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新生入学总结

时间:2022-04-30 02:41:06

导语:在大学新生入学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新生入学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抓手

新生入学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事关一所高校校风、学风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个体一生的发展。良好的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良性循环的开始,可以帮助大一新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认识学校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教育与被教育的特殊关系,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代大学新生特点

当代大学新生成长在社会的转型期,除具有主体意识强、知识面宽、视野广、接受新事物快等优势外,还具有传统文化意识淡薄、人生目标模糊、思想压力大等特点,同时,独生子女的特殊成长背景和贫困学生数量增加等原因引起的吃苦精神缺乏、心理脆弱、思想负担沉重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到新生的健康成长,使得相当数量的大学新生长期处在不适应状态,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遭遇困惑,若教育管理不及时或不得当,极有可能成为“问题学生"。

首先是心理不适应。有的新生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失落感强烈,心理上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甚至会产生弃学念头。有的农村学生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没有特长,一经挫折和轻微的打击就会较长时间处在焦虑的心境中不能自拔,从而心理失衡。二是环境不适应。开始过集体住校生活,而许多新生从小形成的万事依赖家长的心理得不到延续,自己开始独立生活时,就出现了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三是学习不适应。大学里多是上大课,没有固定教室,教学模式由高中时的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大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将是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缓冲期和成长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学生无法形成较为完备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将对个体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新生教育对个体整个大学期间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抓好新生入学教育

(一)总体原则

新生入学教育总体原则主要是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思想,侧重校史、校情教育,安全防范教育,文明习惯养成和适应性教育,结合校院实际做到“目的性、针对性、广泛性”相结合。

(二)主要形式及内容

入学教育采用学校集中教育与学院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最后进行入学教育内容测试,考试成绩作为军训评优评先的主要条件。其中,学校集中安排校史教育、校友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含网上心理测评)、国家安全和法制教育、军事理论教育、安全和法制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消防和应急避险疏散集中演练等;各学院侧重本学院专业介绍、学生规章学习(《学生手册》、《新生入学指南》、《安全专辑》、《卫生常识》等)、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文明诚信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学校基本设施介绍、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等。

(三)相关要求

院系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做到“目的性、针对性、广泛性”相结合,积极组织、认真实施;根据学校总体安排,各学院要结合实际,创新性的制定各单位的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明确领导责任和相关人员职责以及入学教育执行人。按照新生1:100的比例选配责任心强的辅导员,并选有经验的做本学院辅导员负责人,所有辅导员要求坚持做到“五跟”,即跟训练、跟学习、跟活动、跟思想、跟生活。

在实施入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指导,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个性化教育。对特殊新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惑”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疏导和解决。做好相关记录,形成书面材料及时转报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各部门解决并自行存档;注意总结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及典型事例;新生入学教育结束后,各单位要进行全面的总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书面总结材料。

三、结论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一环,它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目前新生教育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很多高校的重视。因此,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都很重视对大学新生人学教育的研究,部分高校更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实践,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上,国外许多专家学者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也非常广泛,有的国家高校也以此为依据精心设计了人学教育的课程,如完整的新生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细致的新生入学手册,内容包括“怎样听课”、“怎样提问”、“怎样参与教学实践”、“怎样完成作业”、“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怎样调试自己的心理及如何寻求帮助”,许多大学还在学校的网站上设有专门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块,等等。

新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教育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整个大学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新生入学教育,不仅对新生个体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对学校的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的生态育人环境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政月,李耀宏:大学新生第一课――关于我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

第2篇

关键词:“95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问题;对策

进入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生活上有老师的关注和家长的照顾,所处环境较为单纯。然而,进入大学校门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需要自我调整和适应。面对环境的巨大差异,教育者能否通过入学教育使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进而对未来生活有所规划,对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学校的教育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新生入学教育,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总结工作经验,我们认为新生入学教育可以理解为: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教学目标和大学教育管理的特点,针对新生在思想、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对大学新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教育观念落后,目标认识偏差

1.对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很多教育工作者而言,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基本局限于“领导讲话、参观校舍”等。很多教育工作者尚未意识到90后大学生鲜明的群体特点和迫切需求。2.对入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入学教育目标是指实施入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从根本上规定了入学教育的方向、内容、途径。然而,不能准确把握入学教育目标,却是当前入学教育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现象[2]。3.没有落实“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教育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实事求是”,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是喜欢凭习惯和经验办事,习惯于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而没有充分考虑新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发展要求。4.入学教育主体单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本人的共同参与,学校要整体部署,利用各种资源做好该项工作。但实际上,入学教育工作基本落在了院系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的身上。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个别教育主体远远不够。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入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对入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偏差,导致了教育内容与新生实际需要之间的巨大落差。入学教育企图面面俱到,但时间所限,只能浅尝辄止;内容只限于校情校史、规章制度的宣传介绍,对新生缺乏具体、感性的指导,不能满足新生的需求。2.入学教育时间集中,周期过短。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是新生入学教育周模式,这种集中教育虽然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结果并不理想。实际上,新生刚入学,尚未接触专业课程,真正的大学生活尚未开始,很多问题没有暴露,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如此大量的信息。等到问题真正出现了,入学教育阶段却也结束了。3.入学教育结果缺乏考核评价。不少高校将入学教育纳入培养计划,甚至规定学分[3],这有一定积极作用。不少高校会对教育结果进行考试,但因为内容仅限于校规校纪或军事理论知识,而且是开卷作答,新生基本都能通过考试,这显然无法反映出入学教育的真实效果。除此之外,学校对入学教育这项工作,也缺乏考核评价机制。4.入学教育过程忽视校风、学风的影响。入学教育是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校风、学风又会反过来作用于入校教育。我们常说“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因此,不能忽视学校教职员工和高年级学生中的不良现象对新生的巨大影响。

二、解决入学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明确入学教育目标

第一个层面是基本生存层面的目标。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消除新生的不适应感,保证新生顺利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具体实现是:基本适应大学的饮食起居、熟悉大学的办事流程、保证正常的人际交往;基本适应与中学完全不同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第二个层面是基本发展层面的目标。教育工作者通过入学教育,帮助新生理解大学、融人大学,开始对日后自我发展进行一定的规划。具体实现是:了解大学的特点、理解大学的精神、修正自己对大学不现实的期望;了解所学专业、重新定位自己、基本明确学业目标和就业目标。

(二)创新入学教育方式

1.由“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入学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高校必须动员多部门力量参与其中,改变某个部门或系统“单打独斗”的方式。学校要建立统一指挥、各职能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学院具体实施的工作体系。2.由“集中时间教育”到“入学教育一学期”。入学教育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高校应该把新生教育向前延伸和向后延长,可与录取通知书一同邮寄入学教育相关资料,对新生及家长提出要求。同时,把入学教育贯穿于第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和课程内。

第3篇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入学导航系统;推广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4-0070-04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指高校为培养具备全面发展的新型综合素质人才进行的准备性集中教育,是在一定时间段内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学生具体特点及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入学新生进行教育,帮助其尽快了解、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为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阶段性教育。[1]因此,本研究为了辅助学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以本校为例设计开发了“新生入学导航系统”,以期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极具实用价值,并在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开发具有全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可用性的生成性系统。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简称DBR),是由设计实验(Design Experiments)演变而来的,最早由美国学习科学研究者Ann Brown和Allan Collins在1992年提出,后来也被称为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2003 年基于设计的研究小组(Design-Based Research Collective,DBRC) 为了避免同“实验设计”、“设计者研究”、“实验教学”等术语相混淆,选择使用了“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称谓。[2]基于设计的研究,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采用“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检测效果,根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设计,直至排除所有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3]本文就是根据基于设计的研究特征展开系统的设计和运用。

根据以上研究背景,笔者就如何开发一个高效、简洁、实用性强的新生入学导航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一、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基于设计的研究最特别的方面也许就是它强调教师、学习者以及其他人所面对的有意义的问题。[4]对用户进行需求分析和问题调研,有助于更好地开发教育干预,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将通过分析目标对象来确定存在的问题。

1.目标对象特征分析

大学新生刚刚从中学走进大学,不仅会经历周遭环境的变化,还会有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较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困惑迷茫。赵惠敏和喻萍总结出了大学新生的特点主要有:因考上大学而产生浮躁和停滞,踏入校园之后产生的现实与理想有差距造成的焦虑与不安,不适应新环境和人际关系产生的孤独与无助,落后地区贫困生产生的自卑感强烈,优秀生在高手云集集体中的失落感,学习方面的挫折与承受能力比较薄弱等。[5]

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开展大学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第一课,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各种高校都会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现行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制约着教育作用更好的发挥。通过查阅文献和对一些大学新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了解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

(1)入学教育缺乏针对性

传统的高校入学教育往往忽视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研究,几年甚至几十年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甚至说教的方式也不曾改变,没有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实现入学教育的初衷。

(2)入学教育缺乏全员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塑造着一个人的发展,三者结合才能够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新生入学教育往往只进行学校教育,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却是相当少,缺乏共同的支持。

(3)入学教育缺乏延续性

高校入学教育的时间短暂,刚经历过三个月的闲散期,要想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对即将生活四年的大学校园完全了解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让新生能够早点了解学校,最好在高考完后就对就读学校有所了解。

(4)入学教育缺乏多样性

十八九岁的大学生处在对什么都比较好奇的年龄,在大部分高校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载体的教育媒体形式单一,口头语言和书面印刷物等传统形式仍占据主要地位,不利于学生对教育信息的完全接收。

为有效设计开发一个优良的系统,必须着重以上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熟识校园生活的效率。

二、理论与技术驱动,设计开发系统

在对要研究的问题有了大致方向之后,由于基于设计的研究与教育技术领域其他研究方法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理论驱动,笔者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来指导新生入学导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1.理论与技术支持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它的核心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6]基于该理论,本系统的设计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入学阶段的心理过程,重视创设合理的情境,为主动完成意义建构创设条件。

(2)系统支持技术

该系统主要是运用Flash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Flash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交互式矢量图和 Web 动画的标准制作软件。设计者使用 Flash 可以创作出漂亮的导航界面以及其他奇特的效果,并且其较强的交互性优势可以满足用户各种交互需求,把用户友好概念纳入设计之中。结合Flash ActionScript2.0动作脚本语言,例如碰撞检测hitTest函数和鼠标事件isDown函数等系统函数,使整个系统互动性、可控性更强。本系统中的“校园导航”中就运用到了该类函数以及自定义函数进行开发。同时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来处理一些照片,使得系统界面更加美观。

2.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根据需求分析得到待解决的问题之后,笔者确定了本系统的目标,那便是在入学之初就解决新生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给他们提供生活服务支持,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根据这个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模块:

(1)学校位置:将地图由大及小,一步步缩小范围,最终找到学校所处的位置。目的在于使有意愿报考本高校的考生了解学校所处的位置。

(2)学校简介:主要介绍学校的环境和历史,使新生对自己将要就读学校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燃起他们对这所大学深深的热爱之情。

(3)报到流程:主要告诉新生在开学第一天应该如何办理入学手续。从资格审核、住宿安排、缴纳学杂费、办理校园卡、户口迁移等方面做一个简要的说明,使他们能顺利入学,避免走弯路。

(4)入学须知:在生活学习方面给新生一个大概的印象,包括日常学习、社团活动等方面,每一方面又有值得注意的小方面,为新生提供一些建议。

(5)校园导航:一个校园地图,将学校每座建筑的地理位置都标注在图上,如教学楼、餐厅、运动场等,想去哪个地方,可通过地图找到位置,并有详细的路线图可供参考,互动性强,针对性好。

根据以上设计,笔者开发出了一个导航系统,其中主要运用了Flash、PS等技术,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浏览。部分界面如图2所示。

三、系统的实施与评价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特征之一是具有情境性,强调运用干预手段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将设计开发的干预运用到实践中以检测其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迭代循环的实施过程,不断优化设计,修改方案,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有效的可推广的系统。

1.第一阶段

笔者选取某专业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该班共有40人,确保他们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该系统, 一周之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手段对该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价,得出他们在择校之前期望了解到学校的哪些方面,收集被测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并依据反馈优化系统。

(1)问卷调查

对该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对系统的满意度、期望等方面。调查显示,90%的学生表示非常渴望在入学之前就能了解到相关信息,指导自己入学之后的规划,避免走许多弯路;1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没必要提前知道,顺其自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系统将会有助于他们在入学之前就了解一些学校情况,其中50%的人觉得非常有用,能提供很大的指导意见。100%的人非常满意该系统的导航,清晰的导航体系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查到想要的信息不至于迷失。1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出现学校的位置,他们在报考之时己了解学校的位置,但是考虑到该系统的制作目的,我们会保留该模块。

(2)个别访谈

为了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该系统的态度和建议,我们随机抽取10名同学,对其进行访谈,挖掘到他们的隐性态度。通过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整理,大部分学生主要在内容方面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学校的建设历史和文化底蕴,学校的特色专业以及专业介绍,学生的学习氛围,扶贫政策等。

通过分析以上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的反馈,我们认识到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价值比较大,可以帮助新生很好地适应学校,并且系统的界面简洁,导航清晰,色彩搭配合理,针对性强,特别是校园导航交互性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生的目标地点进行迅速定位,选择最优路线前往目的地,节约了大量时间。同时也可在家中与父母共同使用该系统,进行讨论和调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也存很明显的不足之处,如系统包含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但是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在“入学须知”模块每一方面的内容应该更加具体,在细微处体现在校生的精神和风貌。

针对在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我们在下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将会扩展每一方面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在学习方面,陈述大学新生可以从哪些具体方面着手,包括课上、课后等;在社团活动方面,图文并茂,展现社团积极向上、风姿多彩的精神面貌等,同时引入高年级学生撰写的对自身大学生活的感悟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具有真实可感性。

2.第二阶段

在本次循环中,我们选取更大范围的样本对该系统进行试用和评价。在全校随机抽取大学新生100人,开始系统第二轮应用的尝试。根据上一阶段获得的应用和收集的信息,我们对该系统加以改进和扩充,除了增加之前模块的具体内容之外,还加入了规章制度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奖学金等的评选办法,考试考场纪律,诚信档案等内容;学校周边环境模块:主要介绍学校周围的环境,如有卫河横穿学校东西校区,交通便利,多路公交车停靠校旁等;老师寄语模块,主要是教师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提出对大学新生的建议;学长学姐经验地模块:主要讲述高年级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对学习生活的看法,总结出的经验哲理等。

笔者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再次评价,继续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一方面可以检测系统优化后的效果,另一方面再次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评价和反馈,收集新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循环提供借鉴。从本阶段的统计结果来看,受访学生对改进过的系统满意度高,可以作为高中毕业择校的依据,能够极大地方便学生和家长。不足之处是对学校相关内容覆盖面不高,部分感兴趣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到,他们提出可以再增加一些内容,如该校的就业前景、常见的心理疏导等。对此,我们将在第三阶段继续进行优化,增加职业生涯教育,如何在四年期间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和谐人际关系构建专题等内容。

四、推广前景

开发该系统的目的是让学生高中毕业之后择校之前就能充分了解到大学的风格和特色,为正确择校提供一个尽量真实的依据。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推广性,不仅仅适用于我们学校,也可推广至其他学校,因此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学新生入学导航系统。考虑到每一所大学的新生入学的流程以及具体学校内容是不相同的,可以做一个生成性系统,与数据库相连接,让不同的学校输入各自的数据,进而生成各具特色的入学导航系统,再将这些系统向全国大学新生公开。我们的建议是在高考毕业之际,由高中教师发放给学生,有助于他们提前了解每个学校的特色,综合权衡,选对学校,更好地进行人生规划,同时节省大量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的时间。推广之后,我们设想将校园导航通过虚拟技术进行建模,营造一种更加逼真、使人身临其境的效果。

利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不断地进行设计开发、优化完善、实施评价、反思总结,在这样一个迭代循环的过程中,由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明确新生的需求,重视研究的实用价值,最终开发出了一个新生相对满意的系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调查问卷的样本比较少、取样对象不够全面等,这些问题有待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继续探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焦洁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误区与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10(3):219-221.

[2]张文兰,刘俊生.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13-17.

[3]梁文鑫,余胜泉.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6(7) :19-21.

[4]焦建利.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取向[J].现代教育技术,2008(5) :5-11.

第4篇

【关键词】中美高校 入学教育 内容与方式 比较及启示

入学教育是新生转换角色的开始,是学校和新生互相了解的重要渠道。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融入角色,自觉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日益重视学生事务管理,在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一、中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能让学生很快适应大学学习,在第一时间内生动感受学校优良的校园文化和校风校纪。在学习专业思想、学习方法和常识安全法制教育的同时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从而快速融入对学问的热爱和研究中。当前我国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1.校史校纪教育。在入学教育中,学校会采用参观校史馆、开学典礼、报告会和文娱活动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学校发展的光荣历史,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状况,以及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们在社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等。了解学校的校规校纪,增强大学生纪律意识,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能够有序地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2.环境适应教育。在入学教育中,一般学校会让辅导员或其他老师把中学生与大学生及中学学习与大学学习等之间的不同向新生讲清楚,使新生认识到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以便尽快地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入学教育中也会开展一系列迎新活动,帮助新生有效地认识新群体及适应新环境。

3.专业思想和学习方法教育。在入学教育中,学校会请各专业的教师给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比较详细和清醒的认识。大学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要主动去发现研究问题。对新生进行专业学习教育,了解所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及专业特点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有效地进行学习。

4.生活常识、心理健康与安全防范教育。现今大学生大多适应社会及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因此对他们加强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也是很必要的。同时,对新生进行一些政策信息宣讲。一些新生在入学初会对大学里新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适应,出现心理困惑和心理落差。对此,在入学教育中通过讲座等方式,对新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理论教育。此外,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

1.全面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学校采取召开全体大会、听取报告、调查问卷、迎新晚会和文体活动等育方式,全面进行例如环境适应、角色转换、理想信念、校规校纪、职业生涯规划、安全、心理健康和专业教育等。也会采取一些座谈会、召开主题班团会、专题辅导和专题研究等一些形式教育方式。

2.专职与兼职导员相结合。当代高校会挑选一些高年级学生担任助理辅导员,这样可以发挥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优势,也会聘请优秀校友担任职业顾问,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使领导决策跟学生工作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利于新生入学教育管理的立体网络的构建。

3.重点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根据对新生教育的反馈情况,结合大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总结一些教育计划。在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重点内容教育,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每个班级设立一个心理保健委员,为每一个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一些因某些原因缺爱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爱,确保新生入学教育取得实效,为构建和谐校园保驾护航。

4.正面引导与反面教材相结合。在入学教育问题上,仅仅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如有计划地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校友代表及其他成功人士给广大新生现身说法,引领人生航程,使广大新生知荣廉,明辨是非,同时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反面案例,引导学生往正确的道路发展。

二、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美国高校普遍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它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提供完善服务为宗旨,通过校内外各种资源和力量参与配合,广泛开展有益新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熟悉及适应性训练课程,借助于入学前教育和新生日教育等三个不同阶段入学教育模式,使新生完成向校园生活过渡,促使新生和高校融为一体。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1.新生环境熟悉与适应性训练课程。新生环境熟悉与适应性训练是美国高校入学教育的必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术指导、人际关系等,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资格。美国的入学教育课程比较系统,为新生提供较多内容和较长时间的指导。在一系列讲座中也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现代教育方法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2.入学前的教育。美国入学教育计划启动的比较早,这种入学前的模式的教育,从大规模的校园参观到小型的团体会议,内容则通常包括与教师会面、校园游览以及学校介绍等。这种模式的项目也面向已经申请该校并被接受的学生,旨在向这些学生及其家长介绍学校服务,帮助学生进行学术和社会方面的调适,提出选择专业和第一学期及学年课程的建议。

3.新生日和周模式的教育。这种模式的项目在新生开学后的某天或者某周举行,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社区”,为学生创造一种归属感,使学生熟悉院校环境。在学生即将开始新的学术生涯之时提供这些活动,无疑给学生提供了熟悉学校环境以及与教师、员工及在校生相处的机会。

4.新生课程的教育。当代美国高校新生讲座可能是美国大小院校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入学教育模式。新生讲座实行小班化,讲座由两部分构成:(1)信息分享,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并学会应对他们面临的最初调适期;(2)创设环境,使学生融入团队,获得社会性支持。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所在院校,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术能力的发展。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

1.学前和学后教育相结合。美国高校入学教育启动早,随着大学竞争生源的加剧,美国很多高校实行入学前教育模式,把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提前到入学前的暑假进行,既面向已经被该校录取的学生,又面向那些主意未定正忙于择校的生源。领导该团队的是一位专职或兼职的项目负责人,一般由拥有硕士学位的专职人员从事该项目,赋予他们能够按教育目的计划和执行相应活动的职权,同时该负责人则必须具备与多部门合作共事的能力,在院校间有很高的威信,能处理复杂事务。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美国高校建立了学校与新生家长定期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教育的积极作用。学校采取跟家长通话、通信、召开家长代表会等形式,引导学生经常把入学后的感受与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参与到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来,实现学校与家长教育的优势互补。

3.统一和多样化教育相结合。在美国,高校的使命不同,也相应有不同的教育。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也需要不同的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广开思路,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个性化项目。高校生源多样化,多样化的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针对多样化的学生,根据新生的不同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4.强化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群体式教育为主,在一段时间内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这种密集式的教育活动中思想得到启迪,心理得到调适,行为受到约束,这本身就是对教育的强化。在这种强化式的教育中,同时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功能。

三、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异同比较

在入学教育方面,中美两国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立了入学教育的方案。通过对比可以为提高我国入学教育质量提出建议和观点,以下就是关于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异同点的分析比较:

1.美国高校入学教育计划启动早,中国高校则是集中进行在新生入学后。随着大学竞争生源的加剧,美国很多高校实行入学前教育模式,把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提前到入学前的暑假进行,既面向已经被该校录取的学生,又面向那些主意未定正忙于择校的生源。中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一般是在新生开学的第一个月实施,只有极少数重点大学实施面向保送学生的暑期项目。这些项目启动早,集中化,使学生更早的体验大学生活,既消除了学生择校的迷茫,又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是一种双赢的项目。

2.美国入学教育课程化,要求严格。在入学教育中,美国高校设计了完整的新生环境熟悉与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资格。中国高校多进行开学后军训、典礼、介绍、讲座等,也没有学分的限制,比较宽松。可以看出,美国的入学教育课程更为系统和严格,它能为新生提供较多内容和较长时间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对大学认识的系统化。

3.美国入学教育形式多样,中国高校入学教育相比较单一性更强。美国高校的入学教育呈现多样化趋势。在中国,大多数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主题基本一致,面对的是学生总体,现在正逐步走向多样化,广开思路,引导学生,但还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个性化项目。

4.中美两国高校入学教育面对群体不同。美国高校的入学教育群体广,不仅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还面向新生的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中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目前只是面对学生,还没有扩展到面向学生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新生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配合,把项目群体扩大到家庭成员,有利于给新生营造一个成长的和谐氛围。

四、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对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启示

新生入学教育对于整个大学生涯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在某种程度来说,一个好的开始就等于事情成功了一半。我国高校应该立足于当前新生入学教育实际,从美国高校新生入学中吸取一些对我国入学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第一步。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涯的起点,是对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它能帮助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克服思想上、心理上产生的困惑和矛盾的冲突,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适应期,完成角色的转变,为学生顺利地度过大学四年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丰富入学教育形式。在我国新生入学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比较宏观的的观点。即便是形式上偏重着重强调比较狭义的观点,然而像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也以宏观思想疏导为主要内容,偏重校风、学风建设,而详细的学习方法、校园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却很少被提及。我国高校在设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时,可借鉴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纳的一些实用且可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切实帮助学生熟悉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

3.扩大实施范围。在美国,新生入学教育的服务对象包括中学校里潜在的报考者、接到录取通知的“准新生”和在校大一新生。这种范围设定使新生入学教育成为一项长期进行的活动,使教育的开展可以做到循序渐进。另外,大学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还会以学科、宿舍、俱乐部或协会等形式将新生结成学习共同体或活动团体。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学生之间的影响,为帮助新生适应各种关系,融入大学生活服务。在我国,每年都有数百万新生涌入大学校园,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实现智力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新生身心健康发展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4.调动各方力量,设立长效机制。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在实施时,充分调动校内职能部门,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新生入学教育的顺利实施。另外,美国高校还对参与到新生入学教育研究或实践的教授及相关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人才参与到新生入学教育中来,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在我国,新生入学教育主要由学生管理部门参与完成,参与人员也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必须吸取美国优秀经验,加强校内外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校外资源的投入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方海明,吴婉湘.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专业化与学术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6,(6):57-58.

[2] 蔡国春.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观点、实务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104.

[3] 洪昀,吕晓清. 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J ].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 (10) .

第5篇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翻转课堂;易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28-04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出入校园的第一课,是新生完成角色转换、环境适应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新生树立正确的大学目标和发展方向,顺利完成专业学习,更有利于一所高校的长远健康发展。当前,各高校日趋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纷纷结合自身学科校园特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生教育体系。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将学生特点与时代特点、教育发展新趋势紧密结合,丰富新生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入学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目前我国高校在新生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现有的入学教育体系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1.教育内容体系单薄

目前各高校的新生教育,主要以校情校史、规章制度、校纪校规的教育为主,辅之以入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从内容上说,当前我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更趋向“适应性教育”。教育内容虽然针对性强,但较为单薄,更侧重让新生端正思想,注意安全,树立纪律意识等。涉及专业学习、思维方式等学术学习领域的教育内容较少,对于如何更好开展大学专业课程修习涉及不够,这对于即将开展四年大学生活的本科生或是科研学习的研究生而言,显然是不够的。

此外,校际之间、校内院系之间的教育内容也存在着问题,并不能实现教育信息互通有无,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只能接触到所在单位的教育内容,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似的教育现状,与当前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教育初衷是相违背的,更容易造成新生教育内容的偏离和缺失,如理工科学院的新生往往在人文社科类教育内容方面匮乏,而人文学科的新生则在理性思维等教育上出现缺失。

2.教育时间集中、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的新生教育,时间多集中于新生开学报到后的一到两周,由学校或学院层面统一集中展开。往往采取“新生教育周”、“新生活动月”等形式,通过连续的年级大会或专题讲座集中完成,教育方式主要为主讲老师的单向传输,缺少互动,加之一场大会或报告往往是整个系、整个年级一齐参加,互动性差,教育效果有限。过于紧凑的时间安排,更像“填鸭式”的教学,能给学生留下的实际效果存在很大变数,不利于大学生更好的认识大学,了解专业学习。

3.教育体系缺少评价与反馈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普遍缺乏新生对于教育教学内容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前文已述,受制于教育时间紧凑,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目前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讲教师“传经送宝”的教学地位更为突出,新生入学教育更像一个“普及性”的讲授过程。学生参加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如何、学习效果如何,并未得到学校、学院与教师的关注。新生缺少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与反馈,也缺少一个类似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的平台与机制,导致新生参加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不能得到及时良好地体现[1]。

二、翻转课堂教育理念运用于大学新生教育的优势

翻转课堂最早是以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面目出现,提倡综合利用PPT、视频、微课等多媒体媒介,通过课前课后的网络资源整合,挖掘学生课下时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延展到课外,而在课堂则以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沟通交流为主。从而实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翻转”,将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课堂教师教学转变为教辅相长、学生主动的翻转课堂[2]。

而今,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本身。这种转变教师主讲人身份,挖掘学生主动性,有效占据平日碎片化时间的“翻转”理念实质上已经充分适用于各类高校教育场景,对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同样具有实践价值和应用优势。

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翻转”,有利于增强新生对于教学内容接受程度

翻转课堂指导下的入学教育,意味着教师由传统的教学内容单向式讲解翻转为师生间的交互式讨论的引导者以及问题的解答者,这就要求教师的自我角色和发挥功效需要重新设定。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资源重新设计、现场教学的讨论、和交互式的引导,完成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再分配和再利用。学生则从传统中国教育“被动性”接受者的角色,“反客为主”,学习的理念变得积极主动,逐渐变成教学活动的研究者[3]。学生既要在入学教育课程之前先行完成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源的阅读学习,还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借助各种多媒体和网络在线资源完成课前学习内容的反思提炼。在此基础上,学生应在教育现场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交互式讨论,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学。通过教师、学生的角色翻转,可以实现新生对于入学教育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完整接受,这对于以纪律规章制度、专业学习引导为主的新生教育内容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第6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入学教育;创新;路径

随着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社会群体。学生个性特征差异较大,他们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反应模式,已不是他们的前辈们可以轻易理解和对接的,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需努力探索教育和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并力争使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为实现这一理念的载体。学院一贯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结合“95后”学生出现的新特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形式,总结了一些经验成果。

一、开展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需求分析

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正如他们对于青春和幸福的理解,有一种残酷的延期支付的特征——只有等它成为过去时之后,才能进一步得到深化。为了少一些走出大学校门之后频发“当时要是知道这么做就……”的感慨着,学校要坚持教育与引导,组织和落实好新生入学第一堂课。要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必须首先了解和分析新生的特点和需求,才可以做到“量身定制”和“有的放矢”。其中大学新生最迫切的需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指导教育的需求

大学学习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上岗前培训”,具有较强的专业定向性和一定的研究探索性。在大学里教师课堂讲授量减少,学生自习量增加,较多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教学和学习方法上的反差,处于压力和矛盾之中,表现出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许多新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表现为求学动力的暂时消失和目标未定的彷惶。还有的学生受“大学六十分万岁”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入学以后学习态度不端正,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走向另一种误区。

(二)环境适应及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需求

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身份的转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急剧转变,社会、学校、家庭开始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愿意积极适应并努力获得社会的承认,但因经历尚浅,缺乏社会经验和能力,往往会产生迫切与人交流却又不愿自己主动的心理阻塞,产生对人际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在家庭的保护下,95后大学生缺少与同龄人共同成长的机会和经历,在新环境中,他们对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等较为敏感,容易猜疑别人与之交往的动机,面对来自学习、生活适应、人际关系、社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这对新生入学教育中如何提高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要求。

(三)心理调整及情感满足的需求

大学生处于人生学习、积累、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成长的根基和保障。95后的学生学习接受力普遍较强,但需要加强挫折教育。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度依赖心理,缺乏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休学、退学等学业问题、自杀及相互报复等事情时有发生,引得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并探究其原因并寻找对策。从时间维度上看,在新生入学时需进行心理测评并适时进行心理辅导,也是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时机。

二、国内外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

在欧洲发达国家,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经历百余年的发展,最早源于波士顿大学,学校为新生开展了“入学指导日活动”,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情况,更快地进入角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新生入学指导项目包括“迎新周”(weekofwelcome)、在线学业手册、“新生头年计划“(TheFirst-YearExperience),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专门针对大学新生教育引导的长效操作模式。为了协助新生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便学会如何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本科生涯,加德纳(JohnN.Gardner)最早提出“大学新生体验计划”,其主旨是为学生组织进行了一学年的指导课程及服务活动,其外在功能在于对新生适应的帮助和指导,其内在功能在于改善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我国对新生教育引导的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如2005年浙江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计划中就明确提出大学第一年是关键一步的教育理念,并在此指导下践行了“新生特别教育计划”,推出了“新生入学教育月”,建立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中国地质大学实施“一站式学生服务工程”,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长江大学在新生教育中坚持建立“一年级工作部”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校园生活、学习习惯和专业认知上给新生进行专项指导。三、创新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具有导航性和基础性作用。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新途径,丰富教育载体。

(一)人本化——树立以生为本、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要立足于其办学特殊性、95后新生的独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创建特色,使其成为民办高校办学的闪光点。具体来说,要以学生为本,重视个体,贴近学生的生活,真正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不同角度、范围、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形成“立体化、精细化管理育人”的工作格局。在实施过程中,抓适应教育,即专业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作风训导,引导同学们走好大学第一步。要整合资源,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联动和联通机制,形成网格化交叉管理机制。针对民办高校老师“上课来,下课走”的状况,对入学新生实施“学业导师或素质导师”,发挥“导学”效用,覆盖新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大学生活并认真贯彻落实。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以“班主任四年制”和“新生助理班主任”为特色,发挥班主任和同辈群体“导学、导管、导助”作用,推行全员育人,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学习。

(二)生活化——丰富第二课堂,创新多维多元载体

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效能,有效利用开学周集中教育阶段,务实课堂教育,完善入学教育第一课堂机制,拓展第二课堂载体,注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结合,使两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相互促进,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因此,促进“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有效对接,是深化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实施学分制后,班级功能弱化,使得寝室成为一个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和管理服务的重要阵地。学校通过组织校领导,教师走访新生宿舍,辅导员工作近寝室,推进学生成长成才,使寝室入学教育成效“实”起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校友交流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收获,开拓思维,锻炼能力。

(三)校本化——依托平台,多元协同,创建教育品牌活动。

1.以“传统书信”为载体,前移新生入学教育。为确保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入学教育的广度,有效利用“首因效应”的重要时机,将该环节提前到学生报到前,并贯穿在整个第一个学期。在学生入学报到前,给学生寄送学校的院系介绍、专业概况、学生成长成才等材料,帮助学生入学前认真学习,了解学校。结合“95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开展以“三封信”主题活动,引导新生用传统的书信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养育、对恩师无私教育的感恩,使学生之恩于心,报恩于行;通过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特色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结合大学生学业生活规划,提前为大学学习生活设定目标,用书信记录梦想,将其内化为激励自身前行的动力。通过写好“三封信“来表达亲情、谨记恩情、加强感恩教育,确立未来发展目标,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反思和定位。2.以“现代新媒体”为载体,将入学教育植入学生生活。目前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青年学生群体中96.5%的在校大学生都是网民,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微信、微博等媒体“碎片化”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已成为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把新媒体技术当成入学教育的重要载体,这需要教学管理者有智慧的利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在做好审核机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管理工作服务。(1)新生入学教育校园资讯平台——可鼓励学生写博客、日志来传递情感与思想交流,不断传递“正能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积极设计研发移动互联网校园资讯产品,如校园资讯手机客户端、校园公众号等,开设“最新生”等专为新生服务的栏目,包括新生攻略、学校介绍、专业介绍以及学校周边介绍等内容,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借助网路平台,融学习、交流、娱乐功能为一体,使学生喜闻乐见,长才情、促成长,形成良好的学风。(2)新生入学教育微课网络课堂——结合其他兄弟院校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网络素质课堂学习,如微信微课群,学习内容涵盖学校校史校情、发展现状、专业以及学科情况,还包括专家教授介绍、人才培养特色、校园文化、各项管理规定以及发展规划等。通过网络课堂,引导学生立体、直观地了解学校概况,明确大学学习的目标与责任,了解大学校园精神,帮助学生较早规划好大学学业及生活规划。(3)微博(信)新生家长会——新媒体时代家校联系的有效探索。可借助微博(信)在网上召开新生家长会,邀请院校领导、专任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班主任、辅导员,就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通过建立新生微博(信)家长会,及时学校最新资讯,促进家长与学校进行网上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整合资源,凝练家校育人合力。(4)榜样示范,浸润式教育模式——结合95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打造“榜样武设”活动,以颁奖或开学典礼为切入点,以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为载体,模块化设计颁奖典礼内容,选取优秀毕业校友、在校优秀的团队和个人,通过视频拍摄真实记录不同类型榜样的日常学习和个人感悟,将可亲、可敬、可爱的身边榜样呈现给学弟学妹,形成鲜活、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以先进典型带动人,创新榜样教育,营造争先创优的积极氛围。

(四)延续化——加强后期教育,建立长效机制。

新生入学教育不只局限在学生入学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要将新生入学教育与学生发展的规划合二为一。在新生入校后集中开展校情院情介绍、校纪校规、专业介绍、适应性心理辅导,这一系列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贯穿于入学第一周、第一月、大学第一学期及大学一年级全程的持续性教育和学习。根据大一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学业问题、心理问题等进行分阶段循序渐进辅导。如9月的主题为“适应”,通过新生军训及校史校情为核心,帮助新生了解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10月的主题为“转变”,以薪火相传的新老师交流会为重点,加快角色转变;11月的主题为“融入”,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生活处处皆教育理念,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新环境;12月的主题是“规划”:生涯规划为导向,帮助新生尽早做好大学四年规划,强化学习动力。本着“赢在起点、赢得未来”的工作理念,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新途径、新载体,以帮助新入学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熟悉学习环境,完成角色转变,满足大学生素质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2015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晓京: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89.

[2]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45-46.

第7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教育;案例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高校都很重视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国外的大多数大学都有相应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新生的入学教育[1];而在我国,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工作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大部分高校还是由学校的领导、辅导员等人员来完成新生的入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和成果。作者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参加了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我院入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入学教育现状 目前我院的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校情校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基础文明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专业引导教育、医学发展趋势教育等九项教育内容,采取学院、院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由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学校的统一的入学教育,院系进行专业教育。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人员不够专业,课时少 我院的新生入学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都是由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主管、院系的书记、副书记以及辅导员老师组成,且没有专业的培训。同时,鉴于医学独立学院的特殊性,我们为新生安排的入学教育的课时相当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生入学教育的发展。

1.2.2没有开展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我校的新生入学教育还都局限在开讲座、作报告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没有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出现了学校忙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入学教育,而学生却对教育内容严重抵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且没有把入学教育贯穿整个大一整个学年。

2.案例教学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实施

2.1建立案例库 建立2-3个案例库,包括学院教学成就、专业发展状况、学生管理案例等三个案例库。通过攫取了学院的宣传片和学院近期各项活动的视频资料,用视频的直观形式为学生展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对学生的关心;同时,创造性地把毕业生给母校的留言、视频、捐赠融入课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校的浓厚的师生情,校友情。同时,充分利用行业先祖和本专业的优秀学生代表的先进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专业的发展前景,为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做好规划,更好地融入自己的集体。

在学生管理案例的选择上,选取学生工作中的不同典型案例,涵盖日常管理、违纪处理、资助、入党等多个方面,通过让同学们分析案例,代表学校来选择解决方法,使学生真正换位思考,把学校的管理融入自己的价值观。

2.2 组织实施 在入学教育的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观看相关的视频,每个部分结束,留有10-15分钟时间由各班分小组讨论,然后,在每班抽取2-3名同学上台为大家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最后,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并积极引导同学们正确的看法。

3.讨论

大学生活,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创造性地扩充和完善新生教育的模式、内容和评价体系,实现新生教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实效化,将是中国学生工作管理者所需要的思考和明确的实践方向。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已成为无可争辩的共识。人才不仅仅是智力上的优异,更是健全人格的发展。当前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发展的落后状态已经明显不适应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从高中向大学转变的第一步,是大学的第一课,在整个大学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新生教育纳入大学教育体系中,从学生的思想、学业和生活综合计划与实施,结合学校特色开设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同时,入学教育应该贯穿大一整个学年。他包括很多方面,从发通知书中的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开始,到学生大一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为止,这大一期间的新生接待工作、学生干部竞选、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等,还包括学校的整个育人环境,都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的高校,我们天然具有一批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生力军,他们就是高校的政工干部,他们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了解学生的需求,特别是辅导员老师,很多和学生年龄相仿,可以很好地开展朋辈辅导。同时应该鼓励更多的一线教师、知名校友、成功人士以及高年的学生参与到此项教育中来。同时,学校的大环境,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要求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学校的每一位职工,都要加强师德教育,时时处处做好学生的榜样。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在这个体系中,家长是“主导”也是“主体”。孩子的成长成才家长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2]。90后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新生是生理上的成人,心理上的准成人 [3]。这样的大学生,他们的教育管理方法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我们要动员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孩子,并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实施者的老师,应该广泛涉猎国内外新生入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我们必须根据大学新生的身心特点,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教育内容精心组织安排,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的入学教育方式,比如视频、案例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同时配合专题报告会、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多开展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恳谈会等;同时,可以走出学校,参观革命旧址、大型厂矿企业、校容校貌;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青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新生入学教育期,提高教育效果。最终达到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让学生思索自身状况,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开展,指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1] 吴雨涵,林国治.新形势下我国大学新生教育的对策探讨[J].大家,2012,4:375-376.

[2]白玉,于欣欣. “以问题为中心”的大学新生入学指导体系的构建与思考[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

[3] 黄政月,李耀宏.大学新生第一课―关于我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6(3):49-52.

第8篇

关键词: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在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大学一年级便是人生之中的紧要处,因此“如何引导新生顺利度过大学的第一年”成为学生工作者,尤其是新生班主任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1,2]。笔者总结了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归纳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1,3]

1.生活方面。大学开始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一切需亲力亲为,致使一些已经习惯被父母照顾的学生,一时间束手无策,内心感到苦恼、孤独,产生对生活的困惑。另外,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各不相同,部分学生不能忍受他人的不良习惯,也不喜欢本应自我决定的作息时间被限制,这些都使他们感到苦恼、孤独、郁郁寡欢。

2.学习方面。从小学到高中,80%的知识是从老师那儿学来的,存在着师长“要我学”的思想,进入大学后,教师讲授的知识跨越大、内容多,要求学生们在课余自己找参考书,才能融会贯通,变成了“我要学”。大学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完全靠自己的主动和努力,许多新生入学后,面对新学习方式不能快速适应,出现自责、自卑、焦虑等状况。

3.思想方面。大学提倡的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模式,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在这种较为松散的管理环境下,会迷失自我,逃课、沉迷于网络、夜不归宿,等等,使他们渐渐丧失了求知进取的信心和斗志,没有坚定的奋斗目标,使得大学成为懒惰的温床和放松享乐的园地。

4.人际交往方面。迈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高中时代都会被师长给予特殊“关照”,这使得他们心存优越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迁就别人。这种“唯我独尊”的心理让他们在大学生活中产生诸多困惑:为什么与人交流这么困难?为什么活着这么累?甚至产生自闭等心理疾病。

二、形成大学新生问题的成因[2,4]

1.自身原因。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在高中基本都是学习的佼佼者,是老师的“宠儿”,是同学羡慕的对象,是家长、邻居眼中的“好孩子”,受到周围人的特殊关照,内心颇具优越感,产生“只要成绩好,别的什么都不重要”的观念,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他们在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家庭方面。大学新生在成长过程中受重视、受保护过多。这种倾向与“家庭经济好坏、社会地位高低、是农村还是城市”相关性不大。长期的“吃独食”,让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不善于交流,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

3.社会环境。刚摆脱高考的新生们,由于奋斗目标缺失或不明确,又没有了家长和老师“耳提面命”的指导,极易受当代社会的“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变得好逸恶劳,将“逃课”、“挂科”、“谈恋爱”当成“时尚”,奉行“60分万岁,61分浪费”,只求考试能过关,不求知识能掌握。

4.学校方面。应试教育一直占着主导地位。这造成人们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重视知识教育,关注学习成绩;忽视探究知识本身的过程,重视知识结果的正确性;忽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智育的提高。这样的教育致使学生们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协调发展。

三、解决大学新生问题的措施[5]

1.做好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新生认识自己,重新定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职业测评网站的测评工具,引导学生对自己做深入的了解,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进而做好规划,抵制社会上盛行的不良习气。

2.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培养专业兴趣。有计划、有延展性地邀请本专业的知名校友、知名教授给学生做报告,向学生介绍专业内容、专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具体应用形势、专业未来的前景、本专业成功案例等,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引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好奇心和上进心,树立“知识至上,学业为重”的良好学风。

3.加强情绪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如问卷调查、思想汇报、与学生面谈等)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学新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从而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的忧虑;还可以使教育工作者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缓解大学新生的孤独感,让他们感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4.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对于他们自觉抵制和清除一些错误,从而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具有重要意义,这种集体的熏陶和教育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建立班级主页,通过BBS、E-mail、博客、飞信、QQ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开展主题讨论、专题聊天、网上访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既可增强大家的集体观念、促进相互的团结友爱,又冲淡了一些学生想家思亲的情绪。

5.建立家长、班主任有效沟通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通过开班会或者去宿舍走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声及动态,利用电话、飞信、网络等各种方式及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生活状况,教师与家长联合起来一起帮助大学新生战胜面临的困难,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6.为新生配备成长顾问。新生入学后,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地融入大学生活,而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代沟,在这种情况下为每个新生班级可以配备新生成长顾问,让学姐、学长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新生适应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作,只有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与管理育人相结合,班主任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短期教育与中长期教育相结合,才能实现与新生的心灵沟通,提高其适应性,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大学新生缩短适应期,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蒲俊霖.浅谈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33-35.

[2]夏坤,沈鹏.新生头年计划:美国高校入学教育的有效途径[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4(11):1-4.

[3]王勇,黄瑜.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0,6:67-69.

第9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新生工作对策

经过高考的洗礼,广大学子抱着对“象牙塔”的憧憬与渴望,来到这期盼已久而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校园,让很多第一次离开亲人的新生们感到茫然。如何让这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们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辅导员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下去的基础。

一、大一刚入学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再加上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还有边远山区的;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样一个陌生而又崭新的环境。

2.自理能力差,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门,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的比例数逐年增加,他们有的在家里甚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导致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高中时期,虽然部分学生也寄宿在学校,但是家长们会经常性的去学校问寒问暖,学生也经常回家享受“皇帝”或“公主”般的待遇。进入大学校园后,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自己做,自己去想办法,这种依赖性和独立性的矛盾和反差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怀念和留恋,导致他们对新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

3.学习方法不适应。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虽然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高的升学率,都采用了灌输式的教育,完全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而大学的学习相对比较自由,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讲授也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课后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查阅大量资料,总结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自己熟练的基本技能。习惯了“灌输式”教学的学生,面对这一教学方式转变,部分大一新生感到极大的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往往表现为课前不知如何下手,课后无所适从,毫无头绪。这一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导致了部分高中时优秀的学生,期末考试好几门不及格。

4.突然间没有了目标和方向。“金榜题名”是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秉烛夜读、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一旦他们实现了目标,跨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门,拨开了“象牙塔”上那层神秘的面纱,往往有一种大学生活不过如此的感觉,有些同学就此止步不前。根据我们对大一新生的调查,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方向,学习缺乏动力。有些同学感觉十年寒窗苦读太辛苦了,现在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了。他们一踏进大学的校门,就对自身的要求放松了,就像断了弦的发条无论如何也绷紧不起来,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突然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针对上述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如下做好新生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二、做好新生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1.充分做好迎新前的准备工作。我把迎新前的主要准备工作放在了阅读新生的档案。阅读学生的档档一定要认真、仔细,最好是把他们的特点特长都记录下来,把他们的家乡、家人等情况也一一记录下来,便于分班,便于分配宿舍,也便于今后对学生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2.迎接新生,要做到“三个第一”。(1)要见好“第一”面。报道的第一天,应该是学生最难忘的一天,新生进入校园见到的第一个人,遇到的第一件事,都有可能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辅导员的第一印象,更是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辅导员要高度重视见好学生第一面,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要特别注意,要争取给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在报到当天,辅导员第一面就能叫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能关切地提及其家人、家乡、旅途等话题。这样的交流不但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辅导员就是他们在这个陌生环境中的唯一亲人。总之,辅导员与新生的第一次见面,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开端,作为辅导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2)要“第一”时间走访学生宿舍。报道结束后的当天晚上,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到学生宿舍走访。了解他们的住宿情况,是否还有需要解决的困难,并和他们亲切的交谈,嘱咐他们要尽快适应新环境,尽快结交新朋友。并告知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一定要注意人、财、物的安全。这样的走访会让学生感到很温暖,有家的感觉,同事也让学生对辅导员更加信任。(3)要开好“第一次”级队会。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二天,辅导员集全体新生召开第一次级队会。这是辅导员和学生最正式的第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级队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切记不要一味的说教,这样会让学生反感,要做到既严肃认真,又要生动活泼。

3.做好军训期间的安抚工作。军训是大学的第一课,通过军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又可以磨炼他们意志。但是对于这些娇生惯养的“90后”来说,军训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军训中退缩者不在少数,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好他们的安抚工作,让他们坚持军训。

4.组建好第一届班委会。第一届班委会的组建直接关系到今后班级工作的开展。因此,辅导员一定要高度重视第一届班委会的组建工作。班委会的成功与否在于班干部的选拔,辅导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部分任命与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重要班干部如班长和团支书可以根据辅导员所掌握的情况进行任命,其余班委成员可以通过班级民主选举产生。

5.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1)做好贫困生的工作。对于贫困生来说,则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告诉他们贫困不是自己的累赘,不是低人一等的条件,相反要让他们摆脱这种阴影,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我就曾经对他们说过一句话,没有生活费了来找我,虽然我没有多少钱,但是我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你们,但是你们一定要努力上进。(2)做好单亲家庭、性格孤僻等学生的工作。一定要深入学生中摸底,掌握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孤僻等学生思想动态。如发现问题,及时找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及时的调整心态,以一种积极心态去面对大学生活。

总之,新生工作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开端,关系到辅导员工作的全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