别、部门类别;职员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对职员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及删除;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实现对用户和权限进行管理。

2 系统设计

2.1 MVC模式

MVC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缩写,这种模式把应用程序分为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层,模型是应用程序使用的对象的完整表示;视图是用户交互界面;控制器用于处理用户和应用程序的交互操作,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采用MVC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显示与业务分离,开发流程明确[2],易于维护;

2)模型可移植性好,一个模型在运行时可以建立和使用多个视图。

3)有利于软件工程化管理。

2.2 B/S架构

B/S(Browser/Server)架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架构。用户工作界面及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Browser/ Web/ DataBase 的三层体系结构。B/S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存在服务器端,属于一种“瘦”客户端[3]。采用这种架构,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大大简化客户端电脑的载荷,减轻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用户的总体成本,为无限未知用户的使用提供可能。

2.3数据库设计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采用轻量化的数据库解决方案,使用MySql数据库。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涉及:职员信息、供应商信息、商品信息、商品出库单信息、商品入库单信息、仓库位置信息、商品在仓库中的位置信息等。主要实体有:车辆、商品、职员、入库单、出库单、仓库、供应商等。转换为相应的关系模式,如表1所示。

3 系统实现

本系统开发基于B/S架构、采用MVC模型,即JSP+JavaBean+Servlet模型,JSP用于创建与用户交互的视图,JavaBean用于创建实现业务逻辑的模型,Servlet用于创建实现业务逻辑与用户交互的控制器。Web应用客户端的用户动作被视图传递给Servlet集中处理,Servlet处理控制逻辑,调用JavaBean激活业务逻辑或修改模型状态。根据用户动作和模型处理的结果,控制器选择一个视图作为用户请求的响应。

1)主要的Servlet类

LoginCheck.java:用于验证登陆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合法。

CarManageInfoSave.java:获得页面carmanagersave.jsp提交的数据,检验合法后插入数据库。

EmployeeInfoUpdate.java:从页面employeeinfosave.jsp获取员工信息,判断是否合法,如果合法插入数据库。

GoodsInfoSave.java:读取商品信息保存到数据库。

StockInSave.java:读取入库单信息并保存到数据库。

StockOutUpdate.java:从数据库中取出出库单信息,进行修改后存入数据库。

SupplyInfoSave.java:从页面读取供应商信息,验证合法后存入数据库。

WareHouseInfoSave.java:取得页面提交的数据并判断,合法后添加到数据库,并跳转。

2)主要的JavaBean类

DateConnect.java:连接数据库,获得数据库连接对象;

CarInfo.java:封装车辆信息。

CarManager.java:封装对车辆进行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EmployeeInfo.java:封装职员信息;

EmployeeManager.java:封装对职员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GoodsInfo.java:封装商品信息;

StockInManager.java:封装对入库单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StockOutInfo.java:封装出库单信息;

WareHouseManager.java:封装仓库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操作。

3)主要的JSP页面

login.jsp:登陆验证页,输入不同权限的用户显示不同主页。

carmanagersave.jsp:验证是否登录,显示添加车辆信息的页面。

carmanagermodify.jsp:取得车辆信息,显示车辆修改页面。

admincarinfo.jsp:车辆信息管理页面,可以删除车辆信息。

usercarinfo.jsp:车辆信息浏览页面。

goodsinfosave.jsp:录入商品信息的页面;

goodsearch.jsp:商品信息查询页面,可以通过ID查询;

goodsmanagermodify.jsp:管理员修改商品信息的页面。

4 结束语

该文介绍了MVC模式工作的基本原理及B/S架构的特点,运用MVC模式及B/S架构设计并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经实践证明基本满足企业的需求,对于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文建,杨拴强.基于B/S模式的一体化物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矿山机械,2006,34(4):8-9.

第5篇

作者简介:李宗华(1944-),男,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简述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提出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应用的基本思路,介绍一个应用自动识别和其他技术,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

关键词:自动识别技术;现代物流;条码;RFID;MIS

1 自动识别技术简述

自动识别技术通常可分为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采用光学技术的主要有条形码和摄像系统。采用无线电技术的主要是射频识别系统。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兴技术。一维条码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由于其识读快速、准确、可靠、制作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商业、图书管理、仓储、邮电、交通和工业控制等领域,可极大提高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信息容量小,一维条码仅仅是对物品的标识,而不是对物品的描述。二维条码正是为了解决一维条码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它具有信息容量大(在国际标准的证卡有效面积上,相当于信用卡面积的2/3,约为76mm*25mm,PDF417条码可以容纳1848个字母字符或2729个数字字符,约500个汉字信息)、编码范围广(字符、汉字、图像等凡可数字化的信息都可进行编码)、译码可靠性高(普通条码的译码错误率约为百万分之二左右,而PDF417条码的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保密防伪性能好、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等特点,是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实现存储、携带并可被自动识读的较好方法。在当代物流管理,尤其在物资的存贮、运输过程中,用二维条码描述物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1 二维条码

条形码价格虽然相对便宜,但它的信息无法更改,存储容量相对较小,识读距离小。随着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物流信息流量,以及期待信息处理速度不断提高的需求,条码系统显得力不从心。而射频识别系统则以非接触式远距离、高速度、多目标识别的特点,在现代物流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通称RFID技术)。

RFID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电子标签(以下简称标签)和读写器。其基本识别过程大致是:标签写入ID代码和被标识物品的有关信息后,附在被识别物品上的表面或内部;当附有标签的物品进入识读范围(即进入磁场)后,阅读器自动以非接触的方式读取标签中的目标识别信息;读写器读取信号并解码后,在通信网络的支持下将信息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可使管理者实时掌握被标识物品的相关信息(如品种、数量、位置、预测到达时间等),实现物流资源的透明化。

图2 射频识别系统组成

RFID的数据通信通过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射频传输来进行,可以采用电感耦合或反向散射调制两种方式。电感耦合又称为负载调制,多用在近距离的低频系统。反向散射调制是指无源标签将数据发回阅读器时,通过控制标签天线的阻抗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多用在远距离的系统。

手持阅读器(HR)是阅读器当中的一种,它适合于移动用户手持使用,其工作原理和其它的阅读器完全一样。它除了一般阅读器所具有的模块以外,还可以带有液晶显示屏、键盘和加入条形码扫描模块。HR的通信接口可选802.11接口,并安装有无线网络接口卡(NIC),使HR能与WLAN的AP通信。

RFID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现代物流管理的大信息流量、高效率运营、可视化监控等需求,正是RFID的英雄用武之地。

2 现代物流管理

物流概念在现代英语中的主流翻译是Logistics,本来是法语词汇,意为兵站,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将其作为专门的军事术语使用,用来强调军队在作战时,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安全无误地将武器、弹药及其它军需物品按要求供给前线。二战后,美国企业界便将这一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引入到企业经营之中,以期企业的物流运作也能像军队后勤那样,实施科学管理、高效运营。随着人们对物流的理论和实践认识的不断发展,物流概念也在不断发展。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对物流[3]的定义修改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去年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Logistics)”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其中,所谓“物品(Article)”,是指“经济活动中涉及到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而“物流管理(Loglstics management)”,则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2]。

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现代物流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存在静态物资管理和动态物资管理两种管理活动。静态物资管理活动主要指物资在仓储管理中的作业和管理活动,动态物资管理主要指对在途运输或装卸过程中物资进行的作业和管理活动。将自动识别技术恰当地应用这两种物流管理过程之中,可大大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地达到现代物流管理的所谓的“七个适当(7R)”目标,即将适当数量(Right Quantity)的适当产品(Right Product),在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和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以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适当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交付给客户。

3 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应用的基本思路

如上所述,条码和射频虽同属自动识别技术,但由于技术特性不同,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和射频相比,条码的优势在于超低的成本,条码的成本主要是条码纸,在纸条上印编码图形,其成本几可忽略不计;而目前射频卡的成本,即使是作为条码标签理想替代品的被动式无源射频标签(RFID电子标签),其单价约在2至3元人民币左右,两年后预计也只能降低到0.4元人民币左右。很明显,在目前物流领域,要想以RFID标签全面取代条码用于单品信息采集是不现实的。但对于满足现代物流管理的大流量、高效率、可视化等需求而言,则非射频技术莫属。

鉴于上述分析,根据条码和射频技术的不同特性,选择在不同应用对象上分别使用条码和射频卡,不失为扬长避短的明智抉择。其基本思路是:

将条码技术主要应用于单件物品(含出厂整包物品)。对于即将入库或出库的单件物品,有统一条码标签的,即将其条码信息通过条码阅读器采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没有条码或条码破损的单品,或拆改包装的新包装品,则统一编码、印制条码标签,并录入到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实施条码化管理,实现对在储物资信息的实时监控。

对于待运物资,则以集装箱、集装方舱、运输汽车整车为运输单元,分配RFID射频标签,标签输入本单元所装物资品种、数量、到达地等基本信息,将射频卡号及其内含信息一并登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射频卡号、运输单元和内装物资的条码信息之间的关联。运输途中可通过预设在运输线路的中间站或终点的射频识读设备,将采集信息传输到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对在途物资的及时监控。到达目的地后,则可直接将所运物资与射频卡信息自动核对入库,确保物资完整,提高收发作业效率。

4 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自动识别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物资基础管理,大幅度提高物品信息采集效率和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它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研制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所追求的“7R”系统目标,除了应用上述自动识别技术以外,还须综合集成GPS或PDA/北斗卫星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现代数据通信等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

信息处理平台

微型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作为主要信息处理设备,互联网+物流管理局域网作为主要数据交换平台,通过Windose网络操作系统,采取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连接成一体化的信息处理平台。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Oracle 9i 或SQL Server;地理空间数据库选用MapInfo。

技术应用方案

采用一维或二维条码,以数字、文字等信息对库存物资进行标识,提高物资入、出库信息采集和仓储物资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采用射频卡/识读设备,对运输单元及其货物进行自动识别、记录和管理,及时掌握在途物流信息,并可实现库存物资瞬间动态增减;

采用PDA/北斗卫星定位技术或GPS技术,实时获得在途运输单元的地理位置等信息;

采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将目标相关地理信息,实时传送到后台数据库系统;

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开发GIS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相关数据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并在指控中心显示,实现在途物资可视化管理和控制。

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仓储物资管理系统:除满足通常仓储管理系统具有的一般功能外,该系统采用二维条码描述物品属性,进行扫描快速录入;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库存物资瞬间动态增减。

运输跟踪系统:采用GPS与GIS集成技术,通过GPS接收机或北斗卫星终端机将运载工具的运行轨迹坐标、速度等信息传送给GIS程序,将运载物资的当前位置及所经过的路线等信息实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实现运输途中物资机动跟踪。

物流指挥控制系统:依托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将保障对象的需求及位置、现有资源及其分布、途中物资运送轨迹和保障力量分布等信息,实时显示在指挥屏幕的电子地图上,辅助指挥决策和机动控制。

系统运行描述

以一个运输车队为例。所派车队的指挥车上配一台GPS终端,其GPS代码保存在后方数据中心,代表该车队并对应其当前任务;该车队中每一台车分配一个射频卡,并将其射频卡号保存在后方数据中心,代表该车辆;在指定仓库装货时,出库物资信息通过二维条码扫描采集到后方数据中心,通过与射频卡号的对应匹配,代表车队上的物资明细,从而实现车队、车辆和该车所装物资的静态关联。车队行进过程中,物流指控中心不断接收该车队GPS代码的相关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GIS实时展示在电子地图上,映射出该车队的动态信息(如车队现在所处地理位置、时速、所运物资明细、运达目的地等),从而实现该车队在途运输可见性。通过后方数据中心与该运输车队指挥车上PDA的即时通信,可调控车队的行进状态(更换路线、停止、返回等),实现该车队的在途可控制性。

参考文献

[1]裴向前.美军物资分发自动识别技术[J].物流技术,2000(3).

[2]蔡淑琴.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3]刘丽艳.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辨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第6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从而推动了物流行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对物流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物流企业当面工作的重点内容。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以及一套科学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保持核心竞争能力的必要因素,也为物流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就是将企业的所有物流信息以及使用数据,在一个安全稳定、准确可靠的平台上进行管理,全面覆盖企业的物资、资金以及商业信息,保证企业所有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企业的科学生产,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对物流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物流企业的未来发展贡献坚实的力量。

关键词:

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物流信息、无线仓储、GIS系统、订单系统、IT支撑系统。

1.2方法

1.2.1物流的概述

物流是指在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物品从供应地安全可靠、及时准确同时保质保量的运输到接受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物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通过不断对自身的完善,逐步形成一套知识化、专业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服务体系,更加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

1.2.2物流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原则

物流信息化系统设计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才能最大化的为企业服务。系统研发需要遵守的是战略性原则、安全可靠的原则、可维护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满足企业战略发展,且能够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防止数据泄密。同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具备可维护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此外,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技术要先进,符合时展,满足企业使用需要以及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需求,保证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能够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1.2.3无线仓储信息系统建设

仓储作为物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门,具有极其全面的实用功能。利用仓储可以进行物资的储存与保管,也可以进行拣货、配货、分类和查检工作,同时也还具有重新包装、附加标签等加工功能。为满足现代社会的飞度发展,仓储信息必须具备交互频繁和大数据量等特点,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大量信息的物流仓储信息系统,其存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根据需求设定建设目标、订单系统以及客服系统,有利于实时同步包括订单各个子系统。同时,要需要加强对商品订单处理的全程跟踪。第二、通过需求用例确认、全面设计、无线手持系统开发、数据库搭载、测试等阶段,无线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了可提交用户测试的条件。用户测试时,对读取订单数据功能、读取车型数据、读取仓库数据、读取区域数据、读取网络数据等功能与写入数据到数据库功能进行测试,从而完成整个系统功能的检验。第三、用户进行测试阶段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可以检测系统能够具备上线运行的条件,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对业务流程和功能开展科学详细的测试,在测试阶段结束后,对仓储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用户开展全新的仓储流程培训工作。第四、在上线前设置完成初始数据,以及用户权限等工作,部署和调试无线网络,确保无线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上线条件。第五、初始化完成之后,无线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在经过了试运行阶段的问题追踪和解决后,无线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生产运营。

2结语

企业通过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的运用,能够科学有效的实现了企业管理以及所有业务流程的开展,同时也保证了一系列流程的严谨准确、安全可靠。此外,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也防止了传统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准确等各种弊端的出现,运用数据库管理的先进模式,保证业务数据更加优化,货物管理更加安全,最大程度的服务客户。

3讨论

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与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充分合理的融合,确保了整个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加强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发展平稳有序的进行,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作者:李超书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信息安全系

参考文献

[1]赵丽.煤矿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技术,2015,(9):280-282.

第7篇

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及综合运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进行物流相关业务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近几年来《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基础上,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角度,提出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教学改革

现代物流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为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学生重要的专业课之一,那么,如何结合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的教学质量,达到增强高职学生市场竞争力的目标?通过近几年来对《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等进行讨论总结,提出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案。

1、课程设计思路的改革

本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紧紧抓住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课程立足于物流岗位群,构建出高职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项目主题式”的“分析岗位任务-确定主题任务-设置项目情境”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了五个项目任务,主要包括认知物流信息系统、SCM系统管理与维护、WMS系统管理与维护、TMS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内容。以项目管理和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设计和开发大量物流虚拟实训场景,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运作环境中,用近乎真实的设备,按不同的岗位,通过虚拟企业的角色扮演,进行物流技能的实操和体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和融合[2]。

2、项目化教学内容改革

整门课程以物流信息技能培养为主线,由教学链与实训链构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元强化,实现两者的紧密衔接,设计了五大课程模块如表所示:

3、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导入项目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寻求以模拟管理或情景教学作为在校实训的基本形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对抗、案例教学与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多种实训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1项目教学法

从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全面阐述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原理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侧重于实用性和操作性,设计了5个项目任务,主要包括认知物流信息系统、SCM系统管理与维护、WMS系统管理与维护、TMS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内容。

3.2案例分析

本课程在教学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空间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经典案例,让学生从真实的企业实践中领悟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作用。

3.3小组讨论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此方法。例如,针对“SCM系统管理与维护”项目,学生首先就需要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在课程中设置了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物流管理某业务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了本专业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4系统仿真

我们从理论出发,结合物流中的实际发生业务,通过教学辅助软件,更形象生动地解释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3],学生可以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完成配送中心货架、分拣操作台、叉车、操作员等仿真设计,营造一个仿真的操作平台,进行配送中心优化设计,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翁丽贞 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方轮.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9).

第8篇

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简称TMS)主要功能是对企业的物流业务进行管理,与仓储作业系统进行协同,接收上游信息系统的发货运输需求,对运输需求进行计划调度管理,安排运输任务,并可通过系统管理自有车队,调度和配载车辆。对运输过程进行在途跟踪和节点管理,可集成GPS系统与地图信息实时显示运输的路线及位置。系统提供运输费用结算及回单管理的功能。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功能 技术架构 系统特点

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S)在多行业运用广泛应用,覆盖的行业包括第三方物流行业、汽车制造行业、烟草行业、家电行业、医药行业、分销行业、电商行业等。典型的用户包括国美电器、海尔电器、中粮集团、中国远洋物流、天天物流、勤时通物流等,为多个行业的大量企业所应用,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企业运输业务的高效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1 系统主要功能

企业物流运输管理系统(TMS)的主要功能包括订单管理、运输计划与管理、运输在途管理、运费结算管理几大功能模块。TMS需要结合上下游系统使用。TMS上游系统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具体业务类型包括销售、采购、移库等,TMS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接受运输订单需求。在TMS的订单管理系统中,用户根据需求对订单拆分后分批处理,也可以对订单的库存作预分配,锁定库存资源。预分配订单资源的作用是防止库存资源被其它订单需求使用,保证对客户发货承诺的兑现。订单的需求来源也可以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的委托发货,由人工输入或者Excel文件格式导入到TMS的订单系统。用户确认了这些订单需求后,作订单下达,订单需求就在TMS中正式生效了。

在TMS的运输计划与管理模块中,用户在系统中编制货运计划。整理订单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则生成运输计划单。例如,对同始发地、目的地、运输方式的订单在满足客户交期的前提下进行合并,整合到一张运输订单中,提高运输效率和节约运输成本。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订单的运输需求整合特别重要,也是提高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很多企业拥有自有车队,系统能够在这方面提供自有车队和车辆的管理功能,通过系统运算匹配运输需求和运输资源(包括车辆和司机),自动配载车辆与货物。TMS还能够提供线路优化功能,当一条线路有很多送货点时,可以根据顺路、道路情况进行自动优化运算。而对于没有自有运输资源的企业,通常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运输业务,这时就需要系统帮助优选承运商。货运方式一般有铁路、公路、航空几种货运方式,把不同的承运商的货运方式、运输时效、价格费率、附加服务等基础信息输入到系统,在TMS系统中建立优选承运商的规则,就可以通过系统运算提供给用户建议选择的承运商。例如,有的公司在选择承运商时,考虑运时和服务满足的前提下成本最低的原则。而对于一个功能足够灵活的TMS系统应提供优选承运商规则的自定义功能,以满足用户对系统需求的多样性的要求。TMS支持不同货运方式的多级联运,计划运输线路时可以使用陆-陆、陆-空、陆-海多种联运方式。运输计划完成后生成运输单,这时可以下达运输单给有关的运输部门执行运输任务。

承运商或者承运车队根据运输委托任务到企业的仓库提取运输货物,安排运输任务,系统进入运输执行的流程。在实际的物流运输情景中,应用条码化管理是现代化物流运输的重要手段。在运输的各个节点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对货物作扫描,记录货物的运输状态。运输节点一般包括出库节点、中转节点、最终到货节点。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运作情况设置需要监控的运输节点,对于无法实现条码扫描的节点可通过其他方式作节点跟踪,如与承运商的信息系统进行EDI对接或者要求承运商人工登录到系统反馈运输节点状态。 对于自有车队的运输过程的在途跟踪可以与GPS地图系统对接使用,根据GPS终端设备返回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接入到地图系统(如谷歌地图、百度地图),就可以显示运输的实际线路与当前位置。如果承运商也有TMS系统,可以通过EDI数据接口向本企业的TMS系统传送运输节点到货信息,但这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两个系统的运输节点设置相同而且能够对应上。如果两个系统的运输节点无法对应,这大概就需要人工干预,由人工登录到本企业的TMS系统中维护节点到货信息。为了能够让节点到货信息能够及时维护,可以在TMS系统中启用警讯管理功能,设定承运商应维护节点信息的时间,当承运商到这个时间还没有维护节点到货信息,系统就会调度邮件系统、短信网关或者短信终端机给相关的用户发提醒邮件和短信。货物到达最终收货地点后,用户在货物签收单上签收,承运方应带回POD签收单或者通过终端设备拍照上传POD签收单给委托运输方的企业。委托企业如果收到纸制的POD签收单,可以安排人员利用速拍仪等设备把POD信息输入到TMS系统作为电子存档。POD回单在很多委托方企业中作为运输完成的费用结算条件,如果有些承运商因为其他原因无法提供POD回单,这就需要委托方和承运方双方谈好处理条件。运输途中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则要填写质量事故单据,对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处理。TMS系统应对每一个需求订单的运输在途节点情况通过可视化图表的方式呈现给业务管理部门和委托方的用户,这种呈现方式与目前一些电商企业的在途节点状态显示相似(如淘宝网、京东网)。

运输结算管理在TMS系统中是企业与客户和承运商结算费用的模块。如果是委托运输的企业,企业首先就要先与承运商进行费用结算。结算的基础数据就是企业与承运方签订的运输合同。如果是企业长期的承运商,一般会签订一个较长时间区间的运输合同。承运商有几种计费方式。如航空、铁路按照重量计费,盛辉物流按照体积或者重量计费,EMS按照首重续重计费并考虑重量和体积重量(体积除以一个变量参数)的比较后计费。计费因素中还考虑到件数、包装、保险费、大单计费、特殊服务费等。TMS系统考虑以上各种计费情况建立各家承运商的合同与计费模型。结算时系统自动运算出各个承运商的运输费用,企业用户对运算出来的费用核对调整后生成对承运商的应付账单。承运商可以登录到系统进行对账,对应付账款的差异作标注,企业用户再与承运商沟通确认最后的应付账单结果。企业的物流部门往往还需要把这些运输费用分摊到委托运输的单位,形成应收账款账单。应收账单和应付账单可以通过电子数据接口传给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处理。

最后,TMS系统还提供灵活的报表功能,通过系统输出各种KPI考核的报表。企业用户也可以通过报表配置工具定义自己需要的报表。

2 技术架构

系统通常采用B/S架构的三层结构。包括Web界面呈现层、业务逻辑应用层、数据库持久层。Web界面层有的应用AJAX技术,增强用户界面友好体验。业务逻辑应用层可运用Hibernate/Spring技术或者Microsoft .Net Framework及WCF技术。数据库支持多种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DB2等数据库。Java平台技术架构示意图如图1。

3 系统特点

系统集中部署,所有功能通过标准浏览器访问,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任何地方访问系统;作为一个物流运输的协同操作软件平台,供应商、客户、承运商、商都可以登录到系统使用业务功能。例如,供应商通过系统传递订单,承运商承接和管理发运单,客户可查看其订单的交付状态;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即能应用于小规模的应用范围,也能随着业务数量的增长,保持足够的性能和服务水平;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通过通用的接口协议和其它信息系统交换数据;系统对集团化的多组织结构的业务的支持,除了业务数据处理上能够划分集团公司中不同分支机构、不同承运商、不同客户的数据,还能让不同类型的用户在权限范围内只能访问自己的业务数据;企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与当前的先进的通讯技术相结合,例如,自动化发送短信、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与GPS/GIS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在百度地图上跟踪运输在途的实时位置信息,手机拍照实现物流运输的电子签收等。

4 总结

总之,企业应用TMS系统能够给物流管理带来的提升是多方面的。首先,运输物流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其次,在物流成本降低和运输质量的提高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运用TMS系统也需要企业具备一些基本的基础条件,如物品基础信息数据定义要求规范完整,运输的流程要求规范化等。在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环境下,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景是非常的广阔的。

第9篇

物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销售协会在1935年提出,欧洲在20世纪末期将其定义为系统内部对于物品或是人员的运输、安排,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过程,显然欧洲的研究成果是将物流作为了一个系统,因此关于物流的集成问题也随之出现。我国在2001年综合了国际上对于物流的研究成果,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物品从供货地发向接收地的过程中,根据接收地的实际需求,把运输、搬运、存贮、装卸、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行为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期达到用户要求的具体过程。该概念不同行为的结合也是物流集成系统工作的体现,将整个物流系统的功能和行为进行放大和细致化的处理。 

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工业生产中的直接劳动力消耗成本占总消耗成本的10%以内,其中物流的成本在财务账面的数据显示中占有40%以上的比重,可以说我国企业在物流环节消耗的成本在整个商品的生产资金总额上占有很大比重。在商品的原料采购、系统生产以及线上线下的销售过程中使用的资金仅为1/10,物流上消费的资金却在90%以上,2015年我国的GDP数据为68.91万亿元,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元,物流费用占GDP比重高达15.67%。而物流总费用中,管理费用达到了1.4万亿,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2.96%,且同比增长了5.0%。也就是说物流费用降低了一个百分点就能为社会节约将近1 000亿元的支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的服务成本占总GDP数额的15%以上,该占比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2倍,若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在GDP的占比,将为全社会节约大量的资源。在我国的“十三五”计划纲要中,十八次提及了“物流”一词,也提到了“供应链”“物流链创新”等词语,说明了物流业是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血脉。纲要也从国民经济发展各个层面规划了发展的重点及要点。 

2 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设计目标 

2.1 提高资源整合效率 

基于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包含着众多的环节和程序,其中采购部门、配送部门、供应商以及物流中心等方面的信息变化都会影响到物流信息集成系统的质量和效率。我国长期以来都处于物流信息的散乱积累结构,因此对于物流信息集中管理的过程十分无力,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和物流决策失效的情况,因此需要企业将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发挥出来,形成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信息集成以及资源整合,让供应链和物流系统内的相关数据都得到集成和分享的效果,为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落实降本增效的政策 

现代物流服务中包括采购、运输、搬运、包装以及信息管理等过程,企业将供应链理论融入到物流系统中必须要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信息的交流作用在正确的领域中。大数据技术、线性和非线性技术、遗传算法或者是神经网络等数据模型和挖掘技术的使用,可以将物流信息集成系统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并且将物流过程中的资源和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实现其最佳效果的配置和分享。在供应链管理上最需要优化的物流环节是配送计划的设定,相关物流节点需要将不合理的物流流程加以调整,降低不作为的节点和环节所消耗的人力和资金成本,最大限度地压缩产品运输过程的订货周期,提高企业的现金流动效率。以物流过程中车辆配备的情况为例,运输成本在现代化物流中的占比很大,因此对车辆行进的路经进行科学的规划,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中运输环节所用的成本,提高车辆运输的效率,实现物流信息集成系统降本增效的加强。 

2.3 绩效评估和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 

科学使用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可以对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数据处理的优化,同时实现物流供应链全周期監控的强化,并且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基本的评估。用农产品物流运输的过程为例,物流信息集成系统能够对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控,对于农产品的主体和运输质量有着明显的提升效果。在进行商品供应链全过程的监控时,相关部门可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并且在风险发生之前做出及时的预警和报告,实现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系统的连续性,同时为降低企业物流风险做出了贡献。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可以通过设计平台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企业也就能在了解客户的需求之下为服务对象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在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客户对于物流的要求也不在以单纯的运输功能为主,需要物流公司提供更深层次的增值服务项目满足其产业链的价值最大化。 

2.4 物流信息集成系统框架的设计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框架设计有三层不同的体系需要处理,分别业务层、表示层以及数据层。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系统数据源、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用户访问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系统数据源也是数据仓库的加载来源之一,图1中显示的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其设计思想为元数据的驱动形式,因此,对数据源进行清理之后,其他数据的存在形式也能得到基本的满足。由于系统平台的访问者不尽相同,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仓库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才能完成数据集市的匹配。 

3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集成可以使供应链的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而供应链的管理又是目前所有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涉及到企业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使用集成了供应链各节点信息的科学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将对企业资源整合和流程进行更优的控制以及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基本的优化,实现物流系统成本的稳定和降低,对于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有着明确的贡献,也可以为提高企业在行业经济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管理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