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4 07:35:49
导语:在脱贫攻坚普查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格“责任落实”,筑牢组织保障。一是完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帮扶责任人及联络员的具体责任,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2020年,局党组召开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4次以上,并按要求完成年度帮扶任务。二是制定石鼓村定点帮扶工作年度计划,同时认真落实干部包户措施,局安排帮扶责任人12名,结对30户贫困户,至少7次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调研,落实“一户一策”帮扶举措;持续派驻2名第一书记、7名驻村工作队员,确保驻村帮扶力量不减。三是加强驻村帮扶力量的日常管理,每周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汇报,每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开展交心谈心活动3次,及时沟通交流,协调处理困难问题,切实做到日常管理精细化、常态化,筑牢驻村帮扶坚实保障。
(二)立足“职能特点”,精准实施帮扶。一是认真履行单位包村职责,局主要领导按要求全年赴帮扶村开展调研、走访指导6次,局分管领导全年到定点帮扶村开展帮扶8次,帮扶责任人每月开展入户走访2次以上,建立全覆盖走访台账。协助基层司法所,加强帮扶村矛盾纠纷排查与调处力度,解决矛盾纠纷、困难诉求12件,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积极帮助贫困村实施产业脱贫,协助自贡律师团打造石鼓“法治漫画村”,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准备,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宣传动员、入户排查、感恩教育,切实将司法行政队伍、驻村队伍、村组干部的政治思想统一到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决策部署上。三是积极整合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资源,建立精准法律援助台账,加大对建卡贫困户的援助力度,不断满足贫困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与石鼓村村委会免费签订免费法律顾问合同,共提供法律咨询60余人次,发放法治宣传挂历100余份。
(三)整合“优势资源”,强化服务质效。一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疫期间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与联系户保持联系,讲解疫情防控知识、防控政策措施等,积极推送“两法一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宣传,全面增强群众疫情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二是深化“走基层”活动,持续开展“不忘初心、干群连心”、“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工作,走访群众1200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条,发放慰问金1600元,发放福袋1560个,发放不忘初心、干群连心”新春纪念品100余份;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3次,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2次。三是充分发挥“法治”在扶贫攻坚战工作中的推动作用,结合“送法进乡村”、“法律政策七进”等载体,深入帮扶村开展《民法典》、《婚姻法》、《治安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党四中全会、省委、州委、县委相关会议精神及医疗、教育、住房等法律政策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50余人次,全面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二、下步工作举措
(一)持续抓好扶贫帮扶重点工作。继续协助石鼓村抓好产业发展、阵地建设、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打好扶贫“组合拳”,形成脱贫攻坚“合围势”。严格实施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制度,督促帮扶责任人逐项逐季准确如实地记录帮扶过程,规范填写两本手册,确保一户一策、一户一帮扶要求等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二)持续提升扶贫帮扶工作实效。继续加强同上级部门的联系,为石鼓村争取更多的扶贫脱困资金,全县司法行政干部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州、县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上来,继续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结合部门职能优势,强化扶贫队伍建设,依照帮扶计划,为打好脱贫攻坚提供持久动力,稳步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一、督导总体情况
工作组2天共走访镇14个贫困村(151户、563人)、9个非贫困村(73户293人)贫困人口。
一是已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三有”(即“一超六有”)实现情况;镇共224户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三有”全部达标.
二是退出贫困村“一低五有”达标情况;镇共14个贫困村“一低五有”均达标。
三是贫困家庭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情况,公益岗位新增就业情况,无劳动力家庭兜底保障情况;镇224户贫困户达到一户一个转移就业情况。公益岗位每户一岗、其中林草局安置124个岗位、人事局19个岗位、水务局6个岗位、扶贫开发局66个岗位,其余9户都是长期户在人不在的情况,按相关要求未安置公益性岗位。
四是“五个一”“三个一”帮扶落实情况;镇县级联系领导为胡强副县长和泽仁佣金副主席、帮扶单位为县党史办、石油公司、妇联、项目促进中心。农技员均为镇农技站的农技员。
五是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和后续帮扶措施落实情况: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完成。
六是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情况;边缘户瓦巴村一户、新市区村一户、西戈村一户。帮扶情况(一)计划为该户申请医疗救助及生活补助。(二)计划协调镇中心卫生院与该户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计划为该户申请民政临时救助。(四)计划将该户纳入低保享受对象。(五)计划为该户增加医疗报销比例。
七是脱贫攻坚回头看“大排查”发现的问题,中央、省、州各类巡视、巡察、第三方评估、成效考核、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督查检查、审计监察等方面反馈的问题整改情况;镇设计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共计395条。目前完成整改362条。
八是脱贫攻坚乡、村、户、集体经济内业资料归档及完善更新情况,特别是贫困户收支台账、帮扶措施等方面;按照先关要求及时完成整改工作。
九是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情况;按照相关要求完成
十是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及厕所卫生管理情况;
十一是“明白人”培养情况;
十二是今年整理的增减挂勾土地播种情况;镇共计增减挂勾55户面积122.5433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共性问题:一是贫困户明白人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感恩意识需进一步加强;二是贫困户的帮扶手册(2020年)个别户未及时更新。三是活动室管理需要加强。四是部分明白人出县打工,现急需加强对b岗明白人的培养,五是部分贫困户对县级联系领导和镇联系领导存在混淆情况。
三、整改意见
通过此次督导发现,镇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效果比较好,但还是存在一些共性个性问题,建议镇党委政府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统筹驻村工作组力量,加大贫困户明白人培养培训工作,加紧修改完善贫困户内页资料,为迎接全州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打下坚实基础。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中央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摸清我镇9个涉贫村、1个社区现状,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以解决数据存疑问题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加强扶贫开发数据质量为核心,实现数据“实”和“准”的目标。
二、工作内容
(一)扶贫对象
1.解决身份信息错误问题
核查并核实各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份信息,依据有效身份证件确定人员的信息,纠正系统错误数据。
2.解决基础信息错误问题
认真核对系统各项指标信息是否切合实际,与扶贫对象情况相符,着重对应扶贫对象脱贫状态和年度情况修正完善关健指标缺项漏项、指标值异常和指标逻辑入系统错误等数据。
(二)扶贫主体
1.解决结对关系错误问题
梳理脱贫攻坚以来扶贫主体与扶贫对象的帮扶结对关系,重点核查纠正扶贫对象无扶贫主体帮扶贫对象的帮扶结对关系,重点核查纠正扶贫对象无扶贫主体帮扶、结对开始和结束时间不准、结对和驻村时间断档、既是贫困户又是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人帮扶开始时间早于所帮扶贫困户识别时间、同一时间点1个帮扶责任人帮扶3个贫因户以上“一帮多”等情况,做到包保帮扶全程精准。
2.解决扶贫主体基础信息错误问题
核查核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等扶贫主体的隶属关系、职务级别和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确保帮扶干部利用个人信息,注册国家建档立卡手机APP用户时1次性通过。
(三)扶贫资金和项目
1.解决扶贫项目信息不完整问题
梳理扶贫资金下达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验收报告等要件,补充修正系统项目建设内容、开工时间、结束时间。依据国家和省脱贫攻坚公示公告要求,规范录入资金项目公示公告网址和资金数额,做到资金项目使用规范,经得起检验。
2.解决项目受益对象受益情况与基本状况不对称问题
核查核实基础信息仍处于“两不愁三保障”未解决、无务工、基础设施未解决等状态,却在对应的产业、基础设施、公益岗位、社会公共服务等项目中为受益户和受益村的情况,确保扶贫项目真带动,扶贫对象真受益。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培训。根据我镇实际,2月26日至3月4日召开扶贫数据清洗工作会议,制定部署扶贫数据清洗相关工作。并制定扶贫数据清洗工作实施方案,面向9个行政村,1个社区组织开展扶贫数据清洗工作,加强信息采集指标、扶贫政策、存疑数据校验规则等业务。
(二)数据核实。3月5日至4月14日组织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一对一包保干部、村干部进村入户核实工作。对2015年至今的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和情况进行逐一排查。
(三)信息修正
4月15日至4月30日,省扶贫办将开通系统相关权限。我镇根据实际情况,核实确认;并于4月30日前完成全部录入工作。
(四)检验核查
5月6日之前,镇扶贫办将开展全镇数据清洗普查工作,针对各行政村和社区进行评定,评定成绩将列入年终千分制考核中,并针对评定优秀村给予加分表扬。
四、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村要组织村干部亲自领导,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队伍,扎实开展工作。按上级要求把信息数据核对准确。如各村出现信息不准确、贫困户不满意;达不到省、州、市要求的标准;影响工作进度的将严肃处理。
(二)搞好业务培训
各行政村和社区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解决并汇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数据清洗工作这项工作任务。
(三)加强人员力量
各村要将办事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的村干部,组成数据清洗工作小组,由村书记担任组长,包村干部担任副组长;齐心协力开展数据清洗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规划、上下联动、有序推进、全面覆盖”的要求,抢抓国家加快原中央苏区和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大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进程,切实解决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贫困村尽快摆脱贫困、与全县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基本原则
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扶贫攻坚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循序推进原则。紧紧围绕全县扶贫攻坚总目标和扶贫工作总体要求,认真做好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需求状况普查工作,制定实施计划,有序推进贫困村交通基础建设。
(二)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充分考虑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发展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处理好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确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三)上下联动、以村为主原则。充分依靠县乡党政组织的支持,充分发挥贫困村的建设积极性,认真履行好指导、服务、监督职责,做好项目申报和项目实施各项工作,齐心协力、合力攻坚,全面推进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目标任务
用两年时间,确保在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县61个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
(一)2015年任务。计划实施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111.1公里/105条,解决105个25户以上自然村、3785户13821人的出行问题。
(二)2016年任务。计划实施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251.9公里/212条,解决212个25户以上自然村、7825户28798人的出行问题。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局成立交通基础设施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局分管领导、农村公路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农村公路所分管领导及具体负责农村公路规划、技术指导服务、质量监督的人员为成员,统筹抓好全县交通基础设施扶贫攻坚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好与乡、村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交通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交通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实施原则和好的做法等,让基层群众了解农村公路建设政策,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
“我们要更加凝心聚力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做大做强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三块长板’,补齐补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2017年1月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致全省干部群众的一封信》中寄语。
扬长补短,这既是贵州发展的组合拳,也是全省工作的辩证法。
一年前,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处理好补短板与做长板的关系,做到扬长补短,各唱各的拿手戏、各打各的优势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2016年贵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千方百计做强 “三块长板”,全力以赴补齐“三块短板”。
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因势利导做强长板。“十三五”开局之年,贵州抢抓机遇,乘势崛起,后发赶超底气十足。
扬长补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培育优势产业,弥补发展短板,贵州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通过扬长补短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从外部环境来看,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国家层面全面系统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政策机遇空前。
从贵州自身来说,贵州处于追赶的位置,与其他省份还存在发展的差距。但另一方面,贵州可以借鉴东部沿海地区经验,避开发展中可能会走的弯路,完全可以缩短发展的时间和过程。
国家补短板,贵州大机遇。在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基础上,贵州的发展势不可挡。
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贵州敏锐地抓住了大数据发展机遇,以全省之力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成为全国首个大数据“试验田”,让贵州与发达地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贵州生态优势凸显,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50%,山青水绿,空气清新,良好的自然环境对新兴产业和投资者而言独具吸引力。
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多彩贵州风行天下。贵州独特的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地方风物,丰富的旅游资源使贵州既可以发展全域旅游,也能够实现全民参与。
机遇多重叠加,但压力也如影随形。
整体而言,贵州由于发展滞后,在很多领域还有历史欠账,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
2015年底,全省还有493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4.3%。贵州的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全国大局,是贵州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区域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石。贵州多山,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投资造价高。水、电、通讯、道路等亟待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教育医疗事业是贵州发展的另一块短板。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和健康是保障,这些关乎民生的社会事业,直接关乎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弥补短板迫在眉睫,后发赶超更要主动作为。结合发展实际,贵州要突出重围,就要扬长补短。
做优“三块长板”奋力后发赶超
区域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较优势的竞争。贵州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需要做优长板,培养自身更加突出的比较优势。
淘手游,全国最大的手游交易平台,在成立三年后获得1亿元的B轮融资。这样一家交易活跃的互联网公司,总部却是在黔西南州兴义市。
“贵州是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的沃土,在这里创业,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得到大数据产业政策的支持。”淘手游创始人、贵州指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杨鹏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一个个怀揣梦想的创客和一家家创新型企业,纷纷来到贵州,在大数据蓝海中追逐梦想。
从2014年布局大数据开始,贵州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基于这样的发展优势,贵州提出了大数据战略行动,提出把大数据做成大产业,把大机遇变成大红利。
一年来,大数据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全年共引进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近400个,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运行,省市两级481个运用系统迁入“云上贵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同时,也注重厚植自身的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
过去一年,贵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完善生态法治,着力将生态优势培育成发展的后发优势。
贵州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全面实行“河长制”并延伸至乡镇,环保督查巡察全覆盖,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森林覆盖率达到52%,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
贵州的比较优势,在做优长板中不断凸显。
“最初开农家乐,家人不同意,怎么会有人来村里吃饭?没想到,如今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真开起来了。”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红色之家”的经营者王治强因为乡村旅游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良好的生态以及“乡村人民的纯朴与微笑”是贵州最有吸引力的资源。
用好用活旅游资源,建设旅游大省。贵州开展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打造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措施,逐渐形成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登记的旅游资源达到8.27万处,2016年入黔游客同比增长50%,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补齐“三块短板”助推全面小康
从某种程度上讲,贵州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补短板。只有把短板补齐,贵州在全面同步小康中才不会掉队。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是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
53岁的杨金毅,由于家庭贫困背井离乡,想在县城挣钱买套房,在外打工多年也没有攒够买房的钱。2016年8月,她如愿搬进了松桃城南安置点,住进了80平方米的新家,自己一分钱没花。
“以前租房只有20平方米,煮饭都只能在床前。F在新房宽敞,我从心底高兴。”在贵州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杨金毅安居梦圆。
面对脱贫攻坚短板,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举措。
“十三五”开局之年,贵州搬迁45万人,3200个贫困自然村寨实现整体搬迁,减少贫困人口115万人,6个贫困县、60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干字当头,贵州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跑出了“加速度”。
过去一年里,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开通运营;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建成通车;贵州首条旅游公路――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建设完成;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开工建设,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工;乌江巷道全线通航,全省实现县县通公交,建制村通畅率达87.5%。
在教育医疗事业上,贵州的行动实实在在,成绩同样可圈可点。
一、组织领导
(一)责任落实方面。为全面推进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落实,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协调责任部门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明确了责任股室,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工作;2020年,牵头单位党委能坚持每季度专题分析研究1次扶贫专项工作,召集责任单位专题研究协调扶贫专项工作共2次,牵头、责任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均做到全年下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检查指导达2次以上,其他领导全年下基层检查指导扶贫专项工作达6人次以上;同时,牵头单位每季度衔接汇总1次责任单位工作进度,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衔接有序、配合顺畅、运转有效。
(二)政策落实方面。制定《市社会保障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重点工作任务、资金筹措和保障措施并建立了扶贫专项到户工作台账,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2020年,我市农村低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每人每年达到5160元,该标准从2020年7月1日执行;严格落实川人社办发号文件规定,未缩小代缴人员范围,低保、特困、未标注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实现应保尽保,每人每年代缴金额为100元,未降低代缴标准,代缴资金按规定实时计入个人账户,在个人参保信息均可查询;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一级为80元/人/月,二级为50元/人/月;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扶贫对象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发放标准以2020年国定贫困线与该对象年收入的差额为准。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残联全年开展3类系统培训共11班(次),培训人数达126人次。
二、项目推动
(一)规范档案,建立信息比对。一是规范档案。严格按照低保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对象的建档管理和信息录入工作,市民政局做到一镇(街道)一册(花名册),镇(街道)做到一村一盒、一户一袋,并按统一标准装订成册,整理归档,做到档案资料整齐、规范、齐全。加强档案信息网络化。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实行了“一袋一档”管理,将资料输入电脑,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管理。二是信息比对。为了确保及时发现、解决城乡低保中出现的问题,市民政局建立了低保信息台帐,定期将低保对象基本信息送到市级相关部门进行户藉、车辆、养老金、房产、住房公积金等信息比对。
(二)加强监管,实施动态管理。一是引入三方评估。为进一步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我市于2016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由人寿保险公司进行入户调查工作,采取“先服务,经验收,后支付”的方式支付费用。这一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既分担工作压力,解决市级人手不足问题,又有效解决了政府部门既发放又核查的尴尬境地,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确度。二是拓展监督渠道。不断加强与纪检、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定期沟通,有效防止资金截留、挪用事件的发生;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主动公开监督举报电话。
(三)开展问题整改清零行动。根据市脱办《关于开展市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的通知》,高度重视,成立了市民政局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领导小组,对全市10个镇(街道)开展进行了农村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残疾人救助问题整改清零行动,通过专项行动,未发现问题。
(四)资金完成情况。2020年,社会保障扶贫专项所需资金按现渠道纳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和按政策据实安排,实际投入资金2429.87万元(含价格补贴505.1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368万元,省级资金270.21万元、市县资金791.66万元。完成率达100%。
(五)项目完成情况。全年计划实施项目3个,已完成项目3个,完成率100%。
三、扶贫成效
(一)取得的工作成效
1.低保兜底保障一批。一是提高农村低保标准。2020年,我市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430元,每人每年达到5160元,该标准从7月1日起执行。1-12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救助金1867.698万元,惠及62904户次96410人次(其中12月已将建档立卡贫困户2609户3813人纳入农村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870.79万元),实现应保尽保。二是价格补贴“应补尽补”。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根据CPI及食品价格同比增长,全年累计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共505.11万元,惠及群众86977人次。
2.养老保险代缴一批。市人社局与市民政局、市扶贫局建立了数据复核比对机制,通过核对人员信息、参保信息、重复人员信息等,对低保兜底对象、养老保险代缴对象、残疾人扶助对象认定准确无误。根据省社保局核定我市2020年度人员名单,通过不懈努力和多方协作,除不属于代缴范围内死亡、在校学生等情况的城乡居民,我市已圆满完成省局下发的社会保障扶贫任务,为4803名16-59周岁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代缴,通过了省社保局扶贫代缴数据验收(省全民参保登记管理系统中扶贫人员统计台账已完成100%代缴),代缴资金48.03万元落实到位。
3.残疾补助扶持一批。2020年,我市按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1-12月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52.71万元,惠及群众35271户次35271人次;按照重度残疾一级每人每月80元、二级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1-12月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共279.144万元,惠及群众46235户次46235人次;市残联按政策全年累计为全市符合条件的165名残疾人发放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9.03万元,完成率100%。
(二)特色亮点
1.加强部门联动,提升兜底合力。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密切联系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扶贫局、市残联相关责任单位,建立经常性衔接沟通机制,深化思想认识,集中优势资源,多方联动、资源互享、发挥整体力量,形成了强大帮扶合力。
2.督战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完成脱贫攻坚普查过录数据专项清洗工作,比对2019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数据12273人,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低保4207人,享受特困供养1114人;采取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入户抽查等方式,完成对10个镇(街道)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挂牌督战工作,通过挂牌督战,对标现行政策,逐户研判救助资格条件,严格排查识别,避免“漏保、错保、一兜了之”等情况的发生,实现了“应保尽保”。
一、以思想政治建设引领防震减灾工作
(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二)强化干部职工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
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震情第一”意识,时刻自己是地震人和身负百姓地震安全的使命。
(三)讲政治,听指挥,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各年度工作部署;筹资出力,完成所包乡村“两联一进”群众工作、“三域一居”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联乡包村各年度工作任务;协助省地震局工作组,完成地震灾害风险调研工作;配合州政府工作组,完成县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专项督查工作。
二、常态化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及震情跟踪工作
(一)加强震情值班制度,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加强震情值班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专人负责,加强重要宏观异常前兆观测点的保护工作,定时与地震台及周边县地震系,做好地震信息交流,积极捕捉宏微观信息。及时上报震情信息,认真填写周、月、季、半年、年度地震分析预报表。
(二)加强震情跟踪工作。一是调整宏观异常观测点;二是加强震情值班制度,与地震台保持业务联系,利用他们的监测手段来加强震情监视和震情跟踪工作;三是加强对防震减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的运用和管理,依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四是保护地震监测设施设备,切实做好我县境内强震台、地震烈度仪、多分量(AETA)实验站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
三、夯实地震灾害预防基础工作
(一)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工作。为建立建全地震宏观监测、灾情速报和科普宣传网,完善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配置,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充分发挥“三网一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事业,为我县地震预测预警提供及时可靠的前兆信息。
(二)以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专题科普宣传为契机,做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联合县应急管理局等多部门,在城关小学(全县人口最密集的学校)组织开展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的地震应急避险、消防救援、洪灾避险疏散多科目应急演练。面向乡镇、学校、卫生院发放《地震知识100问》、《民居抗震设防知识读本》、《防震减灾宣传挂历》等,五年累计达18127本(份、套),每年都在古城内十字路口联合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社会宣传活动,保障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七进”活动常态化开展。
(三)狠抓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及农居抗震设防指导工作。加强抗震设防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落实抗震设防工作落实情况,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监控管理力度,全面了解全县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督促工程业主加强抗震设防审批工作,五年共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设防备案审查37件。《县城乡居民住宅地震保险方案》出台,在全县逐步推开。
(四)防震减灾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1:1万城市活断层普查、勘查项目完成2019年度、2020年度目标任务;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子项目基准台建设,完成上八寨地震台、岷江地震台、川主寺牧场地震台建设任务;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挂网招标;毛尔盖克藏村二组、三组断层气二氧化碳观测点建成运营;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信息服务终端完成中学、城关小学、白羊小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县防震减灾局局部布设安装;黄龙乡三舍驿GNSS监测站建设竣工;多分量(AETA)地震前兆观测实验站落户我县岷江乡、地震台和九黄机场。
四、集思广益,励精图治,工作成绩斐然
五年里,我们集思广益,克服人员少,经费短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困难,除开展常规的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工作外,期间还接受了行政机构改革,部分行政权力得以有序转递,开展了行政权力清理,保留了行政许可1项,行政处罚4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检查3项,行政奖励1项,其他行权3项。我们励精图治,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统筹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竭力做实国家局、省、州局交办的相关工作。2017年,“8.8”九寨沟7.0级地震应急处置得到国家局专家领导和省局专家领导的高度认可,被州局评为地震应急处置先进单位,并被通知到九寨沟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接受副指挥长的口头表杨,还得到省地震局雷建成副局长的实物(应急救援装备)奖励。五年来的工作,在全州防震减灾年度综合考核中获得二等奖,单项考核抗震设防管理、地震科普宣传、法治机关创建、地震应急演练、地震烈度速
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推进、地震应急处置等获先进单位7次,获优秀奖6次。
五、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工作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重点要做实以下工作。
(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州防震减灾局长会议精神,努力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保证目标任务。
(二)积极稳妥推进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实施;
(三)做实做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四)严格地震监测预报、震情跟踪和信息报送;
(五)做实强震台、多分量(AETA)地震前兆观测实验站、地震短临观测台、局内部防震减灾综合数值平台等的运维工作;
经济总量冲进全省第一方阵
五年来,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持续上台阶,由2012年的971亿元增加到现在的1600多亿元,年均增长9.8%;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等指标纷纷争先进位。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获省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经济总量冲进并站稳全省第一方阵。
多项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共完成603项改革。一批改革在全国全省形成品牌,共承担国家、省级试点54项,县域医改“天长模式”、小型农田水利建管机制改革“定远模式”、农村垃圾治理“来安模式”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公车改革、农村环卫治理体制改革等一批全国全省现场会在滁召开。
转型升级迈出重大步伐
以创新驱动助推产业升级、以育大培强加快工业振兴、以新型业态提升服务业、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五年来,我市紧紧扭住中心、把握重心,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2.3:27.8调整为13.9:51:35.1,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
五年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900多个,平均投资规模增长40%。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2500亿元,居全省前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2亿美元,年均增长18.6%。重点项目提质提效。14个省级以上园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85平方公里,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等。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镇化率达52%,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大滁城再展新貌。主城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扩展到90平方公里。网格化全面推开,三小车整治和烟花爆竹限放取得实效,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组团内协调发展,来安“两城同建”“两区并进”,全椒城北新城、城东片区初具规模,琅琊新区、南谯新城建设提速。县城和镇村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滁马、徐明高速、宁洛高速凤阳支线、宿扬高速天长段建成通车,滁州港开港通航等。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开展城市扬尘整治,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PM10年均浓度值下降18.6%;强化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西涧湖二级保护区整治成为全国样板;土壤污染防治稳步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任务,追责问责近百人。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圆满收官;琅琊山入选首批“中国森林氧吧”等。
百姓日子越过越幸福
连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认真办好为民十件实事。民生投入持续加大。累计完成民生投入1322亿元,年均增长11.8%。预计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573元、11942元,年均增长9.3%、10.6%。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4.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8.2万户。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16.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00个贫困村出列。此外,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恪守“为民、务实、清廉”,驰而不息转职能、改作风、优服务。切实强化“四个意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系列活动。着力规范行政行为。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突出问题有效遏制。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严查处违纪案件。政风建设考核2016年跃居全省第一。
展望未来五年
多数指标进入全省前三
未来五年,既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乘势而上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指标增速全省争先,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总量冲进全省第三。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等。
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一尊重五统筹”,全力推进“四创一建”,滁城首位度进一步提高,辐射作用显著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以大滁城为主体、县城为支撑、重点镇为节点、美丽乡村为基础的城乡体系基本形成。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绿色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加快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重要进展。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生态质量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达36.2%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到43%,中心村环境整治达标率达1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社会就业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社会分配更加公平、更加合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
今年目标任务
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等。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区域协同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机制,加快培育本土人才,大力引进市外高端人才等。
持续厚植发展优势
农村综合改革上,争创农业农村改革示范区。综合医改上,抓好省级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完成“三保合一”。深入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医改“滁州模式”。此外在放管服改革、新型城镇化改革等方面也确立了新目标。
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动与江北新区全面对接、等高对接、协同对接,支持汊河、乌衣、金牛湖等节点地区深度融入;推动滁宁合作项目化,促进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公共服务等方面共建共享;推进与合肥一体化、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启动“无水港”项目等。
着力壮大实体经济
推动乡村加快振兴。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业,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小麦等。打造绿色农业、打造功能农业、打造品牌农业等。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水平,持续推进6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打好精准脱贫年度战役,确保实现定远县摘帽、23个贫困村出列、2.9万贫困人口脱贫年度目标。
不断扩大有效投入
聚力双招双引。坚持抓招大引强,聚焦高端、智能、绿色制造,突出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新兴产业。提升园区平台。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坚持“筑巢引凤”,加快“腾笼换鸟”,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00平方公里。市经开区要争先进位,冲刺全国50强。此外还要快速推进原创城建设等。
全力建设美丽滁州
大滁城建设上,以“四个一”工程为重点,实施好总投资330亿元的200个左右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琅琊山成功创建5A级景区,启动东门、南门等景区配套工程,实施凤凰湖、清流关、醉心谷、福禧小镇、铜话小镇等文旅项目,连片打造好丰乐亭和太仆寺景区,改造清丰路、览山路、世纪大道延伸段等旅游道路等。
倍加呵护碧水蓝天
深入实施绿色滁州行动,打造生态屏障和生态景观区。打好污染防治战役。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推进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打好蓝天保卫战等。推进生态保护。抓好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守住耕地保护、开发强度、生态保护三条红线等。
不断提升幸福指数
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推进现代学徒制和学分制改革,加快建设职教强市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健康滁州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深化平安滁州建设;统筹发展其他事业;着力办好十件实事。
下面,我代表镇党委、政府班子就一年来的学习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述职如下,请同志们评议。
一、工业发展
全镇153家企业1—11月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9亿元的88.89%,同比增长19.05%,其中工业功能区6.66亿元,占全镇的83.2%。实现工业出货值2.24亿元,工业销售产值7.59亿元,其中工业功能区6.22亿元,占全部企业的82%;实现工业税收2504万元。1—11月工业功能区企业固定资产投产额达1.3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1.4亿元的96.43%。功能区基础设施投资92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900万元的102.22%,累计已达3547万元。1—11月完成来料加工11*万元,占全年任务1180万元的93.9%。
1—11月以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理清家底,明确任务。全面排摸,因企制宜,在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将20*年工业考核指标任务分解到相关企业,明确年度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到企业,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11月底,专门对照目标任务进行了检查。
2、建设当前,规划长远。
(1)招商引资、土地挖潜增效及家庭工业。引进内资8469万元,完成全年计划8000万元的105.86%;外资正在落实中。完成通往炸药仓库的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土地已于9月份成功拍卖。新发展家庭加工业企业18家。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去年集体开工的4家企业以及部分工业用地未开工项目,落实专门联系领导、责任人员,由工办负责每月汇总企业建设进度情况。绘制新开工企业建设进度柱体动态图,在工业区醒目位置予以公示。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反船形地块平基已完成工程量的45%,刘李山地块已完成政策处理。工业园区有线电视已开通,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胡宅垄主干道绿化工程已完成。工业园区自来水管道已完成铺设任务。
(4)出台奖励政策,着重在企业加快建设进度以及提升亩均效益上予以重点扶持和奖励。为了提高现有企业的规模及新老“三率”,提升亩均效益概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5)做好土地总规划调整前期工作。完成了下步拟开发建设区块的前期土地红线图规划,为土地总体规划的调整做好充分准备。
3、狠抓安全生产。成立了安全隐患排查和百日督查领导小组,制订相应方案,对企业主及安全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并组织工办人员对企业、露天矿山及建筑工地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相关企业发放了整改通知书。对废弃矿山进行了整治。
4、其他。完成了工业污染源普查和经济普查调查摸底清查工作。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
农林工作: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在上下坑建立强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100亩。做好种粮农民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落实农户41户,面积73.2亩。完成绿化造林面积325亩。积极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村庄整治、生态村建设:进入扫尾阶段。董村村庄整治力争在年底前通过验收。4个村1个社区目前已通过县生态办的复验,另有董村、上*2个村已通过初验。
清泉工程:方坑水库至桔山水库引接主管道工程、水厂至胡宅垄供水工程及罗山村村网建设已全部完工。
镇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村级垃圾收集房、老年活动中心及门球场、卫生院门诊楼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对低收入农户进行调查,重新分类,制定帮扶计划,开展帮扶。全镇共有106户194人,死亡11户13人,加入低保8户11人。87户中79户无发展意愿,2户有发展意愿,根据其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进行了帮扶,6户务工。其中2人参加了低收入农户培训。制定了全镇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5年总体规划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奔小康5年建设规划。
计划生育工作: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专门召开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会议。要求村主职领导亲自参与计划生育工作,定期专题汇报计划生育工作进展情况,计划生育联系员采用聘任制,实行工作登记制度和例会汇报制度,并对其开展考核,此项举措极大地调动了村主职领导和计划生育联系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1—11月份,全镇出生人口91人,计划生育率达94.19%,采取各种措施2*0人,综合避孕率达91.63%。
村级财务管理:结合近年来村级财务管理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今年5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考,聘用了2名有会计证、大专以上文凭的年轻专业人员,担任镇中心会计和出纳,并对《*镇村级村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对自然村和行政村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
三、稳定工作
为了加强和规范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及时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制订了《*镇村级治保调解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开展了“迎奥运、解矛盾、建机制、保稳定”为主题的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活动,将分析排查出的问题与隐患,逐一登记建档,涉奥期间对重点人员实行监控点包保责任制,对思想顽固的人员进行教育转化,对生活困难人员进行帮扶救助,顺利完成了奥运安保工作。完善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组织网络和工作制度,按照“8+x”的模式,整合综治、、司法行政、人民调解、警务、禁毒、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工作。根据省级规范化要求建设东莹社区和胡宅垄村综治工作室,有专门人员、有健全的组织,并在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胡宅垄村建立了治安巡防队伍。1—11月,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33起,调处33起,调处成功32起。共收到上级转发来信15件,调查和报结14件。
四、组织建设
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于4月17日顺利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一大批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有文化、懂经济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受群众拥护、信任和认可的同志入选村极领导班子,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全镇12个行政村,共选出村委会主任12人,委员30人。由于选举中对姓名按身份证上为准和户内不准写作的严格要求,使参加竞选的对象和群众心服口服,成为了全县村委换届后上访最少的乡镇。8月4日圆满完成了东莹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村委会选举结束后,对村监委会进行了选举,明确了各线负责人,为了使新上任的村干部尽快进入各自角色,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邀请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和县委党校领导为村三委成员进行培训。5月份专门组织村主职干部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2天的培训,邀请市农办主任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就农业及法律进行了授课。6月中旬又组织村主职干部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根据各线安排,镇党委制订了20*年教育培训计划,各项培训计划已基本完成。
“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专门召开班子会议,对调研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了专题讨论,班子成员依据各自分管范围,联系本镇农业、工业、集镇建设、社会稳定、组织建设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了11个调研主题,每个班子成员负责1个调研课题,相应办公室成员为调研组成员。制定了调研活动实施方案和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从4月24日开始,班子成员分批带领调研组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见面座谈、个别走访的形式开展了为期3—4天的蹲点调研,撰写了蹲点手记和创业创新建议书。10月份,班子成员根据平时工作中碰到的难题穿插自己的体会撰写了破难攻坚纪实。
党建工作: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学习,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的大局意识、经济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提升。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镇党委、政府、工会、商会联合向辖区内各单位、企业、村发出了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的倡议书,号召大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镇机关及农村支部党员258人通过镇向灾区人民捐款33149元,自愿交纳特殊党费45601.28元。截至11月底,共发展党员6名。11月成立了镇机关党委、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和离退休党支部。按照上级要求,12个行政村1个社区远程教育站点在20*—2010年分批创建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站点。
五、社会各项事业
文化建设工作: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专门制定了《*镇文化建设方案》。相继举办了首届和睦家庭颁奖晚会、第十六届文艺百花会及*镇改革开放30周年摄影比赛。评选出的摄影作品还将制作成展板在各村巡展。
科技教育工作:积极组织企业主参加浙江大学支持*创新创业行动对接活动。对全镇农业结构、种养殖大户进行了调查,推荐了4个县级科技示范户。改善了师生的生活条件,添置了教学设备。
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的技术素质,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创造了条件。完成重点培训82人,企业务工人员培训100人。
六、党风廉政建设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通过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和“四条禁令”等,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加强业务工作、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有效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镇纪委制定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制度。通过组织学习《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规划》、《廉政准则》和收看警示教育片,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自觉性。加大对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把案件查处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中心环节,抓紧抓实。完成自办案件2件,镇纪委发现胡宅垄财务问题,及时向县纪委汇报。通过案件查办,严肃了党纪,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把文化做为切入点,开展“廉政文化进村”系列活动。一年来,镇干部作风大有好转,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意识明显增强,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
一年来,我镇各项工作和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班子的团结拼搏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受融资困难、需求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一些从事外贸出口、制造的小企业,产品失去竞争力,生存机会变小;二是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仍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守田糊口”、“养儿防老”的小农观念仍有市场,给工程项目的推进和计生工作的开展形成阻碍;三是是财权分配上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企业,实于我镇,但总部设在外地,其税收也在外地缴纳,“墙里开花墙外香”。四是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执政能力、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五是工作存在不少问题,越级上访和缠访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六是农民增收比较缓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以上几点影响和制约了我镇经济建设的总体步伐。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将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探索解决。我们将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锐意进取的态度,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为加快我镇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步伐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