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创文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07 03:22:09

导语:在创文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创文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办公室要求:

1、以处室主任、年级组长、音体美组长、实验组长牵头负责,每个办公室均须排好《卫生值日表》,张贴在门边。实行每天一小扫,每周五一大扫的卫生轮值制度。学校对小扫不定期点检,对大扫每周五必检。

2、办公室实行定置管理:桌椅摆放要整齐舒适,桌面摆放要少而整齐,多余的桌椅和个人私物请全部清理出室,学校统一安排桌椅摆放电话,开水桶等。办公室的柜子只能放书籍和学生的作业本。

3、办公室要求做到“六面光”(四壁、天花板和地上),日光灯、柜子等室内物品要清洁。实行“门前三包”制,即办公室外的走廊、天花板、门、窗以及走廊、窗户均要打扫干净,清洁花坛浇灌迎春花。

4、学校各处室、各年级组、音体美组和实验组的定置管理情况,由校办归总考核,每月一考核,每月一公布,每学期一表彰。

二、班级要求

1、班主任牵头负责班级卫生及定置管理工作,班级教室及公共区实行每天三小扫,每周五一大扫的制度,学校每周五大扫时大检查,每天点检考核。

2、教室里卫生要求:“六面光”(即四壁、天花板和地上),清除四壁废纸等污印,日光灯、柜子等室内物品必须干净。

3、教室实行门前三包制,即走廊、瓷砖、栏杆、天花板、窗户均要打扫干净,清洁花坛并浇灌好迎春花。下雨时各班有义务清扫积水。

4、公共区卫生必须天天打扫和保洁。公共区内的草坪、垃圾筒、镜面、护栏、假山池等设施均要打扫干净。

5、班主任须时时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不乱丢乱扔、不乱涂乱画,统一时间清扫地上和桌椅上的涂改液、口香糖渍等污印。

6、班级必须设立文明卫生监督组,对本班不文明行为进行个人考核,提倡人人带有垃圾袋,提倡班主任亲自带队搞卫生。大扫除时间不许上课或做其他与卫生无关的事情。学校检查卫生时,要有人在场,不许关门,否则扣分。

7、定置管理要求:物品摆放整齐划一。桌椅摆放要整齐,式样、颜色要统一,多余的桌椅等物品必须搬到总务处指定的地方。二楼及二楼以上的拖把必须整齐放在教室后门口的护栏上,一楼拖把由学校统一挂在北面窗户上。扫把、灰斗要统一放在卫生房里,大垃圾桶必须要清洗干净。

8、班级卫生根据《衡钢中学班主任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

第2篇

一是明确责任,加强督查。要在全区形成“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市民素质教育工作机制。

二是要分类施教。将全区广大市民分为机关干部、社区村居民、企业职工、在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五个层面,根据各个层面的不同,有所侧重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生态环保知识教育、创业技能培训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吸引全区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四是扎实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

五是加强舆论引导。组织区电台、电视台开办“从我做起,与文明同行”专栏,发掘、宣传基层单位和广大市民在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经验、新典型,引导广大市民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

二、积极建设公平公正、管理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

一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将诚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制定企业信用监管规则,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加大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与整治;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虚假出资、合同诈骗等欺诈行为和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违法经营行为,加大对失信的惩戒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的交易秩序;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在各行业扎实开展各类诚信创建活动,加强诚信典型的培育和推广,营造“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对集贸市场、早夜市的管理。加强市场发展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对市场发展数量、规模、结构进行宏观调控,并积极探索建立市场运行淘汰机制,关停或并撤部分管理无序的市场,加快农贸市场“农改超”、“农加超”等市场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组织和制度,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经营场所及优质服务。

三是加强店面管理。巩固深化创城成果,保持店面门前整洁,加强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设门头字号、广告牌匾问题的监督管理力度,及时向区综合执法局相关信息,协调监管工作,加强执法及时性。按照我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对沿街各商家业户实行一户一匾管理,杜绝门前经营乱象。

四是加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加强与区商务局的合作,对辖区内市场进行合理规划,切实加强市场管理,杜绝自发市场和流动摊贩形成的暴市及“市场外溢”现象。大力实行“阳光工程”,采取对多种收费项目和摊位租金实行减免或下调以及对下岗职工、残疾人和家庭特困户实施特殊照顾等优惠措施,鼓励游商浮贩自觉退路进市。

三、加强城区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区文明程度

一是理顺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形成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不留空挡的机制。一方面,合理调整区级各局与镇、街的分工,理顺条块关系,完善城市基层管理制度,强化属地管理功能,实现重心下移。另一方面各局下派执法人员到镇、街,增强镇、街职能,强化执法力度,以充分调动镇、街工作的积极性。

第3篇

建设创新型城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二、活动目的

围绕当前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通过科普作品和科技成果展示推介,科研机构、科技园区等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开展科技传播,组织科普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让科技活动周成为展示科技创新成就的重要舞台。

三、活动时间

2013年5月15日—5月21日

四、主要活动

1、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创意文化节开幕式。时间:5月15日上午。活动内容:①开幕启动仪式。②广场科普活动:科技科普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十五个摊位以上;科技科普宣传展板展示,五十块以上;科技创意平面作品展示,五十米以上,两百件作品左右;科技创意实物产品展示,企业、学生、居民共150件;创意作品真人秀;科普大篷车下乡活动;科普知识有奖竞赛。责任单位:区科协、庄市街道办事处、市大学科技园管委会。

2、“掌握科技、从我做起”科普知识巡回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时间:2013年5月15日—21日。责任单位:区科协,各镇、街道科协。

3、教授专家企业行。组织科研院所专家开展服务企业的创新活动,编印政策、资料800份,包括《2013区科技政策汇编》、《十校十所专利汇编》、《核与辐射防护科普知识》。时间:2013年5月15日—21日。责任单位:区科技局。

4、科普下乡。组织科技人员到庄市街道万市徐村开展科普下乡活动,内容包括科普资料发放、健康咨询检查、白蚁防治宣传等。时间:2013年5月20日上午。责任单位:区科协。

5、科普一日游。邀请社区居民、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参观我区科普教育基地。时间:2013年5月18日。责任单位:区科协、庄市街道办事处。

6、网上科普宣传活动。利用网络问政平台,宜时、易懂的科普知识。时间:长期。责任单位:区科协。

7、其他。各镇、街道科协,区科协各学会、协会,企业科协结合各自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时间:2013年5月15日—21日。责任单位:各镇、街道科协,区科协各学会、协会,企业科协。

第4篇

我在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发展必须在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不但要创造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而且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具有渊博的学识,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为人师表。时时刻刻把“爱岗、敬业、爱生、奉献”放在心上,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以自学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通过自查,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

(二)业务有待提高

(三)工作经验不足

针对性以上缺点,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见如下:

(一)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教育部门有关学习活动,把时间用在业务钻研上,勤劳苦钻,精益求益。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虚心求教,探索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三)提高主动性,积极性,团结互助,发扬奉献精神。

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07-01

群众文化繁荣为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具体体现,而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组织者,应尽量发挥自身的指导、规划、监督、服务功能,强化馆内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以全面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①。群众文化包含了社会生活中的每个时间与地点,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我们需顺应时展潮流,看清时世发展态势,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准确把握时展脉搏,方可真正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落到实处。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要求

基层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对群众而言,是除开工作外的进行自我娱乐,自主参加的有社会性的文化方式,整个活动开展过程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充分展现了群众文化的特色,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要求主要为:(1)针对性。因参与群众的性格、性别、爱好、文化的差异,那么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应有针对性;(2)基层性。群众文化是面向大众的文化,是在岗位、街道、学校、乡村等较基层,较前沿的机构,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需围绕这些基层机构进行;(3)细微性。群众文化工作的执行一定要认真,不可有所怠慢,随意了事,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二、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

1.贴近群众实际,了解群众不同文化需求。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前提是群众的积极参与与支持,而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群众谋利,那么最终成果也应由民众享受。因此,文化部门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应始终以群众为主,为社会主义与人民群众服务,所开展的各种文化形式需满足人民群众要求,才能让群众满意。那么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应针对不同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三八节”“三下乡”“七一”等法定节假日,进行群众作品展览、群众演唱会、民间故事、民间民谣收集等多样化文艺演出,文化演出内容应包含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还可在每年“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灵活多样的踏青、赏月、龙舟竞渡等传统活动,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需求,增加群众间友谊,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收集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开展的意见与建议,让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2.进一步强化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确保群众文化工作有序开展。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需有一支素质高的文艺队伍,具备有素质、有活力、有能力的团队人才,才能在活动中为群众提供更多文化节目,提高文艺节目通俗性,让所准备的节目能够被群众所接受,通过通俗易懂的艺术手段,来展现基层群众的实际生产与生活②。因此,文化馆应定期组织人员队伍进行培训与学习,增加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综合素质,鼓励个人自学,增强工作人员综合审美能力与业务技能,确保工作人员多元化思维形成,利用事业单位招聘、特殊人才引入等多种方式不断壮大队伍,吸纳更多有创新性与表演性天赋的人才,增强队伍整体水平,确保群众文化工作的稳步开展。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群众文化产业创新。新的文化业态出现,不仅拓宽了群众文化阵地,还为各类文化形态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文化馆相关工作人员可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造与创新传统文化产业。如通过数字影视、电子出版、网络传输等多种现代化先进技术来催生新群众文化业态,提升群众文化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以实现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吸引群众眼光,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工作中来。

4.弘扬民间文化,贴近民众实际。在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生产生活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的民间传统文化,这些民间文化与群众文化二者关系紧密,不可分割,蕴藏了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还可充分利用当地民间文化形式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群众也更易接受,认同感更强,更满足群众需求,兴趣也更高③。但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活动形式与内容应有所创新,不可盲目照抄照搬,这也违背了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初衷。

总之,群众是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主体,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直接与间接参与者。文化馆在落实群众文化工作中应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创新,将知识性、先进性、教育性与娱乐性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可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文化工作有序开展,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展现群众文化活动社会功能与价值,促和谐社会的构建。

注释:

①上官友珍.浅谈新形势下乡镇文化站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3(05):38-39.

第6篇

    为了继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更好地服务我街建设“中国食用菌之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上级精神,街道文明办和街道妇联会联合开展这项工作。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从xx年年起,街道文明办和街道妇联联合组织开展评选表彰街道“五好文明家庭”和推荐全国、省、市级“五好文明家庭”工作。各村(居)、直属单位要继续组织开展好本单位“五好文明家庭”创建、评选和表彰工作,特别是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村、文明社区要积极响应,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以家庭的文明和谐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谐,为建设文明和谐的城西做出新的贡献。 

  &nbs

p; 二、“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条件: 

    根据闽妇[xx年]68号《福建省委文明办、福建省妇联会关于开展第六届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精神,省委文明办和省妇联对xx年下发的“五好文明家庭”的“五好”具体评选条件作了修改。今后,将按照修改后的“五好”条件,开展评选推荐工作。其新的“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条件为: 

    1、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家庭成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范实践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诚实守信,扶贫济困,乐于助人。 

    2、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家庭成员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岗位建功,岗位成才。 

    3、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家庭关系平等、民主、和谐、

友爱,夫妻之间在感情上互相信任、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尊敬长辈,关心老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爱护儿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邻里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 

    4、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家庭成员积极弘扬科学精神,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参与平安建设,家庭无黄、赌、毒、邪现象发生;严格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教子观,做到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优教,争当合格家长,培养合格子女。 

    5、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家庭成员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科学治家;增强环境意识,学习环保知识、崇尚绿色生活、热爱环境、建设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7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国企;政工;创新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探索并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重点落在了提高经济效益上。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中盛行,这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严重的制约作用。而政工工作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使其对这些不良风气的抵制作用较为明显。因此如何在以企业文化为依托的基础上,开展政工工作,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政工工作与国企企业文化概述

关于政工,张耀灿教授认为政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其内涵为某政党、社会群体或阶级通过某种政治观念、思想理论以及道德标准,对隶属于本组织内部人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熏陶,使其形成符合本阶级以及社会需要的道德品质的相关活动。这一理论对政工工作的性质定位较为准确,而且对其政治性以及思想性的强调也较为全面。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政工工作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更加重要。

关于企业文化,相关概念和理论较多。本文比较赞同的国企企业文化的定义为国企在自身所处环境中所形成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制度理念等等。庄培章先生认为它是企业“人生观”的体现,对企业成败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而且由于受到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相比于其他性质的企业,国企企业文化更多的体现出了爱岗敬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奉献精神。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和政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例如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等等。因此在国企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政工工作创新,能够使政工工作的成效更加明显。

二、目前国企政工工作存在的缺陷

(一)政工工作的内容与时代要求不相契合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在经济效益和工作时间方面是有统一安排的,绝大部分国企人员的待遇差不多,人心较为稳定,加之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国企员工参与政治思想教育的热情是非常高的,进行政治思想工作也非常容易,其所起到的作用自然非常明显。但改革之后,经济效益至上,企业效益与员工个人待遇直接挂钩,待遇又决定了员工的生活质量。而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强调的爱国、敬业、集体主义等思想和精神并没有直接和员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员工与政治思想工作的联系并不紧密,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口头表扬等也无法激发员工的兴趣,员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诸于经济效益的建设上,这使得国企人员学习政治思想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政工工作的开展方式与时代要求不相契合

在目前的国企政工工作开展方式上,主要还是传统的座谈会、宣传、培训以及考核等等。具体来说,主要有进行口头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宣讲、宣讲之后写心得报告和体会,举办各类竞赛,例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定期进行交流学习或是对先进个人的表彰等等。在新时代下,人心浮躁,注意力集中较为困难,这些在过去能够促进政工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已经逐渐落伍,被时代淘汰,人们更多的被新鲜事物所吸引,陈旧的方式使得人们对政工工作的教育意义视若无睹。加之政工工作的内容本身较为严肃正式,落后的工作方式和本身严肃的内容相结合,使得政工工作的开展收效甚微。

(三)对政工工作的认知存在偏颇之处

国企经济和政工工作的开展应该是一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模式,对两者的重视程度和实际建设工作都不能放松,要等同视之。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国企干部对经济效益进行严抓,建立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政工工作方面则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虽然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在进行,但其内容却被严重缩水,例如批评和自我批评、讨论等活动被直接省略。在文化宣传活动方面,其所占用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主要是通过写学习体会来进行。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工工作所取得效果也就可见一斑。

三、在企业文化基础上对国企政工工作进行创新

(一)结合时代和个人需求对政工工作的内容进行优化

总体来说,由于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多的对个人利益较为关注,因此国企政工工作的开展也要结合时代和个人需求来进行,将时代需求、个人需求和政工工作有机融合,根据具体情况对政工工作的内容进行优化。具体来说,就是国企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以人为本”的文化,以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准,建立人性化的文化氛围。政工工作的内容除了宣扬党的基本方针、路线政策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宏观理论之外,还对员工的实际利益进行考虑,切实关注员工的思想状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使员工能够切实感受到政工工作和自身的密切关系,从而以更好的态度参与到政工工作中来。

(二)和新技术结合对政工工作的方式进行革新

和新技术结合开展政工工作就是要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政工工作的推进。国企要在本单位情况允许的范围之内大力推行互网学习活动,建立气氛浓厚的“互联网文化”和“科技文化”,并将其与本单位的政工工作开展进行融合。具体来说,例如举办朗诵比赛时,可以将优秀人员的作品及朗诵过程进行录制并使用专业剪辑软件进行剪辑美化,制作成视频集锦,并在政工工作中进行播放,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在后面的政工工作中更加积极。而且还可相应的设置一定的奖励,奖励落实到较为实用的生活用品方面,调动员工的参与热情。此外,还可以将相关资料上传至企业官网较为醒目的地方,尤其是对于优秀人员的事迹和照片,在经过本人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网络宣传。

(三)改变认知

要深入建立“政工也是生产力”的企业文化,使国企人员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和对推动经济工作的意义,改变国企人员对政工工作的认知。具体来说,主要可从三个层面来进行,一是国企领导干部,二是国企政工人员,三是国企员工。这三者分别为政工工作的领导者、传播者和落实者。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都在国企政工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从这三个维度共同努力,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宣讲教育,从本质上改变其对政工工作的认知,才能使政治思想工作在各个环节都得到重视和落实,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文化和政工工作在内容方面存在重叠性,在功能方面也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要抓住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并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衔接,就能够以国企企业文化为依托,在文化基础上大力开展政工工作,使政工工作的思想基础更加坚实,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群众基础更加深厚,使国企的政工工作成为推进企业前进的良好助力。尤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企更要紧扣时代主题,对政工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凝聚人心,众志成城,共同促进国企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向东.借力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J].东方企业文化,2013(19):59+19.

第8篇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各行业的基础,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较大。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发展问题十分重视,三农建设也在不断的深入,农村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当前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需要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确保农民群众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文中分析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意义,并进一步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意义 创新 策略

在当前我国十三亿人口中,其中农业人口就占了九亿多,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这就需要作好基层群众文化 工作,使我国广大农民能够保持健康和谐生活的取向。通过加快推动新农村文化 建设,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快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相比于城市,我国农村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较为落后。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农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精神生活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中,传统的文化已很难与当前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则需要加快对传统文化进行改时,创作出新作品,从而更好的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水平,确保更好的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二)有利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经济和文化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有效的带动文化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得以大幅度的提高,这就需要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加快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加快与国际文化的接轨,所以需要对农村群众文化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快农村群众文化的创新,从而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为建立农村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以建立和谐社会作为其重要目标,而在这个目标实现过程中,群众文化起着核心作用。通过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在愉悦身心的基础上,能够使广大农民更好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进一步对其深入的理解,而且在越来越丰富的群众文化作用下,我国农村的环境会有所改善,有利于更好的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快思想观念的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同时作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快新的艺术形式的引进,以时尚和丰富的艺术形式来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发展和改革意识,以创新性的思维来加快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二)发挥文化观自身的职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公共文化体系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我们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主流方向,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弘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的和文化体系,充分合理的运用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方式,让人们能够在活动当中提升自我,寓教于乐。积极主动的开展文化阵地建设活动,让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能够变得丰富多彩。

(三)以队伍建设推动农村文化的自觉创新

首先.要制定和落实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的鼓励政策,进一步疏通职称晋级渠道,关心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与忧患,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确保基层工作人员在编在岗,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培训的内容不仅要有业务知识,更要有思想上的先进意识。

其次,要积极扶持、大力加强农民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受惠者,更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来自农村各个层面,活跃在乡村山间地头,紧贴在农民身边。只有最大限度地、持久地把他们吸纳到文化队伍中来,才能更好地摸清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切实提高农村文化自觉创新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加强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的创新

文化内容上应该在保持当地特色的同时进行创新。农村传统的特色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极高艺术价值,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但是在保证传统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内容上的创新。将新的高科技融入到了文化建设当中,新的表演道具,新的设备在促进着文化表演的改变的同时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形式。 结束语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群众文化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群众文化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更需要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加快思想上的创新,在吸收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对群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确保更好的推动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确保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多多.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才智,2013(22).

第9篇

摘 要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特定系统的体育文化领域,是大学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文化素养和体育素质的综合反映。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对于培养在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文化 功能作用 创新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从广义地说是指在高校学校体育这一特定环境范围内,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的总和,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娱乐健身、运动竞赛等其它体育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1]。从狭义上说是高校学校体育运动中所体现的一切精神现象,即体育精神,表现在情感、认识、理想、价值四个方面,包括学校体育制度、体育消费、体育观念、体育道德、体育意识、体育行为方式、体育能力、体育思想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具有深刻内涵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与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组成了校园文化群,又和群众体育文化、竞技运动文化一起构成了体育文化群。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娱乐性、健身性、民族性、全民性、竞争性、教育性、艺术性、国际性[2]。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能促进体育知识、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还能帮助师生在繁忙的教学工作、紧张学习之余能够放松情绪、消除疲劳、娱乐放松,使他们暂时忘掉了工作和学习的紧张、压抑、焦虑等心理压力。通过体育活动来愉悦心情,保持乐观情绪,净化心灵,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校园体育活动还能培养学生们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友谊、集体主义精神,进而使师生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校体育和师生个性体育的发展。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所不在。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校园体育氛围,对他们的体育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建立校园内部的动力机制之一。因此,在具体的校园体育历史环境和社会发展条件下,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将学生的体育欲望转化为具体的体育奋斗目标、体育追求、体育信念和体育行为准则,使学生形成某种特有的“体育文化特质”,成为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推动着学生为提高自身体育素质而努力。

(二)约束作用

高校校园体育的规则、制度以及体育道德精神对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校园体育文化使某些信念、价值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出现外部诱导信号,就会得到积极的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的行为。这种“软约束”可以减弱各种“硬约束”对学生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在学生心中引起的那种心理抵抗力,从而在校园达成统一、默契与和谐[3]。

(三)凝聚作用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亚文化是一种心灵的粘合剂,它可以把不同性格、不同见解的学生团结在一起,使师生共同具有荣誉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动员和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让他们具有共同的体育追求、共同的体育价值观念、共同的体育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等。

(四)激励作用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校园体育文化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总是体现奖励优秀者的激励行为,促使广大师生奋勇拼搏、勇往直前。校园体育文化的激励作用还体现在它是一种精神动力,能够推动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面对困难与压力以积极的心态迎难而上。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一)促进人的社会化

校园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人在学校通过对各种文化的学习,从而达到所有社会化的必要条件,最终实现社会化。体育文化中的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有其特殊的内容,一方面体育有反映自身特点的竞技规则;另一方面体育活动形成的集团有其自身特点的道德规范,这种外部环境对人的内部心理状态产生着各种影响,当外部环境和人的内环境达到协调统一,当社会规范成为人的自觉要求,这就是人在体育文化活动过程中实现了人的社会化[4]。校园体育文化对人的社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第二,树立价值观念,教导社会规范;第三,传授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第四,教导基本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第五,形成同龄群体,体验团体生活。

(二)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体育和艺术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伴侣,艺术是以人类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来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有时它需要肢体语言来表达,体育也是把人类情感和力量通过动作来表达的,两者有着和谐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不仅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而且在人们的精神领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殊效果,是别的课程无法取代的。

(三)校园体育文化为创造性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校园体育文化是多种文化意识的温床。在高校校园里,思想容易产生,观念容易更新。在这里,校园体育文化浸透着师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表现欲望,校园中的广大师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由于主体的总体知识水平较高,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传统的体育活动,企盼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创造出崭新的精神产品和文化财富,以符合时展的需要,师生生活在各种文化信息最集中的环境中,较多地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更勇于做文化的创造者,更加重视精神生活,喜欢思索人生,探讨社会,这是体育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源泉。

五、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必需坚持正确的方向,有明确的目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至关重要。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围绕提高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个中心,努力建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具有本校特点和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要不断提高品位在充满挑战激烈竞争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间的竞争,关键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如前所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育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上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应避免过多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的误区。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应该特别重视增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科技含量,帮助广大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引导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

(三)校园体育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体育观念、道德观念等。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运用标语、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体育比赛中以公平竞赛,公开竞争,求真求实,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

(四)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场地设计,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育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物质,这些物质,对人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5]。另外,体育建筑、场地、设施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因此,呼吁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体质多一份关心,对学校体育设施多一份投资。各级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建造体育场馆,添置设施,并合理使用已有的场地设施和体育用品。

当然,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它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只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一定会成功,任何的急躁不安,投机取巧,只能自尝拔苗助长的苦果。

参考文献:

[1] 葛丽华,胡烈刚.校园体育文化概念之辨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6.8.

[2] 郑鸿,杨英.论校园体育文化[J].辽宁体育科技.2006.6.

[3] 刘官元,吴胜涛.普通高校新校区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J].体育学刊.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