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2 20:58:25
导语:在音乐美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摘要】:罗伯特·舒曼在失去了成为一名钢琴家的机会之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音乐,更没有因此而影响他对音乐的贡献。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美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舒曼则主张"感情论"具有特定的美学内容,带有浪漫主义思潮的深刻烙印。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19世纪音乐艺术在浪漫注意思潮的影响下进入了“情感美学”,这个时代由崇尚理性转向崇尚情感。舒曼以一句格言概括了这个时代的普遍心理:“理智有时会错误——感情却不会错误”。
一、音乐美的特殊规律—音乐美学
“科学意义上的美学和音乐学,是随着近代人文及社会科学的发展,在18世纪下半叶才开始出现的,而作为它们下属分支的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建立当然是在此之后。”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美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1750年,德国的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加敦出版了以“美学”为名的美学专著第一卷,这是他首次以“美学”为名出版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1784年,德国音乐学者丹尼儿·舒巴尔特首次将“音乐”和“美学”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自此产生了“音乐美学”这个术语。
自从音乐美学这个学科被独立起来,由于人们对此的认识角度和研究角度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虽然人们各执一端,但是这些研究成果都从各个角度丰富了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为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音乐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石。在西德摩塞尔的《音乐百科词典》中这样表述过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属性:“音乐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部分……可以按其来源,将音乐美学分为主要两派:哲学家的音乐米学,他们从中的思索出发,也探求音乐;音乐家的音乐美学,他们从他们的音乐出发,力图达到一个总的思索—这是由于本身不同的立场区别所形成的结果……”而日本的神保常彦在《标准音乐词典》里又曾这样表述过音乐美学的属性:“音乐美学,作为关于音乐的美学方面的研究,与一般美学相对而言,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美学。另一方面,当人们把音乐学按体系和历史进行划分时,则又可以将音乐美学看做是按体系划分的音乐学中的美学部门。”虽然上述的对音乐美学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对属性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强调了它作为音乐艺术的特殊性。
音乐美学涉及的内容也相当的广泛,主要有三大体系:音乐美的本体、音乐的审美经验和音乐美的价值,音乐美学与哲学、音乐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哲学的思辩方法是音乐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形态分析学的研究方法对于音乐美学研究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的本质、音乐的构成、音乐的创造、音乐的鉴赏、音乐的价值的一般规律的。”
二、音乐美学中的“感情论”
在西方十九世纪以前的漫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关于音乐美学的探讨大多是在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从十九世纪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音乐美学领域被哲学家独占的时代结束了,音乐家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而德国的音乐家舒曼是勇敢地进入这个领域的先行者。
情感论音乐美学作为欧洲一种源远流长的音乐美学流派,成为十九世纪最主要的音乐美学思潮。情感作为音乐的内容,决定了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舒曼就将情感论音乐美学的取向表达的非常鲜明,他说:“只能够发出空洞的音响,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乃是渺小的艺术。”在西方的音乐美学史中称舒曼是个“感情论”者。因为在舒曼大量的音乐评论文章里都贯穿着“音乐是感情的表现”这样的一个观念。舒曼身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音乐家,常常把现实同幻想对立起来,在艺术中为自己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用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幻想的世界里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感情上的慰籍。用舒曼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艺术的幻想中寻找现实的幻想的代替物。在舒曼强调的感情表现及其所具有的幻想因素之中,有很强烈的主观性。“这不仅表现在他的音乐别注重个人内心生活和感情世界的发掘,而且更体现在题材本身常常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有直接的关系。爱情往往在这种经历和体验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是他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品,其情感论音乐美学特征是显而易见的。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审美取向。舒曼的艺术歌曲大多是以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的。舒曼将音乐与这些诗歌结合的天衣无缝。正如很多人描述的:“这些歌曲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达到了水融的程度。他对诗词的敏捷而直接的洞察力,使他的歌曲形式富于变化、表情亲切,旋律热情而富表现力。”“也许由于舒曼有着更高深的文学修养,他在歌词选择方面非常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他希望通过音乐的手段,使诗歌焕发出了更加动人的诗意情趣来。”《妇女爱情与生活》这部声乐套曲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注重音乐情感内容并将音乐情感作为音乐审美的美学观。19世纪是各种音乐体裁极大发展的一个世纪。“舒曼的‘感情论’美学是在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在很大程度上同这个思潮有血缘关系。然而,可贵的是舒曼的美学思想并没有完全被浪漫主义所束缚和被它所俘虏。舒曼不但在许多方面克服了浪漫主义的某些消极因素,而且还能有所突破,同新的文艺潮流相接近。”
三、舒曼认为的音乐
“在舒曼看来,一部有价值的音乐作品必须是高尚的思想感情内容同独创的艺术形式的结合。”那到底音乐应该发挥什么样的社会作用,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呢?舒曼坚持认为“音乐决不是供人娱乐,供人在茶余饭后消遣解闷的东西。它必须是一种更高尚的东西。更高尚的东西是什么呢?用舒曼的话来说就是能”照明人类心灵的深处”的东西,能提高德国人的思想”,能像贝多芬的音乐那样以“伟大的思想启导我们国家”的东西。这正是舒曼对于音乐的社会作用的理解和要求。无非是要求音乐应该具有真正能触动人们内心感情的、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内容。对于艺术形式的要求,舒曼指出:“艺术家必须上升到卓越的精神高度,把掌握技术性普遍知识不当作目的,而只是当作一种必须具有的手段。”
舒曼之所以对音乐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的创作里有很多让人难懂的东西,甚至他的一系列关于音乐的评论都那么生动泼辣、尖锐犀利。问题大概就在于他的性格,他是那样一个自由而孤独的人,他的所有音乐创作都是来自与灵魂的创作,他的音乐美学包含着明显的唯物主义因素。社会在向前发展,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改变,然而,舒曼对于音乐的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要求,对于我们以后研究音乐美学还是具有很现实的历史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帝姆·道雷.《舒曼》,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李斯特.《李斯特论肖邦和舒曼》,音乐出版社.1962.
[3]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关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当中的儒家、道家、墨家的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在与西方所谓专业音乐体系的对照与比较中,呈现出了鲜明而特有的审美特征。纵观整部美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发展其问出现过入、道、墨、法、佛、阴阳等诸多美学流派,但大体都被儒道两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儒道两家美学思想从先秦产生至今,始终贯穿音乐发展中。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善、和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乐记》是儒家的音乐家美学思想的代表著作。《乐记》论述了音乐的本源:“凡间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是由间组成,其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物动心态”,是原始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乐记》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如书中写道:“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乐情篇》)。就是说,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主要的,技艺是次要的,品德的修养是首要的,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这就给我们一启示: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专业的音乐人才固然需要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扩展音乐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更为重要。
孔子(公元前511——公元前479)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乐为尽善尽美的艺术,把表现武王伐纣的《大武》评为尽善未尽美的艺术。孔子认为音乐家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情感要有节制,不应该超越中庸之道的论理准则。强调形式与内容要统一,推崇“乐而不,衰而不伤”的雅乐,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郑卫之声”,“恶郑声之乱雅也”,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偏见。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238年)荀子在哲学上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生性的恶习的必须教育才能变善,因为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是人的必然需要。他主张音乐从实际出发,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变化,但在音乐思想上仍有崇雅贬俗倾向。
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自然、天人合一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揉合到了一起,它的核心是自然、虚静,渴望达到“大音希声”的境界。道家倡导“天地之和”的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平和;庄子认为主客体和谐产生美感,以内心纯朴自然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用乐调调和阶级矛盾,追求人类平衡,认为合乎其理想社会的乐,是具有自然无为,平和恬淡属性的“乐”。
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他们也不提倡音乐,甚至是否定音乐。老子的思想具有很多辨证的观点,如“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对统治阶级主张无为,对被统治阶级主张无知,因此,他反对一切欲望,而声音、颜色、味道正是引起人们欲望的根源,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道德经》第十二)所以要统统取缔。
而庄子对社会上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希望能够过一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理想生活,因此他对一切科学文化艺术都是抱着一种排斥、否定的态度,他说:“五音乱耳,使耳不聪”,(《庄子·天地》)对音乐也是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
道家既然崇尚清静无为,爱好当然在题材上就偏重于山水美,它的“天人合一”观必然向往宇宙和人的合一,历史上凡道家思想浓厚的人,大多是超然物外的知识分子,他们或寄情山水、自然或借助于自然景物来自我观照,琴曲《梅花三弄》就是一首代表性的作品,她借用了梅花的自然属性,钢筋铁骨的性格,不畏严寒的精神,隐喻知识分子的人格美,用清虚朗畅的泛音,三次出现梅花主题B,穿插A、C、D音乐作为烘托陪衬。梅花的洁身自好,清雅高旷,是作者对人格美的物(乐)化表现,此曲是一首小型套曲,后部带有戏剧性,似梅花笑绽枝头,笑弄风霜,其韵昧令人回响不遗。道家不仅主张自然之美,而且追求境界无限,因此在音乐上就追求“神余言外”和“弦外之音”。同一时代一首咏梅诗句,可和此曲对照,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南朝梁、陈人何逊)。这首乐曲使我们不仅可以见到道家崇高自然,更可以体昧到道家主张自然和人的统一,以自然观照人是道家的“天人合一”观的组成部分。
三、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非乐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与儒家的音乐思想相对立的乐派墨子名,生于鲁国。伟大的思想家、博学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音乐上竭力反对儒家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墨子禁止音乐。墨子再三强调:“为乐,非也!”意思是,“从事音乐活动是不应该的啊!”
【关键词】音乐美学 研究课题 美学范畴
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古老,因为在音乐产生的同时,人们就开始了对音乐美的认识、欣赏,随着音乐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音乐美的思考也越来越深。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称作音乐美学时,仅仅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因此说它年轻。
一、音乐美学的研究课题
正如黑格尔说:“就对象来说,每门学科一开始就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对象是存在的;其次,这个对象究竟是什么?”下面主要研究六个方面的具体课题。
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物质决定意识,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由于哲学立场不同对音乐本质的看法也就不同。研究音乐本质最根本的就是研究音乐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研究作为一种艺术的音乐的特殊性,它是哲学美学(论述人的感性形象上、思想感情上掌握现实世界以及论述作为这一掌握最高形式的艺术的学说)的一个分支。”那么,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否是现实生活的反应?音乐是通过什么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的?怎样认识音乐的主体?这些就是关于音乐本质需要研究的问题。
2.关于音乐主体的研究。
对音乐本体问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是对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感性材料等进行展开的研究。比如:音乐的内容是什么?基本属性是什么?感性材料是什么?以及音乐的构成结构和规律?都是对音乐本体的研究。
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
音乐实践的研究就是要深入到实践领域,研究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首先要对作曲家的创作思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的揭示音乐本质。其次要研究音乐作品的解释与风格,音乐表演的心理,不同方式的音乐欣赏等都是音乐美学要重点研究的。
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
音乐功能的研究是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通常所说的音乐功能的历史持续性和变异性是怎样的?不同音乐体裁的功能的差异性?等都是应该研究的问题。
5.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研究。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所以要参照美学哲学的方法、概念来更明确地解释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特殊规律。但到现在为止,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和论述。
6.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
音乐美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古往今来,许多音乐学家、美学家、哲学家对音乐美学不断地进行研究、论述。可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离不开前人的研究成果,更深入、更细致的音乐美学史是现代音乐美学建设的根基。
二、音乐的美学范畴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范畴,美学也有,比如滑稽剧、悲剧、喜剧,优美、壮美、崇高等,音乐也有。音乐的美学范畴有崇高、优美、喜剧美和悲剧美等等。
1.崇高。
崇高―语义学上是“高大”的意思,伦理学上是“高尚”的意思。古人认为“美”与“大”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他们将“大”视为一种崇高美的外在形态,崇高的审美特征从表现形式看:矛盾冲突剧烈,结构庞大,不协和因素不断增加;从形态上看:壮观、宏伟、博大、具有震慑力。因此,正如美学家杨辛、甘霖所指出:“崇高美不仅比优美有着特殊的威力,而且有使人更高尚的特点。它能提高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鼓舞人的意志和毅力”。[1]由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具体内容不同,所以对崇高美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对辽阔苍茫的大海、孤寂的岛屿、奇幻美妙的峰峦的描绘,音乐就要侧重于宽广壮美、气势磅礴、时而变化、时而清晰、时而紧张、时而惊险、时而惊心动魄。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张千一的《北方森林》、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些作品,都给人以崇敬、惊奇、狂喜、胜利等崇高美的感觉。
2.优美。
对音乐的优美有许多外在的表现形态与描述,如:温柔、婉转、清新、动听、优雅等。优美的来源是和谐,我们可以想象团聚的美、田园牧歌式的美等等。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提出的琴乐审美之况味,几乎都是对优美范畴的描述,如最有影响的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等。因此优美的音乐审美观具有深厚的传统,并贯穿于各个时期,成为音乐审美的重要范畴。[2]《南泥湾》、《小夜曲》、《空山鸟语》、《我爱你,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些作品都是属于优美范畴的代表性作品。
3.喜剧美。
喜剧美,也称“喜剧性”。喜剧性表现的不同形态有:幽默、诙谐、滑稽、讽刺等,审美范畴的喜剧性,主要强调的是它的精神品质,要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启迪。我国小舞剧《抢亲》、费克的《茶馆小调》、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都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讽刺与奚落,并给人们一种音乐喜剧审美的感受。
音乐中还存在着没有模拟具体形象的幽默风趣的音乐作品,如《双咬鹅》、《小放驴》。音乐的喜剧美满足了人们乐观向上、激情豪放、藐视丑恶的审美需求,是音乐美学中不可代替的精神品质。
4.悲剧美。
悲剧美,又称“悲剧性”,它客观的存在于生活中,与日常语言中所指的悲伤、悲惨、不幸的人或事不同,它必须能使人提高精神境界、奋起勃发、从本质上要与崇高相通。根据音乐中悲的性状可以分为悲切、悲愤、悲壮、悲凉等。如作品《刘胡兰》、《窦娥冤》、《罗密欧与茱丽叶》等都具有极其高的审美价值。而且,纯器乐能够形象地模仿悲的性状,特别是从音调、旋律、音色、节奏方面的突出表现。
优美、崇高、喜剧美、悲剧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性质。有的音乐,柔弱中略带刚强;有的音乐,优美中略带感伤;有的音乐,悲喜剧互相转化。这些都是美的表现,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音乐美学领域仍然有些许的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解答,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个人分析逻辑能力的培养,加强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使自己逻辑的良知受到影响并迷失方向,严格遵循科学知识的规律,促进音乐美学这个良好学科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同教学内容的性质有关。如果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那么在课下学生很难记住;如果教学内容新颖有趣,那么就很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较难把握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方法来创设新颖的、容易理解的教学环境。通过情景再现、多感官刺激、直观化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等方法,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加以突出,并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一个学科的内动力,只有对学科内容感兴趣,才会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学、去接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用文字、图像等将教材上死板的教学内容直观化,为学生营造一个集听觉、视觉、感官为一体的逼真的教学情境,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调查数据表明:94%的学生和70%的老师均认为运用多媒体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5%以上的学生更愿意老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能使自己更专注、知识更容易接受。
3.运用多媒体能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运用多媒体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和肢体语言能力。音乐的听觉感知是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的一种情绪的体验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制造音乐气氛,通过“听”这个具体的感知手段,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音乐形象。体会作品思想。如在节拍节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曲子或演出录像,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特点用手脚打节奏或模仿录像中指挥家的动作打拍子,这无形中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运用多媒体还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音乐作品的在创作。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
1.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由于多媒体是视觉、听觉、感官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手段,因此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会不由自由的想如何制作出画面新颖、动感十足的课件,在课下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没有及时掌握课件的实际教学效果。尤其是近几年,在各大高校进行的公开课与评优课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实际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多媒体,都一律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笔者曾经听过的一节公开课为例,教学内容是一首久唱不衰的抒情叙事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由于歌词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所以教师利用其中的情节,将歌曲编成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并配上音乐、文字制作成微动漫的小视频。虽然极具渲染色彩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却忽略了学生听觉联想。一节课下来,学生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不是歌曲的旋律,而是故事的情节与动画形象,可见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过于依赖、沟通缺乏
在前文之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多媒体音乐教学的优势,可以说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优势较多,这也无形之中导致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很多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而是从始至终都将多媒体教学贯穿与教学之中,甚至达到没有多媒体课件就无从下手的地步。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二、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所引发的思索
(一)多媒体应用应注重实效性
在高校音乐教学之中,要学会在恰当的时机运用多媒体。首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思考,思考本课时内容是否适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多媒体课件设置?如何避免过分渲染不重要的附属教学内容?坚决不能单纯为了表面的热闹,而忽略了教学的时效性。切记不宜用时不用,宜少用时不多用,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对一些附属的内容不宜过分装饰、渲染。
(二)多媒体应用应注重选择性
虽然多媒体课件具有投影、幻灯等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其优势多,就忽略了它的本质,多媒体的优越性能再高,也无非就是一种教学手段,最终也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传统的灵活设计板书、实景播放幻灯片以及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与多媒体课件相比,各有所长。如果两种教学手段所取得教学效果是一样的,那我们必须选取价格低廉、制作方面的媒体。
(三)多媒体应用应发挥教师主导性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实质上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建立高尚的情操,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享受音乐、热爱音乐,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在音乐教室单纯的学习唱几首歌,跳几只舞。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强调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美感的深层次理解,将感情充分表达和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去。通过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这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无疑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审美教育
1.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能力。
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因该走个性化教学的路线,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根本要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音乐教师教授课本上的歌曲如何演唱,而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音乐赏析,为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中增添音乐的美感。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对于审美的概念还是相当模糊的,绝大多数时候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还是要依靠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虽然当前的音乐教育给了每一个孩子学习音乐的公平机遇,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从一开始就懂得如何欣赏音乐的美。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各种器乐等外在条件,在课程上吸引孩子们对于音乐学习的注意力,并依托课堂音乐教学开展审美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成果。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发挥音乐潜能。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选择的音乐对于开展好审美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音乐教师教授《春天的歌》这首乐曲的时候,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畅想春天有哪些美景,引导学生进行发言,并且通过演唱歌曲表达出来。这样互动的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音乐潜能,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只有给学生带来一个充满美感的音乐学习体验,才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从而获得更好地审美音乐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音乐品质的培养,建立正确的审美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美的认识还很朦胧,需要音乐教师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更多的重视学生音乐品质的培养。在审美教育活动中,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到音乐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共鸣并触发他们的想象。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歌词美、旋律美和节奏美,带领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通过学习提高自己欣赏、表现甚至是音乐创造的才能。由此可见,重视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人文价值,才是使音乐教育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建立学生丰富情感的正确方向。
4.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实现现代化音乐教学。
多媒体工具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使用,能够给学生们带来更加直观的音乐体验,这种全新的音乐感受会激发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目前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利用音乐软件对学生进行视唱教学,这是将听觉与视觉上的感官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从看和听两个方面入手,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更多的使用多媒体对音乐素材进行反复播放,这对孩子们理解音乐内容将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三、结语
论文摘要:在制作计算机课件时,媒体的选择要力戒贪多求全,重在需要,多媒体课件用得恰到好处,才能显现出这种教学手段的效果。在课件制作软件选择方面,也应提倡适用即可的原则。多种媒体并用,利用MIDI教室进行音乐理论课教学,建立音乐理论教学网站,实现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的延伸。
多媒体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所表现出的优势是众所周知的。随着各高校硬件设备的逐步完善及校园网络的建设,多种媒体的使用、计算机课件的开发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可喜地看到,许多老师都已感受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便捷,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和制作计算机课件用于教学。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探讨的。
一、力戒贪多求全,课件制作软件的选择以适用为原则。在制作计算机课件时,有的老师只是一味简单地把学科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课件中,画面呆板,文字太多太密,课件仅仅起到了代替黑板板书的作用。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不是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也不是从教学方法的需要出发,而是一味追求媒体形式的“大”而“全”,好像不加入几段音频或视频,不用3Dmax做几个动画,便不是真正的多媒体课件。有的老师把功夫下在课件表面制作技术上,在界面、色彩、配音、按钮等方面制作得很精关,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结果教学虽然很热闹、很生动,但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实际效果并不好。笔者以为,媒体的选择要力戒贪多求全,重在需要,贵在精。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资料及多媒体制作手段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制作课件之前,一要多渠道收集和整理好素材。课件制作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文本、声音、图像等多种素材一一特别是音乐多媒体课件,有很多的音响、中外古今音乐家画像以及乐器的图片资料等等。在开始制作前应首先收集整理好素材,如果是边做边找,就会导致制作过程混乱无序、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造成大量返工和修改,事倍功半,影响课件质量。二要认真备课,并对课件制作的目的、拟达到的效果进行思考。教师对自己本学科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要十分清楚,在资料准备充分的前提下,经过仔细筛选、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反复推敲课件中的各个环节;既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又不至于喧宾夺主,忽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变成了解说员。经过这样的准备、制作过程做出的课件才可能是精品。总之,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效果夕州可,最终还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必须根据教师讲课的思路用得恰到好处,才能显现出这种教学手段的效果。再者,对于大多数音乐教师而言,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尤其是各种软件的使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效果与效率的关系,争取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正确认识、使用多媒体课件要从教学实际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时坚决不用,切不可追求表面形式。以《外国音乐欣赏》为例,如果我们手头的音响资料大部分是磁带、录像带或VCD,DVD,教室里又有现成的播放设备,播放起来也不麻烦,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把这些影像资料转录、制作到课件中,况且Authorw等软件播放较长、较大的视频时,质量往往不好。当然,若是到外面比赛,为了携带的方便,则另当别论。如某些章节或问题用语言、文字、图形等形式能表现得十分清楚时,就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截取。在课件制作软件选择方面,也应捌昌适用即可的原则,Powerpoint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对仅需蛋对雷入一些图片和音响资料的音乐史论课,就很实用。所以,能用Powerpoint制作的,就没必要非用Authonvare,Director等软件来制作。
二、充分发挥MIDI教室的作用,提高音乐理论课教学质量。计算机课件不是万能的,有些课程铡门完全可以采取多种媒体并用,如利用MIDI教室进行教学。其实,很多理论课都可以在MIDI教室进行,像和声、复调、作曲、配器、视唱练耳等。以《和声》课为例,教学中有大量的谱例,想把它做成计算机课件会有相当大的难度。在MIDI教室中上课,就可以发挥作曲软件的多种功能,实现计算机课件无法达到的效果。如Sibelius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对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已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判断。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在高师的许多音乐理论课中,用MIDI系统进行教学,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真实可感、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更加激发起他们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理论课学习的效率。MIDI教室的数里和规模可以结合学校学生的情况配皿。如一个20人的音乐理论教室,需要配备教师用电脑1台,学生用电脑20台;教师用电脑需要配备一套品质较高的电脑音乐设备,包括MIDI键盘或合成器1台、通用标准格式曝好是XG格式)的音源1台、4进4出的MIDI接口一个、有源监听音箱一对。如需要更好效果或是加强音乐制作功能可再多配音源、采样器等。学生用电脑每台各配一低档合成器,也可用类似YAMAHAMU10的教学用音源加一小型MIDI键盘代替。规模较大的学校可按不同课程分别设t教室,规模较小的可以用一个教室上所有的音乐理论课,采取专业教室专业使用的方法,让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轮流在一个教室上课。只需要把上课时间调度好了就行,以增强使用效率。教室内所有的电脑都配备相应的教学与作曲软件(这一类的软件较多,如MusicatorWin3.0}Sibelius}Encore等,很多都可以从网上下载,操作也不很复杂),还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起来,这样,教师在自己的电脑上给学生作演示时,学生在自己电脑的屏幕上都可以看到,就像看自己的电脑一样,教师能监视到任准1一个学生的操作,并从自己电脑上操作学生的电脑,实现远距离手把手的教学,学生在有问题时也可随时呼叫老师。为了方便作业或教学资料的传递,在技术力最比较成熟的学校,还可以将这个局域网做成一个小Internet的形式,学生可以用电子邮件向老师文作业。这就不仅可以用真正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了音乐教学,并且可以使这些学生具备适应当今这个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能力。当然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是值得的,因为时代在发展,很快我们人人都要面临这些问题。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古代诗歌的教学,还是现代白话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其它学科的辅助和渗透。本人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五年以来,尤其注重在语文教学时和其它学科相结合,从而体现知识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此,我简要地说说音乐和美术这两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文化;音乐;美术;语文
一、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用歌曲导入课文
随着MP3、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听歌曲几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歌曲导入课文进行教学,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选自《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用歌曲《枉凝眉》或《葬花吟》的播放导入,使学生不仅了解这两首曲子的歌词是曹雪芹本人的诗作,也会被曲中的悲剧气氛所感染,进而去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对学习这一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教学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时,可以播放歌曲《月满西楼》来导入课文,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对学唱这首曲子和学习歌词也产生了兴趣。而歌词本身就是这首词的原文,如果学生学会歌唱这首歌,就恰好完成了对整首词作的背诵,达到了一箭双雕的学习效果。诸如此类,《荷塘月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都的秋》等篇目可以分别用歌曲《荷塘月色》、《好汉歌》、《晚秋》等导入,这里不再赘述。
2.配乐朗读或背诵
学生天性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牢牢抓住这一特点,适时诱导,把他们学习的心思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教学一些抒情性散文时,我们可以用轻音乐来进行配乐朗读。如教学《囚绿记》、《葡萄月令》、《动人的北平》等。在学习一些古代散文时,配以古筝。二胡等古典器乐演奏的音乐来诵读。如教学《师说》、《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等。在背诵较短的诗词时,还可以根据大家熟知的旋律为诗词配曲进行歌唱,熟练后自然而然地就背会了诗词。如《卖报歌》、《心愿》、《牧羊曲》、《敢问路在何方》、《三月里的小雨》等歌曲,它们的歌词字数简短,曲调悠扬,很适合于给大多数古典诗词配曲。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效率,也活跃了语文课堂的气氛。
二、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象形字的学习
象形字在所有汉字中比重虽然不大,只有200多个,但它是构成其它汉字的基础。因此,如果明了了这些象形字的含义,就可以推知好多汉字的意义。象形字是根据事物的形象比画出来的,所以运用美术的方法理解和学习象形字就更为简便。如“首”字,造字者只用几根头发和一层头皮来代表头盖,用一只眼睛来代表整个面部,合起来指人的头颅;“企”字的象形是一个人和一只脚,特别显出这个人在脚上用力,因而有“企望”的含义;“鼠”字则特别显出老鼠的一张大口,里面有两对锋利的门牙,还有浑身的毛和长尾巴,人们一看到这个字,就不会猜成它是其它什么动物了。更多的象形字在《字源》中有详细解释,我不再一一列举了。
2.用图片导入课文
图片最大的特点就是醒目,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片导入课文,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一下子就把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可以是现成的美术作品,若有条件,也可以播放幻灯片。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可以播放或展示关于秋景的图片进行导入;教学《雨霖铃·寒蝉凄切》时,可以展示出画有亭子、江水、船只、苍天、人物离别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离别的情境中;在教学《小狗包弟》时,可以播放或展示几组关于狗的图片,提问学生喜欢哪类狗,进而引导他们去关注文中小狗的命运等。
3.用简笔画指导背诵和理解文章含义
简笔画学起来比较简单,在教学中用起来也很方便。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具有一定的简笔画水平,将会对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和理解文章含义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在教学《归园田居(其一)》时,我在黑板上依次画出了山、鸟、鱼、草屋子、树木、桃子、李子、村落、炊烟、狗扑、鸡的形象,使学生在3—5分钟就完成了这首诗歌的背诵,效果很好;在教学《游褒禅山记》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山、院落、石碑、山洞的形象,据此,学生不仅知道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的同学甚至用了几分钟就把文章的前两段背诵了下来;再如,教学《鸿门宴》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主要人物的座次,在旁边标注了人物的名字,学生根据已有的地理知识,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把项羽高高在上、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的形象理解得较为精准。诸如此类,在指导背诵《望天门山》、《涉江采芙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画面感极强的诗词时,均可运用简笔画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关键词:班多钮,皮亚佐拉,探戈音乐,美学
引言:
班多钮是阿根廷的一种手风琴,是阿根廷探戈音乐的专用乐器。著名的探戈大师皮亚佐拉将这一乐器与探戈舞曲相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探戈作品,通过班多钮的演奏,并由美学角度出发,从演奏者的演奏使命、演奏的再现、演奏的再创作等方面出发,通过班多钮风箱特点与配合和演奏者对于作品再现与再创的辩证统一,进一步体现出探戈音乐的美学特点。科技论文,美学。日本著名的音乐学家神保常彦曾说:“在实际演奏中的每一瞬间,可以说都要作美学上的处理”。
一、探戈音乐的灵魂——班多钮手风琴
班多钮——阿根廷的手风琴,是阿根廷探戈音乐的专用乐器。这是一种奇妙的乐器,它演奏起来给人造成一种戏剧性的深刻印象。
班多钮是1835年由德国一个名叫Herinrich·Bandde的人发明的。班多钮手风琴的设计是:同一个贝司在拉开风箱的时候是一个音高,关上风箱的时候却变为另一个音高。班多钮与其他的手风琴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演奏当中,当班多钮在打开风箱演奏直到那里缺乏空气时,便要求班多钮推风箱演奏。这是一种典型混血乐器,原始用途是当作教会的“活动管风琴”,后来爱尔兰水手把它带到阿根廷。十九世纪初,班多钮手风琴被收编入阿根廷的探戈乐团中,引发了探戈音乐在节奏及声响上的根本改变:以前较轻快的节奏,现在变的缓慢而沉重;班多钮手风琴的声响有时像管风琴密实的声音,有时也像是大提琴左手分句的乐声,或竖笛右手指的中音域,以及长笛的高音,所有这些组成了班多钮手风琴的典型音色,并且成为乐团的主要驱动力。由于班多钮手风琴的降临,并进入探戈乐团,真正的探戈音乐随之诞生,西班牙文中称之为“orquesta tipica”(乐团的典型)。由于使用了班多钮手风琴的新音乐表达方式,诗句(歌词)更容易配合乐曲的结构,同时旋律的音程距离缩短了(特别是在意大利与西班牙,它更能引导歌词旋律朝向定型化发展)。这意味着探戈能够更“适合所有的歌喉”,所有的人并不需要有特殊的音域便能演唱它,因而使得探戈能够被流行乐界所接受,然而探戈歌词的诗文也将手风琴的灵魂彻底解放。
二、皮亚佐拉与探戈音乐
爱斯特尔·潘塔利昂·皮亚佐拉,阿根廷著名探戈音乐作曲家,班多纽演奏家。皮亚佐拉从小喜爱探戈音乐,拉一手出色的班多钮,常常加入探戈乐队担任伴奏并录制电影配乐。长大后,他决定当一名作曲家,后远赴法国求学于著名的女作曲教师布朗热。他不想仅写作探戈舞曲。但很长一段时间按照欧洲正统作曲法的创作中,他始终处于尴尬的游离状态。布朗热帮他找回了自己。她看过他写的探戈小曲之后,激励他沿着探戈的道路寻找自己的方向——阿根廷人自由而热烈的天性。他将探戈这种舞乐一体的都市娱乐形式提升至“极高品味、技巧精湛的雅俗共赏的艺术音乐”,并深刻地“揭示了生活在熙来攘往的闹市中人的孤独和迷惘”。
探戈(Tango,西班牙文),名称源自于拉丁文的Tangere,意义为“触摸”,一种带有切分节奏,以附点八分音符起始的拉丁美洲舞蹈。就音乐上来说,探戈是哈巴涅拉的同类,二者有共同的节奏型。探戈可以视为快速的哈巴涅拉舞曲。探戈的内容充满了典型的都市气息,包含了戏剧性的十分狂野激情和哀怨的情调。所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不仅是阿根廷的首都,也是探戈音乐的发源地。现代探戈音乐大师皮亚佐拉曾形容它:“当人们穿也探戈、行也探戈的时候,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个充满探戈气味的城市”。
皮亚佐拉是将探戈音乐从单纯的舞曲伴奏发展为艺术作品的重要人物。奏鸣曲的戏剧性因素、古典乐派的主题处理手法、近现代和声、复调都被他写进了探戈中。科技论文,美学。
三、美学上处理班多钮演奏皮亚佐拉探戈音乐
从美学角度上讲,演奏艺术动态中的人,是演奏艺术中的能动主体,灵魂性要素,如果说作曲家是音乐的构想者,那么,演奏者就是音乐的体现者,演奏者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这一使命可以简练地用五个字来概括“再现”与“再创造”。 衡量一个班多钮演奏者演奏水平的标准有以下两种方法:首先,是看演奏者在独奏的时候是否能自如地控制班多钮,让人感觉不到风箱的变换;其次,是看演奏者能否在不影响乐曲分句的情况下巧妙地开风箱和关风箱。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但是,只要通过开风箱和关风箱的专门练习,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而在运用班多钮演奏时,除了要熟悉乐器的特点,还要注意体会作品的风格,学会运用风箱在呼吸中突兀的强弱转折和瞬间的停顿与探戈音乐中的直截、炽热和峰回路转的柔情彼此相印。
演奏者要注意忠实于原作品,将作曲家的原来的艺术构思、基本内容、情感、风格等准确地表现出来。科技论文,美学。这就是演奏的艺术再现。例如:班多钮在演奏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这部作品时,应该突破个人原有的体验局限,准确地把握探戈音乐切分、附点和重音风格的实质,配合风箱技巧,认真体会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演奏从物理的技法转化为生动的美感过程。科技论文,美学。
演奏作为一门艺术不是简单地将乐谱标记音响的翻版,而是深刻地表现作品的艺术内涵。成功的演奏再创造,使作曲家中最积极的因素、有价值的思想倾向、美的形式因素体现得更鲜明、更突出,甚至可以提高作品的美学价值,使作品内在的生命力获得更充分、全面的实现。科技论文,美学。例如,班多钮在演奏皮亚佐拉的《遗忘》这部作品时,为表现整个乐曲孤独、忧伤的基调,我们应该在遵循原谱的原则下,把握节奏的借还关系。科技论文,美学。也就是说在每小节为四拍的前提下,对旋律的节奏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情感体验作适度变化。这样,更有助于音乐形象的表现,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必须要抓住整个乐曲的节奏原型,否则,就会导致对作品的窜改。
结论:
采用美学中,演奏者的演奏使命、演奏者的再现和演奏者的再创作等方面,对班多钮、皮亚佐拉和他的探戈音乐进行了分析,在运用班多钮演奏时,除了要熟悉乐器的特点,还要注意体会作品的风格,学会运用风箱在呼吸中突兀的强弱转折和瞬间的停顿与探戈音乐中的直截、炽热和峰回路转的柔情彼此相印。由此可以看到,音乐中作一些美学的处理,可以使乐器发挥它特有的优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曲家的创作内涵,可以使演奏者更加完好地表达音乐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
【2】田艺苗:《时间与静默的歌》
【3】王树生:《手风琴教学与演奏》
【4】陈一鸣、史汝霞:《全国手风琴教学论文集》
【论文摘要】:罗伯特·舒曼在失去了成为一名钢琴家的机会之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音乐,更没有因此而影响他对音乐的贡献。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美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舒曼则主张"感情论"具有特定的美学内容,带有浪漫主义思潮的深刻烙印。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19世纪音乐艺术在浪漫注意思潮的影响下进入了“情感美学”,这个时代由崇尚理性转向崇尚情感。舒曼以一句格言概括了这个时代的普遍心理:“理智有时会错误——感情却不会错误”。
一、音乐美的特殊规律—音乐美学
“科学意义上的美学和音乐学,是随着近代人文及社会科学的发展,在18世纪下半叶才开始出现的,而作为它们下属分支的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建立当然是在此之后。”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美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1750年,德国的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加敦出版了以“美学”为名的美学专著第一卷,这是他首次以“美学”为名出版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1784年,德国音乐学者丹尼儿·舒巴尔特首次将“音乐”和“美学”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自此产生了“音乐美学”这个术语。
自从音乐美学这个学科被独立起来,由于人们对此的认识角度和研究角度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虽然人们各执一端,但是这些研究成果都从各个角度丰富了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为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音乐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石。在西德摩塞尔的《音乐百科词典》中这样表述过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属性:“音乐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部分……可以按其来源,将音乐美学分为主要两派:哲学家的音乐米学,他们从中的思索出发,也探求音乐;音乐家的音乐美学,他们从他们的音乐出发,力图达到一个总的思索—这是由于本身不同的立场区别所形成的结果……”而日本的神保常彦在《标准音乐词典》里又曾这样表述过音乐美学的属性:“音乐美学,作为关于音乐的美学方面的研究,与一般美学相对而言,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美学。另一方面,当人们把音乐学按体系和历史进行划分时,则又可以将音乐美学看做是按体系划分的音乐学中的美学部门。”虽然上述的对音乐美学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对属性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强调了它作为音乐艺术的特殊性。
音乐美学涉及的内容也相当的广泛,主要有三大体系:音乐美的本体、音乐的审美经验和音乐美的价值,音乐美学与哲学、音乐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哲学的思辩方法是音乐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形态分析学的研究方法对于音乐美学研究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的本质、音乐的构成、音乐的创造、音乐的鉴赏、音乐的价值的一般规律的。”
二、音乐美学中的“感情论”
在西方十九世纪以前的漫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关于音乐美学的探讨大多是在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从十九世纪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音乐美学领域被哲学家独占的时代结束了,音乐家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而德国的音乐家舒曼是勇敢地进入这个领域的先行者。
情感论音乐美学作为欧洲一种源远流长的音乐美学流派,成为十九世纪最主要的音乐美学思潮。情感作为音乐的内容,决定了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舒曼就将情感论音乐美学的取向表达的非常鲜明,他说:“只能够发出空洞的音响,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乃是渺小的艺术。”在西方的音乐美学史中称舒曼是个“感情论”者。因为在舒曼大量的音乐评论文章里都贯穿着“音乐是感情的表现”这样的一个观念。舒曼身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音乐家,常常把现实同幻想对立起来,在艺术中为自己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用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幻想的世界里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感情上的慰籍。用舒曼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艺术的幻想中寻找现实的幻想的代替物。在舒曼强调的感情表现及其所具有的幻想因素之中,有很强烈的主观性。“这不仅表现在他的音乐别注重个人内心生活和感情世界的发掘,而且更体现在题材本身常常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有直接的关系。爱情往往在这种经历和体验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是他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品,其情感论音乐美学特征是显而易见的。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审美取向。舒曼的艺术歌曲大多是以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的。舒曼将音乐与这些诗歌结合的天衣无缝。正如很多人描述的:“这些歌曲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达到了水融的程度。他对诗词的敏捷而直接的洞察力,使他的歌曲形式富于变化、表情亲切,旋律热情而富表现力。”“也许由于舒曼有着更高深的文学修养,他在歌词选择方面非常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他希望通过音乐的手段,使诗歌焕发出了更加动人的诗意情趣来。”《妇女爱情与生活》这部声乐套曲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注重音乐情感内容并将音乐情感作为音乐审美的美学观。
19世纪是各种音乐体裁极大发展的一个世纪。“舒曼的‘感情论’美学是在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在很大程度上同这个思潮有血缘关系。然而,可贵的是舒曼的美学思想并没有完全被浪漫主义所束缚和被它所俘虏。舒曼不但在许多方面克服了浪漫主义的某些消极因素,而且还能有所突破,同新的文艺潮流相接近。”
三、舒曼认为的音乐
“在舒曼看来,一部有价值的音乐作品必须是高尚的思想感情内容同独创的艺术形式的结合。”那到底音乐应该发挥什么样的社会作用,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呢?舒曼坚持认为“音乐决不是供人娱乐,供人在茶余饭后消遣解闷的东西。它必须是一种更高尚的东西。更高尚的东西是什么呢?用舒曼的话来说就是能”照明人类心灵的深处”的东西,能提高德国人的思想”,能像贝多芬的音乐那样以“伟大的思想启导我们国家”的东西。这正是舒曼对于音乐的社会作用的理解和要求。无非是要求音乐应该具有真正能触动人们内心感情的、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内容。对于艺术形式的要求,舒曼指出:“艺术家必须上升到卓越的精神高度,把掌握技术性普遍知识不当作目的,而只是当作一种必须具有的手段。”
舒曼之所以对音乐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的创作里有很多让人难懂的东西,甚至他的一系列关于音乐的评论都那么生动泼辣、尖锐犀利。问题大概就在于他的性格,他是那样一个自由而孤独的人,他的所有音乐创作都是来自与灵魂的创作,他的音乐美学包含着明显的唯物主义因素。社会在向前发展,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改变,然而,舒曼对于音乐的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要求,对于我们以后研究音乐美学还是具有很现实的历史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帝姆·道雷.《舒曼》,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李斯特.《李斯特论肖邦和舒曼》,音乐出版社.1962.
[3]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