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27 19:09:59

导语:在小区调研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调研结果显示,我县文秘杂烩网已有物业管理企业入驻的小区仅7个,基本上都是新建的住宅小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户数约5300户,其余多为社区居委会管理或由住户自请环卫工清扫。已经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仅有2个,分别是“星光名庭”和“圳业太阳城”。

物业管理企业基本情况:目前,在我县注册的物业管理企业有3家,均为三级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入驻我县小区从事物业管理服务的企业有5家。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全县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不到100人。其中持有各类上岗证的不到30人。

㈡居住小区的特点

1、小区档次差距大。从文秘杂烩网住宅小区配套设施方面看,既有新建的设施齐全、绿地率高的高标准小区,也有早期开发的设施不完善、甚至是脏乱差的小区。从物业管理费收缴率方面看,收缴率高的“丽景花城”达到90%,而收缴率低的桂杨新贤城只有40%。从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方面看,有0.2元/月/平方米到0.4元/月/平方米不等。

2、小区遗留问题多。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我县居住小区较为分散,遗留问题多。有的小区基础设施差,配套不齐全;有的小区建设规模小,相关手续不完备;还有许多小区是敞开式的,给物业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房地产开发建设遗留问题成物业纠纷主因。在物业纠纷投诉中,有相当数量是业主投诉个别房地产开发建设遗留问题而引发的。有的开发商未严格按规范和规划要求配套相应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或将配套设施等共有产权挪作经营使用。如绿化不到位、安防设施不到位、公共车棚(位)少、休闲公建设施少等。有的开发商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后,小区公共设施和部位施工监管不到位。有的因工程施工质量遗留问题至今难以解决。

2、物业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承担文秘杂烩网小区物业行业管理职责的是县房管局,但这只是一种行业指导性的工作,按照县政府办转发的《关于明确物业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的要求,相关乡镇、居委会应设立物业管理专职人员,但我县至今尚未落实到位。因此指导、监督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工作,以及对辖区内日常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管等方面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物业管理涉及到房管、城建、物价、供电、供水、消防、公安等多个部门,有时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仅靠房管部门难以协调各方,容易造成物业纠纷投诉率高、调解率低的局面。

3、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组建难且运作不规范。一是部分小区开发期较长,小区内物业管理区域难以确定,造成业主大会迟迟不能召开。二是部分小区规模较大、业主户数较多且相互之间大多又不熟悉,组织业主进行选举、决策等事务存在较大难度。三是业主参与意识不强,业主委员会组成复杂、人员良莠不齐,缺乏“有能力、有名望、善协调”的组织者。四是有些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建立、运作不够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县仅有的二个业主委员会均或多或少存在要求物业公司提供工作经费的问题。五是有的业主委会成立之初比较迫切,而成立后遇到困难与矛盾就撒手不管,如太阳城业主委员会。

4、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率低。造成收费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质量不到位。二是低收入群体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三是文秘杂烩网业主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引发居民不满情绪而影响交费。四是商住混合小区收费难,如太阳城小区。五是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消费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5、物业管理服务行为不规范。我县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和培训没有跟上,普遍存在着聘用人员未取得相关物业管理上岗证就上岗的现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不规范、不到位、服务质量差。

6、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物业维护、管理问题文秘杂烩网日益突出。我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建造的住宅楼,当时受条件限制,在规划、建设、用地等方面不够规范,存在小区配套不齐全、绿地面积小、停车位不足、环境脏乱差、房屋立面破损严重等问题。这些旧住宅小区目前尚无法开展物业管理,基本是由社区居委会代管。这些住宅建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广大业主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物业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物业管理工作,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调研组提出如下意见与建议:

1、要完善物业管理源头监管。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物业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从根本上减少物业管理矛盾纠纷。一是县工商、建设等部门应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着手制定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等示范文本,明确规定前期和后期物业管理服务中的服务范畴、服务标准、合同期限、服务费用,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进一步规范和约束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的行为。二是建设主管部门应按照物业管理相关法规规定,在房地产规划设计图纸审批时明确物业共有部位、共同设施使用功能,防止开发商、物业公司擅自处分属于业主的物业共有部分、共用设施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引发矛盾纠纷。在组织验收时,应配合有关单位将小区各类管道工程(含地下管道隐蔽工程)列入验收内容。

2、要健全物业管理体制机制。首先,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物业管理体制要求,完善和规范物业管理行政管理体系,相关乡镇应设立物业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乡镇、居委会的物业管理队伍组织建设。其次,要根据“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县、乡镇、居委会的职责分工,将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乡镇、居委会对辖区日常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管作用。第三,要健全完善物业管理各项制度,建立县、乡镇、居委会、房管等部门的综合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统一管理,积极探索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商、物业企业、业主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缴交、保存与使用的新型工作方法,确保专项维修基金的足额归集和合理使用。

3、要深化物业管理法规宣教。运用互联网、电视台、报纸、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广泛开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江西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宣传活动,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成员和业主代表的教育培训,促进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业委会成员依法履职;促使物业管理企业遵纪守法,规范管理,更好地为业主提供服务;增强广大业主的物业管理法律意识和消费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搞好物业管理不单是物业企业、政府、居委会的事情,而且是需要全体业主和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工作。

4、要强化物业管理指导监督。一方面,县政府职能部门与乡镇、居委会要主动介入,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小区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入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履行职责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组织、协调、指导、帮助的力度,促进业主大会召开,业主委员会建立并有效开展工作。要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法律指导与日常监管。对于业主委员会所需工作经费,应指导其通过业主大会规约来收取,杜绝向物业公司直接索取的现象。另一方面,县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与乡镇、居委会要各司其职,强化日常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查处物业服务违法行为和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的违法行为;加大调处力度,及时化解各类物业管理矛盾纠纷,尽快解决业主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还要组织不定期巡查,对管理水平低、信用等级差、服务不到位、收费不规范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降低甚至取消其在本县辖区内从事物业管理的资格,维护广大业主合法权益。再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尽快形成“以质论价、质价相符、合同约定”的收费体系,努力营造物业管理企业崇尚优质服务、业主自觉按时缴纳物业服务费的和谐氛围。同时,按物业服务等级标准逐步提高我县物业收费标准、提升物业管理档次,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建设的新内容,真正实现物业管理的双向选择。

第2篇

调研活动地点:

参加人员:平湖市幼儿园园长、副园长链式培训班全体人员约30人、嘉兴市教育学院老师2人。

其中本小组人员(第五小组):

一、本次调研活动流程。

1. 观摩两个教学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有教龄十年左右的章萍老师执教的中班数学活动《去猫妈妈家做客》。

第二个活动是有教龄五年内的沈佳欢老师执教的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水果》

2. 执教老师说课,听课教师互动交流。

两位执教老师从教材、目标、环节流程、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平湖市实验幼儿园的包亚燕园长代表参加培训的园长们进行互动点评。

3. 园长介绍。

江南幼儿园姚小萍园长给大家作了题为《建设蕴含个性的幼儿园文化》的报告。引用典故阐述个人对“个性”的认识,引用国外案例引入了“视觉识别系统”的理论。介绍了江南幼儿园的筹备建造和设计理念。用众多照片介绍了幼儿园环境及办园特色设想。

4. 参观园舍环境、互动交流。

全体参加培训的园长们在江南幼儿园几位园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园舍门厅、楼梯走廊、专用教室、幼儿活动室、行政办公室以及户外活动环境。边参观边互相交流,园长们积极询问了解有关情况。

5. 嘉兴教育学院沈老师讲话。

沈老师对江南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给予了“灿烂而不耀眼,丰富而不杂乱,清新而不冷淡,精致而不刻板”的评价。

二、本次调研活动得到的启示。

1. 两个教学活动给我们的启示。选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总是会很高的。教师温柔清新的语言,生动的体态动作,能引发幼儿积极的互动。丰富的教学手段,情境化、游戏化的环境创设,总能满足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丰富的操作材料和直观的实物让幼儿多种感官接触中感知事物的特性和规律,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活动中适时进行学习常规、社会技能的渗透教育,关注到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2. 园长介绍给我们的启示。姚园长能在新园舍建设中引入视觉识别系统理论,邀请专业设计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视觉形象整体设计,让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富有整体性、系统性,具有整体美感和鲜明的特色。环境创设理念凸显现代化。

3. 园舍环境给我们的启示。江南幼儿园整体环境可以用“清新雅致”四个字来概括。底楼、二楼、三楼的色彩以大地、森林、天空的三种颜色为主色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容易让人感觉温馨、安全,产生归属感。设备一流的教学功能室,如:幼儿阅览室、美术室、科学探索室、动漫活动室,投入大、起点高,让我们望尘莫及。户外环境设计也是充分体现雅致的特点,规整的防腐木藤架、漂亮的马赛克图形墙、雪白的沙池、碧绿的草地以及整齐的花坛围座,让人散步其中如入家庭后花园。

三、本次调研活动引发的思考。

1. 关于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本次观摩的两个教学活动都是科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教师设计科学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让幼儿自主探究,从而发现问题,在教师引领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环节设计应体现层次递进性。一个科学活动后能够引发幼儿对某些事物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是个成功的科学活动。

2. 关于幼儿园特色文化。

朱永新教授说“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皈依,是他们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它决定着人们的使命担当、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学校的节日、仪式、庆典、教学,以及各种具体的行为规则等)、各种物质载体(建筑、logo、色彩、绿化、教室、课桌、座椅、装饰、校服、网站甚至校徽、纸杯等)和全部的符号体系(校训、校歌、校徽、学校吉祥物,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的语言表达)之中。”幼儿园要追求特色文化,应该从园所物质环境、办园理念系统、内部制度文化、教职工队伍精神面貌、教育行为等方面全方位设计,打造,再经过多年的积淀才能形成。

3. 关于幼儿喜欢的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作用。幼儿天性好玩、好动,蕴含教育意义的、安全的、富有操作性、游戏性的环境材料提供,能有效激发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材料不需要如何高档、精致,只要低结构的、可以反复使用的,能引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就是好材料。因此,往往我们大人眼中的完美、精致的环境,在幼儿眼中不一定是喜欢的环境。作为办园者,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更要思考给孩子一个喜欢的、利于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幼儿园环境。

第3篇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临时占道经营现象较严重

一些临时摊点以卖早点和烧烤为主,在早中晚时间段出现,基本上城区每个学校都存在此种现象,影响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

(二)商铺出店经营较普遍

学校周边甚至学校自身出租店面多以卖文具为主,兼带卖些食品,最为突出,集中在放学阶段出店经营,学生购买物品时人流突然聚集,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

(三)环境卫生在上学和放学时段脏乱差较突出

一些临时摊点不采取任何垃圾收集措施,学生吃后垃圾随产随丢,污染路面,因人流集中,清扫保洁难度较大,致使环境卫生脏乱现象突出。其中,烧烤摊产生的油烟污染和垃圾污染最为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城管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今年来开展了3次专项整治,采取了错时上班,定点值守等办法,取缔违章35户次,处罚违章21人次,规范占道经营110户次,但从整治后的环境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摊点流动性强。摊贩一般是利用早中晚这个时间段,和城管人员打“游击战”,管理有困难。

二是部门之间未形成合力。对于学校周边环境有多个管理部门,如交警、环保、卫监、药监、城管等部门,但各部门未形成联合机制,执法力度不够。

三是学校的宣传教育流于形式。一些摊贩之所以愿意到学样周边摆摊设点,原因在于有一定的市场,有其生存的空间,而购买者以学生为主,学校有宣传教育,但没有出台有效措施。

四是“门前三包”管理不到位。学校未真正履行“门前三包”职责。多数学校对门前一些占道经营现象置若罔闻。

三、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要求学生不得在学校周边购买那些卫生得不到保证的食品,并讲究卫生,不随地乱丢垃圾,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是学校切实要履行“门前三包”职责,要慎重选择店面的承租业主,同时利用门卫或安排值班老师负责门前一定范围的环境卫生管理。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乡是###最大的农业乡,辖17个行政村,81个农业社(小组),二轮承包土地面积21676亩,总人口15500人,其中,农业人口14000人;农业户数3700户,农业劳动力8145人,村社干部126人。

###乡从2002年开始进行税费改革,2005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未取消农业税之前,全乡每年的农业税总额为40万元左右,取消农业税后对乡级财政的冲击不是很大,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乡党委、政府充分激发乡村活力,不断拓宽财政增收和农民致富的路子,奠定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再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能够及时到位,因此农业税的取消对###的财政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党委、政府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取消农业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都得到了有效化解。

二、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情况

国家取消农业税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农业这一弱势产业,现在农业税取消了,农民的负担有没有真正减轻呢?请先看农民的一笔帐:

家里种3亩地比以前少缴农业税150元,但玉米价格却不断下跌,就按每斤下跌5分钱,3亩玉米地的收入就比以前少收入225元。再加上化肥等农资价格一路疯涨,减免农业税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被折合的什么都没有了。

数据中很清楚地看到,农业税的取消确实给农民减轻了一部分负担,然而这部分负担仅是农民全部负担中极少的一部分,农民实际生活中还有众多的负担在煎熬着他们。农业税减免了,农资价格却大幅上扬了,对于收入本来就少的农民,农资价格的上涨更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享受不到像城里人一样的医疗保障制度,看病所花的高额医疗费无疑是农民的又一大负担;子女教育费不能不说是农民的又一个沉重负担,可喜的是国家紧跟着出台了“两免一补”政策,极大缓解了农民负担;农民所承受的负担还很多,但从国家的大形势可以看出,国家在不断想办法减轻农民负担,创造条件让农民发家致富,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到了首要位置,这就足以说明国家有信心解决好“三农”问题,会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宽裕的生活。

三、取消农业税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

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从“以农养政”向“以工补农”转变,它标志着基层政权从“经济管理型”向“经济服务型”的转变,这种转变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是国家取消农业税,采取措施保护农业、反哺农业,保证了农村稳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税以及国家一些政策性的补贴,确实调动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农民生活也逐步改善。

二是取消农业税后,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取消农业税后,乡村工作不再为“要钱、要粮、要命”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转而在发展经济、维护地方稳定、保护弱势群体等方面进行服务,主要任务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致富,这种角色的转变,重新改善了干群关系。

三是农业税取消后,产生了许多新问题。

第5篇

赤峰实验中学副校长 温凯

(2019年11月28日)

赤峰实验中学为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基教二科在2019年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到的关于“深入实施六项行动中的第一项行动”即“改进课堂,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研究性教学新范式”的重点工作任务,上学期期初,在校长的正确引领和全力支持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校正式成立了“三动课堂”研修中心,该研修中心以“课堂改革”为核心,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和学生的听课效率”为目标,深入推进“三动课堂”建设,并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说明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三动课堂”产生的背景

1.基于赤峰实验中学特殊的学情:

赤峰实验中学是一所普通公办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面对如此特殊的学生群体,如果教师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下大力气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那么可想而知,只能出现一个结果:那就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基于此我们希望通过“三动课堂”的教学改革,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上课效率。并且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力争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总之,希望通过此教学改革,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体验到教与学的乐趣。

2.基于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但自主学习怎么实施?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长期以来在操作层面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策略。基于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效果良好,于是我们想到了设计和实施“三动课堂”教学。

3.基于课堂多环节的无效教学:

现实课堂中有两个问题很难解决:

一是教师很难控制讲的时间,讲得多,学生被动听,学生不能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效率低。

二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经调查,学生课堂上思想分散的时间占一节课的百分之三十到五十,也就是说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着无效劳动,综合起来课堂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

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动课堂”的理论。

(二)、什么是“三动课堂”?

三动”是指“问题驱动”“主体活动”“立体互动”。即教师把教学目标分解成多个问题,让学生这个学习主体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样的立体互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所以“三动课堂”的灵魂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它的优点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

一是问题聚集:因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性,具有动力效应,所以能调整学生们的思维,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是行动学习:人都有好动的天性,尤其是这些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取知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智力共享: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立体互动,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拓展思路,达到智力共享的放大效应。具体表现在:

1.问题驱动。把问题作为学生的动力源,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1).设置问题“三”原则

① 低起点原则:问题起于知识原点、问题背景、学生的认知障碍、自然现象等。

②逻辑链原则:许多问题构成一条逻辑线索。据知识层次设置问题或据方法设置问题,即知识线和方法线。问题之间必须存在逻辑联系,是一个逻辑链。

③梯度小原则:我们比喻为盘山公路式。起点低、坡度小、路程长、目标达成度高。

(2).问题类别

①针对性:设置的问题必须针对性强。或针对知识的产生、拓展、应用;或针对学生的记忆、理解、困惑;或针对学生的思维定势、断层、变通;或针对学习方法应用的自觉性。

②启发性: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干扰度,不可直白;前一问对后一问有启发性,构成上升的台阶。多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少一些结论性的问题,给问题储备一定的思考量

③开放性:问题的开放度越大,学生思考的自由度就越大。这样就能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如:假设你从月球上带来一块石头,你会做什么研究?这样的问题就具有开放性。

④数字体验性:设计一些有数据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计算,体验数字,发现规律。

⑤任务操作性:这是没有问号的问题,是一些要求学生做什么,完成什么任务的问题。

(3).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空间

教师常有这样的语言:你有什么发现吗?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希望探究什么等等。让学生去追寻自己喜欢的问题答案,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主体活动

是指学生相对独立的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表达、书写、演算、作图、默写、背诵、记忆、实验、表演等。

3. 立体互动

指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一个活动主体有几十个与之活动的对象。活动形式有:师生对话、辩论、答疑;同桌互问互答、互为师生、互演角色;小组讨论、互助解疑;比赛、学生参与评价等。

(三)实施步骤

1.初步学习,转变观念

①、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张校长在期初全体教师大会上提出了“赤峰实验中学要积极开展以三动课堂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设想,并对“三动课堂”理论的产生背景、优点、内涵、实施策略做了整体解读。

②、在校长的积极倡导下,会后全校所有教师全面深入地学习 “三动课堂”理论。高一高二基础年级专设分管“三动课堂”改革的副主任,并由他们牵头在基础年级召集九大高考学科备课组长开展“三动课堂”理论的学习研讨交流,提出适合本年级部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策略。然后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召集本学科教师开展“三动课堂”理论的学习研讨交流,提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课堂改革的目标和策略。

③、由分管年级副主任组织本年级备课组每月进行一次“三动课堂”研讨课,初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每月第一周各年级备课组在组长的引领下召开教研会议,进行集体备课,研讨交流与“三动课堂”相关的课程改革内容并确定第二周出课的出课人和出课内容,以及出课的班级、时间和地点等。第二周由分管副主任和备课组长组织老师们进行听评课活动,出课教师上课后要上交出课的教案、导学案以及课后反思。

④、学期末各年级将出课教师的教案、导学案和课后反思整理后上交学校,并与外出学习教师的学习体会一起结集出书——《风中的太阳花》。

2.全力开展,深入推进

①、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即本学期张校长在期初有全体教师参加的“2019年学校工作计划”解读会上,重点强调了关于“三动课堂”的课堂改革的内容:

(1)成立“三动课堂”研修中心,深入推进“三动课堂”改革,同时宣布了凝聚着校长满腔热忱和思想智慧的课堂改革的具体方案;

(2)通过推出一批成熟、典型的课堂改革课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同时重点关注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

(3)借助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力量大力开展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成立以“红山区研培中心教研员”为核心的学科研修工作室,并对学校各备课组的工作给予实时指导,使各备课组教研活动更加精细化,大大提升了备课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②、大会明确了“三动课堂”研修中心由副校长温凯分管,同时明确了高一年级副主任刘斌和高二年级副主任包春艳协助温凯副校长负责此项工作。

③、会上还明确了分管副校长一定要把学校的工作精神精准落实到年级的具体工作中,随时指导,定期检查。各年级主任除了负责本年级全面工作外,还要对“三动课堂”的课程改革工作全程跟踪指导并协助年级负责此项工作的副主任周密地安排布署,力争做到周周有落实,月月有总结。

④、分管副校长和各年级负责此项工作的副主任要及时召开本年级教师教研工作会议,给老师们讲清学校进行课改的背景和意义,进而全面调动老师们的参与课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因本学期学校要深入推进“三动课堂”教学改革,所以对与此相关的教研活动要求做到精细化,具体表现在:

(1)本学科备课组教师必须全员参加教研活动,力邀红山区学科教研员与会指导,欢迎其它学科教师参与指导,届时学校领导和年级相关负责人会检查指导。

(2)第一周教研活动:各备课组讨论交流下周出课教师名单,出课班级和内容,出课的时间和地点,并由分管副主任将各备课组教研活动照片和上述信息集中整理后,发至学校相关微信群里,以便让所有领导和老师知晓,并接受大家的监督。

(3)第二周教研活动:各备课组教师出课和听课,并要求所有同学科参加活动的教师要做好教案,导学案,课件等资料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另外出课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听课教师要做好听课反思),然后准备上交存档。同样此活动也由分管副主任将各备课组教研活动照片和上述信息集中整理后,发至学校相关微信群里,以便让所有领导和老师知晓,并接受大家的监督。

(4)第三周教研活动:除按第一周教研活动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外,各年级分管副主任一定要在本周收齐各学科备课组教师所有电子版和纸质版的上交资料,并做好相关统计,为学校学期末对此项活动的奖励机制和结集出书提供依据和资料保障。第四周重复第二周工作,以此类推,但放假等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5)本学期教师公开课的上课地点均为录播教室,教学过程被全程录制,并更新到学校教育资源库,这样做,可以让参与出课的教师通过课后观看视频,发现自己在讲课中的优缺点,进而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以便让自己的课日臻完善。同时部分优秀的课程资源将在学期末结集出版(以后我校将以学期为时间单位结集出版发行赤峰实验中学“三动课堂”改革系列丛书),让所有师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取得成效

1.从教师的角度看

①.深入推进“三动课堂”课程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们备课上课的积极性,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教研和听评课热潮。我们欣喜地看到:绝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正在逐步向以“问题驱动,主体活动,立体互动”为导向的“三动课堂”转变,学生们渐渐成为了课堂活动的主体。另外,出课教师精心准备,仔细研读教材,充分挖掘和拓展教学内容,用心设计每节公开课的导学案和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问题,老师们将“三动课堂”的先进理念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方法与各学科特点有机融合,上出了各具特色的优质课,大大地提高了教师们的上课效率和学生们的听课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已初步完成了学校对“三动课堂”活动的初期目标的设想。

②.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听评课活动,同时也给予了老师们更多的彼此学习的机会,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老师们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

③.此次课程改革得到了市区两级研培中心的大力支持,红山区研培中心9大学科教研员全部进驻我校观课指导。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不仅让老师们受益匪浅,为我校今后的“三动课堂”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更重要的是让我校“三动课堂”的课程改革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2.从学生的角度看

①.因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设置的问题起点低,梯度小,且具有逻辑性,使大多数学生听得懂,跟得上,学得会,所以让孩子们有了学习的信心和愿望。

②.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一直处在面对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和相应的书写演练操作,使得他们无法分散注意力,这样就促使他们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听课效率。

③.“三动课堂”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是:把教学目标分解成许多逐渐上升的小问题,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突破了学习上的困难。

④.以往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是:讲和听,问和答,学生是被动学习。在“三动课堂”中,学生是在活动中学、互助中学、练习中学。各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形式多样,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因而大大地提高了上课的听课效率。

二、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因为“三动课堂”课改理念的一个首要因素是问题驱动,教师应提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和特点的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引发他们积极思考。但是在部分学科的课堂上,由于没有充分地备学生即没有多分析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而导致设计的问题或难或易。问题太难学生想参与却无力参与,问题太易学生想参与却不屑参与,或感觉参与没有多大意义(当然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学情,第一种情况还是比较多的)。因此教师要深入领会“三动课堂”理念的精髓,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多得是备学生,多分析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设计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有梯度有质量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促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去学习和思考。

(二)在部分学科的课堂上,学生在主体活动时总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致使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形没有太多改观,也因教师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太少,有难度的问题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急于让学生按老师预设的方向作答,经常打断学生的阐述,没有倾听的耐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思维动起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情况,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主动获取并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尽量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不顾及学生的感受。

(三)“三动课堂”理念中的第三个要素“立体互动”也存在问题。小组成员因学习能力大小分配不均,导致全组均是学习能力和基础差的学生的小组讨论不充分,有些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分配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

(四)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当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需要老师或学生总结回答时,其他同学一定要保持肃静,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总结和回答,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可是有的课堂老师或学生都已经在做总结发言了,其他同学的讨论交流似乎还没有停止,甚至有的学生还在讨论交流与学习无关的事,但老师却不加制止。我想这样做不但谈不上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和学生的听课效率而且也违背了我们开展“三动课堂”活动的初衷 。

(五)应加大备课组的教研力度:我的理解应该是出公开课的教师应先说课,同组其他教师围绕该教师的说课内容肯定亮点,但必须认认真真,实实在在指出不足,尤其是要指出不符合三动课堂要求的地方,便于出课教师在课前改进,这样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但很多学科的备课组在教研活动时却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部分学科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六)部分学科的课堂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也就是说课上完了,学生还不知道这节课到底讲了什么内容。我的建议是课前我们教师一定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结束前还要有一个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小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6篇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从课程设置看,我区自1999年开设信息技术课以来,信息技术教育曾经红火一时,各校争先恐后地开设信息技术课。至2007年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中小学新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信息技术学科由原来的独立学科被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中。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教材的问题,开课年级的问题,课时的问题,教学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开展。

从硬件配备看,我区于2005年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为每所中学配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及一间计算机教室,小学也初步建成多媒体教室和农远资源接收室。小学计算机教室是自筹经费建成,购置的计算机配置低,数量也不足,现在设备老化严重,不能正常运行。

从教材建设上看,2005年长春市电教馆组织省内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家编辑出版了长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现已改版两次。

从师资队伍建设上看,我区99%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过来的,专业不对口。现有约40%的专任教师参加了吉林省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专业的大专班和本科班在职培训,并获得学历证书。目前,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41人,具有计算机专业学历的有15人。

(二)我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学没有真正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的统一管理之中

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存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调研发现,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等不做要求,疏于管理,缺少检查力度。教师的教学相对随意,教案只是用来应付检查,没有实用性。

2.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不统一,版本混乱

从新课改后,信息技术课被纳入到综合实践课程里,教材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各学校信息技术教材不统一。

(1)由于我区信息技术教材选用没有统一要求,造成了全区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所用的教材版本不一、内容不一的局面。初中继续沿用长春市电教馆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但教材版本混乱,更新不及时。同时,部分小学使用综合实践教材,综合实践教材只有五、六年级才有部分信息技术相关内容,而区教育局要求小学只在三、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因此,导致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难以真正开展。另外一部分小学则使用长春市电教馆开发的教材,但往往版本老旧难以满足学习需要。给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管理、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与教研活动的开展等带来了一定困难。

(2)还有一些学校没有为学生征订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教师自编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给学生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带来一定困难,从而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信息技术开课年级不统一,课时难以保证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前,我区信息技术课开课年级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课时为每周2课时。自新课改实施后,教育局重新统一开课年级与课时,规定小学三、四年级,初中七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课时为每周1课时。后来初中信息技术课调整为每周2课时。调研中发现,我区各个小学信息技术开课年级不统一,有在五、六年级开课的,也有在三、四年级开课的,少数学校一、二年级也上信息课,课时为1课时。初中基本按照教育局要求在七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但课时又不统一。

4.信息技术课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

从整体情况看,信息技术课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甚至没有考试和考评。一是对评价考核的管理不规范。有些学校对学期末是否组织信息技术考核没有明确要求,对考试内容和标准也不做具体要求;二是全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学业结束,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没有一个综合考量。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信息素养培养现象

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计算机培训班”,学生被培养成仅仅会操作计算机的学生,而不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

6.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

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属于半路出家,对本学科知识缺少系统的认识。还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除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学校的打字工作,学校计算机、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以及为其它学科教师做课件等。教师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专心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免会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

7.信息技术设备不完善

此次调研的6所中学和7所小学中,有部分学校由于计算机教室建设不达标,不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设备严重老化。即使有教材,但是由于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教学内容没法实践,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个别中小学使用的计算机仍是最初建机房时的低配置,或略有升级,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8.学校领导不重视

部分学校领导在思想上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认识不够,对信息技术教育硬件配备标准不清楚,学校建设发展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由于部分学校近年来招生速度过快,规模变化过大,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导致校舍高度紧张,信息技术教室建设长期无法纳入建设目标和设置计划。加上部分学校领导只重视学校行政科室或教师计算机的配备而忽略学生计算机的配备,导致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建设落后。

二、建议

(一)明确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教学创新,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合理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注重情境创设和意义建构;立足应用实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配备水平,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保证信息技术课正常有效地开展

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配备要达到标准,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管理要明确到人,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明确领导分工,狠抓课时计划、教学常规、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管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要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求,教师要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要规范教案书写,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要加强检查和指导,狠抓落实,确保信息技术课规范有效地实施。

全区对信息技术教学要统一管理,统一信息技术教材,统一开课年级,统一课时。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考核体系,坚持发展性、诊断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原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考核。平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学期末学校要组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考核,考核内容要紧扣教材,考核结果可以以等级的方式呈现;评价的方式要注意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上机操作与电子作品结合、一次考试与学生多次选择考试结合。第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区统一组织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将信息技术列入学业考试的考核科目。第三,要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估督导检查,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方案。

(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提高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岗培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建议每两年至少要开展一次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题培训。

(五)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切实提高教研实效

第7篇

选准议题 提高调研针对性

精心谋划、精准分析、精益求精地选好课题,是提高专题调研成效的关键。

广泛走访代表,仔细斟酌议题。2012年伊始,镇人大以选区为单位,分5批对本届新任的22名区、镇人大代表逐一走访座谈。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了解新代表的工作、生活情况,做好代表履职的服务保障工作;使代表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增强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掌握了代表所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做好准备。

注重“四个结合”,认真选定议题。采取与镇党委和政府确定的发展大局相结合、与人大年度重点监督工作相结合、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与尊重代表意愿相结合的方式,在广泛征求代表意见、全面了解政府重要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把“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改善民生”和“三农工作”作为2012年调研工作的主要议题。

加强沟通协调,确保调研实效。加强与镇政府相关分管领导的沟通,商定调研的时间、内容和具体形式,确保镇有关职能部门重视并具体落实有关汇报准备。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督促其提供客观翔实的数据,把好汇报材料关,确保调研工作有深度、有质量。还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使其事先思考相关问题,在调研过程中踊跃互动,积极发表意见建议。

丰富形式 确保调研深入性

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调研手段,是保证专题调研质量的根本。

听取汇报明思路。在调研中,组织参与调研的代表分别就3项议题听取专项情况介绍和工作汇报,增进对专项工作推进情况、困难与问题等情况了解,把握调研主旨和方向。

深入群众集民意。组织代表深入基层走访选民,对镇政府推进的民生工程进行实地查看,倾听民声,集聚民意,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比如,在对“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议题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代表深入试点区域5个村,走访200多户村民,发放调查问卷表,开展历时近两个月的基层调研,较为客观全面地了解群众对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的所思所想,为村民搬迁、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办法等方面拓宽思路,提供依据。

积极建言聚民智。在调研中既听真话、实话和成绩,更听问题、不足和建议;既肯定政府工作成绩,更着力围绕问题症结,督促政府制定更为科学合理、合乎民心的办法和政策。比如,在“改善民生”专题调研中,代表们深入到政府出台措施前征求意见所在的村(居)委会,听取基层干部对政府出台政策的看法,把制定政策的初衷、基层干部的感受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有效融合,有针对性地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实践运用 彰显调研实效性

有质量、重创新、能操作的调研成果,是实现专题调研宗旨的保障。

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镇人大整理形成《关于尽快推进小昆山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调研报告》、《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实践》和《小昆山镇“三农工作”发展现状和几点思考》3篇调研报告,对小昆山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第8篇

一、服务社区 让代表发好声音

1、推动民生改善。塘桥联络室建立了以民生为主的调研机制,并建立督促调研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和工作流程。根据代表的职业特点,设置与民生相关各领域问题,为社区推进民生问题改善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每年街道近3000万的实事项目经费预算、民生项目和实事工程都让人大代表与社区代表一道参与酝酿、审定、决策。推动“停车难、买菜难、就业难、就医难、物业难、养老难”等社区民生问题有效推进。目前,代表总共开展各类调研2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20份,形成议案、书面意见3份,其中1011社区巴士、限时菜场、潮汐式停车等6项调研成果已被社区采纳并实施。

2、服务社区共治。塘桥人大联络室承担起了推进社区管理创新的职能,建立了人大联络室和社区共治办公室合署办公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人大代表社区共治专题研讨机制,代表先后参与多项课题调研;二是推进代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以文件形式规定人大代表成为社区公共事务议事机构——塘桥社区委员会的委员,让代表分别参加社委会中的民意征询、协商议事和监督评议三大专委会工作。三是组织代表参与社区实事项目调研和监督,组织代表参与听证会、协调会等。代表把一些涉及到新区层面的社委会形成的决议通过代表议案的形式提交到新区人大,为社委会工作推进提供法定渠道。

二、服务选民 让代表更好履职

1、畅通民意渠道。一是创新“三位一体”接待机制。进一步拓展经常性联系群众机制化平台,建立代表与居民结对助学、助困机制,建立代表集体与街道党政领导定期交流机制,建立代表走访社区单位的长效机制等。二是信息化民意渠道。在塘桥热线上设立人大代表服务之窗,方便群众第一时间找到代表、联系代表。建立塘桥人大微博,及时联动代表,及时有关信息。三是建立“选民约见”机制。出台《塘桥社区(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工作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采取预约登记制,选民约见所要见的人大代表。目前已经有3名人大代表接受三批次选民约见,选民就小区孩子就近入学、小区设置公交站点、小区附近工地扰民等问题分别与张瑞芳代表、万添杰代表、施引华代表进行约见,代表就选民关心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持续跟踪问题解决。

2、开展“代表进社区”活动。塘桥着力打造人大代表社区行主题活动,代表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讲座、民生咨询、便民服务等;建立人大代表进社区项目化管理机制,落实每个代表为社区和居民解决一到两个突出问题;开展“代表军营一日”活动,开展人大代表拥军活动。

三、服务代表 让代表提升能力

1、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不断完善人大代表之家功能,建立人大代表每二月学习交流会制度。进一步规范代表报告履职机制,确保每位代表在届内完成至少一次履职报告,并鼓励基层代表每年履职一次,目前已经完成4人次履职报告会。组织代表积极参与民生基金、党员爱心基金、爱心义卖、慈善一日捐等公益事业。

第9篇

江海镇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八组党委成员专题调研活动于10月11日至10月20日进行。调研活动主要以现场调研、座谈会的形式开展,由第八调研组组长主持,调研对象有镇区各部门、各单位、各社区以及黑臭水体整治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等。调研的主题是紧密结合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深入剖析当前江海镇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情况,为黑臭水体整治以及后续长效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纷纷发表真知灼见,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江海镇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情况

江海镇区黑臭水体专项整治主要涉及镇区中心区域5条河道:星港湾社区中心河、市场东河、场部东河、场部北河、场部西河。江海镇区黑臭水体整治规划由苏通园区委托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编制《规划书》,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进行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工作。第一阶段实施截污纳管工程,力求将所有居民的污水都接入污水管网,彻底杜绝污水直排入河。此次截污纳管工程经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三家施工单位为控源截污工程承建单位,确定一家专业监理单位对本工程全程监理。2018年12月18日本工程已经正式开工,2019年4月底完成,合同总工期120天。此次截污纳管工程铺设污水管网总长度约17960米,立管约13500米,整治排口334个。第二阶段实施活水贯通工程,该工程于2019年5月7日开标,5月14日施工单位进场开始施工,通过人工冲土、机械挖掘对黑臭水体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已清淤河道长度4000m,疏浚土方12000m3。同时根据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制定的活水贯通方案,通过新建10处直径120cm的过路涵管将水系贯通,已新建过路涵管总长度675米。通过新建三个翻水泵站,每个泵站设有2台0.3m3的翻水泵使水彻底活起来。第三阶段实施绿化道路工程,计划在河道边修建道路约10000㎡,种植绿化约19300㎡,该工程于2019年9月9日开标,9月16日施工单位进场开始施工。此外,江海镇区还实施了中心区域河道护栏维护以及沿河外墙粉刷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

江海镇区目前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工作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中央督察组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1.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机制不够健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虽然江海镇区成立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但是镇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合力没有充分发挥。

2.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意识亟待加强。目前江海镇区已完成黑臭水体河道两侧截污纳管工程,杜绝了污水直排入河,但在巡河过程中还是经常发现沿河居住的居民向河道倾倒垃圾、生活污水等。“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这些污染源头若不能根治,就会导致治而反复,久治难愈。

3.镇区排水管网没有专门部门维护管理。今年以来,镇区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结合黑臭水体整治,开展了截污纳管、“六小行业”整治等一系列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但镇区主干道尤其是老旧小区污水外溢现象仍时有发生。经现场调查发现,老旧小区的排水管网多年未实施疏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淤塞甚至塌陷,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黑臭水体整治工程。

三、工作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整治实施方案。镇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急迫感和责任感。要系统分析黑臭水体污染物来源,综合水体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和污染阶段,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系统性、关联性、科学性的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各部门、各单位要形成合力,确保镇区黑臭水体整治能够达到消除黑臭的标准,早日完成黑臭水体销号工作。

2.深入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黑臭水体整治。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在河道两侧悬挂宣传横幅、竖立宣传标牌、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镇区居民尤其是沿河企业单位和居民群众宣传黑臭河整治的意义,宣传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十个禁止”等,提高其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准确公开信息。准确向广大居民群众介绍消除黑臭的具体标准,及时告知镇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目标、财政投入、进展情况和实际困难,取得居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应对国家和省市考核评估做好民意准备。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真正形成党委组织领导、镇区各部门、各单位具体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黑臭水体整治格局。

3.明确职责,推动黑臭水体整治责任落实。镇区要切实加强对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压实责任,稳步推进,确保整治工作协调顺畅,保障有力,管理工作长效有序。明确镇区排水管网维护管理的责任部门,统筹负责对镇区排水管网进行定期检查、疏通,确保其通水能力,防止污水倒灌;及时维修受损排水管网,并妥善处理其他意外事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