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文创产品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2 03:15:34

导语:在文创产品调研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文创产品调研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培养;改革;实践

近年来,贵州省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在国家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改革及本省“大数据”“工业强省计划”等相关有利政策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贵州省经济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速推进,迫切需要大量工业设计工程类相关专业的卓越人才以满足工业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地域及历史原因,贵州本地工业设计相对东南沿海省份仍比较薄弱,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机制仍不够完善,导致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难以适应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的需求,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贵州师范大学作为本省唯一的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及时把握国家、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及本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有利契机下,结合本省民族民间特色工艺文化资源,对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以培养更具特色、更加符合区域人才需求的高层次卓越人才。

一、根据区域经济社会情况,准确定位工

业设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工业设计工程是研究产品美学设计、造型设计、功能性设计、结构设计、可靠性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系统集成设计等工程技术领域的实用性专业,是设计艺术类专业与工程相关专业相结合的新型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及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在把握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的特点、瞄准学科前沿的同时,密切关注本省信息化、工业化导向政策,及时分析我省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现状,并总结前几届培养经验,结合贵州本地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对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合理定位,制订出切合本专业领域的特色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总体定位为既具备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底蕴和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操能力和坚实的工程技术的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具备民族民间工艺美学、材料工艺学、设计美学、现代工业设计知识理念及工程学科领域的宽阔视野和学科前沿知识;具备民族民间工艺挖掘与设计重组传承、适应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的能力;具备民族民间工艺再设计能力,胜任民族旅游产品设计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功能与结构、外形与工艺、产品与环境、人机关系等方面的协同设计工作,可在全省乃至全国专业设计部门、科研院所从事旅游产品设计、工业产品创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民族生态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工业设计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卓越专业人才。

二、采取“三段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程比重

一是采取“三段式”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三段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即“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专题设计实践”等三部分模块为主的教学方式。三部分知识深度逐层递进,紧密承接。“三段式”模块教学课程设置既与本科学位课程紧密衔接,又围绕工业设计领域前沿展开,使工业设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层级性建设得以有效加强。在“设计基础”模块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导师工作室制、专题设计实践形式进行“专业设计”模块教学,并在原有培养方案基础上增设“旅游商品设计”专业课程及“贵州少数民族艺术理论与设计实践”“工业产品设计理论与旅游工艺产品设计实践”等设计实践专题,加强专业课程的研究深度,发掘研究生设计创新的潜能,使研究生将艺术与技术、人文与科技、民族工艺与传承创新等内容有效融合,夯实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增强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二是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比重,充分利用本校硬件设施、本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西南工艺旅游商品资源,进行民族特色工业产品设计实践教学。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在融入贵州本地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知识的同时,注重专业技法、设计软件等实践技能的实训教学。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专业必修、选修课程设置中,实践类课程与理论类课程比例为10∶1。实践类课程教学依托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蜡染•陶艺工坊综合美术实训中心、民族民间图像采集设计实验室、贵州民俗美术图像数据中心等各部门联合进行,充分注重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与设计创新;实行“工作室”制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突出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先后设立了设计工程专业实践工作室、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室、技能实训工作室,为开展卓越研究生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硬件条件;并以设计公司提供的实践案例与国内外工业设计大赛项目为专题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积极鼓励研究生利用学校有利硬件资源及西南少数民族艺术资源,参加各类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三、强化行业实习实践,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创新教学培养模式,开展校企(科研院所)联动培养卓越人才。根据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培养模式上,从课程学习、实践训练、教师指导等方面构建“0.5+0.5+1.0”校企(科研院所)联动培养模式。第一学年采取0.5+0.5的模式进行教学,其中第一学期主要在校内学习相关“设计基础”“专业设计”等模块课程,使本硕知识的学习有效衔接,为卓越人才培养夯实专业基础;第二学期进行“专题设计实践”学习,研究生每周4天在校内进行“专题设计实践”学习,1天去实践基地,参与联合培养单位及其导师的项目设计实践学习,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设计实训,强化研究生的学科知识和科研训练,逐步掌握实践项目的申报、建设等相关内涵和流程。第二学年全部进入实践基地进行设计实践实训、毕业设计及学位论文撰写,针对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民族工艺产品研发、现代产品设计及工艺加工方法进行实践学习,并在实践中后期提交相关调研报告初稿、产品设计稿件、产品设计说明等材料,为学位论文积累信息与数据,并在校内外导师的联合指导下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二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条件。为促进研究生的专业与职业有机结合,更加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通过与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贵州省旅游产品研发中心密切合作,在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进行合作科研的基础上,两个单位集中优势师资与硬软件资源,共同建立贵州省工业设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卓越人才。双方从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制订、导师指导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并根据行业企业的职业分类和岗位特点,在把握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与职业岗位关系的同时,不断完善卓越人才培养相关制度,促进研究生专业与职业有机结合,培养了一批具有民族工艺意识的产品创新设计高级专门人才,为西南地区民族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创新提供了有利人才资源。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力度,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还先后与贵州博睿广告设计公司等设计单位开展合作计划,为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有利实习实践平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四、注重学位论文应用价值,“双导师”指导学位论文

根据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实践性特点,要求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需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行业应用价值。学位授予与毕业要求由学位论文和毕业设计两部分构成。充分发挥“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的优势,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与毕业设计,对学位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开题、前期调研、资料查阅、设计制图、论文撰写、论文评阅及答辩等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校内外导师重视毕业设计的指导,要求毕业设计选题、定位与构思、设计施工制图、设计作品等各内容与学位论文密切关联,并要求研究生将调研报告、研究报告、毕业设计方案说明、项目设计图等多种内容充实到学位论文之中,使学位论文更具应用价值。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定期向校内外导师汇报目前实践设计成果、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汇报内容作为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等级评定的重要参考。结语贵州省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效果良好,通过一系列改革,工业设计工程学科定位更加清晰,研究生自身专业职业素养明显增强,不仅为贵州本地工业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支持,也为贵州省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一是使工业设计工程专业领域定位更加清晰、学科特色更加明显。确立了以民族民间美术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工业设计实践研究为重点,以区域少数民族旅游产品设计研发为主攻方向,具浓郁西南区域民族特色的实用型特色学科。为培养民族民间工艺设计理论丰富、专业技能扎实、具有旅游产品研发设计实践经验的卓越设计人才提供稳固的学科基础。二是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明显提高。通过一系列课程与校企(科研院所)联动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20余人。研究生自身专业素质得到很大提升,研究生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技能明显增强,设计调研与定位、设计构思与表达、设计生产与推广等能力显著提高。研究生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提取、整合、设计、研发,利用设计美学、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产品模数化处理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民族民间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成果显著,研究生参加各类设计实践20余项,产生现代产品设计作品20余套,取得各类奖项及申报设计专利10余项,联合培养研究生就业率达100%。三是为贵州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通过“卓越人才计划”的实施与改革,打破了单一式、封闭式的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卓越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使工业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有效结合;人才培养紧贴西南区域社会现实和贵州实际,培养过程中以现代工业设计与本地工艺文化传承融合创新为基本目标,“现代设计理念—地域民族工艺文化—再设计”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感、民族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融合创新的新型卓越设计人才,为贵州工业强省、信息化社会建设、后发赶超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朱红林.构建专业与职业有机对接的环境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科技资讯,2011.6

2.刘燕.基于产学研平台“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与研究.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2012.5

3.王福丽.基于小户型住宅的模块化组合家具设计研究:以多功能桌凳为例.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3

4.韩瑞娜.以苗族传统艺术元素为题材的餐具设计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5

5.孙振利.基于材料对比的产品设计:以灯具设计为例.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5

6.王波.现代简约风格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以系列座椅为例.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7.吴士鹏.推拉功能在家具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多功能桌子的改良设计.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

第2篇

此举引发社会热议。深圳市一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生课题研究堪称大手笔。虽然学生做科研可能达不到像成人一样的深度,有些问题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长远,在于未来,在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探索兴趣、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设置小课题的目的旨在锻炼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孙卿 摄)

学生每年获“科研经费”逾千万元

深圳市教育局2015年首次开展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申报评审活动,最终有600多个学生课题立项,共获得1000多万元的研究经费资助。2016年,共有1317份学生申报材料加入小课题的角逐,最终确定立项了600个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分别为高中200项、初中240项、小学160项。

深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小课题”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基于以问题为中心所开展的研究性小课题,重在让学生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等方式解决问题。

在公示的《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拟立项名单》中可以看出,小课题研究方向主要分为科技发明类、人文综合类及社会生活综合类。其中,小学学段的小课题有“如何面对学校门口的路边摊和广告宣传?”“小学生使用电话手表好吗?”“小学生对二胎的态度研究”“深圳回南天小霉点的研究”等,据统计,小学学段的社会生活类小课题达到60%以上。

中学生的小课题则更有思想,像“宝安区第六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选民心态和选举行为调查”“黑臭水净化中氨氮的去除研究”“深圳市摇号政策的实施与私家车价格波动间的关系研究”“设计洋流运动的基本模型”等。不仅有深入的调研思考,还有自己实操的小发明。

经费仅用于课题研究

1.5万元至2万元的经费,对于学生而言并非小数目,他们能花好这笔钱吗?

对此,深圳市教科院做了明确要求:小课题评审结果正式后,课题经费由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与程序拨到课题负责人(学生)所在学校,并由所在学校统一管理。课题负责人(学生)在本校课题指导教师、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计划支配使用课题经费,课题经费专款专用。

课题经费的使用范围限于课题研究直接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资料费、数据采集费、材料购置费、印刷费、管理费等8项。

课题完成后,将按照类别进行验收,中学学段可提交调研报告或小论文,小学学段可提交研究心得、研究记录等,也可提交小发明、小制作的成果。

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5年11月,深圳市第二实验中学教师吴兆斌和他的3名学生申请的小课题“无链条自行车的设计及探究”获得2万元经费资助。从搜集市场上现存的自行车案例到设计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外形,再到亲自动手实践组装与不断,3名高一学生将这款无链条自行车产品迭代了三次。第三代产品不仅没有链条,还同时实现了电动助力和可折叠功能。吴兆斌坦言,虽然第三代产品并不完美,但学生们获得的显然不止于此。

“设置小课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多大的科研成果,最重要的是锻炼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在吴兆斌看来,3名学生对小课题的探索事实上就是一次很好的科研实践课程。指导老师在学生构思改进的过程中,能参与评判可行性、对其思路进行建议等方面,但课题研究还是以学生为主体,“他们的思路、出发点和角度还是比较灵活的。”

吴兆斌觉得,这笔小课题经费起了很大作用,对像自行车项目这种成本较高的课题无疑是雪中送炭。“以前没经费时,学校一直鼓励学生做类似的项目,但做社科类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面成本比较低的项目还行,如果做创意科技类项目经费就比较紧张了。”

虽说中小学生未必能像专业科研人员一样做课题,但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第四小学校长陈显平对这种做法非常认可:“小课题研究突破了校园的壁垒,学生们可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去开展项目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阅读、分析、探究、提出观点,不仅促进了思考,激发了学习与研究的热情,对他们的创新思维、科学态度、探究精神的培养也非常有意义。”

要给一线指导老师适当激励

从中央到地方,从科研院所到高校所出台的相关改革,针对科研经费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僵化、碎片化、不规范等问题制定了相应措施,科研人员有了更大的经费支配权,科研经费管理也变得更加灵活,更好地适应了科研活动规律和实际需求。对此,吴兆斌也希望小课题科研资金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以小课题“无链条自行车的设计及探究”为例,目前2万元经费已经花完。如果他们想再对自行车进行升级改造,只能靠申请学校经费或自掏腰包。吴兆斌希望经费数额方面可以更加灵活,比如按小课题申请时计划的资金投入来确定经费支持标准,从而更合理地调配资源。

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装潢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2-01

根据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做以下讨论。

1.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特点

依据广州是广告、影视、媒体、IT等创意工作集聚区,及其广州背靠“亚洲创意中心”香港的地理优势,建设“立足珠三角中小型设计企业,服务国际设计市场,集地方产业与国际资源为一体”的国际合作型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利用国际优质资源,结合地方产业背景,建立“技能+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作品(原创设计)产品(开发制作)商品(国内外市场)”三递进的教学模式;组建一支来自于国内外设计企业、设计机构、专业院校的“高校名师+高级技师+公司经理”三结合的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具有“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生产制作”三位一体的设计工作室,使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具有珠三角创意(设计)产业特色的国际合作型专业。

2.构建“技能+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高职装潢艺术设计教育新模式

以广州地区装潢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结构现状的调研报告为依据,围绕广州地区的广告设计行业、包装设计行业、印刷设计行业、摄影行业等企业的平面设计岗位的用人要求,结合本专业历届毕业生从业状况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通过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设计师、总经理、市场主管及教育课改专家共同确定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面向广告、包装、印刷、商业摄影等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平面艺术设计岗位,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和设计创意能力,具备商业广告、商品包装、企业VI、商业摄影等平面艺术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装潢艺术设计人才。

装潢艺术设计人才规格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设计创意能力强,能熟练使用设计软件进行修图和出图,会进行商业广告设计及制作流程,懂得广告相关法律法规,能为企业进行VI设计与策划,会网页设计,能进行食品、化妆品、礼品等包装设计,掌握商业摄影拍摄技巧,具有商场美化布置的设计能力,能胜任包装设计、美术编辑、商业摄影、商场美工等平面设计工作岗位。

3.建设具有“公司化”情境的实训基地

依据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技能+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项目课程改革要求,建设具有真实“公司化”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既能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需要,并能同时承接企业项目的能力。为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了实训室建设的设计和论证,建成能够完全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的商业广告设计制作中心、商业包装与印刷实训中心、商业环境设计实训中心、装潢艺术设计表现技能实训中心、装潢艺术设计表现技能实训中心等五个实训中心,体现设计行业“公司化”工作环境的广告出品间,商业摄影实训室、商品包装设计与制作等四个实训室,通过 “公司化”的运行模式,积极对外承接业务,特别是本地民营企业的对口服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工作任务和实际项目,使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现“技能+项目”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制作,在学校实训室就能感受到公司的管理制度、公司的出品质量、公司的成本利润,从而为企业的顶岗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4.建设“理论教学+设计制作功能”融为一体的实训室,彰显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一体化课程教学特色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及专业群实训室均具有教学功能与设计制作功能,80%的专业课都能在实训室完成,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从训练到设计到制作的一体化课程特色。装潢艺术设计团队依托广州创意(设计)产业背景,借助广州商业市场的优势,在设计行业的参与下,构建了具有高职装潢艺术设计特点的“技能+项目”的教学模式。即把企业的“制作任务”、“设计方案”、“商品包装”、“产品广告”、“企业形象”等项目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与相应的“手绘设计表现”、“电脑设计表现”、“商业广告设计”、“商品包装设计”“VI设计”等技能学习有机结合,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以实施,在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中进行教学,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遵循设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获得设计岗位的职业能力。企业把项目带到课堂、带给学生,既是实践教学,又能完成方案,既是培养学生,又能培养员工,既是教室,又是公司,真正体现企业融入学校,使设计师成为教师、企业项目成为教学内容、学生成为成员工,弥补了中小型设计公司资金、人员紧张的关键性问题,提升了中小型设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5.开创“双赢”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

⑴通过项目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变传统的单一技能训练为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变以前的“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使合作企业不再只是“接受者”“贡献者”,而是“合作者”“项目伙伴”。在这种新型关系中,很多企业体会到的不再是“负担”,而是流动的“智力支持”,因此很多企业也一改以前被动合作的局面,而主动与学校联系,接洽合作项目。

⑵结合专业和行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订单培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结合自己情况,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成立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依托社会资源共建专业的同时,积极为企业行业开展订单培养。[1]

⑶专业教师积极为企业开展服务。在深化校企合作中,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构建各具特色、逐步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派驻骨干教师、共建研发中心或产学研基地等途径推进校企合作研发。

⑷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分类管理,校外实训基地较好地保证了顶岗实习的需要。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学校坚持“服务”原则,通过利用自身资源为企业提供人力及技术服务、与企业联合攻关解决企业难题、采用订单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培养优秀人才、将校外实践教学纳入企业生产和运作计划等途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使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

结语

积极探索校企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的实践教学模式,保证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实践教学制度措施得力,各环节落实到位,质量有保障,特别是顶岗实习的实施与管理,这是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探索的航标所在。

第4篇

**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苎麻和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长11.6%。可以说**农业经济与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农业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如何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作深入分析和研究,迎对金融危机,积极寻找对策,及时对症下药,变困难为机遇。在此,我们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全面统计,20xx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平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平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县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

(三)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xx年,**县有古洞春、腾琼2家企业的4个名牌产品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个数分别达13个和18个;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鸡蛋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总个数达9个;义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获第十届省农博会金奖;“康多利”茶油和菜油,获得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20xx年,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一。湘鲁万福、三尖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全市唯一的县级参观点。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月油脂、四喜养殖、跃宇竹业、金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口企业,出口基地12万亩,年出口创汇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主要出口品种有棉布、桔片罐头、竹地板等,远销美国、欧盟、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引资新建了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腾琼野茶神粉厂,项目投产后,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入将由以前的每亩不足20xx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进了**市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开发政策,发展壮大**县油茶产业。

(五)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20xx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3.1万人,带动农户15.6万户,户平年纯收入4.5万元。三江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展到周边地市及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交流参观点,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合作组织示范单位之一,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六)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20xx年共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等农业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16400万元,比上年增加3800万元,增长30%,有效地扩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资源制约。**农业资源是有限的。**县农用耕地128.1万亩,82.23万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7.95万,人平耕地1.56亩,开发潜力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形势比较严峻。在农业资源紧缺的同时,部分地方土地掠夺性经营,粗放式耕种仍然存在、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

(二)市场制约。多年来政府培育的优质水稻、优秀水果、优质茶叶、优质油菜、优质苎麻、名优生猪等特色 产业,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纷纷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场经验,科技及信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对生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

(三)科技制约。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业生产服务部门人员很难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动为农服务。尽管农业部门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攻关、生产技术服务等,但辐射带动和应用推广效益并不十分明显。

(四)素质制约。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20xx年底,全县47.95万农村劳动力中约22.9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致使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年龄和文化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数比例在逐步增大,这种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导致了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五)投入制约。由于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回落,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减少。县乡财政困难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农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收入低者缺钱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资金转移到城镇购房或伴君(子女)读书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塘、堰、库、堤等维修受阻。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传统农业。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抓住当前国家扶持力度大的机遇,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以上,双季稻复种面积增加到150万亩以上,力争更多投入,多争单产、多争总产。

(二)抓住市场前景,壮大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工作,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壮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竹业、油脂、茶叶、苎麻、富硒柑桔、鲁胡子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工等特色产业,并充分利用冬闲田,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古洞春、滕琼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特色,合理扩建销售点,将太平铺、茶庵铺两地建成全省茶叶重点乡镇;大力扶持发展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扩大品牌效应,构建产、销一体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三)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平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绿色生态、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创古洞春大叶茶、腾琼野茶王、金信竹业、跃宇竹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子辣椒、**土鸡等农业品牌,提高**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四)加大监管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富硒柑桔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五)健全协会组织,提升合作农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升水平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六)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特色、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茶庵铺镇松阳坪可利用茶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的先决条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的东风,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创“茶叶生态园、观光休闲园”的观光农业。

(七)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法治农业。加大对《农业法》、《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部门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执法,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树立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第5篇

关键词:工业4.0;智能工厂;CPS;中国;产业升级

一、工业4.0计划

工业4.0是德国政府和德国技术科学院等机构联合提出的高科技生产战略计划,工业4.0主要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技术核心,实现端到端集成、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的新工业价值生态,目的是确保德国制造业产品的领先地位和经济发展。德国工业4.0计划的提出受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是德国的人口构成日趋老龄化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相对于其他劳动力价格低廉且存在人口红利的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劣势;外部因素则可划分为两点,一是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二是有些发达国家提出的工业复兴计划,例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日本的再复兴计划和新机器人战略。

在西门子公司的智能工程里,所有产品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途径已经详细规划好,绝大多数生产活动包括关于零部件的生产与组装等大量数据和资料都存在于计算机虚拟环境中。这些部件具有各自代码和身份信息,系统可以自动把部件划分到具体生产线和工艺过程,这些部件各自确立自身在智能工厂中的运输路径。在这些部件到达组装厂房时,识别系统会自动扫描部件上的射频码并将其所含有的生产信息解读出来,加工设备将根据信息热萁行精准操作。加工完毕以后,进行自动化扫描检验,第一时间排除不合格产品。当机器设备需要养护或补充原料时,会自动在前一时间段发出指示,同时更新库存信息。可以把智能工厂的运行状况做出如下总结:1.高度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制造模式、配送模式和商业模式。 2.生产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3.人的作用更加凸显,主要体现在机器设备以及系统的设计、运作和维护。4.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二、工业4.0对中国的启示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必须抓住此次机会。

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也将同德国一样,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德国作为工业4.0的开创者,无疑对于先进制造业理念和发展规划有丰富的经验,中国制造业想要转型成功,就需要加强同世界制造业领先国家的合作。中国企业一是需要调整商业模式和资本运作方式,二还需掌握核心技术,以技术带动产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此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和工业4.0相关计划的实施效果,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等相关国家的举措。

(一)教育和培训体制僵化,思想理念滞后。工业4.0时代的教育培训体系需要员工更加专业化,掌握的技术更加多元化。互联网应该被充分利用到教育体系中来。新时代更加注重学生、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国家应加大对于高级技工培养的投入力度。

(二)网络安全问题突出。信息和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差 ,基础网络安全产业严重依靠国外 ,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权威性不够 ,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底下。这些状况导致我国网络的信息安全和运营安全都存在着大量隐患。而对于以CPS技术为核心的工业4.0来说,没有安全的网络环境,就相当于汽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高速行驶,时刻都有倾覆的危险。

(三)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虽然相较以往有所进步,但中国企业和个人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是相对薄弱,侵权行为仍屡禁不止,这对于工业4.0背景下的企业无疑是一重大损失,因为企业在知识产权欠保护的情况下很难形成独特的竞争力。法律部门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依旧任务艰巨。

(四)工业结构问题。我国的制造业产量虽然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但我国却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工业结构总体上还处于中低端的水平,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活动仍属于低附加值产业。现有的工业基础和德国工业4.0的标准存在断层现象,在制造业转向工业4.0的过程中,会伴有持续阵痛,不积极参与转型参与创新的企业终将受到淘汰。

(五)高端技术人才匮乏。中国的金融、经管专业报考过热,大量分流理科人才,集中报考名校金融与经管专业,已然对产业技术人才形成“掠夺”。家长和学生应转变传统态度,国家和学习也应该加大对相关产业专业的宣传和扶持力度。工业4.0虽然以高技术高自动化水平为标志,但同时也更加大了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要,4.0背景下的生产活动依旧是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于燕.德国“工业4.0”与中德制造业合作新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4(10):27-33.

[2]芮祥麟.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数据[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4(7):66-67.

[3]何懿文.工业4.0: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工业4.0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路径调研报告[J].计算机世界,2015(18):1-12.

[4]黎作鹏,张天驰,张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9):25-31.

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选择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对人才实践环节的培养,这种方式被高校和社会所接受,成为当今校企关系的一大主流。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深刻影响,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顺利开展,没有形成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如存在社会和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校企合作停留在单纯选择人才、进行捐资助学等合作层面上。有些院校甚至探索“校企合一”的模式,提出“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建一个研究所、创一个品牌”的专业建设原则,解决学生实践性教学问题。但是,这就存在“校企合一”过程长,学院教师并不具备企业实践的过硬本领,校企合一的企业专业方向单一,业务量小,企业经费少等问题,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不能满足适合社会需要的实践性教学要求。[1]

(一)企业合作项目的类型

企业的合作项目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一般的企业生产型项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需要改进更新的项目、企业产品的设计研制和开发的项目、企业急需解决的工艺难题和设计创新项目。这四种类型的项目是每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经常所遇到的问题,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能否抵御风暴,实现平安远航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储备方面,投入了很多的资源,迫切地需要教师通过产学研,帮助企业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储备上做出成绩。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给企业产生的困扰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通常有校厂合作模式、委托培养模式、共建专业模式和顶岗实习模式等,虽然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了各自需要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合作不紧密、不长久,甚至出现与理想的状态结果相背离,企业人力和资源投入大、实际效果差的局面。培养出来的学生承担企业的一般生产操作型的工作尚可,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深层次的技术和技能还是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往往不能独立承担具有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和创新的项目。学生适应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时间长,独挡一面工作的能力差。加上学生就业应聘的流动性大等特点,往往企业接受下来的学生,在不长的时间段内,就离开了原工作岗位或企业,给企业造成不小的伤害和影响,影响到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和态度,影响到校企合作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三)如何实现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对接

要使校企合作能够被企业所认可,被企业所信服,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是根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永远缺乏的就是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远比单纯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来得复杂和艰辛,需要学生和校企合作双方拿出切实的措施,按照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经过不断实践历练才能够达到企业岗位所需要的目标要求。而校企合作项目的对接工作,就尤为重要,需要具有企业实践经验、行业企业认可的一流的技术专家,能给企业带来产品研发创新指导的技术带头人,来担任校企合作企业项目的对接工作。这不是一般层面上的项目对接,而是将企业最迫切需要的产品研发创新、技术储备和企业发展规划战略的高层次的对接。通过项目带头人的对接工作,将企业的项目进行规划分类,将适合的项目课题与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相衔接。1.企业操作技能类的岗位工作的衔接。可以安排给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尽快地让学生适应岗位要求,达到应有的岗位操作技能水平,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2.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需要改进更新项目的衔接。由于项目难度相对较低,可以让年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承担教改项目,在项目课程改革、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学生毕业设计等环节上给予选题应用,将实际的项目课题作为工作任务,安排给学生和年轻教师,通过实践的历练,可以达到尽快融入企业岗位要求的目的。做出来的项目课题,不再是单一虚拟的校内课题,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对课题的真实性先进性进行综合评价。3.企业产品的设计研制和开发项目的衔接。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潜力的学生,组成设计团队,参与到此类项目工作中来,该项目的主要承接者,由主持与参与项目的教师担任。作为服务社会的项目课题落实给教师和学生创新设计团队来完成。同样,可以对教师和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体系的评价工作。通过项目的评审、试制、生产等环节的论证工作,来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实际的项目的历练,锻炼了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独立承担类似的项目工作任务打下了基础。4.企业急需解决的工艺难题和设计创新项目的衔接。可以将此类课题作为横向课题或者科研课题,适时进行申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和产学研方式,由课题带头人组织项目团队,主持该项目的实施。通过真实项目课题的研究,为企业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企业所信服。

二、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师生参与校企共赢的最好方案

这样的模式,不仅保证了学生的教学质量,通过双方教师的培养,通过贯穿整个实践过程中的项目,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综合应用,对学生尽快融入相应岗位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这样的模式,可以面向不同类型的企业,面广量大,可以让教师作为中小企业的产品开发智库,主持或参与到不同类型的项目课题任务中,拿出真本领,做出真成绩,项目的优劣与否,不仅可以得到企业的验证,而且可以得到市场的考验。这样的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为企业所欢迎,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为其就业和尽快融入职业环境,起到了助推剂的作用。培养的学生通过不断的项目历练,可以实现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教师实现由“双师型”向“三能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书育人的能力、指导实践的能力,更需要参与社会交往,投身社会经济建设和事业活动的服务社会的能力。这对高职教师而言,是以往“双师型”教师要求的超越。[2]要实现由“双师型”向“三能型”教师的转变,只有通过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来扎扎实实开展。教师的实践锻炼和成长、教师的科研工作及服务社会的职能,离不开企业的实践,而企业实践的落脚点,也就是完成企业所急需的产品研发项目等项目课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按照项目的不同类型进行对接,可组成学生与教师团队,共同参与到项目开发过程中。教师既要做好项目的教书育人、指导实践的工作,又要做好项目的研制开发、项目的实施完成工作,实现高职教师的社会价值,通过科研项目为企业克服技术难关,实现技术储备。通过横向课题和智力支持,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直接做出应有的贡献。与高职教育质量观一样,对于教师的培养也要注重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要树立教师必须由“双师型”向“三能型”升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理念,做好教书育人的根本,不仅在于教学上和学历上,衡量教师是否成才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否融入社会,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成就。[3]能否引导教师向“三能型”升级,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是高职院校面临的管理问题,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四、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实施效果在于院校考核制度的设计

这样的模式能否成功,能否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目标,关键在于人的因素,以项目为导向的模式,需要一流的具有行业企业认可的专业带头人组建团队,实现企业项目对接工作。同时,他又是专业带头人或专业负责人,具有教育改革的敏捷思路,善于将不同的企业项目进行归纳分类,分配应用到不同的项目化课程、学生创新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课题中。这样的模式能否成功,实施的效果在于考核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需要经过企业和第三方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评价工作,将项目的实施落实到实处。否则,合作的项目不能有效的完成,流于形式,企业不满意,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无从谈起。考核制度设计不仅在于教学教改方面的材料、项目化课程的有效开设、学生创新作品的评价评奖、毕业设计选题的真实性先进性等方面,还在于课题负责人能否按照项目的合同约定,将企业交给的项目课题按照企业和市场的要求,拿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解决技术工艺难题,为企业进行技术储备等工作。考核的材料包括与课题相关的技术文件、实验数据、调研报告、科研论文、教材专著、专利文件、研制产品的验收报告、用户评价等。可以通过企业评价或聘请第三方专业人员进行相关评价验收工作。在制度的设计中,需要给予项目较长的培育成长期,不能急功近利,切实将项目成果与年轻教师培养、专业能力、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挂钩,从考核制度上保证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五、结论

(一)兴趣引领,营造氛围

通过引入校企合作企业和横向课题项目,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营造动手实践的氛围。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将课程评价与学生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挂钩,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来。

(二)夯实基础,开拓视野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任何课程的基础。在注重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的同时,通过调研和选择,引进企业的项目课题,进行企业现场教学、参观,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学生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实践参与,学以致用

以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合作项目或横向科研课题作为纽带,让学生和教师走出校园,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理论能更紧密的联系实际。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可以提高技能水平、团队合作的精神。可以将项目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内容,实现职业能力的有效快速形成。[4]教师通过真实项目课题的锻炼,提高了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达到了青蓝工程有效培养年轻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自己由“双师型”向“三能型”教师转变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代表了国家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

(四)效益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第7篇

这期间,大众网共刊发文字、视频、图片、音频报道超过2000篇,新闻专题页面点击量超过300万人次;生活日报共推出十几个版“5.12大地震周年帮办特别行动”报道;齐鲁晚报、生活日报、鲁中晨报、齐鲁手机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积极加入主办、协办行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央及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纷纷转载、新华社专门发表评论,倡议《要多做喝北川茶的好事》,上海、河南、江苏等地茶叶经销商纷纷表达经销意向。自此,这项由一家网媒领唱,到山东省内五种传媒形态交汇成爱心大合唱的新闻援助行动也成为全国各地“5・12大地震周年纪念活动”报道中最为耀眼、温情的亮色之一。

然而,北川爱心茶香飘四方的背后,却是风起于清萍之末……

缘起:一次实地感受、一段网上对话

4月中旬,大众网召开“5・12”大地震一周年专题策划会,大家一致认为,不要搞所谓的宏大叙事,不要搞看似具有人文关怀,实际上对震区群众没有什么实际帮助的东西。能不能以每个希望为震区做点事的山东人为策划主题,寻求一种唤起民间力量轻松做慈善的体验活动、一种报道与帮扶相结合的模式突破。我要爱,恰是“5・12”的谐音,又能唤起每个人的共鸣、增加每个人的参与度,让人实在不舍得放弃。接下来就是寻找一个“做点”:我曾经作为大众报业集团北川春节新闻志愿服务队队长在哪里进行过为期10天的采访和志愿服务工作,初步了解到茶产业是北川重要的产业支柱,北川15万人,其中茶农就有8万,加上加工销售等环节,与茶相关的人员接近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茶业的兴衰关系到北川人民的幸福与否。茶叶虽轻,却承载着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希望。但大地震让那里的茶农损失严重。现在茶农的生存状态如何?北川茶产业现状怎样?当时的感受是这个选题很值得找重要的时间节点深入挖掘报道,

这两个疑问就交给了采访中心曾经参与过抗震救灾、北川春节报道的记者赵尔印。赵尔印通过与几名保持联系的采访对象沟通,特别是与一名北川孩子的网上对话,对方更表达了“不要捐款,请关注我们的农产品”的心声。

种种信息反馈,编委会形成“今夏请喝北川茶”策划雏形。总编辑、总经理潘子江迅速决策,我留守编辑部调度后方各环节,派副总编辑姜长勇带领记者赵尔印再赴北川进行专题调研。同时,他把日照御青茶的马总请到办公室。马总闻听,表示愿意为北川茶来鲁提供一切帮助!

调研:两次艰难突破,理清产业链条

4月20日至24日,两名特派记者深入走访茶农、县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并且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两次大迂回绕行进入到海拔2000多米的唐家山堰塞湖畔璇坪乡瓦厂村茶园。在这里,记者不但目睹了由于鲜叶无法买出,茶农欲哭无泪的揪心一幕,也看到了有爱心企业高成本在此建场却因销路问题无力帮助更多茶农的无奈与坚持。

记者由此勾勒出北川茶的产业链:茶农种茶卖鲜叶――茶企收鲜叶加工成茶叶――经销商销售茶叶――消费者买茶――资金回笼一茶企恢复重建扩大规模――茶农卖更多的鲜叶增加收入。通过对产业链的认真分析,找到了产业链缺失的几个环节。一是“行路难”破坏了茶农和茶企之间的链条。由于鲜叶摘下后五六小时内必须加工,否则就会霉变。而堰塞湖一带茶农震后由于交通受阻需绕道大半天甚至更长,因而无法像震前那样亲自送鲜叶到茶厂或等茶厂来收,只能等茶企来茶园附近建厂。如果附近无茶厂,茶农就无法卖出鲜叶,完全失去收入来源。二是茶叶销路受阻,茶企无法回收资金,恢复和扩大生产的资金链断了,无法向茶农收更多的鲜叶,更无法把茶厂迁移到交通受阻的堰塞湖一带的茶园附近,造成茶农收入的减少。

至此,也进一步明确了“喝北川茶”活动的意义:通过呼吁大家都来喝北川茶,帮助北川茶打开销路,修复茶企的资金链;然后通过茶企在山区设厂、加快恢复重建的步伐,解决茶农卖鲜叶难的问题。最终由茶企来修复它与茶农之间的产业链。

一句话,不让北川茶园荒芜就是大地震一周年最好的爱心祭祀。

于是,记者与小网友的网上对话成为整个“今夏请喝北川茶”系列报道的开篇,前方记者不断把自己看到的实际情况发回编辑部,同时积极与有责任感的茶企代表座谈,并力邀他们来山东开拓市场。

互动:一报一网联手爱心帮办升温

就在大众网前方记者不断发回调研报告,北川小网友与记者对话“破题”之际,生活日报帮办工作室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系列行动的开端,他们马上向领导申请:“帮办是读者帮助读者的平台,能不能借这个机会切入,做一次特别行动,借帮办平台呼吁读者朋友们通过买北川茶、喝北川茶,帮助遭遇困境的北川茶业和茶农”。

建议得到两报领导的首肯。“要做就做好,把对震区的帮助做实在,丰富我们“5・12”特别报道内容的同时,积极尝试报网互动。”两报常务副总编辑王金龙要求。

一报一网迅速组成了联合报道组,并联合发起“5・12,我要爱――今夏请喝北川茶”倡议书,大家根据自身优势纷纷投入到广泛动员、呼吁爱心企业设立北川爱心茶专柜,联络济南各大茶叶批发市场的前期筹备工作中。

后方总指挥部根据前方传来的信息,统一协调,运筹帷幄,明确了活动安排计划,控制节奏,稳步进行。4月24日,大众网编辑部发出倡仪书,呼吁大家“今夏请喝北川茶”,同时联系拥有120多个省内销售点的山东最大的茶企之一御青茶业有限公司,为北川茶商搭建快速销售通道,并把首批北川茶空运至济南;25日,网站、齐鲁手机报成立了“大众帮帮团”,征集热心网友帮北川卖茶。自次活动报道的重点从前方转到的后方。

4月28日,生活日报以《地震中,北川茶企受损严重春茶飘香,茶农“不敢采”》为题刊发稿件,向广大读者告知目前北川茶业、茶农面临的困境,并与广大读者积极互动,开通热线欢迎热心市民和业内人士为北川茶农支招。

4月29日,生活日报刊发稿件《帮北川茶打开销路就是对灾区最大的帮助》。

随着网络、报纸报道的不断升温,山东各界反响强烈。今夏请喝北川茶的报道与倡议一下子打动了万千读者、网友,爱心企业家的心灵软点。 行动:五场爱心推介,立体传播增效

大众网、生活日报决定,和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5・12我要爱――今夏请喝北川茶”活动启动仪式暨北川爱心茶推介会,时间定于5月5日。由两报常务副总编王金龙、大众网总编辑潘子江担任活动总指挥;成立了会务、接待、联络、报道、美工、技术、编辑、推介、直播等9个小组。总指挥部统筹调度,五一小长假每天都召开协调会。各部门分头行动,各司其职。

大众网与生活日报组成联合报道组,继续深度报道,推出“新闻到底”栏目,视频访谈从前线归来的记者,与网友共话北川茶农之痛;同时在生活日报每天拿出大量版面进行报道。并邀请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生活频道共同协办,进行多种媒体形态的全方位报道。推介小组联系济南各大茶叶批发市场以及茶叶销售企业,并与银座、贵和联系,开设爱心茶专柜。各项进展非常顺利,经过十几天的宣传,社会各界对北川茶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几家茶叶市场争当主会场,几个爱心企业表示要现场购买大宗北川爱心茶。5月5日、6日两天,“今夏请喝北川茶”活动启动仪式暨北川爱心茶推介会分别在七里堡茶城、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山东老屯茶城和舜和茶城成功举办。

为了增加活动吸引力,生活日报记者扬黎明积极联系,将两个奥运缶拉到活动现场,激越的奥运缶声不但奏响了“今夏请喝北川茶”的爱心区,也使得伟大的奥运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融合、共振,引来更多共鸣和期许。

大规模、立体式的宣传报道也引发各地参与愿望。地处淄博的鲁中晨报主动找到大众网、联合主办了第五场辐射鲁中地区的北川爱心茶推介会,引来众多群众冒雨抢购。

实效:促成千万大单,开创援建新篇

六天的时间内,北川茶企带来的50余万元的北川爱心茶被抢购一空,几家茶商不得不临时调运茶叶救急;7家茶商已与山东十几家商达成了意向,总标的超过1200万元。

北川茶商终于笑了,他们表示今夏鲜叶可以敞开收了!

绵阳市委有关同志表示,能够深入灾区了解灾区群众的困难和所需,进而用实际行动从深层次上帮灾区恢复经济,解决困难,这种意识和做法难能可贵。

正如《解放日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评论的一样:北川茶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茶叶,而济南又是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之一。北川的资源优势和山东的市场优势自此刻起开始紧密结合,开启了令人感动的协作共赢之路。

互联网最初是作为一种工具出现的,在后来的发展中增添了很多娱乐的成分,甚至一度产生了“网络上的事能信吗”的疑问。但在众生喧嚣的同时,网络作为媒体的特征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它让传播更加迅速,让民意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表达……互联网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并已经开始承担了社会公器所应该具有的作用。这次影响遍及全国的活动中,以大众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与集团各相关子报充分互动,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党报集团子媒体的政治敏锐感和舆论引导力,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为山东援川工作赢得了更为广泛的称赞和尊重。

第8篇

关键词:专业优势;创业竞争力;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229-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高职教育已经将创业教育作为自己改革的方向。教育部门对于推进高等教育创业教育与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也曾经提出,要在高等院校中大力推进学生创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建立起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是高职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艺术类学生为例,主要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如何依托专业优势提高高职学生创业竞争力做出探讨。

一、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首先,要深化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改革,在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的同时把专业教育渗透到教学体系中。

1、在创业课程中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加入相关行业领域的市场分析,组织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做行业和市场的调研报告,以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此领域的创业环境。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行业市场调研了解目前装饰装修行业的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区域市场特点、公司经营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做创业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装饰装修行业领域内确立创业方向。如2013年我校艺术学院的VR(虚拟现实)房产视创公司的创业项目是在专业的基础上,结合创业的环境及当前虚拟现实行业的相关调查得出的此项目,此项目在省级黄炎培创业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事实证明通过行业市场调研来指导我们的创业切实可行。

2、在创业教育中加大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把创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都与专业教育脱节,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使用上也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不大。要让学生依托专业优势进行创业,必须要把专业能力的训练纳入创业课程中,在创业实践和实训环节,为学生设置艺术设计行业的虚拟项目,学生在虚拟企业操作过程中增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设计能力和专业岗位技能。

其次,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要素,为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创业培训,不能通过短期教学一蹴而就。在创业技能之外,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创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应设置在低年级的课程中,尽早使学生建立创业观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创业教育的教师素质与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系部的创业教师主要为外请的老师,我们要加强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应当以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教师为主要力量,以其他专业教师与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为重要组成部分,组建与培养出一支高校内外相结合的“多师型”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职称评定与教师引入等方面逐渐偏向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鼓励让教师积极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在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专业教师的来源,发挥本土成功创业企业家的作用。因此,在专业教学中,一是要融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素质的培养,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对创业者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的切实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创办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二是要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行业创业所必需的能力,如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艺术创新能力和设计团队的组建管理能力等。

二、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搭建平台。

首先,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充分挖掘地区艺术设计行业企业的现有资源,与企业建立参观调研、校企经验交流、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企业项目引入等多种合作方式,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广泛的沃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不同形式的企业参与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其次,在艺术设计行业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企业作为创业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公司运营环境,学生通过参与公司项目的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环节,容易产生出好的创意或创业的好点子,同时能掌握设计公司的运营规律和企业生存法则,为未来独立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过程中树立起来的勤奋、执著、勇于开拓创新等精神和品格也会成为学生未来创业的有力保障。再次,得到设计行业企业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在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同时,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拥有足够的创业起步资金是较大的困难。因此,校企合作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还要力争让企业为学生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重点是要寻找企业与学生创业项目合作的契合点,如设计公司为学生提供大型设计项目中的部分设计任务,或让学生承揽企业外包项目,学生在帮助公司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维持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学生创业的双赢。

三、通过校园活动融入创业教育。

首先,建立起创业社团或创业协会等校园创业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艺术类高职院校本身就具浓厚的艺术气息,每年都会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文化活动,如大学生艺术节、环艺协会活动、专业课程展览、黄炎培创业大赛等,其中大部分都包含了具有原创性的设计活动环节。因此,可以把创业活动与艺术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模拟设计行业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促进校园创业文化的形成。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区的创业资源,请学校和地区有过设计行业成功创业经历的创业者或者创业成功的校友定期来校进行企业家讲座,交流创业心得和创业经验,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技术支持和帮助。再次,建立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将校内面向社会出租获取利润的服务窗口开辟成生创业项目孵化工作室,免费提供给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如我校的各专业工作室等,环艺专业的室内设计协会、景观设计协会,视传专业的“吉利图文”工作室,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为学生增强实践经验,为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构建高职特色的“能力”本位。创业教育的高职特色是高职创业教育的特色,在“学科本位”上我们占不了优势,我们在创业当中要体现自己的“能力本位”,首当其冲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行业、建设行业等等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作首要任务,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一般专业不同,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可以利用专业特长开办工作室,创业的门槛不必太高,便于从小做起。事实上,其他院校已经有不少在校生开始投身创业。如陶器、书画、玩具、手工艺品等等。

五、别让技巧胜过品德。别让技巧胜过品德是耶鲁法学院院长寄语学生的名言,他提醒人们:“教育不是为了将孩子造成工作机器,而是鲜活的道德信仰者,不是赚钱的工具,而要成为公民理念的倡导者,不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给社会和事业带来发展的愉悦。”这种教育理念应该成为培养高职创业学生的重要原则。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各种思潮涌入,学生的心态浮躁,功利性强,所有我们要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注重品格的培养,使创业教育能够持续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要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充分利用地区艺术设计行业的大环境和设计公司的资源,在课程整合、校企合作、创业活动等方面深化改革,注重品德的培养,使创业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项目,湘教工委通【2013】57号。

参考文献:

[1]杜兰晓,高永良.国外创业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6- 7.

第9篇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区域拉动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21个。截止底,这21个产业集群共有生产企业(加工户)9293个、从业人员79万人,年营业收入2342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利润161亿元、出口创汇91亿美元,拥有省级以上名牌77个、公共服务平台17个、行业协会27个。

从区域布局看,各县市区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的主要有:开发区、福山区、龙口市和莱州市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招远市的粉丝、黄金及金银首饰加工产业集群,莱州市的石材产业集群,海阳市的针织毛衫产业集群,蓬莱市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栖霞市的苹果储藏及加工产业集群,龙口市的铝及铝制品产业集群,牟平区的肉食鸡产业集群,芝罘区的汽车贸易产业集群,开发区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

从行业分布看,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存。传统行业主要有:石材加工(板材、雕刻品、异型雕)、食品加工(植物油、蔬菜加工、海产品加工、肉食加工)、针织毛衫加工、粉丝加工等。新兴行业主要有:葡萄及葡萄酒、汽车及零部件、汽车贸易、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

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开发资源、集聚发展型,如莱州市柞村、夏邱镇石材加工和栖霞市蛇窝泊镇果品产业等;二是由点到面、滚动发展型,如海阳市凤城街道毛衫加工、辛安镇针织服装、莱阳市龙旺庄街道食品加工产业等;三是龙头带动、配套发展型,如龙口市东江镇铝及铝制品、蓬莱市刘家沟葡萄及葡萄酒和福山区福新街道汽车配件产业等;四是规划引领、成片发展型,如招远市温泉街道金银加工、芝罘区世回尧街道汽车交易和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水产品加工产业等;五是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型,如招远市张星镇粉丝加工产业等。

(二)基本特点。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葡萄及葡萄酒、汽车贸易、汽车零部件、修造船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蓬莱市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产区优势,确立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为“百年立市”产业,经过3年发展,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葡萄酒企业达到50家,葡萄酒年生产能力1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5%以上。芝罘区从开始发展汽车贸易产业,建立了胶东最大的汽车交易广场,成立了烟台市汽车商会,目前国内所有品牌和部分国际知名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共设立汽车销售公司、专卖店93家,带动发展汽车装璜、维修、二手车交易等相关服务企业60多家。蓬莱市的休闲旅游、修造船产业,莱山区的机械加工铸造产业等,也都是近几年快速兴起的。

二是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石材、粉丝、黄金、毛衫等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普遍实现了上档升级。招远市的龙口粉丝产业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二次技术变革,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向机械生产、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先后研发出80多个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种,推动粉丝产业逐渐向综合开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海阳市的针织服装企业通过为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代工生产,完成了资金和技术积累,实现了从“贴牌”到“创牌”的跨越,目前已涌现出“申士”、“新雨”等28个自主品牌。粉丝、黄金、石材、毛衫等传统产业的快速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机械加工、矿山机械等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比如招远市的矿山机械产业,拥有生产企业65家、从业人员6500人,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仅10大特色产业集群中的14个龙头企业,就实现营业收入500多亿元,占全市特色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直接带动9000多家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共同发展,大大增强了企业自身和产业的竞争力。比如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在龙大、鲁花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20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抱团发展,成功将10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食品打入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在南山铝业的带动下,龙口市东江镇形成了煤炭、电力、氧化铝、碳素、电解铝、铝型材这样一条既有能源原材料、又有中间加工环节、还有终端产品的相对完整的铝加工产业链条。福山区加快推进面向上海通用东岳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成为东岳汽车的主要配套基地。

四是特色产业镇培育初见成效。到底,全市共培育特色产业镇29个,年实现营业收入1211亿元、上缴税金26亿元、利润87亿元,分别占全市特色产业的52%、44%和54%。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3个,超过50亿元的有5个,超过20亿元的有10个;上缴税金过亿元的有10个,过万元的有12个。凤城街道、张星镇、夏邱镇等3个乡镇(街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镇,东江镇等10个乡镇(街道)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烟台市民营经济特色产业镇。

五是对地方贡献不断加大。一是膨胀壮大了地方工业经济。莱阳市、莱州市、福山区、海阳市、栖霞市等县市区的特色产业年营业收入,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达到30%以上。二是增加了地方财政税收。去年全市特色产业共上缴税金59亿元,占全市国地税收入的20%。特色产业上缴税金占产业镇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其中牟平王格庄、莱阳城厢等9个乡镇达到80%以上,龙口七甲、蓬莱蓬莱阁等8个乡镇达到50%以上。三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全市特色产业共吸纳

劳动力近80万人,占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的30%以上。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目前,我市大部分产业集群属于劳动密集型和销售外向型产业,以低成本竞争为主,走低端发展路线。许多企业规模较小,实力有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条件薄弱,普遍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比如发展比较好的海阳毛衫产业,500多家企业仅有3个自主品牌,主要原料及辅助材料均靠外地供应,产品95%以上销往国外,在当前劳动力、原材料、运输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形势下,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莱阳的蔬菜加工,莱州、龙口等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存在这种情况。

(二)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需要不断完善。大部分产业集群还停留在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产业规模不够大。全市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仅有8个,大多数都在20亿元左右,还没有形成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除了铝及铝制品、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有南山、丛林、龙大、鲁花这样的骨干企业之外,其他产业集群几乎没有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大企业。另一方面,产业链条不够长。不少产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大而全”、“小而全”企业的同质同位竞争,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集群组织比较松散,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发挥有限。大多数产业集群没有建立自律组织,彼此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此外,集群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序竞争、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对一些相关行业和企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假冒伪劣等负面问题。同时,行业协会作用发挥有限。目前全市已经成立行业协会27个,还有6个产业集群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已经成立的行业协会真正发挥作用的比较少,大多数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配套政策、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加强行业自律、整合提升行业、开展自我服务、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不突出。

(四)知名品牌、区域品牌不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目前,我市特色产业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名牌77个,但除“龙大”、“鲁花”、“南山”等几个老品牌外,真正的知名品牌不多。毛衫、石材等传统产业,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其主导产品均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许多特色产业集群知名度仅局限于省内,远远没有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佛山照明等品牌在全国的名气大。正因如此,我市大部分产业的主导产品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较低,与占国内市场95%、国际市场70%的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以及占国内眼镜市场80%的温州眼镜产业集群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五)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专业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除了海阳市和蓬莱市以外,其余大多数县市区没有制定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必要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致使特色产业发展的外在动力不强,造成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除了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世回尧汽车交易市场等少数几个专业特色市场外,大部分特色产业发展缺少专业化大市场的配套,市场与产业间的联系以及相互支撑不够,束缚了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目前虽然认定了一批,但还难以及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性、公益,“公共服务”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介机构、研发机构、培训机构等中间组织也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特色产业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持续发展。加紧制定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扶持办法及配套措施,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实行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进一步降低门槛,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产业集群集聚。二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政策,把各项扶持资金向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及信用担保机构倾斜,引导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及时为新创办民营企业办理相关税收减免手续,为民营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四是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按照“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产业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

(二)加强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结合我市区域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发展。沿海县市区应当依托交通便利优势,扎实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铝及铝制品、石油化工、粉丝、石材、毛衫等加工制造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变。中部地区应发挥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开发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城市五区应依托中心城区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文化、现代物流、商贸餐饮、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着力发展电脑、手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经济,注重培育特色专业村、产业镇,发展专业园区,壮大产业集群。

(三)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鼓励汽车零部件、毛衫、矿山机械、草艺品、化工等传统产业内的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加快由委托加工、贴牌生产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合作,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提升特色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围绕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速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节能环保等新的优势产业。

(四)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协作配套水平。紧紧抓住国际产业整合、承接韩日产业转移、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好机遇,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不断将一些零部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特别应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等龙头企业发展,注重解决产业链薄弱环节,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