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河闸工程论文

时间:2022-09-24 15:07:38

导语:在河闸工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河闸工程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引黄入冀输水工程 管理监督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引黄入冀输水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闸涵工程老化严重,输水过程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水文测验设施设备不统一,引水计量不规范,测流数据误差大,有的测沙工作未能开展以及检查、思想认知、监督不到位等成为引黄入冀输水工程管理中主要原因。

1.1 闸涵工程老化严重,成为引黄输水的突出问题。

引黄入冀工程运行多年,闸涵工程的建设至今更是大多超过三、四十年,虽然每年都有专项维修资金进行部分维修,但经多年运行,加上河道污水侵蚀,致使闸涵工程中金属设备锈蚀,混凝土脱落,配电设施落后,启闭设施不灵便,护坡出现坑洞等多种问题存在。虽然个别闸涵进行了重建或维修加固,但还有不少闸涵存在涵旧、病、险现象。引黄输水时进行临时性口门封堵,或对闸涵进行临时性维修加固。不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会管理成本增加,严重影响着引黄入冀输水的顺利进行。

1.2闸涵工程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工作不规范

闸涵工程建设当初,操作人员仅经简单业务培训就上岗,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考核,闸涵操作知识非常有限,造成闸涵操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现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其主要原因:(1)多数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专业知识掌握较少。 (2)接受培训的机会少,年均每人培训机会不到一次;(3)受编制制约、工资待遇低以及工作条件艰苦、单调等。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生工作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特别是在大型闸涵管理中很难胜任自动化作业。

1.3闸涵管理缺乏科学规范的体制

一方面,关于闸涵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相当笼统,没有详细具体的规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仅在第二十三条规定:“禁止非管理人员操作河道上的闸涵闸门,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扰河道管理单位的正常工作”;《河北省河道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闸涵、虹吸管理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启闭闸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闸涵管理单位的正常工作,严禁非管理人员操作闸涵闸门。”;另一方面没有建立配套的科学管理机制,制度的缺失也造成了闸涵管理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有:(1)没有专门的闸涵管理法规;(2)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也还不到位。

1.4对引黄输水缺乏正确思想认知

引黄入冀输水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跑水、偷水现象发生,这与地方管理人员及群众的思想认知有关,认为提提闸、放放水,为维护地方利益是能做的事,形成了输水管理的难点。主要原因是:(1) 地方管理人员及群众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2)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举措;(3)宣传不到位,地方群众法律淡薄,政策、法规学习滞后。

1.5 存在上报引水类别不实现象

由于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的水价是不一样的,在上报引黄用水类别和实际输水时,用水单位常常避重就轻,多报价格低的农业用水,少报甚至不报价格高的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原因:(1)输水监督难度很大;(2)引水单位自律性差。

2 对策建议

2.1 完善引黄闸涵管理制度,加强闸涵工程建设与维修管理

主要措施如下:(1)完善引黄闸涵管理办法以及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实现依法、依规管闸,确保有法可依,有规可循;(2)建立健全闸涵科学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是做好管闸工作的基础,以此完善闸涵启闭操作规程、闸涵管理考核办法、闸涵安全管理制度等,(3)熟练掌握统一的引水报表格式、引水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统一的引水数据观测办法,逐步实现闸涵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4)加强建设与维修管理,合理运用引黄维修专项资金,逐步消除闸涵工程对引黄输水的影响因素,对重点闸涵应进行安全鉴定,根据鉴定要求做出拆除重建或整体维修等,保证引黄输水工程的安全运行。

2.2 提高闸涵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科学管理打下基础

在具体业务操作中,从实际管理工作内容出发,对闸涵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特别要注重加强测流、测沙和闸涵操作的培训,强化业务素质,定期进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思想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其政治素质、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组织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并完善监督机制,规范闸涵操作人员的行为。

2.3 闸涵操作人员实施岗位责任制

闸涵操作人员实行严格的工作岗位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按上级调水指令操作,发现有违规操作或者因工作不负责任,依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4 做好计划、管理和总结,强化监督检查引黄用水单位类别。

为维护各地政府的合法权益,确保良好的水事秩序,在申请引水类型要真实、准确。采取如下措施:(1)用水单位申请用水应提前向省厅报告预缴部分引黄水费,提出引黄水量计划,明确用水性质,对转嫁用水性质,每发现一次按水量、水价差额双倍进行处罚。(2)输水中加强监督。特别是县、市级引黄输水部门,由市级政府做出引黄管理公告,加强引黄线路输水管理,期间对闸涵采取定期巡查与不定期巡查、巡回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堵住偷水现象的发生。(3)输水完成后进行总结。对本年度引黄输水工程管理进行总结,对用水单位制定奖惩措施。

3结 语

第2篇

论文摘要:麻湾引黄灌区工程,自1989年2月21日破土动工,至1991年6月末全部竣工,总投资4005万元。是当时全省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当时东营市建市以来地方兴建的大型引黄灌溉工程之一。

东营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在实施国家级战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促进灌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在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强化以黄河水资源为主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搞好引黄灌区综合治理、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项目建设,促进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一、麻湾引黄灌区设计规模

东营市麻湾灌区是在原打渔张引黄灌区工程基础上,调整、改建而成的。新建引黄闸和总干渠,贯通原打渔张灌区二、三、四干渠,进而成为独立引黄灌区。引黄灌溉既保障了农业丰收,又补充了地下水,淋洗了盐分,有效地保证了地下水位的稳定和水质;设计灌溉面积4.93万公顷;年引黄河水1.5到2亿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在3万公顷以上。

麻湾引黄闸位于黄河右岸的东营市东营区龙居乡麻湾险工上。总干渠自引黄闸下向东南,穿过南展堤大孙闸经大孙村西,向东南直插原打渔张四干渠,顺四干渠向东至庞家节制闸,然后沿四干四支折向正南,横跨打渔张河、穿过支脉河,经广青路南闫家泵站提水后,过三干向南,在广饶温楼闸入二干。由麻湾引黄闸至二干温楼闸,总干渠纵贯2县区5乡镇, 全长33.2千米。麻湾灌区控制范围,即原打渔张灌区二、三、四干的控制范围:新广蒲河以南、小清河以北(通过二干十二支过清工程也可过小清河)、广南水库以西、东营市与惠民地区边界以东。

麻湾灌区设计规模:引黄流量60立方米每秒,1条总干,3条干渠,1条分干,控制面积7.02万公顷, 设计灌溉面积4.93万公顷。各类建筑物103座,其中较大型建筑物有麻湾引黄闸、 大孙灌溉闸、打渔张河渡槽、支脉河倒虹吸和闫家扬水站等5座,改变了灌区范围内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麻湾灌区改扩建工程

(一)三干渠改造恢复治理工程

为了解决广饶县2800公顷和广北农场1000公顷农田灌溉, 1991年4月市人大代表视察东营水利工作时,张万湖副市长指示:由市引黄灌溉管理局牵头,组织广饶县和广北农场对三干渠下游进行工程恢复技术设计。设计由东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承担,1992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

设计原则:既要保证三干下游用水,又要汇入二干5.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以缓解二干下游的供需矛盾,解决原三干渠供水范围没有包括的右岸 (其右岸原属二干供水范围,因偏远、地势高而难供水)供水问题。

该工程由东营市引黄灌溉管理局组织施工,于1992年3~6月施工,共完成土石方23.5万立方米,建筑物37座,其中有李庄节制闸、泄水闸、尾水闸修复、丁庄渡槽,干渠排沟生产桥12座,支门21座,完成投资147.09万元。三干下游的恢复治理,结束了广饶县丁庄乡和广北农场等单位40年来靠近干渠而又用不上黄河水的历史。

(二)总干渠渠首段衬砌工程

由于受东张铁路桥桥底高程限制,麻湾灌区在原设计中,引黄闸到东张铁路桥段渠底比降是1/11000, 在没有渠首沉沙的情况下,经一年运行,造成渠首淤积严重,因此对渠首需要进行改造。由东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将渠首渠底高程抬高75厘米, 将比降由1/10000调整为1/7000,将底宽由28米扩大到33米,将流量由60立方米每秒加大到80立方米每秒。 该工程由市引黄灌溉管理局于1992年9~12月组织施工,完成展区内2.3千米的砼板衬砌,投资150万元,有效地减少了水量流失,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引黄灌溉效率。

(三)总干大孙灌溉闸以下衬砌工程

1998年6~8月,由东营市灌溉管理处设计并组织施工,对大孙闸以下3.2千米进行砼板衬砌,投资250万元,从此改变了该段渗漏严重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干渠整体效能。  

(四)四干渠改扩建工程

麻湾灌区四干渠是东营区和胜利油田用水的重要输水渠道。由于黄河近年来经常断流,造成四干下游农田和胜利油田广南水库严重缺水的困难局面。对四干进行改扩建,满足东营区东部4个乡镇和广南水库用水需求,由四干、五干共同向广南水库输水,实现“二龙抱珠”,是东营区和胜利油田多年迫切要求。根据东营市和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七次联席会议纪要》,由胜利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委托东营市水利局勘测设计院,对四干渠进行改扩建设计。

四干渠工程改扩建工程总体布置是:扩建四干进水闸,改建北隋节制闸、大许节制闸,新建王岗节制闸;扩大四干断面,底宽由8~5米加大到18.5~11米;流量由15~5立方米每秒加大为50~30立方米每秒。干渠长度由30.30千米延长至32.28千米,终点到广南水库2号沉沙池。 在2号沉沙池前新建浮筒式扬水站,8台机组,设计扬水能力30立方米每秒(此站由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干渠为土渠,比降1/6000;其中4处弯道长1089米护坡, 护坡结构自上而下为:60毫米厚、30毫米厚聚苯乙烯保温板(阴和0.2毫米厚塑料薄膜。

整个干渠分为两段布置:四干渠首至东辛路:长8.07千米,北坝基本不动,搬南坝向南拓宽;排水沟设南岸。东辛路至广南水库沉沙池泵站:长24.21千米,南坝基本不动,搬北坝向北拓宽;排水沟设干渠北岸。麻湾灌区四干改扩建工程由胜利石油管理局和东营区人民政府组成施工指挥部,市水利局负责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1998年3月开工,10月完工,总投资4800万元。

四干渠改扩建工程完成改建长度32.28千米,土方329万立方米;改建四干进水闸(新增4孔) 1座,改建、新建节制闸3座(北隋、大许、王岗),改建支门36座,新建支渠扬水站18座,新建改建生产桥及公路桥21座;新修东辛路至庞家进水闸柏油路一条,长8.0千米;新建、扩建4处管理站(庞家、北隋、大许、王岗);四干下游沿渠道新建泵站专用电力线16千米,进一步提升了工程整体面貌,增强了节水综合效益,促进了灌区社会效益的发挥。

三、麻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来水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兴建节水型输水工程已成为弥补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93万公顷,现状有效灌溉面积4.00万公顷,实际灌溉面积只有3.33万公顷,因此麻湾灌区建设节水型输水工程已经非常必要。  麻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是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之一, 搞好灌区节水改造对促进灌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麻湾灌区节水改造续建北延工程

2010年6-9月间,由东营市水利局组织承建的东营市麻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总干渠北延工程”是以麻湾总干作为引水水源,以原打渔张总干作为输水渠道,将麻湾总干、曹店干渠、胜利干渠贯通,可以有效利用麻湾引黄闸的引水优势,实现引黄工程联合调度,水量互补,提高引黄供水保证率;同时,还可以联通广蒲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清户沟、广利河等城市水系工程为其建设提供可靠水源;另外,作为一条分干渠还可以向龙居、史口两镇供水,满足区域农业灌溉用水需要。 

麻湾总干渠北延工程控制灌溉面积19.10万亩,设计流量20立方米/每秒,该工程严格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和《水利工程质量体系》要求施工。工程级别为3级,建筑物级别为4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衬砌渠首进水闸(设计桩号:0+000)--南二路桥(5+110)段5.11km渠道以衬砌为主的配套与节水工程;坼除重建生产桥3座;新建生产桥1座;维修生产桥1座;坼除重建支渠进水闸1座;新建支渠进水闸4座;改造支渠提水泵站2座。工程共完成土方(挖方)3.55万立方米;(填方)3.05万立方米,砌石6701立方米;砼及钢筋砼1141立方米。有效地改变了工程面貌,为保障东营市更加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促进黄河水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麻湾引黄闸新建闸前泵站工程

第3篇

关键词:小型水闸工程;设计优化;闸墩;闸室

水闸主要起到的是泄洪排涝的作用,在目前的长江流域平原地区,水闸工程的建设数量较多,而其中小型水闸工程的建设数量最多。主要就上海地区的小型水闸工程来进行探究,上海地区的小型水闸工程主要是建设在上将下游的平原河口区域,为上海市提供用水以及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而该区域的河网弥补,要想使得小型水闸工程的作用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就需要针对小型水闸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优化,从而使得小型水闸工程可以为城市人们提供更为充足和安全的用水。

1小型水闸工程设计优化的必要性

上海市本身就坐落在长江的下游区域,河道密布,河系发达,在这之中建设了为数众多的小型水闸工程。这些小型水闸建设的主要用途就是进行防洪排涝。而要想使得小型水闸工程的作用得以全面的发挥,就需要对小型水闸工程进行适当的设计优化,建设适宜上海地区发展要求的水闸规模。在最近的几年,由于气候的异常,上海市也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灾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发展,甚至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想使得城市能够正常的发展和得到建设,就需要对小型水闸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优化。上海地区有着独特的城市布局以及建设用地需求,因此,在对小型水闸工程进行设计优化的过程中,也需要经过两个阶段,其一就是要严格的根据城市的规划以及防洪排涝的要求,来对小型水闸工程的具体布局形式以及建设规模,在设计的过程中以及在设计完成之后,都要针对工程设计进行反复的检查,并且不断的进行复核优化。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水闸工程进行总体设计,而相关的工程研究单位则主要是针对单一的水闸工程进行研究,由于关注的因素不同,所以,设计与实际的建设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样就无法有效的实现设计与建设的契合,从而导致了小型水闸工程在规模的设计上并不合理。针对上海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水闸的建设规模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各个阶段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不相同,要想使得小型水闸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其本身的作用,就需要对小型水闸工程进行设计优化。

2针对小型水闸工程进行设计优化

2.1闸室的横向布置

一般来说,小型水闸的建设数量较多,而且在小型水闸中,单孔水闸则占的比例更大,通常以往的小型水闸的边墩采用的是大底板重力式边墩进行修建,这样的边墩主要是依据混凝土本身所具有的重量来对对水压力以及土压力进行抵抗。根据相关的渡槽设计原理,为了使得闸墩可以保持稳定性,就需要在闸墩之间安设一个压杆,利用这一压杆来对闸墩压力抵抗能力进行提高,将闸墩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效的转变,将原有的闸墩形式转变为“U”形结构,详见图1。一般来说,小型水闸的底板以及边墩都较厚,而且水闸孔洞的宽度以及高度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墩后土压力也基本上也与墩前的土压力相一致,根据这一情况,可以对小型水闸的线刚度进行计算,由计算的结果可以了解到,墩后以及墩前的线刚度较为相似。由此,我们可把闸墩和底板看作一整体式超静定结构,计算如图2。上海市生产掏节制闸,设计流量7.98m3/S,门高3.0m,门宽20m,采用“U”型有压杆结构,闸室钢筋混凝土断面面积为6.87平方米,钢筋混凝土量为41.22立方米.钢筋仅为0.7吨。比重力式闸墩可减步混凝土7.74立方米.钢筋0.4吨,减步投资0.8万元。(这段有问题,门宽20m,跟上图不符,不是小型水闸的例子,仔细看看,这是评高工论文,低级错误不能有)。

2.2闸墩的纵向布置

一般小型水闸闸室长为2~3倍上下游水位差.闸室较长。闸墩厚一般为1/4~1/5孔宽,门槽应力不大.门槽位置一般距上游墩尖1/3墩长,生产桥多置于门槽之前,则门槽后的2/3墩长只承受闸门压力和水平剪刀。把门槽以后的闸墩做成斜坡,既可以减步闸墩的混凝土量,又有利于闸室的稳定。

2.3其他

如上下游翼墙少使用重力式,多采用扶壁式或空箱结构,工程量会相应减少。另外混凝土排架由双柱梁式结构变为双柱桁架式结构。工作桥梁和排架往端弯矩和剪力减小,断面尺寸及配筋都减小,结构更合理。另外,工程设计阶段既不能简单的以规划确定的排涝流量作为水闸的设计流量,也不能简单地加大设计流量,而应该在了解规划意图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合理确定。上海地区的小型水闸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黄浦江中上游两岸支流和各水利片的控制水闸,这些水闸上下游水位差较小,排水受下游水位顶托影响较大,设计流量应在规划的基础上尽可能放大;另一类是长江、杭州湾沿岸支流的水闸,这些水闸潮差较大、低潮位较低,排涝条件较好,设计流量较规划流量相当或略有放大即可。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建设出适宜上海地区的小型水闸工程,就要根据上海地区的具体情况以及参照相关的建设标准,设计出高质量的小型水闸工程,在对小型水闸工程进行设计优化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闸室、闸墩以及其他的部位来进行设计优化,针对设计优化的部位进行反复的检验,从而保障小型水闸工程的设计质量,这样就可以发挥出小型水闸的真正功能,进而为城市的居民提供充足的用水,最大限度的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巨媛媛 单位:上海明波水利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侯建秀.新疆某无坝引水进水闸的设计[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1)

[2]韩君格.滑杆折叠式闸门的试验研究与优化设计[D].山东农业大学,2011.

第4篇

关键词:鞍山市,河道,防洪减灾

 

鞍山市地处辽河流域的中下游,是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是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同时又是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高新农业发展区,防洪位置十分重要。全市河流密布,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5条。西部有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绕阳河五条大河,东部的大洋河流域又是山洪多发区,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河道防洪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1.河道防洪工程建设及存在问题

根据河道特征和所处地位,将全市河道工程分为西部平原各大河、东部山丘区的中小河流及城镇河段三大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1.1西部平原区的大河防洪

1.1.1堤防工程建设

鞍山市大河堤防共274km,其中西部平原区239km。“七五”至”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对辽河、太子河、浑河、大辽河、绕阳河5条大河进行了整治,完成整个大河堤防长度230.03km,土石方3358.43万m3,投资28061.2万元。

现在辽河干流鞍山市堤段洪防洪标准100年一遇(考虑石佛寺水库的调蓄);太子河、浑河、大辽河和绕阳河堤防也都达到了50年一遇标准。

1.1.2、河道兑岸险工整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鞍山市对河道兑岸险工整治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护岸工程,绝大多数是平顺护岸,少数修短丁坝工程。经调查现有大河兑岸险工22处,主要分布在辽河、浑河、太子河等河道上。鞍山市西部大河险工以右岸居多,而且发展迅速,险情严峻。尽管近年来每年都整治了几处,但仍有一些兑岸险工离堤较近,尚待整治。

1.1.3、存在一定阻碍行洪设施

阻碍行洪设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河道出现了上冲下淤,鞍山市及其下游一些河段发生淤积,平槽流量减小,而浑河、太子河的辽阳、辽中河段却发生冲刷;

(2)河道内行洪障碍也有“上清下没清”现象。如跨河的大型桥闸,辽干上游的腰屯桥、红庙桥等均已扩孔重建,加大了通洪断面,而台安县下游的盘锦大闸,却还没实现扩孔;

(3)河道内套堤、民堤、树木等阻水也是下游比上游严重。

1.1.4、堤防重建轻管问题突出

河道堤防管理机制滞后,一直是鞍山市河道管理一个主要问题。尽管鞍山市曾率先从财政每年争取近三十万元补助乡镇护堤人员,实现每公里一人管护。但由于堤防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堤防养护资金,管理与养护不力,护岸工程石料不足,致使部分堤顶破损,护堤林受破坏、河道行洪障碍加重,亟待实行大河堤防“管养分离”。论文参考。

1.2东部山丘区中小河流防洪

1.2.1、山洪的主要特征

山丘区的山溪性河流洪水的主要特征是:

(1)陡涨陡落,洪水历时短。由于山区河道比降大,河道一般为窄深型。一遇暴雨,汇流迅速,山洪暴涨暴落,水势迅猛。

(2)流速快,冲刷力强,挟带泥沙多,破坏力大。尤其是山区河道陡弯多,易受洪水顶冲,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3)预见期短,洪水来的快,防御难度大。

(4)洪水发生的机率大,山洪有时甚至连续发生。

1.2.2、山丘区河流的主要问题

鞍山市境内小河流长约1173km。有堤防长度942.1km,保护耕地8.24万公顷。虽然中小河流众多,但由于过去投入资金少,山丘区河流的堤防没有正规的规划设计,又多为乡镇自行修建的工程,所以工程标准、质量普遍偏低,多数达不到十年一遇。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建设,将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河道工作重点。

1.3城区河道防洪

1.3.1、鞍山市区河道防洪问题。

鞍山市区有南沙河、杨柳河和运粮河等三条小河穿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低,排水设施老化、排水吐口不畅。南沙河城区段堤防为二十年一遇,现正在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后防洪标准将有显著提高。论文参考。杨柳河防洪能力也仅为10年一遇,而且河道行洪障碍严重。运粮河现有防洪能力仅为5~7年一遇,亟待全面整治。

1.3.2、海城市及岫岩镇河道防洪问题。

海城河市区段防洪能力为20年一遇,但由于海城河上游没有控制性水库工程,受洪水的威胁仍然很大;岫岩镇东洋河段,虽有的已达到50年一遇防洪能力,但上游也没有控制性工程,加之还有公路桥阻水及其他因素影响,防洪安全保障仍待进一步增强。

1.3.3、其它河道工程防洪问题

近年来,在市(镇)区段河道内,修建橡胶坝、翻板闸等其它拦蓄水工程,对汛期防洪工程的运用管理也提出新的课题,亦成为今后防洪工作的一个重点。

2.落实“十一五”规划,不断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鞍山市“十一五”水利建设规划中,对河道堤防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大河堤防的防渗工程、河道险工险段整治和回水堤防提高防洪标准;修建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当前首先要搞好位置重要的城镇段的中小河防洪工程建设。为保障“十一五”规划有效实施,除积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外,计划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前期工作。

2.1河道兑岸险工观测分析研究

对辽、浑、太、绕、大辽河等大河的22处兑岸险工做观测桩,设定观测断面,测定坐标,定期进行观测。纵向深度观测每年汛后进行一次,横向平面观测每次洪水(平槽流量以下)各观测一次。绘制险工发展变化趋势图,分析其变化规律。根据轻重缓急,及时做好整治方案的规划设计,争取适时整治,以提高整治效果和节约建设资金。

2.2做好中小河流的前期工作,落实治理计划

重点抓好杨柳河和小柳河的规划设计。在进行山区中小河道整治中,要本着上游以生物措施为主,下游以工程措施为主,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使河道堤防既是防洪安全保障线,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3搞好河道清障

对大河堤防外的阻水套堤、民堤、树木及其它建筑物,要按照省防汛指挥部统一要求,及时清除;对本市境内中小河流的树木、建筑物等行洪障碍,市应组织并督促有关县(市)区,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清除。

2.4搞好河道防洪工程管护,不断巩固和发展建设成果

河道防洪工程的养护与管理非常重要,也就是“三分建七分管”。论文参考。但在目前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当前鞍山市河道管理部门应从“落实管护资金、依法管护、管护分离”三方面着手认真搞好堤防养护。

3.河道防洪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减少洪水灾害损失

河道防洪工程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洪水以出路的科学理念,要以城市及县级城镇防洪体系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大河堤防工程建设,搞好砂基砂堤防渗、险工险段整治、河道清淤疏竣,提高河道防洪减灾能力,确保安全度汛,为建设和谐鞍山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对策建议.中国减灾,1992,(02).

[2] 柳江流域防洪减灾综合对策 .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3] 利用雨洪资源缓解我省水资源紧缺和防洪减灾对策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3,(09).

[4] 防洪减灾对策及洪水风险评价中须妥善处理的几个问题 .中国水利,2005,(17).

第5篇

关键词:运河,船闸,扩容,经济,

论文正文:

运河船闸扩容经济评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背景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是京杭运河航运价值最高的黄金水道京杭运河江苏段的年货运量已超过1亿吨,超过江苏境内长江航道的运量,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航行船舶的密度超过了德国的莱茵河,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从世界经济和内河航运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看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是经济发展对水运需求最大的时期。

运河船闸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通航。京杭运河一些航段由于平时缺乏足够的保护和疏浚,一些设施年久失修,导致无法正常通航,这是巨大的资源浪费。通过建造船闸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航运资源,真正发挥出河道的航运功能。

作用之二是治水。长期以来,江南地区夏季降水量比较大,运河积雨面积很大,主要河道水系不通,一遇洪涝和雨季,往往会出现涝灾。若遇特大暴雨袭击时,泄洪是当务之急,打通水系建造船闸能有效解决城市的防洪问题;干旱季节也能为城区增添一片水境。作用之三是配水。由于环境污染一些河道水质状况较差,尤其是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河水黑臭,水质条件劣于V类。建造船闸有助于河网配水工程的实施,从长江引水实施配水可提高污染河道水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之四是旅游,增加经济收入,美化城市环境。所以运河船闸扩容工程刻不容缓,是保证经济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2.刘老涧三线船闸工程范围

(1)工程内容

1)船闸水工建筑物工程。包括上下闸首、闸室、导航墙、靠船墩、引航道、远调站、停泊锚地、驳岸,以及船闸附属设施、土方、疏浚工程等。2)闸区桥梁工程。包括跨下闸首公路桥一座,跨闸室中部工作桥一座。3)附属工程(闸区道路、给排水、码头地坪、电缆沟、新建防洪大堤等)。4)为实施以上工程所必须的临时工程(临时道路、临时码头、临时防洪堤、支护工程、降排水、防渗工程等)和其他合同段工程的施工配合协调工作。

(2)建设规模

运河船闸为Ⅱ级通航建筑物,其基本尺度为232605m(口门宽闸室长最小槛上水深)。各建筑物设计标准如下:上下闸首、闸室按二级水工建筑物设计,导航墙、靠船墩、远调码头、停泊锚地及护岸按三级水工建筑物设计,本工程永久建筑物抗震设计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设计。

(3)主要工程结构

1)船闸工程

①上、下闸首为钢筋混凝土坞式结构,采用头部短廊道输水;上闸首采用格栅式帏墙消能,下闸首输水为水平环绕,对冲消能的输水系统。②闸室采用整体性好,抗震性能优的钢筋混凝土坞式结构。③上、下游导航墙为钢筋混凝土扶壁式结构;上下游副导航墙临二线船闸主导航墙处设两个钢筋混凝土沉井、其余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扶壁式结构。④上下游靠船墩为浆砌块石重力式结构。⑤上、下游导航段护坦各长70m,靠近闸首20m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护坦,其余50m采用C15素混凝土护坦。⑥上下游远调站码头为钢筋混凝土护壁式结构。⑦上下游锚地采用浆砌块石重力式结构。⑧上下游驳岸采用M15浆砌块石衡重式结构和重力式结构。

2)桥梁工程

①公路桥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公路-Ⅱ级,人群3.5KN/m2,全桥长93.03m,桥宽为7.0+2+0.5m,总宽8.5m。上部构造:25m跨采用双柱式桥墩,肋板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②工作桥设计荷载:人行荷载3.0KPa,小型汽车(载重1.5T)桥面宽:净3.0m桥下净高:上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7m结构:跨一、二、三线船闸闸室的主跨均采用下承式钢结构系杆拱,跨径分别为30m、38m、38m,边跨采用跨径为11.25m和9.5m的简支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弯道段上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台采用一字型,桥墩均采用独柱式墩身,基础根据地形地质、荷载条件等采用灌注桩基础和扩大基础两种。

二、评估依据

评价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1993年4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和《已建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该工程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初步分析。

三、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是计算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时间流量表,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费用和净效益,计算项目的各项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1.基本数据及依据

(1)工程投资。对于刘老涧三线船闸工程,工程投资主要包括船闸水工建筑物、闸区桥梁,附属工程(闸区道路、给排水、码头地坪、电缆沟、新建防洪大堤等)投资费用。资金来源由省级水利资金与地方自筹资金结合。刘老涧三线船闸工程经测算合同预计总成本87,579,434元。工程直接费用为79,989,434元;其他直接费:3,040,000元;间接费:4,550,000元;其中:检验试验费1,280,000元;材料上涨费:1,000,000元。

(2)年运行费。船闸工程年运行费主要包括岁修费、大修费、管理费等。一般岁修管理费率为0.5%~1.0%(即占工程投资0.5%~1.0%),大修费率为0.3%~0.5%,两者合计为0.8%~1.5%。日常船闸运行包括器材及人工费,宿迁市城区船闸工程的年运行费包括工资及福利费、材料费、维护修理费和其它费用。①工资及福利费:刘老涧三线船闸三期工程完成后基本沿用原有船闸一、二期工程的工程管理机构,增加新的人员编制8人,按六类工资区14.85元/工日进入工程单价计算,并以19.86元/工日作为人工补差的依据;每人工资及办公费用为3万元计算,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增量为24万元。②维护修理费:以固定资产价值的1.5%计算,运行期每年增量维护修理费126.86万元/年。③材料费和其它费用:材料费和其它费用暂取为固定资产价值的5,则材料及其它费用为42.29万元/年。工程每年增量年运行费为193.15万元。

(3)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包括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需要购买的燃料、材料、备品、备件和支付职工工资等的周转资金。按照本工程实际情况并参照同类工程,考虑采用年运行费的25%计算,即在运行期每年流动资金为48.29万元。

(4)效益计算。本工程是一项结合防洪减灾、通航和环境美化于一体的港工项目,项目的实施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

①通航、防洪效益。

刘老涧三线船闸三期工程充分考虑a、各枢纽内建筑物的合理配置,使之协调通行,充分发挥效益;b、有良好的通航条件,保证过闸船舶安全、方便、迅速,并有利于船闸的日常管理;c、尽量减少征地,居民拆迁。尽量减少挖填方量,便于施工、减少工程投资等。三期工程实施完成后,运河畅通,过往船只显著增多,货物流量大幅提高,明显改善运河周边地区货物水运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船闸工程做好之后不仅大大降低了船舶通航的成本,还提高了船舶装卸作业和航行的安全性。除了在通航方面发挥显著效应之外还提高了船闸周边地区的防洪效应,如发生大洪水,将冲毁工厂企业、公路以及市政设施等,考虑原河堤的保护效益,提高部分的防洪效益,按工业总产值的1%计算,每年的防洪效益为52.68亿元1%=5,268万元。

②社会效益。

京杭运河贯穿刘老涧地区南北,三线船闸位于黄淮冲积平原区,场地西側有废黄河故道堆积。因历年兴建船闸,河堤及疏浚河道等水利工程建设,场地地形、地物变动较多,通航能力降低、大型船舶无法正常航行,阻碍了当地的水路运输的通畅性!防洪能力也降低,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过防洪三期工程的实施,三期工程的建设与一、二期工程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畅通的通航环境,强有力的改善了船只通航能力,也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防洪体系,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生活财产的安全,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更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原一期工程沿江两岸的可耕作土地基本荒废,根本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价格只有2~5万元/亩。随着三期船闸工程的建成,原来的荒地变成了聚宝盆,土地价格飚升至30~60万元/亩,有力地促进了城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③生态环境效益。

防洪工程项目的实施,整治了淤积河道,增加了耕地面积,营造了龙舟飞渡、湖光秀色的美丽景色,美化了城区,改善了投资环境。

(5)社会折现率。本工程经济评价采用的社会折现率为is=12%。

2.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刘老涧三线船闸工程项目属新建项目,所以国民经济评价按新建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规范进行,计算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提出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四、财务评价

1.基本数据及依据

水利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是在拟定的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借款计划与偿还条件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采用现行财务价格考察工程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提出工程在财务上可行的条件和非工程措施。

1)现金流出。本项目的现金流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等。

①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就是项目达到设计规模所需要的以各种方式投入的主体工程和全部配套工程的全部建设费用。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采用国民经济评价中的分年度投资,固定资产形成率采用0.90,至2007年底形成增量固定资产价值8,457.27万元。

②流动资金投资。与国民经济评价一致,流动资金取为年运行费的25%,即运行期每年为48.29万元。③财务评价的总成本。考虑增量费用,包括年运行费、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a.年运行费。宿迁市城区防洪二期工程在年运行费中不考虑销售税金和其它税费。运行费与国民经济评价一致,所以运行期年运行费为193.15万元。b.折旧费。工程在使用期内的折旧率为2.4%,则本项目在2008~2047年每年折旧费为202.97万元,在计算期末的残值为338.29万元。c.摊销费和利息支出。本项目没有摊销费和利息支出。

2)现金流入。因本工程项目的主要作用是防洪,所产生的防洪效益是社会效益,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因此不计算财务收入。

2.财务评价指标

一般工程财务评价的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PNPV)、投资回收期(Pt),但是由于本工程没有财务收益,所以不对其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和评价。

五、综合评价

经过进行国民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可以判断:工程完成后,将使京杭运河刘老涧地区大大提高通航能力、加大水路运输量,同时防洪堤围整体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通过工程的建设,该地区的工业货物以及农产品的运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促进了该地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对刘老涧三线船闸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的增量指标表明,经济净现值为2,153.85万元,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13.10%,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4,大于1.0。这说明本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十分优越。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洪,其产生的效益是社会效益,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为了使其建成后能正常运行,必然要解决今后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维护正常运行的修理费用,特提出一些建议:

(1)在三期工程建设中,充分利用一些新兴材料,既满足工程结构需要,又节约工程建设资金。(2)发动当地受益群众捐资或出劳力维修工程,以减少工程维修费的支出。(3)由政府财政补贴不足部分费用,主要从水利基金收入中调剂解决。

第6篇

【关键词】水闸;底板;混凝土

0.引言

水闸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很广,底板部位易出现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工程界。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该问题的出现,给水闸工程带来了多方面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在进行水闸设计时,一定要根据闸址附近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文、施工、管理等因素,认真研究,合理布置。

1.底板混凝土配料的控制

混凝土生产系统在使用前要进行保养、校核,确保计量准确性,材料配合比允许偏差必须控制在水泥、水、混合料为±2%;砂、石为±3%;外加剂为±l%。除粉煤灰、水、砂、石用自动计量系统控制外,对减水剂要先用天平称量每盘料的用量,然后装袋备用。根据现场工地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严格配料,机械搅拌时料斗投料顺序为:先加碎石,后加水泥、减水剂、粉煤灰,最后加砂和水,混凝土搅拌时间从投料完毕组成材料,在搅拌机内延续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掺入抗裂防渗纤维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5分钟。

混凝土出料时随时测定坍落度和拌和物温度、观察混凝土拌和质量,严禁生料输送,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由于底板混凝土仓面较大,混凝土用量多,可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泵管安装时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每隔一段距离要用钢管支架固定,管道卡箍处不得漏气漏浆,泵管尽量少用弯管和软管,预防堵管,确保混凝土顺利出料。混凝土泵送前要用清水湿润管壁,然后拌制1:2水泥砂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用的水泥砂浆要分散布料。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前场和后场均须布置管理人员随时指挥协调。现场可用对讲机联系来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及拆布管时间,以确保混凝土整个浇筑过程紧张、连续、有序地进行。同时要安排专人测定混凝土入仓温度、坍落度,并留置规定制取的试压块组数。混凝土浇筑前,要保证仓内无杂物,模板、钢筋、预埋件符合规范要求,一切准备工作就序,并做好质量自检记录。经现场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浇筑。底板浇筑前要在仓面平均划分施工区域,混凝土浇筑自西向东、由远而近。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方向分层进行,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开始布料,两管同时进行,采取“斜面分层”法施工。

振捣混凝土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安排一台泵进行面层防渗抗裂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灌筑后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时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操作时做到快插慢拔,上下略为抽动,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使混凝土达到均匀振实。插入式振动器在每一插点上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而且水泥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准。

2.水闸底板混凝土的分析

目前在对待混凝土底板结构问题上,一般是允许出现裂缝,而对其宽度进行一定的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不使用环境和要求下的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宽度有不同的控制标准。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允许裂缝宽为0.2-0.3毫米,在对待裂缝问题上提出限制与允许的两种方法。变形变化引起的约束应力首先要求结构所处的环境能给结构以变形的机会,即变形得到满足,则不会产生约束应力。

在全自由状态下,结构可以有任意长度、任意温差不产生约束应力,因此给结构创造自由变形的条件就是允许原则。在实际工程中,全自由的理想状态不易做到,但是可减少约束,释放大部分变形,使之出现较低的约束应力;当结构处于全约束状态,要让任意长度不设伸缩缝亦不开裂,则只须所选用的结构材料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即可。该设计原则称为限制原则。一般说来,对于限制原则,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储备;采取允许原则,必须有充分的变形余地。现在一般认为,混凝土建筑物不出现裂缝是不可能的,或是很困难的。防止裂缝出现,在材料、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研究,但还不够完善或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在水工结构工程中,以限制原则为主,力求工程各部位都不裂缝。

3.水闸底板外部环境的控制

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在1~3d内可放出热量的50%,甚至更多,当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后随着热量的散发又开始降温,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热量传递的同时更易在内部积存,导致了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内部出现峰值温度。升温阶段结束后,是散热阶段。内外混凝土散热条件不同,外部混凝土和外界环境接触,散热条件好,热量容易散发,内部混凝土散热条件差,于是在降温阶段又造成了外部混凝土温度低于内部混凝土温度。这样在升温和降温阶段都使底板内外混凝土形成了同一方向的温度梯度。导致了其变形的不一致。内部膨胀受到外部的限制,或相应地外部收缩受到内部约束,于是在外部混凝土中产生了拉应力。当外部混凝土拉应力达到其极限拉应力,裂缝就会产生。裂缝初期很细,随着时问发展继续扩大、变深,甚至贯穿。除了混凝土水化引起的温度作用外,运行期环境温度变化也会产生作用。特别是遇到寒潮袭击、表面温降特别大时,裂缝发展更为严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内外温差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水泥用量、水泥品种、浇筑入模温度及环境温度等。

混凝土内的水分,少部分提供了水泥水化的需要,少部分泌出流失,大部分水分是在浇捣完毕后慢慢蒸发掉的。随着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未饱和空气中慢慢散失,引起混凝土体积缩小、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干缩。

混凝土即使没有水分蒸发,其各组成部分的化学反应也会产生自生体积变形。在底板约束影响范围内,膨胀型自生体积变形会产生预压应力,有利于防裂,收缩型自生体积变形则不利于防裂。混凝土的自生收缩一般在拆模之前完成,虽然其量值不大,但如果同其他收缩叠加在一起,就会使表面拉应力增大。像水闸底板这样的断面尺寸很大,确属必须解决水化热问题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必须考虑自生收缩参与温度收缩等叠加的影响。

影响混凝土自生体积收缩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水灰比,水灰比的变化对自生收缩的影响和对干缩的影响正好相反,当水灰比大于0.5时,其自生收缩和干缩比忽略不计;而当水灰比小于0.35时。自生收缩和干缩的作用相当,必须加以考虑。

4.结语

水闸底板混凝土产生问题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各种因素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在本文的述评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时要减小一种原因的不利影响,却会增加另一种因素的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对待水闸底板混凝土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尤其注意。

【参考文献】

[1]王恒平,肖怀前.淮阴闸除险加固方案比选设计[期刊论文]-农业与技术,2012(4).

[2]赵永昌,郭林山.水闸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06).

[3]马跃先,陈晓光.水闸混凝土温控施工动态控制研究[J].施工技术,2007,(04).

第7篇

【论文摘要】: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和地下水持续下降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制约东营市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东营市实际,分析了东营市近几年水资源状况,现就如何把洪水资源变害为利,科学与综合利用洪水资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前言

长期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威胁人们生存的心腹之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减灾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在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后,对防洪工作重新做了战略性的调整,即我国的防洪工作将逐步从控制洪水向体现水资源性的洪水管理转变,以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以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东营市,汛期洪水在造成灾害的同时,其作为资源的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东营市地理位置及水资源概况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当地水资源量为5.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7亿立方米,有70%集中在汛期,大部分汇流后经河道排泄入海。唯一的地下淡水区位于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积平原上,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其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0.6亿立方米。由于连年超采,致使地面裂缝、海水入侵。小清河以南地区地下水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形成以大王镇政府驻地、稻庄镇政府驻地、县城规划区、石村镇辛桥为中心的4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同时,黄河水是东营市最重要的客水资源,近年来均引提黄河水量为55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水资源日趋减少,东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愈加突出。因此,在有效利用黄河水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湾,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也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560毫米,受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影响,该地区降水量在区域分布及时空分布上均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变化较大,降水量丰枯相差悬殊,连丰枯时段变化明显。从实测降雨资料可以看出,1964年年降水量达到1133毫米,为系列之最大,而1989年降水量仅为364毫米,为系列之最小值,丰枯极值比达3.1。1961—1967年是明显的丰水时段,平均降水量706毫米;而1980—2004年则是典型的枯水时段,平均降水量仅为476.6毫米,丰枯时段降水量极值比为1.5。同样,降水量年内分布更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汛期6—8月。一般年份汛期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的60%—70%,而有些年份甚至高达80%以上。尤其是7、8月份易产生洪涝灾害,而其它季节降水极少,季节性干旱时常发生。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水量4.47亿立方米,其中汛期3.08亿立方米,实际全市骨干河道建闸25座,拦蓄总量2.4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3%,每年汛期均有1.5—2.0亿立方米的洪水被弃,造成极大浪费。目前,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影响到城乡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严重制约着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推进传统的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在优化配置现有水资源的同时,不断强化洪水资源的意识,科学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大力推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3科学与综合利用洪水资源的措施与办法

3.1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提高拦蓄总量和多年调蓄能力

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增强水库、河道拦蓄总量,提高多年调蓄能力,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洪水资源利用方面,东营市具有较好的优势,河道、水库众多,分布较合理,需水能力较大。截至2008年,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共建成平原水库708座(地方558座,胜利油田150座);总设计库容9.31亿立方米(地方4.40亿立方米,油田4.91亿立方米)。但多数水库未达到设计蓄水标准。相当一部分水库地处低洼地带,或靠近河道,但具有流入水库条件。为从长远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洪水水资源,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东营市蓄水工程规划增加蓄水能力2.0亿立方米。蓄水工程本着少占地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工程措施对现有水库进行增容,1.5亿立方米。二是新建水库工程,库容2500万立方米。三是新建河道拦河闸,拦蓄库容2655万立方米。

3.2加快“水网”工程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加快“水网“工程建设及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在加快水库衬砌及河道拦河闸建设的同时,组织本市主要骨干河道流域”水网“工程建设的科学统一规划,总的要求是”库库相通、沟沟相连“。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组织实施,力争5—10年的时间,建成东营市“六纵六横”的水网体系,以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统一调度。

“水网”工程建设要以现有水利工程为基础,以规划工程作依托,修建引、蓄、排配套工程,构成网络体系,达到引、蓄、排自如。修建拦蓄洪水工程,增强控制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的能力。另外,要建立水库、河道风险调度机制。随着东营市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水利工程的治理,水利工程拦蓄洪水的能力不断提高,水库、河道多级调度变为可能。

3.3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尽快改善生态环境

在抓紧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拦蓄及“水网”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结合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改进耕作方式,大力种草、植树,增强地表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轻水库、河道淤积,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抓好支脉河、沾利河、神仙沟、广利河、溢洪河等流域水保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大搞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做到治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十一五”末东营市水土流失严重区得到基本治理,再经过5—10年的奋斗,将东营建成富而强、绿而美的新东营。

3.4加快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洪水资源管理和调度,不仅能提高洪水资源在利用管理和调度上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而且可为逐步建立洪水资源科学利用和调度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已建成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雨情自动测报系统、防潮大堤潮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墒情监测及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引黄灌区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的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水文预报、洪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应用。加快东营市大中型水利工程雨水情遥测系统建设,在主要河道流域上合理增补雨量、水情站,及时、准确、快捷、有效地收集雨情、水情等数据资料,用地理信息系统加以处理,利用洪水预报模型对流域上的产汇流情况及河道水库的水位、流量进行预报,用洪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对大中型水利工程实施科学统一调度,并做到可靠、安全、快捷、准确,真正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3.5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完善运行机制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使洪水资源的配置发挥最佳经济社会效益。依据《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大胆探索地方流域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配套规章建设,对洪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征收资源费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快依法开发利用洪水资源的步伐。积极探讨科学开发利用洪水资源的运行机制,使其与社会发展真正融合在一起,用水的人有利益约束、开发水的人有经济保证。改革东营市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体系,采取经济刺激手段和价格机制调节资源的利用和供给管理。尤其对洪水资源工程的开发建设,应实行收益者投资,真正从经济上保证洪水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8篇

【论文摘要摘要:水资源短缺、洪涝灾难和地下水持续下降新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制约东营市发展的主要新问题。笔者结合东营市实际,分析了东营市近几年水资源状况,现就如何把洪水资源变害为利,科学和综合利用洪水资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前言

长期以来洪涝灾难一直是威胁人们生存的心腹之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减灾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在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后,对防洪工作重新做了战略性的调整,即我国的防洪工作将逐步从控制洪水向体现水资源性的洪水管理转变,以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以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紧缺新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东营市,汛期洪水在造成灾难的同时,其作为资源的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是值得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东营市地理位置及水资源概况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当地水资源量为5.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7亿立方米,有70%集中在汛期,大部分汇流后经河道排泄入海。唯一的地下淡水区位于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积平原上,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其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0.6亿立方米。由于连年超采,致使地面裂缝、海水入侵。小清河以南地区地下水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形成以大王镇政府驻地、稻庄镇政府驻地、县城规划区、石村镇辛桥为中心的4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同时,黄河水是东营市最重要的客水资源,近年来均引提黄河水量为55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水资源日趋减少,东营市水资源短缺新问题将愈加突出。因此,在有效利用黄河水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湾,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也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560毫米,受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影响,该地区降水量在区域分布及时空分布上均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变化较大,降水量丰枯相差悬殊,连丰枯时段变化明显。从实测降雨资料可以看出,1964年年降水量达到1133毫米,为系列之最大,而1989年降水量仅为364毫米,为系列之最小值,丰枯极值比达3.1。1961—1967年是明显的丰水时段,平均降水量706毫米;而1980—2004年则是典型的枯水时段,平均降水量仅为476.6毫米,丰枯时段降水量极值比为1.5。同样,降水量年内分布更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汛期6—8月。一般年份汛期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的60%—70%,而有些年份甚至高达80%以上。尤其是7、8月份易产生洪涝灾难,而其它季节降水极少,季节性干旱时常发生。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水量4.47亿立方米,其中汛期3.08亿立方米,实际全市骨干河道建闸25座,拦蓄总量2.4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3%,每年汛期均有1.5—2.0亿立方米的洪水被弃,造成极大浪费。目前,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影响到城乡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严重制约着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推进传统的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在优化配置现有水资源的同时,不断强化洪水资源的意识,科学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大力推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3科学和综合利用洪水资源的办法和办法

3.1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提高拦蓄总量和多年调蓄能力

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增强水库、河道拦蓄总量,提高多年调蓄能力,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工程办法。在洪水资源利用方面,东营市具有较好的优势,河道、水库众多,分布较合理,需水能力较大。截至2008年,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共建成平原水库708座(地方558座,胜利油田150座);总设计库容9.31亿立方米(地方4.40亿立方米,油田4.91亿立方米)。但多数水库未达到设计蓄水标准。相当一部分水库地处低洼地带,或靠近河道,但具有流入水库条件。为从长远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新问题,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洪水水资源,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东营市蓄水工程规划增加蓄水能力2.0亿立方米。蓄水工程本着少占地的原则,采取以下办法摘要:一是利用工程办法对现有水库进行增容,1.5亿立方米。二是新建水库工程,库容2500万立方米。三是新建河道拦河闸,拦蓄库容2655万立方米。

3.2加快“水网”工程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加快“水网“工程建设及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在加快水库衬砌及河道拦河闸建设的同时,组织本市主要骨干河道流域”水网“工程建设的科学统一规划,总的要求是”库库相通、沟沟相连“。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组织实施,力争5—10年的时间,建成东营市“六纵六横”的水网体系,以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统一调度。

“水网”工程建设要以现有水利工程为基础,以规划工程作依托,修建引、蓄、排配套工程,构成网络体系,达到引、蓄、排自如。修建拦蓄洪水工程,增强控制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的能力。另外,要建立水库、河道风险调度机制。随着东营市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水利工程的治理,水利工程拦蓄洪水的能力不断提高,水库、河道多级调度变为可能。

3.3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尽快改善生态环境

在抓紧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拦蓄及“水网”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结合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改进耕作方式,大力种草、植树,增强地表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轻水库、河道淤积,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抓好支脉河、沾利河、神仙沟、广利河、溢洪河等流域水保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大搞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做到治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十一五”末东营市水土流失严重区得到基本治理,再经过5—10年的奋斗,将东营建成富而强、绿而美的新东营。

3.4加快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洪水资源管理和调度,不仅能提高洪水资源在利用管理和调度上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而且可为逐步建立洪水资源科学利用和调度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已建成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雨情自动测报系统、防潮大堤潮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墒情监测及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引黄灌区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水文预告、洪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应用。加快东营市大中型水利工程雨水情遥测系统建设,在主要河道流域上合理增补雨量、水情站,及时、准确、快捷、有效地收集雨情、水情等数据资料,用地理信息系统加以处理,利用洪水预告模型对流域上的产汇流情况及河道水库的水位、流量进行预告,用洪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对大中型水利工程实施科学统一调度,并做到可靠、平安、快捷、准确,真正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3.5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完善运行机制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使洪水资源的配置发挥最佳经济社会效益。依据《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大胆探索地方流域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配套规章建设,对洪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征收资源费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快依法开发利用洪水资源的步伐。积极探索科学开发利用洪水资源的运行机制,使其和社会发展真正融合在一起,用水的人有利益约束、开发水的人有经济保证。改革东营市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体系,采取经济刺激手段和价格机制调节资源的利用和供给管理。尤其对洪水资源工程的开发建设,应实行收益者投资,真正从经济上保证洪水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河道濒繁清淤,启示

一、河道淤积的原因

一条规则的梯形断面的河道,用不了几年就会淤积成半圆状或复式河槽。过水和蓄水能力大大减少,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四条。

(一)流砂造成的河底抬高

沙性土壤,在含水量较高时,挠动易流,在河道治理刚刚结束时,往往河道无水,由于地下水的渗出,使刚受过挠动的沙土开始流动,随着河道水位抬高,随风起浪,流沙不止地流动,河底便随之抬高。当河道水位急剧下降,地下水随之渗出,沙土含水量大,渗水快,流动性大,同样也使河底抬高。

(二)引黄灌区浑水入沟淤积

引黄必引沙,蓄水越浑淤积越多。尤其黄河下游,来水量少,时空分布上与农业灌溉极不协调。为了以丰补欠,不管含沙量大小,只要黄河有水就先引来蓄满河道,导致了河道的淤积。

同时,由于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开垦土地的积极性,该启用而得不到启用的支渠以下的斗渠农渠全部还耕,导致了引黄灌区引水入沟,再行提灌,淤了小沟淤大沟,最后排水冲刷于大河道。

(三)人为破坏因素

人们为了多开垦占土地,堤顶堤坡直到滩地河口甚至河坡围垦河流,破坏了工程的草皮植被,使大雨径流冲毁工程,淤积河道。

靠近城镇和村庄的河段,向河道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都不同程度地疏窄和淤积河道。

(四)人为工程因素

个别乡镇村的方田建设,为了方便排水,随意增设支流入口,支沟与干沟的底高程差太大。并且支斗沟均属挖掘机施工,边坡太小,虚土太厚。大雨来时小沟拉成大沟,逐级虚土全部汇入大河道。

在一年一度的河道清淤复堤治理过程中,堤顶应分段整平而整不平,堤肩河口均不留挡水土埂,滩地河坡虚土太多,致使清淤治理后的第一年淤积最为严重。

二、减少河道淤积的措施

针对河道淤积的原因,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流沙处理措施:

河道选址应尽量避开流沙段,确实避不开应采取工程措施,有条件或者流沙段太短可采取衬砌,经济条件达不到就采取大边坡。同时施工结束时要及时蓄到一定水位的水,减少地下水渗入。清淤施工尽量不破坏河坡的草皮植被,同时,尽量采用水下机械清淤保持一定水头固坡。

(二)减少引黄蓄水淤积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灌区工程与放水管理,严格控制含沙量过高时引用黄河水。逐步配套和发挥灌区干、支、斗、农四级渠道工程,发展自流灌溉。严格控制乱扒堵现象,逐步杜绝引浑水入沟再行提灌。向河道引蓄黄河水时,要通过沉沙池沉沙后利用泄水闸或跌水工程引入河道。

(三)杜绝人为淤积河道的措施

强化工程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广泛宣传水法规,提高人们自觉维护河道工程的法律意识,以法开发利用国有水土资源,杜绝乱垦乱种,破坏草皮植被,冲毁工程,淤积河道。严励打击围垦河流、杜绝向河内倾倒垃圾、排放有毒有沉淀物的污水。保护河道人人有责,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给垃圾找个存放处。

(四)工程治理措施

现有河道堤顶滩地均已垦植,再行治理时,只要河道不再加宽,不要为了外貌光滑好看而破坏草皮植被,坚决杜绝河坡贴土,滩地抬高。堤顶滩地要分段整平,不同高度的堤顶滩地要设挡水土埂,堤肩河口设挡水土埂,施工要严格细节,不要因小失大。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