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信息技术总结

时间:2022-06-24 00:10:52

导语:在大学生信息技术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信息技术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美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153-02

Interactive Explo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University Fine Arts Course//Yang Shuo

Abstract Vigorously promo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universal application, the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 of interaction, the reform of, students’ learning way and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mode reform,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 rich and colorfu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powerful learning too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teractive; fine arts

Author’s address The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rt Institute 2010 Level of Art Major, Xi’an, China 710069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学习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学习将成为今后美术学习改革的一个热点。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交互,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成为今后美术学习改革中的一个重点,需要在理论层面上认真研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1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习交互的意义

1.1 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是时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教育领域,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技术为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与帮助,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资源为学习服务。对国际及国内有关教育信息化的了解,可以看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传统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方式无疑是一种冲击,同时也为教育带来很大变化。这就需要美术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习进行交互,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这是大学生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

1.2 信息技术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社会的发展,这在历史的进程中已得到了充分证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教育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以其趣味性、直观性及强大的信息量为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习过程的交互必将使美术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大学生得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将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2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交互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过程的交互,实现大学生从学习设计、学习实施到评价反馈学习活动的信息技术化。

2.1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学的设计过程

以往的学习设计过程多以学生个体完成为主,设计思路及教材内容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研讨可以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修正认识上的误区,有利于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和理解教材。在这方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网络化的优势恰恰可以为学生间的交流研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帮助,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互动性及开放性,从而实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习设计的过程。

2.2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学的实施过程

1)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多媒体化的特点,它有助于大学生创设更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提高了大学生呈现学习内容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了艺术学科的感染力。

2)利用有效的课件展示,可以将复杂的知识技能形象化,便于大学生理解;通过大学生亲自上机制作课件,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交互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我发展的愉悦,为提高大学生的美术信息素养打下一定基础。

3)现代的美术学习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表现自己的所想所感,通过电脑技术对表现大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网络信息量大,具有交互性、开放性的优势,可为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在学习中应引导大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2.3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学习的评价反馈过程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习评价反馈交互的实验研究,探索在网上进行评价反馈过程,利用网络互动性、开放性的优势,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交互,这种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的反馈、评价的活动范围更广,获取的交流反馈信息更为快捷,便于学生及时地总结及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

2.4 计算机辅助学习的技术有多种,以下几种手段供学生参考

1)美术学习演示。最常见的是由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推出的Office办公系统中PowerPoint组建的一种功能,就是用计算机制成的一种新颖的演示文稿,也称为“电脑幻灯片”,然后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效果要比原先的投影片、幻灯片更生动、更丰富、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演示文稿上可以输出所需要的文字、表格、图形统计图,还可以插入各种超文本或超媒体链接,在Office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剪贴图片、照片、动画剪辑、声音,也可以加入艺术字、各种背景纹理等,都能使演示文稿生动、美观而有趣。为了制作方便,PowerPoint中还提供了很多“幻灯片版面设置”、设计得非常好看的“幻灯片模板”,可供直接套用。除此之外,还可采用Flash等专业软件。

2)多媒体学习。目前有许多种专门用来设计和开发多媒体软件的应用程序,可以很方便地将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录像剪辑以及文本资料组织到学习软件之中,实现超文本或超媒体的联接,还可以设计基础结构复杂的逻辑关系,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不断地改进。

3)计算机绘画,亦称“电脑绘画”。目前不少计算机软件中都带有绘画功能,如Windows系统中有一个“画图”软件,Office办公系统中也有“绘图”软件。绘画软件有一个工具栏,可用鼠标选择某一工具进行相应的操作;有“铅笔”“刷子”“喷笔”等工具,可选用不同的颜色、粗细不同的线条,自由地画出各种形状;有“直线”“曲线”“矩形”“椭圆”“多边形”等用来画几何图形的工具。

4)计算机美术设计。目前用于各种专业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很多,有机械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在课外美术活动中把比较专业的Photoshop、CorelDRAW等多种软件结合起来使用,进行封面设计、广告设计、招贴画设计等,可利用计算机光盘中大量的图像、照片以及材质资料,利用计算机中丰富多样的字形、字体,加上运用多种效果的计算机处理手段,设计出质量较高的作品来。

5)计算机美术欣赏。人们把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美术作品输入光盘,一张光盘中能容纳几百幅甚至上千幅作品,可以随意打开任何一幅作品来欣赏,还可以用“放大镜”将作品放大,仔细欣赏作品的局部或笔触。同时编入作品情况、画家生平介绍等文字资料,有的还配有人声解说和音乐,为美术欣赏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光盘里有多种检索的方法,如按年代、国籍、作者姓名、作品题目等方便地进行检索。

6)电子白板的独特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代替普通投影机幕布,在课堂演示中可直接投影演示画面,不用另外配备幕布;其配备的多色彩笔和板擦可以在白板上实现书写、画图、做表格、擦除等功能。在书写完后,可以通过PC连接打印机打印出来,还可以存储为多种格式的图片,方便以后进行浏览、编辑、打印或者以E-mail发送。

3 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美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信息化社会,学生只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更新学习方式,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1 由知识的接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探究者

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知识的获取大多是由教师来传授,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开发与应用,学生只靠画笔、一张范画进行学习,已不能适应当今和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在信息化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接收者,而应当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大量课例证明,信息交互状态下的学生正以新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引导者、参与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

3.2 由课程教材的受益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 开放式教学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席卷而来,并深入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悄然而至。与此同时,知识信息时代对人们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正是一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化课程,是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阶段。开放式教学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下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教学模式由灌输式向自主式的转变,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主要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原则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教师通过学案的科学设计,注重教学引导,与学生共同探讨,从而实现“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教学目的。该教学模式下不仅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更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学案贯穿于学案导学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主动参与意识的关键因素。在学案的设计上,教师一方面要把握梯度性原则,即综合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能力,保证所设计的学案具有层次感,各层次间呈现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关系,每一个板块都呈现不同梯度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另一方面把握自主性原则,即学案的使用要能够最大程度的引发学生的自主活动,促进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实现认知结构的构建与更新,并通过自主操作,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是教师引导的适度性。有效的学案导学教学,一定需要教师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引导,才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进退有度、左右有局,一方面,自然、及时、具体、有序、深入,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提问、讲解、归纳、示范,点明学生的错误与不足等,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三是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保证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标新立异、大胆猜想,培养创新意识。

二、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思维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求。“合作探究”模式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和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质疑、思考、讨论、分析等途径去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进而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集实践性、自主性及开放性于一体,不仅能够提供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同时促进学生自由思考,积极创造,以发展合作精神和提高探究意识。

例如:在《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体片头》这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探究式教学模式:

师:【诱导观察】播放AuthorWare作品,创设情境,介绍AuthorWare界面特点、窗口和基本工作原理,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多媒体片头开发的基本技巧,激发学生用AuthorWare软件创作作品的积极性。

【设疑】1导入背景图片、输入文字、设置文字属性、设置透明,如何操作?

2显示对象的特效设置、等待图标的应用、属性的设置、等待时间设置中输入法冲突,如何解决?

生:科学分组,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共同开展一系列合作探究活动。

师:【引导辨析】巡视、指导学生练习,提醒学生显示、等待与擦除图标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结合所探讨的问题,掌握收集、调查、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发探究思维。

生:共同探讨,发扬互相合作精神,释疑。

师:【总结归纳】小结AuthorWare作品开发的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总结作品片头的集成过程,领悟AuthorWare的基本工作原理。

【拓展升华】要求学生制作自己作品的片头,并为自己的作品加个片尾。

这样,笔者在上述探究活动中通过“诱导观察、设疑、引导辨析、总结归纳和拓展升华”5个环节的开展,让学生在“观察―质疑―释疑―巩固练习”中获得亲身体验,更好的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并通过实践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思维能力。

三、应用课外延伸式教学模式,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实践能力,教师可开展课外延伸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又从课外循环到课内,课内与课外的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如:在初步学习word软件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于课外或家庭中利用word软件制作电子报刊,或利用画板、Flash、电脑合成(PhotoShop)制作联系生活的绘画作品,灵活运用平动、转动动画技术与遮罩层、引导层技术相结合,制作复杂文字动画。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任明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应用的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 2013(02)

第3篇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首先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与技能”。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以后,目前基本认为,信息素养是“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一种综合能力。实际是涉及信息伦理道德与基本知识、信息思想与情感和信息能力等多领域有较强综合性的社会大众的评价,同时也是人们在当代社会获取、运用、开发信息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技能素养,即娴熟应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图书馆等的技能;科学素养,即大学生能够正确分辨信息的技能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水平;道德素养,即于网络中指引民族院校的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较好的习惯,使自我控制、调节的能力得到提升;人文素养,即利用卓越的人文文化来达到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这在提升学生个人魅力和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对大学生实行信息素养教育,而民族院校更要担负起此等重要的任务,因为培育少数民族人才是民族院校一贯坚持的办学宗旨。

二、培养和提高民族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大学生在学校里得到的信息知识于当代网络社会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大学生必须要有卓越的融会贯通能力,要有能够高效掌握并提高获得、建造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社会活动中吸收、积累更为广阔的信息知识,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开辟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使其实践活动不单单局限于课堂,同时也使大学生积累了社会经验,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质,这是民族大学生能够在经济网络时代得到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完成毕生教育的最快路径。

2.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保障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不但能帮助他们掌握有用的信息知识,筛选适当的手段和途径来获得所需信息,具备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评价信息的性质和领域,辨认隐性的信息资源;而且还能使他们的信息意识得到增强,信息知识得到积累,拥有扎实的信息能力和高素质的信息道德。所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就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3.为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条件

信息素养教育能够开发智力资源,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主动收集的信息将新旧知识、信息相贯通,从整理过的综合性较强的信息知识中获取新的关键的思想和看法,以此来实现革新知识的目标。另外,它还能为学生提供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伦理以及社会问题等的常识,使学生了解到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及如何正确利用有著作权的出版物,帮助学生遵守获得及使用信息资源的规则,进一步加强他们的信息道德思想。

三、培养与提高民族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和问题1.信息素养意识淡薄,信息学习条件较差

民族院校的大学生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的能力较差,他们感应信息的能力和观察、鉴定信息价值的能力基本不高。一部分大学生只会死板地从教科书中找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时间内从未使用过丰富的图书馆资源。他们不把计算机网络资源当做获得信息的关键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手段,也不够主动自觉地利用计算机资源,这完全是由他们自身利用信息的盲目性造成的。农牧家庭的学生是民族院校的主要生源,这些学生占全校学生的百分之七十,他们与城市学生相比家庭状况较差,甚至从未了解过计算机;并且有些民族院校的信息观念落后,在教育方面没有把信息技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这就导致本区与其他地区相比信息技术教育排名靠后,同时也对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形成了阻碍。

2.技术知识有所欠缺,道德素质有待加强

民族院校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能力不足,他们不能合理高效地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检索相关资源时未准确定位检索目标,也不明白如何正确操作高水平的检索,导致了检索的无目的性和低效率,而这就要归咎于学生自身没有完全掌握全面的技能知识。绝大多数的学生即使了解校园网数字图书馆但基本都不会使用它;操作相关软件的能力普遍不高;正确利用信息的能力不足,不能学以致用;英语水平较低,许多英语信息不能被大部分学生获取和利用。民族院校大学生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较少接触和了解网络,所以对相关的信息道德、法规了解不足,也可以说是知之甚少,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无法正确判断信息的本质,同时也欠缺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缺少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而这些基本常识的欠缺会导致一些不好的现象出现[。

3.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伴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建设民族高校网络信息化环境也向更高层次迈进。为了符合时代的特性,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也要不断提高,然而,民族高校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很大,信息素养水平更是高低不一,尤其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少数民族语言教师,他们很少接触信息技术,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难度较大,更别说是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了。

四、培养与提高民族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措施

1.树立信息素养意识,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培育学生的革新意识和实践技能是素质教育的主旨,让学生拥有独创性的思考并处理问题的本领是培育信息素养的终极目标。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将新教育念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并运用于实际。高校管理者的教育思想也要有所改变,以此来创新本校教学,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完善民族高校基础设施,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使学校开启科学化学习模式,开设网上教学课程,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与网络相连结,让学生作业的上交和审阅、教师解疑答惑、师生交流都在网上进行。

2.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注重道德素养培训

培育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就是高校图书馆,所以,要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与历史资源检索教学相结合,重点提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观点。文献检索教学由多个部分构成,包括明确研究对象、获取相关信息等,而每一部分之间都紧密相连,同时都侧重于教会学生自觉并相互合作学习的本领。显而易见,在时展的今天,现代型学习中技术占据着重要地位,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被重视,以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并正确利用技术。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使用活动,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正确指引他们的网络利用行为,使学生坚守自身的网络利用原则,增强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最后还须特别强调他们使用正规信息产品。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加强信息学科融合

目前,在新型的技术信息化教育情况下,想要整体提升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必须培养、成立一支专职的高水平信息教师队伍,挑选专职的信息素质教育授课教师,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信息素养,在本科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不断调整教学观念,正确掌握新时代的教育技巧。另一方面,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通过在岗自学、师资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

五、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教师;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38-02

1 前言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在我国高校的广泛应用,大学教师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教学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高校教师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既是其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强有力支撑,又是当代大学生时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基础。

2 我国大学教师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

大学教师应该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设计教学的能力 现代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现代系统方法,以大学教育教学中教与学理论为指南,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策略和方法,尽可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资源,科学安排大学中教与学所涵盖的每个环节和要素,优化增强大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和方法。现代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因素之一,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考量,这将使大学教育教学的环境、方式及内容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1]。现代信息化教学设计是现代信息化环境下实施大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所以现代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应该成为大学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

大学教师应该具备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本学科课程加以整合的能力 这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与本学科课程相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本学科课程教育体系的每个要素之中去,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中最为主要的教学媒体[2]。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及人力资源和本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始终,以达到更好地完成本学科课程教学任务的目的。

现代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是营造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大学每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新型教学模式和环境,从而辅助大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本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能力,对深化大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体现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教师要具备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能力 现代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大学教师对现代信息化技术进入大学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所在。对于大学教师而言,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要求大学教师在诸如板书设计、课堂组织及课堂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具备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设备的使用、对大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的指导、对自己授课和大学生课堂学习行有效管理等方面的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在现代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学教师要注重对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特别要注重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方法和能力方面把握和开展。

大学教师应该具备对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大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等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都是为了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创设知识性、趣味性及形象化的情境。一旦科学而合理的现代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被确立后,大学教师就要根据此设计方案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化环境的课件制作工作。这些软件大致包括PPT、Flash、Photoshop等应用性软件,大学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这些软件的演示、实验及制作等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要具备运用这些软件处理本学科教材的能力,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是大学教师亟待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一。

3 对提升我国大学教师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几点建议

提高大学对其教师现代信息化教学工作的重视度 大学的立校之本源于自身的整体教学质量,而大学教师的立业之本源于自己的教学水平。无论从一所大学的长远发展来说,还是从大学教师本身专业发展和基本素质来说,教学工作都应该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而我国高校现行的大学教师业绩考评制度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大学的管理者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树立教学工作为学校立校之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办学理念中对教学工作重视度不足的弊端,并努力在大学教师业绩考评制度中增加教学业绩考评量的比重,以促进大学教师现代教学理念朝着教学和科研一起抓的方向发展,在全校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钻研教学、大学生关心教学工作的良好风尚。

同时,高校应该为大学教师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和软环境。大学应该建设高宽带、可控可管的大学校园网络基础支撑平台,实现校园数字化,增大数据库容量及学科涵盖面,使数字化校园在为大学教师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3]。高校应该为大学教师提供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大学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PPT的制作,还应结合自己本专业特点尝试使用其他多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形成现代信息化教学多样性的教学局面,从而调动广大大学教师现代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使大学教师的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大学教师应该养成进行经常性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 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所以,大学教师应该养成经常性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努力做到每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更好地教学进行回顾性反思;同时,大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会通过教学反思得到增加,这对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大学教师应该尝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反思,以便增进与同行的交流和教学经验的积累。

大学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 在知识信息化和全球教育资源共享的今天,人们的学习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在信息化知识方面,大学生已经同大学教师在同一起点,甚至在某些方面强于大学教师。因此,大学教师应该具有时代紧迫感,培养终身学习现代教育理念。

首先,大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紧跟本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大学教师应该加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及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为自身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媛媛,詹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与优化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7):146-148.

第5篇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实验教学 不足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077-01

信息化是21世纪社会变革最为深刻的特征,预示着人类已然进入信息化时代,并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高校人才培养必须顺应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以实现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然而,在审视当前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实践,仍然发现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教学管理的不完善、教学方法的滞后等等不足。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创造新面貌。

一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能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由此可见,实现高校信息化,已然是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形势所需、发展所求。计算机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的重要媒介,其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能量”是显而易见。

首先,计算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计算机这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而言,只有真正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才能考量学生接受了多少、懂得了多少、哪些还有疑问、还需要补充些什么,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是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的基本保证。其次,计算机实验教学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摇篮。信息化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实验教学可以有效规避传统教学课堂“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调性,以图形、文字、动画、声音融为一体的用户界面,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其学习的动能。最后,计算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对社会发展的效能主要是通过其软件设计来完成的。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创新。”开展计算机实验教学,就是给大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机会,并让大学生不断摸索如何进行软件设计、程序创造,为其成为软件设计人才夯实基础。

二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对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随意性

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大学生信息技能提升的关键所在。然而,一部分大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对待上存在着随意性,表现为在进行实验时,出现程序调试不通过的状况,不是积极应对,不向教师请教,或者以朋辈学习的方式来解决,而是刻意回避,随便找同学的来抄一下了事。

2.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不完善

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上机课和理论课学时基本相当,大学生每周都有固定的上机时间。然而,在上机管理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学习不是在完成教学内容、编造程序,而是进行网络聊天、看电影等行为。而由于在偌大的机房内,只有一名教师进行监控,很难进行管理,耗费了宝贵的计算机资源。

3.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方法滞后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然而在一些高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用嘴讲解操作方法,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或者演示给学生看的方式,此种情形的存在,极大地弱化了信息技术本该有的效能。

三 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基本策略

1.重构教学内容,实现能力本位

针对部分学生对教学存在的随意,一方面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但也存在“师之过”,即是否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此,必须对教学内容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重构,使大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渐进式向前发展,不断实现信息技能的提高,真正成为一名信息技术厚实、信息应用灵巧的现代职业人才。

2.加大师资投入,完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对大学生信息能力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针对部分大学生利用上机时间进行与计算机实验课程无关的操作行为,而只有一名教师又难以进行监督管理的现状,需要加大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师资投入,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技能,实现大学生的善学、好学、乐学,进而实现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目标。

3.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教学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对策及措施

一、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信息技术教师学历结构偏低,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是太高。近年来,虽然师范类大学生在逐年增长,但还是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求。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年龄比较年轻,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经验。据调查,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35岁以下比例占很大比重,若不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与实践经验的交流总结,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难于胜任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二)边远地区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紧缺。边远地区学校由于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教师不愿去,即使去后也稳不住。

(三)教师素质不高或固有知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兴起的学科,师范院校近期培养的师资及现任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迫切需求。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中,师范类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占极少数,大量是其他学科转任或兼任的教师。这就造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对策。例如:旧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

二、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

(一)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引进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招聘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其它单位信息技术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加入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对于年轻教师要增加教育投入、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无论是培训经费、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等方面都要加强。特别是对农村学校的教师,更要让他们有时间、有经费、有条件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这样他们才能为乡镇教学质量提高奠定基础,为农村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为此教育部已采取相关措施:鼓励高等学校积极参与中小学信息教育技术的培训,充分发挥大学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科优势,分中级和初级两个层次水平对中小学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二)由于校编政策不科学,编制配备过紧,统得过死,脱离了教育实际。教育部门应调整用人机制,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到广大农村任教。国家规定的农村小学师生比为1:23,但在某些边远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编制不甚合理。编制定死到学校后,教育系统无法根据各个学期各个学校的学生情况对学校编制实行动态管理,造成某些学校出现教师剩余,某些学校又出现教师紧缺的情况。因此,制订科学的编制标准,充分考虑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办法。对于边远地区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紧缺,教育部门应调整用人机制,鼓励年轻一代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进行锻炼,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另外应加强远程教育在边远地区积极开展。

(三)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刚兴起的学科,所以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部分省市计划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培训,培训的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在任或拟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转任与兼任的教师数量将在二三年内达到高峰。但是,部分参加培训的教师经过学习,虽然取得了合格证,但基本的技能还是没有得到提高,无法胜任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长期的努力。

三、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和训练,而是要努力将其发展成为发展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社会背景下,师生的教学参与性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尊重学生主体性,一切以学生为主,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学生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者,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教学目的。

四、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误区和解决措施

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宣传力度,使领导、家长能配合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提高。

(一)由于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使家长误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不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相反认为信息技术仅局限于对计算机的操作,这样会使学生沉迷于网络,在网上玩游戏、聊天等,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对于这种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在家长会上应向家长阐明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把学习信息技术容易走入的误区给家长讲明,特别是网络的利与弊,使家长也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育,达到能辅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目的,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

(二)学生一上信息技术课就想到上网玩游戏、聊天等,不注重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产生教师和学生不能很好地配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走信息技术教学误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除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外,还需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努力。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农村地区,大部分学校在农村,覆盖面广,学生人数多,只有加强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学生服务,为经济建设发展作贡献,所以,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是信息技术教育振兴的关键所在。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教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1-2723-02

作为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人才的高职院校,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全方位积极推动高职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在高职教育的地位,寻求对高职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途径,提高高职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都是势在必行。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关键地位的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不断的接受新技术、新方法,要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的头脑,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才能够让高职体育教育更具有实际意义。本人通过多年的体育教育,总结和制定了一整套措施,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体育教育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人才培养各环节,推动了我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向高水平迈进。

1 体育发展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体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而这些就对体育教育发起了挑战,体育教育创新显得更为重要。所以,高校体育教育正处在一个推陈出新的新时期。同时,作为一项以人为本、积极进取、公平正义、规则至上、团结友爱和健康自然的事业,体育对于当代社会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全民健身活动,不仅让体育成为一种身体运动,更要让体育成为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载体。

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创新在当前社会无疑是一注强心剂,国内形势对体育的新机遇,新挑战,对于处于重要地位的高职体育教育就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因素,因而发挥体育教育的独特功能,以人为本,利用信息技术,以全面发展为核心,引导人人爱体育,以不同的教育方式让高校体育更具创新性。

2 信息技术对高职体育教师的要求

体育创新是能够以不一样的方式改变当下存在于体育教育中的弊端,致力于调动学生对体育的重视和更深的理解,而并不局限于教学。这些对高职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知识更新以及个人思维深度密切相关。

2.1 体育教师应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

高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系统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丰富的体育专业实践经验,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社会,体育教师更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信息技术,更好的为体育教育事业服务。这是体育教育创新的基本条件,同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要善于总结,善于整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下一阶段服务。要把体育教育看成一种服务,不要当成一种纯粹的教学。另外,作为一名高职体育教师,要乐于创新,要敢于创新,不要抵制创新,不要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和权威教条的束缚。

2.2 体育教师应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

体育教学是一项长期实践活动,教师拥有众多鲜活的素材以及自身身入其中,能够知道教学对象的身心感受,能够为教学创新提供源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随时发生的事情保持警觉,一旦机遇来临,就能够身受其发,引发教学创新。

高职体育教师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较以前越来越不成熟,考虑问题极端化,极容易走极端。所以,高职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不正常的现象和行为诡异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在众多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及时发现问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去发现事情本质,从中吸取和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3 信息技术以人为本的结合

体育教育的主体是人,因此,以人为本是高职体育教育中的核心理念。把人的作用作为高职体育教学中最中心位置,起到体育的最起码效果,而不是为了应付了事,现在高职院校中,有些体育教学只是做表面文章,并没有联系和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心里和习惯而实施教学。因此,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理念始终贯穿于高职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体育的特殊教育功能和社会性的特点,不断满足高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体育思想、观念和行为,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以人为本体现了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的基本要求。

4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体育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议

现在高职学生已经进入90年代,而社会调查显示“90后”高职学生自我价值观强烈,缺乏责任感与协作意识。个性独立,自信张扬的“90后”自我选择性极强,更习惯于通过自身实践认识过程来接受前人的经验,很反感教条式的强赛和死板的教学模式。

高职体育教学的创新中也应该给予学生一个自说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应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机会,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育和管理,将自己的体育教育创新分享如下。

4.1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创新型师生关系

在高职体育传统教学理念下,有的体育教师常以权威自居,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位置强加于学生,促使学生偏执的发展。这样导致,学生由于畏惧教师而不愿意去上课,更严重的是影响教学效果。在新的教学指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的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而应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是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开导学生的伟大群体,同时教师也应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更需要通过交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时期高职体育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与学生有着良好的交谈意向,是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是创新性教学活动的有利武器。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可以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我利用业余时间搭建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师生互动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有较大的自由度、随意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易发挥和增进自学能力,避免了学生由于害怕教师或面子问题而不敢问的尴尬,同时,该平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创新开发能力。

4.2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评价学生体系,创新考核方式

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并不是针对学生设立的,并没有起到评价的真正作用,而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成绩就成唯一的标准,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不愿意上体育课。这就需要体育教学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并要对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我在教学过来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学生考核系统,可以跟踪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可以客观公正的给出学生的成绩。

5 总结

历史告诉我们:教育事业是大事,关系国家和民族明天的发展前途。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创新是新世纪新格局的必经之路,做好高职体育中创新教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育中将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米亮.浅析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6).

[2] 王超.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10(6).

[3] 闫雷.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4] 岳书蕊.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理论及实践探析[J].成人教育,2010(11).

第8篇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qq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阅读电子图书,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配合学校工作,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学期,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的电脑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电脑知识水平和技术理论水平。同时,维护好校园信息网络,保证畅通。

四、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第9篇

由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尤其是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正确利用计算机工具为自己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是需要正确思考并加以实践的。

1.1信息素养的培养是进行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也非常快,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已成为广泛共识。从学习方式来看,由于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资源也极其丰富,因此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终身教育学习是最效的途径。

1.2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也越来越模糊,地球村由此形成。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来进行创新性发展是必然趋势。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前提就是具有国际化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的能力,而信息素养的提高也主要通过计算机教育来实现。

1.3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计算机犯罪降低

计算机技术在快速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新型犯罪行为,如软件侵权、计算机病毒、网络诈骗等等,对计算机系统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因此,加强计算机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制止和减少计算机犯罪,我国于1997年首次将计算机犯罪列入新修订的刑法中,其后,又陆续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这些都是用来限制和制裁计算机犯罪的。

2、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2.1大力弘扬计算机文化理念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越精通就代表着计算机文化素养越高,这是一个误区。计算机文化素养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对计算机操作熟练的程度,对计算机操作越熟练,只能说明你利用计算机工具为工作、学习带来更大的便捷性,但并不意味着就具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在高校提高信息素养,更多的是要具有计算机文化的理念,要有信息化时代下的思维方式,要具备信息化时代下的生存能力,要有正确利用计算机工具的掌控能力。

2.2开设现代信息检索课程

开设现代信息检索课程,加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一些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方法,掌握必要的现代网络技术。当然,检索内容一定要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实际相结合,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充分挖掘、分析和研究信息的方式方法,从而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3加大软硬件投入与建设

在高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信息中心的作用。其次,加大硬件投入,建立现代化的校园网络,让学生亲身实践,在实践收获知识。同时,也需要利用优秀的师资,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浓厚兴趣,并掌握正确的方法。

3、总结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