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育扶贫幼儿园

时间:2022-06-15 13:54:27

导语:在教育扶贫幼儿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扶贫幼儿园

第1篇

教育脱贫工作,紧紧围绕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省市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现将2020年上半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安排部署。年初制定了教育脱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印发了《2020年寒假期间开展教师“大家访”和结对帮扶活动方案》的通知,安排了假期“大家访”和结对帮扶的相关工作。 4月对各镇办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的镇村下达整改通知,限期销号。5月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6-15周岁适龄儿童开展“四个系统”比对,进一步摸清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底数。

(二)抓控辍保学。紧盯“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这一刚性要求,完善行政、教育“双线”包抓机制和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机制,根据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新学期学生的变化,今年分两次对全区建档立卡6-15周岁适龄儿童进行摸排比对,确保底数精准。对发现疑似辍学的学生进行了劝返和送教上门。同时加大控辍保学动态监测,严格落实周汇报、月考核、季度评比、“七长责任制”等10 项控辍保学制度,深入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和“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对贫困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和政策宣导,实时记录帮扶情况,对建档立卡学生开展“扶志扶智扶心”帮扶活动,确保贫困学生不辍学、不厌学、学得好。

(三)抓精准资助。落实“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全程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全区农村建档立卡学生资助面达到100%。2020年春季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资助总人数14861人785.04万元。其中,发放学前困难幼儿生活费补助2206人82.725万元,义务教育“一补”资金9079人343.9125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878人288.6万元,中职教育助学金698人69.8万元。

(四)抓政策宣传。加强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印发了《商州区教育脱贫攻坚精准扶持政策一览表》30000份,资助政策一览表宣传折页5000份。各学校(幼儿园)均采取教师会、班会、黑板报、广播、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家访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资助政策宣传,提高了政策知晓率。

(五)抓项目建设。江苏省援建的的药王坪幼儿园和李河幼儿园9月1日份已经开园。异地搬迁点的安置点(幼儿园)和谢湾安置点杨峪河初级中学改扩建项目,已全部完工投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中我区53所学校的旱厕改造项目,目前53个项目,6月24日已经全部竣工投入。

(六)抓宁商协作。按照《2020年教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和工作计划。

(七)抓校地合作。春节前,学院开展文化扶贫送温暖活动,书法爱好者为七星村群众义务写春联。和政府协商并签订了《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度帮扶协议》,明确了双方职责。学院采取餐厅消费、职工福利、推销产品和校园零售等形式扎实开展消费扶贫,累计消费农产品11万余元。合作共建的实验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重视第四幼儿园产学研基地建设,其办园特色成为幼儿教育的亮点。

(八)抓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问题自查自改,对于各级反馈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做到分管领导包抓,镇办中心校、区直学校具体实施,在保证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实现问题排查彻底、整改清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控辍保学合力不够。部分镇办、村级层面对控辍保学工作重视不够,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自身工作职责含糊不清,认为现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不能很好履行工作职责。

(二)区外就读学生资助掌握不精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放区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享受咨询函5164份,收回了1083份,回收率21%。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夯实各级控辍保学责任,扎实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建档立卡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加强送教上门工作督查指导,提高送教质量。

第2篇

贵州大学一间教室里,来自石阡县甘溪乡铺溪村的大一新生小刘正在认真听课。和很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一样,小刘能够顺利入学,得益于“雨露行动・圆梦计划”项目,这个由扶贫部门开展的帮助农村贫困大学新生顺利入学的资助项目,给她发了4000元资助金。

铺溪村今年有8名学生考上大学。除了获得“雨露计划・圆梦行动”的资助,他们还各自获得了石阡县委组织部牵头帮扶部门捐赠的2000元钱和铜仁市道路运输局资助的1200元钱。

“女儿到学校以后,每学年还可以申请4830元的教育扶贫专项资金”,小刘的父亲刘远高说,家里虽然困难,好在国家政策好,孩子的教育负担并不算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石阡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杨芳权告诉记者,石阡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培养提升师资队伍,通过硬件完善和“软件”提升,与建档立卡精准脱贫挂钩,尽全力办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教育红利

又是中午开饭时。甘溪乡甘溪小学的食堂变得热闹起来,400多名小学生拿着自助餐盘排队等候食堂工作人员给自己添菜。

“学校食堂每天为学生准备三菜一汤的营养午餐,注重食品安全,注重荤素搭配。”甘溪小学校长杨芳胜介绍,自2012年3月全省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甘溪小学就为每个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午餐”。

为更好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今年以来,石阡成立了由县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首先就是要把国家政策完全彻底的落实、兑现到位,确保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享受到教育的政策红利。”石阡县教育局局长冯浩昌介绍,2016年,石阡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天吃上4元营养午餐;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计划,确保寄宿在校贫困学生享受到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资助;实施中职免学费、国家助学金计划,确保每个中职学生享受每年2000元的学费免交政策、家庭经济困难中职生享受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计划,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每人每年2000元的助学资助;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确保建档立卡户困难家庭学生获得中职阶段“两助三免(补)”、高中阶段“两助三免(补)”、普通高校学生“两助一免(补)”的全部资助;同时实施学前教育中央和省奖补计划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享受每人每年500元的困难资助。

“仅保障学生就学就餐,中央财政给我们的资金已达8000万元,支持力度非常大。”冯浩昌说。

位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石阡县是典型丘陵地貌,大部分学校为山区学校,典型特点是“点多、面广、人少、路远”,即教学点多,学校辐射面广,学生人数少,交通不便。

全县278所学校,其中普高4所,职校2所,初中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124所,幼儿园123所,特殊学校1所,学生71138人。石阡县今年要做到“两个确保”,将65651名贫困人口的档案和教育档案并轨,确保贫困户的子女圆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任务;如果贫困户的子女考上大学,一定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跨进大学校门。

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教育氛围

石阡县的教育发展最早要追溯到明朝。明永乐十年(公元1413年)石阡设府,次年设儒学,先后建学宫于府署南侧,建镇东书院于城东五老山麓。镇东书院兴建45年后,石阡人费广第一个考中进士,官至部郎、御史,入载《中国人民大辞典》。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知府吴维京创建明德书院。清乾隆28年(公元1763年),罗文思等几任知府对教育尤为重视,捐资补修学宫、重建明德书院,清嘉庆22年(公元1817年),石阡人成世u、徐培琛、张海澜同科登进士,成为教育史上一段佳话。

今天,石阡府文庙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这座闹市中古色古香的安静院落常常引来游人参观。

正是有良好的传统,石阡历届政府都特别重视教育工作。近三年在县财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石阡先后投入教育资金18.3亿元,以穷县办大教育、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构想释放教育扶贫的精彩。

9月20日,阳光明媚,甘溪幼儿园彩旗飘飘,中班的十多名小朋友在老师引领下排队进入教室喝水、玩游戏。

甘溪村村民刘远忠的孙子就在这个幼儿园上学,“学校每月都有一天家长开放日,我们去看了,孩子很开心,我们也很放心。”刘远忠的爷爷刘光荣曾在1934年10月给当向导,带领三千多名冲出敌军包围圈,为胜利作出了贡献。

甘溪幼儿园有幼儿178人,分为六个教学班,教师12人,开设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门课程。甘溪乡还利用闲置校舍改建了四所山村幼儿园,按照中心幼儿园标准进行统一配置。目前,甘溪乡幼儿入园率达85.9%。石阡县300多个村,平均每三个村有一所幼儿园。

2014年3月,铜仁市启动山村幼儿园建设两年行动计划,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建设山村幼儿园2060所,让全市所有农村儿童都能够进幼儿园。

在完成铜仁市“两年行动计划”的前提下,石阡今年启动“第三年行动计划”,对36所幼儿园进行提升改造,对每所达到提升改造要求的支持10万元资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贫先扶智。

今年7月,石阡县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资金用于奖励全县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并用于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

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基金会第一次公开募集教育资金,就募集到180万元。石阡县委县政府亦将获得的铜仁市发放的烤烟产业奖励资金93万元全部转入教育基金。

结对帮扶构建石阡特色教育

石阡县第三高级中学最近与贵阳一中再次签署为期3年的教育交流帮扶框架协议书。根据协议,贵阳一中为石阡三中提供教育教学及管理培训平台,石阡三中每年分批次送教师到贵阳一中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跟班学习;贵阳一中定期派人到石阡三中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两校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双方搭建网络共享平台,共享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两校将以结对为平台,通过业务指导、教学观摩、实地参观、跟班学习、送教下乡等多种方式,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发展。

从去年起,石阡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带队,到全省排名前十的高中一一进行拜访,实现全省优质高中一对一帮扶石阡高中,从而激发教师热情,提升办学质量。每年请教育界的专家来石阡开展培训,把好的新的教育理念引到石阡来。2016年,石阡县初中升学率综合评比在铜仁市排名第一,高中升学率在铜仁市排名第三。

与此同时,石阡每名机关干部指导帮扶一所W校,关心学校的教育质量、帮助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石阡县委宣传部对口帮扶伍德中学,每个月至少要去一趟学校,了解学校建设、教学质量、帮助解决一些问题。

目前,石阡县106名机关干部分别指导帮扶一所学校,实现县领导包片、部门包校,重点关心关注乡镇学校的发展建设。

第3篇

(一)推进乡村智慧学校建设。我县2020年度乡村智慧学校建设工作任务已顺利完成,今年我县实施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项目26所,投入资金528万元。其中,建设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15所,按省厅要求的配备标准,采购学生机2100台、教师机130台、无线AP88台、充电柜47台。项目建设于年初立项,6月份已完成招标采购工作,9月底配送安装调试到位。

(二)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9.9%。一是今年初,先后将学籍系统下发的两批次520名疑似失学儿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到学校,由学校进行上门摸排,建立学生台账,补建学籍。二是今年初,对核查系统下发的留守儿童3557人,核实确为留守儿童的学生共2565人,全部安排在校读书,安排教师进行帮扶。三是全面落实学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对辖区内重残儿童实行送教上门。今年5月,联合县残联摸排了全县6-15周岁的适龄残疾儿童共252人。其中,随班就读182人,重度残疾58人,对重度残疾不能到校上学的孩子已全部安排送教上门。秋季学期,针对全县春季学期缓学12名残疾儿童及秋季学期新增13名达到入学年龄的残疾儿童,已将其落实到相关学校就读,建立残疾学生相关台账资料。

(三)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全县现有50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28所,在园幼儿为4150人;民办园22所,在园幼儿4401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9%,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49.5%。一是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启动含城幼儿园迁建工程,投资2300万元,正在建设中。小区配套园名人府邸(含城第五幼儿园)、和谐苑幼儿园已投入使用,目前作为含城幼儿园过渡使用。清溪、仙踪等2所新建镇中心幼儿园今年秋季学期开园招生,截止目前,全县各镇均至少建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大幅提升。二是落实学前奖补资金。2020年已落实学前生均500元教育资金,拨款196万元;拨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用经费36.44万元,生均200元。

(二)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学前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全县公办园数量不足,部分公办幼儿园靠收费解决聘任教师工资,保育经费不足,维持运转、教学设施更新难。部分民办幼儿园规模小、办园条件差。

二是幼儿师资力量还很薄弱。全县公办幼儿教师缺口大,近两年才有少量的招聘,现有幼儿教师中有部分是小学教师转岗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业务能力不足,很难保证学前教育质量。民办幼儿园缺乏专业教师,教师均是自聘,部分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大中专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专业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开展智慧学校项目使用培训。一是对15所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项目验收并交付使用。二是开展技术应用培训工作,将在广大教师掌握新设备系统基础应用技能的基础上,发挥教研工作的先导作用和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开展智慧课堂设备系统这一新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试验研究,推进智慧课堂系统应用向学校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延伸,提高智慧学校建设项目的使用率和使用水平。

第4篇

——江苏南通教育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在教体局领导的精心安排、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苏陕交流扶贫协作城固县校长培训南通开发区高级研修学习。几天来,我们通过走访幼儿园、学校、听取报告,和同仁们座谈交流以及我们之间的谈讨,一个突出的核心词就是震憾、佩服!从教师的素质,学校的品位,育人的理念,校园文化等全方位都堪为我们楷模,南通教育不愧为引领中国教育的最新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学习、鉴赏的东西太多太多!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句耳熟能详的赞誉这次得到了彻底诠释和证明。

在学习会上我园与南通经济开发区中兴街道幼儿园结为帮扶园,并签订了帮扶目标责任书。江苏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中国幼儿教育的发祥地,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先生先后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和城市幼儿园,陈鹤琴又提出活教育理论,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直是中国幼儿教育的引领者。我们城固县能与江苏南通结对帮扶,深感荣幸。虽然酷暑当头,天气炎热,但也丝毫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热情。通过参观学习,我主要有以下感悟:

一、南通经济开发区校舍规划设计大气超前。楼宇之间互相贯通,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功能部室设置齐全,高端新颖,恢宏实用,能充分满足学生全方位学习发展的需要。学校绿化面积充足,环境优雅,布局合理。

二、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主题鲜明。教室、部室、楼道,走廊,花园处处有文化气息,为学生创设了优美,整洁,清新的校园文化,书香校园,环境育人。特别是高师附小的大生文化,令人赞叹。能充分挖掘南通历史名人张謇的社会效应,把他的思想运用到办学中,既有历史性又有创新性,既有传统文化的教育又结合现代教育的需求,地方特色鲜明。大生教育理念,大生校园文化,大生课程设置,形成了完整的大生教育思想体系,很值得借鉴。

三、功能部室设置齐全,高端大气上档次。各个功能部室使用功能强,设计人性化、个性化,布局新颖,构思巧妙,进去后让人流连忘返,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校长、教师队伍素质高,专业化强,学术氛围浓厚。每个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能伏下身子钻研业务,出书、,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都是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这种兢兢业业,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踏实高效,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教育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

通过几天的聆听报告、走访参观、同行交流,使我们眼见为实,深深的感受到北方与南方教育的差异,感叹南通孩子的幸运、幸福。南通现代、先进的硬件设施,超前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思维模式,南通教育人的进取精神,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的眼界得到了开阔,观念得到了更新,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我们需要在品味中反思,反思中感悟,感悟中提升。

我园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老园,是城固许多优秀人才启蒙教育的摇篮,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关心下,虽然我们的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教师队伍也在持续壮大。但是目前我们的发展处于瓶颈阶段,急待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师资队伍的培训提升也迫在眉睫。正好这次苏陕交流为我们驾起了友谊的桥梁,我们将借此机会加强合作与交流,让我园领导教师能走出去,请进来,零距离地感受江苏南通的学前教育。通过引领、培训、研讨、交流,不断提升我园保教质量和发展水平,让我们能沙粒成珠,破茧成蝶。使我们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是加强学习,开拓视野,掌握时展的前沿理论;更新理念,创新思维,着眼长远制定发展规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思路清晰抓落实。

二是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形成系统化的教育思想体系。把我们平时做的片段的、碎片化的工作总结提升,使之系统化,常态化,打造自己的园本课程,园本文化,园本特色。

第5篇

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用好省级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建设,力争到2014年年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完成率达85%以上,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5个财力相对困难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通过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办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接受教育条件。

三是提升普通高中办学层次和水平。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发展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多样化课程,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省级达标高中,并在省一级达标高中遴选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高中,扶持有特色高水平民办普通高中,形成多元办学格局。

四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总结推广城乡学前教育片区管理经验,建立名园带新园、强园扶弱园的管理模式,构建城乡、园际共同体。深化义务教育城区“小片区”和农村学校“委托管理”改革,推动“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建成一批群众认可的“身边好学校”。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和委托管理实验,推动省内高校、科研机构面向高中学生开发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探索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新模式。

第6篇

一、基本现状及教育需求

我市中心城区现有学龄人口7.94万人,有中小学及幼儿园207所,教职工5981人,校园占地面积146.94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9.16万平方米。其中:公办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园77所,小学77所、初中25所、九年制学校3所、高中9所、职高5所、聋人学校1所。

近年来,我市城市化步伐快速推进,市中心城区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的7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近5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到63万余人。但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明显滞后,老城区学校数量未增加,大批新建小区没有配套规划建设学校和幼儿园,原有学校多年缺少资金投入,校舍面貌陈旧、仪器设备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导致择校热、大班额问题突出。随着我市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进城务工、落户和移民安置的随迁子女进城读书,将使中心城区生源猛增。预计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85万,学龄人口将达到11.91万人,其中幼儿园2.23万人,小学4.75万人,初中2.23万人,高中2.7万人。城区现有学校布点数量、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老城区现有学校建设规模偏小、校园和校舍面积均不达标,缺乏进一步发展空间。因此,加快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三市”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规划与建设原则

“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三年攻坚工程”覆盖范围为老城区、城东新区、经济开发区、大河坎片区和柳林组团,涉及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和经济开发区。按照国家办学标准和要求,针对我市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现状,规划与建设要坚持“提升改造、优化布局、消除盲点”的总原则。老城区重点做好现有学校的提升改造,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优化布局,解决资源发展不均衡,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新开发城区重点是消除没有规划中小学、幼儿园的盲点区,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建设”的要求,留足留够教育规划用地,使幼儿园和小学均衡布点,初中规模办学,高中集中办学,提高规模效益。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资源统筹管理,严防校产流失。特别是老城区学校改造过程中,涉及城市道路拓展、房屋拆迁等问题时,应优先考虑教育发展需要,撤并、迁建后的学校,必须由政府统筹管理,不得用于教育事业以外。

三、建设目标和任务

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工程的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采取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等方式,优化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着力解决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大班额和择校突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保障城市教育全面、协调、健康、有序发展。

主要任务是:对老城区、滨江新区、城东新区、大河坎片区、开发区北区、城固柳林六个功能区学校、幼儿园进行布点规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59所。其中:保留提升19所,改建9所,扩建13所,新建13所,迁建5所。概算总投资16.8亿元。

县区分年度建设任务如下:

(一)汉台区:规划建设学校45所,概算总投资13.1亿元。其中,2012年规划建设学校22所,总投资8亿元;2013年规划建设学校17所,总投资3.1亿元;2014年规划建设学校6所,总投资2亿元。

(二)南郑县:规划建设学校6所,概算总投资1.7亿元。其中,2012年规划建设学校5所,总投资1.62亿元;2013年规划扩建学校1所,总投资814万元。

(三)开发区:规划建设学校4所,概算总投资2140万元。其中,2012年规划建设学校3所,总投资1940万元;2013年规划改建1所,总投资200万元。

(四)城固县:规划建设学校4所,概算总投资1.8亿元。其中,2012年规划建设学校4所。

具体建设任务详见附件《市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工程任务分解表》

四、保障和推进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

县区政府是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投入的责任主体,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管理。各相关县区政府要积极争取中省资金、统筹本级财政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适度利用金融资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1.市级奖励。中心城区三年攻坚实行分年度考核,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县区,市政府按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2.中省项目优先安排。国家连片扶贫开发、标准化学校建设、学前教育建设等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

3.鼓励捐资助学。市、县区政府在民政部门设立捐资助学专户,鼓励个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捐资助学。

4.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教育。鼓励个人、企事业单位投资办学校、幼儿园,政府无偿提供土地。

5.通过银行贷款建设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市、县区政府予以财政贴息。

(二)强化组织领导

1.市政府统筹中心城区教育发展,成立推进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汉台区区长、南郑县、城固县县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市教育局、财政局、城乡建设规划局、发改委、人社局、国土资源局、审计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相关工作。各区县政府要成立相应的机构,推进中心城区学校规划建设工作。

2.相关县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辖区内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工作,按年度计划推进,加大财政投入,落实配套资金,在市级相关部门指导下,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形成推动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工作的合力,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幼儿;建筑文化教育

中国鲁班街,中国建筑之乡———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也是全国著名两大建筑龙头企业“新八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新七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家乡。两大建筑集团一贯秉承“诚信为本、务实规范、崇尚科技、稳健发展”的企业理念,先后在全国各地及海外承建各类建筑工程,是誉满荆楚大地及全国的诚信企业、爱心企业。他们积极参与助学、扶贫、抗震救灾及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向社会捐资、捐款达1.8亿元,资助3万多名贫困大学生。建筑是人们的生活空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还蕴含着各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息。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富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高超的建筑技术,丰富的建筑文化,加之他们时刻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优秀建筑人的品质,对于生活在中国鲁班街的幼儿来说,将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引入幼儿园,作为特色教育的题材,无疑是最合适的好教材、活教材,大班幼儿正处于求知欲望极强的阶段,他们爱学、好学,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大班中指导幼儿开展鲁班建筑文化教育,对于继承、丰富、发展这份宝贵的建筑文化是可行的。

一、收集资料,激发幼儿了解鲁班建筑文化的兴趣

幼儿对建筑文化是陌生的,认为建筑就是“建房子”。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应把握开展此项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找准切入点。

1.查找收集资料

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几周安排幼儿和家长一起通过网络、电视节目、企业宣传片、地图、建筑工地等途径,收集、查找建筑文化信息资料,特别是中国鲁班建筑之乡的资料信息。

2.资料归类建档

笔者将资料分为以下几类:①有的幼儿在地图上标出自己所在的省、市的位置和名称;②有的幼儿利用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建筑现场参观;③有的幼儿随爸爸、妈妈一起欣赏武汉市两大建筑集团承建的著名建筑的图片;④有的幼儿将电视节目、企业宣传片、特别是造型各异的幼儿园图画收集起来;⑤组织大班幼儿到辛冲街第一敬老院参观,将此活动与“尊老、敬老、爱老”活动一并开展;⑥整理上述活动的图片,在班级活动区域建立辛冲街鲁班建筑文化资料库,以便随时提取备用。

二、感受欣赏,让幼儿感知鲁班建筑文化的艺术魅力

在大班的幼儿区域活动中,笔者专门设立“辛冲街鲁班建筑文化”活动区角,让幼儿在建筑文化氛围中感受其魅力,激发热爱家乡建筑文化的情感。幼儿园就像是一位不会说活的老师,默默地发挥着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首先,在资料库中提取各类资料,并采取多种教育手段进行展示建筑文化,如图片区、幼儿作品区、企业建筑文化宣传区、感恩社会区、建设成果区,还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展示,让幼儿在图、声、光中了解中国鲁班建筑之乡的巨大成果,将各种图片按种类分板块张贴出来。在展示过程中,主要选取高层建筑代表工程、高等院校代表工程、公共建筑代表工程,幼儿园建筑代表工程、海外建筑代表工程等,充分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让幼儿感知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

三、形式多样,让幼儿探究鲁班建筑文化的奥秘

幼儿园游戏活动形式多样,遵照“一日活动皆过程”的原则,将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在游戏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1.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活动之一,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主要是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对鲁班建筑文化的了解、认识后,幼儿喜欢自己动手建房子。在建构区,笔者投放了一些建筑材料和工具,辅助材料长短不一,如木板、大小不等的纸箱子、绳子、线、石头、建筑模型、建筑图片、雪花片、自制纸盒积木、大小不一的红色纸砖。①成品材料:各种形状的大型积木、中型积木和小型积木、鹅卵石等;②建筑工具:塑料泥桶若干、塑料瓦刀、钢卷尺、灰沙板、丁字尺等。在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分别进入建构区,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及工具,可从单个的建筑房到整体的建筑群,逐渐加大难度,如医院、学校、幼儿园、别墅群、商场等。要求:风格不拘一格,不要求建构得惟妙惟肖,只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动手操作,互相团作协作,乐意用构建来表现对现代建筑认识及过程的艰辛,目的就达到了。最后教师可邀请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丰富幼儿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2.美工活动

第8篇

【关键词】香港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得”与“失”: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3-0019-03

一、香港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实施之背景

二战以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认识。近三十年来,各国政府在努力发展本国义务教育的同时,还不约而同地努力发展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重点包括确立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地位、鼓励妇女投身劳动力市场、遏制不断下降的生育率、开展扶贫工作以及支援弱势家庭等。我国香港地区也顺应了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潮流,不断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

2006年,香港特区政府在《以民为本、务实进取:2006至2007年施政报告》(简称《2006至2007年施政报告》)中宣布了一项重大财政政策:从2007年起实施“学前教育学券计划”(简称“学券计划”),向学前教育领域投放更多的资源,“让本港所有适龄儿童均可接受费用合理且质素优良的学前教育”。

二、香港“学券计划”之“得”

(一)“学券计划”彰显了学前教育公平

香港“学券计划”规定,所有参加“计划”的非牟利幼稚园都可跟政府兑换“学券”,获得政府的资助。在2009~2010学年,香港所有950所幼稚园(其中本地幼稚园872所,非本地幼稚园78所)当中,有800所(约占84%)幼稚园参加了“学券计划”。“学券计划”规定,香港所有的幼儿家长都可领取“学券”,并自主选择幼稚园。自“学券计划”推行以来,香港平均每年约有85%的幼稚园幼儿得到“学券计划”的资助。香港特区政府预计,当计划踏入第4个学年,全港9成学童和家庭可以从中受惠,可以说,“学券计划”有力地促进了香港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供给的公平,从而彰显了学前教育的公平。

(二)“学券计划”推动了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香港《2006至2007年施政报告》提出,政府期望5年后所有幼稚园教师都具备幼儿教育证书资历,为此,政府提供了专门的教师发展经费,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和目标要求。2005~2006学年,香港已持有或正在修读幼儿教育证书的幼稚园教师还只占到全部幼稚园教师的56%,而截至2010~2011学年,这一比率上升到96.5%。2011年8月,香港教育局又专门制定了《可获发还课程学费的认可课程列表》以资助幼稚园教师提升专业水平。

(三)“学券计划”提升了学前教育的质量

香港幼稚园全属私营机构,由志愿团体或私人开办。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香港的学前教育一直比较薄弱。“学券计划”实施之前,香港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学前教育的质量也很一般。“学券计划”实施以后,香港政府还对全港所有幼稚园发放过一笔学校发展津贴,以供其购置图书、教材、计算机以及其他教学资源。另外,“学券计划”中还规定了专门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经费比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水平的提升以及幼稚园教学资源的丰富为香港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香港“学券计划”之“失”

(一)教师薪酬制度缺失,待遇缺乏保障

“学券计划”施行后,香港当局要求幼稚园教师全面接受培训,且必须持有幼稚园教育证书。在推行“学券计划”的同时,香港教育局不再要求非牟利幼稚园以及参与“幼稚园及幼儿中心资助计划(KCSS)”的幼教机构,必须参照教育局“建议幼稚园教师薪级表”支付幼稚园教师薪金,而改由幼稚园自主决定教师薪酬,政府也不再为幼稚园教师制定薪级表或规定薪酬水平。这样一来,教师薪酬失去了统一的薪金制度保障。香港幼稚园的办学背景、经济能力各不同,幼稚园教师的薪酬由办学机构“自主决定”“自由浮动”后,出现了拥有10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与刚入职的教师薪酬相同的不合理现象。香港专业教育学院2009年12月组织的一次大型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3%的受访者(幼稚园教师)认为推行“学券计划”以来未能改善其薪酬。目前,香港各幼稚园大都以所收到的学费(包括以学券兑换的学费)作为支付教师薪酬的依据,这导致幼儿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现象的产生。香港幼稚园协会发言人唐少勋透露,一些全日制幼稚园的教师流失率已高达4成。近年来香港幼稚园教师流失率情况详见下表。

(二)教师疲于奔波,工作压力与日俱增

“学券计划”推行后,香港规定所有在职幼稚园教师必须于2012年之前完成幼稚园教育证书课程,绝大部分教师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则去参加进修;有的教师虽然可以提早离开幼稚园前往师资培训机构上课,但被要求在假期里补回相应工作时间。很多幼稚园教师疲于奔命,进修成效也大打折扣。香港教育学院2009年10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幼稚园教师‘精神及活力状况’欠佳,他们经常感到缺乏精力和疲惫”。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同年12月组织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有96%的受访教师指出“学券计划”的各项规定使自己的家庭生活受到了影响;97%的受访者认为该计划间接导致自己出现健康问题;76%的受访教师还表示,“学券计划”的推行,导致备课时间减少。可以说,“学券计划”一方面对香港幼稚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让很多教师因此感到身心疲惫,工作压力与日俱增。

(三)非牟利幼稚园关闭数量连年递增,学前教育学位减少

香港教育局通告第1/2007号――《学前教育新措施》规定,“只有本地非牟利幼稚园或本地非牟利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的有关班级,才符合资格兑换‘学券计划’下的‘学券’”。不过,为了确保一般家庭有能力负担相应学费,政府为参加“学券计划”的非牟利幼稚园设定了学费上限,半日制及全日制学费分别不得高于每年2.4万港币和4.8万港币。然而,在通胀、租金持续上升的影响下,幼稚园的经营成本也急剧上升,由于政府已设定学费上限,这些幼稚园最多只能将学费调至上限水平。现实中,由于幼稚园学费上调空间有限,部分幼稚园为图“生存”不得已选择退出受资助行列,也有部分幼稚园因难以维持而关闭了。一项调查显示,“学券计划”推行后的四个学年里,共关闭幼稚园128间。大量幼稚园的关闭,直接导致了学前教育学位的减少。

四、香港“学券计划”对内地学前教育的启示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类似香港“学券计划”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借鉴香港“学券计划”的成功经验,力避不足之处。

(一)保障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尊重其专业地位

在中国内地,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一直不高。香港实施“学券计划”后出现了较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反思其中的得失,充分说明,为幼儿园教师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保障其工资、医疗、养老与失业保险、职称、培训等方面的基本权益是极其重要的,保障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不仅是尊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还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幼教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众所周知,职业待遇直接关系到职业认同感、组织归属感以及工作热情等。因此,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保障幼儿园教师待遇,尽快出台相应政策,以让幼儿园教师获得应有的职业尊严。

(二)采用多元化培训方式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若干意见》规定,“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然而,师资水平的提升并非能一蹴而就,过于急进反而会适得其反。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不必一刀切,只走集中培训这一条路。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培训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如园内培训、带薪进修等。

第9篇

为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根据《????》文件要求,结合XX教育需求和xxx教育实际,形成本对口帮扶工作计划。

一、对口帮扶目标

按“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教育援助是最好的造血”理念,根据全域结对帮扶政策,合理利用XX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选派教师到XX支教、举办XX县干部教师XX培训班、搭建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帮助XX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动XX教育事业发展。通过教育发展为XX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对口帮扶举措

一是加大XX教师培养力度。选派11~14名教师到色达支教。利用XX支教教师资源,开展“XX支教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深入XXX、XXX等自然条件艰苦和教学质量较差的地区,开展赛课、评课、学科教研等活动。有效利用XXX名优校长、教师资源,结合XXX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师业务提升的实际需求,选派不少于7名XXX名优校长、教师为主体的专家团队赴XXX开展讲教讲学活动。

二是全面深化全域结对。加大对XXX区?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目标考核,深化XX 区结对学校与XX学校、幼儿园的校对校帮扶工作,按“XX教育缺什么?为XX教育做什么”的思路,统计梳理需求,实现精准帮扶。大力开展结对学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利用“成都市中小学继续教育网”、“成都市校本研修网”和XX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立“XX——XX远程教育信息互动平台”,发挥XX区学校优秀资源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为XX广大教师拓宽多渠道学习途径,实现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互通,推进XX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三是努力开创学前教育新局面。根据对XX学前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优化XX县学前教育三级管理机制,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高XX地区学前教育办学水平,推进XX学前教育整体发展。

四是开办XX干部教师温江培训班。将根据XX教师培训需求,在XX举办各种类型干部教师培训班,接纳12-14名XX干部教师到XX跟岗学习两周,接纳1名XX县选派的干部到XX挂职锻炼3-4个月。通过校际结对,接纳20~30名XX干部教师到XX结对学校开展学习、跟岗锻炼,感受体验XX教育理念和文化,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交流经验。

五是实施藏区学生“雏鹰”培育工程。接纳藏区学生来XX就读,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和帮忙,让他们在XX愉快学习,快乐生活。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学生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六是广泛开展教育关爱工作。充分利用各级、各类资源,根据色达贫困学生需求,持续开展“暖冬行动”,募集爱心资金,对贫困学生实施精准帮扶。同时,积极对接XX区中职高职等院校,接收藏区优秀学生到XX就读学校,在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与指导服务上做文章,培育一批能为XX建设脱贫攻坚的学生,帮助他们利用所学所获回馈藏区、回馈社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XX区教育局援藏援彝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援藏援彝工作。援藏援彝办公室,负责结对帮扶日常工作。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人事科、区教管中心、基础教育科、综改办、研培中心等科室、直属事业单位及各学校、幼儿园按职责开展结对帮扶相关工作。按照“一对一”常态化关心慰问机制,区教育局、学校幼儿园领导多渠道了解援藏援彝干部教师的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

(二)加强信息沟通。积极对接XX教体局,了解他们的教育发展需求、教育人才需求,双方共同协商制定结对帮扶计划。针对结对帮扶需求,丰富结对帮扶形式,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断提高结对帮扶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