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9 13:05:02
导语:在语文初中知识点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作业形式;初中语文;多元化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它是巩固、消化与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在短短的45分钟内多讲些知识点,往往忽视了课堂作业,侧重于布置课外作业。语文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知识点的积累,如字、词、句的运用,课外作业固然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但效率没有课堂作业高,效果也不甚理想,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密切与作业之间的联系,用多样化、多元化的课堂作业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作业功能,实现素质教育。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多年来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初中语文教育理念偏向“分数至上”,轻视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表现在作业上就是偏重阅读应试训练,轻视写作能力培养,形式上偏重于重复抄默,轻视朗读书写实效,而且作业布置过于笼统,层次不清,根本发挥不了作业功能。目前国内关于初中语文作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一定体系,使得作业设计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盲点”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鼓励学生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知“语文”学科,也很少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以至于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来往,根本体现不了作业本质,更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作业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是常规教学环节之一,教师不应回避它或忽视其设计,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这样只会降低作业功能。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以有效性为前提,以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为基础,结合知识生成过程和思维活动过程来设计作业,力求使作业过程成为学生消除困惑、满足需要和创新知识的有效形式,真正发挥作业功能。同时使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课内知识的外延,帮助学生巩固、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多元化(以课堂口语交际训练为例)
教学领域中的多元化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方法多元化、形式多元化,而作业设计多元化就是从多个角度或系统地设计作业。初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小学语文相比,其囊括知识体系、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一系列内容,不再是读与写的简单结合,加之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业设计也应采用新理念,形式要更多元化和多样化。对于初中生而言,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他们获取与处理知识的重要形式,为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体现作业本质、发挥作业功能,初中语文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充满情趣和色彩丰富的多元复合体。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理解分析、写作能力训练,以及学生创新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前两项是作业设计主要内容。以课文理解分析为例,教师一般先分析课文,让学生从内容上理解课文主旨,那么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主旨,整理成一个观点,然后提出正面论据以支持提出的观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拓展思维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至于写作能力训练,除了课后作业练习之外,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样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与掌控能力。口语交际训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命题小短文,二是开放性题目。命题小短文:教师给出一个词语,或一个成语,或一个谚语故事,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讲述相关知识。在设计这样的课堂作业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要求、注意事项等要求,必要的话可为学生做示范。例如,以“校园风景”为题,学生既可以将现在所处校园,也可以是以前的校园,也可以是自己去过的,也可以是父母的……只要不脱离话题就可以。开放性题目:教师给出口语交际要求、注意事项,不给出题目,学生随意讲述任何一个话题,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更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言语为学生勾勒出一个虚幻的情境。如,“在我小时候,父亲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肩膀,我经常骑在他的肩膀上玩耍,看到的世界更远、更广,而现在的父亲……”让学生接着这段话继续往下说,要求主旨明确、语言简化。这样的训练根本没有提任何口语交际技巧、语言运用要求等,注重个人经验和知识积累,侧重于感性思维,技法指导相对较少,却真正起到了锻炼学生口语交际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
以上关于写作能力训练的作业设计,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是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并没有影响作业本质功能,反而使作业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语言运用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密切了作业与课堂教学活动间的联系,通过有效的设计将作业有机融入了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知识讲解与巩固的重要手段。作业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知识点,有着课后作业无法比拟的即时性和有效性。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增添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新鲜性,同时要精,抓住重点、难点,并不是越多越好,高质量作业才能真正发挥作业功能。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多元化的课堂作业设计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语文素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作业的融入,如口语交际练习、阅读理解分析练习,并注重练习形式的多元化,以期充分发挥课堂作业功能,达到作业设计目的。
参考文献: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当今社会的学生,由于课业压力,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走入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一味地注重数学问题的解决情况,往往对于生活中的数学不闻不问.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占有重要地位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不会留心观察的,反而只会埋头于教师布置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完全脱离实际,致使一些学生会出现对学习数学必要性的怀疑.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用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轴对称图形.如利用多媒体演示蝴蝶煽动翅膀的动态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发现了什么,教师进行总结.然后,要求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演示,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学生的发现肯定会有不足,如椅子,只有在正面和背面看时才是轴对称,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同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评价.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出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如中国结、倒影、蝴蝶、宫殿等.教师还可将数学的轴对称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如语文中的诗句“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对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一舟二橹四人摇过八仙桥”等,都是抽象的却又生动的轴对称.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不脱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促进了知识点的形象记忆,还数学本来的面目.
二、引导学生解决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
在练习题和考试中,偶尔会出现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前提下,更多地接触这类习题,让答案变得一目了然.
例如,同学们都知道“羊”字是一个轴对称的字,那么,图1所示含有“羊”字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简单的观察练习后,便要适当加深难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类试题,将数形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心中有“数”,脑中有“形”.
再如,要在讲台边缘这条直线a上放置一根冰淇淋,那么这个冰淇淋放在a的何处,A、B两个同学距冰淇淋的距离和最短?(如图2)
如图2,作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与直线a相交于点C,得出点C为冰淇淋的放置点.
写作引导分“温故知新”“知识定位”“概念识别”“技巧探航”“变种类聚”“范文引路”和“拓展实践”等七大板块的生成模式,生成与实践中不一定每一步都有,针对具体内容可少其一至两个。
“温故知新”——从理论上引导,形成知识系统。
“知识定位”—— 让零散写作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知识点的整合归类。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交流,使学生头脑中所拥有的,理出知识的序列,明确训练的重点。
“概念识别”——从课文中提出典型例子,形成感性认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技巧探航”—— 自主梳理,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实际应用的过程,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地掌握,加深理解,对学生智力的形成和自主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范文引路”—— 以例文为例,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作文,首先要有东西可写,然后才是怎样写,由内容决定表达的形式,内容的摄取来自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
“变种类聚” 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段的写作练习。
“拓展实践”, 明确训练到位,在训练中摸索规律,运用规律和方法去实践。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写作引导的生成与实践要注意问题:
一、“层递性”——由易到难递进
写作引导的生成要体现内容的从易到难,从浅入深的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结构而言,写作引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温故知新”,是指学生对有关本节的知识点进行概念性填空;“知识定位”,是指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在整个写作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概念识别”,是指对知识点内容的区分界定;“技巧探航”,是指通过举例进行分析归纳写作的小技法;“变种类聚”,是指本节中知识内容的灵法变用的归类;“拓展实践”,是指进行大作文写作;当然,在设计的最后还要附设“范文欣赏”以供学生赏析。
这个过程,从理论引导到理解运用,从填词的短语练习到片断练习,再到成篇写作运用。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化解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增添学生的写作信心,内化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小点性”——以小见大
“小”是指切入点要“小”,设计的步骤要“细”,教学中充分体现“品”字先行,实践跟后。例如:就“自然环境描写”这一内容,我们分成多个切入点进行教学,例如‘妙笔生花绘美景”中我们学会写景的方法有修辞语、五味语、准确用语 ;“一枝一叶传深情”中学会为了衬托人物的情感可通过景物描写的正衬和反衬;“绕梁三日诉衷情”,就是让结构“回环反复”在文章的若干处地方不断重复,并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踏雪归来马蹄香”学会正衬:即从正面衬托,利用与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与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这样细致的分类,一般要求一课时完成一点,课后完成大作文写作。在这样细致的分点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点学得更透,更扎实,可以内化成学生真正的能力,从而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
三、可操作性——说和写结合
写作引导,重点还在于实践,只有可操作的引导,才是有效的引导。一般情况下,每一个写作引导都以一课题为标准,一课时要完成的内容最少要到片段写作的完成为标准,大作文写作可以留作课后作业完成。但是,写作引导模块较多,上课的难度较大。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说话表达,再写作表达”的方法设计。“因此,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引导时要深入考虑练习的“精”与“活”,“量”与“度”的问题,这样才能从本质上符合“可操作”的要求。
四、高效性——教与学结合
“高效”是写作引导生成与实践的终极追求。只有高效的引导,才算得上是合格的引导。何谓“高效”,就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或者超出预期的教学目标。写作引导,其高效的体现在于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相关的写作技法,并且内化成一种写作的素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各有差异的,尤其是一些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底子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写作中都能灵活运用某一技法。对课堂教学的高效评价标准也只能根据教学知识点的难度而定,如果平时某班的写作中优秀作文只有5篇左右,而通过某种技法的教学,在同一作文题目之下,优秀作文可以达到15—20篇,或者更多。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引导是高效的。
弟弟对学习一直都不感兴趣,为了能让他能对学习提起点兴趣,我决定从弟弟比较喜欢的数学教起。我看了看爸爸给他买的那本成人高考数学书,书上把知识点和重点都总结的挺全,于是我决定按照这本书的内容给弟弟授课。首先我给他讲基础知识,一些公式让他背过,然后,给他讲一些例题,最后让他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题,以检测一下他,也好知道他那里没掌握,那里没记住,另外,也可以知道他是否真的认真听讲了,他总是没懂还一直点头应声,这是对教学最不利的一点儿了。我给弟弟一个晚上大约上三个小时的课,进度很慢,时间少,他对新知识的接受又慢,每次上课到十点钟时他的困意就上来了,我得使出浑身解数让他不至于合上眼皮,哎,难呀。已经学习与教***学有关的课程两年了,可是在此时却想不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提高我的教学效率。我只能根据我的感觉,用我的亲身学习经历,让弟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尽管知道这样会降低弟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也许题型一变他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因为他对知识点还没理解透,为了让他能在我开学前对高中知识在脑中有个整体印象,我只能在整本书的知识点都讲完了之后,在对弟弟一直困惑的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另外,为了让弟弟能记牢讲过的知识点,我会在下一次上课时,给弟弟出一些题,让他复习一下已经讲过的知识点,刚开始的题会简单一点,当他掌握的比较好时,会给他出一些有点难度的题,如果发现他有失落感产生时,便取消出难题,毕竟保持他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是最关键的。
尽管,我认为我对弟弟的要求已经降到最低了,他还是做不好,讲过的题不会做,完全运用公式的题也做不出来,我刚开始急的对弟弟发脾气,灰心丧气到了极点,弟弟也因此变得更加不听话,可是我在晚上睡觉时想了想,我认为简单的东西,对他来说也许真的很难,毕竟他是头一次接触,而我却学习了三年呢,我是不能以我的标准来要求他的,我应该全面考虑一下他的能力和状态。于是,我再上课时,也就不对弟弟发脾气了,讲过的知识如果做不出来,我就一点点儿的提醒他,或者让他到书上去找知识点,实在不行再给他讲,但绝不会在发脾气,我要用我的耐心让他对学习更用心,同时,我会不是说一些鼓励的话,以防止他对学习的惧怕感加重。后来,我发现弟弟在做题时似乎很心不在焉,听课时也是这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用刺激-强化的方法,他一到十点多就打瞌睡,他最渴望的就是能早点睡觉,于是,每次做题时,我答应他,如果他能作对一半以上的题就可以是点半睡觉,否则,十一点半睡觉。没想到这着还真管用,再让弟弟做题时,他很认真,以前做题让他写步骤,他就是不写,现在他已经挺自觉地写步骤了,弟弟的变化让我对这次教学提高了不少信心。
当然,就算弟弟认真配合我的教学,他最后也未必能学多好,这种速成地方法,真是没法保证质量,我学了三年呀,我才给他讲三十多天而已。弟弟白天还得上班,晚上还得学习,教学效率当然不会很高,他是挺累的,有时看见他那么疲惫,还真是不忍心让他学习到太晚。
语文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让他自己看的方法,我知道文言文部分他学会的可能行不太大了,也就不强迫他去看文言文的知识。
英语是最让我头疼的一科,因为英语对弟弟来说就如同天书,在初中时,他的英语成绩就没及格过。就连最基本的人称代词都不知道,哎,我真要愁白了头了,英语单词是做英语题的前提,我要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他记住那么多单词,要是他对英语有兴趣,情况也许会好些,可偏偏他视英语如同敌人,还要让他做高中的英语题,这真是比登天还难呀。但是,总不能放弃这一科呀,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或许,还是有作用的,作对一道是一道的。我首先教给他发***音,弟弟的表现让我挺欣慰的,他很快就能自己看着音标读了,这是我没想到的,真是个惊喜,我对教英语的恐惧也减少了几分。当他学会发音后,接下来,便是背单词的任务,不知道单词,是没法做题的,为了让他对背单词更有信心,我给他画了一些比较短,但是比较常用的单词,我要求他在背单词时,要一边读一遍写,虽然,效果没有我预期的好,但是也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他肯认真的背单词了,最重要的是他没有敷衍,也没有背着背着就偷着睡觉,是真的在用心背。也许到最后弟弟也做不好高中的英语题,
但是,我相信,给他更多的时间的话,他一定可以学好的。在我教他英语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感觉他对英语的抵抗情绪,只感觉到对自己的不自信,也许是以前英语成绩的不理想在他心中留下了阴影吧。而且,我感觉他是很喜欢英语的,很喜欢读英语单词,这让我很欣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82-02
复习课具有明显的应试性,故而每到期中、期末,特别是中考复习,大多数复习课成了解题课,教师大多采用简单的问答式,把学生过去学过的内容复述一遍,纯属炒冷饭,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也没有热情,效果不佳,“应试”和“枯燥”似乎成了复习课的主要特征。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构建快乐高效的复习课堂,才能激发学生高效复习的能动性,让语文复习事半功倍。
快乐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具有什么特点?我认为快乐高效的复习课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学习训练探究积极主动;二是学生思维活跃,配合教学;三是“一课一得”,全员实效。简而言之就是主动学习、思维活跃、全员实效。构建快乐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备课。激活识记性的知识点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激活了。”激活课堂,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怎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呢?我认为教师应进行精心的备课。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课除了备内容、备学生之外,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是很关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教学方法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不单纯追求形式。语文复习课的知识点很多,有不少还是识记性的,想要激活这样的知识点,必须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形象。
例如,我在进行文学常识归类复习时,要求学生记忆唐宋家。课堂上,我提问学生:“唐宋家,谁能记得是哪八位大家?”学生大都稀稀拉拉地只能说出三四个。我故意卖关子说:“今天我教给大家一个好方法,相信大家将会永远记得。”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图,画完解释道:“家就在此画中——在寒冷(韩愈)的柳树(柳宗元)下,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正在修理(欧阳修)一块巩石(曾巩、王安石),这就是唐宋家。”全班学生都欢呼起来,觉得这样的归纳方法很巧妙,用一句话就把唐宋家的名字串联起来,简图也生动有趣,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记下了识记性的知识点。教师经过这样的教学点拨,让学生把一直不想记忆或者懒得记忆,而且容易忘记的知识点记下了,激发了学生复习的能动性,学生很有收获,实现了主动学习、全员实效的快乐高效课堂。
二、调动思维,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复习课一般都是时间紧任务重,要使课堂达到快乐高效,我认为教师应学会确定重点和难点。复习课少不了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对大多数知识点基本上能够掌握,但仍有一些模棱两可的地方,这些知识点就是我们总复习要解决的重难点。找出重难点,区别对待,引导学生重点记忆那些没有记住或者记忆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在复习课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有“记忆良方”的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让灌输式的课堂变成闪耀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舞台。有了学生的热情参与,就会产生很多连教师都没有想到的金点子。
例如中考复习的某次月考有一道题考查了鲁迅的作品,全班有一半的学生答错,答对的学生也多半“纯属巧合”。结合平时的经验,我发现学生总是分不清鲁迅的作品哪些选自《呐喊》,哪些选自《朝花夕拾》;哪些是散文,哪些是小说。在复习课上,我把初中语文教材涉及的鲁迅的作品、出处、文体罗列出来,把问题丢给学生:“这一题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大敌,现在我把它们都列出来了,但是怎样才能把它们都记下来,而且不混淆呢?”请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智慧,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不少学生提出了好点子:
学生1:我发现一个规律,题目短的课文,都选自《呐喊》,如《故乡》《社戏》;题目长的课文都选自《朝花夕拾》,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学生2:我用两句话就可以把它们区分记忆——①孔乙己在故乡的社戏舞台上《呐喊》;②阿长和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朝花夕拾》。
学生3:我还想到一句——在《野草》里找寻遗落的风筝和消融的雪。
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对这些好点子表示由衷的佩服和赞叹。这样的复习课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将原本记忆凌乱的知识点归类,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课堂充满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体验,体现了主动学习、思维活跃、全员实效的特点。
三、指导学法。让学生在常态学习中有收获
中考复习都少不了对字词类、古诗文积累等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大都是死记硬背,但是死记不一定都能背得下。我总结发现,学生在这类题出错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四方面:一是疏忽导致失误,二是思维定势导致失误,三是题设陷阱导致失误,四是知识缺陷导致失误。其中知识缺陷导致失误占多数。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既要注重归类,更要讲究记忆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易错点一一夯实。很多学生都会有重复出错的现象,但是成绩好的学生重复出错的几率要远远小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把原来不懂的知识真正弄明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身为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笨、记忆力差”为借口,把出错的责任推给学生,还应反思,我们的教学教会学生学习了吗?学生在中考复习时需要应对的科目有7科,如果教师只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却不指明好的途径和方法,这无异于农民只抛秧不灌溉,不会有多大的收获。为此,我在中考复习课中摸索出以下几点做法:
1.坚持听写。每节课听写10分钟,要求学生互相批改,自己更正。听写本的功能可不仅仅在于此,它同时也是一个错题集。听写最直接地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稀松的地方,教师应根据学生听写的情况,定期让学生找出易错点进行复习巩固。
2.大家一起来“找茬”。根据听写本出现的易错点,请学生自编题目考同学。有一段时间,班上一位女生生字词部分常常丢分,经常混淆形近字或音近字的读音。我让她出题考大家,要求她将自己经常混淆的生字词归类,争取考倒大家,那么她出的题目就是含金量最高的。该生回去准备了两天,出了几道归类题,其中一道是这样的: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簌簌、飞漱其间、朔方、溯游从之。因为这几个字读音相近又平翘不同,该生通过自己出题、归类,加深了记忆,同时让经常出错的学生也学会了对比记忆,不易出错了。她出的题很好,我对她大加表扬,称她为“‘找茬’高手”。学生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养成了自己在错漏中找规律找方法的学习习惯,突破了记忆的难点,效果相当明显。
3.追踪效果。月考就是检查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有没有提升的时候,每次月考我都把听写本出现过的知识点拿出来,专门统计学生的失分率。对不丢分的同学大力表扬.对丢分的同学要求其分析错误原因。通过这样的追踪,加强了听写的效果,对学生的复习起了很大的巩固作用。
高中生的人格发展特点为:变幻躁动,具有不稳定性;身心失衡,具有不平衡性;渴望独立,具有自主性;充满朝气,具有进取性;文饰内隐,具有闭锁性;逐渐成熟,具有社会性。(周慧娟:《高中生人格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的探讨》,载《教育科学研究》,2002(12)。)高中生的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这五种不良情绪的状态均处于中等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不良情绪的这五个方面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不良情绪的状态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高二学生的抑郁、孤独、敌对、恐惧等不良情绪状态显着高于高一学生;高三学生的五种不良情绪状态均略高于高二学生,但是未达显着性水平,高中阶段的五种不良情绪未出现显着的性别差异。(刘慧娟、张璟:《高中生不良情绪状态的特点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
总体上,相对于初中阶段,高中生能更充分地认识自己,更为正确地认识社会,因而能按照现实社会的要求,开始设计、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使他们学习起来更为自觉、自主。高中阶段个体的自我形象趋于稳定,许多人把在高中阶段对自己的看法持续了一生。高中生自我意识水平较高,自我认识的客观性和正确性逐步完善,不仅能从外部评价自己,而且能分析自己的内心活动,做到较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高中生的独立意识增强,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这种独立性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与初中时为求独立而反抗一切有区别。高中生对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特点,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锐和反感。一方面他们自诩比冒冒失失的初中生成熟许多,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很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看不惯成人的一些做法和观点,认为他们太现实甚至太迂腐,缺乏激情,缺乏拼劲等。
高中二年级(16~17岁)则是思维和智力活动的初步成熟期。根据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领导的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的研究表明,高二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几乎趋于基本成熟,在解答一套试题时,得分的正确率已接近四分之三。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高二学生辩证思维的正确完成率达到53.38%。研究认为,中学阶段只是辩证思维出现、形成和迅速发展并逐渐趋于占优势的阶段,而不是其成熟阶段。(常顺英:《大学生思维发展等级研究》,载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1(9)。)高中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和现实性都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他们仍然是从教师的讲授中接受知识,学习带有很大的被动性,知识面窄,举一反三较难。(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二)根据高中生接受学习的特征进行教学
1.高中生学习适应性较差,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指导
从思维特点来看,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相应的概念和规律;高中生则主要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并且要能利用概念进行复杂的判断、推理,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学习方法来看,初中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型、记忆型,而高中的学习则主要是独立型、理解型。在学习内容上高中也比初中难得多,抽象性、概括性更强,学习量更大,学习任务繁重。另外,有些高中生为显示自己的成熟、独特,在认识上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例如,他们不知道哪些初中的习惯应该保持,哪些应该随学习的深入进一步发展。认识的误区导致学习行为的紊乱。他们蔑视勤奋努力,嘲笑严谨认真,误把书写潦草当做成熟潇洒,误把作业拖沓、马虎草率当做聪颖脱俗等等。有调查表明,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具有随年龄增长、年级升高而明显下降的趋势,初中生整体上比高中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得分高,差异显着。(戴育红:《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1998(2)。)
高中生正由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初步形成辩证思维。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对初级阶段的教学,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类课程,要将思维层次降低,使其适应高一学生的思维水平;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再有步骤地增强思维的抽象性和辩证性。另外,在高一起始阶段,教师应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当做教学常规,不仅有针对性地澄清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更要在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如预习、上课、笔记、复习、作业、考试上落实教学常规,并反复强化,形成定势。(曹勇军:《试论高一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载《中学语文教学》,1995(7)。)
在教学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注重学生整体学科知识结构的形成。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基础,但若这些知识在头脑中杂乱无序,那么当学生随意面对一道题时,“知识的提取”这一环节会产生障碍,使解题无法进行。因此,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建立各知识点间、各部分知识间等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发现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各大板块间知识进行整合,将有助于解题活动中知识的提取和题眼的突破,形成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解题网络。每学完或复习完一部分知识内容后,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出这一部分的知识结构体系图。然后由教师挑选几幅能说明问题的图片与学生共同研究,以达到指导、点拨的目的,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学科结构能使学生从孤立地记忆、理解知识到形成可灵活运用的认知结构的转变,从而能在具体问题面前检索、调用已有知识,获得建模能力和新知识组块的能力,进而形成解题策略。其次要注意学科知识的开放。教师要研究不同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交叉与整合,使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是综合而系统的,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会有坚实的基础。
2.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的训练
学习策略具有可教性,它是鉴别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的学生能事半功倍,把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安排得井井有条,做到游刃有余。这与他们良好的学习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学习策略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则反映人类自身认识活动的规律,抽象性、概括性强,运用灵活,因而难以通过直观演示的方式教给学生,短时期的训练与教学难以收到广泛的迁移效果。学生的原有知识是灵活运用学习策略的起点。如果缺乏必要的原有知识作为出发点,学生只会盲目使用所传授的学习策略,而不考虑它的使用条件,其学习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为只有依据原有知识,才能为各类学习任务的完成提供支撑点。也就是说,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替代实质性的知识,它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和解决问题时,都离不开过程和内容这两个基本条件。(司继伟:《心理因素对高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0(9)。)
结合具体教材内容,总结归纳学习策略系列外显的操作技术,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与应用等可以较为有效地传递学习策略。康敏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在学习策略教学方面提出了“五个认识”“五个能够”“五个掌握”的培养方法,颇有启发意义。(康敏:《扬起学习的风帆——学生能力发展与学习策略的实践和研究》,载《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72)。)“五个认识”是指:认识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认识自己的学习类型;认识学习任务与目标;认识制约学习任务完成的因素。“五个能够”是指:能够制订学习计划;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能够激活与保持适度的学习心理状态;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五个掌握”是指: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掌握反馈与调节的方法;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掌握思维的方法;掌握分析、综合的方法。
【关键词】反思作用内涵方法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作 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 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 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 力发展的途径。简单地说,语文教学中教学反思就是把课 堂教学过程如放电影,电视一般,在头脑中重新回放 一遍,回顾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 务完成得如何,师生互动是否活跃,学生是否 学有所得等?…..然后把反思的重点放在那些使 自己激动或遗憾以至于一时一世难忘的事情上;最 后抓住时机,选择典型,记录下来的过程。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作用之我见
有人认为:一堂语文课上完,任务也就完成了,没必 要再去写什么教学反思,那是在浪费时间和精 力。学校每学期对于教学“六认真”的检查,特别是语文教案 中的教学反思内容的检查更是多余。殊不知, 教学反思既是学校教学教研中"反思、互动、引 领"三大核心要素的基础和前提,又是教师专 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随着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中教学反思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
1.有助于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主 导作用。 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学有 所得;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分 数作为惟一的衡量标准,要求更加注重过程性 评价,从各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表现与进步等等。所 有这些,都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和 反思的。
2.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的提高。
"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教师养成反思意 识,形成反思习惯的本身就是对教育事业、对 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它有助于教师形成爱岗敬业、虚心 好学、严格要求自我、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 质,从而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师德,规范自己的教 学行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3.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乎教育理论、合乎 教育规律,是否符合学生和社会的要求,是否 科学有效,既需要别人的评价,也需要语文教师不 断自我反省,反思自身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实践。 教师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 论的结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 其语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可以使教师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 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 践,从而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变得更好、更有效率、更 富有创新,进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 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水平和能力。
4.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语文教 学中,教师对一些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挖掘或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 为理论。当然,分析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教 学的困惑。在这些思想困惑的驱动下,他们往 往会去参阅一些语文资料、翻看一些语文书籍,请教一 些语文方面的名师,促使教师进一步去学习,不仅要知其 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把自己的思考与他人倡导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 识的提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进而构建出一 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语文专业 理念
二、语文教学反思的内涵
1.反思自己的精采之处。
课前语文教师精心设计,研读 语文课标、研究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课件、备练习等等,而这时都还只是处于思想理论 阶段。教师只有通过上语文课这一实践活动,把课前 精心准备的内容与现实的课堂结合起来,接受 课堂实践的检验才能被证明是对是错、合理不 合理。因而,上完一堂语文课后,教师要善于把课前 的准备与课后的反思结合起来,注重研究课堂 中的精彩部分,并把这些精彩部分写下来,以备后 用。
2.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这个环节应运用于语文课前及 课后。教师在备课前及完成语文上课任务后,都应反 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标 要求,是否体现新课改精神?是否对语文教材进行深 入的研究?是否掌握了教材的特点和每课的知 识结构?是否把握住了每框的知识点特别是重 难点?对于教材的知识点的挖掘程度如何?必要 时是否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设计中知 识点的过渡是否自然流畅?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又运用了什么样新的教学方法?这样去上课,学生 是否会感到枯燥,收获又会是如何?所有这些都 是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注意和反思的问题。
3.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
常言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 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语文教师在工作中,是 否经常会想起这句话并把它落实到实践中去? 下课后,教师必须要常反省的是,今天我的这堂 语文课,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我的三维目标一一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得 到了贯彻?教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是否也教会 了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长此以往,学生会发展成为什么样的学生?以此来时刻 提醒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4.。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把学生 培养成为一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学生越来越难, 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报怨学生难教、学生i 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增长的 现象。但是,老师是否思考过自己的教学方式有 没有改进?新课程的改革,对于课堂的教学方式 提出很高的要求。它摒弃了以前的"满堂灌、填 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在语文授课 的过程中,在进行课堂活动环节中,是否引导 好了学生,让他们真正参与,探究,讨论进去,还是否注重学生的 个体差异?
5.反思师生关系怎么样。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语文教 师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关系。检验师生关系的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参与,合作程度、课后碰面时学生 的问候程度等等。如果在你走进教室时,学生一片哀 叹吵闹声,那说明学生是不喜欢听你的语文课的。因而就 有可能出现被动听课,甚至上课闹哄哄的现象,这样的 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6.反思自己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的评价方式更加 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从实行的学分制就可 看出其重要性。而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 是否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除了 以分数作为标准之外,你是否注重了每位学 生的闪光点,能否创造让其发挥才能的条件,并 对其进行评价?是否有恰当合理的激励机制,让 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全面培养和发挥学 生语文方面的能力和潜能。
三、语文教学反思 的方法
1 在自己的教案上直接进行反思。
这种方式是 最快速的,也最能完整记录下课后的点滴心得。语文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总会在每页的右边空出一定 的地方,这是专为教学反思而预留的。教学过程 中,把某一具体内容或过程所引发的点滴感受, 及时用简要的语言真实地记下来,防止突如其 来的感悟成为过眼云烟。大多数的学校,都是要 求在课时教案的结尾处写反思,这也是一种方 式。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从多个角度去透视 语文教学实践。我们应 该在上完课后,认真总结一下自己的得 与失。
2.撰写教学日记。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 的一种方式。通过书写语文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 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教学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 己喜欢的方式及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记录,自由 展示自己的凤格和特色。在科学技术飞速 发展的今天,教学日记被赋以新的形式,许多语文教 师采取写博客的方式,来撰写自己的教学日记。 同时,也通过阅读同行的博文,学习他们的优 点,反省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3教师之间的讨论与探究。
这种形式是建立在 授课、听课、评课的基础之上的。语文教师可以开展 组内的公开课,同组教师相互听课,然后对课堂 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把自己的疑问与教师们交 流。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的疑问得到解决,而且 来自于交流对象的反馈性意见往往也会激起自 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
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听其他教师(包括校外 的)的课,特别是听一些优秀教师的语文示范课,学习他 人的优点,以此来反省自己的不足。教 研课和公开课这样的形式对授课者和听课者都非常有 好处。 。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一、研究基础
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已成为核心的教学手段。但目前很多教师只会利用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没有考虑其本身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甚至有些教师不使用多媒体课件,仅起到了电子黑板的作用。教师应该考虑本节课的知识点,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条件,加入自己的讲课风格,做出适合学生的课件,利用其进行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何让教师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应用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多媒体课件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将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教育信息化概念后,世界各国在此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英国和美国最早开始研究,目前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且教育部决定在五所中学进行中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工作,这成为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开始。经过多年发展,现在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化教育技术得到了完善的发展。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黑板作图、语言叙述和实验演示等方法教学,但对于一些无法演示的实验只能让同学想象,学生看不到演示,很难理解其意义,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而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图片、声音、视频以及动画等对物理实验知识的展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让学生看到一些原本无法展示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理论探讨
1.心理学方面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通过黑板和讲解模式,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有些实验演示不成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冲击,并且浪费课堂时间。教师对无法演示的实验只有通过文字叙述、学生想象的方式学习,但对于刚接触这些新知识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很难理解所要表达的物理知识。所以需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将一些无法演示的实验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出来,让学生理解整个实验过程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等。2.教育学方面在教育学方面,多媒体课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主要采用视频、声音、图片、文本、动画和图形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多种多媒体的组合应用。可以同时刺激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采用教师讲解及板书的方法,通过枯燥的讲解和板书所呈现的知识有限,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有限。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视频等形式将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源库与本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知识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现实作用
1.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来呈现的,所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大多数物理实验教师讲解时,通过课堂演示、讲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总结实验规律。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对本节课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所以物理实验的教学对于物理教学有着决定性作用。2.多媒体课件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整个实验过程、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等,可以放慢实验速度,多角度演示实验,用动画等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理解其中知识。
四、实例分析
演示牛顿第一定律的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只进行课堂演示无法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学生无法想象如果无摩擦会怎么样,还会使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增加了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研究这个实验,借助动画演示来探究无摩擦力时的实验现象,通过直观的效果让学生对无摩擦这一现象有一个简单理解,进而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一定的理解。
五、结束语
本文采用文献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以及实例探讨等方法讨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归纳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在现在中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针对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着手,提出个人的策略和建议,希望能为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晓晶.探索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如何更专业化[J].小作家选刊,2013
[2]王飞.论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速读旬刊,2015
[3]杨德超.浅析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电子,2014
[4]李元跃.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5]邱江平.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J].成功,2011
关键词: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课教学 中职课程改革
中职教育培养初中级实用型人才,教学重视实践能力,并且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随着科技发展,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多以项目教学模式开展。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主,既有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也有项目训练的主线。但是,项目教学模式存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过多地消耗课堂时间,技能操作无法深入等问题。现在,中职教师和专家都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研究新教学方法,弥补项目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足。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给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翻转课堂作为全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作为一个传递知识的角色,在教学过程的角色已发生了变化。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是逆向的,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并让学生举一反三,创新思维。同时也让课堂互动更加频繁,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学生学习个性化。
一、中职信息技术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到课前完成,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不仅仅传授了新知识,更是鼓励学生能够自学并能举一反三,将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最重要的是在课堂授课结构上做了改变,将知识传授部分前置,这是个新的教学模式。
从上图可以看出,翻转课堂要想翻转得好,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是关键。所以,这就要有优秀的视频讲授资源。
例如:用Photoshop处理图像,将制作好的视频给学生,带回家中(使用网盘)或者拷贝进移动设备(使用IPAD或手机、优盘)方便随时进行知识的学习,在家可以进行初步的图像制作了,接下来肯定对课程的知识点会有所掌握或者提出疑问,学生因为接受程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人会说,“不就是看看视频吗?让学生去看,那我们教师做什么呢?”
视频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这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
观察上面的模式,可以看出,整个翻转课堂分为五个部分:课程资源、学习、课堂活动、学习测评、提炼升华。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选定实训内容。将课前任务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辅导部分相对比较多些,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Photoshop基本操作应用能力。
完成上述课程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评价。并通过和学生交流、观察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汇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来制订学习计划。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用翻转课堂上实训课内容。
在完成实训课程时,让学生登录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填写调查问卷。在实训课程结束完后一周,再次进行测试,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设计过程大致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反思总结三大部分。首个环节从课前准备展开,含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与设备的情况和相关的教学微课视频。课堂教学环节,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助配合,对完成作品进行评价小结并做好总结。最后,通过实训内容和问卷分析总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论述的方便,现举出一个案例。
1.内容选择
实训内容,选自《PhotoshopCS3 高新技术考试》第一章第2节的山水风景画的创作。
2.学习对象
学习对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共30名。
在课程开始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了解学生对软件的应用安装与理解能力。通过调查得知,学习者之前接触电脑的机会大概为90%,会自主安装和使用软件的人数大概为40%,实际接触过Photoshop的学生仅为10%,可以说他们这款软件对是比较陌生的。
在翻转课堂学生小组分配上,以小组长带头,将学生根据技能学习程度进行分组。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根据教学设备可分为多个小组。
3.设备环境
在微机实训室进行课堂教学,实训室学生机摆放为环绕圆桌样式(方便分组)。教师机必须安装远程桌面控制软件。有投影设备并且全部微机能够连接互联网(方便互动)。
4.挑选微课视频
(1)启发。
根据学生特点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制作两个微课程《风景海报》《南海风情》以启发学生美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分段。
将课程的重难点分段进行录制,根据教学需要分别录制4段视频。视频中包含:题目制作过程、创意建议、综合实例,以及可能出现问题的步骤重点操作视频。
(3)挑选。
精心制作选看内容。为了强化学生学习兴趣,资源内容知识涵盖量应该有所扩展,内容跨学科,让学生各取所需自我进行兴趣联系。学生自行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整理相关扩展资源。
在现有的学习选看内容中,包含几个模块:创意、制作技巧、文化底蕴、科学知识。创意与美术类相关衔接、制作技巧与信息技术类衔接,文化底蕴是和语文历史衔接,让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例如:笔者在所任班级进行授课,进行Photoshop创作课程的教学。制作《星空海报》时,笔者尝试地加入了美国纪录片《宇宙》第三季的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后发现,在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后不少人主动点击了纪录片观看,观看完成后,学生不满足制作简单的星空效果,自主探索新元素的制作,例如:黑洞、恒星、星系,会提出问题查找网络并探索新元素的做法。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不仅仅完成了学业也学到了新知识。
三、中职信息技术课的翻转课堂主要环节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学习会有不同情况,有的学生会有回家不观看视频的可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安排学生在课程开始前,使用交互网络或者移动媒体设备将视频和作业提交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习惯进行自学,观看视频和视频扩展知识部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结构不同也会有不同疑问,反馈至社交网络。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归纳,并进行互动交流。
2.小组配合、互帮互助
这个环节,主要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完成作业。通常以小组为单位,把疑难问题给组长反馈,互帮互助,组长将问题进行小组汇总,教师回答汇总问题。同时,教师采取特殊问题单独讲解的形式激励学生勇于提问。通过汇总,疑难问题在学生中大面积存在的,教师以全班讲解的形式进行答疑。
3.评价作品、交流小结
在对任务的选择上,拥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进行扩展性的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以优先完成作业为主。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其进行创作自己的作品,在作品完成之后令其进行作品自我评价,让基础一般的学生进行他评,最后教师进行总评。
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在微信、QQ群上都各自写下学习反思,由小组长分别进行总结,教师分别在微信和QQ群上进行总体评价,最后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小结。
4.问卷调查、不断探索
教学完成后进行问卷调查和学生交流,84.7%的数据显示,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有新鲜感,并乐意继续使用新教学模式。学生在通过笔者的交流中反馈“信息量好大”,并表示虽然内容多,稳扎稳打认真揣摩感觉学的东西很多,有充实的感觉。
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大幅度提升了教学效果,这仅仅只是对调了一下教学的前后顺序而已。从问卷满意度显示,学生乐意接受新教学法给他们的新角色,让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角,更有利于自身的学习技巧的掌握和积累,让自己更加了解自身,解开传统教学的束缚后,创新能力也慢慢地得到提升。
四、中职信息技术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思考
当要实现翻转课堂的时候,还有几个问题要搞清楚:课程需要全部都翻转,还是只翻转一部分?学生需要什么额外帮助?学生是否都有条件观看视频?
以上问题,都是翻转课堂是否能够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教师都很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创造力,翻转课堂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教学模式,要加以实施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下以师生的角度把翻转课堂模式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归纳。
1.翻转课堂相对学生而言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适合急功近利的学生,虽然已经给予视频、材料和充足的自学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急急忙忙看完视频就表示任务已经结束了。所以翻转课堂更加适合积极性高,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对于上述急功近利的学生,教师还需要不断引导,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一定积极性才能慢慢适应新模式。
2.翻转课堂相对教师而言
站在教师的角度,使用翻转课堂模式: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互动了。师生关系在这种环境下更加融洽了。教师成为了“导师”,在学生需要时提供援助。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针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但是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将课堂设计得更加精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对教师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
想要改变,就意味要抛弃过去。要实现翻转课堂,教师就需要放弃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转变过程中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而不再是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进行“教学表演”。交出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翻转课堂并不是把学生抬上去将教师赶下台,而是要腾出大量课堂时间,将数字化媒体教学和教师讲授教学统一起来进行优化。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