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拓展训练感悟

时间:2022-09-16 04:17:23

导语:在拓展训练感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拓展训练感悟

第1篇

一、在“信任背摔”训练中,我体会到相互信任、同舟共济的重要

在训练中,大家各司其职,队长及时表扬每一个作出贡献的个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团队的拓展训练中,我们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团队所有的成员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完成目标,我们在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要善于把一个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高一年级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在以后三年的高中学习中,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来不爱学空洞内容,那么就联系实际,举例逐条剖析,将它们作为行动的纲领,找出改进的措施,就像吃饭放盐,没有人会直接吃干巴巴的盐。作为一位班主任,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选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定好每个干部甚至每名学生的目标和责任制,并适时提出合理意见,并且让大家抽出时间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才华。评价的时候不但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对于优秀的学生,要指出其不足;对于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学生,更要发现其优点,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

“穿越电网”中,大家目标一致、互相信任、团结协作,完成团队项目,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的作用,相信团队,增进了自己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我们每个人都充当了不同的角色,有队长和政委组成的领导核心,有出谋划策的智囊团,有监督执行者,每个人都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当你设定了一个目标,只要达到目标就要奖励一下自己,千万不要低估激励的作用。把任务分给不同的人分别管理,明确重要职责就显得非常重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这样有利于明确团队任务,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二、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很重要

管理目标是保证每位学生提高自觉性的前提,能使每位学生的行为都具有目标,这样既避免了管理行为的盲目性,又使学生养成了很好的行为习惯。如我在对班干部工作的分工上就非常明确,做到了班级的事情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问,整个班级运行高效。大到班级活动、纪律卫生工作,小到关灯、擦讲桌,事事有人管,减少了班主任在其中的作用。高一新生入学,学校举行新生军训活动,在训练活动中,有的学生害怕吃苦受累,不能主动积极参加训练,在“先进”班级的目标的带动下,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了班集体荣誉的重要性,知道了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对班级而言都很重要,缺少谁的努力都不可以。学生感到自我对集体的重要性,为了集体,他们再苦再累,都会将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班集体目标的完成使学生有了成就感,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此时,再提出争当守纪律优胜班级、学习优胜班级,学生往往信心十足。

三、拓展训练是一种教师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的训练

这种训练强调的是我们大家去“感受”学习,是走出课堂认真学习,而不是“春游”“秋游”。这是我从教练的讲解里领会的一种精神。作为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接纳学生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使学生在这种差异中相互学习,为大家塑造一个和谐的集体、完美的团队。在训练中有很多好的安排,都是先参与体验,再反思,然后分享,最后总结得失,探讨自己对团队活动作出的贡献,多表扬自己,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做好这些事情,都需挖掘出自己的最大潜力,使我们不断成长。

四、感恩他人,感恩父母

“人生之旅”“坎坷人生路”,让人学会感恩,不要去伤害那些帮助我们、爱我们的人。这个游戏使得好多人泣不成声,也使我明白,要珍惜每一个我爱的和爱我的人,不要让自己的今天为自己的昨天后悔!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不可缺的一个环节。

第2篇

素质拓展训练是建立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户外的各种场景当中进行学习、训练和体验,使学生能够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增强自身的体会和感悟,让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体育教学已经不仅仅只是以锻炼学生体能为单一的目的,现代体育教学将学生素质的培养纳入到了体育教学当中,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如何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来陪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成为了体育教学的关键。

1.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往往都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竞技能力为主要的目的,这种体育教学目标以及方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教师以及家长对于学生的要求普遍增高,学生所要面临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重,许多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理素质,承受不了外在环境对其造成的压力,导致了各种心理上的问题,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变。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到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对各种不同的环境进行体验和挑战,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今后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素质拓展训练的应用现状

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至今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素|拓展训练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在实际的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体育教师对于素质拓展训练教学的认知存在偏差,同时也由于体育课程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得不让学生接受被动的体育学习,使得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学生的心理素质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3.素质拓展训练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方法

3.1 增加训练项目增强体验和感悟。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比较繁杂,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的考虑到教学器材等各种限制性的因素,充分发挥已有的人数资源,不断地增加并丰富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和内容,让小学生能够体验各种各样的场景,从不同的环境当中发现不同的问题,使素质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捆绑行动"的素质拓展教学,将数个小学生挤作一团并用绳子扎紧,让学生能够在小路上行进时不断地进行才艺展示。学生们在被绳子捆绑前行的过程中,为了在展示才能时顺利前进,需要良好的配合能力,这可以让每个队员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使学生感悟到配合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无敌风火轮"的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在活动当中体会到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感悟到团队的协调性对于团队能力发挥的影响是多么大。当然,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还有很多,教师在保证学生活动安全以及项目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增加训练的项目数量,让学生能够体验不同的素质拓展训练环境,让心理得到考验,使学生从训练的过程当中学会如何采取有效地方式来解决问题。

3.2 合作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和素质拓展训练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在一般的体育活动当中,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体育特长,通过相互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团队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建立在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机能之上。素质拓展训练是让学生在进行团队的活动当中,发挥每个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成员身体能力只是团队合作当中的一个部分。在进行小学体育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解手链"的素质拓展训练,学生们需要保持手牵着手的状态,形成一个可以前进的圆,学生在不松手的状况下,就会积极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思考如何进行调整才能成为一个圆形,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以及执行能力得到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得以提升。

3.3 增设挑战性的内容提升心理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素质拓展训练时,还应当适当的采取有难度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能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使心理得到挑战,从而提升心理素质。教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开展"背摔"的素质拓展训练,执行人员需要后倒,而保护人员需要将后倒的成员安全接住。在进行"背摔"的过程当中,需要参与者有着极强的心理素质,同时对团队成员需要极强的信任,这可以让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培养成员之间的信赖,使学生心理得到极大的挑战,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教师还可以进行"毕业墙"的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不借助任何的器材翻越高高的墙壁,这种训练能够锻炼学生在团队当中甘于奉献、勇于攀升的精神。同时在攀爬时,对于学生的心理也有着极大的考验,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

4.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素质拓展训练作为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应当充分的发挥素质训练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增加训练项目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以合作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还可以增设挑战性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团队交流与协作能力得到锻炼,潜能得到激发,达到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蒋齐.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2014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拓展训练与中学体育课的关系以及拓展训练的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拓展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在学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是完全可行的,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拓展训练与中学体育课的关系

拓展训练是一种典型的户外体验式训练,它融合不同层次的挑战元素,强调学生去感受学习,而不仅仅在课堂上听讲。它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许多人认为提高素质的手段就是通过各种课堂式的训练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其实,知识和技能作为可衡量的资本固然重要,而人的意志和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把拓展训练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联系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的重要因素进行设计,对这些能力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完成学生价值再造过程并获得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应是我们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拓展训练以“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它让学生在激动、恐惧、犹豫、喜悦中不断提升对生活的感悟。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培养学生创造力。

二、拓展训练的功能

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将团体合作与心理游戏融入户外运动中,能够在受训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身体、品质素质和潜能。

2.1拓展训练项目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拓展训练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悟道理。同时,拓展训练又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得到知识。

2.2拓展训练具有积极的心理拓展功能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缺乏勇敢顽强的毅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通过拓展游戏、难度和思维的结合,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发散创新思维等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新举措。

三、拓展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3.1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拓展训练以它“先行而后知”的体验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断、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拓展训练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2是达到新课标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①注重学生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锻炼;②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③心理健康方面,也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拓展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协作和团队精神。拓展训练对于实现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这个目标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拓展训练中所追求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通过拓展运动可以培养个人自信心、进取心和强健体魄的同时也形成了更为重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调适身心状态,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改善和发展。由于拓展训练以它“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了传统体育教育中的以“独善”为主的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在集体中、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领悟做人的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完善和发展好的心理品质。

3.3拓展训练良好的发展前景

拓展训练已成为现代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因其具有良好的竞技性、针对性、参与性和观赏性,已成为21世纪的一种新时尚,社会发展前景良好。拓展运动主要是通过体验式的方式进行的,与大众平常所生活的环境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拓展运动对大众,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的。通过不断地挑战自我和团队的精神极限,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拓展训练一经开发和开展,必然会受到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热烈响应和欢迎的。

3.4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需要

学会生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本领。在当今经济繁荣,生活压力沉重的年代,“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必然地定位在“学会生存”这个主旋律上。教师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否则,难以想象他们将来如何生存发展,难以想象我们教师工作对民族未来的功过。而拓展运动能很好地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在这方面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是完全可行的,它的开展不受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学习方式灵活多样,项目设计安全性高、内容丰富并且容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更为重要的是拓展训练进入校园将有利于推动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改变,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裘静芳,拓展训练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8(03)

[2]吴薇,张运鸿,拓展训练gl进中学体育课程的健康价值分析[J],少年体育训练,2008(03)

第4篇

一、遵循动机支配规律,揭题与课文主旨相符合

人的行动是由动机支配的。阅读也是由阅读的动机来支配。这是动机支配规律。在小学生的阅读动机中,需要和兴趣是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小学教材大多是围绕某个专题把几篇文章编在一起的文选型教材,虽然多数课文充满情趣,但也不是每篇都能让学生喜欢。即使有的课文学生不喜欢,也必须要求他们学好。所以,小学生的阅读动机中,满足学习需要往往比兴趣更加重要。揭题是阅读教学的首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懂课题,披题入文。因此,揭题时不但要遵循动机支配规律,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要与课文主旨相符合,根据编者的意图,让学生知道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懂得不但要因兴趣而阅读,更应为学习需要而阅读。在操作时,揭题要与创设情境和导入新课结合起来做通盘考虑,充分估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学生的基础和角度出发,用课题和课文本身的因素,至少与课文相关因素,尽快将学生引入课文阅读之中。方法要简便,过程要简捷。

二、遵循习惯养成规律,初读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习惯是积久养成的。良好的预习习惯当然需要W生通过积久的预习活动来养成。这是预习习惯养成的规律。教学新课前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预习一般要求至少读课文三遍:第一遍自由试读,边读边找出生字和回生的字,然后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识字。第二遍要求把课文读对、读顺。第三遍要求知道课文大概内容。以期通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初读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这与预习要求几乎重合。因此,初读教学不但要遵循习惯养成规律,借助交流手段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促进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要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把握内容。在操作中,可以采取“两读两交流”的形式来组织。第一遍读:按段落指名朗读,看学生预习中识字读文的情况。第一次交流:让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并引导根据汉字特点和借助教材的词句来识记生字。第二遍读:最好还是指名个别读,看是否读准读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第二次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内容,引导把握课文大意和线索。

三、遵循语言感悟规律,精读与课文思想相融合

阅读是凭借对文字符号的认知和理解去感悟作者的所见所感,触发联想与想象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阅读课文是从字词句入手,经过判断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在循环往复的阅读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不断理解、感悟。这就是语言感悟的规律。理解和感悟是阅读能力中最核心的因素。理解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理解的升华。深读环节是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表达思想的正确感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指导深读不但要遵循语言感悟规律,让学生通过默读不断还原课文的字词句段所表达的事实,理解课文语言;而且要与课文思想相融合,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置身文中去体验作者的所思所想,感悟作者的表达意图。在操作过程中,一般可以根据课文长短一次或分几次进行。每次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先安排必要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再围绕所提的问题组织学生,让不同见解的学生充分发言后,逐步引导到正确和合理的意见上来。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倡个性化、创造性地阅读,但不是抛开课文原意胡乱发挥,合理化、正确性的理解和感悟是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基础。在学生有了正确的感悟后,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或诵读表现出来。这样让学生经过一次或几次的自读、交流和感悟,在课文里走个来回,达到深入理解语言和正确感悟文意的效果。

四、遵循技能形成规律,总结与课文特点相适合

技能是在无数实践中形成的。小学生的认知、理解、感悟、评价、鉴赏、探究等能力,以及朗读、默读、浏览等技巧都要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并提升。这是阅读技能形成的规律。总结环节是对课文精读后进行的归纳和升华,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评价与鉴赏能力,并从中习得方法。这是建立在对课文内容全面、准确、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评价和鉴赏。因此,这个环节不但要遵循阅读技能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学会怎么去评价和鉴赏;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选取适合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的阅读技能有所提升。在操作上要分三步走。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总结,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形成正确的评价和情感。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梳理,懂得作者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式,悟到一些表达方法。再次,要让学生通过对精彩片段或优美语言的品读,领悟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鉴赏并积累一些语言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步骤都要让学生通过新旧体验的联系和同其他课文的比较,不断提升阅读技能的层次。

五、遵循能力迁移规律,拓展与单元重点相吻合

阅读迁移能力是指学生经过大量阅读后,将储存起来的知识在新的阅读过程中加以灵活使用,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能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是阅读能力迁移的基本规律。拓展环节是引导学生由本课的学习,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向相关领域拓展,目的就是让学生实现能力的迁移。因此,教学中不但要遵循能力迁移规律,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而且要与单元重点相吻合,寻找最佳拓展空间。一般说,每篇课文都会留有一些让人思考想象的空间,可迁移点也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必然力不从心,也没有必要。在操作时,要准确领会单元训练重点的要求,从课文中抓住最切合的一个联系点来拓展延伸。或联系原著,延续阅读;或联系类似作品,对比阅读;或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扩展阅读;或联系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进行习作训练。这样才可能按教材的统筹安排,逐步将单元训练重点落到实处。

第5篇

1.拓展训练的校园文化特性

对于心理行为意义的理解必须以社会文化为参照的语境。这一“心理具有文化属性”观点的提出,让人们认识到在高校中,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的校园文化,其文化环境存在的教育性、引领性、传承性和创新性,都是其他社会亚文化所无法替代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外力,对群体心理产生影响。通过营造一个积极、乐观、奋进、健康的大环境来影响、引导大学生群体,达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终目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对环境也提出了要求,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学生适应和改善环境的动机和方式,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以及思维、行为模式。拓展训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承载了心理的校园文化属性。因此,拓展训练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活动形式,在高校广泛开展。

2.拓展训练的校园文化价值和作用

校园文化承载着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校园文化的特点具有教育性、引领性、传承性、创新性,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包含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先进文化的传承。而拓展训练突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具有主体性、互动性、启发性的特色,强调通过参与者的实践与体验,挖掘自身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内驱力,感悟生命与成长的意义。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对校园文化的教育、引领、传承、创新起到了方式、方法的丰富和补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开阔了参与者的视野,实现了思维与理念的更新与改革。其作用如下:

(1)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丰富和发展。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采用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的实践活动,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校园文化,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拓展训练中,注重教育引导和情感体验的力度,突出爱的教育,并把活动内容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同时,由于拓展训练具有新颖的方式、活跃的气氛、立体的互动、深刻的体悟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能够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持久性。

(2)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融入校园文化的拓展训练,借助精心设计的特殊环境,以户外训练的活动方式营造团结共进、合作共赢、尊重接纳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团队建设,将个体融入到团队中,寻求其在团队中的定位与支持系统,通过协商与配合,参与和互助,让个体体验到融入团队的和谐文化以及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感悟校园文化“以人为本”的内涵,营造积极健康校园文化氛围。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在拓展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坚持学生亲自体验,独立完成,自主分享。这种方式即有利于启发他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身边的人和事,还有利于引导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会客观认识事物,消除抱怨、不平、无奈等负面情绪,学会向他人学习,并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念,做一个人格健康发展的有为青年。

二、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思路与策略

1.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具体思路如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是具有激进与先进、批判与反叛、生命力与破坏力共存的亚文化群体,根据这一群体特点,让校园文化充满时代的气息和适应学生求新的心理需要是我们丰富校园文化方式、手段的思路,即探索与实践以拓展训练为活动载体,促进各类教育之间、各专业之间、各系之间、各班级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资源整合,推动校园文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的优化。

2.校园文化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策略拓展训练具备典型的“先行后知”的特点,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以学生自身体验和经历为起点、以学生成长为目标、透过把每个体验内化为生命动力的这种富有创造、探索理念的活动,推进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进程,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坚持“一核心”坚持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围绕校园文化内涵,通过对拓展项目的精心设计,以感受性活动为方式,以学生领悟内省为提升,促进学生内驱力的形成,探索和实践适应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校园文化活动。

(2)把握“两结合”①自愿参加与协商安排相结合。充分发挥拓展活动项目本身所包含的奇、险、有难度、具挑战和群体学习等元素的吸引力,满足学生历奇和勇于接受挑战的需要,吸引学生自愿参加拓展训练活动。而对于需要特殊辅导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学生,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用协商的办法,以尝试性的活动巧妙地激励这部分学生参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全员成长理念。②自主成长与教育引导相结合。通过开放式、探索性的活动,支持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体会“尝试错误”中主观与客观一致或不一致的情况,鼓励学生自主成长。同时,适时的建议,平等民主的交换意见以及活动整合阶段中活动目的的阐述、导向性的感悟和理解等教师引导环节,促进学生将感悟体验升华为人生成长的经验,从而实现预期的活动目的。

(3)遵守“三原则”一是多元化的内容体系原则。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计上包含着各类对象和团队的内容,包括针对学生、辅导员、新教职员工等个人成长要求的拓展方案;针对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等团队精神培养的训练方案;还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构建的大一至大三学生心理训练方案。例如:针对大一新生的“相逢是缘”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主题训练,针对大二学生的“我是最棒的、相亲相爱一家人”自信心、团队凝聚力主题训练,针对大三学生的“我的地盘我做主、压力弹簧”职涯规划和就业压力管理训练等。二是多层次的人际互动方式。在项目实施中贯穿着多角度、多层面的互动体验,例如“我是谁”、“自画像”等个人项目鼓励学生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通过“罐头鞋”、“有轨电车”、“穿越电网”等团体合作项目为“个性独立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与同龄人相处、交流和体验的机会,培养团队意识。三是多角度的人格提升。在项目效果上以促进学生突破自我,挖掘潜能,挑战极限,融入团队等内心成长为目标,帮助学生将包容理解、接纳合作等心理素质升华为全局意识,完善人格。例如“空中抓杆”要求学生独立爬上9米高25厘米的圆盘上跃起去抓住横在空中的单杠,为学生提供了充满信念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冷静、果断、坚韧的良好品质。

三、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启示

1.制定“接地气”的拓展训练实施方案

拓展训练最初是作为企业管理、社会培训、军事训练等领域的培训方式引进的,当它作为校园文化活动出现时,应根据校园文化内涵以及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制定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接地气”的实施方案。

2.加强专业教师培养让“软实力”不软

在学生自助成长过程中,专业教师在拓展训练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专业的指导水平决定着拓展训练能否实现教育目的。因此,学校在专业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上,应结合学校自身人才、学科、师资等方面的优势,重视专业教师“软实力”的培养与职业认证体制度的建设。

第6篇

一、注重悟性思维的跳跃性特点

跳跃性思维是高层次的发散性思维,在日常学习中,悟性思维就会表现为跳跃性的特点,若在问题拓展方面合理地使用跳跃性思维,可以开阔思维空间,增加成功的机率。在写作活动中,若在成文时合理地使用跳跃性思维,可以增加文章的容量和跨度,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若不能合理使用,则会导致文思不畅。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悟性思维,需要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但是目前,孩子们在中国的教育环境里很难做到思维发散。有些学校,老师兢兢业业,讲解得非常精辟,但是他们鼓励学生拼命去挣高分,不给学生去思考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思考的习惯,逐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然而,悟性中的这种“跳跃”,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它跨越时间的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跳出个别事物的束缚,摆脱类别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近的、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对的、相反的,甚至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加以联结、沟通或组合,使之演化成另一种新事物。

二、语文阅读理解中的思维拓展

语文阅读是一种思维拓展的艺术。然而,学生在阅读中经常浅尝辄止,甚至鲜有自己的思维。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将有利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不善思考的问题。如果学生对作品有一定深度的鉴赏与品味,就要把鉴赏眼光深入到课文深处,细细咀嚼、慢慢钻研,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地去探究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大胆实践,勇于拓展,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思维拓展能力,他在阅读时,才能读得深、读得透。

阅读中的思维拓展不仅是由此及彼的水平迁移,更是一种纵向的开掘,它不仅仅注重内容的拓展和语言的延伸,更注重思维训练的内涵,在拓展过程中,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提高学生思维的强度。在拓展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准确判断,避免学生思维在同一层面踏步不前。当然,拓展的手段很多,其中多媒体技术使拓展内容更加直观,给课外学习资源引入语文课堂开辟了广阔前景。

三、抓住阅读亮点,激活思维悟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感悟承载了阅读教学中的首要职责。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显然,感悟是学生走进文本的一个支撑点。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笔者在迷茫中发现可以用创设情境、链接生活、激活积累、强化阅读、放飞想象等教学方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其感悟能力。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训练扎实

片断:

师:面对着宙斯残暴的惩罚,普罗米修斯是怎么表现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

生齐: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师:是啊,看到人类的困苦,普罗米修斯毅然决然,毫不畏惧,再读――(生再读)

师:同学们,从这个“决心”让我们读懂了普罗米修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他说什么?把你心中所想写下来,一定要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学生写话后交流)

生:普罗米修斯你不愧是英雄。你为了人类宁愿自己忍受痛苦。

生:你真是一位勇敢、善良、正直的人。

……

以上教学片断是我校一位老师在校教研课主题为“以读为本,落实语言训练”的教研活动中上的一节公开课。从片断来看,这位老师确实做到了以读为本,在反复品读中进行写的训练。但我们仔细想想,这样的写的活动仅仅是写的作业而已,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促进作用。其实,像这样的语言训练在许多课堂上屡见不鲜。有的教师往往认为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思想内容之后,让学生将自己此时的感想用文字写下来,以为这就是语言训练。很明显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并不因此而获得语言、思维或能力上的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深究文本意蕴,明确语言训练的目标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有别于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理解,而非表达,阅读课上的表达只是阅读的手段和方法,它发展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评价标准是从表达中看学生理解的准确度及深浅度。教师在教学前,根据这一训练目的,就要深读文本,明确文本意蕴。比如上述教学中让学生写感想的设计,这样的语言训练是不扎实的。倒是“结合文本插图,让学生给英雄塑像,并配以文字说明”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会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思想。

二、抓住切入点,落实语言训练

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时,切不可进行架空的人文熏陶和单纯的语言技巧的演练,而应以理解感悟内容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维,使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兼顾,内化与外化兼收,从而引领学生进行丰富的、灵动的、有效的语言训练。

1.抓典型句式

人教版教材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能为学生提供范例,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训练点。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从文本中去发现、去挖掘。那么,怎样的文本语言可以作为训练点呢?那些在构成上有特色、在意境上有韵味的好词、佳句都是学生语言训练的典范。如一年级课文《菜园里》有这样一句话:“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这句话在结构上很有特色:“ ( )在 。”第一条横线上是填“什么东西”,第二条横线上是填“什么地方”,而括号中则要填一动词,这一例句本身的韵味也就在于此,这一动词既要符合所填事物的存在特点,又要生动形象,富有儿童趣味。像这样的句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

2.想象场面

有些文本中的语言简练,留有很大的空白,这给读者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抓住这些场面空白引导学生将无法言说的事、无法倾诉的情写出来,既让学生动之以情得以倾泻,更是拓宽了文本的场,使文本从多角度得到拓展。如《普罗米修斯》一文中,普罗米修斯得到了火种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文本并没有写,教学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这一情景描述出来,然后将同学们的描述进行归纳整理并写下来。这样的教学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统一起来。有了想象的活跃,才有了说话的精彩,语言实践才有可靠的保证。

三、拓展语言训练,积淀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是例子”。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仅是学习故事,体味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教学时,立足于文本,借助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拓展,致力于语言的积累,得益于能力的发展。

1.结合图片拓展

比如《坐井观天》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抓住这句话接着教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你能用“无边无际”说话吗?学生纷纷回答:大地无边无际,大得很;大海无边无际,大得很……这个设计虽然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但不能发现他是肤浅的。于是教学时,我在以上基础上又出示了雄鹰在蓝天飞翔、轮船在大海航行、骏马在草原奔跑、羊群在草原上吃草、骆驼在沙漠里行走、杨利伟坐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的图片,引导学生看清楚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在干什么。结果,学生结合图片的内容,用上“无边无际”再来说话,说得很精彩。这里,学生从对文本词语的理解,到应用,到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的结合,也融入了情感。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理解由肤浅到深入,由单一到丰富,语言运用也由模糊到准确,由简单到具体生动。

2.联系生活拓展

第8篇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发现,现行的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如:模仿练笔、拓展练笔等都是“读写结合”的常用策略,它为学生构建了对话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模仿练笔

“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角度进行练习。

(1)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写作手法,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2)仿顺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首先,我围绕中心句,指导学生赏析了这一小节中的词句。有了对这一节的研读,学生轻而易举地感悟到在这节中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接着,我为使学生在仿写练习中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进行表达,还利用网络资源为他们创设了情境。有了写法上的感悟,以及情境的体验,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园里的花,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写段练习,这样的仿写练习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再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二、拓展练笔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拓展练笔比较适合他们。练笔的形式很多,有补白类的,包括补充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扩写类的;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类等。

(1)教材简略处的合理拓展。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如:《金钱的魔力》一文中先后写到了店员托德和老板的两次“笑”,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从与众不同的笑中体会一下老班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下老板的心理活动及与“我”的对话。教学至尾声时,我还顺势问到:“当我再次光顾这家服装店时,老板又将会是怎样笑?怎样对我说呢?”让学生去推其发展,展望结果,发现新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以人物想法、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课文精彩处的合理拓展与改写。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拓展。

(3)续写练笔。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假如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续编故事是要足够多时间的,但费时但又不省心的写话,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会将课堂气氛推向。这样的练笔可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统一。

第9篇

一、科学设计拓展训练课的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是上好拓展课的根本和基石,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 键。教学设计应当从准确把握教材内涵出发,以拓展项目的教学 规律和运作流程为依据,结合受训人员的职业特点、年龄性别特 点以及接受和阅读知识的能力,科学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拓展课 教学不同于单纯传授运动技能和知识的体育课教学,有开始、准 备、结束等教学环节组成。传授某种技能只是拓展课其中的一个 方面,它更注重教学过程和教育功效的把握,更注重个人潜能的 开发和团队主体精神的凝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注 重收获某种理念和情感,更注重重塑团队的归属理念和心理感 悟。为此根据拓展教学的实施过程,尝试将拓展训练课设计为: 热身、融合、分享三个教学环节。

1.热 身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受训者的职业特点、文化程度和身 体技能及生理特点等要素,运用设计团队目标、团队展示、团队 游戏等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受训者较快融入到项目和团队之 中,提升探究兴趣,增强每位受训者的集体归属感。同时明确在 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给团队或个人带来制约和管理上的疑难问题, 即提出“我们错在哪?”或称为“提出问题。”

2.融 合

其是一节课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运动项目技能接受和团队

(个人)行为情感的接收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个体或主体参 与,掌握运动技能并获取个人感悟或团队共识,在活动中明确“如 何才能做到更好”,并且逐步明确现实生活或工作中给团队或个 人带来负面功效的主要因素,进而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达到“如何分析问题”的主要认知目标。

3.分 享

分享是整节课的落脚点,也是拓展训练课的精髓所在。它主 要是通过个体或团队对成败原因的亲身体验和总结,总结认知规律,上升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成团队共识进而求得解决问题的 灵丹妙方。通过此环节达到“如何解决问题”的授课目标。

二、把握拓展项目的文化内涵,找到与受训目标相匹配的切入点。

每个拓展训练项目都有其深刻的教育内涵。如何能够找到与 受训者培训目标相匹配的切入点至关重要。受训者职业不同,其 受训目标也不尽相同。同样一个拓展项目,如有轨列车,企业可 能更注重团队效益和个人潜能的开发;学生可能更应注重团队协 作和团队情感的培养;机关单位可能侧重科学统筹和人际关系的 协同。因此,在上拓展课前应对受训者的职业特点、文化内涵、 工作价值取向等有初步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挖掘出该项目的文 化内涵,找到授课的切入点。同时授课结束后还应做跟踪调查, 进一步检验教育功效,且验证所找的切入点是否恰当。

三、教学分享富于拓展课无穷魅力

教学分享是拓展课与一般的体育课存在差异的主要表现形 式。拓展课如果没有教学分享就不完整,也就失去了拓展课的魅 力。每一个拓展项目如果按体育课上,作为一种技能去掌握用时 不过 10 分钟。可是有了分享这一环节却不同了。通过分享和总 结,化解教学矛盾,重塑个体或团队心理;通过分享与交流变个 人经验为集体智慧,使每个受训者的心理有了归属感。

四、制定安全预案,预防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