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国酒文化论文

时间:2022-05-06 10:05:26

导语:在中国酒文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国酒文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国电影;国际化;武侠片;史诗片

绪论

当前的世界电影局势,美国独霸天下,国际化的电影产业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还向全世界传播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民主自由强大的完美形象,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国的本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而中国落后的电影产业使得中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危机四伏,本文所作的研究正在试图挽救这场危机。

一、中国电影必须走国际化路线

(一)电影的爆发力有多强

1.国际化的电影产业对经济贡献巨大

二十一世纪各国的成败最终决定权在于文化产业。当农业和工业这两个传统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日趋稳定,退居二线的时候,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核心产业,而纷繁庞杂的文化产业中,电影无疑是其中的最强动力。这是因为,从影响力,传播范围,巨大的经济收益以及对经济的推动等方面讲,电影因其强大的综合性,无以伦比的精神感染力以及精良的制作,集小说、音乐(包括MTV)、动漫、电视剧、电视节目众长于一身,并取而代之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推动力。

电影作为产业进行国际化的运作使得电影的商业属性被无限放大,一部时长120分钟的电影背后是一个超级庞大的电影产业群,从一开始的策划、筹资、招商,专业的剧本创作、论证,演员、导演、场地、的选择;到精良的拍摄、制作、特效、后期,贴片广告、赞助的运作,网络、电台、节目、杂志铺天盖地覆盖全球的宣传炒作,全球电影市场首映上映,再到DVD、蓝光、商标广告授权,付费电视、网络版权、图书产品漫画游戏开发等后续产品开发甚至多次上映。其产生的影响就更大了,像蝴蝶效应一样,一个小小的电影却引起了整个产业群的波动。

2.电影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广告走向世界

国际化的电影产业经营的是电影文化,它的核心仍然是电影的文化属性,软实力才是电影产业真正的蝴蝶效应。电影产业在创造巨大财富以及众多就业机会的同时,更帮助电影创作国家在世界上树立正面强大甚至完美的形象。因此,众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发展民族电影事业,壮大民族电影产业作为强化本国软实力,进而增强本国综合实力的不二途径。

小约瑟夫•奈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软实力的西方学者,而自从上世纪末开启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以后,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正经历着“世界权力的变革”和“权力性质的变化”,国家之间的竞争重心开始由军事、经济领域转向文化领域。由此,软实力开始超越硬实力在世纪之初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军事和经济实力这类有形力量”,而呈现出来的一种“重要的力量来源”,它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全球普及性和它为主宰国际行为规范而建立的有利于自己的准则与制度的能力”。软实力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国家所需要的能力。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基础之上,通过软性同化性权力而非硬性命令性权力去吸引并最终塑造他人行为,以达成全面影响的效果。只有当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时候,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

其中最典型是美国。从一战开始,美国就借助政治手段和经济力量强势推广美国电影,将电影作为大国崛起的利器之一。二战期间,好莱坞电影则成为美国推销其国家形象、民主模式,进行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美国正是通过电影这个美国最国际化的产业,从一开始就向全世界推销着美国形象和美国文化。如今,好莱钨电影已成为美国进行全球征服、文化殖民的强大工具,它在为美国攫取巨额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成功地将一个自由、平等、博爱、崇尚英雄、开拓进取、勇敢理智的世界救主形象推向了全球,美国精神传遍世界。我们大多数人已经觉得自由女神是美国的代言了,不是吗?

(二)除了国际化中国电影你还有别选择吗

1.电影首先带来的是经济财富

电影产业是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合体,在我们精神享受的同时,还拿出了我们的钞票。正如前面所说,二十一世纪各国的成败最终决定权在于文化产业。小小的电影,大大的产业,电影产业群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推动力,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重,更重要的的是它对其他相关产业推动作用巨大,甚至第一第二产业在它的带动下,也开始爆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影产业已经成为未来经济竞争的重点。而就目前来看,美国无疑已经先发制人,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是世界的霸主,而且目前还不可撼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中,美国牢牢地控制了主动权,而中国却相当被动,差距巨大。国富民才强,中国经济上的被动落后,直接导致了人民生活水平将会和发达国家拉开差距。事实就是,在我们高高兴兴的欣赏美国电影的时候,我们却越来越穷。很可笑却是现实。

2.不面向国际市场中国电影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近几年中国的大片,投资接近甚至超过一亿人民币已经稀松平常,而且往后的投资只会逐渐增长。按照百分之四十的票房回收,中国的国产片票房目前最高才四点一五亿人民币而已,如果这样算大部分影片是赔钱的,因为中国的电影到目前为止,还基本上是靠国内票房收回成本。而中国电影票房虽然连年增长,但这主要是整体产业的增长,分到单片的收益仍然相对有限,而且跟世界相比中国对电影的消费仍然是小国,再加上中国电影后产品盈利开发相当差,所以瞄准全球票房市场这块大蛋糕已经成为必然,所以从《英雄》开始,《十面埋伏》《夜宴》等都把收益瞄准了海外市场。市场越大收益越高,边际成本的效应促使中国电影必须走国际化之路。

3.中国人需要中国的电影世界也需要听听中国的声音

虽然美国电影已经称霸全球,还意欲统治世界,而且我们也并不排斥美国文化,但想想未来,如果美国电影真的统治全球,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很无聊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只剩一种颜色怎么会美丽呢,我们想看日本动漫、韩剧、冯小刚的贺岁片、周星驰的喜剧片、中国的功夫片怎么办?世界的多样才美丽,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多少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如果这些都被埋没,那将是多么可惜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独特和吸引人的东西,每个国家也是,中国人需要中国的电影,世界也需要听听中国的声音。

4.文化侵蚀危机四伏

东西方的价值体系是完全相背的,中国价值体系正如《礼记》所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以“致中和”为核心,也就是说,压抑人的个性,欲望,而实现一种和谐和秩序。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皆是如此,影响很深,当今中国虽提倡以人为本,但人们内在的价值体系以及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并没有改变,而且想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而西方的价值体系是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以人为本,提倡个性的文化氛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是一种内在的积淀了。而这种文化正好与中国的文化相背,而且不得不承认,这种文化对年轻人来说更符合人性,更容易被接受。而如果现在的年青一代接受了这种自由的思想,必然会反对中国的价值体系,年轻人才是未来,未来的中国文化将如何被继承呢?如果中国文化的精髓不能被宣扬出来,与西方的价值体系相抗衡,那么中国文化的未来,危机四伏。因此,中国电影还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

二、其他国家对中国电影国际化的启示

(一)称霸世界的美国电影是中国学习的最佳榜样

早在“1998年,美国的第一大出口行业既不是飞机制造,也不是农业,而是影视和影像出版业,出口总收入达600亿美元;美国视听产业(影视和音像)在国民经济中的排位,已由1985年的11位跃居到第6位”。同时,“在90年代初,在世界生产的4000部故事片中,好莱钨影片只占其中数量的不到一成,但是却占有全球票房的7成”,“到1995年,美国电影已占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5%,由于卫星传播和有线频道的发展,美国电影在欧洲电视播放的电影也占到70%以上”,“到2000年,据美国电影协会资料,美国电影每年在国内的票房己经达到76.6亿美元的同时,还从海外电影市场得到了超过60亿美元,是美国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美国好莱钨电影已经在在全世界无处不在,好莱钨电影不但成了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也成为了美国的象征,同时也成为了世界电影的代名词。从某种、意义上说,“好莱钨已经征服了世界”,“我们正在变成一个好莱钨星球”。

美国电影产业的强大自然有他的原因,而且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一全球化的策略。据2010年3月12日美国电影协会(MPAA)的《2009年电影市场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美国电影全球票房收入再创纪录,达到299亿美元。其中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票房首次冲破百亿大关,达到106亿美元,占全球票房的36%。除有7亿多美元来自加拿大市场,其余98.7亿美元均来自美国本土市场,占33%。海外票房收入193亿美元,占全球票房的64%。一方面,美国电影产业成熟发达,是世界上电影最大的消费国。另一方面,美国电影的国际化策略使得美国电影产业收益颇丰。

二全球化必然要做立足做世界的电影。美国电影高票房,称霸世界也反映了美国电影制作精良,口碑良好,这正是因为,美国立足在做世界的电影。做世界的电影,从内容上上看,就是从人类共有的美好愿望和主流的价值观出发去做电影,自由平等博爱,人性解放,邪不压正,追求美好,个人英雄主义这都是人类所共有的。而且近年来我们也看到美国电影会去各个国家拍摄外景,选外国的演员,用外国的故事,这些都是立足做世界电影的表现。从运作上看,做着世界电影的内容,就是要将盈利扩展到整个世界的表现。同时,世界上最成熟的运作团队使得美国利用这些优势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去实现个人价值。

三收益多样化。从历年的营销统计看,美国电影的盈利模式按顺序一般包括“影院———电视计次点播———付费电视———音像租售———开路电视———衍生产品”等多级市场,此外还包括在海外发行的每一个国家和区域同样的多级市场。而在这些市场中,本国影院是电影的第一市场,一般来说,可能只占总收入的30%左右。可见,成功的营销模式已经让美国电影有效地规避了风险,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取了丰厚的效益。

四专业化的分工。美国电影从大制片厂时代一脉相传的制片人中心制,使得美国不仅打造了分工明确的专业团队,而且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电影的品质在众多的监控下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叫好叫座,有效地避免了作者电影的市场风险。同时,专业化的分工也让美国成为最有效率的电影生产国,他们优质电影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二)日本电影用特色征服世界

美国电影在世界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令其他各国只能望其项背,力保本国电影市场不失,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美国文化相抗衡,日本电影绝对是其中代表。日本用一个特色征服世界,那就是动漫。立足动漫全球第一的基础,日本还成功地开发出了相当丰富又很受欢迎的类型片。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电影消费国。一战后电影开始蓬勃发展,二战中电影在军国的统治下,进入谷底,二战后日本电影达到顶峰,不管是高品质的电影数量还是观影人次都创造了历史记录,日本的电影观众数量于1958年达到顶点,这一年的电影观众为十一亿二千七百万人次。

电影发行量的最高峰是1960年,当年日本共制作了547部故事片,显示了日本在这一时间点上与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和印度一样,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国之一。面对好莱坞大量影片的竞争,日本电影仍然牢牢占据本国市场。七八十年代,受到彩色电视机普及的影响,观影人数锐减,日本电影再次跌入谷底,纵然日本电影的新浪潮影响巨大,也没能扭转日本电影的颓势,而美国电影趁机大举占领市场1976年,外国影片的票房收入有史以来首次超过日本本土出品的影片。但是低谷却是日本电影的蛰伏期,新浪潮也为日本电影积蓄了力量,从九十年代后期日本电影逐渐回暖,稳步发展。2006年,日本国产电影全年票房收入达1077.52亿日元,占总票房的53.2%(全年总票房为2025.54亿日元),比2005年的817.8亿日元提高了31.8%。这是长达21年来,日本国产电影首次在本土市场实现逆转,即日本国产电影票房超过外国影片,显示出日本观众对本国影片的回归热情。

日本电影繁荣的原因在于:

一日本经济发达,可提供充足资金。在80年代末,美国的各主要工业纷纷败在日本公司手上,而文化产业也是不甘示弱,索尼在1989年以近50亿美元并购了好莱坞电影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2005年4月8日,由索尼(美国)公司牵头的财团出资48亿美元收购美国好莱坞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的行动正式宣告完成。收购后,索尼将掌握7600部电影资产,从而在电影资料库方面,超越时代华纳跃居第一,这些电影资源可以大量地发行DVD,给公司赚来源源不断的钞票。这些都显示了日本资金投资电影产业的巨大雄心,更重要的是,电影的贴片广告帮助日本产品打入美国走向世界。

二日本电影类型成熟,而且是适合本国观众的类型。日本影片里比较成熟的类型有纯爱片、成长片、武士片、恐怖片、生活片、动画片。这些成熟的类型片是日本电影在长期探索中结合本民族的历史积淀,民俗风情所总结出来的适合市场运作满足观众需求的成熟片种,每年固定类型的影片有效地规避了票房的风险。

三动画,日本电影的名片。素有“动漫王国”之称的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在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占据六成以上。2008年,日本动漫产业的产值为3518.4亿日元,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已经成为了日本第二大产业。而动画电影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日本《电影旬报》1991年以来公布的各年度日产影片票房统计数据显示,动画电影票房基本占据各年度日产影片总票房60%以上的份额。一个特色已经足以让日本电影傲立世界。

(三)加拿大式的悲剧足以警醒世界

在欧洲之外的国家中,加拿大是“文化例外”说的最坚定支持者。加拿大之所以持这种立场与其国家面对的日益加剧的“美国化”趋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加拿大第一位女性总理金•坎贝尔(KimCampbell)是一个“文化保护主义者”。她对美国大众文化在加拿大的普遍存在感到忧心忡忡。按照她公布的数字,加拿大95%的电影、80%的非新闻电视、80%的杂志和60%的图书是从美国进口。

电影产业极度不发达导致加拿大市场丢失,完全被动。在电影制作方面,由于拍故事片耗资大,周期长,发行没有保障,经常连成本也收不回来,加拿大制片商自然不愿自讨苦吃。电影导演、演员也稍有名气便跑到美国拍片,赚大钱。因此,加拿大故事片生产十分薄弱,每年产量在20部左右。三个主要电影生产基地: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安太略省的多伦多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是靠为美国电影提供服务而营生的。随着制片成本世界性的上涨,加电视台也感到自己制作节目不如向美国购买节目合算。这是因为美国全球化的策略使得他们边际成本无限降低,在价位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但这首先得建立在加拿大人民接受美国文化的基础上。而且事实上美国电影的发行商们一直把加拿大视为自己的国内市场。

在加电影及文化艺术界的强烈呼吁下,加政府近年来开始重视加电影业面临的问题。政府任命了九人电影小组,其中包括加著名电影制片人斯蒂文、罗斯和加国家电影委员会主席玛瑟罗拉,要求它全面了解加电影状况,向政府提出报告。两个月后,该小组提交了一份长达75页的报告,其中指出:加电影正遭受来自美国的严重损害,其文化丧失的严重程度“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并强烈呼吁“应当结束这种不正常的状况了”。加总理马尔罗尼在一次讲话中也指出:加政府将“坚定地维护加拿大的文化,它同政治一样,对我们整个国家的生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加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美国电影的影响,如规定在每天黄金时间,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必须70%以上是加拿大自己的节目等等。还有一立法方面,但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以保护其民族电影业,鼓励发展本国电影生产,主要是故事片生产。近年来,加政府积极寻求与除美国、日本以外的电影国家签订政府间合作制片协议就是一例。协议规定:合拍片均视为国产片,在加拿大发行、税收等方面享有一切国产片应有的权益。这样做既可以扩大加电影的影响,又可解决拍片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加拿大已与英、法、意等七个国家签订了这种协议。

这个世界上被美国文化同化最厉害的加拿大,已经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甚至失去了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而根本原因在于本国电影产业的极端落后以及对美国电影全盘接收不加限制。加拿大的文化保卫战注定是一场艰苦而长远的战斗。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警醒!

三、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的盗版该收拾了

1.盗版泛滥

中国的盗版,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免费共享,这个比买盗版碟还省钱。盗版也有成本,而且盗版的风险性和行业的欺骗性让这个产业在大城市濒临灭亡,只有在中小城市还有残余迹象,但中小城市并非目前电影票房的重头,影响不大,所以真正能影响整个产业的盗版是网络的免费共享。我作为一个电影狂热粉丝,看过电影超过一千部,而我的电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网络。中国的网络上可以免费下载到世界各国的大部分影片(不危害国家安全的)。网速好的话,可以通过视频分享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2.盗版盗掉了产业

在我们占得外国影片便宜的时候,沾沾自喜,但碰上我们自己的电影呢?中国的电影盈利模式除了广告赞助,大头都来自国内的票房,而中国还是世界小国,2009中国的票房总额仅占世界的千分之五,市场并不能满足产业的急剧膨胀。前面提过,光靠国内票房的四六分账,电影成本收不回来,而现在绝大多数电影都还出不去,都指望着国内其他的收益,但盗版使得这一切都化为泡影,网络上随意下载,影片上映一两天网络上就盛传枪版,因此,当票价对中国的普通观众来说还是一笔比较大的开支的时候,有一部分人群选择了免费的质量不高的枪版,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选择了默默等待一个月,到时清晰度很好的DVD版就会流传网上,这绝对是很大一部分人群,哪怕这些人都不去电影院,一百人消费一张DVD,或者网络上收费观看下载,那也是很大一笔收入。而这对中国电影来讲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至少可以让这个产业更好的走下去。或许这么多年的盗版,至少有一个好处,培养了一大批观众,而这些观众迟早会是利润的增长点。

3.盗版盗走了观众

盗版使得电影盈利单一,依赖票房,对电影产业打击巨大。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盗版盗走了观众。中国对网络的不加限制,使得中国的观众可以免费欣赏世界各国的众多优秀电影,接受与中国传统完全相背的价值体系。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电影产业目前还相当差,与美国电影差距巨大,这样做的结果是,中国的观众看完美国的电影后,更多的是对中国价值体系和中国电影的批判,喊着再也不看中国的电影了。这样中国电影就步履维艰了。当然,提高电影质量,降低票价,才是正途,但是,这个产业不是讨论盗版还是电影质量差把电影市场搞坏了,而是两手都要抓,既要提高电影质量,还要打击盗版保证电影的盈利,这个产业才能健康长远发展。

4.中国的盗版真的不可收拾吗

2009年12月,张艺谋导演沉寂很久的《三枪拍案惊奇》上映,本片购买了美国剧本《血迷宫》的改编权。意指北美及海外市场,据新画面公司透露,索尼经典影业取得了该片在北美、拉丁美洲、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发行权,双方将采取保底分账的发行合作模式。这将是中国本土电影首次在海外以分账模式发行。这次新画面又动真格了,雄心壮志。同时,新画面反盗版也是行家,手段也很高明,曾经就有过门检进影院的壮烈举措。本次DVD发行就很靠后,为的是把观众逼进电影院,而DVD国内的版权本来就卖不了几个钱。而本次打击盗版的举措也是直接盯紧网络下载分享,在四月之前,网上根本找不到DVD版,只有少数质量很差的枪版流传。影响甚小。与此同时,我们也悲哀的看到,打击盗版的重任都落到了企业头上。拯救中国电影,打击盗版刻不容缓。

(二)电影审查局你们想太多了

1.电影只是造梦而已

正如大多数人一样,我没有去过美国,但却向往美国,相信自由女神是美国的象征,而美国正是梦中那个自由平等民主美丽无限的国度,想去西部当回牛仔,想去那个自由的国度生活。这不正是美国的广告么,只是一个梦境而已,谁知道美国是什么样,而且很多海归回来的也说美国的社会并没有电影里说的那么好那么开放。电影只是在造梦,限制太多,这个梦就造的不美了。中国电影审查局,你们想太多了。

2.保守永远走不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是唐朝,而那时最核心的思想是兼容并包。可是如今的中国却学不会,而美国文化能够走向世界,正是因为他们能够放下包袱,大步向前。女性权力运动,同性恋权力斗争,黑人权力运动,性解放运动,让美国毁灭了吗?美国电影里你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社会问题都有,美国因此跨到了吗,美国仍是那个人人向往的自由国度。很有趣的是,国家广电总局禁掉了《蜗居》,而温总理却在答记者问时候也时髦了一句“我也深知所谓蜗居的滋味”,有必要这么保守吗?每个社会都有问题,问题被提出来解决掉,这个社会才能轻装前进,压抑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问题越积累越多,最后大到不可调和。而这却正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压抑个性以求整体的和谐,你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小事情能让两个人大打出手,但其实只是因为两个人平时都忍耐到极限了,曹操就是这么干杨修的。但是电影说白了是卖文化的东西,如果文化价值观不能吸引观众,怎么会有市场。中国电影不能表现不和谐的声音,殊不知,电影二元对立的核心就是需要塑造出坏人,或者艰难的环境,而中国电影一旦不能表现反面的东西,那电影就是一条腿走路,本来就跟人家差距很大,现在还少一条腿,等等,或许正是因为少一条腿,才导致差距很大,谁知到呢?

3.中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你能给中国文化贴一个标签去吸引别人吗?人美国是自由,日本是环保,温情怀旧。韩国是家庭情感。中国呢?我找不到,卖文化的,却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是什么,是不是很可笑。本指望《孔子》能肩负使命,找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但看来还是不要浪费感情了,导演从第一个镜头就悲观了。中国电影,是没有精彩的文化去表现吗,五千年文明,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却找不到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去表现。原因在哪?中国的导演笨吗?绝对不是,艺术源于生活,导演的生活经验都表现不出来,只是普通的平民视角一表现出来,就成地下作品、地下导演了,有没有觉得现在中国的导演已经断代了,从第六代开始,很多导演都转战地下了,第六代领军的贾樟柯,就是从地下导演奋斗出来的,在国外干出成绩了,近年来才走进中国观众视线。中国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使得导演纠缠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果他跟这个制度有矛盾,又如何能要求他站在宏观的角度表现中国文化的核心。

(三)让温州人都去做电影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国电影,学术艺术气息浓,受作者导演影响太深,过分拘泥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同时商业意识差,国际化意识差,试想,把这个事情交给商业意识和全球化意识都很强的温州商人,说不定中国电影已经遍及世界每个角落了。

1.中国——作者导演的天然良土

作者导演从法国电影新浪潮提出,为的是对抗美国电影的大制片厂制度,强调电影的艺术属性。作者导演强调导演对电影的全面掌控,具备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样的电影才能算是作者电影。或许每个导演都想要这样的环境,让自己自由表达思想。但当电影的商业性决定其产业发展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还是美国大制片厂制度一脉相传的的制片人中心制更能保证电影的品质,一个专业的团队从头到尾监视着电影的题材选定,剧本写作,导演演员选定,特效等等工作,这样一个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能够保证电影尽可能做到精彩,满足观众口味和市场需求。说中国是作者导演的天然土壤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所留下的中央集权制度现在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中国人向往大一统,而作者导演正是这样,强调导演对剧组的绝对掌控,而导演也会得到完全的尊重,因此作者导演在中国如鱼得水。我们承认作者导演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导演以及作品,比如希区柯克,特吕弗,李安,贾樟柯,甚至宫崎骏,但是这首先得建立在这个导演的价值观能够被接受,而这个导演也有能力做出精彩的电影。但现实中往往只有少数导演能够最终成功,获得认可,而作者电影更适合在艺术片领域运用,商业电影并不适合,虽然还是有很多作者导演在商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宫崎骏目前保持着日本电影历史票房的前三甲,但这毕竟只是例外,个人感情有时候会符合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而中国对作者电影不加辨别的使用,导致了中国电影除了少数真正是看准市场做的商业电影,大部分成了导演的滥情,这样就导致了中国电影脱离了群众,真正能符合观众期望的影片少之又少。而那些地下导演也是在学术氛围中长期陶冶出来的,很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表达,这也是他们不能走出地下的重要原因。

2.谁尊重中国的观众

艺术电影是做给小众欣赏研究的,商业电影才是做给大众看的,电影产业要壮大就一定要获得最大范围的观众的支持。而中国电影市场却并非这样,太小众,相比之下,反倒是美国的电影才真正是做给大众娱乐的。尊重观众,电影才有饭吃。这几年比较欣慰的是,香港电影市场的不景气,加上内地的政策优势,香港电影人很多转战内地,而香港电影在五六十年代曾经辉煌过,他们的电影人有做商业电影的意识。希望这群精明的香港电影人能带动中国的电影产业,做真正面向市场的电影。

3.温州人肯定不会把电影票做的很贵

13亿的中国人,所占世界电影市场份额才千分之五而已,电影目前还是贵族娱乐。中国的电影观众所占比例最高的人群是25——35这样一群人,因为这群人有钱时尚,有文化追求。而普通的群众虽然能买的起一张电影票,但买不起一年的电影票。电影只有真正的走入大众人群,才能实现电影产业真正的繁荣。而中国的电影院显然不懂得边际成本效应,而且只有培养观影人群,让看电影成为一种消费习惯,从长远来看才能实现最大收益。

四、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战略

(一)天下功夫出中国

中国电影的真正名片应该是——功夫片

1.世界的共鸣

前面说过我们要给中国文化贴一个标签,我更愿意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两肋插刀,忠肝义胆,生死与共。虽然这不能作为中华文明的概括,但却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的共鸣。这其中包含了正义,情义,勇敢、英雄传说。而这正是世界人民所共有的美好愿望,放眼现今世界所流行的商业片,也无非就是这些要素反复的运用。

2.世界人民要看功夫片

中国功夫源远流长,李小龙的出现,加速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后来香港的功夫片成熟的运作,打造了一个成熟的团队,也打造了中国功夫片的神话,功夫片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最大片种,中国历史上渊源很深的侠文化在电影这个新传媒的包装下迅速的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培养了众多的海外观众,中国的众多功夫巨星,武术指导也被邀请到好莱坞合作。但是,随着香港电影工业的没落,而内地的电影质量和数量又赶不上,功夫电影、功夫巨星也出现断代,中国功夫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中国内地似乎也并不知道功夫片是中国电影真正源源不断的财富。直到最近几年国外以及国内的市场需求才使功夫片略有起色,美国人看不到功夫电影,只好自己来中国拍了,拍了个《功夫之王》《功夫熊猫》虽然水土不服,被中国人骂的体无完肤,却也让中国人看到,原来我们才是武林正宗,这不是一两年就学的来的。

3.文化折扣的例外

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推广,为美国电影进入世界各国准备了先天的优良条件。文化折扣被降到了最低,英语当做主动地学习行为被接受,心理上不会有任何排斥,甚至这些年在中国的电影院很多观众直接选择看原版的英语发音,把这当成一种高端的欣赏行为。而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就没有这样的先天优势,冯小刚电影在语言上的特色就成为出口最大障碍,曾经《大腕》雄心勃勃进军美国市场,做了相当大的宣传,最后铩羽而归,只能说是文化折扣的又一例证。而在文化折扣上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美国电影的全球传播。而功夫片的出现却将文化折扣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因为功夫电影的看点在于精彩的动作,对白相对较少也不是很重要。而且从目前功夫电影的成功传播来看也是这样,中国电影能够在世界上最广泛传播的正是功夫片,输出到国外完全没有水土不服,而李小龙经典的功夫形象也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内地电影想走向世界,《英雄》《夜宴》《十面埋伏》等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功夫武侠片这一种类,都是有意识的规避文化折扣的风险。

4.天下功夫出中国

中国侠文化源远流长,而功夫片曾经的辉煌也证明了只有中国才是功夫片的正宗。就像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篮球联盟,他们联盟的最强球员我们都会夸他是星球上最强的球员,而我们华人的第一武指袁和平也被我们封为“天下第一武指”,中国的功夫片就是独步武林!

5.那就让世界看看我们的功夫片

香港电影的传奇已成历史,香港本土票房已经完全失守,在内地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大部分从业人员转战内地。但这并不是说另一个传奇就要开始,内地想要超越当年的香港电影神话还只是个梦想。但我相信,拥有香港电影的精神再加上合理的产业化运作,梦想总会实现,而且,从目前来看,香港电影的精神已经在改造中国的整个电影产业,这几年中国电影的快速成长,与香港电影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期待中国功夫片的传奇。

(二)中华的文明世界的史诗

功夫片作为中国电影的基石,它的壮大是最目前急切的任务。而史诗片却是未来中国电影震撼世界的重磅炸弹。

1.新片种的开发是必然

功夫片还需要创新呢。功夫片独步天下,但一个片种难免单调,美国日本这种电影强国,也都开发出了非常适合市场且相对稳定的类型片。市场化就是要对一个成功的个例进行简单创新,反复利用,实现稳定的盈利,占有市场。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和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学里记载的英雄传奇搬上银幕,做成一部部震撼人心的史诗片,绝对是是中国可以尝试的一个类型。

2.史诗片必将震惊世界

当美国做出了面向世界的电影,霸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世界各国只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去跟他抗衡。当世界各国都做出自己的特色与美国相抗衡的时候,世界电影的力量就渐趋平衡。而我们在选择题材时,必须考虑三个要素,即自己喜欢、世界喜欢、自己擅长。无疑史诗片对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有数不清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而这些传奇故事能够在民间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了它有吸引人和打动人的特质,而电影只是把它搬上银幕,通过电影的手法融合更多能够感染人的因素,讲述一段荡气回肠精彩绝伦的传奇。三国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前几年,易中天的重新解读,又一时间成为舆论的焦点,足足火了几年。这足以证明,史诗在中国可以引起的共鸣是不敢想象的。史诗片同样能满足世界的需求,中国这个神秘古国孕育的灿烂文化一直吸引着世界,只是文字的文化折扣比影像的要大很多,而面向大众的电影无疑能从视听效果上更完美更广泛的向世界展示中华的文明。这个世界需要特色,尤其在美国商业大片泛滥的年代。我们需要看看日本的动漫,看看韩国的小家庭,也需要看看中国史诗片,看看那段热血沸腾的英雄传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第三个条件不必多讲,难道中国的史诗外国人能表现的出来。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经让我们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三国水浒、秦皇汉武,自己的精彩自己知道。中国的史诗片必将震惊世界。

3.史诗片也是中国的广告

中国需要一个完美的形象立足世界,中国电影也需要一个能够震撼世界的核心文化,这就需要把中华文明的精髓展现在世界面前,而这个精髓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并流传下来,史诗片就成了中国形象的完美代言。大一统的秦皇汉武、太宗康熙、成吉思汗;精忠报国的岳飞木兰、李广杨家将;清官包拯海瑞;逸士李白陶潜;百家争鸣的孔子老子;书写爱情传奇的梁山伯祝英台、西厢记牡丹亭;还有《史记》《三国》《水浒》《七侠五义》等等所描写记载的数也数不清的侠客英雄,可做史诗的题材似海水不可斗量。中国的电影人坐拥金库,而这些财富如果不能传播出去,成就中国电影的辉煌,真是暴殄天物。史诗片,让世界看看真正的中国。

参考文献

[1]黄会林.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0-25.

[2]尹鸿.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的国家化策略[J].文学理论和批评,2005,(5):9-17.

[3]戴锦华.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透视[J].学术月刊,2006,(11):113-121.

[4]倪祥保.论民族电影的国际化[J].电影艺术,2005,(2):40-41.

[5]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1-10.

[6]李怀亮.国际电影贸易格局与中国电影产业对策[J].文艺研究,2002,(5).101-105.

[7]尹鸿.世纪之交:90年代中国电影备忘[J].当代电影,2001,(1):23-32.

[8]尹鸿.1999中国电影备忘[J].当代电影,2000,(1):10-15.

[9]尹鸿.2002~2003中国电影产业备忘(上)[J].当代电影,2004,(2):4-8.

[10]尹鸿.2002~2003中国电影产业备忘(下)[J].当代电影,2004,(3):28-32.

[11]尹鸿.2004中国电影产业备忘[EB/OL]

[12]尹鸿.2005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当代电影,2006,(2):8-16.

[13]尹鸿.2006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当代电影,2007,(2):5-14.

[14]尹鸿.2007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当代电影,2008,(2):13-21.

[15]尹鸿.2008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当代电影,2009,(2):5-13.

[16]尹鸿.2009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当代电影,2010,(2):5-14.

[17]StanleyRosen.刘宇清译.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参照美国看中国电影的国际市场前景[J].当代电影,2006,(1):17-29.

[18]MM萨马蒂,PJ索特林,徐建生译.好莱坞霸权与民族电影[J].世界电影,2000,(3):23-47.

第2篇

关键词:邮政企业文化;功能;措施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一、邮政企业文化功能

1.导向功能

这种导向体现在邮政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目标的指导上。经营理念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凝聚功能

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邮政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功能,在邮政企业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3.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生死存亡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激发创造力。使员工发扬团队精神,拼搏进取,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邮政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1.文化意识不到位

中国邮政长期以来在人心目中,是政府部门,是个“为人民服务”的部门,因此一直认为邮政的文化是“为人民服务”。具体表现在:(1)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仅满足于开展文体活动,做思想政治工作。(2)将企业文化“表象化”,简单地等同于企业形象塑造,单一注重外在环境、形象建设。(3)将企业文化“口号化”,只注重在理念层面提出一些口号,缺少员工参与的过程,没有真正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但随着邮政企业化改革,邮政企业的文化不在是简单的是“为人民服务”,而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为人民服务”,同时邮政企业还得进行企业化运作。

2.缺乏文化价值观体系

作为一个邮政企业的文化系统,必须有一个核心价值观体系,用以塑造、规范员工行为。但我国邮政长期以来没有建立一套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三、中国邮政文化建设对策

1.加强邮政价值观建设

我国邮政企业独立运营以来,已逐步走出分业时的低迷,但艰辛后的疲态、驱动力不足的矛盾有所显现,这已成为邮政企业进入更高层次竞争的思想障碍。加强邮政企业价值观建设迫在眉睫。

2.加强邮政精神建设

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各级邮政企业都倡导、提炼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如江苏邮政的“爱岗敬业争奉献,开拓进取创一流”企业精神;上海邮政的“创一流邮政,建都市窗口”企业精神。进入转轨时期的邮政企业,必须从时代要求出发,从中国邮政大局出发,从邮政行业目标出发,不断调整、丰富、完善,提炼、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宗旨、经营理念、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的总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坚持普遍服务。邮政企业虽然进行了现代化企业改革,但仍属于社会基础设施,是社会公用性行业,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普遍服务应是邮政企业文化着重强调的理念。(2)确保邮政服务质量。“质量是第一生命线”。邮政企业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和业务操作技能。德国邮政全国不论远近,信报都达到了“次日递”的指标。由于德国邮政安全可靠,信用卓著,用户对许多重要文件也基本上都按平信交寄,他们以“迅速、安全”取得全国人民的高度信任。(3)提高经营效益。邮政企业应以专业营销为突破口,以社会营销和中间业务为着眼点实施虚拟经营手段。如澳大利亚邮政改革后,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按照商业运作模式,引进了私营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设立年度盈利计划,实现邮政的扭亏为盈局面。

3.加强邮政形象建设

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与评价,是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上树立起来的知名度,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无形资产。邮政企业塑造的企业形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塑造服务形象。优质服务既是用户的需求,也是邮政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通过“树创”活动和行风建设,坚决杜绝“冷、硬、顶”现象,本着“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原则尽量为用户提供方便,真诚而高效地为用户服务,树立优良的行业风气。德国邮政营业员是坐在高凳上办公的,好象站着一样。给用户办理业务时,脸带微笑,动作神速,口中还不时与用户交谈,交代已办的手续后并道声“谢谢”告别。(2)改善员工队伍。如加拿大邮政公司为改变公司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从其它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员,并实行了全面的管理培训计划。同时,为了向员工传播新的经营目标,加拿大邮政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定期散发内部出版物;录像带寄到每个员工的家里,解释重要的变化;规定对重要的建议和模范的工作表现给予奖励;为员工子女教育制定计划等。(3)塑造企业标识。如德国邮政营业厅里,不论州局、市局或的小邮局,在大门上标有“POST”(邮政)字样,德国邮政徽志牛号角下有两个反向的箭头,表示向各地发送邮件。为此,要突出“中国邮政”(CHINAPOST)企业标识宣传,使“中国邮政”这个品牌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蒋苏萍:提高邮政企业文化力途径[J].中外企业文化.2003.

第3篇

关键词:税收筹划;筹资;风险防范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会计人员由于对税收筹划的方法与途径方面知识欠缺,导致在办理纳税申报的过程中,企业多缴或少缴税款,最终加大企业税收成本或被税务机关处罚,因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大力提倡纳税筹划对搞活我国企业经济,扶持其多种经营具有促进作用。筹资活动作为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一部分,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由于税法对不同的筹资方式获取资金成本的列支方法的规定不同,是在税前列支还是在税后列支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负担,进而影响企业资本成本和最佳资本结构。因此,在筹资决策中,预测资金需要量和选择筹资方式,确定资本成本和最佳筹资结构时,必须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筹资活动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选择最佳的筹资方案和做出财务决策。

对一个企业来讲,筹资是其进行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企业的筹资方式一般分为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但无论是哪种筹资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资金成本。筹资决策的目标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要使资金成本达到最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现代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集资、企业自我积累、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等。企业的筹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如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向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由于我国税法对不同筹资方式取得的资金成本的列支方式不同,这便为企业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1企业筹资过程中税收筹划的主要方式

(1)资本结构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企业的筹资活动,总是以提高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的。筹集资金是企业运动的起点,是决定资金运动规模和生产经营发展程度的重要环节。经营管理者趋于回避风险,初始投入的资金多由自我积累的方式提供的。这样,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融资成本会降低。但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集资和企业间拆借资金方式效果最佳,向金融机构借款次之,自我积累最差。从税收筹划角度来看可以选择内部集资和企业间拆借资金筹集。这是因为采用企业之间的相互融资及结算中形成这种筹资方式的企业,一般相互间是有一定关联的,因而各方必然要从各自利益的角度出发,来分摊投资而带来的利润,使税收负担达到最少。从而为企业寻求降低融资成本和实现纳税筹划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动作空间。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效果虽不及前两种方式,但企业仍可利用良好的银企关系寻求一定规模的税负减轻。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支出,不高于按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以内的部分,准予先扣除。因此企业偿还利息后,应纳税所得将有所降低,而且在企业的投资生产后,出资机构实际上也需要承担一定税收,从而使企业实际税负降低。(2)借款费用的纳税筹划。按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借款费用如果是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然后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该借款费用属于在生产经营期间、为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全部费用化,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在资产尚未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之前,应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价值。众所周知,财务费用可以直接冲抵当期损益,而长期待摊费用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值则需分期摊销,逐步冲减当期损益。因此,为了实现纳税筹划,企业应尽可能加大借款费用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份额,缩短筹建期和资产的购建周期。

(3)发行债券,可选择折价,溢价的摊销方法进行纳税筹划。发行债券也是企业常用的筹资方式。在债券各期的摊销的计算中,常用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与直线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直线法下,每期利息费用固定不变,债券的账面价值,在折价摊销时逐期增加,在溢价摊销时逐渐减少;而在实际利率法下,每期利息费用和债券账面价值都在不断变化,在折价时会逐期增加,在溢价时会逐期减少。正是这种差异,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在折价发行的前提下采用实际利率法,在溢价发行的前提下,采用直线法进行核算。虽然说最后的摊销总额一定,但筹划之后却可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延期纳税有利于资金周转,节省利息支出,以及由于通货膨胀影响,延期以后缴纳的税款市值减少,从而降低实际纳税额。”

案例:发行票面利率为10%,5年期的总面额为800,000万元的公司公司债券,债券利息在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发行时市场利率为8%。

①债券的发行价格:

800000×DF0.04,10+(800000/5)×ADF0.01,10=540448+324436=864884元;

②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溢价:

每半年溢价摊销额=(864884-800000)/10=6488元;

③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价;

④在溢价发行时,采用实际利率摊销法可以递延税款几千万元,如果把它折算成现值,则这两者间有更大的差异。

2企业筹资税收筹划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1)财务风险。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会扩大筹资规模,而且从税收筹划收益角度来看。企业筹集的债务资本额越大,则税收筹划的空间越大,可能获取的筹划收益也就越多,但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也相应增大。

(2)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其主要是依据市场状况进行各项理财活动,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如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在不同的时点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可能增加企业筹资的难度及资金成本,导致筹资风险。例如:某企业通过税收筹划拟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但实际操作中出现银根紧缩,筹资难度增大,此时若仍选择发行企业债券筹资,虽能获得税收利益,但筹资成本必然增加。因此,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筹划活动必须面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

第4篇

[摘要]我国保险业已全面对外开放,保险国际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保险国际化与保险企业国际化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从四个角度对我国保险企业国际化予以现实思考。

一、保险国际化与保险企业国际化的界定

保险国际化是指各国保险活动日益跨越国界,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即保险分配关系在国际范围内的体现。保险分配关系在国际范围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是第一层次的保险分配关系,它包括本国保险人与国外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和国外保险人与本国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为本国保险人走出国境到国外开设分公司或子公司,国外保险公司到本国开设分公司或子公司;其二,保险人与再保险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是第二层次的保险分配关系,反映着保险资本的社会化、国际化。保险分配关系的两个层次反映着保险分配关系在国际范围内的体现。随着保险活动的扩展,保险国际化的内容日益丰富,主要有保险企业国际化、保险市场国际化、保险监管国际化等方面。

保险企业国际化指一国的保险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保险业务,形成信息灵敏、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保险企业网络。同时在对等的条件下,允许外国保险机构进入本国,开放本国的保险市场。

二、我国保险企业国际化的现实考虑

笔者认为,中国保险企业国际化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我国保险业国际化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现实考虑。

第一,不一定要在本国市场出现饱和时才向海外扩展。通常大型保险公司只有在本国的业务和市场出现饱和的情况下才会向海外扩展。在本国拓展业务的同时,适当向海外扩张,通过实战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等也可以促进本国业务的成熟。

第二,国际化所带来的风险仍应重视。在全球保险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过去很多曾是封闭型市场,现在向国外保险业开放,明显的例子就是欧盟、印度以及中国。但实际上包括法国和德国向海外保险公司开放市场也是在十多年里才开始的;二是许多曾对保险产品费率和条款格式进行严格控制的国家,已开始放松管制。现在如果一个企业要进入海外市场,门槛来自于纯粹市场经营能力,而不再是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如果人们对新的市场不熟悉,仍然要面临严峻的考验。

中国保险企业走出去之后,就要面临所在国的法律约束和监管,必然需要对所在国法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很好的把握。除此之外,保险企业应重视文化的认同,这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最不容易被看到,但又是最容易造成损伤的风险。

可以说,保险国际化后对保险经营的影响主要是经营风险的增加。保险经营风险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承保风险,一类是投资风险。在承保方面,保险国际化使得保险经营国际化和惯例化。另外,国际化使保险市场竞争加剧,那些片面追求份额、不计经营效益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市场,以至于对整个行业造成损害。在国际化条件下,再保险分出业务和转分保分出业务在更多的国家分散。任何一个国家金融形势的变化和保险市场的波动都会对再保险业务分出国的保险市场产生影响,都会导致业务分出国保险市场的波动,甚至导致业务分出国保险市场的不稳定,这对保险监管部门也有一定的风险。在投资方面,国际化会增加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在这种体制下,不但本国利率的变化会影响本国保险业的发展,而且关联国利率的波动也会对本国保险市场产生互动。同时,不同国家的交易方的信用水准也会影响本国保险业的稳定。总之,在保险国际化条件下,保险公司风险将出现多元化、国际化和复杂化,保险市场波动将呈现出连动化的新局面。因此,对于国际化中出现的风险仍应予以重视。

第三,大力发展我国再保险市场。再保险的国际性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成为保险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速我国保险国际化的进程,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再保险市场。近年来,随着直接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再保险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再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国有控股(集团)公司、股份制公司和外资公司多种形式并存、专兼业经营相结合、公平竞争、多元化发展的市场格局。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专业再保险公司共9家,其中,中资专业再保险公司3家(1家集团公司、2家股份公司)、外资分公司6家。随着再保险供给主体的增加,以及各主体资产总额的上升,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我国再保险市场的途径

3.1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扩大国内再保险供给能力

其一,做大做强中再集团的同时,加强市场行为监管,反对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改造中再集团,使其成为符合现代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不失为一条捷径。但是在改造中再集团的时候,必须将其推向市场,让其感受到市场的压力,促使其自身的变革,实现在自由竞争环境下的凤凰涅槃。

其二,建立共保集团,鼓励各直接保险公司建立互惠共保体系。巨灾风险损失的巨额性和竞争的激烈性,都促使国内保险公司选择了联合以应对大型的单个保险项目。国内已形成了共保机制,实行首席共保人制度,这样的合作无疑增强了国内保险公司整体的承保能力,缓解了国内保险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但是对于常规保险业务,国内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较少。对保险公司来说,即使承保的是非巨灾风险等,也会由于某一风险的发生,导致赔付额瞬间大幅上升,导致公司经营的不稳定。所以,各保险公司应继续考虑针对一些特殊风险,建立行业互助保险组织或组建某风险同保集团,这样既可形成国内各公司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我国再保险市场尽快走向成熟,也可防止出现市场开放造成的保费严重外流现象。

其三,鼓励、促进中外资再保险公司合作。国际再保险业开展得较早,早期的经验积累和数据较完善,我国专业再保险公司可以引进短期外资战略投资者,或中资再保险公司与外资公司建立短期战略合作关系等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承保与风险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3.2鼓励再保险中介机构的发展

由于再保险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一般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因此国际上大部分再保险人的业务都是通过再保险经纪人等中介机构办理的。而目前我国再保险经纪人寥寥无几,再保险中介机构的缓慢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以再保险经纪人为代表的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高要求性则是再保险中介机构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再保险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应以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专项培养,加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尤其是国际型、开放型、复合型的再保险管理人才和业务专业人才。

此外,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再保险监管制度。我国应建立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相结合,并以间接监管制度为主体,符合国际惯例并体现自身特色的再保险监管体系。具体来说,我国应建立包括市场准入机制、市场日常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在内的再保险全过程监管框架。

四、加强我国保险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对于跨境保险机构,母国监管当局和东道国监管当局应该进行合理的监管分工和合作。通常,母国监管当局负责对其资本充足性、最终清偿能力等实施监管,东道国监管当局负责对其所在地分支机构的资产质量、内部管理和流动性等实施监管。同时,两国监管当局要就监管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法以及实际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和定期交流。因此,在逐渐开放我国保险市场的同时,应尽快对在我国境内设有保险机构或我国在对方国家设有保险机构的监管当局建立稳定的监管协作机制。具体来说应参照东道国与母国监管责任划分的国际惯例,加强监管信息交流,协调实施对跨国保险机构的有效监管,在保险业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确保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保险公司都不能逃避监督。

另外,要积极参与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各项活动,加大对国外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引进,从而提高我国的保险监管水平。作为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会员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保险监管当局,中国保监会要切实利用好这个国际保险监管交流与合作的场所,积极参与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世界各国同行们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同时,有针对性地研究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近年来制定的对各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保险监管原则和建议,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研究出一套既符合中国保险业实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保险监管机制,提高我国的保险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小梅,李小燕.培育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几点思考[J].中国金融,2002(5):16-19.

[2]孟龙.关于新兴市场国家保险监管制度的国际接轨问题[J].2005(1):11-14.

[3]姚壬元.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2):21-23.

第5篇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不再满足对于白酒的基本需求,而逐渐追求白酒包装设计的审美体验。本文从传统图形、传统书法艺术、传统酒器三个方面对传统文化在中国白酒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文化在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已经产生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为商品带来高附加值,已成本文由收集整理为本土企业打造高端品牌的重要武器、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白酒作为最富有民族气息和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商品之一,更不例外,传统文化在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大大丰富了现代包装设计的表现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统图形在中国白酒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传统吉祥图形,这些图形是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是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承载着某种寓意或内涵,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如书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气息;陶瓷、蜡染、剪纸、刺绣、雕刻、编织等给人以质朴、豪放之感,乡土气息浓厚。

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图形主要取自民间工艺,其创意新颖独特,技艺娴熟精湛,形式丰富多样,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使商品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使消费者产生丰富的心理联想,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既可体现商品的民族性,又能起到辅助文字的作用。实践证明,将这些传统图形应用到现代白酒包装设计中是一种比较常见、行之有效的修饰方式。

然而,一些传统吉祥图案存在有迷信、落后的糟粕成分,运用时不能单纯的生搬硬套,不能局限于简单拷贝现有资源,而应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去伪存真,在充分理解传统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将传统图形纹样与现代白酒包装设计的定位与理念结合起来,对传统设计元素重新整合、创造,让其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现实性的一面得以弘扬光大,使其既具有传统的酒文化神韵,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和追求品位,从而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与民族风貌的适用、美观的中国白酒包装设计作品。

传统书法艺术在中国白酒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文化,是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种类。书法文字讲求气韵生动之美,创造别致新颖的视觉空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够充分体现商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商品包装和消费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和交流作用。

现代的艺术文化产业越来越倾向于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传统书法艺术在中国现代白酒包装设计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就是典型。中国白酒包装的文字设计,大多通过传统书法来表现。传统书法超越了文字表象的艺术境界,赋予了中国白酒包装设计的独具特色的意境,体现出酒包装设计中独有的雄浑刚健、优美清逸的审美意境。

书法字体种类较多,不同的书法风格所要表达的内容、精神不同。白酒包装中的书法设计要在创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商品本身的特征,注意与其它设计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体现商品的品质与企业的历史文化。因此,决不能随便将任何一种书法字体搬到白酒包装设计中使用,应遵循适合性、美感性、可识性等原则,经过反复推敲与精心设计。挑选的书法的外形要符合白酒包装设计的内容,与包装的整体风格相呼应;选择的书法字体要在保留其风范的基础上注意文字的可识性,同时,既要贴近设计所要表达的意旨,又能够体现企业的历史文化、商品的历史文化;选用字体字形的勾勒、线条的描绘,要适应情绪的要求,展示其相应的艺术色彩,或潇洒流畅、或轻松柔和、或清新儒雅,从而使消费者在阅读过程中,达到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例如,中国白酒中清香型口味的代表——山西汾酒在瓶外用青瓷书上古代汉字“酒”的各种体裁的书法形式加以点缀装饰,突出了文字设计的审美性和文化性,体现出中国酒文化的渊源流传,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

传统酒器在中国白酒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中国人历来讲究美食美器,饮酒之时更是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就酒文化自身发展而言,古代的酒器,也可成为现代中式白酒包装设计的素材。

我国古代的酒器之多,种类之繁,造形之美,确具世界之冠。以酒器用途区分,可可分为三类,即盛酒之器、温酒之器、饮酒之器;以材质区分,可分为木制酒器、陶制酒器、瓷制酒器、玉器、青铜制酒器、金银酒器等。其中,陶瓷、青铜器以其精湛的工艺、种类的多样及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造型成为商品包装设计优先选用的主要对象。目前,陶瓷、青铜材料的白酒包装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传统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包装形式。

第6篇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引发了争论,中国艺术界只有立足当下,正确理解“现代性”,客观地对待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区别对待西方的现代科技文化与文化艺术。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辩证、有机的结合起来,方能实现传统艺术真正的现代化。

前言

由于“现代性”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地区、民族等因素而产生不同,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中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辩证、发展的方法将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民族性”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艺术“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什么是“现代性”,福柯在其《什么是启蒙》中说:“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把现代性想象成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有特定人民所作的资源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因此,“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发展传统的行为或观念。黑格尔更认识到了现代性对于艺术的现实意义:艺术家拥有创作的自由:

l9世纪中后期至今的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就是艺术家们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不停突破传统、进行各种艺术实验的表现。但是,二者所表现出的“现代性”含义又是有所不同的。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现代性”与欧洲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动荡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工业革命导致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宗教神话思维被现代科技理性所取代。这种宗教整一性意识遭到彻底破坏,必然带来了全社会性的困惑、混乱和焦虑。艺术领域中先后出现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以及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我行我素的实验艺术,就是艺术家面对这种社会剧变所作出的反应。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以及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后,艺术家们开始将自己完全淹没在现代科技文化的浪潮中,不再象19世纪的痛苦挣扎,通过回归自我来对抗科技压力,而是开始满心喜悦的享受了,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因此现了。虽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风靡,标志着统治西方200多年的“现代”世界观的危机,但实际上“后现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现代”观呢,它们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与传统更多更大的不同而已,他们是有着本质的联系的。因此,当我们借鉴西方的“现代性”观念时,必须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而不可断章取义。

二、西方“现代性”的扩张

除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现代性”,还要注意由于发展先后、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制度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势和弱势之分。注意到这个因素,就不会迷失自我而盲目的被他人所左右。

发端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就是这么一个源自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不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也成为“文化全球化”的主导;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扮演着弱势的角色,传统文化不得不面对着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全球化”的美国文化被形象地概括为“三片”,即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代表着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而在艺术领域,美国在二战后借助其霸权化的科技、经济、政治地位向满目疮痍的欧洲推广美国式艺术,先后树立起了滴洒抽象表现主义、集合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主义等符合美国意识形态需求的艺术流派,并使之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张到世界各地。在二战后3O年内,美国式艺术成为世界性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发展的风向标。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是它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英国学者汤林森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在全球的扩张。虽然汤林森说的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力度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因此,面对从西方蜂拥而来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成就的中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相当重要的,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如何实现中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现在存在三种观点:一,立足于过去。赞同这种选择的人主张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部分”去“抵制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西方腐败的意识文明,保持民族固有的美德与自尊”。二,立足于未来。赞同这种选择的人,强调“中同画可以推向世界,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画”,立足于现在。这批论者倾向于中国美术的现代化,面对严峻的现实,对传统进行深刻的反思。很明显,前两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传统的实践性或延续性,把传统看作静止的、凝固着的东西,还属于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种观点是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冈为它是以发展和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我国艺术目前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艺术必须是要发展的,而来自外部的促动和营养是必不可少的素。比如,被中华民族视为悠久历史传统的象征的“塔”这种建筑形式,其实是来自印度的舶来品,是随着佛教在东晋传人后才在中困遍地开花的。中世纪时期的伊斯兰围家之所以获得在科技文化上的巨大发展,是因为他们翻译了大量卉希罗的文化典籍,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以这些著作作为启蒙和基奠的。现代的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迅速传播,除了其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外,其本身的文化“杂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此,并没有什么纯粹的文化可供民族主义膜拜;文化艺术的发展,除了在自身寻找发展规律外,寻求外来文化的帮助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以何种态度对待随经济、科技、传媒浪潮奔袭而来所谓“强势文化”,是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美同在世界上确实占有领先地位是科技文化,此,正如有史论家所说的“美国当代艺术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技术的表现”在它的后现代艺术里,从集合主义、波普、超级现实主义、构成主义、大地主义、装置艺术以及广泛化的观念主义艺术,无不充斥了美国科技文化语境中的图像和技术产品,科技文化的产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对象和手段以新奇体验代替审美,混迹于生活取代艺术的精英意识成为艺术的新内涵此,这种艺术已经完全脱离艺术的文化传统只是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甚至政治的产物。以这种认识为前提,就不会将“非艺术化”的后现代艺术与发达的科技文化混为一谈,不会盲目的崇拜或反对外来的现当代文化一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对于我围经济科技发展有利的先进的科技文化可以全盘接受,而对不符合我闰发聪现实,与我周艺术传统形式或意识完全割裂的后现代芝术.就要小心谨慎,只能吸收其“合理内核”了。

除了纯艺术领域,在应朋艺术领域也要特别注意防止中国本土文化识别特征的丧失、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易推广、易操作等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种“繁殖”迅速的现代艺术设计,却会因为他的标准化、可量化、科学化的特性却极容易使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艺术设计丧失殆尽。在现代艺术设计刚刚在欧洲推广的时代,莫里斯的新工艺美术运动就是欧洲传统手工艺在遭到几乎是灭顶之灾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抗。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正在重蹈覆辙,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已被许多开口包豪斯、后现代的现代设计师抛掷脑后,难怪一位日本设计师看过了浦东蔓延的摩天大楼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没有现代设计!”。因此,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优势,更要认识到他的局限:过于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没有文化底蕴,放之各国皆准却而没有民族特色。这种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模式将会使我们的现代文化完全失去中国的民族特色。只有采取双赢的结合战略,将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与我国的“民族性”相结合,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有机的结合,才既能实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又能保持了艺术的中国身份。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功能、标准、量化的特点与我国传统设计中的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认清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西方工业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个事实,就会知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不仅要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思想,更要考虑到我国的当下社会发展阶段,更要考虑我国本身的艺术传统。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陷入设计领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又不会失去艺术的中国身份。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城乡,心理行为,冲突,案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张扬,片面强调客观实证的实验心理学家日益认同文化心理学、叙事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的主位研究、同位研究[1]。中国的城市和乡村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内化为巨大的心理差异,因为这种心理差异导致的行为冲突无处不在。笔者作为一个城乡边缘人或者双文化个体,深有体会,为此在理论研究的同时,给予主位案例描述分析,以促进更深入的研究。

例1:20世纪90年代某月的一天,我的一个大学讲师身份的男老乡结婚,新娘是当地一个中学教师的姑娘,来自另一个县的农村老家的新郎父母、弟妹、姑姑、叔叔、姨姨等提前一天来到城市高校的家属院,来到新房安排婚礼。因为家庭经济拮据,没有安排宾馆住宿。新房只有5间,包括客厅、卧室、书房、厨厕所,总计只有56平方米。新郎父亲下午即喝醉,晚上非要睡在客厅。客人们动员他到老乡家里睡觉,就是动员不通。后来是硬抬着到老乡家住宿。第二天婚礼办完,父亲、弟弟、哥哥又要睡在客厅,闹得不可开交,再次强行带到老乡家住宿。

分析原因,新郎父亲出身农村,一家人住宿在一个院子,有上房、耳房、厨房、西房、东房等。上房自然是长辈居住,耳房自然是儿子居住。结婚后,自然还是一理。父亲把农村院落的生活习惯知识和长幼有序礼数迁移到城市楼房,认为我是父亲,自然应该住在客厅,哥哥也是一样,认为我比弟弟大,是长兄,住宿客厅理所当然。而作为新郎及其同事,他们想的是房子太小小论文,住沙发睡不好,而且更主要的是新娘子不方便,比如晚上上厕所不好办。后来我问哥哥,为什么要住客厅沙发,他说除了前述原因,主要是觉得自己是农民,到城市老乡家里住太自卑,怕老乡嫌弃他不卫生。

例2:有一个农村家庭,生育三个儿子都考了大学,大儿子在本县工作,三儿子在北京工作。三儿子要结婚,公公婆婆带着大儿子、大儿媳妇和孙子到北京参加婚礼。到北京要坐火车,公婆第一次坐卧铺。上了火车,儿子和媳妇主动睡中铺,婆婆公公自然睡下铺,一路算顺利。结果到北京后,婆婆一直不高兴,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让公公问讯才知道,原来婆婆觉得,火车上儿媳妇睡在中铺,公公婆婆睡在下铺不合适,她觉得媳妇如何能睡在公公上铺?这让大家哭笑不得。随后回家的路上,只好把媳妇的车票买在另外一间铺位,方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后来老太太发现,整个火车都是这样睡觉的,也就不生气了。

分析原因,农村老人至今保持者许多传统的封建思想,虽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观点有一定改变,但男尊女卑的思想尤其严重。婆婆半辈子在农村生活,历来不敢僭越男人的地位,任何时候都把男人放在家庭的主要地位。她认为,男人是尊贵的,女人怎么能睡在男人上铺,何况是晚辈女人。因此非常生气,又不好发作,才一路不高兴。

例3:20世纪80年代,笔者的一个同村老乡朋友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一个师范专科学校工作,妻子大专毕业分配中学,毕业后就结婚,随后一年便有了孩子。因为妻子也是农村出身,两口子每月就挣170元工资,男方每月82.5元,女方每月63.5元,买米面、买油盐酱醋,买液化气,买衣服,买书籍,走人情,添置厨房、卧室用品,过年回家给双方老人买礼品,所剩无几。婚后抚养孩子的费用也在增加。男女双方都是兄弟姐妹5个,都在上学,父母都是农民,满心指望他们大学毕业挣钱。可是,两口子省吃俭用,到了过年,才可以给家里给百十块钱。双方家长知道孩子不容易,没有挣下钱,又怕邻居笑话,尽量掩饰。可惜,村里人不依不饶,认为是他们进了城忘了爹娘。有一年,他回老家,到村街道买个东西,被同村的堂叔拉下自行车,一顿臭骂。他只好耐心等着骂完小论文,然后给人家解释,每月工资多少,如何花消?末了,叔叔一声叹息,原来城里人也要买煤(烧液化气),也要买买米面、买油盐酱醋,买衣服,买书籍,走人情,添置客厅、厨房、卧室用品。

分析原因,农民们总以为城市人和农村人一样的生活方式。农村人菜蔬是自己种的,当然不要钱;粮食是自己生产的,自然不要钱;棉花是自己生产的,装棉袄肯定不要钱;买油盐酱醋都是自己制造,烧火做饭都是柴火,根本不要钱;平时穿衣服只要过得去就行了,反正农人也穿不干净。而城市人每当走一步路就要钱搅。老家叔叔把农村生活方式投射到城市,就发生误解了。后来,老家叔叔自己的儿子上大学,毕业在城里工作,他在儿子家呆了一阵子,才给侄儿说,当年误解了。

例4、笔者的一个朋友家在农村,他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大学工作,后来当了一个处长,老婆也在一个部门当科长。每年一到六七月份,家里电话就不断。老家的亲房外戚乡党朋友,不管孩子高考分数如何,今天咨询这个,明天询问那个,两口子都耐心解释。分数一公布,高分能上好大学的就不再咨询了。有些分数一般又想上好点大学的,便天天打电话,要求活动,甚至许愿,只要把事情办成,花些钱请客吃饭送礼不在话下。有些分数缺几分,又不甘心的,便干脆跑到城市里来,住在家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一个姨夫,电话里竟然说:你们两口子当处长、科长,学校就是你们家开的,连这个事都办不了,还装什么蒜。

分析原因:农村人受了两个影响,一是电影里处长、科长确实权力很大,但电影里那是民国时期的社会,体制和现在不一样;一个是当代某些官吏的腐败,确实有花钱办成事的例子,周围的环境必然有影响;一个是着急上火,现在孩子上不了大学,确实没有办法进入上层社会;一个是不了解大学录取的规则,认为错三分五分没有啥。更主要的是,他们不了解,大学的处长、科长跟县市的处长、科长完全不同,只是听起来好听,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只是相当于科级处级而已。大学毕竟是个事业单位,不是政府机关。

例5、某年八月,大学开始招生录取,我一个同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是他老家在农村,当年一个亲戚娃娃报考中等师范学校,分数不够,给他打电话,说:看来师范考不上了,上师专总行呢吧?让人苦笑不得。我有一个远房表妹,师范毕业小论文,在小学教书。有一年我回家,她问我:表兄现在什么职务?我说副教授。她说,你胡谝啥呢?我们师范都没有副教授,你们师专还有副教授?有一年,我一个同事,陪一个来校访问的老外,到一所师范学校参观,看到师范学校大门楼房比师专盖的好,就问,这个学校和你们师专有什么不同?他说,我们学校是COLLEGE,这个学校是SCHOOL。老外说,为什么中等学校比高等学校修建的好的多,朋友语塞….

分析原因:中国的学校名称非常混乱,简称尤其怪异。培养初中教师的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师专,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学校简称师范,而国家历来有大中专院校的提法,给民众造成误解,似乎师专就是中专,师范反而成了大专。改革开放之初,师范学校都是市级政府主办,规模小,投入见效,基本建设好。而师专是省属高校,规模太大,多数经费都用来购置实验设备,没有经费修建校门,于是就感觉师范比师专大气。其实这也难怪,所谓隔行如隔山,我们教育行业的人根本搞不懂建筑行业的名词,不仅仅是城乡差异所致。

中国至今还是一个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虽然城乡逐步一体化,实际还没有完全实现,现在农村仍然保持着更多的传统文化。中国心理学也是城乡分野,没有象社会学那样全面研究中国社会。这些描述分析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只是呼唤心理学家更加关注城乡差异造成的社会心理差异,使心理学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张海钟、姜永志等:当论心理学概论[M].线装书局,2011(4):209-210

第8篇

1 医药档案的起源、形成与管理

1.1 医药档案的起源

出土卷于是出土医药档案的重要内容,其中以敦煌出土卷子数量居多,敦煌医学卷子的很大一部分保存收藏于海外。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发现了封存九百余年的近五万卷六朝和隋唐五代时期写录的卷子书籍,现称为“敦煌遗书”,其内容涉及我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二十世纪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发现。这批珍贵文物在发现后不久即大量外流,其中以英人斯坦因和法人伯希和盗劫的卷子(今编号为s和p)最多,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院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医经残卷有十余卷,内容包括《内经》、《伤寒论》、《脉经》的片断及《玄感脉经》、《明堂五脏论》、《五脏论》和《平脉略》等。

针灸残卷有六卷,包括《新集备急灸经》和灸疗图等。

本草残卷有七卷,包括《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食疗本草》等。龙530卷,现藏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首残尾全,基本完整。《本草经集注》卷一,内容 包括弘景序、序例本文及陶注。抄写时间,一说据卷末所记为唐开元六年(718年);一说据不避唐讳及实物考证,为六朝写本。

医方残卷有三十余卷,共录方近千首。其中,有的题有书名,有的为唐人选录署名医家的医方,大多则不知书名及撰者。

藏医卷,是1983年罗秉芬和黄布凡编译出版的《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选编》,经藏医学家强巴赤列审订,内收敦煌石窟出土的用藏文抄写的四卷吐蕃时期的藏医文献。

2.3 以石刻为主的地面遗存的医药档案

石刻,是先在石头上写字再进行雕刻来传播知识的一种载体。在石头上刻字是原始人的一种风气,至今能见到的有石窟、摩崖石刻、石碑乃至庄重的“石经”。

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23600余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魏碑和初唐楷书艺术的代表作品。窟群中的“药方洞”洞壁上载有治疗40余种疾病的民间验方,用药150余种。摩崖石刻也是传播医药知识的方法之一。位于广西桂林南溪山的刘仙岩上,以粗健的楷书,书刻了宋代宜和年间,当地防治岚瘴之气所致病的药方“养气汤方”的来源、组方、煮服法与治疗效果。石碑传播医药知识较多见,四川绵阳李杜祠的石碑上以隶书为主,书刻了汉代名医涪翁隐居涪水渔父村时曾用针石治病取效的情况。北宋医官王惟一为铸造针灸铜人模型,首先辑写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不久将它用清秀的楷书写刻于石碑上,内容含十二经、657个穴位,供后人抄录流传,洛阳兴国寺的一块石碑上,用楷书刻写了宋代无际禅师留传后代的“换骨丹”药方。由于石碑上的宇可以不断地拓片流传,故为后来印刷术的发明打下了基础。

2.4 以编研成果形式保存下来的医药档案

档案汇编虽不是档案原件,但由于是根据档案编研而成,因此可以与档案原件具有同等原始性意义,它们也可被列为直接遗存。

第9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Web3.0的概念与特征,结合宜宾学院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探讨了基于W e63.0相关技术下构建宜宾学院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旨在为基于We63.0的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借鉴。

Web3.0是在Web2.0的基础上,让互联网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Web3.0时代的特征就是把散布在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点以及用户的需求点聚合与对接起来,提供能够满足每一个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的、聚合化的高效率的互联网服务。当Web3.0时代来临的时候,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也迎来了图书馆3.0o Web3.0跟Web2.0一样,不是技术的创新、思想的创新,它是对We62.0深人发展的结果,通过改变传统软件行业的技术和经济基础来改变现有的一切。新的W eb3.0强调的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创新,代码编写、协作、调试、部署、运行都在云计算上完成。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Web3.0的概念不仅仅是在图书馆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中进行服务,而且还在虚拟空间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本文将探讨宜宾学院图书馆如何基于Web3.0构建特色数据服务平台。

1.宜宾学院图书馆已开展的特色服务

1.1以地方特色为主建立特色数据库信息服务平台

宜宾学院图书馆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的三线城市—四川省宜宾市,素有“酒都”的美誉,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宜宾酒和酒文化融合在民风民俗之中,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业的繁荣对宜宾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宜宾有许多历史性文化品牌,其中有中国酒王“五粮液”和叙府酒、梦酒、金潭玉液、故宫贡酒、南福酒等名酒。2009年宜宾市白酒产量达19万,拥有酒类企业100多家,其中销售收人上亿元企业6家,实现销售收入390亿元,利税72亿元,工业产值、销售收人、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国白酒工业的25% ,25% ,20%,占全省白酒工业的60%a,55%,65%。宜宾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酒也成了宜宾的支柱产业,形成了宜宾独特的酒文化与酒产业。2009年5月,宜宾市政府在《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强做大酒类产业的意见》([2009]20号)文件中制定了2010年宜宾市酒产业的发展目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宜宾地方经济,宜宾学院图书馆从2002年起筹建了中华酒文化数据库,共收集数据17 967条(截止到2009年12月22日);为配合酒文化资源建设,2007年9月又专门筹建了酒包装文化陈列室,现收集酒包装3 001多件。另外,2009年宜宾学院成立了发酵资源与应用实验室,12月又成立了“宜宾酒产业酒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研究与合作,目前学院正与四川理工大学联合申报“四川省酒文化中心”。

1.2研究用户需求以进行战略分析和准确定位

从目前查询的国内各种学术刊物、图书资料、网上信息资源,以及通过问卷方式对“中国酒网、中国红酒网、闻酒知香、酒之园”等近年来部分企业投资或企业化运作的酒类信息网站利用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部分酒类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低,信息收集能力有限,对信息加工服务能力的依赖性愈来愈强。而我国酒类网站平台结构设计不合理,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缺少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开发与利用,忽视技术成果转化,网站信息知名度较低,客户群较小,很难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在对我国酒文化网络信息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宜宾学院图书馆对“酒文化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服务进行了战略分析和准确定位,从新的视觉更多地关注从数据一信息一知识,成果一产品到产业这一价值链的实现,从深层次的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建设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架起一座与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业沟通的桥梁,实现酒文化的知识共享和酒产业信息服务的联盟。

2构建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2.1硬件设备

由于Web3.0支持多终端跨平台知识共享,所以基本的通信设备必不可少,如PC,internet,Intranet, WAP手机、PAD及专用客户端等,而这些设备现在都已经普及,所以构建知识共享平台有充分的硬件基础。

2.2软件支撑

宜宾学院图书馆2010年引人商业化软件:北京世纪超星的Medalink系统。该系统提供的元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正是在吸收跨库检查的优点上进行改进的,通过优先对元数据进行存储和预处理去重新排序,为用户提供了互联网搜索引擎方式的检索体验,保留了对跨库检索的功能,为用户提供统一人口。其外文搜索系统是基于开放URL标准的多级调度系统,能自动更新调度知识库,可以对125个国外最流行的外文数据库无障碍地查询。其主要的技术模块有:联合目录统一检索;统一认证;元数据建设;数字资源调度及推送;文献传递;统一结算;中心门户系统;远程访问。

2.3经费保障

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按照“开放、合作、共享、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向社会提供酒类科技文献共享和科技创新决策分析服务。争取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和企业赞助,对酒类元数据仓储题录信息进行加工,实行无偿服务。对部分增值报务,如原文传递、科技创新决策分析、产业情报监测分析等实行有偿服务。制定统一的收费和服务标准,根据成员提供的文献服务量进行结算和支付。

总之,不论是硬件设备、软件支撑,还是经费保障上,都已具备构建基于Web3.0的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条件。

3构建基于Web3.0的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框架

网络信息服务是指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网络提供和网络传递的服务活动。在充分考虑Web3.0环境下知识共享的特点,设计了基于Web3.0的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框架,该平台共分为3个层次:信息资源层、信息服务层和门户访问层。

3.1信息资源层是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的基础

图书馆收集酒类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科技成果、政策法规、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等相关文献信息资源,形成酒类文献元数据仓储知识库。由宜宾学院与北京世纪超星数据有限公司利用Madlink系统合作建设,并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分发和提供使用。

3.2信息服务层提供平台知识交互所需的基础功能和核心服务

(1)个性化知识搜索。W eb3.0的信息智能分析和过滤功能使资源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用户提交检索信息,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开放API的服务,将满足成员不同需求的应用程序集成起来,形成多个智能过滤器,对成员的信息进行过滤;然后将过滤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接着访问数据库中的成员元数据并与酒文化特色库进行本体匹配;最后从酒文化知识库中搜索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化的知识。

(2)由于高校图书馆过去受到技术的局限,早期的个性化服务研究基本上只停留在信息定制、信息推送、个人借阅查询以及系统推荐等。而Web3.0的出现,其跨网站的信息聚合、精准的智能搜索、高度的自主权等特点,使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能提供以下核心服务:酒类文献学术搜索、全文资源调度下载、原文传递、科技查新、定题服务、RSS服务、酒产业服务、酒产业情报监测分析等服务。

3.3门户访问层该层是平台的入口‘

(1)多种终端接人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包括Internet,Intranet,WAP手机、PAD、机顶盒及专用客户端等获取信息。多终端平台是We63.0的特征之一,它能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公用显示装置与个人智能终端的通用,为用户的获取与共享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根据其功能和服务的对象设置了常规栏目与读者交互栏目。我们根据宜宾学院中华酒文化研究数据库的主题内容,将其分为9个子数据库:酒道论衡、酒的种类、酒的工艺(酿酒专家/酿酒工艺)、酒的器具、文化大观(包含酒的包装刀酒的典故/)的风俗硒的诗篇硒的知识硒与名人晒与时尚硒与文艺/中西酒文化差异)、酒与健康、酒与经济(酒界精英业咨询硒业厂商)、酒的法律、天下名酒。数据库的每一层都提供分类导航,以及题名、作者、摘要、主题、学科、机构、人物、基金等关键字进行智能模糊搜索,易于用户接受和操作。

(3)在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个人图书馆门户。在We63.0时代,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建设将发生根本性的革命,个人图书馆门户将取代图书馆综合化门户。它把信息聚合、智能搜索、信息微单元这些基础元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丰富的知识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求,从知识库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同时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聚合其他信息,最终构建出自己的个性化门户,并通过它进行馆内、馆外资源的搜索。这样,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就可以了解每个用户感兴趣的主题内容,自动归纳推断用户的喜好,对新人馆、新上网的酒类资料进行自动推送服务,使用户能够通过信息的和订阅获取个性化的酒类知识服务;而且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业作为个人门户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链接、共享信息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