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

时间:2022-03-16 18:12:19

导语:在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

第1篇

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和检测装置

拉曼光谱技术检测装置。拉曼光谱仪能够阻挡多种散光进入探测器,同时将拉曼散射光射入探测器内,在散射的时候可以将拉曼散射光分成不同的频率,以便更好的进入到探测器内。拉曼光谱仪器具备具有很好的分辨率,能最大范围探测到拉曼散射光。拉曼光谱仪有光源、外光路、色散系统、信息处理、接受系统五个部分构成:光源:提供功率大、单色性好、多波长的入射广。外光路由集光、聚光、滤光、样品架和偏振等组成。色散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散射光按照波长分开;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提取拉曼散射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画出图谱;接受系统负责接收拉曼散射信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拉曼光谱技术也逐渐成熟,并可以应用在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上。但是这些分析技术各有优缺点,适用在不同的I域。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具体的测量情况,适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检测物质的分析。

拉曼光谱技术原理。拉曼光谱技术通过对分子结构内部振动或者转动进行信息展示,包括振动的频率和转动的能级。它与红外光谱不同,拉曼光谱会随着分子的振动频率发生变化。而红外光谱则不同。实践表明,水分子具有极强的吸收红外光谱和弱的拉曼活性,所以拉曼光谱一般广泛应用在含水的分子系统中。拉曼光谱包含了多元化的信息,谱线数目、位移等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密切相关,所以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拉曼光谱,拉曼光谱也能代表物质与其他物质的不同。所以在测试过程中,要将测试得到的拉曼光谱与数据库中的拉曼光谱进行比对,从而判断出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全国频繁爆出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农药残留污染是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检测仪器专业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的方法比较复杂,而且价格比较贵。如果使用普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可能无法达到效果。不同的农药,它的振动和转动也不同,所以利用拉曼光谱技术进行检测,可以识别不同的农药。拉曼光谱技术能够检测蔬菜、水果、粮食中使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检测前,首先要获得各种果蔬的拉曼光谱,然后再检测农药的拉曼光谱,从而建立数据模型,这样通过对比,拉曼光谱仪器就能识别果蔬上喷洒的农药,从而检测出果蔬表面的农药含量。

第2篇

1.1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当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根本性原则。食品生产过程中经历原材料加工、储存、运输、包装等一系列步骤,中间必然要添加各种化学物质,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控制不好受到了污染,或是加工工艺本身存在安全漏洞,都有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1.2可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食品企业来讲,产品质量安全是企业的根本。企业做好食品的质量管理措施,不仅可以在经济市场中赢得顾客的信赖和口碑,而且在利用先进检测技术降低了产品的不合格率之后,可以起到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3可促进食品工业产品的良性竞争

市场经济环境中,良性竞争机制是各行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而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措施,将好的产品流通到市场之中,必然也会促进同行业的良性竞争,使得其它企业纷纷效仿,努力优化自身食品的生产和质量检测流程,从而在市场中建立起自己的质量优势,最终丰富食品市场的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也会使得食品工业在市场经济中领先于其它行业发展。

2我国食品工业产品检测现状及问题

2.1供应渠道问题

我国食品加工原材料供应渠道多且混乱,给食品质量检测带来了难度。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市场上采购一些低价格、劣质的原材料,或者是供应商通过内部关系取得原材料供应权,而没有通过正常的竞争手段,使得食品供应链出现混乱、复杂的现象。

2.2认识程度不够

据食品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食品行业中有9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业,其中又以传统食品的中小型企业占多数。例如街边小食摊、小作坊、流动盒饭等传统小型企业,给食品产业的规范增加了难度,这些传统企业与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并存在市场中,客观上降低了消费者对食品生产、加工程序的标准和要求,从而影响到了人们对于食品质量检测的普遍认识,产生一种忽视的心理,也使得企业的食品生产、加工降低了质量检测要求。

2.3食品质量检测问题

多数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自身质量检测人员少,整体检测设备、检测人员专业技能相对较为落后,有些食品质量检测人员甚至连国家相关标准、食品要求的检测项目都不知道,有的检测人员明明知道食品中肯定添加了违规物质,但因企业检测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无法对有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导致检测结果不了了之。

3食品质量检测中的要点

(一)、宏观方面

1.加强管理,提高检测质量

食品质量检测的前提宏观条件是加强食品的安全管理,只有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才能从整体上改善食品卫生情况,进一步杜绝细菌的感染,若想加强管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的制度措施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所以只有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才能进一步完善食品管理机构的职能。

2.从食品生产企业入手

食品企业使食品生产的摇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想加强质量检测管理建设,前提是明确企业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食品质量阶段性的目标,这样才能对员工有一个行动上的支持,使职工从自身角度上认识到食品质量检测问题,无形中形成了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效应,同时建立食品质量目标还会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因此对企业而言,建立一个好的企业质量管理目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微观方面

1.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食品检测首先应抽取有代表性的检测样本,采样过程中应遵循随机抽取原则,特别注意记录好样本的批号、生产日期、数量等相关信息,并保证所采集样本数量满足质量检测要求,以便于检测、复检以及备案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

(2)通常不同形态的食品其取样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取样工具必须满足卫生要求,对于固体样本应在不同部分取样,然后将其粉碎混合均匀,做脱水处理之后按照四分法取样,之后再次进行混合取样,从而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2.检测设备和试剂

(1)检测设备是食品质量检测的基础,包括设备仪器的先进性、工作效率以及使用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与否等内容,都直接影响着质量检测的结果。检测仪器和设备除了定期检修之外,日常使用中也应当做好维护和保养,如自校验设备(天平)应注意在校验期限内使用,并定期对其进行自校。而对于自制蒸馏装置等气密性要求严格的设备,应注意在使用前进行气密性检测,保障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2)检测过程中化学试剂的选择和用量,对于检测结果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应注意定期检查化学试剂的存放条件和环境,观察试剂在存放过程中相关性能是否发生变化。

(3)选择正确、合理的检测方法。食品企业质检人员应在送检前充分分析样本,并且针对不同的样本成分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检验方法中的第一法为仲裁法,对检测结果有争议的也可以选用仲裁法。实验室条件有限不能运用仪器进行检验的,可以采取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检验。

4.检测人员的自身素质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若想在食品质量问题上获得突破,加强检测人员的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会影响到食品质量检测的全部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检测人员除了应应熟练掌握试验设备、方法、指标、流程等各项基本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以此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

5.相关检测项目的检查

有些食品中的检测项目具有相关性,通过对其相关项目的检查也可以发现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如通过对蜜饯产品的色泽进行检验,可判断出其二氧化硫含量的高低,白酒中的总酯和已酸乙酯,如果已酸乙酯含量高,总酯的含量也会高。

5.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测 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 食品市场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食品,食品是人类生存需要的必备物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是影响老百姓的健康,其次是造成恐慌,导致社会不稳定,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先后出现过三鹿奶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民众对于食品安全十分的担忧,这就要求我们的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测力度,制定合理的检测体系,采取先进的方法进行食品检测,规范食品市场,保证食品安全。

1 目前的检测方法

1.1 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检测

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这类问题比较普遍,这类食品问题都会对公众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常见的引起污染的微生物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一些细菌。在过去的时候对这类食品安全进行检测的时候常采用老套的检测手段,这样的检测方法不仅不准确,而且费时间,为了改变这种缺陷,后来又发展运用了新的方法,在检测时候的仪器也采用了自动化的仪器,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以后,检测效果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其他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

1.2 天然霉素的检测方法

现在对于一些天然性霉素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可是却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对一些常见的方法作简要分析:运用HPLC法进行检测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可是过程却比较繁杂很难操作,在时间花费上也比较长。使用TLC法可以方便迅速,但是结果却不理想。还有一些检测方法虽然检测速度比较快,可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基于这种两难处境,当前正在研发的酶联免疫法,就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检测技术。

1.3 转基因食品检测

对于转基因食品现在存在很多的争论,这种食品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可是对于它在科学界尚无定论,是否有危害也难以确凿认定。所以必须加强对这类食品的检测,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检测技术也在迅猛地发展,其中可以达到理想效果的技术就是采取荧光进行检测,目前主要应用于转基因食品质量检测试剂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也会给检测工作带来新的发展。从我国目前整体来看,检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是依然留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难题,有些地方甚至是一片空白:例如没有相关的技术去检测一些有害的原材料,常见的一些有害的原材料有甲醛和双氧水等。对于农药残留问题也没有好的方法,检测结果也不精确,这些指向明确的技术障碍,说明我国整体检测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必须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否则会威胁大众的身体健康,导致大众对食品安全不信任,产生社会恐慌,所以必须创新发展新技术,在创新技术的同时还要完善检测体系。

2 样品采集

2.1 样本必须有代表性

在对检测样品进行采集的过程中要注意食品信息的准确性,例如生产日期和具体批号、保质期等。并且这些具体的信息在取样的过程中要做详细记录。要保证抽样检查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并能兼顾产品生产的每一部分和环节,保质保量,反复核查,避免出现疏漏。

2.2 取样操作

怎样进行取样也是一门学问,不同的食品所采取的取样方法也是不相同的,同时在取样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所使用的工具是清洁的,消过毒的。固体和液体的取样方法有所不同,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要进行取样,在取样完成后碾碎混合然后再取样,有具体要求的样品还需要进行脱水处理,采取这样的方法取出的样品才具有代表性。液体采样就不用这么麻烦,但是必须将液体混合均匀,尤其是可溶性的物质必须进行均匀混合才能进行取样检测。

3 设备与试剂

3.1 设备的选择

工作人员在食品质量检测过程中对检测设备的使用需具备使用的资质,并熟知具体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而检测设备的选择也至关重要,直接关乎检测结果的精确性。所有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校验,比如天平,天平的使用必须在校验期。而一些仪器的精密度要求十分严格,在使用之前要提前进行校正。并且对于设备要定时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其工作性能,及时排除设备运行故障,防止由于设备问题而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

3.2 试剂的选择

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要规范试剂的具体使用等级和使用范围,为了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对试剂的选择至关重要,也要精确用量和规范贮存环境,并标明等级,对试剂的使用要控制在保质期限内。试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精度,所以必须重视试剂的选择和保存。

3.3 检测方法

在设备和试剂都选择正确和妥当的同时,还有一个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就是检测方法。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且操作方法一定要规范。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数据偏差。这就对检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人员必须经验丰富、理论扎实,在严格遵守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能灵活掌握并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

4 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

4.1 不断完善检测体制,提升检测水平

食品安全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必须提高食品质量检测的水平。食品检查工作在每一环节上都不可懈怠,在原料选择、制作运输、售往市场这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如此环环相扣的检测就是为了能让民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目前我国整体食品检测技术不是很高,所以亟需提升食品检测水平,并建立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检测体制,食品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检测,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同时也必须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度,增强民众对检测机构的信服力。

4.2 在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中要建立评价体系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价

建立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提高我们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所谓安全评价就是对有害物质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害性,如此可以有效排除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检测工作的整体水平。

4.3 整合现有机构

机构整合也是提高检测精度的一个很好的方法,结构进行整合以后不仅可以减少执行环节,还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目前的情况是一些县城食品检测机构比较多,可是大多欠缺经验,缺乏技术支持,造成检测数据可信度不高。而一些较大一点的城市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他们的检测结果公信力不高,各个机构之间互不信任彼此的检测结果,协作性差,技术难以统一,造成数据误差严重,这样进行重复的检测使得资源被白白的浪费掉,而这些费用的花费最终还是消费者。为了克服这些现象的出现,可以将一些机构进行整合,成立一个技术力量过硬的统一的机构,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提高结果可信度,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有很大的帮助,有必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5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经引起民众的广泛重视,所以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必须加强研发新的有效的检测方法,同时要完善检测体系,努力为大众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参考文献:

[1]高万敏.食品安全管理与市场营销[J].科技创业月刊,2011(07).

[2]王征.食品企业如何应对安全危机[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01).

[3]吴素春,张琴丽,胡坤.食品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9(10).

第4篇

关键词:分析仪器;食品质量检测;难点;优势;功能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食品质量检测的难点

1.食品种类繁多,基质复杂

在日常检测中,受检产品一般种类繁多,其来源、品种均较为复杂。以日常产品为例,包含了瓜果蔬菜、畜牧产品、饮料、小吃等,它们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等方式各不一样,加上其本身成分是有机物,自身结构较为复杂,将会为检测带来较大的困扰。蔬菜所施的肥料、农药等不同,可能导致其生长特性有所差异,进而影响内部机理,这种外界干扰导致同一种食品会有多种不同数值的出现,如果仅仅是依靠化学分析,逐一进行对比,这无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2.检测内容组成复杂

在具体检测过程中,需要检测的内容相当多,往往会在比对、校正、抽样等方面形成大量繁杂的工作,工作负担和寻求结果的难度较大。其中常见的检测项目主要有:①药物品残留。当前世界范围类的农药品种多至上千种,诸如拟除虫菊酯、有机硫、酰胺、氨基甲酸酯等,常见检测的对象就包含了其中的一百多种,而化肥施用不当等造成的化学残留,同样列入检测项目当中。除此以外还有抗生素、生长促进素、抗原虫药类、镇静剂、四环素类等一系列的兽药类残留物。②重金属。随着我国工业的加速发展,一些重金属通过工业生产排放至自然界,经土壤、空气、雨水等被农作物吸收,形成重金属污染,例如汞、铅、砷等元素。而且其中某些物品残留的量少,十分不易检测出来。

二、分析仪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优势

1.精准性。分析仪(自动化)通过既定的程序和标准,对分析对象进行深度检测,精确地测出物质类型,甚至可以用数字数据进行一定的标明。其检测结果是基于化学分析样标而得出的,因为其具有大规模的样品建模,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数值的误读,做到高精度读取与比对。此外分析仪还能做到对样本的精确保护,减少检测试验时的各种损耗。

2.快速性。分析仪是由各种先进部件组合而成的现代科技产物,从自身结构和工作原理来看,每个部件各自发挥功效,检测分析的初始信息在内部快速传递,与传统化学分析相比,这种检测速度就犹如一台大型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之间的对比。同时,因为自身样本数据库的成立,检测样品在进行分析时,只需要由既定程序逐一或分类对比存储数据即可,减少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例如:多通道采样分析、实时信息输出、现场采样分析等,都是其快速性的体现。

3.科学性。在检测方法方面,通过分析仪能够实现不同样本的检测,无论是何种特性的样本,组成如何复杂,均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对,这是传统检测方法的一种集成和升华,将检测与机械类设备进行结合,充分彰显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对于未来食品检测的发展具有重大推进意义。在实际运用方面,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实验室式的检测过程,可以实现就地实时检测并生成报告,虽然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作为食品质量评定的参考还是可以的,并且因为食品商品流通换代速度快,且是通过直接食用摄入人体,唯有能够快速检测的设备,才能保障食品安全。

三、食品检测分析仪的常见应用及功能

1.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指将被研究物质用电子流进行轰击,然后记录轰击之后形成的正离子碎片的图谱定量,记录结果就被称为质谱图。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食品中的定性或定量的糖类组成、香味成分、挥发性成分、蛋白质成分和有毒物质等。

2.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分析法多被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原理是利用分子中不同类型的氢原子信息来根据食品中的油脂和水分的弛豫时间的差异来对淀粉的糊化和回生等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此方法还能通过对粉状食品结块的机理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为食品保存期限的延长得出方法。

3.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此方法在食品行业中主要被用来分析食品中含有的防腐剂成分,还能用于检测粮食中的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和水分等的含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当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此方法的优势是能够精确地测定生物样品中所含的痕量矿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营养、食品分析和食品生物化学等领域;可见光光度分析法,此方法可以用于对食品中所含锌、铁、铜、铅的测定;还有就是荧光分光光度法,此方法也属于痕量分析方法。

4.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离子色谱法,这种方法创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食品分析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所分析的样品包括肉制品、谷物制品、水、奶制品、酒品等诸多品种,在食品分析领域中地位十分重要;液相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主层析色谱分析、纸层析色谱分析和薄层层析色谱分析等,多用于对食品中外来物质和食品内部组成的分析中,具有独到的作用和优势;气相色谱法,此方法可用于测定食品中的能直接或间接气化的有机物质,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和糖类等都属于这类物质。

5.食品检测分析仪的功能。当前市面上的视频分析仪器种类繁多,根据检测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肉类检测仪器、奶制品检测仪器、谷物制品检测仪器、蔬菜水果检测仪器、酒品检测仪器、水质检测仪器等,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各有不同的检测侧重点,例如细菌检测仪器、农药残留检测仪器、总铬检测仪器、亚硝酸盐检测仪器、铜离子检测仪器等,因此,检测分析仪在检测功能上呈现的是范围广、可检测项目多、实用性较强等一系列特点。

四、总结

总之,分析仪器是现代食品质量监测技术发展下得产物,它能够更好地配合食品检测工作。同时,随着科学技术与现实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分析仪器仍然需要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功效。相较而言,正是因为分析仪器的各种优势,才使得它渐渐成为一种检测潮流,未来将会逐步取代化学分析。

参考文献:

[1]吴昊.在食品检测中现代技术的全面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

第5篇

关键词:食品检验;质量控制;细节问题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必须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严格检验。目前,人们的生活习惯由吃饱向吃好转变,更注重营养和安全。为确保食品安全,食品检验员必须利用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严格按照检测程序进行检测,确保食品质量。

1食品检验中的取样技术

随机取样法和差异性取样法在食品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机取样原理是指对食物样品进行随机取样,应保证采样器具的清洁,确保采样器具不会对食品的内部状况和结构造成任何影响,且在抽样过程中不会造成样品破损等问题。如果样品损坏,将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差异性抽样主要是指研究者基于不能统一地抽取不同种类食品的抽样方法。如果待测的样品是固体形态的,研究人员需将其制成粉末。若所检测的食物样品为液体,研究人员必须均匀摇动液体,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1]。

2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应加大对食品的检测力度。目前,我国食品检验的标准还不够健全,影响了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无法使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管理,掌握和控制好细节问题,可以使食品检验工作更加规范,使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和生命安全,从而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食品检验方法

3.1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食品检验技术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利用显微镜进行镜检,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相关的卫生规范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准确、客观的结论。微生物、水、空气等必需的生活环境对微生物的存活起着重要作用。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微生物在食物中的生长繁殖会对食物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进行微生物检测保障食品质量。

3.2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是一种可溯源的检测方法,该技术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快速检测方法具有明确的应用对象、必要的检测设备、等效试剂和样品处理方法。快速方便是快速检测技术的特点之一,在使用快速测试方法时,整个分析过程所需的时间比相应的标准方法要短。快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筛选和鉴定。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及时检测样品,目前主要用于食品市场研究和各种突发事件的检测。

4食品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4.1食品检验技术相对滞后

为了保障食品的品质,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食品的检测力度,并运用现代的检测仪器,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然而,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普遍存在检测设备不足、检测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检测工作的质量。

4.2检测人员缺乏专业技术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食品检测的质量。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并持续加大对食品检验机构和机构的投资。然而,在实际的食品检测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在食品检验中对相关流程规范掌握不全面,严重影响了整个食品检测工作的质量。

4.3未按检验程序进行食品检验

在食品安全检查和检验工作中,所有的检查工作都要以标准规范作为实施依据。目前大部分的公司会设立专业的化验实验室,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却没有科学的测试系统规范和限制测试的仪器和程序。此外,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许多检验环节要求检验人员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然而,由于一些检验机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不够,在具体的检验过程中,往往都是“走过场”,从而导致检验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偏差,难以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4.4控制措施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食品检验机构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实施食品检测过程中缺乏切实的监督,而且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导致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同时,有关部门间的协同管理措施也存在问题,如部门间不能及时协调、沟通,难以实现对食品检测的实时监控,从而严重影响食品检测的效果,导致大批不合格的食物进入市场[2]。

4.5检验体系不够完善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除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测体系,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控制和鉴别涉及到不同的食品生产过程,各个行业的公司都参与其中。从食品原料供应商到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生产、食品进出市场,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4.6检测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食品检验工作正处在发展与进步的时期,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食品检验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覆盖面和连贯性。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内部组织比较复杂,各部门承担的责任也各不相同,监管工作中采取的法规、标准也各不相同,监管机构存在执法力、职责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不同的监督管理部门存在重叠执法机构,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不利于明确监控和管理目标[3]。

5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5.1食品的采集和制备环节

取样时,检查人员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检查食品的实际质量,并处理细节以识别。食品通过随机取样采集,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根据食品的特殊情况选择采样区域,使样品可以表示大部分食品的特性。取样人员在确定样本数量时,必须坚持科学取样的原则。取样时,应避免不合理工具引起食品中微生物或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制作样品时,必须注意均匀性。根据食品的形式,食品主要分为液体食品和固体食品。为了完成样品处理,需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液体食品的检验检测工序相对比较简单,将液体食品放置在无菌环境下,并挑选适宜的检测液体进行混合,便可以对液体进行检测观察。而对固体食品进行检验时,需要先将固体食品粉碎,再利用检验液体进行检测。对于同一种食品而言,检测不同的指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因此,在进行检测前需要明确检测的具体项目,根据项目的要求来完成食品的样品处理,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5.2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在食品检测时,需要选择和校准设备,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很多食品检测装置具有自动校准功能,为了便于下一个工作的进行,在上一个工作完成后会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在一些手动操作设备中,需要手动校准指针以恢复原始尺度并提高检测精度。使用自制蒸馏装置进行检测时,为了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必须注意仪表的密封性。此外,食品检测的仪器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如果检测到机器运行中的问题,应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以免测试结果出现较大偏差[4]。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化学试剂,其中一些试剂易挥发,并与空气发生反应。如果不注意试剂的储藏,会对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易发生变质的物品,要密封保存。较易与大气反应的化学物质,最好现配现用,而不要预先准备。

5.3加强食品检验的工作队伍建设

鉴于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检测体系和检验工作队伍的建设,设立专业性强的食品检验小组,做到专业素质高,纪律严格,作风优良。要加强对质检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质检员的食品检验能力,鼓励质检员学习先进的食品检验方法,提高质检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要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鼓励职工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精神,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5.4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标准体系

为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性,技术研究者必须持续改进和创新现行的食品检验技术,并制定与当前食品检验标准相适应的方法和准则,改进食品检验标准,加强对食品检验的质量监控,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防止违规操作。

5.5加强对食品检测程序的关注

在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要加强对食品检验的关注,从而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提升食品检测技术,必须加强对食品检测仪器的管理,对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证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保证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产品的质量检测达到标准[5]。

6结语

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和检查的详细工作流程,是确保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需加强对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仪器和试剂选择的质量控制,注意检查每个细节问题,减少错误的可能性,提高食品检验水平。同时,要加强食品检查队伍的建设,提高食品检验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建立食品检验人员的责任感,确保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倪世峰.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20(10):37-38.

[2]姜庆新.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科技风,2020(9):205.

[3]赵雪村.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与细节问题分析[J].科技风,2020(1):232.

[4]汪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现代食品,2020(24):146-147.

第6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随着人们的生活的质量的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于生活品质的提高,而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食品行业近些年来受到重点关注的问题。从我国当前是食品质量检测体系来看,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表现在我国在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食品检测技术时,耗时过长、检验成本高并且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满足当前食品检测行业的要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了近些年来我国重点发展的机制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检验技术的现状,简述了我国需要重点发展的几个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关键词】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技术

1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近些年来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地沟油、毒奶粉等事件的持续发酵,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越来越高,而保障市场上的食品质量,就需要食品安全的检测部门对于上市食品进行及时、严格的检验,从而保障市场上的食品质量。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的起步是较晚的,在整个行业体系内,许多的检验技术都尚且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能够进行检验,但是耗费事件过长、检验成本过高一直是食品检测存在的重要问题,并且在成体系化的检测过程中,还经常出现检测的精准度不够高而造成的各种问题。食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是我国还需要长期发展的一门技术,随着各种技术的成熟,才能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从而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的满足大众的需求。

2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

食物是人来保障正常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人们的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离不开各种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食品安全近几年已经成为了我国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以及转基因食品的持续发酵,公众对于的食品安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食品安全,从定义上讲,是指要保证的食品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满足国家的规定的各项要求,尤其是食品的成分之中,不得的包含任何直接或间接危害消费者的健康的成分,保障的食品的质量是能够正常的供人们进行使用。在世界各国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上来看,食品政策与食品检验并行是重要的保障措施,在政策上,我国的已经制定了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在法律上保障食品安全不会受到侵犯,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上,我国的发展还是远远不足,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发展还不能跟上的日益变化的食品的步伐。我国的在政策上宏观调控的不完善,使得许多的不法商家铤而走险,利用污染过的食物原料或者滥用各类食品添加剂,又或者食品制作的过程中卫生问题存在重大缺漏,造成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的比较严峻,针对这些的问题,政府必须加大的惩罚措施并且配合发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才能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得到的最大的保障。

3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3.1食品快速检验技术发展较慢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在食品生产方面早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成的工业生产体系,因此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食品生产出来,而为了保障的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及时对这些食品进行检测,因此对于食品快速检测的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实际中的情况往往是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检测部门都属于刚刚成立,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上远远不够成熟,再加上从业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了我国的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撒花姑娘的严重不成熟,使得一些即便经过检验的食品仍然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是食品安全一个重要的问题。

3.2食品检验检测准确度较低

我国在近些年来各地都发生过许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其中比较严重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以及检测技术的不成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影响食品质量的影响条件有很多,有可能的食品过程中卫生较差导致的食品变质问题、有可能的商家违法乱使用违规的添加剂的问题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导致食品检测部门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无从下手的地步,在快速检测与详细检测中,还会出现得出相反结论的结果,这就造成了有许多的经过检验的食品仍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许多的未处于监管之下的食品安全性就存在更大的问题了。

3.3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针对性较差

食品安全问题,重在预防,而预防食品出现安全隐患,就要对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与食品安全检验,保证每一步的安全,从而使得的市场上的食物都能够的是在政策监管下的安全食品。我国的当前建立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还是比较初级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的针对性较差的也是一个重大的缺漏之处,往往会忽视对食品的生产的某个环节的检验,就会导致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因此,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针对性,对食品进行的充分、全面的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

4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重点发展方向

4.1转基因食品检验技术

转基因食品是近些年来的热门话题,虽然其危害性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是其安全性仍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发展转基因食品检验技术,是公众的舆论的要求。转基因利用的是基因工程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体内表达来客服植株原本缺陷的一门技术,在检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蛋白质检验来完成,传统的检验方法检验速度较慢,发展一种高效的核酸或蛋白质快速检验技术,是转基因食品检验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4.2加快快速检验技术的发展

由于食品安全涉及的领域较大,因此我们在检验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检验的准确性,还要保证检验的效率。随着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工厂的建立,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可能做到对每一个工厂进行的严格的检验检查,发展出一种高效的检验方式,利用抽样的方法完成的对各个食品检验,是一种的理想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方法。实现快速检验技术,要能够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违规添加剂以及各种有害物质进行详细的检测,从而保证的生产出的食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切实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

4.3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

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处于初级阶段,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则更加不成熟,我国的应该的建立起的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从制度上保证食品安全。一个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要求能够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把控,从而保证的食品能够每一步加工、流通都会在食品监督的管控之下,随着的体系的逐渐成熟,食品安全就会得到较高的保障。

5结语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工作,食品安全的保障需要从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的工作人员与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共同努力。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我们需要对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找出合适的方向,建立起科学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流程,保障市场食品都能够处于管控之下,从而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

作者:徐巍巍 单位:绥滨县市场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99-02

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的一个分支,曾是研究化学的开路先锋,它对元素的发现、原子量的测定等化学基本定律的确定,矿产资源的勘察利用等,都做出重要的献。在食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分析化学同样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理念,并且通过分析化学中四大平衡理论和光、电、色等分析手段的学习,掌握分析化学中的基本实验技巧和实验设计方法。随着分析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分析化学已从单一的化学学科分支,逐渐与食品、材料、物理等学科交叉,呈现丰富的学科融合特点。尤其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分析化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多地渗透到食品危害因子的分析检测中。然而,食品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仍然停留于基本方法的讲授,无法和最新食品质量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衔接,部分学生无法形成完备的分析检验理念。因此,在新时期抓好食品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落实学校“做精品本科,打造一流学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上海理工大学的食品学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食品冷冻冷藏、冻干研究,迄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由于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多种食品的超快速冷却技术,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深厚的工科背景积淀,使得我校是国内较早开始食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系统研究和较早开始食品安全检测用生物传感器开发的高校。这十几年来,上海理工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立足上海,根据本校的教学优势与特色,已形成了以“食品基础知识”、“分析检测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核心的三大专业课程体系,并分别从课程实验技能、专业综合实验、专业能力训练和专业实践大平台建设等4个方面入手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我们是理工科院校,工程的大背景较强;同时在专业研究方面,我们是国内较早开始冷链食品质量控制系统研究和较早开始食品安全检测用生物传感器开发的高校,并已经取得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外,本专业所属学院――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衍生发展而来的,有着较深厚的行业优势。这些都为我校食品专业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在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规划发展和定位时,我们以冷链食品生产流通中关键环节的控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为重点和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如何优化我校食品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设计,如何使得分析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服务于食品等工科院校专业的应用型方向。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首先,针对学科现有的资源,在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应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技能需求,突出分析化学中仪器分析部分的原子吸收,气相、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淡化电化学等食品分析检测中使用受限的技术方法。其次,不断丰富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分析技术的革新,分析仪器的换代升级,越来越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被采用到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的检测中。给学生讲授新的分析方法,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有助于工科学生了解行业的需求、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

二、丰富教学手段

第8篇

关键词:食品检测;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31-02

0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近年来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当前日益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食品的检测与质量管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重新构建食品检测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和应用性。

1 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食品检测类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数量众多的食品类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其在质量检测、安全控制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且存在诸多缺陷,如基础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过硬,行业背景不突出,综合素质不够高等。尤其是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保障食品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维护我国国民食品供给的安全性以及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现代质量管理知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食品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及其管理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目标

食品检测与管理专业服务于食品行业,而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第一物质基础,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正处于由“吃饱”向“吃好”的转变进程,提高食品加工行业的整体生产与管理水平,确保食品产品质量与品质的稳定,优化食品生产管理,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要求,广大食品行业企业和相关单位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3 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3.1 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课程体系构建时采取“倒推法”,建立了“三闭环”的反馈机制。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

3.2 以职业能力模块为核心进行构建课程体系

3.2.1 解构学科体系,设立课程模块 在理论课程体系方面,分别设立了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和专业综合知识模块,该三个知识模块之间互为补充,共同促进。

3.2.2 能力训练为重点,遴选课程内容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能力训练为重点,充分体现应用的目的,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理论内容进行精简,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突出理论知识对操作能力的指导作用。

3.2.3 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优化课程组合 采用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模块,对于不同阶段,结合能力要求,将设计分为若干个项目,同时将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将讲、学、练进行结合,逐步完成每一个任务、项目、模块,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最终提升能力。

3.3 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方案

3.3.1 搭建知识能力“双平台” ①“基础知识平台”:通过对法律法规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学习,进而搭建培养学生素质的平台。②“基本能力平台”:通过对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微生物学、化学检验技能训练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进而搭建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

3.3.2 建立专业能力和素质教育“三模块” ①专业能力教育模块:通过学习肉品、面制品、冷冻食品加工等课程,进而使得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②素质拓展教育模块:通过开设人文素质教育专题,以及学习饮食与健康、餐饮文化等选修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③能力拓展教育模块:开设“食品企业生产运营”、“实验室建设管理”等课程组,学生通过选择相应的课程组进行学习,进而便于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3.3.3 实施“五阶段”专业能力培养过程 ①职业体验培养:在第一学年过后的暑期,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检测部门参加生产、服务工作,进行职业体验,了解行业情况。②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③入职实训培养:在第五学期,针对工作岗位的关键技术和常规技术,开展3周的专业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④顶岗锻炼培养:第五学期后半段,安排学生到食品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进行顶岗工作,进一步锻炼专业技能。⑤就业磨合培养:第六学期全学期,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去向,选择企业和本行业其他单位,入职顶岗,进行就业实习。

“双平台+三模块+五阶段”的培养教育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先学好基础知识,学会基本能力,通过这两个平台,为下一步提高素质、学好专业技能打下基础;二是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针对面对的行业和岗位,通过五阶段的培养;三是充分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思想,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融合,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双平台+三模块+五阶段”的培养教育模式如图2。

4 结论

为保障我国国民食品供给的安全性以及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通过改革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的实践也表明,改革后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十分有利于培养大量具有现代产品安全专业知识,熟悉产品质量管理,熟悉各种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和相关食品法律法规标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学生也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贡汉坤,王尔茂,江建军.我国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的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8-30.

[2]岳晓禹,刘艳娟,李自刚,李欣.高职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1):61-62.

第9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 分析 检验

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通过食品质量的分析与检验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近些年来,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性方面并不乐观,随着染色馒头、毒豆芽、三聚氰胺奶粉、双汇瘦肉精、牛肉膏及假羊肉等大量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有关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因此,如何加强食品质量的分析及检验工作已经成为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1、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性

随着首例“疯牛病”的出现敲响了全球食品质量安全的警钟。随之发生的“二英”事件,比利时可口可乐污染事件,法国李斯特菌污染肉罐头事件,日本大肠杆菌污染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为全球多个国家均带来了巨大的恐慌。我国也不例外,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1998年香港居民食用大陆供港猪油内脏后发生了十分严重的中毒现象,调查发现,内脏中含有禁用药物“瘦肉精”,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层一度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推向了一个舆论,再加上毒豆芽、毒大米及假羊肉等事件的频频发生,已经让不少人“谈食色变”。

食品质量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要素,但是在如今这个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食品质量却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安全,假冒伪劣的情况屡禁不止,由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所导致的中毒及伤亡事件频繁发生,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加入WTO后,畜禽等食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我国畜禽食品的成本较低,但卫生安全方面根本达不到进口国的要求,这也为我国畜禽食品流入国际市场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行业及其国贸发展,并造成了十分巨大的经济损失。

食品质量安全对于推动各行各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利时“二英”事件的发生不仅直接造成了25亿欧元的经济损失,还导致一届政府的集体辞职,由此可见,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及政治的安全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很有必要。

2、食品质量的分析及检验

2.1 食品样品的采集

进行食品质量的控制时,都需要从食品生产线中对一定量的样品进行采集,然后再对其质量进行分析与检测。由此可见,采样过程是食品质量安全监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进行正确的采样是对食品质量进行精确反应的保证。在对食品样品进行分析时,必须注意很多问题,从采样到分析、检测等整个环节中,应确保食品的特性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特别应当注意酶对食品采样过程的破坏。若需要对食品中的糖、蛋白质及脂肪等含量进行检测,在样品的准备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能将任何类型的酶激活,否则将会导致样品成分发生改变。由于食品中的脂肪难以进行研磨,可通过冷冻来处理,对于非饱和脂肪酸而言,其可能会发生多种氧化反应,无论是光照、氧气还是高温等情况都可能会增加其氧化反应的几率。

2.2 现代化分析仪器在食品质量分析检验中的应用

如今,现代化分析仪器已经在食品质量分析及检验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分析仪器的精确性及检验过程中的操作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目前,有关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仪器种类相当多,本文重点就几个常见的分析仪器进行介绍。

1)高效液相色谱。其主要负责对样品进行分离,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吸附、分配系数之间存在的微小差异而实现分离的目的。所谓的分配系数主要指的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比。当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被测物质通过多次分配使得原本微小的差异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从而实现待测物分离、分析及测定的目的。液相色谱按照分离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液体分配色谱、液固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化学键合色谱及分子排阻色谱等等。对于食品中食用色素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和检测。

2)气相色谱法。其主要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效能、分析速度快及应用范围广等多种优势。其主要是通过将待测物样品蒸发为气体进入色谱分离柱中,以惰性气体为载体将待测物样品的蒸汽带入到柱中进行分离,主要是基于待测物在气相同固相间吸附洗漱的不同实现的。

3)分光光度法。其主要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光谱区的分子吸收辐射来测定的。此种吸收光谱主要来自于价电子及分子轨道上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分光光度法在无机及有机物定性、定量测定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等。

2.3 食品质量的物理分析检验法

通常而言,食品质量分析及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感官与理化两大类分析检验法,通常都是针对食品中铅、汞重金属物质以及食品添加剂及细菌等病害物质等进行分析和检验。

1)密度分析检验法。此法主要针对的是液态食品,根据其相对密度可对食品的质量情况进行初步判断,但应注意的是,通过测定相对密度来对食品的质量情况进行反应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仅仅适用于诸如植物油、牛乳等组成较为恒定的食品或者诸如蔗糖、乙醇水溶液等组分较为单一的水溶液的分析与检测。若食品组成十分复杂时,由于含有大量影响其相对密度的因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才有密度分析检验法将会大大降低其准确性。当然,若液体食品相对密度存在异常时,能够肯定该食品的质量存在问题;但是,若食品相对密度正常时并不代表该食品的质量就一定没有问题,必须配合其他分析检验方法才能确定其质量。

2)折光法。其主要是通过测定折射率来对物质进行定性。对于相同物质的溶液而言,其折射率大小同其浓度成正比关系,因此,可通过对物质折射率进行测定来判断其品质及浓度。例如,可采用折光法对牛乳中乳糖含量进行测定,还可利用此法判断牛乳中是否掺水。此外,折光法还可对糖类食品进行测定,例如果汁及糖水罐头等食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测定。

3)脂类物质的提取及食物样品的预处理。由于脂类难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因此,进行脂类分析检测时多数利用的是其这一化学性质。脂类主要包括单脂类、复合脂类以及脂肪伴随物等,其各自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也各不相同,有诸如植物油、动物油等游离状态的,还有诸如烘烤食品中的结合态脂肪。

3、结语

总之,食品质量的分析及检验工作是判断食品合格与否的关键手段,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的分析与检验工作,确保食品质量的安全性。与此同时,相关质检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力度,引入先进的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以更好地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其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浅析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食品质量检验[J].科技信息,2011(11):113- 116.

[2]汤滨,黄娟.食品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0(4):39-43.

[3]邓力戈,赵照鹏,郭蔚丽等.我国食品质量安检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1,02(2):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