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实习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05 04:02:06

导语:在机械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机械专业实习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项目课程 评价与考核 制定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54-02

职业院校的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它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课程的改革也就成为必然,从而孕育出了项目课程。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机械专业是一门动手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更是如此。项目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机械典型零件加工是机械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职业岗位中的典型核心工作任务,培养和训练学生编制加工工艺,并实施加工的核心职业能力,为后续的职业技能训练和企业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上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金工实训,对本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后续课程还有数控机床实训、生产实习等实践型课程,可以说它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如何制定和实施《机械典型零件加工》项目课程的评价与考核展开具体的讨论(以机械典型零件加工中阶梯轴类零件加工为例):

一、学习领域职业能力训练与学习目标的评价与考核

评价学习领域项目教学的质量首先就是要对其职业能力训练与学习目标进行评价。项目教学的目标涵盖两大类:

第一类,职业能力培训目标。阶梯轴类零件加工有六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培训目标:第一,会识读图纸中包含的制造信息;第二,会制定阶梯轴类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第三,会对加工的步骤进行优化与校验,并用满足技术要求和经济的方式加工出该零件;第四,具备较强的工作组织、工作计划及工作实施能力;第五,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语言表达能力;第六,具备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

第二类,学习目标。阶梯轴类零件加工有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第一,掌握阶梯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掌握其加工过程中难点的解决办法,学习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合算方法;第二,掌握阶梯轴类零件加工工序的编排;第三,掌握企业安全生产与质量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与实施学习领域职业能力训练与学习目标评价与考核的时候,可能无法直接地拿这些进行对比,其实是需要在学习领域具体工作实施过程当中或者是完成以后才能进行评价与考核的。

二、学习领域工作过程的评价与考核

学习领域工作过程的评价与考核是整个评价与考核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一个项目教学实施效果的好坏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实施的工作过程,因此,这部分的评价与考核应该十分仔细。

一个完成的项目教学要包含六个部分,分别是资讯收集、计划制定、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本文就以上述例子来阐述一下具体过程的评价与考核内容和标准:

资讯收集是项目教学工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它的地位也就可见一斑。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必须完成4项相关任务:1.分析加工任务书,掌握零件信息、特殊加工要求,理解加工技术要求;2.所用机床使用方法、系统配备、加工工序等资料的查阅;3.了解工具基本条件及技术参数信息和工艺;4.企业标准、所用机床使用说明书的查阅。完成这些任务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有:机床系统特性、企业标准,加工难点解决方案、生产管理。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包括:查阅资料的能力、工作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评价与考核这一环节时就可以从这三方面下手,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起到评价与考核的作用。

计划制定则是项目教学工作过程的第二个环节。这个环节中学生主要有5项工作任务:1.初步拟定工艺过程和确定工艺装备;2.零件的装夹方式、辅具的选用;3.毛坯设计;4.掌握本项目的理论知识;5.每小组讨论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完成这些任务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有:阶梯轴类加工注意事项、生产成本核算方法、生产流程规划与管理。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包括:工作计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决策是项目教学工作过程的第三个环节。这个过程需要要求学生完成分析并确定工作方案的任务,这需要他们熟悉整个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同时也是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作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

实施是项目教学工作过程的第四个环节。这个环节是整个工作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也是真正动手操作的部分了。它要求学生完成4项工作任务:1.明确零件的工序内容和各工步的加工参数;2.按图纸及工艺文件的要求,编制零件的加工工序,并对所编制的工序进行校验与优化;3.填写工艺文件并提交加工工序;4.学生加工出满足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完成这些任务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有:机床的操作、生产流程的规划与管理。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包括:工作计划能力;工序的灵活运用能力、机床操作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

检查是项目教学工作过程的第五个环节。这个环节中学生主要有3项工作任务:1.分析工作过程,提出改进措施等;2.技术文档归档,完成个人任务报告,撰写小组自评报告;3.在机床上加工出合格产品,检验零件加工质量。完成这些任务要求学生掌握加工顺序的合理性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包括:技术问题查找能力;分析能力和不同方案的比较与筛选能力。

评价是项目教学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这里的评价与我们所说的评价与考核是不一样的,主要是针对在整个项目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来进行的一个评价。这个环节中学生主要有4项工作任务:1.教师对每小组提交的检验报告与加工结果进行评价;2.学生对照加工图纸,对加工的产品进行质量评价;3.教师对产品出现的不符合图纸要求的原因进行点评;4.教师给出加工要注意普适性事项。完成这些任务要求学生掌握零件质量标准的相关知识。主要培养学生查找并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领域师生定位的评价与考核

学习领域师生定位的评价与考核是起到指引项目教学改革方向的作用。项目教学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并优化教学模式,其根本还是要改变“老师主导,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所以学习领域师生定位在项目教学中还是比较重要的。

在本例中,进行工作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资讯收集,教师应该承担教学组织中的引导任务,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到了工作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教师不再是完成引导任务了,而是要将工作任务的关键要素给同学点出来,让他们知道该从什么方向去制定他们的计划。接下来就到了决策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配合学生开展工作,在整个决策过程中需要学生完全独立完成,教师仅仅需要维持纪律和安全即可。到了实施这个步骤后,教师就可以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施展了,因为每个组的计划和实施步骤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很难去逐步教学生怎么做,只需要保证操作过程的无故障与安全。到了检查这个环节,教师也是只需要配合就可以了。在评价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完成两部分任务。首先,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对整个项目教学中的参与者(包括自己)进行自评与互评;其次,教师需要对参与项目教学的所有学生进行一个评价,对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打分。

除此以外,教学设备与场地的准备情况也是评价与考核的方面之一。领料仓库设置与否,学生是否有领料这个实际环节以及领料单等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涉及到的东西,都是教师在项目教学中需要考虑到的环节,这也成为评价与考核项目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项目课程评价与考核没有完全固定的方法,只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种手段。任何一种评价与考核方法只要它是符合高职培养目标,与改革模式想适应,能够很好的将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职业岗位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到一起,那么它就是一个好的评价与考核方案。探索项目课程新型考核方式,推进评价改革,是每个职教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广大职教教师要攻克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徐文.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高职课程考核方案改革实践[J]. 科技信息. 2010

第2篇

教务处是负责学校教学和教学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通过一年在教务处的工作经历,尤其近半年的工作体会,感觉到教务处有如下特点:

1、责任重大:教务处肩负着学校教育目标和专业教学工作计划实施的重任,平时还要接受来自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布置的临时的和阶段性的工作,只有慎密地组织、切实地安排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2、事务繁杂:教务处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实施、合理科学地安排和使用教师,日常教学的管理,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和调整,教育教学情况的检查,调课安排,教研活动安排,各种考试的组织,课程设置的研讨,运动会的安排,技术比武训练活动的组织检查,实习活动,审核学生补考、升留级、休学、退学、毕业、结业,协助校长安排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岗位培训。这些工作无不包含着巨大的劳动。

3、矛盾众多:有来自于教学计划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来自于本资料来自演讲稿之家http://speech、com、cn转载请标记!上级临时工作与学校常规工作的矛盾,教师在教育教学和实习工作中遇到急待解决困难的矛盾,对教师教学情况检查,考核和管理的矛盾等。这些矛盾贯穿着整个学年,种种棘手的矛盾均需在日常工作中予以解决。

4、批评集中:由于工作繁多,难以周全,加上生源素质差的影响,学风和教风均有待提高,招致“管理难,难管理”等方面的批评。

总之,本部门的工作重要、繁杂,且处在风口浪尖上。作为本人在具体工作上向在座各位汇报如下: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岗位,拥护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能用正确的政治观点影响和教育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世事的风云变幻,反对包括、、、在内的一切**组织,反对拜金主义,立誓终身献身于教育事业。本人热爱学校,关心学校的命运和前途,学校的发展状大令我振奋向上,我愿做一块无名的铺路石,使强校之路更宽阔平坦,本学期我放弃休息不计个人得失,几乎所有的双休日均在学校度过,只要在假日中有教学活动,我定会赶到学校,将学校工作放在首位,也从来没有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中宣传和突出自己。

本人平时注重言行的文明,时刻注意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注意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能倾听老师的意见和各种反映,忍受着许多埋怨,尽量以笑脸相迎,在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时,尽量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征询他们的不同意见,不将个人意见强行相加。同事间在工作上直言不讳,在友情上友好团结。作为一名干部,本人也注意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例如,坚持佩带胸卡;不假公济私;出门不管公事私事一律打出门证;上课坚持使用普通话,不上无准备之课,不开无轨电车,备课符合规范要求,如果白天没有时间备课,哪怕晚上回家开夜车,毫不例外上好公开课,并做教学科研课题;还参加了市教学法改革的授课比赛;担任了高三年级“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二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第3篇

自元月20日起,在一个月的工作中我参加了该厂的供销实习工作。实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该厂领导安排我在厂的供应室工作,主要是组织收购原材料。通过对这一阶段的工作使我知道了一般造纸的原理。造纸生产分为纸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我负责收购的原材料是纸皮。把从附近城乡收购到的纸皮再经过车间用机械打碎成浆,高温蒸煮等加工程序后制成卫生纸。不要小看这只是简简单单的购买纸皮,其中还真有学问。以前只是会卖纸皮,现在可要买纸皮了,而且还是大批大批的买入。这里就要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诸如商品学、经济数学、统计学和会计学等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用在里面。例如:为了降低成本必须要以一个较低的价格买入原材料,那就要了解,分析市场上的收购价格,作好记录,而且要兼顾长期联系的老顾客、运费等因素,最后购买了还要作好验货、入仓等工作。其中更有些是课本学不到的经验,就像是买纸皮时要注意纸皮的湿度,湿度大的纸皮就越重,价钱就越高,有些纸皮商就是从中获利不少。虽然在供销室实习只有两周但相信这对我今后工作尤其在供销方面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我被安排到销售室工作。为该厂联系销售业务,推销该厂的主要产品:卫生纸和瓦楞纸。虽然我学的专业更适合推销,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件好差事。对于我这个毫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没有业务联系初出茅庐的人来说推销一种商品确实很难的。所以刚开始那两天真的无从下手,只能跟着单位的同事跑那些有业务联系的老顾客去学学看看,也参考了部分同事的个人工作计划,希望从他们的工作中掘取经验。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观察和老同事的分析我总结了一下:该厂瓦楞纸主要是销往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们粤北地区确实市场不大,而且自己工作时间短,经验少,又没有很广的交际面,与其推销瓦楞纸和卫生纸两种产品而分散力量倒不如集中力量推销在粤北地区也很大市场的卫生纸。

“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我终于在最后一个星期里做成了两单生意。虽然有一挡是推销到自己亲戚的门市部那里但生意成功总是值得高兴。另外一挡就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值得骄傲。这挡生意是一间零售商店。为了这挡生意我做了很多功夫:背熟资料,市场调查,打听该店实际情况,总结前几次失败原因等等。通过这两个星期的推销实习使我深深明白到推销的重要性和搞推销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根本不是读书时想象的那样简单。同样也使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为期1个月的实习里,我象一个真正的员工一样拥有自己的工作卡,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学生了,每天7点起床,然后象个真正的上班族一样上班。实习过程中遵守该厂的各项制度,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一个月的实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对乐昌市造纸厂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了解也发现了该厂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受市场影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努力不够,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使销售工作陷入被动,直接影响工厂生产的正常运转;(2)销售业务工作管理还不够完善,资金回笼有时不够及时,直接影响工厂的正常运转;(3)市场信息反馈较慢,对发展新客户的工作作得不够细。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是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一次尝试。我想,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不是吗?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会计实习报告大全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 技术项目 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二、实施流程

实施流程为:明确项目任务一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检测评估一归档应用。首先,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讨论;其次,学生查阅资料制订计划,教师审查指导评定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第三,学生分组,并明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第四,学生白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最后,教师将记录归档,学生在实践中应用。

三、项目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课程“主题”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2.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企业,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和竞争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组体制,设计车间主任、班长、组长、质检员等职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创立优秀班集体。通过任务书的发放、材料的领取、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组织实施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通过制定工作项目任务书设定具体内容,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和评价等环节,真正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针对性地讲授、示范、引导。

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的5s管理模式,并把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习惯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应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并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包含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与应用、金属切削机床等内容,特别适合于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教学。其主要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和“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先修实践环节为金工实习。同步实训环节为车、铣、磨加工训练。

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胜任职业岗位,我们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组织课程内容,最终达到教学预期目的。在多次深入机械加工企业调研后,选择贴近工厂实际的5个典型项目,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计划学时、项目名称、能力目标、知识点、训练方式及结果作如下总结:

1.项目1一轴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轴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车床的结构组成;(2)车床的运动特点;(3)车刀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车床附件及作用;(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2.项目2一盘套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 O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盘套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初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孔加工设备的类型;(2)孔加工设备的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3)孔加工刀具的种类;(4)孔加工刀具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盘套类零件的装夹;(6)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3.项目3一箱体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箱体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刨床和铣床的类型及结构组成;(2)刨床和铣床的运动特点;(3)刨床和铣床--用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箱体类零件加工过程夹具的特点及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4.项目4一圆柱齿轮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圆柱齿轮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齿廓表面加工设备的类型及结构组成;(3)齿轮加工设备的成形运动特点;(4)齿轮加工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5.项目5一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计划10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实践6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不同生产类型的装配工艺特点;(2)熟练掌握装配的三种方法;(3)能够根据装配要求计算装配尺寸链;(4)装配工艺规程。知识点:(1)装配工工作的具体内容;(2)装配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3)三种装配方法的熟练选用;(4)装配精度的检验。训练方式:示范讲解、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

(四)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能够根据零件工作图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本课程的难点是零件的工艺规程的制定、专用夹具的应用、保证装配精度方法的选择。解决办法是以项目形式设计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充分利用优越的实训条件,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老师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聘请企业专家答疑,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实施过程

(一)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工艺系统的正确选择及使用等技能,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改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将实训基地模拟为工作车间。建立学生自己的班组,生产过程中班组长要负起责任,发挥组织、协调、沟通等作用,使职业能力得到锻炼。二是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的零件图、装配图分析,项目工艺规程定制,所需工艺系统、装备及材料,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和完成项目的注意事项等。三是工作过程。制订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由组长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零件工艺的设计、工艺系统的选择,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并得以充分融合。四是项目验收及评价。项目完毕后,由指导教师带班组长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是关键问题,因为理论与实践是一体的,考核的内容也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不同的项目考核内容是有区别的,但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项目能力、有关知识和素质要求。

项目及配分:基础知识40分。其中车床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车刀的种类、材料及结构,对切削运动影响车床夹具的种类及应用和车床能实现的工艺结构各占10分。实践操作40分。其中能正确分析图样,熟悉零件结构、功用占8分;能正确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占15分;能正确选择设备及工装及零件质量检测占17分。综合素质20分。其中工作态度、纪律和出勤情况、5s管理内容执行情况、考核团队协作精神各占5分。

(二)考核方法

项目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和作业质量。考核方式需灵活多变,随着项目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我们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

1.学习小组考核(30%)。是由学习班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如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2.指导教师考核(30%)。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的。因为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可通过抽查小组的某几位学生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位学生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促使同一小组的人员互相监督学习,共同提高。

3.期末闭卷考核(40%)。是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

第5篇

对机械类专业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课程的探索1.浅谈中职教育在课程结构与设置方面的不足目前中职生源是中考中高中录完后剩下的生源,生源的质量、素质及学习兴趣大为降低;目前中职的教学体制为三年,基本上各中职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至两年半,一年至半年毕业实习。这就使得目前的中职教育出现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而生源质量下降和在校时间缩短的矛盾,这就要求课程结构及设置要符合实际情况和需要,以达到要求。其次,由于经费和设备等原因,中职教育课程结构中往往存在着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等现象,这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另外,中职教育教材由于要考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一直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过于强调系统化,在一门教材中,各种内容面面俱到,以至各课程之间相互重复、交叉;而且有些教材还存在着与实习脱节、与生产应用脱节等间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挤掉和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2.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课程针对上述中职人才应达到的基本能力和中职教育中目前遇到的相关问题,,结合洋浦及周边企业的用人要求,对机械类专业课程结构及设置作如下探索,采取以下对策:2.1.“基础+核心”课程模式的建设文化基础(语、数、外、计算机应用)课程、德育心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必不可少,是课程的基础,但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合理的压缩或精选,紧扣职业技术岗位所需的文化、理论知识结构来选择内容。而技术能力课程是核心的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基础+核心”课程模式作为一种能力本位课程,它的教学应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也就是从过去“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向引导、探究的方式过渡。调整教和学的关系,注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基础+核心”课程模式的建设中要注意一下问题:(l)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训课,强化技能衫11练。中职人才的岗位是一线,技能是相当重要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性很强,在课程结构中,要十分突出技能实训课和实训课安排的合理性,强化训练,炼就学生过硬的技能。保证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把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实习安排到每个学期,并保证实习实训的课时量,要使学生真正达到中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在实训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符合企业生产技术的要求,按能力要求选择项目,直接为培养技术技能服务;并且理论课与实践课要注意交叉并进,相互补充,如钳工工艺学的测量部分和工具部分等内容。这避免了教学中的重复,又使学生真刀实枪,一讲就懂,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2)适当设置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强化英语和计算机教学。中职的英语课程不能简单仿照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因为中职学生没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又人学基础差,要达到英语能力要求不是一件易事。提高英语能力,除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外,则要强化教学,在整个学程中不间断,”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而对于计算机应用来说,尽管目前的计算机教学比较重视,但仍存在一些毕业生连简单的办公操作都不会的现象。笔者认为,机械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除保证教学的课时外,一是要保证计算机的上机时间,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训练;二是教学重点要放在计算机应用上,让学生会用,掌握操作,尽量用新的教材,跟上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步伐,掌握新的操作方法。(3)要重视第二专业课程的设置。为适应社会的需要,针对性很强的设置与专业相近的第二专业课程,或设置第二、第三专业的选修课程。如焊接专业设置铆工工艺和钳工工艺课程,安装专业设置焊接工艺课程和电工基础等。使学生掌握自己专业的前提下,掌握相近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做到宽专多能。(4)不能忽视相关内容的课程。综合素质是人生的创业、发展、成功的重要素质,中职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设职业指导、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公共关系学、现代礼仪、企业管理、创业和心理教育、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2.依据企业相应岗位的技能要求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开发校本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获取职业技术技能的基础。现有的中职机械专业教材涉及的专业理论面过大,内容重叠较多,重点过多过散,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利于课程的安排。而且课程设置应符合周边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应伴随着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因此编写校本教材可以使教材的建设紧跟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就业。为此学校应成立机械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编写小组,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重点开发、编写专业课和实训课教材。校本教材不但要切合周边企业的产业发展,突出专业课程,保证专业课课时量和学习周期,而且要重视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技能,更要获得学习、研究的方法。

建设合理、高效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1、根据需要增添适于教学和科研的设备,设备投人应具有真实性、先进性和通用性等特征。参照周边企业常用或通用的生产设备,结合教学用途在学校建设模拟生产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使设备设施趋于接近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教学更贴近实际生产,有利于培养满足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此外,设备设施应具有高技术含量、紧跟时展前沿,确保生产实训项目能体现新技术、新工艺,在技术要求上要与企业实际生产相一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技能和实际应用的本领。在环境和设备选择上不仅能满足校内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还要能承担各级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强实训场所的适用性。2、加强与周边企业开展合作,在学校有技术、有设备的前提下,主动出击,引入先进的加工生产技术,积极推进“产教”结合,使学校的专业实验室成为本地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中心,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一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可利用企业作为学校新型的实习基地并促进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新时期对中职教育的要求和新的教学模式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高级技工以上的操作水平,保证授课过程中准确、规范、熟练的操作。因此,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把两者融为一体,努力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另外,专业课教师应加强与周边企业的联系与交流,关注企业的发展动态,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规程,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做到“活学于企业”而“活用于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职业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就必须采取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即一体化教学。实践证明,在一体化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完成一件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重点在于师生共同努力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的开发。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首先应该确立切实可行的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在一体化教学中用好此方法,可以达到教与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数控教学中,如果让学生把数控机床原理、构造等高深的理论知识都掌握了再学数控机床的操作,学生可能早被这些复杂高深莫测的内容吓倒了,根本没有兴趣再学数控技能。若采用项目教学法,直接围绕加工一个零件讲解有关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究,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的整个工作过程,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切实掌握相关知识。2、巧用“梯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来促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梯式教学法”就是根据实训课程设置阶段“梯式目标”,各目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形成梯状。本人在数控车床实训教学中就设置了这样的“梯式目标”,识图一工艺编制一程序编写一计算机模拟仿真操作一可切换的开放式小型数控车床操作一生产型数控车床操作一加工产品。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状况不一样,在每个实训阶段实现目标所花费的时间不一样,在教学时没有生硬的强求全班统一步调。这样,一个班的学生就可自然地分布于一个个实习项目中的每个“梯式目标”,无形中对学生起到激励、促进作用。团队精神是取胜的法宝,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将学习者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全力去取得成就和成功。在实训教学中根据学生基础好差搭配均匀分组,在采用“梯式教学法”的同时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各组间开展竞赛。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也可解决只靠教师一人指导全班所有学生的问题。三、结束语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招生和就业压力的严峻,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专业技术技能是学校发展和生存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职教育必须因地制宜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培养适应时代的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向社会输送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优秀技能人才。而洋浦是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机械类专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认清形势、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放眼未来,促使机械类专业得到长足发展。

本文作者:阮琼琳李彦工作单位:海南洋浦技工学校

第6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对口就业;工作模式

Explore and Practice of the Trinity Working Pattern of Post Practic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Job Suited Employment

ZHANG Xiang YOU Wen-ming ZHOU Yi-jun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Yangzhou Jiangsu 225012,China)

【Abstract】Post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project are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ob suited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employability index.It established the trinity working pattern of post practice,graduation project and job suited employment.Firstly,we should give top-level design and build systemic operating mechanism on post practice.Secondly,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reform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support graduation project which comes from enterprise.Thirdly,set up standard process of post practice,encourage students to stay and work in post practice company.Schools,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are also obtained benefits for each other.

【Key words】Post practice;Graduation project;Job suited employment;Working Pattern

岗实习,是指职业院校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旨在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在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工作岗位上,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顺利就业,已经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如何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对口就业进行有效地组织、衔接和融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重视顶岗实习顶层设计,打造顶岗实习的综合运行机制

1.1 成立顶岗实习(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院系领导和毕业班班主任组成,全面负责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考核工作。学院与企业合作制订顶岗实习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顶岗实习质量监督机制,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学院选派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顶岗实习班级的班主任,顶岗实习人数较多的单位还安排辅导员担任副班主任,明确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与企业联系人全面对接,对本班的顶岗实习全程进行跟踪管理与服务。

1.2 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制订质量评价指标

校企双方共同为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情况考核,考核分两部分: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考核,占总成绩的60%;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报告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40%。经过校企双方的双重考核,成绩合格者可以根据学校的有关制度获得相应学分,并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的《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工作经历记录(证明)》。通过校企双方严格的顶岗实习双重考核体系的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各个实践和教学环节的学习,不断提高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效提升了顶岗实习质量和成效。

1.3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与顶岗实习对接机制

校企共建产教联盟和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学院与行业知名企业共同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共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了冠名班、订单班和定向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按照互利互惠、协同育人、对口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共同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学院将顶岗实习与评优评奖和年终考核挂钩,全体教师都有义务帮助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单位。

2 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毕业设计真题实做学以致用

2.1 实施“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化”教学改革

学院紧紧抓住装备制造业大规模发展的良好机遇,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江苏省品牌专业为龙头,着力打造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重点专业,成功建立了品牌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的江苏省重点专业群。目前学院已与省内外三十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产教联盟。学院坚持实施“课堂工场化、工场课堂化”的“双化”教学改革,与企业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开发实验实训项目,让教师和学生和参与产品研发和制造。真正实现了“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接项目、学生对接岗位”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使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2.2 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

学院要求顶岗实习同学的毕业设计课题内容,原则上来源于顶岗实习单位工作实际。学院遴选专业骨干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同时根据各顶岗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聘请实习单位的工程师、项目经理和技师等为兼职指导教师,或者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选派专家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当某一单位顶岗实习学生较多时,除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交流外,还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专业教师上门进行指导。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在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同时,又坚持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3 毕业设计(论文)真题实做,学生能学以致用

学院鼓励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真题实做,可针对实际工作岗位的生产过程,进行工艺方案与工艺装备设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学以致用。课题主要类型有:1)工艺与工艺装备设计类;2)设备的维修及故障诊断方案;3)关键零件及产品的制造质量检测及控制方法研究;4)CAD/CAM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实际应用;5)产品的技术革新;6)模具、夹具、刀具的设计与制造;7)PLC及设备自动化改造;8)调研报告类。对于参加生产管理、仓库管理、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类型工作的顶岗实习学生,可撰写相关实习内容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要求应体现调研的具体目的、对象、内容、分析、结论、预测、建议和措施等内容。调研报告应有实际数据支撑并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篇幅不少于3万字,其中调研报告类的课题比例小于10%。

3 规范顶岗实习工作流程,校企合作共促对口就业

3.1 顶岗实习流程公开透明,学生和企业双向自由选择

学院在每年的10月1日之前,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当年的顶岗实习双选指南,同时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指导学生将顶岗实习与对口就业相结合。10月―11月为集中性顶岗实习双向选择时间,学院每年都会联系数十余家企业到学校开展顶岗实习双选面会,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事前通过顶岗实习双选指南知道了单位的具体情况,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选择企业。企业在初步确定了面试名单之后,也会邀请学生到单位来参观交流,这样学生能够了解顶岗实习单位真实情况、岗位工作要求和未来职业发展愿景,企业也能从中挑选到合适的顶岗实习生,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与企业签约的比例较高。

3.2 顶岗实习协议合法规范,学生对职业岗位认同感强

学生和企业完成双向选择后,根据企业提供的录用名单,学院组织企业和实习学生三方共同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三方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同时要求学生将顶岗实习的单位和具体岗位告之家庭。学院根据各单位情况和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每年编写顶岗实习手册发给实习单位联系人和每位顶岗实习学生,将顶岗实习课程标准、顶岗实习培训计划,毕业设计课题、程序材料、时间分配、实习岗位、考核要求和就业派遣等工作编入其中。校企双方力促顶岗实习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工作、学习和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同感。一般在顶岗实习协议结束前1个月左右,实习单位就会找工作表现较好的顶岗实习学生主动签约。

3.3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和产教融合深度,实现高质量对口就业

为了促进顶岗实习转化为对口就业,学院从源头做起,与知名企业长期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建实验实训室和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很多企业将最新的生产设备放在学校供学生使用,有些企业还派有兼职教师在学院上专业课,学生在校内教学中就对这些企业的人员和设备非常了解,到企业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学院推荐优秀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时就到合作企业参加认识实习和跟岗实习,鼓励学生将顶岗实习与定向就业结合,积极帮助特殊困难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岗位。学院还与知名企业签订了奖学金协议,企业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鼓励实习生实习期结束后留在企业发展,从而完成从顶岗实习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实现了高质量的对口就业。

4 结语

从2009年学院开始实施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对口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七年的实践证明,受到了省内外知名企业的热烈欢迎,长期与学院合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获得了真实的职业体验,锻炼了工程素养,有效促进了从顶岗实习学生向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转变,基本上能无缝对接上岗,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高层次对口就业。据近3年的统计,有45%的毕业生是通过该工作模式签订了就业协议,学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连续七年保持在98%以上,为产教联盟的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新鲜力量,毕业生与地方企业签约人数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40%,不少毕业生经过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对口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的岗位锻炼,已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和拔尖人才。

【参考文献】

[1]游文明,张翔,周军,姚海滨.高职教育“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39-40.

[2]姚海滨,张翔,张承阳.基于理实一体化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方案的开发及实践[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5(3):54,53.

第7篇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性质;教学方法;课程目标

1 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维修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是为加强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控制运行和维修等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综合应用课程。本课程以《液压气压传动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控制与检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等课程作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及检修的基本技能,并为机电专业学生今后能够胜任制图员、维修电工等工作岗位,以及参加机电一体化高级工的技能认证做好知识及技能上的准备,并为学生今后的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具备精益求精、诚实守信、果敢勇毅、质量第一的职业素养。

2 课程性质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维修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设备制造、操作、维修及自动化生产线制造、操作、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必修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辐射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专业群,是衔接“工作”与“学习”的重要课程,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之间的“桥梁”。

3 课程任务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气及机械工具、仪器和仪表,根据给定技术资料,对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及管理维护。课程任务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加工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的全过程和工艺要求,完成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分析、设计、安装调试,并能够进行PLC控制程序设计,能进行工业控制网络总线系统配置,基本具备应用PLC技术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通过本门课程及其先修课程的学习,可以取得PLC中级工证、机电一体化高级工的相应技能证书。

4 课程目标

4.1知识目标

熟悉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掌握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常用机械结构和装置的工作原理;熟悉气动元件的结构和应用,基本气动回路的工作过程;掌握传感器等电气元件的结构、特性、应用和选择规则;掌握典型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操作、拆装、软硬件设计、维护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4.2技能目标

4.2.1专业能力

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识图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对机械部件进行装拆;液压及气压传动回路图的识图及安装调试能力;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读图,接线及调试能力;能够根据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控制要求正确选用传感器等电气元件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选择合适的PLC通讯方式,使用PLC通讯协议实现设备间的通讯,并且能够进行现场调试;进行相关技术文档的编撰及资料整理的能力。

4.2.2方法能力

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具备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具备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具备工作过程的管理能力;具备对工作过程和成果的评价能力。

4.2.3社会能力

具备人际交流、表达能力;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具备工作任务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工作责任心;具备环保等社会责任心。

4.3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诊断与维修实践,使学生养成画结构草图的职业习惯;通过校友工作不同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学生领悟并认识到尊重规则、团结协作、敬业耐劳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在个人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起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养成的意识;在学习和技能实践过程中,以国防精神为指导,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质量第一、严谨缜密、安全保密”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建立“6S”理念,需要用到的工具、量具、检具等摆放整齐,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5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

5.1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根据确定的学习情景,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制定工作任务计划,教师与学生协作,完成项目教学任务。以“项目为主线”并进行分解,以若干“任务”为支撑,再将新知识融入其中,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将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要点穿插到各个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在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工作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是学习工作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学,怎么学得更好。

5.2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做结合,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始终以专业岗位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该门课程所承担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选择课程内容的知识载体;以实际自动化生产线的真实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本着紧密地与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高度吻合的原则,分析完成每个流程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归纳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的主要工作任务,选择合适的载体,构建主体学习单元;按照学习任务、资料阅读、理论学习、实施、学习检查与总结六个步骤,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将真实修理过程和产品融入教学全过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了该课程,教、学、做结合,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设计开发学习单元,组织教学内容。

5.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同,下面具体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5.3.1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示范教学法、分数激励法。

5.3.2教学手段

在课程教学中首先要重视传统的教学手段,其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能够与老师面对面互动,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灵活掌握教学分寸。具体如下:(1)运用教学模拟软件和计算机仿真软件。(2)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录像、PPT等。(3)运用教学网站。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自主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君.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08(5)

第8篇

关键词:车削加工技术;兴趣;教学模式

车工实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想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利用规律加以引导,使学生肯动脑,肯动手,肯学习,肯钻研,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车工技能的意义所在。一体化教学,就是整合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将理论和实训教学环节进行重新整理融合,从而保证整体教学目标的一一实现。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重组。

1 车工实习的作用

学习车工技能对机械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但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为学习数控车床加工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体现:①培养学生对机床型号、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及切削参数的选择能力;②培养学生对工量具的使用方法、读数原理及日常的维护能力;③培养学生对机床的使用维护和常见故障的排除能力;④培养学生对工件进行检测和质量评定的能力;⑤培养学生养成实习结束后,整齐摆放工量具,擦拭机床、清扫地面等良好的卫生习惯;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以及节约资源、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2 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进行,理论课在教室里完成,实训课在车间完成。理论课注重大脑的理解和记忆,实训课学生认真看教师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强化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或纠正理论课上的不正确理解。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但实际上是,专业理论知识要讲完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到实践环节。这样很多理论知识有被学生遗忘的现象,使得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实践不能很好地印证理论知识,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轨,也就形不成理论―实践―理论的知识链。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对实践没有感性认识,学生学起来吃力,教师教起来费劲,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合起来,让理论实时指导实践,实践实时验证理论,例如:学习“刃磨车刀”这一课题时,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车刀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包括车刀的材料、组成、几何角度及刃磨后须达到的要求等。然后由实训教师示范,学生观模。学生再动手练习。刃磨后让学生写出操作过程中的感受,总结遇到的问题,教师收集后再一一讲解,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形成一条完美的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知识链条。

3 营造探究式学习的平台

对高年级的中职学生而言,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出现了明显的层次之分。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配合学生设计一些感兴趣的情景车削任务。例如,接到某企业螺纹轴零件加工任务,因为长期使用,磨损严重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更换,由企业提供图纸及毛坯,要求我方严格按照零件图纸技术要求加工,20天内完成100件的加工任务。产品首件加工完成后由企业技术人员来我校进行精度检验,质量合格后将投入大量生产。学生接受任务后分组进行任务工作计划制定,工艺文件编写,零件加工,零件检查及质量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资料去完成每一步的工作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及向实训教师咨询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最后写出工作总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锻炼与人沟通、团队合作技能。

4 提高学生学习车工技术的兴趣

4.1 通过第一堂课,引发学习兴趣

车工实习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学生心理出发、从简单出发,通过第一堂课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包括:①教师要给学生彼此信任的感觉,起到树立榜样的示范作用。比如:教师要以身作则,穿戴好工作服进入实习车间,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专业的、严谨的教师,有足够的能力教好这门课。②详细介绍车工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对学生专业的选择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把理想目标化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③简单介绍车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的求知兴趣。

4.2 通过课堂讨论,启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打下伏笔,通过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根据图纸安排加工工艺的课题。首先,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自己制定工艺方案。然后,教师对各组制定的工艺方案进行分析、评定,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其次,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对工艺方案加以修改。最后,按照修改后的工艺方案,完成工件的加工。通过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不但启发了学习兴趣,而且掌握了车工技能。

4.3 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掌握了技能后,内心渴望得到学校、教师、家长的肯定。学校要定期举办一些以技能比赛、操作表演、作品展示为一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的技能得以发挥、得以表现。既起到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作用,又提高了学生钻研技能的积极性。对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大力表扬,鼓励、宣传。对未获奖的学生,也给予肯定,鼓励其加倍努力,争取下次获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推动了学校技能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了浓厚的技能学习氛围,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第9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数控设备的数量在机械制造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随之需要大量的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人才。数控实训是职业类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所开的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而其理论基础就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是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之一。本文探析的是将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该课程的教学。

一、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内涵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这是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活动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展开,目的在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结构。这恰符合了当前大力推行的“以学生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这是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条件和步骤

项目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在实施时应具备以下条件: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授课方式为“教师导,学生演”,将教材中所授的知识归纳、梳理和分类,结合几个不同的项目,列出具体的任务和计划书。项目的选择需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实习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加工知识,有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组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完成项目活动,教师只是作为向导和顾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项目完成后,注重具体的成果展示和点评。

一般来说,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通过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第一,确定项目。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接受能力制定,包括项目目标和任务,使学生明确目标以及评价标准。教师注意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兴趣,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二,制定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步骤和程序。第三,实施计划。学生分组,根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合作形式,理解和把握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实施过程中的检查和监控。第四,检查评估。学生和教师分别对项目实训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三、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应用思路

我院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普通车床或者普通铣床的实习经验,对于数控加工的学习有了基础认识。故在该课程初始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举例等完成。在学生对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对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模块的学习中则采用项目教学法,把相关知识点穿插到各个不同的项目中完成授课。根据我院的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入数控仿真软件模拟实现加工实践教学环节。

2.实施案例

项目课题二:编写下图所示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进行仿真加工。

零件毛坯为40×100铝棒。

教学目标:掌握车削循环指令(外圆和内孔以及螺纹加工指令)的应用。

教学过程:按照前文所述项目教学法的步骤,设计如下具体步骤。第一:明确任务为图示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卡片、刀具卡片、手工编程和模拟仿真加工。第二:师生共同分析该零件的组成元素,数控车床系统为FANUC-0I。该工件外圆的加工需采用2次装夹,确定用G71指令和G70指令粗车和精车外圆以及内孔,G76指令车削双线螺纹。制定完成各具体项目的工作流程及时间分配。第三:分组完成工艺卡片、刀具卡片及加工程序,并进机房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教师辅导,督促。第四:学生分组展示项目成果,同时进行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议。在展示完成后,教师对该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小结。肯定大家的成果并指出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成就感。

四、教学体会

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更能深切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绝大部分同学掌握了该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学习。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统筹安排和协调计划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和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全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未知问题。

总之,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是实践性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体现,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体验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进而提高《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