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03:39:05
导语: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技能人才;操作技能;技术工人
高技能人才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在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中以高技能人才为主,在各产业中是业务能手,还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技术工人队伍的主要劳动力。在各个产业劳动者中取得了高级技工、高级技师和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都能称之为高技能人才。因此可以形容为:担任着服务和生产等领域岗位一线,具有娴熟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具备了精湛的操作技术,并且在面对各种工作中操作性难题时可以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高级技师和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一、目前我市技能人才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技能人才队伍数量。在“十一五”期间,由于我市的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多,产业的规模也持续扩大,产业的进化提升不断加快,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缺口较大,因此对于培养、使用、开发技能人才都渐渐得到了重视,使技能人才队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十一五”期间完成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306433人,鉴定3253次,鉴定职业(工种)94个,其中:初级工109822人,中级工167055人,高级工29556人。这些人都工作在我各类企业,并在一线岗位上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市推行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企业工人中高级技师1400多人,技师1.6万人,高级工10万人。
(二)技能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式。“十一五”期间,我市GDP不断增长,一些企业相继来我市投资,必将迸发出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强大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形势的不断变换,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对于各企业来说已经越来越大,从而促使人才培训加大输出,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增加了强劲动力;各产业结构面对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以应对市场的需求,这就导致技能人才的标准、数量及结构都面临了严峻的挑战;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一大批掌握现代经营方式、信息技术等适应现代服务技能的高级人才;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掌握核心科技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说,技能劳动队伍的素质也迫切的需要提高。
省委、市委各级政府对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全市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促使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必须加快步伐适应要求,同时也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随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规划、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一个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不过,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二、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统计,我市技术工人的数量很大,但是高技能人才,技师、高级技师占的比例很小,存在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我市经济欠发达,产业规模不大,造成了高技能人才的流失,以及很难引进。而另一方面是我们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本身也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一是一些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的做法则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二是还没有健全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
三、针对本市技能人才情况我们应做的工作
(一)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探索企业内以业绩评定为主的技师考评办法,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认真做好技师培训、考核工作,努力完成全年培训、培养新技师任务。
(二)进一步做好特别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积极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企业新吸纳农民工上岗。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会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做好教学工作,做好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审核、教材的发行和教学质量绩效评估工作。
(三)推动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健康发展
根据《河北省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实施方案》和省人社厅《关于组织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认真组织。
按照省厅总体要求,在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框架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召开座谈会共同讨论制定工作计划,不拘一格选拔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带头人,特别是为解决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老工
人,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经企业推荐,可破格申报技师资格考评。同时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学历等条件限制,为企业拔尖人才的成长拓宽通道。
技能人才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息息相关,职业技能鉴定作为一项公益服务事业,其工作宗旨就是服务企业、服务劳动者。我们为全面强化服务水平,强化服务质量。要求规范办事程序、树立窗口意识,做到“人人是形象,个个是窗口”。首先及时更新中心自己的网站,将政策法规、业务知识、鉴定公告、申报职业、考评等级、申报条件、报名方式和日期以及收费标准等劳动者关心的事项及时挂到中心网页上向社会公布,为劳动者了解、咨询、参与和监督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平台。二是在报纸上刊登技师社会化考评的公告。三是以信函的形式分别对市区、郊县200多家企业转发省厅《关于组织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的通知》。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乡战略,逐步建立人才梯队,为深化经济社会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经乡党委研究,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建设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各级党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总结上一季度工作,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加强学习教育培训及宣传。确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学习教育层次的差异性、学习教育内容的专业性和学习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坚持上班时间干部每晚在乡会议室学习制度,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专业理论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适时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取经,切实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每半年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全乡进行宣传并表彰奖励。制定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构建长期有规划、中期有计划、近期有行动方案的梯次推进体系。建立人才发展评估制度,定期对凉水乡人才发展规划及重点专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二、2015年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
1、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针对学校、林业、畜牧、农技、农民专合组织等部门和组织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库,对乡内具有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对象,纳入重点培养领域,年内进行专题培训研讨2次,鼓励拔尖人才参加学术及实用技术交流活动;切实加大对文化战线人才的培养建设,积极实施梯度培养计划,促进文化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2、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抓紧培养“养殖业、种植业”两大支柱产业高技能人才60人。充分利用长毛兔、土鸡养殖培训契机,为苏河乡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大力开展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3、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把实用人才的基本情况、技术特长、技术成果、培训情况、发挥作用情况等统一登记,分类管理。二是实行分级管理。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培训。按照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原则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一是“请进来”培训。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聘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举办讲座。二是“送出去”培训。争取资金利用冬季或农闲时机,组织有一定专长,具有初、高中文化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到外地考察、学习培训。三是“走下去”培训。邀请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的科技人才,通过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帮扶、手把手地教,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学技术能力。四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这一有效载体,以林果、畜牧业等特色农业技术培训为主,重点加强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分类别、分层次对农村人才进行培训。
4、实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工程。结合苏河乡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加强苏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党员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三、2015年人才创新工作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一是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强对乡劳动保障所的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具体负责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三是制定创业人才尤其是返乡农民工投身农村创业的优惠政策,激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农村创业。四是充分利用政府短信平台免费为群众提供科技致富信息、用人用工信息。五是建立并落实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拿出部分资金对优秀人才予以奖励。
2、搭建人才创新平台。一是开展“大调查,大走访”活动,挖掘各级各类人才。二是利用乡劳动保障所,对年满16—45周岁的劳动力姓名、年龄,学历,特长,就业意向,手机号码等个人资料进行登记,并分别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并定期更新,构建人才工作的指挥平台,为人才引进、培养、开发、利用提供准确依据。三是利用长毛兔养殖,帮助建立一批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人才创业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3、服务创新人才创业。一是积极协调贷款、科技跟踪服务、项目扶持等方面对各类人才给予支持,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方式,坚持对再就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实用专业技术培训等培训资源和项目进行有效整合。按照“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加强培训,年轻人才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落实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着力提高综合素质;三是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集中发挥全乡各类优秀人才的主导作用,发挥好传、帮、带,形成能人带众人,众人成能人的良好格局。
4、培育创新人才典型。为更好地发挥创新人才的典型带动效应,苏河乡着力培育创新人才典型。开展创新人才先进事迹宣讲活动,重点宣传李国菊、袁芝华等长毛兔养殖大户、农民专合组织负责人的事迹,从而形成尊重人才,争做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乡党委严格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利用浙江援建后续产业合作契机,将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与全乡人才工作中心任务有机结合,突出工作重点,健全完善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注重载体引才、项目引才、企业引才和发展引才,着力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源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突出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青年英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2、完善人才档案管理。全面建立后备人才信息库,结合组织和人事部门的年度考核结果及个人学习培训结果,及时更新完善专业人才信息资料,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对专业人才进行动态管理。
五、2015年专项人才规划
1、全力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村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培养,支持他们成为优秀企业家。造就一批懂科学、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2、重点抓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知识培训和岗位实践锻炼。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培育社会组织和加强队伍管理的配套政策。
3、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充实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扩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深入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为内容的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加强对创新人才的选拔管理,做好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制定奖励措施,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激励他们发挥作用。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4、切实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把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全乡的人才规划和具体措施;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乡领导干部要当好“后勤部长”,把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心放在服务上,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力争取得实效。
(一)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建设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医疗卫生队伍,为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把培养的重点放在现有人才的素质提高上,放在紧缺专业岗位和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上,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有效推进,为此,重点继续办好全市卫生系统管理人员培训班,按结构比例引进各类紧缺的人才,争取通过宣传、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一批适应学科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在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办各类学术讲座,聘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现场指导开展业务工作。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技能。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创新科研成果,大力推广新技术、新疗法,增强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实施“三名”战略,落实各项激励保障措施。
(二)继续开展好技术大比武活动。在全市卫生系统重点突出“三基三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密、严肃、严谨)的考核。通过技术大比武活动的开展,鼓励和引导全体医务工作者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总结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完善奖惩措施,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学理论、学技术、学技能,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将技术比武基础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年终考核、评选名医(名护)的重要条件。
(三)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完善以学分制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年内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考试人员合格率争取达到100%。同时,积极拓宽继续医学教育途径和渠道,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年终学分达不到要求的,按有关规定,在医师、护士注册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四)继续组织开展争创“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科室、学习型个人”活动。激发医务人员勤奋学习的热情,大力营造“学习光荣、不学习可耻”的氛围,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年终根据各单位技术比武基础知识考试等情况,评选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科室”、“学习型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抓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一是帮助镇卫生院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市级各医疗机构免费为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对口支援、卫生支农工作;二是继续搞好乡村医生的在岗知识集中培训,按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满足农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加强对卫生人才工作的领导,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行人才培养工作责任追究制,落实奖惩措施,加强调度与督导,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考核,确保我市卫生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根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特提出2015年卫生人才工作计划:
一、加强卫生人才储备工作,完善人才资源配置
根据省、市、区卫生人才储备工作要求,积极完善人才资源配置,结合各医疗卫生单位实际,合理引进人才,建立一套选择、培养、使用卫生技术人才的完善机制,强化用人单位引进各类人才的计划性、科学性和准确性,采取公平、公正的方法,完善录用、聘用的相关手续,逐步使人才结构趋于合理。
二、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单位毕业生聘用工作
做好医疗卫生单位毕业生聘用工作,不仅关系到各用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卫生专业队伍结构配置与调整,关系到卫生从业人员的准入管理,也关系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将人才合理配置纳入各单位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毕业生就业特点,每年年初制定毕业生需求计划,由区卫生局政工股汇总并进行统筹,以便在人才市场上招考信息,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同时要求各单位每年将临时聘用人员报区卫生局备案。
三、树立人才意识,实施科技兴院
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要求各医疗机构积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要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人才。要善于发现学科带头人,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要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精心培植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靠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带动整个医院的发展,从而促进全区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大力引进紧缺人才,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
根据全区卫生发展和重大医技项目需要,加强对紧缺人才的预测和规划,定期人才需求信息。大力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卫生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卫生事业单位引进硕士博士和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编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上的限制。积极协助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子女上学、爱人工作等实际问题,切实解决紧缺人才的后顾之忧。
五、推进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拓宽人才开发的空间
人才柔性流动己成为人才工作的一个新特点。其主要特征是:户口不迁、编制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根据卫生支农的有关文件精神,鼓励各基层医疗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我区卫生事业人才工作,也要主动适应这一新的走向,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引才观念,变“刚性”引进为“柔性”集聚。医疗卫生单位除调动外,可采取短期聘用、技术合作、聘请顾问、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人才技术,进行智力成果转化,为我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对柔性流动到我区卫生系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执业注册等给予便利。
六、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予分配的原则,加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力度,推行岗位工资。医疗卫生单位在工资主管部门审批的工资总额内,可结合本单位特点,自主制定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分配办法,实行人才保护价以及特殊人才津贴制度:一是单位选聘的急缺或关键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由单位与个人协商,根据个人实际业绩能力水平及预计效益情况,签订工资报酬协议,通过业绩考核予以兑现;二是对引进的硕士博士专业技术人才,进单位后三年内每月可适当给予生活津贴;三是对关键岗位的优秀人才采取项目及课题津贴等特殊分配方法予以补贴;四是对学科带头人、科技后备人才、优秀管理人才给予同上级人才管理部门1—2倍的奖励,在节日期间采取多种形式慰问优秀人才,鼓励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示范作用。五是积极探索低职高聘工作,准备在区人民医院试点进行低职高聘,对长期工作在一线因学历资格、考试原因而没有晋升副高职称的人员实行低职高聘,让其享受相应待遇。
七、规范管理制度,简化区内卫生人才流动手续
区内卫生人才流动要建立公开、规范、简便的管理制度,必须坚持单位专业岗位需要,流动人才专业对口的原则。区级单位之间(全额拨款单位除外)、中心卫生院之间的调动,由申请人出具书面报告,双方单位同意报区卫生局、人社部门批准后办理手续;中心(乡镇)卫生院人员流动到区级医疗卫生单位,报区卫生局、人社局、区委编办批准后按人才流动的相关程序办理手续;乡镇卫生院之间人员流动或乡镇卫生院人员流动到中心卫生院,由申请人出具报告,经双方单位同意后报区卫生局讨论后,交人社部门按规定办理调动手续;新进人员按人才招聘的相关程序,经考试、考核,严格录用,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鼓励人才正向流动,凡本人愿意从区级医院到中心卫生院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只要双方单位同意,即可报人社局按规定办理调动手续。
八、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升卫生队伍素质
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要求各单位定期对卫技人员进行以“三基三严”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训练和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为目的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区继教办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积极发挥区人民医院的医教研中心的作用,提升培训档次和质量,要深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职称晋升、医师定期考核等挂钩的政策,加快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要强化乡村医生培训力度,采取定向委培、学历教育的方法,切实解决乡村医生队伍严重老化与短缺的问题,为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要加快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配合市卫生局做好全科医生骨干培训,通过岗位培训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社区护士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诊治和处理一般急症、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促进城市、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今年是县委确定的项目会战年,也是我镇建设大邑“首善之区”的关键之年,我镇将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市、县、人才工作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人才开发工作机制,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拓宽引智渠道,积极探索,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我镇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特制定晋原镇2015年人才工作计划如下:
一、增强人才工作的责任感
按照我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和目标任务,给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人才工作中肩负的历史责任。结合我镇当前对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新形势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服务。
二、健全人才工作的新机制
(一)强化“三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一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二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三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二)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一是营造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营造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营造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营造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三是在全镇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加强镇村干部人格修养,继续深化“四力”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加强对年青干部的培养,充实工作队伍。
三、积极探索,开创人才工作的新镇面
(一)、要加强调查研究。我镇领导干部要结合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广泛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现人才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要不断深化对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把理论研究和当前各项重要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重研究带全镇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理出新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
一、深刻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人是企业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创造企业财富的源泉,是现代管理的核心。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才发展规划,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不仅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企业保持长期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切实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全面、系统地做好人才发展规划,事关企业的兴衰和长远发展,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为此,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国家和上级单位关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注重联系实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正确把握人才发展规划与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关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全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人才观,体现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价值。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在对人才的评价上,不惟文凭,不惟资历、不惟年龄;对员工的使用和激励上,注重实际能力,努力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有增有减”的良性激励机制,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创造价值的人更有价值。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企业实现人才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企业人才发展规划指标,做好具体工作计划,不断吸纳和培养德才兼备、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专业、技能人才,有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业绩、群众拥护的原则,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围绕建设“四好”领导班子的具体要求,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健全制度为重点,加强各级单位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和领导决策能力,重点做好班子成员的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创新、富有战斗力、忠于党的事业、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坚强领导集体。
(二)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方针,将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人才向管理人才方向培养。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才的领导管理水平、综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构筑有效的干部学习培训平台,培养各级干部人才自主学习能力,完善和利用干部挂职锻炼、轮岗交流机制,调动各级干部人才带领广大员工干活干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管理人才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和实施发展战略的执行能力,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对各级领导干部队伍的需求。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级专业人才选拔、吸引、培养管理办法,探索并完善有利于吸引、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按照人才发展规划指标,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结构,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继续教育工作。切实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加快企业科技进步、专业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切实抓好专业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
(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按照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制度和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技能排头兵,建立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能够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切实抓好生产单位技术能手选拔培养工作。
三、加强管理,突出重点,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一)通过招聘挖掘有潜力的员工,把好人才引进关。当今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人才,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同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如何打造一支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团队是关键。除了内部培养复合型人才外,对外甄选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且要充分做好内外部途径获取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在人员录用时,我们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引进的新员工必须是有潜力的员工。员工只有对企业认同,才能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企业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因此,在招聘工作中企业要广泛开辟各种渠道,通过广告宣传等策略,让应聘的人员了解本企业的发展规划、目标和企业文化精神,特别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便利畅捷的渠道。同时,要按照人才发展规划指标,注重长远,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招聘录用人员计划,做好人才资源供给预测,有针对性地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广范围的招聘方式,结合社会招聘与校园招聘,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满足高速发展带来的各层次人才数量需求。
(二)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做到合理使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培训。通过培训,能将企业的价值观内化到员工的思想中,缩短员工的价值同化周期。因此,在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员工培训是重中之重。在整个培训同化的过程中,要以“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来对待新员工,不能急于求成。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要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员工是否符合企业文化,是否满意企业及工作岗位。这种压力能够促使新员工严肃对待企业文化,并努力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另外,员工的职能培训要与其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对员工的培训一定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有的放矢。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员工自身价值的向往,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其自身兴趣爱好的体现,同时也结合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任何员工,只有干自己喜欢的而且是充满价值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当成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其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基于此,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培训体系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以人为本,员工愿意接受培训,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成为实实在在的企业人,从而努力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工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一:20xx年是我中心成立的第二年,趁着社会工作大发展的春风,机构将继续秉承"扎根社区,服务社群,助人自助"的宗旨,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继续建设好一个凝聚爱心,服务社群的专业社工组织为目标,致力打造社工服务品牌,扎根xx,服务xx。20xx年度中心工作计划如下:
一、坚持一个中心:以专业服务为己任
xx社工事业现在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xx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我们有义务为社工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通过开展青少年、老人服务,让服务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庭,不断推进社工 义工的服务模式,但是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仍不高,各级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还缺少认识。
今后的中心工作,我们将以加强xx乃至xx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社会工作为己任,继续坚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按照社会工作服务程序,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大胆探索,在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宣传,还是社工岗位的开发、社工专业服务的介入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探索本土化的服务模式,积累可推广的经验。
二、做好两项工作:自身建设和社工宣传
(一)自身建设
20xx年,我们将继续完善中心在管理方面和服务方面的建设。管理方面,继续建立健全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树立中心的品牌意识,打造中心的品牌文化。服务方面,加强项目规范,建立更加丰富的资源库,同时加强与广州等高校社会工作系的联系,挖掘优秀的社工人才,并加强粤港台社工督导的沟通,打造专业的品牌团队。另外,加强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服务技巧,提升服务质量。
(二)社工宣传
社会工作作为中国大陆新兴的一个事业,并不为广大群众所完全认知与接纳,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对于社工的宣传也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心将通过深入社区宣传、报刊、网络等途径进行社工知识宣传。
1、深入社区:中心将在节假日不定期到社区举办活动,让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对社工有深刻的认识。过去的一年中心在南桂、桂园社区的成功充分表明了这一途径的可行性,今年我们将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宣传。
2、媒体:争取与《xx日报》、《珠江时报》《xx电视台》等xx本地媒体合作,中心的活动通讯、宣传社工文化,让居民在日常活动中对社工有进一步的认识。
3、网站:在新浪等网络媒体上开通了博客、微博,定期、及时更新中心的活动、项目开展情况。并争取在今年内完成中心网站的建设。
4、宣传专刊:通过活动宣传单张、项目通讯、月刊、年报等各类宣传手册,及时传递服务信息,加强中心服务动态介绍。
三、打造三大品牌项目:为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和社工人才建设
(一)以养老机构为载体开展为老服务
老龄化社会呼唤专业服务的介入,养老机构的老人需要社工的慰籍。经过对xx老人服务的现状评估,整合中心的现有资源,中心在xx市、xx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将为老服务定位为以养老机构为载体,深入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是开展桂城长者颐乐中心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在获得桂城关爱基金的资助下,中心将在桂城长者颐乐中心开展专业服务。包括建立社工部,开设社工岗位、建立社工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院内社工文化,开展员工专业团队建设、开展长者专业服务等。通过整合院内外的志愿者、场地设施、设备等资源等,为长者提供充足的资源服务;协助长者建立自助互助组织,满足长者的需要,提升长者的生活质素。
二是开展西樵福利中心的社工督导和培训。在西樵镇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了政府派驻社工,机构派驻督导的1 1合作模式,整合港台的社工专业资源,为西樵福利中心的员工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派驻专业督导定期为西樵福利中心社工提供专业指导,为西樵福利中心设立社工岗位、制定规章制度、打造院内文化、培养专业团队、开展专业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
三是拓展其他的养老机构服务。继续与xx其他的养老机构加强沟通,探讨服务模式,寻求可合作的途径,建立为老服务的专业品牌。
(二)以学校为阵地开展青少年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开展的430动力快车、阳光伙伴励志营项目经验分享,对中心开展青少年的服务区域有了重要的认识。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孩子的学习、情绪、智力、人格都有重要的影响。学校也是联系家庭和社区的纽带,为专业服务的介入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因此,今年中心的青少年服务采取驻校社工的形式,开始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的探索。
策划"阳光动力"助学与助长计划,争取关爱基金的支持,在桂城的两所中学(一所农村、一所城市)开始试点。一方面研究农村、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青少年行为特征等,借助专业手法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生活、情绪等方面开展专业性辅导工作,探索不同的驻校社工服务的介入模式;另一方面探讨社工与教师、家长的沟通合作模式,总结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同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有需要青少年得到及时的服务,推广"爱己及人,助人乐己"关爱精神,培养活力健康新一代。
通过驻校社工服务,进一步推广学校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全方位发展,实施培养青少年的"全人计划",协助青少年学生能够正视生活现状,挖掘自身潜能,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并能在活动中成为桂城义工中的一分子,参与"爱家、爱桂城"的行动。
(三)以培训为手段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本土社工人才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中心今年的另一重要工作。一是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考前辅导,帮助应考人员把握考试大纲规定内容,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应试能力,提高通过率,加快人员转型;二是通过专题培训,进一步普及社工知识,提高工作效能,推广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和技巧;三是通过业务考察、交流,实务训练,拓宽本土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手法,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做好四项工作:预估策划-项目实施-评估反思-总结研究
要提升专业水平,保证专业服务品质,必须要做好四项工作:
(一)预估策划:加强对服务人群和区域的调查研究,借助访谈提纲、问卷等工具,通过社区探访、焦点访谈等形式,深入一线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各类服务人群的访谈提纲和问卷,完善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加强项目策划的培训和指导,继续策划出符合市民需求、政府需要的专业服务项目。
(二)项目实施:在现有的服务项目中,将进一步规范服务的流程,建立服务的标准,规范各类文书档案,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可复制的经验模式。按照项目书的内容和进程,坚持专业服务的原则,有序开展各项专业服务,确保项目进度和服务品质。
(三)评估反思:根据项目要求,做好20xx年度关爱基金资助的三个项目、西樵山复退军人医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结项工作。做好项目的自评、项目服务的文书、图片、音像资料整理、分档保存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财务审计报告等,做到管理规范、材料完整、交代清楚,确保项目评估顺利通过。同时,要加强项目服务的反思,及时弥补不足,积累经验。
(四)总结研究:要充分利用中心的专家团队,加强对项目服务的模式研究,不断总结本土化服务的经验,推广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今年,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专业的研究性文章,并总结介入服务案例,在合适的时机结集出版,进一步宣传社工专业服务。
新的一年,中心将按照社工服务的专业要求继续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和规范,加快中心团队建设,努力做好已开展项目工作。在时机合适的情况下,将在新的领域、新的项目上进行拓展,为共同打造社工事业的春天而努力!
社工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二:一、今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社工中心在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有关部门(单位)及各村(社区)的相互配合和指导下,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下,中心坚持“服务身边人、感动身边人”的主题,踏实工作,大胆创新,以扩大社会影响力为契机,深入推广社工服务,着力打造具有xx特点的社会管理品牌服务项目。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针对xx镇部分老人存在生活居住环境较差、自我照顾能力较弱、缺少社会支持网络等情况,为解决老人的生活及心理问题,社工中心创新设计了社区居家养老项目,主要由香市公益互助会统筹规划,通过提供免费营养餐、居家服务、义工服务、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藉此探索适合本土化的社区照顾服务模式。
1、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开展老人免费送餐项目
完善老人送餐项目,在去年送餐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老人送餐服务范围,增加老人送餐服务人数,为老人送餐组织爱心募捐活动,今年以来,成绩突出,为老人送餐120xx余份,为老人募集爱心物资近20万,为全镇45名孤寡独居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辅之以慰问探访、家居清洁、心理咨询等服务,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求。
2、提升老人生活环境水平—推进居家改善项目
在开展老人送餐服务过程中,社工发现居住在村里的孤寡老人,由于房屋日久失修,出现瓦房漏水、窗门松脱、天花剥落、电线漏电、青苔满地等情况,对老人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同时,老人由于行动不便,家居卫生堪忧,影响老人的幸福生活。但老人由于经济问题而无法支付高额的维修费用,希望社会可以协助进行检查及维修,以减少家居意外的发生。今年以来,xx社工为孤寡老人开展居家改善计划,动员了社会爱心人士捐助近2万元爱心物资,组织500余名义工,为50余名独居老人提供安装饮水设备、家具维修、居家清洁、屋顶翻新等服务,让老人住得更放心、舒心。
3、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试点居家养老项目
从20xx年8月开始,在上底村试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家庭为核心,面向上底村高龄独居老人开展服务。项目前期,社工对上底村30余名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进行入户探访及需求评估,并撰写了一份居家养老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设计了居家养老工作方案。目前接受服务的老人有29名(享受无偿服务的2名,享受低偿服务的27名),组织助工为老人服务近800余次,主要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家政工作等的专业化服务。同时为解决部分老人因行动不便无法外出的困难,社工募集善款为项目添置一辆轮椅,并每月组织康娱活动,定期组织发型师开展上门义剪。通过在上底村进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待经验成熟后,将扩展到更多的村(社区),推进居家老人服务的发展。
(二)推进困难群众帮扶工作
根据社工对本镇低保困难群众走访,发现他们主要存在失业、疾病、残疾、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为有效帮扶本镇困难群众,社工通过链接社会资源,为其提供专业服务,安抚心理情绪,推进工作落实。同时开展紧急援助计划,为因疾病、灾害等情况提供紧急援助,缓解群众困难。
1、以平台为核心,强化帮扶作用。为有效提供专业服务,中心重点推出低保帮扶平台项目,围绕帮扶平台建设,着力发挥平台作用。一是推进低保子女助学服务。通过成长陪伴服务及教育资助,为低保家庭子女提供心理健康成长服务,由此社工组织44名大学生和22名小学生开展结对帮扶,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并在高考结束后,联合南方都市报、xx日报、xx阳光网等媒体为低保大学生筹集了近11万教育资金,解决了他们的学费问题。二是开展低保医疗救助服务。通过和xx医院、同济光华医院合作,组织医院为全镇低保困难群众服务,为全镇低保家庭建立医疗服务档案,并提供了费用减免(今年共有20余名低保群众前往医院治疗,减免费用达15万元)、上门诊治、主题义诊、陪诊陪护、健康讲座等服务,实时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三是探索帮扶就业服务。围绕“以工换资助”的主题,组织低保家庭大学生勤工俭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服务,反哺社会。同时联合人力资源分局等部门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困难群众通过技能培训和职业推介,成功实现再就业。
2、提供紧急援助,缓解经济困难。社工中心运用社会企业的模式,以“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大众”的形式,开创公益项目商业化创新,倡导人人公益及爱心消费,并有紧急需求的家庭或个人提供短期的过渡性援助,开创贴心市民大众、透明公开的本土援助项目。在今年以来,为5人发放紧急临时救助金,并在10月联合志愿者协会为身患癌症的凫山小学钟老师组织爱心义卖和宣传,共募捐了近3万元爱心资金。
(三)深化专业工作服务内涵
1、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作为xx市首个镇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项目实施至今,孵化基地共为入选项目提供能力建设培训10场,旨在提高入驻组织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入选公益项目共为社区居民开展社区活动80多场,受益人数达3000多人,同时成功孵化注册2个社会组织,在孵化基地的辐射影响下,加快了公益组织项目化及组织化进程,全镇社会组织数量增加了22个,增长率达23%。社会组织已成为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群众需求、化解社会矛盾的不容忽视的力量。
2、“青春飞扬”儿童青少年项目。项目以社工中心、良边村、泉塘社区的五点学堂为依托,以“双工联动”为基础,既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更关注他们的成长。组织义教大学生为五点学堂的儿童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社工则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活动和调查研究等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合理设计和提供切合社区儿童青少年成长需要的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截止目前,共开展活动46个,辅导个案10个,开展小组11个,组织志愿服务人次751人次,服务时数1177小时。
3、安居小区服务。红荔安居小区是xx镇泉塘社区辖区内的一个未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有约300户新莞人家庭居住于此。为推进莞人融合试点工作开展,社工中心联合爱心企业和义教团队在此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居小区服务项目,围绕安居小区改善居家环境、开展课业辅导、增进亲子关系、推动自治管理等主题开展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24个,小组3个,组织义工350人次,服务人次达20xx余次。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实现程度较低。目前我镇的社会管理仍以政府为主导,大多数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薄弱,也缺乏有效的途径,同时社会工作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在全镇的影响力不足,群众对社工中心的认知度不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不多。
(二)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我镇购买的社会工作者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从其他行业转做社工的人员,对于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必要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和工作技巧,因此开展一线工作时,难免会感到力不从心。
(三)社工流动性大,服务成效不稳定。我镇以岗位服务的形式购买社工,社工分属4家不同的机构,多头管理和内部机制等导致社工效率不高,同时由于社工整体流动性比较大,今年有6名社工换岗或离职,造成服务衔接不足,服务成效不稳定。
三、明年工作计划及建议
接下来,社工中心将按照镇委镇政府统一部署,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突出“服务身边人、感动身边人”的服务主题,塑造服务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现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宣传载体,扩大社会合力
要利用中心现有资源,围绕社工中心整体宣传,有计划地将中心宣传片(蒲公英)、宣传册、中心展板、xx公益行动网、微信公众平台等结合起来,采用走访、接待、外展等方法向上级领导、社会大众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广泛宣传,推广中心现有服务和项目,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扩大社工中心的知名度。同时为更好的调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社工中心要强化与外界之间的关系,要围绕品牌项目和专业领域发展,通过定期组织见面会、交流会,告知爱心资金的使用情况,提升服务公信力,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加对本地商会、企业、村(社区)、社会组织等单位的宣传,组织专门项目推介会,如老人送餐、帮扶助学等,宣传公益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二)强化业务培训,建设人才队伍
为有效提升中心服务成效,强化人才队伍,中心将有计划以“两步走”的形式对社工进行技能提升和理论强化。一是内部提升,中心通过定期组织资深社工或者专业技能教师对新进社工进行业务能力及理论知识培训,以提升社工的实务能力,同时强化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xx理工学院等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邀请其专家学者定期来中心交流,指导社工的成长。二是外部成长,组织一线社工赴香港、台湾、深圳、广州等社会工作发展先进地区轮训,通过外部交流,让社工吸取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学习工作理念及服务模式,并推动服务应用于本地,同时让社工积极自我增能,鼓励社工进行自我提升,攻读高学位,学习新技能,以促进自我成长。
(三)凝聚团队合力,扶持本土社工
为保持专业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升社会工作在群众的影响力,保持社工人才队伍的稳定,中心计划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开展团队建设,每月组织社工开展团队建设活动,以合作、协助为主题,增强社工对中心的归属感,保持社工队伍的凝聚力;二是扶持本土社工成长,以本土社工和本土社工机构发展为方向,培育更多的本地人,鼓励其参与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发展成为社工后备人才,同时扶持本土社工机构的成长,不断以项目或岗位的形式在本土机构培育社工人才,保证队伍的稳定。
一、各级电力行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管理
电力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行业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和会员企业的要求均需要构建电力行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面对这样的新形势,面临电力体制改革的新课题,为了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协会联系各电力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电力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综合能力,电力行协积极酝酿,在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鼎力协助下,通过与各集团公司的联系、协商、沟通,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并实施了电力行业职教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与管理平台。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形势,适应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发展和新需要,由电力行协组织牵头,由各省供电、发电、电建等企业参与,共同建立一个可供电力企业共同享有、统一管理、统筹规划、扎实实施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服务的研究平台、资源平台、协调沟通平台,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的工作方针是:“研究、协作、交流、服务”。工作目标是:为贵州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全方位服务,全方位提高电力行业职工素质,满足电力发展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主要功能是:1.按照党的方针政策,遵循职工教育培训的基本规律,积极开展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研究,探索提高职工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为电力人力资源开发服务;2.组织制定电力职工教育培训有关政策、规划和具体措施,为企业职工教育决策提出积极的参考意见;3.根据有关部门委托或会员单位要求,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咨询,协助会员单位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4.结合电力发展的实际,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经验交流,对电力系统职工教育培训优秀论文和创新成果进行评选、表彰、宣传;5.接受有关部门或单位的委托,组织开展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制度、标准及文件的研讨,对有关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估;6.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最新资料,即使传递信息和推广先进经验。
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行业协会职工教育培训平台组织体系
1.建立组织结构。为了使职教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和管理工作落在实处,成立了职工教育培训专委会。同时加强对专委会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组成的领导机构,明确每年召开1-2次年会,讨论专委会重要工作,会议和活动由成员单位轮流承办。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为行协职教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和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2.规范工作守则。作为一个非行政组织,要使活动得以正常开展,需要有一个大家认可的共同遵守的章程,通过专委会成员单位的讨论,统一思想,制定电力行业协会职工教育培训专委会工作守贝必,明确专委会工作的宗旨、工作方针、组织机构、基本任务、会员和经费等,“工作守则”的出台为行协职教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3.总结工作,落实计划任务。专委会年会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上年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讨论出台下年度工作计划。通过总结,提炼升华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在年会中,会议代表对上一年开展的重大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对成员单位积极性全面发挥、职教人员队伍建设等提出改进意见。制定计划将专委会工作落在实处,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评优、职教论文和培训管理成果评选、组织职教人员外出培训考察等项目,切合实际,目标明确,指导性强。完整的工作总结和周密的工作计划为行协职教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和管理提供了保障。电力企业的管理需要从个方面入手,为了深入探索,本文从两个方面积极探索电力企业管理。面对发展迅速,越发健全的电网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力行业企业管理会越来越好。
作者:贾柯 单位:沈阳方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思路
文/济宁市青少年宫,李新媛
一、办公档案管理创新发展概况
在现代社会,单位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愈发频繁,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应多承担起提供信息资源和推送档案信息服务的责任。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增长以及档案需求者需求的多元化,使得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在实际的档案收集和档案利用工作中面临着挑战。我国档案事业起步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这种环境下,档案管理人员可供参考的路径和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要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设备的迅猛发展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为档案管理人员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提供了一条可行性的路径。愈来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加之相应的机制与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办公档案管理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还是遭遇了一些阻碍。
二、办公档案管理创新遭遇的阻碍
(一)信息技术运用上的阻碍。现阶段,许多档案管理部门虽然基本普及了计算机的应用,基本上能够将办公文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是一种管理效能较低的管理。一方面,办公档案共享能力的不足,使得资源利用效能无法实现最大化,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公档案中许多办公文件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工作,这些文件是可以被多个部门共同利用的,但是由于共享能力的不足,使得各个部门在利用办公档案时都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另一方面,办公档案数字化处理能力不强。办公档案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电子格式的办公档案,另外一种是纸质形式的办公档案。纸质档案需要经过扫描后才能转化为电子格式,现阶段由于硬件设备的缺失,工作人员在扫描纸质档案时的效率不高。
(二)人才队伍的阻碍。无论多么优良的档案管理模式,多么高效的信息技术,归根到底都需要依赖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现阶段,由于培训机制的不健全,许多单位缺乏一支永立兰台的人才队伍,档案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利用意识和服务意识不高,导致办公档案管理创新工作难以开展。除此之外,许多管理人员虽然有心进行档案服务模式创新,但是受限于自身知识水平以及技术运用水平,难以找出一条合适的路径来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总而言之,如果没有一支综合素质过硬、档案管理素养过强的人才队伍,是难以进行档案管理创新的。
三、创新发展办公档案管理的路径
(一)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一方面,单位要通过构建档案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档案利用效能的最大化。单位可以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将各个部门联通起来,构建以档案管理部门为主导,各个部门为分支的档案管理模式。例如,各个部门将文件发送至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集中归档后上传到档案管理系统当中,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访问权限后可以直接访问该档案,实现档案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单位要提升办公档案的数字化处理能力,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设备。笔者建议单位购置高速电子扫描仪,实现纸质档案在转化为数字档案时能够高效、科学和规范,方便档案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集中对办公档案进行集成化管理,减轻档案管理人员负担的同时,凸显档案管理成效。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从两个层面开展:第一,培训机制的搭建。单位在搭建培训机制时要做到合理、科学和规范,避免培训机制的盲目性。单位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实际情形设置相应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要与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匹配,要保证每一次培训工作的开展都能取得成效,都能弥补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缺陷,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除此之外,单位也要加强与本区域档案馆、档案局的联系,积极学习档案馆和档案局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单位管理能力。第二,搭建人才引进渠道。单位未来在进行招聘时,要着重考量应聘人员的知识结构,招收复合型人才,为单位的档案管理提供人才支撑。总而言之,单位应当从多角度和多维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创新意识强、主观能动性高和档案管理素养高的档案管理队伍。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教兴业战略,认真贯彻部、省厅和市局有关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交通工作目标,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为交通建设服务开展交通职教工作,以不断提高交通职工队伍素质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学习型单位建设,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交通事业发展和深化学习型单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二、教育目标及任务
一全面完成省厅局调训、培训工作
1.完成省厅(局组织的科局级领导干部调训8人;
2.完成西部教育培训2人;
3.完成省厅(局组织的其他培训、调训任务。
认真参加市交通局及其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二积极组织路政、运政、海事、公路管理等方面人员。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积极组织系统职工参加本区组织的各类培训工作
1.完成区人事部门组织的公务员年度培训任务(按照区人事局公务员培训计划落实
2.组织系统职工参加本区党政工团组织的相关人员参加的各类适应性培训。
四认真组织搞好系统内部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搞好系统职工的理论学习、法制学习和新知识新业务培训工作。1.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单位建设。
2.组织好系统收费人员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切实组织好道路运输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3.按照市运管处的安排。
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4.积极组织45岁以下职工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测试工作。
鼓励在职职工参与不脱产的文化进修。年内通过自考(函授完成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各1人。五继续抓好交通系统在岗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
按《四川省交通系统专门人才继续教育实施办法》要求,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认真做好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
三、认真落实“十二五”教育规划
做好人才需求预测。一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为本区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服务。二确定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工作。
四、认真做好其他基础性工作
完成教育工作安排和教育目标任务分类计划,6月1日前。并及时上报市局。
7月1日前报送教育经费计划。
7月20日前报送目标任务半年完成情况自查表。
12月30日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关I词:三化建设;总体目标;工作任务
2013年9月5日,《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全国海事系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了海事系统“三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落实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三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就如何推进烟台航标处基层航标管理站“三化”建设的贯彻落实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基层航标管理站,是推进落实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三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三化”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深入研究基层航标管理站“三化”建设,就要明确“三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配备标准,真正做到有布置、有内容、有抓手,对“三化”建设的理念在基层航标管理站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开展人性化服务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三化”建设强调基层航标管理站要紧紧围绕航海保障中心工作,在抓服务上水平、抓管理保安全、抓队伍强素质、抓创新求发展、抓宣传树形象上下功夫。基层航标管理站开展“三化”建设,为辖区提供“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航海保障服务,在“四个交通”和海洋强国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基层航标管理站是服务港航企业和船舶单位的重要窗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要想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开展人性化服务至关重要。
2014年12月莱州航标保养基地(莱州航标管理站)建成,大大改善了职工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为全站的职工之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站党支部和站工会多措并举,以“三化”建设为统领,围绕提升航海保障能力这条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综合助航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质增效,努力实现在对外服务和自身实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基层航标管理站还应当积极践行“精准助航、靠前服务”的理念,将人性化服务理念落实到各个方面的工作中,保障通航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以此来推动港口经济的发展。
2 重视规范化管理
抓主业、重服务,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加强综合体系建设。通过航标质量服务体系,做到体系运行人人参与,初步实现航标管理法治化、标准化、精细化、,航标服务信息化、多元化、均等化,让航标用户感受到更快捷、更全面、更可靠的航海保障服务。基层航标管理站可以积极尝试图表的形式,工作流程图的横向是涉及的部门、工作岗位,纵向是开展该项工作的具体步骤,使得复杂化的工作程序简单易懂;体系执行过程中实施“领导负责制”、“一岗双责”鼓励干部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促进体系运行。与此同时,基层航标管理站还应当构建民主、平等的讨论氛围,鼓励每一位职工上台讲解自身岗位是如何参与到航海保障服务工作,同时通过开展“岗位工作月评”的方式,每位职工将月度工作完成情况与体系对照检查,持续强化工作人员对服务质量体系执行的意识,为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树立行业服务品牌
在创先争优和“两学一做”活动中莱州航标管理站党支部提出创建辖区“航标110”的服务理念,把创先争优和“两学一做”活动的各项要求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认岗定责,制定航标应急预案和工作计划,尽职尽责、注重实效,在航标管理过程中发挥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突击队的作用。在创先争优和“两学一做”活动中不断培育行业精神,增强航标干部职工的精神力量和行业的凝聚力,形成具有鲜明行业特点,体现航标人的核心价值理念、符合时代要求的航标文化,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航标业内,而是延伸到社会领域,成为一种集合性的价值象征。
经过实战历练,我处莱州航标管理站党支部成立的“航标110”党员突击队成为辖区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海上航标专业服务队,在近年来抗击“冰灾”的战斗中突为显现,打造行业服务品牌,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港航用户服务,确保辖区安全形势稳定。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航标人才队伍亟需加强,航标职工人员老龄化严重,特别是一线航标作业人员面临断层,高层次技术人才短缺,几年来不断补充的大学生人才,仍未形成良好的专业技术人员梯队,成为制约基层发展的重要瓶颈。
新形势对航海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基层航标管理站作为航海保障的专业队、主力军,要想确保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就必须建有一支业务精湛的队伍,既要精通本职业务,也要做到一专多能。一是结合辖区港口发展实际,选择服务重点打造服务品牌。二是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强化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能力。三是开展轮岗交流和理论探讨活动,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机关、港航企业挂职锻炼等。四是加强新进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综合业务素质,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5 注重言传身教
为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充分发挥老同志、专业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国。老职工王兆江同志1976年参加工作,在航标一线工作40年,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善于总结,编写了灯器常见故障快速排除方法。对新进工作人员耐心讲解,答疑解惑,出海作业时,身先士卒,多次破解故障难题,恢复航标功能。王兆江同志扎根基层的先进事迹,在2015年11月23日中国水运报以《王兆江:扎根基层的技术尖兵》刊登,2016年10月31日,中国水运网以《寻找最美航标工》为题刊登王兆江同志的事迹,并被交通运输部评为行业技术能手,为基层航标职工和烟台航标处争得荣誉,成为基层航标站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技管理干部培训是干部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科级干部局的规定,科技管理干部是指专职从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干部,主要是指专职从事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管理,科技情报管理,科技人员管理,学术、技术交流管理等具有科技专业性质的管理干部。《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设一支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合理提高人力成本在研发经费中的比例,确立科技人才国际竞争优势,为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五个部门2011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都把人才培养和培训防盗链十分突出的位置,而科技管理干部培训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科技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人才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
2科技管理干部培训的实施方法
2.1上下联动,资源共享
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是提升我党干部素质的有效方法,为了保障培训工作的持续进行,就必须要建立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工作培训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集成化管理。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①将培训工作不断落实,可以通过科技培训工作座谈会或者培训班等方式,让基层干部踊跃参加,从而提升思想认识。②为了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与国内一些著名的大学联合开展培训机制,坚持省院与大学合作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基层科技管理工作。③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合作,与省组织调训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与省人事厅、省人大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组织培训班,推动基层科技干部管理培训工作顺利进行。④加快省、地科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计划由双方共同策划,地方科技管理进行试点落实,从而通过试点带通全局,实现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⑤在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厅内协作的良好气氛,从而更好发挥各部门职能。相信通过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一定可以更好的提升基层干部素质。
2.2多种形式,四个结合
在进行科技管理基层干部集中培训时,培训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具体而言,科技管理基层干部集中培训要体现四个结合。首先是将素质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也就是指在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时,不只要培训科技开发战略、科技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机关公文处理、科技法律条文、办公自动化这样的专项培训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其次是将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可以对基层干部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现代科技管理培训工作,同时也是对基层干部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短期培训,这样的结合方式可以更好的满足基层干部工作需求。再次是课堂传授与其他形式相结合,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并不一定只是知识理论方面的课程传授,还可以让干部深入基层,走入贫困地区,或者到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进行视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培训方式,更有助于基层干部加深思想认识。最后是将国内学习与国际培训交流相结合,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科技创新技能培训,基层干部不仅要参加国内科技部举办的培训学习,还应该走出国门,去学习国外信息化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基层干部加快成长。
2.3培训研究,提升效果
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进行的,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培训效果,加强科技管理,认真研究培训项目工作内容是存在一定必要的,这样的科技管理培训工作才更具有针对性。通过研究总结,笔者认为培训工作内容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要突出时代特色,要组织基层干部深入培训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要紧紧的结合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形式,如WTO对外经济贸易研讨班中的学习内容就是我国在对基层干部展开科技管理集中培训时可以借鉴的培训内容。其次科技管理培训项目工作内容要紧密结合全省科技工作重点,围绕着“十一五”期间的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内容进行,从而组织基层干部参加科研机构、企业三期科技计划管理培训班等,从而认知的学习国家贯彻的相关的政策及文件精神。最后是科技管理培训项目工作内容要紧密结合机关自身队伍建设,开展机关办公化培训班、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等内容,这样才能紧贴实际,在科技进步环境中实现更有益的探索。
2.4规范管理,深入开展
通过前期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的初步探索与相关实践,科技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管理模式,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就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计划,这样才能实现深入管理的目的。为此可以采用全面追踪、总结分析的方式,广泛的争取各部门意见,从而有针对性的删选出全年科技管理培训工作计划。计划制定后,要向管理厅领导提交,经过审批后才能正式组织实施。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监控职能部门也要参与到其中,了解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并且在培训结束后,还应该征求参与培训干部的个人意见,根据意见反馈,进行更加积极的宣传报道,这样的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有助于科技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结语
科技管理是“十一五”期间提出的重要工作内容,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对干部进行更好的管理,运用科技管理技术进行干部集中培训,可以更加好的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将干部综合素质水平推上新的高度。尤其是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可以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水平。
作者:胡军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启忠.加强科技管理干部在职培训的必要性及建议[J].大众科技,2015(05):174-176.
[2]吕国昌.关于科技管理干部培训着力点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02):16-19.
[3]林昭文,谭绮球.科技管理干部在岗培训的实施途径与成效探讨[J].网络财富,2010(11):55-56+60.