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办家家教案

时间:2022-04-10 21:06:44

导语:在办家家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办家家教案

第1篇

活动目的:学习校园安全知识,认识安全警示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活动对象:五年级二班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准备:安全知识、警示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班会

男: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安全倍受家人、老师的关注。

女:“同学们,下课不要拥挤,不要追逐打闹”这是老师们每天都要对我们说的话。

合:让我们安全记心中,记住人生美好,步步小心。五年级二班《校园安全》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学习安全知识

女: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欢快地歌唱。每当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学生,我们更多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日常行为安全:不携带刀具、火种或其它危险品进入校园;严禁勾引校外人员来校滋事、打架;不进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在楼梯、走廊上打闹、挤搡;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抢行。

2、体育课、实验课安全:上体育课时,要有防范意识,不随意投掷器材。

实验课时要严格操作程序,按规范操作,不随意动用器材和药品,不携带任何化学药品出实验室。

3、集体活动安全:班级、年级组织的户外活动、社会活动等,要事先制定好活动安全方案报经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4、心理健康安全:教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对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可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排解,如可找老师、家长、学生、朋友等倾诉。

5、安全顺口溜:

上课小腿莫伸长,走廊狭窄不疯狂,

上下楼梯靠右走,危险游戏一扫光。

同学之间有磨擦,宽容谦让是良方,

三、安全知识问答

1、请同学们猜猜这些警示牌是什么意思。(出示警示牌,学生指认)

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警示牌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注意安全,同学们可要留心观察呀!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警示牌来提醒我们,在没有警示牌的地方,我们更应该细心观察,加倍小心,尽量避免受伤。

2、像这种情况,我们班发生过吗?

a. 用铅笔或其它尖锐的东西互相打闹。

b. 在教室里互相追赶。

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3、在我们学校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找一找哪个地方需要注意安全?(同学自由发言)

师小结:同学们找的这些安全隐患非常好,是学校的问题下课后老师会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自己的问题可要及时改正,防患于未然。

4、安全知识问答。

四、班会尾声

第2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惟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d.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题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

问: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独立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尝试提出新问题。

a.收集

信息及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场上除了踢毽和跳远之外,还有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b.小组交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

如: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

d.小结。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反馈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a.先说图意,再列式。

b.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十七第3题。

a.“糖块”图。

b.“蚂蚁抬大青虫”图

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蚂蚁虽小,但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对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第3篇

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

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点评:以结绳计数的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点评: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1”的概念.)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点评: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点评:由“1”的学习,引申到2、3、4的学习,学生借助已知的方法自主学习.)

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

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点评:组建小足球队,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与活力.在老师示范性的采访后,学生在模仿提问中,感知序数.)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1234

总评:注重体现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画面——结绳计数来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如:组建小足球队.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第4篇

关键词:现浇梁;模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ast-in-place beam formwork support frame, the buckling calculation theory and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non-uniform cross-section load support layout principle, special bridge site conditions support layout methods and skills,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afety precautions.

Keywords: cast-in-place beam; template support fram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cheme of special

中图分类号:TJ3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及地址水文条件

牡丹江特大桥2-5#墩,梁全长113.5m,计算跨度32+48+32m,中支点处截面最低点梁高3.404m,跨中2m及边跨9.75m直线段截面最低点梁高2.804m,梁底下缘安圆曲线变化。变支座中心至梁端0.75m,边跨支座横桥向中心距4.80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4.10m。2#~5#墩为双线圆端型桥墩,墩身高度分别为11m、6m、10m和12m。地面覆盖20-50cm厚腐殖土,必须换填,下卧层地质构造为Q4al设计允许承载力σ0=250MPa中粗砂。

2、施工方案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87号文要求,针对现浇混凝土梁的模板支撑架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本分项工程专项方案编制内容只包括扣腕式脚手架支柱设计。

原地面按原地形分段整平夯实,上面浇筑C20混凝土垫层,布置φ48扣腕式脚手架,上面布置150×150和100×100两层方木及20mm竹胶模板。如下图:

3、方案设计参数

1.钢材弹性模量E=2.1×105MPa;

2.Q235钢材抗压设计控制强度f=215Mpa;

3.钢筋混凝土重度rc=26KN/m3;

4.结构安全系数K=1.3;

5.分配梁允许挠度【ω】=L/400;

6.衡载系数1.2,活载系数1.4。

7.施工人员及机械活载约100KN。(参照施工组织取值)。

8.模板重量q=2.5KN/m2。竹胶模板、木框架,参考【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取值。

4、荷载计算、方案设计及内力检算

4.1中跨设计

1)计算断面

由于连续梁为不等跨变截面梁所以先设计中跨48m,中跨取4个断面进行荷载计算。

半Ⅷ-Ⅷ半Ⅸ-Ⅸ截面图(5.2m)平均面积12.46平方米

半Ⅸ-Ⅸ半Ⅹ-Ⅹ截面图 (34m)平均面积10.4平方米。

2)荷载计算

1、结构恒载

0-5.2m段

q1-1=12.46*26=324KN/m

IV-IVX-X断面(34m)

q1-2=10.4*26=271KN/m

2、模板及方木

模板重量q2=2.5B=30.5KN/m; 参考【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取值。

3、支架自重

支架重量q3=15%q1=49KN/m(暂按以往经验估算)

4、施工活载

q4=100/48=2.1KN/m

荷载组合

Q1-1=1.2*(q1-1+q2+q3)+1.4*q4=487KN/m;(混凝土横载的1.5倍)

Q1-2=1.2*(q1-2+q2+q3)+1.4*q4=424KN/m;

详见图2纵向荷载分布图

内力计算及结构设计

1、脚手架立柱布置设计

本方案选用φ48壁厚3.5mm的碗扣式脚手架, Ix=12.187cm4,A=4.893cm2,回转半径i=1.578cm。长细比λ=38,折减系数φ=0.906。

单根设计允许承载力[N]=φ.f.A=95.3KN。

由于0-5.2m段荷载大,所以以此段对脚手架横向分布进行设计、验算。根据图2得,纵向0-5.2m,根数为487/95.3×1.3(安全系数)=6.6根/m取9根,横向一排拟定9根,所以纵向步距设为0.9m。横向布置按照横断面等面积法分配最终横向分配,等分成8份,纵向取0.9m范围,受力详见图3。

由横向荷载分布图可知,单根立柱承载力为60.75KN,允许承载力[N]= 95.3KN,安全系数1.57满足要求。

2、一次分配梁设计

一次分配梁拟采用150×150东北落叶松方木,长3m/根。强度等级TC17、B组,E=10000MPa,Ix=Iy=4218.75cm4A=225cm2,顺纹抗拉ft=9.5 MPa,顺纹抗剪1.6MPa(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所以荷载如图。纵向布置8根方木。

抗弯检算:

σ=(MMaxy/2)/(I)=4 MPa,安全系数ft/σ=2.38>1.3满足要求。

抗剪检算:

如图3所示一次分配梁承受最大剪力为37.35KN,τ=37.35KN/(8×225cm2)=0.207MPa,安全系数7.7,满足要求。

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合理利用脚手架规格,使方木利用更合理,将脚手架横向分布调整,详见图4。

3、基础设计

如图3所示最大立柱荷载在腹板上单根立柱承载力最大,N=60.75KN。底托150×150矩形,压应力为σ=2.7MPa,原地面换填厚整平夯实换填厚度不小于50cm山皮土,做地基承载力实验,≥200KPa,满足要求后,再浇筑混凝土垫层。原地面地基允许承载力σ0=250MPa,混凝土扩散角按45度计算,换填土及下卧层压力扩散角按30度(《建筑地基设计规范》GB-5007-2011 5.2.7)计算。素混凝土重度取25KN/m3,回填土重度取18KN/m3。

混凝土强度检算:

σ=60.75KN/(150mm×150mm)=2.7MPa,安全系数K=20/2.7=7.4,满足要求。

换填层检算:

σ=(60.75KN+0.63×0.63×0.24×25KN)/(0.63×0.63)=159KPa,

安全系数K=1.26。因为脚手架立杆已经由8根加密至13根,所以实际安全系数要大,所以不在加强。

下卧层检算:

σ=(60.75KN+0.63×0.63×0.24×25KN +1.21×1.21×0.5×18KN)/(1.21×1.21)=52KPa,叠加力最大处叠加四倍,受力=208KPa。安全系数K=1.2。因为脚手架立杆已经由8根加密至13根,所以实际安全系数要大,所以不在加强。

4.2边跨设计

1、计算断面

由于连续梁为不等跨变截面梁所以先设计中跨48m,中跨取4个断面进行荷载计算。

半V-V半Ⅳ-Ⅳ截面图 (6.5m)平均面积9.81平方米

半Ⅳ-Ⅳ半Ⅸ-Ⅸ截面图(17m)平均面积10.4平方米

半Ⅸ-Ⅸ半Ⅷ-Ⅷ截面图 (4.9m)平均面积12.46平方米。

2、荷载计算

1、结构恒载

0-6.5m段

q1-1=9.81*26=255KN/m

6.5-23.5m段

q1-2=10.4*26=271KN/m

23.5-28.4m段

q1-3=12.46*26=324KN/m

2、模板及方木

模板重量q2=2.5B=30.5KN/m; 参考【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取值。

3、支架自重

支架重量q3=15%q1 (暂按以往经验估算)

4、施工活载

q4=100/32=3.1KN/m

荷载组合0-6.5m段。

Q1-1=1.2*(q1-1+q2+q3)+1.4*q4=393KN/m;

荷载组合6.5-23.5m段。

Q1-2=1.2*(q1-2+q2+q3)+1.4*q4=415KN/m;

荷载组合23.5-28.4m段。

Q1-3=1.2*(q1-3+q2+q3)+1.4*q4=407KN/m;

详见图2纵向荷载分布图

内力计算及结构设计

由上图可知,纵向最大线荷载为415KN/m小于跨中最大线荷载487KN/m,由于用方木150×150作为一次分配梁限制(采取钢材横梁成本加大太多),脚手架不能布置比跨中更稀少,所以边跨脚手架布置形式与跨中相同,不再验算。

5、施工工艺及方法

5.1施工顺序

连续梁三孔采用一次现浇成型。

5.2施工前准备及安装方法

5.2.1脚手架搭设前准备

(1) 脚手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脚手架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的要求对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对进入现场的脚手架构配件,使用前应对其质量进行复检。

(3 )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放置在堆料区内或码放在专用架上,清点好数量备用。脚手架堆放场地排水应畅通,不得有积水。

(4)脚手架搭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排水措施得当。

(5 )脚手架地基基础必须按施工设计进行施工,按地基承载力要求进行验收。

(6 )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

5.2.2 脚手架搭设

(1)底座和垫板应准确地放置在定位线上;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或用150×150×3m的方木,底座的轴心线应与地面垂直。

(2) 脚手架搭设应按立杆、横杆、斜杆的顺序逐层搭设,每次上升高度不大于3m。纵向接头应错开,同一截面接头数不应该大于50%,底层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应≤L/200;横杆间水平度应≤L/400。

(3)脚手架的搭设应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撂底高度一般为6 m,搭设后必须经检查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4 )脚手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5)脚手架内外侧加挑梁时,挑梁范围内只允许承受人行荷载,严禁堆放物料。

5.2.3、作业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必须满铺脚手板,外侧应设挡脚板及护身栏杆;

(2 )护身栏杆可用横杆在立杆的0.6m和1.2m的碗扣接头处搭设两道;

(3 )作业层下的水平安全网应按《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设置。

5.2.4 脚手架搭设到顶时,应组织技术、安全、施工人员对整个架体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结构缺陷。

5.2.5 脚手架拆除

(1 )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经按技术管理程序批准后方可实施拆除作业。

(2 )脚手架拆除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在岗操作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3 )脚手架拆除时必须划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派专人看管。

(4) 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上的器具及多余的材料和杂物。

(5 )拆除作业应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6 )拆除的构配件应成捆用起重设备吊运或人工传递到地面,严禁抛掷。

(7 )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必须事先确定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方案。

(8 )拆除的构配件应分类堆放,以便于运输、维护和保管。

6、施工注意事项

6.1碗扣架用钢管规格为Φ48×3.5mm,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5 -0.025mm。立杆上的上碗扣应能上下串动和灵活转动,不得有卡滞现象;杆件最上端应有防止上碗扣脱落的措施。在碗扣节点上同时安装1—4个横杆,上碗扣均应能锁紧。立杆与立杆连接的连接孔处应能插入Φ12mm连接销。

6.2构配件外观质量要求:

①钢管应无裂纹、凹陷、锈蚀,不得采用接长钢管;

②铸造件表面应光整,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③ 各焊缝应饱满,焊药清除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第5篇

一、上街安全提示

1.不要在街上接、打电话,需要时请进入路边的超市、商场、商铺等安全的地方。

2.不要在非空调车的靠窗位置接打、玩弄手机。

3.出门钱财不显眼,可放在内衣口袋里,并扣好钮扣和拉链。

4.请避免携带手提电脑外出,请勿携带有明显标记的手提电脑包。

5.在街上行走,请选择路基内侧,并请妥善保管好您的手提包,切勿随意地背、跨在肩上;请注意骑摩托车或面包车抢劫几乎都发生在马路边上或自行车道中间。

6.单人乘坐出租车时(尤其在晚上),请记住车牌号,一旦发现异常,马上打电话联系家人或朋友,并大声地告诉对方您所乘车辆的车牌号和目的地。

7.避免经过偏僻、阴暗的角落或区域,避免晚上单人上街,确实因事太晚时,请通知家人在路口等候;女生在夜晚要避免单独与陌生人同乘一部电梯。

二、出行安全提示

1.避免身上带大量现金,随身携带的现金分几处保存。

2.现金与贵重物品切勿外露。

3.旅行中,随身行李请勿离开自己的视线,包括行走、乘车、等车、过安检门时。

4.请乘坐车况较好的正规公交车,避免乘坐超载车辆。

5.单人旅行时,请勿在乘车、等车中途睡觉。

6.不要理会陌生人的搭讪,远离那些陌生但却非常热情的人,如主动带路、主动帮忙买或看管东西等等。

7.避免在火车站和汽车站里随意向人问路,居心叵测的人正等着呢。

8.避免在火车站和汽车站里买东西,那里大部份是假货且昂贵,有时问了价不买都不行。

9.避免在火车站或汽车站里打公用电话。

10.行前带好手机并随时充足电。

11.不要接受陌生人赠送的物品,尤其是香烟或饮料和食物。

三、居家安全提示

1.请注意安全使用燃气或煤气,使用安全合格的燃气器具,防止泄漏。

2.请注意安全使用热水器,使用煤气热水器时务必保障通风。

3.出门前请检查门窗是否全部锁好。

4.请检查您家里的阳台、窗户是否容易让其他人侵入,如翻越、攀爬等。

5.任何未经核实的送货上门/维修人员,先通过可视对讲系统或猫眼观察,再打开门确认。

6.但确保防盗门或安全锁是锁上的.任何时候,不要给上门推销的人员开门。

7.为避免电路负荷过大,切勿将过多电器连接在同一电路。超负荷不但会引起电线过热损坏绝缘体,更会引起绝缘体或附近的物品失火。

四、燃放烟花安全提示

1.注意到指定的销售点购买印有厂名、商标及燃放说明的正规烟花爆竹。

2.注意选择适当的地点燃放。燃放地点必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仓库、露天货物堆场、加油站和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也不能在窗口、阳台和房屋内燃放,不可向下燃放或投掷鞭炮。农村学生燃放烟花爆竹,要远离柴草垛及房前屋后。

3.注意观察落地情况。燃放烟花爆竹不能一放了事,燃放升空的烟花爆竹时,还要注意观察其落地情况,如果落在可燃物上,并仍有余火,应立即采取措施,将余火扑灭或将残片移走。

4.注意存放在安全地方。买回家的烟花爆竹不要靠近火源、热源、电源,并要防止鼠咬,以免烟花爆竹自行燃烧、爆炸。

五、火灾处理方法提示

1.发生火灾,要马上利用周围可用工具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同时拨打“119”报警。报火警时要镇静,切莫惊慌,要讲清着火点的准确地址名称;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以备消防部门随时联系了解火情;报警后要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2.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3.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办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4.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切不可乘坐电梯。

5.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火苗。

7.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窗缝,并泼水降温。

8.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9.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下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利用绳子或把床单、被褥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拴在窗框、暖气管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危险。

六、公共场所安全提示

1.春节期间,各地均会组织大型灯会、商场促销等活动,同时,许多歌厅等娱乐场所也生意兴隆,这些地方往往聚集了大量人员。出入这些场所,要时刻注意安全。

2.在公共场所遭遇人员踩踏、火灾等险情时,一要保持镇静,在相对安全的地点短暂停留;二要注意收听救援组织者的喊话,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尽快从就近的安全出口有序撤离,切勿逆着人流行进或抄近路;三是在人群中不小心跌倒时,应立即收缩身体,紧抱着头,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3.进入公众场所时,要提前观察好安全通道、应急出口的位置。

4.参加大型集会时,尽量着平底鞋,可以很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不易摔倒。

5.人群十分拥挤时,要用双手抱住胸口,以免内脏被挤压而受伤,能靠边走最好靠边,以减少人群压力。

6.在游乐设施出现问题时,要牢记3点:在游玩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感到难以承受时应及时大声提醒工作人员停机;出现非正常情况停机时,千万不要乱动和自己解除安全装置,应保持镇静,听从工作人员指挥,等待救援;出现意外伤亡等紧急情况时,游客应在有关方面的指挥下,及时疏散、撤离。

七、 春节放假、返校安全10条

(一)放假回家注意事项

1.放假回家过年了,坐车回家的同学途中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贵重物品贴身放。当心热情的陌生人,尤其是既穿着体面又热情大方的。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无论出于安全还是礼貌,

2.离校时应认真检查寝室,关好门窗,检查水龙头、饮水机、电源插头等水源是否关闭;假期不要将钱财等贵重物品放在寝室内。

3.各寝室成员要整理好个人物品,放置有序。不要在寝室里存放现金和贵重物品。

4.各寝室最后一个同学离开宿舍时,要切断电源、关好窗户,锁好门。

5.合理安排寒假期间的作息时间,学习、生活规律有序;饮食有度,不酗酒、不赌博,注意身体健康。

6.回家途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安全,尤其是交通安全,回家路途较远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转乘车时间和车次,以免误车、误点;注意财物安全,回家途中,由于人员稠密,车厢拥挤,失窃现象难免,请同学们务必看管好自己的行李和随身物品;不要与陌生人讲话,更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承诺或诱骗,避免上当受骗。

7.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饮食安全,防止暴饮暴食;注意雪滑天气,出门注意交通安全;不到河冰面滑冰。

(二)开学返校期间的注意事项

1.不要乘坐非法营运及超载车辆,遵守交通规则,时刻注意安全。

第6篇

物理探索(一)

一、1-5:CABDB6-8:BDB

二、9受力面积压强增大减小10、4200011、甲F甲=F乙p甲=p乙12、大减小减小13、6×10⁴1.5×10814BC

三、(1)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不同,其作用效果不同(2)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3)受力面积和压力

16、(1)相平(2)液体深度(3)丙、丁无关(4)乙丙(5)各个方向

四、

17解:(1)牛奶对杯子底的压强

P=ρ牛奶

gh=1.1×103kg/m3×10N/kg×15×10-2m=1650Pa

牛奶对杯子底部的压力

F=PS=1650Pa×100×10-⁴m²=16.5N

(2)牛奶和杯的总重力

G=mg=(2kg+0.5kg)×10N/kg=25N

则这杯牛奶对桌面的压力为

p2=F2/S=25N/10010-⁴m²

=2500Pa

18、解:

(1)根据G=mg,得:

m=G/g

=125.6N÷10N/kg

=12.56kg

(2)吸盘的面积s=π(D/2)2=3.14×(0.3m/2)2=0.07m2;

以玻璃板为研究对象,受到向下的重力G,吸盘内气体向下的压力F内=P内S,外界大气向上的压力F外=P外S,玻璃板受力平衡得:

F外=F内+G,即:P外S=P内S+G

所以:P外-P内=G/S=125.6N/0.07m2=1.79×103Pa

物理探索(二)

一、1-5BBAAD6-8BCC

二、9、808×10510010、0.98竖直向上下沉11、0.986.86×10-512、4212013、87.4

三、

14、解:作图如下:

2014八年级暑假作业答案:物理(南方日报出版社)

15、0.220F浮

物理探索(三)

一、1-5:CBCBA6-10:CDCBC

二、

11、书包书包我们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相互形状运动状态

13、0-5N;1.6

14、上升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下降玻璃瓶会发生弹性形变

15、惯性摩擦力

16、4重力和支持力8×10⁴阻力和牵引力6×10³

17、不变2

18、乙甲

19、量程不能

三、

20、略

第7篇

物理暑假生活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DCDBDACDABBCAC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题号16171819

答案A、BB、CA、DB、D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题号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

20作用点21匀速直线22小23上

24低25动能26227小

28160029450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4分)

30

(3分)

35

(5分)(1)右;右;

(2)1;

(3)挂上钩码后,再次调节平衡螺母;

(4)变大

36

(6分)(1)动;

(2)弹簧被压缩的程度;

弹性势能;

(3)④;

木块移动距离不相等

(或s2≠s4)

(4)B

31

(3分)(1)同一高度处;

(2)同一小车;不同高度处

37

(4分)(1)匀速;

(2)75;

(3)被提升的钩码重力;低

32

(2分)(1)在同一直线上;

(2)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33

h(3分)(1)1;(2)丙;(3)密度38(2分)9800

34

(4分)(1)平衡;(2)压力;(3)=;>39

(2分)光滑;上升高度越大

五、科普阅读题(共8分,每空1分)

40

(4分)(1)3;(2)静止;(3)较短;很大

41

(4分)(1)介质;(2)水;水;(3)没有

六、计算题:(共10分,每小题5分)

42.解:

(1)水对壶底的压强

水gh=1×103kg/m3×10N/kg×0.12m=1.2×103Pa…………2分p水=

(2)水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壶=m壶g+G水=0.5kg×10N/kg+15N=20N

p壶===1×103Pa…………3分

43.解:

(1)拉力F做功的功率

P=Fnv=100N×3×0.3m/s=90W…………1分

(2)滑轮组中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

F=3×0.8×100N=240N…………1分G物=3

对动滑轮和土筐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1分

G物+G动=3F

G动=3F-G物=300N-240N=60N…………1分

(3)在提起泥土上升4m的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

W有用=G物h=240N×4m=960J…………1分

说明:解题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的扣1分;计算过程中缺少单位的扣1分。

历史暑假生活指导

侵略与反抗

一、知识梳理

1.《》;圆明园;;《》;

2.林则徐;黄海大战;;运动;;3.《》;《》;《》;

二、巩固练习

1.A2.B3.D4.C5.C6.D

7.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⑵,中国战败,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⑶;《》;清政府保证演进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地理暑假生活指导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BCBCADA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CDCCADDAD

21、(2)京九铁路

(3)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业

(4)毗邻香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22、(1)I秦岭II淮河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特征:干旱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23、(1)昆仑青海长江柴达木拉萨

(2)4000“世界屋脊”气温

(3)湟水雅鲁藏布江

由于地势高,太阳光照强烈,白天农作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所以农作物积累的营养成分多。

24、(1)秦岭、武夷山、洞庭湖、珠江

(2)四川、云贵、长江中下游、东、台湾、琼州

第8篇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都已经有了比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凑十”进行计算。

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情境入课,初探8加几算法

师:星期天上午,小朋友们到公园去玩,先来了8个小朋友,又来了3个,一共要买几张门票呢?

生:13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数出来的。

生2:从8接着往后数5个,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师:先来了8个,又来了5个,可以用加法8+5来算,(板书:8+5)那怎样进行计算呢?能用小圆片摆摆,说说吗?

学生操作

师:谁先来?

生:从5个里拿出2个给8,就有10了,加起来就是13了。

师:为什么要拿2个给8呢?谁能说的具体点啊?

生:以为8和2可以凑成10,从5里借2个给8是10,然后10和3加起来就是13了。

师:说得真好,表扬他。

板书8+5=13

/\

23

10

师:看到8,想到了2,8+2=10,10+3=13,谁能来说说?

生1、2说

师:同桌说一说

练一练,8+38+68+48+78+8(抽几题说算法)

评析:本课主要是在9+几的基础上,对凑十法有一定基础上继续来学习8加几,7加几及6加几。以为有了9加几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基本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凑十的计算,从教学实录可看出,学生在学习8加几时已经比较得心应手了,教师通过适当饮弹,让学生通过操作,积极得出计算的方法,无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比较清楚明了,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二、自主探索7加几,6加几

1、探索

师:小朋友们已经会算8加几了,你能来试试这两题吗?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出示7+66+5)

小组讨论

师:谁先来?

生1:算7+6时,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师:说得蛮好,谁再来试试?

生2: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师:为什么看到7都想到了3?

生:以为7和3凑成10。

师:怎么算6+5?

生1、2:看到6,想到4,把5

分成4和1,6+4=10,10+1=11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真棒!

2、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算的时候都是先--凑十,在算加几。

3、练一练,猜猜我是谁?

出示:7+46+67+56+77+7

师:公园里也来了很多小动物,他们都躲在这些算式后面,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八!

(算对一个,出示小动物,错了说算法)

评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完成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体会到如何去学习,很好地进行了数学思想的启发。教师采用顺口溜的方式,理解凑十,记住算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进行了质疑,巩固了算理。另外练一练的设计颇具童趣,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分类,揭题,小结

1、小组合作交流

师: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个信封,请组长拿出卡片,一起算一算,看哪组先完成。

2、请最先完成的接受大家的考验,计算。

3、分类

4、反馈:

生1:按照答案分。

生2:我们是按照答案的单双分的。

生3:我们按照算式的第一个数分的,8加几,7加几,6加几。

师:这正好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在计算时都是先凑十。分类只要有根据,我们可以有很多种分法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颇具匠心,与所学分类相联系,有一个知识的整合,使数学知识更体系化,渗透了构建的思想,尤其突出了“凑十”,有效的小组合作也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

四、应用拓展

1、帮小蚂蚁找家

师:小蚂蚁听说小朋友们这么能干,碰到麻烦就来找你们帮忙了,你看,背上写了家的地址,送他们回家吧!

6+67+56+59+68+78+()()+()

2、剩下8+()()+()

师:想想办法把他们也送回家。

生:填上3,送到……

3、小结

五、课堂作业

评析:小蚂蚁回家的设计非常富有童趣,不仅巩固了8、7、6加几,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尤其开放题的设计拓宽了练习的范围,,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总之,本堂课是一节成功的设计,无论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结果,都是一节成功的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学,突出探究。

本堂课由始至终,老师都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出正确的算法。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轻松的探究范围,其中有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也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本堂课探索的目标比较集中,借助学具,学生自己解决了8加几的研究,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解决7加几,6加几的,这就是学生探究的欲望。一年级的小朋友自主能力比较差,无法完成较大程度的探究,所以教师设计了个坡度,有利学生掌握。

二、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本堂课的情境,练习都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需要不断地有新鲜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刺激,公园买票,小动物捉迷藏,帮蚂蚁回家都是学生熟悉或喜爱的形象,整堂课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度过的,练习的设计也做到了开放活泼,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施工;加固方案

某建筑工程属于商务综合楼,建筑的楼层比较高,共23层,地下有3层,总建筑面积为124500m2,建筑的高度为100m,在建筑施工时,需要做好地下室的顶板施工,施工单位采取了吊顶作业的方法。该建筑的支撑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立面存在不规则、交叉错层的情况,该建筑属于大跨度、大悬挑的结构,矩管桁架的自重为25-90t,而且主要集中在地下室顶板的上面。受到场地因素的限制,在对桁架进行吊装时,不能在顶板结构进行吊装,还需要利用重载吊装车这一设备。建筑工程的工期比较紧,施工单位需要对顶板加固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1 重载吊车行走区域荷载的取值要求

在本文的建筑工程中,工期比较短,所以施工单位加快了施工进度,地下钢结构在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没有得到龄期就开始吊装,在施工的工程中,需要避免出现顶板出现超载现象,这会增加建筑地下室施工大安全隐患。在地下室顶板吊顶施工中,施工单位采用了重载吊车,下面笔者对吊车行走区域荷载取值的要求进行简单介绍。建筑工程的地下室为120m×115m,是一种类正方形的地下室,如图1所示。

图中阴影部分是桁架吊装过程中重载吊车行走的区域,下面笔者对这一区域路基箱荷载、表面铺砂荷载、履带吊车自重、桁架梁自重、行走区域荷载总计的具体数值进行一一计算:

路基箱荷载:30kN/(6×2×9.8)=2.5kN/m2;

表层铺砂的荷载:18kN/m2×0.5m=9kN/m2;

履带吊车自重(双机):1670kN×2=3340kN;

析架梁自重:900kN;

行走区域荷载总计:(1670×2+900)/(2×6×4)+2.5+9=100kN/m2。

在统计的过程中可以得知,吊车行走区域的施工荷载为10t/m2,这超过了地下室顶板的正常承载范围,所以必须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下面笔者对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进行简单的介绍。

2 地下室顶板施工加固方案

2.1 方案一

结合建筑工程工期紧、荷载大的特点,施工设计人员制定了传统的钢管满堂架的加固方案,这一工程的施工加固技术比较好掌握,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施工的具体方案是:

2.1.1 对地下室顶板进行预处理,首先在吊装区域内回填500厚砂夹石。并在砂夹石上方沿吊车行走区域铺设路基板,路基板的规格应选择2m×6m×0.2m的类型。

2.1.2 参考地下室梁的布置图后,设计人员需要采用Φ48×3.5的钢管对吊装区进行支撑,在对立杆进行布置时,应保证布置的均匀性。立杆的间距不能超过800mm,立杆与地面的距离应保持在200mm左右,在对扫地杆进行设置时,应沿着纵横水平方向。满堂脚手架的搭设情况如图2所示。

该加固方案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技术易于掌握的优点,施工单位在测算的过程中,搭设满堂脚手架的费用比较高,而且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由于建筑工程的工期比较简单,在对地上钢结构进行安装时,地下室设备的安装由于需要进场作业,所以满堂脚手架会影响设备的安装,影响了施工的效率。

2.2 方案二

针对方案一的缺陷,同时一在考虑该支撑方案时地下室顶板梁板尚未浇筑施土,设计单位提出可利用顶板上部覆土厚度范围内做上翻梁(梁底己不可能再降),通过加大行走区域梁板承载力,靠结构自身承担行走区域施土荷载。具体方法如下:

2.2.1 提高顶板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至C50,这样根据5月份的混凝土养护龄期和强度关系,就能保证混凝土浇筑7天后,该部分混凝土的强度能够达到60%,即能满足C30混凝土的强度指标,以期加快规划馆整体施土进度。

2.2.2 为了不让施土荷载直接传到楼板上,同时一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将现有的顶板梁上翻至室外标高(根据规划馆总图的布置,履带吊车行走区域无大型植物,因此具有可行性),即将梁高提高至主梁(500×1800)及次梁(300×1500),同时结合吊车行走时一底部的钢龙骨垫层的做法,对楼板进行隔离,将钢龙骨直接铺设在地下室主次梁上,避免施土荷载直接传到楼板上。

3 两种方案的比较

3.1 工期

方案一,因采取满堂脚手架,在吊车行走区域下的整个3层地下室均需设置脚手架,同时一也必须待混凝土龄期完成后才能进行吊装,土效较常规模板支撑架降低2/3,地下室结构施土总工期延后12天。

方案二,因所有的施土荷载均由混凝土自身承受,施土方案所耗费的工期基本为正常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养护的时一间,且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使用早强剂,可以使地下室顶板能更早的承受吊车荷载,满足钢析架的吊装时一间。工期上方案二优十方案一。

3.2 经济性

方案一,施土单位测算的满堂脚手架的造价,地下室加固面积合计为16593m2,满堂架支撑加固周转材料投入为143万元,常规模板支撑架投入为38万元,周转材料多投入105万元。方案一按最省的模板支撑架加固方式,合计投入为284万元。

方案二,将吊装区域地下室结构顶板做成反梁形式,构件尺寸增高600mm,增加土程量,通过设置结构反梁增加的总投入合计约为59万元。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虽然由十增加了梁高及荷载,导致顶板梁混凝土及钢筋的用量有较大增长,但较方案一的模板支撑架加固方式,降低措施投入225余万元。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地下室顶板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对顶板的承载能力以及实际受到的荷载进行测算后,如果发现实际荷载超过了顶板的承载能力,则需要对顶板进行加固处理。如果地下室的施工质量不高,会影响整体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本文介绍了两种顶板加固方案,在对技术可行性以及施工成本进行对比后,发现方案二优于方案一,施工单位最终选择了方案二,并收到了良好的施工效果,有效提高了地下室顶板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减少了安全事故出现的隐患。

参考文献

[1]李俊贤,钱文举,李永成.某工程地下室顶板裂缝问题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2(12).

[2]臧岩.地下室顶板裂缝的形成原因与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