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03:15:24
导语:在计算机学生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智慧课堂;应用策略
1小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1.1重视力度不够在国内一些小学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未重视小学生计算机教学,导致小学计算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另外,一部分小学计算机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也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质量。1.2教学方式的滞后对小学计算机教学重视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要求小学生学习和演练有关知识,并没有应用新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在这样的实际状况下,小学生在学习和演练计算机知识中自然没有任何兴趣,小学计算机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2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2.1课前主动预习在上课前,小学计算机教师需要在课前将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利用智慧课堂系统传输到小学生个人终端中,这样小学生就能在个人终端中了解这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并在课下练习和查找资料中为掌握好这节课程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学习水平。2.2创设情境在实际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小学生通过个人终端了解和预习了有关课程内容后,教师可以创建出一个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情境,让小学生了解和掌握这节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完整此情境,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防止由于小学生事先知道所要完成的场景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降低了教学效果。2.3小组交流在任课教师向小学生布置完此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可引导小学生讨论这节课程的任务,将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讨论和研究这节课程,对自身怎样完成这节课程的学习任务做一个总体的规划,并与其他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在互相交流和共享下让小学生可以对完成这节课情境任务的方法进行总结,这样小学生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着详细的计划后,便会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2.4老师引导小学生在初步形成对完成情境任务的想法后,任课教师就能够在自身演示和利用其他教学方式来指导小学生系统、有效地学习,在小学生掌握正确完成情境任务的步骤后,并要求生生之间总结自身在完成任务思路的不足之处,这样既能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用思维导图探索和总结出正确完成情境任务的具体方法。2.5纠正错误在小学生了解正确完成情境任务的方法后,有关教师就能够让小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的情境任务,并对小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相对应的指导,确保每位小学生都能够顺利、正确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2.6加强训练在小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后,计算机教师还应该几个与小学生完成的情境任务相似的任务,小学生可利用个人终端选择某个任务,并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演练,完成这一情境任务后,计算机教师还应对小学生在完成任务有问题的地方进行相应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应用刚刚学习的计算机知识。2.7预留作业在小学生完成自选情境任务后,这节课程就要结束了,这时候计算机教室应拓展本堂课所学知识的任务,并将其作为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让小学生在课后温习和巩固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而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2.8课后沟通在完成课后作业后,小学生可借助于个人终端自身的作业成果,计算机教师和其他学生评价其成果,并利用个人终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有网络,小学生就能够请教教师问题,将大大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学习热情
作为一名小学计算机教师,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电脑知识,而且还需要结合机房状况和教学进度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调动起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热情。唯有做到这样,才能让计算机课堂有趣、丰富,这样小学生才会愿意小学这门课程,并且在完成作业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计算机的魅力。计算机教学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要有自身的看法和思想。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对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和丰富,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质量,让自身成为一名受小学生喜爱和欣赏的教师。想要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手段,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本内容全面理解,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进行这堂课才更加有效果、有价值。计算机教师要确保每一堂课程都能够给小学生一种新鲜感,这样小学生才会始终对计算机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教师可使用教学道具讲解小学生如何提高计算机技能,丰富课堂内容,增添课堂魅力。如:在课堂中,以现场PPT讲解与个人操作相融合的形式,分解传授这堂课的内容。还可举行打字比赛,以速读与正确率为主要考核标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计算机这门学科对实践性和操作性有着很强的要求,教师需要给小学生更多实际操作的时间,在操作中小学生才能验证所学习的知识,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结合小案例和小游戏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既简单又有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也会使其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给小学生多一些操作机会,对于操作正确的小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好计算机知识的信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电脑的巨大魅力,进而更加喜欢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54-156.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分层教学法;教学分层;辅导分层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商务、无纸化办公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使得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步伐越来越快,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也就成了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然而在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由于高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区差异性比较大,加上个体之间良莠不齐,先天资历和后天条件各不相同,故而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显然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故而在高职计算机应用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将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在内,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所以需要在高职计算机应用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的课堂教学应用
分层教学法自古就有,当初孔子广收学子,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长就是分层次教学的典型事例。分层教学法是以学生当前基本状态为基础,包括知识基础、个人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老师根据分层结果对学生有针对性地以不同的教学标准进行分层教学,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学,各有所长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法方法。然而由于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情感相对敏感,所以在实施分层的时候一定要设定严格缜密的分层规则,并在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调查之后才能进行分层,决不能凭任课老师一己之私、主观臆断,以避免由于分层方法不当而引起学生反感,为学习先丧失兴趣而适得其反。此外,由于学生个人后天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对于学生分层决不能一成不变,且分层期限不宜过长,要随着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推进,根据学生们当前的知识掌握程度而都弹性变换。同时,分成初期要富有人性化,在一定的原则内要积极遵循学生们的主观意愿,从而形成互帮互助的小团体,有益于计算机应用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
2.1 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分层教学法实施的关键的一步,只有分层合理,后面的教学分层才能顺利实施。在分层之前,老师要对血神进行认真调查,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应用程度,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情况,上网冲浪等,以及初高中阶段计算机教学的基本情况等,而后通过计算机应用理论考核和上级操作考核来对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情况做深入的了解。最后老师根据了解的学生基本情况和考核成绩为主要依据,并听取学生们的分层主管意愿为辅助,对学生们完成基本分层,包括a层、b层、c层。其中a层学生为对计算机应用比较了解且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的一次;b层为对计算机应用有了解、操作一般的学生;c层为对计算机应用没有了解的学生。
2.2 教学分层
计算机应用分层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学分层,其中包括了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等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其能逐步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a层学生目标为达到掌握教学大纲目标,并初步掌握教学大纲知识的外延;b层学生是尽量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大纲内要求的计算机应用知识;c层学生目标为尽量达到大纲要求的基础内容。而后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来完成计算机应用的教学过程,a层学生由于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所以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引导其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b层学生应该保持其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采用以做促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c层学生由于基础差,老师应该孜孜不倦地完成教学,加上手把手的个人演示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3 辅导分层
由于每层学生设定的目标不同,所以应该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来完成他们能力的培养。a层和b层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后的辅导上,老师应该采用引导的方式,只告诉他们解决方法,而后让他们以自己的方
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c层的学生应该以讲解为主,要耐心地为学生们解疑答惑。
3 总结
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学生基本情况为依据,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层次,而后设定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辅导方式来完成分层教学,最终使所有的学生有所学、有所长,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波,徐爱兵.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改革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0(23)
[2] 赵洁.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 成功(教育). 2011(0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兴趣;互助学习小组;学以致用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遵循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的总体教育理念,以岗位任务为引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深入浅出地讲解。该课程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让每位学生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这是我们每个计算机教师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在2011~2012年上学期执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师们的一项日常教学工作,打造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和首要目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我们计算机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尤为注意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举例如下:在讲解Word 2010中的作品制作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日常实际生活,初步构想自己怎样通过一份电子小报来做自我介绍。先在制作小报的说明中提出具体的内容要求、详细的格式安排,接着,补充说明作品在制作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其应采用的方法。同学们在经过几分钟的认真思考后,笔者先用大屏幕展示几份相关的优秀作品,然后要求同学们自行通过互联网寻找另外优秀的word作品展示,以使他们对自己将要进行的创作有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制作出更为优秀的作品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期待。笔者紧紧抓住这个机会,鼓励他们“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做出比观看的优秀作品更加精美的作品。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进行学习,学习更为主动和自觉,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去获得丰收的喜悦,去赢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和信心。
二、建立互助分组教学,组织学生讨论
互助分组是解决学生之间学习差距的一个很好的组织方式。首先笔者依照此前实际情况,采用学生个人愿望和学生推选等方式,有目标地选择一些相对优秀的同学作为小组长。接着采用“优差结合和自由分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分组,每组4~6人。小组长作为老师的帮手,主要任务是:组织小组内各个成员思考、分析、讨论该模块的任务要求,归纳总结出所涉及的知识,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自己选择或由小组长分配具体任务;小组长负责帮助组员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小组长也无法解决的,再由老师帮忙解决;最后通过该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每个学生对此模块知识的充分掌握。各小组任务完成后,既要考察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是否充分完成,还要考察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情况。只有每个成员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这个小组才算获得通过,小组长才能获得相应的表彰。如此,不但发挥了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促进了小组内成员的协作学习,加强了团结互助,促进了和谐,同时也减轻了我的负担,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教会学生编辑排版文章、处理表格、制作ppt、网络应用等,学生往往觉得很有用、很有趣。我便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习过程共同探讨:利用计算机可以做一些什么事?
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重视课外活动
结合实用需求,讲解课本外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在介绍到主机时,给学生讲解主机背后接口知识(如键盘、鼠标、USB等接口),并打开主机箱,让学生认识机箱内部的硬件,还讲解一些简单的电脑维修知识以及如何安装系统等,以帮助他们解决自家或朋友、邻居家的电脑小故障。在讲到网络应用时,教学生下载手机铃声、音乐、图片等。
笔者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校沟通,开放微机室,来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此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加入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协会,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还有,在课外活动课中通过对课本以外的知识学习或对书本知识细化,再加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大量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争取更大进步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可以说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科学性;通过反思可以有效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的思考更加成熟和理性;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现代社会多青睐于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人才能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对跨学科、跨专业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软实力,沟通表达能力较强,具有团队精神。以上都非常贴合开放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策略的目的,因为通过自主学习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开放教育的环境下进行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不仅是要求知识、信息上的综合,也是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的综合。
2.开放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用性原则
开放教育和一般的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不同,因此开放教育计算机的教学更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来合理设置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该课程是以计算机基本原理和计算机基础应用为主的课程设置特点,设置合适的课时以保证讲述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时应当集中注意力等。还有,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实施自主学习策略应当注意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极其不合理,有的甚至还是以讲授传统的OFFICE的3大软件为主,忽略了网络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将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应用到课程的教学当中去。因此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当对专业口径进行适当拓宽,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来对课程和实验进行合理设置,注重实用课程的开设和实验实践,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其计算机的应用水平。
(2)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在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中,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使信息资源得以全面调动,进而调动起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在对较为混乱无序的信息进行处理时能明确其性质、范围,进而实现对其的分析、管理分类,之后再对信息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新问题提出疑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3)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由于开放教育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开放教育中具有充分的自,能够自由地进行思维的创新和发散。另一方面,要重视在开放教育中同伴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以组成小组,使得各组员之间开展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等,也便于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分配,随着组员之间交流沟通能力的加强,学生自学实践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4)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通过网络来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的探索性学习,然后让学生对每一章节的个人心得体会进行总结,由教师进行学习评价,将形成性练习和论坛相结合,不仅增加了知识容量,提高课程效率,还梳理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3.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任务驱动法 应用
一、任务驱动法的重要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还是就业,具体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此奠定学生们未来就业的基础。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能力,而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满足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创新及自主学习的意识,以此来实现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任务驱动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学生们自身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强化创造及合作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并且也有效地帮助教师们发掘出学生们的薄弱点,最终有效解决问题。因此,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很有必要。
二、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
1.任务设计过程
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首先应当根据课程开设的目标,明确层次,把握重点、难点,同时结合学生能力,把所学知识点和技能巧妙合理有序地分布到学生的任务中;任务内容设计要具体明了,有利于带动学生主动、自觉地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促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和实践操作技巧。
比如,在学习和处理Excel表格时,教师可事先向学生展示用Excel编辑处理好的学生入学成绩表格和月考成绩单;接着布置任务,让学生参照入学成绩表格编辑月考成绩表格。这个任务包含着表格处理的很多知识点,比如数据的求和及平均值、数据的排序、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行高和列宽等。通过任务的形式将多种知识点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体、明确,而学生也能比较轻松地接受学习内容,最终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任务的实践分析
教师充分展示任务之后,需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实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行分析任务模式及内部构成,以此来找出任务当中所包含的详细步骤、相应知识以及技能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搞清问题的根源,适当引导学生运用由浅入深、逐步完成的基本思维方式去分析任务并完成。
3.完成任务
任务一旦明确,就需要学生学习新知识点和技能。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在上机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行讨论,协作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践任务。
教师应明确自己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水平等。融入小组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问题解决。与此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课程总结及评估
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需进行整个任务和教学内容的总结评价。在总结评估过程中,需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估,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情况,是否能够如期完成学习任务,是否具备操作能力等;另一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估,评估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小组内成员是否能够充分密切沟通、交流以及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等。在评估完毕之后,教师需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改正,对于评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任务驱动法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需要重视理论教学,又需要重视实践教学,使任务驱动法教学能够真正融入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明确任务,使提出的任务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符合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够使任务驱动法的价值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四、小结
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该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需明确教学步骤,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邢玉美.任务驱动法在电子实训中的应用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9).
[2]王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8).
关键词:素质教育;计算机;职业教育;创造性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是政府行为,更主要的是学校行为。不可否定的是,十几年过去了,整个教育界对何为“素质教育”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回答。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学校认为开设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就是推行素质教育,一些学校认为强化艺术、体育这方面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一些学校认为多创办学生社团就是广开素质教育之路。确实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以看作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或途径。个人认为,作为技能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教育的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在专业技能课程中,这是由专业技能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绝对地位而决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职业学校的立校之本、立校之根,离开了专业技能课程教育,学校的其他一切教育就都没有了存活的基础。作为职业学校教育的一名普通老师,我们应该在专业课程当中融入素质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
“计算机设计基础”是通过学习计算机设计软件(例如:3dmax8、Ps、AutoCAD等软件)从事简单的产品、广告、室内设计,该课程是我系玉雕专业学生的拓展课程,是将计算机设计融入传统的玉雕专业中的一种尝试,是为进一步推进玉雕专业的发展做的一点努力。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更好地开展该课程,我们对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做了简单的调查,借此分析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通过该课程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学生情况参差不齐。面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是教师面临的一个艰巨的考验。通过与其他老师的共同调研与探讨,我将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师生关系上,要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以往在教学活动中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今天我们学习……”而现在我会问:“你们想学什么?”“你们有哪些问题?”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计算机设计基础具有专业性、实践性、逻辑性较强等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比如在3dmax8软件设计教学中,讲解各项工具及命令的时候,倘若一开始就介绍整个软件的界面、工具及命令,会导致部分同学不能理解,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后面的教学也难以开展。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通过图片将用该软件设计的创意新颖、造型特别的产品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大家的注意点、讨论点都被吸引,随后通过具体案例,如简单模型的制作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后作业大家都很自觉地去讨论,课堂内容也会得到巩固。
二、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志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造教育是最佳选择,也是培养创造型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计算机课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识。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我了解到每个同学都想在学习上有所成绩和进步,学生也都表达了他们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帮助。我深知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有进步、有提高。同时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有助于达到最根本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会喜欢。实践操作课上,我“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不分班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层次进行教学。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尽情思考、用心学习,大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需要团结协作而不只是竞争。平时,我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在尊重、信任和鼓励的环境中,可以精力充沛地学习,全神贯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注重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质疑能力
计算机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上机操作时,我总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开始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依赖性强,希望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故意不理他们,也不许相邻的学生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好自己摸索,当他们解决了问题,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创造性思维;既提高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创造意识。
质疑,这就要求学生学得主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这才能有疑问。疑问解决了,学生的知识掌握也得到提高。如此循环反复,学生就学得透彻。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地超过我们的想象。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自学质疑能力,那他的学习内容、掌握的知识就永远落在后面,要想站在科学知识的前沿,在工作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就需要培养自己求学质疑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学生如果还是教师讲什么自己学什么,毫无自学能力的话,很快就会被淘汰。那么教师应该做些什么?素质教育体现在哪里?我想计算机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就应该体现在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在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在平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励学生解决问题,教会学生思考、质疑,这是计算机教学融入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模块化教学;信息技术素养;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482-01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 Chunk in College Computer Teaching
LIU Chang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4, China)
Abstract: College computer teaching of non-computer major aims at improv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qualities and their capability. The current college computer curriculum has not met the multiple and individual needs of students for cours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college , the ways of improving the arrangement of applied computer cours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focus of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qualities.
Key words: college computer; chunk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qualities; individual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教学与培养学生人才素质密切相关,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为目标。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掌握相关的技能与应用能力,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性人才。
1 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大学来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两个学期教学,第一学期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学期讲授程序设计。这一框架已经有二十年大体未变,只是教学内容有所更换,即从DOS平台的基本知识与程序设计,转换到Windows平台上。我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面向全院各类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开设,分别在两个学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显露出一些问题。
问题集中体现在学生喜欢计算机课程,但由于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而无法吸引他们热情持久地学习;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日益广泛和深入,在第二学期统一开设单一的程序设计类课程远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知识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或者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感觉难以掌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本人的实际需求或意愿存在一定差距,在日常的学习或日后的工作中很难学以致用。这些现象在第二学期的程序设计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这种教学两难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或学生的个人因素,也有教学安排上的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计算机基础教育体制在用一个单一的标准要求、塑造和衡量具有各种不同背景的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起点水平,也忽视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要求掌握的技能和层次不同,从而造成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实际的脱离,无法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作为高校教师,在这一点上我们责无旁贷。变革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的前提下,将第二个学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分为多个教学应用模块,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差异和专业差异,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突出专业特色。
2 突出个性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设置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大学计算机教育是逐步发展的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方面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应当具有应用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能够充分的应用到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
变革传统的“1(计算机基础)+1(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1(计算机基础)+X(多个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块供学生选择)” 强调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类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性。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著名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非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教学,无论就目的、内容、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它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
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着眼点出发,根据本校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特色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设置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三门主干核心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和自身的基础应用水平及个好在多个课程模块中进行选择,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在教与学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发挥教师及学生双方的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建立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适应我校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应用性、广泛性需求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个性化模块教学模式已在我校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广泛推行,得到了全校各学院师生的积极响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个性化模块教学实践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1+X”教学模式,开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块为不同层面和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这样既可以加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发挥授课教师的专长,使原来较为单一的课程设置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与互动性。
2) 使教学更加突出个性化与人性化,强调问题解决,倡导创新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思路和方法。
3) 课程教学安排的多元化,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分配。
3 结束语
经过长期以来努力和实践,我校推行的突出学生自身特色的个性化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教学体系已逐步建立,并深得广大学生的认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大学计算机教学在本科教育中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同时还有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比其他课程更为直接、更为深远的作用。大学计算机教学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更新,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都应更加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221-01
信息安全是一门新兴学科。我国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设置始于2001年,江西警察学院2010年开始设立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该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贯彻公安教学紧贴公安实战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实施“战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用基层锻炼收集的案例讲解法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与撰写案例等方式来增加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而言,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不强,面对抽象的法律法规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传统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讲授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听课;而案例教学法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了解、思考案例,自主地讨论、交流、研究案例,从而使他们获得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能力。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组织和引导作用。
(三)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基于实践案例的案例教学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还使得教育内容和现实运用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生活连结起来。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作为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传授新知识,也可激发学习者讨论与思辨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高层次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决策能力。
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的选取。一般而言,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密不可分,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方能达成教学目的要求。《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环境和信息安全新形势下涌现的法律领域新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法律观念。案例教学法正好能够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最关键的是根据教学知识所选择的典型案例。一是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是注重案例的时效性,教师应当尽可能选择一些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调整下发生的案例来辅助教学,三是案例要和知识点有机结合,能够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案例教学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认真把握好案例的准备、分组讨论、课堂集体讨论分析和总结几个重要环节。
案例的准备要早。在理论教学开始之前就应当将案例通过QQ群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案例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学生带着案例中的问题来进行理论学习,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案例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自己的假设。
分组讨论要深入。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分析的内容不断深入。一般以10位同学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中,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教师充当导航者的角色,适当地为学生提供分析思路,避免出现冷场、僵局或就事论事,游离主题,指引学生学会如何在“案例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来回穿梭思考,抓住分析问题的基本规律。
课堂集体讨论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当案例涉及的情境复杂时,案例争议的焦点往往不止一个,教师需要把问题逐一列出。例如在网络犯罪案件侦查相关法律问题讨论实验中,讨论网络黑客案件中如何调查取证,教师可以给出如下问题:(1)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中传播、制作计算机病毒行为为例讨论如何确定传播计算机病毒犯罪嫌疑人,如何发现制作计算机病毒犯罪嫌疑人?(2)如何确定所取得的证据是否属于具有破坏性质的计算机病毒?(3)讨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区别?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通常不可能组织讨论全部问题,然而,只要肯定了这些问题的价值,也就开拓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总结要完善。好的总结能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总结分为教师概况总结和学生个人总结,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由小组代表宣读总结报告,其他小组的同学除了认真听以外,还应该把该小组的观点和论据记录下来,修正自己的报告。最后提交的总结报告往往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缜密。
(三)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时应注意选取恰当的组织方式,以穿插式和讨论式为宜,所选案例应与讲授的理论紧密联系,案例不宜过于复杂。同时还应注意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案例教学则弥补了理论教学重理论轻务实、重讲授轻参与的不足。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模式时,也要结合其他教学模式作为辅助,比如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讲解案例、分析案例时用多媒体教学能形象、具体、直观。其他教学法可以和案例教学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三、结束语
信息安全专业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教学要突出其作为专业必修课的专业特点,结合专业特色整合教学内容,在各种交互教学模式基础上重点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该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玉萍.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
关键词:新课程要求;初中计算机;教育改革;方案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Middle School Computer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Zhu Yuxia
(Jiangdu Shaobo Town Middle School,Jiangdu22526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teaching the actual situation,institutional model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computer problems raised in the new teaching environment,teaching requirements,and give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elevant reference.
Keywords: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Junior high school computer;Education reform;Program
一、传统教育体制模式下初中计算机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计算机教学被当作一种选修课来进行,有的初中学校甚至没有自己的微机室,在教室进行计算机课程的理论授课,把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计算机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其教学还常常被当作一种课外的消遣娱乐来进行,无论从学校还是从教师方面来讲都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计算机在我国真正的起步发展较晚,在九六年以前初中的课堂甚至就没有计算机这样一门课程,在上机的过程当中,由于怕学生对计算机进行损坏,教师就单纯的对理论知识进行单独的讲授,很少让学生进行上机的操作,有的学校老师索性连内容也不讲,计算机课的时候就在教室的大屏幕上面放一集电影,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其实根本就没有学习到太多的东西,有的学生初中一年的计算机教学下来甚至连最为正常的开关机都不知道,可想而知,这样一个计算机教学教育便形同虚设,对学生计算机的学习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二、新课程下的计算机教育所要求的新的形势和特点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各种高科技成果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学科教育己成为初级中学必不可少的必修或选修课科目之一。如何使初中计算机教学真正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应用性和理论性,落实初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提高智力、发展能力,是中学教师和学校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从小学走向初中,接受较为专业的义务教育,从对计算机的陌生到开始认识计算机直到后来熟练的操作使用,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每一个学生去经历,去体会,初中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在于教师的讲解,更在于每一个学生自主的学习,需要学生自主的钻研和探索九六年以前,由于计算机在我国还没有真正的起步和发展,初中时期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本,而和高中时期的计算机课使用同一种教材,没有能够按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自零三年起,国家教育部门针对我国中小学提出了一项切实的要求,素质教育,这项要求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部分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在学生的总体测评时,不再只看单纯的卷面分数,而把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了一个全面考核的指标,当然这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只是一定意义上的改善,新课程的提出要求学校用一种新的形势和思想去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都是一些最为基本性的问题,以下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新课程下的初中计算机教育改革建议
(一)新课程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特点
新的课标,新的形势,对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教学也就有了新的要求,新的课标要求把计算机的教育教学当作一门必修的课程去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组成,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简单工作过程,为以后学习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感染等,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操作系统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包括常用的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等,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输入计算机的相关指令。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汉子输入法和中文的处理方法,包括趣味输入法,拼音输入法等等一系列的要求和习惯等。
(二)注重学生自身能力发展,培养学习兴趣
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为基本的源动力,由于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工具,又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本就能够容纳好多东西的计算机更具有传奇的色彩,我想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该没有不懂计算机的人,无论是听听音乐还是放放电影,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只不过涉及一些较为专业的问题时,便很少人能够知道,学好初中计算机知识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
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单独讲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习上机操作,将计算机单独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学生的一种实际的能力,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对计算机进行熟练的操作学生在计算机课上要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例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相互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的形势,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例如对电脑的如何正确的开关机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身能力发展,达到教育和成绩的双重丰收,当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多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直面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使一些困难及时的解决。
四、总结
新课标下的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涉及到了各个学科不同的方方面面,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改革,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弄懂计算机本身所包含的东西,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计算机教师出色的教学成果,以上几点围绕计算机这一学科教学改革进行了几点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些许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宏涛.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D].河南大学,2007
[2]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