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17:44:01
导语:在英美文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堂环境与资料环境的构建
教师提供无批判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就自己学习的英美文学内容或主题进行交流,老师营造尊重、包容的课堂环境,学生可以就阅读的著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同学之间相互欣赏、鼓励,共同进步。我们采用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著作和资料,一是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经典英美文学名著;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购买一部分英美文学作品,同学之间可以交换阅读;三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选读材料;四是结合教材、教学需要及学生情况,由任课老师指定印发诗歌、短中篇小说或节选作品。另外,根据指定的阅读著作和自由选读著作,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所阅读著作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这样就在有限的条件下满足了学生自主阅读英美文学名著的需要。
自主学习中心的构建
开学之初,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广泛的英美文学教育,包括英美文学知识、英美文学学习方法、英美文学经典名著简介等。通过一个月左右的准备,我们要求每位学生自己确定一个英美文学自主学习主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性学习,一方面提高英美文学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为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和教学需要,指定学生阅读部分经典英美文学名著,印发诗歌、短中篇小说或节选作品供学生阅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倾向性进行分组,一般3-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推荐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自主学习时间,联系老师,安排自主学习效果汇报等。自主学习中心是灵活的,根据学生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安排,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不定期地对自主学习中心进行监督和指导。
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过程
英美文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一个学期,本阶段为调查研究和小范围实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编制了英美文学教育中的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对我院外语系09级英语本科班学生和任课老师进行调查。此阶段的学生已经过一个学期的英国文学的学习,调查的目的是要比较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前后的英美文学学习及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了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对自主学习的指导情况,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方法和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策略、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指导、自主学习资源以及自主学习中心的现状都不容乐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拟定小范围实验计划,在09级的一个教学班中展开,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和自主学习中心实验。课堂教学实验按照上面提到的教师的自主学习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构建计划实施,即对英美文学任课教师进行培训,要求他们利用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强调英美文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传授和提供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自主学习中心实验按照上面提到的自主学习中心的构建计划实施,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倾向性进行分组,每位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制定阅读计划,在任课老师的监督和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结合课堂教学和期末考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学期结束,再次对任课老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查学生的英美文学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状况。
与前期的调查对比,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英美文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敏感性得到了普遍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大量的语言输入的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能力的迅速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这一能力的形成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阶段为推广实验阶段,即把这种英美文学的自主学习模式运用到今后的英美文学教学中。这一阶段首先是在10级的学生中实施,10级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班级为8个班。推广实验阶段还包括对英美文学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修订,在推广这一学习模式过程中,需要任课老师和学生总结小范围实验阶段的经验和不足,制定更加可行的阅读计划,设计更为合理的课堂环节和形式,改进和增加检测自主学习效果的形式和方法。推广实验阶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必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修订不足,再次实验,不断完善这一自主学习模式。
英美文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英美文学素养
对模式构建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主动在课外学习英美文学的学生(前测30.5%,后测71%),对英美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前测44.1%,后测68%),对英美文学史比较了解(前测30.5%,后测85.1%),对学过的英美文学作品比较了解(前测23.7%,后测90.3%),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自己学过的作品(前测18.5%,后测65.9%)。这表明自主学习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积极性,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文学鉴赏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对自己学习过的作品进行较全面的评价。
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对比模式构建前后,了解自主学习概念的学生(前测16.9%,后测100%),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学生(前测15%,后测80.6%),这表明通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学生们提高了自主学习意识,并能运用自主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英美文学的学习。
3提高了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过程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学习教育意识的形成和自主学习指导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营造宽松自由的课题氛围(前测33.5%,后测95.1%),满堂灌教学方式(前测60%,后测10%),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前测5%,后测100%),传授自主学习方法(前测31.5%,后测100%).这表明老师指导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课堂教学方法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学生能够学得好,老师又不用辛苦地满堂讲授,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加强了交流,共享资料,分享观点,陶冶性情;自主学习模式加强了老师的指导和监督责任,任课老师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自主学习策略,所有任课老师都参与到指导学生制定和实施英美文学阅读计划的过程中,使得师生之间交流和切磋的空间从课堂内延伸到了课堂外。
关键字:英美文化历史文化日常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精神特征,而每一种精神特征都必然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其形成这种精神特征的历史根源。要想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国家间文化差异就应该从该国的历史入手,下面我们来简要谈谈英国和美国历史与文化间的差异。作为当今社会上的两大强国,英国和美国具有许多十分相似的方面,它们语言相同,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上的重大事件起着导向的作用。但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再相似的两个国家也会存在着差异之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习俗上面有很大的区别。英国人非常讲究绅士风度,这与他们悠久的皇室贵族传统息息相关,无论是他们的服饰还是餐饮礼仪,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在服饰方面,英国人对于穿着十分讲究,经常是西装革履,头戴礼帽,一举一动都散发着“绅士”的派头;而美国人对于服饰的要求却没有那么复杂,他们的穿着讲究随性舒适就好,不会特意注重衣服的款式,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在饮食方面,英国人的饮食也是相当讲究的,他们把下午茶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还十分注重餐桌上的礼仪,也经常举办酒会和宴会等;而美国的餐饮文化也非常出名,由于他们的生活节奏较快,使得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快餐文化风靡全世界,在美国快餐十分受欢迎,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二、英美经济生产差异
民族文化也在时刻影响着该国生产的商品。如上所说,英国的商品更加突出的是高端的、奢华的、以及绅士的气质,而美国的商品则以标准化、大众化、可复制化为代表。英国的劳斯莱斯与美国的福特,一个专注于高端精致奢华的享受,一个却面向大众消费者,让大家都能开上轿车。体育文化上,英国的足球运动完美地表现出了他们优雅的享受,而美国的NBA则是一个成熟的商业体系。
三、英美教育理念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美文学评论;影响;分析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世界文坛的绚丽多彩,使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社会大潮下,对在世界文坛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英美文学评论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影响英美文学评论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对英美文学评论影响最为深刻和广泛的当属英美文化差异。世界文坛的绚烂性和多元化离不开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文学评论的内容包括戏剧评论、诗歌评论、影视评论、小说评论和散文评论等。加强对英美两国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有利于对英美文学正确的、合理的作出评论,促使文学评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评论的发展概述
通常,文学评论与文学自身是相伴而生的。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艺术结晶,是英美文学的文艺性的表现形式;而英美文学评论则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英美文学的深刻剖析与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广泛而深刻的。同时,在探讨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时,应该站在对英美文学发展史了解的基础之上,故而,对英美文学发展时进行简要梳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1.英美文学发展史概述
英国历史悠久,其文学发展可谓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从盎格鲁 撒克逊时代的史诗到中世纪文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到十八世纪的新古典文学,之后又迎来了英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相辉映的时期,进入二十世纪,虽然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逐步降低,但其对于世界文坛发展仍是举重若轻。由于受多元化社会大潮的影响,当下英国文学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健康发展。
相对于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的英国文学而言,美国文学的历史是较为短暂的。自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建国至南北战争,其在文学上较多的模仿之前的宗主国英国,文学成就较少。但自南北战争结束后,奴隶制度废除,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其在文学上的表现,就是在十九世纪末突破了英国文学的藩篱,开启了一条具有强烈的美国特色的自主发展的道路。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也逐步提升,甚至发展成了世界文坛的执牛耳者。
2.英美文学评论发展概述
英美文学评论是一种通过文学理论来研究英美文学的实践活动,旨在研究英美文学的内在规律,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参考。其形式多种多样,可根据文学作品的形式分为散文评论、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戏剧评论等等。其对读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学作品主旨,提高读者文学阅读与鉴赏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文学作品创作者掌握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了解旁观者的建议与意见,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工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以来,由于英美文学的繁荣发展,英美文学评论也在蓬勃前进,进入辉煌时代。受多种思潮的影响,尤其是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英美文学评论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时至今日,英美文学评论可谓发展的十分成熟了。评论手法的多种多样,评论思想的日益革新也是英美文学评论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二、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语言差异的影响
英国文化源远流长,同时,英式英语作为英国文化的嫡传正宗,极大的保持了英国良好的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方面英式英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很好的表现英国的文化传统。可能是语言方面的原因,多数文学评论家从潜意识里发出对古老语言的崇敬与膜拜,而总是十分小心翼翼的评论英国文学作品,在使用语言方面十分的谨慎、小心。相对于奔放创新的美国文学评论而言,英国文学评论显得十分中规中矩,缺乏张扬创新的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英国长久以来形成的民族传统有关系,因此可以说是英国的民族传统在很大成上影响着英国文学评论。
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和近代较大的移民国家,其语言使用的仍是英语,但受当地印第安文化影响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民者影响,越发的脱离英式英语的藩篱。同时,美国作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共和国,其几乎没有任何历史遗留问题,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一个新生体。这些反映在文学评论的语言使用层面上,文学评论家则无须小心翼翼,显得十分张扬,且极具个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家的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
2.人本差异的影响
人本主义是一种理念,它体现了人类价值、本质、地位和使命。虽然,英美文化传统中都极力的推崇人文主义思想,但由于二者的发展历史、实际情况不同进而决定了对二者的文学评论中人本主义的表现不同。在英国的文学评论中对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是趋于保守的,这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其文学评论较多的表达的是禁欲主义和神权思想。相对而言,美国文学发展时间较短,受世界多种优秀文化的影响,且美国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没有任何历史遗留问题,在之后的发展中又形成了自由、民主、创新的文化创作氛围,所以其文学评论极具民主、自由、创新、冒险的特色,其文学评论思想较为激进。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虽然,文学评论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例如,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评论者自身的素养;一个人的个人阅历、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英美优秀文学评论造成一定影响,其中由于文化背景产生的文化差异对评论的影响最大。但通过以上的一番论述,不难发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影响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占主导作用的。同时,英美文学评论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胡元潮,阮江军,杜志叶,阮羚,杨帮华,普子恒,姚璋.刍议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J].英语广场,2012(15).
英美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研究英美文学着作,对其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对文章展现的主题思想、表现形式、写作风格进行评析,从而为以后的英美文学创作提供蓝本和依据并且提高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欣赏水平。英美两国的文学评论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中会对文学评论产生不同的表现,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一、英美文学发展史与特点
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写实主义、实验主义等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艺术价值。不同时期涌现了创作风格不同的着名的大作家,如莎士比亚、萧伯纳、拜伦等。英国文学做早的时候多以诗歌形式展现,以后逐渐发展成小说、散文等多样化的形式,慢慢的英国文学逐渐发展出一种浪漫理性的风格。英国文学作品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文化艺术这座大山中屹立不倒的一座傲人的山峰。
美国文学史主要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这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分别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主要有马克吐温、狄金森、爱默生、惠特曼、海明威、庞德等人。美国文学因早期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原因,曾深受英国文学的影响并一直致力于模仿英国文学,但是随着美国文学的不断发展何美国独自自主意识的增强,美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开始脱离于英国文学。美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独立意识被激发,再加上大批优秀文学家和作品的出现,让美国文学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学分支并开始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独立革命是美国民族文学诞生的背景。
二、英式与美式英语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语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基石,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思想是文学作品的心脏,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躯干。语言这一载体能够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英语,英语能够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以艺术性和象征性表达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是一种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但是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英美两国的英语在某些方面略有不同,这些不同所具有的内在意义是除其自身外的其他国家都无法真正理解的。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其创作所用的语言是作者精心的提炼、汇聚而成的,英式与美式语言的差异无疑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分析文学评论家在进行文学作品评论时所使用语言特点、风格的差异,可以看出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式英语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可以说它击沉了传统英国文化的遗产,是英语正宗。一直以来英式英语在文学评论中呈现出一种中规中矩的状态,很多评论家在进行文学评论时显得小心翼翼。究其原因,可能是顾忌其英语正宗的地位和对传统语言神圣性的膜拜,害怕过于锋利和大胆会亵渎了英式英语的传统地位。
众所周知美式英语是从英国语言中衍生而来的,但是由于美国这个新生国家本身文化、制度、思想等的全新性,虽然语言的核心没有改变但是美式英语充满了创新和不同。与英国语言不同,美国在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也处处充满了创新精神。1930年以后,美国文坛呈现出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有人才。相比英国文学评论的保守而言,美国的文学评论则更为自由、大胆、创新。美国文学评论的这种特点无形中激发了作家的激情,促进了整个文坛思想的开化与前进,为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后来后来居上打下了基础。
三、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可以说是挣扎在接受传统文化影响和挣脱传统文化影响之间。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英国文学评论从具有宗教主义到逐渐荒诞的创作手法,都体现了该阶段英国文学评论家们在传统与挣脱传统之间的挣扎和徘徊。莎士比亚的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似乎就无形中展现了这一时期英国文学评论的性格特点,文中的主角哈姆雷特苦苦的挣扎在复仇的道路上,对于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很好的展现出哈姆雷特那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性格。到了二十世纪以后,英国的文学评论家对于自身及其文学评论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种走出现状的全新的审视与反思使英国文学评论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是朝着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的方向前进的。
文学评论是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对于美国文学评论的研究也要建立在对美国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受其殖民地历史因素影响,其文学受到欧洲大陆文学的极大的影响。但是美国文学仍有其特性,不然也不会逐渐发展成独特的一支。美国文学评论也是特立独行的完整个体,其虽携带英国文学的基因,却结出了全新的果实。
四、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文学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是相对于禁欲主义和神权主义而言的人本主义。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比较保守,究其原因与英国资产阶级自身在文化历史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分不开的。大文豪莎士比亚在说到自己的文学作品时认为其更多的是在多人本主义进行一种宣传,人本主义是要实现人类的和谐、自由、与爱,消除了人和人之间的阶级束缚。莎士比亚的人本主义观点的作品的评论可以说是英国文学评论中的典型,对英国后续文学评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观点逐渐受到不少人的质疑。人们认为社会要快速发展是离不开革命的催化作用的,创新是完善社会的必要条件,人本主义观随着社会发展已经显得太过于保守,而保守的人本主义观只有在某些特殊时刻才会发挥其作用。
同样是对于人本主义观点,美国文学评论就显得比较激进。前文提到过,美国的文化历史不像英国那样有太多的顾虑和沉重的包袱。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争所形成的的自由民主的社会氛围同时也渲染了文化氛围,美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可以呈现出一种轻轻松松的状态。
(一)文化产品企业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产品营销的必要性1.新媒体为文化产品企业与客户提供了最高效的传播沟通平台。文化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关注度,就很难激发消费者参与的热情与兴趣,在产品推广中很难达到预想的结果。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6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亿,手机网民规模的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可见,从深挖潜在客户,扩大文化产品品牌的影响上看,新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为文化产品企业与客户提供了最高效的传播沟通平台。2.新媒体营销的互动体验性符合文化产品的特性。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自身的创意和独特性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消费者的体验价值上。文化产品的受众更倾向于自觉主动地去寻找相关的消费信息,因此这些消费者更加注重参与感和体验感。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因此,新媒体营销的互动体验性符合文化产品的特性,文化产品通过新媒体进行营销易获得较好的效果。3.新媒体相对较低的营销成本符合文化产品企业的经营要求。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将预算15%-25%的费用用在文化产品的营销推广方面。但是,传统媒体的高额推广费用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同时,传统媒体的推介已经不适合当下文化产品自身的特性,在传统媒体上进行营销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其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文化产品的企业更加青睐新媒体的营销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文化产品营销的特点1.“视听觉”元素应用突出。文化产品属于精神娱乐消费品,文化产品的特性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文化产品的时候,比较注重感官和精神上的享受和体验。因此,在文化产品营销中,更加强调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对产品的影响和作用,而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营销方式也非常适合这种“视听觉”的宣传作用,可以更好地进行文化产品品牌的推广。2.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主流营销手段,但是程度较低。目前,以微博和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文化产品营销成为新媒体营销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这种基于社交平台的营销方式的主动意识和运用水平都较低,社交平台的营销大部分只是简单的资讯介绍,没有和用户形成很好的互动,很多文化产品企业也没有对相关舆论进行引导和反馈,没能最大限度地将潜在客户挖掘出来,对用户的评价和反馈也存在重视不足等问题。
二、新媒体时代文化产品营销策略
(一)新媒体时代文化产品营销应遵循的原则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产品营销因其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因此其营销模式也要符合网络整合营销的4I模式,即趣味(In-teresting)、利益(Interests)、互动(Interaction)和个性(Individual-ity)这四个原则。1.趣味性(Interesting)文化产品营销首先要注重文化产品本身的精神性,充分挖掘文化产品内在的娱乐性,在实施网络整体营销时,要注意把握营销的趣味性。从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来看,文化产品的消费动机大部分是处于精神和娱乐的需求。因此,文化产品在新媒体营销中,要注意表达和突出文化产品的精神性和娱乐性,使营销计划具备价值。2.利益性(Interests)所谓利益性,是指文化产品企业利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利益来刺激和吸引消费者关注,以期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除了可以定期举行转发、@好友和点赞等方式有机会获得产品适用外,还可以通过文化产品固有的属性提升客户对产品的粘性。例如电影《小时代》其实就是郭敬明把自己的小说《小时代》系列搬上了大荧幕,众所周知,郭敬明作为中国当代新秀作家,其作品《幻城》、《小时代》等深受90后青少年的喜爱,仅以《小时代》这部系列小说为例,它的销量就达到2000余万册,拥有大量的粉丝人群。电影《小时代》首映当日排片率近45.1%,打破了当时中国电影首映票房纪录。可以说,电影《小时代》的成功与“郭敬明”的个人品牌效应密不可分。3.互动性(Interaction)就文化产品的性质而言,消费者的体验感至关重要。因此,文化产品企业要利用新媒体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加深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印象,挖掘潜在客户。同时,还要注重持续的营销互动,与自己的受众群体建立长久的关系,激发受众的积极性和热情,甚至把受众群体变为主动传播者的身份。4.个性化(Individuality)当下时代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要求文化产品要具备创造性和独特性,以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在文化产品营销中,要注意细分市场,强调文化产品的独特性。以《饥饿游戏》为例,它的推广正是在个性化的产品定位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进而成功的典范。首先,电影和小说将主要目标客户群定位在15—25岁青少年身上。其次,在影片发行之初,美国狮门影业公司就在年轻人喜爱的网站上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如通过在Twitter(推特)网站上发起“寻找饥饿游戏的拼图”活动来电影海报,在Facebook(脸书)上举办“市长竞选”活动,甚至开发相关的网络游戏,成功地吸引了青少年粉丝们的注意。同时,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对产品进行积极的推广。包括图书推介,明星粉丝的转发等积累了大量的人气。最终,不仅电影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其系列图书的销量也非常火爆。
关键词:动画电影文化特征
美国是个由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加上本土印第安人建设并发展起来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因此,形成了美国文化与欧洲其他国家发展所不同的特点,有着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美国文化具有多种特征,包括幽默性、包容性、实用性、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这些特征可以从火热的美国动画电影中窥见一斑。美国动画电影是世界电影当中的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但是又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强地影响着全球文化的发展。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一、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展,其文化的包容性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埃及王子》是来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以《功夫熊猫》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乐曲”“中国功夫”“国宝熊猫”,中国特色的食物如饺子、包子、馒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无一不体现着华夏风味,能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这样潜移默化地具体地应用于影片中,把这样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捷足先登,做到了中国的艺术家们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但另一面又显现出美国文化的侵略性的一面,美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美国化”,贴上美国的标签之后,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并为其刨造出巨额利润。不过,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中国电影文化业的现状,过于狭窄,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在本质上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迪斯尼拍摄《花木兰》到派拉蒙拍摄《功夫熊猫》,10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只是“愤怒”地抵制,捶胸顿足,我们更期待中国电影艺术的崛起。
二、美国文化的幽默性
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好动、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比如动画片《猫和老鼠》就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美国文化的幽默感。在人们心目中过街喊打的老鼠,是一个恶心反胃的动物,在影片中却几乎成为人们同情怜悯的对象,没有一点令人讨厌的感觉,只有无尽的幽默。影片中可爱的小老鼠在老猫的残暴下游刃有余地被变成各种形状;Jerry把T0m提着脚摔来摔去的场景描写;Tom把Jerry舞台的一块锯掉,掉到底下的竟然是周围的舞台时等,深深被这种美国式的夸张幽默所折服;美国式的幽默在《汽车总动员》这部片子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Guido和Luigi在赛道上仅仅用一瞬间就帮马奎恩换好了四个轮胎,让先前还嘲笑他们的小鸡团队的人吃惊地把自己的挡泥板都掉下来了。该片在细节方面有很多幽默性的表现,非常独到,耐人寻味。
除了动画电影,美国广告设计的幽默也是世界闻名的,他们天性乐观,这种性格自然从各种设计上表现出来,成为他们设计的一个特征。美国人常常说:如果都可以达到功能目的,为什么要那么严肃?这种民族心态,是他们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我国动画电影则相对严肃的多,无论早期《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严肃感,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很少有令人过目难忘的人物,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及故事,而非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猫和老鼠、史努比及《小鸡快跑》中的小鸡等等众多的幽默形象,经久不衰地赢得了世界各国观众,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动画史上少有的奇迹。
三、美国文化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一词最早是从希腊文可而来的,含有行动的意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深受欧洲大陆文化影响,黑格尔、笛卡儿等思想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有深刻影响,实用主义存美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它的表现和作用是不同的作为民族精神,在第一时期主要体现为敢于冒险和开拓,重行动、重实效。第二时期主要体现讲求效益.注重实用。第三时期主要体现为对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寻求妥协协调及解决、法,实用主义在美国仍然存在并发展。今天,在美国人眼里仍然是有用就是真理,成功豪虻是真理实用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它造就了美气质,时影响了整个世界。
此他们的动画业也反映了本民族的这一性格特点:只要能多赚钱,无论何种题材的动画片他们都做一各种动画角色的颠覆他们部勇于尝试并乐在其中。而中国人则讲究责任和良心,此不会随意篡改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粮?所以中围传统动画片总也不能跳开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保守思想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闰动画人不可能去颠覆神圣的原著中的角色和题材。而美国则不然,如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人物的服装造型儿乎包揽了各个朝代的特点.色彩样式典雅和绚丽,但依照故事发生的区域背景和人文色彩来分析.角色的服饰没汁缺乏我国吴越文化的鲜明特色,片中渚多角色设计缺乏原刨性,止观众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角色不是中阚的,而是美国人在好莱坞和迪斯尼里炮制出来的、他们脑袋里的形象。从文化的角度看.作品显得有些粗糙、肤浅,用美国的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影视观来诠释东方传统爱情故事,除“莫名其妙地娱乐”外别无其他,但这正是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的体现,讲求效益,注重实用一美国实用主义的另一表现就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的产业之一一文化产业兴盛的背后,是美国动画产业的生机勃勃。
典型特征是从文化产品到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将文化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票房收入以及主题商品:玩具、音乐唱片、主题乐园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链。如沃尔特·迪斯尼在一群志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创意内容”出发,逐步扩大到“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大批量地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中清了专利.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特许经营开发。到一g2o世纪4f1年代后期.迪斯尼公司又与丹麦的艾蒙公司合作.于1948年9出版了《米老鼠》杂志,后又建立迪斯尼乐同等,从纯粹的文化产品到利润惊人的文化产业,实现了美国入的实用主义的梦想、而我国的动画人由于受中围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停留在对动画艺术用情专一的阶段。对动画事业片面的执著追求.不利于在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的文化产业的目标.这值得我们从业人员反思。
四、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美国动画轻松愉快的内容背后都隐藏着美国民族的英雄主义及个人主义,并且在他们看来,这种英雄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英雄,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英雄,他担负着保卫全人类拯救全人类的思想观念。这与美国今日在全球所自封的“国际警察”形象是不谋而合的。:
其实,个人主义思想并非是今天的新面孔,它最早萌芽于l4世纪意大利文化复兴运动.后来经过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论证与传播,在美国结出果实。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学家罗伯特认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真正核心。”个人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美国在思想上继承了欧洲移民带来的思想,特别是希腊的重商主义文化及希腊的政治管理体制.希腊当时建立的文明对美国社会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个人主义产生有着较早的历史背景.并付诸于实践且在实践中完善与发展。美国人早期的移民其团体是由私人或公司组织临时凑合而成.这里没有血缘纽带.也没有政府干预.除了上帝“天国”的抽象观念和到新边疆发财外,没有共同别的理想毋庸置疑,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英雄,为了集体利益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对于那些开拓新大陆的移民来i兑是不可言喻的。于是出现了崇尚个人主义现场,同时也衍生出了个人英雄主义。《花木兰》就是一典型角色,在片中中国“花木兰”的忠孝理念被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完美表演彻底替代。在全球循环放映,不仅为人家赚到了3亿美元,而且让“个人英雄主义”流行全球、渐成时尚。再如动画片《汽车总动员》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即每个人要表现自己且尽自己所能展现自己另外,《沙漠骑兵》等也是迪斯尼奉献的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大片,其中不难发现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观。
五、结语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展美国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研究美国文化特性对于我国建没与繁荣我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在凶特网时代,准买下了文化,准就控制了时代。”诸如“花木兰”式的中国传奇故事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是美国文化为实现自身利益而改造其他文化、蚕食其他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并据为己有、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美国式电影文化的发展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贴有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早日走下文化圣坛,走入民众日常生活、走向世界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李怀亮,刘悦笛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OO5.
[2]梁捷,赵达.王逸吟.“《功夫熊猫}热”引发的文化思考光明日报,2008-07-31(5)
[关键词]媒介形态媒介融合广告形态
所谓“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所以本文界定“媒介形态”的含义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媒介的表现形式。“媒介形态”一词出自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的《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之中的“MediaMorphsis”,该词直译为媒介的形态或媒介的形成。在该书被翻译之后,媒介形态在很多学术研究中被引用,学者从不同的传播媒介来探讨媒介形态及其变化。
从报纸、电视、广播到新兴的互联网、手机媒体无不是媒介的一种表现形式,新技术的兴起带来新兴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媒体的逐步演变,媒介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介形态的变化。
媒介融合就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在技术、经济和市场三大诱因之下,媒介融合形态趋于成熟。融合所带来的媒介产业形态的变化,渗透至生产、消费、交易等各个领域,其中,贯穿整个媒介产业的广告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连接着广告主、媒体、受众/消费者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广告时代。
一、媒介形态变化对新兴媒体广告的影响
1.互联网媒体广告的快速兴起
1994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杂志Wired推出网络版Hotwired。在Hotwired的主页上,包括了AT&T在内的14则广告主的图像和信息,这是世界第一则网络广告。而在我国,1997年3月,CHINABYTE网站上出现了第一条商业性网络广告,标志着中国网络广告的诞生。经过6年多的发展,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于2004年已经达到19亿元,占网络营销市场的60%,网络广告的快速发展是传统媒体广告所无法比拟的。随着网络技术进步,网络广告从最早的横幅式广告、按钮广告和电子邮件广告几种基本形式,发展到了搜索引擎广告、在线游戏广告、FLASH影视广告和网络软件广告等多种形式。其别值得一提的是FLASH影视广告,由于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广告不再是简单的平面广告,FLASH制作的影视广告越来越为商家重视。FLASH技术的成熟使网络公司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在网站上影视广告,由FLASH制作的影视广告所占网络空间大大减少,仅是其他传统视频格式的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伴随着播客的兴起,人们对FLASH视频的认识大大改观,越来越多的人上传自己的短片作品,制作的自己的FLASH短片,这些使人们对FLASH广告逐渐习以为常。
虽然网络技术发展较快,但网络广告也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缺点。在我国,老套的浮游式广告、弹出式广告仍是主流。其中诱惑式、强迫式的网络广告就是其中的典型,致使网民对网络广告的反感逐年上升。有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网民对诱惑式、强迫式的网络广告表示厌恶。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网络广告发展还不成熟,网络广告传播过程中广告主和网络公司急功近利,未能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网络广告,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广告的优势。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网络广告市场的逐步成熟,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整个网络广告行业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新的网络技术应用和软件公司的努力也使网络广告更加规范化,新型浏览器大多具备拦截弹出式广告的功能,多数杀毒软件也加强了网络防护功能,更多的网络广告也在注重自身的创意和质量,整体网络广告水平不断上涨。
2.手机媒体广告的从无到有
手机媒体广告在手机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之下从无到有,逐步成为广告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机媒体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也注重和手机媒体合作,借助传统媒体的威望和手机媒体的技术优势在一系列广告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例如2002年9月,凤凰卫视和广东移动联合推动“凤凰咨询手机频道”短信业务,在活动之中,一方面利用凤凰卫视已有中的威望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利用移动公司的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时事、财经、体育、娱乐等多种资讯的短信定制服务。业务的内容由凤凰卫视联合国内15家卫视和35家地方电视台共同提供,而广东移动公司则负责将相关内容以短信或彩信的形式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之中,达到了手机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共同赢利。之所以采用与传统媒体合作的方式并非偶然,手机媒体自从诞生的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缺点——缺乏在受众中的威信,加上人们普遍对强制、引诱性质的广告感到反感,而手机媒体在发展初期必然存在大量的骚扰广告,这给广大的手机用户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更是让手机用户对手机广告产生不认可心理。为了解决受众对手机广告不认可的问题,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是手机广告发展的最佳道路。借助凤凰卫视这类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传统媒体,手机媒体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市场定位,有目标地向消费者发送其所需求的信息和相关的广告内容,合理的手机广告不但不会招致消费者的反感,反而能为消费者提供所需求的信息,更能为手机媒体创造不错的效益。
二、广告形态在媒介融合下的变化
1.广告受众在规模化基础上分化重聚
在“规模化”和“差异化”这一媒介融合的内生逻辑下,各类媒介都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资源规模和用户规模。这是一个变化的边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数字媒体都因为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开始了新一轮的资源整合,这种整合是以“规模化”为目标的资源扩充,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差异化的受众/消费者需求进行分化、聚合,形成新的媒介定位,然后在此定位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营销。即这一媒介嬗变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为资源规模化、用户规模化;二为用户的有机重聚;三为媒介新定位;四为差异化营销。而广告受众形态的变化也就依附在这一从规模化到差异化的演进过程之中。
目前媒介形态的发展正处于第一个阶段。例如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BBC、NBC、CBS,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原有的受众形态被打破,早已把触角伸向了数字化领域,开始在与数字媒体融合的领域形成新的用户群。因为互联网具有“网络外部效应”,即用户越多成本越低,所以“规模化”的凝聚用户是媒介融合初期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例如作为数字媒体代表的国内的新浪网,其各个频道的不断丰富,博客、播客的大力打造,同Google的合作,以及与五大唱片巨头的联盟等,都是在通过资源的规模化实现用户的规模化,目的在于夯实潜在的广告受众基础,为广告受众的重聚提供最大化的平台。在这一阶段,用户形态为模糊、混乱、不确定的,但随着内容资源与用户间不断的相互作用,用户形态逐渐趋于明晰、精准,完成重聚,到了这个阶段,广告形态也就成熟,广告的商业模式也就能够得以实现了。
2.联合、精深的广告经营形态
多角色化和分工精细化的生产关系也赋予了广告行为者新的角色意义,形成了联合、精深的广告经营形态,这一形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为产业链上的各个角色通过融合的生产方式共同获取最大化的广告受众,然后进行广告经营收益的分成。这一媒介广告形态趋势的例子现在已经俯首皆是。例如BBC在YouTube上特别制作的广告赞助的内容和新闻片断,双方对广告收入共同分成。
第二层含义是指在多角色化和分工精细化所形成的对立统一的融合性生产关系下,各类融合于终端的媒介角色具有各自不同的技能属性,所以在面向共同捕获到的广告受众时,各司其职,发挥所长,愈发的趋于精深。例如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置入到各个联盟网站中,向用户提供搜索功能,通过竞价排名获取广告费用,然后与联盟网站进行分成。而且在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下,联合中需要专者逾专,专业特性不明晰的角色难以立足。例如雅虎和搜狐的搜索服务,由于技术的相对滞后难以在搜索引擎领域雄踞,在融合性生产中,自然机会就要少很多。
3.广告方式向“即时、移动、索取、简约”延伸
作为媒介融合形态的生产内核,“时间、空间的破除”和“所需内容”使得广告形态也相应的需要具备即时、移动、索取的特性,这就使得广告空间必然向两类终端延伸,一类是无线移动型终端,以手机为代表;一类是搜索引擎端口。也就是在今后商品的整合营销沟通中,移动和搜索将成为重要的媒介构成部分。而索取则成为最重要的广告形态的变化。搜索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曾经作为大众传播时代广告形态支撑的传者和受者信息不对称的广告形式向信息对称的方向不断进发,深刻地改变了广告活动的本质,即从原来的“告诉消费者他/她可能需要什么”转变为现在的“提供给消费者所想要的”。
所以,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力经济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其中又以移动搜索最能应合“即时、即地、所需”的媒介融合形态的内核,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广告媒介终端。例如Google在2007年1月与三星合作,在三星的一些手机上捆绑Google搜索、Google地图和Gmail。2007年3月则宣称正在开发一款手机。而诺基亚在2007年2月也宣布将同Google旗下的YouTube合作,发力手机视频市场。
另外,与搜索相对应,简约型的广告信息将成为重要的广告形式,与之前不断在发展的告知性信息一同实现商品的营销沟通。
4.广告空间向互联网延展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生产平台是媒介融合形态的必然方向,与互联网的融合成为了传统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则广告空间也从原来的四大传统媒体向互联网领域延展。例如2006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销售总额为168亿美元,年增长率达34%。而根据美国报业协会2007年7月的数据,2007年美国报业广告收入不但没有出现好转迹象,而且下滑幅度呈加速趋势,预计全年下滑幅度可达4.3%。同时中国互联网广告总额在2006年也达到65.5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在2007年增长51.8%,达到75.6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将增至117.63亿元人民币。
而互联网的广告模式中又是以搜索引擎最具数字新媒体特质的,它的意味在于帮助消费者到达所想要得到的信息和物质,是联结生产和消费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长尾理论我们可以推知,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在于能够将现实世界所存在的所有商品都搁置于虚拟空间中,而搜索引擎的任务就是将每一个人与他/她所需要的商品联结起来,这正是广告活动的本源所在。所以搜索引擎成为媒介融合形态下广告活动的经络,将充分渗透于整个广告形态之中,成为商品营销沟通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5.逆向广告活动的兴起
媒介产业链纵向上衍生出逆向生产功能,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播形态,对于广告活动来说,营销传播的方式不再仅仅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介才能充当信息源,作为受众/消费者的终端用户也可以成为广告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的信息传播活动衍生出一个新的广告空间,并且因为体验性而具有强烈的效果,标示出广告活动全新的方向,具有相当的潜力。这种逆向的广告活动可划分为两种方式:一为置入式,也就是将已有的由商家提供的广告信息置入到用户自制传播的信息环境中;二为自创式,指用户参与广告的创作,然后通过网络获取营销沟通效果。这两种方式为代表的逆向广告活动的商业模式的成熟还在摸索中,其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规模化的受众,但随着规模化和差异化所带来的广告形态的分化、重聚的推进,精细的分众规模化是能够实现的。而博客商业模式的形成在其间为典型代表。
6.搜索引擎为广告形态中的经络
产业链横向上衍生出物质生产功能,最根本的技术诱因就是搜索引擎的出现。搜索力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即时即地满足消费者所需”,代表了媒介融合的全然意味,搜索引擎成为了媒介融合形态下媒体世界的经络,连接起消费者和周围的信息世界及物质世界,帮助消费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物质。搜索引擎成为了广告形态中的经络,此为媒介融合时代广告形态最重要的特征。根据iResearch市场咨询整理eMarketer关于美国网络广告收入的相关数据,预计2007年Google占美国网络广告收入的比例将进一步增长,达到32.1%。由此也可以看出搜索引擎内在的生命力。
7.依托于数据库的精准广告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让广告商梦寐以求的实现“一对一传播”的目标成为可能。在互动的网络沟通环境下,受众/消费者的行为轨迹可以被记录下来,从而分析出其人口特征、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而进行精准营销传播。这是广告活动的一个巨大飞跃,深刻地改变着广告形态。“找到最合适的人”是整个精准广告的核心,即对网络语义和用户行为进行界定,并匹配相应的商业价值。搜索引擎可谓探索精准广告的先锋。此外,数字电视、手机也都是实现精准广告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
[2]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5.
[3]黄辉.网络广告:一种全新的商业媒体.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
[4]美国行业组织“交互式广告局(IAB,InteractiveAdvertisingBureau)数据.新浪科技,2007.3.8.
[5]互联网观察中心.2007.7.
关键词:快餐文化意识;好莱坞文化电影精神;文化工业运作逻辑;影视文化审美取向;两难;质疑批判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135-02
现实如潮,未来若梦,当代的文化之境在人们目光的注视中却显得陌生起来。因巨大的实用的经济活动力使得整个社会物质大厦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人们的物质消费冲动欲望被空前地调动起来,但历史文化的巨大张力也同时在吸引着我们。而影视艺术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之中脱颖而出,它以金钱投资为物质基础,凭借综合技术艺术空间,造成了巨大的艺术穿透力,这无疑在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领域制造出了一场空前的革命。
一、好莱坞影视文化的审美取向
当今影视文化以休闲娱乐性为其主要审美取向,其人物构建,情节设置,艺术画面处理,均是以崇尚感官快意为基本创造原则和叙事模式,以赢取当今影视观众快餐文化意识的心理满足。不妨拿取材于同一真实历史事件的美国传统电影《冰海沉船》和当今美国好莱坞电影大片《泰坦尼克号》两相比照,以观其审美取向之不同。
美国电影《冰海沉船》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中国公映,即好评如潮。因当时社会奉行“阶级斗争学说”,又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困惑,当时观众讳莫如深曰:资本主义国家不是充满罪恶冷酷自私的吗?可那个恪守职责与沉船同归于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船长不也是活雷锋吗?今天看来该黑白电影技术简陋,却曾给当时中国观众以极深刻的影像印像,和思想灵魂的深层触动。
《泰坦尼克号》是上世纪末美国电影鸿篇巨制,投资巨亿。科技含量极高,影视声画艺术效果非同凡响,一经公映风靡全球。其实,取材相同制作时期不同的两部美国电影,情节上多雷同,如甲板将倾覆巢之乱中,那支铜管乐队仍在如痴如醉地如常演奏,仿佛在吹奏生命最后之真谛。镜头真是具有心理和哲学审美之意蕴。与黑白电影《冰海沉船》相比,《泰坦尼克号》高科技电脑技术所制造出来的宏阔无伦的场景声画艺术效果自然是超前的。但《冰海沉船》更使人思想浸润和长久回味,如同灵魂被盖上了一枚深刻的黑白印章;《泰坦尼克号》更使人感官刺激和现实愉悦,如同大餐口腹之享,朱熹曰“恶紫以乱朱也”,即是。
不言而喻,其“好莱坞文化电影精神”,是凭依高科技尖端技术,施展匪夷所思的艺术想象力,随心随欲地使用魔幻手法,以极大地给人感官刺激和现实愉悦。是以文化工厂的形式批量生产超现实主义的英雄不死神话,和超凡脱俗的生死绝恋,恐怖与火爆交织,苦难与柔情共生的影像娱乐消费品,让看客的感官极大程度地享受与满足。观众不需安静思索,只需眯起眼睛感官上接受大场面制作,高科技合成电影的轮番轰炸而迷离恍惚于现实之外,即可。这无疑是一种崇尚感性解放,旨在感官满足享受的影视审美取向。
再以美国好莱坞最为顶级时尚商业古装动作片《最后的武士》为例简评一二。观赏这部电影,我们不能不对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制作的认真态度抱以钦敬,不愧是世界同行之范本。《最后的武士》,一片,无论在摄影艺术画面的美轮美,奂漂亮恢弘,还是动作的精益求精,圆熟精致,还是音乐之荡气回肠,都堪称好莱坞目前经典,令人赏心悦目。譬如画面上武士们的马队疾驰入幽深静和的乡村野舍,胜元立于古庙之侧,庙宇院落里的樱花树花瓣飘落,润如美玉,灿若云霞。镜头里古意盎然,我们的视觉里感受的是西方传统油画的浓郁色彩,同时又感觉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之国韵存焉;又有武士刺客在逼狭的日本屋馆里挥刀劈杀,刀法精熟,流畅,并给人以惊悚感;或者前景式的平原战队视野宽阔浩大。如许镜头,均可视之为动静皆宜,乃是精雕细琢的影视技术和阔大宏伟的艺术气度的结合。同时电影的配乐非常优秀,乐声清雅华丽,或作壮阔轰鸣,在优美的镜头章节里,日本韵味的东方情调自画外飘荡而入耳鼓:譬如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纳沙.爱尔格兰被俘,住在胜元之子的村落里,有一种清淡清雅的乐声若有若无,而多丽子在柔婉地转身和羞涩秀丽地微笑,这使得被俘者的心境有了东方式的苍远的平和。
可是为什么我在电影院里愉悦着,却自始至终并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我在想,这个煽情的纯粹的商业视觉大片,有深刻凸显历史悲情和个人命运的思想文化底气吗?这些精致或恢宏的,拆解开来仍是一幅幅优美的影视画面,在蒙蔽和迷惑我们的视听的之后,随之带给我的却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失落的华丽的空洞。
二、影视休闲文化之于国人审美风尚
受好莱坞尊崇感性解放,释放为宗旨审美取向的影响,中国当代此类影视片也在全力追随其娱乐功能。如华语探案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即是。“通天帝国”的原形乃是武则天登基前命人建造的一座高66丈的人形浮屠,使人联想到美国自由女神像。塔内有通天柱作为直刺苍天而不倒的物理依凭,也有一个机关重重的阴谋世界。
1.1打刺方法先用75%酒精消毒针具和被针刺的皮疹区,以手腕弹力上下打刺,以皮肤红晕不出血或渗出很少量血为宜。刺激强度一般分为轻刺和重刺两种。
1.2打刺部位一般分为3种。(1)常规部位打刺,一般用轻刺(或略重)手法,由背部第七颈椎开始,沿脊柱旁开二指、顺序由上向下打刺,每针间距离1em,直至尾骶部。每日1次。(2)皮肤局部打刺,一般采用重刺激手法,可每日1次。(3)重点打刺,即根据不同疾病所选择的刺激部位,手法宜稍重,目的在于改善某些突出症状。
2梅花针的应用和典型病例
2.1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牛皮癣”,是一种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好发于颈项、肘窝、背部、股内侧、会阴等部位,多见于成人。多因风湿热邪蕴于肌肤,痹阻经络,耗伤营血;或血虚风燥,皮肤失养,导致皮肤粗糙、瘙痒、脱屑。梅花针局部打刺,可以疏经通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祛风除湿止痒。刘某,男,32岁,因“颈部起疹伴瘙痒反复2月余”就诊,症见:颈部皮肤上见多角形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阵发性奇痒。患者为青年男性,体质强壮,予梅花针重叩刺皮损处,每日1次,7次治疗后患者瘙瘁消失,皮损处变薄。
2.2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多因肝郁化火或湿热内蕴,兼感邪毒,致使湿热火毒蕴积肌肤,湿毒阻滞经脉而致剧烈疼痛。梅花针局部打刺善于开门放邪,直接驱除蕴结的湿热火毒而止痛,同时本法能疏通经络,因此也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王某,女,70岁,因“右侧腰、腹部出现丘疱疹,伴剧烈疼痛10天”就诊。症见:右侧腰、腹部带状分布,簇集样结痂性皮疹,部分痂皮己脱落。患者经抗病毒、对症治疗后,皮疹好转,但仍疼痛剧烈,患者为老年女性,体质较弱,予梅花针轻叩疼痛区域及相应夹脊穴,每日1次,3天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7天后疼痛症状基本消失。
2.3斑秃中医称为“油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油风》记载:“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病多与湿邪,血虚,风邪相关,因十二经脉的经络之气均散在皮部,通过梅花针叩刺,可达到宣肺疏风,除湿散邪,活血通络的作用。张某,男,28岁,因“头发片状脱落3月”就诊,症见:头顶旁一约钱币大小脱发区,头皮光亮,无瘙痒等不适。患者间断口服中西药治疗,疗效欠佳,不愿再继续服药治疗,依据患者个人要求,建议患者行梅花针治疗,予梅花针轻叩脱发区结合重叩百会穴,第一个月每周治疗3次,第二个月每周治疗2次,第三个月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个月,患者头发逐渐长出,先细软发白,后逐渐变黑变粗。
2.4白癜风中医称为“白驳风”,多因气血失和,脉络瘀阻,血不滋养肌肤所致。梅花针局部叩刺可通过刺激局部皮肤改善微循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气血流畅,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营养供给,激发和上调酪氨酸酶活力,加速黑素合成。西医学研究发现皮肤磨削术可激活毛囊中外根鞘中无黑素合成活性的黑素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熟并向白斑处移行,从而为白斑处补充黑素细胞。梅花针局部叩刺有与皮肤磨削术相似的作用机理,同时古今大量的临床报道也证实了梅花针局部叩刺治疗白癜风有效。陈某,女,26岁,因“右侧面颊部出现钱币大小白斑半年余”就诊,症见:白斑界限清楚,约钱币大小,触之平滑。患者常规口服外用药物一月余,未见明显疗效,复诊加用梅花针叩刺白斑治疗,每周2次,以皮肤微微渗血为度,共治疗8次后,白斑中见色素岛,改为每周1次治疗,继续治疗2月后,患者白斑消失,肤色恢复正常,未见瘢痕形成。
2.5痤疮中医称为“粉刺”,主要发生在青春期,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胸、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等多形性皮损为特征。中医认为素体血热偏盛是发病的内因;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若血瘀痰结,则会使之病情复杂加重。梅花针叩刺出血,具有泻热祛邪,活血通络的作用,另外,刺血疗法可促使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有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使炎症恢复的作用。赵某,男,18岁,因“面部起痘反复2年”就诊,症见:面部密集粉刺、丘疹、脓疱,曾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闭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患者火热症状重,中医认为火郁发之,予患者面部皮疹行梅花针治疗,以皮肤微红,少许渗血为度,隔日1次,配合重叩曲池、大椎、合谷、血海、委中等穴至筛状出血,每3天1次,共治疗4周,患者粉刺、丘疹、脓疱明显消退,未留痘印及色素沉着斑。
3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