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4 14:48:14
导语:在教育学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语文课堂不一定单单是讲解课文、处理习题,也可以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课堂上可以利用一些家电、药物等说明书,先让学生阅读说明,然后给大家具体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的事项,如果有不好理解的地方,不妨对照说明书边操作、边讲解,学以致用,更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口语表达达到一定的水准。中学生一提到作文训练就头疼,不知如何下笔,究其根本就在于缺乏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不妨让学生准备一个“随记本”,遇到好的情境,鲜活生动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感触,都可以抄记下来,做日常生活的刻录机,积累多了就不怕没得材料写,作文水平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另外,学生热衷于“快餐文化”,对篇幅长的文章难于读完、读懂并深刻理解,我们不妨让学生当一当编剧,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自编自导,起初可能剧情幼稚,语言欠熟练,但学生热情高,参与积极性高,久而久之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培养学实践调查的习惯
语文学习也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我们可以多采用综合实践、社会调查的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生活责任感、明晰的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辨别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经过调查之后,再让学生针对这些在生活中既普遍遇到而又认识很难统一的问题展开讨论,经过思考、辩论,不但能提高认识能力,收到思想教育和思维训练的作用,还能提高口头训练能力,并促进写作。例如,本学期我班进行了“学生带手机与学习成绩”调查和“假期与网络使用”调查,通过这两次调查,学生都进行了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通讯网络的逐渐覆盖,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现象日趋普遍,即使学校明令禁止也不可能杜绝,且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2)学生自制力差,网络和手机上的游戏等不良信息诱惑着学生,大部分带手机上学和有网瘾的学生其成绩必然大幅度下降,这成为当今社会生活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3)合理利用手机和网络,充分发挥手机和网络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手机和网络转变为教育教学资源是当务之急。学生将调查、讨论的内容写成了作文或者调查报告,本学期内手机作弊、网聊、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有了明确的好转。我们做到了语文的生活化,学生不觉得语文枯燥,学习兴趣自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结语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教学;联想法
英语新教材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分了几个等级。五级要求:理解和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七级要求: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的搭配。九级要求: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十世纪末我国旧大纲的要求是1800~2300,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达到七、八级的词汇量。而2009年高考词汇要求由2008年的2000左右提高到2500个左右;对于合成,转换,派生等常用词汇更加重视;考查了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语篇中的生词按考试大纲严格控制在3%以内。单项填空语言真实地道,语境完整可信,采用了一些以口语交际形式出现的语境化句子时代特征明显,既有很强的典型性,有灵活多样,所有这些题目中,词汇起的作用功不可没,出现了如recommend,reliable,access,adapt等。
单项中有八题考查词义辨析,占40%。阅读中还出现了新生代的词汇如e-nose(电子鼻),也就是说,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凸显重要性。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词汇教学,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前进。DavidWilkins在1972年就提出: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和激励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了学生中的一些共同现象。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比较差,特别是英语。我们县的招生政策是这样的:第一批的学生是进宁海中学,第二批学生进知恩中学,第三批学生进柔石中学,最后这一批在普高线上的学生才轮到我们学校招生。总体上学生成绩都不理想尤其是英语。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英语正是那块绊脚石,妨碍他们进入知恩及柔石中学。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学英语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尤其是词汇。记好单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在听写英语单词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老师在报一单词,学生写出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单词。
这到底是为什么?最大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读音规则。这其实反映出学生在初中音标学习中,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所以在进行高中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先进行音标教学,如48个音标如何发音,比如开音节,闭音节的规律,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及闭音节的发音,以期待学生能悟到一些规则,结合自己的基础能在记忆单词上得到些帮助。笔者认为根据音标来记忆单词是一种最牢固准确的方法。
二、有效扩大学生词汇量
在英语学习中需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时需要教师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上给学生拓展词汇量,但又不能太多。这时笔者往往以某一单元的单词为基础,利用英语常见构词法:合成法、派生法及转换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充。
三、充分利用课文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词汇,在每一单元中会出现了大量常用的词汇,因为现行高考中往往考查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而我们的教材又是教育专家从大量的文章中精心选择改编的,在这些文章中都体现了英语基本词汇的运用。笔者往往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下这些常用词汇,并要求学生熟记这些词组,熟读课文。每一单元的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两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充分利用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
我们学习给学生订了比较适合学生特点的资料,如《黄金讲义》,《学英语》及让学生自行购买英语字典如《高考必备》、《牛津字典》等等。如在《黄金讲义》第四单元中,对turn进行了拓展了:turnon/off,turnup/down,turnto,turnagainst,turnout,turnover,turnaway,turnback。这本资料对于许多常用词的同根词进行拓展,如课文中用到了动词succeed,《黄金讲义》中就提到了success几个常用的同根词,名词success,形容词successful,副词successfully,而这几个词的拼写及词性的误用又是学生常犯的错误,需要教师时时提醒。
五、词汇表达上中英文化差异和惊人巧合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中英表达词汇的文化差异。如中文表达“吃了没有?”英语为“Howareyou?”这两者均为常见的打招呼时常见用语。“您干得真好!”“Youdidagoodjob.”“慢点走”“Takecare.”“我浑身上下摔得青一块紫一块”“I’mblackandblueallover.”这里的blue不能解释为常见的蓝色,而为紫色。
六、科学记忆
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要科学记忆,循序渐进,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注意遗忘曲线,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遗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明的遗忘曲线表明,在记忆后短期遗忘率相当高,而以后逐渐缓慢。所以教师应注意这种遗忘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地把新学的相关知识在脑海里建立牢固的联系,尽可能减少所有知识“回生”。超级秘书网
因此复习是最有效的防止遗忘的办法。可分为间时复习和过度学习。前者指讲学的知识每隔一定时间复习一次,而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学完了所有规定的材料后继续学习的情况。就单词学习而言,必须过度学习,为了达到长期的记忆保持。所以对于单词学习,教师应时时提醒学生经常性读写背,达到熟能生巧。
七、适当编制适合学生的词汇练习
由于学生总体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应编制适应我们学生的练习。如笔者在教学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就根据课文内容编制了一段课文内容缩写。同时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笔者利用《学英语》上的课文填空练习,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汇短语填写,借此,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词汇短语在课文中的运用,并在学习完单词短语后,布置相关练习,即根据括号里的单词、单词首字母或汉语提示,用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八、利用brainstorm及联想法学习巩固新旧单词
如笔者在将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及“Usinglanguage”中,就以文中的主角Freddy为例,问了学生一个问题:WhatwillcometoFreddywhenhehasbecomeafamoussinger?Justbrainstormwithyourclassmates.学生就能够马上联想到以下单词和短语:busy。而在这些单词短语中,像fame,performances为新单词,其它均为已学过的单词短语。所以这种brainstorm方式对于学习使用词汇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英语的词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就像房子,词汇就像造房子的红砖,没有红砖,房子是无法成形的。所以教师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词汇教学,把“房子”的基础打好。
克拉申(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监控理论”在整个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引起了轰动,被称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全面、最可接受的一种理论”,其核心是五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这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同时又得到批评最多的就是语言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习得的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习得者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克拉申认为理想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and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grammatically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量(i+1)。其中“可理解性”是指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学习者不能理解的语言输入不能帮助学习者习得语言。“既有趣又有关联”即克拉申所提出的“最理想的输入应该是非常有趣的或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它能使学习者忘记自己是从外语里获得信息”。
2基于语言输入假说的高级英语词汇教学
基于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的基本观点,笔者认为在高级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读音和解释词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词汇通过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甚至真实性的教学材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并在学生遇到表达和理解困难时,及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以便使词汇学习与记忆不再索然无味。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以此抛砖引玉。
2.1立足显性,挖掘隐性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往往承载着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文化信息。在英汉对比前提下,将文化阐释手法运用于高级英语词汇教学中,既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又能增强教学互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原著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苏新春在其《文化语言学》中主张将词汇背后的文化信息逐一揭示:“所谓阐释的方法就是对语言结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把隐匿、依附、蕴含于其中的社会、历史、民俗、观念、道德、思维、物质、自然等文化因素及文化意义揭示出来……把文化语言学定位为阐释性学科,这正表明文化语言学更为看重的是语言背后的东西,它就是通过研究把蕴藏在语言内部,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挖掘出来”。
以张汉熙《高级英语》中的《迎战卡米尔号飓风》(FacetoFacewithHurricaneCamille)为例,《迎战卡米尔号飓风》是约瑟夫•布莱克(JosephP.Blank)1970年发表在《读者文摘》(Reader’sDigest)上的短篇小说。作者依照时间顺序叙述了1969年8月居住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沿海一带的柯夏克(JohnKoshak)一家和他的朋友与威力无穷的卡米尔号飓风英勇抗争的经过。约瑟夫•布莱克不仅运用了大量表现飓风破坏性的具体动词,而且还通过“battendown”“rideitout”“scudin”“wreckage”“salvage”等一系列与“船”“海”相关的词汇巧妙地凸显了文中以柯夏克一家为代表的密西西比州沿海居民生活的这一特殊背景。在词汇讲解过程中,教师若能将隐匿、依附、蕴含于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传递给学生,词汇教学就会成为语篇分析和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一部分。
2.2寓于语篇,激发联想
语篇解读需依赖语境,而基础语境线索由词汇铸就。词汇是语篇最基本的要素,词汇间的语义选择、组织和聚合最终形成一个称之为语篇的多层级的意义系统。语篇中通常含有多个意义链条,它们之间形成前提和结论或原因和结果等关系,相互影响的意义链条共同促成了语篇意义的形成、发展和完成。任何语篇中的每个词表达一定的意义,词与词之间、句际和段际之间也有相互蕴含的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常通过词汇同现的形式得以实现。词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单词或单句的层面,而要引导学生宏观地从整个语篇的角度通过比较和联想来分析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加深学生对词汇深层意义的理解,并学会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
以张汉熙《高级英语》中的《讹诈》(Blackmail)为例,阿瑟•黑利(Arthurhailey)通过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等描写将人物心理刻画得非常的细腻。文中贪婪的私家侦探奥格尔维(Ogilvie)一开始在身犯肇事逃逸罪的公爵夫妇面前嚣张无比、企图讹诈,而后因臣服于金钱而将自己卷入了案件之中。奥格尔维在这一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由作品中出现的重要意象“雪茄”巧妙地展现了出来。作者在文中对奥格尔维抽烟行为的描写达到6次之多。教师可将这6处描写中的关键词如“accompanied…in”“removed…knockedoff…flipped...”“bitoff”“waved”“lit”“bothering”等进行对比分析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表演活动,结合语篇引导学生捕捉奥格尔维由横蛮无礼到屈服顺从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扫描语篇中散布的相互联系、遥相呼应的词汇并将其进行链接进而挖掘语篇线索和主题的能力。
2.3词义辨析,重视应用
词义辨析在高级英语的教学中非常重要,近义词在高级英语课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词义辨析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高但同时又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词义辨析在教学中要得到特别的重视。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词义的强度、文体意义、情感意义和搭配意义几个方面。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近义词,结合语境进行初步辨析,再综合总结。如在约瑟夫•布莱克的《迎战卡米尔号飓风》中作者在文章第26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四句话中连用了"vanished"和“disappeared”这对近义词来描述装着小猫的盒子和猫妈妈在风中的消失,比较词义可以发现前者强调突然性和彻底性,因此更能让当时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装着小猫的盒子就被风刮走的一幕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阿瑟•黑利(Arthurhailey)在《讹诈》(Blackmail)一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眼神的描写非常的丰富,短短一个故事对主要人物Ogilvie的眼神描写达到11处之多,而对另一主要人物公爵夫人眼神的描写也有6处。更令人赞叹的是作者每次使用的词都不相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所有描述“看”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探索这些近义表达之间的细微差异所映射出来的人物心理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JohnScopes在《震惊世界的审判》(TheTrialThatRockedtheWorld)一文中为了凸显世人对“猴子”审判(the“monkey”trial)的关注对枫树下别开一面的审判场景进行了描写,尤其是围观群众的千姿百态由“sat”“squat”“perch”这一组近义词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一幕从相关视频资料中截图展现给学生,学生立刻领悟到了这4个简单的单词的魅力所在。但是仅仅掌握词义辨析的方法,了解近义词的区别是不够的,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各种途径督促学生把这些词汇活用到自己的说、写、译中去,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3结语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需要对英语词汇任务教学进行研究,寻找英语词汇任务教学的有效途径。主要的途径有运用直观教学教单词、通过音形结合和构词法教单词、英语诊释法、语境教学法、运用谜语教单词及运用游戏教单词等。教师可以通过事物、图片等对词汇进行解释,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词汇的意思。例如,在讲解pear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拿出具体的事物给学生观看,并开始这个单词的教学:“What’sthis?It’sapear.”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单词意思。也可以将音形、结构相似的单词进行归类讲解,例如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等,方便学习记忆。在词汇教学中,创设相关的语境对学生理解词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单词water,在讲解的时候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Iwanttodrinksomewater.”任务教学在词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相应的实际教学情况,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思,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
2.任务教学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1任务前阶段
在任务前词汇教学阶段,初中英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一般为活动设计者,主要是向学生讲述将要完成的任务目的、程序及时间等情况。这样学习的持久热情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英语词汇教学要求和目标进行相应英语词汇教学活动的制定,并且给学生布置一些丰富的任务。在布置的任务中,主要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词汇能力进行训练。英语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应该包含阅读、听力、朗诵、写作、对话、分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内容。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任务活动帮助初中生进行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且使学生的词汇发音和词汇运用得到有效的锻炼。在任务前阶段,英语教师还应该利用身边比较新鲜的事物进行任务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锻炼提高。例如,在进行英语词汇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扮演的角色,并根据角色进行规划,制定一份工作日程,谈论自己在一月之内是如何进行规划的。所选的职业主要有busdriver、doctor、butcher、teacher、farmer等等。任务前阶段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了解任务的内容,在之后的任务活动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2.2任务中阶段
任务中阶段是任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并且通过任务活动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有效的运用。初中英语教师在任务中阶段主要扮演的角色是任务活动的参与者。任务的完成过程是由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的,并且根据自己的角色和词汇掌握能力进行任务活动的实施,确保任务能够圆满地完成。之后,学生应该将自己的任务成功汇报给英语教师和其他学生,让他们检查自己的任务成果。在任务中阶段,学生需要依据教师的要求对任务进行详细分析,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完成任务,熟练掌握词汇,并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例如,学生可以根据“ACalen⁃darofaFarmer”进行任务的策划,将有关农民生活的词汇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不同的情景将其进行合理的运用,使得任务圆满完成。
2.3任务后阶段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任务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在任务教学中任务后阶段也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中,英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语言促进者及活动评价者。在学生完成任务活动之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检查任务中存在的词汇错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面对任务中的词汇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解释,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运用出错的词汇,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例如,day、boy、toy、key等词汇,变复数时直接加s,变成days、boys、toys、keys。英语教师在任务后阶段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词汇表达能力的锻炼,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以后的任务中能够完成得更加出色,更加熟练地运用词汇。教师对学生任务客观的评价在词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词汇的学习和运用。
3.结语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首先,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强化德育功能,培养现代意识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标志
进行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1依靠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学科本身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建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通过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树立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通过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衍变关系培养学生的联系转化的观点;……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主观能动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化学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二项;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空白;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迅猛发展,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这样,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点燃学生的爱国之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坚定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3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如在教学“NO和NO2是污染大气的重要污染物”时,可介绍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就是光化学污染的典型事件。学到SO2、SO3的性质时,告诉学生硫氧化合物会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就属此例。再如由CO2、CH4等引起的“温室效应”,氯氟烃引起的臭氧层破坏,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形成三个观念:爱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的观念。强化两个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减灾意识
三、养成思维习惯,学会思维方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21世纪更需要能力型人才。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是同整个国民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我们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等。
求同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二氯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按常规,学生会先写出四氯苯的一种结构式,然后用变换氯原子位置的方法逐一去找,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变换角度去考虑:二氯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是二个氯原子在苯环上分别呈邻、间、对位,如果我们改换一下观察问题的角度,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做到对一式或一题要多思、多变、多解、多联,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思维模式之中,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
逆向思维是从顺向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在化学知识中,有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元素的“构、位、性”互推,有机物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互推,各种不同浓度的互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等逆向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联想思维是指对有相似特点的事物通过对比联想,推测其它方面相似性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特点,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如硫氰〔(SCN)2〕与卤素有相似的结构特点,从而性质也相似。这样,通过类比联想,写出硫氰与NaOH溶液、乙烯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醛基官能团的特性,可联想到具有这种官能团的物质,如醛类、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等都可能发生银镜反应。由相似性质的气体可联想到其有相同的制备装置。如:O2、NH3、CH4组,Cl2、HCl组,H2、CO2、H2S组等。学生一旦掌握了联想思维的方法,就可举一反三,减轻学生负担。
四、增强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重在于应用。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在于其掌握化学知识的多少,也不仅仅在于其能解多少化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例如,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如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装的是什么溶液?玻璃筒中装的是什么?铁筒中装的是什么?使用时发生了什么反应?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灭火时应该怎样操作?再如学到《硫硫酸》一章的计算题时,不妨让学生算一算所居住的城市一年由于烧含硫的煤向空气中排放多少SO2,能形成酸雨的量,酸雨对大自然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理等问题,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农村学生可提出如何科学使用化肥,各种不同的化肥对土壤酸碱性有何影响,并用盐类水解知识解释,使学生了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意义。诸如此类问题,不胜枚举。
1.含义。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任务、计划和报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完成教师预先设计的各项有针对性的任务,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用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把“语言做事”或者“执行任务”当作学生学习的过程,用完成任务的结果展示教学效果。结合到英语词汇教学中理解,就是教师将词汇教学的内容设计成任务或活动,让学生完成的过程当中,学习词汇、理解词汇并且加深记忆,从而提高词汇的应用能力。
2.应用原则。
虽然任务型教学法开辟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运用,但是在应用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贴近现实。
教师在进行任务的设计中,必须根据词汇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任务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拉近学生与任务之间的距离,感受更为真实的英语词汇,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
(2)可行性和关联性。
可行性要求任务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形式以及效果,并且要适应课堂环境,方便操作;关联性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并且衔接得当,层层推进。
(3)趣味性和功能性。
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设计必须根据词汇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功能性:词汇的积累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任务设计必须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并且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型教学法之所以比传统的教学法具有优势,是因为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出丰富有趣且真实的情境,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课堂教学逐渐产生好感。例如,七年级上册Food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食物画出来,并且在食物的下面标明相应的英语词汇。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食物画下来,遇到不会写的单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词典的方式进行补充。每个学生喜欢的食物都不一样,画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在学生完成任务之时,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座屏作为词汇教学的教材,并把词汇运用到简单的句子当中,如“Ilikebanana”、“Theapplelikesababyface”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课堂教学瞬间变得生动活泼,大家在学习当中集中精力,尤其是教师用自己的作品进行教学时,更加的认真。很多学生在画画表明词汇的时候经过了思考,对词汇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哑剧的形式把自己喜欢的食物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直观、快速的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的含义。
2.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感受学习词汇的快乐,感受词汇的魅力,把学习词汇变成一种习惯,从而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巩固。
3.评价任务完成的结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及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对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且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其继续努力,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补充,从而促使任务教学的发展,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英语》课程指导思想
《会展英语》课程改革抛弃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通过让学生完成具体项目过程来掌握理论知识,具备职业能力。以项目为载体引导整个教学,并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任务。以展前、展中、展后为时间顺序,以会展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学生运用英语来参与或模拟不同情景中具体会展活动过程来掌握理论知识,具备职业能力。同时,在具体的每堂课的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实践为核心的任务型教学方法。通过对《会展英语》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会展行业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有更清晰的认识,研究基于工作任务的科学、系统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和单元设计,使学生能够拥有合理和适用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能够胜任国际会展业务工作。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英语》课程改革方法
1.针对岗位需求特点,从企业一线搜集企业对于会展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从而使项目成果能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会展英语人才,是一个国际会展项目成功的关键。通过走访国际会展业务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找到此类人才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由此,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2.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针对外贸业务员的岗位需求,围绕着一个国际会展项目的筹备、实施到展后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
3.完全打破传统的按照课本的进度进行英语课程教学,将原本分散的书本内容重新整合为明确具体的项目,使学生直接融入岗位情境,在实践行动中进行学习、操作和提升教学的过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
4.实行任务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在整合教学内容基础上,实施任务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实施具有关键作用。将课堂内的任务型教学与课堂外的模拟展会举办、展会参观等实训环节有机融合。通过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同时将实训环节有机融合。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英语》课程改革步骤
1.根据工作岗位确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和企业一线人员的联系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搜集企业对于人才的会展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根据岗位需求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水平和前期英语水平制定相应课程的教学目标,
2.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设计和单元设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岗位,以及对应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来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块和教学手段,以项目为载体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教学中结合国际会展业务常见工作情境深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贯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目标为导向的宗旨。
3.考核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的知识考核,变为真正的职业工作能力考核,注重实践操作,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再采用单一的书面考试,书面考试成绩只占学生最终得分的一小部分。将平时课堂的工作任务完成的考核作为主要部分进行考核。课堂表现中的每个模块后面设计的特定工作情境的角色扮演和筹划成为考核的关键。实践操作的考核设计也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科学考察学生会展英语应用能力水平。
基于工作过程《会展英语》课程改革内容
1.课程改革设计
根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并且努力与校外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聘请企业的专家来校进行授课。理论教学的形式为:教师面授+企业专家授课+小组研讨+案例分析+听力训练+小组PPT汇报。实践教学的形式为:校内实训室模拟实训+角色扮演+展会参观与实习。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每个模块的教学都以任务为驱动。通过信息搜索、展会参观、案例分析、听力训练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展英语理论知识;通过小组研讨、小组口头汇报等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自主学习、探讨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通过校内实训室模拟实训、角色扮演、展会参观与实习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会展的工作情景,并且培养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
2.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设计的课程结构
依据以上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方法,整个课程具体结构设计如下:
项目一:(展前)邀请客户参展。工作过程为:搜集要参加的某一具体会展信息向主办方了解和咨询有关参展事项打电话或写信函邀请客户参加会展。
项目二:(展前)进行会展准备。工作过程为:联系会展中心咨询机票及酒店运送展品制作公司宣传小册子及名片选择展位并预定布置展位。
项目三:(展中)进行展台接待。工作过程为:展台前吸引新客户展台前接待老客户介绍展销产品和本公司情况。
多年来,隐性词汇教学一直为语言教师津津乐道。这种教学方法倡导学习者通过大量阅读结合上下文来偶然学习和习得词汇,扩大词汇量。该学习方法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人类大脑词库中有大量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词汇知识,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新词与大脑词库中的知识不断碰撞、相互作用,使习得的词汇量不断增长。词汇量的增长又反过来进一步丰富大脑词库中的信息量,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既能增加词汇量,又能提高阅读能力。但这种隐性词汇学习方法也有其弊端,最关键的一点是,它需要要借助大量的阅读并长期坚持方能见效。比如一个学期阅读4到5本英文小说或10-12本英文简易读物,但这个数字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似乎有些难以企及。其次,完全靠上下文猜测词义,所习得的词语知识结构往往不够完整,对词汇的内涵、搭配等深度词汇知识很难把握。王改燕(2012)也指出,如果没有显性的词汇教学,有些词汇知识很有可能永远都无法被学生掌握。实证层面上,刘丹丹、吴艳(2014)等借助教学实验比较了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强化手段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发现词汇理解性知识与产出性知识习得均需显性讲解。王希哲(2010)在一项词汇信息加工的研究中指出词汇隐性学习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效率很低,必须采取词汇直接讲授、词汇学习策略训练等其他补充方式。
2范畴化理论与二语显性词汇教学
2.1范畴化理论和基本词汇教学
范畴是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也是人们思考问题和信息交流的基础。在认识外部事物过程中,人类总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获得范畴,形成概念。范畴化的过程就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进行分类、形成概念的认知过程。传统的客观主义的范畴观认为范畴由范畴成员的所有共有特性来决定,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明了的,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某一范畴就看它是否具有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同特征。但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则对这一观点提供了反证。在P.Kay等人对焦点色研究的基础上,E.Rosch通过对椅子、鸟等不同范畴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许多范畴都是围绕一个“典型”(Prototype)构成的。典型是一个范畴中处于中心位置、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成员,构成人们认知的参照点。同时范畴中各成员的地位不尽相同,它们处在一个从“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从“典型”成员到“非典型”的连续体上。以颜色为例,“红色”这一范畴中,“鲜红”作为该范畴的典型成员要比“棕红”和“深藕红”更具代表性,更容易为人们所辨认,因为后者并不是那么“红”或者说并不是经典的“红”。但“深藕红”之所以仍然归入“红色”这一范畴,是因为它与其它“红色”系成员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被维特根斯坦称作为“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范畴的“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又催生了“基本层次范畴”的概念。基本层次范畴是那些具有显著特征的、能让人们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就能获取最大量信息的范畴,也是最先被幼儿习得的用以指称事物的命名性范畴。此外,在基本层次范畴之外还存在着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高层次范畴”和更具体、更具概括性的“低层次范畴”。关于基本层次范畴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心理学家还做个一个有趣的实验。受试者是一群德国中学生,测试者首先向受试者做了以下说明,“假设你邻居家的小孩被一条灰色的德国杂交狼犬咬伤了,让你赶紧向小孩的妈妈报告,你会怎么说呢”。结果受试中绝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你家孩子被狗咬伤了”,而不是强调“德国狗”或“德国杂交狼狗”等。由此可见,“狗”作为基本范畴词汇在日常信息交流中的重要性。显然,相对于“狗”这一基本范畴词汇来说,比它更高一级的高层次范畴“哺乳动物”或“动物”这一描述就显得太过笼统、表达不够明确,而其低层次范畴“德国狼狗”或“德国杂家狼狗”虽明确具体却显得冗余,并需要双方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因为无论是对于报告者还是小孩的妈妈来说,关心的是“被狗咬伤”这一事实,而不是强调什么类型的狗。基于以上理论,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基本范畴词汇显得十分重要。尽管对一种语言来说其词汇是难以穷尽的,但并非所有的词都同等重要。衡量一个词的重要性,通常主要依据词在书面和口语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即词频。语言学家研究发现英语中那些出现频率最高的高频词汇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所说的基本范畴词汇是对应的。头2000个高频词汇对英文文本的覆盖率就达到了80%,3000高频词的覆盖率是84%。高频词通常都是些词长较短、派生能力很强的、可作为词干使用的单音节或双音节词,这其中还包括全部的功能词。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基本范畴词汇应该是二语学习的首要目标,据此有学者主张一些供学习者使用的英语词典有必要将高频词标示出来,以便获得学习者更多的注意。
2.2范畴化的典型理论与多义词教学
词汇学习的另一个难点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根据对韦氏大字典的统计,英文中40%的词语是超过一个意义的,其余60%的低频词或派生词或复合词才只有一个意义。传统的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词语(语音形象)与其意义(概念)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二者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无章可循的。但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及类典型理论却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认为词义也可以同其它概念结构一样,纳入到语义范畴中进行研究。就多义词的词义范畴来说,其作为义项的各范畴成员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有些词义处于更核心的地位,构成该语义范畴中的“典型”成员,而其它义项都是根据家族相似性,通过转喻或隐喻机制、典型范畴辐射或意象图示等认知途径逐渐向边缘语义(peripheral sen-ses)延伸而成的。语义延伸机制为解释中国学生某些难以掌握的抽象化介词如off,through等词提供了很好的认知理据(张肖,2011),对于高频多义词的语义解析来说同样也显得比较有说服力。以“settle”一词为例,《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中所列出的该词的义项不少于12种,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班上绝大部分学生对该词的了解仅限于对settle down(定居)这一固定词组及意义的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先入为主地认为set-tle只有动词这一种词性,在意思上也是唯一的,表示“安定、定居”,只有一两个学生道出了该词的第二种意思,即“解决(争端等)”。因而,当笔者让学生用中文翻译课文中“I settled back for some light reading and thebrief flight ahead”一句时,很少有学生能解释出“settleback”一词的意义。但是,倘若学生们能事先查阅“set-tle”一词用作名词时的释义的话,恐怕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事实上,柯氏词典中对“settle”用作名词时的释义为“a long wooden bench with a back(高背长靠椅)”。知道了这一典型词义,也就不难理解settle的其它动词义项了,如“(舒服)的坐下”、“(鸟、虫等的)栖息”、“(目光)落在…上”等。它们之间正是借助典型范畴辐射从基本义衍生到抽象义的。多义词的语义延伸机制也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经验现实主义的哲学观,即人类认识外部事物都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由认识自身构造和经验到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人→物→过程→空间→事件→性质。理清了多义词各义项间的联系及认知理据对掌握多义词的深度知识来说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对于语言教师还是语言学习者来说,在多义词词汇习得时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作为语言教师,更是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词汇的认知语用学意识。
3结语
在原始社会时,人们是在生活劳动的过程中积累知识,不用别人教导。原始社会教育融于日常生产劳动中,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以及从事教育的人员。这个阶段的教育具有原始平等性。到了古代阶级社会,教育为统治阶级独享,并且用来统治下层阶级,造成教育极度的不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也开始产生。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即教育应普及到所有人,而不应该有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的区别对待。民主思想在古希腊的公民教育中也有所体现。在中世纪欧洲虽然已形成规范化的学校教育,但学校由教会操控,名门贵族大都在家接受教育,普通家庭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虽然教会的慈善事业可以惠及普通家庭群众,但这种教育主要给受教育者灌输忠于教会的思想意识。另外,当时的大学实质是贵族接受教育的场所。因此总体而言,古代阶级社会教育存在严重的阶级性,阶级差别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近代社会以后,越来越多的思想先驱拥护教育平等的主张,努力推进教育的发展,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民主主义教育家们积极呼吁教育的平等和自由,如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的“人人都应学到关于人的一切事项”;18世纪时法国启蒙思想家在“天赋人权”的基础上将“人权”同“教育平等”相接轨;18世纪末期,英、法美等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初步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教育平等的实现;西方资产阶级大革命后,教育特权才最终被法律驳回,规定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二、教育均等的因素
教育均等主要包括三个因素:第一、入学机会均等。每个适龄儿童都应享有平等进入学校学习的机会,不能因为身份、地位、背景、种族等而区别对待。第二、学习过程和内容均等,指教学过程应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过程。第三、教育成果均等。指每个学生拥有相等的机会获得学业成功,也就是每一个受教育者均能获得与国家人才培养相符合的学业成果,并且实现初步的全面发展。
三、实现教育均等的策略
(一)确定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成果具有滞后性,所以教育应该持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与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相呼应。教育优先发展,并不只局限于加大教育经济投资,也包括优先明确教育目的,树立教育目标,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不顾本国的国情,一味追求教育支出,盲目开设专业都反而会使教育不平等加重。所以,确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以达到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当前教育革新的重中之重。
(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强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家境贫寒的学生给予一定资助,确保义务教育的实施力度,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都上学接受教育。在确保义务教育普及落实到位后,还可以进而增加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即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目前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走出了校门。尽力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可以大幅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三)改革学制强化职业技术等学校教育,使中等教育多元化进展。
(四)贯彻落实终身学习战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要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跟上时代的步伐,终身学习的战略至关重要。可以多开设一些成人教育学校,让成人也可以接受教育。
(五)增加教育财政支出,改进教学条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是教育的直接成果。增加教育经费支出,改进教学条件,从而推动教育的发展,进而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