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时间:2022-10-17 04:22:33

导语:在美丽乡村考察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第1篇

“老师,秦皇岛所辖的四个县是哪四个啊?”邻座的男生首先发问。“老师,你看,远处那个劳动的妇女,她头上为什么包块围巾啊?”。另一个男生又抛出了问题。顺着男生的手势,我也看到了妇女头上的那方围巾,那是乡下很常见的物件,那样式独属田间地头劳作的村妇,只为遮风挡尘。两个男生的提问,让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孩子们幼稚问题的背后隐含了多少我们对教育现状应有的诘问:我们的教育离生活有多远?

孩子们本无错,生于斯,长于斯,已经升入初中生的他们从未看过家乡的地图,从没听家长谈起过相关的话题,也从没在课堂上获取过关于家乡的地理概念,因为这不是考试必考的内容。所以,第一次走出城区的孩子才有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的城市究竟有多大?城市里的妈妈们优雅时尚,她们不会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将一方厚厚的围巾包在头上。因此,城里的孩子看到田里劳动的妇女头顶那块不美丽的头巾像是看到了“西洋景”。类似的问题绝不止上述两个,通过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大米源自水稻,花生长在地下而不是结在树上,农民并非住茅屋也有的居住在楼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给学校的两个含义做注解:一是指专门的学校,二是指人民大众生活的场所。他提倡:生活即教育,把远离生活的教育形象比作“鸟笼式”的教育,并指出了:“行是知之始”。在对孩子的“六大解放”之中,他提出:要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学问。

反思现实学校中的教育,学生大多沉浸于“书本世界”,演变成应试的“机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以考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学生同生活的分裂。学校教育只是教育这座冰山的一角,生活的教育应是冰山中最为坚实的部分。青少年学生需要在玩中学、做中学、实践中学,在活动过程中认识世界,体验求知的乐趣、成功的愉悦、挫折的磨练。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我们应从广阔的生活课堂中寻找教育的灵感和智慧,注重学生人格培养和心灵的唤醒,使学生用内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语文课恰恰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精神之旅的重要载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在体验中感受活的语文,在探究中思考、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融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

当我们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将学校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育将幻化出无穷魅力和生命力。或许,下面两则案例能为我们对“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提供些许帮助。

北京某一民办公助初中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组织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语文学科牵头,所有任课教师全部参与策划。比如,某年暑假,活动主题为“感受西安”。暑假前一个月的在校时间,学校各学科都围绕这次活动主题开展教学。语文课学习古今关于西安的名篇,学习西安籍作家的作品,感知西安深厚的人文内涵;地理课了解西安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风土人情,学生自己设计行程的最佳线路;历史课知晓西安作为古都的兴衰变迁以及对今日发展之借鉴;数学课计算西安之行的所有费用支出、分组活动方式以及省钱方略;英语课模拟英语导游,成就数篇“西安游”的英文导游词,音美课欣赏一切关于西安的艺术作品……在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之后,假期伊始,全校师生一千多人浩浩荡荡奔赴西安,一个星期吃、住、游在西安,去触摸去感受鲜活、立体而完整的西安,回校后完成数千字的考察报告,由语文学科组评改、展出。

在那次学校参观学习,每每由衷欣赏那里学生的活力和大气。抛开应试的障目之叶,大教育观指导下的教育带给学生开阔的视野和襟怀,必然会弥散“胸中有丘壑”的大气。如此一以贯之的实践活动,怎能不培养出有丰厚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某校初一语文组策划了这样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为:走过四季,拥抱自然。准备工作包括:收集自然四季的景物图片和人类活动的图片;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自然四季的景物特征;在网上收集歌咏自然四季的诗词歌赋以及文人墨客借自然四季来抒情的文字,并且写读后感,观看《人与自然》《探索》《动物世界》等影像资料,并且写观后感;每个小组办一份手抄小报,将自然、四季之美用图画和文字固定在纸质材料上面,邀请生物、地理老师进行相关指导,加强对自然四季的理性认识,加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当学生们用三周时间进行了充分准备后,在期待已久的课堂上,异彩纷呈,迭起。学生自拍、自编的影像资料展示掀起了课初始的第一个,学生们用手中的相机、摄像机拍下了现代都市和乡村的四季气氛以及校园的秋天,并配上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小荷才露尖尖角”“湖光秋月两相和”“儿童冬学闹比邻”。接下来,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集体完成观看上述资料之后的《观后感》(小组内众人思考,一人执笔),而后小组展示,观后感质量相当不错。下一个环节是学生自主生成问题的环节,在展示了收集到的古今描写四季的诗词歌赋之后,探究两个问题:古诗中“伤春”和“悲秋”的诗歌很多,为什么诗人对“春秋”尤为敏感?现在的四季与诗词歌赋记忆中的有何不同?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课堂达到了另一个。

我相信,这样一堂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语文课一定会给学生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它从生活中来,直指人心,从而带给学生们这样的思想冲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当网络、图书馆、音像资料、自身的生活记忆都成为我们能开掘的教育资源,我们便找到了一个宏大的教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