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7 23:28:08
导语:在网络经济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网络经济中,知识和信息是决定网络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人们通过对网络知识信息的共享实现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在产品生命周期渐短,技术创新加速的网络经济时代更应当及时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一般认为,网络经济中的竞争核心就是技术创新。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在于鼓励信息知识创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经济下的知识产权改变了传统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等一些基本特征。此种产权因存在形式的数字化和高效率的传播速度得以轻易的复制和传播,由此产生两种不同的影响。其一,知识产权人对其智力成果的垄断和控制因知识的的传播和流通而受到削弱;其次,通过网络的外部作用,知识产权人可以通过放松对专有的控制以到达提升知识产权价值的目的。因此,在网络经济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地界定权利人的独占权利甚至垄断行为,以保护知识产权人利益实现知识产权人、知识传播者与使用者的共赢。然而,当技术得不到有效保护时,知识产权人就会减少创新投入,整个社会的创新和进步也会因此而停滞。因此,给网络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解决网络经济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网络经济中反垄断规制与知识产权保护之结合
我们知道,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创新的不竭动力,而反垄断法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使两者统一于网络经济的发展之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替代效应和互补功能,便成为促进网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经济中,垄断和竞争并存是比较常见的现09:29:49象,较高程度的垄断性和较强的竞争性甚至可以说是网络经济的基本形态。网络经济中垄断行为拥有更多的技术烙印。在网络经济中要获得主导优势就得靠创新的技术。网络经济企业在花费了大量人力、资金之后开发出来的先进技术势必会申请知识产权,因而网络经济中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知识产权也成为了衡量支配地位的又一要素。虽然知识产权是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中的一项,但是知识产权拥有的多少与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在相关市场的市场支配力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与此同时,网络知识产权的获得使得后来的主体在相关市场中进入困难,且受制于已拥有知识产权的主体。因此在知识产权这种权利严重助长知识产权人的支配地位时,有必要对此产权进行相关的必要规制。知识产权保护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最终目的是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最大化贡献。在现实的网络经济中,反垄断过程要兼容知识产权对创新的激励和保护;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防止知识产权人借助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增强市场力量,形成市场垄断地位。
三、我国网络经济中相关制度的完善
一般来说,市场竞争法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即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其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首先,适用对象的特定性。市场竞争法适用对象有两类,即不正当竞争关系和垄断关系;其次,阶段性。市场竞争法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它的出现和发展有一个过程。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催生了市场竞争法;再次,行政干预性。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和完善,但是不管资本主义市场还是社会主义市场,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即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引发贫富差距扩大、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因此政府必要通过立法的方式进行市场干预和调节;最后,社会性。市场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竞争,它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竞争不局限于个体之间,而是整个社会参与性的。因此,必须要利用市场竞争法来正确处理好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切实维护好所有市场主体的根本利益。
二、市场竞争法对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初期逐渐出现了这样一种需求:需要成立某种通用规范或者规则,将社会生产、交换和分配行为纳入其中,让所有人都在这个范式下从事生产活动。这个规则最初以社会风俗、习惯出现,最终演变成了法律。”一般来说,市场竞争法对网络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促进网络经济信用体系发展制定市场竞争法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市场经济主体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服从一般规定和条件。网络经济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传统市场交易行为和习惯由于在短期内存在惯性作用,无法彻底改变或者替换。加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当前市场竞争法一个主要作用是促进网络经济信用体系建设和发展,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网络市场经济体系创造有利条件。有学者指出,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这其中有其自身的组织形式、道德标准和规则,是独立于政府管制之外的。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规律。网络经济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的,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我们不能将网络经济正常运转建立在个人、行业自律和市场自发调节基础上,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必须要发挥法律的规制性作用,建立网络经济信用体系,这是独一无二的选择。
2.以市场竞争法为基础,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垄断日益凸显。市场垄断有多种表现方式,例如技术垄断、人才垄断、行业垄断以及产品垄断等,不管是哪一种垄断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出现,一些实体经济交易开始转向网络交易,在这种发展驱使下,一些传统垄断逐渐被消除或者降低。因此,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市场竞争法,为网络经济发展扫除各种垄断障碍,为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奠定坚实法律基础。
3.促进虚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网络经济发展质量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发展质量较低、综合效益不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失衡、市场体制不健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制定和完善市场竞争法,适当降低垄断性和反竞争性的认定标准,引导和扶持高新科技产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和高技术含量企业快速发展,为它们营造良好的网络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网络经济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三、结束语
近两年来,人们对网络经济的热情迅速升温,大量资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纷纷向网络概念聚集,对网络经济的讨论乃至争论也一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是我们讨论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
网络经济的实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形成的网络经济,以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为基本特征。短短的4年时间,因特网的使用人数就超过了5000万,而达到这一规模,收音机、电视和电脑则分别花了38年、13年和16年。证据表明,因特网的出现完全可以与印刷术、蒸汽机、电话和装配线等相媲美。
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我们不能因为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泡沫”,而否定网络经济本身,以及它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尽管一哄而起的网络“激情”所导致的一轮“泡沫”已经破灭,网络经济大潮并不会因而停滞不前,相反,在股市的喧器和震荡之后,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明显地突出出来。同时,人们也日益清醒、冷静地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实体经济。生产力变革的最终实现,取决于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否进一步整合。只有当网络经济创造的生产力可以使传统经济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才有可能消除,尽管这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因此,从企业运行的角度,应当这样定义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按照这个定义,网络经济绝对不是网站经济,也不等同于网络公司经济,在网络经济中唱主角的,恰恰是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而进行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活动的各类实体企业,自然也包括一切传统产业中的各类企业,它们才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各类网站企业或网络公司只不过是为各类实体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而已,它们中的一些不景气正是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新兴企业的破产。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影响
可以这样断言,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目前看来,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至少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长方面。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
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业经营方式。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这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其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惯例的确在发生变化。因特网可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SCM)急剧降低成本,将客户关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进入企业原来因为地理条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的业务的本质。网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扩张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这是由于,一方面每个采购合约中投标企业数量增加,增强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谈判可以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虚拟垂直一体化”就是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描述。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
(4)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5)企业组织结构。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实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还会继续展示其巨大的变革力量。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
中国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时代背景,已容不得我们对信息化和网络经济有模糊的认识和肤浅的理解。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言,企业对网络经济的理解和态度将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命运。为此,我们只能丢掉幻想,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急起直追。
对中国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意识到,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已经如此紧迫地逼到了各行业企业的面前。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发展网络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或是商务模式的选择问题,而是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是惟一的选择,任何忽视和等待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彻底转变观念,中国企业才能够通过学习来认识和把握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调整、变革企业的战略构想、运作模式和组织构造,以求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合作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网络经济时代往往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赢者通吃,作为市场机遇的首先发现者往往能够通过速度优势,构筑竞争壁垒。在网络经济中,先导企业往往能够以较低成本吸引用户的参与,实现规模化经营,并通过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用户间的交互影响,构筑较高的转移成本,实现对客户的锁定,所以,诸如腾讯QQ和阿里巴巴等的地位很难被挑战者超越。网络经济下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很大挑战,企业的销售渠道、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管理经验都受到很大的挑战,企业以往的积累可能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认为创新是企业唯一出路,如果不淘汰自己就只有被竞争对手淘汰。即便是行业领导者也需要通过创新颠覆自己,超越自己,中小企业只有适应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积极通过自主创新重新赢取市场竞争力,否则可能面临柯达、诺基亚同样的命运。
2网络经济时代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障碍
2.1缺乏企业家精神,创新意识不足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在经营过程中,过于注重短期的经济利润,努力削减各种投入,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把企业做出品牌的信念和信心。企业家精神的缺失导致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畏惧挑战,习惯性搭便车,把精力放在模仿上,不愿做难度较大的自主创新。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传统经营模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许多中小企业还处在被动的适应过程中,缺乏积极利用网络经济带来的创新机遇的意识和勇气,在人力、材料、融资成本不断高起的过程中,生存压力骤然增加。而以小米手机为例,善于利用网络经济机遇的企业,则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小米手机通过网络直销、口碑营销、众包模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用户体验“,不以硬件盈利”的小米手机收获了约20%的利润。
2.2受限于自主创新投入,创新成果不足201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平均水平为0.71%。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847亿元,经费投入强度为2.08%。中小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始终处于资金紧张、投入不足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创新成果的产生和转化。一般而言,企业研发经费达到销售额的2%才能保证基本生存,达到5%以上才能保证领先优势,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则应达到销售额的8%~15%。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在1%左右,与世界水平具有很大的差距。创新投入的不足阻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无法将创新成果及时进行产业化的应用,制约企业的创新利益的转化。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许多关键技术上不具有技术优势,与国外相比所取得的专利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核心技术发展上面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
2.3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泛滥,创新保护不足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比较普遍,许多企业都遭遇了知识产权侵权问题。2011年8月南京市的《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报告显示,130多个问卷调查的企业中,9成以上企业遭受过知识产权侵权问题,走访的30余个企业则发生过或者正发生着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在知识产权侵权上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侵权主体比较广泛,包括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网络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侵权存在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科技创新的成果比较容易被复制,只需极少成本就能侵权,而受制于侵权行为的隐蔽性、立法的完善性、侵权行为认定的困难等,导致一些侵权行为不能即时被查处。因此,许多被侵权企业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取证、认定和诉讼,才能有结果,创新保护的不足损害了企业创新的收益,进一步弱化了企业创新意识和投入,许多企业考虑到创新的风险和收益不平衡,更喜欢追求回报快、短期效益好的项目。
2.4协同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工具应用不足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协调创新体系,增强企业间的协作和社会化创新服务水平。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资源,在自主创新的开展、应用上面临较大的制约,通过社会化创新服务体系,可以使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取所需创新协作资源,从而降低了创新的资源准入门槛。在中小企业创新过程中,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作为连接纽带,对创新产业链的协同运作至关重要,大数据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企业孵化平台、资产评估机构、产权交易机构、技术中介等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服务环境。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平台的不完善,一方面使中小企业无法在创新过程中获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资源共享和整合、技术协作等支持,使中小企业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依托数据分析进行科学决策,也无法实现企业间的畅通的高效的协作;另一方面使企业研究和大学研究脱节,没有形成创新成果转化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效果大打折扣,许多创新成果被闲置,无法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3网络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3.1融合企业家精神和社会文化,发挥网络化平台的示范作用美国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成为全球的经济霸主,究其根源,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2014年9月10日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要靠创新。创新需要发挥大众尤其是企业领导者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本质就是创新。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了建立私人王国,有梦想;对胜利的热情,有征服的意志;创造的喜悦,有创造的欢乐;坚强的意志,逆潮流搏斗。美国之所以成为创新的乐土,很大原因是源于其文化中传承的创新基因。只有当企业家精神和社会文化相融合的时候,才能发挥企业家精神的创造力。我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模式中,对于人的创新精神的培育较不充分。为此,需要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对于创新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只有当创新文化和社会文化实现充分融合,社会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社会尊重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的时候,创新精神才会在这个文化土壤中盛放出耀眼的光芒。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培育中小企业的创新文化,尤其是领导者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一方面,积极利用互联网络加强文化宣传,加强创新文化的扩散,使中小企业把创新转换为一种内生需求,以创新引导企业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创新价值的宣传,建立创新示范中小企业网络平台,加强平台的互动、引导和示范作用,使平台在行业中和区域中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把创新转化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3.2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建立信用和创新基础数据库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利润不高,企业可投入的自有资金有限,而所能获得的国家财政科技拨款资金机会少。为此,针对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紧张的困境,需要加大政府在财税政策和创新基金上的支持力度。美国把税收优惠作为一种推动创新的基本手段,使其发挥了广泛的影响,营造了技术创新的公平环境。我国虽然采取了诸如税收减免的财政政策来支持科技创新,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是采取税率和税额优惠,而不是国外采取的税基优惠,减免税的形式在企业利润有限的情况下,实际税收优惠非常少。我国需要加快研究和实施针对中小企业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差别纳税税基机制,根据企业创新成果确立等级制纳税税基,鼓励企业通过创新享受更优惠的纳税政策。我国在创新基金的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后期需要扩大科技创新基金的规模,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基金对于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在银行贷款方面,中小企业面临信用信息审核较难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体融资难度大,成本高。为此,需要通过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自主创新资金短缺的问题。我国需要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创新评估统一体系,完善企业信用和创新档案,注重对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信用和创新信息的征集、评价、查询和披露等工作,方便银行贷款、担保公司、风险投资等业务的开展。政策面上继续加大银行贷款对于创新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企业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业务品种创新,引导金融企业对于创新能力强、项目效益好、信用好的中小企业的给以更好的授信额度和贷款发放支持。同时,还需加强信用担保基金建设,支持民营资本和银行的合作,建立多元化资本补充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担保服务支持。
3.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协同作用我国当前急需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侵权处罚力度,降低维权成本,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支撑服务体系,使企业能够获取创新权益。一方面,我国应加强官方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力度,以制度保障自主创新的合法权益。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可以有效保障中小企业的创新权益,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意愿。当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初步建立,下一步需要完善诉前保护法律制度建设,借鉴国外通过诉前禁令、诉前证据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等手段的应用,使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时效性更强,防止侵权人毁灭证据和转移财产。知识产权的保护重在执行,尤其是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我国需要加强司法系统的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司法队伍的能力,并注重司法审判的保护导向和激励作用。在符合法律原则和精神的前提下,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坚持全面赔偿原则,适度增加知识产权侵犯赔偿力度,切实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和震慑力度,消除侵权者的侥幸心理。在司法实践中,许多案件单独依赖司法机关无法取得有效保护,需要借助司法和行政的协同优势,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跨部门联动机制,使司法、工商、公安、科技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实时沟通、动态监控、联合执法的协作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需要发挥自身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动作用。一项对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及软件园区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调研表明,大中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措施比较到位,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团队和制度体系,而小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中小企业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的学习,主动避免在经营活动中侵权行为的发生,并积极完善自主创新成果的保护措施,建立全员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同,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团队和制度,及时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技术,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规范化、系统化。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动态的安全防护措施,弥补了防火墙存在的缺点。该技术主要是对系统进行检测,并对系统的相关行为进行分析,如果发现系统存在问题就及时进行处理。入侵检测技术的主要作用是:识别入侵者及入侵行为;防止入侵事件的发生和扩大;恢复系统的正常状态,并收集证据。入侵检测技术可以保护系统不受非法攻击,并实时检测外部的入侵行为和系统的日常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入侵检测技术分为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以及混合型的入侵检测系统。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结合了基于主机及基于网络的两种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对于网络数据和主机系统的高层事件都可以利用,系统日志中存在的异常及网络中的攻击信息都可以发现。在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研究方面,提出了公共入侵检测框架(CIDF),它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事件数据库、事件产生器、响应单元、事件分析器共四个基本组件。但是它还没有正式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会计信息系统整体安全方案
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系统是一个整体,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出于独立、封闭的状态。基于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安全系统的安全目标是为了阻止网络非法黑客的入侵及各种病毒的入侵,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被破坏。所以,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体系,需要应用最新的安全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管理。
2.1整体方案
2.1.1企业内部网络方案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网络结构不能过于简单。为了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设计的新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机、核心交换机依次增加网络的处理能力。核心层交换机只负责高速交换,汇聚层交换机中完成网络的路由。这样就可以显著提高网络的交换能力,降低病毒的侵害程度。
2.1.2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方案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方案如下:(1)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设计的防火墙应满足:抵挡非法攻击及病毒的侵入,监控及审计网络通信;由多个构件组成,形成有一定冗余度的安全系统;采用失效一安全模式,一旦失效,使内外网站不能连接;能提供认证服务,支持应用E-mail,www、Telnet;能隐藏内部网络的地址及拓扑结构。设计防火墙拓扑结构时,对系统的安全级别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评估,选择拓扑结构时从成本、安全级别、升级维护的难易等方面进行考虑。制定的安全策略禁止一切未许可的服务。对包过滤规则要严格定义各个功能模块。(2)使用专门的认证计费系统计费系统和接入交换机相结合,并且交换机支持网络认证安全协议802.1X,可有效控制用户接入企业内部网。防止非法用户进人企业网络。(3)根据不同部门设置VLAN不同的部门设置不同VLAN。将使用专用系统(如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设置为一个VLAN,并采用入侵检测技术,就可以防止专用网络以外的入侵。(4)防病毒系统随着网络病毒的发展,病毒的功能越来越强企业内部网计算机感染病毒,不只影响此台计算机,因此,要确保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必须设计完善的病毒防御系统。采用功能强大的网络杀毒软件,并设立专门的病毒查杀服务器,这样就能显著降低网络病毒的侵害(5)桌面接入交换机的选择选择的桌面交换机能够控制流量,是一种可网管交换机。这种类型交换机也支持802.1X,如果出现网络异常情况,自动关闭端口,避免影响一段网络或者是整个网络性能。(6)关键系统的备份在企业内部网络中,如:DNS、数据库服务等关键服务,一旦发生故障或者是遭受攻击,会企业内部用户进入企业内部网络或者是因特网。所以,设立第二或第三服务器十分有必要,并和第一服务器防火墙保护位置不同,增强网络运行安全。
3结束语
[关键词]网络经济、非摩擦经济、经济学理论、企业竞争策略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如何?网络经济下企业的竞争策略是什么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我认为,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西方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是要花费费用的,经济运行是有摩擦、有阻力的,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一种摩擦经济。只有通过合理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提高经济效率。由此,如果说传统经济是一种摩擦经济的话,那么网络经济就是一种非摩擦经济。
网络经济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没有摩擦的经济,也就是说,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费用要比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低得多,几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获得无限资源,无限地提品、服务及创意,从而使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就如同一个虚拟的世界,只要产品低成本制造、廉价销售,就会赢得用户。可见,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以往经济模式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
网络经济向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网络经济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机制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随需求而变化,企业根据需求的升降来调整生产。也就是说,传统经济是一种“供给支持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平衡供给和需求。它的传导机制是:需求——价格——供给。具体来说,需求下降,引起价格降低,再引起供给减少;需求上升,引起价格升高,再引起供给扩大。而在网络经济中,由于没有什么摩擦,没有相互抵触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费力地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是一种“供给主导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传导机制是:供给——价格——需求。具体来说,供给增长,引起价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长;供给增长,又引起价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长,如此循环往复。可见,网络经济中供需平衡的规律颠倒了。
(二)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规律打个比方说就是,消费者吃得越饱,饥饿感就越小,对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饥饿。例如,微软公司的用户需要越来越多的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软件用户已被锁定在某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或排版系统上,他们不愿学习使用新的系统,于是不断购买原系统的新版本。不久,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创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随之在消费者眼中变成了一种时尚,从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产品、服务或创意能自身获得动力,从而使收益递增,而不是递减。
(三)网络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反馈机制”
这里首先要明确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所谓负反馈就象是汽车行驶太快时的突然刹车,是阻力、摩擦力。在传统经济学中,负反馈既是阻力,表现为需求阻碍供给;又是摩擦力,表现为制造、分配和销售的正常开支,表现为收益递减。正反馈则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碍市场份额的变化。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客户,所有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长。这种正反馈机制促使需求不断增长,迫使产量持续增长,直到市场饱和。因此,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负反馈机制或收益递减规律的运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网络经济虽然不同于传统经济,但它仍要受市场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递增利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递减利润就不存在了,这两种现象将永远共存,并且起着互补作用。”实际上,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
(四)网络经济具有非线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系统时而会出现紊乱的态势,数学上称之为“混沌”。而非线性则是指人们难以预料的因果关系。例如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混沌状态,买卖、抢夺市场份额向来就是按非线性系统规律进行的。一个混沌系统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网络经济就是这样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它一旦有变化,就不是从一个值均匀地变化到另一个值,而是跳跃式地变化。网络经济内在的非线性特征正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种现象只能用“混沌理论”来解释。一个非线性系统即使呈不稳定的混沌态势,它仍会趋于某个均衡点,系统围绕该点上下波动,达到该点时,便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点就是混沌系统的均衡点。运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种股票价格的均衡点;运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体系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内在的数学原理是用数理混沌理论描述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货物的供需以及市场总是从一种状态线性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规律,它无法解释当代网络经济所具有的非线性混沌特征。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网络经济。二、网络经济的特殊定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尔定律(Moore’Law)
莫尔定律认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变化速度(rateofchange),网络经济是按照“因特网时”(internettime)的速度运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番。由于这个定律首先是由美国因特尔公司的戈登·莫尔提出并应用的,因此被称为“莫尔定律”。
“因特网时”是网络经济的变化速度,它是以小时为计量单位的,这已接近人类能够吸收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的极限。通常7年相当于因特网时中的1年。在因特网时,每3~5年就是一个网络经济时段。一种产品在3~5年里就会达到主流饱和状态。为了更鲜明地理解因特网时,可以将网络经济与农业、工业、后工业等经济时代列表对比如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时代的对比
时代延续时间(年)交互速度(英里/小时)环球所需时间
农业经济3~50003~5(人力)3~5(年)
工业经济3~5003~50(马车~汽车)0.3~0.5(月)
后工业经济3~503~500(飞机)0.03~0.05(天)
网络经济3~53~5000(网络)0.003~0.005(小时)
显然,每个时代的长短取决于交通和通讯的速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技术速度。根据上表,工业时代比农业时代要短10倍,后工业时代要比工业时代短10倍,而网络经济中每个时代则只有3~5年,极其短暂。
极端的“因特网时”给网络经济的运行强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学习。莫尔定律是网络经济中企业和它的竞争对手必须遵循的一种业绩学习曲线(performance-learningcurve)。网络经济是给信息增殖的一种经济模式,增殖能产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进一步增殖,这种不断循环着的特殊的信息收集过程,被称为学习。学习是运行在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机制的核心部分,因为它以技术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一般来说,一项新发明、新的电脑程序或新方法问世后,必然会有人对其做出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运用,从而掌握了增殖的奥秘。这促进了更多的革新和改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学习,导致了后代产品的进一步增殖。这个发明、学习和增殖的循环会一直持续到技术枯竭或该技术被其他技术所取代。学习导致了全社会都在追求速度,学习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正反馈机制是网络经济的推动力,因此,控制学习变化速度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达维多定律(Davidow’Law)
达维多定律认为,在网络经济中,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因此,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与其作为第二或第三家将新产品打入市场,绝对不如第一家,尽管你的产品那时还并不完美。该定律还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即要自己尽快使产品更新换代,而不要让激烈的竞争把你的产品淘汰掉。这实际上是在“因特网时”中生活的一个必然结果。威廉·达维多在因特尔公司任副总裁时,就注意到了提高产品更新速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这一定律。
(三)新兰切斯特策略(NewLanchester’Strategy)
对网络经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三个人是英国的F.M.兰切斯特(1868~1946),他设计了英国的第一辆汽车,写了《战时飞机:第四代武器的开端》一书,并于1916年创立了“数学理论策略”。他的思想影响了运筹学的创始人伯拉德·库柏曼。W.E.德明在60年代把上述两人的思想介绍到日本,日本科学院院士申夫田冈博士总结了该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日本人的消费状况制定了一种新的营销策略,被称之为“新兰切斯特策略”。该策略描述的是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则。新兰切斯特策略被用于商业时,就成为一整套的指导原则,指点市场部门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具体来说,新兰切斯特策略的运用可以使产品、服务或标准主流化。某个产品一旦主流化,它的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锁定了一大批固定用户,并给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因此,兰切斯特被许多人视为运筹学之父,在网络世界里,可以称为网络经济的建筑师,至少也可称为市场交易策略的设计大师。
三、网络经济中的生存原则和竞争策略
商场就是战场。网络经济中的市场营销就象打仗一样。根据以上网络经济的特征以及运行规律,企业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存原则和相应的竞争策略。
(一)产品主流化(mainstreaming):抢夺市场份额
主流化是网络经济生存竞争的首要原则。为了赢得最大市场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就是主流化。主流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锁定”(lock-in),即通过吸引客户从而占领主要市场份额的过程。一旦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对该产品有了依赖感,考虑到培训费用和其他转换成本,他们就再也逃脱不了;一旦某个产品取得了主流地位,这个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显然,主流化有两方面的意义:它不仅锁定了用户,同时还消除了竞争。
免费赠送是实现主流化的具体方式,它通过把自己产品的价格降到冰点,而使其普及程度一夜之间升到沸点,从而一跃成为市场霸主。许多网络公司都是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著名的“剃须刀和刀片”原理,赠送剃须刀就是为了长期推销刀片。
主流化的直接目标就是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而市场份额的多少与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直接的关系。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中白手起家,必须先拥有26.1%的份额,再赢得41.7%的份额,最后达到73.9%的份额。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当一个企业使用高明的计谋达到26.1%的市场份额这一最低目标时,才能成为“竞争者”,即才可被看作是一个可参与竞争的企业。若低于26.1%,则它的生存能力就很弱,只能算是“不稳定的竞争者”,它的地位可能随时会被竞争者取代。一旦拥有26.1%以上的份额,就开始与其他公司相脱离,处于领导市场产品的地位。获利能力一改变,市场份额也随之改变。(2)弥补缺口来进一步赢得41.7%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样就会成为市场“领导者”。所以市场霸主的目标是猎取超出41.7%的份额,这时,该公司与它的竞争对手之间赢利能力的差距才能扩大。在网络经济中取得这一关键地位的捷径常常是兼并和收购(M&A)。(3)通过主流化以赚取73.9%的份额,从而成为“垄断者”。当然,垄断是每个雄心勃勃的公司的最终目标。但是,但再往上超过73.9%时就会停滞不前,因为其一,很难刺激出更多的商品需求量;其二,会引来与其他产业集团或专业化产品公司的竞争;其三,市场份额与赢利能力两者之间就会错位。因此,虽然拥有90%、95%或100%的市场份额,似乎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在网络经济中不应该是一个聪明企业的目标。
(二)铸造价值链:“黄金定律”
网络经济中,许多高科技产业已构成价值链上的分支。价值链是由基础科技公司、中等增殖公司及最终用户共同联结成的价值增殖链条。网络经济通过价值链实现价值增殖,企业从价值链的一个或多个分支中抽取资金,赚得利润。网络经济决定了任何公司若只是赢利,而不实现价值链增殖,将难以幸存。
价值链中包含有“黄金”,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价值链上的分支越多,它所获取的“黄金”也越多,这就是“黄金定律”。任何企业意欲挖掘网络经济的潜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由一个甚至多个市场空间构成的价值链。
网络经济下,价值链比各组成部分的总和价值要大。单枪匹马地干无济于事,所以各企业要联合起来,形成“价值链群”才能幸存。随着产品的分解,价值链不断整合。各企业应建立合作关系,发挥联合的作用,竭力从整个价值链上获取利润。
(三)PICN原则:产品个性化
网络经济中产品和服务必须要有个性,即质量和外观以及感觉要对人性因素具有吸引力。个性也许很难定义,但是有个性的产品就有市场。一个企业要在网络经济竞争中获胜,必须瞄准个体市场,实现产品、服务和创意的个性化,即遵循PICN原则。
PICN是一个缩略词,由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客户化(customization)和特定化(narrowcasting)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大写组成。这里,个人化是指产品恰恰正好符合个人的需要;客户化是指客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剪裁某项产品;个体化是指某项产品是专门为某个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特定化即指客户是通过单人市场发掘出来的。所有这些,都组成了PICN因素。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代替了效率,个体化代替了大规模生产,客户化代替了客户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规模销售。
显然,PICN原则迫使生产超越了销售的束缚。网络经济中的生产不再是整体地、大批量地生产出普通呆板的产品,或提供僵硬、没有特色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它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事后能够改进。个人化和个体化使价值乘数达到了最大化。总之,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个体化和个人市场这些新观念正在深入人心,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节约资金这些传统观念正在悄然逝去。由于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个性化了,所以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网络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虚拟社区和部落意识
虚拟社区是由有着相同需要的人组成的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与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联结起来,虚拟社区这个概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首先得找出富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个人喜好和个人品味,并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必须找出大量的这种类型的潜在客户,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特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但是要想吸引住这个群体,就得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也就是说,要创造出一种社区意识。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必须迎合他们心灵深处的那种农业时代的部落意识。网络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适合一个单个的人,同时要能引起整个部落的兴趣。事实上,虚拟社区已超越了社团的范畴,随着网络经济趋于成熟,每个人都将成为某个虚拟社区的一员。这一观念实现主流化以后,很多后工业时代的做法将被过去的农业时代的传统所代替,人们的观念必须领先一步得到更新。
(五)企业产业化
在网络经济中,当市场份额增加到最大值时,该产品就成了市场的主导产品,制造该产品的企业就能创立完整的产业。企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产品转变为产业的标准,否则该企业就会失去垄断市场的机会。发展一个产业与壮大一个公司有天壤之别,区别在于发展一个产业得到的回报比发展一件产品的回报更为丰厚;换言之,一家公司若是转变为一个产业,其价值就转化为一个“金矿”。例如,微软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而苹果公司只停留在一家公司。微软公司的产业包括了本公司,外加成千上万个第三方开发商、合作伙伴及追随者,是最成功的例子。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企业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企业只有密切注视并适应这种变化,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竞争策略,才能在网络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壮大。[参考文献]
1、T.G.勒维斯[美],《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卞正东、王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
关键词: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目前,进入国际互联网络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已经拥有了一个更加先进的交互网络“www系统(WorldWideWeb)”。它是Internet上提供的一种高级浏览服务。借助这个系统,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享受计算机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Internet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发展非常迅速。90年代以来更呈现指数性发展的趋势,每年都有几百万个新的站点加入。现在联入Internet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60个,与之相连的站点也由最初的几千个增加到9000多万个。
人们利用Internet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各种各样信息,包括最新科技、金融动态和商品供求信息等等,而且可以利用Internet各种功能为商业拓展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Internet带来的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起人类经济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美国在20世纪末创造的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和低赤字”的新经济奇迹,便是对这种变革的最有力、最生动的证明。
目前,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因特网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不仅能使使用者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二、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千年之际,美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了10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并由此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美国经济经过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作出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这不过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现而已。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生产、跨国经营活动等将更加活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为直观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运用Internet来进行采购和销售。这不仅意味着商业机会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新兴市场”的诞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增加其市场份额,保持其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入Internet。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三、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思考
在全球网络革命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中国的网络业也不甘居人之后。我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便相继实施了“金桥”、“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国的一批信息技术专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我们自己的“高速信息网计划(CHINA)”,1993年10月15日,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通信光缆,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汉广通信“大动脉”全线开通,拉开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我国企业从1994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1998年是世界电子商务年,中国也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热,我国的“中国商品市场”从当年7月1日起,正式进入Internet。1999年在上海举行的“9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又传出消息:到200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络市场。由此不难推断,中国经济也必将融入全球网络经济的大潮之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未雨绸缪,及早对即将来临的网络经济进行科学的理论探讨和分析,认真研究和总结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广大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全球网络经济刚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广大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民族企业武装起来,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它们是难以同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为此,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同我国经济的现实运行紧密结合起来,探讨我国现实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具体讲,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选择网络经济发展战略。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网络经济运行的机制、规律、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2.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3.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4.积极推进对传统产业或企业的网络化改造。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产业或企业进行网络化改造试点,推动企业上网,指导上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形成安全、高效的网络经济发展技术保证系统。在充分认识国内外网络经济运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网企业特点,研制、开发适应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保障系统,确保网络经济安全。
6.加快制定网络经济发展政策。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网络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上网要求,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关键词]网络经济、非摩擦经济、经济学理论、企业竞争策略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如何?网络经济下企业的竞争策略是什么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我认为,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西方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是要花费费用的,经济运行是有摩擦、有阻力的,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一种摩擦经济。只有通过合理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提高经济效率。由此,如果说传统经济是一种摩擦经济的话,那么网络经济就是一种非摩擦经济。
网络经济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没有摩擦的经济,也就是说,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费用要比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低得多,几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获得无限资源,无限地提品、服务及创意,从而使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就如同一个虚拟的世界,只要产品低成本制造、廉价销售,就会赢得用户。可见,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以往经济模式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
网络经济向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网络经济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机制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随需求而变化,企业根据需求的升降来调整生产。也就是说,传统经济是一种“供给支持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平衡供给和需求。它的传导机制是:需求——价格——供给。具体来说,需求下降,引起价格降低,再引起供给减少;需求上升,引起价格升高,再引起供给扩大。而在网络经济中,由于没有什么摩擦,没有相互抵触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费力地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是一种“供给主导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传导机制是:供给——价格——需求。具体来说,供给增长,引起价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长;供给增长,又引起价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长,如此循环往复。可见,网络经济中供需平衡的规律颠倒了。
(二)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规律打个比方说就是,消费者吃得越饱,饥饿感就越小,对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饥饿。例如,微软公司的用户需要越来越多的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软件用户已被锁定在某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或排版系统上,他们不愿学习使用新的系统,于是不断购买原系统的新版本。不久,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创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随之在消费者眼中变成了一种时尚,从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产品、服务或创意能自身获得动力,从而使收益递增,而不是递减。
(三)网络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反馈机制”
这里首先要明确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所谓负反馈就象是汽车行驶太快时的突然刹车,是阻力、摩擦力。在传统经济学中,负反馈既是阻力,表现为需求阻碍供给;又是摩擦力,表现为制造、分配和销售的正常开支,表现为收益递减。正反馈则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碍市场份额的变化。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客户,所有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长。这种正反馈机制促使需求不断增长,迫使产量持续增长,直到市场饱和。因此,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负反馈机制或收益递减规律的运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网络经济虽然不同于传统经济,但它仍要受市场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递增利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递减利润就不存在了,这两种现象将永远共存,并且起着互补作用。”实际上,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
(四)网络经济具有非线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系统时而会出现紊乱的态势,数学上称之为“混沌”。而非线性则是指人们难以预料的因果关系。例如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混沌状态,买卖、抢夺市场份额向来就是按非线性系统规律进行的。一个混沌系统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网络经济就是这样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它一旦有变化,就不是从一个值均匀地变化到另一个值,而是跳跃式地变化。网络经济内在的非线性特征正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种现象只能用“混沌理论”来解释。一个非线性系统即使呈不稳定的混沌态势,它仍会趋于某个均衡点,系统围绕该点上下波动,达到该点时,便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点就是混沌系统的均衡点。运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种股票价格的均衡点;运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体系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内在的数学原理是用数理混沌理论描述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货物的供需以及市场总是从一种状态线性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规律,它无法解释当代网络经济所具有的非线性混沌特征。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网络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特殊定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尔定律(Moore’Law)
莫尔定律认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变化速度(rateofchange),网络经济是按照“因特网时”(internettime)的速度运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番。由于这个定律首先是由美国因特尔公司的戈登·莫尔提出并应用的,因此被称为“莫尔定律”。
“因特网时”是网络经济的变化速度,它是以小时为计量单位的,这已接近人类能够吸收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的极限。通常7年相当于因特网时中的1年。在因特网时,每3~5年就是一个网络经济时段。一种产品在3~5年里就会达到主流饱和状态。为了更鲜明地理解因特网时,可以将网络经济与农业、工业、后工业等经济时代列表对比如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时代的对比
时代延续时间(年)交互速度(英里/小时)环球所需时间
农业经济3~50003~5(人力)3~5(年)
工业经济3~5003~50(马车~汽车)0.3~0.5(月)
后工业经济3~503~500(飞机)0.03~0.05(天)
网络经济3~53~5000(网络)0.003~0.005(小时)
显然,每个时代的长短取决于交通和通讯的速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技术速度。根据上表,工业时代比农业时代要短10倍,后工业时代要比工业时代短10倍,而网络经济中每个时代则只有3~5年,极其短暂。
极端的“因特网时”给网络经济的运行强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学习。莫尔定律是网络经济中企业和它的竞争对手必须遵循的一种业绩学习曲线(performance-learningcurve)。网络经济是给信息增殖的一种经济模式,增殖能产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进一步增殖,这种不断循环着的特殊的信息收集过程,被称为学习。学习是运行在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机制的核心部分,因为它以技术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一般来说,一项新发明、新的电脑程序或新方法问世后,必然会有人对其做出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运用,从而掌握了增殖的奥秘。这促进了更多的革新和改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学习,导致了后代产品的进一步增殖。这个发明、学习和增殖的循环会一直持续到技术枯竭或该技术被其他技术所取代。学习导致了全社会都在追求速度,学习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正反馈机制是网络经济的推动力,因此,控制学习变化速度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达维多定律(Davidow’Law)
达维多定律认为,在网络经济中,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因此,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与其作为第二或第三家将新产品打入市场,绝对不如第一家,尽管你的产品那时还并不完美。该定律还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即要自己尽快使产品更新换代,而不要让激烈的竞争把你的产品淘汰掉。这实际上是在“因特网时”中生活的一个必然结果。威廉·达维多在因特尔公司任副总裁时,就注意到了提高产品更新速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这一定律。
(三)新兰切斯特策略(NewLanchester’Strategy)
对网络经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三个人是英国的F.M.兰切斯特(1868~1946),他设计了英国的第一辆汽车,写了《战时飞机:第四代武器的开端》一书,并于1916年创立了“数学理论策略”。他的思想影响了运筹学的创始人伯拉德·库柏曼。W.E.德明在60年代把上述两人的思想介绍到日本,日本科学院院士申夫田冈博士总结了该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日本人的消费状况制定了一种新的营销策略,被称之为“新兰切斯特策略”。该策略描述的是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则。新兰切斯特策略被用于商业时,就成为一整套的指导原则,指点市场部门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具体来说,新兰切斯特策略的运用可以使产品、服务或标准主流化。某个产品一旦主流化,它的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锁定了一大批固定用户,并给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因此,兰切斯特被许多人视为运筹学之父,在网络世界里,可以称为网络经济的建筑师,至少也可称为市场交易策略的设计大师。
三、网络经济中的生存原则和竞争策略
商场就是战场。网络经济中的市场营销就象打仗一样。根据以上网络经济的特征以及运行规律,企业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存原则和相应的竞争策略。
(一)产品主流化(mainstreaming):抢夺市场份额
主流化是网络经济生存竞争的首要原则。为了赢得最大市场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就是主流化。主流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锁定”(lock-in),即通过吸引客户从而占领主要市场份额的过程。一旦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对该产品有了依赖感,考虑到培训费用和其他转换成本,他们就再也逃脱不了;一旦某个产品取得了主流地位,这个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显然,主流化有两方面的意义:它不仅锁定了用户,同时还消除了竞争。
免费赠送是实现主流化的具体方式,它通过把自己产品的价格降到冰点,而使其普及程度一夜之间升到沸点,从而一跃成为市场霸主。许多网络公司都是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著名的“剃须刀和刀片”原理,赠送剃须刀就是为了长期推销刀片。
主流化的直接目标就是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而市场份额的多少与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直接的关系。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中白手起家,必须先拥有26.1%的份额,再赢得41.7%的份额,最后达到73.9%的份额。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当一个企业使用高明的计谋达到26.1%的市场份额这一最低目标时,才能成为“竞争者”,即才可被看作是一个可参与竞争的企业。若低于26.1%,则它的生存能力就很弱,只能算是“不稳定的竞争者”,它的地位可能随时会被竞争者取代。一旦拥有26.1%以上的份额,就开始与其他公司相脱离,处于领导市场产品的地位。获利能力一改变,市场份额也随之改变。(2)弥补缺口来进一步赢得41.7%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样就会成为市场“领导者”。所以市场霸主的目标是猎取超出41.7%的份额,这时,该公司与它的竞争对手之间赢利能力的差距才能扩大。在网络经济中取得这一关键地位的捷径常常是兼并和收购(M&A)。(3)通过主流化以赚取73.9%的份额,从而成为“垄断者”。当然,垄断是每个雄心勃勃的公司的最终目标。但是,但再往上超过73.9%时就会停滞不前,因为其一,很难刺激出更多的商品需求量;其二,会引来与其他产业集团或专业化产品公司的竞争;其三,市场份额与赢利能力两者之间就会错位。因此,虽然拥有90%、95%或100%的市场份额,似乎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在网络经济中不应该是一个聪明企业的目标。
(二)铸造价值链:“黄金定律”
网络经济中,许多高科技产业已构成价值链上的分支。价值链是由基础科技公司、中等增殖公司及最终用户共同联结成的价值增殖链条。网络经济通过价值链实现价值增殖,企业从价值链的一个或多个分支中抽取资金,赚得利润。网络经济决定了任何公司若只是赢利,而不实现价值链增殖,将难以幸存。
价值链中包含有“黄金”,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价值链上的分支越多,它所获取的“黄金”也越多,这就是“黄金定律”。任何企业意欲挖掘网络经济的潜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由一个甚至多个市场空间构成的价值链。
网络经济下,价值链比各组成部分的总和价值要大。单枪匹马地干无济于事,所以各企业要联合起来,形成“价值链群”才能幸存。随着产品的分解,价值链不断整合。各企业应建立合作关系,发挥联合的作用,竭力从整个价值链上获取利润。
(三)PICN原则:产品个性化
网络经济中产品和服务必须要有个性,即质量和外观以及感觉要对人性因素具有吸引力。个性也许很难定义,但是有个性的产品就有市场。一个企业要在网络经济竞争中获胜,必须瞄准个体市场,实现产品、服务和创意的个性化,即遵循PICN原则。
PICN是一个缩略词,由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客户化(customization)和特定化(narrowcasting)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大写组成。这里,个人化是指产品恰恰正好符合个人的需要;客户化是指客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剪裁某项产品;个体化是指某项产品是专门为某个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特定化即指客户是通过单人市场发掘出来的。所有这些,都组成了PICN因素。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代替了效率,个体化代替了大规模生产,客户化代替了客户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规模销售。
显然,PICN原则迫使生产超越了销售的束缚。网络经济中的生产不再是整体地、大批量地生产出普通呆板的产品,或提供僵硬、没有特色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它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事后能够改进。个人化和个体化使价值乘数达到了最大化。总之,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个体化和个人市场这些新观念正在深入人心,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节约资金这些传统观念正在悄然逝去。由于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个性化了,所以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网络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虚拟社区和部落意识
虚拟社区是由有着相同需要的人组成的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与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联结起来,虚拟社区这个概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首先得找出富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个人喜好和个人品味,并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必须找出大量的这种类型的潜在客户,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特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但是要想吸引住这个群体,就得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也就是说,要创造出一种社区意识。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必须迎合他们心灵深处的那种农业时代的部落意识。网络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适合一个单个的人,同时要能引起整个部落的兴趣。事实上,虚拟社区已超越了社团的范畴,随着网络经济趋于成熟,每个人都将成为某个虚拟社区的一员。这一观念实现主流化以后,很多后工业时代的做法将被过去的农业时代的传统所代替,人们的观念必须领先一步得到更新。
(五)企业产业化
在网络经济中,当市场份额增加到最大值时,该产品就成了市场的主导产品,制造该产品的企业就能创立完整的产业。企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产品转变为产业的标准,否则该企业就会失去垄断市场的机会。发展一个产业与壮大一个公司有天壤之别,区别在于发展一个产业得到的回报比发展一件产品的回报更为丰厚;换言之,一家公司若是转变为一个产业,其价值就转化为一个“金矿”。例如,微软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而苹果公司只停留在一家公司。微软公司的产业包括了本公司,外加成千上万个第三方开发商、合作伙伴及追随者,是最成功的例子。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企业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企业只有密切注视并适应这种变化,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竞争策略,才能在网络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T.G.勒维斯[美],《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卞正东、王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
1.1感染速度快,扩散范围广。通常在单机情况下,计算机病毒只能以磁盘为媒介进行传播,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病毒可以在网络通讯机制下迅速得以扩散,且扩散面广。网络病毒不仅仅能迅速感染局域网,且能够通过远程互联网计算机将病毒传至千里之外,而过程只需要一瞬间。在当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病毒开始利用互联网的各个渠道进行快速的传播,并且新型的恶性病毒没有潜伏期,在感染系统之后会立即发作。在现代网络情况下,一个新病毒的产生便可以在数小时内传至全球。
1.2传播方式复杂化、多样化。网络病毒通常是以“工作站,服务器,工作站”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然而由于互联网的过于庞大,造成了病毒传播形式的复杂多变。目前很多病毒采用高级程序语言进行编写,较容易进行编写以及修改,产生很多病毒变种。例如:“熊熊虫”病毒在十几天内,产生了三十多种变种,“美丽杀”病毒也产生了很多变种,且在日后很多宏病毒在传染机理上都采用了“美丽杀”的传染机理。
1.3清除难度大。因为计算机病毒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潜伏。而在单机上的计算机病毒可以进行删除带毒文件、低级格式化硬盘等方法将计算机病毒进行彻底删除,而网络病毒却不同,只要有一台工作站没有清理完整,就有可能继续被另一台带毒工作站传染。因此针对工作站的病毒清理,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病毒问题,因而必须是对整个互联网进行清理,显而易见这样做的难度非常大。
1.4破坏性强。破坏性强是计算机病毒的重要特征之一,其能使计算机病毒占用系统资源,从而干扰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由于网络病毒直接影响网络工作,情况较轻的会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影响工作效率;然而严重的则会删除或修改系统数据使系统崩溃,同时破坏服务信息造成网络资源丢失。
2网络时代计算机的病毒种类
2.1蠕虫病毒。蠕虫病毒是一种利用网络缺陷进而进行繁殖的病毒程序。蠕虫病毒无须计算机使用者操作便可运行的独立病毒程序,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与传播,通过在存有漏洞的计算机上获得控制权进行传播。它在本质上已经成为黑客入侵的自动化工具,每一个流程都是由蠕虫病毒自身完成。基于任何计算机都存在系统漏洞,因此蠕虫病毒利用系统的漏洞获得相应权限进行自我复制与传播,进而搜集扩散系统的敏感信息,从而导致网络安全隐患。
2.2木马病毒。传染的木马病毒通常是指正常程序表面的病毒程序,比如密码窃取病毒,病毒会伪装成系统登录框,当用户输入密码等隐私信息时,病毒就会将隐私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泄露。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木马病毒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的木马病毒通常情况下会通过利用系统漏洞将用户的全部信息进行暴露。现代网络环境下,很多黑客程序服务器端都为木马病毒。
2.3黑客程序。黑客程序历时相对悠久,从前,黑客程序被认为是一种工具,没有传染性。而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网络的安全要求,应当重新看待黑客程序。由于黑客程序具有攻击性,经常会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控制远程计算机,甚至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直接性的破坏;黑客程序通常会在计算机中植入木马病毒进而对计算机构成安全威胁,因此黑客病毒也是一种网络性的病毒。
3现代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3.1网络病毒防治。由于网络本身提供了注册、权限、文件服务器和属性四级安全保护措施,因此计算机病毒防治首先应该从管理角度考虑问题,在这方面应当利用上述安全性保护措施进行网络管理功能的加强。加强依法制毒这是网络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同时也应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意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病毒危害性教育,了解计算机病毒带来的损失,进而自觉加强计算机病毒防护意识,并建立健全计算机使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其次应该加快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计算机病毒或者有异常情况出现则应立即中断网络并迅速隔离受感染的计算,防止其成为传播源进而感染其他计算机,然后尽快采取有效的查杀病毒措施。根据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特点建立一种快速的预警机制,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扫描并捕获病毒,并发出警报,提供高效的防治方案。因此需要切实落实网络病毒防治机构以及工作人员。最后应该制定病毒防范技术规范,并加以严格实行。通过提高全员的防护意识,加强对于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的严格把关。
3.2实现工作站网络病毒防范技术。由于工作站是网络病毒的一大突破口,因此对于工作站网络病毒的防治进行加强在某种程度上防治病毒入侵非常有效。首先安装专业的防毒软件进行全面的监控,将杀毒软件的各种防病毒监控始终打开,如邮件监控和网页监控等功能都是简单有效的措施,还应该对杀毒防毒软件进行经常性的升级,并定期检查清杀计算机病毒。其次使用防、杀毒软件,目前具有防、杀毒的软件主要有瑞星和kv300等。这些软件价格便,方便快捷,能够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发现清除部分病毒。再其次,安装防毒卡或防毒芯片,将防毒程序在芯片上进行集成并将芯片安装在计算机上以便加强对病毒入侵工作站的阻止。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如果工作站采用Boot片上网,那么可以讲防毒程序放在Boot的余下空间里,且不需要再插卡:其二如若工作站网卡中没有安装Boot片,那么可以单独使用防毒卡。
3.3NLM防病毒技术。目前,在基于服务器的防病毒技术上,一般都采用了NLM可装载模块技术,进而进行程序设计,用以增加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这种技术一般是通过提高实时在线扫描或者是对服务器进行扫描等功能来完成对病毒的扫描。以NetWare为例,在NetWare中,其提供了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和属性,而属性优先于访问权限,因此根据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操作能力进而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和属性。例如对公用目录中的系统文件和根据软件,设置为只读属性,系统程序所在的目录不予授予修改权和管理权。这样病毒就无法对系统程序进行感染和寄生,其他用户也就不会感染病毒。
3.4建立多层次网络防病毒体系。在网络环境下,必须将网络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检测和清除,因而病毒防护体系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且需要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的防护体系。在大型的块区域的企业广域网内部,首先应该确局域网的安全,进而根据每一个局域网的对于防病毒的要求建立健全局域网防病毒控制系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防病毒策略,最终形成具有立体型、完整性以及多层次的广域网病毒防护系统。下图为多层次防护的结构示意:
3.5建立健全数据备份系统。由于当前的防病毒软、硬件并不能自动防止和清除所有病毒,这样会造成病毒进一步的攻击。因此建立防病毒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新病毒攻击的频率,以防历史性病毒的复制变幻并对其进行重新感染,然而这样只是降低了病毒攻击的概率。要想从根源上防治病毒,则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数据备份系统,这样方便系统在经受病毒攻击时能够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且能进行自行的进行数据恢复,从而使得损失达到最小化。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不要轻易执行从Internet上下载的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等,也不要轻易打开一些不熟悉的网站,同时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也不要轻易打开,随后立即删除,此外,由于许多网络病毒就是通过猜测简单密码的方法来对系统进行攻击的,因此要学会使用复杂的密码,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
3.6计算机病毒防治实践——以木马病毒为例。木马病毒是当前网络系统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毒,其更新速度较快,影响范围较广。对于该病毒的防治主要可以从用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分析。(1)用户端的防范措施。当前普通用户对于木马病毒的防范都是会选择安装防毒芯片。这种硬件防毒技术可以同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良好的结合。不论是AMD还是Intel公司,他们对于病毒防范的工作原理都相近。用户也可以通过创建紧急修复盘以及紧急引导盘也可以达到病毒防治目标。对于计算机系统要及时做好补丁,例如XP系统停止更新,可以利用我国360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根据数据显示,360能够有效防止XP系统遭受病毒攻击,其他措施也包括有用户自身做好关键文件的备份保护、健康浏览网站等。(2)对于服务器部分,则多是采用NLM即防病毒可装载模块。具体实践包括完善必要的防毒体系,采用先进的防火墙技术。网络防火墙会对用户的网络数据包进行过滤,避免受到网络病毒、木马病毒的侵害。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