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2 11:14:46
导语:在学生个人顶岗实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顶岗支教;师范实习生;工作
1.研究目的
“顶岗支教”作为一种教育实习模式和支教方式,目的是为了使相对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获得持续的、较高水准的师资补充,以解决对口地区师资问题并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和教育实习的改革。本研究通过对顶岗支教实习生工作状况的调查,为继续落实师范生顶岗支教计划,改进支教实习工作提供合理建议。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对2012年下半年在喀什地区进行教育顶岗支教的师范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师范类高校顶岗支教期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42份,回收率为94.7%,其中有效问卷131份,有效率为92.3%。
3.结果及分析
(1)顶岗支教师范生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顶岗支教实习生是由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选派到喀什地区中小幼学校,顶替该地区学校缺岗师资或由于培训等原因的离岗师资的在校大专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生具有双重角色,在大学对其管理的层面说,他们是大学实习生,在基层学校,他们是有区别于当地学校教师的全职教师。本次调查的顶岗支教学生中女生123人,男生8人,正常地反映出新疆小教师范专业的性别比例;其中语文教育44人,数学教育42人,英语教育27人,学前教育18人,除了一名维吾尔族学生,其他学生有87人进行过7到时简单维语口语学习。实习单位分布在喀什市和疏附、疏勒县所属市、县、乡、村的中、小、幼学校。
(2)顶岗支教工作状况。在新疆,顶岗支教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与新疆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结合起来,与“两基”工作的基础教育服务结合起来。在调查的喀什地区顶岗支教中,中小幼学校接受师范学生实习,提供的大多数是民族学生双语基础教育工作。承担教学课程一门课的59人,两门课的37人,三门课26人,四门课6人,五门课3人。喀什的学校,尤其是小学的规模比较小,很多学校一个年级仅有1~3个班,多数又分双语班和普通班,总体上课的门数多,平行班、平行课少。对于实习支教师范生来说,熟悉教材也需要一个过程,承担1~2门课比较合理,承担三门及以上课程的同时,再要求教学质量就难度过高了。
调查显示,支教师范生每周规定课时量10节以下的46人,10~14节的61人,15~18节的17人,18节以上的7人。独立承担班主任工作的9人,副班主任79人,基本上是完成一个全职教师的工作。半年的实践活动,使师范生超前体验了当教师的滋味。经常与民族学生在一起组织和实施各种活动,师范生逐步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了解和认识当地民族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思考当地究竟需要怎样的“双语”教师。
在被调查的131名顶岗支教师范生中,在小学工作的有62人,中学53人,幼儿园15人,其他教育单位1人。访谈调查显示,在教育顶岗支教中,师范生始终以“教师”的身份与中小幼学生在一起。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师范生时时提醒自己:必须以一个“好教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因此,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美好起来。
(3)支教管理和师范生对顶岗支教的接受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是我国最集中的维吾尔族聚居区,人们通用的生活语言是维语,尤其在乡村,不懂维语的人在当地生活和人际交流存在相当大的障碍,不懂维语的教师通常不愿意在民族学校教学。也因此,当地接受过“双语”培训的教师,回到当地后,汉语听、说能力迅速下降,这也是南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师资紧缺的因素之一。虽然目前教师补充也有特岗教师、青年志愿者、在职教师支教等多种形式,但顶岗支教依然是短期迅速解决当地“双语”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顶岗支教学生大都是第一次以工作者的身份接触社会,部分学生对实习过程中的困难预见不足,虽然有每月预先发放的400元生活补贴,但还是因为不熟悉当地情况,可能半个月就花完了。而由于支教管理环节多,指导教师管理范围大,实习生个体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难以迅速解决,所以,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反映上课学生听不懂,当地教学条件落后,缺少教辅材料,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据喀什地区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2011年在喀什地区经过“教育顶岗实习”的学生,2012年回喀什地区,在教育单位就业的就有27人。这也说明顶岗支教有利于高师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4)顶岗支教对实习学校教学的帮助。在此次调查中遇到这样一个可以解决而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数量和专业的安排与实习学校现实需要没有很好的对接。高校要与实习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进行沟通 ,安排实习之前,首先应收集当地学校所缺教师数量、学校教师学科结构的信息。从内地院校顶岗支教经验总结中了解到,有些高师院校在这方面已做了较成功的尝试,比如四川师范大学安排顶岗实习之前,向实习基地提供了本校的专业信息,方便当地教育局统计各中小学的顶岗实习教师需求计划。
民族地区中小幼学校的教师不乏教学水平较高、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但是总体看来,教师水平普遍不高。对顶岗支教生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65.7%和77.1%的被调查师范生认为实习单位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有点严重、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分析原因:首先,当地教师大多是本地人毕业于当地院校,学缘接近,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学习渠道受局限;其次,维文教育科研文献数量少,汉语以及外语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弱,在职培训效果受局限;最后,缺乏优秀教师评比奖励机制,不利于优秀教师的成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八小学、喀什市第十五小学、喀什市第十九小学等学校的顶岗教师在学校的公开课不仅有本校教师、领导听课,还有其他学校教师以及当地教研室的老师听课、评课,实习师范生在家长开放日的教学公开课也得到本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赞誉。关于顶岗支教师范生对当地教师的影响途径所做的调查显示,顶岗支教学生与实习学校教师的交流途径是多样的,有了这样一个自主自由的交流平台,可想而知,师范生对当地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5)顶岗支教对实习学校学生的影响。顶岗支教师范生对当地学校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中、小、幼学生个体来说,实习老师和学生的年龄更接近,没有代沟,即使存在一定的语言沟通困难,实习教师的笑容和耐心讲解态度也使学生对实习教师喜爱有加。
考虑到支教对当地学生的影响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学生学习成绩情况和顶岗支教给学生学习成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86.26%(113人)的师范顶岗实习生认为当地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现象“有点严重”“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当问及顶岗支教对学生成绩的正面影响程度时,顶岗实习师范生中选择“中等程度及以上”的人数达到了55.73%(73人)。
从推进“双语”教学的角度,顶岗支教对当地学生的影响是尤其深刻的。由于语言问题,民族地区、尤其是乡村的少数民族孩子,长期处在相对闭塞的环境里,高校顶岗支教老师的到来打破了孩子们学习汉语的“哑巴”学习状况。
4.结论
(1)顶岗支教对师范生到农村、民族地区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师范生在校期间有了为农村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服务的体验,为毕业后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或者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顶岗支教对当地教师工作有帮助。顶岗支教师范生为民族学校创设教师汉语交流环境,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教师采用信息教育手段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3)顶岗支教对落实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计划,提高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实习地区的中、小、幼学生来说,对每学期换一名教师有着新鲜好奇的一面,但是每学期都要适应新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这对于他们的学习会有不小的影响。
(4)高校与实习地区之间沟通不畅,关于高校的职责、各教育局的职责、实习学校的职责、实习生的职责等方面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且未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致使有些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
5.建议
(1)赴民族地区顶岗支教前集中进行短期语言(维语)培训,高校尽力配备“双语”指导教师,缩短顶岗支教师范生的工作适应期。在传统短期实习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与南疆民族地区教育顶岗支教相适应的师范生培养计划并不成熟,学生支教需要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和环境的转变,在支教前应提前到达实习地,通过集中培训(不少于一个月)掌握基本的生活语言和适合当地的优秀教学方法,随队指导教师应配备懂当地民族语言的教师,保持与当地教育机构人员的无障碍协作和沟通,尽可能缩短顶岗支教师范生适应期,提高顶岗支教效果。
(2)高师院校应建立与实习基地的长期联系,根据需要控制顶岗实习学校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和专业,保证对口地区基础教育质量。顶岗实习学校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实习支教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人员流动频繁可能会引发教学质量的不稳定,增加必要的“岗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培训”很有必要。与其他实习模式不同,顶岗支教实习的“全职”性质决定了实习师范生必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负责。因此,建立制度,调动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很有必要。比如建立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档案管理制度,奖励优秀指导教师等。
(3)高师教学应重视教学理论和教改思想传授,并开设专门的班主任工作课程。一般高师都将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实习前的一学期,实习内容则重于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这就产生了错觉:因为要实习,所以学科教学论应该教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忽略了对准教师进行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思想教育和培养,缺少“教学相长”的原则,更少涉及教学过程中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得教育实习仅停留在指导师范生上课,锻炼备课、上课的技能或充当教学助手等少量“规定动作”上。“理论伴随实践、实践证明理论”,课堂中一味的理论学习,使高校师范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难以深入,这与实习学校希望能够从高校带来关于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给学校带来关于学科课程改革的新知识、新方法还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陈秀玲,王 涛.新课改与高师教育实习的矛盾兼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9):32―34.
当然,从学校走入社会是个比较艰难的过渡期与磨合期,学生需要时间慢慢适应,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指导教师予以引导和改进。
1、少数学生实习单位变更频繁,不主动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不及时上交材料,老师无法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极少部分同学实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实习不够重视,认为无所谓。比如有学生中途有事不请假就缺席,给实习单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3、实习单位点多面广,给实习管理和指导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4、部分学生没有交实习周记,对实习内容不够熟悉,也不认真接受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或单位领导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下学期的就业实习工作能更加顺利:
1、强调纪律,全程管理,列入考核。在下次实习前的动员大会上,要特别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和纪律性,下发书面的实习生管理制度,帮助同学门端正实习态度。
2、制作企业生实习指导跟踪一览表,纳入师生的相关评价。我们在实习中有时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加强与实习单位联系,下学期可以统一设计企业生实习指导跟踪一览表,此表由实习单位领导、指导老师和学生分别填写,一式三份,督促每一位实习指导老师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实习动态,及时处理好突发问题,保证实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同学们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3、完善实习成绩评价机制。对学生实习的成绩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到实习单位领导的评价,并根据学生上交材料的情况、与实习指导老师的互动性综合评分。
4、要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像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尤显重要,实习中某些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告诉我们要强化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加大对顶岗实习工作资金的投入,让指导老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到实习单位与学生本人及实习单位相关负责人见面,征求学生个人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表现评价及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促进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更进一步深化。
顶岗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就业机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顶岗实习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专业建设的建议:
Abstract: The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 higher vocational academies to combine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existing internship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preparation is inadequate before the internship, the monitoring is not effective enough in the internship, and the improvement is not timely after the internship and so on.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nship of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example, builds the process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 management for the early, mid and late stages of internship to achieve the smooth internship.
关键词: 过程管理;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管理
Key words: process management;higher vocational academy;internship;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62-03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学院培养高素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践性强的专业实习,学生与社会近距离接触,在实践中将专业指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顶岗实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同时也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导致实际实习效果与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如何在管理制度中形成有层次、多环节、相呼应的管理制度成为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就顶岗实习的前期、中期及后期管理框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1 过程管理理论基本内涵及顶岗实习中的作用阐述
过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企业管理中,过程管理对活动过程中具体的节点进行控制,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全面化的质量管理。通过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教育部16号文中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关于顶岗实习环节要求至少安排半年以上的实践时间。具备职业性与实践性的顶岗实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也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细化实习节点,有效监控实习环节,不仅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深化,也将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理论体系与教学实践质量,帮助企业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实现人才储备与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双赢。
2 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存在问题
2.1 实习前期缺乏充分准备
2.1.1 缺乏充分的思想与心理准备
学生对于集中的顶岗实习安排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认为顶岗实习中的企业以院系安排为主,学生思想被动、态度消极,对于校企合作单位薪酬、岗位、住宿等诸多挑剔;二是在校学生将顶岗实习认定为学校作业,对于顶岗实习所具备的社会适应性与承接性没有清楚的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前对于自身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安全事项没有接受相应的辅导,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后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2.1.2 缺乏充分的信息准备
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准备前期如果缺乏充分与细致的安排,容易造成院方对于企业与学生双方信息的忽视,从而导致院方安排的各项实习单位宣讲会、交流会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实习人员招聘不足或是实习人员与实习岗位匹配度不高的情况产生,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2.2 实习中期缺乏有效监控
2.2.1 缺乏有效管理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容易形成监管真空状态,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监督不力与实习单位的监管不力。首先,顶岗实习造成学生远离学校,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由于不同的实习单位造成管理的疏离,不利于校方及时、有效解决诸多实习管理问题;其次,实习单位对于校企合作中自身的义务认识不清,体现在重视企业利益多过于对于实习学生的培养与技能提升,学生在实习单位被定位为待遇低、轻度大、无保障的零时工,校方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导致顶岗实习的实践意义无法获得保证。
2.2.2 缺乏相应指导
院校与指导教师对于实习的参与度不足,考核制度注重形式性,缺乏实效性。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主要采取电话联系、网络沟通等非见面形式,无法获得真实与有效的在岗信息,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具体的实习指导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2.2.3 缺乏情感交流
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与学校联系较为疏远,院方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流于形式,情感交流也较为缺乏。学生一旦与实习单位在薪酬待遇、加班加点、安全保障问题上发生冲突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妥善的解决,容易给学生带来双重的打击,引感上的失落,造成的产生,不利于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实习后期缺乏及时改进
2.3.1 缺乏及时交流
顶岗实习后的及时交流对于新一轮的实习方案与管理方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院校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收尾工作浮于表面,多数以顶岗实习报告、实习手册作为存档材料,考核标准不明确,对于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反馈与交流,无法为新一轮顶岗实习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2.3.2 缺乏及时总结
顶岗实习结束时间与学生毕业离校时间间隔较短,院系与学生对于顶岗实习情况的汇总与总结缺乏相应的重视。学生对于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无法获得陈述的渠道;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需求与岗位要求也无法与校方进行有效沟通与总结。
3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协作、管理与配合,通过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细致的管理规定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各项行为与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处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专业的顶岗实习过程中运用过程管理理论,全程监控实习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周密、规范与合理的工作构架,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3.1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前期强化
细致而全面的准备工作是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重要基础,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前期工作的构架如图1所示。新一轮的实习方案的确定由去年实结所获得的修正意见结合当年实习新需求进行前期的信息收集,同时结合指导教师意见与行业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在方案的具体实践与操作过程中,依靠教研室、指导教师、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学生个人得到细化。教研室通过企业恳谈会、专题研究会进一步明确企业需求、细化实习方案;指导教师通过专题培训与文件学习夯实自身知识体系,提高自身技能。同时指导教师与专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恳谈,帮助学生清晰自身优缺点,了解学生真实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面试指导;校企合作单位与院方确定实习宣讲的具体安排与面试安排,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无障碍传达招聘信息与企业需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实习单位;学生在前期信息充分的基础上填写实习志愿表与确认表,增加实习活动的自主性。最终通过两次面试,最大化满足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需求,形成较高的匹配度。
3.2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中期监控
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中期的监控工作是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具体的管理工作构架如图2所示。进入实习单位后,在校学生将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蜕变,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学习空间以及学习方法的变化,学生的情绪与状态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群体性的实习活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因此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及时跟进实习情况、有效安抚波动情绪、妥善解决突发事件才能保障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实习学生定期汇报、指导教师定期家监督的双向工作机制,以定期座谈会为主要形式,以实习中期总结与检查为有效手段,以实习情况佐证材料为有效补充,实现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应对学生的实习档案、岗位定职、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安全保障等细节深入沟通,同时采取不定期寻访的方式把控实习过程与实习情况,最终与用人单位共同营造形成高效、规范、互赢的长期校企合作局面。
3.3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后期评价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后期的评价工作通过对学生评价、对校企合作单位评价以及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评价三方面构成(图3所示),多层面、多角度形成立体的评价体系,从而对学生、专业以及校企合作单位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意见,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后期评价通过三方评价来实现,以自评与他评实现对实习学生的立体评价;以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以及院方评价形成对于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三方的总结形成对于专业的评价,最终三方的评价应用校企合作与教学计划的修正与改进。
通过顶岗实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工作架构,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不开拓新局面。由于管理框架合理、监督层次分明、管理环节明确,截止至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单位已增至11家五星级酒店,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实习学生对于本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满意,实习期内安全事故0次数,指导教师被投诉0次数。学生对于职业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协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从学校向社会实现较好过渡,学生通过实习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不管开阔自身视野,从而提高职业素养与社会适应力,最终实现企业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使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环节真正的成为学生步入职场、锻炼能力的平台。
4 结论
伴随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不断强化,通过实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不断满足行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应用过程管理理论,在顶岗实习实习前期、中期、后期不同环节实现系统化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6.
[2]吴君,陈开考,谈黎虹,郑尧军.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4-56.
[3]谢霖,杜祥军.浅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过程管理理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90-93.
[4]朱红兵,张静.大学生酒店实习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过程管理视角[J].劳动经济,2016(15):90-91.
[5]姚静娟.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64-166.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学生能力
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针对目前职业培训工作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国务院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着力强调: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培养一流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文件从不同角度大篇幅地强调了在职业培训中,对技能型人才的培训模式要围绕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能力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根据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强调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技工院校培养模式现状
技工院校以培养具有一定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技工院校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拥有的职业能力应由以下要素构成:一是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特殊具备的知识、经验与技能;二是个人能力,个人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等;三是社会能力,一般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以及遇到挫折r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是构成一个人职业能力的三要素,这些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胜任岗位、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必要条件。
目前,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体系中,通常实行的是“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顶岗实习也通常被称为就业实习,一般情况下,顶岗实习的学生已成为企业的准员工。这种教育模式沿用了多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和人民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上述推行了二三十年的教育模式与新时期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社会需求已经渐行渐远。
技工院校现有的教学体系从机制上造成了学校对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视,而忽视了学生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缺失了后两种能力,离开校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所产生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尽管学校加大了顶岗实习的管理力度,但客观上还是容易造成“放羊”现象,原因如下:一是尽管顶岗实习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制度不会对学生产生约束性。因为技工院校的顶岗实习通常以双向选择为原则,学生进入企业后,学生可以找任何理由离开学校安排的就业单位,而学校又无理由强制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安排。学校一旦失去了对学生的有效控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二是目前技工院校的学生多为“90后”,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基本没有参加过体力劳动,身体上没接受过锻炼,再加上缺乏劳动观念和意识,一旦进入企业,坚持八小时工作都很难。三是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由学习活动转变为生产劳动,角色、环境、作息时间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四是企业的任何工作都不是孤立的,学生进入企业后需要与企业员工交流、沟通、协作,这些都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五是学生学习和适应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人文环境,也需要一个自我内化的过程。总之,在没有经过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实习,学生是很不适应的,学生的工作也极不稳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任何小小的挫折,都会直接导致其失去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再加上父母及长辈对学生的顺从、溺爱,学生在困难面前自然会退却、逃避。笔者认为,这也是顶岗实习流失现象严重的主因。
通过多年对所在学院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学生流失现象近似正态分布,规律是:学生进入企业第一个月,流失人数急剧增加;一个月前后,流失人数达到极值;第二个月,流失人数下降;三至六个月,基本平稳,几乎停止流失。这种流失现象除了与企业的管理、生产、文化、待遇等有关外,更主要的是学生缺乏职业能力所致。实习流失的学生,一部分在社会上自谋职业,因其自身原因继续碰壁,最后往往申请返回学校安排的原就业实习单位,但往往失去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另一部分学生待业在家,成了“啃老族”。更有个别学生变得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从调查统计看,在流失的学生中至少有30%的人不愿参加工作,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寄生虫”,并且这个比例逐年上升。
学校现有的教学体制过分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这必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稳定就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是新形势下技工教育遇到的新难题,也成为阻碍我国技能人才科学培养、顺利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技工院校改变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实践探索
2012年10月13日,笔者所在学院百余名师生按照学院的安排,来到了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进行为期3个月的工学交替实习。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使学生体验现实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熟悉同事、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磨砺中锻炼职业素养,完成身心的职业化转变,为真正踏入社会、进入职场打好基础。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外出进行顶岗生产实习,经验严重不足,因此,身为带队教师,心情是忐忑、复杂的:既担心学生能否顺利、安全地完成实习,又要担负起院系领导的重托,做好新的教学实践,让合作单位及社会认可我们的教育和管理,为后续的实习安排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初试顶岗生产实习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开始,学生在厂训和岗训结束后马上就进入了实际生产岗位,虽然工作内容和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劳动强度也不大,但是简单重复的劳动加上严格的品质要求,很快令学生从新鲜转变为倦怠、厌烦,并且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吃不消了,先是十几名女学生抱团要求立即返校,甚至坚决地说“回去退学也不干了”,接着,家长们质询带队教师的电话接连不断,有的家长甚至开车直接来接人,坚决不同意学生继续实习下去。同时,富士康由于生产任务重,订单工期紧,生产线安排部分学生超时加班、休息日加班或上夜班,这对于尚未适应实习工作的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激愤的局面几乎失控。另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还有很多问题,如办理厂牌、卧具不全、学生生病就医、宿舍门锁损坏、按时归宿等等,都必须抓紧处理。大大小小的问题一时令我们带队人员深感压力很大。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支撑下,我们艰难地摸索了一个月,终于理出头续,前面所遇到的诸多问题,经过协调和努力都先后一一化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及早发现、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并做好宣传和疏导工作。因为在富士康,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管理流程,管理流程严格而细致,只有需要时间才能反馈结果。诸事理顺之后我们的感觉,如“风雨过后见彩虹”,天空都显得格外可爱。
学生逐渐适应了顶岗生产实习的节奏之后,思想和情绪趋于稳定,他们在向带队教师反映问题时,不再是流着眼泪、满腹委屈或是满腔仇恨地控诉了,而是变得客观、成熟,能够平静地等待反馈结果和答复,并且有些学生还主动要求加班,愿意多挣些加班费了。看到学生们经过的历练、转变和成长,我们带队教师的心中深感欣慰,正所谓“不吃不知苦,不做不知难,不磨练不成好汉”。
二、富士康企业的实习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富士康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富士康是当前全球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专业加工制造商,拥有120多万员工。其制造、创新和研发能力有目共睹,是名副其实的高新科技企业。国内已经在三十多个城市完成了产业布局。我们实习所在的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占地5000余亩,员工现有7万余人。
这样一个巨无霸般的现代化高新科技企业,它的生存、发展具有独到之处,这正是我们要实习体验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创新机制。它的严格、细致、认真、务实,追求一流品质的强大气场和强劲风格,让你不得不顺应它,与之合作时会让你就觉得放心。它的核心、系统,我们不敢妄言,仅从我们实习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从身体到心理的职业化转变应当是理想的。实习生与正式工是同工同酬的,薪资分时段、按小时记发,毫不含糊,所有员工及实习生的薪资等费用都是向每个人的银行卡转账支付,从无欠薪讨薪等异常情况出现。在可以看得到的日常管理方面,仅与我们实习相关的,有些地方也是值得一提的。第一,住宿免费,宿舍内水、电、暖、卫齐全,而且提供热水淋浴。第二,无出入证(厂牌等)的人员一律不准进出厂区(包括生活区),安保人员24小时值守。厂区(包括生活区)不准随便吸烟,比较符合我们的管理理念。第三,厂内文体、健身设施遍布,全部免费使用。有标准的运动场、足球场,有室内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员工各类文体活动不断,文化气息和氛围比较浓厚。更重要的是有医保联网的厂内医院,凭厂内医院的医疗诊断书,可以到产线人资处报销70%医药费和作为病休的凭证。第四,厂内设有人资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招聘并安排学生进厂实习,并负责处理实习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富士康是我们遇到的唯一一个设有专事学生实习机构的单位。
三、顶岗实习的意义和体会
1.顶岗实习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学生极少经历社会的磨练、工作的艰辛和独立生活的困难。要实现从学生到工作状态的转变需要较长时间,即使他们口头上称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心理上也并没有能真正承受现实压力的经验,当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后,才开始面对从未有过的长时间劳动和严格的工作制度,思想很容易妥协、退缩,甚至逃避,这段时间如果仅凭学生个人自我调整,恐怕不会尽如人意。我们实习带队人员就是要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宣传疏导、抚慰、协调等方法,帮助学生度过适应期,完成其身心的职业化转变。通过这次实习带队的经历,我们认为学生的职业化转变过程应当在毕业安置前完成,这会实质性地提升学生的入职适应能力,对打破现在毕业生安置就业率高,失业率也高的怪圈,或许大有帮助,职业教育院校应当担负起这个责任。其方法首选顶岗实习模式,因为在校内的实习场地(基地)实习,以及模拟岗位的技能训练,一般强调技术技能的养成性训练,与顶岗生产在实质上存在差异,对学生体会和理解企业管理氛围、锻炼综合职业素养及工作关系中的沟通几乎没有帮助。即使学生的实习岗位与学习专业不能对口,但是顶岗锻炼较之专业对口的参观或旁观式的实习也是不可比拟的。顶岗实习时间以2至3个月为宜。这个时间阶段,学生既能完成职业化转变,又能受到一定程度的企业文化浸润。
2.实习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按承载的要素不同,实习准备工作基本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实习带队人员的准备。根据体会,我们觉得前期(实习前15天内)的管理工作是顶岗实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因为开始的几天是学生思想和情绪出现波动的集中高发期,带队人员必须迅速到位进入角色。因此最大限度地提前了解实习单位,熟悉处理各种异常情况的渠道和流程,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规律,做好承受群体不良事件压力的心理准备。否则,作为校方的代表和管理者、学生心目中的主心骨,遇事理不清头绪,自乱阵脚,一头雾水,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2)实习学生的准备。学生的准备内容包括:一是行李物品和证件、照片等,二是心理准备。学生的物品和证件准备,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一次外出独立生活的锻炼。我们也认识到,如果今后再有类似的实习,可以按本次实习的经验,教师先为学生每人印发一份“实习物品准备明白纸”,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学生的心理准备有很多欠缺。学生全是90后,一半以上是独生子女,优点突出,缺点同样鲜明,青春激扬,充满幻想。然而,真正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父母的呵护没有了,严格的工厂制度成了“自由的枷锁”,忙碌的、长时间的岗位劳动成为了“罪恶的摧残”。要完成这个心理落差的过渡,走向成熟,学生注定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我们如果再安排这样的顶岗实习,就一定要通过一切手段,比如就业培训讲座、顶岗实习案例讲解、适应能力分析、实习单位正面材料通报、实习岗位分析及注意事项等等,向学生宣传疏导,做好充分的“战前动员”,提高其认识和心理承受阈值,帮助他们做好顶岗实习前的心理准备。
(3)学生家长的准备。实习经历告诉我们,取得学生家长对安排顶岗实习的理解和支持是很重要的。实习的前期,由于许多家长对学院的安排不能理解,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当听到学生电话诉苦时,不是积极地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努力锻炼,而是“不行就回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想情绪产生较长时间的波动,影响其他同学、增大管理难度,而且当带队教师不予放行时,家长质询我们的电话极其不冷静,全然不顾教师的解释和劝说。我们认为,没有不明事理的家长,关键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到位。只要我们以务实诚恳的态度把学院“通过顶岗锻炼,为真正踏入社会、进入职场打好基础”的实习理念,向家长解释清楚,把我们全时段驻厂管控的保障措施交代明白,把“都是为了孩子,家长鼓励孩子才是真正对他们的爱护,他们一定能行”。锻炼是为了将来,这些道理讲通了,绝大多数家长是会转变态度的。如果仅简单地向学生家长解释,“到富士康进行实习是学院的安排,是教学计划的安排”不能解决家长所关心的关键问题,还希望让家长痛快地支持我们的工作,恐怕不容易。事实证明,大部分打电话质询我们和开车接学生回去的家长,在我们耐心地解释和劝说下表示能够理解,并改变了态度。这些工作如果在实习出发前做好,岂不更好?我们还是应该在实习前的“实习物品准备明白纸”上作出说明,当家长为学生准备物品时,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实习理念。当然,我们还可以采取开家长会的办法,效果会更好。
四、顶岗实习暴露的不足
1.实习团队减员不可避免,配套管理措施亟待健全
顶岗实习,实习生必须达到岗位的基本要求,遵守岗位管理制度,比如年龄不足十六周岁、违反厂规厂纪(如旷工累计达到4天或连续旷工达到3天)被厂方除名等,虽经协调,但单位拒绝重新安置,我们只得将个别学生进行遣返。对中途遣返的学生,就要提前准备好安排措施和管理办法,否则这部分学生只能掉队,不能完成实习目标。而且这样的管理漏洞也是十分明显,比如学生很容易故意被除名,等着被遣返回家,从而影响整个实习团队的稳定。因此,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模式要健康地发展,相关的配套管理措施必须健全和规范。
2.实习生无技术岗位实习机会
通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冲压、涂装等危险、有害岗位厂方没有安排实习生,但实习生全部在简单的熟练工及辅助工岗位上,比如装配、外检、老化、包装等。就此情况我们与厂方进行沟通,厂方解释是出于安全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而且技术岗位岗前培训周期长,要求长期稳定,实习生短期的实习不符合企业的技术工用工理念。对此,我们只能表示理解,认可这一无法弥补的缺憾。
3.学生伤害风险要警钟长鸣
学生的安全问题始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令人紧张。出门在外无法预知的风险概率相对要大得多,与学生安全相比,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因此在安全问题上,教师要始终保持自我加压的状态。
五、结语
【关键词】顶岗实习;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职业学校、实习单位三赢;策略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一种教学模式(“2+1”教学模式),多年来,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管理等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顶岗实习学生离职换岗现象严重,管理难度大,稳定性低,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个别学生在实习中出现违法犯罪或者意外死亡等重大事故。不仅对学生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对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有极大危害。
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4号)对校企双方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组织和培养的义务、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为校企合作搞好顶岗实习工作明确了操作规范,也增强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国家已经从制度上规定企业付给实习生的报酬从税前扣除。这项措施对企业积极参与“联合培养”具有激励作用。更为主要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技术人才的“联合培养”已经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及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建立和运行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使学生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后顺利就业、尽快适应并参与本行业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因此实现顶岗实习这种育人模式深远的现实意义,把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摆脱学校教育的单一育人模式,建立起面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学校管理体制,克服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是顶岗实习的内涵之所在,解决其内容的办法教是实施“校企联合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三赢”局面,其主要策略如下:
一、建立四个平台
一是研发管理系统平台。学校与专业网络技术服务提供商密切协作,共同研发出中职实习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将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纳入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轨道上来。同时,班主任借助管理平台强化对实习生的管理,实现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软着陆”。
二是建立跟踪服务平台。班主任、专业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合力推动、共同参与,通过QQ群、电话、回访等方式对顶岗实习的中职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及时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状况,为学生排忧解难。
三是提高学生安全管理平台。树立安全第一观念,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企业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确保用水、用电、用火及技术操作安全等,以防止造成人为安全事故。选配责任心强、敢抓敢管的实习指导老师,督促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范,对表现差、有违纪违法的学生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教育批评,严重的提前终止实习,切实把实习安全放在首位。
四是完善实习考核平台。进一步将企业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融合起来,完善评价体系,学生顶岗实习鉴定及其考核成绩存入学籍档案,确保用公平合理的考核方法有效约束和激励学生更高质量地完成实习。
二、建设顶岗实习“岗位课程”
中等职教课程改革正处于由学科模式向项目(任务)模式“转轨”和“提升”阶段。在此过程中,不但要实现观念和行为的更新,更要构建“项目”或“任务”课程框架,面向企业实践和学生主体,全面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践应用性“项目课程”建设成为人们的热衷追求,形成了许多有特色、有价值的教学培养模式。岗位课程具备四个特点(1)课程环境的现场性。由校内“仿真工厂”学习环境转为企业车间生产现场,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由校园企业文化吸纳转为企业文化熏陶。(2)课程性质的实用性。由校内理论与实践融合性训练转为纯技能性实践训练,由系统性的技术环节训练转为任务性的技术整合训练。(3)课程内容的生产性。课程内容由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三元”要素聚焦到岗位生产技术和职业能力“二元”要素,由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转为工人职业素质培养。(4)教学方法的点拨性。实施课程由校内多种教学方法转为以现场点拨法和操作验证法为主。正因为此,顶岗实习课程建设成为一些中等职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盲区,成为中等职教课程改革的“冷带”。顶岗实习课程建设虽然也要吸取“项目”型、“任务”型等课程模式的精华,但因为当代企业大多采取流水线生产操作模式,专业技术分布比较疏散,不大可能将系统的专业技术整合于某个生产项目,从而形成“项目课程”,所以顶岗实习课程建设应以“岗位”技术为重点,建构的框架按“岗位”排序,基于生产现场的“岗位课程”在强化专业基础技术之上,要抓住岗位技术特征,突出技术特长和技术创新的培养。“岗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1)课程培养目标。每一个生产岗位有特定的生产目标和任务,生产流水线上的不同岗位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目标链”。(2)课程培养内容。除了技术、技能训练以外,还要结合岗位生产特点,融合生产纪律、职业素质、道德品质等内容。(3)课程培养结构。按照岗位技术在产品整件形成中的重要程度,岗位课程内容应当按主次层次分布,突出主要环节,兼顾其它环节。(4)课程培养方法。不同的岗位课程培养方法各有不同,应根据岗位特征创造适合的训练方法,保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5)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要重视实习结果的考核,而且要突出对实习过程、技能效率提高、职业素质等的综合评价。
三、对学生进行体能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对学生进行强化体能训练。我国1980年实行计划生育,现在的中职学生大都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近些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身体素质相对不如以前。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很多企业的劳动强度都比较大,常有加班,一天工作常是10到14个小时。有很多学生由于适应不了强度大的劳动,半中途逃跑回家、因旷工被企业辞退或换企换岗位,给学校和家长带来很大的麻烦。据我校近几年来的统计,曾经有10%至30%的学生因适应不了劳动强度大企业的实习而退回学校。所以顶岗实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增强他们的体质和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
中职学生学的都是专业技术,靠专业技能吃饭,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是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唯一途径,是顶岗实习、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必不可少的步骤。由于是顶岗实习而不是专业实习、可能出现不同专业学生在同一个企业顶岗实习,最好在实习前得到企业内部作业的基本培训资料,以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作业培训或专业技能培训。实现与企业作业或技术要求上的接轨。尽可能的减少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企业不良品的发生,达到学生顶岗实习理想的结果。
四、合理安排“轮岗实习”
由于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疏忽,校企双方很少对学生实习岗位的系统化分布作科学研究,对实习内容、实习范围等作科学划定。往往在实习期限内,由企业按照自己生产作业流水线的岗位分布,根据劳动力需求状况来安排学生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而且普遍情况是,学生实习岗位一旦确定,就很难变动;即使有变动,也取决于生产流水线岗位人员的波动。这种“定岗实习”机制,虽然能强化学生环节性技术能力的训练,但容易造成以下结果:(1)岗位实习内容与专业学习内容不配套。中等职校学历教育体制下的专业教育,实施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不仅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且专业课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规律性。学生在完整的课程环境当中,接受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所形成的专业技术能力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合性(这与短期培训所形成的技术能力的零散性、环节性等特征明显不同)。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理应将学得的系统性知识、习得的复合性技能置于生产流水线上的系列岗位加以应用、检验和强化。而事实上,能够提供给学生系统化轮岗实习锻炼的机会非常少,学生难以实现全面实习。(2)学生技术技能难以得到系统化训练。在“定岗实习”条件下,学生所在岗位的环节性生产技术能力得到了强化训练,但在这种环节性技术能力强化训练过程中,容易形成技术能力“定势”,在一定程度上荒疏了其它生产岗位环节的技术能力,从而影响专业综合技能素质提升。(3)对实习学生跨单位就业造成一定影响。许多学生必然涉及到职业应聘,而应聘成功的条件就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全面的专业技术能力。仅凭环节性技能强项是很难满足企业需求的。
顶岗实习是对学生专业技能跟进培养的过程,“要求校企‘双主体’必须致力于人才的‘联合培养’,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道路上实现校企过程性、全程性、动态性的合作。”要让顶岗实习的学生全面接受岗位技能目标训练。为此,校企双方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分解技术指标。中等职校安排学生顶岗实习,首先要对专业学习内容进行科学的提炼,形成系统的专业技术能力实习指标。并且要将这些指标纳入实习计划或方案。为了保证实习指标的科学性,学校首先要把握专业课程结构和技术能力分布规律,了解学生技能发展状况,明确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环节,切实确定实习指标内容。(2)科学设定实习岗位。中等职校还要主动争取企业支持,找准实习指标与生产岗位的切合点,系统设定实习岗位。先让学生按自己技术能力薄弱环节对接选择实习岗位。以达到“优先补差”目的。(3)按照岗位轮流实习。当学生通过“对接”实习克服了自己技术能力薄弱环节之后,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轮岗实习,使之专业技术能力得以全面强化。(4)实现岗位技能复合。顶岗实习结果,要让学生实现专业技术能力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实现专业技术能力向岗位生产复合。
五、做好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1.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科学划定考核评价内容,合理选定考核评价指标。指标体系主要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应用发展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情况来建构,将“岗位任务”、“实习过程”、“实习成果”、“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等作为考核点,确定出指标体系的权重和实习等次标准,使考核评价结果得以级别性量化体现。
2.校企共同参与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实施同样依靠校企双方共同努力,针对考核指标和考核点,明确校企各自职责和操作分工。企业以生产标准考核学生,按员工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纪律制度遵守情况。学校则从育人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从德、智、体、能等多方面考察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现实表现。两相结合,得出结论。
3.进行过程跟踪考核评价。考核评价不宜“~锤定音”,应当体现出过程跟进的动态性。顶岗实习开始,学校就根据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对他们技能水平、素质基础、情感态度等作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生顶岗实习发展的参照。实习过程中,校企双方可以建立日评、周评和月评制度,对学生实习中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技能和素质的发展等状况作描述性记录。要求学生写好实习日记,填好实习手册,养成自我省察、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在实习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的智慧闪烁于创新设计、产品制造之中,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结合生产实习流程,抓住每一个环节,对学生生产技能形成情况作出评价。
4.客观进行学生实习鉴定。顶岗实习鉴定对学生来讲,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是毕业鉴定,所以一定要做到切实。学校要戒除教师的个人喜恶、充分采纳企业的评价意见,吸纳学生自我评价的合理成分,根据学生实习成绩,抓住学生个性特点,作出综合性实习鉴定报告。
5.实施顶岗实习证书制度。没有证书的实习,在一定程度上等于“软实习”,易于模糊学生实习成绩的差异。所以建立和运行“顶岗实习证书”制度。证书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签证颁发。证书标明学生的实习成绩、级别等次,与“毕业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等一起使用,使之成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重要资质证明。
六、校企履行顶岗实习的职责,保障学生利益
1.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管理方案、抓好日常管理。
为了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要进行共同管理,两方都不能放松。学校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日常行为规范并严格执行,学生之间可以采取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技能训练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安全,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同时企业也要参与到管理中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时必须考虑到实习学生的特殊情况,既不能象管理学生那样也不能象管理员工那样,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方案制定以后,同时依据学校对学生、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管理,共同抓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2.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各自的义务和权利
签订实习协议可以较好地协调和保证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对于到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为了利于管理,学校要和学生签定合同书,合同书里明确规定了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的各种权利和义务;企业也和学生签订合同,规定各种奖惩措施,使学生明确各种利害关系,自觉的遵守纪律,有利于平时的管理。
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向学生完整的展现真实的企业场景,使学生了解企业情况和岗位要求,让学生在校园里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并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让学生在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增强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学生提供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打下基础,实现了毕业与就业的接轨。学生到企业实习,完全参与到各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工作环境的优势,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第一线的环境,体验严格的工作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工作的艰辛、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提供了后备力量。校企共同培养,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是当今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工作的最佳状态,是学校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的最佳标志,是学校办学实力的最佳展示。
参考文献
[1]教育与职业,2010(6);
【关键词】无损检测;企业调研;实践技能
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而言,全面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探索行业的当前需求及专业的发展方向,切实调动在校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专业教学和实践工作再上新水平,采取全面摸排、问卷调查和座谈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的行业现状和毕业班顶岗实习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意义巨大,应常抓不懈,绝不能走过场。
以我院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连续几年组织专业教师调研走访沈阳鼓风集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沈阳锅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沈阳一佳无损检测公司、沈阳铸锻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收获颇多,成效显著。
1 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
对于毕业生整体评价:学生能基本适应企业环,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强,肯干、懂事,非常严格遵守厂规厂纪,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共同协作,虚心向老师傅学习,进步很快车间反映很好。
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应加强实训,实践技能需要加强;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需要细化,功底要加强,尤其对于私企性质,要求能者上岗,无损检测工作任务有季节性和弹性,要不断进行知识补充,考证必须保证,必须持相关专业一级或二级证上岗,仅有一级证远远不够,必须在短时间内至少考到一个二级证;3)应加强与人沟通能力,要争取在短时间内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在检测工作任务较少或没有的情况下应主动参与车间检查工作;4)要立足现场,稳扎稳打,不能盲目频繁更换岗位,以免高不成低不就。
2 通过调查各企业的人员需求,了解学生应具备的条件
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调研,总结各个企业对检测人员的需求情况如下:目前企业检测人员基本够用,有的企业的检测人员已经形成年龄梯队,但是公司领导表示,如果有满足以下条件的优秀学生,企业也可以考虑招聘:
1)要求必须有一级和二级证,最好有一个二级证;
2)最好是农村孩子,男生,学习成绩在班级前10名,班级干部,能吃苦;
3)能够适应出差、野外作业、艰苦的工作环境等;
4)服从领导指挥,能够在本单位坚持工作至少2年以上。
3 针对各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评价,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各企业建议:
1)学生识图、能力较差,希望学校加强机械基础类如制图及CAD的教学,以加强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
2)学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面的知识较薄弱,希望学校加强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教学,在工作中要知道工件的性质,了解哪些是主要部位,哪些是受力部位。
3)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希望学校要加强专业实训,要多些课时,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增加学生到现场实习机会,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专业实际,与现场接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考虑企业的信息反馈和建议,检测专业教学计划适当进行调整,已经在2010级及以后的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增加工程材料、机械制图、CAD等课程的教学学时数,增加实训的学时数,以满足现场的要求。
4 对专业调研的体会和总结
4.1 切实加强校内教学和实训,强化技能鉴定工作
对于在校学生,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及时引进本专业的行业最新技术,与时俱进,校企合作为最佳选择。另外要注重专业实习和实训,在顶岗实习之前,对于检测专业高职学生必须考一至两个二级证,而且最好是一个表面检测,一个内部检测。
4.2 从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反思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本着灵活、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符合课程实验实训环境条件的原则适时开设课程。就本专业的课程而言,还应本着大小证穿插教学的设计理念来制定教学计划。作为专业教师,我认为有必要改变教学思路,使同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缝衔接,让同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期开始,就教学而言,大胆进行理论、现场教学相结合。
4.3 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反思
现代职业教育,突出教与学的互动,不仅注重教师引导,更要强化主体学生的自身努力。从历届考证来看,同学们都是被动学习,学点忘点,搞突击补课、死记硬背,为了考证而考证,题型稍有变动就不知所措。因此有必要在学生入学开课之初就相关专业考证的必要性,强化学生专业学习以理解为主,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随堂跟进习题集,积极主动给自己列出计划并切实实行。
4.4 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个人修养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个人修养,要有团队精神,有责任感,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个人素质,更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专多能。
5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管理平台 顶岗实习 土木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05-02
顶岗实习是土木类高职生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但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难以保障实习质量。企业对学生重劳动轻教育管理;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过程需要与企业保持联系;实习生自身耐挫能力差,维权意识薄弱;校企生三方缺乏交流沟通的平台。
1 管理平台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为了实现对土木类高职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实现校企生三方的目标,管理平台的构建需要组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大模块,并以三大模块为基础进行无缝对接,形成一个顶岗实习的管理平台,借助不同模块的协同功能发挥,实现管理平台的整体功能最大化。在具体构建过程中,要对不同模块的功能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的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平台功能的发挥。
1.1 学校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学校实习管理平台模块在土木类学生顶岗实习中应该处于核心的位置,应该在学生和顶岗企业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该平台应该发挥信息集散中心的功能,即时学生实习供给情况和企业顶岗实习的需求,并形成开放的系统为企业和学生建立起联系。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将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与学生学籍信息结合,通过给予学生专门账户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进展不断更新自身的相关信息,结合实习的需要由学生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相应实习计划和目标。学校通过自身调查,与顶岗实习的单位建立起长期协作关系,并以契约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形式,向有顶岗实习需求的企业提供进入本校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的权限,在确保学生信息安全的形式下向顶岗实习企业开放学生信息,便于企业和学生进行信息的交流与衔接。
1.2 企业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企业模块的功能既要体现企业用人的单位的特点,还要兼顾教育功能的发挥。有顶岗实习需求的企业,应该把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信息平台纳入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与有长期协作关系的学校的顶岗实习平台相连接,进入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企业模块最大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人力和顶岗实习需求结合,即时向在学校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上企业的相关信息,为企业获得优质实习生资源创造条件;二是借助学校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直接与有意到本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建立起信息交流机制,即时了解学生的要求,以此了解未来人力资源队伍的情况,并在该平台上适时处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来明确企业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以对信息的处理来考核企业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借助这一平台提升企业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同时,企业还应该把参与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当作是宣传企业的窗口和门户,借助该平台即时向社会公布企业的相关信息,宣传企业的形象。
1.3 学生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学生作为顶岗实习岗位的需求者,要充分发挥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作用,建立自身信息窗口,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因此,学生平台的最大功能是信息与传递。借助该平台的建设,顶岗实习学生能有顶岗实习需求的企业提供一个完整表达自身信息的机会,为有顶岗实习需求的企业获得相对完全的信息,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给实习工作带来的影响。其次,顶岗实习的学生在自身信息模块建设过程中,针对企业要求,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并通过自身合理利益诉求信息的公开,获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初步经验,为未来进入职业市场奠定基础。
在顶岗实现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这三大模块相互协作,并应该随着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管理平台的发展而适时进行修正和完善,确保平台功能的最终发挥。
2 管理平台模块功能设计
2.1 学校模块设计
学校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管理者,在整个过程管理中,除了就业主管部门,具体还有指导老师或班主任进行日常具体工作,学校模块分为两个层次,系统管理层和教师管理层,通过权限的设置实现;同时由于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大,出于系统安全的考虑,必须经过身份验证管理员才能进入平台;因此学校模块具体的功能应包括:
(1)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学生和校内指导教师信息的导入、授权等管理,信息的更新管理,信息的统计和维护,同时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2)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包括最新的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政策和新闻;(3)处理招聘信息,包括审核企业资质,招聘信息的真实度,并及时;(4)求职学生汇总信息,如以专业为单位,生源所在地、男女生比例的统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等;同时审核学生个人的求职简历;(5)即时统计学生单位落实情况;(6)向指定用人单位发送文件,如面向社会的培训或调查问卷等;(7)向指定学生发送信息,如时间安排、是否签约等;(8)接收和回复企业和学生留言。
2.2 企业模块设计
企业作为顶岗实习学生的接收者,除了实习期间的管理与学校发生联系,其他的校企合作也因此可能产生;企业通过注册或取得学校分配的帐号密码进入平台,的信息需经管理员审核,一经没有修改或删除的权限,需要通过管理员修改信息;企业模块的具体功能应包括:(1)招聘信息和企业介绍;(2)浏览学校的信息;(3)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给出实习鉴定或实习成绩;(4)向学院或系部发送人员变更的消息;(5)接收学校文件并回馈。
2.3 学生模块设计
学生通过平台获得的招聘信息是基本可靠的,从维护学校声誉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求职信息也需要得到管理员的审核,同时在信息进入平台后,除了基本信息可以修改,关键信息的修改需要管理员进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只有得到学校分配帐号进入系统的企业才能浏览完整信息;同时考虑到土木类高职生顶岗实习的特点。学生模块具体功能应包括:(1)录入和修改本人简历,求职信息;(2)查看就业指导信息和招聘信息;(2)录入实习单位具体信息;(3)完成实习日志;(5)给学校留言并得到回馈。
3 管理平台的实现
土木类高职生在进入顶岗实习前,系统管理员更新学院系部简介、专业介绍、各级就业政策;审核和求职招聘信息以供查询;导入学生信息和校内指导教师信息,其中学生信息包括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性别,教师信息包括部门、姓名、联系电话、邮箱;导入信息后,为学生和教师分配登录帐号和密码,设定权限。
学生确定实习单位开始顶岗实习后,登录平台,录入实习单位和校外导师信息,选择校内指导教师;在与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后,上传签订协议;申请请假,定期上传实习日志;给指定人员发送留言,如系统管理员、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同时,系统管理员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单位,给企业分配帐号和登录密码。
单位使用该帐号密码登录平台,定期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实习结束后,给出实习鉴定和实习成绩。实习成绩是学生毕业成绩的一部分,在学生调换单位时,需在平台添加,而实习成绩由所有提交单位共同给出。企业填写学校的调查问卷,及时反映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在使用管理平台后,就业工作人员不需要输入大量学生信息,信息也轻松快捷,大大减轻了就业工作人员的机械重复劳动量;校内指导老师不需要定期一一电话通知学生,询问实习和论文进展情况;企业可以及时关注本单位实习生情况,尤其在外地项目的学生,通过平台的约束,减少了学生跳槽现象,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才的流失;作为管理平台最大的受益者,实习生实时与学校和老师保持联系,不因工作耽误论文写作,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学校或企业反映,从而提高了实习质量,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
4 管理平台的运行机制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运行的宗旨是建立起沟通企业和学校的强梁,以服务学生就业、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为目标,其运行机制应该有自身的独特特点。
4.1 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是管理总平台运行的基础
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是沟通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的强梁和纽带,是三方信息交换的平台与枢纽,三方能否总重视信息管理总平台功能与作用,其关键在于信息管理总平台能否提供足够的信息,并确保信息管理总平台上反映的情况得到即时有效的处理,因此,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息与收集能力是管理总平台运行的基础。
对于学校来说,应该有专人管理顶岗实习信息总平台,而且管理活动应该专人化和日常化,充分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息中枢功能,向相关建筑企业推荐本校学生,让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实习技能和思想动态,使那些愿意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能从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获得足够而充分信息;学生能从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上,了解需求顶岗实习单位的情况,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要求,以及实习单位能提供的相关的工伤保证以及实习期间的待遇问题,并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是否加盟该企业。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平台的建设,并定期参与的相关信息的。通过顶岗实平台,企业顶岗实习的职位需求、职位培训的相应技能,岗位职业发展的空间等。实习企业应该能在该平台上本单位顶岗实习的相关工作待遇以及系列纠纷出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同时企业还应该结合本单位以往顶岗实习的成功案例,向有顶岗实习意愿的学生发出邀请,并充分利用以往该校留在企业的学生充当协调员的角色,利用校友关系拉近企业和学生的关系。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利用好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通过信息管理总平台了解当前的实体状况,结合以往的实习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合理定位自己的实习目标和要求,避免定位过高无法实习,也要避免因对企业实习情况不了解而导致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也要即时利用信息管理总平台,将自己的合理要求和体会表述出来,便于学生和实习企业进行协调沟通,如果因问题具有特殊性,可以通过专职实习老师和带队学生干部来进行解决。
4.2 即时快速反映是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作用发挥的基础
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作为信息交换的枢纽,必须做到信息即时妥善解决,增强三方对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赖,从而增强信息管理总平台的吸引力。
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学校、企业和学生在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上反映的信息,必须得到妥善有效的解决。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关注实习过程的情况,通过专人负责实习管理总平台,即时就企业和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尤其是要考虑到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的特殊性,而建筑行业又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感受和自己原来的预期往往会出现比较大的落差,当实习学生利用信息管理总平台倾诉自身的体会时,需要学校即时妥善处理学生的这些现实问题,并确保问题的解决在一定时间内,时间过长会让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觉,这种情绪一旦被带入实习工作,会造成系列不良的后果和影响。
此外,企业在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上反映出来的问题,也需要学校通过实习带队老师和实习学生进行的交流,便于学生改进提高,使企业感觉到学校处理问题的态度和实习学生学习真实技能的诚意,有利于三者之间关系的改善。
4.3 妥善解决顶岗实习中的纠纷和矛盾是信息管理总平台价值的重要体现
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和学生,学生和学校,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会因为工作关系而产生矛盾,信息管理总平台作为信息沟通的枢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
首先,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对待三者之间的矛盾要有正确的态度。应为顶岗实习是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系统性活动,工作繁杂而艰辛,因此,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矛盾和纠纷是正常的事情,要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这种问题,并即时处理和化解矛盾和纠纷。学校和企业有要充分发挥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上学生的传递的信息,当发现某些矛盾和纠纷的苗头,应该即时沟通化解,避免矛盾的扩大。
第二,发挥信息管理总平台的引导功能。考虑到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息枢纽功能,学校和企业要利用这一平台即时解决问题,当实习学生反映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时,企业和学校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对能即时解决要即时解决,对不能即时解决的问题,要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方案,并在事先确定的时间内解决。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管理总平台的导向功能,对实习中出现先进事迹和先进任务进行宣传,形成宣传先进,学习先进,鼓励先进的氛围。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利用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进行教育,鼓励大学生发挥不怕吃苦、勇于奋斗、成功立业的精神,形成实习的良好氛围。
第三,注意矛盾纠纷处理的技巧性和科学性。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作为实习信息集散地,实习学生的各种情绪不免有所流露,有些信息可能是正面,也有一些负面的信息,这需要学校和企业注重处理这些信息的技巧。不要轻易对负面信息进行删除或者简单定性,针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集体解决,若是针对个体特殊性的问题,则要注意进行单独沟通和交流,简单的删除和定性,会让负面信息产生“蝴蝶效应”,使问题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并导致整个实习的失败。
5 结语
土木类高职生的顶岗实习基本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也较大,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构建为校企生三方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作了先前准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是包括学校、企业、学生三者在内的系统性工程,要建立好这个平台,需要三者共同努力,即时在信息管理总平台上完善的相应的信息,并形成各自的分工,确保平台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一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校企合作又称合作教育,这种形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继德国后,其他一些国家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出一些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培训制、英国的“三明治”工读交替培训、日本的产学官合作、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模式、前苏联的学校———基地企业培训计划等。[1]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如下:
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指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校内实训课程。
2酒店企业配合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酒店企业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并协助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酒店,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酒店,酒店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订,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
3校企实体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参与。如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以管理人员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和学校人才培养,分享办学效益。这种合作模式要避免企业由于追求经济利益而目光短浅,背离学校教育引入酒店企业参与的初衷,以提高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4订单式模式
学校与酒店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双方共同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酒店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2]订单式模式主要有“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模式。
5学工交替模式
学校与酒店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酒店企业实习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比如,上一学期学习、下一学期工作等。学习和实习相互交替,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酒店管理人才。
除此之外,还有“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双定生模式”等。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瓶颈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和机制
学校和酒店企业的合作仅限于提供和接收实习生,在资源与技术、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岗位培训与实践实习、师资交流与科研、文化育人与就业等方面合作较少。酒店企业和学校合作的范围领域不够广泛,结合度不高,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
2校企不对接
一方面,酒店企业追求的是企业的经营利润,由于服务技能、外貌形象等原因,酒店企业把一部分学生拒之门外。这主要是酒店管理的问题,接收实习生,不应该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应该考虑到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酒店企业有些工作岗位学生不愿参加,比如,客房服务和餐饮服务岗位,很少有学生自愿参加。再加上学生自身定位较高,认为自己是本科生,学习了很多酒店管理知识,不愿从基层做起,没有意识到酒店企业的行业特点,酒店的基层岗位对他们毫无吸引力。
3保障机制不健全
校企合作必须健全有关政策与法规,寻求资金投入的保障,并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健全,校企合作没有更多的约束机制,双方责权不明晰,致使校企合作无法律依据。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
1酒店见习树专业形象
由于北海本市品牌酒店较少,我们就把目光锁定在了北海香格里拉大酒店、加莱酒店以及珍珠湾酒店,经过协商,这些酒店和我校签订了建立实习基地的协议。我校低年级学生可以到酒店见习,高年级学生可以到酒店实习,并且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可以去酒店挂职,深入了解行业现状,以便及时地反应到教学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酒店员工亦可到我校进行再培训,利用学校师资、教学设备,强化理论知识和服务理念。酒店管理专业初步的校企合作框架基本形成。
2寒暑假实习提高应用能力
寒暑假一般都为旅游高峰,酒店企业需要大批的服务人员,而酒店的人才储备有限,只能通过季节性就业来缓解人力资源储备的压力,因此,也为学生寒暑假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寒暑假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课堂上学的理论应用于酒店业的实际,也用实习中的所得强化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面对这种需要,我院积极开拓校企合作的酒店企业,比如,北海香格里拉酒店、加莱酒店、和美度假酒店、金港酒店、珍珠湾酒店等等。学生放假前,便开始着手联系相关企业,统计酒店所需的实习岗位和实习生数量。然后,征求学生意见,双向选择,学校统一安排,学生也可自主联系实习企业。学生实习前,学校会对其进行初步培训,酒店企业也会对相关工作进行布置和培训。经过培训,学生强化了对酒店行业的认识,行业认同感加强,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顶岗实习创专业品牌
由于北海市酒店业尚不发达,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大城市接轨,我院与上海、深圳、北京等发达城市的一些四星级以上酒店建立了实习基地的关系。学生在校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和半年的校内专业实训,大三第二学期进入上海光大会展酒店、深圳香格里拉酒店等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我们又称其为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予毕业,要实习重修,延迟毕业,所以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实习比较重视,到实习单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酒店为了保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要求学生实习年年轮换,并且实习时间固定,按岗定员,定期轮岗,由此我院形成了“顶岗毕业实习”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还深化了与企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比如,酒店可参与我院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调整更新。并聘请资深酒店管理人员为我校特聘教师,进行定期讲座,把行业前沿的发展情况带到学校,带进课堂。并加强最后半年的校内实训,专业校内实训主要聘请酒店人力资源培训讲师进行实训,这样既提高了培养质量,提高了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又使得学生到酒店后能直接上岗工作,减少了岗前培训的一些过程,深受酒店欢迎,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工作技能,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要定期轮岗,到不同的岗位锻炼。其实,很多企业反对这种做法,尤其是那些只顾经济收益,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他们认为学生刚对一个岗位熟悉又换到另外一个岗位,酒店在人力资源培训和服务质量上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因此,定期轮岗的要求要明确在实习协议中,双方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为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院有专门教师到实习酒店轮流带队,确保了实习效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建立的校企合作酒店主要有上海光大会展酒店、北京7天连锁酒店、深圳香格里拉酒店、阳朔河畔酒店、莲花山度假酒店、珠海御温泉度假村、杭州龙井草堂等,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300余名学生在这些酒店顶岗实习,深受酒店企业的好评。顶岗实习的学生年年被提前“抢订”一空,前几届毕业的学生已经成为酒店企业的骨干力量。同时,教师通过到酒店带队实习,挂职锻炼,提高了管理水平、专业实践能力与公关沟通能力,培养了一批酒店管理专业的“双师型”骨干教师[3]。
4企业资助学费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
企业资助学费是指学生四年学习的学费,部分或全部由用人单位提供,学生前两年半在学校进行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大三第二个学期到用人单位实习,用人单位提供食宿,并发放实习补贴。学生毕业后,可与酒店双向选择留在实习酒店,也可另外择业。
我院已与杭州龙井草堂进行了此项校企合作,从06级学生开始,部分同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助,他们毕业后,大部分进入了龙井草堂工作,工作热情高,有些已是企业骨干,深受企业欢迎。这种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学生能够边学习、边实践,减轻学生经济和就业负担,并且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初步了解行业工作。对酒店而言,可以加强酒店人力资源的储备,使酒店能够得到稳定的经过专业理论、技能训练的高素质员工,使得酒店企业、学生个人、学校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通过校企合作,我院优化了培养计划,充实了教学内容,完善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了“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最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了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形成了学校、企业、学生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我院校企合作的模式仍处于浅层次合作阶段,仍未形成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未实现实训、科研、就业的相互渗透而进行的合作办学、技术开发、联合培养、人员交流、基地共建、课程开发等。可以说,校企合作还要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竺辉,方湖柳.2006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