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行业考察报告

时间:2022-09-02 21:28:52

导语:在教师行业考察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行业考察报告

第1篇

(一)开设目的

“宁波商帮文化”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职业伦理和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具备或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诚信、务实、协作的精神,并增强爱国爱乡的情感;同时培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宁波商帮文化”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和现代商业意识,故不以知识点的讲授和掌握为目标,而重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全面实行体验式教学,达到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使以“创业、务实、诚信、协作”为核心的宁波商帮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

1.课堂教学。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宁波商帮精神与人才培养、宁波商帮崛起的背景、宁波商帮的发展历程、宁波商帮的典范人物、宁波商帮的经营谋略、宁波商帮的人文精神等。上述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进行有倾向性的讲授。

2.参观考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由主讲教师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宁波帮文化旅游区(含宁波帮博物馆、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等),请资深讲解员随同讲解,播放相关资料片,以从多个方位体会、感悟宁波商帮精神。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宁波商帮文化”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宁波商帮文化”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明确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互动中体验、实践中体验,逐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且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使学习成为“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的循环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厘清自身的思想认识,对“宁波商帮精神”产生真切的感悟。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导

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入教学进程,共同探讨。一方面,组织教师对“宁波帮”现象及其中的典型人物、事件作深入系统地研究,并结合其他商帮进行类比,贯穿古今,以更好地分析其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以真实的材料、生动的实例感染和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老师解析的方法,就自己家乡的经济、文化、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撰写考察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交流,开阔眼界,并加深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交流方便,打破课堂的局限,建立课程网站,内容呈现方式符合学生课外学习需要,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同时,利用QQ空间等和学生加强沟通、联系,拓展教学时空。

(二)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观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参观宁波帮文化园区,并请博物馆提供导游和讲解,实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直观印证教学内容,撰写心得体会,从而对其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为此,“宁波商帮文化”课程建立了固定的实践体验教学基地:宁波帮文化旅游区(含宁波帮博物馆、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等),在导游、讲解、信息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保证了校外教学的顺利进行。专门组织学生参加在宁波帮博物馆召开的“2011全国商帮文化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时期下商帮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讨会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全国职业经理人协会联盟、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宁波帮博物馆执行承办。本次全国商帮研讨会有徽商、晋商、甬商、粤商、陕商、鲁商等全国各地商帮积极与会,是国内商帮最集中、探讨最深入的研讨会之一,也是国内级别最高的商帮研讨会。部分师生参加研讨会的讨论并作大会发言。

(三)课程教学与课外主题教育活动(现代商帮讲坛)有机结合

现代商帮讲坛以现代商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具体包括宁波商帮精神、商业经营之道、创新创业事迹、地域文化内涵等。主讲人包括本省(市)宁波商帮、浙江商帮等研究专家,本省(市)地域文化研究专家,本省(市)经济研究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等。每学年开设10次以上大型讲座,以达到进一步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养学生现代商业意识,营造出以现代商业文化(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两年中,现代商帮讲坛开设了20多场,所开设讲座包括:宁波商帮在上海的崛起、保税港区建设与宁波经济发展、宁波商帮的经营谋略、宁波帮成长的土壤、家电业国际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学生理财规划、宁波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与大学生就业、宁波市工程造价行业现状及其发展研究、如何成为优秀的外贸业务员、甬商大讲堂—放飞心灵、甬商大讲堂—激情与理性、甬商大讲堂———职业精神、甬商企业转型升级与产品创新设计、从甬商成功的秘诀谈大学生创业、高职学生走向职场融入社会之要领、宁波商帮文化与当代企业家价值、当代高职生如何适应民营企业文化等。讲座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有机融合,拓展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不同视角的体会与感悟。

(四)采用体验教学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的以考查知识点为主的卷面考核的方式,采用新的体验教学评价的方式,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学习评价上,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作品评价(小团队考察报告加现场汇报)、学生体验与反思(参观心得等)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期中考试要求学生介绍、提炼自己家乡的经济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制作成PPT向全班同学汇报;期末考试要求学生将参观考察宁波帮文化园区的情况进行介绍,并结合每位同学的参观心得,也制作成PPT汇报,与全体同学共享。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评定。从任教过的班级来看,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后,期中、期末考试学生普遍参与热情很高,现场气氛热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

第2篇

何文明

4月24日至27日,我们组织部分教师赴上海学习考察特殊教育。我们先后考察了上海市第一聋校、第四聋校、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和卢湾区辅读学校。笔者作为湖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及盲聋弱智教育专业部负责人,并就上海市特殊教育发展作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通过听领导介绍、进课堂听课和查阅有关资料,我们感觉到上海市的特殊教育无论在教育对象的数量和类别上,还是特殊教育的质量上,都发展很快,给我们很多教育和启发。

教育零拒绝

上海特殊教育对象由过去的聋、盲和弱智三类发展到现在包括肢残、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孤独症、经神分裂症、抑郁症、脑瘫等在内的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在程度上也由过去的轻度、中度残疾教育向重度和极重度残疾教育发展。上海市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主要进特教学校学习,轻度残疾如重听、低视力、轻度智力及肢体残疾儿童少年主要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目前全市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已达到100%。对于极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主要采取特教学校开设多重残疾班和送教上门的方式。如第四聋校就有两个多重残疾班,招生对象主要是听力和智力双重残疾的儿童少年,招生办法是隔年或隔几年招收一次,具体招收时间视学校所辖范围内残疾儿童的人数决定。卢湾区辅读学校是一所规模比较大的弱智学校,目前共有18个教学班,其中2个因瘫痪无法上学的残疾儿童学校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每天派教师到学生家里进行教育。在这所学校我们也参观了一个六年级的多重残疾班,这个班共有8名学生,其中有2名是孤独症,3名是重度智力残疾。为了保证每个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真正实现教育“零拒绝”,上海市现在正准备在浦东创建一所现代化的寄宿制特殊学校,招收重度、极重度和多重残疾的儿童和少年,逐步使上海市义务教育中不存在免学对象。

健全的管理

负责上海市特教事业发展的主要职能部门是市教委。教委副主任直接分管特殊教育工作,各个处室及部门的负责人定期研究解决当年度特教发展问题,并形成“年度特教工作要点”,基教办具体负责协调和各区(县)的行政管理,市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室、教科院负责培训、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各区(县)由分管局长和科长直接管理,特教指导中心具体负责特殊教育工作。

上海市对特教学校的管理主要采取市、区双重管理的办法。1998年上海市对聋校重新进行布局调整后,全市只有4所聋校,其中3所为义务教育学校,1所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由于聋校数量少,区教育局难以对学校业务进行管理和指导,上海市的做法是区负责学校党务和人事工作,市教委教研室特教部负责全市特教学校的业务管理,对全特教学校进行业务检查和考核。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由市教委统一组织毕业考试,对于考试合格的学生发给初中毕业证。这样,避免了特教学校因量少而业务管理无人过问或管理不到位的状况,特教学校之间也有了竞争,纷纷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途径来提高办学质量,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欢迎。我省如果有可能也可参照上海的做法,各个市州特教学校的党务和人事由市州管理,而业务归口到省教育厅和省教科院特教研究室管理。这样有利于全省统一布局,避免只发展聋校的单一畸形局面,也有利于各校竞争发展,避免特校“资源高消耗,效益低产出”的状况。

在加强行政管理的同时,上海市还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如:《上海市特殊教育1990—1995年发展规划》、《上海市特殊教育1995—2000年发展规划》、《上海市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八五”规划》、《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听力言语、视力、智力残疾三类特教学校办学标准》、《关于在本市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本市“九五”期间特殊教育行政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上海市聋校设立布局调整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以及有关实施特教学校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文件等。由于这些政策和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了人们的认识,保证了上海市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

专业的师资

上海市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支过硬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上海市第四聋校的办学质量是全国有名的学校,学校三位校长都是全国著名特教专家,学校的口语教学改革在全国推广。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学校每年毕业学生就业率为100%,并且不少毕业生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有名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现在上海市闵行启音学校又成了全国特殊教育现代化实验学校。上海市特教学校名校、名师的涌现,与上海市对特教师资的重视和培养分不开。

第3篇

关键词:会展专业;实训;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069

会展专业被定义为一门实操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要反复穿梭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当下,行业内普遍存在众多“非科班”出身的会展高端人才也是通过积累大量经营管理经验而成长起来。由此可得,实践育人是进行会展职业化教育的关键,而实训作为其中一种实践形式则是重中之重。

1 会展专业实训体系的教学目的

会展专业开设实训的教学目的,是在高仿真或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如校内会展实训室、生产性实践基地、合作企业或会展活动现场――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际工作中的核心价值、规范守则及理论方法,培养会展一线人员的职业化素养,从而为其毕业后在各种会展类岗位上独当一面而做好充分的心理、知识及技能准备。

2 会展专业实训体系的构成

会展活动是一个连续性的项目管理活动,各环节环环相扣,需要系统管理和整体控制。会展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已基本掌握了与会展项目实操相关的基础知识,如会展业概论、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会展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及体系的构建,有助于衔接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

校内模拟实训:将课堂与校内展会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知识向一般操作能力的跨越。教师根通过引入各类校园活动作为项目教学与实践,据会展项目的运作流程及难易程度衔接实训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分工,以模拟公司的方式参与到校内的各项展会与活动环节中去,充分体现实践性和学以致用。

校外顶岗实训:将实训课堂搬进真实性的会展项目现场,实现学生一般操作能力向综合素质跨越。鼓励学校及实训教师利用所在城市的会展优势资源,积极与本地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及项目。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老师共同组成导师组,组织学生在校外展会中“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让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本教材的会展专业实训体系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2.1 会展认知类实训

会展认知类实训主要为学生参观各种会展活动、场馆、会展企业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引。在参观和认知展会的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按教学计划安排参观任务及练习,现场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及评估来迅速熟悉会展行业生态。包括:

(1)勘察展馆:学生按要求了解展馆各方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接驳、建筑面积、馆区布局、场馆设施、周边情况、场馆历史、主要功能和展览档期等。场馆内设备参数和使用规则均要求细致洞察,如地面承重或电梯大小,特别是消防设施的情况,在危险发生时组织疏散逃脱的安全通道等。

(2)参观展会:由指导教师联系或指定一项会展活动,以考察实训形式组织学生前往活动现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过程中,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在现场收集实训任务指定素材,包括图片、视频、文本资料等,根据自身观察撰写实训考察报告。布置问卷调研及采访任务,与参展商和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甚至与海外来宾进行全英对话。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节,锻炼沟通能力,对实际会议、展览或大型活动培养感性认识和基本的沟通能力。“眼看,耳闻,口问,手动,脑思”是这一环节的学习要领。

学生除了要了解展会的基本情况(主题、展品范围、主办者、承办者、参展商名录)外,还要大胆去和参展商沟通,了解他们对于展会服务、展品专业化程度、专业观众的质量、成交数额等间接信息。透过言语的交流,思考该次展览的成功与否,提出自己的改进想法。但是,在现场参观中,中国学生本身就不善与陌生人沟通,要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锻炼职场胆量、信息收集和社会公关技能。

(3)参观会展企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聘请会展公司工作人员讲解所参观企业的内部管理架构、职能部门分工、相应岗位分类及项目管理流程等。该实训项目有助于学生理解市场对会展工作的需求和具体岗位的职责,激发或坚定其加入会展行业的信心;有助于学生理解会展分工的复杂性,激起其认真学习专业的热情。

2.2 会展技能类实训

会展技能类实训属于能力模块训练――按照会展从业人员核心技能体系设计了系列化的能力模块训练,各能力模块都有一个或多个真实案例及其点评供学生学习,并设计了针对性的项目化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包含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现场服务、会展文案设计、会展礼仪公关等五大分技能实训。

2.3 会展综合项目实训

属于综合项目训练,实训内容涵盖组织展览、组织会议和组织大型活动三大板块,按照会展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操。以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分析、策划写作和动手操作乃至真正实施,能够对各类会展项目有一个完整地认识,切身体会并亲自参与到会展基本的运作过程。

以上三个层次的实训项目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会展专业实训体系。第一层次“会展认知类实训”,让学生能通过展馆、展会及企业的现场勘查,对比各种行业标准,逐渐形成对判断各类会展活动好坏的价值标尺,以及深化对会展人才职业综合素质的认识。

第二层次“会展专项技能类训练”,是建立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性训练,主要突出对会展职业核心技能中的单一专业方面的能力训练,多个技能实训项目结合,针对性较强。满足了与会展行业实际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岗位要求,以组合拳形式夯实学生各方面的会展职业技能,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层次“会展综合项目实训”主要是综合性的设计实验,组织学生独立动手策划、组织和管理一个展览、会议或活动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统筹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项目实训,发挥第一层“会展认知类实训”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和专业兴趣,将第二层“会展技能类实训”所训练的技能综合地运用到实训的各个方面,打造学生优良的会展专业综合素养。

3 会展实训的组织及实施

3.1 展课融合,真实项目教学法

利用校内仿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训,将会展项目镶嵌到实训教学中。实训对接的项目,一是来自校外行业、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二是各类校内展览、会议及活动的真实工作任务。展课融合,真实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点。

3.1.1 展课时间对应

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校内仿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训分别结合本地主要展会的淡季和旺季,进行交错安排,在会展业旺季,以进行校外顶岗实训教学为主,在会展业淡季,以开展校内仿真实训教学为主,在授课时间上灵活安排,实现展课时间对应。

3.1.2 展课项目对接

实训教师积极建立会展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承接企业真实项目,并签订合作协议;然后通过项目拆分并分包给实训班级的各虚拟公司小组,作为一个实训任务进行实操实践,明确内部分工及角色;学生充分运用所积累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所需的市场信息,形成科学合理而目的性强的项目计划,按步骤完成企业指定项目;企业派出导师专门负责跟进实训课程进度,监督项目完成质量,协助校内实训教师完成教学评估,以及学生作品在实际经营中的价值转化。校内教师总结项目执行情况。实现展课项目在校企合作环节上的深度对接。

3.2 小组协作,“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以“学生自由组队、教师适度调配”为基本思路,组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会展营销实训”中,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在实训过程中要按照会展市场营销的工作任务流程,通过前期调研与策划,完成会展活动的招商招展策划,通过运用电话销售、面对面销售、网络营销及公关营销等多方面销售技巧,从而完成一个会展产品的最终销售。整个工作流程与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吻合,以任务驱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3.3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

教师以模拟场景的策划设计为实训任务,在实训班级内部成立模拟公司,以小组为单位在虚拟公司氛围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完成相应业务。该过程促使学生更清晰地认知会展企业各类相关岗位职责、任务分工和业务流程,学会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会展现场管理实训”中,教师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展会现场工作人员、观众及媒体记者等,模拟处理会展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及危机。

3.4 名家引路,案例研讨教学法

以各类专题性课堂为主体,邀请会展相关行业企业导师走进实训课堂,引进企业一线鲜活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案例研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会展行业新近发展资讯及吸取一线专家经验。

4 结论

会展专业实训体系围绕会展职业活动,突出岗位操作技能。以职业活动为教学的依据,虽然考虑到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结合,但是更应该重视职业活动的真实性。教学部门应注重发展会展实训课程体系的生产性效益功能,紧密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对接,避免造成“学校学一套”、“工作干一套”的巨大差。

会展院校需与本地会展产业组织、企业深度合作,让实训项目引入行业一线鲜活的真实案例,甚至有条件的院校可创造企业项目直接嵌入实训的机会。积极推进本校在生产性实践、现场教学等课程改革,促进高效利用校内实践条件,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引入崭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松萍.会展营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2]张以琼.会展实验设计与指导[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陈颖.探索“校中展、展中校”高职会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91-94.

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环节;安排

一、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简称BCIT)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1.BCIT的办学宗旨

(1)向BC省提供具有世界水平的、开拓成功事业发展的就业技能;

(2)培养称职胜任的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晋升的技能,提高工商企业业绩;

(3)通过与工商业界的良好合作,使用良好的教学方法为雇主提供一就职就可胜任工作的高质量技术人 才。

2.BCIT的办学特色

(1)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根据就业市场适时调整。首先,在课程设计和授课模式上,根据企业的需要实行弹性灵活机制,使学生具备就业和创业两种能力。该校有超过170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来指导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发展,学校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平均每两年就交由以企业界人士为主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改革方案。其次,专业教材每3年更新一次,以保证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每年各科教材内容的更新项目多达百余个,更新率约为6%。最后,教师的配备上选择企业中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管理人才作为专业教师,专职教师每年都有时间到有关企业或行业去工作或接受培训,以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该校还有560名兼职教师,不仅保证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密切了学校与企业和行业的关系。为了加强与企业的纽带关系,该校还长期坚持在技术领域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保证学生使用最先进、最新式的设备,企业还为学生提供许多亲身实践的机会。

(2)全新的客户理念。BCIT树立了全新的客户理念,并力争满足各种客户的需要,使其走向成功。BCIT把与他相伴而生的4个方面称为自己的客户,一是学生,二是雇主,三是政府,四是雇员。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力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客户的实际需要,即学生的需求是:学有所用,很快地找到工作,并具有晋升的技能。雇主需求是有求必应的合格工人。政府需求就是产生社会效益,并间接地以结果来支持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雇员需求是个人工作成功满意并有职业发展的机 会。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BCIT主要采取以下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独特做法:①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技术学士学位教育。BCIT的技术学士学位反映了科技和管理知识正在推动着全球经济增长的现实,这些课程满足了社会对前沿科学技术的需求。BCIT所有课程第一年直接进入专业课学习,第二年修文化类课程,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实际知识与技能。许多用人单位对他们免去面试,直接聘用,许多已经在其他大学取得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学生因找不到工作,又到BCIT去读学位,以谋求理想的工作。据统计,在加拿大的工业和民用企业中90%的骨干人才毕业于BCIT。②与普通高校有着本质区别的教师队伍。该校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具有工程师资格的人员组成,他们具有工业界的直接经验,能把最新的技术和成果融入教学中。教师的业务能力主要看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理论性的科研成果和论文。允许教师校外兼职,出资鼓励教师每3年返回工业界进修或解决实际问题,以防止知识老 化。

(3)与工商企业联系紧密。BCIT与工商企业的紧密联系,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第一时间享用到相关行业的硬件与软件设备。BCIT的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自于企业的捐赠,BCIT在为航空航天专业建立的一个新校区中,航空公司提供有23架飞机供教学使用,同时也为科研和发展提供了设施。该校和全球第二大电话电信公司合作提供相关的与电信方面有关的项目和培训,并将其他地区的一些学校设为BCIT的分支,在工业运输方面,BCIT与航空、航海、汽车行业的公司都有很密切的合作,学生可以在一些飞行器上学习飞行技能,加拿大国际开发署、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的很多项目都由BCIT执行。另一方面,这种紧密的结合可以使得教师能更快、更多地获取来自于行业和企业的最新信 息。

(4)挖掘学校资源,满足社会需要。BCIT充分发挥学校各种资源的作用,在满足本校教育的同时,使其市场化。比如在伯纳比的校园是BCIT的主校园,学校在此建起了30多个规模庞大的实习车间。学院在温哥华的市中心买到一幢楼,几年来不仅已经把它建成了中心校园,而且独具匠心地把商务学院也放在这里,在校园内的商务中心名副其实地做起商务来。该校建有一个技术中心,中心既是教师的研究中心、学生的实习场所之一,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科研基地。BCIT通过了政府的认可还为海外移民提供技术培训。学院甚至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也当成商品。BCIT这一举措,既满足了学校财力的需要,又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要。

二、BCIT的课堂教学模式

(1)BridgeˉIn,译成中文就是“引入”或“导入”的意思。就是说教师在讲正题之前,必须通过各种形式把本次课的内容对学生有一个引导,调节学生的注意力。

(2)Learning Outcome,译成中文就是“学习目标”的意思。就是说教师在讲正题之前,必须把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交代清楚,而且是很明确的目标。并且教学目标与考试方式结合起来,如学习目标是复述某某概念,那么,考试时就是解释这个概念。

(3)Preˉtest,译成中文就是课前测试。就是说教师在讲课前要掌握学生对所讲知识的了解情况。

(4)Panticipatory Learning,译成中文就是“学生参与”或“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课堂上要有讲有练,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Psot Test,译成中文就叫“课后测试”。就是讲完课后,通过各种方式检验学生对所讲知识的掌握情况。

(6)Summary,译成中文就是“课后小结并导出”。讲完课后一定要有一个系统的总结,并为下次课的内容奠定基 础。

在加拿大BCIT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制度,每一位教师都要贯彻执行。他们成立一个专门的教师培训中心,教师上岗前必须到这个中心接受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只要是理论课就得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授课。

三、BCIT的办学特色和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领导重视。在学院内部要建立专门的课堂教学管理机构,加强课堂教学环节和质量的监控,通过各种渠道检查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和质量情况。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培训。

(2)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和质量的认识。对于BCIT的做法也许有的教师不以为然,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每次课都按照这样的模式去做的话,就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加强教师备课环节的管理。学院应建立教学管理良性机制。不论是二级管理还是三级管理,要把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讲座或其他形式和途径,让教师明确如何备好一节课,如何写好一份教案,备课时应准备哪些内容等。

(4)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管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明确每一次课的课堂环节的安排和把握,从宏观角度制定一个规范的课堂教学流程,然后,在全院落实执行。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第5篇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途径 思考

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下降,怎样保证学生生源就成了各个高职院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保证学生生源最主要还是要提高学生就业率,而提高就业率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要让教学质量得到一个质的提高和飞跃,主要是要对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做深入的改革和突破。而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是学生获得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基本会计技能,尽快适应会计岗位工作需要的关键环节。笔者根据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作了一些探索。

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现状

实践教学在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就业的关键一环。但是以往的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实际需要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拿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来说,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训环境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都是在普通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训中没有真实的企业环境,不能让学生体会真实的会计工作流程。因此,这种流于形式的会计实训,效果自然是很差的。

(二)教学方法

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只采用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就是在实训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分工,由学生一人担任所有的会计角色。这种方法虽然让学生体验了所有的会计岗位工作,但是没有办法体会企业的会计分工和内部管理制度,这样教学质量自然很难有保证。

(三)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属于岗前练兵,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会计实务操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也是对校内实践教学的补充。但是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实习单位接纳的学生数量非常有限。即使学生进入了实习单位,但真正从事会计专业岗位的很少,所以顶岗实习的预期效果比较差。

二、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途径

(一)会计专业分析和调研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开始对会计专业进行分析,可以安排经验丰富、有实际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新生“专业分析”的主讲教师,让学生了解自己三年中将要学的知识和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岗位。这样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机会,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析以后还要带着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调研,可以带学生去校内外实训基地去参观,让学生对本专业所要了解的知识、从事的岗位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专业分析和调研完成之后,可以通过一个考察报告或者专业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去展示,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分析,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展示的一个过程。

(二)校内实训环境的强化

校内实训基地强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学生在获得会计专业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同时,可以在学校实训基地里进行与所学课程内容相符的实践项目的训练。同时学院应当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仿真的实训资料,在实训室里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体会企业的内部流程和内部的管理制度,所以实训效果就打打提高了。

(三)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校企联手,积极拓展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融合,而且通过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会计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岗位意识。另外,通过这个平台来提升学院和企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主动加入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中去,打造校企合作的“示范”平台。

三、高职实践教学的评价与管理

(一)实践教学的评价

结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注意对实践教育过程的控制与调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不仅要重视实践最后的结果还要关心实践的过程,要科学的制定过程并和结果同时进行、相互渗透的评价体系。

对会计专业实践教育的评价还应该把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融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去,要与用人单位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实践学习反馈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实践教学的管理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完善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保障校内外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成立实践教学组。这个小组的应当由会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辅导员和校外实训指导老师组成,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来协调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其次,要制定各项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校外实习的管理、考核等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应该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我们相信,在广大高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新之路,为社会输出大批能力强、技术硬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达.浅谈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过程的优化[J].科教文汇,2009,(3).

[2]李福顺,孙立华.关于会计实训的认识与建议[J].财会月刊(下旬),2011,(1).

第6篇

一、工作

一年中,在党委的领导下,与其他党委成员相互支持和配合,参与了有关职能部门的以下工作:

(一)落实了三件实事。

1、班子建设。撰写了《关于加快配齐管理部门主官工作的分析意见》,为党委重视和加快中层班子建设提供论证依据。经过大量基础性的工作,新一轮干部配备工作已经正式启动。

2、岗位设置。明确了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地落实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的工作思路和设想,全院教职工的身份确认、岗位选择、工资入档等基础性工作到位。调整、理顺、规范了收入分配体系,政策性的个人增发和补发工资全部兑现。

3、入编进人。执行党委争取省公安厅和省人社厅制定的政策规定,严格、细致、公平地组织了考试、考核活动,35名人事人员正式入编,自2005年以来首次公开正式招聘了10名青年教师干部。

(二)采取了三个措施。

1、外出考察。实施教师“走出去”计划。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教务处和六个教学单位的30名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组成七个考察组,分别到全国13所公安院校参观学习。考察组在考察后提交了共计4.5万字的考察报告。

2、广泛调研。开展了多批次、多领域、多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听取在党委学习创新、职称评审改革、建立考核体系、增加个人收入等重大问题上的意见,并对全院的群众心声、管理漏洞、突出问题有了全面了解。

3、多岗锻炼。为了加快青年干部教师的培养,六名副处职干部院内跨岗兼职,六名青年干部教师到公安基层体验生活,设计和实施了正式上岗工作前一律先在综合管理部门、学管部门、公安基层单位实习的新招聘人员培养模式。

(三)完成了三次改革。

1、学习形式。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基本实现了“注重实际、突出实效”的改革目标。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展开讨论、认真分析困难、切实解决问题逐渐占据重要内容,每月一次的集中活动已经成为党委领导工作的重要方式。

2、办报宗旨。明确院报的“贴近生活、弘扬正气、提炼经验、理性思考”的办报思路。坚持宣传主题,遵循报道规律,调整读者主体,改变内容结构,初步实现了院报转型的目标。

3、学管模式。党委主导下的学生处机构精减、竞聘上岗、人员整合、轮岗交流工作顺利结束。这次学院历史上的首创做法,在思想观念、发展思维、改革勇气、管理水平等方面为学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进行了三项探索。

1、职称评审。在突出业绩、尊重客观、体现公平的原则下,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教学部门和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在名额分配的问题上进行选择,在量化分数和专家意见的关系上进行调整,在项目计分的比例上进行平衡。

2、评选先进。为了克服投票不规范、事迹不突出、名额不科学的弊端,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员组成评审专班,按照统一的标准,从材料看事迹、按事迹打票数、以票数定先进,评选出教师节表彰人员。

3、青年培训。新提拔人员培训班强化提高领导能力,新入编人员培训班突出理性深刻反思,新招聘人员培训班注重全面开阔视野,丰富了办班的经验。同时,摸索和完善量化考核、公开公示的规范管理办法。

(五)规范了三种制度。

1、考核考勤。在全院开始实行统计到人、到天、到事的每月汇总、公开的考勤制度。各单位已经制定和实施以业绩为考核内容、以分数为考核标准的考核制度。全新的年终考评办法标志着学院绩效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人事管理。党务、干部、师资工作的制度文件规定体系基本形成,公文的技术格式和处理程序基本达标,事项的受理、审批、处理基本流畅,任务的讨论、记录、请示、汇报、执行基本规范。

3、财务审批。根据学院的财务管理规定,分管部门已经接受和适应统一、明确、具体的签字审批作法。对就餐和大额开支审查从严,鼓励参加学术活动,尊重部门业务支出,做到形式审签与实体审签有机结合。

二、体会

回顾一年的工作,有以下认识收获:

(一)作为助手,要勇于担当。要有负责的意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在学院和党委的特殊困难时期,敢于站出来、唱红脸、担责任,不怕得罪人、碰困难、触矛盾,无视恶指责、乱批评、瞎议论,坚守良心、党性、事业。

(二)履行职责,要坚持创新。要始终用“永远追求最好”的工作理念作支撑,真心、用心、实心地工作,不断地在工作的形式、方法、过程上深钻研、细琢磨、思新意,从而达到更好的结果、目标、效应,并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三)处理矛盾,要体现公平。要具备毫不动摇的原则性,树立十分鲜明的大局意识、政策意识、为公意识,在任何情况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不怀私心,把握好程序高于一切、规则大于一切、公开重于一切的基本工作底线。

(四)面对繁忙,要理性思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形势、正确明确思路、自觉落实任务,在超前性上下功夫、在规律性上动脑筋、在复杂性上用心思,通过工作取得思想、理论、素养、能力的收获,境界、心胸、视野更加成熟。

(五)担任领导,要敬畏群众。要自觉地与各个层面的教职工交往,愿听真话、敢听狠话、能听反话,在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讨论中寻找智慧、启发灵感、收集良策,把群众的善良、愿望、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重要的标准尺度。

三、问题

一年工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习不够,理论思考淡化。没有很好地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政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所减弱。在具体工作事项上投入精力多,没有在理解、领会和运用中央和省委的方针政策、公安和教育工作的思路要求上下功夫。经常凭着经验认识和分析问题,对国家、行业和学院的发展形势、创新特点、改革精神把握得不深、不透、不准,思想水平、理论功底、职业素养出现一定的差距。对学院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发展的规律、管理的模式缺乏理性层面的思考,作为新党委的成员面对应当承担的重要的历史责任,深感思想有些落伍、理论有些浮浅、能力有些滞后。

(二)处事不稳,官僚意志过重。工作中经常脾气急躁、方法简单、态度严厉。有时只顾自己的考虑,批评多、指责多、教训多。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主观武断、随意轻率、脱离实际。过于强调工作的进程效率,忽略了工作的效果、稳妥、细致。个人的色彩太浓、个人的习性太重、个人的风格太强,本质上的个人主义较重。领导工作的表现形式中,常掩盖着不尊重下属、不倾听意见、不重视困难的问题,常伴随着一时兴起临时动议、不顾条件强力推进、只凭好恶表达意见的劣习。心理上的压力、任务上的繁重、时间上的紧张,给下属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伤害。

(三)工作不细,履行责任失衡。十分明显地存在重党务部门、轻教学部门,重队伍建设、轻业务建设,重应急工作、轻基础工作的不平衡状况。没有明确的教学工作思路和系统计划,很少与教学部门研究讨论业务建设和发展,在坚持特色、探索模式、解决问题、做好保障、督促检查等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很不到位。没有将行政科、教研室、党支部摆在开展活动、业务建设和日常管理的重点,基础的功能、作用和绩效被削弱。行政性的命令、布置、要求多,体现不出目标的系统性、手段的科学性、实施的规范性、结果的奖惩性。应对一些部门的发展不快、目标不明、管理不善、纪律不严、实力不强、水平不高、精神不佳、人心不齐、创新不够的问题负责。

(四)作风不实,深入基层偏少。整体而言,到分管部门走访少,与处级领导交流少,找干部教师谈心少,听取意见、了解民心、知晓困难、征求建议较差。对一些部门主要是答复请示,对一些工作主要是上传下达,对一些事项主要是审核签字。在一定的程度上,上门办公做个样子、开会讲话表个姿态、开展活动图个热闹、督办落实走个过场成为工作的常态。遇到重事、难事、烦事,有时能避尽量避、能推尽量推、能拖尽量拖。没有真正深入、细致、全面地学习教学领域的内在知识,对于结构、规范、标准、运行等规律仍是一知半解,作为大学的领导干部尚不称职。

(五)要求不严,参加应酬随意。对于新时期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精神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全面、执行不到位,自认为做得很好,在细节和小节上放松了严格要求。有时原则性不强,以为不涉及工作利益,不会被发现,不会被举报,抱着踩点红线不要紧的侥幸的心理,接受了单位和个人的宴请。有时没有考虑是否合适和恰当,以为参加公务应酬不违规,出席了理由、场所、标准不妥的饭局。有时面子观念作祟,以为同事之间交流正常,面对邀请把握不够慎重,参加了聚会。

四、打算

在新的一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

(二)在改正不足上有真进展。

(三)在工作方法上有实改进。

第7篇

关键词:“双元”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河南省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在近两年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例如,前期实施的“半工半读”短期实训虽然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能,但还不甚理想,为此,学校又派出8名教师赴德国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们启发很大。“双元制”教育模式有如下特点:1.同生产紧密结合;2.企业的广泛参与;3.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认为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岗位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但是,任何模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切不可照搬照抄,可以根据我校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和利用,用先进的思维模式来引导我们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以下就是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一、 “见习制”的具体实施

“见习制”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德国“双元”教育模式影响下,借鉴现代学徒制,结合我校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为实验班量身定做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作法是:从第一学期开始,每个月抽出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企业进行见习。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本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深入理解做为一个学徒应该如何做?做些什么?企业就是课堂,带队教师会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及要求去管理见习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一)要开好“三会”,即晨会、午会和晚会

这部分工作由带队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完成。晨会时会给学生进行分组,我们见习时分组的情况要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划分,一般情况下,至少要求有20名师傅,至少有20个工作岗位,按照一个班60人来计算,每3个人一个小组。要对学生进行见习激励,学生要喊激励口号,要熟记老师提出的见习要求,如:安全第一、服从管理、要多看多思,我要成功等。午会安排在吃完午饭后,要求学生写出上午的小结,交流上午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找出解决方法,并做出下午的计划。晚会是在学生的第一节晚自习时,要求学生总结一天的收获和遗憾。这样,我们能让学生客观的评价他们将要从事的工作和行业。对学生深入、细致的管理也会帮助学生克服恐慌心理,尤其是第一个学期的见习完成后,学生会理性的知道自己要学课程的重要性,企业师傅的娴熟技能和爱岗敬业精神会深深的触动学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老师和企业师傅尊敬有加。一个学期下来,泡实验室、实训室的学生明显增多,和老师探讨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多,还有部分学和实习企业的师傅联系,利用周六、周日到企业学习。学生的管理难度降低,学习风气日渐好转,这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见习制”的实施,对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的提升也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评价问题。要注意多方评价,尤其关注第三方的评价

一方面是师傅评价学生,我们印制有专门的学生见习评价表(一周一表);另一方面是带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带队教师和学生一起到企业锻炼,检查学生作为徒弟是否达到要求,提问学生对自己工位的设备、工具及车辆零部件是否认识,考核学生在见习过程中,企业师傅师傅给学生安排工作,是否让学生参与维修。还有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可以通过每天的晚会和学生的总结,得到学生对自身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的看法。

这其中师傅的作用很大,也是见习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俗话说:师傅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前两个学期时,学生见习的内容还比较简单,在加之以校企的良好沟通,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到了三、四学期,尤其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想让师傅不遗余力的教会学生,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一定要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力量,一是要花大力量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学生带来最新的技术和技术成果,二是学校要建立和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备,让学生有新的眼界和思路,让企业师傅也看到学生身上也有要学习的地方,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三)要认识到见习制和以往教学过程的不同之处

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学安排的是最好的教师,使用的是最好的设备,教授的是规范的操作(企业的5S),教授的内容也是较高深的技术,但是,我们去发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时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企业无法长久的生存,企业师傅对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认同,不给学生提供机会,加之以学生学的死板,因为在实验室里学生学习时的实验车型是单一的,而实际在维修企业的维修车辆却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应对起来很困难,这是学生在维修企业呆不久的主要原因。此外,维修企业是服务类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技能为主,不能体现企业服务第一的宗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的技能越多,学生离行业越远,这也是影响我们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服务意识培养。

二、实施以竞赛为引导的“双元”循环教学模式,并使之贯穿四个学期的教学

以竞赛为引导的“双元”循环教学模式是借鉴德国“双元”教学模式在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具体运用,并辅之以技能大赛为激励机制,贯穿学生三年的教学和实习过程,为提高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就业质量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具体过程是:

第一步将每个班的学生分四级选拔,四级分别是:遴选兴趣小组、铜牌兴趣小组、银牌兴趣小组、金牌兴趣小组。遴选兴趣小组是按照企业要求布置任务、整理、整顿,不受监督,只检查结果完成情况,以每班为单位,遴选出兴趣小组成员,选拔及培养程序如下:

第一步:遴选出的兴趣小组成员到企业参加习,见习期满,考核合格的升为铜牌兴趣小组成员,不合格的返回班级学习,参加下一回的遴选。(此环节在第一学期完成)

第二步:铜牌兴趣小组成员,在老师的辅导下,参加具体的项目任务,考核合格的升为银牌兴趣小组成员,不合格的返回班级学习,参加下一回的遴选。(此环节在第二学期完成)

第三步:银牌兴趣小组成员参与到企业的实习,在老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考核下,合格的升为金牌兴趣小组成员,不合格的返回班级学习,参加下一回的遴选。(此环节在第三学期完成)

第四步:金牌兴趣小组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大赛集训环节,考核后最终能入围的选手进入赛前的专项训练,不合格的可以返回班级学习,也可以成为学生导师,相当于实验员,也可以根据学生意愿再次进入企业。(此环节在第四学期完成,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第三学期完成)

经过以上四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收获:

1.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企业的实习经验,明确了专业学习目标,在老师和企业师傅多次的考核和修正之下,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明显增强,减少了学生到企业后遇到点问题就退缩的现象。

2.为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储备了人才。避免了只培养个别学生参加大赛而忽略大多数学生的现象发生。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走向常规化和制度化。只要学生个人愿意努力,人人都可以参与大赛,都可以为了自己的荣誉而努力。

3.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每一级兴趣小组的提升都让学生充满了激情,每一次的成功都让学生充满了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4.起到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作用,每一次的淘汰,每一次的返回班级重新进入班级学习,学生都会无比认真,这种内心的动力比老师的唠叨管用的多,使整个汽车专业的学习氛围明显好转。

5.使老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升,逐步形成了“双元结构教师”团队。以往老师脱离企业,或者说与企业接触较少,带学生实习也不深入,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主观臆想、脱离实际。这样四步走,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多次深入企业学习、实践,身上的功夫增加了,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得心应手。

通过四个学期实施以大赛为引导的“双元”循环教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培养过程符合服务行业技术人员的成长规律,真正做到了“学生胜任企业学徒、教学符合生产需要、专业定位符合企业要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自己也满意,实践证明,这样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的办学声誉日益加强。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我们经过了三年多的运行,虽然收获不少,也坚定了我们努力实践的方向,但其间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慎重思考:

1.不论是学生前期的“见习”还是实施“双元”循环教学模式,企业都不是很欢迎。学校的支持和企业的接受能力决定了我们项目实践的发展状况。

2.在实施“双元”循环教学模式的后期,企业看到很多学生很优秀,想签订“长期合同”,这样不利于我们学生的进一步提高,也会影响下一步的教学过程。

3.学生进入企业后,尤其是在见习初期,会遇到各种各种的困难,尤其是师傅素质的高低,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我们实践成败的一个关键。

我想,作为积极投身于中职教学改革的职教人,在当前发展的大好时机,要勇于面对挑战,深入探索,为职教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丰富与完善,但是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质量尤其是实际动手能力表示了质疑,参考当今世界先进国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成功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教育新模式,实现创新性、实践性之目的。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丰富与完善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r愈来愈高的要求。在中国职业教育展上,很多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质量尤其是实际动手能力表示了质疑。审视现行的中等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不难看出,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是造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参考当今世界先进国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成功经验,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丰富中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育内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教育新模式,极具现实意义。

1.德国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一种比较科学而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而且还要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它体现了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其主要特征是职校与企业两个培训场所、受训者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理论与实训两类师资、《理论教学大纲》与《职业培训条例》两种指导文件、理论与实训两种教材、实训技能与专业知识两种考试。WwW.133229.cOM其教育特色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等上面。教育效果明显。毕业生可直接从事实际工作。

“双元制”模式在设计教育中的运用,来自于包豪斯的创始人、校长格罗披乌斯的“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主张_并在这一教育理念下形成的一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艺术设计教育框架。包豪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迅速培养出了一批既掌握了先进技术知识,又懂艺术的高质量设计人才。其教育思想在二战后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其设计品质在与德国布劳恩公司的协作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布劳恩公司吸收了它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形成了自己公司的设计风格,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合作也成为其他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范式。

2.实施创新型职业教育模式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战略措施。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市场对艺术设计职业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培养方向、能力素质标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与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资源开发的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并适应市场经济复杂多变的能。

研究创新型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模式要求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由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能力构成。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包括创造性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能力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求异思维占优势,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其次是创造性教学能力,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现有知识,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综合运用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3.实现创新性教育之措施

3.1要创建一套完整的区别于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开创适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新的教学方法,这需要不断地总结和不断地完善。

3.2把现有的相对封闭的课堂开放,引入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就业后的行业氛围,具体的办法可以采用如下几种:

1)鼓励有特长的学生组建相应的学生社团.比如有的学生在动漫方面有特长,就可以鼓励他们组建自己的社团,组织社团活动.甚至可以对外承揽商业活动。组建社团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很好的办法.能够使他们为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这样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真正爱好变成自己以后的职业。

2)定期地举办不同题材、体裁的校际学生作品展览,或者是观摩其他学校学生的作品展。努力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其他院校学生的水平或者社会上的作品。

3)组织同学参加各类大赛或者参加社会的设计招投标,在真正的有主题、有要求、有命题的前提下进行作品创作,以提高同学适应客观要求的能力和实战能力。

4)利用网络煤体组织网上作品评价和展示交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作品,在大家的品评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

3.3引人实践机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首先,进行社会讲学。请在设计行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定期到校进行讲座,具体讲解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在面对客户和项目时如何同客户进行沟通。其次是联系项目交流进校或组织同学进行实习。

3.4把艺术修养与电脑软件应用相结合,不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而是客观地把它们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双管齐下的目的。

3.5拓展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让学生走出室内,贴近自然,以自然为舞台进行创作和设计活动.通过了解自然而深深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学生的作品更具生命力。第五、教学改革应坚持内容与方法二个方面的创新。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1)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观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细致的实践指导以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实践方法。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通过学生主动的实践活动,感受实践活动于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知识的原则,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检验自己,找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点.以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3)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

第9篇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不足,面授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缺失:主观方面主要有:面授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因课时费成本的限制,很难吸引高水平教师授课;加上很多助学机构在自学考试前一个月集中授课,这段时间内教师需求量大,好教师供不应求,有些助学站点只好退而求其次,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研究生也被拿来滥竽充数,面授教学变成划重点、猜题目的突击时间,这种走过场式教学的最后结果是:考生到课率不高,真正主动学习的人少,混文凭的人多;这些助学站点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兑现招生违规许诺,一部分工作人员铤而走险,出现了有组织地助考的严重违规行为,最终结果就是严重威胁自考的生命线。在客观方面,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有些助学站点实践环节考核流于形式,弄虚作假、虚报成绩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还有专业课程设置重系统性与理论性,轻实用性与动手能力培养,指定教材内容老化,考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学与用严重脱节,如何尽快完善这个问题,平衡矛盾,也是当务之急。收费随意“搭车缺管”。近几年来,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和相关部门每年都联合发文,规范学校收费管理,但由于没有具体的监管机构和措施,加上反馈渠道不通,一些助学站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常巧立各种名目,违规收费;例如:按国家有关规定,自学考试只能收取学费(含论文答辩费)、书籍费和科考费三种,并按学科门类给出了收费上限控制,但有些站点为抵消高额招生成本,总是以各种理由想方设法强制收费用,如班费、办证费、复习资料费、考前辅导费、论文指导费、答辩费等,严重时导致有些考生集体组织罢课抗议,危及社会稳定。工作队伍“建设缺欠”。自学考试助学站点的管理人员,正式职工人数较少,大多为临时聘用人员,流动性很大,尤其是民办助学单位更为突出,且这些工作人员大多为非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管理水平和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服务不主动,很多考生无法按时收到教材、教辅资料及授课时间和内容等应及时收到的信息;无法及时校对出考生基本信息资料中出现的错误,学籍异动平时无人管,结账时糊涂账多,错误不断累积,导致历史遗留问题增多,费用清理难度增大,管理困难,更有甚者,导致考生毕业证信息错误,给考生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也给主考院校声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考风考纪“监管缺严”。开考初期,自学考试考风考纪严格,毕业生的质量很高,自考毕业文凭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信誉,可以说,考风考纪是自学考试的生命线,但近年来,行业委托开考专业增加,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生产第一线需要的人才,民办助学站点的崛起,为自学考试助学开辟了新的领域,随着主考院校生源数量的扩大,主考院校和国家考试机构对助学站点管理的精力相对有限,监管难度增大,其后果是有些助学站点助学不严、助考过度,考风考纪流于形式,如何在保障助学机构积极性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加强对助学站点助学的全方位、全范围监管,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实现考风考纪的好转是相关考试管理机构和主考院校所必须解决的关系到自学考试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建立助学站点定期资格审查和评比制度。对助学站点的管理,首先应建立准入制度,必须对助学站点的指导思想、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教学条件进行审核评估,合格后方可设立助学站点,开展助学工作;其次是设法掌握助学站点管理的第一手资料,总结经验,提高站点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定期建立交流环境和渠道,以便尽快发现和解决站点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监控和管理站点的第一要务。长沙理工大学的做法是先由招生和业务主管部门联合对申请助学的单位进行综合考察,形成考察报告,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统一讨论是否同意建站。建站后,由我院业务部门管理指导和监控,同时,每年召开一次站点年度工作会议,在会上由院长做工作报告,总结成功的经验,部署来年工作,以长沙理工大学自学考试助学站点评价办法为依据,先由助学站点自评打分,再由我院评审小组组织专家评审,选出先进助学站点集体和先进个人,在会上进行表彰,对不合格的站点进行整改,严重的终止合作关系,取消助学站点资格,以弘扬正气,打击歪风。会议期间,还专门由业务部门组织对口站点召开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心得体会,面对面地分析新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必要时进行相关业务培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站点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招生监管。招生,是自学考试工作的第一步,有生源才有事业,生源问题关系到自学考试的死生存亡,如何监督助学站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扩大生源规模,合法招生,防止招生许愿和高额招生费用骗取考生呢?长沙理工大学的做法有如下几点:一是统一招生的助学站点名称,实行招生信息由主考院校统一审核、检查和制度,防止虚假信息和招生广告,并对助学站点的招生广告实行年度审查备案;二是在暑假期间组织招生检查人员到站点、车站明察暗访,制订预案,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改正,防止恶意竞争生源;三是建立网上及地方媒体督查小组,打击网上违规招生;四是对违规站点视违规程度予以不同层次的处罚,处罚措施主要有:定期整改、停业招生、终止合作、强制回收学生等。加强教师管理,实行面授教师资格审查与备案制度。自学考试具有极强的开放性,考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极大,为了照顾到各种不同水平考生的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来自工作第一线的考生,他们知道哪些知识“实用”,哪些知识用不上,因此,他们的学习是具有选择性的,他们希望学的知识既要有新颖性,更应有实用性。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面授教师资格审查制度,建立教师库,根据自考教育的特点聘任教师:第一,在选定教师时,要本着好中选优的原则,注重聘请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师为面授教师,在实际过程中建立教学结果反馈制度,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备案,实行优胜劣汰,好的留用,差的淘汰。第二,为提高教师的相对稳定性,我院建立了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集体对课程教材、学生素质、考试特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将备课成果下达到助学站点,指导面授教师上课;第三,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参加自考方面的交流与研究,通过高水平教学吸引学生上课。加强助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自学考试属国家级考试,级别高,政策性强,组织严密,大部分工作都有很强的指令性和时间性要求,因此,加强助学管理者队伍的建设,是自学考试特点的必然要求,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较队伍,它要求每一个队员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敢于坚持原则,善于严格管理,他们应熟悉国家关于自学考试的相关政策、工作流程,并在办学实践中身体力行。这样才能为助学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我们的做法是:对站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利用每年召开一次站点工作会议,交流心得体会,学习讲解新的政策,检查落实情况,了解第一线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个别情况可通过QQ群讨论和培训。

加强网络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自学考试既是一种考试制度,同时又是一种教育形式,21世纪的发展,主要是以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标志,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就是要在过去社会助学更多地侧重于手工管理和教师面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为考试管理人员和考生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稳定的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减少工作差错。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自学考试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使学生24小时都有学习资源,缓解工学矛盾难题,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为考生提供政策资讯、学习资源、过程评价、互动交流、报名报考、成绩查询等较全面地学习支持和考试服务,让考生花较少的时间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为了做到这些,长沙理工大学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站,可以及时各种文件、通知,下载相关信息,查询考生个人信息。开发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可供工作人员在系统中进行考生基本信息管理、自动录入并管理成绩信息,根据业务需要产生各类报表,还有学籍异动管理、学费管理及各种统计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开发了自学考试助学站点教学质量网上实时监控评价调查终端,考生可对每门课程的助学情况进行实时评价,使我院教学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控助学站点助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为考生提供网络教育的学习平台也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之中。严肃考纪考风教育,坚守自学考试质量生命线,保住自考生命线。坚持国家自学考试的权威性,确保国家考试质量和安全,是自学考试的生命线。考试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我们正处在中国社会转型越来越追求公平正义的年代,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需要。因此,从助学站点开始,加强对考生的考风考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每次考试前1个月召开考纪考风动员大会,组织考生认真学习考生须知、考风考纪违纪处罚决定,签署考试诚信保证书,造成强大的心理政策压力,强化考生自觉遵守考风考纪的意识;第二,我们按国家考试机构的要求对监考老师进行详细而严格的考务工作培训,坚决制止各种违纪行为,营造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氛围,确保了自学考试的公平、公正和质量。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动手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助学站点在面授过程中应加强考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应认真完成课程本身安排的课程实(试)验,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发挥主考院校优势,采用多种形式(如模拟、仿真实验、动画影像资料等)帮助助学站点考生完成实践环节学习和考核;另一方面,应结合课程特点和考生实际能力和水平设计大型综合作业让学生练习,增加课程设计的数量,通过设计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感觉到知识的力量,学有所用,从而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切合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结合实际工作真正解决问题,通过这个完整的过程,达到熟悉流程、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也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论文)的过程,必须改革毕业设计(论文)的传统方式,让考生结合实际工作选题,指导教师由一人改为两人,助学站点一个,考生当地或本单位高级技术人员一个,突破单纯由学校教师指导的限制,学校教师负责理论指导,当地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督促和实际指导,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强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的互动。

招生许愿是助学站点一切不良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变态的高额招生费用是社会不稳定的最大隐患,这两颗毒瘤是产生投机取巧导致考风考纪日益恶化的根本原因,必须予以坚决打击,同时,也应该看到,助学站点的管理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自学考试其他的配套政策息息相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已经严重脱离客观实际,有些专业的考试计划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学考试收费标准多年不变,与日益增长的考试、助学成本直线上升的客观实际严重脱节;只有直面现实,从源头抓起,进行大的彻底的教育革命,才能有利于处理自学考试本身发展中的问题。党的十提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自学考试就应根据人民的需要,调整培养目标,用“满足社会和人民的个人需要的教育程度”作为质量标准。把重点放在社会紧俏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上,为了配合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让高校为城镇化建设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考虑到农村的实际现状,国家财政应提供配套经费,依次带动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改革,主动调整自学考试试卷的难度和单一考试方式,加大实践环节考核,扩大主考院校自,这样才能调动考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好的课堂纪律和较高的到课率,避免招生许愿恶习发生,从根本上消除高额生源费引起的恶性循环,让助学站点安心、专心助学,全面提供助学站点的管理水平,促进考风考纪的自然好转,使自学考试事业重回高峰,迎接繁荣。

作者:李志源 苏汉元 谈传生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