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2 15:50:32
导语:在市场营销实习工作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寒假实习工作报告范文2021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
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一、知识就是力量,唯有牢牢掌握,才能在人生的职场上春风得意。只有懂得多,识得广,才能胜任工作。这一点我有亲身体味。记得有一回,公司里成品区门前长长的成龙车箱里已装满一了箱箱的贷物,在即将完成的时候才发现出了问题,只得一箱箱地御下来检查,但由于地上的空间有限没有得到很好地分类,御下后一箱叠一箱地放着。可检查完毕又出现了问题,当时部门经理、主管、总收发,师傅都在那场,他们都急了,因为贷物要准时出发,而贷物的颜色,规格,大小,批次,发贷地点等全都写着英语,没人看懂,无法分门别类。就在这时候我告诉了主管说我全看懂箱子上面的英文。刚开始没人相信,可我没有放弃,继续说服主管“我把箱子上面的英文翻译出来,然后再打开箱子看看里面的东西是否与我翻译的相符,如果相符那就说明是对的”。就这样我说服了主管,贷物能够按时出发了。记得那天气温不是很高。可我一人四顾八方地指挥员工,出得满身是汗。后来我得到了赏识,在公司里参加了许多管理工作,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源宝库。
二、工作一丝不苟才能实现每一个领域的顺利完成。对工作唯有认真对待才会有条不紊。才会顺利进行,形成周期的良性循环,有一回也是出了错,公司里有一种批号的衣服无法贴上标签,因此弄错了好多,后来才知道衣服的正确分法是把里面的翻出来,看看后幅上打结的个数。许多人进了公司许久,后幅指的是衣服的那个部位却不知道。而且后幅上打的结很小,手自然是模不着,唯有用眼睛盯着才看得到,这样一来工作进展很慢,厂长知道后,竟然把办公楼里的行政部和财务部的人员都调过来,一起分码衣服。其实厂长不认识我(毕竟我是公司里的无名小卒)师傅却让厂长叫我指挥行政部和财务部的所有人,厂长听师傅说我工作向来一丝不苟不会出错就答应了。我想只要一丝不苟的工作,是金子总会发光。
三、在现实中要认识人性的复杂,只有了解人性,在生存的空间里才会游刃有余。我们工作要努力,对人要友好,这是对自己的必然要求,那样你才会有更多的机遇和朋友。但是人性的东西很复杂,有善良也有丑恶,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特别是从普通的员工刚进入管理层,这时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毕竟现实的竞争太残酷。有一回我拿衣服给某个师傅,他见我年纪轻轻就对我不屑一顾,其实我知道他是在故意整我,因为这件事情如果不完成就有人算到我的头上,我见他傲慢的态度便对他拍着桌子说到“你这种态度,要不要我在会议上提一下”他没话说了。
寒假实习工作报告范文2021
作为专生本的我们,社会实践也不能停留在大专时期的那种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社会实践 应结合我们实际情况,能真正从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践。我觉得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己制 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应注重实践的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因 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体验一下工作,这学期的假期我根据时间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假期期间找了一份工作, 虽然仅有一 个月的时间,但我觉得受益匪浅,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短短的工作让我体 会到了就业的压力、自己能力的欠缺及社会的艰辛,同时让我感到工作的无比快乐,一种在学校自由天地无法体会到的残酷竞争的“愉悦”。寒假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体会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通过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使我从内心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实习岗位与负责事务:收货部收货员 主要负责事物是接收供应商货物,收货单据的保存、整理、分类、归档,执行公司退货或报损工作,保证周转仓内商品码放有序,通道顺畅,重点商品管理盘点等等。
为了了解和熟悉超市物流,仓储,营销以及管理等相关知识。使学到的计算机,营销渠道管理,数据库,物流,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跟实践相结合,在实习中检验,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技巧。
经过寒假半个月的工作实践,让我感受到一些工作体会:
我的工作地点是在超市。这个超市在当地还是比较大的超市,经营范围很广, 每天的人流量也比较多。我的工作是在超市的前台工作,以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 事情,所以还要接受了基本的培训。几天后,对基本的工作已有所了解。但是通 过几天的实践我发现我在说话和接待顾客方面还有所欠缺。 超市前台是接触顾客 最多也是最麻烦的地方之一,要帮顾客解决一般的问题的同时还要卖一些东西, 是需要人很细心的去做。我知道不管做什么要多做事,少说话!话虽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就不简单了。
寒假实习工作报告范文2021
为期30天的社会实践圆满的结束了,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值得令人好好回味一番。为此我用这篇社会实践论文记录与总结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而这并不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这是为了自己而写的一次找寻内心声音的伟大体验。
我很庆幸能在放寒假的当天跟学长、学姐们一起去苏州的一个手机厂工作。在手机厂刚开始做清屏工作,后来转成看外观。刚进无尘室的第一感觉觉得一个小小的手机屏一定不会难倒我。可是并没想象的简单。进到无尘室有一个小师傅带我,她说清屏需要很大的耐心,我说我有。她笑了。她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下定决心的去清这块屏,不去想那么多,一点一点的来,总会很容易清干净。”是啊,或许这就是小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从清屏上我感觉到了一个人的耐心需要多大才可以清出来那么干净的一块小小的手机屏。
如果问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开始到社会中工作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工作中要先去掉“学生味”。工作本身需要的就是一种严谨的态度,“我是大学生”并不能作为工作中出现错误的借口,别认为犯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此时你是在做一件用时间计算金钱的事情,校园中的“随意性”决不能带有。从我入职开始的不久,就转入外观。我又有了一个师傅,这是一直到工作结束的师傅。她在外工作了好久。她常给我说:“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责任。”在跟她相处的期间我还领悟到了“尽力并不等于全力,尽了全力还是会有一点点瑕疵。自己的本职不做好直接就影响到了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
工作虽然简单甚至单调,但是考虑下去任何细节都很重要,每一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第一天看外观只看师傅看过的屏,她打的不良我从中找,感觉那天过的很快,也许是在无尘室清过屏的缘故吧。感觉还不错,很快便学会了。刚开始师傅让我自己看,我看过后她在看一遍,偶尔会因为我的大意有的地方的小脏污会丢掉,还会看不完全。
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我却觉得,检讨才是成功之母。曾有一次看到一个屏,那样的故障我没见过,然后就流下去了。到复判时却被打回来了,当时被师傅小小的批了一下,师傅说:“你不知道看屏要看整个外观么?”我不语。我只在心里记着师傅的话。日后的每个屏我都会很认真的去看,而我的速度却很慢。我师父说只要你掌握好了再提速也不迟。我很认真的跟师傅学。我的速度也很快得以提升。在随后的工作中,我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师父每天都很开心,我的速度提高了,也便可以帮她减轻些辛苦。每天在工作中随着开心下班。
大家好!
非常感谢董事长给我提供工作的机会,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同时感谢公司的各级领导,你们的面试和信任让我进入公司成为了可能。
入职以来,通过日常观察、与部分员工交谈,以及执行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对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初步感受,到逐步深入,逐渐有了管窥之见。短时间之内,感受最深的,是公司对现代管理方式的积极追求。在总经办的主导下,一切都按照现代管理的方式去操作,其中体现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执行以结果为导向的关键目标的绩效考核制度,另外在制度建设、工作伦理方面,都体现了我们公司的这种现代化追求。直接的结果就是:管理专业,员工敬业。可以预见在以后,公司的管理趋势必将是:管理规范、配合流畅、思想统一、务实高效。
入职之初,做总经办高级储备干部,总经办安排的绩效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一个是结合公司状况做工作报告。
管理固定资产,公司重视,对我个人也是第一次绩效展示。我的管理目的是:防止资产流失,控制经营成本。首先扩大原来固定资产的定义范围(原定义:单位价值XX元以上,使用年限1年以上),把能控制的资产都纳入管理的范围,特别是增加了个人管理的公司文件类资产。
重点是对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
登记的步骤是:
1、具有固定办公场所的职员,把公司配备的设备、工具、重要的文件作为固定资产登记,建立个人固定资产台帐,直接责任到人,作为职员岗位异动和离职时的物品及工作交接依据。
这一部分资产统计的比较详细,大到空调,小到订书机,因为有具体的责任人,资产的针对性、追溯性都比较强。
对于某些办公环境内的公用设备,都归于该环境内的最高行政职员责任内。
2、对公共场所的资产,以具体场所为单位进行登记。
3、初步登记结束后,检查财务、物控、文控等部门的相关登记,核对原始记录,查漏补缺,与公司原资产册对接。
4、责任人签字确认,下发,原件由总经办保管备案。
这样管理的优势很:不但清楚了公司资产的具体分布情况,关键是能够随时追查资产的去向及现状,为资产的配备、折旧、报废、更换提供了可靠依据。
截止到今天,该项工作已经比原定计划日程提前完成。统计造册结果已经上报总经办。感谢各部门主管及同仁的大力配合。
接下来的工作:制度重申、制定运行方案并负责实施等。
下面的这些课题,都是关于公司管理方面的思考,是我认为有必要改进,或者引起重视的。其中的某些课题,不一定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只是我认为在某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因此也列入了课题范围。
课题一、保持较低的离职率
1、课题现象
我在总经办办公以来,总有员工在不间断的离职,主要成分是普工,也有少量基层管理干部,在基层登记固定资产时,发现部分基层干部还没有补充到位。
2、造成问题
人员不稳定,特别是核心员工不稳定(核心员工包括:各级主管、文职专员、技术领头人、营销主力人员),就谈不上构建企业文化,公司的运作流程就总是存在着某些断层,给生产、经营、管理带来被动。
3、解决手段
1)暗访周边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周边企业的薪酬标准,然后结合我们自身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工资、奖酬,在薪酬上做到行业平等。
2)合理奖酬,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同岗位不同绩效的人员计发薪酬,做到岗位平等。绩效考核是一种激励机制,要做到激励和鞭策互动,防止出现激励和打击互现的局面,在奖励优秀的同时,也要帮助、鼓励绩效临时不理想的职员进步,不能因为激励了优秀,造成部分临时不优秀的失去了上进的动力。
3)对部分关键技术岗位,实施内部人才培养战略,重点对那些认可企业文化、扎实肯干、谋求长远发展的员工进行培养,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替他们承担责任,慢慢地培养他们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争取在某些重要岗位,形成技术竞争的态势,这样不但可以做到技术人员的互相制衡,也消解了因为技术资源垄断给管理带来的被动局面。考虑把培养技术新人,作为直接主管的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之一。
4)为核心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公司要加强对核心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加强他们的归宿感,同时,要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可以考虑把某些具备条件的员工补充到重要岗位,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招聘和培训的成本,还可以通过对他们晋职经历的宣传,让其他员工感受到公司对于人才的渴望和重视,从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5)改善工作环境,特别是食宿条件、文体娱乐设施等方面,有些条件的改善可能临时不能一步到位,但是要让员工体会到公司的不断努力。这一点的达成,可以充分利用板报、内部报刊等一切宣传手段。
6)在企业经营、生产任务许可的前提下,考虑让部分岗位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以下几条思路可供参考和选择:a、逐步执行双休日制度;b、实行大小礼拜的休假制度;c、一个月之内至少有一次休息双休日。以上三条,目的是让员工能有机会改变休假节奏,制定计划处理个人事务。
共3页,当前第1页1
课题二、把客户当作目的,也当作手段
1、 课题原因
鉴于我司产品的特殊性,客户群主要是学校,目前学校基本是政府主管,其采购计划肯定要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限制,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政府资源保持足够高的重视。
然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行业一定会逐渐被政府断奶,走向自主,而且,一些民营企业将会越来越多的进军教育行业,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越来越多的面对具有自主采购权的客户。而大多客户在采购前,他们的产品信息来源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制造商的产品宣传,另一个是向熟人打探。而后者,是中国人一贯的购买习惯。所以,营销人员要逐步学会让客户成为我们第二业务员的能力。
2、达成手段
1)加强对市场营销人员业务伦理的培训,通过大力宣传公司某些被提拔的业务员的事迹,来激发他们的归宿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逐步达到业务员对公司提供的工作平台的价值认同感,从而让更多的业务员(特别是业务骨干)建立长期为公司服务的意识。
2)建立强烈的服务至上的营销理念,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因为优质的客户都是来源于优质的服务。
3)合理、准确评估客户。加强与客户的情感交流,对报价邀请、投标邀请等订单前期客户要准确的定位和评估,确定哪些对象渴求真诚的合作,哪些对象只是想获取对比信息,哪些对象是纯粹的把我们当做衬托,从而确定市场工作重点,从以上对象中确定哪些是主攻方向,哪些是争取对象,力争让所有可能的对象都最终成为我们的订单客户。百分之一的希望,当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4)营销人员要逐步学会:在心里上,不仅仅局限在表面上,不但要把客户当做服务对象来看待,也要当做朋友来看待。客户既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我们工作的目的,也要努力让客户做到如下转变:被服务的客户朋友推销员,如此一来,就完成了目的向手段的转变。
课题三、营销中心的管理需要改善
1、 课题现象
根据总经办的安排,我旁听了营销中心的周例会。例会反映出如下的问题:
1)营销中心的负责人被内勤杂务所累,疏忽了营销的重点。主要原因在于:对内部内勤人员工作内容的安排缺少条理性,工作职责不分,推诿责任。
2)内部内勤人员活跃有余,严谨不足,
3)在理顺责任的过程,中心负责人做的矫枉过正,忘记了内勤人员的服务本质。
2、造成问题
1)管理混乱,形成了短板效应。
2)思路不清晰,内部职责不清,使得工作流程不畅,工作量匹配失衡。
3)为了规范职责,牺牲了服务宗旨,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客户导向上发出错误信息,导致出现全员推诿责任的局面,最终受到损害的是公司的利益。
3、解决手段
1)营销中心从负责人自己开始做起,建立严谨、积极、无条件服务的中心思想,内勤人员就是为客户服务,为市场人员、为技术工程人员服务,服务的宗旨必须贯穿到全员意识中。
2)理顺内勤人员的工作职责,这个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可以一边试验一边持续改善,最终做到工作职责分明、互相配合顺畅。
3)在这个理顺的过程中,不能牺牲工作的激情,不能把理顺变成了推诿,要加强对内勤人员职业素质的培训,建立客户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观,对于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要合理、积极引导,绝对不能粗暴推辞。
4)严格杜绝发牢骚的现象,严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要勇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要勇于为下属承担责任,要鼓励内部职员通过各种途径向上级或者直接向部门负责人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甚至鼓励职员提出自己心中对某些工作程序和工作安排的困惑和不满,然后根据实际问题和实际情况,逐一解决。把所有消极因素解决了,轻装上阵,全力、愉快、顺利的投身工作。
5)对于内勤中某些专业性很强的岗位(比如给客户提供技术服务的内勤工程技术人员),要防止因为责任人因为技术资源独占给部门运作带来的被动,比如岗位责任人因为某些不满以离职威胁公司等,所以必须给类似岗位足够的危机意识,通过各种手段确保该岗位的稳定,或者备用一个选择,或者给该岗位配备一个相关专业的下属分担他的工作(公司储备的接班人),让该岗位的技术人员负责培训下属的责任,把培训合格下属作为该岗位员工的长期绩效成绩之一。
6)营销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针对产品,主要负责对客户的技术指导、客户答疑方面的帮助,有时候可能会难以满足用户提出的纯粹技术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可以由营销中心向用户提供解答疑问的研发技术人员的联系方式,或者其他能够解答此类问题的人员的联系方式。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在于,针对这些作业流程,要与各部门负责人之间达成责任共识与配合和谐。
4、达成效果
只有先把内勤工作理顺了,作业流程固化了,中心负责人才能从繁杂的内勤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市场和客户的方向上去。
对于营销而言,市场的评估、客户的开发和维护才是事业的核心。
课题四、建立全员服务意识
1、课题现象
部分部门之间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
2、解决手段
1)在整个公司建立服务意识,营销中心要建立为客户服务的意识,整个公司要建立为营销服务的意识。因为营销是公司的生命线。共3页,当前第2页2
2)明确作业流程,明确部门之间的职责,来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3)任何部门都不能推脱责任,在部门内部,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建立全员服务的理念:负责人通过一个一个部门之间配合出现的实际责任问题,来现场解决并宣传公司追求的服务理念。
4)当出现部门之间的争执时,部门内部的执行人员,首先绝对不允许掩盖自己部门的失责,或者通过夸大指责其他部门的失责之处来狡辩,相关责任人及主管首先要检讨自己部门的失责之处,对外表明自己的服务太度。对于对方部门在事件中所要担负的责任,由部门负责人出面,与对方的负责人沟通,达成共识。长久的坚持,必定会产生良好的结果。
课题五、实习生的生产质量问题
1、课题现象
公司里学生实习生比较多,实习生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同时具有责任心低的缺点,所以实习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为公司带来更高的利润,同时是公司企业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他们也会成为公司很有效的人力来源,用不好,则会生产更多次品,而且还会浪费或损坏更多的生产资料,提高生产成本。
2、解决手段
1)提高技术辅导人员或者作业辅导人员的职业操守。进入我们公司,可能是实习生人生第一次步入社会,接受的东西对他们的人生可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的辅导人员,不但要辅导实习生的操作技术,也要关怀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职业观和职业操守。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强与实习生的日常交往开始做起,并通过深入展开交谈、举办联谊活动等方式来强化效果。
2)在实习生实习期满离开公司前,请他们对辅导人员进行满意度评价,把调查成绩纳入辅导人员的绩效考核。
3)提高质量检验人员的责任心,让成品检验人员加大检查的力度和范围,把好最后一道关。
4)无论如何,不能把质量问题流到客户那里,不能等客户提出了投诉,我们才去管理。事后管理永远跟不上市场的脚步。
以上几个课题,是我在公司这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有所思考的,对其中的有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不一定正确,但是可以供参考。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我到河边饮水的时候,我觉得那水也渴着,我饮水的时候水也饮我,我认为我的个人前途与公司的发展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公司能够发展的好,我自己才能发展的好,近段时间内我的目标是做好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我希望能够在电子板检测及电子维修这两方面有所发展,争取能够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对公司和自己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到社会上找不到理想的职位,用人单位却反应说“找不到适合的财务管理人员”,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高校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与社会市场需求不匹配,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力不足”或称“就业力低下”,接下来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力低下的具体表现:
(一)财务管理基本能力不扎实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掌握凭证填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财务会计核算能力;熟悉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管理的原理与基本方法;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成本管理学的原理与基本方法。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财务岗位上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未来求职的坚实基础,根基不稳,后患无穷。而我们的大学生实际表现恰好与市场需求不符,存在不熟悉财务基本知识,不能熟悉掌握基本技能以及不清楚业务流程等问题,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失去了成为一名称职的财务人员的资格,缺乏本该具备的大学生就业力。
(二)财务管理核心能力匮乏财务管理核心能力包括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能力、项目评估分析能力、公司理财能力、金融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获得必须以学习能力为基础,而且这里的学习指的是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我们的大学生正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导致上述财务管理核心能力的匮乏,缺乏积极社会实践的意识与行动力,不主动接触企业接触社会,如何能够熟悉并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如何能够拥有金融产品分析能力,进而也不会提高金融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力。不亲身去实践,学以致用,导致缺乏实践能力和互动能力,动手能力差,会计电算化软件不会操作,不能对企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会计实务进行处理。财务管理核心能力的匮乏,是导致大学生就业不力的首要因素。
(三)通用技能不完备通用技能,也称可迁移技能,就是大学生所能做的事。这些技能可以随着职位的变换而迁移。如: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工作之外得到发展,却可以迁移应用于不同的工作之中,是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依靠的技能。在众多的通用技能中,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可迁移技能包括数字敏感度及数字分析处理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财务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总是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缺东少西,不是只具备其中的两三种能力,就是缺少必备技能中的某一两种能力,总之,能达到完全具备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可迁移技能的人数少之又少,所以用人单位招聘时在众多的应届毕业生中想找到合适的财务人员是艰难的。
二、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
造成大学生就业力低下的原因,既有政府、社会、家庭、用人单位方面的影响,也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因素有关,作为一名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本着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着重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来深入剖析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具体途径。
(一)优化高校课程设置,改变教育教学模式从高校课程设置入手,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水平是根本举措,课程设置不合理是造成大学生普遍就业力低下的根本原因。现行的课程设置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符,注重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轻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分数,轻视动手操作能力。高校课程设置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同时结合经济发展的走势,以前瞻性的思维构建课程体系;适度降低基础理论课程的比例,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多开设选修课、通识教育课、人文素养培养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有专职教师和专门经费支持,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要想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力的总体水平,光靠专业课和公共课程的授课与指导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好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设提升就业力的系列课程。比如,针对大学生通用就业能力,可以开设择业环境认知与自身职业优势发掘、形象管理艺术、情景模拟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专场、面试艺术、面试策略与技巧、简历制作与投递、财务管理OFFICE技能应用、行政办公OFFICE技能应用等系列课程;针对要报考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开设申论写作技巧、时事政治解读、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思路、公共基础讲解、公务员面试指南、公务员经验交流分享等系列课程;针对要去外企工作的学生,可以开设外企面试自我介绍、外企面试常见问题、书写英文简历、英文面试技巧等系列课程。除了开设系列课程外,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求职需求开展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培训项目,比如企业新晋员工职业化训练、银行信贷管理培训项目、银行客户经理培训项目、小额贷款培训项目、银行柜面人员培训项目、企业财务管理培训项目等。
(二)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搭建综合实训平台搭建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是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新举措,综合实训平台建设项目解决了大学生学年实习的困难,使学年实习达到理想的效果。综合实训平台以虚拟商业运行环境为背景,建立若干个核心供应链企业、金融服务机构、政府服务机构、公共服务机构,设置仿真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及对应的若干职位,设计涉及税务登记、投资融资、业务处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行政管理等相应的业务流程,让大学生通过综合实训平台的实际操作,掌握企业运营模式,认识和了解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掌控业务办理的程序,通过执行具体工作任务初步了解自我和职业,为学生将来走入工作岗位打好前期的基础,为将来更好地就业、择业和创业积累经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须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超强的创新能力,通过综合实训平台大学生的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将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模拟仿真企业,按照实际业务流程和规则,集中进行仿真演练,参与仿真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机构多项决策,处理仿真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机构错综复杂的业务,经历基本业务流程和环节,亲自撰写业务文书,编制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工作报告、工作总结,所有的工作都是真实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缩影,工作中他们要遵守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各个部门和人员间要充分地沟通、密切地合作、友好地协商才能完成任务,这一切都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具体体现。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是否有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到其毕业时的就业力水平,影响到未来的毕业选择。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入学时就开始,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凭借个人的喜好和经验是很难达到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内容与大学生的不同阶段和年龄息息相关,因此从大学一年级起大学生就应该思考自己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去向是什么,是想去企事业单位做个财务人员,还是想去会计、审计、税务等事务所工作;是想考公务员,还是想考研;是想出国留学,还是想自主创业。选定了去向,就应该努力培养职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思考大学期间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要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获取,应该参加哪些社会实践活动,自己要做好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而不是机械地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69-02
2015年3月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成倍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自我理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大学生作为创业活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他们在自主创业方面有热情、创意和优质资源,但盲目乐观和经验不足等硬伤也导致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低、成功率低。作为大学生,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其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创业的敏锐性更高,专业优势也更为明显。鼓励大学生创业,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入手,建立起一套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市场对人才需要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他们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和职业体验,需要高校、政府以及社会的引导和帮助。尽管目前政府等相关部门及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大学生创业人数较少,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创业成功率偏低,其自主创业的现状仍令人担忧。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兴起源于“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的举办,较之发达国家,我们属于起步时间偏晚、发展速度较慢的国家。国外创业教育有着完善的体系和保障,建立起了相对适合本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也更强。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尚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普及程度低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观念陈旧,认为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创业,大多数大学生将创业当作求职的“备胎”,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部分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度不明确,持一种不反对、不支持、不鼓励的态度,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期待不高、信心不足。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的普及和程度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课程体系,配备的课程教材也五花八门。首先,很多高校并未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明确设立系统化创业教育课程,仅仅以短期培训、客座报告等形式开展创业培训。其次,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基于“知识和理论的导向”,希望通过基础的创业理论知识传授对大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业教育,实践性不强导致创业教育的效果甚微。对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掌握了相对较多的管理学专业知识,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很难实现,经管类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多也以理论为主,缺乏和专业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担负着创业教育中的启蒙、组织、指导等多重作用,是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师资力量不仅影响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创业培训的最终效果。目前,大多数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都是兼职,如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老板、政府部门的领导等。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建立专业的队伍去负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些学校的创业教育由团委负责,有些由就业中心负责,往往是下设一个机构或者科室来负责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人员精力有限;选择的一些负责创业教育的导师又缺乏创业经历,实践经验严重缺乏。
(四)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缓慢
近年来,为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进行,各地政府和高校逐步建立了诸多创业孵化基地。例如各地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北京的“中关村”、武汉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基地。但是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持续上涨,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学生中选择自主创业人数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广泛,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园区的建设跟不上需求。
我国的大学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这门课程,但往往作为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从课程设置和师资的配备等都不太重视,对学生学习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很多学生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疲于应付,学习效果不佳。
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自主创业优势分析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在自主创业的浪潮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在我国的大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研究经济管理类大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对加强素质教育,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等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对于其他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创业优势。
(一)具备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经过大学系统学习后,成功构建了以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统计学、金融学等课程知识为依托的系统知识结构,因而在企业的运营程序、市场开拓、投融资管理、风险规避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他们熟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着专业的优势。
(二)有比较系统的创业观念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由于专业性质的原因,对创业的兴趣较强,创业观念比较系统,比较善于把握市场机会,挖掘市场潜力。由于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市场及公司的运作和管理,有比较系统的创业观念。
四、针对经管类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一)注重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
相对于其他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专业设置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但专门的创业实践机会较少,学生的自主创业信心不足。高校要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创业兴趣和信心,使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让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成为社会创业队伍的“先锋军”。
(二)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高校的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特点,要从入学起逐步深入。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目前创业的显著特征是以销售为主,通常都是非技术型的创业,技术含量低。经济管理类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创业应用知识的教育,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强化专业实践、成功模型分析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积极开发创业类指导和具体实践类课程,大力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将创业课程体系纳入到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中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条件允许的话,可指派专业教师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如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可以更专业的指导学生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改善创新创业的硬件条件,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内容,如产品的开发、销售、管理,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将创业意识、创业激情转化为创业举措、创业实效。
(三)提高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不做试验,创业导向和市场密切结合的特征,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要求以专业课的教师和企业家为主,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也可以配备专业的导师。学校应鼓励经管类专业课教师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以丰富实践经验。要强化校企合作,通过进入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等作为创业培训的兼职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提供实习机会的方式,强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
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中心,围绕创业课堂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创业案例分享等,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通过鼓励创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针对经济管理类的学生,高校通过邀请相关专家讲座、创业指导课、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弘扬创新创业理念;也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相关活动如“金点子”模拟销售大赛、创业大赛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同时,高校通过整合校内资源,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各专业开展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践平台,地方政府或学校提供政策支持和运营保障。
CHENG Jing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Cooperation Department, Wuxi Commercial College, Wuxi 214153, China)
【Abstract】The collectiv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to carry out the innovation of run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Jiangsu Province, in many years of collectivized education, constantly sum up experience, establish an open and shared idea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improve the collectivized school-running platform,Deepened the group-run behavior, and innovated the group-run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non-grouping of groups. In the future, the collectiv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a multi-governance capacity and improve the governance system.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school-based education.,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roup’s schooling;special group to carry out school-based research, science lead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school.
【Key words】Group of school; Review; Outlook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基于共享发展理念开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组建职教集团是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载体和形式。依托职教集团平台高职教育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搭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合作共赢的有效平台。近年来,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战略部署,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积极探索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初步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有效对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
1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回顾
1.1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基本情况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起步较早,2003年成立了第一个高职院校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经过14年发展,目前江苏省由高等职业院校牵头的职教集团达27家(省级职教集团17家,国家级职教集团10家),参与的职业院校达881校次,行业、企业达1565家,成员单位从省内扩展到全国乃至境外[1]实现了校企融合、资源整合、互利共赢。
1.2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
省内很多优质高职院校在多年的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了开放共享的办学思想,健全了集团化办学平台,深化了集团化办学行为,创新了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树立了共享办学理念。集团化办学思想是“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体现,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思想理念,促进了职业教育开放办学,走向市场,立足产业发展,密切企业深度合作,拓展职业教育国际化视野。
(2)健全了集团化办学平台建设。一是集聚多方资源,促进了高职教育规模发展,通过联合办学、协同发展、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强化政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有效整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充分发挥优质资源集聚效应、整合效应和规模效应,[2]有力地推动了职教的规模发展,这是职教集团化办学最直接、最明显的成效。二是打破沟通壁垒,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职教集团能够收集、汇总、共享集团成员有关信息,建立健全的集团化办学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搭建了集团成员沟通交流平台。江苏各职教集团每年召开成员例会,交流各学校与企业的信息,探索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潜在的机会。[3]同时,江苏省大多数职教集团建立了集团网站,介绍集团概况,共享教学实训资源,关注产业发展动态,搭建人才供求平台,集团成员校企、校际合作信息。
(3)深化了集团化办学行为。首先,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依托职教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校企共同推进专业建设,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其次,促进校际合作,中高?与本科贯通培养,推动了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第三,适应企业“走出去”战略,借船出海,推动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升了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满足企业所需、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能力。
(4)创新了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开放办学的体制和机制。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向多元灵活性发展,管理体制向协议组建、相互链接拓展,投资体制向多元投入迈进,开辟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径。依托职教集团平台,与成员企业共同开展国际办学与培训。如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由牵头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集团成员红豆集团在柬埔寨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开展市场营销等专业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探索海外股份制办学形式,校企合作举办海外大学。[4]这一“借船出海”模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模式之一。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分级分类管理和重大项目引导的初步经验。
2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
集团化办学由于合作各方价值取向差异、集团内有效合作机制尚待优化、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等内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存在着科学规划缺乏,发展方向模糊,“路桥”设计不到位;组织结构松散,成员参与积极性不均衡,缺乏凝聚力,动力不足,集而不团;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集团运行效能亟待提升;政策、资金等外部支持环境不佳等问题。上述问题中最为人诟病的是职教集团“集而不团”以及由此带来的集团化办学“虚而不实”问题。职教集团的建设与发展仍然是一个短板,有些职教集团甚至是个空壳,并没有真正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
3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展望
3.1 推进多元治理能力建设,完善集团化办学治理体制
集团化办学体制逐渐从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提升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理顺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集团理事会决策机制,提升内部聚集能力,探索建立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共通共融的职教集团决策、管理和运行机制。优化集团运行机构。实行重要活动轮值主持制度,每次由理事会确定集团重大活动的轮值单位,轮值单位负责集团该重大活动的各项事宜,该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集团运行的活力和凝聚力。加强二级理事会建设,将集团重心下移至专业群,以专业群为集团组织单位使集团运行分散化、扁平化运行。
3.2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奠定集团化办学优质发展的坚实基础
优化集团化办学成员结构,控制职教集团成员规模,注重成员合作质量。吸纳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区域内示范院校加入,完善发挥集团中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各自的作用,提升集团整体实力。探索具有现代学徒制特征的混合所有制办学,[5]鼓励企业以技术、管理、软件等要素参与共建虚拟股份制二级学院。吸收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骨干,与学校共建股份合作制工作室、实训室。建设集团化办学管理与服务系统,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推动集团化办学的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发挥网站、微信、QQ群新媒体在集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服务功能。依托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立江苏省集团化办学数据库,定期年度集团化办学工作报告。
3.3 依托项目密切成员合作,提升集团化办学成效
依托具体合作项目开展基于集团化办学平台的校企、校校、校地及校行合作。校企合作方面,以现代学徒制育人项目为抓手,开展集团内企业合办现代学徒制班,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岗位技能人才。实施校企师资互派互挂项目,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学校聘请企业技能大师为学校兼职教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校校合作方面,依托集团平台,与中职院校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项目,与本科院校合作高职与本科提升项目,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质高职院校之间共同开展学生、教师交流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校地合作方面,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开展社会培训和“四技”服务,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校行合作方面,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共同开发行业技能大赛,开展专业建设,共同探索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学生职业能力评估、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制定行业职业培训相关标准,开展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
3.4 扩大国际交流,推进集团化办学国际化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共建倡议,在现有海外办学成功经验基础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研究中外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互派学生和教师,共享优质教育成果,共建职业教育共同体,提升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依托“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等国际交流对话平台推动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专业、课程及师资队伍建设合作,积极推动全国商科类职业院校广泛开展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课程、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合作,实现课程体系与合作国家共同开发,实训基地与合作国家共同建设、学分与合作国家互通互认,培养具有国际通用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与海外高校共建海外师资培训基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海外研修和境外学术交流等,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岗位职业能力 学习领域 课程体系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挑战
(一)会计职业岗位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体现层次性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随着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关系的日益密切,会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和深入,会计工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面向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与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业务规模大,组织机构庞杂,具有海量会计数据,数据处理体现跨区域、多元、快捷、个性化特征。为了满足报告使用者深度分析的需求,随着大型数据库技术及高级语言的发展,企业已从单纯使用财务系统转变为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使用面向供需链管理的ERP系统,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日趋融合。同时,随着国家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作为一种在互联网环境下披露企业信息的标准化语言将在大型企业全面采用,财务报告的内容将大为扩展,并实现资源共享与实时披露,会计岗位也将以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过程的复杂多变的复合型工作为主。反观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却由于管理观念陈旧、资源有限、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决策过程随意,加上本身业务规模小、会计数据量少、实时性要求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步伐依然缓慢,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仅仅停留在手工模拟的EDP阶段。有些小型企业甚至刚刚实现由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变,会计岗位仍以简单重复的技能型工作为主。正是由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会计信息化技术平台、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要求。大型企业ERP系统功能结构的集成化需要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该类人员必须要熟悉各业务部门具体的运作流程,要能从传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分类、报告提升到从海量会计信息中快速选择与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动态性与多元化披露。因此,这种复合型会计人才需要充实更多的软件操作知识,除应具备传统会计人员和一般电算化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会计信息化的专项工作技能,还要增加必要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贸易往来等相关领域知识,从而完成使会计信息资源创造价值的重任。而中小型企业需要的则是中高级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该类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娴熟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较为熟练的电子会计档案维护与管理能力、一定的职业判断力,以及熟练的office办公系统处理能力。
(二)层次性的信息化人才需求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年至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XBRL分类标准〕,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基地,要顺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会计信息化教育。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几乎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作为工学结合的教学场所。该课程既是会计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也体现了社会对信息化会计人才的需求。但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财政部会计电算化证,甚至初级会计职称证的学生进入企业会计信息化岗位后,其胜任能力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仅定位于对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对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传授,教学做过程中主要讲授对会计数据进行电算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化下会计职业岗位的变化性需求。高职会计教育并非只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的现实需求。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软硬件环境的变化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减少教学与实务的差距,在人才培养中体现不同类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的层次性,除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应加强对学生岗位复合和职业转换的方法能力培养,以及对学生职业素养、自主学习意识、往来应对的社会能力培养。信息化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需求状况的这种变化带来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势必对高职院校原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仅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也是关系到高职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以下简称“我院”),在分析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拓展性设计思路。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我院会计专业提出了以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为本位,结合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共有2个平台,即职业素质课程平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平台。前一个平台由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财经职业入门、管理学基础等在内的13门通识课程构成,后一个平台由包括会计基础操作、初级会计实务、财务软件应用、税收基础操作等在内的12门专业通识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审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在内的15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以及包括毕业设计(校内)、毕业实习(校外)等在内的5项综合实践训练三大模块构成。该课程体系中涉及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见(表1)所示。我院会计专业这种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目标和方向是正确的。现行课程设置主要有三个创新点。一是,增设《财经职业入门》课程(第一学期,2节/周),向刚入校门的学生介绍财会专业性质、财务岗位设置、财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技术发展及就业前景,帮助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能尽早感受职业氛围,及时把握会计职业岗位发展动态。二是,将阶段性实训调整为同步式训练课程。例如:在《会计基础操作》课程(第一学期,4节/周)的同期增设了《会计基础操作实训》(第一学期,2节/周),在《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第三学期,3节/周)的同期增设了《成本会计实训》(第三学期,2节/周),改变了传统的将实训单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学期结束前最后2周进行的阶段性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协同一致,有助于学生及时理解并消化理论知识,摆脱了因提早求职、扎堆考证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窘境。三是,针对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会计与审计、税务等相关领域的衔接。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础上,在《税法实务》课程的同期增设了《纳税申报软件实训》(第四学期,2节/周),以网上纳税申报系统为背景,模拟企业包括流转税在内的各税种的税费计算和完成申报资料的全过程;在《审计实务》课程的同期增设了《审计软件实训》(第五学期,2节/周),运用相关知识对软件中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并形成审计工作报告。这些调整反映出专业教育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既体现了会计电算化基本业务流程的训练,也考虑到了相关复杂业务的岗位实训。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中没有充分体现会计信息化人才分层次职业能力的培养。围绕信息化会计职业岗位,我院会计专业只开设了《财务软件应用》、《财务软件技能实训》两门课程,以某一个特定版本的主流财务软件为蓝本让学生进行功能认识和操作流程学习,教具基本是单机式,教学内容基本上定位于对系统初始化以及账务、报表等常用财务模块的应用,缺乏对网络财务软件、ERP集成管理系统的深入阐述和实战演练;未能充分实现会计信息化课程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侧重于围绕出纳岗位、基本会计业务岗位,还没有有效地渗透到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其他执行或管理等岗位中去;也缺乏针对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能力拓展课程,无法体现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全面信息化特征。然而,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对专门的会计软件操作员岗位需求已经逐步减少甚至消失,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才的培养已经失去了专门化的必要性。此外,信息技术类基础课开设较少,只开设了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对于网络、数据库系统,以及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能力明显不足,也没有开设资料查询与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课程以加强对学生会计资讯能力的培养。(2)缺乏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领域课程体系的整合。我院会计专业虽然已经意识到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转换能力和岗位复合性的培养,但缺乏与电子商务、工商管理、金融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在现行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适当的课程或者实践训练项目,以实现对学生基本的管理操作实务能力,制定销售、成本计划和现金流量计划的能力,利用电子商务平成在线款项结算、商品销售及客户管理的能力,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业务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述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在于将会计信息化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粗浅地将会计信息化理解为财务软件操作。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一)主要就业岗位和服务面向对应的职业能力分析 我院会计专业应将会计信息化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结合信息化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现实需求、会计信息化工作任务及学生的就业去向,将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系统掌握现代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第一线工作所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了会计信息化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专业能力。即主要就业岗位应有的信息化职业操作的专业能力,达到相应的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职称考试所要求的能力。(2)方法能力。即应有的计算机与网络的基本操作、管理和维护能力,在海量数据中收集、归纳、整理关键数据和有用数据的能力,经济统计与分析的能力,安排工作过程和评价工作结果的能力,系统化思考、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法能力。(2)社会能力。即具备责任、团队、法律、探索等社会能力,并明确了与能力要求相匹配的包含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知识要求。
(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与目标 我院会计专业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设计理念,从会计信息化工作岗位入手,以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课程体系总体目标,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设计方法,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将达到会计信息化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立起与上述方面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发展课程构成,见(图1)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拓展性设计方案解析 (1)对部分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将《财务软件应用》和《财务软件技能实训》重新整合为《财务软件应用Ⅰ》和《财务软件应用Ⅱ》,分设在连续的两个学期,分别以不同软件公司的财务软件为蓝本,使学生发现并掌握不同财务软件相同的操作流程和设计原理,旨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主动思考能力。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改为《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增加有关计算机及网络常见故障解决、网络互联、网络资源共享、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术。在《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之后增设《职业格式文档处理》课程,以常用商务文档的电子化处理为主线,主要涉及office应用能力培训内容,培养学生熟练使用office套件制作、编辑会计、商务、贸易、工商行业中相关文档和表格;掌握数据操作和图表制作技巧,以及函数应用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掌握更多快捷而实用的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和方法。(2)增设适应层次性岗位需求的课程。针对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建议增设ERP系统相关的课程。第一,增设《ERP系统应用》课程,重点填补学生面向Web的,在财务管理及分析、全面预算、资金运作、成本控制、审计及内控,购销存管理、项目管理以及ERP软件全方位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缺口;第二,增设《企业ERP沙盘模拟实训与竞赛》课程,通过角色分派和职能定位、模拟企业基本情况描述、对抗规则约定、沙盘初始状态设定、企业经营竞争模拟、模拟企业剖析与总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在企业资源有限条件下企业的经营运作,培养学生用战略眼光解决问题及做出有效的资源规划及决策的方法,分析不同决策方案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将XBRL技术应用到信息化教学环节中,可以增设《网络财务报告XBRL化》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或者采用讲座的形式,通过XBRL的技术基础、规范、分类标准、财务报告解决方案等内容,培养学生对XBRL的基本认知,以及利用XBRL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能力。针对中小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技能要求,应当设置Excel应用能力系列课程。现有的诸如《成本会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等实训课程在从事手工训练的同时增加Excel建模与应用项目。但不是只设置一门Excel财务应用的课程,而是要将Excel与统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甚至纳税实务与筹划等多门课程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成本会计实训》改为《Excel成本会计建模与应用》,增设《Excel财务管理建模与应用》、《Excel管理会计建模与应用》,使学生能够利用Excel建立财务比率分析、投资决策、流动资金管理、筹资分析与决策、财务计划等各种分析与决策模型,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用人单位灵活、实用的需求,弥补通用的财务软件难以满足不同企业具体或特殊要求的缺陷。(3)加强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在《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之后增设《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主要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框架,掌握基本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技能,应用互联网完成基本的网络信息收集、、推广,网店开设、商品销售、安全支付结算及客户管理等工作。在《银行会计实务》同期增设《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主要介绍银行柜台业务组织和管理、银行柜台业务规范,让学生模拟银行柜台储蓄、对公等业务操作,并传授点钞、小键盘等银行柜台基础业务技能。在《管理学基础》之后增设《企业运作仿真(中小企业管理方向)》课程,让学生模拟企业创建时风险计划制定、经营场所和设备选择、资金需求确定和筹集,企业运行时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存货管理和财务管理等。重构后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学习安排见(表2)所示。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重构后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打破了专业之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把会计信息化教育融入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周期,强调专业核心课程深度,职业拓展课程适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结论
高职会计专业为了适应并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信息化能力的要求,应当在了解ERP环境下会计的工作模式以及会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及时更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塑工学结合新课程,积极主动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当然,优化的教学项目体系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复合型师资队伍、实用配套的教学资源,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以及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基地的坚实保障相互配合,才能把人才培养规格落到实处。
*本文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SJM201006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小蕾:《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职教论坛》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