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3 14:06:46
导语:在合作创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创业是带动就业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已经展开,成为国内教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历经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之后,创业教育的组织性和整体性正在不断地加强,由最初“精英者的游戏”,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更促进了教育的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新的时展背景下的产物。这一教育模式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课堂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联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结合与联系,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通过实践发展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情况,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这也是目前被大众所认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式。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因其发端于高等教育,现在的高等院校也开始具备了更加成熟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国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发展路上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尝试,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发展的不平衡。比如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条件都无法满足实际的教育需求,没有结合自身院校的发展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导致社会和一些学生对于创业创新教育的认识偏差,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学校没有认识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重要性,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交由某些专业课的教师,这样缺少了专业化的引领。而这些专业课教师自身还有教学任务,主要的教学精力还是集中在专业教育学科上,自身对于创业创新的教育认识不足,这样无法使这门课真正起到作用。而有些教师即使是专职从事创业创新教育,但是由于自身是“从学习的校门步入工作的校门”,一直身处学校,缺乏在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工作经验,难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缺乏说服力,往往只能采用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教师谋求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同时学生也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丧失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意。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学生的专业课教育与创业创新工作相脱节的情况,即学生的专业课内容与创业创新工作的内容开展不相符,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极少涉及有关于创新创业的内容,而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很少有结合专业课的案例教学。这样的脱节状况会导致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对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认识依旧缺乏,同时会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的案例丧失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些都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将学生的专业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而目前很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多是以口头讲述为主,或者是以一些案例作为分析,总结出相关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但是缺乏了实战性,学生还是无法直接感受。即使学生学习到了这些创新创业知识,也无法真正的在实践中进行操作,这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进而对这门课程丧失兴趣。其实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才能认识到创新创业的内涵,如果没有实践工作的支撑,那么这门课程的本质意义也就丧失了。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认识程度也在加深,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竞争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将学习与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产学研合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大的发展方向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社会,需要两者的相互结合;另外一个方面,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际的实践相结合,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产学研合作这两个方面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教学方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教育是培养知识性的学生,学生有了很好的成绩就是代表了好的出路。但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新突破,不管是教育任务还是目标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是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制定的。传统的教育限制性比较大,更加看重知识,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系统化比较强,忽视了对于学生科学思想的培养;一些学生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了能力培养,在今后工作的过程中,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产学研合作的出现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就业,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将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具有开拓性的教育形式。在教学方法上也不断突破传统,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了产学研合作的独特作用。产学研的产生是符合时展要求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是基础,而创新创业的学习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通过对于新的技能和思想的学习,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社会效益,甚至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技能,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挑战,迎合市场的需求。产学研合作就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目标,采用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通过与公司企业的交互合作,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力保障。
三、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必要性和可行性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丰富性,不仅需要培养创业意识,还有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等多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众多的能力培养中,创新精神与能力是最重要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建立基础,能够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促使学生成为一名创新创业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优秀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真正的接触到实际的创新实践内容,才会真的有启发作用,才可以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方法,在正确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产学研的合作教育可以促进这一需求的实现。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可操作性强,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个性化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的锻炼,是根据现实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的必要的延伸,因此在对于学生的要求上不仅需要知识作为基础,还有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实力。而产学研合作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是对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其中模式化的创新则是产学研的中心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即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产学研合作可以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资源互补。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缺乏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产学研与创新创业的结合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进行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方式方法同样重要,不能一味的进行意识灌输,这样虽然短期可以使得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但是缺乏长远的行动能力。因此,引导者可以设定一定的创业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创业,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有助于科学创业意识的形成。产学研合作将企业的项目发展带入校园,有助于学生的创意意识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生产实践的操作中联系理论知识,强化意志培养,提升创业能力,养成良好的创业素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企业家邀请进来,使他们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者,利用优秀的企业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四、建立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探讨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教育发展质量的有力保障,通过对创新创业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培养出社会人才。将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能够将教育环节实践内容缺失的问题进行完善,也有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提升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
(一)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室
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室。通过孵化室的建立,能够真正将企业的实际发展项目引入校园,学生可以有更多实战型的训练,并且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企业可以在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培训,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化的了解企业发展的运作,引发学生思考,为毕业以后的创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创新创业孵化室的建立是基础,此外还需要加强互动平台的建设。在这个平台上最主要的就是分享与沟通,不仅是企业与教师之间进行相关项目的交流,还可以将学生纳入进来。学生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项目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开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升学习动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类课程的开展,对于授课教师也有帮助,有利于扩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素材。
(二)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可以将自己富有创造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上报给学校,在经过学校认可之后,可以进入大学生孵化基地,这样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学生的创业想法可以实现,其创业热情就大大的提升了。学校对于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创业场地的供给。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邀请一些企业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更加贴合实际。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创新创业的沙龙活动,对于一些新的国家政策可以使学生尽快了解,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学生代表或者具有优秀创业经验的人分享他们的经历。这样的有效沟通机制的建设,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有更好的引领作用。
(三)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鼓励教师将科研课题引入课程,积极承接企业研发创新项目,带领和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开发、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建立起特色鲜明的“意识培养—兴趣培养—实战技能—实践孵化”四级递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五、结语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解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足。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包括一些企业的项目研发工作,对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提供帮助。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引领,树立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基地建设等活动,为学生的创业计划提供一个发展的孵化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实际化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以后步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萍,郑旭.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发展与模式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2,(02):46-48.
[2]苏志刚,郑卫东,贺剑颢.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机制策略创新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园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5):147-151.
[3]曾蔚,游达明,刘爱东.“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C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2,(05):63-70.
[4]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4-7,24.
[5]崔吉义,张健,吴妍.产学研合作模式下高校创业教育的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5,(23):3-4.
关键词: “校企合作”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许多应用型人才,而如今却出现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强烈反差现象。为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有机融合,实现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笔者提出应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推行“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
一、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学
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职校中,创业教育已经逐渐融入了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并且其地位也得以提升。在整个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让企业的业务骨干、管理精英走进创业指导课堂,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
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为创业文化类课程、创业专业类课程。
创业文化类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而设置的课程。在这类课程中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对各专业工种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讲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如邀请业内人士就小企业开办和小企业主能力要求等一些学生知之甚少的专业问题,以及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适应市场、如何创新经营理念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理清学生的创业思路。紧紧依靠校园和企业,加强德育建设,引进优秀企业文化,生产实习进行企业化管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
创业专业类课程是为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尤其是提高其专业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专业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只有得到企业的认同和参与,才能确保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依照社会要求进行,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尤其是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要参照行业标准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设备条件、管理模式、技术改造方向相适应。“校企合作”能将企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入到专业教学中,使课程与内容更具先进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并能及时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开发。
二、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实施创业模拟
在“校企合作”中推行创业模拟,充分利用企业这个社会环境作为学生专业的学习形式和模拟场所,通过创设教与学的社会交往情境,引发创业理论的假设和实践验证,引导学生在其中经历全部的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进行课题研究、设计创意、服务销售等业务学习活动。在实施创业模拟初期组织学生到他人的创业现场,如小厂房、小店铺等小型企业场所实地参观,让学生产生“我也能干”、“我一定要干”的心理渴望。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搞创业模拟活动,如“创业设计、企业设计”等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围绕资金来源、经营场所、雇员分工、广告设计、经营特色、营销策略、成本核算和利润指标等方面进行创业操作。在实施创业模拟过程中让学生针对一项经营业务或考虑成立一个小企业而制定一份创业计划书,包括创业蓝图、创业战略、资源准备、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多种构想,然后以小组形式联系一个对口的社会企业,请企业主对计划书作出评价。如教师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以一个小型广告公司小老板的身份作一份校园活动的海报宣传,然后邀请有关业内人士审阅学生计划,给出意见和建议,最后让学生完成创业计划。这样,学生在创业模拟中便体验了创业的真实感受,获得了创业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实战经验。
三、合理利用“校企合作”践行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实践性,良好的创业品质和能力只有在创业实践中才能得到磨练和提高。对于创业实践的实施,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建立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因为企业是磨练学生创业意志的最好课堂,可以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创业教育和实习基地,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化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从中发现和弥补自身知识和技能的缺陷,还能充分体验到创业的酸甜苦辣,培养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掌握创业必须的承受挫折、合作竞争、交流融通、承担风险等关键能力。合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个性化主题设计,这就是直接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去,对学生进行符合学生创业愿望的实践锻炼。如装饰设计,包括:室内设计、施工绘图、装饰施工、装饰样板等;又如广告设计,包括广告喷绘、广告刻字、招贴画、广告样品设计等。聘请专业公司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设计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实践活动。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学生到有关公司进行实训,既可以让他们做一些辅助工作,又可以让他们承接一些小的简单项目,从心理上、技术能力上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学生便能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
如今,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面向市场办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能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及就业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实习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为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进.论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6-257.
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博弈贯穿于创业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创业融资的过程通常是多次行为博弈。文章引入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努力互补效应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在一次性博弈或者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创业企业家和投资者会依据分配系数选择相应的策略组合,且无论分配系数为何值都不能使创业企业家和投资者同时以集体利益最大为准则选择各自的努力水平。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会依据不同的贴现因子和不同的分配系数进行策略选择,此时则可以促使创业投资者与企业家均依据集体收益最大化原则选择努力水平。
关键词:创业企业;努力互补;非合作博弈;收益分配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7)02006008
创业企业拥有两种企业家资源: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Y者,它们是创业企业价值创造和成长的基础。自Modigliani和Miller[1]以来,委托―理论[2]、信息不完全理论与控制权理论等理论为研究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视角[3]。Timmons等认为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的合作关系比资金更重要[4]。创业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创业企业家在市场推广、产品开发与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优势,创业投资者则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融资、策略规划以及与外部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在创业企业价值创造和成长的基础上,两者互补的努力水平将决定创业企业的价值和成长。基于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努力水平互补的基础,满足创业投资者与企业家共同的收益要求和分配会决定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否依据创业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努力水平,设计出能让双方都满意的收益分配方案是决定创业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学者张延锋等[5]、顾新等[6]以及李富昌和王勇[7]使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企业在收益分配方面的设计策略。白少布等根据供应链融资运作中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不同主体无风险合约模型,研究了银行和企业对贷款额度与利率的承受范围,分析了供应链融资参与主体间的无风险合约达成条件,提出了企业努力水平与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之间的激励关系[8]。
虽然创业投资对经济发展存在极大的促进效应,但由于管理规范与信用风险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使创业企业难以使用传统渠道进行融资。在创业企业融资过程中,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博弈行为贯穿创业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双方的支付和收益就是一个主要的博弈过程。而每次的支付与努力水平有密切联系,收益与分配方案紧密相关,并且创业融资的过程通常不是一次行为的博弈,而是多次行为的博弈,每一次融资均可以看作新一轮博弈的开始[9]。对此进行系统性分析的文献较少,而且还没有文献通过引入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努力互补效应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在不同努力水平策略所获得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从一次博弈、有限次重复博弈和无限次重复博弈三个角度分析组织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解的原因,并找到合理分配系数的分布区间,为创业企业的收益分配研究提供参考,以求实现社会总收益最大化。
一、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不同努力的模型设定
(一)模型假设
为了便于对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双方的行为选择过程进行研究,借鉴党兴华[10]的理论模型给出以下假设。
假设1:创业企业由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两部分组成,并且企业的收益、产出与二者的努力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下文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假设创业企业的产出水平函数是线性函数,即Y=αe1・e2+ε。其中,e1是创业企业家E的努力水平,e2是创业投资者I的努力水平,ε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独立同分布正态随机变量,表示外生不确定性,α是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的合作系数,即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努力水平的互补效应。
假设2: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都依据收益分配方式选择合理的努力水平。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的努力成本与成本相等。其中,努力成本与成本的函数分别为CE=05e21与CI=05e22。
假设3:创业投资者I与创业企业家E一同分享创业收益。为方便讨论,假设无息无税,创业企业收益仅由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分配,且创业企业家的创业收益分配系数为β,且0
(二)利益最大化的静态模型
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均可以通过非合作努力,即不考虑集体利益,仅考虑个人利益的努力和合作努力,即同时考虑创投双方收益水平的努力等两个方面来选择努力水平。下面对不同选择的努力水平进行讨论(表1)。
(1)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都以非合作努力参与博弈。创业者E的期望收益是π(E)=βαe1・e2-05e21,其最优化的努力水平为e*1=3α2β2e24;创业投资者I的期望收益πI=(1-β)αe1・e2-05e22,最优化下的努力水平为e*2=3α2(1-β)2e14。通过求解联合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努力水平方程可以得到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最优化的努力水平、预期收益和总收益为:
(2)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都以合作努力参与博弈。当创业者和创业投资者均以合作努力参与博弈时,最优决策问题变为π(e1;e2)=αe1・e2-05e21-05e22。同理,可以求出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最优化努力水平、预期收益和总收益为:
(3)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分别以合作努力和非合作努力选择各自的努力水平。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到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最优努力水平、预期收益和总收益为:
(4)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分别依据非合作努力和合作努力参与博弈。同上可知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最优化的努力水平、预期收益和总收益为:
二、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努力策略
本文基于一次博弈、有限次重复博弈与无限次重复博弈等三个方面逐步分析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努力水平与收益分配,试图研究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是否可能均以合作努力参与博弈,并探讨收益分配的变化。本文在进行数值分析时假设α=1。
(一)一次博弈
1参与者的策略选择
第一,当创业企业家以非合作努力参与博弈,比较创业投资者分别得到的收益,即比较π(I)=3α2(1-β)8β(1-β)和π(I)
****=3α28β-α2β2β,得到结果:当0
第二,当创业企业家选择合作努力时,比较创业投资者分别得到的收益,即比较π(I)**与π(I)***,结果发现与“第一”结果相同。
第三,创业投资者基于非合作努力时,比较创业企业家分别得到的收益,即比较π(E)=3α2β8β(1-β)与π(E)
***=α2β21-β-α281-β的大小,得到结果:当0
第四,当创业投资者选择合作努力时,比较创业企业家分别得到的收益,即比较π(E)**与π(E)
****的大小,结果发现与“第三”的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可得:当0
当创业企业家占有的分配比例β较小时,创业企业家优先选择非合作努力,通过职务消费等对个体有利而对集体不利的行为来弥补个体努力所付出的成本;当创业投资者所分配的比例1-β较小时,创业投资者也会选择非合作努力而增加自己的收益。
2努力互补与收益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将分配系数β划分成为三部分,计算出不同部分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努力水平(图1)。当0
努力互补效应:互补指不同系统之间互相补充,以提高系统的功效。系统的流通构成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当两个系统之间发生了联系,甲系统的“输出”成为乙系统的“输入”;而乙系统的“输出”又是甲系统的“输入”。这时甲、乙系统之间发生了互补。类似,对于创业企业的努力互补而言,即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各自拥有那些努力由双方共同使用时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单独被一方使用所创造的价值的效应[11],即努力互补效应。De Bettignie和Autrey也在其研究中分析了努力互补效应。当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互相发现对方拥有自己所需的资源,而又确信对方愿意提供这种资源时,他们之间就产生相互吸引力即投资吸引力,也就是说努力互补效应类似于非资本增值服务[12]。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产生了投资吸引力,意味着他们之间存在资源需求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即努力的互补性就越大。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通过互补调节机制(Fit as Moderating)形成战略性契合(Strategic Fit),在计量模型中则主要体现在正向的交互作用,而且创业团队互补效应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团队中融资合约的安排。为了研究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之间的努力互补效应,假设αe1・e2为努力互补效应,其随着分配系数的变化而呈现出图2的变化趋势。当分配系数偏大或者偏小时,努力互补效应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收益分配过于偏向一方,另一边必然不会配合以发展创业企业。随着分配系数逐步均等化,努力互补效应逐渐提高。但当11-1318
同时,依然按照分配系数划分的三部分,计算出创业企业家、创业投资者及总收益的情况(图2)。首先,当分配系数β较小或者较大时,创业企业家、创业投资者和总收益都比较小,这与上文对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努力水平的相互制约有关。其次,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的收益随着分配系数β的改变而改变,双方的收益总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现象。最后,从总收益的角度,当分配系数β在11-1318和7+1318时总收益最大,故社会应该鼓励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分配系数位于这两点。
(二)有限次重复博弈
有限重复博弈是单次博弈的重复,因此可以认为进行有限次的重复博弈所得到的策略组合与上诉结论是一致的。其中,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博弈属于一次性博弈或有限次博弈,因此双方均不能向对方发出可置信性威胁。如果博弈是无限次重复的,双方就有可能打破囚徒困境从而达成合作。其中的原因为:如果双方有足够的耐心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弈,则双方可以向对方发出可置信威胁,那么任何一方因为一次的破坏行为所得的收益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双方都希望积极建立一个合作机制,并且对机会主义行为予以惩罚。
第二,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有效沟通不足。双方都知道如果大家都以集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则大家的合作效益可以达到最大,然而会为了短期个人利益或由于对对方的防范而选择其他策略组合。
第三,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均不认为对方会选择“集体利益”策略,使得双方无法选择可以促使双方收益最大化的(集体利益,集体利益)策略组合。
(三)无限次重复博弈
为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创业投资者在创业投资的实际运作中一般不会选择一次性投资,而是采取多阶段投资的方式。从长期看,如果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希望通过继续合作来实现收益最大化,那么双方均应依据创业企业总体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13]。如果把有限次重复博弈扩展为无限次重复博弈,那么将会涉及对未来收益的时间价值判断问题,即存在时间因素[9]。其中,双方的时间贴现因子分别是δ1、δ2(0
假设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最初均选择合作努力,创业企业家的收益为Tπ(E)=(α2β2-α28)+(α2β2-α28)δ1+…,即Tπ(E)=(α2β2-α28)×11-δ1;创业投资者的总收益为Tπ(I)=(3α28-α2β2)+(3α28-α2β2)δ2+…,即Tπ(I)=(3α28-α2β2)×11-δ2。如果一方选择不合作,另一方则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改变最初的选择。假定先选择不合作方从开始并一直处于非合作努力状态,另一方在第一期依然选择合作努力,之后便选择是否改变自己的策略并一直坚持自己最后选择的策略。创投双方的非合作无限次重复博弈由此展开[14]。
1创业投资者为不合作者
如果创业投资者在决策初期都选择非合作努力,而企业家在决策初期选择合作努力,在第一期之后,由对前面的分析可得,创业企业家在不同的β下会基于不同的角度选择努力水平。
当0
当7+1318
2创业企业家为不合作者
如果创业企业家在决策初期都选择非合作努力,而投资者在决策初期选择合作努力,则在第一期之后创业投资者在不同的β下会基于不同的角度选择努力水平。
当0
当11-1318
3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均选择合作努力
根据上述分析,应当找到一个恰当的β系数,促使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临界贴现因子均能够选择合作努力的长期收益大于非合作努力的长期收益。我们假设市场的平均收益δ1与δ2是一个给定的数值,那么只要使β满足上述条件就可以使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破解 “囚徒困境”,在长期内有效地合作,实现双方的总收益最大化。假设δ为市场的平均收益,当δ>Q1,Q2,并满足11-1318
三、结论
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共同的努力水平是创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非理可能会给双方带来一定的困扰,主要是利益分配方面的协调问题比较重要,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制度寻找合理的分配系数来解决此问题,进而让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积极参与,让企业能够快速成长。
经过研究发现,在有限次重复实验中,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的决策会受到分配系数的影响,并且分配系数取任意值都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合作。在无限次的重复博弈中,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的决策会受贴现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影响,由于博弈的无限性,所以存在二者都以集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选择各自的努力水平的情况。在现实的创投实践中,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博弈常常围绕收益分配展开。本文结论对于现实中创投双方的博弈具有强力的指导意义。创投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可以通过在贴现因子和分配系数的双重影响下,确定合理的分配系数,从而将创投双方在博弈过程中所采取的决策都以合作为出发点,保证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博弈过程中不断壮大,从而对延续创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维护投资者利益,提升市场效率,加强市场活力。参考文献:
[1]MODIGLIANI F,MILLER M H.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Repl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9,49(4):655-669.
[2]JENSEN M C,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60.
[3]AGHION P,BOLTON P.An incomplete contract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2,59(3):473-494.
[4]TIMMONS J A,BYGRAVE W D.Venture capital’s role in financing innovation for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6(2):161-176.
[5]张延峰,刘益,李垣.战略联盟价值创造与分配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3,17(2):20-23.
[6]顾新,郭耀煌,罗利.知识链成员之间利益分配的二人合作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7):24-29, 37.
[7]李富昌,王勇.基于努力水平的第四方物流企I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非对称进化博弈分析[J].管理评论,2010,22(8): 103-108.
[8]白少布,刘洪,孔锦.面向供应链融资的企业无风险收益合约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3):137-144.
[9]陈逢文,王伟,张宗益.创业企业努力水平与收益分配的治理机制研究[J].学术探索,2012(1):78-81.
[10]党兴华,赵巧艳,黄正超.基于努力程度的创业投资最优股权分配模型[J].系统工程, 2005(9): 70-73.
[11]查博,郭菊娥,晏文隽.风险投资三方委托关系――基于创业企业家过度自信与风司监督努力[J].系统管理学报,2015(2):190-199,208.
[12]查博,郭菊娥.基于投资方中途退出博弈的风险投资合约[J].系统管理学报,2015(3):342-354.
一、聋生合作经营理念的界定
1、合作经营的概念:
合作经营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基于合同进行合作,共同从事某项产品的研究、制造或销售,或者某个项目的经营,合作者之间依合同的约定投人资金、技术或设备以及劳务,并依合同的约定分享权益和分担风险。合作创业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同样,对于创业者来说,合作创业也是一项十分普遍的创业形式。
2、聋生合作经营的界定:
聋生合作经营的理念,是指在学校的职业教育或者自主创业教育中,渗透分工合作、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思维理念。聋生因为自身的缺陷,在创业之初,相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有资金不足、信息来源狭窄、对社会经济动态的关注度、自身能力的局限性,让聋生走上社会后独立创业面临很多的困难。而合作创业,规避了很多的缺点,经营可以互补、资金更足、风险也就更小了,人多力量大。如大丰市首家由聋人自主创办的足疗店顺利开张,该店名为“养足堂”,老板是一级听语残疾人刘桂安,店内其他员工全部经过市残联第三次职业技能培训班中医推拿、保健按摩、足疗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并颁发上岗资格证书的聋人。他们就是有的出钱、有的出力,每个人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成就了他们的创业成功。
二、聋生合作经营的类型
1、项目与人的合作:
新时代的发展给予我们一双翅膀,网络对于聋人来说,是不用面对面、艰涩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能获得信息的翅膀。现在的网络商业信息简直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很多正规的网站提供了比较详实、合理的项目信息,可以让聋生不出家门,了解世界。U88、同城等等,都为聋生寻找好的项目合作提供了平台。
2、人与人的合作
现在的合作经营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与人的合作。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与人合作能力训练”,因为现在学生的合作意识或是团队意识的缺失,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人与人的合作变得困难,摩擦不断。要的自主创业课程中加强人与人的合作意识、合作方法的教学,尤其对于聋人来说,弱势群体的团结,可以让团队变得强大。
3、技术与资金的合作
技术与自己的合作可谓是最经典的,就是我们以前将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力”就是指技术,在学校掌握了一技之长的聋生,步入社会,最缺的是钱,两者有效的整合,才能使自主创业之路走得更顺畅。
4、项目与社会资源的合作
三、合作经营对于聋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
“有人陪你一起度过创业旅途中的大起大落,这非常重要。”利维坦说。坎贝尔也表示赞同,他说:“很难靠一个人的精力带领企业每天前进,你也不可能看到自身的所有盲点。”对于聋生来说更是如此,同的合作经营可以让他们的心灵有所依靠,减轻创业压力,在没有灵感和面对难题的时候集思广益,共同进退。
1、追求共同的梦想:
在充满变化的世界里,对于未来我们很难掌控。但有目标、有规划的人生永远是最快乐,因为当你为自己制订出一张清晰的人生规划图时,你便完成了一次“找自己”的过程,而在追逐自己梦想的路上,有共同梦想的同伴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如同发展一段私人关系,寻找合适的合伙人时,你们不仅应该在金钱、工作、生活的平衡、大目标等方面具有相同的价值观,还需要从技能上互补。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每天专心做好自己喜欢而且擅长的事情。
2、商业化的合作方式:
当我们创业者不得不选择合作者的时候,我们选择合作!因为合作可以使项目很好的发展实施,合作可以使我们合作双方资源共享,合作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合作创业的成功是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上,用商业的解决方法去解决合作创业中的纠纷,避免纠纷,一切的合作细节都提前预防,提前明晰!一切合同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的平台!
3、技能的互补:
通过9年的学习,不管是在文化知识上,还是在专业技能、职业教育上,每个聋生的侧重点肯定不同,每个聋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也有自己所欠缺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个合适的创业项目、一个共同的梦想,他们走到一起,就需要分工合作,发挥优势,壮大自我,发挥出团队的最大功效,为自主创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关键词:校企合作 创业型人才 培养
20世纪80年代后,创业作为一股世界潮流从西方世界蓬勃兴起。从全球范围来看,当人类进入2l世纪后,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创业型经济也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主导经济形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创业型经济强调创新和创业,对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决定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具备创新能力、创业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而目前我国高校工科毕业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总体缺乏在现代工程环境下所要求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显然,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应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创业型人才”转变。因此,培养创业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与要求,是促进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根基。本文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
1.我国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
创业型人才是一种新型的人才观。它是指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等创业基本素质,具有开创个性、深厚的人文素养、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与善于创新、敢于创造的高素质人才。创业型人才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不管其目前是否正在创业或将来会不会去创业。也就是说,创业型人才不一定是现实的创业者,但一定是潜在的创业者。未来的社会将会需要更多的创业型人才,其中既包括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也包括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人[1]。
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业教育。近几年,高校创业教育(含培训)已经引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团中央、全国青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这些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型[2]。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融入到创业队伍中来,但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连1%都不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创业教育存在若干问题。
1.1创业教育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
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影响,大部分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缺乏前瞻性。在新生入学的前两三年仅限于创业思想上的引导和精神上的鼓励。而在临近毕业时,才开始进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把毕业生创业工作真正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从传统的就业观转变为创业观,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环境支持,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系统的学科体系来实现,也需要系统的教学计划来实施。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门数多,覆盖面极广,几乎涵盖了学生开办一家公司的方方面面。而我国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创业教育课程太少,与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也缺乏紧密联系。创业教育浮于形式,开设的一些创业课程大都以选修课、讲座、报告的形式出现,仅针对部分感兴趣的同学组织几次小范围的竞赛活动和比赛,这远远不能承载创业教育的使命。
1.2创业实践活动较少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创业教育能否成功开展的重要条件。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资源中,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真正用于创业实践的企业平台严重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连续的创业训练,只能通过一些“仿真”的创业活动,让学生粗浅地了解企业运作管理的业务流程。这使得大学生在创业之前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很难在未来的创业之路取得成功。
1.3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创业教育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在学校组织的创业活动中,指导学生的多为负责学生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生辅导员,很少有专业或专职老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指导工作。另外,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大多是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其自身的创业经历十分有限,不熟悉企业的运营管理。很多创业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学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创业经验,而高校的创业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的创业教学案例,无法使学生从创业课程中真正获得创业的感动,必然影响学生对创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创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2.校企合作是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企业是国家间实力竞争的重要载体,而人才则是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创业型人才。同时,高校通过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校的影响,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创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使学生有目的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来源于社会和企业,同时又能及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使知识、素质、能力、实践实现无缝对接[3]。通过这种知识——能力互相融合、互相转化的过程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也提高和强化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助于实施系统化的创业教育。
校企合作能够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有效解决了传统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仿真”状态,使学生能够真正全方位地接触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生产运作、客户资源、经营渠道、财务管理等全套的业务。从中了解企业如何通过运作来实现其生存与发展,以及企业的营销模式、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了解社会需求,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为后续创业活动奠定基础[4]。
高校与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机制,让教师和学生能融入企业的产品开发及生产管理过程中,使学校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同时,校企合作还可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拥有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课题,企业工程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通过校企合作能很好地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创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才能使高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取得实效。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是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3.基于校企合作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3.1制定基于需求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应关注社会需求,将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这一需求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这种基于需求的培养方案要求高校在创业人才培养上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更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创业的需求。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经过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审核和认可,确保学生获得应有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其中创业课程的设置应涵盖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能力与技巧、创业设计与实施等各方面的创业知识、能力和素质。
3.2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应是着眼于全体学生、指向全体学生的未来事业发展的意识培养和能力发展,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开拓创新的欲望和能力为核心的广义的创业教育[5]。因此,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转变传统的精英型教育的倾向,面向全体学生,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对课程进行科学、开放、系统化的创新。开放专业课程,将创业课程渗透并嵌入到专业教育课程中,不断优化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根据学院和专业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模式,合理引入创业教育课程,与自身专业背景充分融合,使学生感到专业体系中包含创业,创业内容又离不开专业,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同时,将创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各个阶段,规定学生修满一定学分的创业课程。具体内容比如“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创业实务”等课程,其中“创业实务”课程讲授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创业前期准备、创业步骤、市场机遇的把握、创业前的市场调查、工商注册程序、怎样进驻孵化器等多方面内容,强调实际操作性,教学内容偏重于实际应用[6]。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
3.3突出强化创业实践环节
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应贯穿于创业教育的各个阶段。通过与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创业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连续的创业实践训练。学校应从大一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将学生送往相关合作企业实习,使学生能够对初期的创业培训建立直观的印象和直接的了解;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在对其进行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同时,通过校企 合作的方式将学生进入校企合作创业实训基地参加实战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技能训练;对于大四的学生,在修满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组成创业团队,以校企合作创业实训基地为平台,通过前三年的创业训练直接进行项目研发及产业化推广等创业活动作为其毕业设计(论文)的学分。
3.4建立“多师型”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有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没有一支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体验的教师队伍来引导,创业教育的实施很难有成效。教师的创业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建立“多师型”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能有效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和实际效果。队伍中应包括专业教师、创业指导教师、企业工程师、创业教育家(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等。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和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校友担任就业导师,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将创业历程、创业感悟、创业经验与学生分享,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传授给学生切实的创业技能,从而有效克服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脱节。同时对专职教师进行定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协会的活动和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等活动,获取创业教育、教学的新材料和新信息,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能力和素质[7]。多样化的师资力量能使学生从多方面掌握创业的能力和素质,使得创业教育取得实效。
4.结语
高水平的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基于校企合作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我国创业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对培养创业型人才并最终促进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晓芳.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中华职业教育社编.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文集创业创新就业与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3]王秀敏,梁丽,陈骅等.以产学研活动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68-70.
[4]周敏,王蕾,刘军伟等.工业工程专业创业型ERP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研究,2009,(15):127-128
[5]陈三俊.开放性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4):105-107.
[6]刘东菊.开展创业教育,构建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2):67-70.
[7]朱媛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7(5):65-67.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园校企”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C-0042-03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晚,进步明显,但在校企合作育人与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略显薄弱,单纯的引进企业,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和学校间的顶岗实习、学习实践等还无法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与实践优势等,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开展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最早源于19 世纪末的德国,多个国家不断进行探索,创造了德国的双元培训、英国的“三明治”工读交替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不同模式。目前国内主流的校企合作模式包括:(1)学生见习,即组织学生在学习完所需的基础和专业课程之后,到合作企业去现场观摩,了解企业业务流程,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2)工学结合,即学生在学习完学校规定的理论课程之后,根据前期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前往企业进行实践操作的实训;(3)“订单”式培养,是指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在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计划后去指定的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者直接录用为企业员工,减轻学生就业压力;(4)产教研融合,指生产、教学、研究三方融合,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助力企业发展,为企业产品的开发与研制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工学结合、实践育人的重要责任,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抓手。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引进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校企合作有利于拓展学生实习就业的范围,使之在毕业之前就能积累工作的实践经验,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在专业领域发挥所长。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与学校合作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可以说是三方共赢的合作模式。但是,从目前的合作实践来看,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校企合作不够规范。在体制机制、合作理念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有些企业只是和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后期的具体操作方面没有具体的规范和措施;其次,合作紧密度有待加强。很多企业和学校认为校企合作仅仅是送学生和老师去实习、访问,等学生毕业了就可以顺利就业,流于形式,忽视了校企合作更重要的是校企共同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问题,研发新产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上种种问题体现出校企合作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
二、“园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和优势
“园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园”是指大学科创园和工业园区,它们既是科技园,更是创业园。科创园(包括科技园)的构建一般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共同的研发实验室等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共同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高校教师的科研与成果转化能力。创业园的构建目前比较主流的是园、校一体的建设模式,包括创客工作室、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器。创客工作室即依托院系学生实际,结合专业特长,基于专业领域的知识让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各自的创意和想法,取长补短,在院系辅导员和创业培训师的指导下在工作室中形成优秀创业项目,参与各项创业大赛,条件成熟的可以进行创业实践。众创空间是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趋势、有效满足网络时代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通过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以专业化服务推动创业者创新创业,是培育科技创业项目和人才的园地,相比创业孵化器,它的设立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也营造了创业氛围。创业孵化器是指为创业之初的公司提供办公场地、设备,甚至是咨询意见和资金的企业。科创园和工业园区通过提供价格低廉的办公场所和公共设施,提供一定的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利用政府在园区的行政审批职能,最大程度地简化学生办理各项证照流程,最大化地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和便利。
“园校企”一体化模式中,参与的主体包括科创园、学校和企业。科创园通过政策服务,在企业入驻、基础设施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优先给予高新技术企业、与学校发展联系紧密的企业入驻,帮助办理各项审批事项,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服务和小额政策性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和院校的深度合作并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引入“园校企”一体化模式,一是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这一模式利用园区内企业的人力资源和企业运营经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学生能亲临企业一线,实地体验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流程,帮助学生尽快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二是有利于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让想就业的学生能够实现就近就业,想创业的学生获园区内企业、技术和服务支持,尽快帮助创业学生站稳脚跟,吸引和带动学生就业;三是有利于增强产学研能力。通过园区企业与相关教师、学生共同合作,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并将新产品和新技术转化为实用的产品和生产力,既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促进了有技术、有想法的学生创业就业。
三、当前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据统计,2016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较2015年增加了16万人,中职毕业生以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升学的人数也是700多万人,2016年的就业人数共约1500万人。从以上数据来看,2016年的就业环境非常严峻。
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冷门专业就业难。相对于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就业范围比较狭窄,就业空间小,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不多,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干脆转行;二是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单就就业方面来说,大部分用人单位倾向于中东部地区的“211”“985”高校毕业生,对偏远省份及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意愿较低,不看能力只看招牌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学生创业层次较低。大部分学生的创业仅限于小微企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不高,能够将企业做大做强的较少,有大量的学生在创业中途便宣告失败。
目前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就业创业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在就业方面不够理性,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和意向,很多学生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态度和观望的思想。(2)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在人才招聘会上往往很多单位无人问津,而另外一些招聘岗位要求比较简单的单位却人满为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所学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符合,造成结构性失业。(3)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很多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计划跟不上市场的发展,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设置与市场脱节,虽然目前一直强调职业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还未建立与完善。(4)缺乏创业就业的平台支持。尤其是创业平台,目前学生有较高的就业创业意愿,但是相关平台支持缺失,使得学生想创业却又畏惧创业,在知识、技能和方法都有欠缺的条件下无法放开手脚创业。(5)创业困境凸显。目前大学生创业能力还有待加强,有些学生只是一腔热诚,但在创业技巧、创业能力和相关政策的了解方面非常欠缺。同时学生融资能力有限,大部分学生融资靠家长支持,融资途径单一,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讲,创业的意愿很难实现。
上述因素导致目前高职大学生创业就业形势严峻,仅仅依靠校企合作招聘学生或者政策帮扶很难缓解。
四、利用“园校企”合作模式助力学生创业就业
第一,“园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推荐采取的是学校推荐企业与学生自主就业相结合的方式,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并不对口,专业相关度不高,不利于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影响学生就业质量。进驻园区的企业一般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或者与学校专业紧密联系的企业,学校在组织宣讲会、举办大型招聘会的时候根据专业向学生推荐园区就业企业,既保障了学生就业方面的各项权益,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工作。
第二,“园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维护学校和学生权益。通过科创园对申请入驻企业资质的核查,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园区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度,通过入驻审核,园区管理,保障社会、学校和学生利益,确保园区内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良好平台。
第三,“园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创业热情。众创空间、创客工作室等模式条件良好,形式新颖,以专业为基础,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之间交流思想、展示创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学校老师和园区企业导师的指导,不断完善学生的创意和方案,由科创园配合学校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评选出最佳项目和团队给予政策和资金奖励,并可优先入驻科创园,鼓励学生多学善思,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类型
校企合作是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相结合,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其中产学研结合与双向介入是基本内涵,创新教育与自主创业是其途径,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其基本目标。根据学校和企业双向介入程度及其所起作用,可将校企合作分为三种类型:学校主导型校企合作、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校企融合主导型校企合作,它们都各自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宗旨和教育培养模式。
(一)学校主导型校企合作
1.学校主导型校企合作的涵义
学校主导型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办学,以学校为主,主要培养学习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职业技能和基础文化素质。其表现为学校作为主体,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所获得的市场信息来统筹安排教育教学工作全部过程。
2.实行学校主导型校企合作的原因
国家委托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基本组织,从政府获得大量教育资源,在校企合作培养中占有优势地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将企业沦为教育体系中的附属机构。因此,我国实行学校主导型校企合作是历史与现实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包活三个方面:我国有教育即为学校教育的文化传统;企业教育功能弱化;学校作为唯一教育主体的强势地位。
(二)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
1.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的涵义
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是指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办学,以企业为主,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孵化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表现为企业根据行业和自身要求进行培养,高校提供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学。
2.实行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的原因
经过精心培养的创业人才对于维持和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及竞争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多数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创业导师和创业孵化器,对创业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具体原因包活三个方面:行业组织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创业教育;企业注重长远发展,主动参与创业人才培养。
(三)校企融合主导型校企合作
1.融合主导型校企合作的涵义
融合主导型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主动参与办学过程,将二者资源协调融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
2.融合主导型校企合作是现代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类型
现代创业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首先,他们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其次,他们具备良好的创业态度和创新精神;最后,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并善于学习,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融合主导型校企合作在这三方面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联系,融合主导型校企合作最大的特点是它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紧密联系起来。
二、校企合作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丰富学生实践经历,使专业知识更具可行性
通过校企合作,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企业,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将实践中获得的体悟进行理论对接。通过深入企业,让大学生更加清楚想要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实现创业、就业,应该着重掌握哪些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毕业之后的创业及就业增添资本。
1.“校企合作”是对传统高等教育的继承与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一个弊端:重理论、轻实践。这就造成学术性人才与技术性人才之间出现断层。校企合作将企业作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自身素质,也能升华学习质量,这对于高校特别是职业学院的创新创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校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学校企业双赢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上升,毕业生求职难的问题愈演愈烈。不仅因为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且许多职业更加注重求职者的创新能力并非只注重学历,这就加剧了就业难这一现象。因此,全靠高校的理论知识培养是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校企合作将成为目前创新创业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技术、设施设备上的优势,让学校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需求及时确定和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高校与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不仅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而且拉动地方就业,有效的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3.“校企合作”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人才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政府、社会提供相应支持,让高校教育能直接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校企合作的优势与不足
(一)校企合作培养高校创新创业类人才优势分析
1.有助于实现校企双赢
对于高校而言,校企合作为高校培养了创新创业类人才、优化创业导师队伍、深化创业孵化基地、拓展大学生交流实践、丰富大学文化生活、推动创业成果发展,为拓宽办学途径、壮大师生队伍、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声誉,打造一个以学助创、创学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
对于企业而言,高校对企业进行宣传,企业家到高校进行演讲,不仅可以增加大学生对于企业品牌的认知,还可以使企业的发展理念得到社会的宣传与认可。
2.有助于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竞争,主导培养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往往都经受过社会的竞争,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要求。对于学生,要发挥充分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社会竞争的必要能力。
3.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大学生创意思维和创业能力,使学生通过创业更好的发展创新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劳动力水平。同时也让社会看到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与动力,有助于更好地营造众创空间。
(二)校企合作培养高校创新创业类人才不足分析
1.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量质有待提高
高校传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日趋“标准化”,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实体化操作。少数高校更是拥有一些大学生“成功的”创业实体。当我们持续关注这些大学生的创业实体,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规模化、持续化,发展局势不容乐观。
2.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仍需深化
政府和高校对于大学生提供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和优惠条件,准备迎接大学生的创业浪潮时,大学生以及社会并没有做出应有的合力。这不仅表现出大学生创业理论的缺乏,也体现出对于创业实操化所持的谨慎态度。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美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51-02
一、引言
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其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已被高校广泛关注和逐步认同。[1]很多学生也表现出强烈的创业欲望,但从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来看,高校大部分都是封闭进行的,很多高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以选修课的形式纳入教学计划,有些也只是邀请部分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到高校进行讲座,缺少系统化的校企合作的运转机制,缺少与市场和企业的互动机制,因此创业教育效果较差。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复杂性很强的学科或领域。库拉可指出,创业是变革和创造的动态过程;创业需要对待创造与实施创新点子的精力和热情,还需要组建有效工作团队的能力、获得企业所需资源的能力,以及识别机会、设计切实可行的商务计划的能力等。[2]这些能力的培养只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实现,必须与市场相结合,而企业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单元。
二、美国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创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从美国创业教育经验来看,不论是聚焦模式、磁石模式还是辐射模式,创业教育的发展都是在高校与市场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对市场机会捕捉,对项目风险评估和判断,科研成果的应用性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同时学校拥有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人才,丰富的科研成果以及不断创新的技术,这些都具有极强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使得大学与企业的结合成为必然。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校企合作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是重要内容,是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师资建设、成立产学组织、资金支持和合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1.师资队伍。由企业家担任创业课程的教师在美国高校非常普遍。很多普遍开展并且反应良好的课程如“小型企业管理”、“商务计划写作”、“家族企业管理”等适合由企业家上。英特尔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现任董事长安吉斯·格瑞伍从1991年开始就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兼职讲师,每年秋季开1~2门课。他们的讲课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思维,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3]在美国,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对创业教育的参与不仅局限在课堂内,而是全方位的,他们往往既是课程教师,也是创业计划大赛等学生活动和创业活动的导师。百森商学院、贝勒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州大学等创业教育开展成功的学校创业中心都设有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主要由企业家、校友、创业家、风险投资家组成。另外很多学校还成立了创业者联盟,例如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名人堂”、康奈尔大学的“创业者联盟”等,形成创业教育校外网络,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信息、资源、评估方面的支持。[3]
2.企业界是创业教育经费的重要资金来源。美国很多校级创业中心都是在企业的资助下建立的。例如2003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阿瑟·罗克创业中心”是在阿瑟·罗克的2500万美元捐赠下成立的。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创业中心由迈克尔·马丁捐赠成立。亚利桑那大学创业教育项目得到了卡尔·艾勒的经费支持。目前,“美国所有创业中心的平均捐赠规模达389万美元,其中,排名靠前的创业中心平均捐赠高达1300万美元。”[4]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通过捐赠席位的设立获得创业教育资金支持。捐赠席位是一种特殊的专业职位,往往由既有高深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全职教授担任,是衡量一所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是推动创业教育项目的核心力量。企业或私人捐赠是捐赠席位资金的主要来源。
3.联合成立产学合作组织在美国,诸多产学合作中心、工程中心、国家级实验室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例如,“MIT1985年建立生物技术与工艺工程中心,吸引全美60个生物技术企业参加,1994年美国著名生物企业AMGE投资3000万美元与MIT建立长达十年的基础性研究合作项目。”[5]。20世纪90年代Hearst,Philips、Packard Equipment等知名企业与MIT媒介实验室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推动下,截止2001年美国美已在高校成立55个产学合作研究中心,并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依据企业实践要求开展课题研究。企业资助相关研究项目的初衷是弥补企业研究资源的不足,通过联合攻关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但研究组织和项目在客观上也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孵化新创公司和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对于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可以获得与公司核心业务相关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基础研究项目,也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对于学生和教师,通过合作深入了解了该如何根据市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同时收获了创业的动力和热情。
4.创业实践活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外延拓展项目也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例如“康奈尔大学为对中小企业感兴趣的同学提供暑期实习项目,这些小型高科技公司雇佣人数必须少于100人,并且建立年限不得超过10年。实践项目主要包括小型餐馆管理、数据库设计、软件评估、市场营销、传媒、办公室组织、清算账目、实验援助、法律等,时间大约10周”[6]。另外,创业竞赛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美国,创业计划大赛大多由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竞赛重视市场导向、经济效益和创业执行力。
三、启示
1.构建共赢的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高校与企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高校追求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科研水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在动力取决于高校与基地单位双方的共同需要和利益驱动,因此须要寻找校企发展目标的共同点,构建双赢的工作机制。对于高校来讲,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有利于高校弥补创业教育资金的不足;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从美国经验来看,由于任何大型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到发展中的中小型创业企业实践更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创业精神;有助于形成创业文化;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首先,有利于企业获得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广义地讲,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7],因此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鼓励学生创业,也在于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接受创业教育不意味着一定马上创业。以美国开展创业教育最为成功的百森商学院为例,“毕业于1985-2003年的校友,35%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学生40%创办企业,入选百森创业计划大赛决赛的学生62%创办自己的企业”[8],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接受创业教育的毕业生并没有选择创业。而这些具有较强创业素质的人才是企业重点招聘的对象。以康奈尔大学为例,来自金融机构和大型咨询公司的招募人员专门为本科生创业俱乐部的学生召开招募会议。[6]另外,与企业相比,高校有先进的实验室、科研设备、高水平师资,思维活跃的学生,发展科学是大学的基本职能,科研合作可以促进既符合市场导向的高新技术的产生。企业参与创业教育方式有:①资助创业教育发展基金和创业中心建设;②担任创业教师和创业导师,与高校联合制定创业教育规划;③资助相关专业创业项目;④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机会。高校参与的方式有:①为相关企业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家、创业人士提供系统创业教育课程。从我国现实来看,接受系统创业教育的创业成功人士凤毛麟角,他们有接受培训的需求;②为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③具有较强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毕业生。
2.师资力量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保障。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好,主要问题在师资,传统的理论专家,教师主要是企业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有效的创业教育三个特征:一是作为创业者的教学人员,二是与现实高度相关的课程内容,三十体验式的教学方法。”[6]从这一点来看,创业教育中很多课程由企业家、创业家担任老师最为合适。企业家有丰富的案例资源,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创业理论的理解;企业家的创业理念、创业感悟比专业教师更深刻,对学生创业理想、创业精神的影响更大。
3.创业实践活动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重要形式。“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角色扮演和学徒计划,重点关注素质和技能的提高”[9]。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实地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管理流程、服务理念,这些只能通过实践获得。因此联合企业的财力资源与高校的科研资源、人力资源建立专项创业教育平台,外延拓展活动,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企业独特地网络和平台,教师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学生活跃的思想、创新的思维的融合,既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有助于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例如联通集团与共青团山东省委合作,联合山东相关高校创办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项目围绕通信产品服务开展创业合作,例如“手机应用开发”、“互联网应用开发”等,取得了不错了经济效益和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
[2]Kuratko DF,Hodgetts R M.Entrepreneurship:Theory,Process,Practice[M].Mason,OH:South-Western Publishers,2004:30.
[3]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2):41.
[4]Finkle T A,Kuratko D F.An Examin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A National Survey[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6,44(2):184-206.
[5]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2.
[6]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58:202.
[7]雷家骥.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2):26-29.
[8]Babson College.2008 Babson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s[Z].
http://babson.edu/ESHIP/outreach-events/bplancompetitions.cfm.
[9]Gorman G et al.Som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A Ten Year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1997,15(3):56-77.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官产学合作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
受传统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长期以来强调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创业型人才的培育需求,使得现阶段市场经济潮流下大学生的创业需求难以得到合适引导,毕业生的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匹配,加剧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大学生创业者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仍然偏低,究其根源则是我国创业环境的不成熟以及创业支持政策的乏力。因此,加强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激发创业动机,对于促进创业教育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宏观战略具有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呈现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如创业教育研究力量单薄、专职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创业教育教材和课程开发滞后、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等,但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实训实践环节的薄弱。
1 创业教育中建立官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所谓创业实训,是创业教育中的一种形式,即采取在“工作岗位”上学习的模式,按照创业人才培养的规律与目标,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项目实战或采用模拟仿真软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技术能力和心智技能培养的教学过程。
然而,由于创业是一项由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活动,创业者本身需要拥有全面的素质能力和综合的知识结构。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而言,要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准确判断并不容易。一方面,对信息敏感性(市场直觉)的培养要历经长期的磨练,在积累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由创业者本人“悟”得;另一方面,处理信息、对信息做出准确判断则需要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有关趋势分析的知识和技巧。在这两方面因素中,后者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直接获取,而前者则需要创业者在“干中学”。
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实践实训环节既符合创业教育的目标需要,又符合学生自我教育的规律,教学效果是一般课堂教育所达不到的。创业实训把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把“知与行”统一起来,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和平台,是课堂教育有效的辅助教育形式。
要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训实践环节,建立一整套着眼于提高创业者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模式,我们可以从国外应用型人才官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中获得启示。事实上,官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己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许多国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实施方针与措施,可以为我国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2 国外官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对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官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事业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国外官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存在共性,但又具有各自的特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宝贵经验对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实践环节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
2.1 政府和高校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业人才建立保障机制
国外经验的分析表明,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有力推动了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实施。通过(下转第248页)(上接第237页)设立一定数目的专项基金,建立产学合作教育试点的激励措施等相关机制为推动这种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美国社区学院可以从“院校发展”资金中获得一定份额,用于推进合作培养活动;有些国家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学校与企业各自担负的费用,政府对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日本采用法律手段硬性规定企业承担一定的教育经费并接受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工作,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保障。这些举措从根本上保证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实践环节的加强。
2.2 高校应加强以实践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建设力度
我国传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学校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远远不够,课程设置以理论教学为核心,课程内容与创业过程总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不紧密,这使得毕业生在进入创业实践这一环节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的要求。
国外较多高校以实践教育为导向作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依据,面向行业、企业与社区搭建真实的创业项目平台,为创业者提供真实的实践锻炼,因而其课程设置更多地强调“实战性”。同时,课程的设置不仅关注实践的导向作用,而且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应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比如美国很多社区的学院,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注重与实训相结合,并根据行业要求等实际情况划分理论课和实践实训课的比例,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强化,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专业,能够满足社区或社会相关企业的用人需要。
2.3 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丰富多样
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创业教育也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产学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受现行的人事制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高等院校仍过多地追求教师的拥有量,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师的使用上。教师的在职进修缺少立法的保障与资金的支持,进修形式与内容有待完善。尽管兼职教师的整体人数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是相关法律较为欠缺,运行机制、保障机制需进一步的完善。纵观国外的官产学研合作模式,结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首先,各国极为重视官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除了教师应具有的学历、教师资格证书以外,尤为关注教师是否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