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考复读政策

时间:2022-07-11 08:11:42

导语:在高考复读政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考复读政策

第1篇

2020年高三允许复读。到目前为止,各省份都没有出台2020届高考考生不能复读的规定。虽然目前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都已经陆续开始实施,但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应该不会影响到考生的复读,复读不会被禁止。各省份会出台相应的复读政策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成绩公布后,复读将成为热门话题,复读被称为辅导。由于不合格或不满意,有必要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以便达到某种状态。对于那些不正常的考生来说,重读可能是最好的决定,因为重读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数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只要他们能忍受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就足够强大,并相信重读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谁在刺激复读市场

按照周济的解释,“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教育部在此后的表态中一再重申,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的禁令早在2002年就已存在。在当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为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从2002年秋季开学起,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

但是,三令五申之下,复读之风仍然愈演愈烈。

以中部某省为例,据一位从事复读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透露,目前该省各县区高中都或明或暗地办有复读班。虽然从每个学校来说,这部分复读班规模不是很大,但因为数量多,招收的复读生总数相当庞大。而一些省辖市的复读学校,每年招收的复读生动辄数千人,有的在校复读生人数甚至突破了四五千人。

迅速膨胀的市场背后是巨额利益的驱动。尽管目前对这个不规范且波动很大的市场还无人做过全面的统计,但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为记者做的一个测算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以各地高考报名人数中约30%为复读生计,2007年全国1010万名考生中约有复读生300万人,由于各校依据复读生上年高考成绩收费标准不一,这里以平均每人3000元计算,这一市场总额大约为90亿元。如再考虑到生活及教学资料等方面的费用,这一总额将会更多。

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一方面,近年的高校扩招很大程度上激活并扩大了复读市场。考生觉得自己考得不好,即使被某所高校录取了,仍决定复读。”储朝晖说。而另一方面,暴利让人热血沸腾,于是在潜在市场、巨额利润的诱导下,复读班越办越多,复读生成了“香饽饽”。复读机构重金悬赏争抢生源,虚假宣传误导考生,原本正常的、依据考生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复读正在演变成一场恶性复读。

恶性复读的背后

7月,高招录取尚在进行,各地的复读班、复读学校就已门庭若市。有些示范高中办的复读班甚至要托关系提前预定,否则“就抢不到位子了”。

而一些条件尚可、期望通过升学率提高知名度的高中则启动了“生源大战”:有的不惜打破学校原有各年级师资力量的良性循环,给复读班配备最优秀的骨干教师;有的则以入学减免学费、高分考生给奖金、考上名校拿大奖等条件为诱饵,竞相出台高分复读优惠政策,引得那些高分“失意”生在“走”与“不走”之间犹豫不决。

有专家指出,复读班出重举、投重金挖复读生,愈演愈怪的复读现象背后,是更为拥挤的高考独木桥和愈显稀有的优质教育资源。

据记者了解,目前,除部分地方一些公办高中受利益驱动仍暗中违规操作外,更多的公办高中是以分校、挂靠等名义举办复读班的。如北京,几乎所有公办高中开办的复读班,均挂在学校的培训中心名下,复读班本身是民办性质,但一般都带有公办学校的名称。校址设在本校外,师资主要是本校教师、外聘教师,以及本校和外校的退休教师。这些学校自称教师、校舍都是租用,因此办复读“没占国家资源”。

但这一说法却遭到了一些民办复读机构的质疑。北京某知名民办复读机构的校长就对记者说,公办高中复读班一“出生”,就具有先天优势,其占用的公有品牌资源、硬件设备、师资和部分在校生享有的类似住宿等资源,无一不是国家资源。即便在师资和校舍上与公办校分开,公办高中复读班的品牌资源,也是一笔非常大的无形国有资产。

针对“复读产业”越做越大、恶性复读愈演愈烈的现状,储朝晖认为,在这个不规范且波动性很大的市场中,各类复读学校既然已经存在,自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维护乃至扩大自身的利益,而这一利益的关键就在生源。“事实上,很多补习的效果是生源而非补习教学带来的。产生这一乱象的根源在于政府和公办学校没有明确自己在教育中的定位,有的甚至直接参与了鼓动补习、争抢补习生源。”

他进而指出,由此产生的后果有三:一是造成公办学校职责定位和正常教学秩序的混乱;二是在同一张考卷的情况下,造成相同的考试分数内涵不同的过程,毕竟一个是当年学习的结果,一个是通过两年、三年甚至更多年学习获得的结果,结果看似公平,过程却极为不公平;三是误导了学生,使不少学生偏离了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正常轨道,不是依据自己的潜能有效自主地发展自己,而是被封闭的知识牵引。

禁令之后,复读行为更需引导

有专家向记者介绍说,与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复读市场的兴旺相比,欧美国家几乎很少有补习教育。为何出现这种反差,一些深层次的因素更值得人深思。

此次重申禁令,在众说纷纭的声浪中,我们听到更多的却是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似乎因禁令而更紧张的,不是那些办复读班的公办高中,而是打算复读的人。

有专家指出,公办学校进入复读市场与家长学生们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公办的信誉度更高,质量更有保障”,“民办机构说倒闭就倒闭了,风险太大。复读只有一年,还是稳妥一点为好。”在采访中,不止一位家长这样对记者说。在政策与百姓利益之间,应该求得怎样的平衡?

当记者向储朝晖提到这个问题时,他的态度十分明朗,“我不能赞同这种仅仅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高考补习现象,应有一个基本判断,它是学生、不同学段的学校、社会不同群体进行利益博弈而产生的结果。”储朝晖说:“中国乃至东亚传统中教育管理及社会用人部门不重视乃至完全抛弃自主评价功能是这一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这种价值取向使东亚国家的教育补习现象严重。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要使学生根据自身潜能、自主确定的志向和人生目标发展也能得到社会相关机制的认可,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只有用人单位依据个人的才能和岗位的适合程度,而不是依据毕业学校和学历高低来选拔录用人,学生才会首选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复读的人数才有可能大幅度降下来。”

他还认为,行政措施作为手段之一可以采用,但仅靠行政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从用人机制上解决问题,高考复读就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

而就老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北京颇具影响的民办复读学校――北京新干线学校校长冯建直言,就品牌、师资、管理而言,民办学校更有优势:“公办学校是利用所依托的公办学校的品牌、师资,师资只是固定于一个学校,民办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往往从众多名牌学校里选聘优秀教师,在教师选择上更精良,师资力量更雄厚。公办高考复读班,对公办学校来说往往是门副业,在管理上不如民办投入的多。民办复读学校相对而言更专心办学。所以,对学生和家长来说,不应该只关心学校是民办的还是公办的,应该更关心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

冯建认为,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的政策无疑将使整个复读市场更为规范地发展。而规范之后,人们也更有理由期待复读市场走上理性、健康的轨道。储朝晖为此提出三点建议:“一、公办学校退出与其职责不相符的补习领域,这是前提;二、通过高考改革及录取制度的设置,尽可能减少干扰学生正常发展的恶性补习,比如限制三次以上的被录取者复习和参考;三、进一步拓宽依据才能与岗位相符的原则录用人才的通道,淡化学历、学校要求。”

第3篇

从投资情况来看,今年教育行业投资仍不输去年。2008年,媒体披露的教育投资案件近10例,其中包括以环球天下为代表的外语培训、以达内为代表的IT培训、以昊月集团为代表的学历教育以及逆势融资过亿美元的安博教育等。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亿。一方面,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较低等情况下,民办教育从资源上起到平衡作用,也为教育经费提供相当的补充。另一方面,我国教育消费仍有上涨空间。以全国可支配收入较高的三个区域为例,北京2007年教育消费占总服务性消费的17.8%;上海2008年前三季度教育文化娱乐总消费占服务性消费比例为15.7%,广东2008年上半年该比值则为11.9%,对比日本2007-2008年度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收入34.1%的比例,我国教育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有大幅提升空间。

民办教育发展的机会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教育政策及人口基数等因素,未来除各类培训外,我国教育产业发展机会将可能出现在以下环节:

少儿教育:我国当前2-12岁少儿超过2.2亿,基数庞大,少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民众对子女教育认识逐渐提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少儿接受教育年龄逐渐提前,早教由此催生。另外,由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适龄少儿择校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中最关键问题之一。由此引发的幼升小、小升国80年代出现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目前对应的育龄妇女数量仍未达到顶点,新生儿数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较大缩减。根据年龄阶段推算,未来几年早教市场上升空间巨大;且2012年左右,我国将迎来新一轮的入学高峰。少儿教育市场仍将快速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教育发展部门的2008年教育政策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快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同时,将其列人为“十一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进步,就业与职业结构随之转变。从农业、矿业,转向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从农民转向工人及服务人员。2007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职业技术工人总体求人倍率大于1,技师求人倍率为2.2。各地出现高级蓝领技工荒。

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职业教育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逐年攀升。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人数为810.02万,招生比例上升49.1%,未来几年招生人数将稳定在800-850万;在校生人数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100万人的目标。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是“国策教育”,市场空间巨大,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高考复读:从统计数据上看,国家从宏观上实行了“紧缩”的高考录取政策。在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发下,连续三年未扩招,录取率趋于稳定。高考“剩余人口”规模逐步扩大。2007年,高考复读人数进一步上涨,达到300万,占2008年总报名人数的近30%。未来几年,高考市场仍将是教育行业最热门的方向之一。

海外留学:人民币升值,居民支付能力提高,是催生留学热的重要原因。

2007年我国留学市场彻底摆脱低迷状态,一度出现负增长率的留学人数激增到15万人,留学市场回暖。2008年留学人数预计增长30%,突破20万人,达到历史最高值。在留学热潮的冲击下,一度冷淡的出国考试也随即回暖。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去年10月,雅思考生人数同比增长50%。全年考生增幅至少在三成以上。业内专业人士预测,未来我国留学市场仍呈上升趋势,除出国考试外,各相关教育服务均将出现较大发展机会。

考量教育企业的风险要素

综合我国当前巨大的教育人口基数、国家政策宏观现状、各教育环节市场及教育产业特有的行业特点等因素来看,即使在2008年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产业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由于我国民办教育相关法规尚未完善,教育产业受政策相关性影响较大,在评估教育企业时,风险仍不容忽视。

政策风险:教育是典型的“反周期”行业,也是典型的政策敏感型行业。对比世界水平,我国民办教育仍处于早期阶段,民办教育政策的不稳定,相关法律不健全,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如“校中校”辅导被叫停,名牌高校不招往届复读生等政策,都预示着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变动的可能性。因此无论是企业或是投资人,都应时刻关注教育政策及法规的变化,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好预判。

财务风险:充沛的现金流实为双刃剑。先收钱后做事固然对利益有所保障,但在实际运营中,动用过多预收款是最大的财务风险2,-。对于教育企业来说,确认收入往往需要对应一段时间的服务期限,在此期间动用预收款进投资,一旦受到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如2003年非典造成的大范围墙训班退学情况,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甚至可能导致无法持续办学。因此教育企业在资金运用中,应全面考量确认收入周期及动用预收款比例。这也应是投资人在考察教育企业时不可忽视的问题。

此外,正规化成本也是财务风险之一。教育是人力密集型行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教职员工相关税金、保险和福利等是否正规化处理是当前教育企业普遍涉及到的问题。因此在面对高利润的同时,成本正规化是首要考虑问题。

扩张风险:以服务为主的教育企业扩张主要分为异地连锁化、收购兼并两种模式。

对于异地扩张而言,各类教育服务共同的挑战在于人才的输出、异地政策的适应、有效的规模化管理和直营与加盟的选择。有所区别的是,不同的教育服务面对的问题有所不同,如高考复读,考试政策调整频繁,各地命题不同;少儿辅导老师跟从现象突出等;职业培训区域人才需求类型不同等,这些都是异地扩张所涉及到的运营风险。

质量是教育赖以生存的根本,但规模化往往与质量成反比,因此,规模化与教育质量、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是教育企业在异地扩张时面临的品牌风险。

第4篇

其实科学的填报志愿是个复杂的工程,那么我们该作好哪些准备呢?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也不要神秘化,增加不必要的负担,需要我们冷静、科学、规范地了解报考志愿的方方面面。其次,操作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信息准备工作

主要是政策信息的准备,包括:①认真阅读、领会当地当年的有关高校招生的各类信息,熟悉招生政策和规定。②仔细阅读当地当年的招生专刊上刊登的招生专业目录以及考生填报志愿须知等,了解院校的办学性质、收费标准、所属批次,掌握填报志愿的其他要求等。③通过有关院校的网站和宣传资料,了解高校的办学地点、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培养方向等。④仔细查阅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对进档考生的排序办法、录取规则等(详见本书“高级制胜篇”)。⑤了解《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及院校招生章程中有关院校和专业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避免因身体原因填报不当造成院校退档。

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主要需要考虑的因素:

(1)考生的高考成绩。考试成绩是决定考生填报志愿的最主要因素,考生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在当地所处的分数排序位置,掌握预测学校录取最低分数线的方法和技巧,知道自己能够填报哪些批次和哪些类型的学校。尤其是要选择好第一志愿的学校。

(2)考生的兴趣倾向和能力倾向。考生一般不要填报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或自己的能力倾向不宜从事的专业,以免影响进校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

(3)考生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考生,对高收费的学校和专业一定要慎重填报。

(4)考生的身体条件。考生的身体条件会直接影响考生录取。考生应事先了解自己的高考体检情况。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自己不宜就读的专业,考生最好不要填报。《考生体检结果通知单》上记录了考生各项体检结果,并针对考生体检中的问题提出了填报志愿的有关指导意见,对考生填报志愿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5)当地招生政策和高校招生章程。了解当地招生政策和高校招生章程是填报志愿前必须要做的工作。通过了解当地招生政策,可以知道高考志愿填报的一系列规定。通过招生章程,可了解高校基本信息和录取规则,避免填报自己不满意的学校,避免填报自身条件不符合学校招生要求的专业,避免出现不符合所报学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而被退档。考生事先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报考学校。

第5篇

今年北大新增了对中学推荐优秀学生的要求,即“十六字方针”:热爱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成绩优秀。据称一开始北大提的是:热爱北大,孝敬父母,人格健全,成绩优秀。该负责人说:“第二句话‘孝敬父母’,出发点是源自‘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没有孝敬父母之心,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对他人、对国家以及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之后,专家组否定了这句话,认为孝敬父母本来就不必特别强调,因为人人都应该做到,于是改成了“心系天下”。虽然做了修改,但北大将在自主招生过程中进行监督举证,如果发现学生日常生活中有不孝敬父母的行为,“一经查实,北大自主招生是不会录取的”。另外,在考试中也可能会有相关的考察方式。

北大2009年自主招生简章中,招生范围由往年的“高中毕业生”改为“高三毕业生”。对此,该负责人解释说,北大不会因为优秀青年学子的复读身份而将其拒之门外。但之所以在自主招生上有所变化,是为了表明北大招生的态度――不鼓励学生复读,不鼓励学生因为追求北大而复读。

香港高校已开始接受内地生报名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香港高校公布了2009年度内地生招生计划,并已开始接受报名。

香港大学今年预计在内地招生250~300人,报名通过书而申请和网上申请两种方式。书面申请截止日期为4月30日,网上申请截止日期为6月15日。香港大学有10个学院,包括法律、经济金融、社会科学、工商管理等30多个学科,同时向香港本地学生和内地学生开放。港大还会在医学院增开药剂学学士课程,同样欢迎内地生报读。在奖学金机制上,为奖励成绩优异及具有多方面特长的内地学生,香港大学会继续拨900万港元设立入学奖学金,提供给入学的本科新生。内地生的奖学金比香港本地学生要高,香港学生的奖学金每年有4万多港元,而内地学生最高可获14万港元一年的奖学金,共发放3年。

香港科技大学则于2月初开始接受网上报名,5月底截止。科大在内地25个省市总共计划招收140人,比去年多10人。学校在6月25日拿到考生的高考成绩后,开始确定面试学生名单,6月底结束全部的面试挑选,7月7日左右发放录取名单给各个省市。

港大和科大的内地生学费依然保持为每年10万港元和8万港元。

教育部:2009年高招艺本线不应低于二本线60%

教育部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要求,今年各高校艺术类招生合格证书的发放应控制在招生计划数4倍左右,而各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线不应低于本省份二本线的60%,艺术类高职录取控制分数线一般不应低于本省份高职录取线的70%。此外,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应安排在各省市普通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前录取,艺术类高职专业安排在各省市本科各批次录取结束后、普通高职第一批次录取前录取。

教育部要求,从2009年起,全国各省市均应为本行政区域内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组织省级统一考试,有条件的省市还应组织其他艺术类专业的省级统考。凡生源所在地省级统考涉及到的专业,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及所有高校的艺术类高职专业(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类高职专业除外),均应直接使用省级统考成绩,学校不再组织校考;其他艺术类本科专业可直接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也可在省级统考合格考生范围内组织校考。省级统考未涉及到的专业,由学校组织校考。

特长生愈来愈受青睐

北京师范大学的自主招生不再像去年一样仅限于免费师范生,还新增了一类学科特长生。据介绍,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申报成为特长生: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赛区二等奖(含)以上者;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发明创造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培养潜能者;在文学、语言文化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者;具有其他特殊才能及突出成绩者。

北师大招生办称,免费师范生类和学科特长生类,考生只能选其一,不可兼报。此外,该校还特别对“偏科”严重的考生亮起绿灯:即语文、数学、外语中任一单科高考成绩不低于145分(150分制)或文科、理科综合成绩不低于290分(300分制)者,如果高考总分达到一本分数线,也能被录取。

第6篇

互联网上,京籍人士将支持开放异地高考的家长称之为“异闹”,并明确表示,北京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公共资源本来十分充裕,正是因为不断涌入的外地人口,严重影响了本地居民的正当权益,而开放异地高考则会使情况更加糟糕。

“非京籍家长”则认为,北京的发展离不开外地人口的贡献,异地高考集中体现了这座城市对自己的歧视。在教育公平的大前提下,自己的孩子不能因为户口而丧失更好的升学机会。

“一纸户口能限制购房、限制摇号买车,这些我们都可以接受,但是关系到自己孩子的前途命运,我们就不能这样等着!”教育部办门口,一位拿着请愿书的家长说。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北京两个“家有考生”的不同户籍家庭,了解异地高考对他们的改变。

京籍家长:“异地高考将带给我们空前的压力”

找到王波是在“2013高考论坛”。他在论坛上发表了一个“我想和‘异闹’心平气和谈谈”的帖子,跟帖无数。

王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教育部办门口的请愿活动自己也参加过几次,但后来不再去了,因为那里“想表现自己或者出于各种目的想出名的人太多,有律师、社会活动家,还有‘奇装异服’的小青年”,何况,2013年高考报名还是不允许“非京籍考生”报考,至少自己儿子考试的时候少了不少潜在的竞争对手。

王波坦言,异地高考给自己家庭带来的是压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按部就班地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在孩子上学前,他还没有太多顾虑,但现在他无时无刻不感到压力,时常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人口太多,在北京生活越来越多不便,如果异地高考的口子一开,带来的压力将是空前的。”

具体到教育层面,当外地孩子还只是面对中考和高考压力的时候,北京的孩子面对的是入托压力、幼升小压力、小升初压力,中考和高考相对来说已经是重压后的缓冲了。这些压力,对家长而言,就是能力、时间和财力。对孩子而言,就是耐力和体力。

“异地高考牵一发动全身,现有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现有人口的需求。我们的孩子上小学要考试,所以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学奥数、学围棋、学跳舞。进初中更是拼爹,拼孩子的毅力。除了交钱,还要看孩子有什么证书。有需求,就有市场,随之而来的是民间办学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教师到处走穴。据我所知,小学生大部分都在上课外班,甚至个别孩子仅奥数班每周就报了4~5个,孩子家长更是生活在疲于奔命之中。”

王波说,自打儿子上小学起,他们夫妇就几乎没睡过一个懒觉,包括周末。因为儿子的英语较弱,从初中起,他就给儿子报了每周一、三、五晚自习后的“课外辅导”,周六日是奥数和航模的交叉进行。王波曾考虑过让孩子学一门艺术,比如钢琴、小提琴,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实在无力负担每小时几百元的课时费。

即便这样,王波计算了一下,妻子每月7000元左右的工资都花在了孩子上学上。

日益枯竭的北京水资源、日益拥堵的交通、日益买不起的房子……在王波看来,北京再也承担不起人口“日益增多”了。

王波说,之所以发帖子希望和“异闹”心平气和地谈谈,就是考虑到“非京籍家长”也分两类人:一种是自己都无法立足,却强拉硬拽地要孩子也待在北京;另一种是在北京工作了很久,盼望家庭团聚,盼望孩子可以在北京高考。

王波表示,自己支持后者,只是担心政策推进得太快,变成“虎头蛇尾”或是“半吊子工程”。“异地高考的口子一开,恐怕很多人削尖了脑袋也要把孩子送到北京来学习,包括有钱的、有权的,结果恐怕就是真正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人的孩子没学上了!” 王波激动地说,“这不是试验品或是烂尾楼,这赌的是孩子的后半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王波苦笑着说,儿子比自己想得开,曾公开反对自己去参加“请愿活动”,“没必要。”儿子告诉王波,北京近几年的高考录取率都在80%以上,10个人里有8个能上大学,自己肯定没问题。

但王波追求的是让儿子不仅上大学,还要上好大学,上一本、上一本里的名校。对此,儿子更是不以为然,认为与其削尖脑袋进名校,不如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于毕业后北京大学生依然面临就业压力的现状,儿子说自己不排除先去二线城市打拼几年的可能。

非京籍家长:“面对女儿失望的神情,突然感觉自己很失败”

找到陈恒是在腾讯QQ上的“北京随迁子女高考群”。这个群里,每天除了大量的发泄不满的信息外,更多的是有关异地高考的一切新的政策动态,其敏感度可比媒体。

2012年12月19日,非重庆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方案公布当天,就引发了群里的大讨论。有人称之为“直辖市的破冰之举”,有人赶紧将条件与自己比对打分说“看见了希望”,但也有很多人悲观地说:“现在的高考制度还不如古代的科举考试来得公平。”

群里也不光是高三的家长和考生,一些高一、高二、初中孩子的家长也在群里交流经验。一位网名叫“柏拉图”的家长,孩子才一岁,他在群里说:“对我的孩子来说,高考还很远。但作为父亲,我希望通过我的推动,让孩子获得在北京高考的权利。”

群管理员给记者介绍了一位“群里不爱发言但是大家都觉得他‘最吃亏’的陈先生”。

陈恒的“最吃亏”,缘于自己被非京籍家长公认的“最好的条件”:家庭收入高,拥有北京绿卡、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是非京籍家庭中在北京享受到的待遇最好的。但是,在孩子高考问题上,“绿卡不绿”。

今年48岁的陈恒,是美国留学生,回国后在家乡湖北工作,2000年被派到北京总部工作,妻子和当时6岁的女儿也一同到了北京。因为在外企工作,根据当时北京市的政策,陈恒很快便拥有了有“北京绿卡”之称的北京市(留学人员)工作居住证,女儿也顺利地在北京念了小学、初中,和京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谈起女儿,陈恒脸上有抑制不住的骄傲。陈恒的女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并且很早就表现出了英语方面的天赋,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是小姑娘的目标。不过进入高二后,班主任老师的一次约谈改变了女儿的人生轨迹。老师提醒陈恒: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孩子无法在京参加高考,回家乡考试,教材和试卷都不一样,又要远离父母,所以建议孩子尽早转入学校的国际部,早早为出国做打算。

但这和陈恒原来的设想完全不一样。“不是不舍得钱,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在中国接受本科教育后再出国。”陈恒说,让他更担心的是,国际部的风气不好,因为不需要户口,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报名,这些家境普遍优越的孩子在突然没了高考压力后变得互相攀比、甚至早恋。陈恒说,自己的女儿属于比较乖巧的孩子,刚刚转入国际部的时候,非常不适应,经常抹眼泪,一年多了,虽然情况逐渐好转,他们两口子也在尽力为她描述国外的美好学习生活,可在自己心里,不放心和担心的因素比女儿多得多。

2013年北京高考不允许非京籍生源报名,就连此前一直呼声很高的拥有“绿卡”的人也被挡在了门外,这让陈恒很失望。

知道消息的当天,他和妻子一夜无眠。面对女儿失望的神情,陈恒突然感觉自己很失败。但他仍对2014年的高考政策充满希望,毕竟马上北京就要出台异地高考的细则了,陈恒给自己打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他都认为女儿有参加北京2014年高考的资格,到那时候“是复读一年还是出国要看政策的变化”,陈恒说。女儿的想法和陈恒一样,如果后年可以在北京参加高考,她愿意复读一年。

第7篇

眼中有无《招生计划》,决定录取成败

在2013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有一对父女来到杂志社找到我们,希望给孩子填好的志愿方案进行风险评估,目的就一个:要力争毫无风险地进入孩子喜欢的大学和专业。在聊天中,笔者进一步得知孩子是复读生,高考发挥还算理想,超过了本科一批次省控线20多分(孩子第一年高考,成绩只上了三本线),欣喜之余,家长生怕没利用好分数,辜负了孩子一年复读的时光和心血,因此,凡事都十分谨慎。

为了保险起见,也征求了亲朋好友甚至是班主任的意见后,家长决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所很不错的二本院校的最好专业。考虑到女孩子学医工作稳定,加之自己家有亲戚在医院,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所省内的医学类院校,对于这样的选择,孩子也表示愿意。按理说,孩子的这个分数要进入这所大学,并学到合适的专业不是难事。但是当笔者接过孩子填写的高考志愿表时,有些吃惊。孩子所填院校清一色是医学类院校,专业不是临床医学就是医学检验,而且还选择了不服从专业调剂,对于这样的方案,本身就是风险。当记者的目光不经意掠过孩子脸上那副。“瓶底”般厚的镜片时,心里不禁一怔:落榜风险太大了!联想到在录取场上太多因视力受限而落榜的考生,笔者不敢马虎,立即询问考生的矫正视力是多少,孩子说:“可能800度吧,体检时没注意看医生的诊断结果,后来也没记住体检报告上关于视力的体检结果”,对于这样的回答,笔者有些担心,视力度数一定要明确,这是关乎考生能否被成功录取的大事。随即笔者建议考生立即去医院检查核实一下是否为800度。结论很快出来了,考生左右眼矫正度数均大于800度,根据《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以及相关院校的录取规则:“医学类、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心理学等专业不予录取色弱、色盲考生;任何一眼矫正度数大于400度的考生慎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任何一眼矫正度数大于800度、肢体残疾、斜视、嗅觉迟钝、口吃的考生慎报医学类专业。”

基于此,笔者建议考生放弃报考医学类专业,经过多次沟通和反复交流,学生和家长终于决定不选择医学类院校和专业,填报了另一所省属重点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后来也顺利被大学录取,从而有效避免了因为身体受限可能导致的落榜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的高考录取场上,笔者也录检了考生原想报考的那所医学院校,在该校的退档学生名单中,笔者清楚地看到,至少有三名学生因为:“根据我校《招生章程》规定,该生矫正视力大于800度,不宜就读我校医学类专业,视力受限,予以退档”的原因被予以退档处理。当看到这个结果时,相信学生和家长一定会庆幸自己当时的改变是多么的明智。

其实,在每年的高考录取和录检过程中,笔者都会有意识地搜集大量落榜考生的案例,这其中很多考生因为没有认真阅读院校《招生章程》和省级招生机构下发的《招生计划》一书而造成落榜。实际上在《招生计划》合订本中,每一所招生院校都特别给出了详细的备注和说明。而对于这些说明和备注,考生要么一扫而过,挂一漏万,要么马虎大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造成遗憾,这正印证了那句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多么深刻的教训!

解读:外语语种的限制绝大多数是针对非英语语种而言的,因为在大部分高校,英语都是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上课时采用的也是英语教材,所以这些高校在招生时在语种上会对考生有所要求。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德语(经贸方向)、法语(经贸方向)、西班牙语(经贸方向)专业明确规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等。除去这些明确规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的情况,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会建议非英语语种考生慎报,如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金融学(公司理财)、财政学(财政理论与政策)专业就建议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填报。

当然在外语语种的要求上,并非所有高校和专业只对英语“情有独钟”,有些高校的专业对外语语种的限制会有所放宽,如中国政法大学在提前批次招生的侦查学(网络犯罪侦查方向)专业,招收英、俄、德、法、日语种考生;西南石油大学俄语专业招收英语、俄语语种考生等。

关键词之“单科成绩”

原文再现

学校名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招生专业:国际经济

与贸易(要求数学、外语高考成绩及格以上)学校名称:浙江工商大学

招生专业:国际商务(要

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学校名称:内蒙古农业大学

招生专业:环境工程(数

学单科成绩≥80分()学校名称: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招生专业:土木

工程(数学高考成绩不低于90分)

解读: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最关注的是自己的高考总分能否达到高校的调档线,往往忽视某些专业对高考单科成绩的要求。然而基于一些专业学习的具体情况,很多高校针对相关的单科成绩对考生提出具体要求已是非常普遍的情况。考生在报考时需要看清楚相关专业的这一要求。

对单科成绩要求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对英语成绩的要求。如西南交通大学经济学类专业为中外合作办学,要求考生英语单科成绩达到单科总分的70%及以上;河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要求考生英语单科成绩达到115分(满分150分)以上等。除了上述对某一单科成绩提出要求的情况,还有个别高校的一些专业同时对多个科目的单科成绩提出要求,考生在报考时需要格外注意,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数学单科成绩原则上要求不低于100分,英语单科成绩原则上要求不低于100分;在提前批次招生的国际关系学院英语专业要求考生高考英语笔试、语文成绩良好等等。

关键词之“身体限制”

原文再现

学校名称:重庆交通大学招生专业:航海技术(航海)

第8篇

知情人士告诉《望东方周刊》:“叫停购房人户政策的实质是给持续升温的海南‘高考移民’热降温。”

据《望东方周刊》了解,海南高考报名结束后,海口市教育局局长韩美急得嘴上起泡。报名表显示,全国各地新迁户人琼的9803名外地考生中有9300余人在海口市报名参加今年高考,如果这些人全部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外地人挤占了海口市49%的高考招生名额。

“这简直就是强盗行为!”海南日报社培训部主任李平也是考生家长,她对“高考移民”挤占本地学生升学资源的行为深恶痛绝。

“我们的孩子要上学”

为查堵“高考移民”,今年4月份,海南省教育厅联合省监察厅、公安厅、民政厅以及省侨办等部门联合下发有关文件,要求各市县、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高考报名条件,对每一名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事后又组织了一个省内调查组、六个省外调查组,对各市、县已审查完毕的考生进行复查。

5月16日,海南省取消了340名同时在两省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考试资格。

5月28日,83名“高考移民”考生家长在《海南省340名被非法剥夺高考资格考生的家长代表联名申诉的紧急请求》上签名,开籽共特快专递至国家部门。

5月31日上午,又有20余名考生家长来到海南省政府上访,提出“我们的孩子要上学”的要求,同日,重重压力之下的海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最终恢复了这些考生的考试资格。

海南省2005年最终招生计划显示:高考本科第一批招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080人,本科第二批招生却减少了1303人。

根据《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暂行规定》,不符合条件的“高考移民”考生“只能报考本科第二批和专科(高职)学校”。

6月8日下午,高考最后一门考试正在进行时,500多不符合报考第一批院校的考生家长又来到了海南省政府上访,要求把调剂到第一批本科的1303个招生指标“还”给他们。

“海南‘高考移民’洪峰造成的冲击波将一直持续到高考录取结束后。海南必须下决心来堵住这股洪流了,否则造成的社会后遗症会越来越多。”海南省监察厅一位官员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冲击海南教育秩序

今年3月,为孩子复读报名参加高考的朱文海惊讶地发现,七个报名窗口中只有一个为海南本地考生服务,另外六个窗口前则排满了省外考生。

“临近高考的时候,班里的桌椅增加了两三排,新来的同学都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方言。有个河南来的同学连续二次数学模拟考试都拿了满分。”海南中学文科班应届毕业生林影是班里的学习尖子,面对临考之前赶来做最后冲刺的陌生同学她已经感到一种“威胁”。

“今年高考的数学考卷大家普遍感觉很难,但据说这些外省考生普遍比海南考生发挥得好。”高考结束后,林影心情沮丧地将志愿从心仪的上海复旦大学改为二类重点大学。

曾一再用外省考生成绩较好来激励本地学生的海南中学高三班主任刘哲信,考前给本地考生缓解压力,“这是教育政策的问题,我们无力改变,但必须坚强面对,你们要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但刘哲信认为,“海南省下面各县、镇中学的考生才是受到高考移民考生冲击最大的群体。”

据海南省教育部门统计,除北京、上海、外,全国27个省(市、区)在向海南省进行“高考移民”,尤以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河北、内蒙古、浙江、山东九省份为最。上述九省份今年有9600多名应试考生来到海南省参加高考,其中河南省3500多人,湖北省1500多人,江西1100余人,湖南1000余人。

“今年的人数比去年激增3.4倍,达到9803人。每5个海南考生中就有一个是‘高考移民’。”海南省考试局一位官员说,“我们还发现,大批考生来自同一个市县,其中河南信阳市达800余人,安徽铜陵市达600余人。”

《望东方周刊》记者在调查时也发现,河南新乡市第一中学有205名考生人户海南报考,占了其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也有175名考生人户海南参加今年的高考。

海南省考试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海南省高考报考人数为44914人,招生学校为929所,招生计划为34423个,均为建省以来最多的一年。今年海南省本专科录取率为77%,本科录取率为32.8%,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往年一样,海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均低于全国多数省份。

而今年也是海南省“高考移民”创下历史记录的一年。

政策漏洞

一纸户口是“高考移民”中官民利益博弈的根本。

如果将全国高考的录取形势根据地域绘制成一张地形图,远离内陆的海南岛就是一个盆地,而购房人户政策则使其演变为“漏斗”效应。

为拯救一蹶不振的楼市,处置积压房产,国务院曾先后下发过两个加快处置海南积压房地产的方案,给予海南省许多优惠政策。在此大背景下,1999年《海南省积压商品房转化为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出台,其中规定“单位或个人每购买25平方米的商品住房就可人一个户口,入户对象由购房人自行择定……学生从入户之日起,在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中小学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海南省本想以户口资源尽快给积压的房地产解套,这一规定事实上却成为高考移民洪峰的政策漏洞。

早在今年3月海南省高考报名前夕,海南省公安部门对2004年7月-2005年3月来琼购房人户的2.12万人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其中8800人为17-21周岁的适考青年;在海南省考试局对今年移民考生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中,300个样本中284人是移民海口市,其中269人是购房入户。

至今年3月份,海口市空置商品房已消化255万平方米。海南省建设厅厅长夏恩恕向媒体表示,两年内,海口、三亚及各市、县烂尾楼绝大部分处置完毕。 据海南省统计局统计,2000年―2004年五年时间内,海南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92.9万平方米。

由此推算,按每25平方米可落一个户口政策指标计算,海南新落户可达20万人。

6月21日,《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海口调查时发现,海口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户口代办”小广告。

据海南省政府附近一中介公司负责人透露,“按照行情,目前代办购房入户的费用是900元,我们这生意已经做了几年了,主要是给参加高考的学生办。”该公司还承诺可以办理学生学籍以及挂靠学校,但费用则涨到4900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许多购房者并不需要海南户口,而急于解套的房地产商发现,把户口倒卖给想在海南参加高考的学生比卖房更赚钱,于是从买房者手里收购户口指标,再倒卖给中介,这已经是海南地产商公开的秘密。

利益链条

“有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把一个班的学生都劝过来了。”海南省一家中介老板很得意地告诉记者。

为大批量开发利用好户口资源,赚取利润,海南省的中介公司纷纷联络动员家乡的亲戚朋友“购房落户”,甚或发展到把落户宣传单派发到内地学校。

而内地省份正为高考升学率焦虑的校领导,听到只要出钱就能消化掉中等以下的学生,亲自上门做学生和家长的劝服工作。

这些考生的家长在交了1万-1.5万元不等的费用后,把考生户口本复印件和身份证交给中介公司,中介公司就可到房产局登记户口指标,并从辖区内派出所开出准迁证,再由家长凭借准迁证将原户籍转出由海南省中介公司代办落户领取户口册、身份证等一系列手续。

来自湖北仙桃的曾玉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5万元把自己和孩子的户口迁到海口市后,报名、体检、考试期间两人先后两次往返海口,再加上高考期间在海口的食宿费用,为了给在当地可能落榜的儿子一个上学的机会,她付出了3万多元的代价。

今年4月,在海口市港澳开发区就职的张勇发现,上下班必经的国际研发学校的学生一夜爆满,百余名外地移民考生正集中在该校进行适应性的考前冲刺。

“一次性缴费4000元,再外加每月800多元的食宿费,外地移民考生就可在国际研发学校进行考前集中冲刺。该校甚至把校外一幢空置楼租下以满足新增学生的住宿需求。”张勇告诉《望东方周刊》。

实际上,海南省民办学校高考补习班招收内地考生,大发移民考生之财已经不是秘密。振发学院、华侨学校、国际儿童中心、国际科技园学校这些在海口市的年学费达万元的民办“贵族”学校,考前共招收了数千名外地学生。

高考期间,海口市所有宾馆、招待所更是千金难求一房。海口市金海湾酒店总台小姐回忆起当时的景象至今都兴奋不已:“比黄金周的生意都火爆!外地考生和家长都是组团而来,这些大客户都由经理亲自办理和接待。”

事实上,目前海南省“高考移民”已经达到了批量化、集中化和公司化运作的发展脉络,由于政策漏洞,“高考移民”事实上早已不再是“游击战”,一条有组织有计划成规模的移民产业利益链已经形成。

后遗症

“高考移民必须杜绝,这条以户籍指标买卖进行高考资源抢夺的产业链必然会滋生腐败。”海南省检察院检察官王珊愤怒地说。

王珊认为,教育腐败是户口指标商品化以及高考移民给海南省带来的另一负面冲击。

而在今年发生的海南高考移民事件中,移民考生家长身后的强大背景在海南省“有口皆碑”。

340名同时拥有两省户籍并在两地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被取消高考资格后,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事件却有了翻覆灼变化:重重压力之下的海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最终恢复了这些考生的考试资格。

“很多家长都是公务员,且在原籍担任相当职务,他们的经济能力和活动能力都非常强。有些人在短期内给孩子注销了原籍,并让当地派出所出具证明原户口未注销是由于数据传输有误造成的3然后家长动员当地政府部门出面给海南省施压。”知情人士透露。

移民事件因争夺高考资源而起,在这场冲突中,无论谁输谁赢,对渴望升人高等学府的考生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海口日报社记者王颖自儿子高考结束后就不断向海南省教育厅的朋友打听移民考生的报考意向,她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把儿子从黑龙江带到海南上学。

移民考生凭借自身优势,挤占海南高考升学资源是最令海南考生家长光火的事实。

海南省考试局历年统计显示,外省移民考生平均分又甩开海南本省考生70分之多。

在最近三年里,移民考生的平均录取率高达88.13%,海南本省考生录取率为81.9%。按此比例计算,今年高考移民将有8600多人被录取,如此数量将足以把海南第二、三批录取院校的8030个名额全部垄断。

来自河南的考生家长张国平想起自己当年参加高考时的惨烈至今还很痛心,“就算我考分比北京、上海本地重点线还高50分,在河南也只能读个专科院校。如果说我把孩子办到海南来给当地考生带来了不公平,那么高考招生河南考生的不公平又该找谁投诉呢?”

第9篇

90后的他出生在四川米易县的一个幸福家庭,童年无忧无虑。他本可以一直快乐下去,可这一切却在6岁那年戛然而止。那天,他一个人无聊,就在家门口折纸飞机,他追着忽高忽低的纸飞机来到了附近的工厂。纸飞机落地了,他捡起再次抛向空中,这一次,纸飞机腾空而起,一下子飞到了变压器上。他想都没想,顺着旁边的一堆杂物爬上去捡。刚刚上去,他就触电昏迷了。等他醒来时,整个人生彻底地被改变了,为了保住生命,他的双臂被从肩膀处截掉了。

懵懂的他只是对着空空的衣袖发呆,像返回到了刚出生时,一切都要重新学起。一天洗脸时,父亲把洗好的湿毛巾放到他的脚上,让他用脚举起毛巾擦脸。他抬起脚,没控制好平衡,身体朝一边倒了下去。反复试了几次,他才慢慢掌握好平衡,身体还很虚弱的他直到大汗淋淋时,才用这种方法把脸洗干净。这是他用脚做的第一件事,虽然很难,但终于踏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父亲又教他用脚握笔写字和刷牙。出院后,他在家练习了10个多月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生活上的事情基本可以应对自如时,他才走进了小学的校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理解了那场猝不及防的事故带给他的不同。但他以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脚应对着各种磨砺,有条不紊地打理着自己的人生。不仅如此,他还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小学、初中和高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他迎来了高考。每次模拟考总分都超过重本线二三十分的他,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可他用脚写字的速度还是慢了些,每门课都有没答完的题,尤其是语文,他担心写不完作文会扣分更多,就先写作文,结果时间不够,很多题来不及思考只能随意作答。即使这样,他仍考出了538分的成绩,超过一本线3分。梦想着能读一本院校的他,志愿只填报了四川省的三所重点大学,没想到却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命运又一次将他打到了谷底,但他笃定地相信自己并没发挥出真实的水平。他选择了复读,要用一年的时间将自己送进重点大学。这一年,他更专注于学习,更加认真努力,同时,也在不断训练自己用脚写字答题的速度。

越努力越幸运,也许连他自己都不会想到,汗水终于使命运为他打开一扇希望之窗。2015年5月,教育部颁布新规,特殊考生可享受照顾政策,他立即通过学校向招办提交了希望能在高考中携带特殊桌椅以及适当延长考试时间的申请。通过评估,他的申请获得了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的批准,不仅允许他携带特殊桌椅,每科考试为他延长30%的时间。最大的困难迎刃而解,留给他的只是发挥出自己的水平。6月7日,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此时的他,比一年前更加自信和从容。语文考试,他用脚不停地写了3小时15分钟,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他都顺利完成了,而且有的科目还有检查的时间。

6月22日晚,高考成绩公布后,他瞬间成为了四川省关注度最高的考生。总成绩603分,超过四川一本线75分。这一刻,尘埃落定,等待他的将是梦想的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