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9 16:22:40
导语:在传染病应急演练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①采取全员训练与应急队员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长期、多频次、系统、全面的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和相关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培训,根据疾病出现和变化趋势,及时补充和更新[2]。迄今为止,已组织学习了鼠疫、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猪链球菌感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20多种突发或新发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医护配合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救护演练,演练的形式包括:紧急集合出动、模拟抢救意外事故现场、模拟启动各级预案等[3],并组织专家进行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及时总结经验。②由于夜间救护较白天困难,为提高夜间急救护理能力,我院还特别进行夜间救护训练,包括夜间急救搬运的模拟、演练等。③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征、感染特点,护理部联合医院感染控制科对护理人员进行接诊流程、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处理、标本的采集、转运、职业暴露等制度和规程的培训;抓好医院消毒隔离中易忽略的环节,如后勤人员、清洁工的个人防护的培训等;严格控制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区域划分,在三个区域分别贴有医护人员防护、污染物品处理流程与路线的醒目标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④制定急诊科和烈性楼的工作流程。急诊科工作流程: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救后,要迅速、仔细询问事件发生的时间、具体地点、事件原因等,根据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在5min内出车,尽快到达现场、尽快了解病情,开展现场救治及转运,确认应急处置的分级救援要求,同时通知医院急诊科做好相应急诊的抢救工作。烈性楼工作流程:A.一旦接到烈性传染病收治通知,迅速确定隔离范围,划定警戒线;规定进出人员并对所有进出人员进行登记,人流、物流通道设立岗卡。B.应急队长立即通知应急人员到场,打开心电及体温监测系统,根据病人数量,开启体温探头。C.穿防护服、戴防护口罩,启用护士站对讲机。D.准备好病房内抢救仪器设备、标本采集箱及消毒液喷壶、手提电脑(开医嘱用)、病员服及拖鞋等。E.打开专用通道迎接患者至病房,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并用呼叫器通知药房、检验室、放射科、B型超声室等做好相应准备。F.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由专用通道接受相应的检查,完毕后指引患者走专用通道入病房,进出随时关闭烈性楼各通道的门。
①特殊时期的应急管理与保障:在突发传染病救治期间,在原有的二线护士和护士长夜间查房外,护理部实行疫情夜间总值班,负责协调夜间的救治工作。同时护理部协同病区护士长加强与各辅助科室的沟通与合作,保证应急物资的供应及设备的正常运转。②重点科室的管理与支持:在救治工作中,护理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每天到病区督导检查护理工作,确保护理人员数量与结构的稳定。护理部根据疫情变化,对应急病区护理人员随时进行调整与补充。③应急人员的管理:传染病突发事件具有疾病的不明确性、患者数量的不确定性和疾病的传染性特点[4],应急人员需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为此,医院领导、护理部主任经常到病区看望医护人员,努力为她们提供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并给予情感上的真诚关注和抚慰。考虑到0~3岁的幼儿自身免疫力低,传染病发病率高[5],且又是神经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为此对家有0~3岁幼儿的护士均未安排承担应急工作。
在突发传染病救治过程中,护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反应迅速,带领应急队人员沉着应对,救护流程清晰,物资、设备准备充分,资源利用合理,护理质量得到保障,应急人员能快速进入应急状态,积极参与救治工作。在9年时间里,我院共收治护理人猪链球菌病33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例,甲型H1N1流感573例,手足口病1719例,无院内患者、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病例发生,无职业暴露事件发生,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应急救护任务。3讨论构建系统的护理应急救护体系是有效应对各项突发事件、提高应急救护理能力的关键;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可以使突发事件中的各项工作得到及时的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救护工作顺利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制科学、简明、有效且易于操作的护理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纲要和有效处置的有力保障。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护理综合水平。我院在应急救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护理管理经验。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成功举办四川省乡镇医院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班8期,共有近千名乡镇医护人员受益,其中10名护理骨干在培训班进行了40余次讲课,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传染病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内外在因素影响制约着这项工作,急需从许多方面进行转变。随着新世纪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流行、暴发,各国都加大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投入,但目前,我国虽出台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条例和预案,却没有在公共卫生财政投人方面制定操作性较强、保障有力的具体措施。由于应急经费保障机制的缺位,应急人员只得到很少的医院内部补贴,但所有人员都严格遵守纪律,没有发生接到指令不参加抢救的情况,完全靠的是应急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团队精神。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亟需出台具体的财政补偿标准和办法,建立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运行机制,保持长期、稳定的投入比例[6],以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投身于应急救援工作中,促进护理骨干队伍的稳定和护理人才的梯队建设。目前,我国应急护理人员培训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缺乏统一的培训和评价工具,遇有应急事件发生时,多数医疗机构均是临时在各科室抽调人员,组成临时应急救援队[7]。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规范的应急救援人员管理模式,授权一定的培训机构,发放应急救护培训合格证书,以适应应急救援事件的需求。
各位领导、同事们:
2013年,我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岗位,尽责敬业,全面落实卫生局和市疾控科下达的工作任务,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在去年成功争创卫生应急示范县基础上,加强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我市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调查工作,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加强我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培训和演练,举办了卫生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组织疾控中心、人民医院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演练。开展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工作,组织各单位填写各级调查问卷,做好相关应查准备工作。
(二)传染病防控和免疫规划
根据传染病多发季节流行趋势,重点开展了H7N9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制订了重点传染病防控预案,转发省、***市各类传染病防控通知,并重点制定了我市防控通知,开展多次传染病防控培训工作。
继续推进“免疫规划规范年”活动,2013年7月,举办我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综合技术培训班,8月,组织市疾控中心和各预防接种门诊技术骨干对全市10家接种门诊和6处产科新生儿接种室考核验收,并推选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和市中医院产科预防接种室争创“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目前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完成数字化门诊建设并投入使用,现运转良好。我市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8%以上,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15岁以下人群乙肝、百日咳、乙脑、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白喉、脊髓灰质炎报告发病率均为零;麻疹、流腮等传染病发病处于***市各县(市、区)低位。进一步规范入托、入学人群预防接种证查验寄补种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托幼机构和学校暴发流行。做好免疫规划异常反应补偿工作,协调市疾控中心、卫生院,妥善处理异常反应患儿两例,一例已完成补偿,另一例已下达补偿通知书。完成我市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复核验收工作,对我市10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发放认证书。
(三)地方病和慢病管理
完成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期考核自查评估报告,做好应查相关准备工作。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碘缺乏病防治、疟疾防治、死因监测等各项慢病管理工作,并开展2013慢性病活动日宣传活动。
(四)健康教育宣传
根据省、***市通知要求,2013年部署安排全国爱牙日、世界防治艾滋病日、儿童预防接种日、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肝炎日、麻风病日、减盐防控高血压等主题宣传活动。紧紧围绕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开展健康知识、防病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发病情况,及时在电视台、电台、网站、报纸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五)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和医改监测。按时上报月报1-8医疗服务月报表、1-4出院病人季报表。联合法监科完成全市636家医疗机构代码核实,做到直报系统和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保持一致。按照领导要求完成统计数据整理,为局工作和相关科室工作提供各类数据信息。做好医改监测上报工作,按时上报2013年医改监测表。
二、存在不足
由于疾控科工作专业性特别强,对于一些专业术语不甚理解,许多工作权责界定把握不清,对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今后要加强学习,谦虚谨慎,多向专业人士汲取经验,同时学习各科室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科工作水平。
三、明年打算
(一)工作方面1、推动建立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基层卫生单位“三位一体”的疾病防控新模式,理顺疾控中心、综合医疗机构、基层卫生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形成互相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加强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疫苗安全性和接种率。科学设置,合理规划,全面推进数字化门诊建设。在2013年疾控中心完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全市12处预防接种门诊全部达到数字化门诊要求。3、继续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预警预报机制,提高预测、预报能力;逐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有关技术方案,强化对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防止扩散蔓延,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4、做好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疾病监测、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力度,降低重点疾病的发病率。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5、进一步做好网络直报和医改监测工作。(二)学习方面 从思想政治、党的政策、业务知识三方面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三)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领会十三中全会精神,始终保持先进的思想作风,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统一到正确的思想里来。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精神,根据上级有关进一步加强应急工作的具体要求。今年初,我局将成立了以局长肖艳为组长的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建立了应急指挥机构和医疗救护网络,加强了区镇村三级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区级成立了社会联动医疗紧急行动分队和以局长为组长的医疗急救组,各镇卫生院均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援小组,238个行政村的村医生100%接受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应急工作体系建设中,明确职责,落实了责任,保证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年,我局在原有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针对人员变动和不足之处,及时编制和增加了各类应急预案,充分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初步形成了有系统、分层次、上下一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信息畅通的事故应急体系。具体如下: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14个)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预杂》(20*.*)
3、《霍乱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修订)》(20*.*)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20*.*)
5、《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10)
6、《甲型肝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10)
7、《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20*.*)
8、《狂犬病防控处置预案》(20*.*)
9、《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20*.09)
10、《高温严寒等异常气候应急处置预案》(20*.*)
11、《防汛抗旱等自然灾害防控工作预案》(20*.*)
12、《地质灾害(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应急处置预案》(20*.*)
13、《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预案》(20*.02)
14、《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预案》(20*.02)
三、积极有效开展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
为保证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科学、规范、合理和可操作性,使应急预案真正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急有作用,20*年我局先后组织了2期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责任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采取的行动的措施、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的措施和要求等。20*年11月8日,我局接应急预案进行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应急演练,提高了有关人员的应急能力。
四、积极开展应急工作
加强了就急物资储备工作。一是储备有隔离衣100件;二是按二级防护储备了200人次的防护用品;三是储有充足的消、杀、灭药品(泡腾片40件、漂白粉300kg、杀虫粉30kg、碘伏酒精若干);四是保证所有器械均处于功能完好状态(储有机动喷务器2台、手动喷物器4台),各镇至少配有防护用吕品20套,消、杀、灭药品若干和一台功能完好的消毒喷物器。
1-11月,全区仅1起传染病事件(20*年1月8日-16日护国镇中心小学出现水痘局部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累计17例,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切实保证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在20*年的传染病、乙脑疫情防治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全区突发性卫生事件应急队伍的作用,全区未发生乙脑病例和重大传染病流行。
五、应急工作的体会及存在问题
(一)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应急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我局近几年来各项应急工作一直能够正常开展,领导重视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二)多部门合作
卫生系统是多单位组成的大系统,成员多,涉及面广,为切实搞好应急处置工作,需全体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无条件服从上级统一指挥。
(三)存在问题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防震救灾领导小组,在区政府防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按照统一部署,为预防地震等自然灾害,切实做好地震发生后的医疗救护和防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
(一)医疗救护组
负责灾区医疗救护的调度、组织、实施;抓好医疗机构医疗队的组建,落实急救车辆、药械,确保一旦发生灾情、疫情,迅速组织医疗队赴灾区、疫区开展医疗救护和防病治病工作。区医院负责医疗救护组工作,救护组下设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两个小分队。驻区二级以上医院均为防震救灾与医疗救护成员单位,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搞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小分队组建,并配齐急救药品、器械,落实好急救车辆。
(二)疫情处置组
负责组织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灾区的消毒处理及技术指导,协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灾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卫生防疫组下设消杀组和流调组两个小分队。区疾病控制中心负责疫情处置组以及小分队的组建工作,并明确各小分队的职责。
(三)爱国卫生组
保障通讯联络畅通及救灾防病工作用车辆;对灾区的灭蚊蝇、灭鼠等消杀灭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区爱卫办负责爱国卫生组工作。
(四)卫生监督组
卫生监督组负责灾区开展对灾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加强对熟食和卤菜的监督检查,防止微生物和化学品污染食物,坚决取缔无证食品生产经营,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卫生监督所负责卫生监督组的组建和工作开展。
二、防震救灾工作的组织实施
区卫生局接到突发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情报告后,在区防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医疗救护和防病工作。
1、医疗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按照灾害程度以及受灾地点,立即组织不同规模的医疗救护队伍迅速赶赴灾区,会同当地医疗救护力量,按照重点抢救重伤员、突击救治中、轻伤员,对灾区伤员进行分级救治。
(1)组织实施现场急救和伤检分类。到达现场的医疗救护人员要及时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在脱险的同时进行检伤分类。经初检把人员分为四类:已死亡的人员左手腕挂黑牌,重伤员左手腕挂红牌,中等程度伤员左手腕挂黄牌,轻伤员左手腕挂绿牌。
(2)及时转运伤员。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理后,及时将伤员转运至附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必要时,统一调配卫生技术力量,统一使用,集中力量救治伤员。
2、灾区防病和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疫情处置组、爱国卫生组、卫生监督组赶赴灾区开展工作。
(1)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制度。灾区建立疫情监测点,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定,密切注视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报工作,为开展救灾防病和医疗救护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2)组织流调队伍对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调查,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分析、预测,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3)组织开展灾区的消、杀、灭工作。加强对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的监测,安全合理使用杀虫、灭鼠药物,采用多种措施,及时有效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消除蚊蝇鼠害,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4)加强灾区的饮水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及时确定可供引用水源,定期开展饮用水源的卫生状况监测。加强对分散式供水的消毒。对灾区的食品要进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食品,消除食物中毒的隐患,预防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患。
(5)广泛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灾区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自身防护、自我保健意识和心里调节能力。
(6)做好参加防震救灾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三、卫生系统防震救灾工作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同时,听取上级有关地震情况和实情的通报,向上级部门报告震情和实情,提出求援请示,并随时汇报救援工作情况。
(2)各直属单位和驻区各医疗机构要加强本单位危险区域和危险地带的巡查和防范,及时转移隐患房屋内的人员、物资,对无法转移的设备实行有效防护,做好应对停电、停水的各项准备,储备发电机、油料、食品、水、手电、蜡烛和应急灯等应急物资,保障通讯畅通,一旦灾情发生,确保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医疗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
(3)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
(4)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5)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工作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6)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各直属单位要落实临震期间的24小时值班制度,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全力维护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7)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8)协助地震宣传、新闻等部门做好安定民心,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四、培训与演练
各直属单位和驻区各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防震救灾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演练,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防震救灾应急预案。
五、应急物资储备
防震救灾期间,各单位要加强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设施设备和车辆的维护保养,确保紧急情况下正常、高效运转,避免设备故障给抗震抢险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医疗机构要备好急救药物、器械、设施、病床、担架、救护车辆等物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准备好充足的防疫消毒药品和消毒器械、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确保应急状态下拿得出、用得上、效果好。
六、责任追究与奖励
对在抗震救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失误、、失职渎职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及《公务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
2004年上半年我区防病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精心制订工作计划,认真组织落实,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防治工作为重点,带动肠道传染病控制及计划免疫开展,全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项防病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以下,无暴发疫情发生,防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学管理,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
为保证本单位出具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公正性,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通知,我们积极进行换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克服资金短缺、设备陈旧、人员少等种种困难,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订了严密的控制措施,形成了五个方面的质量体系文件以及各种有关质量的规章制度,通过管理评审和内审表明,该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能够对所有影响实验室质量的活动进行有效和连续的控制,于二月下旬申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我区的计量认证进行复评审,通过艰苦卓越的不懈努力,于四月下旬顺利通过省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确保卫生检测质量。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防制工作成效显著
为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非典疫情,我区制定下发了《2003~2004年度全区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和《贾汪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有效加强疫情报告的法制化管理。根据上级要求,我区于去年11月份和今年4月份两次启动了非典应急防控体系,加强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做好各项“防非”物资储备工作,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和应急处理小组值班制度,实行非典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开展了非典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因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快速处理疫情,提高疫情处理质量,我们于5月4号假日期间组织了非典疫情处理模拟演练,并且顺利通过市卫生局组织的模拟演练,得到“反应快速,技术过硬”的高度评价。通过演练,有效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今年年初,全国发生了数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预防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中心多次组织人员进行人禽流感知识的培训,并负责对全区各单位成立的应急处理大队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储备充足的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有效的预防了全区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
三、依法加强了传染病管理的各项措施,有效控制了重点传染病
在抓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及其它重点传染病的防制,全区目前无霍乱疫情和暴发疫情发生。
1、疫情报告管理: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37号令)要求,我区依法健全了疫情管理组织,制定了疫情报告制度,加强了疫情报告人员的业务培训,共组织乡级人员培训2期约160余人,并组织了两次模拟疫情报告测试,全区21家医疗机构于三月初如期实现了各种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因病死亡病例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我中心还安排专人负责网络直报的卡片审核工作,确保疫情报出后2小时内及时审核,截止6月中旬,全区共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548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96.57%,其中病毒性肝炎171例,淋病32例,梅毒5例,麻诊2例,菌痢28例、肺结核103例,与去年同比上升的传染病有病肝、菌痢、淋病、肺结核上升幅度分别为64.02%、154.55%、220.00%、145.24%。
为发现和掌握急性传染病人就诊后未依法报告的数量,病种和其它信息,第一季度对区人民医院和3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共查出乙类传染病100例,报告97例,报告率为97%。
2、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
对某些重点防制的病种进行定期、定点的监督,研究掌握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全区目前共登记腹泻病人414例,霍乱病原检索52例,检索率为12.6%,占总人口的0.1‰。霍乱外环境水检索12份,海产品及凉拌菜检索5份,均未检索到霍乱弧菌。通过每旬对区属三家医院(人民医院、大吴、青山泉)AFP、麻诊、新生儿破伤风进行主动监测,全区共报告AFP1例,麻诊2例,均已上报并进行了流调采样工作。
为做好今年霍乱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各项霍乱防制措施,我区印发了《贾汪区腹泻病防制工作预案》,各医疗机构做好了肠道门诊开诊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房屋嗽薄⑸璞浮⒁┬档龋?⒂?月1日准时开设肠道门诊,我中心及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霍乱病防治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疫情处理小组。各医疗机构在参加市疾控中心举办的肠道门诊培训班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员培训工作,参培率95%以上。
四、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做好预防接种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对照市局制定的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分级验收标准,积极准备,加强软、硬件建设,各接种点配备专题宣传画板,全区统一配备了微机,并完成了计划免疫软件系统的安装、培训及儿童接种信息的录入工作。目前全区已正常使用IC卡。为推进我区规范化门诊验收工作,选择了耿集镇作为计免甲等规范化门诊建设的示范点,召开全区计免甲等规范化门诊建设现场会,为各地门诊的建设提供了样板。我区自查的基础上,上报市局五家接种门诊作为首批甲等规范化门诊的复验单位,有四家通过市局验收。
为提高群众对计免知识的了解,我区于4月25日计免宣传周期间,利用版报、标语、宣传单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单千余份,解决群众咨询约3000余人。为提高全区计免人员业务素质,我中心于三月份组织全区计免人员约60余人进行专题培训工作,并对考试合格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
我区继续加强接种率月报制度,各接种门诊均能做到“五及时、四相符、三一致”,提高门诊接种率,上半年各疫苗接种率均超过98%。
五、结核病、性病、艾滋病防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我区自去年10月开始实行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今年截至5月底共登记结核病人108人,其中菌阳22例,菌阴81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新发登记率为2/万,新发菌阳登记率为0.4/万,其中治疗管理38例,菌阳16例,菌阳病人检出率为42%。为加大结核病人发现力度,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区围绕“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为宣传主题,利用广播、报刊、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使群众了解到国家关于结核病治疗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了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控制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效发现青少年中的结核病人,在去年开展大中专院校、中学生PPD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我中心继续组织专业人员对部分学生进行PPD检测,上半年共接种3450人,强阳性112人,阳性率为3.2%,未发现一例肺结核病人。对于强阳性学生均进行了免费胸透、肝功能检查及预防服药,并定期随访复查。
我区今年无艾滋病新发病例及感染者,对既往报告的病例均已进行流调和管理,并按有关程序进行了告知,目前全区的两例HIV感染者均死亡。
六、开展寄地防常规工作,加大消毒与媒介控制力度
对“三热”病人进行血检是发现疟疾病人的一个最直接手段,自5月份以来,全区共开展“三热”病人血检669人,血检率为0.14%,上半年无疟疾疫情。消除碘缺乏病是地方病防制的一个重点,我中心每月都对居民用户食用盐碘含量进行监测。目前共对九个乡镇36个村居民进行监测,共采样288份,合格碘盐286份,合格率为99.65%。
为掌握本区四害密度,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提供根据,依照工作计划,我中心每月开展鼠密度调查。上半年共布夹1320介,有效夹1298个,鼠密度为0,4-6月每旬开展蚊、蝇密度监测,并及时上报报表。
为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就医者安全就医,四月下旬,我中心组织开展了对48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进行了消毒质量检测活动,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空气、物体表面、人员手及器械等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同时对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索证登记、毁型、消毒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共采样172份,合格140份,合格率为81.40%。
七、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一、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并实行淡妆上岗、微笑服务。2、继续开展健康教育。
3、对体检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对满意度调查中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如加强导诊服务等。
4、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质、规章制度、护士行为礼仪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合格者给予上岗。
二、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对门诊部导医人员按三基三严内容进行培训,每周两次学习及晨会提问,每月护士培训及考试。对护理制度、应急预案进行了重新培训,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三、加强了院内感染学习及相关传染病知识学习:
门诊大厅不单单实施导诊工作,还面临传染病的初期分诊工作,带领大家学习相关的传染病诊断预防知识,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落实优质护理,勇于创新,提升护理服务
实施“服务在细处,帮人在急处”的服务信条,落实优质护理,护理人员从细微处入手,点点滴滴为病人着想。协助年老体弱病人挂号,取药,帮助行动不便病人办理住院手续等,与患者加强沟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完善工作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涵,加强安全管理等举措的落实,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五、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针对今年医院的评审工作,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细则”规范了各项工作,使日常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经过专家初评发现了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整改。每月依照PDCA的管理模式,制定了门诊部导医质量考核方案,月月考核、评价、分析、改进,以求导医质量的持续改进。
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重新学习了门诊部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演练应急预案,使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七、协助护理部完善压疮管理及跌倒坠床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难免压疮上报的登记督导工作,针对压疮护理的相关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门诊部20xx年工作计划
依据二级医院评审要求,完善并持续改进导医工作。继续加强导医人员的职业素养及服务培训。全面学习传染病及院感知识。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就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2003年5月,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并颁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卫生局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加强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规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并健全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基本概况
(一)、全县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县目前已形成了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有一支人员充备的卫生专业技术和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现有县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0个,其中县级 5个(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1所,防疫站、保健所各1所),乡级20个,另有卫生技术培训中心、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红会门诊各1个、预防保健站2个。全县有村医疗站154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47家。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有卫生专业人员696名,其中中级及以上专业职称282名。全县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150余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70余名。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
受县卫生局的委托,县卫生防疫站担负着全县10个乡(镇),128个行政村,2个场(厂)矿,62个工矿企业,近26.08万人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执法监督、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任务。防疫站现有职工62名,在编48人,自收自支7人,临时聘用人员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占职工总数的86%;专科以上学历者35人,中专学历者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21人。卫生防疫站的卫生监督办公楼建于1974年,面积780.72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建于1985年,面积1165平方米;利用国债资金新建的疾控中心综合楼已于2003年10月投入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80万元。现有万元以上的设备20台(件)。
(三)、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情况
平罗县医院作为医疗救治体系的龙头单位,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繁重而艰巨的医疗救治任务,于2002年12月成立了平罗县急救中心,设病床300张,其中:急诊科用房240平米,设置观察床10张,“120”救护车3辆,ICU病房设置床位4张和一些基本医疗救护设备。传染科设置床位20张。县中医院设置病床120张,平罗陶乐医院设置病床50张,妇幼保健所设置床位32张,姚伏中心卫生院设置床位15张,具备一定的基本医疗设备和住院救治能力,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条件简陋,只能解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保健。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标语、设立咨询点等多种形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坚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据统计,一年多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多份,悬挂横幅20多副,刷写宣传标语400多条,接受咨询6000余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7场次,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通过宣传培训,增强了社会各界人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了解和支持,进一步加强了我县公共卫生工作,为顺利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面对突袭而来的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5月国务院紧急制订并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领导,根据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县成立了平罗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平罗县卫生局。实行防“非典”工作县级领导分工责任制,制订了《平罗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方案》,明确了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了防“非典”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县卫生局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卫生检疫、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等组织。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的原则,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好防治“非典”工作的紧急通知》(平政发[2003]62号),把贯彻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县卫生局也把贯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并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年终兑现奖惩。
结合“非典”和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发热病人预警监测工作方案》和《人间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病房,在原县中医院住院部建立了配备60张病床的医学隔离留验观察站(可随时启用)。四是在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病房建成了具有30张病床,配备了先进设备的传染病房,配齐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各类传染病人的科学、规范救治创造了条件。2003年全县先后共出动疫情应急出理350人次,组织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26起,对258名可疑症状者和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集中医学隔离留观、家庭留观人员3614名。
(三)、强化措施,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为枢纽,村级医疗站为依托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实行传染病填卡逐级上报制度。自开展防治“非典”和禽流感工作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相关制度,实行了“非典”和人间禽流感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县卫生局和卫生防疫站设立了疫情室,公布了疫情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开通了“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专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县卫生局还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对传染病依法进行填卡报告。通过实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配套建设。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不断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优先保证了预防保健事业经费的投入,保持对防疫站、保健所正常经费的足额拨款。坚持将农村预防保健经费10万元和结核病控制经费3万元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及时足额划拨。加大跑项目、引资金工作力度。自1995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县医院、中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防疫站疾控楼和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翻建,使全县卫生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引进和购置了大量医疗诊断治疗设备,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心电图机等新三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医疗诊断条件和诊疗质量,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对于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应激能力。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目前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尤其在2003—2004年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重大灾害救治工作中,暴露出了全县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
(一)、突发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预警、应急控制处理缺乏统一、科学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尚不完善。
通过“非典”防治工作,我们虽积累了一定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但从“非典”防治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是部分领导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不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立公共卫生机制的重要性,没有从预防、预警方面去长远考虑,存在遇到突发事件盲目应战的思想;二是部分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工作中存在相互不协调,相互推诿的现象;三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县委、政府的决定不理解、不支持,有的还持有反对态度。
(二)、公共卫生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严重滞后,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缓慢,卫生技术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低。
目前我县虽已形成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但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工作仍很薄弱:一是各医疗单位业务收入的决大部分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无力购买医疗设备和引进新技术,普遍存在医疗设备落后,技术条件差的现象;二是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受房屋条件所限,均没有设立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存在医疗隐患;三是县卫生防疫站虽然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大楼,但建设资金不足,缺口40万元,同时由于缺乏设备配套资金,无法配备较先进的检验设备,而现有的检验设备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疾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要。四是平罗县医院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制约了急救业务的开展和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医疗设备陈旧,“120”急救系统及车载设备几乎没有,只能应付一般情况的急救和普通传染病的治疗需要,不具备应对较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条件。县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条件简陋,设置床位少(仅为6张),一旦发生多例“非典”病人,将无法应对。且县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设在医院内,与其他病员及医院职工家属区较近,无隔离带,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五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能不明确,功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强,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公共卫生科室不健全或形同虚设,村卫生室只顾追求经济利益等问题仍然存在;六是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七是县、乡(镇)两级政府未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以及村委会的作用,应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寓条于块,条块结合,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预防、预警、控制和处理综合应急机制。
(三)、经费紧缺,限制了公共卫生尤其是预防保健工作的广泛有效开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县卫生防疫站除搞好计划免疫和结核病防治外,还相继开展了慢病防治监测、爱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职业病监督等一系列专项工作,而这些项目所需经费均未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由于工作量的增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但县财政对此实行增人不增支,自收自支的政策,导致医疗单位出现缺人才但又用不起人才的现象,业务经费的投入不足和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我县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肩负着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工作,承担着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许多工作都是无偿服务。近年来由于县财政经费较为紧张,划拨给乡镇卫生院的经费只是职工档案工资的60%,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的30%~40%,而业务收入又无法弥补职工工资的缺额部分。工资待遇低,加上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差,造成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到农村卫生工作的质量。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1、建立健全全县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指挥和组织系统。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重大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明确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职责任务,形成以卫生部门为主,部门乡镇协调配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联动机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组织保障。卫生部门也将成立相应的指挥协调组织,负责医疗卫生单位的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工作,实行科学分工,分级负责,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2、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和报告制度。建成以县卫生局为中枢,县级疾控、医疗、监督机构为技术依托,以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延伸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和预警网络,进一步规范监测、报告和分工协作制度。
3、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机制。进一步整合“非典”、禽流感防治、食品卫生安全、职业中毒、重大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修改完善各类应急预防控制措施,科学分工,严格责任,逐步建立起包含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在内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4、建立全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加强对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卫生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并对应急救治队伍每年实行专门强化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本着业务覆盖全面、技术过硬、组织严密、反应迅速、协调高效的原则,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择优选拔各个相关业务的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车辆和设备,并分设各个专业应急工作组,适应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专业需要;同时在各主要业务单位组建应急工作后备梯队,以应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后继处理之需。
(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的硬件条件。
1、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的政策、项目支持,加大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县乡二级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同时确保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相关经费的必要投入,本着协调同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公共卫生投入适度超前,按比例逐年增加,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有效地改善和加强。
2、建设设施配套先进、功能齐全的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借助国家加大公共卫生建设投资的良好形势,积极争取县疾控中心设备配套项目,全面进行技术设备配套和更新,满足重大传染病、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等技术检测工作需要。
3、在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同时,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建设卫生监督执法指挥调度中心,配备监督工作必备的车辆、设施,充实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相应的硬件条件。
4、加快县医院传染科病房的建设,积极利用国债资金,按照新时期传染性疾病应急救治工作需要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平罗县中医院旧址新建一座高标准、高配置的传染病楼,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医疗垃圾焚烧等设备,并对原中医院旧病房进行改造,开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及医技科室,同时应通过多方筹资,购置呼吸机、监护仪、X光机等设备,加强对传染病区的装备。新建的传染病楼将承担全县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收治处理任务。
5、改扩建平罗县 “120”急救中心,拟新建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规划建立一个急诊手术室、血液净化室、急诊内、外科病房,扩建临时输液室、观察室、抢救室、内外科诊断室及会诊室。急救中心将新增呼吸机、心脏除颤仪、监护仪、心脏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血透仪及附属设备、手术室设备、救护车及车载抢救设备,对现有部分老化设备进行更新。进一步发挥急救中心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6、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基本建设。继续实施以房屋建设和基本设备配套为主的农村医疗机构“三项建设”,力争在5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诊断急救设备的新三件(心电、B超、X光)的普及配置;在10年内实现急救设备洗胃机、呼吸机、心电除颤仪、麻醉机、尿、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在中心卫生院的普及。
7、建立先进、快捷的疫情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报告信息网络。在目前县级疫情实现网络直报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争在5年内使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实现办公自动化,并实现微机联网,建成结构完整、功能全面的卫生管理信息网络,为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挥处理提供先进快捷的信息网络平台。
一、活动时间
2010年6月1日至6月30日。其中6月5日为安全教育宣传咨询日,6月第三个星期为学校安全应急预案演练周。
二、活动主题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
三、活动目标
以“安全教育活动月”为安全教育的平台,结合全市安全教育月的活动主题,集中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活动,普及安全法规,宣传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帮助师生掌握突发事件自我保护技巧,提高师生自我防护能力。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营造“安全教育月”活动氛围。
在学校门口和校园内悬挂醒目的以“安全教育月”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利用安全知识长廊和宣传栏,对学生进行“防意外伤害、防传染病、防交通事故、防汛、防雷击、防溺水、防地震”等的安全教育,各班出一期以“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为主题的手抄报,营造“安全教育月”活动氛围。
(二) 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在“安全教育月”活动期间,根据我校实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认真开展好“八个一”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广泛宣传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
1.召开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队会。以“安全在我心中”、“我把安全带回家”、“斑马线,生命线”等为主题的班队会。
2.举办一场安全知识专题讲座。要求校医为全校学生举行一次手足口病、风麻疹、水痘等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3.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活动。在安全应急预案演练周期间组织全校师生举行校园突发安全事件人群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学生对各类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
4.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活动。邀请我校法制副校长泰安路派出所徐所长来校做一次法律法规的专题教育,使全体师生知法、守法,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
5.举办一次以“我与安全”为主题的安全征文以及安全教育手抄报评选活动。
6.举行一次安全教育儿歌征集活动,要求每位教师人人编创至少一首安全教育儿歌。
7.开展“一张考卷全家答”活动。将《人人遵守交通法平安出行你我他》试卷印发给每一个学生,由学生带回家,发动家长共同学习、答题,共同提高交通法规意识。
8.组织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学校办公室、总务处联合对学校重点领域、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活动要求
1、办公室、德育处和各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要精心准备,严肃认真地做好安全教育活动月中的教育以及相关工作,确保不出安全事故,力争将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2、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活动资料的积累,活动结束要及时上交办公室,同时写好活动总结。
六、领导机构
组 长: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在我县辖区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特制定*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二、制定依据和定义
本预案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简称《条例》)、《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定》(简称《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昭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重大放射性物质、危险化学品丢失、泄漏事故和自然灾害引发疾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县辖区范围内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确认后启动本预案,同时按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工作。
四、工作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各级政府负责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保障机制,组织开展大众宣传教育工作。
(二)统一指挥,分级控制。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县乡政府统一指挥、协调及时处理,分级控制。
(三)行政强制措施保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特征,必要时,可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四)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及时控制。在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突出“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及时控制”,并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并有扩散趋势。
2.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发生腺鼠疫、霍乱。
2.乙类、丙类传染病在较宽区域内,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五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3.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发现已消灭的传染病。
5.发生群体性医源性感染事件。
6.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7.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9.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乡(镇),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五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2.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3例以上的死亡病例。
3.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至49人,或死亡3人以上。
5.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一周内在一个县(区)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2.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至99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3.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或死亡2人以下。
4.县(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及职责
一、组织指挥体系
县人民政府负责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的处置,必要时,应请求市卫生行政部门专家组对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县人民政府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分别立即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政府有关部门,人武部、武警中队、驻巧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在市应急委统一领导下,负责统一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工作。
指挥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提出紧急应对措施;
(二)指挥有关部门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三)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四)紧急调集人员、设施、设备、交通工具以及储备的物资;
(五)对人员进行疏散、隔离、查验、限制流动;
(六)对传染病疫情重点区域或者疫区采取紧急措施或者实行封锁;
(七)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八)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集中力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协助、配合上级科研机构进行科学实验;
(九)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十)县指挥部作出实行封锁、限制人员流动的决定时,须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县卫生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确认,报请县政府批准后,启动本预案。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立即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人员实施紧急救治,同时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必要时请求上级支援。
二、部门职责
(一)县卫生局: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部门工作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负责确定监测点及监测报告,及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动态;负责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做到经常性的培训工作和演练工作,并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立即出动,保证反应快速,处理及时;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人员的紧急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和医务人员的紧急培训。
(二)县交通局、县乡公路管理段: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组织力量,维护、修复公共道路,确保交通通畅,及时调动救援车辆,协助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理工作。
(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武警中队):及时封锁现场,做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搞好交通疏导,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事发现场;对不予配合者依法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四)人武部:必要时,组织动员预备役人员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五)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群众防病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及时准确、全面宣传报道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措施及情况;澄清事实,正面引导群众,做好正确舆论导向工作。
(六)县财政局:负责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保证上级部门下达的专项资金及时拔付到位。
(七)县民政局:筹集一定的救助款项和物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贫困人员提供救助,对实施救助的医务人员提供后勤保障。
(八)县发计局:负责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药品及相关物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借机哄抬物价的单位和商家。
(九)县经贸局:负责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等所必须物资的调节、储备、供应工作。
(十)县环保局:负责对因水、气、固体废气物污染和化学品丢失、泄漏造成污染引起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环境监测,提出防止污染扩散的措施,提出治理污染、消除危害、恢复环境的方案。
(十一)县民宗局: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对高寒边远少数民族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和救治工作。
(十二)县质监局:负责商品生产市场的督查,加强对生产环节相关产品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十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药品及相关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协助对药品、医疗器械的价格、药品广告进行监督检查;协助经贸局做好相关物资的储备工作。
(十四)县工商局:依法对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实施监督管理,查处各类有关违反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加强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个体工商户和各类企业实施监督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
(十五)邮政、电信部门:负责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的畅通和邮件的卫生安全。
(十六)县教育局:与卫生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各类学校实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内发生,做好在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十七)其它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根据各自的职能和单位实际,建立周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部分信息报告
在县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组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县、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制度及报告信息系统。
县卫生局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管部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职责负责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报告工作,县、乡医疗机构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及救治工作。
一、报告范围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1.发生鼠疫、肺炭疽和霍乱暴发;动物间鼠疫、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和炭疽流行;
2.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4.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二)其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2.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中毒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
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5.医源性感染暴发;
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7.药品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8.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9.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丢失、泄漏等事件;
10.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事件;
11.自然灾害发生后出现的疫情;
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二、报告内容
(一)初次报告
1.必须报告的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联系人及通讯方式。
2.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二)阶段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三)总结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三、报告原则、时限和方式
(一)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总结报告要全。
(二)报告时限
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同时在2小时内完成初次报告。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阶段报告应根据事件的进程变化及上级要求随时上报。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
(三)报告方式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县卫生局为基本报告单位,在报告前,必须经县卫生局确认后,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卫生监督所按照工作规范和《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定》要求报告,责任报告人还应通过其它方式或确认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收到报告信息。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原则上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但在紧急情况下或报告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其它方式报告。
四、信息报告流程图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
2小时内
县卫生局(2小时内)县人民政府
2小时内
市卫生局(2小时内)市人民政府
第四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一、应急反应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按照《*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警级别和的规定做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要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大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消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县卫生局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后,要及时通知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和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进一步发展。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响应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的应急反应。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县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并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县卫生局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县医疗、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发生后,超出事发地县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事件发生范围跨县区域的,由县政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由市人民政府责成市级有关部门启动市级相关专项预案或部门预案进行处置。
(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应急处理。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发生后,县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若救援工作需要,应请求市卫生行政部门组派专家组进行医疗救援技术指导和帮助。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进行指导和帮助。
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迅速组织市、县(区)卫生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规定向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省、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各项措施。
必要时请示省政府或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的应急反应。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发生后,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本级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和帮助工作,同时报请省人民政府启动省级预案进行处置。
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迅速组织市、县(区)卫生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规定向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省、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各项措施。
第五部分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和本预案及部门工作职责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对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准确、预警及时、预案周密、处置有力、措施得当、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对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六部分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